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2024-10-04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精选10篇)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1

“三品一标”政策摘录

2015年国家深化农村改革、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政策措施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及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加强品牌培育。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强化安全生产,绿色食品要突出全程控制,有机农产品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地标农产品要立足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强化品牌创建,培育一批以“三品一标”和“三园两场”为基础的安全优质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品牌引领、消费认知、市场增值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认证监管。进一步完善认证程序,落实工作责任,推动认证工作规范化。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对认证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和跟踪抽检力度。完善“三品一标”退出机制,维护“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积极开展追溯试点。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以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农业投入品和有条件的农产品为重点,选择部分省市县和“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开展追溯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创新推进绿色防控。因地制宜集成一批适宜不同作物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模式,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培养一批绿色防控的技术骨干力量,保障生产安全、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在“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艺作物标准园,率先建设218个国家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推进示范区,1500个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基地及28个蜜蜂授粉与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示范区,集成推广84个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更大范围推广应用绿色防控。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2

1 新宁县“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

1.1“三品一标”认证数量逐步扩大

自2006年以来, 新宁县围绕特色农业, 充分利用生态自然优势, 大力发展“三品一标”经济。截至目前, 全县有效使用“三品一标”企业5家、产品14个 (绿色食品9个、无公害食品4个、地理性标志1个) , 实物总量194 360 t, 产值66 269万元。农业“三品”生产基地面积约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7.85%, 产量占食用农产品总量的36.844%, 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8.8%。在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中, 农业“三品”生产企业占食用农产品生产企业的50%。较好地稳定了产品认证的数量和规模, 为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1.2“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稳步推进

近年来, 新宁县借鉴外县市绿色食品标准化基地建设的成功经验, 拓展“三品一标”标准化生产示范, 全面实施以建立质量追溯体系为重点的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按照先大后小、先易后难、先示范后推广的指导方针, 用3年的时间建成了脐橙、水稻、玉米3个万亩标准化示范区, 全部使用统一设计的标识牌和质量控制记录册, 示范区“三品”标准化技术普及率、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贴标率、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产品质量安全基本实现全程可追溯管理。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已走出了一条以“崀山”品牌带动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新路子, 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亮点[1,2]。

1.3“三品一标”质量安全监管与专项整治取得实效

根据农业部和省农业厅的部署和要求, 开展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暨执法活动, 围绕“三品一标”专项整治, 强化各项制度。县农业局连续6年与各农产品生产企业签定了“三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和“质量安全承诺书”;同时结合专项检查和农业“三品”年检、抽检, 每年抽检农业“三品”14个, 抽检合格率均达100%, 每年进行“三品”生产及经营规范性检查、标志产品检查各3、14次[3]。

1.4“三品一标”宣传培训与品牌推介成效显著

近几年, 新宁县为了营造“三品一标”良好社会发展环境, 不断加强“三品一标”知识的宣传、普及、培训工作, 多次邀请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领导和专家来指导授课, 每年举办3~5期农业“三品一标”质量安全认证和监管培训班, 培训各乡镇“三品一标”工作业务骨干逾150名。同时利用各类新闻和信息媒体加强对“三品一标”产业发展的宣传, 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管理、法律、法规及各地动态信息、知识逾1.2万条次。品牌展示推介方面, 县政府每年从财政中划出专项资金, 组织3~5家“三品一标”企业的4~6个产品参加了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湖南博览会, 其中2012年有2个产品获畅销产品奖。

2 新宁县“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发展的有利条件

2.1 政策环境好

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自2006年以来每年财政投入“三品一标”推广及工作经费5万~30万元, 呈逐年递增态势。同时, 加强了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经费投入逾200万元, 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推行标准化生产, 支持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 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2.2 发展空间大

解决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化和消费安全问题是农业“三品一标”发展的最主要任务。目前, 新宁县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约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27.85%, 认证产品总量还不到全县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36.844%, 绿色和有机食品种植面积不足10%。按照农业部的要求, 新宁县将通过5~10年的努力, 力争使全县食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面积、产品总量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的比例分别扩大、增加到70%、60%。从数量规模上看, “三品一标”发展空间较大。从功能作用上看, “三品一标”发展潜力巨大, 需要加大力度, 继续推进[4]。

2.3 推进基础实

现阶段, 新宁县明确把通过“三品一标”认证作为基本条件, 这无疑推动了“三品一标”的发展。从2013年新宁县经济工作会议内容看, 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三品一标”纳入了新宁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范围, 并加大了资金投入。新宁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过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培育地域特色优势区域经济发展、科学推动特色农产品产业升级等措施, 推动全县“三品一标”工作, 推进“三品一标”发展的基础越来越实。

3 新宁县“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对“三品一标”认识不到位

新宁县部分农业工作人员、生产人员、消费者缺乏对“三品一标”的认识, 导致特色优质农产品没有形成品牌和市场优势。新宁县应依托优势资源, 打造名牌产品, 实施品牌战略, 推动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3.2“三品一标”认证滞后, 覆盖面不够

新宁县农业“三品一标”数量虽有所增长, 但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产品实物总量占全县食用农产品总量的比重仍然偏低。负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人员编制仅3人。认证经费制约明显。“三品一标”队伍建设及素质有待加强和提高。目前, 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层次较低, 缺乏规范, 覆盖面小[5,6]。

3.3 认证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亟待加强

政府、农业行政部门、企业、种植基地等, 重开发认证, 轻证后监管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部分农产品在农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流通环节等仍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违规、违法用标现象仍然存在。

3.4 质量安全可追溯制度亟待建立

“三品一标”生产仍以农民分散种养为主, 组织化程度低, 生产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基地农户的产品质量安全控制和利益联结机制还不紧密、不完善, 农业标准化技术、质量安全可追溯化记录难以真正落实到农户到产品。

