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2024-07-25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共10篇)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1

棉纺织企业除尘系统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发布单位:纺织工业部

文号:[89]纺生字第68号

发布日期:1989年11月22日

生效日期:1989年11月22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除尘系统的管理

第三章 除尘系统的设计管理

第四章 除尘系统的电气管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棉纤维粉尘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性,为加强棉纺织企业除尘系统的安全技术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主管部门、企业领导,要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除尘系统做为重要部位,加强管理,做好防火、防爆工作。

第三条 企业要加强对除尘系统管理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部门分工,健全责任制度。

第二章 除尘系统的管理

第四条 除尘系统由所在车间管理,专人负责。企业有关部门要对除尘系统的技术、设备、安全、消防等管理工作负责监督、检查和协调。

第五条 企业要根据除尘系统规模大小配备专职或兼职滤尘工。滤尘工要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培训,定期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

第六条 企业要定期检查防火、防爆工作,对火灾和火警均应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分清责任,认真整改。发生火警,要立即关闭滤尘系统的风机,经查明原因,消除隐患后,方可重新开机。

第七条 企业要加强对滤尘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确保滤尘设备和风机正常运转,严禁带病运转。

第八条 凡有下部集尘的设备,必须有防止金属零杂件通过风道进入风机的措施。企业要建立定期清扫风道的制度。进行设备检修,应先封盖下吸尘口后方能进行操作。

第九条 滤尘室内不准放置任何杂物和存有过量的积尘。使用布袋滤尘的企业,要保持滤尘布袋完好,并有备用布袋,发现损坏立即调换。

第十条 滤尘室应有数量足够的、完好有效的消防器材并设有报警装置。消防器材应放置在方便、易取或易操作处。

第十一条 要逐步有计划的添置必要的监测仪器、仪表,定期监测车间和滤尘系统的空气含尘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和压力等,使其在规定范围内。

第十二条 清花、梳棉和精梳车间的滤尘器,应在负压下工作。

第十三条 滤尘室和地沟必须保持无积尘。严禁有积水。

第十四条 开清棉机,梳棉机、精梳机的吸落棉采用间歇吸尘系统时必须保证不堵塞,间隔时间不宜过长,避免棉尘瞬时浓度超限.第十五条 粉尘散逸较多的车间,要求逐步设置吸尘清扫装置。清除的尘杂要随清随运,建立尘杂交接班制度。

第三章 除尘系统的设计管理

第十六条 新建、扩建和改造除尘系统,其设计应遵照下列有关标准、规范和规定。

1.GBJI6一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卜

2.GBJ58一88《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3.TJ36一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卜

4.TJI9一75《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计规范》(试行)。

5.FJJI02一88《棉纺织工业企业设计技术规定》(试行)。

第十七条 有粉尘散逸的工序,设计时必须有必要的除尘防火、防爆措施,厂房建筑结构应尽量减少积尘面。

第十八条 滤尘室的门窗应直接开向室外,无人经常走动的方向,滤尘室应采用框架或砖墙承重结构,严禁用木结构建筑。滤尘室要有足够的泄压面积(泄压系数为0.05一0.10平方米/立方米)滤尘设备安装位置与四周墙壁之间必须保持一米以上距离。

第十九条 滤尘室应专用,不得兼作它用。不同车间的滤尘设备要分别设置。无关的管线严禁穿过滤尘室。

第二十条 滤尘。风管应设计成圆型,管道上应有适量的检查口。风管要架空明设。

第二十一条 应根据滤尘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数据要求设计吸尘斗。吸尘罩的负压值、风量和位置。风机风量要与工艺设备的排风量匹配,运行中不能任意调整负荷量、改变管道流速。

第二十二条 要保持滤尘系统的密封性。系统的漏风量不能超过5%。

第四章除尘系统的电气管理

第二十三条 滤尘设备的所有电气设施,必须符合电气安全规程。

第二十四条(滤尘设备的电机要采用防尘型。)滤尘风机宜采用同轴连接。风机采用皮带传动时,应按设计要求配置皮带,电机不能在皮带不齐全和张力不适度下运行。

第二十五条 滤尘室内不得安装电气开关。室外应设置风机的紧急电源开关。

第二十六条 滤尘系统必须安装有效的防静电接地,法兰盘处要采

取跨接相连。定期对滤尘系统的接地装置和静电进行检测。滤尘

室内不能用铁器清理尘杂。

第二十七条 滤尘设备与工艺设备应按下列程序操作。滤尘风机先开,工艺设备后开,工艺设备先停,滤尘风机后停。

第二十八条 滤尘设备的所有电气线路应进行定期检查。保持电气设施内部清洁。严禁在带电情况下检修电气设备。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各地、各企业可根据本规走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2

钢铁企业是能耗大户, 目前占全国总能耗的16.3%[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国家对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要求日益提高, 如何降低能耗、增加效益成为钢铁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内容。

钢铁企业构建的EMS (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能源管理系统) 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体化管理与监控系统, 可用于能源管理、能源调度和过程监控。EMS的建立有利于钢铁企业增强能源系统调度管理能力、提升环保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EMS总体架构包含现场控制、网络与数据库支持、能源管理与决策;监控管理的主要能源介质为电力、动力、给排水, 如图1所示。

1 EMS硬件系统

EMS是以分布式结构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控制系统, 使用C/S (Customer/Server, 客户端/服务器) 和B/S (Browser/Server, 浏览器/服务器) 混合模式, 如图2所示。

图2表明, EMS采用双层结构:一级网络用于现场数据采集, 为高速工业以太网;二级网络用于管理、监控, 为千兆以太网。一级网络利用光纤连接现场设备:PLC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 系统、DCS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分布式控制系统) 、RTU (Remote Terminal Unit, 远程终端设备) 采集器、I/O服务器等, 最终典型节点数量为10 000点左右[2]。二级网络用于连接I/O服务器、操作站、实时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工程师站、GPS服务器、网络打印机等。

EMS现场控制系统为:数据采集子站、数据采集I/O服务器、操作站。数据采集子站为图2下方的综合保障系统、PLC系统、DCS、RTU采集器, 主要功能为数据采集、逻辑连锁、基本计算、控制。数据采集I/O服务器在功能上分为三组:电力、动力、给排水, 如图2所示。集成中将数据采集I/O服务器连接在不同的交换机上, 硬件构建时充分考虑负荷平衡性, 每组一台为主, 一台热备冗余。操作站 (HMI, Human Machine Interface) 设置于能源管理中心控制室, 作为整个系统的操作界面, 对相关能源数据和设备进行监控, 可进行数据查询、报表查询、报表打印等。

1.1 数据库支持

实时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Enterprise) 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软件和前端开发平台软件。实时采集相关信息可用于能源实时预测分析, 并可完成报警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归档。

应用服务器上安装管理应用软件, 包括基本能源管理、数据查询、报表查询和打印等软件。应用服务器与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 的数据交换采用电文方式, 通讯协议为TCP/I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间互联协议) 。

