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2024-10-03

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精选7篇)

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1

凤屯镇扶贫办2009年终工作总结

一年来,扶贫办认真贯彻州、县扶贫工作会议精神,根据镇扶贫实际,以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搬迁、社会帮扶、小额信贷等扶贫项目为重点,致力于全镇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脱贫致富,为建设凤屯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全年扶贫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扶贫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一)省、州整村推进项目

今年向省、州申报整村推进项目9个,经过积极争取,省扶贫办同意实施省级整村推进项目9个,州级整村推进项目正在争取中。9个省级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资235万元,其中财政补助135万元,群众筹集100万元(含投工投劳折资)。现阶段,财政资金已到位60万元,其中已拨付37.5万元,第二批省级扶贫整村推进项目已全面完成3个,第三批省级整村推进建设项目正在紧张有序的组织实施中。

(二)社会帮扶项目

一是成功举办了对口帮扶协作领导小组会议。通过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取得了良好效果,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达到了汇报工作,展示成果、宣传凤屯的经济发展目标。-1-

二是2008年至2008年上半年实施的凤屯镇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帮扶贫困户74户,帮扶资金3700元。资助失学儿童15人,单位及个人捐款3000元。半年来各级投入科扶资金24500元,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0余场,培训人员累计7500余人。

(三)信贷扶贫

一是强领导、提高认识,积极稳妥做好2008年到户贷款的收缴。我镇2008年计划任务100万元,发放贷款七个村委会,112个小组、521户农户。自从3月中下旬结合贷全调查工作开始,各村委会(信贷中心)就明确专人进行贷款收缴,目前已经全部还款。

二是明确目标,健全制度,精心做好2009政府贴息到户贷款的发放。一是健全工作制度,我镇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兼工作站长,财政所,扶贫办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二是认真做好贷前调查,尽可能掌握各农户的家庭人员,收入及贷款用途等情况,排除属于民政救济和低保、信誉不好的农户;三是严格审批,快速有效做好政府贴息到户贷款发放工作。我镇坚持3至5户联保、各中心主任审批、信贷工作领导小组审议的程序进行。截止7月底,我镇对9个村委会进行发放贷款105个小组、526户农户、130万元。

三是突出重点,以有发展前景的村组为契机,树立建设好扶

贫到户贷款示范村。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减少了贫困人口。州扶贫办要求我县通过各种扶贫项目的实施,全年解决2000人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1800人。通过努力,现已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1100人,巩固温饱不稳定人口1000人,到年底可以全面完成州下达的任务。

二是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改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观念。安居房的建设,改善了群众居住条件。沼气池的建设,使群众用上了方便、快捷、卫生的沼气,能点灯,可煮饭,取代了传统灶台,减少对树木的砍伐,节省了劳力,保护了生态,改善了环境,解决了适龄儿童入学难和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了农民收入。通过产业开发扶贫项目的实施,进一步调整了结构、优化了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培植了优势产业、发展了特色经济。

四是促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建设科技文化活动室,并充分利用,举办农村实用技术、精神文明建设培训班,加强了对广大群众进行新技术、新知识、新观念的教育,提高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丰富了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了社会主

义精神文明建设。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扶贫项目和资金到位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省、州整村推进项目资金未到位,仅靠县、乡两级及群众筹资,困难较大,影响了项目进度。

二是帮扶项目实施难度大。由于群众生活困难,群众集资部分很难完成,资金缺口大,工程进度缓慢。

三是由于资金筹措困难,镇名特优农产品展销推介中心建设进展缓慢。

四、下一步的工作打算

(一)切实做好州级整村推进、易地搬迁项目、产业开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我们将积极向省、州反映我镇的困难,同时做好项目的选址、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争取能在项目和资金上有一个新突破。

(二)扎实做好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加大扶贫工作力度,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民主管理等方方面面着力。

(三)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强化项目资金管理,加大项目督促检查力度,确保项目质量。资金使用严格实行报帐制,并请审计部门经常给予审计,坚决杜绝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发生违规现象。实行项目公告公示制,让群众参与监督,给予群众明白,干

部清白,确保项目得到群众的满意认可。

(四)加强与社会各界,争取得到更多更好的扶贫项目支持,为全镇的贫困地区群众服务。

凤屯镇扶贫办

二00九年十一月二日

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2

自2006年启动并实施扶贫开发以来,该村按照“以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发展产业为载体,全面实施整村推进”的工作思路建设典型示范村,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1 1个自然村全部开展了新农村建设。