3.5 产业发展工作队伍体系有待加强

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绿色食品管理是保障公众基本消费安全甚至生命安全的公益性事业, 但新宁县机构编制人员和经费已难适应“三品一标”快速发展的形势和质量监管责任要求, 严重影响了产业纵深发展与质量监管工作的开展[7]。

3.6 农业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

长期以来, 新宁县农业生产布局分散、规模小、标准化生产程度低, 易导致品牌化运作、产销衔接和消费者认可发展相对滞后, 农民参与产品认定申报积极性不高。

4 加快新宁县发展“三品一标”的对策

4.1 总体思路

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按照现代农业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 围绕新宁县政府提出的“旅游兴县, 工业强县, 农业富县”的发展战略, 实施“绿色农业工程”, 积极稳妥开展“三品一标”认定认证;继续推进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 切实加强认证产品质量监管与队伍体系建设, 确保“三品一标”不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

4.2 工作目标与重点

4.2.1 抓好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建设。在标准化基地面积、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认证数量、复查换证率、规范用标、续认证率、有机食品认证等要有新突破, 同时推进农业三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可追溯体系建设。

4.2.2突出重点抓好“三品一标”认定认证, 依法加强“三品一标”质量监管。积极稳妥开展“三品一标”认定认证, 新增“三品一标”产品5个, 同时抓好绿色食品续展、无公害农产品复查换证和有机食品保持认证。组织“三员” (“三品”质量安全检查员、协管员和企业内检员) 培训逾800人次。积极配合相关机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行动, 积极开展定期或不定期“三品”质量安全监管专项行动, 通过企业现场检查和市场抽查的形式加大监督抽检和专项整治力度。突出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种植、养殖大户。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 强化企业自律意识, 规范用标管理, 提高申报企业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突出认证重点环节审查, 加大企业内检员培训力度。加强认证产品质量监管, 要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100%, 杜绝重大“三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同时结合各类农业项目的实施, 加大“三品”认证推进力度, 实现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 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

4.2.3抓好“三品”展示展销推介活动。积极组织县内“三品”企业参加农业部在上海举办的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 积极培植湖南“三品一标”农业品牌。

4.2.4抓好技术开发与推广。加强“三品”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 重点将良种培育、栽培技术、疫病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方面的新技术, 集成运用到“三品”生产中, 为企业和农民提供优质、高效、安全的新品种和配套的新技术。

4.3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4.3.1 强化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充实认证队伍, 将“三品一标”工作队伍培养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生力军, 且具备体系健全、业务精通、管理规范、职能充实、科学公正、运转高效的素质。与此同时, 根据谁检查、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 强化检查员现场检查责任, 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 保障认证检查现场评估报告的准确性[8]。

4.3.2加大资金投入。政府要将“三品一标”工作经费纳入县公共财政预算, 切实将这些资金投入到基地建设投资、产品认证补贴、产品挂标上市补贴、安全农产品生产补贴等。

4.3.3实施品牌战略, 调整产品结构, 加快认证步伐。以举办“崀山旅游”文化节等为契机, 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提升品牌的认知度和公信度。鼓励生产认证企业举办和参加区域性展销会[7,8]。宣传“三品一标”产品坚持基地化建设、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以“政府推动, 市场拉动、协会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原则, 形成“重质量顾数量、认证与监管并重”的新思路, 做到在认证“数量上从紧, 质量上从严, 服务上从优”。要通过增加认证品种、扩大生产面积、提升产品质量规格、加强市场营销服务, 全面提高认证产品市场份额, 带动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 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4.3.4加大标志监管力度, 做好专项整治。强化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风险意识。在加快认证的同时, 将风险控制“关口”前移, 加强企业现场检查力度, 杜绝有问题和有风险的企业进入绿色食品阵营[6,7,8]。做好“三品”质量安全的分类风险评估, 并根据不同产品的风险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证后监管工作, 对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产品进行深入专项整治。

4.3.5提高企业内部人员的管理水平, 支持企业发展, 做好企业和市场对接。企业是产品质量管理的源头。积极争取政策、项目、资金, 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扶持企业开展生产, 引导企业规范生产, 诚信经营, 引导企业树立质量安全意识、标准化意识和品牌意识[4,8]。

4.3.6以项目为抓手, 推进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积极争取项目, 快速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逐步形成公司带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将实施农业标准化与农产品认证工作结合起来, 通过“三品一标”认证, 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普及、标准化技术的培训、生产服务的指导和农产品品牌的创建, 带动更多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扩大安全优质农产品生产总量规模[5,8]。

4.3.7要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1) 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示范区标准化生产技术必须达到100%;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100%;进入市场产品贴标率达100%;示范区产品全部通过无公害、绿色或有机农产品认证;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全程质量控制。 (2) 提高示范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加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对基地和农户的辐射带动能力, 保障示范区100%纳入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的基地建设辐射范围。 (3) 提高标准化生产效益。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 提高区域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区域内农民人均增收100元以上。 (4) 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根据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 强化质量管理。一是重点落实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标准, 同时要结合新宁实际, 制定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切实将标准的内容落实到生产的全过程。二是推广优质、高产和抗性强的新品种和新技术, 推广“配方施肥、平衡施肥”技术、“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重点的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三是提高农产品的加工水平和加工档次, 重点推广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加工技术。 (5) 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 包括生产加工过程投入品的来源与使用、关键技术措施、原料来源与使用、生产加工与产品销售日志等。 (6) 积极争取增加标准化生产投入[9,10]。早做方案, 力争县委、县政府加大对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投入, 增加对示范区基础设施、技术推广、加工转化及品牌创建等方面的投入。

新宁县传统品牌农产品虽资源丰富, 但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起步较晚, 按照特色农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优先把品牌知名度高、人文历史悠久、品质优异、地方政府重视的产品纳入登记保护范围, 把农产品“三品一标”产品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一村一品发展等项目有机结合起来, 实现相互推动, 互相促进。通过品牌挖掘、培育和登记保护, 提升独特的农产品品质, 增强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促进新宁农业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蔚.吉林省农产品“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推进措施[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3) :22-25.

