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政治归纳题选(共7篇)
中考政治归纳题选 篇1
国家和公民应阿解决我国文化产值低下?(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的相关知识)
国家: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公民: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说明如何实现我国文化的发展大繁荣?(从“科学的行动指南”的角度)
1坚持党的领导
2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3坚持科学发展观
实施扶贫政策的正确性(“国家性质”和“成长在社会”)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落实扶贫政策有助于社会和谐
辨析:创新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实现社会理想需要创新,因为创新可以激发潜能战胜挫折,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但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是艰苦奋斗,因为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地沟油”“毒胶囊”等组要侵犯了消费者的生命权利?国家可以从那些方面来规范经营者的行为?
安全权 知情权 法律和道德
中国地沟油,毒胶囊,日本废弃食用油再生。(“合作诚信”和“保护我们的家园”的角度)
企业要遵守诚实守信原则正确参与竞争,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
国家制定食品安全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如何体现我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的?请运用“神圣的宪法”相关知识说说材料三告诉我们的道理?
有关部门制定一系列配套法规,体现了建立科学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人们法院判处多起严重犯罪案件体现了违法必究,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公民要遵守法律。
西部地区有丰富的资源优势,东部地区有自己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实施西部大开发如何体现合作的价值的?
1体现了合作可以扬长避短,最充分最有效地是用人力和资源,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2体现了合作可以互惠互利,共享成果。发展离不开合作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现实意义。(“民族政治常识”)
有利于坚持明祖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和平,团结互助和谐的明族关系
苏州发展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就在于促进社会和谐说明了什么?(从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
在社会发展,文明进步的过程中,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加强文化体制对解决发展不平衡有什么现实意义?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温总理所说的“理念、道德和责任”就是意味着企业诚信经营。你觉得有道理吗?请说说理由。
有道理。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只有遵守诚实守信原则,公平交易,才会赢得市场,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才能保证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国家有关部门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说明了什么?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诚信角度)
我国的政治在努力打造诚信政府
因为诚信是从政执政基本要求是人民拥护和支撑政府的重要精神支撑
食品问题能否做到全民参与?(社会制度角度)
能,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能够做到把人们眼前的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团结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
辨析:有人认为,推行微博实名制,就能保障互联网的健康发展 片面的
推行微博实名制有利于保障互联网健康发展,因为诚信是公民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 国家:法制和德制相结合
公民: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道德,修养和道德水平
努力促进教育水平的现实意义
1公平是合作的前提
2有利益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确保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最美的人们对健康成长的启示
1我们要关心社会发展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2扶贫济困关爱他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个青年应有的道德风尚
3要主动承担国家和社会责任 4确立报效祖国,奉献社会的志向 5服从祖国需要以人民利益为重
6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提建议(“与诚信同行”和“科学的行动指南”)
1,企业要讲诚信,公平交易
2,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或:企业要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国家维护食品安全体现了“认识依法治国”中的什么道理
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苏州发扬文化知识和道德建设一定能为苏州迎来自己的现代新生的理由(九年级)文化的重要性:苏州加强文化建设将为苏州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苏州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的原因有哪些
政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经济:坚持了改革开放
实行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苏州重视素质教育与科技进步创新能力增强之间有何关系?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该以怎样的实际行动为成才做准备?
勤奋努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确定“消费与安全”为2012年主题的依据(有关权利)
消费者享有安全权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
辨析:初中生的主要任务是行使建议权,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不科学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中学生作为公民也享有 监督权,但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学习能使自己得到发展,学习是对社会对自己的一种责任,一种必须履行的义务
国家为何如此重视校车安全(法律角度)
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生权利中最起码最重要的权利
未成年人由于生理心理均未发展成熟,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生命健康权极易受到侵害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名族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就是保护国家的明天
意外死亡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哪些警示
未成年人要不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学会依法保护自己
为什么党和政府如此关心民生问题(情系祖国方面)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名服务的宗旨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对我们青少年学生有何启示?
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和弘扬科学精神,提高自生素质,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辨析:只要控制人口过快增长,解决人口问题,就能保护好环境
片面的
保护环境需要解决人口问题,因为人口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问题 但还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要实行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作为国家的主人,你能为环境保护做些什么
要自觉担负起对自然,对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从现在做起,从每个地区做起,从每个人做起
多植树,不乱扔垃圾
如何才能扶得起老人?(认识依法治国和筑起防火墙)
国家:制定相关,做到依法治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依法治理社会秩序
公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不良影响,自觉与社会各方面相配合,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注意培养自己的真与假,美与丑的分析和辨别能力
辨析:依法治国的核心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不科学
依法治国要坚持按照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为坚持党的领导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但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因为宪法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总章程
辨析:只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就能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片面的
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首先要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质,强化公民的诚信意识,没有诚信就没有规则也没有秩序
维护公共秩序还需要加强法治,依法惩治那些不守规则,不守秩序的行为 还必须将法治和德治相结合
中考政治归纳题选 篇2
一、考查一般现在时的用法
例Mid-Autumn Day usually______in September or October ev-ery year.(北京市)
A.come B.comes
C.is coming D.will come
解析:B。usually暗示该空表示现在一般性动作,因此应用一般现在时的动词形式comes。
二、考查一般过去时的用法
例1 We were in Qingdao last week and______great fun there.(南京市)
A.will have B.have had
C.had D.have
解析:C。last week暗示该空应用一般过去时,因此应填had。
例2 It's four years since Mike______to Tibet.(石家庄市)
A.has been B.is coming
C.will come D.came
解析:D。分析语境逻辑不难发现,since从句应用一般过去时,因此该空应填came。
例3—Did you wash your clothes?