近年来,新桥村在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积极开拓,大胆实践,依靠勤奋努力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选好带头人,配强村班子

2005年,在确定新桥村为“十一五”扶贫开发重点村之后,瑞昌市扶贫办与夏畈镇政府一道,结合村级换届工作,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该村村级班子,选配了事业心强、有开拓精神、文化素质高的村两委班子。2006年以来,全村在村支书周友兴的带领下,敢闯敢干、吃苦耐劳,想办事、能办事、办事成。载止2009年底,11个自然村全部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平均每年有3个自然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点,其中的工作难度和力度可想而知。但村干部们走家串户,排除万难,成就了今天新桥村的新面貌。

二、强化基础建设,改善人居环境

规划不合理是制约新桥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为彻底改变落后面貌,新桥村以新农村建设为切入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每个自然村进行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综合治理。经过4年的建设,现在进村4公里村道和2.4公里连接各组的道路全部硬化,水泥路组组通、户户通;新建改建民房343栋,每户还配套新建了厨房、卫生间、浴室;改水改厕工作全面完成,并荣获九江市先进。水塘、水沟、水渠全部修建一新,彻底铲除了血吸虫之害。每户一口深水井,村民100%用上了洁净水;房前屋后、村旁路边种树种草,进行了绿化、美化、净化;新建了村部大楼、村卫生所,村部办公条件和群众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村小学和各组都建起了蓝球场,公益事业不断完善。一个舒适宜人、和谐幸福的新桥村,使广大群众幸福指数大为提升。

三、选准发展路子,培育支柱产业

为促进农民尽快脱贫致富,该村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他们因地制宜,确立了以油菜与西瓜种植为主、生猪养殖为辅的产业发展新路子。按照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思路,大面积推广耕地种植油菜、套种其它农作物。全村1830余亩耕地,油菜播种面积就达1000余亩。由于耕地少,该村发动群众开发荒山荒坡600余亩,轮作西瓜、套种其它经济作物,仅油菜、西瓜两项产业就让全村人均增收200-300元;通过“1+10”滚动发展模式,该村利用扶贫资金先后三次从外地引进良种母猪60多头,分别扶持四个养殖能手。在其形成规模后,再用仔猪抵其得到扶贫资金的80%分发给其他养殖户。如此形式的滚动发展,带动了全村生猪产业迅速发展。截至2009年底,新桥村生猪规模养殖户达20多户,其中养殖30头以上的大户有10余户,生猪养殖正成为该村一大支柱性产业。

四、开展技术培训,实施智力扶贫

只有提高贫困村劳动力的整体素质,才能有效巩固脱贫成果,稳定收入来源,增强发展后劲。为此,新桥村首先把技术培训、智力扶贫作为切入点。每年油菜、西瓜播种之前,瑞昌扶贫办都聘请农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授课,从播种到施肥、防虫治病、田间管理等进行全方位技术指导;对生猪养殖户,则请畜牧专家就选种、配种、防病防疫等各项养殖技术进行“一对一”的培训,培训一户成功一户,大大降低了养殖风险。对于部分剩余劳动力,则组织他们到市劳动力培训基地参加各项技能培训,帮助他们掌握1—2门专业技能,培训结业后统一送到本市工业园或外地企业务工,劳务输出收入已成为贫困村民收入一大来源,占农民收入的40%以上。

五、整合各类资源,保证建设投入

为筹集更多的资金,该村在瑞昌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以国家扶贫政策为引子,以整合各类资源为抓手,广辟资金筹措渠道。一是利用项目建设资金来源渠道,用好用足优惠政策,争取交通、农业、林业、水利、畜牧水产等部门政策倾斜和支持;二是利用帮扶挂点单位优势和人脉资源,获得更大的支持;三是发挥本村在外工作、经商、办企业人士多的优势,用乡情亲情感染的方式,促使他们为家乡建设捐资出力。通过多种途径的筹措与整合,新桥村社会帮扶资金投入达110万元,为整村推进典型示范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早谋划早行动,占主动得先机

