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2024-08-18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共12篇)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篇1

《大海啊,故乡》教案

一、创设情境

1、闭上眼睛,你听到了什么?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海底世界去看看。

4、大海是这样美丽,请你来汇报你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吧!

5、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谁能说一说大海的物产有哪些呢?

6、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初听这首歌曲,请你的身体随着音乐做动作。

2、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

4、把你哼唱的歌曲用手中的乐器进行模仿演奏。

5、感受这首歌曲的拍子,并随着节拍用打击乐器伴奏。

6、再听歌曲,分析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歌。

二、编创与活动

7、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打击乐器和器乐演奏的同学。组长负责分配每个人的职责。

8、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

9、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10、老师今天还带来几首歌曲,听一听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相似之处。

11、听《太阳岛上》《浪花里飞出欢乐的歌》《枉凝眉》《葬花吟》,介绍歌曲作者王立平。

12、合唱歌曲《牧羊曲》,加入武术动作。

三、课堂总结

13、王立平爷爷写了这么多动听的歌曲,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故乡的人,希望你们也能热爱我们的家乡,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篇2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0课《我爱故乡的杨梅》。以下, 我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及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等方面一一分开说。

一、说教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一篇状物的作品, 整篇文章描写了杨梅果树, 并侧重于描写杨梅果实不同成长阶段的形状、颜色和滋味, 同时在这篇作品中流露了作者喜爱自己的家乡和喜爱杨梅的心情。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1. 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及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认知, 确定本文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习课文中有关生字词并能准确理解课文中的内容。

方法与过程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认知杨梅果实不同阶段的形状、颜色等逐渐变化的过程;难点: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3.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 丰富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 达到资源共享、重新整合语文课堂的目的, 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欣赏, 为学生有效阅读打下基础。)

三、说教法及学法

在这节课中, 我关注学生学习的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课堂学习的合作意识;教学中采用图文结合的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看图识字、观察、思考、解疑,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通过多元化解读文本, 实现情感升华的体悟。

四、说教学流程

在这节课, 我按照以下五个教学步骤进行。

1. 师生交流, 引领进入文本

上课一开始, 我利用课件展示杨梅的有关图片, 对杨梅的画面进行定格处理, 然后我问学生:展示的杨梅树美不美?接着问:杨梅树是美丽的, 那杨梅果又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进入我们的教学环节中。)

2. 精读感悟, 领略文字魅力

首先, 我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细雨如丝, 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同时运用多媒体展示出杨梅的美丽。接着, 我请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全文如何分开写杨梅的果和树的?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 也可小组合作解决朗读中的生字词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了文本中的字词, 读准字音, 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在这一环节中, 我将教学内容分为以下两步:

第一步, 课件出示文本中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即杨梅果实的图片, 让学生比较:“杨梅先是 (淡红) 的, 随后变成 (深红) 的。”让学生说说杨梅的外形颜色变化。引导学生比较杨梅果实, 即成熟的和没成熟的形状、颜色和味道。

第二步:课件出示文本中第五、六自然段。

我问:熟透了的杨梅果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在颜色、味道上有什么不同? (课堂教学中, 我让学生先小组合作探究后, 再对他们适当解说。)

(设计意图:教师提问后, 让学生再次精读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善于发现、思考、解决问题, 以读代讲, 读中感悟, 领略文章之美。)

3. 读中探究, 突破重点知识学习

因这一环节是重难点, 我是这样安排的:事先, 我在市场上买了几枝杨梅, 有成熟和没有成熟的, 分别给我班的学生, 先让学生辨认熟透的与没有熟透的杨梅果实, 在他们享受了杨梅的形状、颜色、滋味后, 再读课文的第四、五、六自然段, 对比中了解杨梅果的特点。

4. 品读悟情, 激荡学生情感

我说:这篇课文已成为作者美好的回忆, 现在请学生们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体会作者对杨梅、对故乡的喜爱之情。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一环节是回顾本课要点, 引导学生总结、梳理已读过的课文,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 实现情感的拓展与延伸。)

五、说板书

我爱故乡的杨梅

杨梅树 (略)

杨梅果:

形状:圆圆的, 有小刺

颜色:淡红的深红的变黑的

味道:又酸又甜甜津津的

(设计意图:对课文进行有效“梳理”, 能从视觉上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是学生掌握课文精髓的显微镜。)

“大海啊,我故乡” 篇3

春日觉醒厦门行动

厦门阳光充沛,一年四季花木繁盛。厦门总体气温比较温和,年平均温度20.9℃,最低4℃。这里夏季较为炎热,7~8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

春日的厦门,阳光柔媚,海风宜人,海涛轻拍礁石奏出舒缓的乐声,青山绿水环应成趣。此时游厦门,不妨留意一下海岛,如大屿、火烧屿、猴屿等,其土壤颜色皆呈醒目的褐红色,所以也叫做红壤,属于酸性。瓦蓝的天,碧绿的水,金色的沙,苍翠的树配以红土壤,自成一派靓丽夺目的天然美景。

英雄三岛、万石植物园

厦门的秋天是惬意的。在十月间,安溪当季的“黄金桂”等乌龙茶已采栽、制好,正是厦门“茶棍”们品茗之时。厦门人独特的“中秋搏饼”也在此时进行,这是举国无它,千斤都不换的。看火红的美景,品上好的香茶,尝爽口的搏饼,尽情享受厦门秋日的温情。

