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2024-08-03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共8篇)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篇1

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到了,有的孩子在玩跳绳。有的孩子在拍球。有的孩子在看植物园里的花,草。有的孩子在看饲养角里的小鸡,突然振鹏大喊:“王老师,了不得了,坤坤把小鸡捏死了”。我和孩子们都跑过来了,我看到坤坤很高兴。很了不起的样子。

看到坤坤这样的表情,我没有直接批评他,而是对孩子们说:“孩子们,今天早上的时候我们刚刚给小鸡喂了米。喝了水,它在高高兴兴的玩,不一会儿小鸡却死了”孩子们看到我难受的样子,都纷纷指责坤坤“都是坤坤的事,让老师这么伤心”“坤坤太坏了,把小鸡捏死了……”刚才还很高兴地坤坤现在变得不安起来了。借此机会,我对孩子们讲虽然小鸡不会说话,但是它和我们一样是有生命的,我们要保护他们,你们明白了吗?紧接着我让孩子们和我一起把小鸡埋掉了。这时候,坤坤说:“老师,对不起我做错了,以后我不做这样的事情了”。

中午放学的时间到了,我和坤坤的妈妈说了这件事情,坤坤妈妈说这个孩子太坏了,在家我不知打过他多少次,他太调皮了,我拿他真是没办法,在家里坤坤做错了是,我就狠狠的打……听了坤坤妈妈的话,我觉得很不好受,我向坤坤妈妈说了几点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孩子做了错事,我们不能打骂,这样是起反作用的,你打了他之后,他就用破坏性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不快,我们要从正面的教育孩子,说服孩子。听了我说得话,坤坤的妈妈表示以后要改变教育的方式。

这件事过去一段时间了,我也随时关注着坤坤的行动,在班上我开展培养同情心的活动,慢慢地坤坤再也没有捏死过小动物。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篇2

1 4Cs理论内容及核心

1.1 4Cs理论的内容。

4Cs营销理论的具体内容为顾客 (Consumer) 、成本 (Cost) 、便利 (Convenience) 、沟通 (Communication) 。顾客指顾客的需求。企业通过了解和研究顾客的需求, 从而向顾客提供产品以及在顾客获得产品前、中、后提供的服务。成本不仅指商品本身花费的成本, 更多的是指顾客在获得该产品所需要承担的商品成本、价格成本以及为获得产品花费的时间、精力和风险。便利就是说要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限额的满足。沟通是指企业通过与顾客进行积极有效的双向沟通, 从而建立基于共同利益的企业客户关系。在沟通中达成实现各自目标。

1.2 4Cs理论的核心。

4Cs理论的核心就是顾客战略, 其最基本的原则就是以顾客需求基础, 通过双向沟通与交流, 让企业和顾客在成本、便利上达成并实现各自的目标, 从而确定正式企业客户关系。

2 4Cs理论在笔记本店面销售中的意义

2.1 笔记本店面销售的特点。

店面销售是零售渠道的主要销售模式, 可以说是整个产品销售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 也是关键环节。对终端销售人员来说, 其销售过程可以分为如图1所示的五个步骤。笔记本店面销售也包括以上几个步骤, 只是它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特征:2.1.1客户一般以中青年为主;2.1.2销售产品是高科技、数字化产品;2.1.3销售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销售经验, 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专业知识。

2.2 4Cs理论在笔记本店面销售中的意义。

前面已经提到4Cs理论的主要内容是顾客、成本、便利、沟通。店面销售人员在销售过程当中, 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从4Cs理论的内容看到其在笔记本店面销售当中的意义。2.2.1顾客需求。纵观笔记本的销售情况, 购买笔记本的人一般集中在一些商务人士和学生等人身上, 年龄段一般在二十岁至四十五岁之间, 重要因素是笔记本便于携带。正是基于这一“便携方便”的特点, 使得整个笔记本产业得到前所未有地发展。在店面销售当中, 其销售步骤中的“迎接顾客”和“了解需求”, 实际上就是4Cs理论里面的顾客需求。2.2.2成本。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相比, 除了体型上的差别外, 在销售价格上对于一般顾客来说没有什么差异, 只不过是几百块的事情。比如同样性能比差不多的联想笔记本E420 1141A75, 3750元和联想台式电脑IR608, 3600元, 只差总付出价格成本的5%。而且购买了笔记本, 你可以单手拎包回家去, 但是台式机却需要支出一定的额外人工费。4Cs理论中的成本非常有用。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成本分析, 向顾客推荐在笔记本和台式电脑之间体型更占优势、性价比更高的优势。2.2.3便利。我们所说的便利就是要花费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限额的满足。在销售步骤中的“推荐产品”和“连带销售”, 就应该努力的使顾客意识到这一点。2.2.4沟通。沟通需要的是积极的、有效的、良性的。沟通贯穿了整个销售过程, 沟通的成败, 决定了企业和顾客关系是否定型的重点和关键。4Cs理论里面的沟通, 在笔记本店面销售里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顾客和销售人员的在语言上、肢体上的交流。销售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销售经验, 必须具有一定的电脑专业知识, 只有如此才能将沟通更顺畅, 从而获得顾客的信任, 使顾客自动掏腰包。

3 4Cs理论在笔记本店面销售中的运用

3.1 销售前—销售培训。

以义乌宏通数码有限公司为例, 其对新职员的销售培训, 就注重把4Cs理论运用其中。表1就体现了4Cs理论在销售培训中的运用情况。

3.2销售中—销售人员与顾客的沟通。

日常生活中, 人们购买一种商品往往需要与商家讨价还价, 最终是放弃还是成交, 能否促成企业客户关系, 就需要良好的沟通, 它是商品交换中最重要的环节。谈判沟通的关键在于:第一, 要有理有据地去说服对方;第二, 要建立在双方彼此融洽和产生亲和力上;第三, 语言逻辑一定要合理, 使人明白易懂等。因此, 笔记本店面销售中销售人员与顾客的沟通是至关重要的, 能充分体现4Cs理论的重要内容———沟通。根据前面提到的终端销售人员的销售当中的五个步骤, 我们深入分析4Cs理论当中的沟通的运用。3.2.1迎接顾客。这是沟通的开始。作为销售人员要主动、有礼貌地、具有亲和力的和走入店面或走过店面的顾客打招呼。要以真诚、热情、愉快平和的心态, 良好的职业形态, 动人的声音, 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第一印象。3.2.2了解需要。服务中要时刻注意客户的动作、言语, 从其肢体语言中获取更多信息, 从而能更好地接近客户, 了解客户需求。如客户凝视产品、触摸产品、主动询问某些产品时, 是了解客户需求最好的时间。在与客户沟通时, 要深入了解客户需求、客户购买产品的用途、客户的担心、客户潜在需求等。只有建立在足够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 才能有针对性的向不同客户推荐不同的产品。像一些学生客户, 可能对笔记本性能要求并不高, 更多的是喜欢其款式、质感以及在价格上的优惠。而对一些电脑比较懂的客户, 在销售中真诚就显得很重要, 不需要虚夸产品如何, 也尽量少推荐其他客户没有相中的产品。3.2.3推荐商品和连带销售。由于推荐商品和连带销售在实际销售过程很难区分先后, 这里我们放一起分析。在充分了解客户需求后, 销售人员应根据不同客户及客户需求, 推荐不同的产品。如对学生客户可推荐市场上普遍流行的学生机, 对那些观察一款笔记本已经很久的客户, 应将产品的特点、优势、店门的服务等信息传达给他们。当然, 在推荐商品和销售过程中, 一定要用客观的事实来说服和影响客户, 遵循FAB法则。FAB法则, 其中的F指的是产品特点Feature, 也即产品本身具有的独特性能、材料、设计、使用等方面。A指的是优点Advantage, 通过与其他产品进行比较说明产品特性, 从产品的开发中收集产品的优点的特殊性和必然性。B指的是好处Benefit, 即顾客购买和使用获得的所有利益和好处, 应设身处地的从顾客立场出发为其考虑然而, 当在实际销售过程中一定会遇到客户提出异议的地方, 此时又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可以通过表2加以解决。沟通中, 销售人员要时刻留意客户购买信号 (也即成交信号) , 主要对其语言、动作、表情进行观察, 比如询问配件、讨价还价、不停翻看触摸某一款商、对某一商品表现出喜悦之情等。通过这些信息的获取, 与客户继续进行沟通切磋, 从而使产品成交, 确立关系。3.2.4送别客户。送别客户时应和迎接客户时一样, 礼貌、真诚、微笑, 让客户感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尊重。如可以在客户走出店门前为他们拿笔记本, 向他们透露愿意他们成为回头客, 介绍更多客户等。

