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青春观后感(通用13篇)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1
青春到底有多重?正值花季的我们,也许迷茫,也许彷徨,或许答案就在我们身边,即使我们没有发现,但心里总会坚持着那一个信念!
一堂课上,老师问我们,青春是什么。同桌说,青春是两棵连在一起的大树,若其中一棵树失去了一部分果实,两棵树就不能保持平衡,它让我们铭记青春是宝贵的,绝不能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我很认同她的看法,在我眼里,青春是一座桥梁,而我们则是这座桥梁的设计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青春用一根根柱子把它支架起来,不让它坍塌,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去维护自己的那一座桥梁!
有人说,青春像野草,不屈不饶,顽强而又固执,像一名士兵,在别人的眼里一文不值。
有人说,青春像铺路石,只要你肯付出努力,它可能就是那颗沉睡的宝石,像丑小鸭一样,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有人又说,青春的本质就是一块宝石,虽然它看起来闪闪发亮,但倘若它不坚持,总有一天会贬值,连铺路石都不如。
青春是宝贵的,与其在家打游戏浪费时间,倒不如去郊游,读万卷书不如走万里路,去增强体质收获知识。青春需要充实,需要灌溉,需要呵护,需要耐心和爱心。青春是的价值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来的!
只要我们坚信青春是宝贵的,努力的善待自己的青春,青春就会因我们而闪闪发光!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2
案例1:
一天早晨, 我进入教师发现班长陈依靖不在教室, 便问道:“班长哪去了?”学生说班长没来上课。我很奇怪, 一向品学兼优的班长怎么会无故旷课呢?我用探寻的目光望着学生, 班长的好朋友王荣站起来说:“她昨天放学后, 晚上七点多才到家, 她家人很生气, 后来又在她书包中搜到一封男同学的信, 就把她打了一顿, 还说不让她上学了。”另一位男同学说:“昨晚放学我看到她和一个男同学在路上谈话, 好长时间呢!”这话一出口, 学生们会意、神秘地笑了, 后来我给依靖的家长做了思想工作, 第二天她才来上课, 但情绪低落, 什么都不愿说。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 班长在《真没想到》作文中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可见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 不但帮助不了学生, 反而害了孩子。歌德曾经说过:“人生道路是漫长的, 但紧要之处只有几步。”当孩子迈着稚嫩的的脚步探索人生之路时, 也有几个重要的关口等着他们。家长和教师如果处理得当, 孩子将顺利跨过门坎, 一马平川地奔向璀璨的明天, 反之他们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大大减慢, 甚至会断送发展的前途。陈依靖现在面临这个坎, 作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帮她跨过呢?
案例2:
新学期开学初的一天, 赵玲拿着一个小纸盒找到我, 说:“老师, 这是六 (2) 班男学生马林放在我课桌内的。”我打开一看, 盒中是一件精巧的小工艺品。我还没说话, 赵玲就急了, 唯恐我误会了她:老师:“我没和他谈, 我讨厌他。”我笑了:“你做得对, 老师帮你把东西还给他, 告诉他要光明正大地和同学相处, 珍惜同学间纯洁的友谊。”
谁说孩子们什么都不懂?现在的传媒报纸、电视、网络、书刊给孩子们的冲击, 已经在生活中显现出来了, 孩子在困惑、好奇的生活中不断摸索、尝试。作为教师面对此情, 是沉默、避而不谈?还是严厉训斥?还是科学地引导?可见, 教师面临着时代严峻的考验。以上的现象在学生中屡见不鲜, 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处于青春期
孩子在小学高年级就进入青春期, 也称心理风暴期、心理断乳期、心理动荡期。据科学分析, 我国的儿童普遍早熟, 这时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上的急剧变化, 孩子们是处于半成人半孩子, 半成熟半幼稚, 半独立半依赖状态。他们对自身生理上的变化既害羞又兴奋, 既感到神秘又很好奇。多的是茫然不知所措, 表现为特别紧张和害怕, 心理体验丰富而又微妙。他们开始对异性产生兴趣, 希望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以求得异性的注意。男孩子格外争强好胜, 而女孩则注重仪表和容貌。男女生原来那种两小无猜的亲密关系被打破了, 而变成“壁垒森严”的两部分。异性孩子相交, 容易招来孩子们的异议, 青春期阶段孩子特别在意同龄人看法的。
二、家庭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缺失
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进行青春期教育滞后。家长往往认为青春期教育是中学的事, 在小学这方面教育几乎是空白的 (尤其在农村可以是零) , 孩子的感情世界太贫乏了, 而做父母的, 又是那么吝啬地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的咨询与建议。孩子们在困惑中另寻途径, 往往受到不良媒介的影响, 加上黄色网站, 看不健康书刊, 交言行不良的朋友等。父母与孩子虽有与生俱来的亲密, 但毕竟有年龄差距, 再加上孩子青春期心理独立意识增强, 彼此有天然的“代沟”。孩子心里话多不与父母说。有时孩子说了, 可有的父母不予重视, 有的视为“洪水猛兽”, 横加指责, 严格看管, 孩子觉得自己不被重视, 不受尊重, 不被信任, 反抗意识增强, 心里就为父母上了一把“锁”, 时间久了, 孩子就不愿和父母交流, 宁愿向伙伴诉说, 结果寻求到的往往是幼稚的办法。