推荐:★★★★

推荐:鼓浪屿

鼓浪屿鼓浪屿位于厦门岛西南隅,与厦门市隔海相望,与厦门岛只隔一条宽600米的鹭江。岛上气候宜人,四季如春,无车马喧嚣,有鸟语花香,素有“海上花园”之誉。岛上岩石峥嵘,挺拔雄秀,因长年受海浪扑打,形成许多幽谷和峭崖,沙滩、礁石、峭壁、岩峰,相映成趣。鼓浪屿街道短小,纵横交错,清洁幽静,空气新鲜,岛上树木苍翠,繁花似锦,特别是小楼红瓦与绿树相映,显得格外漂亮。鼓浪屿楼房鳞次栉比,掩映在热带、亚热带林木里,日光岩奇峰突起,群鸥腾飞……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与海同乐,南海风光

海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域。岛上终年气候宜人,四季鸟语花香。地处中国最南端的南海上,长达1580多公里的海岸线曲折多变,风光旖旎。沿海沙岸占50%-60%,沙滩宽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平缓延伸,多数风平浪静,海水清澈,沙白如雪,岸边绿树成荫。

湛蓝的海水、柔和的沙滩、和煦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尽显海南岛迷人的南海风光。

到海南就是来到了水上运动的天堂,这也是众多人选择海南度假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海水浴、日光浴、海上摩托艇、游船、帆板、垂钓、潜水、沙滩体育运动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人尽情享受。

潜水是海南的主要水上运动项目。海南岛海域广阔,港湾众多,波平浪静,海水清澈见底,海底平坦,海底生物繁多,是进行潜水的“绝佳之处”。潜水时可观赏海底珊瑚、海洋生物及地震陷落的海底村庄。

传统的垂钓也是海南理想的游乐项目。三亚西岛洁净的海水,丰富的南中国海鱼类资源,使垂钓成为与朋友家人共享好时光的理想活动。

推荐:三亚

三亚市区环境极为独特,山、海、河三种自然美景集中一地,构成了三亚市特有的自然景观。市区三面环山,北有抱坡岭,东有大会岭、虎豹岭和海拔394米的高岭(狗岭),南有南边岭,形成环抱之势,山岭绵延起伏、层次分明;同时,山脉的延伸将市区分成若干青山围成的空间,为城市不同地区提供了各具特色的空间景观环境。海上回望,群山如绿色屏障辉映出三亚市的妩媚多姿。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它拥有全海南岛最美丽的海滨风光。这里有闻名中外的“天下第一湾”亚龙湾和大东海、三亚湾等优质海滨,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海蓝沙白、浪平风轻。三亚有东、西二条河穿过市区,二条河交叉南汇于南边海,北汇于中岛端,自然岸线曲折多变,上游水网纵横交错,两岸自然生长的红树林绿影婆娑,时有水鸟飞弋,鱼跃锦鳞,景致优美,生机盎然。

亚龙湾是中国最美的海岸之一。亚龙湾位于中国最南端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三亚市东南28公里处,是海南最南端的一个半月形海湾,全长约7.5公里,是海南名景之一。亚龙湾沙滩绵延7公里且平缓宽阔,浅海区宽达50-60米。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而且蔚蓝。能见度7-9米。海底世界资源丰富,有珊瑚礁、各种热带鱼、名贵贝类等。年平均气温25.5℃,海水温度22-25.1℃,终年可游泳,被誉为“天下第一湾”。

推荐:★★★★

海光山色,清凉青岛

青岛背靠道教名山——崂山,三面环海,到处绿树浓荫,气候温和宜人,以其独特的山海奇观著称于世。

到了夏季,碧海蓝天之中,各海水浴场如颗颗蓝宝石掩映于青岛市中。城区之内也有青山点缀,如已经成为青岛市中央公园的太平山。受这些地理因素影响,青岛的夏季只有65天,最热的是8月份,平均气温只有25.1摄氏度。人们称青岛为“避暑胜地”、“夏季的天堂”。

青岛历史文化悠久,市容市貌地方特色浓郁,集中展现了俄、英、法、德、美、丹麦、希腊、西班牙、瑞士、日本等20多个国家的建筑风格,拥有具有“方国建筑博览会”之美称。

这些异国建筑使青岛市呈现出异国的风貌,与青岛的蓝天碧海交相辉映,让你不出国门,即能领略独特的别样风情。

浪漫之都,“青泥洼”大连

“北方明珠”大连,有着阳光、大海、沙滩、和美女,是中国的“浪漫之都”。行走在大连的厂场、漫步在美丽的海滨,可以清楚地感受到滨城大连的魅力。大连的广场多,绿地、白鸽、雕塑、喷泉自不用说,还有英姿飒爽的女骑警。大连的服装节,好似狂欢节,好穿、敢穿的大连姑娘无疑是它最好的广告。

大连旧称“青泥洼”,100年前,一批对法国文化情有独钟的沙俄工程师揣着巴黎的城建图纸来到这里,希望在这块远东的土地上再造一个“东方巴黎”。他们给它起名“达里尼”,意为遥远的城市,因此有了音译为汉语的“大连”。大连“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它努力成为国际都市,也顽强地表现着自己的个性。

十里洋场,逛遍天津

天津市简称“津”,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一,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素有“渤海明珠”之称。过去天津有津沽、直沽、丁沽、津门等别称,明朝燕王朱棣在此地渡河夺了天下,定名“天津”,意为“天子渡河的地方”。天津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市区依海河而建,景色优美。

此外,由于地理和历史原因,天津不仅各国租界西洋式建筑众多,而且近代以来海内各界著名人物很少有不曾涉足天津的,所以也留下了众多的名人故居。这些饱经沧桑的街区和房屋如今已成为天津独有的一道风景线,游人络绎不绝。

初中音乐说课稿 大海啊,故乡 篇4

三岔口中学

周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海啊,故乡》这首歌曲为F大调,3/4拍,中速整首歌词通俗易懂,旋律优美,富有变化,以叙述性的口吻与不同层次情绪的抒发,深切的表达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浓厚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深受学生喜欢的抒情歌曲。