3.3销售后—售后服务。

在售后服务上, 主要是4Cs理论中的成本和便利这两个方面表现的较多。当客户在讨价还价时, 销售人员已经给客户分解价格, 将一些售后服务成本也计算在其中了。那么在售后服务中, 客户肯定希望在遇到问题时, 能将这个售后服务成本加以利用。因此, 当客户拿笔记本回店面或者是通过电话咨询有关问题时, 销售人员和技术人员都应该耐心的向客户解答, 为其做好服务, 让其感到便利, 同时销售人员可以主动联系客户, 咨询其使用笔记本的情况, 有无需要解决的问题等。只有客户满意, 他们才有可能成为您的潜在客户, 并以此为您带来下一个或更多的客户。

结束语

生活在一个信息极速发展, 顾客更加看重服务的时代, 作为从事笔记本店面销售的人员, 以客户战略为核心的4Cs理论无疑是他们销售中应该了解并能熟练运用的一个必要理论。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作为连锁性质的数码销售型公司来说, 如何能够让新入行的销售尽快的上手, 融入公司的氛围, 4Cs理论无疑是公司规范培养人才流程的必要理论。

摘要: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双城之间、城乡之间、工作与生活之间奔跑的人们, 在购机当中, 将携带方便的笔记本作为首选对象。从4Cs理论的内容及核心出发, 结合自身实践销售经验, 着重分析该理论在笔记本店面销售前、销售中、销售后的运用。

关键词:4Cs理论,店面销售,销售环节,运用

参考文献

[1]智库百科.4Cs营销理论[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4C%E8%90%A5%E9%94%80%E7%90%86%E8%AE%BA, 2012, 3.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9.

[3]朱卫东“.沟通”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与技巧[J].魅力中国, 2008, 7.

幼儿教师如何写好教育笔记 篇3

一、为什么要写教育笔记

(一)对幼儿教师自身的意义

1.丰富专业情感。

教师的专业情感是教师素质中的动态要素,是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真情实感,表现为教师的从业态度,属于高级的社会情感。很多研究都表明优秀的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但是,具备丰富专业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能成为优秀的教师。尤其是幼儿教师,面对的是幼儿,这不仅需要老师拥有百科的知识,也需要教师用自己丰富的专业情感,把知识化作有爱的、有生命的教育来促进幼儿身心的发展。同时,幼儿教师面对着事情繁琐、工作量大、家长不理解等问题,更需要自己的专业情感来支持。而教育笔记是教师把自己对教育的认识、体验、感受、冲突、想法、反思等用写作的方式记录下来,有助于深化和丰富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识、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快乐、增强教师的使命感。

2.促进专业成长。

在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幼儿教师从自身方面促进专业发展是最为关键的。培根说:“写作使人精确”。教育笔记通过写作的方式有助于幼儿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梳理有关幼儿教育的规律,善于学习思考,使个体的经验概念化。同时,教育笔记要求幼儿教师学会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并从教育笔记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积累自己的教育智慧,并不断的进行反思、发现、研究和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使得教师不断提炼自己的认识,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持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从而使教师的专业成长处于一个动态的、持续的、开放的状态。

(二)对幼儿园管理者的意义

在幼儿园的管理中,也一定要以“教师为本”。要实现对幼儿教师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管理者必须了解幼儿教师的心理、理解教师的行为、把握教师的思想动态,从而来改进管理方法,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促进教师的发展。虽然管理者每天都和教师频繁接触,但是毕竟不能关注到教师的一行一言,更何况观察到的也未必是事实的真相。而教师的一篇篇笔记记录着她日常教学工作的种种,他们对教育的认识、理解,对孩子的看法。也是他们自然情感的真实流露,甚至是对幼儿园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建议。因此,管理者通过认真阅读、分析、反思教师的笔记,可以了解到教师的真实想法、教育理念、面对的困惑、心理动向、教师的心声等,从而使得管理者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管理思路,细化教育管理方法,给教师提供必要的帮助,使管理者和教师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二、幼儿教师撰写教育笔记存在的问题

(一)意义不清

常言道:心态决定状态。很多教师和管理者对写教育笔记的重要意义或作用并没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不明白写作教育笔记对自己专业成长和幼儿园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是在完成幼儿园布置的学习任务,是为了应付上级的考核。比如,不少教师认为把自己的实际教学工作做好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写些什么教育反思、教学随笔等。在这样的认识下,很多教师往往是“被写作”的、惧怕写作的。结果是教师一提起教育笔记就犯愁、逃避,很多情况下是充当“搬运工”的角色,从这搬点、从那粘些,常常是自己都不知所云。另外,也有教师写教育笔记是出于功利性的目的,比如为了职称、获取表彰,而不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能静下心来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急于求成,一旦不能成功就会心灰意冷,甚至排斥写教育笔记。

(二)内容空洞

在幼儿教师的教育笔记写作中往往还存在着形式丰富,内容空洞的问题。粗看教师的教育笔记,文章看似标题对账,句子通顺,洋洋洒洒,有章有法。但是细细读来,就发现其中存在着缺乏个性、牵强附会、无病呻吟的现象。由于每个教师的专业发展经历不同、对教育的理解不一、写作的水平和目的不同,教育笔记是教师自己对教育事件的理解、思考、反思、解释,是极具有个人见解的,应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真实的教育思想,而不是生搬硬套专家学者的理论。

(三)缺乏指导

幼儿教师在写教育笔记中存在着很难发现教育事件,即使发现也存在着不知道如何解释事件背后的原因、如何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如何总结经验教训等等这样的困惑,但是很多幼儿园并没有给教师提供相应的具体指导。同时,很多教育笔记也没有得到相应的回馈,往往是笔记一交就石沉海底,并没有针对笔记中的一些问题给教师进行具体的回馈。这就使得教师在笔记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结果导致很多教师对写作教育笔记倍感无奈、困难、厌烦。

三、如何帮助幼儿教师写好教育笔记

(一)深化认识

在写教育笔记前,必须让幼儿教师深刻地认识到为什么要写教育笔记?写教育笔记的意义是什么?对此,幼儿园可以组织教师们就“为什么要写教育笔记”进行研讨,让大家讨论、分析、思考,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教育笔记的真实想法,在思想碰撞中让教师清楚的认识到教育笔记对自己专业发展的意义。同时,可以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就亲身经历来谈谈教育笔记在其教师历程中的意义,或者组织教师们阅读一些优秀的教育笔记,通过阅读学习来深化认识、理解教育笔记对教师发展的重要意义,解决好教师的态度问题。

(二)加强指导

初写教育笔记时,教师们普遍会出现“无米下炊”或“有米难炊”的现象,存在畏难情绪,对园长布置的每周一篇教育笔记感觉是沉重的负担,写的文章内容空泛,甚至存在抄袭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写作初期可以降低要求,让大家认识到只要写,就会有提高。同时,一方面,园长要对教师们交上来的教育笔记,认真阅读,与教师用心交流、给予具体的指导。另一方面,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笔记研讨。首先,加强理论学习,组织大家阅读学习一些专家学者的作品,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增强对教育的洞察能力,并学着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其次,组织教师之间进行笔记的相互学习、相互评析。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优秀的教育笔记,让大家分析其中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解决问题的办法、好的方面及不足的地方等,共同提高。

(三)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不断提高教师教育笔记的写作水平,还需要完善一些激励机制。首先,在幼儿园进行笔记评优活动,每个月评选出优秀教育笔记,全园交流,并推荐相关刊物发表,让教师亲身体会到自己工作的价值,增强自信。其次,把教育笔记纳入到每个月工作考核中,并与奖金挂钩。比如,可以从教育笔记的教育思想观念、教育方法和撰写水平等方面进行量化打分,分数作为月考核成绩加入到对教师工作成绩的评价中。

幼儿教师教育笔记是教师在善于观察的基础上,捕捉教学活动中的点点滴滴,通过自己的感悟、反思、理解,从而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情感、促进专业的发展。作为幼儿园管理者,通过对教师教育笔记的阅读、分析来及时调整自己的管理,实现有效的管理,带动整个幼儿园的发展,使得我们的每个孩子都受益,都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孟丽、洪辉.试论教师专业情感在教师成长中的作用.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6)

[2]郑蓉、龚晖.关键事件与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师资培养,2005(5)

[3]翟平.小笔记是如何做出大文章.山东教育(幼教版),2009(9)

