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2024-09-02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共7篇)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篇1

(五)成绩评定标准

1.优秀

(1)按期圆满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论文(设计)立论(方案)正确,分析、论证严谨、充分,计算、实(试)验正确,结论合理;

(2)独立完成工作能力较强,论文(设计)有独到见解,水平或应用价值较高;

(3)论文(设计)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格式规范;用语符合本专业、学科技术要求,符(代)号统一,编号齐全;图表(纸)完备、整洁、标注正确。

(4)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有理论根据,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5)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资料齐全,文档资料装订规范。

(二)论文结构要求

毕业论文的结构一般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题目。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是直接表达或揭示论文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的,因而要鲜明、准确、精练。

2.内容提要。在论文主体之前用300字左右,扼要介绍论文的内容及结构、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论,内容提要的概括性要强。

3.关键词。按照与论文内容的紧密程度,另行依次列出2~5个关键词。

4.主体内容。一般由引言、正文、总结三大部分组成。

引言一般包括本课题问题的提出、前人在该问题有关领域已经做过的工作和成果的概述、本课题的内容和采用的方法、本论文的结构说明等。

正文是科学实践工作和成果的系统总结报告,是论文中最重要和篇幅最大的部分,可根据实际需要分为几节撰写,每一节都有各自的标题。

总结是对科学实践成果的概括总结及分析,要精练、扼要、明确。

5.附录。对某些需要在论文中反映出来但又不宜在论文主体中详述的内容,可以放在附录中讲述。在论文主体中谈到有关内容时须注明参看附录。毕业论文可以有多个附录,按顺序予以编号,每个附录分别有各自的题目概括其内容。

6.参考文献。科学实践中参考了前人的研究工作和成果,应在论文中按行文涉及的先后顺序排列参考文献。主体内容和附录中以上标形式列出参考文献的序号,主体部分和附录后按序号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般应来自正式出版的期刊、学术会议论文集、图书、报纸等。

7.目录和致谢。根据需要可以在毕业论文中加入目录和致谢部分。

当论文篇幅较长、论文主体部分分节较多时,可以增加目录,按论文的结构顺序和层次编目并加注页码。目录可放在论文的主体部分之前。

致谢部分应以简洁的文字对工作过程中曾给予指导、帮助的导师、教师和其他人员表示谢意。如本课题研究的经费来自某基金资助,应加以说明。致谢部分可放在全文最后、参考文献部分之前。

8.英文翻译。中文的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应翻译成英文,置于论文的最后,即参考文献之后。

9.图表和度量单位。凡用图或表格说明问题的,一定要在行文中对图(包括曲线图、照片)或表给予解释,图或表在文中分别统一编号,图或表应与正文相对应,排于相应地方。若同类图或表数量多,也可作为附录列于论文后。

根据国家规定,论文中出现的度量单位都应采用国家单位制,在引文中出现非国际单位制时应予以换算后加注。

(三)相关材料要求

除论文外,学生还应提供与毕业论文(设计)有关的参考资料、读书笔记(文科生2万字,理科生1万字)、社会调查记录、实验数据原始记录(包括实验失败的记录)、规范的设计图纸、运行软件等材料。

(四)论文写作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应是电脑打印稿,写作规范参考《西安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技术规范》(见附件1)。各学院可根据本专业特点,制定和规范符合本专业特色的统一格式。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篇2

1 结构分析

1.1 轴向变形

在一般的低层建筑结构设计中, 设计者只考虑弯矩项, 因为轴力项影响范围很小, 而剪切项一般可不考虑。但相对于高层建筑结构来说, 情况就不同了。由于高层建筑层数多, 跨高度大, 轴力值很大, 再加上沿高度积累的轴向变形显著, 轴向变形会使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数值与分布产生显著的改变。对连续梁弯矩的影响:采用框架体系和框-墙体系的高楼中, 框架中柱的轴压应力往往大于边柱的轴压应力, 中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大于边柱的轴向压缩变形。当房屋很高时, 此种差异轴向变形将会达到较大的数值, 其后果相当于连续梁的中间支座产生沉陷, 从而使连续梁中间支座处的负弯矩值减小, 跨中正弯矩值和端支座负弯矩增大。对构件剪力和侧移的影响, 与考虑竖向杆件轴向变形的剪力相比较, 不考虑竖杆件轴向变形时, 各构件水平剪力的平均误差达30%以上, 结构顶点侧移减小一半以上。

1.2 侧移

高层建筑又与低矮层建筑不同,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侧移已成为未来设计中的的关键因素, 随着楼层的不断增加, 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侧向变形迅速增大。设计高层结构时, 不仅要求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 能够可靠地承受风荷载作用产生的内力;还要求具有足够的抗侧刚度, 使结构在水平荷载下产生的侧移被控制在某一限度之内, 保证良好的居住和工作条件。

1.3 结构延性

高层建筑结构在相对与低矮层建筑结构更柔一些, 在承受地震作用下的变形更大一些。为了使建筑在进入塑性变形阶段后仍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 避免倒塌, 特别需要在构造上采以恰当的措施, 来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延性。

2 结构类型

在高层住宅建筑框架体系的强度和刚度不能满足要求时, 往往需要在建筑平面的适当位置设置较大的剪力墙来代替部分框架, 便形成了框架—剪力墙体系。在承受水平力时, 框架和剪力墙通过有足够刚度的楼板和连梁组成协同工作的结构体系。在体系中框架体系主要承受垂直荷载, 剪力墙主要承受水平荷载。框架—剪力墙体系的位移曲线呈弯剪型。当受力主体结构全部由平面剪力墙构件组成时, 即形成剪力墙体系。在剪力墙体系中, 单片剪力墙承受了全部的垂直荷载和水平力。剪力墙体系属刚性结构其位移曲线呈弯曲型。剪力墙体系的强度和刚度都比较高, 有一定的延性, 传力直接均匀, 整体性好, 抗倒塌能力强, 是一种良好的结构体系, 能建高度大于框架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 结构设计的假定