基于以上教材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原则。以“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结合本单元《瑰丽的电声》教学内容及要求,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及曲谱和对歌唱的换气,延长音音准的掌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歌唱、欣赏、情景创设等手段让学生体验电声音乐的魅力、表现音乐的美。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这首歌,培养学生热爱大海、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 根据中学生变声期及对音乐的感知日趋成熟等身心特征。

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让学生整体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抒情、委婉的及有气息控制的声音演唱歌曲。

对于这样的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是教师的教就是学生的学。

为了实现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流程设计为以下四大板块: 第一板块: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第三板块:新歌教学

参与实践

第四板块:知识拓宽

欣赏大海 发挥想象

对于第一板块的教学我主要分3个环节来完成。

请闭上你们的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播放由电声合成的描绘大海的音乐)然后,我会说:“大海确实令人想往,那音乐是怎么样来表现大海的波浪的呢?(出示图片)

接下来,我将在钢琴上弹出:1 1 2 1

| 5 3 3 |...LU请学生根据我弹得音乐画出旋律线(自己也画同步进行),然后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弹出2 5 6 5

| 5 6 5-|...来解决第二条旋律

2、哼唱练声我将让学生用lu来把这两条旋律哼唱下,并提出这两条旋律在音高、力度上有什么区别?一般学生都能说的出来,音高第二条比第一条高,力度也强点

3、感受强弱之后,我再问学生这首曲子的拍号和强弱规律?学生会很快的说出,3/4拍强弱弱,那这首曲子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吗?再次随着我的琴声用LU来唱一遍。(做波浪手势)学生很快的就会感受到与一般3/4拍曲子的不同,是强强弱。

最后,让学生跟着我一起边唱边划波浪的节奏拍。

『通过对比性的聆听和哼唱旋律,随着律动性的引导让学生感受到大海的那种意境,并把音乐知识融入到教学过程当中,用LU带唱练声可以帮助学生调整好歌唱状态使声音更加的集中,为下面的新课教学打下基础』

第二板块:聆听全曲

感受旋律

我是这样教的先播放合唱版《大海啊,故乡》,然后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感受音乐,并回答:“音乐表达了怎么样的情感,你最喜欢哪部份的旋律,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思念故乡,热爱大海。。有些学生会说喜欢第一部分,让人感觉有意境,有些学生可能会说喜欢第二部分,在唱的时候情绪很高涨。。『通过提问式引导学生,主要是培养学生有目的的去聆听歌曲,整体感知到这是一首抒情的,有着思乡之情的歌曲』

第三板块:学唱歌曲 参与实践

是本课的重难点所在,对于这一部分的教学,我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先尝试后教学,凭借教师示范、动作体会、媒体演示等多种教学策略达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教学目标。

这个板块,我分3个环节

1、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在唱完之后,我会说:“同学们你们觉得自己哪里唱的不够好呢?”学生可能会说:歌曲结尾这部分气息不够?我将以一个小节换一次气做处理,(示范演唱)『通过我的示范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用“缓呼缓吸”的方法解决歌唱中的难点』在歌唱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有些乐句的尾音音高没保持好,时值没拖足,比如(教师示范唱)于是我采用对比法让学生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来演唱。在我的提示下,学生就很快的选择(范唱正确的)最后,让学生随着我的钢琴完整的演唱全曲,在关键的时候我将用自己的手势提示学生『主要是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产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突破教学难点』

2、歌曲分析,把握情感

师:刚才同学都唱得非常好,现在老师请你们再次聆听这首歌曲,想一想你觉得可以把这首歌曲划分成几个部分?学生会很快的说出有三个部分。那三部分所表达的情感都一样吗?学生肯定会说不一样,于是我和学生根据音乐要素和音乐情绪一起来讨论、分析。第一部分(教师唱歌词)根据第一板块旋律的分析,学生很快说出第一部分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中弱,用叙述性的口吻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的思念与赞美之情。接着,我将用同样的方法分析第二部分,情绪比第一部分更加的强烈,加深了对大海母亲的爱慕之情第三部分的尾声旋律比较平稳,力度从中弱到渐弱表达了主人翁对大海的留恋与美丽的遐想同学们都分析的很好,但不知道你们的歌声能不 能打动老师,让我来体验一下,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置身在美丽的沙滩上,踏着软软的沙滩,迎着海风,以叙述者的口吻表达对大海的赞美之情。于是,我用钢琴的前奏部分把学生带入到这种意境中,再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过分析,逐步引导学生用怎么样的感情演唱歌曲,理解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挖掘学生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就很容易突破我的教学重点』

3、学唱曲谱,尝试练习

先由我来带学生唱,然后让学生自己唱『把这个环节安排在这里,主要考虑到现在的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识谱能力比较差,所以通过已经掌握歌曲的节奏,再让学生唱谱,可以减轻他们的负担,更快的提高他们的识谱能力,加强双基教学』

第四板块:拓展延伸

发挥想象大海是迷人的。

于是,我给学生展示了有关大海的美丽的画面

师:欣赏完了这么美的风景,老师觉得这么美的海面缺了点大自然的声音,请同学们想象下,大海边上会有什么声音呢?生:海浪、海鸥、风声等自然声音我会拿出电子琴、沙球等一些乐器,如果班级里会用电子琴的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不会用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由我来操作,并鼓励学生最好把这个创作的出来的声音与大海故乡结合在一起,电声乐器给现代的音乐带来了丰富的表现力。下面呢,我们就把刚才设计的音响与大海故乡结合起来。最后,在电声乐器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来结束这堂课。