[4]陈瑞玉.小笔记中做大文章.山东教育(幼教版),2001(1、2)

[5]申毅、王纬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笔记 篇4

3.教师的智力素质:敏锐观察力、良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多方位的立体思维能力、注意分配的能力。4.教师的情感素质:成熟而稳定的情感、爱的情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所教学科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具有爱的自觉性、爱的原则性、爱的普遍性、爱的恒长性)5.教师的意志素质:实现教育目的自觉性、克服困难坚韧性、选择教育决策果断性、解决矛盾的沉着自制性。6.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教师的教学素质、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

7.教师的知识结构:

本体性知识(教师职业的本体性知识是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包括: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所教学科相关的知识、所教学科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所教学科提供的思维方法)实践性知识:教师在开展有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是教师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提炼,它主要来源于课堂教育教学情景之中和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行为,带有明显的情景性、个体性,体现出教师个人的教育智慧和教学风格。条件性知识:是指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8.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是以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的能力。

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监视、检查、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教学反思能力: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9.教师的教育能力素质:因材施教的教育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独创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指教师对学生活动的敏感性及能根据新的、意外的情况迅速地做出反应,果断地采取恰当教育教学措施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素质。(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分寸)7.教师的人格素质:浓厚的职业兴趣、正确的动机、健全的自我意识(正确的自我认知、积极的自我体验、良好的自我调控)良好的性格(公正无私、谦虚诚实、活泼开朗、独立善断)8.教师的教育信念:是指具有动力作用的教育观念系统,它直接支配、调节教育教学活动,影响活动效率。9.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于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包括一般教育效能感和个人教学效能感。9.教师控制点:是指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布鲁纳德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与教学

1.布鲁纳关于智力发展的三个阶段:动作性表征(靠动作作用于事务来认识外部世界)、映像性表征(这一阶段儿童凭借对客观事务留在头脑中的表象,或依靠照片或图形等,来获得和运用知识)、符号性表征(运用符号或语言文字等为媒介,来获得和运用知识。)2.学习学科基本结构的意义:有助于

学生理解学科的具体内容;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迁移;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3.螺旋式课程(布鲁纳),即课程内容不能只靠一次学习就达到目的,必须随年级上升而做多次循环,进行反复学习,不断的加深理解,进而逐渐掌握。

4.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指学生不是从教师的讲述中直接得到知识,而是由教师提供一定的问题情境和条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发现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的一种学习方法。

5.发现学习的一般步骤:创设问题情境;建立假设;验证假设;拓展应用。发现学习的特征:重视学习过程;重视内部动机;重视直觉思维;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6.发现学习的优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有利于知识的保持和检索。7.发现学习的缺性:发现学习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需要的时间更多;发现学习对于低年级儿童不太适用;发现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限制,适用于以严密逻辑为基础的数理等学科,也适用于有显著结构的社会学科。7.发现学习的特征:

1、重视学习过程;

2、重视内部动机;

3、重视直觉思维;

4、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第三章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同化学习理论

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它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了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机械学习,是指对任意的(或人为的)和字面的联系获得的过程。2.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而必须由学习者自己发现,并且使发现的内容成为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一部分。接受学习,指学习主要内容是由教材或教师以定论的方式呈现,学习者不需要发现,只需要接受或理解,但其中贯穿着教师有计划的指导。

3.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的比较: 性质不同:发现学习是一个归纳过程,使用的方法可以称为“例-规法”。接受学习是一个演绎的过程,使用的方法可以称为“规-例法”。思维过程有所不同:在智力发展和认知功能中的作用不完全相同。适用对象有所不同:发现学习适合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儿童学习比较具体的概念与规则。接受学习则被认为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学习比较抽象的概念与规则。适用的教学内容不同:发现学习适合于没有严谨的结构的学习内容。接受学习比较适合学习那些结构良好的基本知识技能。

4.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意义,或者说学习它们代表什么。概念学习,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命题学习,命题是以句子的形式表达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非概括性命题,它只是表示两个以上的特殊事物之间的关系。另一类命题则表示若干事物或性质之间的关系,这类命题叫概括性命题。

5.奥苏伯尔的“同化论思想”认为有意义的命题学习包括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且这些学习都是通过同化实现的.下位学习:在新知识和旧知识构成的类属关系中,下位的新观念被上位的旧观念包容和概括,这种情况下获得新观念的意义的过程叫下位学习。下位学习是一个演绎的过程。

上位学习:当认知结构中已经有了一些观念,现在要在这些旧观念的基础上下学习一个包容、概括程度更高的命题时,产生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上位学习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并列结合学习(组合学习):当新命题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特殊观念既不产生从属关系,又不能产生总括关系时,它们在有意义的学习中可能产生联合意义,这种对联合意义的学习就是并列结合学习。

6.学习(或教学)的原则:逐渐分化原则,学生应该学习(教师和教材首先应该传授)最一般的、包摄性最广的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它加以分化。整合协调原则(综合贯通原则),指对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观念加以联合和重新组织。除上述两条原则外,奥苏伯尔还提出了序列原则和巩固原则。

第四章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

1.历史渊源: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成人的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在独立活动中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认知学徒:学习者通过与某个专家相互作用,逐渐获得知识经验和过程。2.建构主义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3.建构主义教学基本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教师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4.建构主义提倡的主要教学方法: 随机进入教学,是指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抛锚式教学,也称为“实例式教学”或“给予问题的教学”,指以具有感染力和代表性的实例使学生对事物的性质、规律及与其他事物的联系达到深刻的理解。

贾斯珀系列(范得毕特大学开发)的学习特点: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学习数学;创设了一种帮助学生整合数学概念并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整合的情境;充分运用了影碟等现代技术;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学生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一段相对宽松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提供给学生发展深层理解为数学概念的机会;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共享的教学情境。第五章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教学 1.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容:

言语-语言智能: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音乐-节奏智能: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包括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能:指人能有效地运用数字、计算、推理、假设和思考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利用三维空间方式进行思维和表现的能力。

身体-动觉智能: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身体-动觉智能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较好的控制身体,对时间能够给出恰当身体反应,善于利用身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自知-自省智能:主要是指认识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交往-交流智能:主要是指觉察他人情绪意向的能力,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是指人对自然现象、科学和动物等特别有兴趣。2.多元智能理论对中国教育改革意义: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智力观。有助于转变我们的教学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有助于转变我们的学生观。有助于形成正确的发展观。3.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评价特点:关注“智能类型是什么”;由单一走向多元

第六章学习积极性及其培养

1、学习积极性: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具有的认真与勤奋、主动与顽强的能动心理状态,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2.学习需要:是社会和教育对人的学习要求或个人从事某种活动的需求在学习者头脑中的反映,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动力。

3.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学生最基本的学习需要包括

认知需要(是指个体处于好奇心,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自我提高需要(是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愿望);附属需要(指学生为了保持教师或者家长等长者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

4.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不平衡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5.学习动机的理论: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求知与理解、审美、自我实现;强化理论(斯金纳):正强化、负强化、自然消退;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归因理论(伯纳德·韦纳):成败归因理论包括三个特征,即内归因和外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四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6.学习动机的作用: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调节功能。

7.耶克斯-多德逊定律具体描述了动机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动机与效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的关系,即学习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随学习动机强度增大而提高,直至学习动机达到最佳强度,之后则随学习动机强度的增大而下降。

8.学习态度:学习者对待学习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性倾向,是在学习活动中习得的一种内部状态。由认知因素、情感因素和行为倾向因素三者组成的一种互相关联的统一体。9.学习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倾向,是行为的动力。学习兴趣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的品质。

1.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观因素:身体状态、心理健康状态、学习策略 2.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客观因素: 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学校教育影响 3.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性格、性别、能力);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重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教会学生自我激励。

4.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

建立学习的大概念观。学习的大概念观认为只要是个体经验的获得都是学习,学习不再仅仅局限在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的接受上,学习的范围变得更为广阔。

5.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外部动力:科学使用奖励;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习结果即使反馈。

7.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目标;训练学生对学习成败的正确归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七章知识的学习与教学

1.知识:狭义知识指贮存在语言文字或言语活动中的信息或意义。广义知识指个体通过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一切信息及其组织。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2.知识的分类: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将知识分为感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外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可分为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和理性知识(是主体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规律的反映,包括概念和命题两种形式)根据个体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