数据库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 Server 2008 (Enterprise) 操作系统, 采用Oracle 10g数据库企业版, 以存储长时归档数据, 可完成数据备份、数据压缩。数据库服务器归档数据来源于数据采集I/O服务器和实时数据库服务器, 如图2所示。此传输过程采用中间独立软件完成, 以确保任何情况下数据的完整性。

1.2 能源管理与决策

负责运行管理、生产管理、能源管理、计划编制的各计算机上运行有与操作站上同样的软件, 主要用于完成数据查询、设备运行状态、潮流监视、曲线查询、统计报表查询和打印等功能, 但不允许进行设备操作。

为保证EMS整体的时间一致性和时间精度, 系统上设置GPS接收装置。EMS的GPS服务器接收GPS时间同步信号, 定时校正各计算机及PLC系统的时钟, 使EMS包含的各设备时钟精度达到ms级分辨率。经由通信发送的EMS信号带时间标记, EMS在系统内按原始分辨率表示事件[3]。

系统安全配置、配套软件系统安全配置包含[4]使用资格验证、外部接入身份验证和硬隔离限制措施;采纳系统分级使用权限、分级提示信息及报警系统;有效防误操作技术, 以便分步限制操作确认、重大操作预防提示、口令限制;确保操作有效监护的技术措施;配置专用安全管理系统;设置外部连接防火墙, 完善病毒防护措施;设置完整的应用备份。

1.3 系统备份

要实现EMS系统服务器的备份, 需要配置文件存储、备份管理的服务器设备。该设备不仅可作为保存应用程序的存储空间, 还可安装备份管理软件作为调度备份的中心。进行数据存储及数据保护相关设备选型时, 除考虑设备本身各项性能外, 还要考虑它的扩展性以满足数据不断增加的要求。

根据系统需求, 设置独立的数据备份系统。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网络设施备份时, 针对各个设备运行的不同环境、不同数据库系统来配合差异化备份管理代理, 最终达到对各数据库、文件的在线备份。

2 EMS软件平台系统

EMS使用的软件平台系统分为三个层次:数据采集, 通过采集设备、通讯协议、自动化软件采集相应数据;数据库, 对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进行存储;应用管理, 通过分析相应数据做出动作。EMS软件流程如图3所示。

图3表明, 现场控制和过程采集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监视和控制, 从而完成数据采集, 并将其制作为数据包 (图中未显示) , 通过相应的I/O过程映像, 传递给数据分析处理模块。之后, 分为二路发送:主要一路传送给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数据采集与监视系统) 应用系统, 且为实时数据。辅助一路发给数据库, 且数据分析处理和数据库之间, 即和DB2、Oracle、SQL (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 结构化查询语言) 、PI/IH之间为历史数据;传送给SCADA应用系统的数据既可继续传给数据库进行存储, 也可经过授权管理后, 能源管理中心控制室通过HMI远动操纵设备。

3 系统接口集成

就信号接口方式而言, EMS的接口集成必须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接口可靠性高;对不同传输介质、物理条件、传输规约和传输路径, 都能满足工艺技术要求, 满足控制性能要求和专业应用的特殊要求。接口传输性能好;信息传输稳定, 数据传输不丢包。采用适用接口技术规范, 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家标准, 符合行业特点。能根据用户指定规范标准编制接口, 满足通讯功能。

与电力系统的接口, 通讯方式使用电力行业标准的通讯协议, 例如104、DNP (Distributed Network Protocol, 分布式网络规约) 等, EMS的电力I/O服务器与变电所综合保护自动化系统进行通讯, 变电所信号送入EMS, 实现EMS远程控制目的。计量信号, 对配置智能电度表的变电站采用通讯方式, 由各电度表通过串口或使用以太网方式, 接入就地设置的FEP/RTU (Front End Processor, 前端处理器) 。为保证与监控平台可靠稳定的通讯接口, 采用支持MODBUS RTU串口方式、MODBUS TCP以太网方式或Profibus (Process Field Bus, 过程现场总线) 等标准协议的电度表[5], 与动力系统现场单元, 如煤气柜、煤气加压站等EMS要实时控制的动力设施, 信号交接采用图4所示的方式。

图4表明, EMS与动力单元电气仪表信号交接位置在数据采集子站的交接端子处或EMS现场的工业网络交换机处 (图中未显示) 。I/O方式接入的信号采用标准信号:DI/DO (Digital Input, 数字输入;Digital Output, 数字输出) 信号使用干接点无电压信号;AI/AO (Analog Input, 模拟输入;Analog Output, 模拟输出) 信号使用4~20 m A无源信号。与给排水的接口方式基本与图4相同。与其他EMS需要实时监视系统 (如制氧、锅炉、电厂等) 的信号交接如图5所示。

与生产管理系统的接口如图6所示。EMS计量数据可作为公司各工序环节核算能源消耗成本依据, 以便为生产经营决策和成本管理服务。图6同时表达了EMS采集子站的数据也会通过TCP/IP通信中间件为公司内其他管理系统, 例如ERP、OA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 、MES (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 制造执行系统) 等所使用。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冶金科技不断进步,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 我国钢铁业吨钢综合能耗差距已缩小到10%至15%[6]。根据国家《工业节能“十二五”规划》, 到2015年, 吨钢综合能耗达到580 kgce/t。EMS投入某钢铁企业生产中后, 2011年即达到吨钢综合能耗572 kgce/t, 提前实现国家制定的规划要求。

基于钢铁企业自动化研发的能源管理监控系统, 具有硬件电路简单, 软件方便直观, 高度灵活和易于扩展的特点。EMS在某钢铁企业投入运行后, 能够对企业能源过程全面监控, 实现了对风、水、电、气等相关能源参数的实时监测和能源装置的远程控制。结果证明, EMS适合于钢铁企业能源自动监控。

参考文献

[1]王维兴.钢铁业能耗现状和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钢铁业, 2011, 9 (4) :19-22.

[2]冯晶, 田小果.EMS系统在钢铁厂能源中心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05, 35 (3) :35-37.

[3]朱恺辰.SCADA自动化系统在城区电网中的综合应用[J].仪表技术, 2011, 40 (4) :63-66.

[4]成太祥.梅钢能源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应用[D].沈阳:东北大学, 2007.