[2]吴愉萍, 吴降星, 连瑛.宁波市“三品一标”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4) :18-19.

[3]卢立果.西安市“三品一标”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D].咸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4]中合.我国“三品一标”农产品稳步发展[N].中华合作时报, 2011-06-21 (A1) .

[5]李培贵.宁夏“三品一标”发展状况[J].宁夏农林科技, 2010 (2) :63-64.

[6]李绍颖.桓仁县“三品一标”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 2013 (9) :295, 298.

[7]陈涛.“三品一标”引领农业产业化发展[N].粮油市场报, 2013-04-16 (B02) .

[8]彭亚琼.加快“三品一标”认证、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3) :360, 362.

[9]邓小银.抓好农业标准化与“三品一标”发展提升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J].热带农业工程, 2012 (5) :13-16.

“三品一标”政策摘录 篇3

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2015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将重点加快制定质量追溯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推动国家追溯信息平台建设,进一步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同时,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按照先试点再全面推进的原则,对“三品一标”获证主体及产品先行试点,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覆盖我国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管理目标。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的指导意见:

以“改进品种、提升质量、创建品牌”为抓手,调整优化产品结构。瞄准市场需求,增加市场紧缺和适销对路产品生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把产品结构调优调高调安全,满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加强优质农产品品种研发、推广,着力选育引进一批有竞争力的名特新优农产品,促进农作物品种的升级换代。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继续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和水产健康养殖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抓紧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强化源头治理、过程管控和质量追溯,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推介,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培育一批知名农产品品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大力发展一乡(县)一业、一村一品。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点的通知

稳步发展“三品一标”

加强品牌培育。大力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要强化安全生产,绿色食品要突出全程控制,有机农产品要坚持因地制宜和生态安全,地标农产品要立足地域特色和品质特性。强化品牌创建,培育一批以“三品一标”和“三园两场”为基础的安全优质知名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在品牌引领、消费认知、市场增值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强化认证监管。进一步完善认证程序,落实工作责任,推动认证工作规范化。加强证后监管和标志使用管理,对认证产品加大监督抽查和跟踪抽检力度。完善“三品一标”退出机制,维护“三品一标”的公信力和品牌形象。

积极开展追溯试点。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办法、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以规模化的生产经营主体为载体,以农业投入品和有条件的农产品为重点,选择部分省市县和“三品一标”获证单位开展追溯试点。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5年种植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宁夏三品一标发展状况 篇4

宁夏三品一标发展状况

摘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与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密切相关,农产品质量问题,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项长期性、战略性任务,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自治区党委、政府非常重视,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产品一体化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地理标志登记认定工作.经过几年发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如何进一步开展认证工作和发挥经济效益,是摆在农牧部门面前的一项急需研究和着力推进的重大任务.作 者:李培贵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宁夏,银川,750002 期 刊:宁夏农林科技   Journal:NINGXIA 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0, “”(2) 分类号:X384 TS201.6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5

关于转发农业部办公厅《“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

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市畜牧兽医局:

现将农业部办公厅《“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行动方案》(农办质„2011‟57号)转发给你们。请严格按照文件精神,明确责任,迅速行动,积极开展本辖区内“三品一标” 保真打假专项行动,确保取得实效,并于2012年1月6日前上报专项行动工作总结及有关统计表。联系人:江学辉

电 话:0531-87198866 邮 箱:sdxmzjc@163.com

附件:《“三品一标”保真打假专项行动方案》(农办质„2011‟57号)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主题词:“三品一标”打假 通知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6

4月29日,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在郑州丰乐园大酒店召开,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国干、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局局长刘国卯、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主任陈丛梅及厅直各单位负责人、地市负责人质检中心主任等近100人参加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暨“三品一标”工作会议精神等,总结2013年工作,部署2014年任务。郑州、鹤壁、焦作、固始县等7个市县农业局在会上分别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6个市县作了书面交流。

郑州市农委副书记楚万青第一个上台作典型发言,近年来,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多次受到农业部领导的肯定。其具体做法体现在:一是领导重视,统筹谋划,切实把乡镇监管机构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二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为建设乡镇监管机构注入动力;三是加强管理,强化责任,有效推进乡镇监管机构建设;四是开展培训,提高技能,建设高素质的基层监管队伍。之后又总结了在取得成绩过程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下一步郑州市农委仍要深刻认识、创新制度、扎实推进,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努力开创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新局面。紧接着鹤壁市农业局副局长秦学田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汇报,积极表扬了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是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二是标准化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三是质量安全检测能力明显加强;四是品牌认证步伐明显快;五是质量监管制度明显健全。主要做法体现在:一是抓好信息化建设,拓宽监管渠道;二是抓好投入品监管,把好生产源头;三是抓好标准化生产,强化过程安全;四是抓好质量安全检测,加强产后监管;五是抓好监管队伍建设,强化组织保障。焦作市、固始县、内黄县、武陟县、西峡县农业局相继作了典型发言,分析了各市县的具体做法,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做法,为各地学习提供了宝贵借鉴。

