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随笔散文

2024-10-18

桃花随笔散文(精选6篇)

桃花随笔散文 篇1

三月,万物复苏,春色正浓。点点嫩叶,脉脉温情,殷殷桃花,是冬儿走的太匆忙,还是她不曾遗忘,遗忘了这春风十里桃花香?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花间的诗,唇边的酒,恣情的阙词。那这枝枝娇滴滴的桃花,到底津润了多少伊人的泪,又洇染了多少世人的情……

“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盈盈春期,柔柔凤岚,十里桃花开。那又是谁?一笺桃香,一抹春暖,红尘水湄间,执笔年华,情深意长;一悸花红,一颤心动,三生轮回里,痴等顾盼,情暖相惜。醉了春风,忘了流年,朵朵相思片片情。桃花盛开,花香满袖,绵软馨香,万种风情。桃花妍,香浅浅,意徐徐,流云梦,琴轻弹,入云烟。灼灼芳华,微风漫拂,执子之手,那又是谁?回眸轻颦,娇语呢喃,轻惹这春风十里桃花幽梦涟涟?

人在花中游,“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灵动的神笔,桃花初开,蜜蜂踌躇,彩蝶嬉舞。撷一束光影,弹一场倾心的爱恋,春风暖,桃花香,繁华一梦,诗沐年华。风中写字,水意清欢,穿越时光的生灵儿,暗香拂袖,恣意挥洒,轻轻吟唱。那近在咫尺的红尘,是桃花熏香了脸庞,还是脸庞迷情了桃花?希翼的时光,刹那的萌动,十里桃花,灼灼桃夭,瓣瓣香溢,朵朵娇媚,醉了光阴,倾了年华。

花不断十里,香不断百里。轻轻和风,淡淡花香,十里桃林,飘逸淡雅,莹洁无瑕,玉蕊楚楚,微波荡漾。那是瞧见了花儿吐露了芬芳,还是纷扰了春天滴答了思念?漫步徐行,十里桃林,百里芳华。信手轻折,顾盼轻捻,幽幽花香,脉脉春风,曼妙芳华,心旌荡漾。执一阙相思,拈一缕柔情,拂开三月桃花,轻点红颜眉间一点朱砂,静听心语呢喃。或许,爱了,便多了想法;念了,便少了疲倦。

人面桃花相映红,一隅红尘,一川烟雨,缱绻情思,优雅涵芳。缓行,芳踪潜,流水转,浅笑嫣然间,那又是谁?温婉呢喃,摇曳翩舞,细观人间情愫弦,曲幽弹,梦里梦外踱悠闲。只可惜,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是否否如昙花,一朝回顾,望断天涯路?还是情迷幽兰涵芳,繁华翩舞,花舞尘间,春风十里桃花香?

“隔了千万年的光阴,我还是认识了你。”看着粉嘟嘟的桃花,闻着桃花淡淡的幽香,嚼着桃花的窃窃私语。花枝俏,花枝笑。短暂的演绎,平凡的书写,刹那的念想。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怎奈“一夜东风花压枝,落红飞絮满径香。”桃林依依,粉瓣翩翩,三月桃花颜,纷纷落落,飘飘扬扬,沁染心田。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知否,知否,“无可奈何花落去”?静水禅有意,落花悄无声。暖风吹,桃花飞,清香芬芳“恼”人醉。香韵迷离,桃花魂散,那又是谁?轻啄心弦,嗟叹幽怜。芬芳寂寥,花语嫣然,又是谁?巧墨云纤,眸底凝韵,一抹春光,十里桃香,捻桃情朵朵,浣懿丝纤纤,风韵纠缠,痴等千年。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一场十里桃花,开在春风依却相忘的天涯。那这一份清纯的牵挂,又怎堪空负了青春年华?佛说,笑看花开是一种好心情,静赏花落是一种好境界。暖暖阳光,熙熙心情,呓语倾心,灵动神痴芳菲醉。然,终归落花无情,流水有意。那这倾情动人的瞬间,斑驳了谁的容颜?清新飘逸的画面,牵绊了谁的想念?春风十里桃花沁落的一地红,那又是为谁花开?为谁馨香满路?卿卿少年,拈花回眸间,又是否还一如当年?

雨水敲打了无眠,岁月苍老了容颜。那这平静的痴痴白纸又将要承载了多少故事,从如花似玉的邂覯,一直走到凄美悲伤的离别。清风盈,花语休,眉间发梢掠过,心语呢喃,那这陨落的一地红是在佛前跪求了千年,温柔的梦扶摇于梦想的水云间,还是清透的诗心婉转于红尘,颠簸流离了纠缠?

