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不为谁而活小学作文

2024-09-11

青春,不为谁而活小学作文(精选10篇)

青春,不为谁而活小学作文 篇1

青春,不为谁而活小学作文

五月天说,青春就是奋力的奔跑,然后华丽的跌倒。生命是短暂的,时间是残忍的巫师,可以把一个妙龄少女变成一个满面皱纹的老妪。我不想变成一个天天围着锅碗瓢盆油米酱醋打转的妇女,在麻将馆中嗑着瓜子说东家长道西家短的度日。

我想要一个人的旅行,漫长的旅行。而我,正在积蓄做梦的力量。当然,我没有那么天真,想象处处繁花似锦,青山绿水。我知道一路有豺狼也有虎豹。我只是想看遍世间的美景,小心翼翼的`揣在兜里。也许我会遇到黑的像木炭的非洲人跟他唧唧呱呱的比划着;也许我会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妻甜蜜的度着蜜月;或许会在某个古老小巷你会看见我在小心的用相机刻下这座古城的痕迹,深怕惊扰了她。我会悠闲的漫步在阳光洒满的草坪上,会光着脚丫在海边奔跑。我会学会坚强,学着在每个节日里给家人报平安。我知道,路的尽头会有人给我拥抱,然后拍拍我的头笑着对我说你好勇敢。

生命中如果没有一次震撼的经历,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一首歌,能让你感到生命的美好。像《那些花儿》,些许无奈,些许忧伤。朴树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忧郁不做作。平静的唱着歌,做着简单而美好的音乐。又如艾薇儿的音乐,年少的狂妄与张扬,棱角分明。我就是我,我不为谁而活。

只是,我以为我天天唱着那些花儿,属于我的那些花开不败的友谊就永远不会离我而去。有些人有些事,伴着我们走过最难忘的一段时光。我们也曾肆无忌惮的疯笑,也曾经夜夜高歌,这些情感变成铅字后却像千篇 一律的矫情的说辞,像双胞胎般雷同。但唯有经历过的人才懂得,这些回忆积淀在心里,让时间打磨的愈发光亮。这是青春的专属标记。也许很多年以后,我仍然记得阳光洒满的季节我和谁在放肆玩闹。青春,纯白如水,清澈透明,简简单单。

通往梦想的路上,我会用力奔跑。因为,我的青春不被允许留下遗憾。

为谁而活初一日记 篇2

升入初中,琐事越来越多,我开始麻木,被学习,被考试,被作业,被三年后的高考……炸雷在耳旁响起,也忘却了掩耳,却是一片悄然落下的树叶,惊起一连串的深思。

周日,写完作业,漫步在巷中的林荫小道。忽的,一片淡黄的树叶,飘落在我的面前。几乎是下意识的,我伸手接住了了它,凝视许久。又生出许多的联想出来:“这是怎样的一片树叶啊,枯黄,了无生机。它出生在一个春意盎然的早晨,在享受了初春的绿意后,抗过盛夏的骄阳,到了十月的.金秋,在一阵微风中,平淡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它的一生,可以说是完美的,即使可能不会有一个人关注它,但无妨,因为,它是为自己而活!”

但我呢?我为谁而活?深思后,我艰难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为父母而活。为父母的面子,我当了所谓的——好学生,为父母口中的——将来的安逸,我拼命学习,为父母……”

这片叶子的一生,可以算是我们一直追求的吧。在一生中,尽自己的努力,完美的走过一生,了无遗憾,在死神来临之际,平静地放开手,这是一种怎样的魄力!而有些人,他们在父母的“完美计划”中度过一生,至老,才发现,幼时的心愿,已无时间实现,便拼命挣扎,做着徒劳的努力。最后,无力地垂下双手,死。

你在为谁而学习650字作文 篇3

人们常说:“学习不是万能的,但不学习是万万不能的。”

在现在的社会,是知识型的社会。也意味着,学习的东西更多,学习的任务更重。不学习,缺乏知识,就会缺乏竞争力,就会被淘汰。被淘汰,就意味着,你无法为社会、为国家,作出更大地贡献!

常有人问,“你是在为谁而学习。”有人说:“为自己。”是的,学习,首先是为自己。那其次呢?为家庭,没有哪一位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的。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飞上云端,能有所成就。

最后,才是为社会、为国家而学习。我们只要有了知识,有了能力,才能自食其力,才能成为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社会的负担。知识越多,能力越大,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大,而我们也能得到社会的认同、他人的尊重,并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而这一切,都需要我们努力的学习。

当然,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千钟粟” 可能有点夸张,但,它确实能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与收获。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能够使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富多彩。

若错过了春天,会输掉一年;若错过了青春,会输掉一生!我们已没有选择,我们不能再犹豫,我们只有去拼搏。有许多眼光在关注我们,有许多人在期待我们,我们坚信,我们一定能取得辉煌,我们一定不会辜负期望!