[5]李文勇, 姚文广.嵌入式Modbus TCP通讯模块设计[J].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2, 31 (9) :28-31.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设计 篇3

关键词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工艺流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 TF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52-0212-01

1 高炉煤气除尘工艺概述

1.1 高炉煤气除尘的必要性

高炉煤气是钢铁企业内部生产使用的主要能源。广泛用于钢厂各加热燃烧系统内。当高炉煤气内部含尘量超过10 mg/m3时,对使用煤气系统造成以下危害。

1)对高炉热风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堵塞,降低热风炉炉龄,影响高炉生产。

2)造成TRT(余压发电装置)的转子严重磨损,使TRT寿命大幅度降低。

3)对其他的使用高炉煤气燃烧炉(如焦炉加热燃烧系统、轧钢加热炉)造成堵塞,甚至损坏。

1.2 高炉煤气除尘工艺流程说明

高炉煤气经重力除尘后,由荒煤气主管分配到除尘系统的各箱体中,并进入荒煤气室,颗粒较大的粉尘由于重力作用自然沉降而进入灰斗,颗粒较小的粉尘随煤气上升。经过滤袋时,粉尘被阻留在滤袋的外表面,煤气得到净化。净化后的煤气进入净煤气室,由净煤气总管输入煤气管网。

当荒煤气温度大于260℃或低于100℃时,系统将自动关闭所有箱体进口蝶阀,同时打开荒煤气放散阀组,进行荒煤气放散,该过程为无扰切换,并可以有效控制高炉炉顶压力。

随着过滤过程的不断进行,滤袋上的粉尘越积越多,过滤阻力不断增大。当阻力增大到一定值时,电磁脉冲阀启动,进行脉冲喷吹清灰,喷吹气采用氮气,清理的灰尘落入灰斗然后由高压净煤气(或氮气)将灰尘输送至大灰仓,再由汽车运出厂区。

2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相关参数的选择

2.1 气量换算

Q=Q标*(273+T)/[273*(1+P)]。其中Q标是设计院提供的气量,T为高炉煤气正常温度,一般选180℃~200℃,P为高炉煤气压力,单位为bar,相当于0.1 MPa。

2.2 选定箱体规格

箱体规格一般与高炉的炉容以及场地的大小有关。其中φ4000 mm箱体过滤面积为580平米,φ5200 mm箱体过滤面积为1003.2 m2或1137.2 m2,φ6000 mm箱体过滤面积为1338或1417.2 m2。

2.3 确定箱体的数量

1)1000 m2以下高炉:X>Q/(0.5*60*S)+2。

2)2500 m2以下高炉:X>Q/(0.4*60*S)+2。

3)2500 m2以上高炉:X>Q/(0.35*60*S)+2。

其中,X为箱体数量,Q为换算后的工况煤气量,S为单个箱体的过滤面积。

3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设计剖析

3.1 除尘箱体的设计

3.1.1 箱体的总体设计说明

除尘器箱体按照GB150《钢制压力容器》进行设计。箱体为圆形筒状结构,直径为φ5232 mm,设计压力为0.3 MPa,箱体材料为Q235-B,壁厚16 mm。在出气支管上设有一套安全放散装置,在检修时打开,用来置换出煤气。箱体进气、出气支管上均安装有大拉杆横向波纹补偿器、气动三偏心蝶阀、带人孔短接、电动盲板阀。箱体上设置一定数量的入孔,方便检修。另外还需要在箱体上设吹扫系统一套,分别设在进、出气口、灰斗底部和格子板上的人孔上,起清除局部积灰和置换作用。

3.1.2 箱体气流分布设计

煤气气流分布的设计是整个除尘系统设计的重点和难点,它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除尘系统的除尘效果,需要从整个系统来考虑。一般而言,箱体气流分布设计要做好如下几点:

1)荒煤气总管按等速管设计,使进入各个除尘器内的煤气气量均匀。

2)除尘器进口设置导流系统,将进气支管部分伸入除尘器内部。在进口和布袋底部之间设置板,对煤气起导流作用,使煤气均匀向上,在除尘器内分布均匀,同时能防止滤袋掉入灰斗中。

3)除尘器进口与布袋底部净空间设计较高,能让上升的煤气有一定的自均匀的时间和空间。

4)出气口设置在箱体顶部,相比设置在侧面,在结构上使同一箱体内各布袋过滤阻力相同,气流均匀。

3.2 过滤系统的设计

每个箱体包含一套过滤系统,过滤系统主要由滤袋、滤袋安装机构以及花板组件组成。

3.2.1 滤袋

滤料经特殊处理后,用独特的缝制技术缝制而成的圆形桶状物体。滤袋采用满足相关规格要求的复合滤料,过滤性能好、耐高温、强度高、耐磨损。滤袋主要通过筛分作用、惯性作用、扩散作用、黏附作用、静电作用等来捕获粉尘的,除尘效率可达99.9%以上。

3.2.2 安装机构

滤袋上端设有高强度弹性涨圈,它与滤袋缝制在一起,将滤袋牢固地固定在花板上。

3.2.3 花板组件

滤袋龙骨的支撑件和检修平台 ,花板孔采用机械加工的方法获得,保证了花板的加工精度,从而保证了滤袋安装的可靠性。

3.3 脉冲反吹系统的设计

脉冲反吹系统主要包括喷吹气包、脉冲阀、喷吹管、阀门、喷嘴等。脉冲反吹系统在设计时要做到如下两点:

1)喷吹气包为圆形筒状结构,一般在脉冲喷吹后气包内压降不超过原来储存压力的20%。气包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和检验,气包上安有DN100进气口,安全阀、就地压力表、排污阀、放气阀。同时在气包与喷吹管之间要安装检修球阀。

2)每个布袋上方有一个超音速引射喷嘴,保证通过每个喷嘴的气流量差别在±10%以内,每个喷嘴的孔径会不同,远离气包的喷吹孔比靠近气包的喷吹孔径小0.5 mm~1.0 mm。

3.4 卸、输灰系统的设计

卸、输灰系统由除尘器下卸灰阀组、输灰管道、大灰仓、输灰介质气源等组成。其中,输灰管道一般选择为20号无缝钢管内壁衬陶瓷,可以增加管道的耐磨性能。气力输送介质采用氮气或高压净煤气。设在输灰管道前端的两个气动球阀用来控制选用氮气还是高压净煤气作为输灰介质。在每排输灰管道进入大灰仓前,安装一个气动球阀。

卸、输灰系统的效果检测标准应根据温度检测。当灰斗上部热电偶检测温度开始下将并接近下部热电偶检测的温度时,开始卸输灰。当灰斗下部热电偶检测温度开始升高并接近上部热电偶检测的温度时,可断定本箱体的灰已卸完。

3.5 氮气系统的设计

在氮气系统的设计中,氮气气源压力应不小于0.8 MPa。氮气储罐按照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在一台氮气罐后设有3套压力调节系统,调节、稳定氮气的压力。一套压力调节系统将氮气压力调节至0.02 MPa~0.05 MPa,以满足气力输灰的使用要求;一套压力调节系统将氮气压力调节至约0.5 MPa~0.7 Mpa,以满足气动阀门的使用要求;另一套压力调节系统将氮气压力调节至约

0.5 MPa~0.6 Mpa,以满足氮气炮的使用要求。在另一台氮气罐后设有1套压力调节系统,将氮气压力调节至约0.3 MPa~0.4 Mpa,以满足脉冲反吹系统的使用要求。为测定氮气消耗量,应在所有氮气调节系统前分别安装一个流量计。

4 结束语

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除尘箱体的设计、过滤系统的设计、脉冲反吹系统的设计、卸、输灰系统的设计以及氮气系统的设计,以上这些高炉煤气除尘子系统之间是相互作用和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进行高炉煤气除尘系统的设计是,需要从整体上做好设计方案的规划,确保整体除尘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刘之杰.高炉煤气布袋除尘系统的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08,6.