建筑结构的定义是指各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建筑以前的建筑结构是有若干个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 板, 柱等。而现代高层建筑结构是由竖向抗侧力构件, 通过水平楼板连接构成的大型空间结构体系, 现代建筑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了, 要完全精确地按照三维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是十分困难的。所以各种实用的分析方法都需要对计算模型引入不同程度的简化。下面是常见的一些基本假定:弹性假定;小变形假定;刚性楼板假定。一弹性假定是目前工程实用的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 在垂直荷载或一般风力作用下, 结构通常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这一假定基本符合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但是在遭受地震或台风作用下, 高层建筑结构往往产生较大的位移, 出现裂缝, 进入到弹性工作阶段, 此时仍按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和位移时不能反映结构的真实工作状态, 应按弹塑性动力分析方法进行设计。二小变形假定也是各种方法普遍采用的基本假定, 但是不少人对几何非线性问题进行一些研究。三刚性楼板假定, 在许多高层建筑结构分析方法均假定楼板在自身平面内的刚度无限大, 二平面外的刚度侧忽略不计。这一假定大大减少了结构位移的自由度, 简化了计算方法。并为采用空间薄壁杆件理论尖酸简体结构提供了条件。一般来说对框架体系和剪力墙体系采用这一假定是完全可以的。对于竖向刚度有突变的架构。楼板刚度比较小, 主要抗侧力构件间距过大或是层数较少的情况, 楼板变形的影响较大, 是对结构构底部和顶部各层内力和位移的影响更为明显。可将这些楼层的剪力作适当的调整来考虑这种影响。

4 高层建筑防震设计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 抗震结构都会部分进入塑性状态。为了满足大震作用下结构的功能要求, 有必要研究和计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当前国内外抗震设计的发展趋势, 是根据对结构在不同超越概率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的性能或变形要求进行设计, 结构弹塑性分析成为抗震设计的必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抗震规范 (GB50011-2001) 要求高层建筑的抗震计算主要是在多遇地震作用下 (小震) , 按反应谱理论计算地震作用, 用弹性方法计算内力及位移。对于重要建筑或有特殊要求时, 要用时程分析法补充计算, 并进行罕遇地震作用下 (大震) 的变形验算。在我国高层建筑的抗震分析与设计中常见的问题有以下几种:首先是高度问题, 对于超高限建筑物, 应当采取科学谨慎的态度。因为在地震力作用下, 超高限建筑物的变形破坏性态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 许多影响因素将发生质变, 即有些参数本身超出了现有规范的适宜范围, 如安全指标、延性要求、材料性能、荷载取值、力学模型选取等。其次是材料选用和结构体系的问题, 在高层建筑中, 我国150m以上的建筑, 采用的三种主要结构体系 (框-筒、筒中筒和框架-支撑) , 这些也是其他国家高层建筑采用的主要体系。但国外特别在地震区, 是以钢结构为主, 而在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占了90%。如此高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及混合结构, 国内外都还没有经受较大地震作用的考验。根据现在我国建筑钢材的类型、品种和钢结构的加工制造能力, 建议尽可能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 (柱) 结构或钢结构, 以减小柱断面尺寸, 并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第三是轴压比与短柱问题, 在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中, 往往为了控制柱的轴压比而使柱的截面很大, 而柱的纵向钢筋却为构造配筋。柱的塑性变形能力小, 则结构的延性就差, 当遭遇地震时, 耗散和吸收地震能量少, 结构容易被破坏。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高速发展, 高层建筑必将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区域城市, 必将是未来住宅与办公的主体。近及年满足高层建筑的形式, 材料, 力学分析模型都将日趋复杂多元化。而结构设计是一项集结构分析, 数学优化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工作, 是一项对国家建设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同时, 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工作。本作者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的各个方面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 一起有助于提高结构工程师在建筑空间中的设计能力, 特别是在处理高层建筑方面的问题上。

参考文献

[1]肖峻.浅析建筑结构分析与设计[J].中化建设, 2008.

房屋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求 篇3

关键词:房屋建筑 结构 抗震设计

前言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取决于抗震结构的设计,这就对对抗震结构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单位需要不断分析预见地震灾害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我们在设计过程中有效规避这些问题、不断优化抗震结构、尽量减小地震造成的建筑损失。

一、建筑场地的要求

地震的破坏主要是二次破坏。就是在地震后,建筑物的损坏对人类带来的伤害。地震中,由于地质的变化,使地质结构发生变化,破坏了建筑的地基结构。所以对于房屋建筑结构抗震的设计要求中,需要对场地进行认真选择。首先,尽量避开不利于抗震的地区。在地质比较松软,容易发生变化,河岸边、山旁和地势不平的地段尽量不要进行建筑工作,否则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带来严重的破坏,甚至导致建筑物倒塌。如果非要在以上地段进行建筑,则需要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其次,选择合理的地理条件。在开阔的、地质稳定的地区进行建筑。最后。要避开危险环境,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严禁建筑。建筑的场地是影响建筑所受地震危害的主要原因。根据科学家调查表示,土质越坚硬,建筑物越结实,所受地震危害越小,相反,地质松软的地区,一旦发生地震,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二、地基和基础的要求

大量实践表面,同一个建筑,不能够建立在不同土质的地基上。在建筑过程中,只能采取同一种建筑方式,即相同的地基。房屋建筑对于地基的埋置也有一定的要求。如果埋置的过浅,将会给建筑带来不利的影响,使建筑物的嵌固作用减小,在地震过程中不能发挥地基的作用,从而造成振幅增大,增加了地震带来的危害。所以,对于地基的埋置,要按照深埋理念,尽量加深地基,并做好基槽的回填和夯实工作,提高地基的稳定性。房屋建筑主要是由基础和上部建筑构成的。为了加强两部分建筑之间的整体性,基础在室外的地坪下不宜做内外交圈的基础圈梁。同时为了使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的连接更加的牢固,就要把上部结构的构造柱钢筋插入到基础的圈梁中。当地基的土质刚度不强时,还应该在基底的底部布置圈梁。

三、构建抗震的结构体系

结构体系是建筑抗震设计的基础支持,是建筑工程抗震能力的保障,能够均衡分配单元受力。第一航侧力构件,剪力墙是抗侧力的一部分,不断优化剪力墙设计可以有效提高抗震能力。施工企业需在建筑周边地区规划剪力墙的位置,一般设计在承载力比较大的地方,利用剪力墙提高建筑的承载力保持高强度的稳定性,避免受到地震影响。建筑工程的建设并不是完全处于水平状态,实际仍旧存在凹凸部分,此类部分较容易受到地震影响。因为其在内力分配上缺乏稳定性,施工企业可以利用剪力墙,充当抗震部分将剪力墙设计成不同类型,弥补建筑工程抗震结构的缺陷。剪力墙发挥抗侧力时还需考量整体建筑的高度,防止侧力过大,干扰抗震设计。第二,注重结构体系的整体性。抗震体系的整体性能越高表示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越强,因此,施工企业需对建筑工程的重点部分进行抗震整体性设计,楼盖是抗震体系设计的中心,影响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楼盖在抗震体系中,具有水平作用力,能够平衡分配垂直方向的抗侧力。稳定建筑工程的单元结构,保障单元结构在抗震过程中发挥防震能力。施工企业设计建筑楼盖时,需充分考虑抗震结构的体系设计融合两项内容使其符合建筑抗震的基本条件。