三、学校对学生青春期教育“弱视”
纵观我们的小学教育, 虽然提倡素质教育, 但多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而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整体素质的重要部分。试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怎么能够好好学习, 好好生活, 好好工作?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生理、心理上的困惑, 学校教育不能满足。在“盲”的心态下成长的孩子, 有时会造成生理、心理上的缺陷。
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青春期教育, 势在必行, 让我们揭开这神秘的面纱, 走进孩子的心田, 感受他们的变化, 成为他们的朋友。
四、培养孩子健康的性格
从孩子小时候起, 就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道德素养、健康的审美兴趣、较强的控制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一瞬间, 你看到了孩子, 也就看到了自己, 你教育了孩子也就教育了自己, 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这句话对家长和教师有一定的启发。孩子是杆秤, 那定盘的星就是孩子的心, 希望培养什么样的孩子, 大人就要做什么样的人。家长和教师 (尤其是班主任) , 一定要洁身自好, 正确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男女关系、师生关系及工作等。家长和教师要从一言一行上, 塑造自己的美好形象, 为孩子树立榜样, 给孩子积极影响。
五、对孩子进行生理、心理卫生教育
有关两性问题, 家长和教师多是避而不谈, 唯恐把孩子引向歧途。这样一味躲避, 却会适得其反。与其让学生在困惑、好奇中猜测, 不如揭开神秘的面纱, 给孩子正确观念的引导,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结构、功能及发展变化, 学会保健、爱惜身体。班级开家长会, 指导家长学习孩子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知识, 指导家长如何帮助孩子。班级还可设一个“悄悄话信箱”, 学生有困惑, 可以写信投入信箱。信可以匿名, 也可以拟一个笔名, 教师将每周一回复信件。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隐私, 又给学生指点迷津, 学生会很乐意和教师交流的。
六、关注孩尊重、信任
孩子进入青春期, 对成人的封闭性, 对伙伴的开放性, 显得很突出。虽然孩子还没成熟, 但他们有“成人感”。这些“小大人”我们要尊重, 既不要把孩子当“大人”要求, 也不要把他们作为“小孩子”迁就, 如孩子的日记、信件, 我们教师、家长不可随意看。孩子渴望独立自由, 他们不愿听大人的话, 愿用自己的方式做自己的事。我们成人要多听少说, 和孩子建立平等沟通关系。
七、指导孩子交友
孩子交友, 我们要提合理建议, 如何交志趣相同的朋友, 也可交有所不同的朋友, 以达到互补效果。不反对孩子交异性朋友。因为孩子要踏入社会, 从小应该锻炼社交能力, 将来才能适应社会, 教师多给孩子讲一些伟大人物之间纯洁的友谊故事, 让学生知道同学间有什么样的友谊才是高尚的、纯洁的。家长和教师还应该告诉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 他们心中会喜欢一些异性朋友, 这是正常的青春期心理现象, 大人也有这样的经历。
1. 这不是“暗恋”不必害羞, 这只是对对方的倾慕, 对方有一些方面表现突出, 让你欣赏。
正确对待是变欣赏为榜样, 向他学习。
2. 这更不是爱情, 爱情是成人间走向婚姻的感情历程。
同学间保持纯洁的友情, 共同进步、学习、生活才愉快。
致青春的第一课——支教后感 篇3
关键词:音乐 教学方法
对于第一节音乐课我是十分重视的,毕竟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和第一节课都是十分重要的,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课的态度。教师的形象不一定非要漂亮、帅气,但一定要大方得体。对于音乐课来说,所讲内容不仅要与专业挂钩,还要“接地气”。在支教的第一课,我的主要目的有三:第一,让学生认识这位初出茅庐的“乡村女教师”;第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音乐,音乐的起源又是如何;第三,和学生一同探讨什么样的才是我们认为的“好”音乐,也就是我们今后的课程应如何开展。
我讲授的是高一年级和八年级共16个班的音乐课,我的开篇之讲经过的十六遍的打磨之后,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用藏语向大家问好(支教地为甘肃天祝藏族自治县),主动和学生拉近距离,从自身入手,自信地介绍自己的名字、自己的家乡(美食、风土人情)等。通常学生对美食都是没有抗拒力的,从而学生的注意力都投向我这里。
其次,我介绍了小时候最难以忘怀的叫卖调:“磨剪子嘞~镪菜刀~”“辣椒~咸菜嘞~”,并鼓励学生也说了当地的叫卖调“收~羊皮子嘞~”,从而导出音乐的起源说——劳动说、爱情说、巫术说等,并从字的解剖学角度来分析音乐二字,从古至今来介绍音乐。
我亲自演唱《血色浪漫》的插曲《走西口》,并邀请学生演唱当地的《花儿》。在讲到劳动说的时候,我播放了河南民歌《王大娘钉缸》等视频,发现学生对其他省市地方的音乐知之甚少,这也促使我在之后的课堂上经常让学生听一些中国民族的曲目,从音乐的语言、节奏特点、地理区域、历史背景等方面了解中国文化。