上午10点30分,省农业厅副厅长于国干在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首先充分肯定了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一年来,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狠抓落实,重点强化了6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监管责任。省厅成立了由朱孟洲厅长任组长,7名厅班子成员任副组长,19个业务处室(站、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各级农业部门按照省厅部署,层层落实监管责任;二是推进标准化生产,强化示范带动。全省各级都将农业标准化、“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作为农业提质增效保安全的重要措施予以推进。如郑州市、洛阳市、武陟县、内黄县都安排了开发“三品一标”的专项资金,对获证单位进行奖励等等;三是加强检测体系建设,开展风险监测;四是开展专项整治,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五是强化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六是广泛宣传培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会议指出,2013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的明显成效,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辛勤工作的结果。但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对此,于厅长从“四个要”来分析当前农业形势,增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把这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用改革创新的办法破解工作难题;要认真学习推广先进的监管理念;要树立“大安全”、“一盘棋”理念。今年的工作总体思路,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努力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争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于厅长从8个方面重点安排部署了201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具体工作:第一,深入开展突出问题治理;第二,精心推动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第三,全面强化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第四,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第五,切实加强“三品一标”品牌建设和认证管理;第六,强化制度机制建设;第七,加快基层监管体系建设;第八,积极开展创建国家监管示范县活动。最后,于厅长谈了谈监管职能调整和转变作风的问题。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已明确了农业部门关于食用农产品的监管职责,切实搞好与食药监管部门的衔接。各地要正视和加以整改不良作风问题,切实转变作风,把各项决策落到实处。最终,齐心协力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给全省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国家农业部对郑州市蔬菜、水产品质量安全进行2014年第二次例行监测

为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掌握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和风险隐患,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2014年国家农业部继续对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农产品中的药物污染开展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2014年5月6日开始,国家农业部对郑州市蔬菜、水产品等农产品质量进行今年第二次例行监测。

5月6日至8日,农业部农药残留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石家庄)抽检组对郑州市蔬菜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超市的蔬菜、水果和食用菌进行了随机抽样,共抽取48批次蔬菜样品、5批次水果样品和6批次食用菌样品。5月7日至11日,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舟山)分别在郑州市纬三路水产批发市场、柳林水产批发市场、桐柏中路、华润万家等地抽取鲤鱼、草鱼、鲫鱼、鲢鱼、虾、大黄鱼等水产品样品20批次。样品经农业部监测人员密封、编号后带回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由农业部统一向全国发布。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中心)

城镇化与减灾 农产品安全走在前

2014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为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切实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郑州市政府于5月11日上午在绿城广场开展了“城镇化与减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按照郑州市农委统一安排,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高度重视,组织理论知识丰富、检测技术过硬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宣讲人员参加此次活动。

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通过制作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宣传手册和现场咨询、现场检测等形式,广泛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知识、增强市民对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安全的灾害意识,并现场为市民提供咨询、解答疑问100多次,发放宣传单600多份,现场检测6批次蔬菜、水果样品全部合格,并及时给送样市民反馈了检测结果,市民表示非常满意。

郑州市政府秘书长、市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赵红军等领导来到郑州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展台前,饶有兴致地翻看了《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消费知识手册》,认为手册编写的非常实用,很有必要,并叮嘱工作人员一定要大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为老百姓的“餐桌”安全保驾护航。

(郑州市农委)

郑州市农委农产品检测中心多措并举

确保五一期间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一节期间,为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让全市人民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流通中心组织督查组认真检查了郑州市基地、批发、农贸市场和茶叶、干调市场、大型超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要求郑州市农产品质量检测、执法人员要高度重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宣传,坚决防止不合格农产品进入百姓的餐桌,确保五一期间郑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严格实行“三级四层”农产品监管体系,严把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关。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执法人员对市区6家全天候交易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实行24小时检测监管,对全市117家批发、农贸市场和61家大型超市加大抽检量,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农产品进行无害化销毁。

二是加强生产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4月初,组织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人员对郑州市12个县(市)区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进行抽检,检测结果向当地政府通报。督查企业自检体系正常运行。

三是加强重点品种监管。根据春夏交替季节农业生产和消费特点,加大叶菜类蔬菜和精细菜农药残留检测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四是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报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结果,接受市民监督。保障节日期间百姓“菜篮子”安全。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7

1 发展“三品一标”的重要意义

1.1 促进农业增产增收

在“三品一标”生产过程中, 必须严格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推广应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科学合理地使用农业投入品。一般农业、肥料、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的数量大大少于常规生产, 既节省了农业劳力, 又节约了生产成本, 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同时, 由于农业“三品一标”是生态、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能够实现农业增产增收。潜江市高场办事处生产的“奥来”牌西瓜自2004年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以来, 严格执行无公害西瓜生产技术规程, 西瓜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 产品供不应求, 价格较同类产品高50%左右, 西瓜生产每年带动农户增收300万元左右。

1.2 促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 品牌影响力大, 带动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开发“三品一标”产品, 促进了“三品一标”生产规模和产量持续稳定增长, 推动了农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前, 潜江市已发展“三品一标”生产企业 (专业合作组织) 42家, “三品一标”农产品206个, 农业生产实现了由粮棉油大宗农产品生产向优质蔬菜、肉牛养殖、水产养殖等优势产业转移, 实现了由传统数量型向经济效益型、生态友好型农业转变。

1.3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三品一标”农产品制定了严格的生产技术规程, 实施统一的质量控制体系, 有利于实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 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潜江市海天牧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绿音”牌牛肉经多次抽检, 合格率均为100%, 质量稳步提高, 公司产品品牌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 “绿音牌”牛肉先后获得湖北省名牌产品、武汉农业博览会地方特色农产品、上海、长沙广州绿色食品博览会优质产品等荣誉, 产品供不应求, 深受消费者喜爱。

2 潜江市“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

2.1 起步阶段 (2003—2006年)