[2]寇建斌.2?200 m3高炉湿法除尘系统设计[J].世界金属导报,2009,13.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4

摘 要:建筑行业作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发展速度的改变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为了提高整体建筑行业的竞争水平与素质,建立科学、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系统是非常有必要的,其中中央空调的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关键词:中央空调;安装工程;建筑行业;质量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TU758 文献标识码:A

一、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

1.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研究背景和意义

能源作为支撑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节能环保已经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建筑行业能耗量占总能耗量的27%,名列能耗量第一,又因为建筑行业在所有行业经济发展增量与趋势,也成为节能产略的核心目标。其中在建筑行业耗能比重中,暖空空调占到30%~59%,并且会随着人均建筑面积的扩大而渐渐升高。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要求建筑行业要降低能耗量,减少废气排放,这是推进环境友好型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必要途径,更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经之路。

2.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根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我国在近10年内,中央空调行业的增长率为高达20%,成为世界第三大空调生产国,仅次于美国与日本。中央空调行业的迅速发展,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工作环境,因此提高中央空调的安装工程质量是十分有必要的。中央空调安装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响应国家提倡节能减排的号召下,积极抓好空调安装的施工质量与节能减排的设计。

二、工程质量管理相关理论

1.质量和质量管理的相关概念

质量即指的是产品质量或者是某个过程以及某项活动的工作质量,抑或是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满足要求程度即可用来反映质量的好坏。一般这种可满足的要求均能够转化为具有一定特性的指标,比如有用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可靠性、维修性等。但是?|量并不能与等级相等同,因此在比较质量时,应当要以相同等级为基础,等级悬殊较大不能够真实反映出质量的高低。

2.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指的是明确质量目标、方针与职责,通过在质量管体系中运用质量控制、质量策划、质量改进以及质量保证来管理全部职能的管理活动。对组织而言,产品质量将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要对所有影响质量好坏的因素采取严格的控制,并从技术与管理上进行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协调、检查与审核。比如质量方针指的是由组织的高级管理者对质量宗旨与方向进行制定与发布,是组织进行质量活动的行动指南与根本准则。质量策划是根据质量目标提供资源与制定相关措施来实现质量目标。

3.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5个,又叫4MIE因素,分别是人员、材料、设备、方法与环境。在工程项目开发的过程中,无论是设计、实施还是验收都是由人进行操控与完成的。人的素质包括技术水平、文化素养、决策能力、操作控制能力、管理能力、职业道德等都对工程项目的决策、规划、设计与实施等环节的质量造成影响。而这些阶段的质量高低都会对最终的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材料的质量也对最终工程质量造成直接影响。机械设备包括各类挖掘机、大型运输设备、各种施工安全防护措施、安装设备、计量器具以及各种的测量仪器。工艺方法是否先进、运用的是否正确,是否引进了新的工艺与方法,是提高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保障。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技术条件包括图纸资料、开工审查、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条件。

4.项目实施阶段的质量控制

首先是事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技术准备,熟悉审查所需的所有图纸与资料,分析工程所在的技术条件与自然条件,明确对应的质量检测技术与计量方法。物质准备将对工程项目所需要的配件以及材料。生产设备等质量进行验收与检查,审核新技术、新工艺、新结构的技术鉴定书。组织准备及组织项目参与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教育,明确岗位责任制,制定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制度。其次是事中质量控制。重点对工序与工作质量进行控制,完善工序,严格进行工序交接检查,做好技术复核,审查质量事故处理,检查与验收分项分部工程,办理设计变更与修改的手续等。事后质量控制,重点进行质量检查、验收与评定工作。

三、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1.建立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求

首先安装工程要满足多方利益要求,比如业主、顾客等利益相关者,并使他们满意。其次在安装施工过程中全方位对施工过程与产品质量进行控制。此外,项目经理要建立管理组织机构,来完成工程项目质量目标;根据事实作为决策的基本依据;建立评价体系,对工程质量进行评价等。

2.项目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化和运行规范化

首先要选择有资质与管理能力人员对工程质量进行监测与控制,实施预防与纠正措施。其次要对上层管理者与项目企业中总结经验,寻找改善质量管理办法与完善质量体系的有效途径。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形成信息良性循环。与此同时还要建立自审工作评定以及内外部审核过程。此外质量体系是根植于项目组织过程中,应当为项目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最后还要对整个安装施工过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比如验证、文件化、记录、评审、可追溯性等要求。

3.中央空调安装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施工单位签署了工程安装合同后,成立工程项目部,挑选优秀员工担任项目经理,其他成员均由专业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与管理人员。项目部中分别设置质检员、技术负责人、资料员、机料员、安全员以及施工班长等若干人员,在现场加强团队协作,对现场施工进行协调、计划调度、施工准备、工程技术以及安全施工等工作。

四、中央空调安装工程的质量控制

1.施工中各阶段的质量控制措施

(1)当工程构配件、工程材料以及空调设备进场后,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报验,构配件与材料设备等一律开箱检验,并做好记录工作。

(2)项目经理要按照工程质量目标、工程合同、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进行阶段划分,并组织自检与纠正,填写《施工工序检查记录表》。

(3)在施工阶段对各分项施工环节进行检验与试验,包括对隐蔽工程、设备管道、单机试运转、灌水试验、系统试运转、严密性试验、风管漏光、吹洗试验以及漏风检测等,并做好检验与试验记录表。

(4)工程部经理要定期到现场进行巡视,做好《施工现场综合检查记录》,写明整改要去,将其上交给项目经理。下次巡视时先要对上次问题进行检查,查看是否整改,如果没有给予相应的处罚,并责令整改。

2.安装工程质量关键点的控制

首先在于管道安装,现在广泛应用在中央空调系统安装过程中的是无缝钢管,通过焊接以及防锈处理,可以避免发生锈蚀,如果是镀锌钢管一般会在焊接阶段破坏镀锌钢管的保护层。其次是风管安装,风管安装要根据相关设计与规范进行坡度安装,当风管弯头超过500mm使,即设置导流片来使系统阻力降低,保证风速均匀。在风管三通处要安装三通调节阀,促使风量的均匀性。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大主风管的上腹部如果行开风口,则需要在距离3只风口后安装导流调节叶片。安装防火阀时,需要是将其安装在距离墙体前后的500mm处。消声器可以减轻空调运行噪声,需要安装在空调回风口与出风口处。而在风管底部通常不设置纵向接缝,不然必须采取密封工作。而风管尺寸较大时,需要在风管近室外的集风口安装可调式的风阀,来调节风量的大小。

