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植物作文

2024-07-25

保护植物作文(通用10篇)

保护植物作文 篇1

在田野里,在海岸上,在山坡上,几乎陆地上,所有的地方都长有植物。植物陪伴着人类,植物有各种各样的形状,还有五彩缤纷的颜色。

植物的分布很广泛。有些人类不能生活的地方,也有植物在茁壮成长。有一种毛莨科的植物,能生长在冰天雪地的高山顶上;在茫茫的大海中,则生长着许多海藻;还有一种植物叫丝兰,能在又炎热又干燥的沙漠里生活。植物的用处非常之多。我们每天吃的谷物就是谷类植物的子实。有些谷物能磨成面粉,做出许多不同种类的面包和蛋糕,有些稻子、谷子的子实去壳后经过烧煮就成了米饭。香料植物能做成香水或香料。

然而现在,植物的家园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威胁。除了森林大火,还有环境污染。正应为这样,许多植物灭绝了。

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些自然保护区,好好保护植物。在平常生活时,我们更应该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

保护植物作文 篇2

一、植物保护现状

(一) 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的新特点

由于耕作制度的不断调整, 国际贸易频繁, 气候的异常变化和病虫对农药抗性增强等原因, 我国农业重大病虫害呈现诸多新特点。一是重大病虫害持续重发。2006—2015年, 我国农作物病虫草鼠害总体处于严重发生状态, 各类病虫害年发生面积在4.6035亿~5.0753亿hm2次, 比1996—2005年10年平均值增加20.82%。稻飞虱、稻纵卷叶螟、黏虫和稻瘟病、小麦条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多种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发生面积大, 暴发频率高, 对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形成严重威胁。二是重大病虫害局部突发成灾现象明显增加。2009—2010年, 水稻黑条矮缩病在江南、华南稻区局部暴发成灾;2012年小麦赤霉病在长江和黄淮流域麦区大流行;2014年稻瘟病在长江中下游稻区大流行。三是外来有害生物国家间、地区间入侵风险加大。红火蚁、扶桑绵粉蚧、苹果蠹蛾等重大有害生物往往在周边国家或地区刚刚报道就立即传入。

(二) 基层病虫害测报服务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基层病虫害测报体系是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预警和防治的基本保障。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基层农业技术管理人员和农业从业人员均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方面, 年青一代不愿意从事农技推广工作, 而留在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人员文化素质又相对较低, 其所掌握的知识早已老化, 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尤其在村级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指导基本无人抓, 新的植保理念、新的植保技术、技术服务难以快速推开。另一方面, 农村留守人员多为生产管理能力较弱、对植保防控技术认识不足、接受新事物能力偏差的人员, 这诸多原因阻碍了植保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 植物保护认知发生新变化

随着“绿色植保”理念的提出, 植物保护被赋予了新的内涵, “农业绿色发展、农药减施增效”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 而“农业绿色发展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在于植物保护的思想、技术和策略。具体表现为: (1) 植物保护的思想认知发生变化。从原来主要针对病虫害消除, 转向研究调整植物、病虫害、环境三者的关系, 将农业生产模式向更有利于物理农业模式的方向进行推广和发展。 (2) 植物保护技术和策略认知发生变化。从原来传统农业以化学防治占主导地位转向积极探索以基地、作物、靶标病虫草鼠害等为主线的防控技术推广模式, 集成运用生物生态协调、技术物资结合、农机农艺配套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积极推进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融合, 不断提高防治的效果和质量。

二、职业院校植物保护课改探索

面对当今植保新形势、新特点和新变化, 植物保护涉农职业院校教育应更新理念, 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 对植物保护课程进行改革, 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农业技能型人才。

(一) 适应行业需求,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途径, 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证。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课程主动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需要, 2007年将植物保护课程列为重点课改项目, 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创新实用技能型人才上, 这类人才毕业后能立即适应岗位需求, 既有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防治植物病虫草鼠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又能科学地开展综合防治, 有效防止病虫草鼠的危害。同时又是面向农业一线和新农村建设需要, 是下得去、留得住的人才, 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有力的后备力量。

(二)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 建立校地、校企协调育人机制

校企、校地协同育人模式以社会和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为原则, 学校和企业、学校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和负责人才培养, 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近年来,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办学模式, 积极与江苏方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荣邦集团等企业, 太仓市、扬州市、盐都市、南京栖霞区农委等地方政府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协同育人教学试验, 先后联合建立了“方源班”“荣邦班”“太仓班”“扬州班”“盐都班”等平台着力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懂技术、懂经营、懂管理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好的反响。

(三) 优化教学内容, 加强课程教学的实践性

在充分分析植物保护现状的基础上, 以“农业绿色发展和农药减施增效”为指导思想, 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合理的删减, 教学过程安排上增强了实践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性、时效性:植物保护课程总论部分力求简洁明了;各论部分病虫害发生规律适当压缩, 而病虫害测报、防治方面的内容则大大加强。紧贴生产前沿和行业需求, 将农业生产上有潜在风险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和突发成灾的病虫害及时补充进教学内容, 将生产上正在推广应用的先进的施药器械、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介绍给学生, 尤其是各类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的集成技术, 尽量让学生接近生产, 能履行岗位工作要求。

教学实施上体现灵活化、多元化和多样化:教学时序上, 尽量结合农时季节、田间病虫发生情况等灵活选择教学模块和相应的工作任务, 适当集中安排授课;师资配备上,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 鼓励年轻教师深入农业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和实践, 同时邀请行业专家走进课堂;教学地点上, 以学院内作物生产教学工场和植保实训中心为主, 校外实习基地为补充, 比如小麦、水稻生长季节, 组织学生到植保专业化合作社参加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全过程,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全面训练。

(四)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培养方式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在植物保护课程教学过程中, 灵活采取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促进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比如, 对各种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防治方法有许多类似之处, 采用归类分析法;对比较抽象、微观的部分 (如病原物形态) 采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加上显微镜观察法;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和授课内容完全结合有一定难度等特点, 通过虚实结合、仿真模拟以及视频、动画、音频、图片等多种途径进行授课;针对综合性强的教学环节采用专题讨论法, 通过确定讨论主题, 掌握各个实践环节的关键技术;对授课中难以讲清楚的昆虫的孵化、化蛹、羽化、取食、迁飞以及交配产卵等采用动画演示法;对操作性强的环节如农药的质量鉴定与配制等采取微课教学法加上现场示范法;对品种繁多、特点复杂的农药, 则采用社会调查法或农药企业参观法, 带学生到附近农药市场或农药企业进行调查。