四、抗震布局设计

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前期,提出抗震布局设计,合理分配体形、结构达到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建筑工程不良的抗震布局引发地震对建筑连锁损害的机率比较大。加果抗震布局无法提供抗震条件,即使轻微的地震晃动也会干扰建筑工程的安全与稳定。抗震布局内杜绝出现不规则设计,全部采用对称的设计方式,平衡抗震布局的受力分配。如此才可保障抗震布局处于强度稳固的状态。抗震布局对构件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包括材料强度。所以施工企业还需深入考察建筑工程的各项楼层。优化抗震薄弱地带,采用最有效的布局方式,提高自身抗震的能力。

五、建筑抗震结构的高度设计

建筑高度是建筑抗震结构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规范的抗震结构设计能够为建筑稳定提供保障。高度设计必须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部分建筑工程并没有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设计建筑高度,基本超过限制高度,不利于建筑工程的抗震安全性。所以针对建筑抗震的高度设计提出两点设计建议。第一,高度数据的确定必须以抗震试验为主,赴绝自主设计高度;第二,利用振动模型得出最准确的需求数据,模拟地震力度提升抗震设计高度的准确性。

六、抗震材料的选择

建筑单位为提高抗震能力,必须注重抗震材料的选择,确保结构稳定。我国抗震结构设计,基本以钢筋混凝土为主,实际钢筋混凝土存在缺陷,无法达到高效的抗震能力。我国应积极吸取国外的防震建设的经验,采用刚性抗震材料。刚性抗震材料的韧性、延性等优势明显,与刚性材料相比,钢筋混凝土结构自身的重量较大。本身会对建筑造成一定的压力,降低抗震效果而刚性材料属于轻质类型,虽没有高重量。但是可以发挥较强抗震能力,提高抗震结构设计的各项指标。例如:某建筑采用刚性抗震材料,与同规模建筑的钢筋混凝土材料相比存在优势,该建筑利用刚性材料构成抗震结构,实际自重减少40%,如果使用钢筋混凝土材料建筑工程的防震设计,还需考虑柱体截面与使用面积的关系,但是利用刚性材料则可直接根据抗震结构设计进行施工,基于刚性材料,该建筑节约15%的成本,如期完成工程建设,没有出现延期现象。该建筑利用振动试验检测刚性材料。其在抗震方面显示出优质的延性,达到该建筑工程的抗震标准。

七、抗震防线的设计

抗震防线的优化设计,可以提高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属于抗震结构设计的一部分。施工企业设计抗震结构时,深度规划抗震防线,利用抗震防线,为抗震结构提供后补支撑。以某城市建筑为例。分析其对抗震防线的设计,该地区建筑抗震级别保持在7级以上。针对地震多发地带控制在9级水平,所以当地相关建设单位非常注重抗震防线的建设。例如:某省建筑已经完成抗震施工图的结构设计,但是还未通过审查。所以该建筑需按抗震新标准执行,该建筑充分利用抗震防线结构,体现抗震部分的协同工作,有效分担地震能量,该建筑分为三道抗震防线。第一是填充墙;第二是框架;第三为剪力墙结构。根据建筑工程的规模,规划抗震防线的数量通过剪力墙为建筑抗震结构提供足够的承载力。基本可以达到抗震结构的一半,配合框架构造,分配地震冲击波保护建筑工程。该建筑剪力墙的不同框架位置都具备承接能力。在填充墙的参与下确保抗了震防线设计的优质性。

结束语

总之,抗震技术属于房屋建筑设计当中的一项主要技术,抗震设计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到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因此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需根据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设计,满足房屋抗震设计的相关要求。尽可能提高房屋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灾害对于房屋建筑的損害。

参考文献

[1] 孙国伟. 浅析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J]. 科技风. 2011(04)

[2] 张映超. 浅谈房屋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J]. 科技风. 2011(13)

[3] 杨超. 现有建筑抗震鉴定的方法与加固设计[J]. 江西建材. 2011(04)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篇4

A、熟悉混凝土结构体系荷载的传递及确定。

B、熟悉结构的平面布置。

C、掌握单向板(双向板)、次梁、主梁承载力计算、板梁配筋计算。

D、绘制结构平面图、板梁(次梁及主梁)配筋图及抽筋图。

E、写出计算书。

学生交件材料: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2张2号图;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2张2号图;

建设监理社会调查:不少于5000字的调查报告(2)验收办法

每个课程设计1.5学分,两个课程设计完成后,要结合两个课程设计完成成绩综合评定出课程设计成绩,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课程设计,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二)、生产实习

1、实习目的与要求

生产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生产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地基与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在实习中应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典型土木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实习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2、生产实习的方式

实习需要较多的施工现场,对工程有一定要求,而且要分散进行,不宜集中,各分校应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实习工地。

学生可持学校介绍信自行联系实习工地。将工地同意实习回函,寄回学校,经指导教师同意,即可到该工地实习。也可由指导教师统一安排学生实习工地。

3、实习内容

学生实习期间,在工地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选择如下岗位:

参加工地的质量监督工作。

参加工地测量放线工作。

参加编制单位施工组织设计。

参加技术资料的整理工作。

参加新工艺、新材料、新结构的技术研究及实验工作。

参加投标报价工作。

参与有关合同管理、索赔工作。建议实习的具体内容:

(1)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

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8)了解施工项目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4、生产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1)生产实习日记

1)生产实习日记是学生积累学习收获的一种重要方式,应根据本大纲的要求,每天认真记录工作情况,心得体会和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根据每天工作情况,认真做好资料积累工作:如施工组织情况、劳动安排、新材料、新的施工方法、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平面图布置等。

2)遇有参观、听课或听专题报告会,及技术交底等应详细记录这部分内容,并写出本人的心得体会,日记内容除文字外,还应有必须的插图或表格,除记录收获外,还应写出对项目管理、政策法规等的认识。

(2)生产实习报告

生产实习结束时,由学生本人撰写实习报告,内容应包括:

1)实习概况:工地地点、承包公司、结构类型、建筑规模、工程概算、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组织机构。

2)简单的平、立、剖面图。

3)个人的实习内容。

4)个人在实习中协助工地做了哪些创新工作或有哪些新的见解。

5)实习中的体会及对今后实习的建议。

实习结束时学生应按实习大纲的要求,根据实习日记中所积累的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及时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建议实习报告内容具体要求如下:

1)实习安排、实习工程概况,工程造价、主要工种工程的工程量及施工方法、施工单位的管理机构和组织系统等;