结语

中央空调系统是具有功能性系统,完善建筑结构与层次,针对质量工程管理体系与完善、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要点以及安装过程中的质量管理要点,切实提高中央空调安装系统的质量管理质量与水平。

参考文献

除尘系统安全防护之防静电 篇5

1)设备和金属结构的接地

1]除尘设备和钢结构(如走台)必须单独连接在接地母线线路上,不允许几个设备串联接地,以避免增加接地线路的电阻和防止检修设备时接地线路断裂。2]不带地脚螺栓的除尘设备及钢结构可按下图6-28焊接接地线的连接件,并接地;带有基础螺栓的除尘设备图6-29连接接地线.3]中间衬有垫片的数个卡子组成的设备,在各卡子之间按图6-30安装法兰连接件

4]除尘设备和钢构件的接地件,应在对称的位置做两处,并同时接地;接地件的高度应距设备底部500mm左右.2.管道的接地

金属管道每隔20~30m按图6-31将管道连接在接地母线上。平行敷设的管道,管外壁之间距离小于100mm时,每隔20~30m按图6-32安装跨接线。在管道法兰连接处,按图6-33安装连接件。

3)接地线的安装

接地导线采用直径6mm圆钢或25*4mm扁钢,接地母线采用140*4mm扁钢,应选择最短线路进行接地,接地导线的连接或接地导线与母线的连接按国家标准进行。车间或工段内部的接地系统的电阻不大于10欧。

4)接地体的安装

接地体采用D57*3.5mm无缝钢管或50*4mm等边角钢制作,按国际D563进行安装。接地体应沿建筑物的四周配置,对不设围墙周围配置,接地体不应配置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

5)袋式除尘器防静电的措施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6

高压变频技术在电弧炉除尘系统中的应用

在分析电弧炉设备的运行现状和研究电弧炉除尘系统特点的基础上,通过采用高压变频器在炼钢厂除尘系统改造中的.应用实例,介绍了高压变频技术在炼钢厂电弧炉除尘系统中实现节能降耗,提高自动化控制水平方面的应用效果.

作 者:卫永锋  作者单位: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装备部 刊 名:电工文摘 英文刊名:ELECTRICIAN ABSTRACTS 年,卷(期): “”(3) 分类号: 关键词:高压变频技术   电弧炉   除尘风机   节能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7

然而, 面对可能来自内部事件和外在环境因素影响, 中央危险管理系统要实现预警及时、组织有序、指挥高效, 我们主要依靠设备和信息这两个重要手段, 设备是基础, 但信息是关键, 可以决定最终结果。通过实现系统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 从而提升危险管理系统指挥控制的信息化水平、作战方法的信息化程度, 对于发电厂危险状态下的事件处置与决策全面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1 发电厂自动消防系统的信息化应用

自动消防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消防联动系统两大部分组成。传感系统是自动报警系统核心, 主要由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火焰探测器、复合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和控制模块组成;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灾选择不同类型探测器, 完成对不同保护区域出现的火灾早期特征的被动探测, 并将相关信号传送到控制系统, 主要特征是点对面探测方式。联动系统是在控制系统收集到的相关火灾信号后, 发出火灾声光讯号, 在满足灭火条件下, 自动或手动启动相应灭火设备, 关闭相关的防火阀, 切断非消防电源, 联动信号主要是通过硬组合方式。

随着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不断发展, 发电厂消防系统技术自动化信息化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消防系统可以自动完成火灾信号的辨析、设备的联动、信号的反馈, 同是可以根据需要将火灾信号任意连接终端用户。

发电厂消防系统信息化应用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内置C PU探测器火灾识别、环境自动补偿信息采集技术已智能化。

(2) 主动预警高、低压电气火灾探测实现点对点的联动一体化。

(3) 消防系统及设备点的工作状态自检和巡检已自动化。

(4) 消防设备信息实现远程控制及返回信号可视化。

(5) 环形总线连网加局部蓝牙无线传输网接线方式的信号网数字化。

(6) 具有智能算法和软件程序控制的消防控制系统模块化。

(7) 控制系统实现组网联控可与消防部门互联互动信息。

2 发电厂安防系统的应用

安防系统是由入侵报警系统、视频系统、门禁系统等组合集成的电子系统,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数字视频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 发电厂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对重要方位和场所全天候视频监视, 要害建筑物内外设置探头, 在周界防范、泄漏、失窃、恶意破坏等对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的情况实时监视, 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来帮助和提醒, 极大减轻了值班人员的负担。

安防系统在发电厂的主要功能有如下几点。

2.1 防范功能

(1) 重要区域如氢站、油库围墙, 选取周界防护探测器防止非法闯入。

(2) 楼宇要害部位如财务、保密室安装被动空间探测器防止入侵。

(3) 在建筑物内或设备上安装烟、温、火焰、红外各种探头, 有烟或温度变化时, 自动发出警报。

(4) 电视监控采用先进的视频移动探测器对室内外场景布防侦测移动目标, 作出响应驱动。

(5) 如有需要可将烟、气、水环境等生产监测或车辆行驶GPS监控接入, 有效提高预处置能力。

2.2 监视功能

视频系统可对生产、安保、环境、管理进行监视, 在人无法直接观察的场合, 适时、直实地反映被监视对象的画面, 对事件进行图像显示、记录与回放, 作为即时处理或事后分析的一种手段, 成为现代管理中最为有效的监控观察工具。

(1) 工业电视系统用于全厂机、炉、电和辅助车间等主要生产环境, 以及重要设备相对集中的区域进行监视。

(2) 对烟气排放、污废水排放、灰渣 (坝) 易造成重大环境污染的, 应有电视监控。

(3) 生产人员运行操作和设备巡检的管理监视。

(4) 对厂区主要路口、围墙、办公大楼各出入口等位置实行24小时不间断安保视频监视。

(5) 与各种探头报警信号联动, 告警后自动切换为相对应视频画面, 确认现场情况。

2.3 管制功能

(1) 门禁对授权人员出入管理, 是人流安全管理的综合应用;时刻自动记录人员出入情况, 自由设置异常时门禁点的通行组, 根据需要人员快速定位和实时分类查询, 有助于内部的有序化管理。

(2) 广播及时警示与提醒;告警时, 指令危险区域人员撤离、疏散;重大事件发生时命令发布、队伍召集、远程指挥。

(3) 照明控制联动, 在发现非法入侵时启动照明系统, 辅助摄像机进行监视、录像, 也可产生灯光阻吓。

3 系统应用平台的信息化管理

目前的监控管理是单一的消防、安防子系统设备音、视频组合平台, 操作人员只是面对孤立的门禁控制、视频监控、防火、防盗报警系统, 也没有充分考虑电厂生产危险点监控和机房动力环境控制等;运用相关技术平台, 实现系统设备集成 (如火灾、安防、氢站、六氟化硫等监测设备) 与信息系统 (如事件状态分析、警报探测与传感数据收集系统等) 的信息融合, 以鸟瞰所有的设备终端, 帮助电厂人员进行事件判定、识别, 对相关事件做出快速的处理与结果分析, 实现全面有效的整合配置信息资源。

