书读后感

2024-05-29

书读后感(精选13篇)

书读后感 篇1

朱熹有两首观书有感。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两首都是好诗。前一首讲修身,后一首讲借势。

一个人在世上坦坦荡荡,胸有丘壑,心容大千,眼收波涛,成大气象,何以故?为有源头活水来。牛人强在管理自己,而不在领导别人。靠权力、依傍武力,看起来挺强大,其实外强中干。

如何能管理好自己呢?无非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对世界、事物形成认知,这是知识的储备;能够不偏不倚,刚正不阿,实实在在,意诚心正,这是心境的修炼。二者合为心智。诚于心,形于外。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如何养?也是内圣外王。

源头活水便是自身。你自己是一个能量场,诚意正心,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能量。

一个人光独善其身也不行,还要兼济天下。一个人能独善其身,并不意味着可以兼济天下。中间有一条鸿沟,这条鸿沟,就得借势而行。

我们经常讲,要顺势而为。什么是势?在我们这个时代,什么是势?国家政策是势,资本走向是势,消费潮流是势,文化流行是势。什么是势?势是浩浩荡荡的能量,你顺势而走,你不走,势能也会推着你走。一个人成事,不是他自己多能干,而是取势而为。逆势而行,如逆水行舟,举步维艰,不进便退,进了也退。

不懂势,终日勤劳,累死也没用。有人是误打误撞顺了势,事成了;然后又因为一不小心失了势,事败了。所以取势,明道,优术,都是上乘的学问。势,和气运一般,看不见摸不着,要靠你去抽象地把握。民心所向,便是势;高山滚石,便是势。

艨艟巨舰,在势能推动下,如轻羽鸿毛。靠人力推,你是推不动的,或者说是推着很吃力的。借助了势能,不推,它自己也会走。如果你做的事情,国家希望你成,人民希望你成,资源都向你倾斜,你就借了天下大势。“势”:“执力也”。能借力,便可做弄潮儿;弄潮儿向潮头立,牛的不是弄潮儿,是潮。

格物致知,是明道,懂势;诚意正心,是可借力,取势。没有德行,懂了势,也借不了势。因为没人相信你借了会还。你借势做成了事,又把功劳都说成是自己的,不仅是妄自尊大,还有点忘恩负义。

书读后感 篇2

到了2007年末, 已经看过了106本, 正在读的书还有5本 (豆瓣读书:h ttp://www.douban.com/people/1319743/) , 所读书的总数已经超过了100本了。

读书的方法

一年百本书, 平均每周要读两本、每三天要读完一本。总有人问我, 这样的效果能有几何?其实,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读书速度的快慢与记忆并不完全相关。在一些情况下, 快读书、读快书是可行的。

从小看书就比较快。小学起开始看杂书, 书看多了, 速度自然就快起来了。一套小说, 别人要用一两周时间, 而我只要两三天就够了。自己看书时不出声, 快速浏览后记下情境与主要意思。这种看书的方法比出声阅读要快上很多。究其原因, 有人说这种读书方法更符合思维的节奏。

不过有些书阅读的速度会慢很多。像《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毛泽东选集》等需要充分体会、理解的就慢得很。毛选三个多月才能看完一本, 一年中《信息哲学》也仅仅通览了一次, 没有详细阅读完。一般说起来, 需要充分理解内容的书籍, 像哲学、理论类的图书阅读速度都适合慢一些。

有些书是需要反复阅读的。这是以前看《红楼梦》时学会的方法, 需要在不同的心情下, 以不同的视角阅读才能体会其中深意、找到更有意思的内容。身为信息技术教师, 因为对信息加工处理方面的疑问较多, 所以《问题解决心理学》、《认知心理学 (第3版) 》等书就要反复读。这类书中既有需要记忆的, 也有需要理解的内容, 每一次再读都会有收获。

有些书则适合放到手边, 随时翻看。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 以前放在手边的主要是技术操作手册, 像F ront Page、F ireworks、Pascal等, 现在变成了《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这些书中能够找到具体的信息处理技巧, 已经成为工作中最需要的。使用这类书时, 一般是完整看过一两遍后就开始跳读了——只看最需要的, 放过其他的部分。

自己看起书来会在书里夹上一支笔, 随手在空白处记下观点或想法。书中的笔常丢, 往往会随手再抓一支。所以, 看过几遍的书中各种笔迹都有。一年中画的最乱的是李乐山的《人机界面设计》。

因为习惯买书, 自己的书只要通览一遍, 记下目录及大致内容就可以了。书在手边, 只要记住到哪里能找到答案就行。这样阅读的速度就可以更快, 自己称这种阅读方法叫索引式读书。

针对不同的书, 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和读书过程。

书籍的分类

从选书到买书, 再到读书是复杂的过程。选书时范围尽量要广, 可以根据他人推荐、工作需要或者从论文的参考资料列表中选择。购书、借书时就要碰运气了, 并不是所有想读的书都能拿得到。想看的书与看到的书有一定的差距。不过书的数量多了, 每一大类都会有几本。一年中读过的书有:

信息哲学及相关:《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生活有哲学》、《中国哲学小史》、《你的第一本哲学书》、《毛泽东选集》……其中, 黎明的《恢复哲学的尊严:信息哲学论》和邬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是信息哲学方面的专著,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一读。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哲学, 往往还需要同时读一些哲学的相关书籍。

信息科学及科技理论:《反思科学》、《信息科学教程》、《技术进化与社会发展/当代教育与技术译丛》、《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信息崇拜——计算机神话与真正的思维艺术》、《中小学科学教学:基于项目的方法与策略》、《游戏中的科学》、《理解专业程序员》、《系统科学与方法概论》、《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情感计算》……科学与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 想要更准确地理解技术, 需要同时理解科学。在理解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的前提下, 再认识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 会使信息技术教师眼前豁然开朗, 其中, 钟义信的《信息科学教程》需要认真读一读。《反思科学》、《理解专业程序员》也是非常可读的书。

门类/分支科学基础类:《视读社会学》、《视读数学》、《视读哲学》、《视读科学》、《视读符号学》、《视读人工智能》、《视读心理学》……信息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学科, 信息科学又是综合性交叉学科, 那么, 对于自己不熟悉的学科一定要有一个初步了解。视读系列丛书能使人快速而且有效地了解相关的学科的结构。