2)将整个实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房屋和构筑物的定位放线和控制标高工作,校核 施工图及放样工作,交工验收或质量检查工作等。简述各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方案,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方法。施工场地的平面布置,劳动组织、各项技术措施等。谈谈这次实习对你在思想上和业务上的帮助,以及体会和收获,;

3)以一次参观、工作例会、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施工操作要领、新技术调查或工程简介为对象,全面地、系统地归纳总结,写出通过该项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4)在实习过程中,对工程技术和现场管理提出的建议,采纳情况; 5)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提出的建议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6)在施工现场自己完成的有关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管理、施工预算方面的方案、图纸和计算书等(此项用复印件附在实习报告中);

7)有关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的专题调研报告。

5、对学生的要求

(1)在实习期间学生以基层技术管理人员(工长、队长、工地主任、工程师)助理的身份参加工作。

(2)服从工地指导,尊重工人师傅,虚心学习,主动协助工地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3)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工作累,条件艰苦的困难。

(4)抓紧实习时间,尽量多学习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每天记好实习日记,及时整理、勤于思考,有目的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习期间一般不准事假,实习期间不得旷课、迟到或早退。

6、实习考核

实习结束时工地的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做出书面评语,指导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工作,及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出勤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生产实习成绩以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生产实习期间学生因故累计有三分之一时间未参加实习者,不予评定成绩。凡实习未通过者,不取得该学分。

7、指导教师

(1)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

(2)指导教师负责组织安排、指导学生的毕业实习工作。

(3)每位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不超过 15人。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3课时。

(4)指导教师在实习前做好学生的动员工作,实习期间定期下工地实习,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和工地的指导教师密切配合,对学生的出勤情况及工作情况,实习日记等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8、实习时间

实习安排在第四学期以后,时间不得少于三周。

9、实习验收内容、验收办法

(1)验收内容: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2)验收办法: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三)、毕业实习

1、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任务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之前了解国内土木工程的最新成就及发展前景,增强感性认识,开阔视野,收集毕业设计资料,运用所学知识,综合理解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管理方面的工作,了解工程师的职责,为毕业设计及毕业后尽快适应所从事的工作奠定基础。并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现状、现代化施工技术以及土木工程方面的其它最新发展,培养热爱专业、致力于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2、实习内容

(1)参观已建成的典型、有特色的新型土木工程,以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状况和技术。

(2)参观在建的典型、有特色的工程,以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的施工 技术和优秀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

(3)专题讲座。通过有关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的专家讲座进一步了解土木工程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

(4)根据毕业设计题目,有针对性地参观已建或在建的工程,以收集毕业设计资料。

3、实习方式

(1)听取报告:由实习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向学生作有关新型建筑材料、地基基础、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等方面的专题报告,以使学生了解以上各方面的最新技术与成果。(2)组织参观:组织对实习单位施工现场及既有建筑物的参观,通过对有特色的已建或在建工程项目的参观,了解最新的土木工程发展状况和技术以及优秀企业的管理工作。(3)实习日记:在实习中,学生应将每天的工作,观察研究的结果,听取报告内容等认真记入实习日记,教师应随时检查实习日记。

(4)业务专题报告:业务专题报告要求学生运用在校内所学理论和知识对实习中某一方面问题进行细致、全面、深入的总结,提出自己的改进设想、建议,以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实习报告:实习结束,学生应提交书面的实习报告,报告内容可以是对实习收获的综述和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专题写出专题报告,总结实习的收获,提出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实习报告能反映出学生对实习内容理解的深度,也能反映出学生分析和归纳问题的能力,实习报告应图文并茂,总字数不宜少于5000字。

(6)实习的考核: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依据实习指导人评语、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实习答辩情况,确定最终实习成绩,实习成绩按五级分评定(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2课时。

4、实习验收内容、验收办法

(1)验收内容:指导教师评语、实习日记、实习报告

(2)验收办法:成绩评定后,由我校责任教师上传实践平台,省校先予通过,待毕业验收时和毕业设计一道验收。希望指导教师提醒学员,要认真完成生产实习,一旦验收不合格,将影响学员毕业。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是完成和达到开放式教育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参加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之前,必须修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全部课程(即规定的学分),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最后一学期,时间约10周(8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巩固和加深已学过的基础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运用这些知识独立进行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掌握建筑工程专业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了解我国有关的建设方针和政策,正确使用专业的有关技术规范和规定。

(3)学会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广泛地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了解国内外的水平和状况。

(4)培养深入细致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从经济、技术的观点全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

2、毕业设计(论文)的基本要求

(1)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应使学生具有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并注意进一步培养应用计算机的能力,工程制图及编写说明书(论文)的能力。

(2)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时独立完成所规定的内容和工作量。

(3)毕业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与设计有关的阐述说明及计算,要求内容完整、计算准确、简洁明了,文字通顺、书写工整、装订整齐,说明书至少要5000字。计算中不宜大量采用手算,提倡应用电算技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设计说明书应包括目录、前言、正文、参考文献及附录。

(4)毕业设计图纸应能较好地表达设计意图,图面应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标准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5)毕业论文应力求研究计划和方案合理、论点正确、论据可靠、层次清楚、文理通顺、书写工整。

(6)毕业设计(论文)文本按规范化要求装订。

(二)、指导教师

1.由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或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教师。同时具备安徽电大土木工程专业指导教师资格证书。

2.每位专职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5人,兼职指导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

3.指导教师负责指导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并对学生的设计成果设计表现作出评价。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不低于10课时。

4.指导教师应认真负责,树立正确教育思想,认真指导学生查阅文献,做好开题报告,制定毕业设计进度计划,及时检查学生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并对实际完成情况做好记录。

5.指导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毕业设计说明书方面的指导,做到论文及设计说明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符合科技写作规范。并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文本格式打印和装订。指导教师要对论文及设计说明书、图纸认真审阅,并及时将问题反馈给学生,要求学生进一步修改,保证毕业设计质量。

(三)、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1、选题原则

(1)毕业设计(论文)应按照教育要“三个面向”的要求,选题要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能达到综合训练的目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当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选题要尽量选取既能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又能联系生产和科研实际的题目,提倡“真题真做”。选题也可模拟实际工程。

(3)选择课题的份量和难度要适中,使学生能在规定时间经努力可以完成为宜。(4)鼓励一人一题,若多人同做一个课题,每人除完成基本内容外,其它设计内容应各有侧重。

(5)原则上选题不选毕业论文,如果选择毕业论文,要求一人一个课题,课题必须新颖,要杜绝网上抄袭;课题要及时上报审查,论文的字数不少于10000字。

2、选题类型

(1)工程设计型

参考选题

1)建筑工程课群组:建筑面积3000m左右

结构类型:

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多层框架、单层工业厂房;

房屋类型:

写字楼、中小型宾馆、办公楼、中小学、幼儿园、俱乐部等;单层工业厂房;

建筑图纸可有指导教师提供,学员完成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道路、桥梁课群组

桥梁: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梁桥、承式桥台;

道路:直线、曲线、环合曲线线路,纵面、横面、平面设计;城市立交线型;

学员完成结构设计及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技术型

参考选题

1)高层建筑施工组织设计;

2)大型深基础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3)高层滑模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管理型

参考选题

1)建设项目管理、质量、投资进度控制;

2)国际工程招标、投标;

3)合同与索赔;

4)房地产投资分析、风险分析。

(4)专题研究型

专题研究型题目原则上要求来源于工程实践,通过调查研究、科学试验、文件检索等方法,采用合理的统计、计算手段,分析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学生可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选择这种类型题目。

(5)软件开发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土木工程诸方面的广泛应用,如:结构分析程序设计、有限元程序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计算机教学辅助(CAI)、信息管理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学生可以选择以本专业所学知识为基础且结合本身工作实际的软件开发类型题目。

(四)、毕业设计的一般步骤

本专业毕业设计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为:选题收集资料;方案比较;设计计算绘图、编写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可分为三个阶段:选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提出论点、阐述论据;撰写毕业论文。

(五)、毕业设计内容要求

1、工程方向毕业设计(1)基本要求

2a、根据课题任务制定合理、可行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b、进行必要的课题任务调研、资料收集和文献阅读; c、每个课题小组的学生均应参与工程设计实现过程。d、要提交工程文档。

(2)工作内容:工作内容有建筑、结构、施工三部分,毕业设计至少应涉及两个部分,其中结构部分必做,建筑、施工为选做;可以建筑、结构为主,也可以结构、施工为主;当以结构施工为主时,建筑方案图可由指导教师提供。结构计算要考虑抗震计算,计算工作方法学员可以按自己的建筑结构选择计算(如选一榀框架计算),也可以有辅导教师指定一个建筑结构方案有分工的进行全部结构计算。

(3)工作量

a、毕业设计图应能较好的表达设计意图,图纸布局合理、正确清晰、符合制图及有关规定,用工程字注文。主要图纸应基本达到施工图深度,图纸一般为4~6张(按1号图计),可以包括部分墨纸图。

b、计算书一律用专用报告纸书写,字体必须工整,有条件者也可用计算机打印(A4版面)。计算书的编排顺序应与结构计算的顺序相同,插图必须清楚。计算书的页数不得少于70页。说明书、计算书要书写规范、文字通顺、图表清晰、数据完整、结果正确,装订规范;

(4)小组划分

学员参与各小组的组合以自愿结合与学校组织调整相结合形式,每组5--6人为宜

2、管理方向毕业设计

本方向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以其多层、高层建筑的单位工程为编制对象,在充分调查、研究、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一个详细、完整、实用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目的是通过编制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提高学员的分析和解决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进而检验学员通过本科学习后的真实水平。

(1)选择课题的要求

1)应选择的项目必须是多层、高层建筑(结构形式不限),该项目应具备全部土建图纸(包括建筑、结构施工图和其它基本数据)

2)该项目宜在本地区为已建或在建的项目,有明确的建设地点和具体的周围环境。

3)该项目应有较详尽的现场资料(包括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冻深、气候等)每个设计组确定的工程不得与其它设计小组相同。

4)选择课题的结构形式可以是框-剪、框架、框筒或筒体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钢结构,甚至一些新型的结构类型,(如屋顶可以是网架,有的可以是悬索、悬吊结构等)

5)该工程项目所包含的资料、信息应保证各小组从基础、主体乃至装饰、防水等各分部工程都能包括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

(2)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为每个学员要有整齐、详尽的设计计算书,每小组的课题相同,但在内容编制上应多样性,体现每位学员的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过程。每位学员应独立完成4~6张及以上的1# 图纸。图纸应与自己上述完成的设计计算书相对应。(文字数量应在5万字以上为宜。)

其中设计计算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工程的基本概况,工程的建筑、结构(必要时可包括相应其它工程)特征。

(主要是文字叙述,可以在设计计算书中绘制相应图纸加以辅助说明)

2)施工方案的选择(各位学员应有独特的选择)应以下几方面表达施工方案

a、施工机械的选择,施工方法的确定;

b、施工的顺序与流向;

c、流水施工的组织原则与方法。

(学员应从基坑支护、基坑降水、基础、主体防水、装饰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中加以重点阐述。)

3)施工进度计划说明(包括该工程总工期,各分部工程起止日期、工期承诺、工期控制原则和保证措施等)

4)施工平面图布置(包括基础、主体、装饰施工三阶段布置特点说明,水电线路、设施等的布置说明)。

5)资源需用量计划(包括工、料、机的需用计划)

6)施工技术的工艺方法及质量措施

7)施工安全措施

8)现场文明施工措施

9)施工现场维护措施(可包括施工维护措施、施工现场保卫措施,现场消防安全措施,冬雨季施工措施等)

10)工程量清单(每组附一份计算过程的计算稿)

(3)应完成的图纸

1)施工进度计划

图纸1# 横道图 1张

图纸1# 网络图(单、双代号、时标、标时网络均可)1张

2)施工平面图

图纸1# 基础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图纸1# 主体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图纸1# 装饰阶段施工平面布置图 1张

3)另外施工方案中

图纸1# 主体施工阶段模板配量图 1张

(4)小组划分

学员参与各小组的组合以自愿结合与学校组织调整相结合形式,每组5--6人为宜

(六)、毕业设计的成果要求: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后提交毕业(论文)文本,包括图纸及毕业设计文本。

1、文本的结构

(1)毕业设计(论文)的任务书;

(2)毕业设计(论文)的摘要;

(3)毕业设计(论文)目录;

(4)毕业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计算书);

(5)参考文献;

(6)附录;

2、以上内容的要求

(1)任务书:包括设计(论文)题目、论文的原始数据,主要参考资料、重点内容、设计指标;

(2)摘要:一般为400汉字,摘要介绍设计(论文)的研究课题,本人见解和主要结论;

(3)目录:按论文章节次序编好页码,设计图纸要有标号;

(4)论文或说明书要求论证严格,层次分明,语句通顺,表达确切,字体端正,论文报告及工程说明书一律用专用报告纸书写。

(5)参考文献按以下格式列出

[序号]作者姓名,期刊、名称、卷号、期数、页码(年份)

[序号]作者姓名、书名、出版单位、页码(年份)