3.1 管理界面同一

用户界面很复杂的话, 会给操作人员带来一些问题。功能各异传感器和子系统的事件界面管理信息, 在同一信息融合管理系统平台的同一管理界面下, 操作人员统一调度、管理、使用, 可以在多事件中合理化各任务的优先执行等级, 从而提高处置效率并缩短了响应时间。

3.2 信息内容共享

管理系统平台将多个地点的信息、事件、警报和视频信息, 经网络将信息内容传递给电厂不同的相关专业层级 (如污废水排放信息传递环保监察, 氨气泄漏警告传递给化学专业人员) , 可有效协作及信息分享, 先于处置, 让不同的管理终端用户在同一信息管理系统平台之下管理不同的子系统, 便于本厂终端用户在同一信息内容下去访问、管理及控制不同的事件。

3.3 智能集散控制

基于分散→集中→分散闭环集散控制, 在电厂消防、烟、气、污 (废) 水排放监测等系统居于分散设置时, 要满足电力日常及紧急情况快速响应程序和标准策略的现代安全需求, 须实现集中或分散式指挥和控制时信息数据调用与共享, 以及信息流向分配。

3.4 实时势态感知

运用电子地图三维场景漫游形式, 多图层联动管理, 可展示感知势态, 响应快速:基础图层显示全厂建筑物场景, 设备图层显示被保护设备状态 (如煤仓、高低压电气室气体灭火系统保护中) , 事件图层显示报警事件的情况 (如周界报警为红线框闪烁、消防信号为红点闪烁) , 联动图层显示监控设备的联动状态 (如点击地图上某处摄像头, 电视墙上即出现实时画面) , 应用图层对各系统的执行状态标注显示 (如火警启泵加水压、氨泄漏喷含盐酸水雾中和) , 数据图层对保护对象数据管理显示 (如氢罐压力容器压力、介质温度或壁温、管制距离等) 。

4 指挥与控制的标准化、信息化

中央危险管理系统的最终目的:是对事件或突发自然灾害等影响电厂安全的潜在威胁作出及时正确的响应, 确定风险的等级、责任及作出相应行动。应着重预警管理和事中报告分析的决策, 一切行动均由一个统一的平台管理, 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按标准程序维持有组织的控制和管理能力。

(1) 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集中和分散式监视, 实施预警对象日常专业数据信息管理, 设计紧急情况响应标准策略和程序, 提供一个强大的预案信息系统及实时技术数据支持系统, 以缩短响应时间及降低安全风险。

(2) 由于具备有三维电子地图、多级指挥和控制中心现实技术, 经具了信号采集, 共享处理, 通过对各类信息数据的调用、汇总、处理, 各种专业数据与信息一目了然, 为指挥人员提供了真实的势态感知和决策支持, 实现了紧急情况下的标准指挥程序。

(3) 有效的预案是电厂长期经验与技术积累的总结, 采用电子地图的虚拟仿真技术或综合演练, 结合外部真实事件和未遂事件的报告分析, 核查、优化计划、培训和准备工作, 并传递给电厂内适当的人员, 掌握各项的专业处置技能和步骤, 有效提升事件与灾害的组织保障应变能力。

5 远程网络协作

在高度信息化时代, 应用网络架构使不同的信息、事件、警报和视频传递给上级电力集团、地方管理机构, 实现信息联动, 进行远程协作及远程实时信息分析, 取得多方支持获取协助, 能够集中信息优势实现科学决策。

除尘设施改造与管理论文 篇8

除尘设备是机械制造企业中治理职业危害因素的重要设备。广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车体部针对产生大量烟尘的弧焊工位安装了20余台除尘设备,这些设备对改善车间作业环境,减少烟尘对员工身体危害起着重要的作用。除尘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是:电机带动风机对弧焊工位进行抽风,经过过滤装置(内含滤筒)过滤,将排放达标的干净空气通过管道排到大气中,同时将粉尘集中回收在集尘桶内。同其他设备相比,除尘设备具有运转时间长、稳定性要求高等特点,_一旦发生问题,将严重影响现场生产环境,间接影响生产。另外,除尘设备所收集的粉尘具有易燃易爆的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重大安全事故,对企业的安全生产造成巨大威胁。因此,对除尘设备的合理改善和有效管理是确保其安全使用的必要条件。笔者根据公司除尘设备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中积累的经验,整理并形成此文,供相关同行参考。

一、除尘设备的主体构造

除尘设备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其外型见图1、结构部分见图2。

1、设备本体:由金属构架、集尘桶、滤筒、隔膜阀和电磁阀、压差控制面板、压缩空气供给单元等部分构成,是粉尘过滤的核心部分。

2、风机动力系统:包括风机、电机及其启动电路、风机与电机的传动机构、风机房及辅助电气设施等部分构成。

3、其他辅助系统:包括压差报警系统、温度报警系统(公司改造后追加部分)、手动清灰、自动定时清灰系统(公司改造后追加部分)等辅助装置。

二、除尘设备的危险要点

1、烟尘带来的危险焊接作业的粉尘控制,可以说是各汽车厂焊装车间颇为头痛的一个问题。因为焊接烟尘的粒径十分细小,一般只有O。031zm~lOtxm,在除尘装置中主要通过滤筒的过滤作用表面,将粉尘吸附在滤筒的外表面,而清洁的空气从滤筒中排出。如果滤筒的`过滤性能不好,粉尘没有吸附在滤筒外,随着清洁的空气散落在车间内外,当遇到焊接火花时,有可能引起爆炸或者导致电气设备接触不良等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如果漂浮的粉尘被人体吸人,可引发多种疾病,包括焊接尘肺、癌症等重疾。

2、劳保手套磨损带来的危险除尘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我们还发现滤筒的表面有些许絮状物。经调查,这些絮状物的来源是作业人员使用的劳保手套,在手拿工件或焊枪等工具时,由于手套磨损,其细小纤维被除尘设备的抽风系统吸人后附着在滤筒表面。经测试,附着在滤筒表面的劳保手套产生的絮状物属极易燃物质,遇火花即可剧烈燃烧。

3、电气故障带来的危险除尘设备的风机动力系统包括电机、风机及其控制回路。控制回路中有交流接触器、各类继电器、空气开关和熔断器等电器元件。这些电器元件如果配置不当,或因空气中漂浮烟尘造成电器短路,就可能引发火灾事故。另外,电机在运行中也有可能因过载、短路或缺相运转导致电机烧毁从而引发火灾。