工程、技术方面:《算法分析与设计技术》、《人机界面设计》、《梦溪笔谈》、《天工开物》、《技术与设计1、2》、《智能机器人制作入门》、《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其中, 李乐山的《人机界面设计》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思维、心理方面:《教育中的心理效应》、《认知心理学 (第3版) 》、《认知风格与学习策略——理解学习和行为中的风格差异》、《思维习惯》、《认知科学哲学导论》、《计算与认知》……信息处理与人的思维、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心理, 尤其是认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其中, 斯滕伯格 (Sternberg R.J.) 的《认知心理学 (第3版) 》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教学与技巧方面:《教学设计》、《建立课堂纪律》、《探究式教学实践指导》、《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从教第一年——新教师职场攻略》、《新任教师完全手册》、《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 (第二版) 》、《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 (第七版) 》、《信息技术与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策略》、《有效教师素质手册》、《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其中, 卡罗尔·科伊切林写的《信息处理课业:成功性学习》成为放在手边的、最重要的书之一。这本书既对教学有很好的帮助作用, 也包含了很多信息处理的软工具。《50种教与学的总结技巧》、《新教师课堂教学入门 (第二版) 》都是翻看了多遍, 并且有很大收获的书。

课程原理与建设方面:《澳大利亚课程标准》、《信息技术课程导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国外网络教育的研究与发展》、《教育技术研究的方法与策略》、《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信息技术教育学》、《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整合与重构:技术与课程教学的互动解析》、《新世纪信息化教育 (1-6册) 》、《网络教育:教学与认知发展新视角》……信息技术教师躲不开课程建设的工作, 其中, 对自己最具影响力的书是《澳大利亚课程标准》、《美国国家技术教育标准:技术学习的内容》。从这类书中可以学习到如何从系统观的角度构建课程。在这类书中, 推荐信息技术教师看一看彭绍东的《信息技术教育学》。

教育原理与思想:《陶行知教育名著教师读本》、《杜威学校》、《教育原理》、《学习原理与方法》、《中外教育史简编》、《学习的革命》……

教师自身发展与其他:《教师口语艺术》、《工作中的身体语言》、《新课程学习主题网络资源索引》、《王国维传》、《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原本大学微言》、《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六顶思考帽》……其中, 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能给教师带来很多有价值的想法。如果有时间和耐心, 需要多看一些逻辑相关的书, 《逻辑新引·怎样判别是非》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书。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些什么书

信息技术教师的来源广泛。据2003年《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报告》的调查显示, 目前,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是计算机专业的比例极少, 中学里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正在增加, 但总体上改行的教师占大多数 (71%) (摘自《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思考与模式构建》, 《中国远程教育》2004/07) 。其中, 即使“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也指的是计算机专业。

计算机技术/科学与信息技术/科学并不完全相等。计算机科学不能包含信息科学的所有内容。从研究的对象来看, 计算机科学应当分成两大部分, 其中研究计算机的理论属于自然科学体系中的技术科学, 单就信息处理的规律性来研究计算机的那一部分才属于信息科学。从性质上来看, 信息科学是综合性的, 计算机科学是其中的技术科学。

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属于技术的一部分, 技术与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 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的整体:科学中有技术, 技术中有科学;科学是技术的升华, 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从科学与技术的辩证关系的视角来看, 与计算机技术最直接、最密切的是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最直接的、最密切的应当是信息科学。

从计算机/信息技术课进入基础教育的历史进程上看, 是从“计算机技术/科学”向着“信息技术/科学”发展着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如图1所示。今天的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更多关注信息科学, 多了解信息科学的相关著作。

信息科学是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 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以计算机等技术为手段, 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其结构一般认为分成了四层, 分别是:信息哲学、一般信息理论、各领域/门类/分支信息学、工程技术信息学。其中, 信息哲学是哲学理论层次的思考;一般信息理论是科学原理的思考;各领域/门类/分支信息学是信息原理在各门类学科的具体应用;工程技术信息学是直接作用的工程技术学科, 与信息技术有着更直接联系。

从这个角度上看, 了解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就需要了解不同层面上的相关知识, 需要读大量的相关学科书籍。邬识的《信息哲学—理论、体系、方法》对于信息科学的学科结构介绍如图2所示。

以信息科学的视角, 信息的获取、识别、处理、加工等都关系到了人、人的认知与思维, 所以, 在相关学科群中需要特别关注心理学, 尤其是认知心理学、认知科学的相关书籍。这方面的书不妨多读一些, 其中的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同时也是所有教师需要掌握的内容。

当然, 作为教师还需要多看一看教育、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书籍。只有这样才能成为知识结构合理的信息技术教师。那么, 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读什么方面的书?我认为信息技术教师的阅读书目如图3所示。

《与妻诀别书》读后感 篇3

在那样一个即将面对生死诀别的时刻,林觉民在写给妻子的书信中,不可能说什么甜言蜜语,而整封书信从头到尾倾诉的就是他以天下人为主,不惜抛却儿女情长,舍身参加革命的坚决与执着,以及他对妻子的留恋与不舍。在文章中,林觉民在面对即将到来的生死离别,不是哭哭啼啼,而是大义凛然,表现了一个革命者以天下为己任,追求正义与真理以及舍身取义的高尚情操,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与妻诀别书》是一篇令人感动的文章,这在于它的情真意切,字字泣泪,还有作者对妻子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主的观念,令人动容。

《孤独书》读后感 篇4

我有很长,很长一段时间再也没有涉及有关孤独的话题。不是因为我终于得到我想要的喧嚣热闹或温柔陪伴,而是我在长时间的阅读观览中,觉得展示自己的孤独,或许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仿佛是在向人展示自己夜行的锦衣——会这么觉得,是因为我不认为孤独是一件不好的事情。

我十分同意笛安在序言里对人的分类:认同了自己的罪,并以“世人如此”自我安慰求得心安的,是其一;一定要成为圣贤,鸷鸟不群,严于律己仿佛不活在这个真实的世界的,其二。而我或许是与消失宾妮在一个分类的,矛盾着,与自我周旋着,无法认可自己,也无法被理解纠集所在的其三。

我知道自己罪孽所在,不能接受不能原谅,却又无法洗清它。只能背负着它,然后与自己搅扰。几乎每天都要发酵出一个问题,像是培养皿团团开放的菌群,意识界一块无法避开的斑。而我无处诉说,甚至不能付诸文字。因为它们甚至不能算是问题,我清楚答案的。不需要征询任何人。我知道结果。