重点开展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探索, 宣传、引导农产品生产单位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2003年, 在开展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地基础上, 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2004年潜江市高场办事处生产的西瓜成功申报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5年, 潜江市委、政府从政策、资金等给予了大力支持, 对全市认证的“三品一标”企业共奖励4万元。2006年, 潜江市委、政府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对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企业, 按每个产品5 000元给予“以奖代补”, 年底兑现奖励资金8.5万元。2006年底, 全市共获得15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3个绿色食品认证。

2.2 快速发展阶段 (2007—2008年)

2007年,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工作, 潜江市被湖北省农业厅确定为全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推进试点县 (市) , 借助项目建设, 潜江市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与产品认证一体化工作, 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得到快速发展。2007—2008年, 全市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159个。2008年底, 累计开发无公害农产品174个、绿色食品3个。

2.3 稳步提升阶段 (2009年至今)

按照“认证与监管并重, 数量与质量并举”的原则, 潜江市大力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战略, 积极扩大总量规模, 着力强化监督管理, 全面提升品牌形象。目前, 全市有效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企业达35家, 产品198个, 产量20.36万t, 产值5.17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6家, 产品7个, 产量2.95万t, 产值3.95亿元。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个, 产量3.8万t, 产值6.08亿元。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量占全市食用农产品总量的34.7%, 产值占全市农业产值的16.7%。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品一标”认证不平衡。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有198个, 但绿色食品仅有7个, 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仅有1个。二是无公害农产品标志使用率不高。全市获证的无公害农产品按规定使用标志的产品较少, 贴标率较低, 不利于无公害农产品的宣传与推广[3]。三是农业“三品一标”的知名度还不高。农业“三品一标”虽然逐渐被消费者认知, 但市民购买“三品一标”不积极、不踊跃, 选择农产品品牌消费的意愿不强。四是“三品一标”认证后监管不够。

4 做好“三品一标”工作的对策

4.1 要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要及时总结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实践经验, 加快制定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确保优势农产品全部有生产技术标准。要广泛开展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 重点推广无公害蔬菜、水稻、龙虾以及绿色食品西瓜、双低油菜、肉牛等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要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项目和省农业标准化生产整县 (市) 推进示范市创建活动为依托, 在“219”省道、“318”国道沿线建设0.33万hm2蔬菜、0.20万hm2瓜果、0.67万hm2小龙虾标准化生产示范带 (区) 。

4.2 要进一步强化农业投入品管理

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明确职责, 落实责任。大力推广蔬菜生产用药专柜 (专店) 经营、高毒剧毒农药定点经营、兽 (渔) 药GSP认证经营, 强化经营台帐记录, 管好源头。开展“检打联动”, 加大质量安全违法追究力度, 形成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和高压态势。以禁用、限用农 (兽、渔) 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作为监管重点, 组织开展农资打假活动, 严厉打击在饲料加工和养殖环节添加“瘦肉精”、“蛋白精”、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的行为[4,5]。

4.3 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品一标”品牌的宣传力度

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要积极支持、配合农业部门加强“三品一标”知识宣传。农业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 开展“三品一标”品牌宣传, 积极组织开展“三品一标”知识培训, 使“三品一标”品牌做到家喻户晓。“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在进行产品宣传时, 要重点突出“三品一标”品牌形象, 扩大“三品一标”品牌影响力。

4.4 要进一步加强对“三品一标”的监管力度

要切实抓好科学用标, 确保企业按照规定的质量控制制度办事, 确保产品源头的质量过硬。要按照“属地管理, 分级负责”的原则, 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制。

4.5 要进一步加大“三品一标”工作政策扶持力度

要全面落实工作经费, 将“三品一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要提高“三品一标”认证的“以奖代补”标准, 将农业“三品一标”品牌比照市著名商标、章华质量奖的标准进行奖励。要加大对“三品一标”申报单位的支持力度, 设立“三品一标”品牌开发基金, 制定开发奖励政策。要加大对“三品一标”科研、推广、市场信息服务体系的经费投入。

摘要:阐述了发展“三品一标”的重要意义以及潜江市“三品一标”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潜江市“三品一标”发展存在的问题, 并从技术推广、品牌宣传、政策扶持、认证后监管等方面提出了做好“三品一标”工作的对策。

关键词:“三品一标”,现状,问题,对策,湖北潜江

参考文献

[1]卢立果.西安市“三品一标”发展成效、问题及对策[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2]吴愉萍, 吴降星, 连瑛.宁波市“三品一标”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1 (4) :18-19.

[3]郭建华, 何甜甜, 郭亮.对江苏省南通市“三品”发展的思考[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2 (2) :25-26.

[4]方舟.发展“三品一标”是长期战略[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 2010 (2) :1.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8

“获绿色食品认证后,我们的产品价格在比同类产品高5%—8%的情况下,销量仍增加10%—15%。”昆明宜良李烧鸭食品责任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成华说,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方向。

对于上述说法,云南省昆明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下称,市农安中心) 表示赞成。据该中心办公室主任张志勤介绍,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简称,“三品一标”),是昆明打造安全优质农产品的重要抓手,其不仅在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还是加快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有效抓手。

‘三品一标’ 有严格认证标准

李成华说:“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李烧鸭产品售价均高于同类普通产品,但年销售量仍轻松过百万只。可以说,‘三品一标’认证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据张志勤介绍, “三品一标”的价格一般都高于普通农产品,甚至是后者的几倍。例如,蒋氏枣园的绿色食品枣产品单价50—60元/公斤,仍供不应求,近年来几乎都被山姆会员店的销售商包销,在昆明市场基本买不到,而当地同类枣只卖10多元,却依然难销售。再如,昆明市滇中粮食贸易有限公司打造的大米系列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达3亿余元,年收购农民粮食7万吨,带动农户23.5万人,年增加农民收入3541万元。