你在为谁而“玩” 篇4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叫声连天,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每个孩子5元钱,对他们说:“你们让这儿变得很热闹,我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这点钱表示谢意。” 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一如既往地嬉闹。老人再出来,给了每个孩子2元钱。他解释说,自己没有收入,只能少给一些。2元钱也还可以吧,孩子仍然兴高采烈地走了。第三天,老人只给了每个孩子1元钱。孩子们不高兴了,“一天才1元钱,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他们向老人发誓,再也不会来这里为他玩了!

故事中,老人的算计很简单,他将孩子们 “为自己快乐而玩” 的内部动机,变成了“为得到钱而玩”的外部动机,而他用“钱”这个外部因素操纵着孩子们的行为。如果老人是希望孩子们来热闹,那就会从“1元―2元―5元”这么支付,孩子们就会乐此不彼。

另一个现实案例:

草原上,小狮子与小羚羊的母亲是在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狮子母亲对小狮子说:“孩子,你不要懒惰,要努力跑快一点儿,至少要比跑的最慢的羚羊快一点儿,不然你就会被活活地饿死的。”在草原的另一边,羚羊妈妈对小羚羊说:“孩子,你必须跑快一点儿,必须比狮子跑得快,不然你就会被狮子吃了!”

要生存下去,是狮子和羚羊的共同愿望,发自内心的动机。食物链又将彼此联系在一起,一方的生存建立在另一方死亡的基础上,弱肉强食,动物比人类残酷太多。各自生存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外部动机将驱使自己为实现内部动机而产生大量的行为。狮子为了能够吃到羚羊,在不断奔跑;羚羊为了不让狮子吃,也在不停奔跑。所以经常我们在看《动物世界》时,清晨就看见羚羊在奔跑的画面。

“环境造就人”

人的动机分两种: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如果按照内部动机去行动,我们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驱使我们的是外部动机,我们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为它的奴隶。人的行为模式如下:刺激(外部)――心理 生理的黑箱过程――反应(行为 态度)。

行为的产生,往往是受到外部影响和刺激后,在内部起反应,从而一发而不可收拾。内部动机是必要条件,外部动机是充分条件。没有外部动机,内部动机往往被深埋。所以我们常说“环境造就人”,将外部因素和外部动机,多数情况下看的还重一些。

你从事的工作,很多情况下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刺激,不得不而为之。如工作是为了买房子、娶老婆、养孩子等,失去了这份很好的工作,你可能就无法实现这些愿望。本来愿望是自己的内部动机的,可内部动机需要一些外部条件与平台来实现,没有外部因素来帮助实现内部动机,就只能是空想和停滞不前。

公司老板首先是为了实现个人的目标,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和动机,所以你会看到老板可以吃苦、可以没日没夜地工作;其次才是为了股东和社会而工作,这又促使老板将外部刺激转化成自己内部动机――“责任感和使命”。所以在人力资源培训中,经常有这么一句话就是“工作中把自己当做老板”,你就会有无穷的动力,让你发自内心地想工作和为自己而工作,你就会更积极、奉献和创新

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分清哪些是内部动机,哪些是外部动机?也要试着去运行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转化推进行为的发生。当然一定要利用这样的原理做积极的事情,不去做危险社会和他人的事情,才算是真的学以致用。

心为谁而凉散文 篇5

初春乍暖还寒,她背着一个巨大的包裹,步履蹒跚的火车站走去,原来的火车站在翻修,下了公交车距离临时车站,还得走近两百米的距离,东北的初春正是冰雪消融的季节,道路有些泥泞,她气喘吁吁艰难的向前移动着。这时儿子家的邻居小王去火车站接人,恰巧看到了她,就让她上了车把她带到了车站,距离开车还有一段时间,小王看到她满脸愁容,就问她:大娘你这是去哪里呀,带着这么大的包裹,她说:“回家,这是我一年四季的衣服。”“你不在儿子家住了?”“唉!被儿媳撵了出来。”怎么回事?她在儿子家住的时间很长了,邻居也都比较熟悉,她也难忍内心的苦闷,就一五一十的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她今年62岁家庭生活很富裕,儿子结婚时她为儿子买了房子,车库。后来儿子有了孩子,她就经常住在儿子家帮助照孩子,儿子在高铁上班工作很忙,儿媳是一所中学的老师,她来到后这一家三口就都由她来照顾,她是个干练的女人干活干净利落。每天去幼儿园接送孩子,起早做饭,收拾屋子,洗衣服都是由她来承担。每天她要擦四、五遍地板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就连儿媳的背心内裤她都给洗,她不但照顾着一家三口,她儿媳的父亲每天晚饭必到她家来吃,也都是她给做好了。儿媳下班回家后,还要备课很晚才睡觉,她就一直默默地陪着,一旦渴了饿了,她都能及时的给予照顾,她把儿媳当做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

