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让座和道德

2024-05-29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让座和道德(共7篇)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让座和道德 篇1

9日下午4时30分许,郑州市一辆919路公交车行驶至中原路秦岭路路口时,车上一名老人突然倒地猝死。车上乘客称,老人之前曾因让座问题与一名小伙子发生争执,并动手打了小伙子四个耳光。老人家属接受急救人员询问时称,老人患有心脏病。(9月10日《大河报》)

种种因让座而衍生的**,已难以被作为偶然事件来看待。特别是置于老人的语境下,一件件让座事件似乎一度成为“老人变坏”的新例证。于此,各种争议归结到一点,很自然扩展为一种群体性的对立。此事中,即便老人最终猝死,也未能逃脱这种指责。关于老人变坏的评论,在新闻背后的跟帖中不算少数。

但每一次这样的事件就真的可以如此简化为对一个群体的盖棺定论吗?此事中,老人猝死的真正缘由还待医学鉴定,是否在此之前真的扇过年轻人四个耳光也仍需进一步调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它又是一个与让座有关的恶性事件。无论对与错,是非与,它都应该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跳出个案来看,随着广场舞纠纷与让座事件的叠加,社会对于事件中老人的看法已然带有“有色眼镜”的嫌疑。这显然是需要警惕的。在评判这样的事件前,一个似乎被模糊的观念是:为老年人让座,或说是谦让老弱病残,在公共生活中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谦让,理当是每个社会公民都应该履行的道德契约,它无需外在的强制,而应是内化为社会整体成员的内在行动。也就是说,即便不乏一些老人将道德行为强制化,但让座依然是一个需要张扬的社会美德。

一个值得警示的现象是,这些年类似的让座**一度风行,除社交媒体增加了相关信息的曝光之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大背景,即与老年人有关的新闻越来越多,它对应的正是老年社会正在向纵深发展的大趋势。老年人的增多,更多的出现在公共生活中,这本身就是一个需要正视的老龄化社会风险之一。面对这一增加的群体,在公共服务方面予以针对性的调整,如强化公共交通工具上老弱残孕专座的专用意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活动空间等,都有必要。但同时,除了这些硬件上的配合,其中所可能蕴藏的观念冲突,同样不可不察。

高考作文素材的积累和叙写 篇2

【关键词】:高考作文 材料 积累 叙写

【中图分类号】G634.34

(一)话说“材料积累”

量变引起质变。无话可说是不是就说明学生在素材积累时量的没有达到一定的要求呢?人们常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都知道作文要做到言之有物,就要有一定量的素材的积累,但是不是拥有了一定量的素材积累后,学生便有话可说了呢?其实不然,从高一到高三,科任老师都会给学生大量印发作文素材,这些作文素材的涉猎面也是十分的广泛。早读时间学生也有意识的进行记忆。但在实际写作实践中,学生面对作文题目时,仍然有无话可说的无助感,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从浅的层面来说,是学生的盲目自信造成的。

很多学生对于当时印发的素材事例,自以为已经记下了,所以也就放下了。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心理学中记忆分为浅层记忆和深层记忆,学生看过材料后当时记住了,一两天之后忘掉一半,一两个月后,忘却十之八九。久而久之。三年高中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对于作文素材如同走马观花,面对试卷中的作文考题时也只能指雁为羹。很难有深层的知识记忆任自己挖掘。就出现了无话可说的尴尬局面。

2.学生没有掌握对生活的留心观察正是作文素材的来源

生活处处皆语文,老师印发材料,推荐学生作文素材书,无论哪种方式无疑都是填鸭式的教育,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局面。只有真正的热爱生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的从生活中汲取营养。每个考生只有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和每天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认识、感悟、理性对其进行审美与思辨,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才能真正的做到对素材的积累。考场中才能做到文思泉涌,才能有话可说。

3.从深度层面来说,是教师要求不全面造成的。

在指导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强调的只是:作文素材的积累讲究的是典型和新鲜,而忽视了“要具体”这一要求。因此,很多学生在記忆作文素材时,只是泛泛地记一些零碎粗糙的信息,对人物或事件的一些精彩和感人的细节并不上心。如学生最常用的素材:“无比钢琴师”刘伟,很多学生知道的只是他是“中国达人秀”的冠军,他在赛后得到观众和评委的好评,而对他在失去双臂之后,怎样坚强地站立起来,实现人生理想等一些感人的细节不曾做深入的了解和思考。这样,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想要有话可说难上加难。

试想:如果学生对自己占有的材料的细枝末节熟稔于心,那还能在写作的过程中绞尽脑汁仍然一无所获吗?如:“徐霞客”这一人物,如果他们不仅知道徐霞客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旅行家和地理学家,还知道他为了追寻理想,在探险的道路上,即使“三次遇盗,四次绝粮,还差点丢到性命”也不曾后悔等一些感人的细节,那在运用这则素材写作时,还会“无话可说”吗?

由此,要解决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存在的“无话可说”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解决如何积累材料的问题。在指导学生积累材料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总是一味的指责学生,而是要多督促,多引导,使其端正态度,对手中已占有的材料做到常回顾,勤记忆,多观察,只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方能做到“有话可说”,说出的话也更有感染力。

(一)话说“材料叙写”

“有话不知道怎么说”也是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常抱怨的,尽管他们手中占有一定量的作文素材,但在面对具体的作文题目时,在实际的写作实践中依然感到很迷茫。关键就在于他们不知道该如何根据题目打开材料的叙写思路。

确实如此,在过去的议论文写作指导中,我们的考生强调的只是:材料的叙写必须紧扣论点,也就是”定向叙述”,但在“定向”中的基础上究竟怎样叙写,怎样打开叙写的思路,我们很少有过这昂面的指导。那怎样才能打开叙写材料的思路呢?我们可以采取“多角度提问文题”法。

多角度提问“文题”,也就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多个角度,对命题者提供的“题目”进行提问。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问:心中的绳索是什么,?怎样解开?解开后有怎样的意义?通过这样设疑后,该如何去叙写所选择的材料,我们的思路就变得很明晰了。如:一味考生根据文题对“苏子”这一材料的叙写: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江水承载着的是苏子阵阵的愁思。他不明白为什么被认为“大肚能容天下”的九五只尊仅仅因为意见不同而贬谪良臣,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鞠躬尽瘁地为国为民,竟然落得如此田地!(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但与旁人的交谈中,苏子心中的绳索慢慢地解开——千古风流人物就如大江东去般褪色、消逝,这是规律,更是命运!(怎样解开)解开心中的绳后,赤壁之上,他向世人展现的岂止是那场惊天地的战争,更是一种洒脱超然的精神。(解开后的意义)

很明显,因为通过对题目多角度的提问,这位考生在叙写材料的时候不仅紧扣题目,而且思路非常的清晰。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叙写的过程中,我们不一定要面面俱到,每个角度都兼顾,而是能够根据命题者的要求或是题目自身的特点,对材料进行取舍吗,做到重点突出。如作文《解开心中的绳索》这篇文章在叙写材料时,关键是要叙写清楚人物心中的绳索是什么以及怎样解开,因为他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标题,重点应该落在动词“解开”上面。

(三)小结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篇3

一 “非诚勿扰”节目“拜金女”事件

在2010年某期江苏卫视“非诚勿扰”节目中,来自北京的一个叫马诺的女孩说:“我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上笑!”此言一出,不仅使马诺赢得了“拜金女”的头衔,而且让她得到了众多女孩的声援。此事引发了社会上的一片讨论声,赞成者、反对者都有。

二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根叔”演讲受热捧

2010年6月2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微博)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亲自撰写的题为《记忆》的演讲,在16分钟的时间里被掌声打断了30次。在2 000余字的演讲词内,4年来的国家大事、学校大事、身边人物、网络热词均包含其中,如“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俯卧撑”“躲猫猫”“打酱油”“被就业”“蚁族”“蜗居”等词汇也均有出现。全场7 700余名学子全体起立,亲切地高喊:“根叔!根叔!„„”演讲内容也在网上网下迅速传播,被人们广为关注。

三 汕头大学移植“牛顿苹果树”事件

2010年6月,香港富商李嘉诚将自己获赠的英国剑桥大学的“牛顿苹果树”的树苗转赠给广东的汕头大学,然而广东的气候条件却不适宜苹果树生长,为避免“牛顿苹果树”水土不服,汕头大学悬赏10万元人民币征集移植办法。对于汕大的做法,有人认为,“牛顿苹果树”代表了一种可贵的科学精神,能够获赠这样一棵树,对于汕大来说是极高的荣誉,汕大的悬赏无可厚非;但也有人认为,在不适宜长苹果树的地方强行移植苹果树,汕大所做的正是一件彻头彻尾违反科学规律的蠢事。

四 新《红楼梦》“黛玉裸死”引争议

2010年6月,电视剧新版《红楼梦》在全国多家电视台热播,引起巨大争议,特别是剧中“黛玉裸死”的镜头,更是引发了诸多口水战。近年来,国内掀起一股对经典作品进行翻拍的风潮,《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这四大名著无一幸免,原著中的很多内容被改得面目全非,有人称赞说这是在对经典进行创新,也有人批评说这是在糟蹋经典。

五“打工皇帝”唐骏身陷“学历造假门”

2010年7月1日,有“打假斗士”之称的科普作家方舟子一连在自家的微博上发出21条消息,把矛头指向新华都集团总裁兼CEO、著名的“打工皇帝”唐骏。在这一系列微博中,方舟子针对唐骏在《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一书中透露的其个人学位、求学及工作经历,提出了质疑,并出示了部分查证证据,提出“唐骏的‘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是假的”。方舟子接着怀疑唐骏所读的美国西太平洋大学“是一家著名的卖文凭的野鸡大学,此校在夏威夷注册,没有得到美国认证机构的认证”。但唐骏仍然否认自己造假,此事一经披露,立即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唐骏矢口否认自己的学历和经历造假。

六 世博会历史上首次设立“志愿者主题日”

2010年7月10日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主题日”,这也是世博历史上首次设立的“志愿者主题日”。上午8时开始,主办方陆续开展“体验志愿者”“聚爱世博”“圆梦世博1+1”“孤儿世博梦”“行,志愿世博”等活动。清晨,550名少先队员在家长带领下,走上上海市多个交通路口,共同体验城市文明志愿者(交通志愿者)的工作。新加坡青年交流访问团、赴滇志愿者代表、青年自组织社团领袖、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等及通过社会自主报名的100多名公益人士参加了“体验园区和城市站点志愿者服务活动”。据悉,世博会期间,上海陆续有约8万名园区志愿者、10万名城市站点志愿者和近200万名城市文明志愿者上岗。

七 青岛“100年后的备件”事件

2010年7月,青岛原德国租借区的下水道在高效率地使用了100余年后,一些零件需要更换,但当年的公司早已不复存在。城建公司的员工四处寻觅配件公司,后来一家德国的相关企业给他们发来一封电子邮件,说根据德国企业的施工标准,在老化零件周边3米范围内,应该可以找到存放备件的小仓库。城建公司根据这个提示,在下水道里找到了小仓库,里面全是用油布包好的备用件,依旧光亮如新。

八“80后”宣扬“父母皆祸害”事件

2010年7月,一个拥有两万多名成员的网络讨论小组被网友和媒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讨论小组全名是“Anti-Parents 父母皆祸害”,这个被评价为“惊悚、大逆不道”的名字,以极强的号召力,在很短时间内聚集了大量成员。成员们基本是“80后”,大多是被家长忽视或者伤害过的孩子,或者是“一群在父母子女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他们在小组宣言里写道:“我们不是不尽孝道,我们只想生活得更好。在孝敬的前提下,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的父母的束缚和戕害。这一点需要技巧,我们共同探讨。”