该村班子意识到,如果按部就班是不能出高成效的。因此,他们坚持提前谋划、超前行动。一是项目启动早。每年年初,当大多数村还在为启动资金发愁时,他们却主动自筹资金率先启动项目;二是建设速度快。他们与施工方签订合同,规定建设时限,建立严格的“超时罚款、提前完工有奖”等激励机制,使工程进度得到了有效保证;三是诚实守信,按时履约付款。第一年施工项目如期付款后,施工方主动要求参加第二批、第三批建设项目。由于项目进展快,各帮扶单位在外乡亲看到了成效,都乐意合作。因此,每年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第一个拨付就是新桥村。这样,就形成了项目进度快、各项资金到位快的良性循环,这也是新桥新农村建设赢得先机、整村推进效果好的关键。

岔上镇精准扶贫工作用数字说话 篇3

岔上镇位于陕西省吴堡县东北部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地处黄河之滨,全镇辖38个行政村,总面积80.6平方公里。全镇总户数3264户,总人口12129人。

王书记称,岔上镇建档立卡系统贫困户有1545户3457人,已脱贫824户1773人,未脱贫721户1684人。两线合一后,低保贫困户905户1011人(不包括低保死亡17人),五保户123人,孤儿14人,全部被纳入到精准扶贫系统。

同时,2015年实施产业扶贫174户510人,2015-2017年三年兜底扶贫人员413户729人,大学生资助25户70人,十五年义务教育151户227人,大病127户318人,慢性病146户356人,残疾264户781人,移民搬迁245户687人。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村民,我们以产业扶贫的方式对接帮扶,培养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我们加大输血量,发放生活补助或者以其土地入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帮助贫困村民脱贫。”王书记说。

扶贫年终工作总结优秀 篇4

_村是_省_县_镇的北大门,东与_村为邻,南与_村接壤,西隔山与_县_乡_村相连,北跨江与_县_乡_村交界。_水泥公路穿境而过。村内环村公路,四通八达。广场、学校,球场、礼堂,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农业以种植为主,粮食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为主,经济来源以经商打工为主。20_年与元林村合并后辖_、北衙、石岭脚等九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938户,4008人,其中低保户27户56人,五保户21户21人,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150人,已脱贫26户70人,其中20_年脱贫6户16人,20_年脱贫2户6人,20_年脱贫6户14人,20_年预脱贫12户34人,未脱贫32户71人,其中20_年预脱贫14户47人。全村发展生产45户、易地扶贫搬迁2户、危房改造21户、医疗救助62户、发展教育15户、社会保障兜底12户。

二、帮扶措施

1、结对帮扶:由县_局及_镇政府对_村实施单位包村帮扶,并确保每一贫困户都有一名干部一对一结对帮扶责任人,压实帮扶责任,确保各项帮扶政策、帮扶措施落实到户、落实到人,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2、宣教帮扶。根据扶贫村贫困现状,着力加强广大村民和贫困农户宣传教育和培训引导,提高思想认识,分析贫困根源,制订致富计划。大力宣讲各级政府扶贫工作政策措施,及时把中央、省市县级各类农业政策传达到贫困农户,并帮助他们以国家新的惠民政策为导向,发展农业经济,早日脱贫,通过政策扶持、信息帮扶等方式,帮助其借助国家惠民政策,发生农业生产、进行土地留转增加其家庭收入,引导其参加各类技能培训,使农户掌握各种技术特长,发展第三产业,增加贫困农户收入。

3、产业帮扶。依托我县“1172”工程优势,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农村种、养业,着重发展我村传统农业,提升产业水平,优化产品结构,通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实施分贷统还小额贷款,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对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示范,带动村经济快速发展。帮助有一定新农意识的农户在特色种植、特色养殖方面发展生产,扩大特色优良农产品种植面积,鼓励种养业同时发展,多渠道增加收入。

4、政策帮扶。建立健全“五保户”、低保户卡档,为无儿、无女、无依托的孤寡老人积极申报五保户,对病残、智残、肢残和生活十分困难的农户按程序解决低保待遇,全面落实民政社会保障措施。对贫困户中的无房户和危房户及时向相关部门呈报,积极争取危改项目,做到贫有所居,困有所安。对整户丧失劳动力贫困户,通过政策兜底、享受老年人补贴、参加新农合、申最低生活动保障等方式,最终落实脱贫。

5、健康帮扶。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通过“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对核实核准的患有大病、重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依照患病情况,实施分类分批救治,确保健康扶贫落实到人、精准到病,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完善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帮扶成效