情真真,意切切,轻抚琴弦,凡尘的烟火,人间的流岚,日子久了,便却清泉,不过一场清欢。我们人的一生,又何尝不是这样有着数不尽的桃花?开了,谢了。宿命的羁绊,命运的交错,落寞的年华,岁月的苍老,然蹉跎间,又可曾记得那昔日的春风十里桃花香?前世余香的盟言,静寂阪依的安暖。这拈花浅笑间,又是否会真的幡然醒悟,生命只不过是那一树花开,“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们置身何处,而是我们将前往何处。”

回顾过往,时光又宛若飞花在命运间旋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宛若三生三世,每一个阶段的自己,都在这十里桃花,春风袭人的时刻一一渐次而来。从青涩到成熟,从懵懂到纯粹,在不同的旅途中,我们背着行囊不断修行。轻佻时光,那些已过去的岁月,那年的春红,还记得曾又醉了谁?时间是过客,我们才是主人。那在每一朵幽幽的花瓣中,你是否又曾遇到另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自己……望着这春风十里桃花,闻着这悠悠的花香,你又是否真正的意识到,事过境迁,物是人非,生命不因任何人停留,“如花美眷,她终抵不过逝水流年。”

“人面桃花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桃花灼灼,枝叶蓁蓁,花开是缘,花落是劫。再美丽的花朵,也有凋零殆尽的时候;再丰富的人生,也有烟消云散的时刻。山河大地都是微尘,那何况微尘中的微尘我们呢?就像任何事情,她总有答案,与其烦恼,不如试着学会接受和懂得,毕竟,那热闹之外才是生活,“褪了色的时光,才是时光原本的颜色。”那春风十里桃花香,又怎堪“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呢?

桃花随笔散文 篇2

一、饮食散文第一人唐鲁孙之“馋”

被誉为“中华谈吃第一人”的唐鲁孙生于1908年,是满族镶红旗的后裔,原姓他他拉氏,是清末珍、瑾二妃的侄孙,七八岁时即被封一品官职。他生于北京,逝于台湾,熟悉清宫礼仪,深谙北京风俗掌故,有民俗学家之名,尤精于北京的饮馔。他晚年写下了《中国吃》《天下味》等系列作品,对昔日京城的饮食生活倾情回忆。对于好吃,唐鲁孙自称:“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别人也称我馋人。所以,把以往吃过的肴海明馔,写点出来,也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5梁实秋读了唐鲁孙的《中国吃》后,说:“中国人馋,也许北京人比较起来更馋。”6对此,唐鲁孙回答说:“在下忝为中国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以够得上馋中之馋了。”“我的亲友是馋人卓相的,后来朋友读者觉得叫我馋人,有点难以启齿,于是赐佳名叫我美食家,其实说白了还是馋人。”而馋又成为唐鲁孙写作谈吃美文的动力。

美食的境界首先是讲究,唐家系官宦世家,饮食非小事。“他家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试家厨,合则录用,且各有所司。小至家常吃的打卤面也不能马虎,要卤不澥汤,才算及格;吃面必须面一挑起就往嘴里送,筷子不翻动,一翻卤就澥了。”7自小长在这样的家庭的,唐鲁孙的饮食散文精于谈食之艺、味之细。一生钟情于味觉的快意,最终使他成为古城北京饮食文化最卓越的记录者,他的饮食文化散文深具有民俗文化的考察价值,帮助我们认识旧北京日常饮食的物质内容、饮食习惯、饮食方式、饮食情致,进而窥探到这个古老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过往与变迁。

二、京城世家子弟之“馋”