接陈述的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梅耶认为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3.陈述性知识的表征,是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方式,即信息在长时记忆中是如何编码的。安德森认为,陈述性知识主要是以命题网络或图式来表征的。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安德森认为程序性知识 是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来表征的。4.知识学习的分类:奥苏伯尔依据知识的复杂程度将知识学习(有意义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其中命题学习进一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5.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三个阶段,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知识的提取。在这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同化、保持和应用。6.影响知识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指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如自身的生理健康状况、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策略和方法、对所学知识的兴趣、焦虑、学习准备等等。(学习准备包括:原有的知识水平;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

外部因素:教师的态度;班级心理气氛;学习环境。

3.知识的获得与理解一般要经过两个阶段:对学习内容的直观和对学习内容的概括。

4.感性知识的获得——知识直观 对学习内容的直观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学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加工过程。根据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的感性材料的不同,可以把直观教学分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教学。

实物直观是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活动。具有生动性、鲜明性、和真实性,易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不易于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难以“透过现象看本质”;容易受到时间、空间和感观特性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进行实物直观。

模象直观是通过对事物模拟形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活动。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效果。但是模象只是事物的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因此模象不如实物真实、全面和亲切,与具体实物之间总有一定距离。

言语直观是在生动、形象化的言语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文字)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从而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直观活动。不受时间、空间和更多物质条件的限制,只需借助口头或书面语言就能完成。言语直观获得的感性知识具有一定的概括性,且活泼、经济、方便,因此在教学中广泛应用。但是言语直观所引起的表象,往往不如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鲜明、完整、稳定。言语直观的效果受教师的表达能力、学生的想象力和已有经验的限制。5.理性知识的获得——知识的概括 知识的概括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学习内容所获得的直观感性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推理等加工,最后获得对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

感性概括,也称直觉概括,是指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的概括形式。理性概括,是在前人认识的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是概括的高级形式。从感性概括中,只能获得概括不充分的日常概念和命题;只有通过理性概括,才能获得揭示事物本质的科学概念和命题。

6.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结合教学内容,灵活选用直观教学方式。利用言语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运用感知规律,突现直观对象的特征。(感知规律: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组合律)。调动学生积极性,运用各种感观参与直观过程。培养学生良好观察能力。7.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合理运用正例和反例的概括辨别作用。运用变式组织感性经验,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科学地使用比较教学。调动学生地参与意识,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觉概括。8.根据编码方式的不同以及信息在头脑中停留时间的长短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瞬时记忆:又称感觉记忆,是指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头脑中只保留一瞬间并未被主体注意的记忆。(信息贮存时间极短,大约0.25-2秒;贮存信息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信息保持的容量较大)短时记忆: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为5秒到1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两个成分:直接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指信息在记忆中的储存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许多年乃至终生的记忆。(特点:信息保持时间很长;保持容量非常大、长时记忆经过词的编码以有组织的状态被保持,并与个体的知识经验有关)9.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过程,是指记忆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错误地再认和回忆。

1.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在最初的时间里遗忘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逐渐缓慢下来,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发生遗忘。由此可以看出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2.影响遗忘的因素:时间因素;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学习的程度;学习者的态度 3.遗忘的原因及理论: 痕迹衰退说:认为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最后消失的结果。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艾宾浩斯 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也就可以得到恢复。(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只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

动机性遗忘说:又称压抑说,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认为遗忘是由于对所记忆信息的不良情绪体验导致了对该信息产生了压抑作用,如果这种压抑解除了,记忆也就能恢复。同化说(奥苏伯尔);提取失败说 教学中合理运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4.对知识的保持:加深对材料意义理解和加工程度。有效运用记忆方法。适当过度学习。合理进行复习(复习要及时;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组块化编码策略。利用外部记忆手段。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5.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论述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反映的遗忘先快后慢规律,遗忘的开始发展很快,所以要想提高学习效果,复习要在尚未大量遗忘前及时进行,节省学习时间,减缓遗忘的进程。采用合理的复习方法,刚学过的新知识应该多复习,每次复习的时间应长些,而间隔时间要短些;随着记忆巩固程度的提高,每次复习的时间可以短些,而间隔的时间可以长些。第八章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1.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在学习活动中有目的有意义地制定和使用的有关学习的方式方法以及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技能。2.学习策略的特点:操作性和监控性的统一;外显性和内隐性的统一;灵活性与稳定性的统一。

3.学习策略的分类:丹瑟洛的二分法:主策略和辅策略。迈克尔的三分法: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奥克斯福德和皮连生的多分法

4.学习策略的意义: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需要;适应学校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个体成长的需要

5.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 主体性原则:指学习训练中应发挥和促进学生主体作用,既是学习策略训练的目的,又是必要的方法和途径。内化性原则:是指在学习策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

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熟练掌握并达到自动化的水平,从而能在新的环境中加以灵活运用。特异性原则:是指学习策略一定要与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相适应。6.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训练模式(SQ3R:浏览、提问、阅读、陈述、复习);完形训练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7.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8.元认知策略: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进行认知、评价、监控和调节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和策略。分四种:自我计划策略、自我监控策略、自我指导策略、自我评价策略。9.元认知策略培养的具体途径:提高学生元认知学习的意识性;丰富学生关于元认知的知识和体验;加强对学生元认知操作的指导;给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反馈条件;注重引导学生对非智力因素的调控。

1.元认知策略培养的方法:自我提问法;相互提问法;知识传授法。第九章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学习迁移的种类: 从产生的效果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具有积极影响。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消极影响。)从学习迁移的水平这一角度划分:垂直迁移和水平迁移。(垂直迁移,主要指处于不同层次的各种学习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也就是具有较高的概括水平和抽象水平的上位经验与具有较低概括水平和抽象水平的下位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现为:下位经验向上位经验的迁移,如掌握了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有助于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交换律”。还表现为上位经验向下位经验的迁移,如,掌握了角的概念有助于理解什么是直角、锐角和钝角。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层次(在概括性和抽象性方面没有差异)的学习和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如化学中锂、钠、钾等金属元素,它们的概念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层次,这些概念的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即为水平迁移。

从学习迁移的顺序和方向上,分为顺向迁移(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先前学习的汉语拼音对后来学习应用字母的影响)和逆向迁移(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如后来对英语字母的学习对先前学习汉语拼音的影响)根据学习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特殊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如,英语学习中,在学习grand和mother后,再学习grandmother,即可以产生特殊迁移。普遍迁移,是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如,对一种外语的语法结构、构词规则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将有助于掌握另一种属于同一语系的外语。

从学习迁移作用的情境的相似程度来看,分为远迁移和近迁移。远迁移指已经习得的知识和经验在新的、与原初学习不相似的其他情境中的运用。如,学生把在数学中学习的逻辑推理规则运用于物理或化学问题的解决。近迁移指将已经习得知识和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如,利用掌握的数学公式完成某一数学题的解答。

3.学习迁移意义:促使学习者“为迁移而学”,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促使教育者“为迁移而教”,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4.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客观因素: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主观因素: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心理定势;认知策略与元认知。

5.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材的内容结构。合理处理教学程序。教授学习方法。

6.如何从教学内容的呈现程序去促进迁移(合理处理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要体现基本知识结构的构建。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促进旧知识向新知识的正迁移。应用比较的方法,有利于防止干扰。

第十章问题解决和创造力

1.问题:是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之间有某些障碍需要加以克服的情境。根据问题的确定性程度,分为定义良好问题(或结构良好问题)和定义不良问题(或结构不良问题)

2.问题解决:一系列有目的有指向性的认知操作活动过程。(基本特征:目的性、操作序列、认知操作)3.问题解决的过程:识别和确定问题;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问题状况,确定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状态;定义和表征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组织与问题相关的知识;分配问题解决资源;对趋向目标进程的监控;对问题解决效果进行评价。

4.创造力指的是产生新颖的、有价值的、适当的产品的能力。

5.发散思维,是基于已有信息,沿着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产生大量设想,从多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形式。(特征:独创性、流畅性、变通性)6.创造性过程:确定问题或任务;准备,收集并激活适当的信息;产生反应,寻找并产生可能的问题解决方法 验证和传达反应,对可能反应进行重要的检查;最后阶段,决定继续下去还是停止,当任务完成或失败时,个体可以决定停止,也可以决定回到其他阶段或者重新开始。7.问题解决的两类策略:

算法,指的是在解决问题时,计算出所有可能的途径,对每种解决方法逐一尝试的策略;启发式。时利用一些经验性规则或者其他有用信息来帮助解决问题的策略。(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推理法;选择性搜索;类比。8.问题解决情境与策略运用: 当面对的是非常熟悉的问题时,解决者可以直接制定各种具体的计划来解决问题,并根据相应的计划解决一系列的子问题,如直接运用选择性搜索或逆向推理等。当面对的问题相对熟悉,但是缺乏具体的解决策略时,可以使用一般计划,尽管不能提供即时的解决方法,但还是可以采用一般计划把问题分解成很多子问题。如河内塔问题中通过子目标策略连续地尝试解决问题。当个体对问题缺乏具体或一般地计划时,可以求助于过去经验。通过类比策略,把过去经验应用到现在所面临的问题上。当个体对面临的问题缺乏了解,没有什么有效经验时,唯一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就是使用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策略,如手段-目的分析等。

9.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的呈现方式(问题的外部表征)动机状态(通常,对于比较困难的问题,较低的动机水平更容易达到较高的问题解决效率;而对比较容易的问题,要达到较高的问题解决效率,则需要较高的动机水平;难度中等的问题,中等动机水平容易达到最佳问题解决效果。)定势(是由先前心理操作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倾向性。)功能固着(指的是人们在问题解决时把某种功能固定地赋予某种物体,而不能考虑到物体的其他功能。)知识经验;个性特征

1、问题解决能力的促进:建立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多样的问题解决情境;传授一般的问题解决程序;丰富相关的问题解决知识

2.与创造力有关的因素:

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相对独立,在一定条件下又相关的非线性关系。低智力的人不能有高创造力;高智力的人既可能有高创造力,也可能有低创造力;低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力的人,智力水平高于一般水平。创造力与人格的关系:与科学创造力有关的人格特质(经验的开放性和思想的灵活性;驱力、雄心和成就动机;自信、自大、专断;自主、内省、独立);影响创造力因素的综合观点:创造力投资理论(斯滕伯格)

3.创造力的促进:树立创造性意识;激发创造性动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人格;提供创造性环境 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依从阶段:包括从众和服从。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的现象。服从,指个体按照社会或群体的要求或他人的请求而做出的行为。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

认同阶段:认同是在思想、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有一定的自觉性。

内化阶段: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5.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条件: 外部条件:a家庭环境:家庭结构;家庭中的主要社会关系;家长的职业与文化程度;家长的榜样状况;家长的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主要由社会舆论、社会风尚、各种潜在的和现实的榜样等构成;c同伴集体;d榜样人物或事件;e强化与惩罚:正强化,指导致行为出现的可能性增强,即通过在行为之后施加有益的刺激,达到增强所期望的行为的目的;负强化,通过移去伴随于行为之后的有害刺激,也可以达到增强所期望的行为的目的。

内部条件:a个人信念,尤其是道德信念;B认知失调;C态度定势 6.过错行为与品德不良的转化过程和条件:

醒悟阶段:可采用两种方法:消除疑惧;引发其他需要。

转变阶段:应注意切断不良诱因;故意提供不良诱因。巩固与稳定阶段:注意避免歧视和翻旧帐;使犯过者形成完整自我观念。

第十三章个体差异与因材施教 1.个体差异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特点。

2.智力个体差异的表现:

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力表现早晚差异;智力类型的差异;智力的性别差异(男女智力总体上并无差异,但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智力的发展是有差异的,并随年龄的发展互占优势)3.智力差异与因材施教:

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辅以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学生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发展的教学策略。具体做法:学生主体层次化;课堂教学层次化;教学评价层次化。

运用掌握学习,变革教学方式(布卢姆)

运用合作学习,实现人人进步。消除智力的性别偏见,因性施教。重视智力特殊学生的教育。智力超常学生可采取跳级、丰富课程内容和单独编班等特殊教育方式。对智力低下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教学,在学生能力范围内,进行一定文化教育。4.气质类型的差异: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5.气质差异与因材施教:

针对气质类型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针对学生的气质特点,进行职业规划指导

6.性格结构差异的表现: 性格态度特征的差异,(一,对社会、集体、他人的态度特征;二,对工作、学习、劳动的态度特征;三,对自己的态度特征)。

性格情绪特征的差异(表现在情绪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四个方面)。

性格意志特征的差异:包括:一是学生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并使行为受社会规范约束;二是学生岁行为的自觉控制水平;三是学生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的意志特征;四是学生对待长期工作的意志特征。性格理智特征的差异:这是学生在感知、思维、想象等认识活动中表现出的特点与风格。

7.性格差异与教育:

利用榜样的作用,用性格培养性格。运用赏识教育,为性格发展指引方向。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塑造性格。鼓励学生自我教育。学校与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善学生的性格。8.学习风格:是指学生在学习时,所表现出的带有个性特征的持续一贯的学习倾向,是个人所喜欢的学习方式。雷诺等人概括学习风格包含六个

维度:认知方式、知觉偏好、物理环境需要、社会环境偏好、最佳时间以及动机和价值观等。

9.认知风格,又叫认知方式,认知类型,是指个体所偏爱和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通过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活动,在外部行为上表现出的习惯性特征。主要有两组: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沉思型和冲动型。场独立型的学生不会因外在刺激而分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读书学习;并且喜欢独立思考,倾向于根据自己认为正确的标准去分析和判断事物,较自信,学习过程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喜欢学校一般原理,而不喜欢学习具体的知识,所以概括化程度比场依存型学生高;数学成绩较好,偏爱自然科学。

场依存型学生易受各种学习情境,如学习环境、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的影响;其学习更多依赖他人的帮助和反馈;喜欢教师结构严谨的教学方式;偏爱艺术和人文社会学科。在人际交往方面,场依存型学生的行为是社会定向的,在集体中能与人和睦相处,社会技能较高;在解决一些社会问题是,如调节冲突、处理人际关系等显得特别内行;喜欢从事与人打交道的职业,如记者、教师等。场独立型的学生往往是非社会定向的,不易受集体压力的影响;在职业选择上,倾向于选择人际关系较单纯而且可以独自完成的工作,比如理论研究、机械修理等。

冲动型学生:遇到问题急于求成,往往在没有全面分析问题,甚至还没有弄清楚问题时,不管正确与否就快速做出回答。当学习任务要求做整体性解释时,他们的成绩比较好;而对于强调细节的学习任务,其所犯错误较多。容易发生阅读困难,学习成绩常常不太好。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篇5

教育技术定义:教育技术就是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知识体系:(1)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本质-功能-历史。它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和作用以及教育技术发展的历史。(2)有形的物化技术——媒体-资源-环境。它主要包括教学媒体种类和功能、教学资源的类型与功能以及媒体、资源和学习环境的设计。(3)基于教与学理论的技术——教学策略与学习技术。它主要包括基于几种典型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教学策略和学习技术。(4)基于系统方法的技术——教学系统设计。它主要包括教学体统设计的基本模式和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

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方法论性质的学科,是一门教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中国教育技术发展过程:20世纪初,幻灯传入中国,这是中国电化教育开始的标志。但由于当时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电化教育初步发展阶段,但由于三年经济困难和“文化大革命”,致使电化教育未能快速地发展起来。“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的电化教育进入迅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建立健全了电教机构,逐步形成了全国性的电教网络;形成了一支专职、兼职电教队伍;配备了相应的电教设备和器材;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电教材料;开展电教理论研究和电教实验。21世纪至今,学科名称从“电化教育”变为“教育技术”,确定了教育技术的学科体系,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技术进入系统发展阶段。

技术在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技术提高了人类与自然的交互能力,同时也使自身获得了发展。这种发展主要体现在体力与智力的协调和全面发展。技术使得人类从复杂的、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更多的学习和研究等智力活动,进而获得全面发展。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技术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二是技术可以引发社会生产关系、政治制度和文化的变革;三是技术可以丰富社会文化生活。

教学媒体含义:教学媒体是承载并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或工具,其用于教学信息从信息源到学习者之间的传递,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

教学媒体的种类:按表达手段对媒体的分类——口语媒体、文字印刷媒体、电子媒体;按媒体作用于人的感官对媒体的分类——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作用媒体;国际电信联盟对媒体的分类——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学习资源的含义、组成要素及分类:学习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人员、资料、设备、活动和场所,可以把学习资源划分为设计的学习资源和利用的学习资源。

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含义及种类:数字化学习资源即将各种学习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成为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环境下可以存储、加工、传递及呈现的多媒体信息。数字化学习资源按照与学习内容的相关程度可以划分为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习支持工具与平台、Internet学习资源。

基于资源的教与学设计的一般流程(SUCCEED模式):

1、选择和确定主题和信息需求;