(五) 强化课程学习考核评价, 推进工学结合

教学评价是教学中关键的环节, 也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技能的有效途径。我们按照行业企业岗位标准构建学校、行业、企业、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 建立了社会评价、学校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多元化学习评价模式。植物保护课程制定了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 对每一项目都制定了具体考核标准。教学评价实现了“三个结合”, 即阶段评价和目标评价相结合、理论考试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学生作业评价和知识点考核相结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 只有在充分认识国情、了解当今植物保护形势的基础上,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探索、创新办学模式, 优化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 建立完善的学习考核评价体制才能促进植物保护课程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万才, 刘振东, 黄冲, 等.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 2016, 42 (5) :1-9.

[2]刘万才, 吴立峰, 杨普云, 等.我国植保工作新常态及应对策略[J].中国植保导刊, 2016, 36 (5) :16-21.

[3]夏敬源.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发展与展望[J].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1 (10) :4-7.

[4]朱景全, 王玉玺, 吴立峰, 等.重大和突发植物疫情协作防控工作进展[J].植物检疫, 2008 (2) :35-37.

[5]蒋荣能.浅谈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6 (3) :79.

[6]祁芳, 李岗生, 崔美香.植物保护现状及农业高等教育的应对策略[J].河北工程大学 (社会科学版) , 2014, 31 (3) :101-103.

[7]胡小平, 任志刚.农业生产模式与植物保护的发展[J].植物保护, 2016, 42 (2) :1-5.

[8]黎明.关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职教论坛, 2011 (20) .

[9]马强, 姚维.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 2016 (3) :274-275.

[10]郭敏, 潘月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背景下植物保护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6, 34 (3) :96-98.

[11]王斌.浅谈高职院校植物保护教学改革[J].甘肃农业2013, 26 (8) :123-124.

学好植物保护科学,当好植物医生 篇3

人类向植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历史悠久。从古代到近代,农业病虫草鼠害不断发生,并且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一次次巨大的灾难。我们的祖先,早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了对植物病虫草鼠害的斗争,如《诗经》《春秋》中就有鼠害、蝗灾的记载。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防治各种灾害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周代就已经知道用药草熏蒸、炭火逼攻、洒草木灰等方法防治害虫。

在19世纪中期以前,人类向植物病虫草鼠害作斗争,主要依靠经验;从19世纪中期开始,就步入了以实验结果为依据防治的新联阶段。与此同时,也给植物保护科学技术形成奠定了基础。到20世纪40年代,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进入了重视依赖药剂防治的新阶段,防治效果明显提高。但长期使用药剂,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如农业药残毒,污染环境,影响人畜健康;病虫产生抗药性,导致病虫更猖獗等新问题,严重制约了农药的使用。到20世纪60年代,人们提出了综合防治的策略。随着近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引入,人类对各种生物灾害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对有害生物的防治更加有效。植物保护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目前,植物保护学已有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农药学、鼠害学和杂草学五大学科的划分。

当前,农业病虫草鼠等生物灾害,仍是严重影响我国农业高产、稳你和品质的重要问题。但人类对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再不是单凭经验和传统技术,而是依赖现代生理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先进科学和技术来进行。

我国地域辽阔,有害生物种类繁多,损失严重。有的病虫害是世界性的。如小麦锈病菌就靠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在短时间内引起大范围流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贸易的敷加,一些检疫性病虫草也会敷多,这就需要植保工作者与国际同行,互相支持与合作,共同为世界植物的健康生长而努力。

保护绿色植物的作文 篇4

人类向自然界过度的索取,遭致了大自然无情的报复:飓风、暴雨、暴风雪、洪涝、干旱、虫害、酷暑、森林大火、地震等灾情不期而至,频频地袭击五大洲,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发生在我国长江、松花江等地的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这次全国性的洪涝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250多亿美元。

每天有许多的“环保卫士”手提塑料袋,在校园里的各个角落捡拾果皮纸屑,他们为校园环境的净化和美化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是,我们也经常看到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情景:早餐后,操场上有牛奶盒,晚餐后楼梯上有水果皮,中午走廊上有纸屑、食品袋。再看草坪,春天本是万物生长之时,可我们还有同学在践踏它,学校的绿化带中,不时发现有深深的脚印、有的地方甚至走成了宽阔的大道。

同学们,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环保意识是现代人的标志。我们要立足校园,着眼身边,心系全球。多弯弯腰捡捡果皮纸屑,不要随地乱扔乱吐;多走几步,不要穿越绿化带,践踏绿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绿色植被,净化成化校园。

保护绿色植物的作文 (五)

前不久,电视里一个镜头吸引了我,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一只乌鸦口渴了,来到一片茂密的树林的小溪边喝水,看着美丽的景色它高兴极了。过了几年,那只乌鸦的儿子口渴了,他飞呀飞终于飞到了当年他父亲喝水的地方。咦!树林怎么不见了?小溪也不知去向,只剩下了几棵残存的树桩。幸运的是,有个树桩的破洞里还有一点水,刚好够乌鸦打湿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那只乌鸦的孙子也来到了爷爷当年喝水的地方,出乎意料的是树桩也无踪影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片沙漠,乌鸦悲惨地叫着,好像在大喊:“人类啊,我的朋友,请给我留下一点天地吧!”

我看了这个广告,心里很难过,也想到了很多。我想对大家说:“如果再不保护环境、保护水资源的话,那么世上的动、植物就要灭绝!我们的后代只能在陈列室看见乌鸦以及其它的动物了,城市就会变成那片沙漠,那只乌鸦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请大家快快行动起来,植树造林,用我们的双手绿化我们美丽的家园吧!让我们与动物成为朋友吧!”

