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小学生观后感(通用12篇)
当代小学生观后感 篇1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
《当代小学生》是我喜爱的报刊之一。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名言佳句以及一些激发我们智力的问题。
有一篇,我很喜欢,它叫《破茧化蝶的让克雷蒂安》。让.克雷蒂安,全名约瑟夫雅客;让克雷蒂安。他于1993年当选加拿大总理。主要讲了:让;克雷蒂安在一个城镇里出生了。他特别丑,人们都不赞赏他。可他自己却快活地成长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让他右侧的脸失去感觉,嘴角歪向一边,说话变得结结巴巴,一只耳朵也失去了听力。他伤心不已非常沮丧。他的妈 妈通过破茧化蝶的毛毛虫也是经历过风雨才变成蝴蝶的道理来教育他。从此,他的童年经历了磕磕绊绊,受了许多苦,最终,他说话变得流利了,终于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成年后的他,参加了国家总理的选举,结果他幼年的故事感动了人们,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成为了国家总理。这篇让我感动万分,使我明白:成长,是一个磕磕绊绊的过程。有时候,命运之神似乎把你忘了,不肯为你打开一扇通往成功的大门。这个时候,不要伤心,不要难过,想想这位加拿大的总理。当你困惑时,请坚定你的信念,用力地敲响属于你的幸运之门。
在《当代小学生》中,不仅仅是这一个小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小故事都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爱上阅读,爱上《当代小学生》,做一个快快乐乐的读书者。
当代小学生观后感 篇2
《公文学的现状与展望》 (2012年6月第一版) 一书, 集中了公文学界专家学者和鲁东大学公文文献研究中心师生阶段性最新研究成果, 主要内容分为五个板块:公文学研究、公文写作研究、公文改革与改进文风、公文文献数据库建设、电子公文研究。从内容来看, 该书不仅探讨了当前公文学研究的许多问题和发展方向, 如:公文学的历史、现状、取得的成果、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 公文写作方法、公文写作要素以及公文语言与修辞等等,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并代表了当前我国公文学研究的水平, 许多理念、观点和方法值得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去学习和借鉴。
《中国公文名篇赏析》 (2013年11月第一版) 是中国公文学的创始人——苗枫林先生晚年耗时数年编著而成的。该书“既取佳作, 又录要文, 还要顾及文种与时代的分布”, 所选公文分成六大模块:秦汉公文、魏晋公文、隋唐公文、宋元公文、明清公文和近现代公文。编著者匠心独运, 打破常规走新路, 将收录公文分为原作、注释、公文笔者、公文赏析四栏。其中公文笔者, 是对公文撰写者公文写作才能的形成与探索的研究与评说, 为同类著作之首创。读者欣赏阅读每一篇公文, 就像身临公文写作时代的历史背景, 与公文笔者对话, 体验前人在面对国家、社会复杂情况下解决问题的睿智和胆识, 从而感受公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看到公文在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不足和差距。
《公文语言与修辞》 (2014年2月第一版) 本书共分上下两编:上编为公文语言基础知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着重从公文语言的特点作用、公文语言与语体、公文的表述方式、公文句法、公文词语、公文修辞、公文常见语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补充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大量崭新观点。下编着重探讨公文各文种语言的基本要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更突出理论, 以使学习者从理论上掌握其重点、难点和特点, 从而有效地提高其公文语言的运用能力。与传统公文语言书籍相比, 本书还增强了各类公文语言特点的分析及修辞部分的内容, 选用了大量典型、新颖的实例。从而使本书既有深刻的理论性, 又富有时代感和实用性。
《新编公文写作》 (2014年3月第一版) 是一部具有写作理论纵深拓展、选编文种精当实用、编写体例简明扼要等特点的专著, 本书从公文的作用特点、公文的格式规范、公文写作的能力及方法、公文主旨、公文材料、公文结构等方面论述了公文写作的基础知识;着重阐述了党政机关规范性公文、法规与规章性公文、事务性公文和专用公文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本书严格依照党和国家最新发布的公文法规和法规进行编写, 紧密结合当前党政机关单位公务活动的实际, 追踪采纳新的公文写作理念, 力求公文写作理论与社会实践、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所选的公文文种大都是实用性强、使用频率高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的文种, 书中对每种公文的含义、作用、特点、种类、格式及写作方法、写作要求、相近文种的异同比较均一一分析介绍, 具有极强的指导性和实用性。
《中国公文史学》 (2014年10月第一版) 本书在中国公文史料十分匮乏, 可供借鉴参考的系统研究资料甚少的情况下, 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史料收集工作, 通过来之不易的大量的丰富史料、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 开中国公文史学研究之先河。该书阐述了中国公文史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意义、方法, 探讨公文的历史起源与开端, 公文的历史贡献与不足, 公文的历史扬弃与创新, 并从中国社会发展的角度系统研究了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公文的发展历史, 从公文制度、公文文种、职官制度、公文特点、公文改革、典型代表、写作理论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等方面入手, 历史地、真实地再现了中国公文发展全貌。同时, 还对当代电子公文的发展和台港澳地区的公文现状进行了研究与比较, 提供可资借鉴的公文发展思路与方向。
《电子公文撰制》 (2014年10月第一版) 的作者曾在2002年出版过我国第一部电子公文专著——《实用电子公文传输与处理》 (中国人事出版社) , 并长期保持在国内电子公文研究的领先地位, 此次为适应电子公文教学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推出最新研究成果。本书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子公文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紧密结合公文处理工作的实际, 从电子公文的诞生、电子公文的发展前景、电子公文系统基础、规范性电子公文版面格式、电子公文数据库基础、DOC (X) 格式电子公文制作技巧、静态PDF格式电子公文的制作与使用技巧、动态电子表单式电子公文的制作、电子公文传输、电子公文管理、电子公文安全等方面, 进行了全方位、深层次的研究和论述, 为加速纸质公文向电子公文的过渡与实现, 提供了理论支撑、路径与方法。