获“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虽能获得良好效益,但也有严格认证标准。据市农安全中心认证科科长鲁惠珍介绍,“三品一标”有严格的认证体系,包括土壤、空气、水质,规模,生产流程等。近年来,昆明市围绕都市型特色农业,以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等农产品为重点,以标准化、品牌化为抓手,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稳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据统计显示,截至去年11月,昆明市认证“三品一标”企业99家,212个产品,原料基地面积38.21万亩,养殖规模2826.3万头(羽),产量102.24万吨,产值348741.5万元。数量和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位。 在数量和规模扩大的同时,市农安中心按“数量与质量并重,认证与监管并举”的要求,一边规范认证,稳步推进工作目标,一边将工作重点转到质量监管上来,严格审查,严格监管,维护品牌公信力。

据鲁惠珍介绍,2014年为加强质量监督管理,提升农产品品牌公信力,开展了为期2个多月的市级“三品”专项抽检。此项工作,共抽检26家获证企业的30个产品,包括绿A天然螺旋藻精片、鲜鸭肉 、泡小米辣、鸡蛋、猪肉等产品,其中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20个。抽检样品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按相关产品标准全项检测,合格率100%。

“三品一标”认证 不是一劳永逸

“即便获得了‘三品一标’认证,也不是一劳永逸。在3年有效期内,除需接受抽查监管外,到期企业还需申请续展换证。”鲁惠珍说,对到期换证和年检的企业,市农安中心将提前三个月书面通知,并指导企业做好到期产品(产地)复查换证、续展及保持认证工作;对到期不办理手续的企业,认证自动失效并上报。

有数据显示,去年绿色食品到期续展企业15家,32个产品,已办理续展14家企业,30个产品,企业续展率93%,产品续展率94%。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9

当前,中原经济区建设如火如荼,现代农业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农业大省,河南今年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和省九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现代化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和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两大工程,加快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进程。

那么,作为新型农业现代化重要支撑和内容的品牌农业,在奔涌而来的农业发展浪潮中,将发挥怎样的作用?又该如何开拓前行?日前,就此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河南省农业厅厅长朱孟洲。

记者: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的显著标志,如“双汇”“好想你”等品牌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河南形象。我们如何看待农业的品牌效应?推进河南新型农业现代化,品牌农业发挥着怎样的意义和作用?

朱孟洲: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特别是国外知名农业企业和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国内农产品即使不出国门也得面临国际竞争。而消费者的成熟,又已经促使品牌成为农产品市场经营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和决定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成败的一种核心力量。因此,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品牌化运作”、“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视作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始终把鼓励支持创立和发展农产品品牌作为建设新型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以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等(简称“三品一标”)公共品牌认证登记为主导品牌农业发展,加快了全省农业品牌化进程。

尤其是去年10月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指示,要给原阳大米“起个好听的名字”和集中打造“信阳红”茶业后,再次增强了河南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信心和动力,也使河南农业品牌效应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渗透和扩散。除了你们提到的“双汇”“好想你”外,又有一批新兴的品牌农产品,在带动当地农业的快速发展和提升河南形象方面显现出强劲的势头,如“信阳红”茶业已带动当地综合产值达到25亿元。

农产品品牌化的过程也是现代农业实现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产品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作为农业大省,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战略,赋予传统意义上的农产品以品牌特征,使之形成比较优势,并逐渐成为国内外农产品市场上竞争的主旋律,既是转变农业根本发展方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客观要求,也是推进全省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河南农产品品牌效应,还只是近年来河南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探索中,累积能量的初步喷发,总体上讲,还处于现代农业品牌化发展的起步阶段,今后发展潜力巨大、要做的工作也很多。

记者:请您简要谈一下河南品牌农业发展现状,品牌农业的兴起给河南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朱孟洲:河南是全国第一农业大省、第一农村人口大省、第一产粮大省。近年来,河南农业系统始终坚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河南)省委和省政府关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总要求,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坚持“以品牌化推进标准化、以标准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以“三品一标”为主导的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推动品牌农业不断取得新成绩。

首先,品牌示范效应明显增强。截至去年年底,河南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379个,获证单位1281家,面积达到2323.11万亩,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690个,获证单位1063家,产品总产量2027.64万吨;有效绿色食品389个、面积262.6万亩、产品总产量125万吨,有效有机食品62个、面积2.8万亩、产品总产量3.6万吨;累计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47个,总面积483.5万亩,产品总产量682.6万吨,产品涵盖粮食、瓜果、蔬菜、水产品等多品种。

目前来看,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已成为“三品一标”申报主力军,70%无公害种植业产地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管理,每个获证单位平均带动农民1000人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组织化、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

其次,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由于“三品一标”管理规范,质量过硬,获证产品效益不断增加,也带动了农民增收。一批农产品因获得“三品一标”金字招牌后而名升价增、产品相继在全国市场打响。除大家熟悉的新郑的“好想你”大枣产品外,武陟的“菡香米”在先后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后,价格一路攀升、涨了10倍左右,卖场也一路由焦作到郑州再到北京;还有像固始“顺兴莲”大米、原阳“原甲”大米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后价格翻了两番,鲁山“张良姜”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后价格也实现翻番。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人还是那群人,田还是那片田,因为有了金字招牌,带动了农产品价格和农民收入的直线上升。

记者:与其他省份相比,河南品牌农业的发展水平如何,具有哪些独特优势?