对于这个组织,许多人表示了愤慨:爱怎么就成了“祸害”?父母给了自己生命,这已经是最大的恩赐,懂感恩的人才是真正有良知的人。也有人表示理解:父母和孩子生活在不同时代,思想上存在代沟,要相互理解,很多时候父母确实应该转变观念,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还有人评论说,受过父母伤害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不能当成主流来评述。

九 郭德纲徒弟打人事件

2010年8月1日,北京电视台“每日文娱播报”的编导和摄像在当天下午约4点左右,就“郭德纲别墅被指侵占公共绿地”事件前往其位于北京市大兴区赢海庄园小区的别墅进行实地探访过程中,遭郭家人蛮横拒绝并动粗。当记者出示证件表明来意后,开门的一名身高约1.68米、短发、30岁左右的男子态度蛮横地拒绝了,没说几句就动粗,朝着记者的头打了几十拳,他还试图夺下摄像机。后经了解,打人者为郭的徒弟李鹤彪。

郭德纲在自己的博客里,以《有药也不给你吃》一文首次对徒弟打人事件作出了回应,不仅对北京台记者私闯民宅表示不满,断定其说谎,并直斥北京台装孙子。对于打人事件,郭德纲似乎并不以为意,毫无道歉之意:“今儿我徒弟打人了,打就打了呗。过两天给他搞一专场,智斗歹徒民族英雄专场。”

十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

2010年8月3日,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暨第三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在贵阳市开幕。交流周以“合作共赢,和谐共生”为主题,东盟各国使节、教育家和青少年代表近300人参加了开幕式。

“合作”“和谐”是全人类的共同心声,但不可否认,不合作、不和谐的事件在21世纪,依然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

十一 陈树菊现象

48年,陈树菊的全部生活,就是卖菜。然而,她卖着青菜,吃着酱油拌饭,却凭借卖菜累积的小利,捐出了大多数人赶不上的善款:17年来陆续将1 000多万元新台币(约214万元人民币)的卖菜积蓄,捐给了母校——台东仁爱国小,以及专门收容孤儿的“阿尼色弗之家”。

没有显赫的声望,也没有庞大的营利事业支持,2010年3月,陈树菊却和多名国际富豪一起,登上了《福布斯》亚太慈善“英雄榜”。几个月后,美国《时代》杂志又将陈树菊列入2010年全球百大最具影响力人物的“英雄榜”,其排名第八。当《时代》“英雄榜”公布后,媒体如潮水般涌向陈树菊,可她的第一个反应竟是问记者:“什么是《时代》?”

台湾《联合报》说,陈树菊事迹的动人之处,不在于她的“有余”,而在于她的“不足”。她让世界看到人类的力量如何从草根喷涌,她证明了影响力绝非精英阶层的专利。

十二 北大才子出家事件

他是全国名校华师一附中走出的“数学天才”,曾以满分摘得国际数学奥赛金牌;高中毕业后,他被保送至北京大学;大学毕业前,他成功申请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他是美女作家蒋方舟公开宣称的“梦中情人”„„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北京西山脚下的龙泉寺,成为一名修行居士。

他就是柳智宇。2010年9月,关于他出家的消息在网上迅速传播,有人赞赏,有人惋惜。

十三 “中国首善”陈光标承诺“裸捐”

有着“中国首善”之称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2010年9月5日在其公司网站上刊出一封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信,陈光标在信中指出,当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所以“在我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将不是捐出一半财富,而是向慈善机构捐出自己的全部财产”。

十四 “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事件

北京警方2010年9月21日晚8时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发生在8月29日傍晚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

据北京警方介绍,警方经过缜密侦查,一举抓获该案4名嫌疑人,其中一人是湖北某大学医学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缴获羊角锤、钢管等作案工具。

经警方初步审查,该案是因为肖传国认为方舟子通过媒体、网络对其学术“打假”,从而导致其未能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肖传国为报复,指使戴建湘等人实施犯罪行为。

在过去几个月里,方舟子因“打假”而格外引人注目,他先是揭发“打工皇帝”、原微软中国区总裁唐骏文凭造假;又与唐骏校友禹晋永在微博上论战;而后再批张悟本、李一等“养生大师”是伪科学。

方舟子遭袭之后,各大媒体纷纷报道,大家在称赞方舟子科学态度、斗争精神的同时,又在担心,方舟子的“打假”之路究竟能走多远?

十五 开学“万元”装备PK打地铺家长

秋高气爽的9月是开学的季节,全国各地的大学又迎来了新的面孔,宁静的校园顿时热闹喧嚣起来。然而,热闹的不仅仅是校园,还有各大商场、购物街的“学生手机节”“学生电脑节”等促销活动。相比以往,如今在新生们的“开学账”中,3G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成了开学必备“三大件”。而除了这“三大件”,不少学子的行囊更有“扩军”之势,以往火热的MP3正被MP5代替,PSP游戏机、电子书也加入到学前科技“装备大军”中。而购买这些装备一般都需要万元资金,再加上新衣服、化妆品等其他开销,学生们顿时成为了9月的消费主力。相比之下,来自灾区及困难家庭的学生们则要过得朴素得多,他们几乎没有额外的消费,甚至连学费都凑不齐,依靠学校的贫困补助和自己勤工俭学生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网上公布了一组拍摄于华中师范大学体育馆的照片,照片中整整齐齐地铺着400多张席子,躺在上面的则是该校送孩子上学而没有条件住宾馆的学生家长。

十六 “伪娘”之争

2010年,有一个词相当流行,这就是“伪娘”。伪娘,ACG(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电玩游戏的总称)界名词,通常指的是有女性美貌的正常男性角色。随着伪娘角色的增多,越来越多的男性动漫爱好者开始喜欢伪娘。

一个名叫刘著的“快男”,让“伪娘”这个词迅速流行起来。刘著来自“2010快乐男声”成都唱区。随着其参加海选的一段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和流传,这位容貌、着装甚至说话、唱歌都酷似女生的19岁男生在民间迅速走红。对于有人质疑他“不阳光”和“不健康”,刘著的态度很强硬:“我哪里不健康了?我觉得我很阳光、很健康!”对于女性化装扮,他解释说:“这是我个人化的选择,我并没有妨碍到任何人,做男做女有什么不同呢?”

对于“伪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伪娘”不是洪水猛兽,它只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它的流行代表了社会的宽容与进步。也有人认为,“伪娘”是在哗众取宠,它的流行说明这个时代的人有多么空虚和无聊。

十七 “断臂钢琴师”刘伟夺得“中国达人秀”冠军

2010年10月10日,历经三个月的角逐,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的冠军终于诞生,来自北京的选手,有“断臂钢琴师”之称的刘伟几乎是无悬念夺冠。因为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刘伟已经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不仅这次来沪的英美“达人”都一致认为他最“令人震撼”,各国媒体也纷纷对他进行了报道,称他是“独一无二”的。更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他的人生故事也能承载起中国“达人”的梦想,即“小人物大情怀”。

十八“我爸是李刚”事件

2010年10月16晚,“官二代”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校园里醉酒驾车,将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伤,陈某经抢救无效不幸死亡。惨剧发生后,李启铭仍驾车继续行驶,在学校门口被保安和学生拦下后,他高呼:“有本事你们去告,我爸是李刚!”后经证实,肇事者的爸爸李刚,是河北省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在目击者集体“被沉默”的同时,“我爸是李刚”却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2010年十大热词之一,网友们甚至在网络上展开了造句大赛,“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等句子受到热捧。

十九上海世博会闭幕

举世瞩目的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10月31日闭幕。城市,作为人类工业文明的集大成者,第一次成为了世博会的主题。现代化的都市,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生活的科技、文化和经济中心,每个人都被裹挟跟随着时代一起进步,享用最新科技的成果,体验各种文化的交融。但大多数时候,我们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只会心生敬畏,个人无论如何抉择只会徒生无力感。究竟是谁主宰了城市?又是谁可以改变城市?“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不仅仅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也是文明的进步带来的反思,是人类对后代的庄严承诺。

二十 智利矿难事件

2010年10月13日上午,智利圣何塞铜矿被困的33名矿工就要升井了。眼看获救在望,矿工们清楚等待他们的将是怎样的一份荣耀和报酬,可贵的是,当他们知道自己的井下经历已成为媒体重金索求的新闻后,为防止个人利用这些集体故事获利,他们拒绝了国家电视台采访和拍摄纪录片的邀请,在井下请一名律师签署了一份法律合同,约定获救后一起出书,共同分享收益。

二十一 纽约市长旧皮鞋已穿10年现象

已经68岁的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博格是身家超过180亿美元的亿万富翁,在《福布斯》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23位。布隆博格已经当了近9年的纽约市长。当布隆博格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时,他脚上几乎总是穿着同样的皮鞋。他有两双皮鞋,在当市长之前就开始轮流穿了,至今已经穿了整整10年。鞋子磨损了,就找鞋匠修理,鞋底磨穿了,也找鞋匠更换。有趣的是,由于皮鞋太旧,有时候就连他自己也觉得“羞于见人”。有一次,当布隆博格与第一夫人米歇尔并肩坐在一起谈话时,他下意识地将两只脚团缩在一起,试图将脚上的旧皮鞋“藏起来”。然而,这戏剧性的一幕依然被眼疾手快的摄影师拍了下来。

布隆博格极其节俭朴素,无论在个人开支或者政府财政方面都很节省,“比如买咖啡时,他总是向店员强调选分量最小的给他”。

二十二 3Q大战

2010年11月3日傍晚,腾讯做出“艰难的决定”,让用户必须在QQ和360之间做出选择。其间两家公司多次弹窗,发表公开信,互相指责。11月22日,工信部对360和腾讯进行公开通报批评,责令两家公司5日内公开道歉。次日两家公司均公开道歉,并恢复兼容。

虽然纷争在表面上已结束,但这场纷争引发的关于隐私、创新、垄断、合作、竞争等话题的讨论仍在继续。

二十三 中学生集体不让座事件

2010年11月5日早上,7名中学生在南京公交车上“集体不让座”,漠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站在身边。这组照片被网友发了出来,与另外一篇“老人给孕妇让座,学生无动于衷”的帖子,一同受到了网友的关注。这两篇帖子受到近2万名网友关注,有网友说“90后没素质”,有网友说“让座不是义务”,还有学生上网跟帖说“我们比他们这些老人累多了”!

比起公共交通工具里随处可见的“老弱病残孕专座”标识,北京地铁里的一句提示语“请将座位让给需要的乘客”因脱离了生硬的道德要求而更显温暖。

二十四 网络热词“给力”登上《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2010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让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严肃严谨著称的《人民日报》采用如此“潮”的标题,立刻引发如潮热议。有网友将这一标题截图发布在微博上后,网友纷纷大呼“标题给力”。

“给力”,原本属于网络语言,意思类似于“牛”“很棒”“酷”,常作感叹词用。此前曾有人担心,网络语言会破坏中国汉语言的传统和纯净,因而一些地方也主张在政府公务系统等领域限制使用网络语言。此次《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中使用网络热词“给力”,引发网友热评:“《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的机关报,敢于标新立异,引用网络热词,足见网络文化正在被国民所接受,被主流媒体所认可。”难怪有网友大呼:《人民日报》这次的标题很“给力”!