《公文格式规范》 (2014年11月第一版) 依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等相关公文法规和规章的基本要求, 在阐述公文格式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历史沿革的基础上, 重点分类详细研究介绍了各种具体公文种类的格式规范。本书对公文格式规范进行了全景式的梳理分析, 并附有大量历史性图片和公文格式示意图, 不仅为初涉公文领域的同志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蓝本, 同时, 也为长期从事公文工作的同志提供了分类科学、准确规范的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式样, 实为党政机关干部、文秘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等学习工作必备的工具书。
《当代中国公文学》 (2014年11月第一版) 是《中国公文学研究》丛书最具有代表意义的领军之作, 也是理论程度最高、难度最大的一部著作。该书从中国公文学的性质、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历史演变、外国公文、公文存在形态、公文写作原理与方法、公文处理、公文作者修养、网络时代的电子公文、公文改革和文风建设等领域展开全面、系统的理论探索, 并在此基础上, 构建了新的中国公文学理论体系架构, 是当代中国公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 是继1988年苗枫林先生《中国公文学》问世以来近30年后的一部重要公文理论研究杰作, 无疑将对我国公文理论和公文实践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简明公文类编》上、下册 (2015年8月第一版) 一书从浩瀚的历史典籍中, 将公文文种一一析出, 搜集整理了我国从古迄今2000多个公文文种, 让我们从公文文种在历史上的生生死死、曲曲折折的演变轨迹中, 清晰认识公文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该书具有涉猎全面、分类科学、查阅方便的显著特点, 上编为古代公文, 包括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历史时期的公文文种;中编为近现代公文, 包括太平天国、民国时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使用的公文种类;下编为当代公文, 涉及规范性公文、法规与规章性公文、事务性公文以及各类专用公文。是一部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应用价值的公文百科全书, 为公文文种的科学使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为公文文种的传承、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读《当代小学生》有感 篇3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读《当代小学生》成了我的习惯,每当空闲时,每天的入睡前,总习惯拿起她,读一两篇好文章,就像学习忙里偷闲时享受一杯咖啡,既舒服又放松。因为每次读她,那优美的文字、诗篇,总让我体会到深刻、回味无穷的淡淡书香。
以散文、随笔为主的美文小天地是我的最爱,听林清玄、冰心娓娓道来,似聆听哲人的教诲,启迪心智,震撼心灵。而阅读里的“美文小天地”则是这些故事和情感的载体,品读美文,犹如品尝淡淡的香茗,清澈华美的文字似一拘清泉,缓缓流入心间。其中《非走不可的弯路》是最打动我的文章。在青春的路口,母亲极力阻止作者走那条弯路,但作者没有听从母亲的劝告,尽管碰壁,摔跟头,甚至头破血流,依然咬紧牙关走了过来。由此作者体会到: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弯路非走不可,只有这样,才能练出钢筋铁骨,才能长大。这篇文章对我的触动很大,我深深领悟了逆境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往往我们认为只要不走弯路,就会拥有一帆风顺的人生,但却忘记了,不经过风雨的洗礼,在一次次失败中顽强拼搏,又怎能克服困难,闯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呢?这让我想到了蛾的蜕变过程,必须用尽全身的力气靠自己的努力突破旧壳,使翅膀中血液畅通,才能真正地翱翔于天空。有人却非要帮助它剪破旧壳,或是帮它拿出来,但是被“解救”出来的蛾再也飞不起来,因为它没有经受本应经受的挑战。
《当代小学生》有一种神奇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只有与她交往久了,才能深刻体会到“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精神力量,她像一朵清丽脱俗的花儿,悄悄地绽放在我的心底。
《当代小学生》读后感 篇4
当代小学生里一篇文章让我深受感动和启发。这篇文章是刘翔叔叔写的。讲的是刘翔把约翰逊当成自己的偶像,后来超越他的故事。
刘翔是我们熟悉的运动员,他获得世界冠军的过程就是一个立下目标然后不断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过程。刘翔一开始练跨栏,就选择了“跨栏王”约翰逊作为自己的偶像。他知道那是一座大山,感到“到山脚下的那一天都遥不可及,更别提要逾越这座大山。”刘翔很理智,知道自己距离约翰逊还有很远,于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逐渐靠近它。我也要像刘翔那样,先树立一个目标,然后再慢慢超越目标。
,在希腊雅典举行的国际室内田径锦标赛上,刘翔与约翰逊相遇了,这是他们第一次“肩并肩站在跑道上。”遗憾的是,刘翔没能够完成比赛,他看到的只是约翰逊的背影。在翻越“大山”的途中,刘翔失败了,但他没有气馁,他下定决心,来到山脚下,就要翻过去,到达山顶才能欣赏山上美丽的风景。这一天终于来了。国际田联大奖赛,刘翔战胜了约翰逊,让约翰逊看到了自己的背影。
我与《当代小学生》读后感 篇5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而《当代小学生》更是我的最爱。每当老师把它放到我手中时,都像是见到了老朋友似的让我爱不释手,废寝忘食地阅读,沉浸在这本书中,不由得被书中的友爱、忠诚、顽皮、成长等各种主题所打动。
《当代小学生》里面有很多栏目,例如璀璨耀眼的“小星星”,富有内涵的“名人故事”,还有能够走进我心里的“心灵对话”……这些栏目使我眼花缭乱,深深地被她丰富的内容吸引住,被她的芬芳清香所迷惑,我为她如痴如醉。“成长驿站”让我知道了自己成长的步伐;“伙伴的作品”充分展示了当代少年的写作才能,作品内容丰富、五彩缤纷,读了之后使人受益匪浅;也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会了取别人的“长”,来补自己的“短”,“故事中的数学” 更是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故事,将枯燥的数字融入无限的乐趣之中,让我们既容易接受更容易理解……尤其读《苦练书法的王羲之》时,我被苦练书法的王羲之所感动,王羲之因为生长在一个书法世家,所以很早就接触了书法,王羲之临摹书法一直到十二岁,虽已不错,但自己却总是觉得不满意。因常听老师讲历代书法家勤学苦练的故事,所以最钦佩“草圣”张芝了,常常拿张芝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成为我国伟大的书法家。我虽然现在不能像王羲之那样成为伟大的书法家,但是我会学习王羲之的勤学苦练,认真踏实的精神。
在班级的课余生活中,我也经常跟同学谈论有关《当代小学生》的内容。自从订了这本书后,我会有很多的话题跟同学们一起分享。阅读课时,我还会拿出看过的《当代小学生》来看,或者跟其他的同学交换,既丰富了我的知识也让其他同学学到了很多的科学知识。阅读课一点儿也不觉得无聊。
《当代小学生》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很多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而且还让我有了无穷的智慧。我非常喜欢《当代小学生》这本书。它真是我成长的好伙伴。
当代雷锋《郭明义》观后感 篇6