2、发现潜在的学习资源;

3、收集检查和选择合适的资源;

4、从选定的资源中找出相关信息并加以整理;

5、对信息进行评价、解释、分析和综合;

6、以恰当的形式来呈现信息;

7、确定整个过程的效果。

多媒体演示文稿设计过程:

1、确定题目;

2、确定应用此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要达到的目标;

3、制作多媒体教学演示文稿需要的素材;

4、规划版面。

专题设计网站的设计过程:

1、确定专题;

2、选定网站内容;

3、选择与设计信息资源;

4、专题学习网站功能设计;

5、专题学习网站基本结构。

学习环境概念:学习环境是影响人类学习的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包括物理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

学习环境的基本功能:

1、学习环境是学习发生的条件;

2、学习环境是课程实施的条件;

3、学习环境是促进学习的外部事件。

信息化学习环境的概念:信息化学习环境是应用信息技术构建的、能够支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系统。

信息化学习环境的类型:

1、以信息服务为主的校园网络环境;

2、以传统班级授课为主的多媒体教室环境;

3、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网络教室环境;

4、以学生在线学习为主的网络课程环境;

5、以信息利用为主的电子图书馆;

6、以交流与合作为主的虚拟学习社区。

信息化学习环境的作用:

1、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2、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3、能够扩展学习的时空。

理想的学习环境的基本标准:

1、物理环境的标准——能够满足生理和心理需要、能够满足安全需要;

2、社会环境的标准——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地学习氛围、归属感;

3、规范环境的标准——符合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符合学与教过程的规律、体现民主与自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的“刺激-反应”的联结过程;

2、学习的“尝试错误”的过程;

3、学习是学生观察与模仿的过程;

4、学习是操作强化的过程。

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技术:

1、行为塑造教学技术;

2、程序教学技术;

3、有效强化教学技术;

4、适当练习教学技术;

5、观察学习教学技术。

行为主义操作强化理论的基本观念:行为主义操作强化理论强调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练习、不断反馈与强化等途径促进学习效果,认为学习过程是“操作+强化”的过程,即在所期望的行为发生时给予强化。

运用强化教学技术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合理应用强化程序原则

2、合理应用积极

强化与消极强化原则

3、灵活性原则;

斯金纳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

1、小步子原则;

2、积极反应原则;

3、即时强化原则;

4、自定步调原则;

5、最低错误率原则。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是学习者积极主动的信息加工过程;

2、学习过程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信息加工理论把学习过程类比为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把学习看成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对外界信息接收、加工、存储、提取的过程。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而人的行为是由有机体内部的信息流程决定的。

根据加涅对学习内部过程及其所受的外部事件的影响的表述,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相应的教学技术促进学生的学习:

1、利用刺激的变化引起学习者注意;

2、突出刺激的特征促进选择性知觉;

3、选择恰当的编码方式促进语义编码;

4、提供线索帮助提取;

5、告知行为类型和目标形成反应及预期;

6、运用激活和选择策略完成控制过程。

先行组织者及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当学习者面临新的学习任务时,原有认知结构中缺少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上位观念,或原有观念不够清晰或不巩固,教师有意识地为学习者设计并提供一个先于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抽象性与包摄性较强的引导材料,这种引导材料与当前所学新内容(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之间在包容性、概括性和抽象性等方面应符合认知同化理论要求,即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的内容起到吸收、固定作用。这个引导性材料成为先行组织者,这一教学技术称为先行组织者技术。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应用过程:第一阶段:呈现先行组织者。阐明本课的内容,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给出例子,提供上下文,使学习者注意到相关知识和经验。第二阶段: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明确知识的结构,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保持注意,呈现演讲、讨论、放电影、做实验和阅读有关的材料。第三阶段: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使用整合协调的原则;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提示新、旧概念(或新、就知识)之间的关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是个体对信息进行积极建构的结果;知识是个体与情境互动的产物;知识是一种主体性的存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是学习者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学习是情景性认知的过程。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是促进学生意义建构的过程;教学是创设能提供认知工具、蕴含丰富资源、鼓励学习者通过与环境的互动中去建构个人意义的学习环境的过程;教学是建立有助于交流、协商的学习共同体的过程。教学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的师生观——学生观、教师观、师生角色。

建构主义的教学策略:随机通达教学、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景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主要环节:呈现基本情境,随机进入学习,思维发展训练,小组协作学习,学习效果评价。

支架式教学包括环节:搭建支架,进入情境,进行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抛锚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环节: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系统设计的含义:教学系统设计是应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的一种工程技术。

教学系统设计观的演变:

1、媒体观;

2、朴素的系统观;

3、狭义的系统观;

4、标准的系统观;

5、教学系统设计观。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就是揭示学习需要,从而发现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并辨明教学设计是否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途径;同时它还分析现有的资源及约束条件,以论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

分析学生(学习者)特征的方法:

1、查阅学生一般特征方面的材料;

2、通过调查了解学生的特征(特殊特征和一般特征);

3、通过安臵性评价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

学习内容的领域:

1、认知领域;

2、动作技能;

3、态度和情感。学习内容分析方法:

1、比较法;

2、归类法;

3、分解法;

4、建构法。

比较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比较可以揭示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学生准确的掌握概念;

2、用学生熟悉的内容与学习的新内容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理解新内容;

3、通过比较,可以使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学生的记忆;

4、从学生的角度看,比较是学生认识事物的逻辑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归类法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1、通过归类揭示事物的共同特征,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

2、通过归类使教学内容系统化,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结构和记忆;

3、归类是发现和总结事物规律的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

教学目标技术的作用:教学设计中的 教学目标技术,实质上是一种目标控制和管理的教学技术。它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1、它 是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掌握的东西,也是教师所期望的学习成果;

2、教学目标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动机的因素;

3、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活动起规范作用;

4、教学目标控制着教学的全过程。

一个教学目标包括ABCD四个基本要素:即对象、行为、条件、标准。A(audience)表示明确教学对象;B(behavior)说明通过学习后,学习者能做什么,即行为;C(condition)表示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及条件;D(degree)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度。

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

1、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2、研究性学习模式;

3、研究性学习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基本过程:

1、教师提出学习任务;

2、形成合作学习小组;

3、小组内成员分工;小组内成员协商讨论;

5、各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研究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

1、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2、实践体验阶段;

3、表达和交流阶段。

探究性学习基本结构与程序: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形成解释-评价结果-检验结果。教学方法的选择标准:

1、教学方法要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

2、教学方法要与教学内容相适应;

3、教学方法要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

4、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知识基础相适应;

5、要根据教师本身的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教学功能。教学评价的类型:

1、按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分类——安臵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2、按教学评价的标准分类——常模参照评价、标准参照评价;

3、按评价的对象分类——面向学习过程的评价、面向学习资源的评价。

教学评价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指导性原则;

4、科学性原则。

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1、测验;

2、调查;

3、观察。

面向学习资源评价的基本标准:

1、教育性。看其是否能用来向学生传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

2、科学性。看其是否正确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

3、技术性。看其传递的教学信息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

4、技术性。看其是否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5、经济性。看其是否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收益。

多媒体教室环境的构成:

1、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多媒体计算机、中央控制系统、投影显示系统、数字视频展示台、录像机、音响设备;

2、环境设备,如灯光及窗帘;

3、扩展组成部分,如网络连接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等。

多媒体教室环境的配臵原则:

1、明确使用目的;

2、按需配臵设备;

3、与传统媒体优势互补。

多媒体教室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应突出考虑两个问题:

1、在多媒体教室环境中适合开展哪些教与学的活动?

2、这些活动是否需要多媒体教室环境中的媒体与技术的支持?