『通过欣赏法、音画结合,多途径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并让他们体验成功,培养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现音乐课学生的主体性,培养他们上音乐课的兴趣,对电声音乐的指出为以后的欣赏课做个简要的铺垫』

(对于以上的教学流程的设计。我主要体现一个教学理念,以审美为核心;二个教学原则,把教什么永远是教学的第一位,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三个教学特色,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元文化知识的渗透』)

大海啊故乡反思 篇5

导入从作曲家王立平的乐曲《潜海姑娘》导入、创设海浪声声情境导入、观赏大海的变化导入等等,反复思考后觉得不够直接,最后确定通过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渔家姑娘在海边》导入更为有效,很好地唤起孩子们对大海的回忆。自然地过渡到大海就是渔家姑娘的故乡,为新歌教学奠定基础。 二、走近大海,对比欣赏感受

在新歌学习之前安排了两段视频的对比欣赏,通过视唱两段旋律解决高、低音区的问题,同时感受海浪的歌声,努力做到了课堂的有效。在学生为两段视频选择合适的音乐并说明理由的同时孩子们总结了音乐要素的变化:节奏相似的两段旋律因为出现在不同的音区,用了不同的力度去表现,效果就截然不同。课堂中这部分内容和孩子们的互动恰到好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环节。在孩子们正确为视频选择好音乐后观看时,不但再次感受了大海的变化,而且更好地诠释了音乐的重要性。

三、拥抱大海,感悟体验学习

大海啊故乡教案设计 篇6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年级】 初中二年级 【教学目标】

一、能用亲切、柔和、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大海啊故乡》,体验并表现出歌曲所蕴涵的深情。

二、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家乡、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三、运用小组探究,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曲创编,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教学难、重点】

一、感受歌曲情绪,表达歌曲情感。

二、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钢琴、矿泉水空瓶。【教学过程】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一 课题研究:“感受歌曲情感,培养创新能力”

二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音版〉16册三单元内容,歌曲《大海啊故乡》旋律舒缓优美动听,感情真挚,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采用了4/4,3/4变换节拍。抒发了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三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标强调“以审美为核心”,我在教学设计中力求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引导学生从全新的审美视角诠释音乐。教学设计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面对一个个活泼而智慧的学生个体,力求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求新:教学导入求新;挖掘教材求新;学生的创编活动求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

四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初步具有感受和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但是, 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教师应积极引导,使学生能够亲身感受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因此,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去感受音乐作品,并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发展。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感受歌曲的思想情感、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欣赏演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教具准备:有关大海的视频资料,音乐光盘,钢琴、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是什么声音?

(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

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 海滩风光)

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想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画面……”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

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

(二)聆听感悟:

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教师: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 2 复听音乐:进一步感受歌曲

教师用钢琴伴奏,学生随琴声哼唱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学唱歌曲 :随伴奏演唱歌曲

以不同演唱形式(齐唱,领唱)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节拍特点及歌曲的主题思想)深入体验歌曲

1)旋律线

(教师指导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

教师:划出的旋律线象什么?

学生:象大海的波浪

2)节奏

教师;这首歌曲节奏有何特点?运用到的典型节奏型是什么?

学生:歌曲节奏较为舒展,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

教师: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

教师: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xx x.xx xx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

3)重复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回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三 表现创造:

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1)诗歌组:配乐朗诵2)器乐组:竖笛演奏(领奏,齐奏)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4)舞蹈组:形体表现5)绘画组:6)创作组:7)编导组。

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

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器乐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

教师:“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就让我们大家以集体的智慧奏响一曲新的乐章。”

学生表演:引子:学生模仿海鸟的叫声;接着教师钢琴弹奏:用琶音表现海水波纹,潮起潮落;学生配乐朗诵加领唱,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尾声:用琶音快速弹奏,伴以海鸟的叫声及波浪声结束。其间,由器乐组用竖笛,教师用钢琴穿插伴奏,舞蹈组形体表现,展示书画作品。

(设计思路: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各尽其能,其中稍有难度的是创作组,由音乐特长生为主,主要负责:为歌曲编创开头和尾声。编导组由思维活跃,有组织能力的学生组成,主要负责:总体策划将各组节目进行筛选穿插完美结合。通过各小组的

活动,将歌曲进行了二部创作以综合艺术的形式完整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力)

四 结束本课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导入求新、运用处理教材求新并注重从音乐语言中挖掘歌曲的审美因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创新能力。实践中取得一定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仍存在问题。需要教学中把握各环节分寸,教师指导到位,尤其编创环节的指导及时间把握。任一环节把握不当,都会导致教学失败。而且作为教师首先应时刻树立创新的意识。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一节课是短暂的,但教师的教学生涯是漫长的,只有长期不断地反思积累,总结并发扬教学成功经验,弥补教学中的不足,才能不断超越,创造性地上好每一课。

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2、用圆润、流畅的歌声表达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的感情。

3、通过系列活动激发学生对自己家乡“三峡宜昌”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是用圆润、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2、难点是通过活动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教学准备:

有关大海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原文地址http:///showtopic-76158.aspx、三峡的资料,钢琴等。

预习:

搜索有关三峡的资料,准备绘画用品。

导学:

一、导入:

1、说一说:形容大海的词语,你想象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2、看一看:大海有关图片。

二、学唱歌曲:

1、师介绍创作背景及作者:

作者:王立平,歌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音乐,作于1983年。

2、初听歌曲,说一说,有什么感受?

3、采用听唱学唱歌曲:

(1)跟录音学唱。

(2)生试唱,老师纠正错误的地方。

(3)指名唱,其他学生点评。

4、讨论:怎样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的内涵?