一些京城世家子弟钟情于“吃”的纯粹,乐为饕餮之徒。他们大多术业有专攻,有的甚至堪称学术泰斗,但是,他们不避讳嗜好美食美味。

被誉为“京城第一玩家”的收藏名家王世襄自称“老饕”,他出身于晚清官宦世家,祖籍福建,生于北京,晚年所著《锦灰堆》在家具、漆器、竹刻、工艺、则例、书画、雕塑等十二类随笔外,也写下了不少饮食题材的随笔。王世襄不仅是美食家,还是擅长烹饪。徐城北《鳜鱼宴》记叙他文革后期在湖北咸宁五七干校大做鳜鱼宴的经历。“他先去附近的窑嘴买了十四条约两斤重的鳜鱼,一律选公的,回来亦中亦西,一共做了七个菜:咖喱鳜鱼、干烧鳜鱼、炸鳜鱼排、糖醋鳜鱼、清蒸鳜鱼、清汤鱼丸和鱼白溜蒲菜……做成后鱼白柔软鲜美,腴而不腻,蒲菜脆嫩清香,恍若青玉簪,加上香糟,其妙无比,妙就妙在把糟溜鱼片和糟煨茭白两个菜的妙处汇合到一个菜之中,吃的人眉飞色舞,大快朵颐。”关于这次宴请,王世襄也自作《鳜鱼宴》,篇首即称:“由于我是一个老饕,既爱吃,又爱做,遇有学习机会绝不肯放过。往年到东兴楼、泰丰楼等处吃饭,总要到灶边转转,和掌勺的师傅们寒暄几句,再请教技艺。”关于席间做的菜,得自他对“吃”的精研,他说:“自己做的香糟菜,和当年师傅做的相比,总觉得有些逊色。思考了一下,认识到汤与糟之间,有矛盾又有统一。高汤多而糟少则味足而香不浓,高汤少糟多则香浓而味不足。香浓味足是二者矛盾的统一,其要求是高汤要真高,香糟酒要糟浓。”至于如何做出汁清味浓的香糟酒,吊出清如水的高汤,王世襄回忆了北京大饭庄的名厨不厌其烦的做法。

赵珩自称:“我是馋人,故以‘老饕’自谓。”8赵珩曾祖父赵尔丰清末曾任署理四川总督兼驻藏大臣,父亲赵守俨是中华书局原副总编辑,主持过二十四史的点校工作。赵珩在治学之外精于烹饪饮馔,他的《老饕漫笔》《老饕续笔》等作品集以白描式的笔法写口腹之欲,以及围绕饮食的风物人情、历史掌故。在《老饕漫笔》的自序中,他说:“伊尹曾谓:‘味之精微,口不能言也。’以文字叙述饮馔,大略只能达到‘耳食’与‘目食’的效果。”作者就是以文字谈吃喝,宣泄自身食之欲望。

朱家溍在《饮食杂说》中也自称“馋人”,作为文物专家、清史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朱家溍是宋明理学家朱熹的第25代孙,生于北京,成长于鼎食之家,不仅对北京的府第、园林、京剧等地方文化知之甚详,对北京的著名饭庄、官府菜及其由来,也如数家珍。

三、旧京平民阶级的“馋”

梁实秋,“馋和阶级无关”。9不只是富贵之家、文人学者们乐享绝味,追求鲜美食材、精湛厨艺,普通北京市民也有其对丰美五味的追求。旧京有各种专供穷人解馋的民间小吃,如卤煮火烧、爆肚儿、艾窝窝、藤萝饼等,所用原料低贱,但制作用心、独特,老百姓粗茶淡饭之外可以之“解馋”。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崔岱远描述北京人的基本伙食“炸酱面”时说,“对于善于享受的北京人,在吃上是从不马虎的。只要条件允许,就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加上许多样的面码儿,比如最基本的:开春放小萝卜丝或是小萝卜的嫩缨儿,到了端午放新蒜,伏天的面码儿除了黄瓜丝还有焯过的鲜豌豆,立秋以后放刚下来的水萝卜丝,入冬以后最好吃的面码就是焯好的大白菜头切成丝……除了面码,面里还要再浇上点儿熏醋,再啃上两瓣爽口的大蒜,就更爽了。”10可见,底层平民也会力所能及地让自己吃得好一点,借助于四季食材的变化增加生活的幸福感。

今日北京人的“馋”与满清旗人有莫大关系。清人入关之后举办过许多宴席,大吃大啖,相传康熙举办过两千八百人的宴会。满清政权稳固、战事消退之后,汉人无不纳税,而旗人不事劳作,却可以坐领饷糈,每日沉浸在包括“吃”在内的各种物质享受之中。正所谓:“爱新觉罗的后裔长着一副不能动弹的四肢,却保留了一副能说会吃的嘴巴。”11即使清末以后旗人没落了,也依然没有撼动他们对口腹享受的追逐。梁实秋称:“然而一般中国人之最善于吃者,莫过于北京的破旗人。从前做旗人,坐享钱粮,整天闲着,便在吃上用功,现在旗人虽多中落,而吃风尚未尽泯。四个铜板的肉,两个铜板的油,在这小小的范围之内,他能设法调度,吃出一个道理来。富庶的人,更不必说了。”12徐霞村记叙北京小吃时写到,“北平各胡同里售卖零食的小贩之多,也为国内任何城市所难望其项背……假如你和一个没落的爱新觉罗氏的后人做着邻人,同时你又是一个细心的人的话,你便可以看到他们有时即使剩了少数买米的钱,也要把它拿出来在门口买一串毫不解饿的糖葫芦吃吃。”13即便在饥饿半饥饿的生活状态下,没落旗人仍然有可能把少量的钱拿来解馋,而不是解饿。三百年满清历史,旗人的饮食文化足以深深地影响到北京人的生活,从王公贵胄到黎民百姓。