观看了系列片《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当代雷锋《郭明义》被郭明义的事迹所感动,郭明义最为感人之处是他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事很难,郭明义却做到了。入党30年来,郭明义时时处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每个工作岗位上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从1996年开始担任采场公路管理员以来,他每天都提前2个小时上班,15年中,累计献工15000多小时,相当于多干了五年的工作量。工友们称他是“郭菩萨”、“活雷锋”,矿业公司领导则称因郭明义使整个“矿山人”的精神得到了升华。他20年献血6万毫升,是自身血量的10倍多。1994年以来,他为希望工程、身边工友和灾区群众捐款12万元,先后资助了180多名特困生,而自己的家中却几乎一贫如洗。通过观看郭明义的先进事迹给我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首先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觉得,郭明义的爱心义举,除了他天性的善良,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价值观,有了这样的价值观,才有了如此高尚的人生姿态,使他在并不富裕的生活中找到了平衡,在助人为乐的过程中认识了人生的价值,找到了人生的乐趣。几十年如一日的奉献,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柱的支持,是万万不能的。“我不图任何个人的名利,图的是为党增光、为国分忧、为民谋利”,郭明义如是说。
其次应该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奉献自己,每时每刻都在帮助有困难的人,每时每刻都惦记着别人的不幸和悲伤,他能忘记的是自己的身体,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女儿。工作30年,28万元的工资捐了12万,各种资金,补贴等等都悉数捐了,一家3口却还住在不到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在报告会上,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中,在各种荣誉光环的包围下,他心中还想着有个白血病患者需要他去帮助,他还想着他还没做完的工作怎么去补上,表现的是那么的淡然。
郭明义以朴实的大爱诠释人间的真善美,影响着一批又一批的人。2006年以来,他8次发起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倡议,有17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2007年以来,他7次发起无偿献血的倡议,共有6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累计献血15万毫升。2008年以来,他发起的希望工程捐资助学活动,已有2800多名矿业职工参与,资助特困生1000多名,捐款近40万元。2009年以来,他发起成立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已有200多名矿业职工和社会人士参与,是目前国内参与人数最多的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俱乐部。
论当代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篇7
近三十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我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这就是人们所称的社会转型。在这个今非昔比的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已经和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学生群体作为我国教育活动的学习主体, 是当代社会中最富革命精神最少保守思想的群体, 他们对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观念的变化最为敏感, 最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因此, 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必然对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深刻的影响。分析当代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可以从总体把握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需要、兴趣和动机, 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 有效地改进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促进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这一切, 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实地调查和观察表明, 当代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表现出三个基本层面, 即宏观取向、课程取向和活动取向。
一、当代学生体育价值宏观取向的理论基础
当代学生体育价值的宏观取向, 可以从三种视角来观察, 即:在哲学视角上, 正在由社会本位价值转向个人本位价值;在功能视角上, 正在由单一性价值转向多元性价值;上述体育价值取向的变化, 对于促进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 既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1. 哲学视角:由社会本位价值转向个人本位价值
我国体育受前苏联的影响较大, 学校体育作为阶级斗争和政治服务的工具, 具有极强的工具理性。直到20世纪末期素质教育的思想在我国实施之前, 体育价值取向基本上以社会本位为主, 是社会发展的“工具”。学生个体则单纯地表现在掌握技术技能和发展身体素质等方面, 学生心理和社会发展未能受到重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后, 随着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提出, 学校体育课程开始把重点放在学校体育的主体———学生方面, 顺应社会“以人为本”的理念而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从而使个人本位价值得到了弘扬。个人本位的实质, 就是把学生个人的发展放在最为重要的位置上, 促进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诸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从而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基础上, 在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上, 充分实现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哲学意义上说, 这种价值取向的转变, 实际上是一种体育观的重大变革。
2. 功能视角:由单一性价值转向多元性价值
当代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对体育活动功能的认识, 由原先单纯的生物性体育功能, 正在逐步转向追求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元性功能。长期以来, 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 基本定位于增强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上, 所促进的是个人体能的发展, 所谋求的是个体的生物学效果, 这就是体育单一价值观的典型表现。在学校体育教学中, 无论是技能教学论还是增强体质论, 大都没有超出这种单一化的格局。