5、共同分析,深情演唱,采用多种形式演唱;齐唱;师评价。

三、引导创作:

1、提问:大家对自己家乡了解多少?

2、欣赏有关“三峡”系列景色(图片等)

3、提问:你能用哪些方式表达你对家乡的爱?(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画三峡”、“颂三峡”、“唱三峡”的主题)

4、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题,进行创作,师作适当指点。

5、分别展示作品,学生老师分别作简单点评。

《大海啊故乡》教学设计 篇7

灵溪六中 黄郑苏

一、单元目标分析:

本单元《七子之歌》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作品。本单元着重陈述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有对数千年文明荣耀的赞颂;也对百年受帝国主义凌辱的苦难屈辱的回顾;更有对三十年来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赞颂及对祖国统一和复兴的祝愿。音乐借对历史、对民族、对山河、对亲人、对恋人的深情讴歌,其抒情性更强,音乐表情手段丰富,表演形式更多彩。

引导学生理解歌曲和乐曲内涵,体会歌曲和乐曲情感,在学生演唱歌曲、分析演唱风格、聆听、体验、感悟音乐内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

二、课时教学内容

一课时: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三、课时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 引导学生能用圆润、流畅、舒展的歌声深情地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2、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体验歌曲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激发他们热爱大海,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3、过程与方法:以分析,比较,体验,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欣赏,了解掌握旋律,节拍,节奏等音乐要素对表达歌曲思想情感的重要性,联系学生生活经验通过创编环节的练习,培养音乐创新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圆润、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用坚定而富有弹性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附点、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作用;结合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

五、课型:

唱歌课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语:诗人说,大海是一首诗;画家说,大海是一幅画;音乐家说,大海是世界上最美最美的交响乐。你听!这是什么声音?(播放自然声响:海浪声)学生:是海浪冲击岩石的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大海潮起潮落 海滩风光)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提示:“当你漫步在海边,迎面吹来阵阵凉爽的海风,脚下踩着松软的沙地,那是怎样的一种惬意啊,你会想到什么?看到什么?”

学生:我仿佛看到湛蓝的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我想到各种各样的海鸟上下翻飞,海边人们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在大海的怀抱中尽情地畅游,简直就是一幅人与大自然和谐的画面„„”

教师:“的确,大海有时平静得象个可爱的孩子,任你抚摩畅游;但有时却奔腾怒吼,掀起狂澜,让你胆战心惊,不可一视。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大海的歌。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歌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

(设计思路:这里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导入,借助多媒体展示大海的画面,随着优美的音乐作背景,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创设意境。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想像,使得教学一开始就引起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快乐的事情。)(二)聆听感悟:

1、初听音乐:播放歌曲《大海啊,故乡》,初步感受歌曲 提问:歌曲可分为几段?情绪怎样? 生答:„„

师结:歌曲可分为两段,并加尾声。第一段是第1-2乐句,第二段是第3-6乐句,尾声是第7-8乐句,曲式结构为A+B+尾声;A乐段:亲切地、弱;B乐段:激情地,强;尾声:深情地,缓慢。

提问:歌曲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歌中所展现的大海带给你怎样的印象? 学生1:歌词质朴深情,借助对大海的思念与赞颂,抒发人们对哺育我们成长的故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生2:歌中的大海总体上给人以微起波澜的印象,显得较为平和,这是由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以及优美起伏的旋律,舒展的节奏所决定的

2、复听音乐:体验歌曲

教师深情地范唱,学生随琴声哼唱歌声并划拍,体验三拍子节拍特点,加深对歌曲的印象(设计意图:以听唱法代替视唱歌谱,降低学习难度)思考:此时此刻在你的头脑里浮现出一个什么样的大海?

生答:安静的、沉睡的、雄伟的„„(答案不要求统一,只要是真情实感)

(三)发声练习

导入语:同学们可以用你们最美的声音去模仿大海的声音吗? 1=C-F 3/4 5 – 4 3-ya ya yo yo 要求:吸气要吸深一点,声音要连贯、平稳、饱满。

(四)学唱歌曲

1、学唱旋律

1)学生随琴哼唱旋律

(教师带领学生一边唱一边划旋律线)问:划出的旋律线像什么? 学生:像大海的波浪 2)解决难点节奏

提问:这首歌曲中运用到的最多、最典型的节奏型是什么? 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 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较明显,重复多次(集体练习节奏)歌曲节奏较为舒展, 提问:这一节奏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学生:xx x.xx xx x-切分节奏的运用生动描绘出大海带给我们的印象:平静中略带波澜,使我们很自然想到大海的潮起潮落

(设计意图:xx x.xx xx x-这一节奏的练习解决了这首歌曲中的难点,为以下的学唱打好基础。)

3)演唱旋律

学生随琴演唱旋律(注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提问:这首歌的旋律线的起伏和节奏特点对与表达歌曲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切分节奏xx x.xx xx x-的运用及旋律线都象是真切展现出大海波涛起伏的样子,二者巧妙融合在一起,完美而统一,简直太绝妙啦。

2、学唱歌词

A、全体学生随伴奏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B、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

C、学生跟琴演唱歌词(将唱不准的乐句进行教唱)D、全体齐唱歌词

3、情感升华

教师:“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在情感的发展上每次的重复有何不同?是否有些多余? 小组练习并讨论

生答:“大海啊,故乡”重复了多次,不但没有感到罗嗦,恰恰相反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深华——怀恋之情 ,这样感情的发展线也仿佛象是大海的波澜。从旋律的起伏到感情的发展,词曲的完美结合使我们更真切感受到大海的宽广汹涌,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教师总结并鼓励学生丰富的想像发表独到的见解)