她为了照顾儿子一家却很少回自己的家,对儿子一家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就这样任劳任怨了这么多年,儿媳不但不感激还对她怀有怨恨,说她母亲的去逝,是让她这个婆婆给气死的。这个从不说什么的婆婆终于忍无可忍了,对她说出了她亲生母亲临死前说的话,当时你的父亲也在你母亲身边,你母亲拉着我手说:“亲家,我这个女儿任性不懂事,不讲理,也可以说缺少点人性,就连我这个当妈的都被她气得心都冰凉的,你能忍气吞声的照顾她这么多年实属不易,我要走了,不管怎么说她也是我的孩子,还得麻烦你多担待些,帮我照顾她吧”。就这样说了半个多小时,你可以问问你的父亲,要不是为了你母亲的遗言,我怎么会忍气吞声的呆在这里,我干嘛来了是来受你的气的吗?这么多年了都是我伺候你们,而你们呢,连过年过节都不回家看看我们老人。儿媳也在气头上就把她撵了出来。

由于长时间呆在儿子家一年四季的衣服也不少,她背着很大的包裹,经过倒几次的车才能回到自己的家。小王听到这些经过,无奈的摇了摇头,把大娘送到了火车上。

坐在火车上,望着窗外冬末的残雪,心里冰冷如霜,列车飞驰,窗外的景色如过眼烟云,也勾起她的回忆,这么多年的辛苦就换来了被撵出家门,止不住的泪水夺眶而出,心里五味杂陈,说不出的滋味,她心想儿子我多么希望是你,陪我走在回家的路上。

记得艾君说:“母爱是伟大的,伟大的母亲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坦然的反映出来母爱的无私,母爱是因为母亲把自己所有都奉献了给了孩子,母爱是真挚的,真挚的母爱是在母亲的叮咛和牵挂中自然的流露出来。”

她的心依然放心不下儿子还有那可爱的小孙子,我这一走儿子下班回家能及时吃上可口的饭菜吗,小孙子能及时的从幼儿园接回家吗。尽管她已经步入老年但她依然用她逐渐衰老的翅膀去呵护温暖着后代,依然无怨无悔的守候在孩子身边,只要把到孩子照顾的安好无恙,心里就安宁,这就是母亲的天性,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读《丧钟为谁而鸣》有感 篇6

七十个小时、一个山谷地区、几个游击队员和一个外来志愿者,时间是二战,地点是西班牙,事件是反法西斯。四十万字的结局注定是敲响人类的丧钟。

“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的;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如果海浪冲刷掉一块泥巴,那么欧洲就少了一点,如果一个海角,倘若你的朋友或你自己的庄园被冲掉,也是如此;无论谁的死亡都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孕育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约翰?堂恩)

《丧钟为谁而鸣》有许多不足之处。个人抽象的精神力量,牺牲一切反抗强权是海明威对未来失去信心,以死来解决问题的悲剧性格的集中体现。但我还是一直认为,后来的人没有必要抓住前人的缺陷不放,“马克思不可能为他死后几百年发生的事情都做出解答”,所以我们还是要正视其优秀的一面。

在历史研究上有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生态史观……而在世界上、在各国政治博弈上却没有人树立全人类观。任何人、任何民族都是组成缤纷世界不可或缺的部分,每一部分都有自己利益所处之地,都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与财产。在捍卫本国利益的同时,是否能将心比心地关照一下他国?为什么会一个物种会因国界而产生巨大的差别?当丧钟为为我敲响时,你的灭亡也会很快到来。朝日既已从堪察加半岛上升起,比利牛斯山难道会一直浸没在黎明前的黑暗?

如果世界没有战争,军队会被裁撤,军火商们就得去喝西北风,那些想争霸世界的国家就会没落。因为一小撮文明人希望喝到下午茶,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挑唆大脑没有回沟的狼狗去咬死处在贫困线上的土著。于是战争总是不会停止。

如果每个人都将对方看作自己人,便不会存在侵略与反侵略这个概念。你山东人是山东人,同时也是中国人,你和新疆人、西藏人、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你中国人是中国人,同时也是地球人,你和日本人、美国人、越南人、菲律宾人都是地球人。不管你们有矛盾、不和谐,但事实就是如此;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你们就是一家人。

无论你是白种人还是黑种人,既然是人便都有成为人的权利,便不应有不公正的差别;无论你是基督徒还是犹太人或者是无神论者,既然是人便都有在同一片蓝天下呼吸的权利,便不应出现因信仰不同而出现的排斥;无论你是资本主义的支持者还是马克思、恩格斯的信奉者,只要你是人便都有和平共处的权利,如果自由、平等、博爱没有了剥削、压迫、束缚和人民民主专政又有什么深仇大恨呢。

今生相思 ,为谁而浓爱情诗歌 篇7

何人可知?