比如我知道我们都是要分道扬镳的,而此刻为什么还要高唱友谊天长地久,谁能伴谁走到最后,哪有永恒的朋友。

如果全部要说出来,我是个多么扫兴的人啊,这么多年小心翼翼粘贴黏合起讨喜的面具,我当然不舍得砸碎它。

于是把这些东西,有了明确答案的问题,就留给我自己吧。入夜走在街上,带着不能诉说的问题不想回家。

就是这个样子。

我不是越长大越孤单的那一类人,没有仿佛逐渐干涸的池塘中水藻的不适感。而是相反,我幼时是孤单而没有玩伴的,长大了反而有了很多朋友,但是我依然保留着的一部分孤独,无法被化解,仿佛沙漠植物特有的基因,即使在潮湿的水乡也扬起孤傲的刺,不会因为连绵的雨变成柔软的叶。

其实骨子里,我依然是个不讨喜的人吧,到底有什么是值得我不肯屈服于规则的,有什么支撑着我给我资格藐视我所身处的庸碌的。如果把这样的灵魂展现出来作为皮囊,一定是非常讨厌的,到底骄傲什么,到底有什么资格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表情。我是明白的,我不得不服从于规则,学会使用规则活下去,必须融入庸碌里面,不要被排挤到边缘。可是有一个我是不肯的,他像是一块在闷热濡湿中不肯融化的冰,不但不肯融化,还要用自己的棱角刺痛我,不让我变成可以装进任何容器的柔软皮囊。

他在鄙视我。但又因为是我,而无法干脆地拂袖离去。

世界和他相互撕扯,世界想要折损他,而他要让世界相信自己的气焰不会熄灭。我就是他们双方的战场。

同样身为书写的人,即使我可能在很长时间内也无法达到消失宾尼的水平,无法构造她构造的世界,但我或许能懂得她想传达什么,哪些语句其实是自己最真实的写照,将所有的错误不顺,即使经过漫长的推拉,还是要返还给自己。我是懂的。

怎么才能像是一些人那样,在生活的不顺意面前把错误都推给别人,自己只要哭泣控诉就好,即使心中充满悲痛,却不会愧疚。

是我做不到的事情。装作幼稚装作无知,躲在长辈身后闭起眼睛让别人去解决,这是我做不到的事情。想要呈现出永远都成熟理智的样子,从力不从心到真正的素未相识的人事管理者也能承认我,花费了三年的时间。

即使我也想过,如果我第一次接受某件工作时候做的不那么圆满,出了错,会不会被人当做小孩子去对待。

又或许所有人其实一直也没有把我当做成年人要求,只是我自己对自己太苛刻。

而一直没有说出来的话,或许写到这里已经昭然若揭。

让我任性,不用承担。

为什么这句话连写出来都会觉得大逆不道。敲击键盘心中宛如闯过惊雷。

我明白,世界不会再给我一次任性的机会,既然我在幼时向往并追求者理智稳重,就不可能在我已经将近成年的时候再给我一次机会去像孩子一样任性。

因为明白,才难过。人生短暂,我已经失去了很重要的东西。

而且我不能停下脚步。

越走路越宽广,四面坦途,看起来也像是无路可走。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靠在枕头上,关起的房门发酵着屋里的温度。我读到一半突然想,如果我就这么沉睡,再也不醒来,也就是这样一种结束了吧。而我,我们这样挣扎着欢愉着过完冗长又渺小的一生,意义何在呢。

警示书读后感 篇5

读本《迷途》后感

——

经过对威宁自治县反腐倡廉警示教育读本《迷途》后,我本人受益匪浅,感受颇深。该书指导思想反腐倡廉工作是我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全力推进党的反腐倡廉工作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是我党我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历史抉择。

《迷 途》是一本围绕纪律教育反腐倡廉活动的主题,结合我县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编印的一本读物,旨在通过该书的学习,对党员进行一次反腐倡廉教育,促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党性修养,强化制度意识,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廉洁自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各单位和部门健全制度、加强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执行力,形成用制度管人、靠制度掌权、按制度办事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环境。

该书内容包括:

一、中共毕节市委副书记杨兴友开篇:序;

二、真实案例案件篇;

三、后记三部分,通过学习既加深了对相关政策、制度、规定的了解,又看到一批赏领导干部廉洁从政,严守党纪国法,全心全意作奉献的光辉事迹,还从一个个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看到少数党员干部放松了对世界观、人生观的改造,抵御不住诱惑,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结果令人痛心,我对此感受颇深,启发很大。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诱惑向权力献媚,目的就是想俘虏权力。真实案例案件篇中有几个典型案例,案中的人物都曾今是我们身边发生的真实故事,他们都有过光荣的历史,但随着地位与环境的变化,他们都腐化蜕变了。他们的腐化堕落的轨迹,给我们以警醒,广大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自觉防止私欲膨胀,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时刻关心群众的疾苦冷暖,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做到“绝非分之想,拒非分之物”,不为物欲所惑,成为一个堂堂正正、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自私书》读后感 篇6

JJ Jane

这是“漂流图书馆”微信群里面,网友推荐的一本书。觊觎很久了,也很受大家的欢迎,所以漂了很久才漂到我这里来。刚拿到书的时候,不禁惊叹,因为书页的边缘处密密麻麻地贴了很多便利贴,想来是哪位漂友看的时候颇有感触,但是鉴于书是其他网友的,不便于在上面直接勾勾画画,于是就贴上了各种颜色的便利贴。读的时候更在书的中间,发现一枚小小的纸张,上面写着页码和文字,而在文字下面则写着:或许,你也可以记两笔。同样不知道是书的主人还是其他网友置的,也不知道和便利贴的主人是否为同一人,这其中种种,带给了我美妙的猜想和细微的感动。

我是昨天晚上收到书的,马上就迫不及待地读了几部分,今天一边继续读,一边想着本书的逻辑线条做读书笔记,现在终于尘埃落定,但是终是觉得一张图的空间有限,还有很多感想和喜欢的语句无处释放,于是便有了这篇文章。