—No,I was going to wash my clothes but I______visitors.(徐州市)
A.have had B.have C.had D.will have
解析:C。由答句可知,主人公正准备洗衣服,忽然来了客人,因此该空要用一般过去时,应填had。
三、考查现在进行时的用法
例1—What is mom doing now?
—She______some clothes.(上海市)
A.washes B.is washing C.washed D.has washed
解析:B。now暗示该空表示“正在洗”,因此应填is washing。
例2—Cindy,dinner is ready.Where's John?
—He______homework in his room.(温州市)
A.does B.did C.is doing D.will do
解析:C。Where's John?暗示该空表示“现在正在做”,因此应填is doing。
例3—Whose watch is lost?
—Mr.Smith's.Look!He______it everywhere.(西安市)
A.looked for B.was looking for
C.looks for D.is looking for
解析:D。Look暗示该空表示“现在正在寻找”,因此应填is looking for。
四、考查过去进行时的用法
例1 The children______a PE lesson on the playground when it sud denly began to rain.(深圳市)
A.have B.are having C.had D.were having
解析:D。When it suddenly began to rain暗示该空表示“正在上体育课”,因此应用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ere having。
例2—What did the teacher say just now?—
——Sorry.I didn't catch it I______something else.(东莞市)
A.think B.will think C.was thinking D.had thought
解析:C。just now暗示该空表示“正在想”,因此应用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as thinking
。例3 I______e-mails to my brother when Susan called me last night.(广州市)
A.was sending B.am sending C.sent
解析:A。when Susan called me last night暗示该空表示“正在发送”,因此应填过去进行时的动词形式was sending.
五、考查现在完成时的用法
例1—Hello!Can I speak to Alice?
—Sorry.She isn't here right now.She______to the shop.(北京市)
A.goes B.will go C.has gone D.was going
解析:C。由语境逻辑可以推出Alice已经去了商店,因此该空应用现在完成时的动词形式has gone。
例2—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this Saturday?—
I______yet.(合肥市)
A.haven't decided B.won't decide
C.am not decided D.didn't decide
解析:A。yet暗示该空表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决定”,因此应用现在完成时的动词形式haven't decided。
例3 How's Annie?I______her for a long time.(唐山市)
A.don't see B.won't see C.didn't see D.haven't seen
解析:D。for a long time为现在完成时的标志。
六、考查一般将来时的用法
例1—Has he returned the library book yet?
—Not yet.Don't worry.He______it soon.(襄樊市)
A.returned B.has returned C.will return D.returns
解析:C。soon暗示该空表示“将要还”,因此应填一般将来时的动词形式will return。
例2 Look at those clouds.It______soon,I'm afraid.(广州市)
A.rains B.was raining C.is going rain
解析:C。soon暗示该空表示“有可能下雨”,因此应用一般将来时的动词形式is going to rain。
温馨提示:
1. 条件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中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例1 He'll send us a message as soon as he______in Xinjiang.
A.is arriving B.will arrive C.arrived D.arrives
解析:D。句中as soon as引导时间状语从句,应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例2 I don't know if my uncle______.If he______,I will be very happy.(天津市)
A.comes;will come B.will come;will come
C.comes;comes D.will come;comes
解析:D。两空均表将来的动作。第一空因if引导的是宾语从句,可用一般将来时;第二空因if引导的是条件状语从句,必须用一般现在时代替一般将来时。
2. 祈使句是用一般现在时的形式表示一般将来时,因此回答时应用一般将来时。
例1—Don't forget to give my best wishes to your mother.—______.(太原市)
A.No,I won't B.OK,I will
C.Yes,I won't D.Yes,I do
解析:A。该空强调I不会忘记对方交代的事,因此应填:No,Iwon't'
例2—Please bring your homework to school tomorrow,Steven.
—OK,I______.(杭州市)
A.will B.won't C.do D.don't
中考常见写作错误归纳 篇3
一、“汉语式”英语
例:His father’s body is strong. (误)
他父亲身体很好。
析:汉语说“某人的身体强/弱”时,在英语中不必加 body。因此,在书面表达中要注意英语的习惯用法,否则容易杜撰出“汉语式”英语,使人难以看懂。同时不能先想汉语意思,然后再直译成英语,而要擅于直接用英语思考。
正:His father is strong.
二、难词解释
例:the time fell sleeping (误) 就寝时间
析:同学们遇到要表达的术语有难词时,想不到用合适的单词来表达,于是就闹出了这样的笑话。因此,在平时学习中同学们就要知难而进,想方设法记忆必要的单词,同时增强解释单词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英语书面表达能力。
正:the sleeping time
三、单词堆砌
例:Our go to school time is 8:00. (误)
上学时间是8:00。
析:同学们在书面表达中应尽量使用自己熟悉且有把握的习惯用语,不能凭着中文习惯主观臆造句子,否则不可能做到“语言准确、得当”。
正:We go to school at eight.