二十五 瓷器爱国主义

2010年11月,一个乾隆时期的瓷瓶被中国买家以超过5亿人民币天价购得,震惊英国媒体。拍卖行对该瓷瓶最高估价不过1 285万人民币。拍卖成交后那位出售瓷瓶的英国妇女几乎晕了过去。英国媒称中国人正不惜代价买回失去的文化遗产,背后是“瓷器爱国主义”。“瓷器爱国主义”是指中国富豪出于爱国主义热情,抢购流失国外文物的情结。

爱国主义似乎是一瓶香水,可以用来随意喷洒和涂抹、美化和粉饰。无论什么词都可以与爱国主义进行组合,并产生一种奇特的效果。

二十六 “文化现象”

2010年岁末,中国作家富豪排行榜出炉了。前十名里,以青少年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占了半壁江山:杨红樱、郭敬明、郑渊洁、韩寒和天下霸唱。这还没有包括专写职场经验的李可,专写育儿的尹建莉。排行榜前十名作家中,没有一位是严肃文学作家;青春文学、玄幻小说、职场攻略最受追捧。面对这样的现状,有人认为中国作家“爱吃青春饭”是由近几年火暴异常的青少年读物市场决定的,这种现象无可厚非。但也有人不无担忧地指出,对青少年而言,如果他们的青春都在低幼化、浅阅读中度过,未免太可惜。一旦走出青春阅读的气场,读书的习惯就会在生活的压力下渐渐消失。据调查,中国成年人年均阅读图书不到两本,与发达国家大多在10本以上、以色列甚至高达64本的阅读量相比,实在悬殊。

二十七 中国国家形象片在美国播出

2011年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起程访问美国,与此同时,准备已久的《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在美国纽约时报广场的电子显示屏上正式播出。这则宣传片以中国红为主色调,在短短60秒钟的时间内,展示了包括邰丽华、吴宇森、宋祖英、刘欢、郎平、姚明、丁俊晖、袁隆平、吴敬琏、杨利伟在内的,涵盖文艺、体育、商界、智库、模特、航天等各行各业的数十位杰出华人,以“智慧、美丽、勇敢、才能、财富”等概念诠释中国人形象,旨在向全世界展示立体的中国。宣传片在纽约时报广场大型电子显示屏上以每小时15次、每天共300次的频率播出,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也会播出该片。至2月14日,中国国家形象片共计将播放8 400次。

二十八 山东等地删减经典引争议

因为担心“带有糟粕性的内容”会“扭曲了学生的价值观念,腐蚀了中小学生的心灵”,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严禁该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向学生“不加选择地”全文推荐《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作品。而此前湖北省也有部分学校专门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将“昔孟母,择邻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句子删掉后,重新编排发给学生学习。

对于这样的做法,有人表示支持,他们认为国学经典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不科学或与时代发展相悖的东西,如封建思想严重,轻视女性、轻视劳动等,确实不适合孩子学习;也有人表示质疑,认为经典就应该通篇诵读,学习不能因噎废食,若人为地把作为一个整体的经典割裂开,学生将无法吸收其精髓,也不知道什么是糟粕,失去自己探究和分析鉴别的能力。更有人指出这样做会使更多的经典被断章取义,造成对全社会的误导,而孩子们应该拥有了解原著的权利。

二十九 “虎妈”育儿法引发中西家庭教育争论

“虎妈”,名叫蔡美儿,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华裔教授,她的一本名叫《虎妈战歌》的书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该书介绍了她如何以中国式教育方法管教两个女儿,她骂女儿垃圾,要求每科成绩拿A,不准看电视,琴练不好就不准吃饭„„这一系列做法引起美国关于中美教育方法的大讨论,美国《洛杉矶时报》把蔡美儿的书描绘为“像病毒一样蔓延”。2011年1月,“虎妈”的故事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

而《时代》周刊内文《虎妈的真实故事》写道:用她剃刀般锋利的笔,蔡美儿让整个美国的父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就是她所说的“失败者”?

英国媒体分析称,美国人如此激烈的反应,其实跟中美表现迥异的经济状况密不可分,当美国遭遇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颓势时,中国却稳步前进在经济增长的道路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还不如去问问“虎妈”。

不过“虎妈”的言论并没有得到中国妈妈的认可,著名海归洪晃就表示:“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陈凯认为,由于在中国“赢者通吃”,所以父母把太多的压力放在了子女身上。而美国教育却更关注孩子的品质、创新和独立,小孩可以很自由,而这也造成了小孩学习太放松,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中美教育可以说是两个极端的教育,一个是“批评太多”,一个是“表扬太多”。四 坚强自信“铁娘子”当选巴西第一位女总统

三十 2011年1月1日,迪尔玛·罗塞夫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统。

罗塞夫是一名经济学家,她从来没有正式竞选公职的经验。不过,罗塞夫对政治并不陌生。19岁时,向往社会主义制度的罗塞夫就参加了地下党和游击队,和巴西前总统卢拉等劳工党高级政治家一起,反对当时巴西的军事独裁统治。罗塞夫有过3年的牢狱生涯,当时,媒体还曾广泛报道在监狱中罗塞夫受到酷刑,但始终没有向独裁统治投降。卢拉当选总统后,作为战友的罗塞夫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一直担任卢拉总统府民事办公室主任。在卢拉的第一届总统任期内,罗塞夫曾担任矿产和能源部长。2009年罗塞夫做了一次癌症手术,切除了左臂上的一个肉瘤。当时已经传出她可能会被任命为总统候选人的消息,反对党还曾质疑她的身体是否足以胜任总统竞选。不过,有着“铁娘子”之称的罗塞夫为人低调、性格直率,但作风强硬、意志坚强,每次出现在公众面前的时候都是面带微笑,显得颇为自信。

三十一 食品打黑,重拳出击

3年前,自“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曝光以来,食品安全就曾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然而造假售假者似乎并没有在此次事件中吸取教训,这两年有毒食品的出现竟有愈演愈烈之势,瘦肉精、皮革奶、毒豆芽、染色馒头、墨染粉条、牛肉膏、一滴香、火锅红、地沟油„„如此大张旗鼓地制假贩假,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公安局局长、“打黑英雄”王立军表示:“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社会影响与黑社会性质犯罪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说黑社会性质犯罪影响的是一代人,那食品、药品犯罪则关系到三代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经济形势不好,5年、10年可以调整;社会秩序不好,也可以通过法律、行政、体制等方式进行调整。但因食品、药品不安全造成的健康危害,会伤害整整一代人,如果破坏了遗传基因,还会祸及子孙,百年时间都不足以弥补。”

2011年4月26日,重庆警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全面启动打击食药品安全犯罪百日专项行动,集中上万警力,向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正式宣战,并表示,要“像扫黑除恶一样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

三十二 “40岁4 000万”,财富=成功?

“当你40岁时,没有4 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的学生„„”这是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教授于2011年4月4日发的一条微博,也是他对研究生提出的要求。董藩教授认为:“对高学历者来说,财富意味着奋斗意识和汗水,贫穷意味着无能、懒惰、耻辱和失败。”

三十三 娱乐,请放开历史

2011年4月1日,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司长李京盛在中国电视剧导演委员会2011年年会上发言表示,如今“穿越剧”有越来越热的趋势,总局不提倡对历史表现得太随意,而时下泛滥的穿越题材电视剧则需要“冷静反思和讨论”。李京盛还指出:“‘穿越剧’最近一段时间渐多渐热,但题材内容和表现方式上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譬如作为‘穿越剧’,怎么用正确的历史观表现历史?现在的‘穿越剧’很难用历史观去衡量,整体的思想内涵还没有提高到‘观’的历史高度。新奇怪异的手法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人物天马行空,这样对历史的表现有些过于随意。”

实际上,从年初开始,“穿越”就成为了电视剧领域的一大热词,而“古装加神幻”则是“穿越剧”的必备噱头。《古今大战秦俑情》《宫》《女娲传说之灵珠》等剧一经播出都异常火暴。放眼望去,等待上档的“穿越剧”还有很多,《宫2》《步步惊心》《剑侠情缘》和《回到三国》等等。

三十四 唐骏遭遇女生踢馆

2011年4月27日,“学历门”事件后较少在公众场合露面的“打工皇帝”唐骏现身南京林业大学,做了一场主题为“我的成功可以复制”的讲座。讲座临到尾声时意外出现,一位来自南京大学(微博)的大四女生竟然直接闯到讲台以“我觉得唐骏先生的成功不仅可以复制,还可以复印”为开场白,当面质问了唐骏三个问题:一是美国绿卡的由来,二是拿了一摞西太平洋大学毕业证书复印件请唐骏签名,三是让唐骏发表对他旗下公司

“紫金矿业排污事件”的看法。这唐突的一幕令所有在场人愕然,有人直言这位南大的女同学是方舟子式的英雄,也有人批评这样太鲁莽不懂得尊重别人,甚至想趁机出名炒作。

三十五 故宫“三重门”事件尴尬了谁?

连日来,故宫博物院仿佛在上演新闻连续剧,一个“门”接着一个“门”。有论者将此“三重门”概括为“失守失语失明、丢物丢人丢魂”,可谓辛辣到位。不过,与既成的事实相比,故宫方面在事件面前支支吾吾、遮遮掩掩、躲躲闪闪的态度更让人愤怒。

先是“失窃门”——防线被“撼”,故宫展品失窃。

5月8日,故宫发生失窃案件,7件展品被窃。58小时以后,案件告破,嫌犯石柏魁被抓获。尽管警方已经尽力追回展品,但仍有三件宝贝尚未追回,而且多件展品被损坏。

再是“错字门”——锦旗错字,强词夺理。

5月13日,故宫博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故宫博物院展品被盗案。其中一面锦旗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网友质疑“撼”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面对质疑,故宫相关负责人表示,“撼”字没错,显得厚重。“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此说法遭到语言学家和网民的批评。沉默三天后,故宫终于就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一事道歉。

最后是“会所门”——建福宫会所传言。

继失窃案和错字**后,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微博上爆料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成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这一“建福宫改建豪华会所传言”由此引发公众强烈关注。尽管故宫方面对此进行了澄清,但公众并不买账,随着调查的深入,一个名为“北京故宫宫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机构所进行的商业行为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三十六 “五道杠”少年当官记

高考作文素材热点 篇4

根据一个人每天发短信的频繁程度,能否对这个人的价值观略知一二?英国《每日电讯》援引一项针对青少年的研究报道称,每天发短信超过100次会让人变得肤浅,过分关注自我形象并且更爱钱。

每天无休止地短信往来,肤浅无疑。

为什么?书面语言的聊天化,由于它的随性与便捷,所以就少了语言的精致与隽永,自然粗糙又肤浅。

小杂评:金圣叹在点评《水浒传》时说:“吾尝遍观古今人之文矣,有用笔而其笔不到者,有用笔而其笔到者,有用笔而其笔之前、笔之后不用笔处无不到者。”他讲的是张力,也就是在语言上的少少许胜多多许。

对于许多人来讲,书面语言在哪里需要,哪里就有表达的精致,哪里就有人生的精致。

不停的短信必然粗糙,而粗糙的短信又怎么可能精致?当然不见得人人都要追求精致的人生,我们只是说,少些短信会少些肤浅,短信精致了,你便深刻了,有谁不愿意深刻吗?