保护植物的说明文500字作文 篇5

星期天,我拿出提前找来的两只老鼠。这两只可怜的小老鼠即将成为我的实验品。它们不停地挣扎着,圆溜溜的小眼睛瞪着我。我把第一只小老鼠放在一个大鱼缸里,用一次性桌布把缸口封得严严实实的,生怕缸里的空气与外界的空气相通。我仔细地观察着,只见小老鼠沿缸着壁,绕着缸底快速地向前窜。咦,小老鼠不是活得好好的吗?难道爸爸说的不是真的?可是,没过几分钟,只见小老鼠绕圈的速度越来越慢,直到停滞不前,奄奄一息的样子。我把一次性桌布轻轻拿开,捉出第一只小老鼠,放进第二只小老鼠,又放入盆植物。然后轻轻盖上一次性薄膜桌布。我不停地拍打鱼缸,只见这只小老鼠惊慌地乱窜。过了好久也没要咽气的样子。这样实验证明了植物可以输送动物所需要的氧气。

为了进一步证明人类和动物对植物的依赖性。我来到我们老家附近一个饲料加工厂。那儿的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哝哝的尘味,熏得我直咳嗽。我感到十分难受。我又跑向河边的树林里,那是一个空气新鲜的地方,我感觉极为清爽。这个实验证明植物可以净化空气。使人呼吸顺畅,心情愉悦。

这两个实验是不是可以证明,人类和动物的生存与植物有密切的关系呢?这其中到底有多大的科学道理呢?我又来到淮安市少儿图书馆,去查阅相关的科技书籍,还上网查询资料,总结出以下几点: ① 人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只有植物才能制造氧气。如果说一个人几天不吃饭、几天不喝水且有一息尚存。但若没有氧气,几分钟就可能性命难保,氧气可是人生命活动的第一需要呀!一个成年人每天呼吸约2万多次,吸入氧气0.75千克,呼出二氧化碳0.9千克。 ② 动物与植物的呼吸,物质的燃烧,也都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这样一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就一天天增加么?不!天地间之所以没有产生过这种危机,就是因为植物既是天然氧气“制造厂”,又是二氧化碳的“广阔市场”。 ③ 有人做过统计,1公顷阔叶林,在生长季节每天能制造氧气750千克,吃掉二氧化碳1000千克。所以算起来,只要有10万平方米的林木,就可以供给一个人氧气的需要量,并把呼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掉。因为有植物源源不断地补充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才能保持基本恒定。相反,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的氧气只要5左右的时间既可以用完。

所以,人类和动物之所以能够维持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氧气,必须归功于绿色植物。植物与我们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从现在起,让我们保护植物吧!

植物保护专业 篇6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知识技能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

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植物病理学,农药学

主干课程

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2]

就业领域

植物保护领域技术与管理部门。能够从事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与检验、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工作。就业于各级农业、林业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海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农药生产企业;各级基层农场、林场、森林公园等。

水产技术检验检疫、行政管理、水产养殖业的相关部门。可应职于各级植保站、植检站、植物病虫测报站、环保站、农药检测、农药生产、农业销售部门等,从事植物病虫害测报、有害生物防治、农药推广与营销、农业生产技术与服务和经营管理等工作。

植物保护专业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为“三农”服务为宗旨,走工学结合的道路,主动、灵活地适应社会需求,在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分别安排学生到农药生产、营销、农作物生产等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和顶岗实习,学生提前进入社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就业能力,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工资待遇较高,报考我院植物保护专业是您改善家庭经济的首选专业之一。

我院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我院已有的三届高职植保专业毕业生,平均一次就业率高达97%以上。我国在“十一五”期间实施绿色植保和公共植保计划,全面构建新型植保体系。广西在“十一五”期间实施植物“有害生物无害化防治”和“从农田到餐桌”农产品安全生产计划,需要数千具有植保知识的专业人员,预计5年内高职植保专业毕业生一次就业率高达98%以上。植物保护专业是我院少数几个全国招生的专业,毕业生可在全国范围内工作。

主要有考研和就业两个就业渠道,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各级植保植检部门、农技推广站、海关及农药、食品加工企业等,每年有65%左右的同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众多高校及科研院所攻读硕士学位,其他同学的初次就业率也高达90%以上,最终就业率均为100%。

就业方向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从事植物保护、农产品安全与检验、无公害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安全与检验、农药加工和经营管理工作。就业于各级农业、林业部门;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海关部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部门;农药生产企业;各级基层农场、林场、森林公园等。

新时期植物保护策略研究 篇7

1.1 综合治理理念

将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和农村卫生事业进行同等看待, 将其列入地方政府的管理与服务的基本职能当中, 还能做到彻底有效纠正在传统的植物保护理念, 即摒弃植物保护是打农药, 植物保护是农业技术推广等多个方面的片面认识, 考虑使用生物技术、物理的以及苗木栽培技术等治理对策, 将其作为植物保护的基本措施。例如通过科学栽培方式、品种选育、声光电以及无敌保护等物理措施充分控制好病害、虫害与草害, 尽可能多的采用具备综合性的非化学性质的对策, 使用最优的组合, 将最低的投入获得最好的保护效果, 与此同时还充分保护了植物的生长环境。

1.2 全程监控理念

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不只是关涉到农药的使用, 还关联到土壤消毒、植物检疫以及新技术的推广与运用等, 为了更好的开展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可以使用“回溯追踪管理”机制, 引入到植物保护工作当中, 打造全新监控理念。尤其强调从新型无公害环保药剂的使用到植物保护技术的使用, 从植物检疫到植物生长环境的消毒都应该根据农业相关的政策, 按照规定办事, 贯彻跟踪管理。不管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 都应该通过回溯机制进行查找, 便于及时进行修正, 确保植物保护工作能够做到科学化、无害化。

构建有害生物科学预警机制, 掌控好病虫害发展的基本动态, 并且充分做好相关病虫害方面的预报工作, 还应该通过科研技术, 继续加大病虫害防治力度。病虫害方面防治的基本方法分为3种, 分别是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速度快也能做到彻底, 但是往往会将物种全部消灭, 往往会破坏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应该将采取生物防治为主配合物理防治的防治策略, 便能够将对植物保护造成伤害的生物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情况下, 保持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平衡发展。不只是因为生物防治、物理防治能够控制病虫害, 确保农作物的产量, 更由于其能大大降低环境造成的污染, 有效减少残留药物的留量, 使用生物防治再结合其余的防治法方法, 能够彻底改变传统的采用农药来进行病虫防治的情况, 做到有效降低农药的施用次数, 大大降低农业相关成本, 为经济与农业发展提供支持。