三、除尘设备的技术改造

在除尘设备的使用过程中,公司按照“没有最安全,只有更安全”的安全理念,对除尘设备实施了一系列的技术改造,改善了其运行条件,提高了除尘效率。

1、自动定时清灰系统为了保持滤筒表面的清洁,除尘设备原有的清灰系统为手动清灰,即要求设备操作人员在每天生产结束后将手动清灰开关打开实施清灰,清灰10—15分钟后关闭。这种清灰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操作人员的主观l生,管理和监督成本较高,而且无法百分之百保证现场生产人员在生产结束后能每天按时完成手动清灰的操作。一旦疏于管理或执行不到位会造成滤筒上的粉尘堆积,除尘效率大为降低,事故隐患也会由此而生。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能够保证每天三次定时强制清灰的PLC控制系统,利用PLC的内部时钟定时触发和关闭清灰开关,这样就避免了操作人员操作手动清灰可能造成的人为遗漏,同时也节约了手动清灰的作业工时,降低了管理成本。系统改造投入使用后,运行状况良好,有效保证了滤筒的及时清灰,防止可燃粉尘堆积,确保了安全生产。

2、温度报警系统为确保除尘设备在一旦发生火警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被人发现,我们利用温度传感器和报警装置重新设计安装了温度传感报警系统。其工作原理是,在除尘设备的进风口和排风口分别安装高灵敏度的温度传感器,在控制柜增加温度报警面板,设定在任一传感器感知温度超过4O摄氏度或进出风口的温差超过5摄氏度时,除尘设备立即报警,同时自动切断电源,停止设备运转。有了这套系统,我们可以确保即使意外发生起火,也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情报,可以有效避免火灾的扩大,将火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除尘设备的管理措施

1、对粉尘的管理

①对于滤筒上附着的粉尘,通过导人自动定时反吹系统,实现每个工作日三个时间段的自动定时清灰,每次十五分钟。另外,每三个月对滤筒实施一次彻底清扫。

②对集尘桶内的粉尘,我们确定最高容量为1/2的桶高,当超过一半粉尘量时就需要将桶内的粉尘清除掉。这样,可以避免粉尘在设备自动清灰时发生的外溢和二次污染。

③对于滤筒在集尘桶内回收时容易造成粉尘外泄的问题,我们通过制作集尘袋支架,将集尘袋固定在集尘桶内,使用防火材料的集尘袋对粉尘实施封闭状态下的回收。这样就有效避免了粉尘在回收时所产生的外溢,保护了车间的环境。

2、对絮状物的管理

①为了防止絮状物被风机系统吸人而进入设备本体,我们从絮状物的源头处进行了改善:在弧焊加工工位的吸风口处加设了过滤网,孔径为2~3mm,可以在吸风口处将劳保手套的絮状物有效地“拦截”下来,作业者只须定期在自己的岗位清扫过滤网即可保证整个除尘系统的安全运行,有效地防止了絮状物附着到滤筒表面。

②我们每三个月对滤筒实施一次全面的定期清扫,即使有少量絮状物被吸入,也不至于大量堆积,从而确保了滤筒表面无大量可燃物附着。

3、对电气设备的管理

①为避免电机内部短路而造成的电机烧毁,我们在控制柜的面板上增加了显示三相电流的电流表,以便点检时能及时发现三相电流不平衡,及时采取对应措施。

②对控制柜内部短路的问题,防止粉尘入侵柜内是关键。我们通过改善电柜的密封性和定期清理柜内粉尘,使柜内电器元件发生短路的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

③为避免电机因过载造成烧毁,关键是风机在正常参数的状态下运行。我们在日常点检中注重确认风机的转动是否良好、是否有异响,如果有异常则马上停机进行检查,及时更换磨损的零件,以确保电机不因过载被烧毁。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9

根据锅炉除尘器效能监察实施方案要求经请示矿领导意见,矿纪委,党委,监察科决定在2014年对锅炉除尘器管理开展监察立项,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1、指导思想

通过水电科锅炉除尘器的使用与监察立项,完善工作制度,规范管理程序,加强有效监察,堵塞管理漏洞,预防惩治腐败。

2、监察内容

1)单位锅炉除尘器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2)锅炉除尘器的验收、保管、消耗及监控情况。

3)单位锅炉除尘器处理后的除尘总量控制指标

4)单位锅炉除尘器处理后的除尘检测结果是否达到标准

5)单位锅炉除尘器突发事故时,是否能够防止事故性排放

3、监察对象

所属锅炉除尘器使用单位及各级管理人员

4、监察方法

对锅炉除尘器管理的立项监察,按照双矿集团公司要求主要采取以下监察方法:

1、深入现场了解各项管理情况,认真分析和总结上一年的管理经验教训,协同各车间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2、召开主管人员换座座谈,了解对所立项的反应意见,强化管理措施,及时解决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收集改进管理意见,增强提高管理创效意识。

3、在日常检查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和检查建议,对在监察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要立案查处,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要求各有关车间应完善各项制度。

组长:苏明凯姚宝春

成员:袁贵军穆成凤焦立君

2014年1月3日

水电科锅炉除尘器管理制度

1、当班职工,交接班时,应对锅炉除尘器做巡视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科领导取得沟通。

2、在值班时,值班人员应对水位进行监测看是否达到正常水位。

3、在下班时应对除尘器周围环境进行卫生清洁。

4、交接班时,将运行情况向下班人员交接清楚

5、定期做好锅炉除尘器监测记录

中央除尘系统管理制度 篇10

《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 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国和销售国, 每年以约30%的速度增长, 规模已经达到200亿元。但是形成规模的太阳能热水器主要是家用太阳能热水器, 传统的家用太阳能热水器不仅人均占用空间和投资成本大, 太阳能以及水的利用率低, 信息化程度低、维护管理工作量大, 而且还影响原建筑的外观。集群应用的太阳能中央热水器可以很好地克服上述问题, 而且还具有产、供热的智能化程度高, 供水量大, 突发性供水能力强, 特别适合于现代生活小区、学校、企业、酒店等单位的应用, 已逐步成为太阳能光热利用的主要方向[1]。这种分布于各栋楼宇屋顶的太阳能中央热水器的可靠控制和集中管理, 是集群应用的太阳能中央热水器能否得到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本文提出了采用分散检测、集中控制和可视化管理的技术方案, 采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计算机软件和Web等技术, 实现对太阳能中央热水器系统的可视化管理与操作, 同时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售后服务管理手段和方便统计、发布节能数据, 对于促进太阳能中央热水器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系统设计方案

本系统的组成如图1所示, 它由现场终端、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三部分构成。现场终端包括主控器、线控器、无线数传模块。主控器实施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自动控制, 并通过无线数传模块与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建立通信链路, 通过线控器实现系统的现场设置与控制。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由安装有控制与管理软件的计算机和无线数传模块组成, 其主要任务包括:负责接收来自管辖区域各主控器的数据, 并进行协议解析、数据入库和更新管理界面的信息;负责将控制或设置指令发送到指定的主控器;通过Internet或GSM/GPRS方式与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实现数据交换[2];将相关数据同步传输至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3]。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由数据服务器、管理计算机和必要显示与打印设备构成, 该中心通过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和主控器可对任意一台太阳能中央热水器实施测控, 查询任意一台热水器的实时数据和历史数据, 统计产热与节能数据等。