当然,我也和学生一起谈到了什么是“好”的音乐。不论怎样的音乐,其实质都离不开“生活”二字,学生的总结也很到位,他们用了“真”“善”“美”三个字,这源于“真”,行于“善”,现于“美”的表述使我折服,教学相长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第一节课的最后,我们是以游戏结束的,模仿下雨之前后的声音,学生又一次体会到了来自生活的音乐,从而能重新审视身边无处不在的音乐和无处不在的美。街道的叫卖、狂风的怒吼、鸟儿的婉歌、举手投足,都可以成为令我们感动的音乐,进而怀着一颗美丽的心来更加热爱生活。
记得曾经在邯郸一所农村中学顶岗实习,第一节课堂我问学生想唱什么歌的时候,他们不假思索,《小三》《伤不起》等一些歌曲脱口而出。我当时很惊讶。《论语》里提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关于礼。”这强调了音乐能教化人,可是当前大背景下的歌曲又是什么样的呢?走在大街上,不只是学生受“教化”,我们也经常被一些劲爆的舞曲抢占清净的耳朵。想到这些,我感到了作为一位音乐教师的重要性。在当前这个大社会下,正确地引导学生的音乐价值取向是极为重要的。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一年的支教下来,我切身感受到教师是育德育文,移风易俗之将臣。现在想想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希望大家能够多指正批评。下文是我的八年级学生牛长红在兰州一个杂志上发表的文章节选,我看后很受感动,和大家分享一下。
“奥特曼”
……
李老师上课也非常幽默,这使我们班的全体同学都喜欢上音乐课。在课堂中,李老师不但教我们唱歌,还教会了我们孝顺父母、关爱同学、热爱祖国。
在一次课堂中,李老师神秘地说给要我们布置一个作业,同学们在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也蒙了,心想:“音乐课还要留什么作业啊?李老师这葫芦里到底买的啥药啊?”结果李老师留的作业让全班同学大吃一惊:给爸爸或妈妈洗脚。当李老师布置完作业后教室里鸦雀无声。我心想:“天哪,这个作业嘛,做起来确实有点困难啊!”可谁知老师用自己的真实事例来教导我们。教师说得对啊,爸爸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都不求回报,我们偶尔为爸爸妈妈洗洗脚,用行动告诉他们,我们不是叛逆的孩子,我们很爱爸爸妈妈,这一点都不困难啊。我被教师说得动心了。
雅安地震了,大家都很心痛,希望灾区人民能早日恢复以前的生活,李老师主动申请要去雅安当志愿者,却被拒绝了,因为中央领导下达命令,不让志愿者进入灾区。但她每天都从网上或电视上听取灾区的消息,她告诉我们关注也是对灾区人民的爱。
前几天,我发现她的空间里面有许多乡村学校的照片,我好奇地问了问,才得知这些学校是我们甘肃的贫困学校,为了帮助那些孩子们,她和她的室友宋老师决定,发动网络的力量来帮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我得知后越来越敬佩这位只有二十几岁的老师了,怪不得同学们都叫她“奥特曼”老师,原来真正的原因是她和动画片中的“奥特曼”一样富有正义感啊……
青春派大学生的观后感 篇4
谈论青春的时候我们说些什么?在《青春派》中,90后的青春始于那年夏天高中毕业礼上的表白,董子健走到同学的面前,面对掌心的小抄,第一次把家长和老师都视若猛兽避之唯恐不及的“我爱你”三个字大声说了出来,青春时代进入谁都无法再去刻意躲避的——初恋时期,这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必然经历。而影片值得探讨之处,在于并不避嫌的让家长和老师也参与进来,他们和观众一起分享自己对待青少年恋爱的态度,处理方式以及所得到结果。影片也是在这时开始把态度转化为笑料,以一种调侃的方式,去共同面对整个社会的担忧和尴尬。
当然,每个时代都有独具时代特色的初恋,董子健于众人面前和暗恋女生的牵手离场,无疑是90后的代表动作,此后或明或暗的情愫,或喜或悲的纠缠,对于事件的推演,导演并没有施以太多技术上的渲染,不过分矫情尽量真实,迅速建立恋爱又迅速失恋故事靠感情线前行;人物的环境设置也没有失去现实的根基,设定好的情境不会因为分离而改变,角色必须立身校园,感情走向则最终由时间来决定;此后的这一年,高考复读,成绩升降,暗恋表白,师生较量……成为关于“初恋”的核心记录,从那个夏天开始,在另一个夏天结束,这些刚刚举行完成年礼的高中生身上,埋藏了所有或清新灵动或热情朝气或散漫疏离或忧郁伤感的情绪表达。
而关于表演,第一次从影的董子健有着超乎想象的发挥,他在镜头前的表现,有一种仿佛经过淬炼的沉稳,一种无视镜头存在的冷静,可以秒杀无数科班出身的演员。对于一个没有任何表演经历却极具天赋的演员,其实他所做的就是在所有的故事情境下,真实袒露自己的内心,这种态度源于他角色的由来——董子健本来是被安排出演一个富二代的角色,原因是他身上有那种从未经历过困顿的从容和宁静,但在看过剧本之后,他认为最适合自己的角色就是“居然”,他为此找到导演进行了一次真诚的交流,他说我虽然没经历过那些苦难,但我有过初恋,我知道那是什么感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孩子就这样创造了一个影帝的传奇。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5
东部平原,经济发达;西部多山地,发展较缓慢,于是导致了两张图的天壤之别,同时也催生了这样一个词“志愿者“。他们无偿的帮助那些无助的同胞。就像片中的丁娇,封政当然还有王琦校长,他们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工作环境,投身到支教事业。包括大老板田进,宋杰为支教提供物质援助。这些志愿者的存在就是西部山区发展的希望。
但是我认为这希望太小了,远远不够。
谁来填补这缺少的希望呢?政府。
,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鸟巢,水立方,国家的建设耗资巨大。没错,中国人长脸了,老外们惊叹了,然后就没有了。
老头老太讹人,为什么?社会医保不到位。水质专家称即使自来水厂出来的水是合格的,到了居民家中就不合格了,为什么?水管老化生锈。那为什么不健全社会医保呢?为什么不重换管道呢?答案是没钱。
开奥运会,办世博会那些钱用来实施全民医保那是绰绰有余。如果那些钱被用来重换水管,危房盘查修缮,那发生在今天的一系列的麻烦事是不是就不会发生?同样,如果加大对西部山区的经济技术援助,是不是就不会有那样的天壤之别?