2 构建完善的植物保护队伍

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非常明显, 在机构的设置方面一般是单独设置, 不应该将农业技术推广、园艺艺术指导与土壤肥料等公益服务机构混成一体。对于县级往上的植物保护机构应该采取公务员管理, 尤其是在工作方面给予保障。还应该在镇和村设置相关的植物保护员, 并将这些植物保护员纳入当地的财政预算体系中。从当前的植物保护工作人员业务思想素质不断得到加强, 工作更为规范, 人员的配备上相对来讲比较稳定, 这一基础上, 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人员, 更应该不断提升政治方面的素质与业务素质, 以便能适应未来社会主义市场化发展需求。

3 加强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

为了加强植物保护方面的科研工作,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是, 进行测报防治。为了做好植物保护方面的工作, 可以充分按照病虫害发作的基本规律, 再结合气象、植物生长趋势、土壤等多个方面的条件来对病虫害的发生, 进行预测, 并且把握好植物保护的新趋势, 这往往需要较强的专业的知识, 科学监测设备以及相关的数学模型。只要是能够及时掌握好病虫害的基本动态, 就会在特定的时间内采取相关的措施, 控制好相关植物病虫害的发生, 进而减少由于危害所造成的经济方面的损失, 与此同时, 还能够减少资金、以及人力、物力与财力, 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 确保自然界内的生物能够达到动态平衡。二是, 实行档案管理。构建植物保护方面的技术以及信息档案, 及时收集整理并归档, 方便在今后在制定相关的措施时能够进行参考, 对植物养护开展技术方面的指导, 让管理更为科学与有效。三是, 加强实验室建设。建立一定规模的实验室, 对病虫害的基本种类进行鉴定, 做好植物检疫方面的工作;对那些非病原体所导致的植物生长不良等多个方面的现象, 应该对肥料、土壤与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尤其对那些没有办法判断病虫害的, 应该进行室内培养与观察, 并进行相关课题方面的研究。四是, 实行市县乡病虫草害的预测预报的网络构建, 由省市提出长期、中期预报, 县植保站及时预测当地病虫草害的发生情况, 发布短期预报, 并与相邻县区综合分析, 与其它农技部门联合出台防治措施, 真正让植保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孙瑀琪, 张成亮, 周世伟, 肖佳雷.国外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1 (7)

农业植物品种保护措施浅析 篇8

关键词 农业植物;品种保护;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21--02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是农业生产工作中的核心工作之一,它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情况。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活动逐步进入现代农业发展新时期,在高效、优质、生态农业新观念的指导下,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在形式和内容上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当前,农业植物新品种病虫害防治保护工作面临着不少问题,严重影响农业健康发展。对此,必须在现代农业理念的指导下,针对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工作出现的问题,探寻高效解决措施,才能确保有机生态农业生产活动正常、安全开展,使我国农业植物品种保护走上生态发展之路。

1 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工作中的问题

1.1 病虫害综合防治意识薄弱,对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知识缺乏了解

首先,农业生产者依赖化学农药对植物害虫进行灭杀,忽视现代生态农业理念中农业、物理、生态及生物有效统筹的综合防治观念。过度使用农药,导致农业种植环境不断恶化,农作物减产,对粮食生产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植物品种虫害知识普及不到位。农业生产者对植物品种不熟悉,对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工作缺乏了解,对农作物病虫害种类、发病规律和有效防治手段一无所知,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乱用农药,严重影响农作物安全。

1.2 重治轻防,农业植物品种病虫害情况不断反复,得不到有效控制和治理

首先,植物新品种在引入初期对农业生产者而言是比较陌生的全新品种,农业生产者对新品种的生长习性、规律、病虫害防治等工作缺乏了解,致使新品种在发生虫害时农业生产者一筹莫展,被迫盲目采取农药灭虫的方式进行虫害治理,这将对植物品种保护工作造成不良影响。

其次,由于虫害预防效果不如虫害灭杀那样直观、有效,许多农业生产者注重对虫害进行灭杀,忽视农作物虫害预防,产生有虫即灭,无虫不管不顾的植物保护思想。在这种植物保护环境下,农业植物品种病虫害情况不断反复,使植物品种保护工作陷入困境。

1.3 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重化防,轻农防现象普遍存在

在植物品种保护过程中,农业生产者不善于利用植物品种生长规律和病虫害科学防治原理,习惯于使用化学农药对农作物进行保护,农技防护理念尚未建立,重化防,轻农防不符合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要求。

1.4 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在农业技术支持不够

植物新品种作为全新的农业品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要依靠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给农业生产者普及新品种生长、虫害防治等知识,才能使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更加顺利、高效。纵观我国当前农业生产情况,农业生产活动中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人员自身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农业技术服务思想和手段落后,无法满足农业植物品种保护的需求。

2 加强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工作的具体方法

2.1 大力普及、推广植物品种专业知识

使农业生产者了解植物品种,为植物品种保护工作提供有利条件。在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中,必须注重植物品种知识普及工作,使农业生产者了解、熟悉植物品种生长习性和病虫害出现机理,为植物品种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重视病虫害监测工作

为植物品种保护提供早期病虫害预警。在使农业生产者熟悉植物品种自身生长习性和病虫害机理的基础上,农业部门要根据植物品种生长习性,全面做好病虫害监测工作;在病虫害高发期,农业部门要投入更多力量为品种保护和病虫害防治提供有效预警,与农业生产者共享植物病虫害信息,从而增强病虫害整体防控能力,切实做好植物品种保护工作。

2.3 强化植物品种病虫害综合防治,落实植物品种高效保护目标

在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理念下,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应转变传统以治代防的观念,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农作物保护思想。与此同时,要大力开展病虫害综合治理,采取生态农业措施进行虫害治理,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农业生产安全,在“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观念指导下开展好植物品种保护工作。

2.4 强化对植物品种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持力度,提升农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和技能

农业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技术问题的困扰,由于农业生产者通常对新品种缺乏专业的了解,致使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在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农业部门应该强化农业技术支持力度,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专业的技术讲解;此外,必须提升农技人员的专业技能,使农技人员为植物品种保护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将农业植物品种保护工作落实到位,实现预期目标。

2.5 在生态农业理念指导下,大力推广无公害生态农作物保护技术

在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要以现代生态农业理念为指导,运用生态技术开展植物品种病虫害防治和保护工作,使植物品种在生态、环保、无公害的技术条件下得到有效保护,不断推动农业生产活动取得新进步。