(6)附录:与论文有关的数据表、计算机程序。

论文完成后按

(一)文本结构的顺序排列好,加以封皮,进行装订。

(七)、毕业设计的组织领导及成果评定

1.根据本实施方案所制定的毕业设计任务书,是毕业设计工作的具体依据,指导教师必须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阅读并领会这些文件的含义,学生要认真阅读毕业设计任务书,熟悉资料并明确自己的任务;

2.毕业设计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独立进行;指导教师应给所指导的学生指定题目,给予必须的原始资料,并下达设计任务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对学生应严格要求,启发诱导,全面负责;

3.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由有关单位选派,必要时还应指定有关课程的教师作为答疑教师;

4.指导教师的业务领导人应分阶段检查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并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5.毕业答辩

(1)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后,经指导教师评阅,并给出评语和平时成绩,方可进行答辩;

(2)答辩委员会由本专业中级以上职称5~7人组成,其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两人,答辩小组成员报省电大备案;指导教师可以参加毕业答辩小组,但不能担任指导学生的主答辩。答辩前由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办法和成绩评定办法。

(3)答辨分设计情况介绍(10分钟),基本问题(5分钟)和追加问题(15分钟)的答辩。

6.学生答辩要求

⑴ 答辩前学生应提交设计成果。提交纸质材料2份和电子稿1份。

⑵ 演示毕业设计成果。利用幻灯片演示。

⑶ 答辩人陈述毕业设计的核心内容。陈述要语言精炼、重点突出,时间控制在5~10分钟;

7.毕业设计成绩的评定

(1)毕业设计的成绩有开题报告成绩、中期考核成绩、毕业设计成果(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和答辩成绩四部分组成。

(2)开题报告10%,由指导老师评定。

1)开题报告的内容可包括方案论证,文献综述和进程计划。

2)由我校负责组织安排开题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3)中期考核20%,由指导老师评定。

1)学生以书面形式汇报课题设计进展情况

2)由我校负责组织安排中期考核,由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设计进展情况评定成绩。对未达到进度要求的学生提出指导要求并给予警告。

(4)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的评阅成绩:20%,由指导教师根据施工图、说明书、计算书的质量评定成绩。

(5)答辩成绩:50%,由答辩小组评定。

(6)毕业设计成绩,由答辩委员会综合审定。毕业设计成绩低于60分为不及格,60~69为及格,70~79为中等,80~89为良好,90~100为优秀。毕业设计成绩不及格者不能毕业,并且至少过半年才能重新申请答辩。要严格控制成绩优秀的人数比例,一般应不高于20%。成绩评定方法: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采用结构评分的办法。先按百分制评分,然后折算成五级分。

结构评分办法:

公式为

Y05X10.5Xni

Y:毕业设计成绩,X1指导教师的评分,Xi:答辩小组每位教师的评分(不包括指导教师评分),n:答辩小组人数。

(7)毕业设计由省电大统一安排,相对集中进行。各教学点应随时接受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的监督和检查。

四、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验收 1.我校应将毕业设计领导小组、毕业设计选题(任务书)、毕业设计学生名单(含选题)、毕业设计教师名单(含选题)、答辩委员会名单、答辩时间安排、学生最终毕业设计成绩等通过网上实践平台报省校审批。相关的文字材料(一式四份)由市电大审查后,报省电大教学处复审,经复审通过加盖教学处公章后确认。未经省电大教学处复审的成绩不予认可。

2.毕业设计各教学实践阶段指导教师和每位学员应认真填写“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表格,教学班还应认真填写毕业设计验收总表,作为毕业验收的重要教学依据,并作为教学档案保存。

3.各试点教学班应将毕业答辩时间提前一个月通过实践平台报省电大教学处和学科组。省电大教学处和学科组将派土木工程答辩主持人主持教学班的毕业答辩,同时进行毕业验收。毕业验收前我校应准备好各集中实践环节验收总表,验收总表的内容是各集中实践环节科目、学生名单(含学号)、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生上报材料题目等。

4.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验收办法是我校先验收、然后省校全部验收;对验收出现不合格者,该门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须重做,这将直接影响学生按时毕业,各试点教学班和辅导教师要提前通知学生认真完成课程集中实践教学环节。

5.各种材料网上报批时间参照省校教学处实践环节有关文件进行;申报材料的有关表格请各试点教学班到网上实践平台自行下载,申报材料必须及时上传实践平台。

五、课程实践环节的验收

1.课程实践环节(不记学分的)主要有课程作业、实验等。学生必须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完成应做的(至少是必做的)全部实验。未完成实验或实验不合格者,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课程实验应在能达到教学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对于暂时确无条件完成的实验,可以进行模拟实验代替;实验教学应尽量与该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如确有困难,应在假期完成,不得拖到下一学期进行。

2.一门课程规定的全部实验完成后,教学班填写实验成绩汇总表,经实验指导教师签名,我校教学处审核验收。对教学班已完成的课程实验,我校应进行检查、验收。如发现实验弄虚作假者,已做实验作不及格处理。

3.课程实践环节的验收办法是我校验收,省校抽查,对于抽查不合格的,该课程实践环节成绩无效,不得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我校应将准备好的课程实践环节验收总表,验收总表的内容是各课程实践环节科目、学生名单(含学号)、学生成绩、指导教师、学生上报材料题目等整理归档,以备检查。

六、检查和交流

1、各试点教学班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实施情况及时总结,总结材料报教学处,市电大教学处将不定期的组织开展教学交流和研讨活动。

2、各试点教学班辅导员应重视和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管理,做好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教学档案管理工作。市电大教学处将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档案的检查活动。

毕业设计论文结构要求 篇5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是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开展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联系实践的纽带和桥梁,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手段。该课程设计要求如下:

1.要求学生围绕自己选定的某一工业厂房进行单向板结构设计,详见课程离线作业中上传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板》。

2.要求学生必须按照《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格式和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完成课程设计模板提供的全部课程设计内容,字数要求达到3000字以上。

3.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过程中,可参考辅导教师在导学资料中上传的文献资料,有问题可通过课程论坛答疑。

4.2017年秋季学期学生提交本课程设计形式及截止时间

学生需要以附件形式(附件的大小限制在10M以内)将完成的课程设计以“离线作业”形式上传至课程平台中的“离线作业”模块,通过选择已完成的课程设计,点“上交”即可,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的截止时间2018年9月6日23:59:59,在此之前,学生可随时提交课程设计,如需修改,可直接上传新文件,平台会自动覆盖原有文件。

5.课程设计批阅

老师会在离线作业关闭后集中批阅课程设计,在离线作业截止时间前不进行任何形式的批阅。

注意:

本课程设计应该独立完成,不准抄袭他人或者请人代做,如有雷同作业,成绩以零分计。

大连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谈框架结构对抗震设计的要求 篇6

1 明确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

1.1 影响水平地震作用及结构侧移大小的因素

1)建筑场地类别(Ⅰ,Ⅱ,Ⅲ,Ⅳ),当建筑场地愈软时,地震作用愈大,房屋的侧移也愈大;反之愈小。2)地震烈度愈高时,地震作用愈大,房屋的侧移也愈大;反之愈小。3)建筑物高度愈高时,地震作用愈大,房屋的侧移也愈大;反之愈小。4)建筑物重要性(甲、乙、丙、丁)愈重要时,即要求结构的可靠性愈高,水平地震愈大,房屋的侧移也愈大;反之愈小。

1.2 框架抗震等级

在综合考虑建筑场地的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建筑物高度等因素后,将框架结构划分为四个抗震等级,设计时根据不同的等级,采用不同的要求,使房屋的抗震设计更经济合理。

2 明确结构延性的大小是衡量结构抗震性能大小的重要标志

结构延性是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以结构顶点水平位移延性比来衡量μuyy为结构屈服时顶点位移,Δu为结构破坏时顶点位移),建筑物延性比的大小,反映结构延性大小。延性大的结构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当结构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即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增加地震作用,材料所受内力也不会马上升高,所以不会导致破坏,这种结构延性好,抗震性能好。反之延性差的结构,甚至没有延性的结构,在地震作用下,随着地震作用增加,结构只能在弹性状态工作,结构内力直线上升很快超过极限强度而产生脆断,吸收地震能量很少,抗震能力差。所以提高结构延性至关重要,如何提高延性,下面进行说明。

3 重点理解抗震设计的原则

3.1 强柱弱梁

从历次震害表明:钢筋混凝土梁的震害多发生在柱端、梁端,梁身震害较少、较轻,所以,加强柱端设计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面,柱端先形成塑性铰,结构的延性很差。另一方面,柱中常常有较大轴力,其延性远不如梁。若在柱中先形成塑性铰,结构可能变成机动体系,丧失整体稳定承载力。而梁端先形成塑性铰结构仍为不变体系,所以还能加载,仍能吸收较多的地震能被破坏。这就是强柱弱梁的基本思想。其主要措施如下:

1)控制杆端弯矩:

设计时应设法降低梁的相对强度,而提高柱的相对强度,并且同一节点上、下柱端弯矩之和大于同一节点左右梁端弯矩之和。节点具体要求见规范。

2)提高底层柱和角柱的设计弯矩:

框架底层柱受力最大,如果过早出现塑性铰,将影响整个框架的正常工作,而且底层柱的反弯点位置和计算高度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加强底层柱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规范对于一级、二级、三级框架底层柱上、下端弯矩应分别乘以1.2,1.25,1.15。

角柱处于双向受力状态,当房屋的刚度中心与地震水平力的合力不重合时,将发生扭转。因此角柱受力很复杂,所以角柱除完成上述内力系数调整外,还要乘以不小于1.1的系数。

3)限制柱的轴压比N/(fc·A)及最小配筋率ρ=As/A。

轴压比是影响钢筋混凝土柱延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轴压比愈大时,常发生小偏压脆性破坏。轴压比愈小,柱子的延性愈好,所以柱子要设计成大偏压为好。

柱子的配筋率过小,柱子的延性大大降低,而且安全度降低,所以要限制柱配筋率不能过小。规范给出柱最小配筋率见表1。

4)限制梁端受压区高度。

为了保证梁端先形成塑性铰后具有足够的延性,那么梁端必须具有足够的转动能力,即要求受压区高度不能过大。一级x≤0.25h0,二级、三级x≤0.35h0。另外纵向受力钢筋配筋率应大于2.5%。

3.2 强剪弱弯

1)加密梁端、柱端箍筋。为了保证结构的延性,保证梁端弯曲破坏前,不发生剪切破坏。梁的试验结果表明:在梁端纵向钢筋屈服区内,将钢筋加密,这样将提高纵筋抗屈服能力,从而充分发挥梁的变形能力,也不会产生斜裂缝,提高抗剪能力。

历次地震中,柱除产生压弯破坏外,还会由于柱端箍筋配置不够或构造不合理导致柱子产生斜裂缝而破坏,所以加强柱端箍筋用量十分重要。具体要求见规范。

2)限制剪压比N/(fc·A0),梁柱出现斜裂缝之前,构件的剪力基本由混凝土承受,如果构件剪压比过高,截面尺寸过小,混凝土就会过早开裂。

a.对于一般框架柱应满足VC≤0.2fcbchc/0.85;b.对于一般框架梁应满足Vb≤0.2fcbbhb/0.85(混凝土不大于C50,βc=1.0)。

3)斜截面抗剪计算。

a.对于一般框架柱应满足VC≤(1.05ftbch0+FyvAsvh0/S+0.056N)/0.85;b.对于一般框架梁以承受均布荷载为主Vb≤(0.42ftbch0+1.25FyvAsvh0/S)/0.85。

3.3 节点核心区设计

节点是框架结构的关键部位,它的破坏将使框架失去整体稳定性。因此,框架设计必须使梁、柱节点具有可靠的抗震性能。通过分析,框架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节点两侧梁的弯矩是变号,同时节点的上、下柱端弯矩也是变号,这两对异号弯矩在节点核心区产生很大的剪力。这样与竖向荷载叠加,存在复杂的剪应力状态。当水平地震作用很大时,节点核心区产生的主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而产生裂缝。同时水平地震作用具有正负交替的特点,所以节点震害多为交叉性裂缝。国外几次大地震中,一些高层建筑中发生过上述震害。而我国海城、唐山地震时框架结构很少,并且建得不高,节点震害较少。但是,框架结构今天已成为普通结构形式而且层数愈来愈多、层高愈来愈高,所以重视节点核心区设计十分必要。

3.3.1 限制剪压比

混凝土未开裂前,剪力主要由混凝土承受,为了防止混凝土剪切破坏,必须限制剪压比:

Vj≤0.3ηiftbjhj/0.85。

3.3.2 节点核心区斜截面剪压验算

Vj≤{1.1ηiftbjhj+0.05ηiNbj/bc+FyvAsvj(hb0-as′)/S}0.85。

对于三、四级抗震等级,由于剪力很小,混凝土截面一般足够抵抗剪力,框架节点可不验算。因此节点核心区箍筋可比柱端加密区适当减少。特别是四边均有梁的内节点,因受到梁的约束作用,能有效限制节点区主拉应力发展,箍筋可以更少些。但是,对于一、二级框架除进行上述抗震验算外,梁柱节点核心区水平箍筋的最小直径和最大间距要求,一般同柱加密区的要求。

以上针对框架结构设计原则做了些讨论。总之,为了设计安全又经济的框架结构必须遵守抗震设计原则。另外还要理解和应用规范,设计科学合理的抗震房屋。

参考文献

[1]GB 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GB 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S].