四、时态的误用
例:She like it very much and reads it to the class. (误) 她很喜欢它并且读给同学们听。
析:在书面表达中,应根据上下文或时间状语来确定动词的时态。
正:She liked it very much and read it to the class.
五、用词错误
例:He gave me a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 (误) 昨天他给了我一个非常好的建议。
析:advice 表示“建议”时,是不可数名词,表示一条建议,量词应用 a piece of。
正:He gave me a piece of very good advice yesterday.
六、一致性错误
所谓不一致不仅指主谓不一致,它还包括数的不一致、时态不一致以及代词不一致等。
例1:Once one have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 to do. (误) 人一旦有了钱,他就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析:one 是第三人称单数,因此本句的 have 应改为 has。同理,want 应改为 wants。
正:Once one has money, he can do what he wants to do.
例2:Water will boil at 100℃. (误)
水在100℃沸腾。
析:表示客观真理的句子,其谓语动词应用一般现在时。
正:Water boils at 100℃.
七、修饰语错位
英语与汉语不同,同一个修饰语在句子中有不同的位置,句子的含义就有可能发生变化。
例:I can dance. I too can sing.(误)
我会跳舞,也会唱歌。
析:too一般位于句尾,不能用于句首。
正:I can dance. I can sing too. 或 I can dance and sing too.
八、结构不完整
在口语中,交际可借助手势、语气、上下文等来理解结构不完整的句子。可是书面表达就不同了,句子结构不完整会令句意表达不清。这种情况常常发生在主句写完以后,作者又想加些补充说明的时候。
例: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误) 有许多方式可以了解这个社会,例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等。
析:本句后半部分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仅仅是一些不连贯的词语,不能独立成句。
正:There are many ways to know the society, for example, by TV, radio, newspaper and so on.
九、悬垂修饰语
所谓悬垂修饰语是指句首的短语与后面句子逻辑关系混乱不清。
例: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误) 在我10岁时,我祖父去世了。
析:at the age of ten 只指出10岁时祖父去世了,但没有说明是“谁”10岁时。按一般的推理不可能是 my grandfather。
正:When I was at the age of ten, my grandfather died.
十、词性误用
“词性误用”常表现为:介词当动词用,形容词当副词用,名词当动词用等。
例1:Few people can around the world.(误) 很少有人能周游世界。
析:around 是副词,这里误当动词用了。
正:Few people can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例2:The place is danger. (误)
这个地方危险。
析:danger 是名词,这里误用为形容词了。
正:The place is dangerous.
十一、指代不清
指代不清主要是指代词与被指代的人或物关系不清,或者前后所用的代词不一致。
例1: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her to be her bridesmaid. (误) 玛丽和我姐姐很要好,因为她要她做她的伴娘。
析:此句让读者无法判断两位姑娘中谁将结婚,谁将当伴娘。
正:Mary was friendly to my sister because she wanted my sister to be her bridesmaid.
例2:Help yourself to some drink, boys and girls. (误) 孩子们,随便喝些饮料吧。
析:句中的boys and girls和反身代词yourself指代不一致。
正:Help yourselves to some drink, boys and girls.
十二、间断句子
我们不能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简单地连结起来,应注意连结时应加上适当的词。
例:There are many ways 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误) 我们有许多方式来认识外面的世界。
析:这个句子包含了两层意思:There are many ways以及we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简单地把它们连在一起就不妥当了。
正:There are many ways for us to get to know the outside world.
十三、累赘
语言以简洁为贵。能用单词的不用词组;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或句子。
例:Except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I like him. (误) 除了他很懒外,我喜欢他。
析:本句中的 the fact that he is lazy 是同位语从句,我们按照上述“能用词组的不用从句”的原则可以将其改写为:
正:Except his laziness, I like him.
十四、不连贯
不连贯是指一个句子前言不对后语,或是结构上不通顺。
例:The fresh water, it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of the earth. (误) 淡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析:The fresh water与逗号后面的it不连贯,同时it与things在数方面不一致。
正:The fresh wate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n the world.