4、艺术处理

学生小组讨论:演唱要轻柔连贯,注意节拍重音,随音乐情绪的发展,表达出高潮乐句情绪的变化

小组练习并展示

师生评价总结

(设计思路:首先使学生对歌曲获得初步的印象,接着在复听及演唱的基础上进入分析歌曲的环节。教师以必要的引导提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师生间思维的互动形成课堂“动态生成”——对于音乐的较新颖合理的诠释。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掌握感受鉴赏音乐的方法,善于体验音乐要素的巧妙运用,从而提高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及表现力)

(五)拓展创造: 教师:在音乐创作中,音乐要素的完美运用让我们获得丰富的精神体验。现在就让我们来为这首歌再添上精彩的一笔: 分组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进行创编活动及创作练习。经过认真准备,学生分成:1)诗歌组:配乐朗诵;2)绘画组: 配乐作画;3)演唱组:不同演唱形式(领唱,齐唱,轮唱;4)舞蹈组:形体表现。

学生小组活动,以小组展示,师生评价总结

教师:“对于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歌曲有何不同感受?”

学生:“诗歌使我们放飞思绪感受到诗与乐的完美结合;歌声让我们感受到人声的魅力,舞蹈让我们关注旋律的起伏发展;绘画给于我们无限的空间的想像......”

师:(总结评价)不同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魅力让我们得到无穷的艺术享受,今天各小组表演的各具特色„„今天老师真的很开心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抒情的歌曲。

(六)结束本课

最后,请各组同学和老师一起来演唱表演这首优美的歌曲《大海啊故乡》(设计意图:通过细致的分组可以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其各尽其能,。通过各小组的活动,将歌曲采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完整展现出来,体现出集体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及创新实践能力)

八、板书

歌曲《大海啊故乡》

1、曲式结构:A+ B +尾声

2、典型节奏:xx x.xx xx x-

3、发声练习:1=C-F 3/4 5 – 4 3-ya ya yo yo 要求:吸气要吸深一点,声音要连贯、平稳、饱满。

九、作业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几首歌唱我们祖国山河、家乡的歌曲

十、教学反思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篇8

天津市XXX中学 XXX 歌曲《大海啊故乡》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音乐通俗易懂,格调高雅,旋律流畅舒展,优美动听,感情真挚,节奏严谨,结构简洁,短小易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歌曲。

上完这节课我感想很多现总结如下:

一、闪光点

1、导入很成功。

在讲授歌曲前,我先给大家演唱一首歌《枉凝眉》(展现教师基本功,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这个环节很成功),引出作者王立平,然后介绍作者,导出今天要学的王立平的作品《大海啊故乡》,然后播放课件一幅幅美丽的大海的画面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使孩子们仿佛来到了大海边,感受大海那份情怀。自然的引出课题。

2、情感教育很成功。

感受歌曲的情绪的时候,让学生随着音乐划拍哼唱旋律,随伴奏演唱歌曲,通过不同的演唱形式,使学生更加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的风格及歌曲的主题思想;在歌曲的艺术处理时一个是注意了主导节奏,另一个是重复“大海啊,故乡”情绪的不同层次,每重复一次感情的发展就更进一步,从亲切倾诉——抒发情怀——情感升华——怀恋之情,从而更好地表达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情。

3、分小组活动很成功。每组出一种表达音乐情感的方式。(如有的组唱歌、有的跳舞、有的打节奏)然后合作,增强学生综合表现力,培养合作意识。

二、不足

如果我的弹唱基本功再提高点儿效果会更好。还有创新方面还有待提高。

总体来说,同学们很喜欢这节课,能按要求积极回答问题,通过这节课学会用优美的歌声完整的演唱歌曲。整堂课很顺畅,良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大海啊故乡》教学反思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篇9

宋海啊家是电影海中的电话主题曲。音乐很容易理解,优雅的风格,顺滑的旋律舒展,美丽美丽,真诚的感觉,节奏,结构简单,短而容易唱,是一首流行的歌词。在教学歌曲,演奏课件,在海上的故乡伴奏音乐,一对美丽的海图片展示在孩子们面前,让孩子似乎来到海里,感受到海洋的感觉。自然引导的主题,通过风扇唱歌,感受歌曲的心情,让学生用音乐敲打哼唱的旋律,伴奏歌唱,通过不同形式的歌唱,让学生更熟悉歌曲,整体把握歌曲风格和歌曲主题的思想;在歌曲的艺术中,一个是要注意主导节奏,另一个是重复海啊,故乡情绪在不同层次,每个重复的感情发展进一步,从亲切的谈话情感神华-怀旧,以便更好地表达对祖国对祖国的爱。学生在学习唱英语歌词的情况下熟悉这首歌曲。好结果。整个班级,学生都很活跃,可以要求唱歌,但在音乐创作上很不错,很多学生不想试试这个项目内容。

《大海啊故乡》说课稿 篇10

教学内容:《大海啊,故乡》

《大海啊,故乡》是一首优美抒情的F大调,四三拍歌曲,音乐形象鲜明,旋律悠扬。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加深学生对大海的印象和喜欢,同时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大海,想象并感受大海的形象美。

2、让学生用柔美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培养学生对大海的喜爱和对故乡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

能感受《大海啊,故乡》中所寄托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演唱歌曲,并能根据用舞蹈动作表现大海的涌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暑假里你们最喜欢到什么地方玩?讲述自己游玩的地方。2.有没有哪位同学去过海边?你喜欢大海吗?