朱孟洲:虽然河南以“三品一标”为主导的品牌农业取得持续进展,但总体发展水平偏低,既落后于江苏、浙江等沿海省份,与四川、内蒙等中西部省份也有差距,和农业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但河南具有丰富的优势农产品资源亟待开发,发展潜力大、后劲足。

河南的北部、中部、东部平原地区,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明显优势;淮河两岸、大别山区、桐柏山区、伏牛山区、太行山区等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资源丰富,是天然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另据“河南省黄淮平原经济区农业地质调查”结果,黄淮平原经济区土地质量总体符合绿色食品产地标准,“中国粮仓”是安全粮仓、绿色粮仓。

此外,河南是中华五千年农耕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农耕文化传承悠久,开发浓郁地域特色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区位优势明显。可以说,河南就是一座农产品品牌资源的金矿。深挖细掘这座金矿能够促进品牌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当然,我们还必须看到,当前“千家万户小生产”的农业生产经营格局尚未得到根本改变,靠千家万户创立农产品品牌、提升品质,推进农业现代化既不现实也不可能。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以挖掘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优化环境为手段、以发展“三品一标”为抓手,推进河南品牌农业发展。

记者:如您所言,“三品一标”是河南品牌农业发展的主导,围绕“三品一标”,请您谈谈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发展方向。

朱孟洲:发展“三品一标”是已经证明了的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实现农产品品牌化的方向。各级各地都应当把发展“三品一标”纳入“十二五”乃至更长期的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中,与地方优势资源开发、支柱产业培育、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一并考虑,着眼长远,统筹规划,精心组织,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品牌农业稳步发展。

创立和培育一个农产品品牌,离不开一定的生产规模和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不要说分散的农民,即使是一些农民合作社或农业公司,也常常力不从心。因此,我们要积极学习兄弟省份经验,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和措施,鼓励农产品生产经营单位依托“三品一标”认证登记创名牌。同时,应继续把“三品一标”认证登记作为各类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审批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示范社评定的主要条件,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和它们的互补优势,促进协同发展。

发展“三品一标”是促进农产品质量提升和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河南将尽快健全“三品一标”机构体系和工作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和完善,为“三品一标”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宣传“三品一标”国家公共品牌的优秀品质和权威性,使“三品一标”真正成为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的追求、消费者的首选。积极探索创新“公司+基地+品牌、合作社+农户+品牌”等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子,使之更有利于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运作。努力实现通过发展“三品一标”国家公共品牌推动农业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三品一标Microsoft Word 文档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现状,问题,对策,云南昭通,昭阳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尤其是近年来苏丹红、毒豇豆、三鹿奶粉、瘦肉精、农药中毒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人们从以前对农产品数量的需求, 逐渐向安全、优质、生态的农产品需求转变, 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指标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 “三品一标”应运而生。“三品一标”是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统称, 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主要目的是推行“标准化产生、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的技术措施, 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过程实行生产监督, 对产地环境实施连续的环境监测评价和环保措施, 有效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 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 是适应市场需要、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是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三品一标”认证现状

1.1 昭阳区农业生产概况

昭阳区位于云南省东北端, 地处东经103°08′~103°56′, 北纬27°07′~27°39′;冬季气温较低, 夏季气候凉爽, 干湿两季分明。全年无霜期220 d左右, 年平均气温11.6℃, 年均日照时数1 902 h, 年均降水量736.5 mm;常年粮食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0.6万hm2,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8.7万hm2、经济作物播种1.94万hm2, 肉蛋奶总产量8.9万t;2015年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发展到55家, 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7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4家。分别经营苹果、蔬菜、马铃薯、大蒜、生猪、牛干巴、火腿等优质农 (畜) 产品, 其产品远销四川、广东、深圳、贵州、湖北、上海、香港、澳门, 并出口至越南、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

1.2“三品一标”认证企业、认证产品及认证实物明显增长

2007年以前, 昭阳区“三品一标”认证仅通过1.4万hm2无公害产地认定和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7年9月至2015年12月, 昭阳区围绕优势农产品、特色农产品大力建设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生产基地, 培育昭阳区无公害、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申报主体开展“三品一标”认证 (登记) 。到2015年12月底, 昭阳区累计有91%的耕地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定, 93%的规模化养殖场及养殖大户通过了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种植业无公害产地认定5.51万hm2, 畜牧业无公害产地认定6 155 t, 无公害渔业产地认定1.28万hm2;累计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企业22家、认证产品64个, 其中:畜牧业认证11个产品、认证实物量3 704 t, 种植业认证42个产品、认证实物产量31 370 t;无公害渔业产品认证11个, 认证实物量188 t;累计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企业6家, 认证产品10个, 建设绿色食品生产基地2 888 hm2, 认证实物量43 750 t;通过有机食品认证企业1家, 认证原料基地2 067 hm2, 认证产品6个, 认证产品实物量980 t, 产值1 150万元;成功申请登记“昭通苹果”地理标志农产品1个, 登记面积1.43万hm2, 登记产品实物量40万t。

1.3 逐步建立“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奖励机制

为提升“三品一标”生产企业品牌形象、社会公信力和提高农产品质量, 鼓励支持“三品一标”农产品健康稳步发展, 昭通市人民政府表彰了2010年度昭阳区朝琼养殖场等6家“三品一标”先进工作单位, 并对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的企业进行奖励。累计到现在, 昭阳区“三品一标”生产企业获省政府、市政府奖励85万元, 昭阳区“三品一标”工作机构获市政府奖励37万元, 有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进程。

2“三品一标”认证存在的问题

2.1“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相对滞后

自2002年以来, 云南省大力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昭阳区2007年以前只通过了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累计到2015年12月底也只有82个农产品通过“三品一标”认证。昭阳区是云南农业生产大县 (区) , 而“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占全省认证数、认证实物量及全区农作物生产面积和总产量百分比偏低, 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缓慢, “三品一标”认证工作相对滞后[1]。