精准扶贫年终个人总结 篇5

小编精心推荐

个人工作总结 | 周工作总结 | 月工作总结 | 季度工作总结 | 半年工作总结 | 年终工作总结

【精准扶贫年终个人总结一】根据《中共xx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中共xx 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五人扶贫工作队。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联系村领导师利龙、吴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认亲,多次看望帮扶对象,结对、制定方案、指导扶贫工作。

二、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一是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6年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9月23日,由县领导吴立新带领局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多次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6年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根据该村贫困户名单,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20名干部职工与该村62户257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三、201x年工作计划

工作目标。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到2020年该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贫困对象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通过开展“五送、五帮”活动,使贫困村整体达到“五通、五有”目标。

帮扶方式。建立健全局机关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局机关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全面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同时,局机关将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做到精准定位扶贫。工作任务。严格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的总体要求,具体任务是:

1、帮扶单位包村任务:

一是制定贫困村6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帮扶计划;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村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大户。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130亩规划,帮致富带头人种植玄参、桔梗、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指导协助该村加强信息网格化建设,制定完善信息网格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全面完成。四是扶贫解困,组织单位全体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作为优先帮扶对象;五是按照省市县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三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绿满xx”等活动。

2、干部包扶贫困户任务:

一是制定脱贫计划。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脱贫计划;二是选准发展项目。因户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全县扶贫“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

四、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了由局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副局长赵桂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一支由熊继宏、赵桂平、张安均、周子荣、马传礼5人扶贫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帮扶工作。严肃工作纪律。

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县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到“三不准”。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5天,及时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工作队员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等按照《xx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由单位按实际驻村情况据实核销。

【精准扶贫年终个人总结二】xx年,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市、县委主要领导的讲话精神,在各相关单位的关心、支持、帮助下,实施“集团帮扶,整村推进”,以农民增收为重点,以全面脱贫摘帽为目标,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人民群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奋力拼搏,安口镇吴坪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围绕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和省、市、县精准扶贫会议精神,我们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举措,制定最强有力的措施,实行挂图作战,下大力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

一、摸“准”扶贫对象,确保精准扶贫“靶向定位”。

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对贫困户、贫困村进行识别和建档立卡的工作要求,我们严格执行识别标准,把最贫困的户纳入帮扶范围,科学合理制定帮扶计划。分社逐户建立了基本情况数据库,并按照“规划到社、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总体思路,精心编制了吴坪村精准扶贫实施方案,确立了贫困户主导产业,填写发放了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制定了贫困户脱贫计划,真正做到“有卡、有簿、有册、有档”,对贫困人口、贫困家庭实行信息化管理。并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分析致贫原因,对扶贫对象逐户确立帮扶项目,建立脱贫规划明白卡、台账,明确帮扶责任单位、帮扶人员。具体采取扶贫项目拉动、合作社捆绑发展、就近务工等扶贫模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二、创“优”工作机制,确保精准扶贫“阳光普照”。

深入开展大走访、大调研,认真倾听贫困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家庭情况,深挖致贫根源,逐户走访建档,与贫困户交心谈心、算账对比,制定帮扶计划,谋划布局产业项目,推进精准扶贫。切实把村民组织起来,把致富能手培育起来,把大学生村官、驻村工作队合理利用起来,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把产业培育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群众带动起来,把医疗体系完善起来,把发展环境优化起来,把村社两级干部积极性调动起来,着力推动贫困户的经济和产业健康发展起来。

三、吹“响”攻坚的号角,精准整合资源,打好连片脱贫攻坚战。

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抓好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目标任务对接工作,强化各双联单位和领导干部的主体责任,组织引导他们共同担负起扶贫攻坚任务,动员

一、加强领导。为了抓好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我们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重点要求要把全村贫困人口核实好,在核实贫困人口工作中,要把民政部门的低保人口衔接起来,通过认真相对比较,做好贫困农户的识别工作。

1、根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认真按照贫困农户建档立卡的工作方法和步骤,做好贫困农户的统计工作。

2、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评议和初选出本村贫困农户名单。并且通过村级公示初选贫困农户名单。

3、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一是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

按照省委、市的要求,增强减贫脱贫的内生力量;创新城乡互动发展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拉动力量;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支撑力量;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保障力量;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增强减贫脱贫的领导力量”的要求,以改革统揽、开发扶贫、拔掉穷根为总攻方向,以“五个机制撬动五个力量”为总攻路线,以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总攻目标,以“往前冲”的精神、“敢探路”的勇气、“一起上”的格局、“认真抓”的劲头为总攻要求来贯彻落实省委、市、县的要求。