其实作者是很聪明的,借助聚会的女人们的八卦作为引子,第一部分陈述故事,用文字表现八卦主角的生活横切面,迎合大众的猎奇心理,以此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部分对八卦主角抛出问题:你幸福吗+你如何看待自己,对八卦主角们的生活进行更大范围的扫射。不同的主角有不同的问题,于是作者开始针对八卦主角们的共性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所有的问题可以归纳为自我接受、一致性、重心与秩序、发展焦虑这四个问题,而这四个问题又可以归纳为一个问题,那就是你不自私。至此,本书的主题总算被作者用心良苦地引出来了。方式虽然有趣,但虽然花了将近1/4的篇幅,但还是稍显生硬、牵强。于是第三章,就开始查百度词条,查字典,引经据典(尤其亚当·斯密的话),为“自私”正名。为了进一步证明自私的好处,说明了自私可以帮助女人逃离道德、完美和形式的高地,从而过得更快乐。到此为止,可以说有了基础的理论知识,但是支撑力尚不够强大,于是第四章和第五章就开设了更多的分支理论以及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在第四章一开始,就说明了在自私小宇宙中,各种关系的排序方法应该是自我、性关系(尤指婚姻关系)、亲缘关系和资源关系。紧接着就理论+实践解释了为何如此排序,以及对各种关系的处理应对方法是什么。同时在第三章中短暂消失的八卦主角们也再次登场,各自展示了在采取恰当的应对方式之后自己的生活发生的变化。而第五章,虽然也展示了一种四只箱子归纳生活()的理论,但是女性生活中有可能涉及到的外貌、沟通方式、投资、孩子,甚至二孩的问题均有涉及。虽然作者用的词比较模棱两可,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羊头之下,卖着狗肉,总结归纳起来,也就是那几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本书的最后一章,应该是为了呼应前文的幸福、深化本文主题,让读者看看运用法则之后返璞归真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所有八卦的主角们又一次被请出来,小小的故事中一一展现了自己的初心,也算是首尾呼应得漂亮!

原谅我用冷淡的文字陈述了《自私书》的梗概,但是《自私书》本身就是偏冷淡的文字风格,尽管可以发现作者有的时候努力试图抒情,但是总是隔靴搔痒的不到位(我之所以察觉出来,是因为我尝试抒情的时候,一般也是这麽个德性)。此外,有的时候还带点对人或事的讽刺,因此总觉得好像不是那么厚道。但是看完整书之后,在书背面的封套上,作者的介绍之后,发现了这样的文字:

“因文字冷感,作品一直在冷门中徘徊;

而内里温暖,仅供需要的人了解。

不爱说话,却是深受喜爱的谈话对象;

也能装一口好腔,但仍是一个朴素的人。

希望有日,抵达自由。”

不禁动容,甚至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不解释。

P.S.第一次看这种写给女性的书,心下有不屑,也担心会被人看不起。但是想想书中的理论,人最应该关照的,应该是自己的内心,于是释然。书中一些理论,虽然有故弄玄虚之嫌,但其背后糙话,竟和前几日夜深人静与朋友小酌之时的殷切叮嘱之语,多有叠合,因此记录下有感触的文字,他日再和朋友探讨学习。

1.幸福就是能给你带来“幸福感”的东西。“感”非常重要,它是一种真实、直接的生理体验,就像疼、味蕾触到美食……

2.人生的目标是创造以及体验。

3.人生的每个阶段,找一个足以刺激你、启发你提升的人,当你的老师、敌人等。

4.萨特和波娃的《爱情契约》。

5.我们在相聚中彼此娱乐,已是收获,若还能彼此启发,可是了不起的成果。

书读后感 篇7

鲜于枢 (1246—1302年) 元代书法家、诗人。字伯机, 号困学山民、寄直老人、直案老人、虎林隐吏等, 鲜于枢为箕子之后裔, 故亦别署箕子之裔。祖籍渔阳 (指德兴, 今河北逐鹿) , 生于汴梁 (今河南开封) , 曾宦居扬州, 至元十四年 (1277年) 于扬州出为江南诸道行台御史。次年, 三十三岁时在扬州与赵孟頫相识, 遂成莫逆之交, 友善终生。大德六年 (1302年) 又起用任太常寺典薄, 北还卒于官, 终年五十七岁。

据《鲜于府君墓志铭》记载, 鲜于枢的祖籍之地在德兴 (今河北逐鹿) 。鲜于枢的高祖曾经做过官, 但是很早就辞官;曾祖父博学于文, 但是屡考不中, “家素豪于财”, 经常接济一些困苦的人。其祖父“读书通大义, 不为科举业”, 只因在德兴不能存身, 随举家南奔, 30岁被“盗”所杀。其祖母要强且能干, 仍携幼稚, 奔波到汴梁并苦苦坚持了18年。鲜于枢的父亲又是一位文武兼备, 奇特而能干的人。少时曾为友人杀仇, 继而改节读书。从《鲜于府君墓志铭》的记述来看, 可知鲜于枢的曾祖、祖母、父亲都是异常奇特、坚强。豪放而干练的人, 代表了我国北方人武健慷慨的性情, 这些无疑都对鲜于枢的为人和性格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朋友和同时代人的眼中, 鲜于枢为人超俗、自负、奇特。赵孟頫曾对其这样诗赞道:

“西溪先生奇崛士, 正可著之岩石里”“箕子之裔多髯翁, 才气迈俗警愚蒙”。

其子自幼多病, 虽伯机给其起字为“去病”, 也没有换来平安与世故, 其子必强夭折, 中年丧子的鲜于枢为其儿子撰书墓志, 本一人生悲事, 然其曰:“有身有患死则亡”, “下从阿弥乐尔康”。袒露出豁达磊落, 视死如归的豪迈胸襟。

鲜于枢的一生仕途不利, 就在他第三次遭贬的1299年, 他的儿子不幸去世, 以及一连串的打击和磨难, 使得他的晚年时常流露出低沉和悲观的情绪。在其晚年的书法作品的款识中, 见有“直寄道人”的别号, 在这里可以尝试想象, 这时的鲜于枢的宗教观, 已由三教合一逐步转化成老庄之说。

二、书学取向与造诣

鲜于枢能诗, 通音律, 所作散曲尤佳, 又擅鉴定古物、字画, 而特别以善书为世所重。从大德初年到至大初年的十多年间, 鲜于枢、赵孟頫和邓文原都在杭州任职, 活跃于杭州文化圈。他们互相切磋书艺, 书法观甚为一致。所以鲜于枢书法亦绝去两宋和金、辽流风而直追晋人, 并称得上是与赵孟頫一起开启元代回归传统的古典主义书法潮流的先导者。

鲜于枢书法初学金人张天锡, 再归入晋唐人行楷。小楷取法钟繇。草书则出入怀素门庭, 能集诸家之长而化入自己笔端。伯几的书学思想散见于一些提拔当中, 细细归纳起来, 主要包括倡导崇韵尚法, 追摹晋唐和对宋人书风的评论两个方面。而前者更多地在其书学实践中得到体现。