高考热点作文素材 篇5

如果你只是为了浪漫而泛舟于空阔的海面,那里虽然有朵朵雪白的浪花、层层妙曼的波澜和那楚楚美丽的蔚蓝,但是,当你想用自己的心灵之网打捞起它们的时候,才发现它们竟然都是能从网眼里漏去的虚幻;只有当你勇敢地跃入大海的深处,你才能够捞到能代表你生命光荣的硕大的珍珠,你才能够进入一个能展示自己灵魂力量的更广阔的世界。

如果你只是像只笼中的鸟儿一样寄身于苍茫的人海、展翅于狭小的空间,虽然你身无所忧,但灵魂的原野上却将是一片荒凉;只有当你背起行囊,走进大山的深处,你在那里采摘的每朵花都将开放在你的灵魂之原上;你在那里畅饮过的每一条溪流都将奔流在你的灵魂之原上;你在那进而攀登过的每一座山峰都耸立在你的灵魂之原上。

如果你只是一棵把根浅浅地扎于地表的小草,那么,任何一阵干旱都将使你茎枯叶卷,任何一阵狂风都有可能使你根断花残;但是,如果你是一棵把根牢牢地植于大地深处的大树,那么,干旱挡不住你痛饮大地深处的甘泉,狂风吹来只当是邮差经过带去自己心灵的诗笺片片,骤雨浇下只当是枝叶间拨动了自己生命的根根琴弦。

如果你每天手里捧着一本本的厚书,从那字里行间寻章摘句、吟诗诵词,只是像个猎奇者或政客一样为了装饰自己的门面,那么,在思想之树上你只能是一片将在岁月中飘落的叶子;只有当你把这一本本书当成利镐去苦苦地挖掘知识和自己心灵深处那尚未被发现的东西的时候,你才有可能成为一颗种子在精神的世界中获得永恒。

如果你像个懒惰的渔夫因害怕出力而把你手中的网只是轻松地撒在河边的浅水处,那么,你从网中拉起的也只能是小鱼小虾;只有当你把网不辞辛苦地撒向江河深处的时候,你才有可能得到你渴望中的收获。

我的朋友,如果你只是像一叶浮萍一样漂浮在生活的海面上,那么,你只能随波逐流;你只有沉到生活的深处才能感悟到它的真谛!我们的梦想犹如撒在荒凉干渴的土地之上的种子,如果我们不能从这块土地的深处挖出水来浇灌,这种子也永远不能发芽、开花和结果,我们的梦想也永远成不了现实。所以,但丁在他的不朽之作《神曲》中告诉我们:地狱的最深处正是天堂的入口!是的,我们心灵的渴望就是奋斗者打进理想的地层深处的钻头,只有在那里,我们才能探到让我们终生享受不尽的宝藏。

不畏苦难

欢乐是阳光,苦难是阴影。有阳光就有阴影。再欢乐、幸福的人,也难免要受到苦难的纠缠。像祸福相倚一样,欢乐与苦难也会相互转化。尽管欢乐备受人们欢迎,但苦难是位不速之客,常会不请自到与你相会。

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篇6

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太白仰天大笑出门去留一份傲骨在盛唐,是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留一份淡泊在田园。生活总是喜欢跟我们开玩笑,或许今天是晴空 万里,明天便会是倾盆大雨,看人看事,我们无不照着自己的心情,再美的风景对于晚年的李清照也只会是冷冷清清的感受,江水再汹涌澎湃也挽留不住伟大的诗 人,屈子怀沙,无奈于楚王不听谏,留一份忠诚在汩罗,是万古悲风的感慨。

雁排长空,水映斜阳,烟霞满天,鸣声四起。乐观的人,看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惊艳;悲观的人,看到的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遗憾。放眼宇内,宇宙之大,品类之盛,何不把酒临风纵饮高歌大快人生呢?

人生所绽放的色彩,不仅是完美的骨架与强健的体魄,更需要一个高尚的灵魂。人生的厚度决定人生的灵魂。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安平乐 道,不慕荣华。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擢青莲而不妖。”的洁身自好,道德高尚。还有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傲骨与敢为人先。无不给我们的人 生启示。即使面前千山万水,他日也能穿越。在绚丽的太阳下,哪怕只是微微埃土,有了灵魂,也能流光溢彩,藐视众生。人生之道犹如一张巨网,是人生的灵魂, 让我们不再在生活中迷惘。充实的.生活,离不开良好人生态度。如果一个人能在精神上找到快乐,那么物质生活中也必能找到满足。

2018高考作文热点素材 篇7

(一)不能把“开学第一课”上成“广告第一课”

【素材回放】

2018年9月,我国中小学生重新回到校园,开启新学年。作为每年开学前的固定动作,《开学第一课》一直备受家长和学生推崇。然而作为今年开学季的“头道菜”,节目前一段十几分钟的课外辅导广告,在朋友圈被刷屏“吐槽”。

【素材解读】

如果只是普通的商业性电视节目,“广告多”原本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新鲜事,但像《开学第一课》这样的由教育部和央视联合制作的“大型公益电视节目”,在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学校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及其家长,让其在家与家长共同观看”的背景下,也出现大量密集冗长的广告,显然就很不应该了。“《开学第一课》广告太多”之所以会引发许多家长孩子的不满,不仅仅在于,在道德观感层面,这种“广告太多”现象与教育公益节目,在画风上显得很不和谐,更在于,进一步从法律角度看,其中的广告问题还涉嫌违法。商业的归商业、公益的归公益,这个道理都懂。问题是,如此捆到一起掠夺公共利益,这明显侮辱学生智商的行为,不论由谁来背锅,都注定严重突破底线。因为教学而带来逐利无底线,这样的教学行为岂能不是教学事故?逐利如此疯狂,价值观如此沦陷,如果仅仅只有一个不着边际的道歉,试问,这要哭瞎多少在教育一线梦想桃李满天下的老师的眼睛!

【适用话题】

知错就改的态度值得肯定 能力越大,受众越多,责任也越大 底线突破了,最终还是必须付出代价的

好节目被“烂广告”糟践了,属于典型的因小失大 尊重民意才能被民意尊重,侮辱民意只能被民意侮辱!

道歉内容轻描淡写,甚至是顾左右而言他,完全是轻慢民意 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摒弃懈怠与马虎、认真做好节目的每一分钟 愿此次“广告第一课”事件,也能成为相关广告经营者的“法治第一课”

校准时间,校准“一切为了孩子们”的节目“靶心”,这是对孩子们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希望未来的开学第一课,能越做越好

【素材锐评】

有必要给《开学第一课》“校准时间”

《开学第一课》是教育部与中央电视台合作的大型公益节目,开播十多年来,在广大观众尤其是中小学生心目中形成了金牌栏目效应。

然而,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却让人有点失望,节目晚点不说,播出前还强行给中小学生“广告”各种课外辅导教育机构。这样做有几处不妥:一是涉嫌利用《开学第一课》公益节目强行搭售广告之嫌;二是在全面整治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减负的大背景下,“轮番轰炸”的课外辅导广告无疑是逆流而动;三是广告制作简单粗暴,广告时间过长,难怪引发广泛吐槽。

平心而论,今年的《开学第一课》的“课堂内容”还是可圈可点,从著名演员成龙分享儿时梦想,到“大眼睛”拍摄者解海龙分享追梦故事,从俞敏洪到王源,形式新颖,内容广泛,场内互动频繁,场外观众们也频频点头,基本上达到了潜移默化教育、提醒孩子们的节目实效,可惜好节目被“烂广告”糟践了,属于典型的因小失大。

其实,关于《开学第一课》播出时间问题,往年也曾遭遇到家长“吐槽”。如2017年,根据通知,原定9月4日20:00播出的节目,调整为9月1日21:00播出。当时就有家长表示,由于时间较晚,节目播出时孩子已经睡觉了,最后只能通过重播功能完成作业任务。这说明,在部分工作人员中存在着一些随意草率、懈怠的不良态度,也因为没有重视观众的反馈,才导致今天的结果。节目播出没有定数,也偏离了教育、服务孩子们的准星。

针对观众吐槽,央视很快进行了道歉,这种知错就改的态度值得肯定。作为一名观众,笔者有个建议:《开学第一课》不妨像春节晚会一样严格规定时间,就是在每年的开学日20:00准时播出,一来便于全体中小学生和家长们安排得当、准时收看。看完节目早点休息;二来体现电视台严谨、守时的工作作风,以身作则对孩子们进行言传身教;三来定准时间,可以反向督促节目组严格遵守播出时间、认真甄别广告,重视播出效应,坚决不容许《开学第一课》变成“广告第一课”。

虽然制作、播出电视节目难免出错,但能力越大,受众越多,责任也越大。尤其是在面对亿万中小学生时更要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摒弃懈怠与马虎、认真做好节目的每一分钟,包括播出前后的无缝链接也应该思虑周全,万无一失,切莫因小失大。校准时间,校准“一切为了孩子们”的节目“靶心”,这是对孩子们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希望未来的开学第一课,能越做越好。

(二)对公共场所文字使用不规范行为要说“不”

【素材回放】

由上海市旅游局、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相关部门负责人、语言学者等组成的专家组30日对上海主要旅游景点、星级饭店、交通枢纽、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公共场所展开中英文规范用字专项检查,对“奇怪翻译”等错误、不准确表述说“不”。

【素材解读】

旅游公共场所指示牌及景点简介是引导旅游的“向导”,其文字使用应具备准确、简洁、易懂、热情友好等特点,但诸如一些“奇怪翻译”,无疑成了旅游的一个败笔,不仅无法发挥“向导”的作用,还势必给游客带来诸多不便、困扰和麻烦,甚至误导了游客。旅游公共场所的指示牌不仅是指路牌,也是宣传牌,其翻译的准确性,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和文明程度。事实上,这不是简单的英语水平不高的问题,而是一些人不负责任的表现。旅游公共场所的指示牌,从小样设计、审阅到制作、校对等各个环节,只要有一个环节尽到了责任,恐怕就不会出现“奇怪翻译”。我们应该对“奇怪翻译”等错误、不准确表述说“不”,值得借鉴。各地也应明确监管部门,根据《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加大对旅游公共场所规范用字的整治力度,同时鼓励市民纠错找茬,别让“奇怪翻译”成旅游败笔。

【适用话题】

尊重 认真 规范 城市形象 教育和文化水平提升规范使用法定语言文字自觉性和准确性

语言文字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在信息时代更是体现了国家软实力

公共场所的文字不仅是指路牌,也是宣传牌,其翻译的准确性,体现了一座城市的开放和文明程度

【相关链接】

公共标识用语翻译常见错误

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种公共场合。中国各个城市的公共标识上随处可见英汉双语,特别是机场、地铁、景区、酒店、街道等公共场。这本是一个跟国际化接轨的好现象,但城市标识

语的英语翻译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不规范现象比比皆是。

1.机械式翻译

所谓机械式翻译是指翻译时不仔细分析句子语法结构,不考虑措辞,或忽略文化内涵和风俗习惯,简单机械地照搬母语,造成翻译母语化,即我们平时所说的“中式英语”。比如某烟酒店内有一“中国烟酒”形象标识,英语翻译为“China Smoke and Drink”,这是典型的汉语式翻译,正确的翻译应为“China Tobacco”。再如某公厕旁有“Public Toilet”标识,这种翻译也有照搬汉语之嫌,其实只要写“Tiolet”就足够表明含义了。

2.累赘式翻译

此类翻译问题出在将原本简单的翻译复杂化,反而不能起到醒目、提醒等作用。例如,景区安全警示牌上常见的“注意安全,请勿攀爬边墙”的警示性语言翻译为“PAY ATTENTION FOR YOU SAFETY, DON’T CLIMB THE SINGLE WALL.”这样的翻译往往令外国游客疑惑不解。实际上,只需简单地译为“NO CLIMBING!”,既醒目易懂,又言简意赅。

3.语气生硬造成的翻译错误

在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见到类似“禁止入内”、“禁止踏草坪”、“禁止喧哗”等标识标牌。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见到这些字眼已不觉不妥。“禁止”翻译成英语就是“Don’t”。使用起来口气比较生硬,给人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如“Don’t pick the flowers(禁止摘花)”,虽然这个翻译从从语法和意义上讲都是正确的,但语气显得太重,给人一种距离感。为了营造一种随和的气氛,产生令人身心愉快的效果,应在翻译中避免使用“Don’t”这样生硬的单词。如“禁止摘花”可以翻译为“Keep away from the flowers, please.”或者“Take care of the flowers, please.”虽然和以上的翻译方式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但委婉的的语气让人读后没有距离感。

4.文化差异造成的翻译错误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特殊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语言的运用也是特殊文化的集中反映。文化上的差异,尤其是中西方文化差异,导致了人们对同一事物或理性概念的不同理解和解释。标识语翻译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交流形式,不仅需要译者在翻译中解读原语中的语言符号,也要求译者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破译原语中的非语言符号-----文化的内涵。如果在翻译中不顾及非语言符号的内涵,则会造成翻译的生硬、僵化,乃至错误、严重影响文化交流。例如,在很多城市高速公路出城口标识牌上都有“欢迎您再来”的标语,其英语翻译往往为“Welcome to…again.”。其实在英语中,“welcome to”等同于 “we invite you to”或者 “you are welcome to”,其意在于对某人表示欢迎,而很少用于欢送场合。在对客人表示欢送时,常用的习惯表达应是“Please come again”。

(三)哄抢行为肯定有错,素质和道德并非问题全部

【素材回放】

8月31日,山东德州,一辆装载桃子的货车与一奥迪轿车相撞,现场一片狼藉,货车车主受伤严重。民警到现场发现,有20多人在抢桃子,现场一片狼藉。事后车主称原本1万斤的桃子只收回不到三分之一。在民警赶到后,面对劝阻,还有十几个上了年纪的老太太依旧我行我素,更有大妈情绪激动地质问民警“我犯法了?”