四、既是人欲,也是天理

关于北京人的“馋”,后辈文人依然津津乐道。回族作家霍达写道:“家父生前常以‘吃主儿’自诩。‘吃主儿’这个词儿是地道的北京话,普通话里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儿。译成陆苏州所谓的‘美食家’,雅则雅矣,但仅含‘吃的专家’这一层意思,原意未能尽括。‘吃主儿’还有一层意思,即:大饭庄子的常客、贵宾。家父引以为自豪的包含着前者,但偏重后者。他固然‘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不仅满足于此,似乎更陶醉于饭庄子老板、伙计们对他的尊重。”14作家刘心武《什么都吃》从日常语词的点滴揭示中无处不在的“吃文化”。他说:“我们的生命其实是贯穿在一日不可废除的吃喝中的,对情的寄托,对自己与别人的慰藉,对今日与未来的期许,越来越多地体现在了我们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餐桌享受中。”15崔岱远则认为:“北京人闲适而安稳,散淡而追求品位,自尊而又有些自傲用现在话儿说,叫做懂得享受生活。”“北京人不但琢磨怎么做,还研究怎么吃。在北京人眼里,并不是谁都会吃的。吃,讲究个过程;会吃代表着身份和地位。再精致的美味摆在您面前,您要是不会吃,那也是糟蹋东西。北京人已经把吃的过程发展成为一种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艺术创造。”16所不同的是,当代作家们试图从精神的高度上去认识饮食,或者从文化,或者从艺术上为北京人的“好吃”延伸出更多附加的意义。

儒家对“饮食之人”的否定,在朱熹那里有清晰的辨析:“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17要去人欲存天理,就需舍弃对于美味的追求,治学之人自当如此。但以上北京学者、文人大多从饮食之极致的享受、体验上赞美美味,由物质享乐带来的欢乐溢于言表。对于朱熹之学说,梁实秋说:“我的想法异于是。我以为要求美味固是人欲,然而何曾有背于天理?如果天理不包括美味的要求在内,上天生人,在舌头上为什么要生那么多的味蕾?”18“馋,则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叫人焉得不馋?”“馋非罪,反而是胃口好、健康的现象,比食而不知其味要好得多。”19梁实秋肯定了那些特别爱吃、会吃的人他们的生理本能既是人欲,又是天理。