离去之后无法相伴的苦痛。

多少往事,一词一句,赋予弦音一曲弄。

多少柔情,一点一滴,凝聚成海、情根深种,相思为谁而浓?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浓,为你不顾一切地在天地之间追逐生死与共。

而那曲一起编织的鸳鸯蝴蝶梦,是我们共同拥有过的繁荣。

当繁华歌尽的时候,你的那句不悔等侯,是我坚持下去的唯一理由。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诉,为你不顾一切地写尽缠绵悱恻与寂寞。

而那刻在三生琉璃石上的生死同在的海誓山盟,是你我今生对彼此最大的守候。

当潮起潮落、尘埃落定的时候,你的那句誓死相守,是我今生永久不变相信的承诺。

我今生的相思,只为你而苦,为你倾尽一生、只为换得转身时你灿烂的星眸。

而你那临别时难舍难分的身影,是我此生挥之不走的羁绊、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中。

当时光路过留痕,在你走后的数个春夏秋冬,风霜掩埋了我。

我在流年逝水匆匆中,失去了明媚的笑容。

再一次醉酒后,泪水汹涌,埋没了我如花的倦容。

我在梦中,声声地低吟着,请君为我珍重。

有良知的人,为谁而学习 篇8

儿时父母经常对我们这样说:“孩子,好好学习不是为了我们,是为了你的前途!”从那以后,我暗自下决心,为了自己要好好学习。

初中时,拜读过陶渊明的.诗文后,想法有了改变。吟诵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羡慕之余,心中难免这样想:“我长大后要像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悠闲、自在。所以,现在读书不求甚解也罢”。

升入高中,心里的想法成熟了很多,多少次都在反问自己“我真的是为自己而学吗”?我想,答案是绝对否定的。我不是为自己而学习,我是为了父母、为了老师、为了所有对我们怀有期望的支持者和教导者。从十月怀胎到长大成人,父母为我们为你付出了多少?从幼儿园到走入社会,老师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我们不努力学习怎能对的其他们?我们不但要为自己而学,更要为他们而学,因为我们要学会感恩,不好好学习,凭什么回报他们?

你在为谁而学读后感 篇9

《你在为谁而工作》这本书给了我很多的启示,从中我学到了许多对我一生都有益的东西。在这些中,我觉得首先我要学的就是对工作的态度――敬业。

在工作中,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小到可以被抛弃。同样是做小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会和成就。如果不屑于做小事,就可能只会在工作中打发时间,所以我必须积极工作,把做小事作为锻炼自己、深入了解业务知识、熟悉工作内容的机会,利用小事去多方面体味,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思考能力。

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职业轨迹,有的人成为业务骨干;有的人一直碌碌无为,不被人知晓。除了少数天才,大多数人的禀赋相差无几,那么,是什么造就我们,改变我们?是“态度”!态度是内心的一种潜在意志,是个人的能力、意愿、想法、价值观等工作中所体现出来的外在表现。()工作态度决定工作成绩,只有保证自己有了积极进取的态度,才能走向成功。

敬业的态度在工作中就是要用自己的热情和智慧使自己的工作放射出光彩。一开始,就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了解自己需要做哪些事,付出比别人更多的热情、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用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称职、值得信赖的人。

大学生演讲稿:为谁而活着 篇10

今天我们所探讨的话题是:“为谁而活着 活着为了谁”。

那么,这个话题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思想观念联系不大。也许还会有部分朋友认为我的观点有悖于时代。而今天我们的眼前所呈现的,就是如何挣钱,如何将来拥有多少财富。也就是说,将来成就人生的价值体现,也只有用“拥有财富的多少”来衡量。

那么,为什么去挣钱?这个钱应该如何去挣?挣钱又为了什么?等等,以及怎么进入社会?如何去寻求展示自己才华的发展平台?恐怕这些则是我们最关心的问题。这也可能就是我们今天所承受的“十年寒窗苦”,而为了将来辉煌自己、成就自己的生存价值意识。