总而言之,植物品种保护工作应落实生态农业发展理念,重点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不断引入先进农业技术,践行生态、环保理念,使农业植物品种得到全面、高效保护。

植物化学保护教案三 篇9

植物生长调节剂

现已知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第一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是仿照植物激素的化学结构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物质,有些化学结构和性质与植物激素不同但有类似的生理效应和作用特点,微量施用达到对植物体生长发育产生明显调控

二、按其生理效应分类 1.生长素类: 2.赤霉素类: 3.细胞分裂素: 4.乙烯类:

5.脱落酸类:

植物生长抑制剂:

第二节

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品种

乙烯利(一试灵、益收生长素、玉米健壮素)

1.PH<3时稳定,PH>4时逐渐释放出乙烯,温度、PH升高分解快

2.低毒,LD50=4229 mg/kg 3.易被植物吸收,一般植物细胞液PH>4,分解释放乙烯

4.其生理作用非常广泛,几乎参与植物的每一个生理过程,突出作用有:促进果实成熟,器官脱落,矮化植株,改变雌雄花比率、诱导雄性不育

5.可引起植物偏上生长

6.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强酸,腐蚀金属、皮肤、及衣物 7.生理活性强,不能乱用

8.常用于棉花、番茄、西瓜、柑橘、香蕉、咖啡、等果实催熟,增加橡胶产量,改变雌雄花比率等,如:

(1)橡胶主要用于中龄低产实生树上,以及需更新的橡胶园,涂在割线下2厘米的青树皮下,40%水剂4-10倍(根据树龄、割线长短、周期长短),药效期1.5-3个月

(2)番茄:2000-4000PPM采后浸果促进果实成熟,500-1000PPM使果园果实集中成熟,在15-20%果实转红时处理

(3)黄瓜:100-200PPM幼苗期2-4真叶时施药,可增加雌花数(4)甜瓜与西瓜催熟:500-1000PPM,果实基本长足后植株喷洒,可提早数天采收而不改变其本来的风味

(5)香蕉催熟:0.03-0.05%浓度采后喷果或浸果

第五章 除草剂

一、杂草 1.杂草的概念 2.杂草的主要特性 3.杂草综合防治

二、除草剂概况 1.发展概况

2.除草剂推广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3.今后除草剂研究和开发方向

第一节 除草剂选择性原理

一、形态选择性: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部分地获得选择性。

利用杂草和作物外部形态差异可以部分地获得选择性。(1)叶片:叶形、叶姿、叶表面蜡质、角质层、叶片数与分布等显著影响雾滴的粘附与展布(2)生长点:是否裸露

(3)胚芽鞘节:在土壤中所处位置差异,野燕麦、稗草不论种子播深或浅,胚芽鞘节始终处于土表下1-3厘米处,而大麦、水稻胚芽鞘节则处于种子之上3.8厘米处

(4)根:果树根系庞大,入土深而广,而一年生杂草在表土层发芽根系入土浅;大豆、棉花根生长显著,根尖可迅速伸出药土层避免或少吸收药剂

二、生理选择性: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与传导能力不同

不同植物的根、茎、叶对除草剂的吸收能力不同。

三、生物化学选择性:利用除草剂在植物体内所经历的生物化学反应差异而产生的选择作用称为除草剂的生化选择。目前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绝大多数都依赖于这种生化选择性。1.活化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2.解毒反应差异的选择性

四、人为选择性:利用作物和杂草在土壤中或空间位置的差异而获得的选择性,1.时差选择性: 2.位差选择性:

3.综合选择性

五、除草剂利用保护物质或安全剂获得选择性 除草剂安全剂(safener)又称除草剂解毒剂。

安全剂的作用机理主要是促进作物对除草剂的解毒代谢。

第二节 除草剂的吸收、输导与作用机制

一、除草剂的吸收 通过叶、根、芽

二、除草剂在植物体内的输导 通过蒸腾流、光合产物流、胞质流

三、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1抑制光合作用

2破坏植物的呼吸作用

3抑制植物的生物合成:包括抑制色素合成,抑制氨基酸、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脂类的合成 4干扰植物激素平衡 5抑制微管与组织发育

第二节

影响除草剂药效与引起药害的环境因素

一、土壤因素

二、气象因素

第四节

除草剂的使用方法

一、按照除草剂的施药方法分 喷雾法、撒施法、涂抹法、杀草膜

二、按除草剂喷洒目标划分

1土壤处理法:播前土壤处理、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苗后土壤处理

2茎叶处理法:播前茎叶处理、生育期茎叶处理

第五节 常用除草剂

一、苯氧羧酸类

2,4-D,2甲4氯,2、4、5-涕

2,4-D(2,4-滴)

1低毒,LD50=375mg/kg,各种剂型=500-1200mg/kg 2选择性内吸传导性激素型除草剂

3低浓度10-30ug/ml进植物生长,高浓度>100ug/ml抑制生长 4除草机理抑制光合作用、破坏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干扰植物激素平衡、抑制根对水分无机盐的吸收

5适于水稻、甘蔗等禾本科作物田,防除双子叶及莎草科杂草 6施药时注意飘移危害

二、芳氧苯氧基丙酸酯类(精)盖草能、(精)稳杀得、(精)禾草灵、禾草克

稳杀得(吡氟禾草灵、氟草除、氟草醚、伏寄普)1低毒,LD50=3328 mg/kg 2选择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

3作用于生长点及节的分生组织、抑制脂肪酸的合成 4对禾本科杂草具有很强的杀伤作用,对阔叶作物安全 5施药后48小时出现枯斑,死亡需13-15天

6适用于阔叶作物田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的禾本科杂草 7与2,4-D混用有明显拮抗作用 三、二硝基苯胺类

氟乐灵、地乐胺、除草通

1均为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剂,播种前或播种后苗前应用 2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一年生阔叶杂草 3易挥发、光解