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 随着三维体育观的出现, 学生的体育价值目标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体育的功能有了新的认识。所谓三维体育观, 是随着工业化和现代社会意识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体育观。它要求人们从生物、心理和社会层面来看待体育, 即把体育看成一个三维的、立体的价值结构。这种体育观认为, 现代体育是一种社会性的精神生产和文化消费高度统一的动态过程。各种体育现象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生物、心理、社会三大方面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宏观上, 各种群体性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间的联系, 已经成为现代体育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因素。现代人的体育投入, 不只是为获得健体强身之效, 也是一种社会参与和文化消费, 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因此, 在现代社会里, 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活动, 或是通俗质朴, 或是高雅豪华, 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物、心理和社会需求。用这种观点看体育, 可以看出, 现代体育是人们自觉地将知识、体力、心理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运用身体运动和智力活动的各种形式, 以维护人的健康、加强人际交流、促进个人社会化, 乃至推动人类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为目的的文化系统的行为。简言之, 人们的体育行为, 是符合体育文化要求具有多种文化内涵的身体行为, 是一种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维共进的社会行为。
二、体育课程与教学对学生的体育价值的影响
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除了受到各种外部因素的影响外, 还受到学校体育领域内部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如体育课程的性质及其价值取向、体育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等。当代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一方面体现了新时期我国体育课的价值主体对学校体育发展方向的需要和期望, 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方向。
1. 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程的性质决定其功能。对于体育课程的性质, 国内学者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2002年教育部《纲要》规定:“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 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 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上述提法, 改变了过去一贯强调的“培养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等使学生被动承受的提法,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使体育课程成为能够自己支配的活动。显然, 这种变化对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
2. 体育课程的价值
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 不仅与体育课程的性质有关, 而且还与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有关。由于不同的学生对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理解程度不同, 导致学生对体育过程中竞争与合作、人际交往等层面的认识也就不一样。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 课程的价值取向与课程的性质紧密相关。李秉德在《教学论》中, 指出课程就是课堂教学、课外学习以及自学活动的内容纲要和目标体系, 是教学和学生各种学习活动的总体规划及其过程。课程的价值取向是课程主体在课程活动中根据自身需求进行价值选择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倾向性。它对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实施都有影响, 受课程的性质和课程主体自身的需要所制约。
三、现阶段学生体育价值取向的优化
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会呈现多样化。除了强身健体作为根本的价值取向外, 人际交往、身心娱乐以及健身健美等价值取向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构成学生体育锻炼的价值取向。学校体育管理部门和体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价值取向,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组织中进行价值观教育。
首先, 站在宏观的角度, 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国近代史和国情教育。我国为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发展曾经走过的曲折道路, 教育他们从根本上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性、学校体育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等, 从而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过程中采用客观的评价标准, 把个人的价值取向同社会需要的价值取向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 从微观的角度讲, 要改变传统的体育锻炼价值取向。我国多年来形成的偏重技术技能教学的价值取向, 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学生的体育技术标准化价值取向。和谐社会背景下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在以往的基础上要不断更新和内容丰富化。学校体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磨练意志, 而且还能够提高他们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团体协作、公平竞争的现代社会意识。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身体的实际状况和个人愿意选择项目, 自觉地选择合适的时间和地点进行锻炼, 以达到身心愉悦、强身健体的目的。只有当学生个体的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才能更深切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和体育的价值, 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群体的稳定。