【素材解读】

货主和车主遇上翻车这样的事本身就够闹心的,虽然几个桃子不值多少钱,但是却体现出人们的素质,面对人家的不幸,我们本来就该伸出援助之手,可是这些人的做法让你看着心寒。当然,可能也有人明白这种哄抢是违法行为,但基于所谓“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加入哄抢队伍。而这种所谓“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则可能源于现实中许多哄抢事件发生后,哄抢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因此,普法尤为必要。但是我以为,这里的普法,不仅是向群众宣传“哄抢违法”,而是加大执法力度,以执法来促进普法。换句话说,当哄抢者被依法惩处,就是最好的普法。高速公路车祸现场哄抢他人物资,不仅使得这些物资的主人遭受经济损失,还会危及高速公路通行车辆安全,影响交通秩序。这种趁火打劫、乘人之危的哄抢行为,也反映了某些民众道德观念的淡漠。扶危济困、热心助人本是传统美德,可是,屡屡发生的高速公路哄抢事件,表明一些人的道德水准堪忧,已经到了需以法律来约束的地步。康德说,“法律是道德标准的底线”。当道德退到了法律界线的边缘,需要以法律底线来约束行为时,表明社会公众的公德和法律意识可能出现了某些问题,值得警惕。

【适用话题】

素质 道德 冷漠 贪婪 无知 法不责众心态助长哄抢气焰 针对哄抢行为法律该亮剑了 “哄抢”不仅是社会文明素质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

村民们哄抢了物品,得到了实惠,但却把道德丢失了,真是莫大的悲哀

法律的亮剑或也难以彻底制止哄抢行为,但避免“二次伤害”、守住道德底线、彰显法律权威、规避底层的堕落等,却是能做到的

如果抢了白抢,这种违法的趁火打劫就立马有了破窗效应的色彩;如果法律硬气,哄抢得利的侥幸就可能制衡于规则的理性,从而构建出公平正义的社会秩序

【素材锐评】

“中国式哄抢”是素质问题 更是法治问题

“中国式哄抢”现象屡见不鲜,各地又同样无可奈何。作为审丑疲劳的旁观者,每每看到这样的哄抢镜头,胸中总似陡然被压上一种难以卸掉的块垒:对于“中国式哄抢”现象,到底真是因为法不责众、无可奈何,还是因为熟视无睹、不愿作为呢?

把“哄抢”现象打上“中国”二字的烙印,其实有失偏颇。世界诸国类似哄抢现象也不鲜见,但也不乏一些国家国民在同类现象面前表现出足够的文明。就是在国内,也不是所有地方均出现这样的哄抢现象,媒体就曾报道一些地方有人不小心将钞票撒在地上后,路人主动帮拾的感人场面。当然,这样的感人场面大都是基于个人的道德自觉,媒体才会从“正能量”角度一再拔高。相比之下,那些“哄抢”现象背后的参与者,要么根本得不到法律的严肃惩处,要么因为法不责众等原因被酌情处理,其结果自然是无法形成有效震慑。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谁骨子里就有哄抢基因,哄抢者的胆子本就是在法律的一次次无视乃至无所作为中逐渐撑大的。数年前,哄抢对象还只是一些车祸中的水果、鸡蛋、食油等,近些年来却发展到连家电、猪牛等都可能遭到哄抢。过去哄抢还只是“顺手牵羊”,现在哄抢常是全村老少上阵,甚至还有人开着车去抢。尽管事故现场还站着那些刚遭大难、最需安慰的货主。而在多次“哄抢”事件中,执法者往往碍于群众人数过多,只得袖手旁观。

“中国式哄抢”不仅是社会文明素质问题,更是一个法治问题。如果法律能够始终在场,始终发出刚正不阿的声音,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必定能沐浴到法治文明的清新之风。我们甚至可以这样理解,越是哄抢现象频发之地,越应反思乃至严肃追究执法部门责任。

总之,对于“中国式哄抢”现象,当前最应接上法律的“高压电”。只有倒逼执法部门依法执法、执法尽责,穷尽努力让法治功能得到充分彰显,不文明现象、违法现象才可能得到法律的严肃约束规范。试想,如果哄抢者明知哪怕是抢一个苹果也可能遭到法律的制裁,一些人内心还会涌现出无视丑陋现象的“从众心理”吗?

(四)今天的时代需要更多的阳刚血气

【素材回放】

“油头粉面A4腰,矫揉造作兰花指”,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正是时下某些所谓“小鲜肉”偶像令人错愕的形象与做派。当越来越多的“娘炮”及其言行刷屏霸屏,成为一些人热捧、哄抬的对象,人们对这种“辣眼睛”的反常现象不断表达担忧和反思。

与出于艺术表现考虑的“反串”“异装”不同,当下流行的“娘炮风”,是一种刻意强化并扭曲呈现的“人设”:他们看起来性别模糊却妆容精致,长身玉立却如弱柳扶风,动辄把“讨厌”“吓死宝宝了”“小拳拳捶你胸口”挂在嘴边;他们既在电影电视中这样演,在综艺节目和日常生活中也同样“入戏”……

【素材解读】

由“嫩”到“美”进而“娘”,这种病态审美的递进耐人寻味。“娘炮”不是一天养成的,它是“颜值消费”和眼球经济跑偏的结果,更是文娱圈子奢靡浮夸之风的新变种。借助各种匪夷所思的造星运动,“花样美男”被捧成了“流量小生”,“靠脸吃饭”变成了“颜值正义”,资本冲动和浮躁风气推波助澜,硬生生把“小鲜肉”弄成了“小鲜花”,把“孟特”裁成了“孟特娇”。一个开放多元的社会,审美自可参差多态,各得其所。然而,凡事都应有度,越过底线就会走向反面——不是审美,而是“审丑”。以文化人,更在育人。“娘炮”现象之所以引发公众反感,还因为这种病态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网络上“少年娘则国娘”的批评尽管不无戏谑,但一个社会和国家的流行文化拥抱什么、拒绝什么、传播什么,确乎是关系国家未来的大事。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需要抵制不良文化的侵蚀,更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学者尼尔·波兹曼曾在其著作《娱乐至死》中告诫人们: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所憎恨的东西,而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面对眼花缭乱的各种“泛娱乐化”现象,重温和思考这种理性之声,很有必要,也很有价值。

【适用话题】

反对低俗 “娘炮”之风当休矣 凡事应该有个度 娘炮背后是血性的丧失 审美多元尊重为先,涵养气质莫缺包容

“娘炮”问题不仅关乎家庭,更关乎发展,关乎未来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对“娘化”现象当然应该以一种开放包容的心态来看待

“娘炮”无罪,是和平发展带来的多元社会让他们存在;但我们更支持和提倡血气阳刚,因为这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

我们需要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男性在外表来看,干净、清爽就行;内核呢?则是要阳刚、有活力、精气神足!个别的取向不同的,也可以包容。求同存异嘛!只是社会主流风气不能变!

我们应该深刻反思,如果“娘炮”之风继续霸占主流,那么潜移默化中就很有可能吞噬掉我们民族的血性,丢掉我们中华好男儿的节气

针对性地增加对青少年的性别教育,通过合理引导,教育他们正确认识“娘化”现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合理的价值观和对潮流文化的正确态度,这样才能帮助他们长远全面发展

【素材锐评】

什么是今天该有的“男性气质”

男性气质是什么?究竟怎样才是男性应有的形象?长期以来,对这些话题的探讨不仅在学术界长盛不衰,更在舆论场激起一波又一波热潮。最近,曾经参加过《真正男子汉》节目录制的特种兵王威退出现役,微博开通后短短几天时间,就收获了30多万粉丝。一名普通军人在脱下军装后备受关注,成为名符其实的“网红”,也可成为观察社会对男性气质认知的一个切入口。

军营中站过岗、训练场上流过汗,因为阳光硬朗的气质得到网友如潮点赞,王威这样的军人不在少数。近年来,从武警战士杨明鑫被网友亲切称为“最帅兵哥哥”,到救援过程中舍生忘死的潜水员官东,再到被誉为“中国男子第一天团”的国旗护卫队,他们之所以受到关注,出众的个人形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股子军人的血性和勇敢,让人感受到力量,感受到超越外形的精神魅力。当然,这种精气神并非军人独有,无论是比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运动健儿,还是关键时刻力挽狂澜的英雄机长,抑或者是平常生活中的凡人善举,构成了时代的一道风景,也构成了我们对男性形象的一种认知。

从对于热血男儿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外形不是问题的关键,内涵才更深刻地决定着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其实,关于到底什么是男性应有的气质,从来没有一个标准答案。“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谦谦君子,温润如玉”,是中国传统所推崇的男性画像,从外在形象看也包含有精致、文雅的一面,而那种五大三粗的个人形象、不修边幅的生活习惯、大男子主义的做事方法,历来受到人们的摒弃。“重质不重形,魂到品自高”,这样的认识应该说是

主流。即便在少数人眼里“颜值”可以成为硬通货,甚至有“靠脸吃饭”之说,但那些能持久地作用于社会文化、作用于世道人心的,仍然是闪现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内在美”。

现代社会进一步拓宽了审美的场域,提供了更为多元的生活方式,也为对男性的审美提供了更多元的面向。那种基于性别特征进行的价值判断,将男性气质等同于外表外貌,是一种简单化的做法。精致细腻也好,粗枝大条也好,都是自己审美的选择,一个理性、成熟、宽容的社会理应包容。而关注男性气质的构建,也更应该发扬内在的勇气、坚强和担当等诸多品质。这种品质,我们在保家卫国的军人身上可以看到,在为国争光的体育运动员身上可以看到,在梅兰芳、程砚秋等杰出演员身上同样也能看到,他们外形或许少了些棱角、多了些清秀,但是高尚品格、家国情怀同样值得推崇。

其实,在一个强调权利和平等的法治社会,基于性别差异而带来的不同评价,也逐渐被抹平。传统所谓“男性气质”中,为人们所推崇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意志品格,也在很大程度融入了现代公民精神的内核,成为一种带有普遍共识性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涵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男性气质,关键是要塑造一种有勇气、有担当的内在品格,形成包容、开放的现代风度,培养守法律、有教养的行为习惯。

基于此,我们不认同所谓“娘炮”“不男不女”等带有贬损性的说法,但也呼唤在青少年中有着广泛影响的明星们,呈现更加积极、向上的形象,展示更加健康、阳光的审美,以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精神成为真正的偶像。摈弃矫揉造作的风格,扭转娱乐至上的倾向,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病态的审美乃至“审丑”,以文育人、以文化人。说到底,精致、细腻、温柔,可以是对于男性多元化审美中的一种;而以更多更有意义的“内在颜值”,塑造刚健勇毅的时代气质、自信自强的社会风尚,也应该永远是公共传播中的主流。

(五)你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便应该守什么样的规

【素材回放】

2018年9月1日,昆明一飞往北京的航班舱内,一名乘客脱掉鞋子,悠然抖脚。有消息称,空少曾对男子反复劝说,但后者每次都当面答应,转背继续,让同机乘客深受困扰。

【素材解读】

在一个多元化社会里,指望个体素质整齐划一,确是不切合实际的幻想。问题不在于碰上了奇葩,而在于拿奇葩毫无办法;不在于奇葩占了便宜,而在于奇葩总能占到便宜。飞机机舱和高铁车厢,都是公共空间。其秩序,需要所有乘客共同维护。人们制定各项规则,就是为了让秩序得到遵守,让公共利益最大化。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如果践踏规则也没事呢?霸座男、抖脚男的相继登场,让无辜丢了座位、闻了臭味的人们,乃至多数遵守规则的人情何以堪?公共秩序遭到破坏,总得有人来主持公道。机舱内空少的礼貌劝说,也只能让人联想起黄飞鸿电影中的“以德服人”。和抖脚男们谈素质、谈道德,多少有点黑色幽默的味道。文明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公众整体素质的提升,但谁该为沦为摆设的规则负责?