小楷取法钟繇。鲜于枢曾说:“书家之有钟、王, 犹儒家之有孔、孟, 而不言周公也”。但是在学习古人、理解古法方面, 鲜于枢用力最多的或许应该算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了。《赵模拓本兰亭》《神龙兰亭》《定武兰亭》《王右军眠食贴》以及《王献之保母砖贴》等书迹, 使鲜于枢真正领略到了二王风范。他在《题赵模拓本兰亭后》说:

“兰亭化身千百亿, 贞观赵模推第一。百家聚讼漫纷纭, 正传宁到山中石”“论书当论气韵神, 谁与痴儿较性质。”

鲜明的提出“气、韵、神”既是书法创作的要点, 也是书法评论的尺度。正是以为此标准, 鲜于枢认为在诸多拓本中, 《赵模拓本兰亭》当排在第一位。

鲜于枢曾收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多年, 并两次提拔, 称之“天下行书第二, 余家法书第一”。在拔杨凝式的《夏热帖》曾说:

“右杨景度书。山谷有云:俗书只识兰亭面, 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杨风子, 下笔便到乌丝阑。为前辈推崇如此, 王钦若在祥符天祝节尚有暇及此耶?此帖绝无法风动气之处”。所说“无发风动气之处”

即没有超出法度之外, 尽管杨凝式纵情挥洒, 但在《夏热帖》中依然有晋人书风的神韵。在写给赵孟頫的《论草书帖》, 鲜于枢认为:

“张长史、怀素、高闲皆名善草书。长史颠逸, 时出法度之外。怀素守法, 特多古意。高闲用笔粗, 十得六七耳。”

指出张旭的书法有时脱离了法度, 而怀素遵守法度。因而其作品多含有古意。接着, 对黄庭坚加以严厉的批评, 说草书“至山谷乃大坏, 不可复理。”在跋《王献之保母碑》中尖锐的地批评米芾:“却笑南宫米夫子, 一生辛苦读何书!”当然除了这些, 鲜于枢对于宋金时期的书家也加以批评。

鲜于枢的学书之路上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早年在北方的学习和客居江南博采众长。他30岁以前在北方游历, 因而这一时期他的书法之师也多为北方书家, 故此言正应对了本节开端数语:“鲜于枢书学初学张天锡”。至元十四年冬, 32岁的鲜于枢调任扬州江南行御史台, 并且与赵孟頫相见, 开始了一个学书的新起点。江浙地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战乱和动荡使一些公私收藏散落民间, 江浙一带成为书画名迹的集散地, 身处其间的鲜于枢得以收藏或观摩魏、晋、唐、宋名家的墨迹, 得以从中吸取养分。“扬弃”, 既是所谓的批判的吸收, 是辨证法的特征。对待宋人的书法, 鲜于枢采取了辩证分析的态度, 在提出尖锐批评的同时, 也并非一概的排斥和否定, 有时对他们还大加赞赏, “取人之长, 为己所用”是他习书的观点。

在学习草书上, 鲜于枢与苏轼、米芾有共同的理解, 他说:“海岳公有云:今世所传颠素草书, 狂怪怒张, 无二王法度, 皆为伪书”。东坡谓:“吴门苏氏所宝伯高书隔帘歌以俊等草, 非张书。诚然。枢作草书颇久, 时有合者, 不敢去此语也”。

不但如此, 鲜于枢学书是十分的刻苦的。其友邓文原说:“伯几书法, 用功极深, 时人鲜有知者”。“伯几于书法用功极深。至每数日相见, 辄云近见子某帖孰合孰离, 言语必想剖率以为常”。可见其对书法的精神研究。从传世作品来看, 他的大字和草书大约正是多得于唐人的, 因而较之赵孟頫的秀逸, 他的书法表现出雄放恣肆, 所以时人称“困学带河朔伟气, 酒酣骜放, 吟诗作字, 奇态横生”。

鲜于枢, 一位与赵孟頫同时期的伟大书家, 其书法造诣之深, 为后世所敬仰, 他的书法也犹如他的性格一样豪爽。笔者认为虽与子昂同朝, 但只能为元朝书坛榜眼, 名声逊色于赵子昂, 只可憾为“千年老二”。

参考文献

[1]崔尔平 (点校) , 《历代书法论文选》, 上海书画出版社, 2001.

[2]黄惇《中国书法史——元明卷》 (七卷本) ,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书在心中 心在书中等 篇8

先贤们曾教导我们,人生“不亦乐乎”之事有三:一日耕种,二日读书,三日交友。这其实代表了农耕时代中華文明进步的人生追求、社会和谐发展的真谛。读了吴伟同志给我的书稿,从中看到了她“有朋”、“有书”的感悟,其情其境其书其论,颇有传统文化的新韵,乐以为序。关于“有朋”,赵启正同志有言在先,我只说说“有书”吧。

吴伟的“有书”,是意义深刻的“有书”,包括了30多年读书、教书、编书、写书、出书和向世界推广中国的优秀图书。一生为书几乎是她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的主体,也是她执著的信念和追求。在学校里以书为伴,在出版社与书结缘,在机关组织写书、支持出书并且力推“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与五洲四海的出版传媒机构和出版界的人士建立了合作互动的关系,“有朋”自书中来,“有书”随朋友去,她为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做出了贡献。这就是她“有书”的特别意义。

《庄子·秋水》北海若日:“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而今出于崖埃,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这里讲感知事物、论述道理都受到空间、时间、经历、见识、思维习惯等方面的影响和限制,要走出偏狭,追求真理,就应当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今天,如何在全球化和大开放的环境下,理性、客观、宽容、自信地理解、认识外国人、外国事,在社会制度和文化差异造成的隔阻中学会对话、交流、沟通,达到互信、合作、共事,我看最好的办法是多读书,了解别人的思想,认识别人的世界,在心灵E实现交融互动。

我以为,为书的一生是幸福的,因为有书才有文明的传承。

书籍是人生智慧的结晶,一切政治、经济、文化、科学、艺术见诸成果,都汇集在书中,一本书就是一个精彩的世界,能使^,在有限的生命历程中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和力量。

书籍是人类永恒的记忆,一切人类活动的历史都固化在书中,延伸了历代人类的认识和实践,留下了地球—代—代的永恒记忆,使得后来者能够在前^达到的知识高峰上攀升。

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一切文明的演进都是如登山,每—代人创造的文明成果都会变成下—代人继续前进的台阶,在新的起点拾级而上,向文明的巅峰进发,靠的就是书籍。正因为有书,后来者才不必没事从头再来,从而加快了文明的前进步伐。