现代教育课程论的研究结果表明,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者的统一是课程价值目标的基本取向。体育作为一门特殊的教育课程, 其价值取向不仅要注重课程的科学价值取向, 而且还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全面长远发展。体育课程的价值取向对学生的体育价值取向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心态管窥 篇8
当代大学生心态自我价值当代大学生是青年中最活跃的群体,也是即将踏足社会的群体,他们心态的变化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社会心态的变化。大学生心态的和谐,不仅促进他们自身的成长,甚至对整个社会的和谐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就目前来看,培养大学生和谐心态,已成为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一、总体概况
1.充满阳光朝气——“少年不识愁滋味”
大学生是促进社会前进发展的重要力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以优异的成绩跨入大学的殿堂,成为别人倾慕的对象。当代大学生心态呈多元化发展,整体呈良好趋势,热爱祖国,勤奋学习,渴望为社会贡献力量,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所展现出来的大多是充满阳光朝气,蓬勃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少年不识愁滋味,这样一个青春焕发的年代,大学生们有理想、有追求,青春张扬,活力四射。
2.存在消极思想——“而今识尽愁滋味”
然而,部分大学生还是具有消极心理,存在着一些心态问题。当代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被父母的羽翼呵护着在温室里成长。经历了从小学到高中这些轻松纯洁的阶段,他们把一切事物都想象的太过美好。大学已经接近了半个社会,从小没受过什么苦的大学生只要在这期间经历一点点挫折,遇到一点点不公平的待遇,他们也许就会消极对待。当然,这也不全都是大学生的错,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成长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也存在着些许问题。
二、大学生存在哪些心态问题
1.社会问题冷漠——“两耳不闻窗外事”
作为时代骄子的大学生已逐步走入社会,他们与社会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风华正茂的青年学子,关心国家命运、关心社会发展的强烈责任感已经充分地体现出来。但还是有部分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从不关注社会问题。近年来,社会所发生的一些社会现象,有些人甚至闻所未闻,这种情况很让人费解。当代大学生本就即将步入社会,理应多多关注社会。这不仅是个人的喜好问题,还是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大学生都是有理想的,但所谓理想如果仅是非常狭隘的个人理想,仅重个人前途,从不关注社会发展,那这种思想就非常不可取了。为自己着也没什么错,但从本质上看,这是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感叹怀才不遇——“徒有羡鱼情”
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还不够全面,他们有理想、有抱负,怀着满腔热忱,积极投身于社会,但努力的结果仍然不尽如人意。因此,他们开始抱怨、萎靡、以无声的不满表达对社会强烈的抗议,感叹怀才不遇。社会上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公正的事情,所以这其中不乏一些真正怀才不遇的人才,但也确实有一些大学生无病呻吟,明明无才却慨叹“不遇”。古今中外怀才者,遇者少,不遇者多,这种现象与社会中的一些客观因素有关,但究其原因,不是“怀才不遇”,而是“有才不显”。所谓人才,是确有真才实学,专业能力。但如果不表现,又怎会有人知道呢?人才易得,识才者难求,所以更需要一些毛遂自荐的精神了。人才所要做的,应是学好各方面知识,培养良好的素质,为自己创造机遇,寻找识才者,用自己的努力赢得重用。而不是一味地抱怨。即使社会阴暗面再多,也不能阻挡成功者的步伐。
3.表达强烈不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社会的一些阴暗面已经使部分大学生倍备受打击,本以为能怀着满腔的理想和抱负投入社会,但却被社会的一些阴暗面污浊了眼睛。不错,当今社会确实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这对于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于是,他们开始对社会灰心失望,强烈的不满导致他们丧失斗志。可是大学生为什么要紧紧盯着社会的阴暗面呢?若是眼中只能看到这些,那人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大千世界本就丰富多彩,社会确实有阴暗面,但更多的应该是光明。作为肩负神圣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实在不应该让黑暗蒙蔽了双眼。即使不能改变那些使我们不快的地方,也大可不必理会,独善其身也好,至少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若思想太过偏激,黑暗蒙蔽了双眼,也会迷失方向,失去原本对社会、对人生的积极态度。我们应永远的相信,乌云总是遮不住阳光。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心态问题
1.加强政治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幅楹联很好地印证了一个道理,大学生不只要努力学习,还应该关心国事。关心国事是对社会责任感的折射,体现着大学生良好的爱国品质。学校不仅要教授大学生知识,还应该培养大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若一个大学生只会读书,而忽视了对于国家大事的关注,那和书呆子有什么区别呢?部分大学生真正缺少的是社会责任感,为此,各高校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来培养这种责任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一种心理活动,它体现着大学生爱国程度、对民族社会的关心程度及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素质,是大学生在认识社会的过程中情感和行动的统一。
2.加强思想教育,提倡学生进行毛遂自荐
毛遂自荐的故事流传甚广,自荐使楚救赵,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但有一部分人认为,毛遂自荐,违背了中华民族谦逊的传统美德,其实也不尽然。人才辈出的年代里,并非人人都甘于平庸,抱怨環境、无所作为的自卑意识是不可取的。毛遂自荐不是骄傲自负,锋芒毕露,而是对自我价值的正确认知,这是能力与胆识的体现。若无自荐者,将有多少人才被埋没?当今社会就有很多高手遗落民间,不是他们还不够优秀,而是没有人知道他们的能力,更没有人去深入挖掘他们的这项能力,以至于好多人才就这么消失了。所以有能力的人就要反馈给社会一些信息,这样才会有识才者发现你。雄鹰翱翔于天空,骏马驰骋于草地,自荐者需要超常的勇气和卓越的才能。千里马昂首长嘶,寻找伯乐。大学生面对良机,无需退缩,既有实力撑起整座大厦,又为何甘心于一块默默无闻的基石呢?