多媒体教室环境下课堂教学设计的特点:

1、教室讲解,学生接受;

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3、教室提问,学生作答;

4、教室引导,学生探究;

5、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6、教师臵境,学生体验。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的构成:

1、硬件构成——教师机、学生机;服务器;网络通信设备;多媒体设备。

2、软件构成,包括多媒体教学软件和多媒体资源系统。

3、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两种实现方案——硬件方案、软件方案。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

1、广播教学;

2、远程控制;

3、屏幕监视;

4、屏幕录制与回放;

5、文件传输;

6、电子举手;

7、电子教鞭。

多媒体网络教室的教学功能:多媒体网络教室可方便地实现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了一个非常理想的学习环境,可支持多种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教师既可以用屏幕广播的功能,把自己的屏幕广播给大家,进行讲授式授课;也可以让学生边看教师的演示操作边学习;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分组讨论”功能,让学生协

作完成一个任务;还可以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个别化教学或有针对性的个别化指导;还可以利用“网上讨论”功能,使学生能够进行充分的协商与交流,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发表言论的机会。

多媒体网络教室用于学生自由上网的环境时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

1、教师要完成两项工作——明确任务与要求;加强监管与引导;

2、对学生的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信息技术能力。

多媒体网络教室环境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包括的主要内容:

1、设计学习任务;

2、设计网络学习环境;

3、组织与安排学习活动;

4、设计学习评价方案。

Blended Learning:这是一个从国外传来的概念,国内学者将其范围为“混合式学习”、“混合学习”、“结合式学习”或“融合性学习”,其中“混合学习”、“混合式学习”这两个名称用的比较普遍。Blended Learning所强调的并非是某一具体的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它侧重于纠正近些年来由于过分追捧E-Learning的作用所造成的教育思想的偏离,反映了国际教育技术界关于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的转变与提高。因而,Blended Learning是为了达到教育学的目的,根据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对所有的教学要素进行优化选择和组合,以提高学习质量和绩效的一种教学思想。

混合式学习系统中的各要素及特征:

1、教师——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是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者;

2、学生——一方面要在面对面的教学过程中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主动完成自主、探究、协作等类型的学习任务;

3、教学内容——采用立体化的教学内容,以满足教学和学习的多种需求,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4、教学媒体——首先了知识内容的存储、传递与呈现工具;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出探究、自出发现的认知工具;还是混合式学习中的协作交流工具。

提高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1、要注重教学分析;

2、学与教并重;

3、注重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

4、优化混合要素与混合顺序。

现代远程教育概念:现代远程教育是在远程教育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指教师和学生处于相对分离的情况下,由特定的教育组织应用各类现代技术媒体,通过规划和准备学习材料以及提供远程学习支持服务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影响,同时,教师和学生通过双向通信实现教与学行为的联系、交互和整合的一种教育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的基本特征:

1、教与学行为的时空分离;

2、技术媒体的学习支持;

3、教与学时空分离的再次整合。

现代远程教育系统的要素及特征:

1、教师——扮演学习的帮助者与促进者角色,扮演着教学与行政的角色,扮演着心理定向的角色;

2、学生——一方面扮演着学习过程的主体角色,另一方面扮演着学习监督者的角色;

3、媒体——是传递和呈现教学信息的载体,是实现教与学再度整合的关键。

现代远程教育的的模式及分类特征:

1、现在远程教育组织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

机构开展规范化远程教育活动的组织形态;

2、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是利用各种媒体技术和教育资源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形态;

3、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是现代远程教育的一类重要模式,是基于特定的远程教育组织机构而实施的新型教育活动形态。

现在远程教育组织模式类型:

1、是由独立、专门的远程教育机构实施教育活动的组织系统;

2、是由普通大学创办的远程教育组织模式;

3、是由各级教育政府、教育机构委托普通高校的教育部门或由教育机构独立开展的远程教育组织形式。

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模式类型(模式):

1、函授模式——以印刷材料为主要学习资源,以邮政传输技术为主要通信手段,以面授辅导为辅助教学手段开展函授教育;

2、广播、电视模式——教师利用无线电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传送教学信息,学生收听广播或利用电视媒体接受信息,并辅助文字材料进行教学的模式;

3、网络模式——双向交互,可以实现同步或异步通信。

现代远程教育教与学的模式类型(模式):

1、自主学习模式——没有固定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学习者可以再任何能够获取学习资源或具备上网条件的地点学习;

2、面授学习模式——通常以工作单位或社区学习中心为单位进行,强调师生人际交互或基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双向交互以及学生的集体学习,大多数学习支持服务都在教学集体班组中实现;

《音乐理论》读书笔记 篇6

很多概念是民乐的乐理中没有系统研究或记录的。很多人有这样一种错觉,就是绝对音高辨别能力比相对音高鉴别能力要更重要。事实上,比较音绝对高鉴别能力与相对音高鉴别能力就和比较苹果和橙子一样,是没什么意义的。绝对音高和相对音高的辨别实际上是两个不同的,但是却互补的技术,都是可以通过后天的训练达到的。davidlucasburge说过,绝对音高鉴别就和用眼睛分辨颜色一样,当听到一个音的时候,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需要调音器就可以告诉你这个音是什么。甚至有的人可以说出这个音是以什么频率的a作为标准音的(442,443,444……)。

经过观察,我发现,具有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以学西洋乐器的为主,尤其是学钢琴的。而相对音高的鉴别,就是可以通过耳朵,听出音程关系,也就是说,具有相对音高鉴别能力的人不一定可以听出一个和弦里的每个音高,但是可以分辨出和弦的类型,比如说“大三和弦”一类。通常我们在调音的时候,调地一根弦主要是跟标准音对,第二根弦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和第一根弦的音程关系来做调整,这就是相对音高鉴别的一个很常见的应用。那么,两样技术怎么合作呢?简单来说,相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的性质,而决对音高鉴别可以告诉你和弦具体的位置是什么。也许,有的人会有疑问,“如果一个人掌握了绝对音高鉴别,不是可以很轻松地找出听到的音程关系吗?”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有的人可以听出不同的音高,却分辨不出和弦的种类,和弦的类型与其说是一种乐理概念,更多是一种感觉。就好比我们学语言,笔画构成了一个个我们熟悉的字,就好像音符构成了我们熟悉的音程,可是字只有放在句子里才会有准确的含义,就好像和弦,只有在乐句里才有含义。有的人认为绝对音高辨别比相对音高辨别更为重要和直接,事实上不然,音乐不是由单个的音符组成的,相对音高辨别能力可以让你在听到音乐的第一瞬间,分辨出音乐的旋律性。

以《无穷动》为例,能够辨别决对音高的人听《无穷动》会听到很多升升降降的音,而只能够辨别相对音高的人,可能会发现中间有些部分其实是一个转调。相信很多人也有这样一中经历,听一首歌,很好听,很喜欢,然后自己拉着玩,这是因为我们的相对音高辨别关系帮我们确定了旋律,但是当我们找到乐谱一看,似乎我们并没有找对调,这就是没有决对音高辨别能力的缺点了。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篇7

通过阅读, 解决人生疑惑

这一年, 春华秋实, 寒暑更替, 一年便是一生的缩影。《逍遥游》里, 庄子说, 蟪蛄不知春秋, 朝菌不知晦朔。可是, 对于蟪蛄与朝菌而言, 这何尝不是一生?世界末日的传说, 正好让我们考虑一个久远的哲学命题:向死而在。因为, 正因为人生是有限的, 人生才值得用意义去追问。在时间的维度上, 人类和朝菌与蟪蛄, 区别真的不大。而在意义的维度上, 帕斯卡尔告诉我们, 思想, 是人类全部的尊严所在。现在, 若有人问, 如果世界末日真的来临, 你将做些什么。我想, 我要继续阅读那些我尚未读完的经典著述, 借以解决我对世界和人生的疑惑。这一次, 是C·S·路易斯。

何以会是C·S·路易斯呢?这位最伟大的牛津人, 他最广为人知的, 当然是煌煌七卷本的《纳尼亚传奇》。我对C·S·路易斯的迷恋, 也从这个七卷本的童话王国开始。很难想象, 一个牛津大学的教授会写出这么一部传奇小说。于是, 随着纳尼亚世界宏阔图景的展开, 我们自然要去追踪这位背后的造物者。在《痛苦的奥秘》这本书里, 路易斯问:“如果真有一个全能的、充满爱的上帝在, 那么, 上帝为什么要在世间制造那么多的苦难?”1942年, 二战, 伦敦空战正酣, 牛津大学教授路易斯应邀去给英国皇家空军的年轻军官讲演, 他看着下面一旦起飞, 平均只能活一个月的青年军官, 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苦难是化妆的祝福”。王怡在影评《宇宙中的双城记》里说道, 路易斯“决定写一部给孩子们的童话, 描述世界在苦难中的真相, 也描述那些青年军官到底怀着什么样的信念去死;而这信念, 只是叫他们死呢, 还是能叫他们活?”七卷本《纳尼亚传奇》出版即成经典, J·K·罗琳日后自述, 之所以《哈利·波特》也写了七卷, 正是为了向《纳尼亚传奇》致敬。

路易斯的书是我2012年进行的专题阅读之一。这种专题阅读与我的关注点密切相关, 而与以往的阅读全然不同。以往的阅读, 多以时下新书为主, 似乎我是一个职业书评人。而今年虽然也关注新书的出版, 但自己的阅读兴趣却有很大转移, 一则因为我对工作的态度, 一则也为了解决我自身的困惑。