人爱读书品自高。但愿更多的人“有书”,而且是书在心中,心在书中。

有朋有书:我一生的追求

吴伟

本书中所涉及的具体的书目很少,无书似有书,实际上是对我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其中,更多的是对图书传播的理念。

我把这本小书取名《有朋·有书》,是书名,也是我此生所追求的境界。因为有朋友,我不寂寞;因为有书读,我更加不寂寞。朋友给我友谊,给我温暖;书籍给我知识,给我智慧。友谊和智慧伴随我成长。

当然。这本书中所写的朋友,都是来自远方。来自不同国度的非我族裔的朋友,而在我身边的,时时鼓励我、支持我、给我帮助的朋友,还留在我的心中。对他们,我并非惜墨如金,并非不想写,而是怕写出来会将朋友分出亲疏厚薄,怕写出来心中就没了念想。也许,有一天,我会用另外一种形式来写伴我成长的朋友。

本书中所涉及的具体的书目很少,无书似有书。实际上是对我所从事的工作,进行了一番梳理,其中,更多的是对图书传播的理念。希望有一天,能将我对具体的书的解读,特别是影响我、指引我的那些书的故事,说给大家听。

感谢我的老领导赵启正先生,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外宣理念对我的影响,在书中或隐或显,细心的读者一定能体会得到。

感谢柳斌杰署长,他对现代出版的诠释,特别是对对外出版的指导,为我的图书传播理念提供支撑。两位前辈为我这本小书作序,使这本小书不仅华丽而目厚重。

感谢俞晓群先生,这位大腕出版人,一直鼓励我,督促我将原本不成文的东西“化腐朽为神奇”。

还要感谢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吕英,我的同事李新,设计师小阎,本书的出版,处处留下他们的痕迹。

大王书读后感 篇9

这篇小说的幻想十分奇特、大胆。有很多人认为,科幻小说里肯定有妖魔鬼怪,而且还有上天入地之术,其实并非如此,大王书这本书就写的很好,就是在写一个少年王波澜起伏的成长历程,在写人们对光明、声音、语言、灵魂的向往,人们读完以后,就会觉得文章写的这么纯美,这么有吸引力,看了一遍还想看。这就是它的特别之处。

读完这本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茫。茫本来只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牧羊少年,可是随着地位的升高和年龄的增长,茫变得越来越成熟。他的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精神,面对困难,他冷静,沉着,在别人当着他的面骂他的时候,他不会像熄一样冷酷、无情,作为少年王,茫有时深感困顿与束缚,渴望回到以前放羊时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克制住了自己,因为他知道,他要保卫国家、拯救难民。我们有时也会因为一点利益而克制不住自己,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管理,让心里也有一盏红绿灯。也许,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遇到困难,要不抛弃、不放弃,当自己的”属下“不小心犯错误时,不要冷酷无情,应该学会体谅和谅解别人,要向茫学习!

哲理书读后感 篇10

先生告诉我们: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道场,活着就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灵魂和心智,使其达到最高的境界,这样,人的意识体(即灵魂)在肉体死后就可以转世托生到更好的地方,也就是说,人不仅仅要对此生的自己负责,还要对来生的自己负责,活着就是为下一个“我”寻找更好的寄托。芸芸众生只是活着或想着要比别人活得更潇洒,至于究竟为什么活着,生活的意义何在?稻盛和夫在书中写道:人生的目的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或者叫“净化心灵”、“纯化心灵”、“提高人性”、“提升人格”等等。人生目的在于“为世人、为社会做奉献”,因为只有心灵纯洁、人格高尚的人才能一辈子为别人、为社会做贡献,而不计较自己个人的得失。

在我看来,能够参透生死大彻大悟的人,活得达观洒脱、自在超然,他们明白“荣枯盛衰乃世之常情”,少了“戚戚于功名”“汲汲于富贵”的辛苦,多了“宠荣不惊,得失淡然”的从容。这样说来,有一种信仰是一件幸事!信仰不是迷信,信仰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信仰使你远离孤独和寂寞,信仰使你抛却烦恼和忧愁,信仰使你的心灵不再飘忽和空洞,相反,信仰使你心存善念,信仰使你心灵充盈。信仰使你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可不可以这样认为:人是为了一种信仰而活着!我知道稻盛和夫是位成功的企业家,“以心为本”是其经营哲学中的核心概念,“敬天爱人”是他的公司的社训。

这些是做企业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也正如他书中说的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不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们总是不断解决问题然后又产生新的问题,有些问题总是会让我们感到不知所措,成功的喜悦与幸福一样,也需要和痛苦和艰难来对比。当我们遇到阻碍时,不会为此感到胆怯和失落。与其失落不如乐观的去做某一件事情,不论结局如何,最起码我们赢得了经验和保持乐观的心态,因而心怀感恩、欣然接受这个考验并且乐观地全力以赴、努力奋战、不断设法摆脱困境,心中始终相信对未来的期望。我们要如何做到不去烦恼了,稻盛和夫给出了一些易懂的方法:如果有时间去烦恼,就比别人更加努力地工作;保持谦虚绝不骄傲;每天自我反省,反省并不是意味着让大家每天烦恼一下;以知足、感恩之心而活;秉持利他之心而活。

这样即使在遭逢苦难时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这些命运,或者保持有个感恩的心,至少可以避免自己嫉妒和愤恨的心。

哲理书读后感(三)《世上另一个我》读后感

周日的下午,窗外的阳光炽烈得令人睁不开眼睛,躲在一家面包房里边喝酸奶边阅读这本书,直到面包店的店员好奇地走到我面前问:“这本书好看吗?内容是关于什么?”迟疑了一下,不知该怎么回答,我向来都不是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文字中富饶丰盛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一次让心灵变得宁静的过程,这种美好的感觉可以用文字去形容,然而当转化成语言时,却顿时失去了它原有的韵致,这也是很多时候,书比影视作品更具有想象空间及诱惑力的原因。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段心灵的旅程,和两个灵魂的新生。它穿越了林赛和亚历克斯全部的童年和青春:从出生开始的二十多年里,林赛一直活在姐姐的阴影里,姐姐周身放射出的炽烈光茫带给她的不是温暖,而是被灼烧的伤痛,如果你只是一颗平凡的星星,那么你或许可以坦然地仰慕太阳的灿烂。但,假如你是另一颗太阳,一颗和最明亮的太阳同年同月同日生,拥有相同的经历、财富、亲人,却唯独无法放射出同样光茫的太阳,你还能安然地景仰那颗太阳吗?所以林赛刻意忽视自己的容貌,将大把大把的时间花在学习和工作上,用成绩和事业去获取心灵深处的存在感,外表强悍的她内心却是如此地脆弱和不堪一击,心里的小小魔鬼没有一刻不在扬起声调提醒她:不管你怎么努力,你就是没有办法让别人象喜欢亚历克斯那样喜欢你!