志愿者们的爱心,社会责任感是不可缺少的,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全民素质的提高。然而,更为重要的却是政府的支持,政府的行动。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6
今年,是五四运动爆发一百周年。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青年人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作为朝气蓬勃的一代,应该传承和发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并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五四精神以新内涵。
爱国奉献,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百年前,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爆发。许多青年学生像李大钊、闻一多等献身革命、无怨无悔。一百年后,国家安定,民族富强。在和平的新时期里,爱国绝不能仅仅变成青年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号。广大青年人要积极努力地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将早日建成全面小康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很多青年人在大学期间就去乡村支教,大学毕业后直接留在了深山。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教师的特殊意义,青年人将青春奉献给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是爱国,亦是担当。
努力进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活力。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人工智能、电子网络与日俱新。青年人是充满活力的一代,应该肩负起努力学习和引进前沿思潮的重任。无论是思想文化领域还是经济领域,青年人都应当不断拼搏、勇于奋进。时刻以饱满的激情迎接世界和未来。正如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所言:“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发扬民主,践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民主原则。一百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发动辛亥革命建立起的民主成果被军阀袁世凯窃取,其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那时的中国人民处在内忧外患、极度贫穷的恶劣环境中。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人民民主和法制建设都在不断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在21世纪的今天,国家赋予了青年人充分的民主和自由权利。这就要求广大青年人在民主的环境下积极创业,在创业的过程中积极合作,发扬民主,为推动国家民主和法制建设做出努力。
秉信科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需要科学的精神和科学的决策作为指导。青年人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都应该秉持科学的信念,保持严谨扎实的作风,坚守科学创新的精神,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7
一、思想认识方面
根据传播学理论, 媒介还原现实, 因此媒介提供了生活的蓝本, 起传递信息和传承文化的作用, 能教给青少年知识和礼仪, 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认识。比如《十七岁不哭》、《十七岁的单车》这类青春电影的情节和故事离现实不远, 青春期学生很容易找到共鸣或原型, 里面的人物如同现在的所有高中生一样:充满军训的汗水, 模拟考的艰难, 集体生活的困惑, 学习的困扰。有对现实的迷茫, 有对未来的憧憬, 有怀旧的感伤, 也有奋斗的朝气, 花季雨季如果能在思想上做好准备, 提高认识, 就能冲破对青春期的惶惑和陌生, 在青涩中实现绚丽的梦, 在受伤中成长, 在成长中日益坚强。通过这些青春影视剧, 青少年还能了解到自己并不熟悉的生活, 《十七岁的单车》反映了贵州偏远山区失学青少年的苦难挣扎, 通过故事的讲述和人物的塑造, 学生能够看到外面的世界, 感受到当下生活的幸福, 青春期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认识就可以消除, 就不会沉浸于抑郁症, 或者产生极端的思想认识。
二、道德品质方面
媒介有议题设置的功能, 青春影视剧通过一些共同的主题, 设置了大众普遍关注的议题, 具有话题聚焦的效果, 直观、形象地反映共同存在的问题, 同时传达了主旋律之下被认可的道德与品质。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往往潜在地受到影视的议程设置的影响, 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广播影视节目要让青少年从道德楷模和先进人物的事例中受到教育、启迪乃至道德的力量。青春影视剧能够很好地熏陶青少年, 让他们了解中华传统优秀道德, 也让他们知道是非、对错等普世道德价值, 也让他们对违反道德的事件评判, 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如电影《花季雨季》中有一段情节:班长谢欣然的父亲把户口指标让给了同事, 谢欣然因此要回老家参加高考, 欣然的母亲一开始并不开心, 但是后来经历过道德的净化, 一家人又其乐融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先人后己的传统美德, 现实生活中因为面临各种诱惑, 有功利因素, 也有浮躁风气, 有很多类似的情与理的考验, 面对这类冲突时, 是损人利己还是成人之美?相信青少年会以此为榜样示范,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三、心理情绪方面
影视剧有使用与满足的功能, 提供娱乐休闲, 起心理补偿、情绪疏导的作用。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歌词中唱:“十六岁的秘密涨满沉沉的书包, 十六岁的日记写满长长的思考;十六岁的眼睛飘出绿色的旋律, 十六岁的心灵透出疑惑和烦恼……”青少年碰到烦恼和疑惑时, 总是容易体现为情绪波动, 长期以来酿成心理问题, 电视剧中的主人公白雪是这些问题的化身:她个性率真, 一直是出色的班干部, 但期中考试之后, 由于学校张贴白、红两种考试成绩, 伤害了很多同学的自尊心, 在家长会即将召开之际, 白雪情绪冲动之下怒撕榜单, 引起了轩然大波。之后她又发现了自己父亲与别的阿姨关系异常, 自己又因为与欧阳严严走得太近, 卷入早恋的漩涡之中。这些都是青少年会遇到的暴风骤雨般的变化, 但是青少年过于敏感, 自己把它们变成秘密, 秘而不宣, 情绪发酵成“肮脏的小秘密”, 剧中主人公的成长、挣扎与觉醒除了可以起到移情的作用, 转移情绪困扰, 还能对青少年起到启迪作用, 因此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组收到七千多封群众来信和几百张卡片, 青少年在其中尽情倾诉心理话、悄悄话。正因为青春影视剧对青少年的心理疏导起了重大的作用, 一些自杀、暴力问题就能得到过滤和缓冲。
四、行为习惯方面