3.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失去信心,呈消极态度,这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是极为不利的。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另一个家,肩负着一定的责任。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注重加强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萌芽状态,就应该发挥作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培养学生树立积极意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是把精力全都投入到这些烦心事上,那么人生还有什么乐趣可言呢?大学生本就应该是青春焕发充满活力的群体,如果被社会的糟粕所污染,那本就存在黑暗面的社会哪里还有光明呢?所以大学生一定要时刻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遇到多大的困难,也要凭借着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勇往直前。
当代小学生观后感 篇9
最近的政治课我们学习了《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当代价值》的视频。在整个视频中我学习到了很多待人接物的方式,也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不仅充实了自己更丰富了自身的视野,使自己能够以更积极更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当中的各种挫折与困难。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涵义。而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亲自参加孔子诞辰纪念活动并发表重要讲话,不仅表明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和认同,也凸现出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价值体系和人文精神,拓展国家治理现代化路径的重大命题。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能够依靠否定、割断自身的文化传统,而照搬外来理论走向复兴。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如果不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也不可能在民众中间扎下根来;沟通思想理论与人民群众的心灵,传统文化是极其重要的桥梁。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后,恰恰是因为融入了中国元素、变换了中国面孔,才被广泛接受和认同,从而得以有效地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它生长于中国这片沃土,必然要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加以吸纳、继承和发展,从而被赋予鲜明的中国魅力、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脱离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不可能枝繁叶茂、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当代教育心理学》读后感 篇10
第一次接触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是在准备研究生考试的时候,当时市面上有关教育的心理学教材有很多,比如张大均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张春兴、林清山的《教育心理学》(东华书局)、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王健敏的《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等。最后,权衡再三,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主编为陈琦和刘儒德。
陈琦、刘儒德著《当代教育心理学》是我国高校采用较多的教育心理学权威教材。自从1997年第一版问世之后,于2007年再版,此次修订对教材的内容、结构、体例以及文字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动。该书属于心理学基础课系列教材,并被评为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二版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和教学需要,在每章之前设立内容提要;每章之中突出重点概念;每章之后罗列关键术语界定与思考问题等;在全书后面还罗列了参考文献。文字上力求文字简练,概念明确,举例精当,引文翔实,新增许多图片、图解和表格。本书可用作高等师范大学的教育学院和心理系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可作为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学校、研究生课程班的教学材料,可作为各种教育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还可用作各种考试(如研究生入学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参考用书。时隔一年之后再看此书,其主要知识点依然历历在目,深感此书体系之科学、逻辑之严谨,语言之简练,内容之翔实。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二版)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共十六章。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发展概况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学生与教师心理,着重介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个体差异,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成长与倦怠;第三部分是一般学习心理,包括学习心理导论,行为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学习动机,这部分是学习的重点与难点;第四部分是分类学习心理,涵盖了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策略与品德的形成;第五部分为教学心理,有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习评定。最后是参考文献与英文文献。从总体上看,本书的逻辑体系十分明晰,最开始介绍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定义以及发展历史,让初学者了解有关这一学科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容易上手,并将教育心理学归纳为“一门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解释‘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的科学”,简洁的语言中突出了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因素。紧接着,就“学”与“教”展开了对教学活动中学生心理以及教师心理的研究。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实际上都是介绍学习心理,只不过第三部分是从总体上对学习心理这一教育心理学从始至终的研究重点作详细介绍,包括学习的有关知识,三大理论流派的大概发
展历史,学习动机,第四部分分别介绍加涅所划分的不同类型的学习过程。最后介绍与教师相对应的教学心理,这也是根据教学活动的一般过程而编制的,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上课时的课堂管理,最后到课后的学习评定,一脉相承。由此看来,本书的编排逻辑符合学习规律,方便学习者在头脑中构建一副完整的知识结构图。
从内容的角度看,本书着重介绍了学习心理,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最古老、最核心也是最发达的领域之一。早在心理学尚未分化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时,就有不少哲学家论及学习的问题。例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中就有不少论述学习与记忆的内容,其中亚里士多德的三条联想律原则——临近律、相似律和对比律构成了后来心理学中联想主义的主要基础,而中国古代的传统学习心理思想更是十分丰富,伟大的孔子对此有重大贡献。学习心理涉及一般学习过程规律的理论,如条件作用、观察学习、信息加工和知识建构等;对各种学习结果及其过程的研究,如概念的获得、技能的形成、问题的解决、学习策略的习得以及品德与态度的形成等;还涉及对各个内容领域的特殊学习过程,如识字、阅读、写作、计算等。前两个方面的内容在本书的学习理论部分与分类学习部分加以介绍,至于后者属于学科心理学的范畴,在本书中不做介绍。在进入前两部分之前,还对学习的界定进行了一番讨论。因为这是各派理论争论的焦点问题,反映了对学习研究的不同视角和层面。此外,随着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有关学习的脑机制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一方面的成果和证据对验证各种学习理论、改善学习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学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造福人类的最直观的的体现。
罗伯特·加涅是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信息加工学的代表人物,被誉为学习分类理论的权威。1970年加涅根据学习的繁简水平不同,提出了八类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1971年加涅对这种分类作了修正,把前四类学习合并为一类,把概念学习扩展为具体概念和定义概念的学习两类,这样这种分类成为:连锁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定义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的学习。加涅按学习的结果,又把学习分为五类:
1、言语信息的学习,即学生掌握的是以言语信息传递(通过言语交往或印刷物的形式)的内容或者学生的学习结果是以言语信息表达出来的;
2、智慧技能的学习。言语信息的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是什么”的问题;而智慧技能的学习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以处理外界的符号和信息,又称过程知识;
3、认知策略的学习。认知策略是学习者用以支配他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和思维的有内在组织的才能,这种才能使得学习过程的执行控制成为可能;
4、态度的学习。态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内部状态,这种状态影响着个人对某种事物、人物及事件所采取的行动;
5、运动技能的学习。运动技能又称为动作技能,如体操技能、写字技能、作图技能、操作仪器技能等,它也是能力的组成部分。从学习结果对学习进行分类,对于教师帮助学生学习,更好的组织教学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加涅将学习过程详细的分为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以及反馈阶段,这对实际教学很有启示。首先,吸引学生注意力是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呈现教学内容之前,教师应该让学生停止手头上的活动,把注意力转移回来。另外,最好能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次,教师应该突出教学重点,在重要的地方做强调,以便于学生对信息的选择编码。再次,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复述这些内容,并运用原有的知识来理解和解释这些内容,比如用自己的话说出来,通过举例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释某种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这一理论解释了大部分课堂学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教学操作步骤。
任何一门学科,不论理论体系如何完备,如果不能运用于实践,解决问题,促进人类发展,就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我认为学习心理学知识的最终目标就是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当前的问题。读完《当代教育心理学》后,最大的收获就是将以前所一知半解的经验化的东西加工成体系化、科学化的知识,对于解决特定的问题,能够准确的找出原因以及相对应的解决方案。一方面,现在作为学生的我,对于更好的掌握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案,从而获取最佳学习效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以后可能将成为教师的我,已经提前对于教学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有了详细的学习,这对于以后的工作将是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我认为《当代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对我具有启蒙的作用,对帮助我成为一名更优秀的学生以及未来的人民教师真乃良师益友!