4水溶性低易被土壤吸附 5对人畜低毒 四、三氮苯类

1杀草谱广,防治多数一年生杂草,对阔叶杂草防效高于禾本科杂草

2典型的光合作用抑制剂

3施于土壤中后,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4持效期长 5抗药性严重

莠去津(阿拉特津、莠去尽、园保净

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2通过根茎叶分生组织及叶片,干扰光合作用

3土壤中持效期达1-6个月,有一定水溶性易被水淋洗至深层 4主要用于玉米、甘蔗、果园、橡胶园防除一年生杂草

五、酰胺类

1土壤处理:甲草胺、乙草胺、丙草胺、异丙甲草胺、萘丙酰草胺

2茎叶处理:新燕灵、甲氟胺、异丙甲氟胺、敌稗 特点:1都是选择性输导型除草剂 2多数品种防除一年禾本科杂草

3多数为土壤处理剂,主要通过幼芽吸收 4土壤中持效期较短,1-3月

5多数水溶性中等,挥发性低,在植物体内易分解

乙草胺(禾耐斯、消草胺)

1酰胺类中活性最高的品种 2选择性芽前除草剂

3禾本科杂草的主要作用部位部位是幼芽、侧根,阔叶杂草为幼根

4适用于各种蔬菜及多种果园

六、取代脲类

敌草隆、绿麦隆、异丙隆

特点:1选择性输输导型除草剂

2主要根吸收,防除一年生和多年生杂草,但对某些杂草无效

3光合作用抑制剂 七、二苯醚类

除草醚、乙氧氟草醚、氟磺胺草醚、三氟羧草醚、乳氟禾草灵 特点:1大部分品种水溶度低,被土壤吸附不易移动

2多数品种是土壤处理剂,防除一年生杂草幼芽,阔叶杂草效果优于禾本科杂草

3多为触杀型除草剂

八、磺酰脲类

绿磺隆、苯磺隆、苯胺磺隆、噻磺隆、醚磺隆、苄嘧磺隆、吡嘧磺隆、环丙嘧磺隆、特点:1活性高,用量极低

2广谱,所有品种防阔叶杂草

3多数品种土壤兼茎叶处理剂

4根茎叶吸收,传导快,选择性强对作物安全

5ALS抑制剂

6一些品种土壤中残留长

苄嘧磺隆(农得时、稻无草、超农、威农)1选择性内吸传导型除草剂

2芽前、芽后早期处理,防除阔叶型杂草、莎草科杂草,对禾本科杂草较差 3活性高,每公顷有效成分20-50克

4常与丁草胺、乙草胺、杀草丹、禾大壮混用防除禾本科杂草

九、氨基甲酸酯类

克草丹、杀草丹、环草丹、燕麦畏、甜菜灵

特点:1大部分品种易挥发,在湿土表面挥发迅速

2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主防幼芽,抑制细胞分裂

3解毒剂NA及R-25788可对该类除草剂解毒

十、有机磷类

农达、镇草宁、奔达、草克灵、春多多、草苷磷、农民乐

特点:1选择性差,多数为灭生性除草剂,主要用于果园及非农田除草

2作用部位是植物分生组织,抑制细胞分裂 3品种不同,植物吸收药剂的部位与传导差异较大

草甘磷(农达、镇草宁、奔达、春多多、甘氨磷、农民乐)1灭生性内吸传导型茎叶处理剂,叶部吸收,施药24小时后大部分转移到地下根茎

2土壤中易分解,土壤处理无效,对未出苗杂草无活性

3中毒症状缓慢,1年生杂草3-4天后开始反应,15-20天全株死亡,多年生杂草3-7天出现症状,需30天全株死亡

4播前或播后苗前施药,作物生育期施药要采用定向喷雾或采取保护措施

5适用于橡胶园、果园、咖啡、茶园、草坪更新、公路、等妨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莎草科杂草、藻类、蕨类、灌木

十一、联吡啶类 百草枯、敌草快

特点:1广谱,灭生性除草剂

2光合作用抑制剂,易被土壤吸附失活 3还是有效的脱叶剂、干燥剂

百草枯(克芜踪、对草快、百朵)1速效触杀型、灭生型茎叶处理剂

2叶片着药后2-3小时开始出现明显症状 3土壤中易吸附钝化,无残留,不影响播种 4施药后30分钟后遇雨能基本保证药效 5喷药要均匀,无内吸传导

6适用于果园、橡胶园、玉米、等高杆作物田进行针对性喷雾,非耕发、水域防除1、2年生杂草,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杀死发上部分

第八章

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及综合治理

至今至少有500多种昆虫及螨,150多种植物病菌,180多种杂草生物型,2种线虫。5种鼠产生抗药性

第一节

害虫的抗药性

一、害虫抗药性的概念

(一)发展概况

(二)特点

1、抗药性是对有害生物群体而言,对某种特定药剂作出反应

2、可以在群体中遗传

3、害虫几乎对所有有机合成化学农药都会产生抗药性

4、害虫对新的取代药剂的抗性有加快的趋势

5、抗药性形成有区域性,与该地区的用药历史用药水平有关

6、双翅目、鳞翅目最多产生抗药性

7、抗药性是药剂选择的结果

(三)概念

1、WHO,1957年: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2、抗性倍数=抗性品系/敏感品系 抗性倍数>5倍(10倍),或抗性个体百分率在10%-20%以上,表明已产生抗药性

3、自然耐药性:指一种昆虫在不同发育阶段、不同生理状态及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变化耐药剂产生不同的耐药力,不稳定。

(四)抗药性种类

1、交互抗性:某种昆虫对某种药剂产生抗药性,而对其它从未使用过的同一类型,化学结构相似、作用机理或抗性机理相近的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

2、负交互抗性:某种昆虫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

3、多抗性:某种昆虫由于存在多种不同的抗性基因或等位基因,能对几种或几类药剂产生抗性

二、害虫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一)害虫抗药性的形成

1、选择学说

2、诱导学说

3、基因复增学说

4、染色体重组学说

(二)昆虫抗药性机理

1.代谢作用的增强,如体内微粒体多功能氧化酶活性加强 2.昆虫靶标部位对杀虫剂敏感性降低

3.穿透速率的降低 4.行为抗性

三、害虫抗药性遗传

四、害虫抗药性治理

(一)基本原则和策略

1、害虫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2、害虫抗药性治理策略(1)适度治理:(2)饱和治理:

(3)多种攻击治理:

(二)抗性监测的作用

抗性监测:测量抗性频率或强度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三)抗性治理的基础研究

包括抗性监测、抗性品系的选育、交互抗性谱、抗性机理、抗性遗传、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和种群遗传学(四)抗性治理中的化学防治技术 1.农药交替轮换使用 2.农药的限制使用 3.农药混用:

4增效剂的使用

第三节

植物病原物抗药性

一、概念

是指本来对农药敏感的野生型病原物个体或群体,由于遗传变异而对药剂出现敏感性下降的现象。

植物病原真菌对杀菌剂的抗性,尤其是对内吸性杀菌剂的抗性已成为当前农业生产和农药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发展概况

三、病原物抗药性发生机制

(一)遗传机制

1、单基因抗药性

2、寡基因抗药性

3、聚基因抗药性

4、多基因抗药性

(二生化机制

1.作用位点亲和力降低:

2.减少吸收或增加排泄:

3.解毒能力加强或活化能力降低:

4.改变代谢途径或形成保护性代谢途径:

三、病原物抗药性监测常见方法有:

菌落直径法、干重法测量、浊度法、孢子萌发法、活体测定法、生化测定法、DNA探针杂交和PCR指纹图谱

四、影响病原物抗药性群体形成的因素

1、病原物潜在的抗药性基因

2、抗药性遗传特征

3、药剂作用机制

4、适合度

5、病害循环

6、农业栽培措施和气候条件

五、病原物抗药性治理

(一)抗药性治理策略及要点 1.基本原则:

(1)综合防治,尽量降低药剂的选择压力(2)考虑所有与抗药性发生相关因子、实际抗药性出现之前及时治理

2:(1)了解药剂作用机制、抗性产生机制、(2)评估产生抗药性的药剂潜在危险、(3)建立敏感基线和监测方法

3.管理要点:农药推荐使用、综合防治、生产上可行、生产部门及用户接受、治理策略的完善(二)抗性治理的短期策略(三)抗药性治理的长期策略

第三节

杂草对除草剂抗性的现状

一、杂草对除草剂抗性发展简史

二、杂草抗药性的形成与机理

1、形成学说:选择学说、诱导学说

2、抗性机理:(1)除草剂作用们点的改变、(2)对除草剂解毒能力的提高、(3)屏蔽作用或隔离作用

三、杂草抗药性的综合治理 1.交替或轮换使用 2.混用 3.限制使用

4.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综合运用

第九章

农药环境毒理

第一节

绪论

一、农药的残留毒性 1.农药残留:

2.农药残留毒性:

3.三致试验、三代繁殖试验、神经毒性试验用于衡量农药是否具有慢性毒性的重要标志

二、农药环境毒理与农药生态毒理(1)农药环境毒理学:(2)农药生态毒理学:

三、农药的污染

(一)农田施药后药剂对作物的直接污染 1.与农药性质有关 2.与农药加工剂型有关 3.与农药施用方法有关 4.与作物种类部位有关

(二)作物对污染环境中农药的吸收

(三)生物富集与食物链

1、生物富集:生物体能够不断从环境中吸收低剂量农药并逐渐在其体内积累的能力

2、食物链:动物体吞食有残留农药的作物或生物后,农药在生物间转移的现象

四、农药的性质与残留

1.农药性质稳定、毒性大的,残留污染严重 2.性质稳定、脂溶性强的。易在人畜体内积累 3.性质特殊,对高等动物有异常的生理效应

五、农药在环境、动物体中的残留动态

(一)对环境的污染 1.对大气的污染:

2.对水体的污染: 3.对土壤的污染:

(二)对自然界生物的污染 1.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2.对水系动物的影响 3.对禽兽的影响 4.对人体的污染

第二节

农药对害虫群体的影响及对非靶标

生物毒性

一、农药对有害生物群体的影响

(一)害虫的再猖獗

2.概念:是指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密度在短期内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未施药的对照区有有增大的现象 3.原因:

(二)次要害虫上升 1.概念:指施用某些农药后,农田生物群落中原来占次要地位的害虫,由原来的少数上升为多数,变为严重的害虫 2.原因:杀死了次要害虫的天敌、减少对食物竞争

(三)对杂草群落的影响:田间杂草种群会发生明显变化

二、农药对陆生有益生物的影响

(一)、对寄生性天敌的影响

(二)、对捕食性天敌的影响

(三)、对蜘蛛和捕食性螨的影响

(四)农药对蜜蜂的影响及防救措施(五)农药对家蚕的影响

三、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影响

(一)农药进入途径 1.通过呼吸-鳃 2.食物链 3.体表

(二)农药对鱼类毒性 急性毒性,慢性毒性: 鱼类受农药污染的特点

(三)防止农药对水生生物中毒的措施

四、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一)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二)土壤微生物对农药的分解作用(三)农药对土壤动物的影响

五、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协调

(一)根据天敌作用适当调整防治阈值和防治指标(二)充分利用农药的选择性(三)培育和利用抗药性天敌

第三节 农药的安全性评价

预告危害所需的基础资料有:

一、农药方面

二、施用方面

第四节 农药残留毒性的控制

一、控制措施

(一)农药的合理使用 1.对症下药 2.适时施药

3.掌握正确的施药量 4.提高药效,降低用量 5.合理混用 6.合理调配农药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

(三)对受污染的作物及产品进行去污处理

(四)采用避毒措施

(五)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二、农药的安全使用问题

(一)通过对作物、食品、自然环境中农药残留情况的普查、通过农药对人畜慢性毒性的研究,制定各种农药的充许使用范围(二)制定各种农药的每日充许摄入量和农药最大残留充许量(三)根据农药在作物上的降解,持留、代谢、农药的消失动态-制定施药的安全等待期

三、今后农药发展与应用的展望

第九章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生物农药主要指可以用于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代谢产物,并可制成商品上市流通的生物源制剂。可分类如下:

一、生物源农药

二、生物化学农药

四、仿生合成农药

五、转基因作物 其中与植保有关的,一是抗虫抗病转基因作物,二是耐除草剂作物。

第一节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及研究

开发途径

一、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的特点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指以植物、动物、微生物等产生的具有农用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的农药 1.次生代谢产物的特点(1)具有选择性(2)作为植物内源物,易于在自然界降解(3)具多样性和复杂性 2.生物源天然产物特点