十五、综合性语言错误
中考冲刺题型归纳 篇4
文章主旨的一般方法
一、分析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透视文章内容的窗口,通过它可以感知文章的主旨。如《驿路梨花》这一标题,字面上指驿路上的梨花,但我们读罢全文,就会发现这一标题是一语双关的,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这样,我们就不难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了。留心议论文的标题更为重要,有的议论文,标题可能是全文的论点或是全文议论的中心内容,分析其标题,对归纳主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注意文章的开篇
开篇和文章的主旨有很密切的关系。记叙类文章的开篇,或议论阐述,或写景铺垫,或直抒胸臆,无不与主旨密切相关。如《背影》的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不难看出,文章开篇点题,提到难忘父亲的“背影”、思念父亲的主旨跃然纸上。
三、重视文中的议论和抒情记叙类文章中的议论和抒情,或揭示材料所蕴涵的深刻思想意义,或明确表达作者内心的某种想法。如《济南的冬天》中的一句:“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是算个宝地。”就点明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写出了独特感受,流露了文章的主旨。
四、留意文章的结尾
分析文章的结尾,能为正确归纳文章的中心寻出一条途径。如《故乡》的结尾:“这(指希望)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有了希也便成了路。”很明显,小说的主旨——
望并坚定不移地沿着希望之路迅跑,就会迎来新生活”,已蕴涵在结尾的文句中了。
五、把握作品的时代背景初读《猫》,会觉得文章中心不容易把握。若留意一下文章的时代背景,就会更深刻地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发表于1925年,“我”知错能改、实事求是之心以及平等公正、不欺凌弱小、不伤害无辜等观念,不妨可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民主、平等、人道主义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六、抓准文眼
文眼是文章中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也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凝聚点。抓准文眼,就等于抓住了文章的主旨。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二段:“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这段文字作为文眼,分别与题目和文章尾句关照呼应,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七、综合层意,概括归纳给文章划分层次,概括出层次大意,再将各层次意思进行综合,是归纳主旨的好办法。如《荔枝蜜》的几个层次的意思分别是“不喜欢蜜蜂”、“动了情去看蜜蜂”、“赞美蜜蜂”、“赞美劳动人民”、“梦见自己变成蜜蜂”,把这几层意思综合到一起,就归纳出了文章的主旨:以蜂喻人,赞美为建设美好生活而无私奉献的劳动人民,歌颂为建设美好生活而奉献一切的崇高精神。
八、根据文体特点,确定概括主旨的着眼点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概括主旨的语言形式。归纳小说的主旨,应看其塑造了什么形象,从而看作品歌颂、抨击了什么,或给人以什么样的启示,号召人们做什么;归纳记叙文的主旨,应看其写了什么人,记了什么事,赞扬了什么精神或否定了什么样的人格;归纳散文的主旨,应看其描写了什么景物,流露了什么样的感情或阐发了什么哲理;归纳议论文的主旨,应看其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阐明了什么观点;归纳说明文的主旨,应看其说明了人、事、物什么特征,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帮助
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修辞手法的作用(好处)
1.联系文章内容(2分)例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
2.联系文章的写作手法一片辉煌的谈紫色,像一条紫色瀑布,从空中垂
3.了解作者的背景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4.找出重点词句来理解答: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盛开的藤萝花
5.展开想象和联想比作瀑布,具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藤萝花茂
6.通顺连贯组织起来盛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美的思想感情,这里运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
词语赏析:1.解释词语的本义
2.联系文中义对比反复
3.突出了▁▁特点1.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表达了▁▁的感情2.衬托环境污染的特点
例:1.“偷偷地”愿意是“静悄悄”3.表达了痛苦(无奈)之情
不容易被人察觉
2.文中的偷偷是说小草静悄悄地生长1.▁▁词能否删去(调转)?为什么?
3.突出了小草生长速度快,生命力顽强2.解释文中义
4.表达了作者对小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3.如果删去…….4.所以,不能删去(3分)
环境描写的作用
1.2.3.4.5.6.7.8.渲染了一种▁▁的气势表达方式 突出景物的▁▁特点1.记叙(叙述)(以记叙为主的文章)烘托人物的▁▁心情2.描写 为下文“▁▁”作铺垫3.议论(以议论为主的文章)衬托人物4.说明(以说明为主的文章)交代背景5.抒情 推动情节发展 与……进行鲜明的对比过渡段起着什么作用:
1.呈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说明文语言:
也许,可能,一般,左右,大约,常常问号的作用:
有时,推测,推算,一定1.引起读者的注意(兴趣,思考,想象)
感悟:刻画人物的形象的方法有:
1.主要内容1.语言描写2.动作描写
2.写法→借物(景)抒情,以小见大3.神态描写3.心理描写
正面,侧面,叙事描写相结合,调转词5.外貌描写6.概括描写
语顺序,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语言动作7.环境描写8.运用修辞
神态,心理
3.中心
4.句子理解
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概括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中人物描写的常见方法;
2、掌握从小说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去分析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方法;
3、运用所学方法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正面和侧面描写去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教学设想】
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分析概括人物形象考查进行教学组织,重在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
通过课本教材的复习,迁移至高考真题的解答,课堂上讲授方法并实际运用于真题。
过程中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经典小说人物图片展示。
(猪八戒、关羽、林冲、林黛玉、别里科夫、“小龙女”)
二、高考真题设问展示
【2012江西卷】结合对彭恩和文亚明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谈谈小说给你的启示。(8分)(变式)
【2012湖南卷】综观全文,分析鲁迅笔下韦素园形象特点。(6分)
【2012新课标】马裤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2江苏卷】文中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2011新课标】“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2011安徽卷】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特点。(5分)
【2010新课标】小说中的玛兰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归纳常见题型
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中XXX的人物形象。或XXX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XXX具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三、讨论、归纳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1、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四、从教材说起
(一)、肖像描写
(阅读下面材料)
当祥林嫂第一次出现在鲁镇时,她是一个寡妇,做了鲁四老爷家的佣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
祥林嫂被卖再嫁,后来第二次丧夫,又没了孩子的依靠,她不得不再次到鲁镇帮工。此时的祥林嫂“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后来当祥林嫂捐了门槛回来,“眼光也分外有神”。
最后“我”在河边遇见流落街头的祥林嫂时,“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祝福》 问:通过几处眼睛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变化。
(学生回答)
明确:温顺、安分守己、吃苦耐劳——精神受刺激,开始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暂时的欢快、对未来充满一丝希望——极度悲哀,精神已完全麻木,失去对生活的希望
真可谓是“一圈眼神细刻画,写尽人生悲苦命”!