二是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探索构建“十子”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具体是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

三是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围绕目标具体、措施具体、进度具体、责任具体“四个具体”。

四是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要在产业链上发展,依靠市场激发内生动力上突破。通过产业链生成和发展要素的主动链接,链动农户、合作社、企业、基地核心要素和科技、教育培训、融资、特色品牌4个保障性要素,有效整合产业扶贫的资源和力量,促进农民尤其贫困农民持续增收,实现稳定脱贫。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要整合资金和项目,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推进小康路、小康水、小康房、小康电、小康讯、小康寨“六项行动”创建工作,大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美化亮化农村环境。要结合贫困户的具体情况,着眼市场需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承受力,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和“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找准产业发展和增收路子,制定和完善村级产业发展规划,做到“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

实施好当前的项目,同时要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的投入,做到项目到村到户,资金到村到户,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四法”工作。

专项扶贫项目年终工作总结 篇6

根据省扶贫办《关于对扶贫项目进行调研的通知》及《关于报送20xx年专项扶贫项目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计划的通知》要求,我县立即组织人员对我县我县20xx年中央、省及各级财政资金扶持的产业扶贫项目进行调研。调研人员深入项目现场,采取听汇报、看现场、与项目村群众座谈等多种方式,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详细了解项目真实情况,获得了第一手资料,真实反映项目建设的进度以及其产生的效益,并对20xx年工作计划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现将各项情况汇报如下:

一、20xx年扶贫项目基本情况

1、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情况。20xx年我县扶贫开发产业项目投入共计3549.5万元,其中省以上财政资金1364万元,市财政资金8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帮扶单位资金484.1万元,群众筹资投劳1613.4万元,主要围绕小型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畜牧养殖、蔬菜生产、苗木栽培、良种生产、小型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发展。项目建成后,受益人口达2万多人,其中贫困人口13720人。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扶贫的瞄准率、覆盖率,增强了村班子及广大村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有效促进了项目村特色主导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项目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整体推进。其中:20xx年省财政专项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辛店、淄角、石庙、麻店4镇23个贫困村实施。项目总投资20xx.3万元,其中,财政扶持资金69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383.3万元。其中:3个村发展瓜菜大棚8xx亩;4个村发展西瓜棉花套种2300亩;6个村升级改造蔬菜大棚340个;6个村良种繁育2712亩;2个村露天蔬菜种植640亩;2个村育林1340亩。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1636个贫困户,5170人受益。目前,项目已基本建设完成,待与财政等部门联合验收完毕及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报账。

20xx年县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扶贫开发项目,在我县22个省直“第一书记”帮包村实施,项目总投资1xx6万元,其中,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xx4万元,一般转移支付资金300万元,整合涉农资金220万元,县财政资金8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13.6万元,其他资金368.4万元。新发展致富产业:瓜菜大棚125亩,旱地藕105亩,新建xx00只良种羊养殖场,年出栏2.2万只獭兔养殖基地;肉牛养殖示范基地640头。基础设施建设:农田管网约9300米。铺设地下电缆6700米,修筑农田生产路8840米,修灌溉渠4300米,搭设电缆线1000米,生产桥8座,挖沟2.57万米,建4600平方西瓜市场一处,建手工厂房10间。目前,项目财政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项目已全部开工,完工率达60%。通过财政扶贫开发项目,可使7918人受益,使3982个贫困人口脱贫。

2、互助资金发展情况。20xx年,我县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稳步实施。自20xx年以来,我县在3个镇办,21个村先后开展了贫困村村民发展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截止目前,入社农户达到16xx户,互助资金总额达到41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343万元,农户出资61万元,公积金转增本金2.2万元。已累计为xx36个农户发放借款760万元。贫困户扶持率达到70%,按期还款率达到100%。

3、“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情况。县20xx年“雨露计划”培训省财政资金20万元全部用于职教中心在校生补助。全年度转移培训400人,在县职教中心学校注册的在校生400名贫困生每人按500元补助,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并就业。