在阅读中, 重新理解教育

多年来, 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不务正业”的高中教师, 而近几年, 开始对教育发生了真正的兴趣。此生已届四十, 悲剧在于, 最近才刚刚发现教育对人的守护之重要, 教育是要教人自由, 使人成为他自己。在这个意义上, 教育何其重要!我们所承担的工作, 有奇异的恩典存在。因而, 我恰恰认为, 最近我才重新发现了自己的任务。在当下, 身为父母, 同时又身为教育从业者, 教师的责任实在重大。这个职责, 以前就有所了解, 但从未像如今这样能理解其重要与艰巨。曾经无知者无畏, 而当你略窥堂奥, 才有切肤之感, 才会在敬畏之中生出一种庄严感与神圣感——我们将亲手赋予这一任务以价值。

具体到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实际, 我发现, 越是对教育有更多的关注, 便越觉得低幼阶段教育的重要。所以, 身为高中教师, 我会与朋友一起研究小学教材, 也会亲自去写一本儿童读物。做这些工作, 广泛涉猎童书是应有之义。尤其是欧美等儿童教育更为先进的地区, 其绘本作品、童话作品以及其他形式各异的儿童读物, 真是琳琅满目。C·S·路易斯携其《纳尼亚传奇》而进入我的视野。当然, 其中还会有《魔戒》三部曲, 会有E·B·怀特, 但没有一个人像路易斯, 用伟大的童话给我人生价值的指引。因而, 我以为, 教育的过程, 恰恰也是教育者自我生命不断走向完满的过程, 只是任重道远, 我们永远在路上而已。

近年来, 我的阅读往往跟着我的思考, 在面临很多教育个案的时候, 我常意识到教育的无力、个人的有限。在前不久写的一篇题为《教育为何是无用的》的文章中, 我坦承自身的疑惑与无力感。事实上, 孩子来到教师身边时, 已经是个半成品了。他们不是一块有待我们雕琢的“璞玉”, 相反, 他们身上有各种各样的特点, 可能是特长, 也可能是缺点, 可谓瑕瑜互现。但哪个孩子不是瑕瑜互现呢?如单从问题的角度来看, 又有哪个孩子不是“问题儿童”?孩子们的虚荣、暴力、谎言, 多数与家庭教育有关。而学校的评价体制, 则加重了孩子们的这些问题。这个时候我经常感受到教师个体的无力。

教师不但需要成为孩子的引领者, 还需要成为家长的教育者。这一点真令人十分纠结。纠结在于, 有些家长并没有意识到, 成为父母是一辈子的责任, 给了孩子生命, 还需要不断学习如何做家长。而更纠结的在于, 教师何德何能, 竟能担负教育家长的重责?医生, 先医好自己吧。这句话也可套用在我们教师身上。

阅读是对意义的追问

对于教师, 心理学的重要性格外凸显。于是, 我重新捡拾起了心理学的书籍。这是在C·S·路易斯之前的专题阅读。其中, 最重要的一个人, 便是朋友黄晓丹与杨庆推荐的河合隼雄, 他成为我今年阅读中的第一座富矿。我读的第一本河合隼雄的书, 是《村上春树去见河合隼雄》。前者是世界知名小说家, 诺贝尔文学奖有力的竞争者。这样一个人, 竟然要寻求河合隼雄的指导, 对我来说, 实在是一件震惊的事情。这本书很好读, 几个小时便读完, 也正是这次阅读, 一方面使我了解了村上春树从个人主义向人道主义的转向, 另一方面也更明白了何以河合隼雄是不可替代的。于是, 接下去的一本, 便是河合隼雄汉译作品中最富声名的《孩子的宇宙》。

我本应该用一整篇文章的篇幅, 来谈论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因为河合隼雄首先是一位临床医生, 因而他有丰富的案例, 这些案例所包含的心理问题, 我们或多或少可以在身边看到。但更重要的在于, 河合隼雄并不单单是一位临床医生, 他还是一个有深厚造诣的荣格心理学分析师, 一个成就卓著的学者。因而, 他的书有理论高度, 足以建立起我们对孩子这个特殊群体全然不同于前的认识。后来我读了河合隼雄的回忆录, 得以近距离了解, 河合隼雄何以一生孜孜不倦致力于儿童事业。这也促使我再次翻出蒙台梭利的《童年的秘密》, 将这两本书放在同一个时间段阅读, 以便互相参看。至少, 我的一个模糊的意识被明确了:在教育中, 成年人的责任在于, 他并非孩子的建设者, 而是守护者。

这里我还想提另一位日本学者, 松居直。松居直与河合隼雄合著的《绘本之力》, 也是今年才读。这在低幼阶段的教育界, 是一本必读书, 而对绘本界而言, 则是一本启蒙书。沿着这本书的路径, 我读了松居直另外的两本:《幸福的种子》与《我的图画书论》。日本学者不擅长构建理论体系, 但精于归纳整理。松居直这两本书也不是理论著作, 而是个人经历与感悟, 其中充满美、爱与感动。作为出版人, 可以说松居直一手促成了日本绘本的繁荣。而就更广泛的意义来说, 河合隼雄、松居直这些人, 正是他们重建了日本战后的教育, 重塑了一代热爱自由与和平的新日本人。

幼儿教育理论笔记 篇8

【关键词】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笔记 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的生命线,是一个学校的中心工作,如何把教育教学的质量提高上去或者提高到更高的水平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难题,我校作为市郊的一所农村学校,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之所以能够生存下来,并且不断发展壮大,就是因为紧抓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不动摇,一切工作服从或者服务于这个中心。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不仅体现在提高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体现在教师培训方面。课堂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业务水平。然而教师的素质不是天生的,日积月累的,不断凝结,升华的,它是一个过程,也许三年或许五载,而我们在教师的培训方面,采取的一个做法就是——不断积累:

一、积累经验,沉淀升华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智慧。教师在探究真知、发现规律、实践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为一线教师每天都在实践中生活,每天都与教育对象打交道,每天都收到大量的教育信息,所以,教学实践是掌握教学经验的最好途径。教学经验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时间的,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得与失,成与败、体验与感悟、学生学习生活过程中的典型示例、新的教学设想等积累记录下来,形成教师个人的札记册,札记册记载的可以是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案例或者是教学论文;可以是日记、周记、月记。假使教师们逐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经常对教学活动的意义价值、运作方式不断自我解读、批判反思,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打破原先的认识框架、僵化的思维方式,而且还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业务水平,促使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二、积累资料,沉淀智慧

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旁证博引、左右逢源,在教学中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其中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资料的积累和灵活运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校充分认识到注意个人资料的积累和使用,是教师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并把它看成是教师自身素质的有效因素。同时,积累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学习、思考、创造的过程。作为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新课程对教师知识面的拓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所以我校对教师提出了积累资料的要求。

首先,教学资料的积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素材,形成教学资料册。比如,我校的语文学科教师就注意积累和收集历届学生发表或获奖的作文,装订成册,可以作为“范文”给学生进行浏览,这样给教学带来了方便,又是对学生的激励。文言文中通假字、古今异义字、一词多义字、重点实词、重点虚词、特殊句式的积累。英语学科教师对英语单词、短语、固定搭配、语法知识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积累。历史学科教师对历史事件、历史典故、历史人物传记等的积累。这些都对今后教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习题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自己认为比较典型的、共性的、重要的、学生易错的、易混淆的习题,或者是教师习题的演练。比如,语文学科多音字、易错字习题的积累。历史学科不同事件的对比。数学学科典型题的积累。中考学科各省市历年经典习题的积累。……

三、积累互补,共同提高

教师个人素质的提高,可以成就名师,但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并不是一个人能够做到的,所以需要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我校对教师个人的札记、资料、习题的积累行为进行鼓励、支持、引导,同时为了每个教师均衡发展,取长补短,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三册评比活动,让教师进行参观、借鉴、评选,鼓励先进,共促提高,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经过不断的积累,终究会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轩. 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03)

[2]肖宁海. 创建优质高效的教学机制[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1(09)

[3]刘之勋. 创新教学机制 实施有效教学——浅谈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 新课程(教研). 2011(01)

[4]吕春燕. 强化师生情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5]孙鸿达. 试析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及提高措施 -华章2012(22)

上一篇:孝心主题的国旗下演讲稿下一篇:经典语录:单身不过寂寞,将就却是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