我们都知道,“意识主导行为”“意识也决定行为”。今天我们塑造什么样的生活意识,就已经决定了我们将来的人生价值体现。今天给你们这些大学生讨论这个话题,我想会有大部分朋友可能会持反感态度。因为,大家差不多都是 90 后的年轻一代。在你们的生活中所看到、所感受到的是:怎么享受生活,怎么想方设法赚钱。只要能够弄到钱,至于做什么样的人,就不重要了。哈哈,对不对呀?也正是因为这种原因,不知道你们所看到的 80 后那些大部分哥哥、姐姐们,他(她)们今天的生活现实怎样?他们所感受的生活怎样。?我经常与我们这些同龄人谈论起今天的年轻人,大家都对这种严重的社会现象,持无奈的态度,也为年轻一代惋惜。不过,我始终则是对今天的年轻一代持有一种理解、宽容的态度。为什么呢?“玉不琢,不成器”呀!我说,年轻人在接受教育的时段(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他(她)本身是一块非常好的“玉石”原材料,至于最终没有成为大家满意的“精品物件”,并不是这块“玉”的错,而是“雕刻师”(家长、老师、领导)的责任。雕刻师们在早期的雕刻(教育)“玉石”阶段,根本就没有“尽力把玉石雕刻成精品”的良好态度,只不过是为了尽早地把这些“物件”推上市场,能够换得丰厚“财利”而已。却没有对那些纯洁的“玉石”精雕细刻的意识观念。所以,才会有今天中年人所看到不满意的结果。同时,也浪费了那些原本纯洁的“玉石”材料。“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呀!年轻的朋友们,如果你们今天,认识不到昨天那些大哥哥大姐姐们的处境和结局,那么,你们这些 90 后的年轻人,未来就有可能将会变成一群不通人性的“狼”。将会给家庭、团队、社会、民族乃至国家,带来更大的麻烦和人为性灾难。多么可怕的后果呀!

所以,今天党和政府提倡“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又提倡创建家庭和谐、团队和谐、民族和谐、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大家都能够明白“人为什么而创造财富,为谁而创造财富,人活着为了什么,为谁而活着”等等人生哲理和人生价值观。

就我们今天的学校学习而言,我们也不能只学习表面性知识,而应该研究更深层次的哲理。为什么呢?表面性知识既是诱惑,又是“陷阱”。将来用在生活中,不但会损害别人,更会坑害了自己。就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和感触到的很多现象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大家可以看看,今天有多少人,念完大学以后,背着厚厚的应聘资料,到处求职而不能如愿;有多少人,即便找到了工作,确是在委屈自己,而不能够舒心、顺心、开心的工作;有多少人在无奈中虽然找到了职业,却又在无奈中失业;又有多少人为了生存,又无奈去做自己不情愿做的事情。这到底为什么?归根到底,是他(她)们只认识到了表面性的科学知识,而没有认识到深层次的自然知识和人伦、社会知识。所以,当大家进入社会中,就没有经受风雨的耐力,就没有分辨真假善恶的能力,就没有应对残酷现实生活考验的信心。因此说,在今天我们的校园学习生活中,每接触认识到问题和事物,就应该立即反应到疑问,“为什么会这样?”。“致知在格物”呀!只有这样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明白更多的人伦哲理、社会哲理和自然哲理;才会分辨出世间的善恶、是非、真伪、对错;才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够修得出君子的风范,成就出惠及大众的真正良才。

根据我们华夏民族先贤圣者们千百年来经过实践检验,并已经得到共认的观点,其人生规律就逃不出“明理、修身、成才、立业、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法则。一个人的一生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明白事理”“惠及大众”,也就是《大学》中所讲的“明明德”“止于至善”。正如《大学》中所讲:“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物格”是什么?就是认识事物,了解事物,明白事理;“明理”之后才会提高自己的意识境界,修养好自己好的品行;“修身”之后才会努力成就自己卓越的对待事物、处理事物的能力才华,“成才”了以后才能够創立宏伟的事业,“立业”了才有资格参与家庭的管理,“齐家”的能力就不具备,又岂能会有治国的本领?“治国”的本领不足,也就谈不上会“名扬天下”“感召后人”了。

其实,人生一辈子,就那么几十年的时间。一般而言,0——6岁,是无知启蒙阶段;7——16岁,是好奇、模仿阶段;17——25岁,是学习认识阶段;26——35岁,是立业创造阶段;36——50岁,是总结经验阶段;51——60岁,是丰富智慧阶段;60岁以后,是享受成就阶段。也就是说,人真正能够体现价值的生命时间,只有26——50岁左右,二十多年的光景,非常地短暂啊!当然,特殊的人生也很多。有的六七十岁,甚至更高的年龄,还仍然在创造价值。不过,这些人也就并非一般的人了,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大贤者,他们的德行、才华、智慧,社会都离不开他。他们多生存一天,就能够为社会贡献出极大的力量,放出更大的光芒。他们的人生价值,不仅体现在今生,更会名扬天下、感召未来。这样的人,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你们会在我们的民族历史中见到很多。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人能够惠及千代,感召后人呢?我们作为炎黄子孙,华夏民族,不能不去了解,更不能不知道。