有人评价目前的青春影视剧上半身感伤, 下半身激进, 比如个别作品宣扬堕胎, 情节不接地气, 不利于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借鉴这一思路, 青春期学生之所以产生问题, 其实也正是因为身体和心理的割裂与分离, 身体激进生长, 精神感伤忧郁。青春影视剧对青少年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巨大的作用, 发挥着媒介的培养功能。比如《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平凡的世界》这类青春影视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汪洋中的一条破船》原型郑丰喜只活了31岁, 短暂的一生充满坎坷, 从生下来时开始右脚自膝盖以下左右弯曲, 左脚自膝盖以下萎缩, 足板向上突起, 加上家境困难, 郑丰喜的求学之路更加艰难, 凭着自学考上了台湾中兴大学法律系, 行为品格多么顽强坚韧!他以实际行动将奋斗、拼搏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平的自信以及积极面对困境的行为品质, 也同样鼓舞了青少年, 有利于化解青少年怕吃苦、急功近利、自卑的不良习惯。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帅气或是怎样的行为习惯受欢迎。在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 有一条著名的20天定律, 记忆的遗忘曲线也遵循这一规律, 因此一部影视剧的播放所能形成的后续效应足以培养行为习惯。
五、交往习得方面
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习得至关重要, 人际交往是建立亲社会行为的机会。杜威认为学校即是社会, 为了研究学习 (习得) , 班杜拉进行了著名的“观察学习”试验, 发现青少年容易通过模仿习得规则。青春期学生要面临更加广泛的人际交往, 有些已经融入了社会交往的坐标系, 美国传播学家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一书中详细阐述了媒介的社会化功能, 影视传媒有观察学习的功能, 青春影视剧对青少年的社会化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成为了修补青春期问题缺陷的基因。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主要存在于人际交往, 这些人际交往涉及到与同学, 与家长, 与老师以及与其它社会人员的交往, 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其实可以通过观察青春影视剧习得方法或生活方式。电视剧《十八岁的天空》讲述了高考前夕, 一群性格迥异、各有心事的高三学生们在古越涛这个搞怪老师以及其他老师的用心沟通之下, 打开自己的一片天空的故事。剧中的古越涛老师不按常理出牌, 给人第一印象就不好, 还令人形成了古怪的刻板印象, 成为空降的新兴人类, 行为令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貌似完全不懂社会交往, 高一分班之后出现了一摊子事, 第一次考试中, 古老师精英汇集的班级考了倒数第一名, 语文课也成了全年级倒数第一。这让学生、家长、同事、领导对他的信任降到了最低。这个青春洋溢的男老师遇到了青春期的所有问题, 他是如何应对的呢?根据先进的教育理念, 一个个解决亲子关系问题、同学矛盾问题、汪君泽性格过于孤僻的问题, 将班级打造成优秀团队。这部电视剧涉及到了社会交往的各个层面, 因此能为青少年指点迷津。
总之, 关于青春期学生的问题可以找到无数的救赎之道, 除本文引用的青春影视剧外, 还有其他很多优秀的影视剧可以起到帮助作用, 在过程与方法方面灵活而全面, 国外的一些青春影视剧也可以拿来做重要的媒介, 关键是个人、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 让影视剧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摘要:青春期问题学生往往是适应困难的学生, 他们无助而迷茫, 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不同步发展, 导致青春期学生出现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又交错纵横。根据调查发现, 很多研究者将原因归结到大众传媒及其不良影像的影响, 认为大众传媒渗透了家庭、学校、社会三个层面, 对青春期学生的认识、道德、心理、行为、习得形成持续的冲击波式影响, 许多调查研究都显示青少年学生以各种形式接触影视剧, 是广泛的受众群。
精挑细选,营养学生的活力青春 篇8
鲜肉酿菇盒
用料:鲜香菇10朵,五花肉馅150克,鸡蛋1个,净黄豆芽10克,香菜叶、姜末、葱末各少许,食盐、香油各5克,鸡精3克,白糖、料酒、酱油、水淀粉各10克,清汤1/2杯,干淀粉适量。
制作方法:1. 香菇去蒂,洗净;肉馅中加入姜末、葱末、鸡蛋、鸡精、白糖、酱油、料酒、干淀粉及食盐,一个方向搅拌均匀。
2. 摊开香菇,稍加按压,将肉馅镶在香菇伞褶内,抹平表面后贴上少许香菜叶,制成香菇盒,整齐排放于盘中,上笼屉蒸约15分钟取出。
3. 将清汤入锅,调入剩余的食盐,加入黄豆芽煮开,用水淀粉勾薄芡,淋入香油做成汁,均匀浇在蒸好的香菇盒上。
营养点评:香菇高蛋白、低脂肪、多糖,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对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很有帮助。其酿入馅料,不但让人食欲大增,而且荤素的巧妙搭配更丰富了口味,提高了营养价值。
技术指数:★★★★
蛋卷蒜肠
用料:精猪肉馅500克,鸡蛋5个,水发香菇5朵,水发木耳、胡萝卜各30克,葱末、姜末、蒜末、食盐、花生油各适量,香油、料酒、鸡精各少许,淀粉100克。
制作方法:1. 鸡蛋打散加少许淀粉、食盐调匀,用平底锅加少许油摊成鸡蛋皮;木耳、胡萝卜、香菇处理干净后均切碎。
2. 猪肉馅中放适量花生油、食盐、鸡精、香油、料酒、淀粉、葱末、木耳、胡萝卜、香菇搅拌均匀。
3. 在摊好的鸡蛋皮上放一层肉馅,把它卷起来,码在刷了一层油的平盘里,入锅蒸熟,取出晾凉,切片装盘。
营养点评:鸡蛋含有丰富的DHA和卵磷脂等,对神经系统和身体发育有很大的作用,能健脑益智。用摊成的蛋皮搭配肉和蔬菜,自制成蛋卷、肉肠类菜品,美观大方,味道鲜美,是给中小学生安排膳食的一个理想选择,能提高食欲。
技术指数:★★★★★
雪菜蒸鱼片
用料:草鱼肉400克,雪菜100克,葱花、姜末、黄酒各10克,食盐5克,鸡精6克,鲜汤、植物油各少许。
制作方法:1.草鱼肉处理干净,切成鱼片;雪菜洗净切碎。
2.将鱼片装盘,加入食盐、鸡精、黄酒、姜末、鲜汤拌匀,加入雪菜、葱花,稍腌一下入味。
3.将腌好的鱼片放入蒸锅内,上火蒸熟即可。
营养点评:草鱼肉质细嫩,含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硒等,能改善血液循环。对于体质虚弱、食欲不振的中学生来说,草鱼肉开胃、滋补,对调节身体很有帮助。
小贴士:草鱼不宜大量食用,吃得过多可能会诱发各种疥疮。
技术指数:★★★★
油爆虾
用料:鲜大虾250克,葱花、青椒粒各少许,料酒、葱末、姜末、醋、酱油、白糖、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方法:1. 将大虾剪去须,洗净沥干;将酱油、醋、料酒和白糖调匀成味汁。
2. 锅上火下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大虾过油,待虾浮起,虾尾朝上时,马上捞出沥油。
3. 锅中留底油,放入葱末、姜末炒香,放入大虾,倒入味汁,撒上葱花、青椒粒,翻炒均匀即可。
营养点评:虾肉蛋白质和钙、钾、镁、磷、硒等矿物质含量丰富,其肉质鲜嫩易消化,对身体虚弱及病后调养有极好的作用。其还能调节神经衰弱和增强食欲,在学习任务繁重的季节食用有很好的补益功效。
小贴士:炸虾不可太久,以防过老。上火及皮肤过敏时不宜吃虾。
技术指数:★★★★★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9
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是的,我们都怀着诗人般的感情投身到基层这片热土,用我们的特殊身份吸引基层的朋友和群众;用我们的真情打动他们;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感染他们。用真心为他们着想、为他们排忧解难,任何艰难险阻都不畏惧,因为我们心中有坚定的信念,因为我们深知祖国让我们成为一名服务基层项咳嗽保颐堑那啻憾冀胝馄韧两艚粝嗔
清风吹拂、人心激荡,回望我这大半年的历程,听其他服务基层项目人员讲述着他们过去的经历。我感到欣慰,我觉得感动,服务基层满载着我们的追忆和梦想渐渐远去。展望未来我们充满期待,充满信心,我们将沿着希望之路继续前行。任重道远为发展,甘当公仆为人民,让我们火热的青春融入基层建设事业的强劲脉搏,让青春书写人生的壮丽,让青春在基层发展的田野上自由飞翔!和人民的期望,因为我们深深的知道我们肩上的责任重于泰山!