小结:
肖像描写即描绘人物的面貌特征,它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等。神态描写专指脸部表情。
肖像描写能以“形”传“神”,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语言描写
(播放王熙凤出场视频)
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携黛玉之手,问她:“妹妹几岁了?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林黛玉进贾府》
问:通过王熙凤出场的语言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是一个伶牙俐齿、泼辣、圆滑、虚伪、善于逢迎的人。
小结:
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成功的语言描写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
(三)、动作描写
(学生在划横线处填上动词)
林冲为御寒卖酒,临走时,他取了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的门反拽上了锁;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买酒回来时,“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在横线处填上动词,使语句连贯。
问:这些动作描写,体现了林冲的什么思想性格?
(学生回答)
明确:忍辱苟安、委曲求全的思想和小心谨慎的性格
小结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动作,能显示出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和思想品质。
(四)、心理描写
(全班齐读划线句子,注意情感、气势)
在同马林鱼决战的时刻,桑地亚哥在心里命令自己的各部分器官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拽吧,手啊,我想。站稳啦,腿。替我撑下去,头啊。替我撑下去。决不要昏过去。这一次我会把它拽过来的。”
他深信:“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
问:这些内心独白体现了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
(学生回答)
明确:是一个坚韧不拔、英勇无畏、斗争到底的硬汉。
小结
心理描写就是对人物内心的思想活动进行描写。最常见的心里描写是人物的内心独白。
心里描写,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五)、侧面描写
(阅读材料)
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我们高高兴兴地从墓园回家。——《装在套子里的人》
问:写葬礼人们的态度可以看出别里科夫在人们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学生回答)
明确:写葬礼其实是侧面来烘托别里科夫的可笑与可悲,生前为人耻笑,死后大快人心。
小结:
侧面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映衬、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总结人物描写:
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更好地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物的性格。心理描写反映人物的性格,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
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可以丰富人物的形象,更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
五、当堂训练
高考真题
(2010年江苏卷《溜索》)
文中写领队比较分散,请统观全文,简要分析领队形象。(6分)
(学生阅读思考后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教师提示:注意人物的各种描写
(指名学生念答案)
强调规范答题
展示参考答案:
“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出他在怒江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敲一敲溜索、“吼”我过江,表现了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
瞟一眼、问一声,表现了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
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溜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气概和粗犷豪迈。
六、归纳答题模式
人物身份+性格特征+原文句子分析
或分述形象+原文句子分析
七、课堂总结
1、审读题目要仔细;
抓住关键信息,明确答题方向和角度。
2、解题思路要清晰;
划出句子——概括特征——合并同类
3、评分细则要明了;
看赋分,有概括,有分析。
4、组织答案要规范。
术语概括,分点作答。
八、积累(高考小说鉴赏人物形象常用术语)
(1)勤劳,朴实,善良,真诚,执著,顽强,守信;
(2)聪明,机智,精明,干练,伶俐,踏实,谨慎;
(3)热心体贴,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大而无私;
(4)从容淡定,乐观开朗,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5)有理想,有担当,有责任心,有上进心;
(6)自私,虚伪,粗鲁,贪婪,卑鄙,无耻;
(7)趋炎附势,见风使舵,阿谀奉承,阴险狡诈;
甘肃省中考物理考点归纳 篇5
1、温度的估测、温度计的测试原理和使用方法
2、环境温度(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3、物态变化(实例)
4、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单位、测量及其计算
5、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6、声学(产生、传播、特征和应用)
7、光学三部曲
8、凸、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9、运动及其描述(参照物、速度)
10、时间、长度的估测及测量
11、力及其测量(三力三要素、受力分析)
12、二力平衡、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13、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和运动的关系)
14、简单机械、机械效率
15、压强和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16、简单的电现象(摩擦起电、两种电路三种关系、电表)
17、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18、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19、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常识
20、磁场及其描述(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磁感线)
21、电磁铁及磁性强弱的决定因素
22、电磁感应现象及其应用
23、电磁波的相关知识
24、内能(分子动理论、改变内能的方式、热量的计算)
中考语文重要作家作品归纳集锦 篇6
春 秋 战 国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称《诗》或《诗三百》,后被儒家奉为经典,称之为《诗经》。共305篇,根据曲调分“风、雅、颂”三大类,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形式以四言为主。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源头。我们读过的篇目有《关雎》 《蒹葭》等。《诗经》与《书经》、《礼经》、《易经》、《春秋》合称“五经”,为我国儒家经典作品。
2、《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与《大学》、《孟子》、《中庸》合称“四书”是我国儒家经典。
3、《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本文紧扣“论战”,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表现“取信于民”的思想。
4、《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这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
5、《孟子二章》(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世称“亚圣”,其核心思想是“仁义”,著有《孟子》。《孟子》是记录孟轲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的书,现存七篇。
(2)《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证明了“舍生取义”的论点。
(3)《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本文运用层层推理的论证法,阐明了人才要在困境中造就和人处困境能激发斗志,国无忧患,易遭灭亡的道理。
西 汉
6、《陈涉世家》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130篇。《陈涉世家》选于此。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节选部分记叙了我国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贯穿文章的主线是陈胜吴广的活动。详写的是起义的筹划过程和起义场面。起义的导火线是“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
7、《邹忌讽齐王纳谏》 选自《战国策.齐策》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的一部国别史,历史散文集,西汉刘向编订。本文从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国君要广开言路,才可以兴国。
三 国
8、《出师表》,作者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政治家、军事家,时人称“卧龙”。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在《表》中,诸葛亮向刘禅提出了三条建议:广开言路(前提),严明赏罚(关键),亲贤远佞(核心)。最重要的一条是亲贤远佞。本文以议论为主,兼用叙事和抒情。
晋 朝
9、《桃花源记》,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作者在文中虚构了一个人人平等、自由、自食其力的“世外桃源”,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现实的不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是一种文体。
南 北 朝