所以,圣人在《大学》中教诲我们:“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在我们民族的几千年生活历史中,人一到会说话,家人就启蒙引导教育我们,尊敬长者、识别对错、认识事物等等,这就是“明理”的开始。无论从家庭,到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到大学,到博士、硕士、院士,我们从“老师”那里都接受的是“明理”。明什么理?也就是明“人伦哲理、社会哲理、自然哲理”,辨“人生与世间的是非对错”。所以,圣人才讲,在我们的学习阶段,“苟不教,性乃迁”,做老师的也应该“教之道,贵以专。”我在讲“《大学》与企业管理”的时候,曾经把人类比做手机。一部有使用价值的好手机,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质量过硬的手机本体,二是有充足的电能,三是有良好的信号。质量再好、电能再足,而没有良好的信号,你愿用吗?如果你经常接住电话就断线,或者接通电话就听到对方在骂你,你会高兴吗?如果你遇到这种现象,我想你肯定会迫不及待地扔掉手机或者马上去换电话卡。何况一个人不也是如此吗?身体再强壮,知识再丰富,若是没有健康良好的思想意识,那么他的行为结果,就会让大家受到伤害,让大家不能接受。因此说,我们必须首先学会“明理”,塑造高尚、远大、健康的思想意识精神灵魂,才能够充分利用我们的才华,实现我们真正的人生价值。

就“人伦哲理”而言,几千年前,先贤圣者就已经告诉了我们,人间有最基本的“五伦关系”相处原则。那“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这无伦关系,也就是今天的团队企业中上下级之间、子女与父母之间、兄的姐妹之间、夫妻之间、同学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关系。一个人只要生存在世,谁也摆脱不了这些相处关系,只不过相处得融洽不融洽而已。一般而言,“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兄弟有序、夫妻有别、朋友有信”就是我们应该所遵循的人伦关系原则性。也就是圣人所主张的“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中庸》中讲:“天下之达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下之达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

所谓“父子”关系,就是今天我们的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是先天形成的,也无法改变和代替的关系。即便今天能够从法律上可以改变,但从根本上是无法改变的,更不可能会颠倒了这种关系。因为,父母与子女的亲情是无法割断的。出于动物的本能,父母疼爱子女,幼年子女依赖父母,这也就是动物天生的本性。也正是这种天生的本性,建立了父母与子女特殊亲情。“父慈子孝”啊!父母因本性爱自己的子女,做儿女的也应该回报父母的恩。父母对儿女的养育慈爱,做儿女的应该知恩、感恩、报恩。圣人讲:“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本。如果做儿女的,对父母没有知恩、感恩、报恩的态度,那就失去了做人的本性。《礼记》中讲:“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够用如何做人“礼”的规矩,去教化儿女,而是把儿女当作“家庭宠物”那样对待,那就会毁了儿女的一生。古人讲:“养儿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似养猪”。如果是那样的话,当子女长大后,对待身边的其他人,就会傲慢无礼,自私任性,生活孤立。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在家里学会并养成“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生活意识习惯。学会恭敬长者、礼敬长者、孝敬长者。“天地君亲师”不可不敬。这就是做儿女与父母保持良好关系的根本性规律,违背了这一规律,做儿女的不知父母对自己恩重,又不知感激父母为自己所付出的恩情,那就不会报答父母的大恩。也就不可能有对父母恭敬的态度、礼敬的行为、孝敬的心情。

在家庭中,父亲就是“蓝天”,他不但养育着我们,而且还给我们生活的胆量和勇气;母亲就是“大地”,她不但呵护着我们,而且还以那博大的胸怀包容着我们无知的行为。他(她)对儿女期盼的不但是健康的成长,更期望自己的儿女长大后有所作为,生活幸福,这就是父母对待儿女的态度。所以,古人讲:“百善孝当先,论心不论行,论行穷家无孝子”,没有对待父母恭敬、礼敬的态度,即便给父母再多的物质,也不能称得上是“孝子”。何况那些从小没有家教的逆子,终日惦记着父母的那点家产,与父母爭财夺利而吵闹,甚至诉诸法律?!这样的父子关系,能使家庭和谐吗?!《孝经》中讲:“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若能够养成好的习惯,就能够如《大学》中所讲:“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事众也”。能够做到孝亲父母,就是“明理”的良好开端。这就叫“父子有亲”。

所谓“兄弟”关系,就是我们今天家庭中的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的相处关系。这种关系也是天生的亲情关系,我们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接受着同一个父母的关爱,吸允着同样的乳汁长大,我们的身上流着同样的血,这就铸就了永远无法替代的亲情感。不论是同父同母,或者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都是一样的。做哥哥姐姐的,要比弟弟妹妹出生得早,应该时刻对他们有关爱亲情,弟弟妹妹也从小就会依赖哥哥姐姐。在家里,只有哥哥姐姐让着、保护着弟弟妹妹,才会显示出浓厚的兄弟姐妹情。做哥哥姐姐的应该用理解、包容、原谅的态度对待弟弟妹妹。这样才会受到弟弟妹妹的尊敬。“兄亲”才会“弟恭”啊!所以,“家中论情不论理,论理家中不安宁”。这就叫“长幼有序”。