我们年轻,富有激情;我们年轻,敢于创新;我们年轻,不怕失败;我们年轻,勇于挑战;我们年轻,永不言弃。经历了,才懂得;经历了,才明白群众的期盼其实简单。在经历中成长着,在经历中成熟着。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10
大学生村官《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扎根基层无悔青春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总书记当年“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故事,再现了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深受感触,从自身的工作上如何体现自身价值有了更多的想法。
我是大学生村官,我的生命在农村,我选择了农村,就要站的堂堂正正;我选择农村工作,就要干的轰轰烈烈;我选择在农村成长,就要染牢农民底色。大学生村官是村民利益的维护者,是三农政策的宣传者,是村民致富的领路者。
第一,思想认识要到位。在当下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村官对自身的定位应该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作为大学生村官应充分认识国家实施大学生村官计划的重大意义以及由此给自身带来的机遇和平台。
第二,角色定位要准确。大学生村官要清醒地认识、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己是村两委的参谋助手。大学生村官毫无疑义是村干部,但不是主要干部。大学生村官是助手,是帮助村主要干部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角色,是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对村两委重大问题的集体决策提供咨询参谋服务的角色。只有真正明确了自身的角色定位,大学生村官才能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有所作为。
第三,乡村情感要贴近。大学生村官要进入角色、胜任工作,必须要在情感方面尽快贴近农村、贴近村民,尽快溶入其中。大学生村官要有发自内心的亲近、贴近乡村的情感元素。要从内心深处接受他们、认可他们、亲近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入村入户、了解民风习俗,才能更好地用当地群众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风格跟村民沟通交流、了解情况、发现问题、破解矛盾、推动发展。
其次,“我来做什么的”,该如何扮演好角色。
要实现三个转变,找准突破点。大学毕业生从学校步入社会,有“三个转变”是必须面对的:一是由学生到基层干部的身份转变,二是由学校到农村的环境转变,三是由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的任务转变。从校园到乡村,环境上有很大落差,大学生村官必须尽快调整心态,既然当了村官,就要让自己主动去适应农村工作、生活的环境,而不是要社会环境来适应自己。
大学生村官要发挥好自身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专业优势,努力做到扬己所长,造福村民。第一,传承一种文化。文化能调动村民的共鸣,利用组建文化体育宣传队,在农村形成独特的文化氛围。文化能吸引大家的参与,文化能促进交流,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能让群众感受到大学生村官的热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应该以文化为抓手,让情感在活动中积淀。第二,打造一个产业。创业富民不只是一个口号,要立足实际,要立足村情统筹发展,要着眼未来。一些大学生村官的创业项目非常成功,自己富了,但带民致富的作用没有体现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脱离了实际,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要突破现有的发展方式,但又要遵循特有的村情背景。第三,培养一批人才。人才强村,是未来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文化宣传需要人才,产业打造也需要人才,没有人才就无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可以利用文化建设和创业的平台,吸引村民来参与,通过大户带动,逐步引导,最终涌现出一批农村优秀人才。
在农村工作,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村官要放弃自己的理想,并不意味着大学生村官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或抛弃自己原有的知识,但大学生村官必须学会用群众化的语言、群众化的待人处事的工作方法去应对、处理碰到的各种问题。大学生村官要多和村民、村干部交流,多听听他们的建议,工作中要多动脑筋,多想想可能会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的工作方法,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11
《大学生“村官”》在题材上出现了让人惊喜的突破。它是关于“城市与乡村”的文学报告,但明显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乡土文学”和“城市文学”,与随着农民工进城出现的“打工文学”恰成鲜明的对比。把它归入“改革文学”的话,不能说完全不可以,但还是不能体现作品的独特性。因为作品虽然有意表现推进大学生到村任职这一国家战略对“三农”问题的影响和震动,但作者并没有图解政策,而是着重展示了80后年轻人艰难、曲折但却“不抛弃、不放弃”永不言败的昂扬人生。通过这一群体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切身体验,把国家战略的深远社会意义和个体成长的艰苦卓绝的价值追求水乳交融在一起。这一群体的独特性也正是作品题材上的创新性所在。
这是一批又一批80后大学生,他们前赴后继奔赴乡村,走上“村官”的岗位,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将国家战略化为个人奋斗的理想,以创业奉献才智,点燃青春的激情。如作者所言,中国改革开放第一波浪潮,是由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的联产承包责任制掀动的,随着2009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一村一个大学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已在更为广阔的乡村大地渐成燎原之势。对这一时代走向的文学书写,就笔者阅读范围而言,《大学生“村官”》算得上是当代报告文学所绽放的“东风第一枝”。
城市是现代化的产物,在城镇化高歌猛进的同时,不可忘记农村是社会发展的根基,大地是人类精神的家园。对城市生活的追逐,长期被钢筋、水泥的建筑所包裹,人们渐渐失了“地气”,心智和情感偏重于此消彼长的各种时尚风潮。在高度物质化的现代社会背景下,聚焦这群献身农村改革的大学生“村官”,我们确实看到了他们的幸运,来自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召唤和体制上的保证,从而与“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不同:“当年被农民改造,而今要改造农村。”但我们也看到了他们的意义,更多地表现在自主的选择和主动的承担,他们不是通过追随潮流显示自己的价值和存在,而是通过重新调整自己的价值取向,反过来引导了时代的潮流,焕发出青春朝气的火烫热量。
《大学生“村官”》以令人信服的记述告诉我们,国家政策、时代风潮、现实处境以及个体追求,必然在每个大学生“村官”身上发生着纠缠不清的碰撞和冲突,从而使得每一个个体无法回避成长的过程。也许在朴实、老诚的农民看来,他们还是孩子,但作为基层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带路人,他们必须把自己当做大人,学会长大;他们都有过城市的生活经历,但现在他们必须在农村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他们是政府层层选拔后派到农村的“官”,但他们也必须先从“民”做起;他们要带领农民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也要投身基层政治、法制、文化建设;他们既要关注全村整体发展的“大事”,同时不能忽略家长里短的“小情”;他们体验过都市的繁华和富足,却不得不面对乡村的贫穷和孤独;他们接受过现代科技文明的洗礼,又不得不经受前现代保守、愚昧思想的挤压;他们想要事业爱情双丰收,却往往面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痛苦抉择;他们有着挥斥方遒的憧憬,而现实往往让他们付出百倍的努力……