10、《与朱元思书》,作者吴均,字叔庠(xiáng),南朝梁文学家。这是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作者在信中生动而简练地描写了富阳、桐庐一带富春江上优美的景色,抒写了向往自然、厌弃尘俗的心态,表达了作者政治的失意厌倦和企图寄情山水的思想情绪。这是一篇书信体山水小品。
11、《三峡》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本文选自《水经注》,这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是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水经》是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书。本文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三峡的壮丽风光。
唐 朝
12、《小石潭记》 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朝杰出的散文家、诗人,著有《柳河东集》,其中名篇有《小石潭记》等“永州八记”。与唐代韩愈,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13、《陋室铭》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代表作《陋室铭》等。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文章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作者借“陋室”,表达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14、《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宋朝文学家。文章借景抒情,运用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达方式,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宽阔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1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齐名,有“诗圣”之称,其诗被称为“诗史”。《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名篇,歌,能唱的诗,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16、《捕蛇者说》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说”,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比较重视文采,点明中心的句子是“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全文有叙有议,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宋 朝
17、《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词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名篇有《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通过月夜景色的描绘,透露了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18、《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宋朝文学家。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但多少含有寄情山水,排遣谪居的苦闷情怀。
19、《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谥号元公,宋朝著名哲学家。作者借莲喻己,托莲言志,赞美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其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20、《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北朝的一首民歌,这是一篇长篇叙事诗。
外国作家作品
21、《海燕》,是前苏联伟大文学家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目是“海燕之歌”。高尔基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和剧本《小市民》。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海燕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狂风、乌云、雷电象征反动腐朽势力,暴风雨象征席卷一切反动腐朽势力的革命浪潮风暴。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对比烘托的技巧是这首散文诗的重要特色。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它是以散文的形式表现诗歌的内容;从表达方式上说,《海燕》也是抒情诗。(八下)
22、《蔚蓝的王国》,屠格列夫,俄国著名作家,有“欧洲俄罗斯的第一位小说家”之称。代表作有《猎人笔记》、《父与子》、《罗亭》等。这首散文诗运用了象征手法和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
23、《皇帝的新装》,童话,作者安徒生,丹麦著名童话作家,代表作品有《志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童话多用想象、夸张的手法。
24、《最后一课》,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法国小说家。文章以“普法战争”为背景,表现了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小说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二者并重。
25、《我的叔叔于勒》作者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主义作家,杰出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羊脂球》等。名篇《我的叔叔于勒》这篇短篇小说,形象地反映了资本主义金钱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酷关系。
26、《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佩斯》、《奥赛罗》四大悲剧及《罗密欧与朱丽叶》,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等。《威尼斯商人》中,夏洛克是塑造的一个贪得无厌唯利是图的形象,鲍西娅则具有仁慈、聪明、果断的性格特征。
中国作作家作品
2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文章运用对比手法,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制度。
28、《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文章的明线是“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在文章中作者追叙了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
29、《孔乙己》,选自《呐喊》,它是继《狂人日记》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孔乙己》这篇小说作者批判了科举制度的罪恶,同时也揭示当时社会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30、《故乡》,选自《呐喊》,文章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我”的感情起伏变化)为线索,通过对比手法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揭示了封建传统观念对劳苦大众精神的束缚,人与人之间的冷淡、隔膜;表达了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31、《春》,朱自清,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文章以“盼春”、“绘春”、“赞春”为线索,依次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绿》通过对梅雨潭自然景观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背影》朱自清。文章以“背影”为线索,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感情,抒发了对父亲的深切怀念之情。“父子情深”是暗线。
32、《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本文选自长篇散文《一些印象》。
33、《白杨礼赞》,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文章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线索,运用象征手法,白杨树象征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日的北方军民。
34、《幽径悲剧》季羡林,北大教授,由古藤萝的悲剧揭示了必须消除愚昧,提高全体国民素质,才能使真、善、美得到维护和弘扬的主题。
35、《冰心诗三首》选自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现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原名谢婉莹。(1)《嫩绿的芽儿》,诗人以植物的生长来比喻青年的成长,劝勉青年人奋发努力,不断充实、提高、发展自己,甘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和牺牲。(2)《成功的花》勉励人们为了成功要不惜付出巨大的代价,要努力奋斗,不怕牺牲。(3)《青年人》劝勉青年要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抓紧努力。
36、《天上的街市》郭沫若,四川乐山人,我国现代文学家、诗人、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有诗集《女神》,话剧《屈原》等。《天上的街市》选自他的第二部诗集《星空》。我们读过他的散文《白鹭》。本文借助联想和想象描写了天街美好的生活图景,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37、《沁园春·雪》这是一首词(旧体诗),作者毛泽东。文章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上阙写景抒情,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下阙评古论今,抒发伟大抱负。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
38、《苏州园林》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文章由总到分多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代表作:长篇小说《倪焕之》。