2.2 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及组织化程度较低

2.2.1 区域内制定、修订农产品生产地方标准较少, 阻碍标准化生产快速推广。

地方标准是规范本地农产品生产行为, 从基地环境选择、栽培管理到施肥、用药、采收等都建立一套严格的规范程序, 提高种植科技含量和质量, 促进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和经验较快地得到推广应用。昭阳区到现目前只制订《苹果生产质量标准》和《马铃薯生产质量标准》, 农产品生产基本处于无标生产状态, 农产品生产主体缺少适合昭阳区实际的参照生产标准, 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广缓慢。

2.2.2 运营模式管理较为松散, 投入品使用随意性大。

“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 如品种选择、投入品使用、田间管理、采收、包装、储运等, 可现在认证主体的生产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等模式运营, 管理较为松散, 生产过程的记录、投入品使用的监管等工作很难开展, 肥料、农药、兽药使用比较随意、生产记录规范程度较差, 生产标准执行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规范化生产程度低[2]。

2.3 涉农企业规模较小, 缺乏“三品一标”品牌培育意识

昭阳区涉农企业多数起步晚、规模较小、实力弱、产业化水平不高、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差, 在创业闯市场中, 单打独斗、各自为阵, 缺乏“合作经营、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 同时受小农经济思想影响, 经营者没有树立正确的生产、消费品牌观, 培育品牌意识观念淡薄, 在生产、销售中不注重品牌宣传, 有部分企业报着“为认证获奖金而认证, 为认证拿证书而认证”的思想, 认证后企业品牌影响力、知名度得不到提升, 产生的经济效益不大。

2.4 产业资金投入不足, 制约“三品一标”认证速度

昭阳区大部分涉农企业规模小、引进外资注入少、银行贷款困难且利息高、企业承受力有限, 企业发展总体上缺乏资金, 企业多数不愿拿出较多的资金用于发展“三品一标”认证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政府投入“三品一标”的资金也比较有限, 目前, 省政府仅从产品化发展资金中安排部分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奖励“做得好、规模大”且通过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企业, 昭通市政府也断断续续地奖励了部分通过“三品一标”企业, 但是始终没有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的奖励机制。昭阳区“三品一标”工作机构也没有专项资金, 难以支持企业品牌培育和开展“三品一标”产品公益宣传。由于资金短缺、投入不足, 一方面制约产品再生产投入和产品销售市场开拓, 另一方面制约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产品品牌培育。

2.5 获证后监管机制不健全

农产品生产质量涉及产前、产中的投入品, 产后的包装、销售、消费等多个环节, 执法部门涉及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部门, 现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法律条款比较原则, 规范性文件约束效力差, 监管环节和责任难以分清, 多头监管和监管缺位的现象同时存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有问题产品召回、退市、追溯等制度尚未明确规定, 农产品产地认定、产品认证、投入品管理、产地环境监测评价和农产品生产经营等规定不具体,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行政处罚力度不够, 难以有效遏制违法行为[3]。

3 发展对策

3.1 加强人员队伍建设, 提高认证和监管水平

一是充实认证、监管工作人员, 健全认证监管机构。昭阳区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是昭阳区“三品一标”工作机构, 但仅有6个人的编制, 其余人员都是从其他单位借用, 工作人员存在不稳定因素, 制约“三品一标”认证、监管经常性、长期性开展, 需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 充实认证、监管工作人员编制, 稳定工作人员。二是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人员素质提高培训, “三品一标”认证、监管实行检查员、核查员负责制, 检查员、核查员素质的高低对认证企业、认证产品质量的控制起关键作用, 加强“三品一标”认证、监管人员素质提高培训, 促进“三品一标”工作的开展有质量、有成效。三是开展企业内检员督导工作, 强化内检员职责, 督促企业按照企业质量控制措施组织产品生产, 规范产品追溯制度, 稳步提升产品质量[4]。

3.2 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开发, 提高“三品一标”认证进度

昭阳区“三品一标”认证工作应紧紧围绕近年来各级政府开发大蒜、花椒、莲藕、葡萄、苹果、蔬菜、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项目, 加快认证进度。2011—2016年昭阳区打造昭通苹果、蔬菜、核桃等特色产业、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项目,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 培育了多个认证主体, 在项目区开展了蔬菜、苹果、核桃等农产品品牌认证, 为优势、特色产业产品推广和农业品牌创建添砖加瓦。

3.3 逐步改变农产品生产运营模式, 优化生产基地建设

近年来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农产品生产模式, 管理较为松散, 存在生产过程的记录、投入品使用的监管等工作很难开展, 肥料、农药、兽药使用比较随意, 需要通过改变“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生产运行模式为租赁耕地建自有基地的运营模式, 增强基地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度。

3.4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三品一标”良性发展氛围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广告牌等传媒载体, 广泛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和限制使用规定、国内外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宣传工作, 增强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 提高种植业养殖业的安全技术水平, 使农民自觉按照标准化、无公害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倡导“保护环境、清洁生产、健康种养、安全消费”可持续发展理念, 为“三品一标”良性发展营造社会氛围。

3.5 争取资金扶持政策, 保障“三品一标”产业优化发展

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对“三品一标”认证企业的扶持, 支持企业科技更新、科技研发, 鼓励企业积极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 不断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增加产品附加值。

4 结语

积极培育“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 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 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主要措施。结合昭阳区农业生产实际,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政策, 强化监管, 以“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为推手, 强化“三品一标”农产品质量认证基础, 推广“产生标准化、投入品监管、关键点控制、安全性保障”等技术措施, 从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标识等全过程实行生产监督, 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 促进昭阳区农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爱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与技术[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9.

[2]字朝华.积极培养绿色食品品牌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经济[J].云南农业, 2011 (8) :5.

[3]加强证后监管提升“三品”公信力[J].云南农业, 2011 (9) :5.

上一篇:美好的瞬间300字作文下一篇:毕业生改派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