“亦官亦民”、“亦农亦商”、“亦城亦乡”的多重元素,历史性地将大学生“村官”置入“奉献与索取”、“变革与守旧”、“文明与愚昧”、“事業与爱情”的大熔炉之中。在整个社会越来越趋向平面化,无深度的后现代时期,在这一群体身上所呈现出的心理丰富性难能可贵,理应成为以揭示丰富人生为己任的作家所关注的对象。正因为如此,傅宁军在长年累月“田野调查”基础上推出的这部报告文学力作,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在当下的薪火相传;看到了一个正直、善良的作家敢于直面现实干预现实的勇气和劳作;也看到了一个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作家对国际国内形势及个体生命状态敏锐而犀利的观察力和表现力。
《大学生“村官”》视野开阔,从2007年江苏省率先推出“1011工程”计划,到2009年“中央1号文件”出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国家战略,再到大学生“村官”个体现实的任职历程;从清华精英到普通高校学子;从富家子弟到贫寒儿女;从城郊社区到偏远乡村;从乡镇机关到田间地头;从时代需要到教育理念;从事业人生到儿女情长;都在作者匠心独运的艺术空间里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同时,作者坚持深入生活、实事求是的报告文学创作原则,从而直面矛盾、上下求索、发人深省。这既是一部当前国情报告,也是一部未来发展报告,同时也是一部个体生命成长的心灵报告。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12
一、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缘由
(一) 青少年的早熟要求青春期教育提前
一是生理的早熟。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特别是物质水平的提高, 人们过多地食用高能营养的产品, 特别是孩子们在长身体的时候, 大量地补充营养。这些高能营养食品以及孩子们爱吃的肯德基、麦当劳等食品中, 都含有促使儿童早熟的激素。据资料显示, 当前女性青春期始于10岁-12岁, 男性青春期要晚两年, 一般在12岁-14岁。青春期的提前与当前营养的丰富是分不开的。二是心理的早熟。信息时代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电脑的使用让人们足不出门就可以得到自己需要的信息, 信息获得之迅速、方便, 使一些人沉迷于网络 (其中包括一些青少年) 。网络上不乏对于性知识的传播, 孩子们通过网络会轻松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此外, 如今的影视作品都是以感情生活展开, 打开电视比比皆是, 歌曲更是如此, 每一首歌都是关于爱情的, 真正适合青少年的影视作品或歌曲少之又少。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下成长, 自然而然的会使他们过早地接受本不是他们的年龄阶段所接受的东西, 可以说网络、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介起到了一个催化剂的作用, 引发了青少年心理早熟。
(二) 青少年犯罪、吸毒、自杀等问题迫切要求及早进行青春期教育
近年来,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2006年, 占全部刑事案件立案的70%, 占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 且年龄越来越小 (14岁-18岁年龄段上升较快) , 青少年吸毒者占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的72%。此外2006年青少年自杀身亡者占死亡人数的26.04%。姑且不谈造成这些问题的社会、家庭等原因, 我们都知道“内因起决定作用”, 青少年犯罪、吸毒、自杀是与其自身的问题分不开的, 严格的说是与自身的心理问题分不开的。青春期的青少年是一群特殊的群体, 他们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易受同伴群体的影响, 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 并且怀有一颗好奇的心理, 任何事情都想去尝试, 正是存有这种心理, 稍不慎就误入歧途, 等到“再回首已百年身”。埃里克森的“八阶段”指出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遇到某种心理问题, 都要对周围环境提出的特定社会要求做出反应。如果个人能成功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积极的反应。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就会出现“认同危机”, 给以后的社会过程留下隐患。为了避免青少年犯错, 就要在小学阶段给他们传授健康、正确的人际交往知识, 从而当他们步入人生十字路口时, 不会迷失方向。
(三) 小学阶段青春期教育的内容
以往一讲到青春期的内容, 很多人认为就是“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三个方面, 其核心就是“性”。其实把青春期教育的内容归在“性”上, 过于局限。青春期教育还应包括心理、社会交往、道德法纪等方面的知识。青春期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要求把青少培养成“四有”新人。生理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心理的变化, 要在进行青春期生理知识教育的同时进行心理知识的教育, 要教会孩子们正确对待男女之间的友谊, 建立健康的男女关系, 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做到自尊、自爱、自重、自强。在人际交往方面:要远离毒品、预防爱滋病、学会正确交友。此外, 要懂得尊重他人、帮助他人、不做违法犯罪的事。考虑小学阶段孩子们的理解能力有限, 如果内容过多, 就难以掌握, 如果过少, 就起不到教育的作用, 因此要适量, 并且还要适度, 其知识的内容不能超过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水平。
二、数据分析
由表1可知, 64.2%的小学生对其青春期的知识有所了解, 还有7.5%的学生不了解。
由表2可知, 22.4%的小学生认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是11岁, 13.4%的认为是12岁, 10.4%的认为是14岁, 9%的认为是13岁, 7.5%的认为是10岁。可以看出学生们认为青春期开始的年龄主要在11、12岁。
由表3可知, 12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38.5%, 13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23.1%, 14岁中有喜欢的异性的学生占30.%。从这些数字可以反映出, 学生们在11岁-14岁进入青春期, 在这段时期生理结构开始有变化, 随着生理结构的变化引起心理结构的变化, 他们会对异性产生好感, 想增加与异性接触的机会, 在接触与了解的过程中会慢慢的喜欢上异性, 结果导致早恋。可以说11岁-14岁的青少年正处于早恋的高危人群中。
三、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意义