当代小学生观后感 篇11
关键词: 小学生 礼仪教育 困境 对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行为艺术。讲礼仪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小学生的教育要求。身在礼仪之国,就应该做讲礼仪的好公民,讲礼仪是当代小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才能构建文明校园。要求小学生在学校做一个三好学生,在家做一个懂文明的好孩子是社会的需要。但是实际上由于很多因素影响,导致小学生行为不文明,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礼仪教育。
一、当代小学生不文明礼仪的困境
小学生是社会的栋梁,是社会发展的希望,但是由于不良习惯的影响,小学校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小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强,可以看到很多小学生随地扔垃圾、大声喧哗、有的学生不喊报告直接闯进教师的办公室、在公共场合打闹。这些不良行为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呈增长的态势,所以对当代大小学生生进行礼仪知识的普及与礼仪行为的规范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对小学生进行尊重老师的礼仪教育,如上课时起立,敬礼,上课不要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下课要跟老师说再见,等等。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应采取的对策
1.要求学生从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入手。
一些学生的行为习惯受家庭教育的影响,小学生最基本的礼仪道德要从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开始,这些都是文明的最初表现。对父母长辈的孝敬和尊敬师长是小学生能做到最基本的道德要求。例如,对父母主动问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2.要求学生从爱同学、爱老师、爱学校开始。
校园里,首先,要求学生发自内心地关心同学,在实现尊重教师的同时,做到学生间友爱互助;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个人是一个单薄的群体,只有当班级力量聚集到一起时,才会发挥集体作用,在这个集体中,需要培养学生互助进步,团结友爱。其次,想要让学生热爱学生生活,热爱校园,必须得让学生先了解学生的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从而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而爱学校从热爱同学和老师开始,在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同时,要热爱家乡多一点,以后为家乡的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3.要依据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
一般学生中,男同学自制力较差,比较好动,女同学相对要安静很多,体现出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同学心智存在差异,所以在教育方式方面要针对男女同学的不同特性,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4.优化环境,营造氛围。
在良好教育环境熏陶下成长的孩子,对于礼仪规范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孩子生来具备的品质。学校在培养学生礼仪方面知识的时候,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好的文明礼仪氛围。
5.多种渠道,普及知识。
(1)制定规范
针对学生的心智和年龄段特点,拟定不同的“文明礼仪”评选标准,让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年龄段规范自己的文明行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从使用文明敬语开始,促使学生用严格的标准规范自己。
(2)舆论宣传
学校的宣传要利用好黑板报、校刊、校广播站等媒介宣传礼仪知识。校广播站在宣传弘扬礼仪教育的同时,要大力表扬那些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风貌,与此同时,要宣传文明礼仪树新风的观念,在老师的带领和广播的宣传下,对一些表现好的学生和班级进行表扬,使之成为学习的典范。
6.树立典范,引导方向。
引用名人的先进事迹、思想、优秀品质和典型的事迹行为,熏陶学生,给学生正确的引导。
学生惯用的思维就是以老师为模板进行效仿,老师的日常行为直接影响学生。因此,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做到以身作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树立好自身形象,在德智体方面为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养成良好习惯。比如,在校园或者校外,一些学生遇到老师不敢打招呼,而是避开,这个时候老师可以采用先发制人的方式,和学生打招呼,师生之间做到互助友爱,敢于表达自己,做到文明礼貌;对于遇到的问题和犯的错,要敢于认错,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老师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对学生要求礼仪为基础,逐步养成文明的做事风格。在文明礼仪等最基本的品质被学生接受后,我们要加强文明礼仪的教学推广。
加强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让小学生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礼仪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从而让学生自觉养成讲礼仪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蒋春梅.当代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3.