所谓“夫妻”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立在爱情基础上而后天进入家庭的亲情关系。过去所讲的“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六亲(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父母和岳父母、叔伯姑舅姨、兄弟姐妹和堂兄弟姐妹、儿女和侄亲、内亲)”关系中,“妻族”也是后天新建立的亲族关系。那么,维持这层关系的根本,则是夫妻关系的和顺。在家里,夫为阳、为钢(纲)、为主;妻为阴、为柔(目)、为从。一般而言,养儿育女、洗衣做饭、日常家务,以妻子为中心,家内事务由妻子主持,所以说“女人是男人的心”,“女人就是家”。创造财富、买房修屋、教化子女,以丈夫为主,外部事物由丈夫主持,所以说“男人是女人的胆”“男人就是业”。丈夫体贴妻子,妻子忠诚丈夫,夫妻共同承担家庭和家族的责任,“夫妻有情”嘛!这个关系如果处翻了,夫妻关系就要出问题了。说到这里,我要给孔老夫子喊喊冤了,老夫子曾说“女子无才便是德”,这句话却遭到了几十年的批判,说孔老夫子“污蔑女人”。其实这么多年来,大家都是在片面地理解圣人的话。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理解接受圣人的观点。孔圣人的观点是,“作为女人,应该充分发挥其阴柔醇厚的本性,做好丈夫的参谋和助手,不可‘越位’去替代丈夫处理外部事物”。就像是今天的企业团队,“总经理”是企业的直接管理执行者,不能越位去操持“董事长”应该做主的事情。女子无才如何持家?总经理无才如何管理企业?圣人所讲的“才”,是越位的“才”,而不是才华的“才”。如果你是“董事长”,你愿意让你的“总经理”权力越位吗?所以,作为妻子的女人,不论其才华有多大,在社会上的能力有多强,在家里应该恪守女人的本性,这样才会维系好家庭的和睦,否则夫妻关系必定生变,夫妻关系的稳定,将直接影响整个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儿女的幸福。而今天,受“莎士比亚烂漫爱情观”影响的青年男女,用浪漫的爱情作为建立家庭的基础,生活在戏剧或者小说里。经不起真实生活的磨难,也承担不起对家庭其他成员的责任,更难以原谅、理解、包容夫妻对方的短处,所以,也就出现了大量的离婚现象,造成家庭破裂,给家庭、家族和社会,带来很多的麻烦。同时也给自己造成了极大的痛苦。我曾在讲座中,把一个家庭类比成一颗果树。父母老人如树根,男女夫妻像树干、兄弟姐妹似树枝、儿女孩子是花果。孝养父母如给树根浇水施肥,整棵树才会茂盛;夫妻树干要有很大的力量委屈自己去支撑着整棵大树;兄弟姐妹情系着朵朵粒粒的花果;花果吸允着整棵树的亲情养份而快乐成长。你说,如果夫妻这根树干没了,那么,家庭

这棵树的树根、树枝、花果会是什么结果呢?不过,今天的科学已经能够嫁接树木了,也就是说今天的家庭也能够“嫁接”了。无论嫁接再好的树木,外表可能好看,可接出来的“花果”必定不是“原味”,单亲或者重组家庭中的老人和孩子,精神并不一定快乐,家庭也不一定和谐。这就叫“夫妻有别”啊!

所谓“朋友”关系,也是后天建立的“友情”社会关系。因缘份而相识、相交,“情投意合”而结为知己,无话不谈,甚至这种“友情”超越亲兄弟之间的“亲情”。这种关系的维系,靠的是“真诚”,“诚则有信”啊!为什么古人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呢?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同学、战友、同事、同僚、合作者,乃至于我们朝夕相处的社会大众,都可能成为“知己朋友”。朋友之间,能够相互取得彼此的信任,就是因为彼此相处的真诚,才会取得彼此的信任。“诚”则有“信”啊!如果对待朋友,没有了真诚、坦诚的态度,那么,这个信任度就会下降,甚至会遭到朋友的疏远。这就叫“朋友有信”。