2.请你分别模仿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选择你喜欢的声音,我们一起创设出海边的气氛。(全班互动)让学生说说海边都有哪些景象。

3.老师带你们到美丽的大海去看看!(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大海图片)4.谁能用词语来赞美一下大海,引起学生对大海的向往和喜爱。

5.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听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二、新课教学。

1.课件简单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

2、多媒体播放歌曲,让学生初步聆听。

你觉得这首歌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情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聆听的感受。

3.复听歌曲,你对哪句歌印象最深,用你喜欢的声音哼唱出来。4.同学们看大屏幕上呈现的歌谱简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歌曲是F大调、四三牌子。我们先来读一读歌词,然后跟着老师一句一句的学唱。

5.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分句分析,注意不同乐句乐段不同的特点,要作出对比。学习完歌曲之后,老师弹奏钢琴再给同学们完成的演唱一遍,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演唱时细节,让学生试着自己来描述,如何更好的来表现歌曲。

三、编创与活动。

在这个环节中,引入《大海啊,故乡》的儿童舞蹈视频,让学生学习里面的舞蹈动作,跟着音乐翩翩起舞。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培养了他们对音乐的肢体感受和良好的律动感。

过程设计:

1.观看舞蹈视频。学做动作。

2.分两组,排练节目,要求有唱歌、跳舞。2.两组同学排练的节目进行汇报表演。3.评价一下哪一组同学表演的更好,为什么?

四、课堂总结。

《我看见了大海》说课稿 篇11

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京版实验教材第 12册第五单元第二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写段意归纳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注重体会句子,使学生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本单元的主题是“爱”,三篇中的表现出来的父爱母爱是那种悄无声息,用心良苦的爱。《我看见了大海》则表现的是一位继父对残疾女孩的爱,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感人至深。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平凡的继父,想尽一切办法帮助“我”——一个身材畸形的女孩,由从不出家门成长为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表现了继父对“我”的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无比感激之情。

课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将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继父,一个残疾女孩艰难坎坷(可)的成长历程娓娓道来。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容深沉的爱于平实的描写当中,在让人感到淡淡忧伤同时,继父的高大形象立于眼前。因此,这样的语言特点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发掘语言背后的潜(前)台词,进而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围绕看海这个中心事件,层层深入地记叙了河子走出家门——学做家务、学习文化——照顾继父——自食其力五方面,从这五方面介绍了继父对河子转变的过程。

(个性理解)再读这篇的时候,我觉得课文还是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描写的:继父答应带河子去看海是事情的起因,为了看海河子而做的准备是事情的经过 。结果,河子看到了大海。本课教学设计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安排。

学情:

经过五年多的培养,学生对阅读有了兴趣,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上他们能读得入情入境,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掌握了批注的方法,且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但缺乏科学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力求在学法指导上有所突破。

就这节课的学习将在“围绕中心事件安排材料”揣摩这种写作方法上给予重点指导。

目标:

鉴于以上认识,我从三个维度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理解继父“看海”的意义。体会继父对我真诚、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围绕中心事件安排材料的方法。

3.能仿照课文最后一段的写法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诚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看海”的意义。

归纳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注重体会句子,使学生感悟理解句子的方法。是本单元的重点。因此,学习课文的18-27自然段理解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体会继父对“我”这个残疾女孩真诚而深沉的爱,以及我对继父的感激之情。就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

就学习这篇课文而言,学生能读懂的是继父在一步步地帮助河子 实现看海的目标,很难读懂在实现看海目标的背后继父的良苦用心。能理解课文是写人记事的,很难理解课文围绕“看海”安排材料的方法。所以理解“看海”的意义就成为了本课时教学的难点。

课时分配

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课书的教学我计划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概括主要内容,理清层次,学习课文第一部分。并把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上,师生一起解决了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第二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继父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的,理解看海的意义,突破本课的重难点;通过变换角色、研词析句、想象体验和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情感;通过谈话法进行合作与交流。本说课为第二课时。

二、循流而下易以至,说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流程我设计为:

(一)、温故知新,迈“看海”第一步。

(二)、品词析句,悟“看海”意义。

1、抓动作神态,理解用意

2、以读代讲,升华感情

3、回读故事,理解意义

(三)、读中学写,学“看海”方法。

(一)、读练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1、静心默读 ,探寻“看海”用意

课堂一开始,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18—23自然段。

思考:继父是怎样帮助河子一步步学会独立生活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做好批注。

学生能静静的走进文本,去文本中探寻语言文字背后人物的情感,让“看海”的意义在学生品词析句的过程中逐渐被揭示。

课堂上学生抓住“拖着,带”等词语进行自主的理解,这些词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品词析句的方法理解到继父对河子的爱。

投影出示对比两个句子

继父的身体虽然越来越坏,但他仍然拖着病病歪歪的身子,成天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

继父带我去这儿去那儿,鼓励我独自进商店买东西,做家务活儿。

让学生在对比中,抓住 仍然, 成天等修饰人物动作的词语,补充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后面所表现出来继父博大的爱。

对于欣喜若狂的理解学生只能理解表面含义,而深层次所表现出来的意义,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难度,我引导学生:什么叫欣喜若狂?为什么欣喜若狂?表现是什么?作者用这样一个词语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三步一回头的理解方法,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词语在句子中表情达意的效果和作者用词的精妙。

2、动情诵读, 感受“看海”用心

在经过学生品词析句探寻到继父对河子的爱,初步感受到继父的良苦用心的时候,播放音乐,让学生朗读课文24-25自然段,转换角色,揭开了继父精心设计的这一个骗局,而且一骗就是7年,在这七年中,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经历了多少艰难坎坷……学生可能会在这里走进河子的心灵,理解河子的委屈,而忽略继父骗局的意义,这个时候出示:

这是一个( )的骗局

又是一个( )的骗局

还是一个( )的骗局

引领孩子走进继父的内心世界,借助河子的委屈,衬托继父看海骗局的意义。这里以读代讲,调动学生的思维,调转学生思考的角度,时刻围绕中心人物,围绕课文的重点展开阅读。

3、整体回读, 理解“看海”意义

经过了上面两个环节的教学,看海的意义已经跃然纸上,在学生心中呼之欲出,接着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把读懂的内容批注在旁边。学生把前面理解的内容就会和

穿行于闹市,熟练地做着家务,受邻居的委托替她照看孩子,并得到每月40元的报酬。

内容联系起来,明白看海就是看到了生活的海洋,在生活的海洋中遨游,理解了看海的意义。仅仅进行到这里离还是不够的,怎么才能理解继父看海的良苦用心呢?这个时候让学生回读课文中继父给我讲的故事。

“海水是蓝的,和天空一样蓝;海水是咸的;海很大,很深;海里有鱼,大鱼小鱼;海上有船,大船小船……”

这不能称其为一个故事,但这是一个感人故事的开端,一个继父带领一个瘸腿的残疾女孩逐渐走进生活海洋的故事。继父的良苦用心不是最后的效果而是七年前的一个预设。河子理解了这一点,对继父的感激之情水到渠成.此时回顾河子7年的变化,出示

8岁的河子拥有( )没有( )。

15岁的河子拥有( )没有( )。

学生又在课文中走了一个来回,更加深刻的体会到继父的爱像大海一样深沉而博大,比父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抒发河子的无限感激之情。

顺势总结理解句子的方法: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在理解表面意思的基础上追问一个为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挖掘句子所包含的深层含义。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故乡》 说课稿 篇12

吴锦华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故乡》。说课的形式比较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核心问题就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和突破问题。下面我就按分析教材、教学理念、教法学法、教学步骤四个部分向各位老师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故乡》编选在人教版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本单元编选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几篇文章,有《孤独之旅》、《心声》,还有少年视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为《故乡》中有少年闰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内,但如果真的以为此文是单纯写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肤浅了。

《故乡》写于1921年,后编入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其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1919年12月作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的真正的现实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内,特别是辛亥革命后10年间中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同时也表达了“我”要求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作品是相当有深意的。

二、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是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选择教法学法的理论依据。有的老师认为新课改教材编排的知识缺乏系统性,而知识不系统往往是制约语文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实这是将新课改与传统教学对立了,教改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对文章的讲解、主题的概括、写法的分析上,而是尽可能的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题美、结构美、语言美、技巧美,新课改是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主要的教学理念是:

1、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特点——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对于小说就是要了解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语言、叙述语言的精妙,欣赏小说的艺术美。

欣赏鲁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读懂、读透,能比较好地体会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具体到学习《故乡》这篇小说就是(1)学习对比的表现手法;(2)了解对话描写和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在小说中的作用,并通过学习掌握这两种描写方法,提高阅读小说和记人叙事的能力。这是本文的重点。

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课堂还给学生

有人说过,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岁的少年还是生活与社会的门外看客,他们对近距离的师长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难体会。要他们把握半个多世纪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

文中三个人物:“闰土”、“杨二嫂”、“我”,若说把握起来还较容易的就是“闰土”,这个人物在小学教材中已出现过,而且鲁迅在刻画这个人物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杨二嫂”及“我”则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他们的性格成因相当复杂,且文中介绍不多,但能否准确掌握两个人物形象所蕴含的意义却与把握好主题有较大关系。因此,本文的难点:第一,引导学生把握 “杨二嫂” 这个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第二,引导学生把握“我”这个人物形象,准确理解文中关于“希望”的含义

突破难点时,单纯凭借老师讲解往往事倍功半,应以“发展和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学生的确不明白时再发挥老师的主导地位,因此,在教法选择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教法学法

叶圣陶老先生提出的“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我们长期孜孜以求的目标。教法学法大同小异,因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老师用什么样的方法教,学生也就也大体用类似的方法学。

1、比较法:与古诗词中游子怀念、眷恋故乡的情感比较,思考故乡变化原因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以写促读法:初步感知全文后,写简短的读后感,体悟作者的思想。

4、自主学习法: “闰土”形象学生可自主分析

5、讨论法:系统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杨二嫂”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讨论。

6、诵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希望”部分,熟读成诵,从中体会课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7、讲析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8、练习法:“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反馈越及时越好。

四、教学步骤

(一)诗词导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张九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好处:

1、温故知新,语文味浓。

2、操作方便,简便易行

3、反差强烈,引发思索。)

(二)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勾画出生字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2、写50——60字的读后感,对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为理解主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分析小说

1、情节: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2、人物:

(1)闰土:在小学出现过,而且刻画时浓墨重彩,前后对比鲜明。故学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学习重点。

(2)杨二嫂:协作质疑,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突破学习难点。

A、对小说的社会环境解析(对比闰土看瓜所言)——世风日下缘于经济凋敝,人穷志短。

B、杨二嫂是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为了生存不择手段(嘴快、手快、脚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谣中伤)。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义有二: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衬托了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她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

3、主题:

现实是残酷的,我们当然憧憬未来,但未来是有希望的吗?《故乡》中关于希望的阐述,是一段寓意深长的独白,是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觉悲凉的成年知识分子,对前途对未来难以确知的希冀的表露。

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奋斗,必然落空,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看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奋斗,百折不挠地去实践,希望终能实现。

(四)练习

目标检测上相关练习题

备注:有些教参上确立的教学重点,比如景物(自然环境)描写等,因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掌握的比较好,在此不再作为教学重点。

五、教学总结

上一篇:婚礼答谢宴司仪主持词下一篇:二十四节气之惊蛰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