【适用话题】

素质 文明 过度自我 缺乏公德 以德服人 事后要追责 不能随意践踏规则

抖脚无原罪,却不能不分场合、不顾对象 公共秩序遭到破坏,总得有人来主持公道

飞机并非私人空间,不能为所欲为;“飞机抖脚男”爽快了自己,却给他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伤害 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如果没有规矩与边界,如果没有自律与他律,公共空间就会乱作一团,最终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伤害

这名男子这样的做法,真的是损人不利己的。他贪图一时的享受,却忘记了这是在公共场所

侧面反映乘务人员的不作为,虽然他没有触犯到法律,可是已经威胁到了其他乘客的利益,影响到其他乘客的基本权益的行为,乘务人员是有责任和权利制止的啊

【素材锐平1】

人生固然百态 丑行却不能放纵

千姿百态的社会流动,让人们便捷出行的需求与日俱增,高铁、飞机满足了消费者的这种需要,已经成为不少人出行的首选。“高铁霸座男”也好,“飞机抖脚男”也罢,在一些公共空间,失范现象层出不穷甚至让老百姓产生了“审丑疲劳症”。

在社会转型时期,传统的道德规范部分失灵而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完全确立,导致“道德蹂躏”现象层出不穷——故意将社会中的某些道德规范加以违反、嘲笑和奚落;将违反道德的言语和举动做得故意张扬,以引人注目;对符合道德的现象故意加以嘲弄和羞辱,以表明自己与道德的势不两立。这一切,在“飞机抖脚男”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飞机并非私人空间,不能为所欲为;“飞机抖脚男”爽快了自己,却给他人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伤害。角色失范和权利越位的“飞机抖脚男”,将自己的舒服建立在他人的“不舒服”之上;在与他人社会互动的过程中,缺乏分寸意识与群己界限,不愿意自律与自我约束,突破底线去侵犯他人的权利与尊严。

在飞机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今天,同一个航班的旅客也具有鲜明的差异性,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财富积累与社会资本上,也体现在文明素养与文化格调上。有的人“钱袋满当当,脑袋空荡荡”,物质丰盈、精神苍白;有的人尽管在经济上并不宽裕,却体现出了良好的修养……这个世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旅客在公共空间的角色扮演,也是世间万象、人生百态的一个缩影。

不论来自什么地域、从事什么职业、处于哪个社会阶层,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公共空间遵循公序良俗,都要学会和陌生人相处。公序良俗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润滑剂和黏合剂,讲究一视同仁,不能因旅客的身份差异区别对待;当这种“柔软的力量”得不到足够的敬畏与认同,公共空间难免会出现“一地鸡毛”。

面对“飞机抖脚男”,依靠道德感召力显然无济于事;对于这种不太在乎“脸面”甚至公然“道德蹂躏”的失范者,只有触动到他们的切身利益,他们才会知道疼。不妨参考下对“高铁霸座男”在180天内“限制乘坐所有火车席别”的惩戒,对“飞机抖脚男”进行规训与惩罚。

抖脚无原罪,却不能不分场合、不顾对象。社会流动的加速,让我们经常置身一个周围都是陌生人的环境之中;

如果没有规矩与边界,如果没有自律与他律,公共空间就会乱作一团,最终每个人都可能受到伤害。

【素材锐评2】

法律是底线,文明道德是底线之上的

高铁霸座男刚走,机舱抖脚男又来。9月1日,昆明一飞往北京的航班舱内,一名乘客脱掉鞋子,悠然抖脚。有消息称,空乘曾对男子反复劝说,但后者每次都当面答应,转过脸就继续光着脚抖,让同机乘客深受困扰。对于抖脚男,东航方面称不予置评。有网友评论:“暴光正面照,航班信息,座位号。”另有位网友留言:“他无德不违法,你人肉,泄露信息可是百分百违法。”于是,有人问,我们拿这样的奇葩就没办法吗?

之前也曝光过另一个在飞机上晒脚的乘客,今年4月,一架由泰国飞往香港的班机上,一名大妈将脚搭到椅背上,乘客投诉后大妈被空乘警告,她就问空乘要了毯子,包住双脚继续搭在椅背上,声称”脚趾受伤,如果放下面会流血”。空姐只有不停在机厢内喷空气清新剂,舱内其他乘客也都默默忍受。

当然,也有因为乘客乱搭脚而在飞机上跟人打起来的。有时,这类新闻一听而过,有时却会因某个机缘巧合而被放大至舆论场。

比如那个霸座男,事件过去很多天了,不仅他本人姓甚名谁单位哪里什么学历都被扒得底掉,后续处罚也没少,时至今日,还因为他在微博上的认证而被再次拎出来批。我倒不是觉得不该骂他,而是想提醒一下,就在这次霸座事件之后,还有一起霸座事件,主角是一个无座的女子,抢占了另一名女子的座位,拒绝让出,导致有座的女子被迫站了两个小时。同样有视频有真相,甚至可以说,这个女子的霸座更恶劣,孙某是以座换座,两个座位无论是价格还是位置,都没有什么差异,以至于旁观者都没办法理解他的奇葩脑回路,让人恶心的是他的无赖态度,而那名女子则是以无座占有座,可然后呢?没听闻有什么然后了。因为什么样的行为会成为触发公众情绪的爆点是偶然的,随机的,或是不可重复的。

就像这个抖脚男,行为极不文雅,脚臭还脱鞋抖脚,让周围人不得不忍受空气中的臭味,屡劝还不听,真是让人十分气愤,但是,呼吁对他进行处罚就必须于法有据。为什么航空公司不予置评?恐怕就因为不是所有的不文明不文雅不道德的事儿,都可以有法律来处置。法律是底线,文明道德是底线之上的,有时它们可能重合,有时却没办法统一。

光脚抖脚和霸座不同,霸座对他人的权利侵害是明确的,在对号入座的公共交通工具上,这就是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但是机舱却没有规定不可脱鞋、不可光脚,事实上,机舱里是可以提供拖鞋的,有人还会带拖鞋在飞机上换。那,要不规定脚臭的人不准脱鞋换鞋?可脚臭,以什么为标准呢?如果不是脚臭,而是狐臭,怎么办?香水喷多了,旁人也可能不以为香的。就像前段时间讨论高铁可不可以吃泡面,为什么吵成一片?就因为密闭空间里,泡面那个味儿,对很多人来说真是吃的香闻的臭,可能有人也会有怨言,但高铁并没有不准吃泡面的规定,又能如何?脚臭还脱鞋抖脚,真是没有公德,但是,对这一类没有公德的人,我们可能真没有更好的办法。

不只是这种行为,还有那种在高铁举着电话高谈阔论的人,那种开着公放看视频刷抖音的人,那种几个人聊天毫不顾忌音量的人,那种一开口各种污言秽语而不自知的人,那种怕热把T恤撩起来露出肥腻的肚皮的人,他们也都在公共场所干扰了他人,但是,对他们除了劝说、鄙视,恐怕真不可能将之全都纳入法条去规置。

还记得若干年前,南宁市曾设想在公共汽车客运管理办法中加入一个条款,“拒绝给老幼病残孕让座,经劝阻仍不改正的人,拒绝为之提供服务”,但备受争议,后来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不是每一种不道德的行为都能用法律的强硬手段去干预。

想当年,梁实秋在一篇文章中也问过类似的问题。他讲的是排队,文章是这么说的:“……从来没有人肯对不排队的人下那个毒手!好像是基于同胞爱,开始是劝,继而还是劝,不听劝也就算了,大家不伤和气。谁也不肯扬起鞭子去取缔,于是腆着脸说是‘于法无据’。我倒是很好奇:一条街定为单行道、一个路口不准向左转,又何所据?法是为而人定的,你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便应该守什么样的法。”

然而,只怕让梁先生失望,时至今日,恐怕也不大能为排队立个法,但好消息是,道德教化加上技术应用,都使得排队的文明意识进步了许多。

(六)让每一个孩子们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素材回放】

又是一年的开学季!与往年所不同的是,今年开学季满载着深重无比的牵挂与期盼,承载着戮力同心的干劲和希望。近日,总书记对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悉心指导相关工作,态度坚决,情真意切!公布两天后的8月30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了《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马上就办,暖人心田!这温暖、这作风、这举措……在网络空间泛起了一波波热浪,在群众心里激起了一层层涟漪。《实施方案》恰如一剂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的“药方”,直达的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近视高发顽疾,针对的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的是建立健全综合防治的干预体系。

【素材解读】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少年视力健康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卫生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但在阳光的沐浴与普照下,有同心并力《实施方案》这一“中国药方”的宏观运筹、精准部署、务实笃行,全社会一定会怀着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使命,以锲而不舍与弛而不息的劲头、踏石留印与抓铁有痕的态度、干在实处与齐心协力的执着来体现“疗效”和成果,给每一个青少年和儿童一份清澈的世界和光明的未来!

【适用话题】

改变“重智轻体”观念,让学生拥抱更多阳光运动

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青少年的眼睛普遍近视,这让人情何以堪?可想而之如此视力身体状况又能好到哪儿去?这种情况持续下去还谈什么明天、未来和担当?

儿童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拥有明亮的双眼是所有儿童青少年共同的愿望,也是全社会共同的期盼和呼声

【素材锐评】

开启的“中国药方”,给青少年们更清澈的世界

沐浴阳光的“中国药方”,普照着青少年和儿童们一个光明的未来!青少年和儿童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令千千万万个家庭无比担忧和社会亟待破解的难题。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指示中要求有关方面要结合深化教育改革,拿出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并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抓好落实。这份指示情之切切,言之殷殷,饱含着对青少年和儿童们的深情实感,关怀所致流露出真诚坦荡和寄予厚望!

日前,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八部门积极行动,联合提出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政策和措施,在新学期之际,为中国家长们送上实打实的民生“大保障”,为青少年和儿童们送来光明未来的“大礼包”。“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给他们成长中一片光明,才是对青少年儿童未来发展殷切嘱托最实在、最真情的写照!这是一份情深似海的“中国药方”,是一种阳光普照的中国“良药”!

脚踏实地的“中国药方”,承载着把人民群众需求作为第一的选择!青少年近视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着力解决这一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要有实打实、硬碰硬的举措。八部门联合印发的《实施方案》不仅明确了这八个部门防控近视的职责和任务,而且还强调各省级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近视防控工作;不仅明确了家庭、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学生、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防控的具体措施,而且还提出了到2023年、到2030年的改善目标以及将每年进行评议考核的结果向社会公布……细之又细的“中国药方”,就是要做到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着力解决青少年近视患病率这一沉疴宿疾,脚踏实地的“中国药方”,就是要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高度重视青少年近视患病率的预防与控制,刻不容缓,群众担忧的就是第一信号。《实施方案》承载的是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在极短的时间内,八部门提出了全社会要落在细上,落在小上,落在实上,凸显了要切实把解决群众困难当作头等大事,这种勤勉高效好作风值得点赞,值得信赖,值得赞颂。《实施方案》的“中国药方”呈现,彰显了新时代“等不得”紧迫感、“慢不得”危机感、“松不得”责任感、“停不得”使命感的精气神和好风貌!这是一服人心所向的中国“良药”,是一种雷厉风行的“中国药方”!