事实上,我并不喜欢书的开始部分描述的那个视工作如生命,没有爱情没有娱乐没有自我没有快乐的林赛。在我看来,林赛一直以来所倾力投入的广告事业,不过是她逃避人生的一种方式而已,她用忙碌让自己忘记内心的卑微和不安,以及对爱情的渴望,她瑟缩在自己为自己构建的城池里,独自舔着成长二十年的伤口。之后的情节安排很戏剧也很巧妙,一个巨大的逆转,突然间将林赛所拥有的一切彻底改变。那些原本就是她单调生活中唯一慰藉的东西被世俗和不公所抹杀,我觉得对林赛来说反倒是件好事,至少,给了她一次正视自己,改变现状的机会。

林赛与梅的相遇出于偶然,却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契机。原本热衷于广告事业的林赛,从梅的相亲公司里,找到了自己大施拳脚的机会,那种对爱情的诚恳和尊重令她在新的领域再放光茫,这份工作或许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然而对林赛来说,却是一次迅速接受现实,肯定自身价值的机会。不管她曾经的成就有多么辉煌,那一切早已成为过去,不能回首,更不必留恋。林赛是聪明而现实的女孩,所以她没有让过去的成就蒙蔽自己的双眼,而是在新的事业中重新找回工作的价值和乐趣,这种决绝和果断赋予她的,是与美貌截然不同的一种魅力,是由内而外释放出来的,象柠檬花蜜般,在淡淡的酸涩后,透出花蜜的鲜醇和馨美。 林赛对于爱情,似乎从来不敢奢望。与其说布拉德利是她暗恋的对象,不如说他是一个符号,一个代表林赛对爱情所有的憧憬和幻想的符号。站在亚历克斯的光茫后,她根本不敢开始任何一段爱情,即使布拉德利给了她所有关于爱情的美好想象,她也不敢轻易接受,这种害怕与亚历克斯有关,亚历克斯就象她的一个恶梦,她害怕自己的恋情在她介入后化为泡影,所以她用尽了小女孩的心计,小心翼翼地把布拉德利和亚历克斯隔开,不给他们任何一次见面的机会。然而,她又很讨厌这样阴暗的自己,她内心深处的犯罪感带给她巨大的压力,令她不安,令她窒息和恐慌。她和布拉德利之间始终隔着一个巨大的谎言,让她和布拉德利之间注定是一段无果的恋情,既不敢开始又不愿轻易结束。

然而曼特则不同,曼特真正欣赏的是林赛内在的美,她对工作的认真执着,她对世界的疏离淡漠,她看卡萨布兰卡的专注神情,她遭遇挫折时的任性发泄??他可能是唯一一个在见过布拉德利之后仍然对林赛一心一意的男子,因为他清晰地知道,自己要的不仅仅是美貌,更是一个能真正打动自己征服自己的灵魂伴侣。

或许是因为书中以林赛为第一人称的手法去写,亚历克斯在书中的形象反而并不丰满,她耀眼的光茫模糊了她存在的真实感,只有在书的最后,亚历克斯面对命运的捉弄,才终于能够将自己松懈下来,抛弃无用的骄傲和自尊,与林赛诚实地交换彼此的感受,令长达二十多年的误会冰释。恍然回首,原来一直以来他们最羡慕的东西,恰好都是对方所拥有的。亚历克斯有着林赛梦寐以求的容貌,却梦想着得到林赛的自信与成就;林赛有着亚历克斯所渴求的辉煌成就,却只希望能拥有亚历克斯魔鬼天使混合体的容颜。()

在书的末尾,林赛无意中发现的秘密,既是对她的一次强烈打击,又是对已然失去美貌的亚历克斯的莫大鼓舞。让人不得不相信外在定位对信念的影响,尽管这个情节看上去有些刻意和嘲讽,但我想作者设置它的意图应该在于表明人类内心力量的强大:假如你坚信自己的美丽,那么你的笑容也会变得越发迷人;同样,如果你坚信自己是聪明的,那么通过自己的努力,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很奇怪看到这里我竟然想到了皇帝的新装,其中的区别或许在于:相信自己的能力旨在鼓励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自信而完美;而皇帝的新装却是为了欺骗大众,让人们变得愚蠢无比。

书读后感 篇11

也许没有之一,只有唯一。

也许它籍籍无名,并不为人熟知。

也许它普普通通,并非出自名家手笔。

但,就是在某一时刻,它的某一特质,感动了你。

你与它的故事很重要。

因为我们也愿意被同样感动。

《武士与龙》其实是我儿子最喜欢的图画书,恰好也在我很喜欢的图画书名单之中。我们不约而同特别喜欢这本书。

儿子三岁多时,我和他一起读这本书,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都让他觉得非常有趣,他称之为“很搞笑”。我们俩一起读得哈哈大笑。

那时候,我也刚刚开始接触图画书,特别喜欢这样一种为孩子图文并茂地讲故事的方式,并一再被一本本经典图画书的艺术和创意打动,因此为儿子读书的时候特别卖力气,语音多变,语调夸张,还兼“动手”和“动脚”,深受儿子欢迎。

后来,儿子特别喜欢自己翻阅这本书。看着看着,自己就开始哈哈大笑,越笑越大声。

我闻声也会凑过去,和他一起看龙怎样一步步把自己超萌的眼神练成富含杀气的红通通、凶巴巴的眼神;看到武士和龙在训练或者战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威猛的样子,丢盔弃甲,七零八落,我们俩都乐不可支(不知道为什么孩子好像都特别喜欢看别人“倒霉”的样子,我们大人是不是也一样呢);我们各自换着角色扮演武士或者龙,还在家里因地制宜地制造自己趁手的“武器”,然后“激烈打斗”……

一直到儿子上中班了,他依旧特别喜欢这本书,还把这本书带到班上跟同学们分享。他们班上开设有广告课,喜欢画画的儿子就画了一幅“武士与龙餐厅”的广告画,依旧是他最喜欢的这本书化出的题材。