[3]赵雪莲,刘祖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加固[J].山西建筑,2007,33(3):53-54.

[4]龚思礼.建筑抗震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浅析螺杆油泵的结构及技术要求 篇7

关键词:螺杆油泵;结构;技术

1.螺杆油泵的工作原理和构造

螺杆油泵属于转子容积式泵。按螺杆根数不同可分为单螺杆油泵、双螺杆油泵、三螺杆油泵和五螺杆油泵等几种。它们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只是螺杆齿形有所差异,使用范围有所不同。在润滑及液压系统中,以三螺杆泵应用较广[1]。

螺杆油泵与其他容积式泵相比较,有许多优点。近10多年来在我国各工业部门得到广泛的应用[2]。螺杆油泵的压力和流量稳定。螺杆油泵所输送的液体是作连续匀速直线流动,从理论上来说流量没有脉动(即瞬时流t绝对均匀),因而压力也没有脉动。但是由于制造误差等原因,螺杆油泵各个密封部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泄漏。泄漏随系统中压力油的压力而变化,因此,流量有微小的脉动,随之也会引起微小的压力脉动。可是这种脉动远比齿轮油泵、叶片油泵、回转活塞油泵和柱塞油泵的流量脉动或压力脉动小得多。

没有闭死容积,不会出现困油现象。螺杆油泵是依靠密封容积的轴向移动来实现供油,不需什么过渡区,也不存在闭死容积,所以就不存在因为困油现象而发生噪声和振动现象。螺杆泵的噪声一般在60dB以下,远比齿轮油泵、叶片油泵、柱塞油泵等的噪声要小。

寿命长、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由于对相互啮合的螺杆的各部尺寸参数比例作了适当选择,在螺杆油泵运行中,从动螺杆不直接受主动螺杆的作用,也就是从动螺杆的转动不是靠主动螺杆带动,而是靠受压液体的液压力。因此,从理论上说不管泵的工作压力多大,主动螺杆与从动螺杆的接触都无作用力存在。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损失可大大减少,相互磨损也甚少,在正常维护情况下工作寿命也大大延长,一般是几万小时,而齿轮油泉、叶片油泵、柱塞油泵的工作寿命仅为几千小时。

螺杆油泵是借助三根共辆螺杆的旋转,形成密闭容积并沿轴向推移把油掖压出。这种油泵主要由主动螺杆、从动螺杆、泵体及端盖等零件组成。结构简单,流量及压力脉动小,传动平稳,噪音小,容积效率高,寿命长,吸入扬程高,但加工困难。不作轴向移动、只作旋转运动的螺杆,装在固定的光滑套筒内。

套筒内孔与螺杆外圆柱面之间的间原很小,以达到密封。如果螺杆的凹槽充满油液,且油液的猫度较大,当螺杆转动时,则因油的猫度较大被套简内表面吸住,不随探杆转动,那么这部分油液的移动螺母一样,被推着沿轴向移动,这样便可不断地从A腔吸入油液经B腔送出去。但是这种装皿不能产生较大的液压力,也就是不能作液压油泵使用,因为B腔和A腔是通过螺杆的螺旋槽连通了,并没有形成有效的密封容积。所以不能使B腔成为压力腔(即A、B两腔之间不能产生较大的压力差)。

为了达到螺杆油泵在运转时能输出压力油液,必须使泵体内只作旋转而不作轴向移动的一个或几个螺杆的一些凹槽能形成密闭的容积,并将吸入腔与压出腔严密地分隔开[3]。在螺杆转动时,这些密闭的容积沿轴向移动被挤压出去,这样的装置就是螺杆油泵[4]。

2.螺样油泵的主要零件及技术要求

2.1泵体泵体

一般采用HT20~40铸铁,泵的工作压力大于63公斤力/厘米2时,采用HT32~54铸铁制造。泵体与主、从动螺杆相配合之孔中心线不平行度允差为0.02毫米,其配合公差为 ,孔的锥度与椭圆度允差为0.005毫米;表面光洁度9。此外,要求泵体两端面与螺杆孔的中心线垂直,不垂直度不大于0.01毫米。外圆磨床上采用的螺杆油泵泵体的典型零件图。

2.2主动螺杆

主动螺杆一般采用45号钢或40cr钢制造(热处理调质,HB230~270)。制造过程中应保证齿形轮廓,螺距允许误差0.02毫米,螺距累积误差0.04毫米。螺杆热处理后磨外圆,锥度及椭圆度允差为0.005毫米;外圆表面光结度不低于9,曲线表面进行修光,其表面光洁度不应低于6。

螺杆的径向截面曲线是摆线,所以加工较困难,必须按照轴向截面的齿形制造刀具。因此,齿形刀具制造的精度将直接影响共辘螺杆的传动精度。忐形刀用样板翻制刀具。般是根据轴向截面齿形的X、V值制造样板,此外,在、扛动螺杆的轴颈赶镶有轴套,已用来平衡在压油腔内主动螺杆所受的轴向液压力,具有卸荷作用。

2.3从动螺杆

从动螺杆径向截面的曲线是与主动螺杆相互啮合的摆线,但螺杆的螺旋方向相反。它的制造方祛及所采用材料等与主动螺杆相同。但硬度低些,HB180~210即可。

3.结论

螺杆油泵的螺杆和泵套的加工工艺较复杂,精度要求较高。目前,螺杆的精加工,多采用盘状成形铣刀铣削,螺杆的材质采用耐磨铸铁、优质碳素钢或合金钢。这种方法对提高螺杆加工效率、保证良好的加工精度、简化加工刀具的制造等均不理想[5]。所以,改进螺杆加工工艺和采用新的螺杆加工方法是当前研究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黄锦章. 在微型计算机上计算螺杆盘铣刀[J].汽轮机技术.2013(05)

[2]刘扬娟. 螺杆转子齿形及其滚刀齿形的设计[J].流体工程. 2014(07)

[3]于杰,乔丹文. 加工任意型线螺杆的铣刀数值计算法[J].大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2(03)

[4]在工人阶级再教育下为设计中国型式的“五螺杆”泵做出贡献[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01).

上一篇:五年级语文教师工作报告总结下一篇: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管理系统需求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