中考物理易错知识点归纳 篇7
---(针对20个选择题80个选择项判断题)
声学
1、()课堂上能听到老师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
2、()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生的音调会不同
3、()“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4、()根据音色可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5、()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途径上减弱噪声
6、()物体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停止了
7、()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固体中的大
8、()调节用手指按压二胡的不同琴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响度
9、()能用超声测出到月球的距离
10、()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时用的是实验加推理法,即是逐渐逼近法
光学
11、()人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并没有光线射入眼睛
12、()阳光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像
13、()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
14、()在岸上看到水里的鱼比它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15、()在发射和折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漫反射中入射角也等于反射角
16、()反射角、折射角、入射角等都是它们与法线(虚线)的夹角
17、()一束绿光照到红色的花上,被照到花成绿色
18、()近视眼成像在视网膜的后面,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19、()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时用到的可折转的光屏是为了探究“三线”是否在一平面上
20、()黑板反光导致一些同学看不到字是由于黑板发生了漫反射
热学
21.()炎热的夏天,雪糕周围出现的“白气”是雪糕冒出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2.()在房间抽烟时,整个房间都油烟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3.()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4.()糖放水中,过一段时间后整杯水都变甜了,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5.()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26.()扩散现象说明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7.()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28.()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29.()铁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30.()0℃的冰没有内能,分子不运动 31.()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越多 32.()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是物体放出了热量 33.()物体温度不变,它的内能一定不变 34.()热值大的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35.()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做功冲程 36.()在“摩擦生热”的过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7.()同种物质的比热容随物态变化而发生改变
38.()用水作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冷却剂,其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大 39.()水壶里的水沸腾时,水蒸气把壶盖顶起,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0.()用锯条锯木板,锯条的温度升高,是由于锯条从木板吸收了热量
力学
41.()做功快的机械,其械效率一定大
42.()蹦床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蹦床弹向空中,在下落到最低点时运动员的动能最小
43.()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过程中,他的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
4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受到的合力一定为零 45.()误差就是测量中产生的错误
46.()特技演员驾车冲向空中,在空中减速上升时,演员和车的惯性小于重力
47.()热机在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49.()用桨向后划水船会前行,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50.()踢向空中的足球,不考虑空气阻力,球只受重力作用 51.()在空中下落的排球,运动得越来越快,是因为排球具有惯性 52.()将锤柄在石墩上撞击几下,松动的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这是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53.()人用水平方向的力推桌子,桌子没动是因为推力小于摩擦力 54.()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球,考虑空气阻力,则上升时受到的合力大于下降时受到的合力
55.()鸡蛋掉到地板上摔破了,地板对鸡蛋的作用力大于鸡蛋对地板的作用力
56.()人躺在“死海”水面上看报,海水给人的浮力大于重力
57.()做引体向上静止不动时,人对单杠的拉力和单杠对人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58.()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该物体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59.()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0.()有用功一定时,额外功少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一定高
电学
61.()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其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方向相反
62.()电炉子工作时,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连接电炉子的导线并不太热,是因为导线的电阻比电炉丝的电阻小
63.()在家庭电路中,同时工作的用电器越多,总电阻越小,消耗的总功率越大 64.()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一定是由于电路中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过大引起的
65.()不可以靠近落在地上的高压线
66.()更换灯泡时,先断开开关
67.()发现有人触电,要立即用手把人拉开 68.()通电导体在磁场中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69.()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工作时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70.()磁体具有磁性,磁极是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
71.()看不见的磁场是客观存在的72.()磁场是由疏密不同的磁感线组成的 73.()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74.()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是由放在该点的小磁针决定的
75.()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静止时其N极指上 地理的南极 76.()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 77.()奥斯特实验说明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78.()放在磁场中的导体一定受到磁场力的作用
79.()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导体中一定会有感应电流通过 80.()电磁波传播的速度是3×108m/s 初中物理60个重要知识点总结:
1.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是一个定值,与路程、时间不成正比。2.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
3.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
4.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
5.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阻力,电磁吸引力等其它力。
6.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7.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
8.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
9.惯性是属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说受到惯性,只能说具有惯性。
10.物体受平衡力作用(即合力为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非平衡力(即合力不为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11.电动机原理: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或磁场对电流的作用,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外电路有电源,例如,电动机、动圈式扬声器等。发电机原理:电磁感应,把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外电路无电源,例如,发电 机、动圈式话筒,变压器等。