4、扶贫贷款贴息项目情况。今年,省市下达县扶贫贷款贴息资金10万元,全部用于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补助。我县选取带动农民致富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茹园苗木有限公司作为补助对象。目前,申报材料已上报,待市审核后补贴到位。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存在问题:一是存在扶贫产业与贫困户对接困难现象。现在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有产业的和有能力发展产业的大部分为非贫困户,真正的贫困户缺少产业且没有能力发展产业。贫困户致贫原因多为因病、缺技术、缺劳力以及懒惰,自身没有效益较好的`产业,我们用补贴现金及生产资料的方式对其扶持,效果不明显。二是存在贫困村自然条件差、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相对滞后,群众行路难、饮水灌溉难、电力设施老化等现象突出,群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土地产出较差,农民持续增收的潜力薄弱,应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扶贫队伍力量相对薄弱。扶贫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新时期扶贫任务日益艰巨,县扶贫办现有人员较少,已经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再就是镇一级没有专职扶贫管理人员,扶贫工作由镇经管站负责。镇经管站承担着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农村经济统计等多项繁重工作,还要承担镇中心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加上今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导致在对产业项目的推进和监督上缺乏时间和精力。四是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群众被动接受项目。群众自身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形成了扶贫工作是自上而下的、单向的政府行为,贫困人口的参与只是被动的投工投劳和自筹资金,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足够的挖掘。五是社会扶贫与行业扶贫涉及部门多,协调起来困难,“三位一体”的扶贫开发新格局难以形成。扶贫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协调落实起来比较困难。

建议:一是要加大支持力度,健立健全扶贫队伍。建议上级出台相关政策,为县级增加工作人员编制,镇办成立相应的扶贫机构,并加大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力度,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提供必需的工作条件和经费保障。二是切实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指导,研究制定扶贫政策,协调落实各项工作。三是加强对贫困村基础设施投入。扶贫产业开发项目应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改变贫困村滞后的农业基础设施,使土地产出发挥更大的效益,使更多贫困户受益。四是加大扶贫政策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广泛参与扶贫开发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三、下一步打算及工作计划

镇扶贫办年终工作总结 篇7

江西省扶贫和移民办党组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扶贫开发的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 (中办发 [2014]25号) , 扎实推进江西省扶贫开发工作。

一、坚定一个目标

就是到2020年, 要实现扶贫开发总体目标“两不愁、三保障、一个高于、一个接近、一个扭转”, 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 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习近平同志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 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 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 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也不是社会主义。”这指明, 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 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 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 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 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贫困现象、贫困地区发展条件、贫困对象发展能力, 我省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 方案提出力争2018年、确保2020年达到“三个显著”的目标:一是贫困现象显著改观。全省现有328万低于2300元扶贫标准的扶贫对象人口中大多数人均年收入达到4600元以上, 农村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2% 降到3% 以下;保持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全省年均增幅, 重点扶贫攻坚的38个县 (市、区) 和3400个贫困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达到全省平均水平的75% 以上。到2020年, 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二是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贫困村的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 居住条件不适地区的贫困农户得到搬迁安置, 贫困农村基础设施显著加强, 支撑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接近或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扭转。三是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活力、职业技能素质大幅提升, 农民合作经营机制成熟完善, 农村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战斗堡垒作用坚强有力。

二、突出两个重点

习近平同志强调:“‘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抓扶贫开发, 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 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突出精准扶贫到户和片区规划实施就是当前扶贫开发工作的两个重点。现阶段提出了“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理念, 这就要求在统筹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同时, 也要注重扶贫到户工作, 瞄准贫困村、贫困户, 一家一户摸情况, 逐村逐户搞帮扶, 把党和政府关于扶贫的政策、措施、资金、项目落实好, 确保做到精准扶贫到户。区域战略上坚持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 战术上坚持扶贫到村到户, 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根据这一新情况新任务, 省扶贫和移民办及时纠正了以往只片面看到区域发展的作用, 认为区域发展可以代替扶贫开发, 所以扶贫资金往往被整合到大的基础建设项目或龙头企业发展中的简单做法。从社会进程来看, 区域经济发展了, 贫困对象也有发展, 但如果不同时进行扶贫扶弱, 势必造成更大的发展差距。当然, 单纯扶贫开发也不能代替区域发展, 那只能是低水平的扶贫, 所以“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 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两者不可偏废。

三、培育三个品牌

上一篇:一件感动的事初中写事作文下一篇:中国工商银行2014年度柜面人员招聘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