按我对图画书的认知,我习惯从功用出发,把图画书分为有趣(帮助入门)、有用(用以拓展)和有益(进一步提升)这三类。

而除了有趣之外,《武士与龙》也是本很有用的书。

特别是它的情节非常合我所用。我和儿子讨论过,武士和龙都是通过阅读来帮助自己训练,也是通过阅读知道应该怎样做好战斗准备的,可见读书很有用。另外,他们各自写了“战书”,“战书”这种形式对男孩子来说特别有“感觉”,充满了勇气、挑战、尊严等特别让男孩子血脉贲张的元素,同时也是一种很实用的文体,正好可以给号称对写作分外有兴趣的儿子解释一下有关写作的诸多“讲究”。

我第一次去幼儿园给小朋友们讲故事,也选了这本书。

要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有趣的图画书是最好的开始。如果觉得书里的人物和故事特别有趣、特别好玩,他们就自然很愿意接近书,并且渐渐亲近书。

记得那次讲《武士与龙》的时候,整个班级简直要沸腾了。孩子们分别担当武士和龙两个角色,我是那个送书的人,我为他们提供如何战胜对方的书,接着我就是他们之间的裁判。可以“合法”公开放肆地“战斗”,孩子们简直疯了。他们还特别喜欢“烤肉”这个桥段,《户外烹饪食谱》和《如何打造烤肉架》这两本书中书也特别受他们欢迎,厌倦战斗的孩子们很快又当起了厨师和服务员……

这本书对我个人也很有帮助。

我知道西方的龙和我们东方的龙有很多区别,也知道圣乔治屠龙的故事,龙和骑士在西方文化中好像一直是生死冤家,武士要凭借屠龙证明自己的勇气,顺便讨好公主。但除此以外,我所知甚少,于是,为了给儿子以及其他孩子讲好这本书,也是为了讲完之后孩子们层出不穷的奇怪问题,我专门去图书馆查阅了有关书籍,存了一肚子龙和骑士的各种各样的知识!你看,这也是这本图画书促使我养成了很好的习惯:利用公共图书资源,帮助拓展阅读。

这本书的作者汤米·狄波拉是我很喜爱的图画书大师之一,由这本书开始,我慢慢收集了很多他创作的图画书,儿子和女儿乐此不彼地读着他的作品。

儿子现在已经上小学了,他依旧很喜欢这本《武士与龙》,而且喜欢的原因又有了新的解释:“爸爸,看,还是和平好!和平年代里,武士们可以和龙联合起来做生意!”(算是存下了热爱和平的种子,同时还有经济观念的小萌芽,哈哈!)

求水保命恳请书 篇12

我们是汾阳市峪道河镇向阳村村民,我村位于汾阳市市区以西15公里处,全村人口1017人,耕地面积3163亩,牛羊等牲畜450余头,家禽900余只。全村1000多口人之所以能祖祖辈辈生存在这块土地上,是因为峡口泉的哺育。峡口泉自古就有,她养育着向阳村及坡头村、宋家庄村、上张家庄村等周边11个村6000余人,是我们的保命河。

2006年,太中银铁路即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开工后,在打隧道的过程中破坏了向阳河地下水层,水源突然下降,我们不仅没有水浇地,就连吃饭洗衣最基本的生活用水都是时有时无。现如今,我们所有曾受益于向阳峡口泉的村子已到了万般无奈的地步。因为水的事情,村干部从2006年年底开始就向上级部门以及铁路施工部门多次打报告反映情况,请有关部门重视并能够尽快解决群众吃水难的问题。市政府有关部门和领导也曾向省里和太中银公司打报告,也曾多次找过山西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处和省重点工程办,并且拿着发改委批复的报告找太中银公司交涉,但一次一次都无结果。为此我们自发结伴去找过太中银铁路公司,他们作出答复,表示已“多次组织专家专题研究供水补偿方案,现正在与有关部门研究处理供水补偿工程建设事宜……力争确保2009年7月20日前启动打井事宜,先期最大程度地满足群众生活用水需求。”但答复过后却又不了了之。2009年12月4日,山西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处王处长批示太中银公司,催促尽快解决该问题。但至今仍无消息。

水是关系到老百姓生存的重大问题,也是保证农村和谐、稳定、发展的基础,眼下是冬季,用水量不大,水源已经很紧张,春天马上就到了,到时候我们的处境无法想象。3年来我村270亩水地已经全部变成旱地,直接间接损失已达300多万元。老百姓苦不堪言,欲哭无泪,但更令我们担心的是铁路即将完工,如果再不解决我们的吃水问题,我们将无法在这块长久以来赖以生存的土地上存活下去,后果不堪设想。眼下因水的问题各村百姓已非常愤怒,存在聚众闹事的隐患。

因此,我们恳请媒体能为我们呼吁一下,以引起上级领导的重视,给予协调解决老百姓的吃水问题,以及对群众造成的损失进行合理评估并补偿,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科学书读后感 篇13

为什么它是最脏最脏的书呢?这是因为里面描写的东西都是人们觉得恶心的东西,比如:便便啊,鼻涕啊,虱子啊,寄生虫啊,痔疮啊,都是人们不情愿听到、不情愿看到的东西。所以叫它世界上最“脏”的书!

看完了这本书我简直就要呕吐了!人的身上竟然有这么恶心的东西!可是这本书我也很喜欢,因为我可以在里面学到许多知识,比如:为什么人脸上会长痘痘?为什么人身体中有许多寄生虫?为什么有人会长痔疮?为什么睡醒就会出现黄黄的眼屎?为什么头发里会掉落白色粉末头皮屑?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这可都是我以前不知道的知识喔!

在这本书中有着众多恶心的图片,包括很多虫子,人身体的肠道,还有一些恐怖的疾病等等。看,有一个非常可爱的孩子,正穿着漂亮的衣服躺在自己的被窝里,正同自己的两只可爱的宠物狗嬉戏着,打闹着,,但是在狗狗的身上有着一群螨虫在跑着,跑到被子上,跑到这个小女孩的身上,密密麻麻。那个小女孩的头发里,眉毛上,衣服里,手上,脚上有着数不清的虫子,这个小女孩被吓得直流眼泪,她还在不停的抓着身上的皮肤抓得破了,变红了,那些虫子也趁机钻到了皮肤里贪婪的吸允着鲜红的血液。还有一些小螨虫不停地在小女孩的皮肤里钻来钻去,跑进跑出。这些图片恶心吧!很脏吧!但是它却告诉我一个道理,自己的宠物要注意卫生,我们自己更加要讲究卫生,给我们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真是没有比这更脏更恶心的书了,也没有比这更好看更耐人寻味的书了,原来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脏的东西,那些所谓的脏东西里居然隐藏着那么多神奇的科学知识!

上一篇: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让座和道德下一篇:椰子水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