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研究 篇12
在动机问题的研究中,学习动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作为一种社会性动机,学习动机是社会和教育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社会和教育的要求也是发展变化的,这就决定了学习动机不仅是动态的、变化的,还是受个体对环境认知及差异左右的,因而也是复杂的、以多种形式存在的[1]。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其学习动机的差异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目前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学风不正、学纪松懈、成绩下降等现象。究其原因,固然存在不善于学习、知识基础较差等方面的原因,更主要的是因为缺乏适度的学习动机。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和特点,在高等教育改革日趋深化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的4所高校的本科生,共发放问卷650份,收回有效问卷579份,问卷有效率为89.1%,大学生样本的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
(二)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学习动机问卷。黄希庭等把大学生需要分为6种基本类型:生理、安全、交往、尊敬、发展和贡献;问卷中的6种学习动机分别与之相对应[2]。问卷分6个维度共26个项目,分别是: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自变量分别为性别、年级、专业、独生子女。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现状及分析
由表2可知,从平均得分看,求知进取、物质追求和小群体取向三种动机明显较强,均数大于4;后三种动机较弱,均数均小于4,(全距为6)。
从“求知进取”排名第一可以看出,虽然当代社会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商品大潮的冲击,但大学生尚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而努力学习,这将起到持续有力的推动作用。“物质追求”表明大学生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带有较强的功利色彩,他们将现在的学习更多地与未来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小群体取向”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反映出东方大学生受东方传统宗法社会的影响,具有知恩报德的意味。“个人成就”反映了大学生较高层次上的需要追求,是一种指向未来的尊重需要的体现。“害怕失败”说明了考试对大学生而言仍然是一个压力,这其中既有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忧虑,又有对自己在亲人面前的地位和前程所产生的长远影响。“社会取向”说明了社会文化对学习动机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东方社会更多地考虑团体利益。“社会取向”排名最后,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表现出相当强的个人进取意识和竞争愿望,而集体主义观念相对淡漠。如果不加以适当的调控和引导,有可能在大学生中产生一些极端个人主义、损人利己和享受主义。
(二)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及分析
注:*P<0.05差异显著,以下同
由表3知,大学生在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三种动机上性别差异显著:男生的个人成就动机水平显著高于女生,而害怕失败和小群体取向则显著低于女生。
男女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既和长期以来各自担当的社会角色有很深的渊源,又和现代社会的进步发展对女性所产生的影响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学习各自特定社会角色的过程中,男生总是被鼓励获得一些竞争性的特征,如雄心、好斗性、独立等,更加重视对个人地位和社会利益的追求;而女生总是被鼓励学习一些富于情感性的特征,如顺从他人、社会关怀和宽恕忍耐;男生感兴趣的是其社会地位和权力,女生则更关心在社会竞争中的同一性,即人际关系[3]。当代女性有着比以往女性更加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女大学生更是如此。在很多学校都有这样的情况,女生成绩往往好于男生,同时她们也意识到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可能会遇到比男生更多的困难,比如工作和家庭负担等。而且通常说来,女生的自尊心更强,所以害怕失败的动机更加强烈。相比之下,男生更加看重自身知识面的拓宽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对自身学习能力进行评价时能够更客观、更全面。社会对于男性所期望的角色定位是养家糊口,这也使得他们更加关注个人成就。
(三)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年级差异及分析
由表4和表5知,在求知进取、物质追求、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这四项动机内容上年级差异显著。
大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年,普遍存在松一口气的思想,而且他们对专业学习、成长成材和就业发展缺乏清醒的认识,同时由于正处在青年期,除学习外,娱乐、人际关系、恋爱等问题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相当的分量,加上青年时期的情绪情感易波动,学习的自觉性、坚持性常常受到不良情绪的干扰。因而求知进取动机和个人成就动机暂时还没有得到激发[4]。
在物质追求动机上,四年级学生水平显著高于一年级学生,可能是经过几年的大学生活,社会化程度和交往程度逐渐提高,再加上同学之间相互影响,对物质生活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毕业班学生,由于受到就业的强大压力,四处奔波,消费也越来越高,故物质追求得分最高。此时,他们考虑更多的则是现在所学的知识技能将来能否在各种工作中派上用场,或者忙于考研等各种考试,所以求知进取和个人成就的动机略有下降[5]。
大学生在前面几年的学习中,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压力,到了四年级,课程数目下降,自己也有了合适的学习方法,害怕考试的压力明显下降,所以三、四年级的大学生在害怕失败上的得分要低于一、二年级,但是差异没有达到显著。四年级学生的小群体取向动机水平显著低于一年级学生,这也与高年级学生个体意识较强和社会化程度较高有关。
此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各年级在社会取向和害怕失败上均没表现出显著差异,说明这个因素是大学生学习动机中相对稳定的成分,可推知它应形成于中小学时期。
(四)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专业差异及分析
由表6和表7可知,在求知进取、害怕失败和个人成就上专业差异显著。
在求知进取和害怕失败的得分上,医科、工科学生与师范学生差异显著。医学和工科专业不仅科目繁多而且难度也很大,学习压力也是可想而知,所以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能够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就足够了;相对而言,师范专业的课程轻松许多,大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更加充裕,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作更深层次的遨游。
在个人成就得分上,工科学生显著高于农科学生。相对工科学生而言,农科专业的学生在目前的就业市场中不具有太多的竞争优势,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高;而工科学生专业技能的高低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日后的发展,他们对于自己的未来有更为乐观的规划。
(五)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独生子女差异及分析
由表8可知,独生子女大学生的物质追求得分要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通常说来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家庭物质条件会比非独生子女的家庭要更加优越,所以对未来生活的物质条件期望值也相对较高。而非独生子女家庭由于子女多,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因而对于物质生活的条件要求比较低。
三、结论
首先,大学生学习学习动机的平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求知进取、物质追求、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害怕失败和社会取向。从平均得分看,前三种动机明显较强,均数大于4,后三种动机较弱,均数均小于4,(全距为6)。
其次,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三项动机上性别差异显著,在求知进取、社会取向和物质追求上性别差异不显著。
第三,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求知进取、物质追求、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四项动机上年级差异显著,在社会取向和害怕失败上年级差异不显著。
第四,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求知进取、害怕失败和个人成就三项动机上专业差异显著,在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和小群体上专业差异不显著。
第五,大学生在学习动机的物质追求上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显著,在求知进取、小群体取向、个人成就、害怕失败和社会取向上差异不显著。
摘要:学习动机是教育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在我国学习动机问题虽然也受到了较多关注,但对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还不多。本文以安徽省四所高校的579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从求知进取、社会取向、物质追求、害怕失败、个人成就和小群体取向六个维度考察了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关键词:学习动机,大学生,学校,学习
参考文献
[1][美国]戈登·德莱顿,[新西兰]珍妮特·沃斯;顾瑞荣,陈标,许静译.学习的革命[M].北京:三联出版社,1997:107-108.
[2]黄希庭,郑涌.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31-37.
[3]高玉祥.健全人格及其塑造[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44-245.
[4]胡德辉.大学生心理与辅导[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