所谓“君臣”关系,也就是我们今天工作中所处的上下级关系,这种关系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服从关系,怎么去领导别人,或者怎么去服从领导,这种规律和原则我们必须明白。如果不明白这种规律原则,就会使团队中的关系一塌糊涂,甚至是一盘散沙。那么,做领导的,尊重、关爱了属下,属下就会对领导真诚、尽忠。一个团队的存在,就必定会有上下级之分,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区别。领导者就是这个团队的核心,领导者应该用什么去吸引、凝聚大家呢?不一定需要领导者的某一方面专业才华横溢,只要有受人崇拜的好德行、受人敬仰的魅力,就足以领导大家了。“君仁”才会“臣忠”啊!朋友们,如果你将来做了老板,当了领导者,你应该怎么做呀?今天的时代,就是考验领导者的时代。为什么呢?因为今天是经济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财利”而生存,又以拥有多少“财利”而衡量人的生存价值,所以,今天做领导的也自然会用某种手段驱赶属下去给自己“敛财”。属下所敛到多的“财利”与领导比例分成而已。这样就是“领导与属下是利益关系”。为了“财利”,领导可以不讲究自己的德行,也可以不讲究自己的魅力,只需要用“财利”吸引属下,用势力控制属下就可以了。不过,这种建立在“财利”基础上的领导与属下的关系,是一对对立的矛盾关系,“财利”之争,最终会因“财利”而相互争夺,反目成仇。今天的企业管理,大部分企业领导最头疼的一件事,就是属下员工的跳槽、背叛。为什么呢?这也正如《孟子》所讲:“敬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魇!”“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以上我们所探讨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原则和规律。总而言之,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以来所铸就的人生价值观念,就是“为别人活着”。正如《孟子》所讲:“乐人(民)之乐者,人(民)亦乐其乐;忧人(民)之忧者,人(民)亦忧其忧。”明白了这些人伦规律,把握与人相处的原则,那么,不论在家庭、在单位、在社会,与人相处得就会开心愉快。否则就会与人相处得紧张痛苦。

任何时候社会的构成离不开“政治、文化、经济”。“政治”主导社会的一切。政治的稳定,决定着工、农、商、科技的发展,政治是社会稳定与混乱的根源,《中庸》中讲:“人道敏政,地道敏树。”“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古往今来,在我们民族的历史中,改朝换代的政治统治,就是我们华夏民族历史的主流。“德高望重”的当权者,会是国泰民安,太平盛世,主宰国家的时间会长一些,能有几百年,如《中庸》中讲:“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德寡昏庸”的统治者,就会被取而代之,主宰国家的时间会短一些,可能会有几年或者几十年,如《孟子》中讲:“不仁而得国者,有之矣;不仁而的天下者,未之有也”。“文化”制约着政治,先进积极的思想文化,将会促成光明的社会政治;消极贪婪的思想文化,也将会促成污浊的社会政治。譬如,一家人,怀着为了家庭其他成员幸福的态度,而参与家庭财富创造生活,那么,家庭就会亲情浓厚,快乐和谐;如果一家人,是怀着为了个人拥有财富享受的态度,而参与家庭财富创造,那么,家庭就会因此亲情破裂,众叛亲离。所以,《礼记》中讲:“礼以道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经济”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物质保障。一个家庭、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富足安定的生活,就来自于工、农、商等不同行业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健康的经济发展,将会导致社会矛盾的加剧,也同样会给社会造成混乱。一个家庭的经济来源和收入,如果不是健康的,就会导致家庭矛盾的激化,甚至还会给家庭带来灾难。一个团队、一个国家同样也是如此。《大学》中讲:“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

“乱世造英雄,盛世出英才”。什么样的社会环境状态,将会成就什么样的人才。不同的社会环境就如不同的天气变化一样。下雨的天气,会成就卖雨伞的;高温天气,会成就卖空调的;盛夏季节,会成就卖裙子汗衫的;寒冬季节,会成就卖大衣皮靴的。关键要我们会“看云识天气”,要在什么样的天气中,去应对不同的生活,适应不同的生活。下雨的天气,不带雨伞,就会被雨淋;盛夏高温天气,穿着棉衣大皮靴,不就成了傻子?!不过,无论在什么样的天气中,我们都应该保持干净整洁健康的生活,如《孟子》所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不论在什么环境生活中,我们不能失去做人的原则,人的“尊严”和“气节”不能失去。一旦失去了尊严气节,就等于失去了做人的本性。所以,无论我们生存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中,应该如《中庸》中所讲:“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应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就是说“我能做什么,我会做什么”。不能做那些既损害别人,又伤害自己的事情。今天我们常说某人,“那人修养太差了”“那人素质太低了”。那些人素质低到哪里了?修养差到哪里了?就是那些人的举止言谈,相对于圣人的教诲标准,没有达到相应的意识境界,“公共道德”观念不够而已。就我们在座的诸位,为人处世的道德观念、素质修养,达到圣人的教诲标准了吗?我们只不过是在“五十歩笑一百步”罢了。所以,我认为,就我们在座的所有年轻朋友,目前都会有一个愿望:当我走进社会生活中的时候,“我一定要做一个人人尊敬,才华出众,事业有成的人”。那么,怎样做才会实现我们的愿望呢?我们下一次再接着探讨“如何修身”。

上一篇:中庄中心安全卫生工作实施方案5则范文下一篇:张继科遭拒发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