去桃花涧(散文诗四章) 篇3

山野沉默,道路茂盛。

穿过草地、麦田、石块和溪流,进山。清风像个任性的孩子,掀动山的花衣裳,还有我的青春,忧伤和寂寞的爱情。

进山呵,人迹罕至,草木葱茏。鲜花与绿植相爱,生出披霓裳的蝴蝶。

我要以此为据,铺排白云清虚,尘世安宁。

一树熟透的樱桃,如诱人的妖妇,眼波汹涌,

闪着红宝石的光,抛洒若干相思的红豆。

那些被压下去的欲望被一一撩起。我看到满山的花盛开,流水的声音隐约传来。

我一点点地温润透亮起来,像一粒种子逐渐饱满,萌发,悄悄抽出翅膀。

所有的花飞上枝头,它们绝不辜负这个季节的期望。

我想与他们,一起飞;我还想用简单的诗歌畅谈理想,用更多的沉默证实我的沧海桑田。

然后诳语:看啊,我与红衣的妖一起,开花结果,或者夭折。

下放到人间的天使

因为灵魂醒着,所以身体也不想睡去。

风明亮地吹过屋顶,我听到一种声音,越来越响。

这样的夜晚,我在自己对面坐下,舒泰,安静。我的名字咳嗽着从灰尘里抽出新芽来。

很多年了,我总是错读了天气预报,把雨雪读成花开,把台风读成多云转晴。我也被误读了若干年。

从此以后,我打算不再理会误解和质问,我要像远山一样沉默,不再与世界争辩。

从明天开始,我要爱上白玉兰,这些下放到人间的天使。

爱上那些红宝石光芒的酒,让我面若桃红;爱上那些长翅膀的歌雀,与它们一样用华丽的高音唱歌。

我还想告诉那些天一黑就瞌睡的人,我彻夜不眠,真的没什么,只是因为灵魂醒着,身体也不愿睡去。

银瓜内质

一种瓜,赋之以金属的名字,闪着金属的光泽。它偏偏有着少女的模样,通体透白散发乳香,一层细细的绒毛诱你禁不住想轻抚一下,想深吸一口。

银瓜,带着金属的清与醒,带着少女的纯与美。带着乡间的清露和泥土,经一双温柔手,送与我手中。

我该以怎样的方式打开你,抑或拥有你。

置于案头,清冷的光和清冷的温度。香气馥郁。

案头的诗,被银瓜所点燃。这些小兽一样的文字啊,它们一会儿排列整齐,一会儿又解散,踉踉跄跄有些醉意。

慌乱是可以的。

恍惚是必须的。

慌乱使一个女人柔情似水。

恍惚让一个女人脉脉娇羞。

通体素洁,芳香四溢,这一切只是表象

银瓜,一种与金属无关的水果,却让我看到与金属有关的内质。

沙田里一颗苦涩的种子,跋山涉水

流着泪长出金属的模样。

而我,在一种水果里更接近纯粹与甜美。

玉簟秋

衰草寒烟,把酒东篱。

是谁,独立黄昏,眉若远山,紧缩雾霭流岚;

樱桃或桑葚的唇,弥散出蓝烟的惆怅与寥落;

素袖皓腕,弱袂扶风,想握住飘落的花瓣;

三杯两杯淡酒,怎暖的心底薄凉的思念。

起风了,珠帘玎珰,是无人诉说的心事。

与你一起植下的菊又开了,而你,已在天涯。

西风卷过,花已损,心亦碎。

人不如菊,瘦比黄花。

你是我尘世间千回百转的梦呵,是我落笔成花的因,是我一梦千寻的果。

有暗香盈袖,是菊花和少年的味道。

天色猛地亮了一下,

是你吗,带着青草的香和晕眩的光,

让一颗心在云朵上,再也不想下来。

一抬头一低眉间,花都落了。

一年一年,衣带渐宽,不悔的是等待,在等待中体味,令人憔悴销魂的暗疾里,

那一点迷人的香。

浊世里一个清绝的女子,以爱的姿势流盼,孜孜一生。

那桃花流红的时节的散文随笔 篇4

又是桃花流红时节,一次的老同学聚会结束时,领着孙子的老邱邀带着孙女的老甄在街头的回味时光西餐店坐一坐。

“啊,老同学,30多年了,你过得还好吗?”

“还好,我退休后,孩子什么也不让我干,你呢?”

“从国外回来,也是无所事事,坐享清福。”

“这个西餐店可有年头了。”老邱举目四望,回眸,“来点什么?”

“记得那时三春的桃花开得很美,我们看完花儿来到这儿的。”老甄盯着老邱的眼睛微笑地说:“我还想喝一杯巧克力奶昔。”

“好,奶昔。”

寒暄后,可能是不约而同地想起当年回味时光西餐店的约会,双方笑绽了眼睛。

这是一个土的不能再土的故事了,同班的小邱和小甄大学毕业了,又去工厂实习了半年,阳春三月,即将面临分别,在校园桃花夹击的道路上,小邱邀请小甄在学校不远处的回味时光西餐店坐坐,小甄欣然接受了。

虽然是男女约会,俩人只顾长时间的高谈阔论理想外,谁也没有说出什么有关爱情意思的话来。

“98元7,好的。”直到接过帐单时,小邱才发现自己没有带现金。

“不好意思,我上一下卫生间。”摸着口袋的手没有拔出来的小邱匆匆地说。

小邱来到附近的银行,银行张挂着“星期三全天学习”闭门谢客,焦急的小邱只好打的回学校宿舍取款,让司机稍等。望着抽屉里的100元现款,小邱双手作揖,“谢谢,谢谢!”

小邱匆匆地赶了回来,桌面上静静地摆放着两杯奶昔。

“你,你为什么还要两杯奶昔?”小邱敲打着桌面说:“我可是喝不惯的呀!”