协力同心的“中国药方”,瞩望着青少年和儿童们一份清澈的世界!全社会营造“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氛围,就是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让每个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清澈的世界。切实加强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实施方案》公布于世,给了万万千千个家庭增添了信心充沛的“定心丸”和“新曙光”。《实施方案》新增了对网游的限制,将实施网络游戏总量调控,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采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时间;对青少年使用电子产品作出了严格规定,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

产品;强化年级组和学科组对作业数量、时间和内容的统筹管理等等,显现了青少年教育与发展的规律遵循,更符合于孩子们身心健康的成长需求。

在《实施方案》这“中国药方”中,鲜而少见是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各负其责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据悉,过去对儿童青少年近视的认知,万千的家庭或家长把孩子的视力状况尽可能地停留在家庭教育中,如对电子产品控制的时间把握、陪伴户外互动的机会多少、提醒孩子科学用眼的姿势够不够等等。八部门的“联合药方”和“精准施策”,着实让中国青少年和儿童们对拥有一双清澈的眼睛和明净的内外世界,充满了温馨关怀和温润期待,备受无数中国家庭的激动与感动。这是一剂任重道远的中国“良药”,是一种聚心聚力的“中国药方”!

(七)数一亿粒米:不能再让这样的奇葩作业折腾家长

【素材回放】

2018年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家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九月的到来。漫长的夏天过去,终于可以把娃送回学校,自己也好呼吸呼吸“自由的空气”了。然而现实骨感。刚开学没几天,佛山某个小学的家长就被“震”住了。这所学校四年级的一个数学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数一亿粒米,用食品袋装好带去学校。家长不解,问老师该怎么数,老师回,一粒一粒数。

【素材解读】

闹出这种笑话,不是数学老师算术没学好,而是映射出现在某些老师在调动家长参与教学时的随意态度。虽然,之后事件惊动了媒体,老师做出了解释:只要求“估算”1亿粒米,而不是要求一粒粒地数。但之前老师说的可是“要装好带回学校”的。到底是事后迫于舆论压力改口,还是之前表述有误,这个有待教育部门去调查。强调家长要参与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无可厚非,称职的家长无法像上一代家长那样当甩手掌柜,这是教育观念的进步。但是矫枉过正,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从教孩子变成考家长,不仅加重家长负担,还是一种变相“拼爹拼妈”,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虽然此前类似案例和争议已经不少了,但从结果来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边界究竟在哪里是常论常新的题目,对此我们谈论的不是太多而是还不够:让老师们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开展教学,让“数一亿粒米并带到学校”之类奇葩作业,告别折腾家长。

【适用话题】

责任 意义 形式主义 创新的基本前提是讲科学 教学创新还需结合实际 老师需反省 公众且饶人

保护创新积极性 要考量家庭作业的科学性、可行性和必要性 教育的目标不是交出表面光鲜的成绩单,而是让孩子成长

如何才能有效避免减少各种“奇葩”作业?除了从教育减负层面着手之外,一些教师的相关素质素养,恐怕同样也值得检讨反思

近几年经常有老师布置创新性题目,有的科学性、逻辑性有问题,有的价值观有问题,甚至有一些题目超过学生的认知范畴,实际上变成了家长做题

矫枉过正,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附庸,从教孩子变成考家长,不仅加重家长负担,还是一种变相“拼爹拼妈”,造成新的教育不公平

【素材锐评】

数出一亿粒米交出“好看”的成绩单

暑假接近尾声的时候,很多家长开始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九月的到来。漫长的夏天过去,终于可以把娃送回学校,自己也好呼吸呼吸“自由的空气”了。然而现实骨感。刚开学没几天,佛山某个小学的家长就被“震”住了。这所学校四年级的一个数学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道作业:数一亿粒米,用食品袋装好带去学校。家长不解,问老师该怎么数,老师回,一粒一粒数。

老师,您是认真的吗?一亿粒米数完,得燃烧多少卡路里呀?而且据说,要把这些米都带到学校,得动用卡车拉货。

后来,这个老师可能意识到了哪里不对,称一开始估计错了一亿粒米的规模,在家长群里改口说,米就不用带来学校了,如果时间来不及,也可以周末再数。

不过根据科普人士估算,照一粒一粒的数法,每秒数一粒,每天数八小时,大约需要九年可以完成该作业。有记者找到了这个老师。老师表示委屈,说初衷只是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亿”究竟是个什么概念。至于怎么数,当然是估算了,比如班里有十个孩子完成了这个作业,都是估算想象的,没有一个真的一粒一粒去数的。

看到老师这么努力的解释,还怪叫人心疼的。外人很难搞清这里面究竟有多少误会的成分,不过冲着老师一开始让每个孩子都带一亿粒米到学校,就能基本确定,数学老师自己对“一亿”也没啥概念。这恐怕才是最让人担心的事。

这么一件看起来有些无聊的小事,引发了各地家长的疯狂吐槽。当然他们的孩子没被要求过“数一亿粒米”,可这“一亿粒米”成功触发了家长们应付学校作业的辛酸经历。

奇葩的作业各有各的奇葩,而且几乎没有哪一项不需要家长的“深度参与”。譬如要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个阳台,让小学生做各种PPT啥的,小朋友自己搞不定不说,家长自己经常也挺懵的。有家长吐槽说,家里宝贝幼儿园毕业之际,就是家长琴棋书画技能修成之时。部分老师布置作业时清奇的脑洞和家长们有限的能力之间的矛盾,总是难以调和。

可是不对呀,这咋成了家长和老师之间的爱怨纠葛了?孩子去哪儿了?

“奇葩作业”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了,但公允地说,这些“奇葩”背后,多少都有美好的愿望。比如老师希望孩子不要死读书,多接地气,在生活中理解书本知识。比如那些“亲子作业”,是想让家长多陪陪孩子,参与到学校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本就不该是割裂的,说学校折腾这些只是为了把教育责任甩给家长,确实太武断了些。说起来,这些都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革新。只是创新到最后,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孩子反倒成了旁观者。这叫人困惑。

问题在于,创新的基本前提是讲科学。如果学校只是简单抛出乍一看远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任务,又不充分启发引导,最后的结果,要么是孩子干着急,要么就是家长默默“接盘”。于是,对于孩子来说,这些所谓的创新作业,都沦为了形式。

每每谈论教育的话题,心里多少是有点儿怵的。可如果把视野仅仅放在教育领域,未免不够辽阔。细究起来,“数米”这类叫人匪夷所思的作业,和困扰基层治理多年的形式主义之风,其实享有共同的社会文化基因。

好多扶贫干部都抱怨,他们大量的精力,都不得不用来填各种各样的表格,好些表格的内容都是重复的。有些干部苦笑,说他们搞的是“填表脱贫”。有的基层干部做调研做得像走秀,照片没少拍,座谈会开得像模像样,调研报告也写得很像那么回事,架势拉得挺开,但一点干货也没有,因为压根就没有接触群众、了解实际问题。

形式主义表现各异,但都只追求最浅表的“成果”,目的不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而只是为了能交出一张“看上去很美”的成绩单,跟真实的成绩是两码事。本末倒置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不切实际、夸夸其谈,反正都是虚的,怎么漂亮怎么来嘛。

这也是很多“奇葩作业”的实际效果。拿出来的结果够漂亮就好,至于漂亮的结果是怎么来的,反倒被放到了次要的位子。培养小朋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初心”,更不知道被抛到了哪里去。对形式上的结果执念太重,就不免异想天开,于是便有了“带一亿粒米到学校”的“创意”。

形式主义的风气一度延绵不绝,和一些地方扭曲的政绩观脱不了干系。这个不新鲜的道理,其实也值得学校的老师们咂摸。就比如有些手工作品明显是家长越俎代庖,老师心里不会一点数都没有。好多老师一面强调重视过程、不重结果,一面按照传统的竞争思维去评比孩子们交上来的作品,这无疑是给本就摆脱不了虚荣心的家长们推波助澜。真要做素质教育,只改变形式可就太粗浅了,背后的教育思维和评价体系也得变得更科学才是。

(八)再好的大学都许诺不了一个美好的前程

【素材回放】

“考上北大,然后呢”,这是某报在2018年9月初做的一个报道。报道从“工地上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谈

起,关注底层学生进入北大之后的经历。

【素材解读】

考入北大,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有些人看来,这个真相有点难以接受,但其实很正常,也很公平。我们早已不是一考定终身的社会,这是进步的体现。报道里提到:一位同学的高中老师欣赏他,会拍着他的肩膀说,“要考上北大啊。考上北大,你半只脚就进入了上流社会。”那时他很感动。直到站在燕园里,他却茫然,“究竟什么是上流社会?”其实,高考不是科举,不会像范进那样,一次考试成功就成了人上人,继而进入“上流社会”。考上北大之后怎么办?答案很简单,继续依靠自己,就像之前一样。任何一个有出息的北大人,不论家庭出身如何,都不应该拿社会因素为自己找原因。北大不是“上流社会”的培养皿,北大人应该以把社会分为“上流”“下流”的观念为耻。它只是一所学校而已,而学校是用来学习的。认识到这一点,便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落差。

【适用话题】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

北大也只是一所学校而已,而学校是用来学习的 北大人应该以把社会分为“上流”“下流”的观念为耻

上大学之前的跑道是固定的,现在你在开跑之前,要先自己挑选跑道

大学是一段奋斗的结束,更是另一段奋斗的开始,而后一段才是最关键的 高考成绩只是一个参数,其他很多决定人性质的东西都没有在高考成绩上展现出来

少年们,努力吧,学习吧,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去学习,真正牛的人早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并为之而奋斗 不要让考上大学成为你人生的最高点。不要从大学开始走下坡路,大学玩的东西很多,可以学的东西更多。迷茫的时候,学学习总是没错的

【素材锐评】

上了大学的我们为什么要奋斗

我们曾经看过一部电视剧,很老的片子了吧,名字叫《奋斗》,讲的是一群年轻人的奋斗历程,听说当时这部电视剧感动了很多人,那么我现在要提出疑问了,难道奋斗只属于步入社会的我们吗,上了大学的我们就不需要奋斗吗,我们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跨过了人生最重要的一门考试“高考”,跨过了一段艰苦但又让我们收获颇丰的军训,就是为了让我们在大学享受的吗?

不是的,不是这样的,要是是为了这样,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大学我们是学习专业知识的时间,也是我们十分重要的时间,若只是为了上大学玩,那么我们真心不用这么努力,我们这么努力难道就只是为了一张文凭吗,不是的,那张学历只不过是我们以后的步入社会的一张敲门砖,它们为我们敲开一个不属于我们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优胜劣汰,强者生存。一旦被人知道我们弱小,我们将很快被淘汰,没人救的了我们,所以当我们的身体,我们的专业知识配不上我们的野心或者我们的理想的时候,在大学期间的我们,就要开始为了我们的野心或者理想而奋斗了,我们可以在大学的时候多交朋友,因为这些朋友是以后的潜力股,我们永远想象不到我们的朋友以后会有怎样的成就,不是有句话说的好: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所以青年们奋斗吧,大学并不是你用来谈恋爱,打游戏的,也不是你用来玩乐的,当然你也可以用来玩乐,只要你能负担的起你以后的生活质量,如果负担不起,那么,趁着还有时间,不如好好地为自己奋斗拼一把,那么即使输了,我也无悔,因为我已经拼尽我的全力了。我可以在这次失败中总结出经验,世界上比我强的人千千万,我只不过是那么渺小的沧海一粟,要是想这片海洋之中乘风破浪,那么就有把自己的小船修补好,扩展装备,这样才能无所畏惧。

(九)只要公民在法律框架内使用的权利,都应该得到尊重!