2现场终端设计

现场终端结构如图2所示, 由主控微处理器、传感器模块、系统配置与扩展模块、输出控制模块 (包括对太阳能产、供热和辅助加热三个子系统的控制) [4]、通信模块 (包括线控器和无线数传模块) 和供电电路组成。主控微处理器LPC2368根据传感器模块检测的现场与系统的状态及相关参数, 与存放在扩展存储器 (E2PROM) 中的预置数据进行比对运算[5], 获得相应的控制逻辑, 通过输出控制模块对太阳能中央热水器进行控制, 实现定温进水、温差循环、防冻保护、增压供水、恒温回水、水位超限[6,7]和变容辅助加热等工作模式;通过通信模块实现现场与远程操作和测控, 为太阳能中央热水器集群应用提供控制与管理所需数据的通信链路。

3区域集控与管理软件设计

区域集控与管理软件包括区域控制软件与区域管理软件:其中区域控制软件负责向监控区域内所有主控器发送数据库中的指令, 接收、处理、存储来自各主控器的数据, 同时通过调用Web服务程序实现与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的数据同步。区域管理软件由Web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的管理软件构成[8], 如图3所示。

3.1 区域控制软件设计

区域控制软件采用.Net编写, 按照通信对象的不同, 分为数据通信模块和数据同步模块, 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了数据的接收、发送、处理、存储、显示和同步等功能。区域控制软件的工作流程如图4所示。

3.1.1 数据通信模块

区域控制平台与所监控区域内所有太阳能热水器之间可采用RS 485和无线数传两种通信方式, 可根据工程现场条件选择其一。对于数据通信模块而言, 一旦数据传输通信协议确定, 其任务就是接收和发送数据。为了保证准确、可靠地传输数据, 该模块通过自检定时器获取上一次自检失败的主控器的地址域, 以轮询方式向自检失败的主控器发送自检指令。同时该模块对接收的指令数据进行判断, 删除指令表中错误和超时的指令, 同时对相同的指令进行合并, 以消除冗余信息。

数据通信模块向各个主控器发送的指令还包括查询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历史报警、历史参数设置等指令。该模块处理主控器回送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分解、转换等操作, 最终执行数据入库, 实现数据的更新等。数据通信模块的工作流程图, 如图5所示。

3.1.2 数据同步模块

区域控制平台作为连接区域数据库和企业管理中心数据库的桥梁, 通过Web服务实现两个数据库的同步。区域和企业的数据包括当前数据和历史数据。同步区域、企业数据程序流程如图6所示。

3.2 区域管理软件设计

区域管理软件由Web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服务器管理软件构成。本系统的Web浏览界面采用Flex技术设计, 它是目前最流行的RIA (富互联网应用系统) 开发技术之一, 其优点是客户端可以进行完整的数据处理, 界面交互不依赖页面, 消息可通过异步请求传递, 减少了用户与系统的远程交互频率, 与用户的交互更加友好、迅速[9]。

本系统根据实际需求, 基于Flex技术设计的页面包括两大功能:即实现太阳能中央热水器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和数据查询功能。当客户端进入Flex浏览界面, 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送请求 (参数设置指令和数据查询指令) , Web服务器将需要访问数据库的请求转化SQL语句, 并交给数据服务器。数据服务器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 并返回给Web服务器;Web服务器动态生成HTML文档后转发给客户端, 浏览器最终以友好的Web页面形式显示出来[9], 实现太阳能热水系统可视化管理。

此外通过Flex界面可添加国家、省、市等地域信息, 添加太阳能中央热水器子系统, 记录所有子系统的安装信息。同时为了方便系统的管理, 维护系统管理员可被赋予不同的管理权限。

4企业集控与管理软件设计

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由安装企业集控与管理软件的计算机、数据服务器和必要的显示与打印设备构成, 其中企业集控不同于区域集控有专属的控制软件, 它不能直接向主控器发送数据, 但企业管理软件与区域管理软件的架构完全相同, 均在.Net 平台上采用Flex设计, 提供Web服务、接收Flex界面的控制任务, 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和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通过Web服务实现数据同步。它与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的主要区别还体现在管理权限和数据库的规模上。

5系统功能与特点

本系统经过实验室长达6个月的测试, 各项功能和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 除了实现常规太阳能中央热水器的控制功能以外, 还具有如下特点:

(1) 实现系统的分散检测、集中控制。每套太阳能热水器的主控器可通过RS 485总线或无线数传模块与区域集控与管理平台进行数据交换, 并通过Internet把数据同步上传至企业集控与管理中心。

(2) 系统的可配置性和控制的自适应性。系统可根据不同的安装现场和用户需求, 配置不同的部件 (包括辅助加热设备、集热板的数目、储水箱的组合和水管的连接方式等) , 主控器能够自适应对不同配置的系统实施控制。

(3) 直观的显示界面。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安装配置自动生成直观的显示界面, 图7、图8是通过Flex界面显示实地安装的系统图。从图中既可看出配置的不同组合, 而且系统的工作状态和主要参数均一目了然。

6结语

本文提出面向集群应用的太阳能中央热水器控制与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简要介绍现场终端的原理框图和主要作用, 详细分析了区域集控与管理软件的设计方法, 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特点。实验室测试表明, 本系统具有性能稳定可靠、操作直观方便、控制迅速精确、报警准确无误等特点。该系统已被福州众望达太阳能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确定为升级换代产品, 目前已应用于该公司的实际项目中。

摘要:针对当前太阳能中央热水器信息化程度不高, 管理、维护和售后服务困难的问题, 提出采用分散检测、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技术方案;采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计算机软件和Web等技术, 实现系统的可视化管理与操作, 对于提高太阳能利用率、降低管理维护成本、统计和发布节能数据、以及促进太阳能光热利用的推广均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集群应用,太阳能热水器,分散监测,集中控制,可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罗振涛, 霍志臣.谈中国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及其发展规划[J].太阳能, 2009 (8) :11-14.

[2]郑万溪, 黄元庆, 张鑫, 等.基于GPRS通信技术的远程检测系统[J].传感器与微系统, 2008, 27 (2) :83-85.

[3]覃章荣, 张军洲, 诸葛隽.基于Web Service的异构数据库同步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09 (12) :221-224.

[4]郑建英.太阳能热水系统的安装技术及方法探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21) :40-42.

[5]周立功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LPC23XX器件用户手册[M].广州:周立功单单片机发展有限公司, 2008.

[6]孟凤果.单片机在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中的应用[D].天津:河北工业大学, 2008.

[7]王公堂.基于PIC16C72A的太阳能热水工程控制器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08, 31 (13) :110-113.

[8]张华.集中供热远程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 2009.

[9]胡丹瑞.基于Flex的Web应用系统开发探索[J].电信交换, 2009 (3) :1-7.

上一篇:大兴场小学下一篇:诉讼时效司法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