12.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用,例如用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
13.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拉力多大摩擦力多大。
14.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
15.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16.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
17.求作最小动力,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作法:支点到力的动力作用点的长度就是最大力臂。
18.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被研究的点液体的自由表面(与空气的接触面)的竖直距离,不是高度。(1)固体压强先找到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
(2)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3)特殊固体可用p=ρgh计算,特殊液体可用p=F/S算。
19.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
20.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求浮力(1)要首先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G物计算
(3)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G物—F拉来测。
21.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能做功。22.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越省力的效率越高,效率越高的功率不一定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
(2)不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所提升物体的重力相同,机械越重,效率越低。在不变中寻找变化的量的影响是关键。
23.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他们的机械能在减小。24.机械能守恒时(机械能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其他的能也没转化为机械能),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25.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同时增大和减小。只是在不同的变化过程中,引力和斥力的变化快慢不一样,导致最后引力和斥力的大小不一样,最终表现为引力或斥力。
26.分子间引力和大气压力的区别:分子力凡是相互吸引的都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但如果伴随着空气被排出或大气压强的变化则说明是大气压力。例:两块玻璃沾水后合在一起分不开是大气压力,水面上提起玻璃弹簧测 力计示数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
27.物体吸热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晶体熔化、凝固,液化沸腾);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是热传递(还可以是做功)。改变物体能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8.内能和温度有关,机械能和物体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物体一定有内能,但不一定有机械能。
29.热量只存在于热传递过程中的,离开热传递说热量是没有意义的。热量对应的动词是:吸收或放出。不能说物体具有、或含有热量。
30.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是固定不变的。比热容越大:吸收相同热量,温度变化量小(用人工湖调节气温);升高相同温度,吸收热量多(用水做冷却剂)。比热容大的升温或降温都难。
31.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四个冲程,曲轴转动二周,对外做功一次,有两次能量转化,1:4:1:2:2:2 32.太阳能电池是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不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33.核能属于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当前人们利用的主要是可控核裂变(核反应堆)。太阳内部不断发生着核聚变。
34.音调一般指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有关,和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响度一般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和振幅有关,和用力的大小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音色是用为区别不同的发声体的,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生活中也有些用高低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的,要特别注意,如:不敢高声语,高指的 是响度。小沈阳:“起高了”高指音调)。35.回声测距要注意除以2.36.光线要注意加箭头,要注意实线与虚线的区别。实像的光线是实线。法线、虚像光线的延长线是虚线。
37.反射和折射总是同时发生的,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因为都是反射。
38.平面镜成像:一虚像,要画成虚线,二等大的像。人远离镜,像大小不变,只是视角变小,感觉像变小。
39.(1)照像机的物距:物体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底片到镜关的距离或暗箱的长度,底片是不能动的,所以调整相距是通过伸缩镜头完成的。(2)投影仪的物距:胶片到镜头的距离,像距:屏幕到投影仪的距离。40.照相机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原理: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1.(1)透明体的颜色由透过的色光决定,和物体顔色相同的光可以透过,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
(2)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其他不同的色光则被吸收。42一定要区分开:
(1)液化:雾、露、雨、“白气”。(2)凝华:雪、霜、雾淞。
(3)凝固:冰雹,房顶的冰柱。都是放热。
43.(1)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任何温度下进行)和沸腾(一定温度下进行)。(2)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温度降低液化,不是遇热液化)
和压缩体积(气体打火机,液化石油气)。
44.(1)沸腾时,气泡上升变大(变浅液体压强减小,体积变大),(2)沸腾前,气泡越往上越小(温度降低,遇冷液化)。45(1)晶体有熔点(海波,冰,石英,水晶和各种金属)。(2)非晶体没有熔点,(蜡、松香、沥青、玻璃)。
46.六种物态变化。由硬变软要吸热(固→液→气),反之要放热。47.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的两条件:(1)达到一定的温度(熔点和沸点);(2)继续吸热。
48.金属导电靠自由电子,自由电子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49.串联和并联是针对用电器与电源的关系。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没有分流点,并联电路电流多条路径,有分流点。
50.判断电压表测谁的电压可用圈法:把要分析的电压表当作电源,从一端到另一端看圈住谁就测谁的电压。
51.连电路时,(1)开关要断开,(2)滑片放在接入阻值最大的位置,(3)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4)滑动变阻器要一上一下,并且要看题目给定的条件确定,(5)电压表一定要放在最后再并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6)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52.电路中有电流一定有电压,但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电路还得闭合)。
53.电阻是导体的属性,一般是不变的(尤其是定值电阻),但它和温度有 关,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表现最为明显。
54.(1)串联分压:电压与电阻成正比,也就是电阻大,分得电压大,电阻大的功率也大。
(2)并联分流:电流和电阻成反比,也就是电阻大,电流小,电功率也小。
55.测电阻和测功率的电路图一样,实验器材也一样,但实验原理不一样(分别是R=U/I和P=UI)。(1)测电阻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2)测功率时功率是变化的,求平均值没有意义。
56.电能表读数是两次读数之差,最后一位是小数。可用电能表与钟表测用电器实际电功率。
57.额定功率和额定电压是固定不变的,但实际电压和实际功率是变化的。但在变化时,电阻可以认为是不变的。可根据R=U2/P计算电阻,建立联系,公式用的非常多。
58.家庭电路中开关必须和灯串联,开关必须连在火线御用电器之间,灯口螺旋要接零线上,保险丝只在火线上接一根就可以了,插座是左零、右火、上接地。
59.磁体上S极指南(地理南级是地磁北极,平常说的是地理的两极)N极指北。
6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有磁场),制成了通电螺线管(安培定则)→电磁铁。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制成了发电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制成了电动机。沈括发现了磁偏角。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贝尔发明了电话。初中物理常用探究思维方法:
一、考试中高频内容
1、控制变量法。
2、转换法(放大现象法)。
3、等效替代法(并联电阻、合力)。
4、类比法(电流类比水流)。
5、图像法。
6、实验推理法。
7、模型法(光线,磁感线,力的示意图,杠杆,原子核式结构)。
8、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
二、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