【素材回放】

又到了一年一度开学季,有些新生名字中存在生僻字,让老师点名时犯了难。一位老师在网上吐槽说,“班上有一个叫吴妲芳的硬是被自己叫成了吴姐芳,不管怎么撕心裂肺地叫都没有人搭理”。还有不少孩子的名字笔画很多,例如“爔”、“曦”、“灏”等。

【素材解读】

姓名权是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只要公民在法律框架内使用这项权利,就应该得到尊重。因此,老师们不应该将学生的生僻字姓名当成调侃的对象,事实上,相对于生僻字,学生重名给老师带来的麻烦才更多吧?

【适用话题】

回归对公民姓名权的尊重

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是值得尊重的,但面对活生生的社会,保持善意的姿态才更容易被接纳

通过一个孩子的名字,让老师和全班同学了解一个生僻汉字的读音和意义,这对于汉字的传承也是一件好事 今天的生僻字,如果被人们发掘出其特殊的含义与价值,也许就会慢慢成为将来起名字时的常用字 很多姓名中的冷僻字,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小段DNA,蕴藏着非常丰富的信息,是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 推动冷僻字进身份证以及无障碍使用,不仅是一项重大的便民工程,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体现的更是政府对于公民姓名权的尊重,以及对于民族语言文字的敬畏

【素材锐评】

新生生僻字姓名不该来调侃 老师应自我反省

老师在点名时发现学生名字中的生僻字不会念,念了白字无人应答,这可不怪生僻字,反而是老师自己应该反省一下。原因很简单,学生花名册不是在点名前一刻才发到老师手中的,一般新生正式开学前几天,老师就上班着手准备开学各项事宜了,花名册早已拿到了。不利用这段时间提前熟悉一下花名册,了解一遍学生的名字,到了点名时才发现不会念,这只能说明老师的工作没做到位。

生僻字往往笔画较多或者字形复杂,老师不认识也很正常。但作为老师,应该明白一点,无论看起来多么生僻的字,既然作为学生的学名出现在花名册上,说明这个字已经入了学生户籍,是被收录在公安部门“姓名字库”中、具有“官方身份证”的汉字,绝不是什么自造字或者怪异字。对于这样的汉字,正确的态度绝不是调侃,而是去学习和了解;通过一个孩子的名字,让老师和全班同学了解一个生僻汉字的读音和意义,这对于汉字的传承也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生僻字只是个相对概念,对人们来说,一个汉字陌生还是熟悉,也会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比如早些年,人们看到“喆、堃、焱、犇”等字,都觉得是生僻字,但是随着这些字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姓名中,认识它们的人也就越来越多了。今天的生僻字,如果被人们发掘出其特殊的含义与价值,也许就会慢慢成为将来起名字时的常用字。

当然,总会有人善意提醒,生僻字起名有风险,希望家长在起名的时候慎重,避免给孩子造成麻烦。这里面有些担心是多余的,譬如有人提醒,假如一个孩子起的名字是生僻字,老师就会避免在上课时点他回答问题,同学们也可能叫不出他的名字。其实,一个生僻字再生僻,老师、同学看十遍二十遍也记住了,就不会将其当生僻字了,怎么会影响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呢?

但有些担心是有价值的,也是对有关部门工作的提醒。譬如,有的人姓名中有生僻字,坐飞机时登机牌上打不出这个字,造成了出行的不便。对于这样的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姓名字库的统一整合,确保公民的姓名只要上得了户口,就能在各个地方办事畅通无阻;将来《户籍法》、《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在修订时,也可以对公民起名字进行引导和规范。

(十)致敬和纪念,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牺牲

【素材回放】

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3周年纪念日。时光荏苒,七十多年已过去,但这场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艰苦卓绝的伟大战争,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生与死的锻造和考验中凝结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永远值得我们传承、发扬。

【素材解读】

岁月流逝,曾经的灾难渐行渐远;年轮更迭,曾经的硝烟渐渐消散。但是,有一种惊醒,中国人民不曾丝毫忘记;有一种痛楚,中华民族永远铭刻在心。我们要缅怀那些忠昭日月,义薄云天的抗日忠烈,进而弘扬团结一心、救亡图存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祖国繁荣昌盛和实现统一大业、倡导世界和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同心同德,团结奋斗。习近平同志强调指出,“只有正确认识历史,才能更好开创未来。历史是写在人民心中的,历史不容抹杀,也是抹杀不了的。那些惨无人道的侵略行径,那些血雨腥风的战争场面,那些令人发指的屠杀罪行,那些在战争中不幸死亡的几千万无辜生灵,都铭记在人类的史册上,都铭记在人类的心中。血的教训不能忘却。昨天的历史不是今天的人们书写的,但今天的人们不能脱离昨天的历史来把握今天、开创明天。已经过去了73年的抗日战争,在今天依然时刻警醒着我们,要认清和把握当今世界大势。曾饱尝战祸之苦的中国人民,深知和平之宝贵,因而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珍爱和平,并且坚定不移地维护和平。但和平不会自然从天而降,需要全体中国人共同努力创造,精心守护。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适用话题】

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振兴中华,吾辈自强!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铭记历史才能走向未来 以国之名,向胜利致敬!

告慰死难同胞,激励后人发奋,一寸河山一寸血,这是不能忘却的纪念!

一个伟大的民族,一个伟大的国家,总是在对历史的一次次回望中,不断汲取前行的力量

当今中国已经发展起来了,但国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卧薪尝胆,不忘苦难的滋味,朝着中国梦的实现继续发力,绝不让悲剧重演

对于历史,要有足够的认识;对于过去,也要有足够的警醒。每一名中国人都要意识到,我们经历过怎样的过去,只有不忘来时路,才能走向更光辉更远的未来!

【素材锐评】

在历史的记忆中勇毅前行

73年前,“密苏里”号上,参加对日作战的同盟国代表接受日本投降签字,至此,恶名昭著、罪行累累的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以失败而告终。14年抗战,这是一段充满苦难的抗争史,也是一段英勇顽强的战斗史,“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不堪回首的历史无不提醒着国人“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教训;而平型关战役、淞沪会战、百团大战等经典战役,更是向世界诉说着中华民族可歌可泣的顽强抗争历程。

历史在岁月的长河中默默记录着一切。与73年前相比,今天的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早已不再是那个山河破碎、经受磨难、外敌肆虐的旧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全国上下无不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彰显出光辉的前景未来。但“落后就要挨打”的箴言,早已烙印在国人心头,我们必须寻求更好的发展、更高质量的发展,缅怀历史记忆、牢记历史教训。

在历史记忆中勇毅前行,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历史反复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今天的幸福安乐,离不开每一辈中华儿女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关键节点的正确抉择,离不开我们走上的一条通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康庄大道。但也要看到,当前虽处和平年代,危机和挑战并未离我们远去。三大攻坚战是横亘在我们面前最要紧最迫切的发展难题,“三大陷阱”滋生出的各种外界阻力和零和博弈,依然干扰着我国的和平稳定发展。我们必须牢记历史,坚持党的领导,粉碎一切妄图扼制、干扰中国发展的不利因素,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努力汇聚奋斗前行的内生动力,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历史记忆中勇毅前行,我们必须旗帜鲜明走高质量发展之路。虽然73年前那种“被动挨打”的局面早已不复存在,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当下的生产生活,我们就能高枕无忧。随着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无时不刻不在学习、创造,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层出不穷,可以说,谁走在时代前列、谁的发展更高质量,谁就能取得更大的发展成效。中国是和平的国度,只求发展、惟愿富民,无意与他国争锋,但世界霸凌主义不愿看到一个崛起的中国,处处制造困境,卡我们发展的“脖子”。我们唯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坚持走自我革命、自主创新的道路,真正把制约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困境逐项解决、着力攻克,我们的未来才能方向更明、路子更宽、脚步更实,全面实现伟大复兴。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抗战胜利纪念日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当牢记的日子。我们既要缅怀为了抗战胜利而伤亡的3500万先辈,接受历史的教育和馈赠,更要珍惜眼下一分一秒的和平发展机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脚踏实地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勇毅前行不动摇,在历史的书卷中书写辉煌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未来。

(十一)重新升起国旗比夺冠更重要

【素材回放】

2018年8月19日,在亚运会男子自由泳200米颁奖仪式上,国旗即将升至顶部时意外掉落,领奖台上的孙杨第一时间寻找组委会官员进行交涉,数次要求“one more time”。随后,工作人员修好旗杆,现场重新举行了颁奖仪式。

【素材解读】

孙杨的这一举动,赢得了比赛,更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其实,孙杨的这举动比他夺冠更重要,夺冠是一瞬间的事,这一举动也是一瞬间的事,但是一瞬间的事却是经历了无数的积累形成的一种能力和修养,200自的冠军也是孙杨经过不知多少日日夜夜的训练,不知多少天的锻炼才有了成绩。夺冠重要,而重新升起国旗同样重要,夺冠已经形成了事实,但是重新升起国旗却是一瞬间的事,过后再可能找不回来,尤其是国旗掉落后,如果孙杨没有及时发现,也不去与有关方面交涉,就可能错过机会,颁奖就会结束,国旗就会降下来,无法再次升起。虽然这是主办方的问题,但也是一个国家的形象问题,因此,重新升起国旗比夺冠更重要。

【适用话题】

责任担当 国家尊严 国旗是国家象征 维护国家形象,这比夺冠更重要 为孙杨点赞,他具备王者的风范!

这是一种力量,是国家的力量和人民的力量的集合 爱国,是每个人血液中都应该流淌的朴素情感

朴素又珍贵的情感,点燃了潜伏于每个人心灵深处的爱国情愫 那一刻,他要求重升的不仅是中国国旗,还有中国人的尊严和荣耀!那一刻,孙杨和国旗,都代表中国,那一刻,请尊重我们的祖国

【素材锐评】

孙杨“长大”了,他告诉我们爱国从来就是自然流露

孙杨这一举动被“捕捉”后,亿万网友纷纷怒赞,为“大白杨”打call。很快,这事登上热搜榜首位,有网友

赞曰:“不愧是我们国家队的队长,大将风范,爱国体现在方方面面!杨队接下来加油!”也许在不少网友心中,孙杨的举动比获得金牌更有分量,更让人欢欣鼓舞,也更能赢得激赏。

国旗坠下,确属意外,但孙杨前去交涉,名正言顺。在国际赛场上,运动员代表的是国家,颁奖仪式上的升国旗,体现国家尊严,更关乎运动员的爱国热枕。

毋庸讳言,这几年孙杨也陷入过一些**之中,一段时间甚至负面新闻缠身,让人感觉孙杨过于任性,过于自我,好像始终没有怎么长大。而从孙杨昨晚的表现看,他不仅展现了足够的竞技能力,也展现了成熟而健全的品格。这种成熟,体现在举止有方,体现在责任担当,也体现在珍视国家尊严。

爱国不是表演,而是一种自然流露。从当时孙杨的反应看,他很敏锐,交涉时不卑不亢,以理服人,最终如愿以偿,赢得尊严。相比于一般人,经常参加国家大赛的运动员往往更有爱国情感,特别是国歌响起、五星红旗升起那一刻,我们常常看到运动员激动不已,热泪盈眶。究其因,那一刻不只是荣光的,内心的爱国情也激发出来了。

在我们记忆中,爱国是王军霞亚特兰大夺冠后身披国旗的身影,是女排队员里约夺冠后的相拥泪流,是每一次赛程上国旗冉冉升起的娇艳……这样的场景常常让人热血沸腾。

爱国不是抽象概念,并非摸不着感受不到;爱国也不是高难度动作,没有门槛,并不是非要踮起脚尖才能爱到。当孙杨看到国旗落地了,毫不犹豫地表达鲜明立场,就在于他深知国旗是国家象征,而像他们那样的运动员代表着国家形象,是国家形象的“代言人”,维护国家象征、呵护国家形象是义不容辞的事。

上一篇:第一次打工-叙事作文下一篇:书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