(1)多数对哺乳动物毒性低,有些毒性高但活性高,制剂中有效成分含量很低,使用中对人畜仍安全(2)防治谱较窄,甚至有明显选择性

(3)对环境压力较小,对非靶标生物 比较安全(4)多数作用缓慢,遇有害生物大量发生迅速蔓延时不能及时控制为害

二、研究途径

1.对具生物活性的生物进行良种选育,大量繁殖,提取有效成分制剂加工

2.将有效成分及其类似化合物进行半合成改造 3.作为创制新农药的先导化合物进行仿生合成

第二节

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植物毒素

1、杀虫植物毒素:除虫菊素、烟碱

2、杀菌植物毒素:大蒜素、富士一号

3、杀草植物毒素:三噻吩

(二)植物中的昆虫拒食剂的忌避剂:印楝素

(三)植物内源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二、动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昆虫内源激素 1.天然保幼激素 2.蜕皮激素

(二)昆虫信息素

性信息素、产卵忌避素、报警激素

(三)昆虫忌避剂:避蚊胺

(四)节肢动物毒素:沙蚕毒素

三、微生物源天然产物农药

(一)微生物源杀虫剂:杀螨素、阿维菌素

娇韵诗:保护云南珍稀药用植物 篇10

傈僳族有丰富的文化,他们弹着木头做的古琴,跳着世代传下来的舞蹈。但探访或游览云龙县时就不难发现,他们勤劳农耕却依旧贫困。转好的迹象是,各方的关注在投向这里,变化时刻都在发生。其中,一项名为“美丽种籽”的中草药发展计划正在为包括傈僳族、纳西族在内的当地村民带来新的契机。

早在2010年,法国化妆品公司娇韵诗(Clarins)与多方推动的“美丽种籽”计划前身就已开始运作。2014年11月,该计划由娇韵诗正式联合云南地方政府以及滋根基金会(中国滋根乡村教育与发展促进会)发起,并得到知名植物研究机构的专业支持。

这项计划同样是赋能妇女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案例。由前些年的白芸豆、玉米和土豆等传统低经济价值作物转向较高市场和生物保护价值的中草药种植,几年来当地妇女的经济来源变得多样,社会地位得到改变。刀耕火种式的农耕种植转向新型农林混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当地的药用植物和文化多样性。

“美丽种籽”在2014年扩展

在向本刊记者谈及首次接触混农林种植的缘由时,玉龙县该种植模式的先行户和带头人李秀林记忆犹新。李秀林曾是一位代课教师,在前几年的一次教学安排时结识了滋根基金会,并在关于提升村民经济收入的讨论中碰出“新的火花”——珍稀中草药种植。非营利组织滋根基金会致力于促进中国乡村基层的发展。

云南是生物多样化的热点区域,也是中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在中国境内大约30000种植物里,云南就占了17000多种。但由于多年密集而原始的“刀耕火种”,当地的植物多样性饱受影响,不断减少,例如云南蕨等植物甚至濒临灭绝。

李秀林心痛于环境的破坏及云南榧木等珍贵林木的消失,此后在滋根基金会及更多专业团队的鼓励下,开始了几乎“倾家荡产”的云南榧苗木培育历程。榧苗木等树种的培育周期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投入巨大。

这在当时就得到了娇韵诗的经费支持,同时由滋根基金会争取到了包括世界农林中心和昆明植物研究所在内的专业支持。2014年11月,娇韵诗集团董事总经理兼所有者奥利弗·古登来到丽江,和滋根基金会及当地政府正式签约,同意继续支持和扩大农林混种。此次签订的协议扩展了娇韵诗此前的支持工作。

混农林新模式的多重效应

在李秀林及当地妇女联合小组的发动下,大家开始了混农林种植。在种植云南榧的同时,还在树下套种成长较快的中草药。三年下来,云南榧小苗已经慢慢长大,中草药也已经有所收获。保护环境的同时,村民也得到了经济上的收入。

以玉龙当地的黎光村为例,前些年村民都靠种植白芸豆、玉米和土豆为生。贫瘠土地上的这些作物产量很低:一亩地只能收到200市斤白芸,可以卖到3元或者4元每市斤,每亩地卖到600到700块钱。

玉龙县黎光村混农林种植妇女小组长何耀英回忆说,“换来的钱连家里的生活都很难维持。遇到干旱,无论你怎样背水去浇,都会减产,这样家里就要去借钱生活。”

珍稀中草药种植推动了当地收入增加,并且中草药每公顷的产量和售价都高于上述传统农作物。例如,相较于以往的最具盈利性的烟叶种植,Chunglo种植为当地居民带来了每亩每年2万元人民币的总销售额,而烟叶种植每亩每年的总收入仅为4000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美丽种籽”计划及其前身还通过项目培训,教会村民们套种核桃、花椒、雪桃、梅子等有收入的果木树。这样,一块地里就能够有几种收入,而且种上树之后,山地里没有以前干了,节省了背水浇地的劳累。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培训通常比较偏重妇女。当地妇女也经历了从“畏首畏尾”到逐步参与甚至主导的过程。妇女在种树、中药材方面做得越来越好,获得的经济收入也越来越多,家里也慢慢好起来。“我自己也觉得很自豪,我改变了很多,换做前些年,今天做的这些事想都不敢想。”何耀英说。

混农林种植模式能够促进土壤再生和当地生物多样性修复。每公顷中草药的产量要远高于其他农作物,因此同样的产量占用的耕地面积更小,可以减轻国家公园附近林区的环境负担。混农林种植模式还可以丰富土壤(树木可以保存水源,去除硝酸盐)并恢复土壤的肥沃程度。

另外,珍稀中草药曾经一度销声匿迹,主要原因是种子价格过高,并且植株难以成活。比如,以Chunglo为例:种子的价格非常高,生长周期有两年,如果没有资金支持,仅靠当地农民自身的力量难以实现。因而,混农林种植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珍稀中草药。

除保护稀有植物外,“美丽种籽”计划也帮助当地的傈僳族妇女创建社会项目,这不仅能够提高她们的收入水平,也给整个当地社区带来了其他的发展。除了为农民提供植物种子,“美丽种籽”计划还为村民提供最新农林技术的培训,并鼓励他们向子孙后代传播关于珍稀植物的知识,以此来保护这些带来美的植物。

上一篇:发改局2011年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打算下一篇:关于深入推进集体合同制度实施彩虹计划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