“可是,我为什么不能喝一杯奶昔?”小甄立起身,冷冷地说:“你上卫生间的时间也太长了吧?”

为什么约会偏偏让两杯奶昔淹没了彼此的.好心情呢。

小邱望着小甄离去的身影怔怔地看着,希望她停止脚步转过身来。

小甄心里在想:“小气之极,请我,还假借上厕所,让我埋单,真不够意思。”

“一杯奶昔7块5,两杯15块,这账我怎么付?”小邱肚里的小九九也不知怎么打的,心里有话说不出来。

走出店门,小甄心里流了泪,“为什么不喊我一声,只要一声,我就会转身……”

偷偷尾随的小邱目送小甄坐上出租车,心口隐隐作痛,“为什么你不回过头看一眼……”

在通往爱情的道路上,虽然开满桃花,可到处都有可能被错过的良机。

“我一直在等你回头,只要一眼……”老邱长叹一声。

“对于当时的我来说,这种机会或许只有万分之一。“老甄若有所思。

老邱抚摸着孙子的小手,缓缓地说:“牵手也是缘,再见也是缘啊!”

老甄搂抱着孙女,微笑地说:“有时候命运往往是擦肩而过,把机会留给了别人,注定了你我不同的人生风景。”

老甄慢慢地享用着巧克力奶昔,感慨地说:“30多年了,每当我看到桃花盛开的时候就有了回忆,就会想起那次不欢而散的结局,打那次以后,我再没有喝过奶昔。”

桃花岛上桃花节随笔 篇5

·1·

厥水清流不觉春

两岸柳色笼青云

长河大气贯乐都

草长莺飞绕古城

古城神农依旧在

曾侯风光无处寻

编钟遗响千年梦

神农精神贯古今

王乐编钟响寰宇

百草尽尝济黎民

归宗天下寻根节

全力铸造编钟魂

·2·

欣闻尚市桃花开

三月十八尽开怀

人面桃花春风里

情柳遥望云徘徊

阳春小溪最有意

绕道桃林舞飘带

浅唱不过花溪水

矫情蜂蝶两无猜

花溪自有花千树

人间哪得人万载

粉瓣照人年年有

流水落花岁岁来

总把风情穿桃花

还数风流青山在

桃花节中访桃花

香径弄里说芹菜

桃花人面何处是

蝶飞蜂舞何须猜

最是杏树空自我

独把雪花显清白

绯红桃腮复胭脂

烟雨菡萏雨花台

和风一拂桃花笑

杏花尤怜清风来

婀娜年少人花美

魂牵梦绕撒花海

情人还是年前事

桃花岂是刘郎去后栽

世事人非桃花岛

凋零遗香还复来

桃花林里觅旧梦

山里桃花心情随笔 篇6

在风中,山里的桃花很迷人,像初恋的情人,追一段就停下来。以致一对红翅膀的小鸟,因突如其来的喜悦,戛然停止了快乐的歌唱。彼此闪亮的眸子,比阳光的美丽还要持久。

山里很静,春光拂擦过的地方,桃花于枝头羞赧地闪烁一种温柔的殷红,一种无比的诱惑,如爱情覆盖在枝丫上,闪烁着炫目的色彩。

与梦中的预言毫无区别,久违的清香,被一只蝶羽驮着飞来飞去;一只勤快的蜜蜂,早被钉在桃花的眉心,久久不肯离去。从此,桃花的绽放揭开了山里相依相恋的抒曲。

从田野里劳作而归的燕子,从春风的臆想里,发现一条爱的源头,竟然在一朵山里的桃花上滚动……

而桃花绝不是爱情的风景。桃花询问:l了的月,憔悴为谁?

月亮答曰:那些浪迹天涯的月光,远比一场挑花长久和甜蜜!

一阵风静静地吹过,挑蕊居住的花粉,犹如窃窃的私语,是春天最深处的秘密。而山径两边,已慢慢长旺的艾草,随风而弥漫了乡路的每一个空处。

其实,在春天的温暖里,爱情和时间像活水在自然流动。在声声唢呐中,村里的.槐花白了,山上的桃花红了,总有那些关不住的喜讯,蜿蜒地流向村外很远的地方。此时,谁家新娘微含羞涩,出嫁走上纤尘不飞的山路……

迷人的月光,闪亮的桃花水,都流在村庄的血管里,涨满殷红的色素,让爱的向往,上升如火焰……

上一篇:最美重庆教师初二作文下一篇:寒假英语作文:寒假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