(一) 有利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随着现代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 大部分学生在五、六年级即小学高年级阶段就已进入了青春期 (主要集中在10岁-12岁) , 在这个转型的时期, 渴望与异性接触, 希望了解异性, 在这种青春懵懂时期, 他们分不清友情与爱情, 往往视友情为爱情, 进入早恋。青少年的早熟引发了他们对性知识的好奇, 由于传统思想的影响, 从不敢公开询问, 而是私下里通过看黄色书刊、影碟、浏览黄色网站……偷偷地探索。这种通过不正确的方式得到的信息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它使青少年失去理智, 做出荒谬的事, 例如, 少女怀孕、性行为的早期化, 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 也给他们的身体、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此外, 青少年吸毒、犯罪等问题也是非常严重, 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恶劣的影响。基于这些, 我们不能对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所存在问题有任何的大意, 青少年事关社会安危, 减少青少年犯错的可能性, 就必须在他们小学高年级时开始进入青春期时进行青春期教育, 以满足他们对知识的需求心理, 打破神秘感, 在成长的道路上给与他们指导和帮助, 让他们有一个快乐﹑健康的青春期。
(二) 是学校改进教学模式的体现, 顺应现代素质教育的潮流
在我国, 从小学到中学, 一直都有主、副科之分, “语数外”被公认为是主科, 而像“生理、卫生课”、“劳动课”等被认为是副科。学生们将“主科”放在首位, 而往往轻视“副科”, 这种区别的对待不同的学科, 结果导致学生们的知识结构成畸形发展。学校也是如此, 对待副科, 无论是教学管理, 还是师资队伍上都是是有明显差异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确实能够使学生们在文化课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但当学生们逐渐进入青春期时, 像早恋、打架等问题屡屡发生, 这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西方国家从小就注重对孩子的青春期教育, 把青春期教育和文化知识的培养摆在同等的位置, 孩子们懂得自己该做什么, 不该做什么。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们远远落后于他们,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 教育模式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 改革旧的教育模式, 开设关于青春期的课程, 是顺应现代素质教育潮流的, 不可逆转的, 对我国教育的完善、发展会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三) 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在与时俱进的今天, 青春期教育也要与时俱进。青春期教育不应只是一个知识性的教育, 而应是一个建立高尚道德观、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对青少年教育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青春期教育帮助孩子们了解自己, 认清自己, 把握自己, 事事以德为先, 是“以德治国”的一个体现。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与青少念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关系, 通过青春期教育, 让他们了解科学的知识, 提高自身的素质, 健全人格, 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是有利于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四、结论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 我们更加确定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所在。当前青少年进入青春期的年龄普遍提前, 在10岁-12岁左右, 也就是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处于青春期开始的阶段, 他们处在生理结构的变化阶段, 同时也处于心理变化的阶段, 生理的变化会引起心理的变化, 早恋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 这与青春期的这些变化存在直接联系。传统教育对青春期教育的不重视, 导致学生们在这方面知识的匮乏, 当面对有关青春期的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 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这与现代素质教育是相悖的。青春期教育随着青少年生理, 心理结构的变化而开设的, 它对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顺利度过青春期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青春期教育对于青少年早期社会化影响深远。
摘要:青春期教育是随着青少年生理、心理结构的变化而开设的, 它对青少年健康地成长、顺利度过青春期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青春期教育,青春期,小学高年级
参考文献
[1]、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2]、李朝霞.在小学开展性教育的一点思考[J].人口研究, 2002 (22) .
[3]、李力红, 廖凤林, 郑咏梅.关于小学青春期教育的思考[J].人口研究, 1999 (6) .
[4]、王献芝.论开展青春期教育的必要性[J].河南教育学院报, 2003 (6) .
[5]、鲍杨.青春期教育刻不容缓[J].青少年犯罪问题, 2001 (4) .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 篇13
3月11日,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北医三院王奔和吴超这两位“90后”临时党支部书记,代表北京大学三家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的34名“90后”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表达了“90后”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坚定信心。
北大医学援鄂医疗队奔赴前线的400多位白衣战士中有142名党员,在老党员带头奋战的激励下,先后有28名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90后”护士李嘉茵就是其中一位。在隔离病房的30多个日夜里,李嘉茵脏活累活抢着干,悉心照料患者。
在武汉中医医院的放射科,一群“90后”医师已经坚守40多天,最多的时候一天要做上百人的CT检查。27岁的王晶经过这次抗疫一线的磨砺,加入党组织的意愿更加坚定,并且火线入党。
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以“90后”为代表的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奉献。他们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彰显了新时代中国青年的蓬勃力量。
燕占飞是武汉市公安局火神山医院警务室的一位“90后”民警,他从医院建设之初就坚守在周边组织巡逻,对病区进行封闭,在他们的辖区至今没有发生一起治安或者刑事案件。
在疫情防控中,湖北大学二期学生公寓被征用为新冠肺炎治愈出院康复者的集中观察点,它也是武汉目前最大的“康复驿站”,最高峰时入住康复人员1076人。湖北大学青年志愿者也在第一时间进驻,由“90后”志愿者阎超等5名党员组成的临时党小组,带领着13名志愿者战斗在第一线。
93年出生的周雅薇已经在社区工作了三年。疫情期间,为居民采购保障物资,买药、取钱、心理辅导对于她来说都已不在话下。
【小学生青春观后感】推荐阅读:
教师人文情怀读后感陈应苗 青春小学05-16
花火青春小学作文05-22
小学生青春期保健教案11-16
青春的味道小学作文11-11
小学生青春励志演讲稿1000字06-30
小学女生青春期讲座08-29
无悔青春小学作文400字11-22
小学生青春期及心理健康教案12-06
青春之歌学生读后感字左右08-22
小学作文:青春因奥运而精彩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