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多点执业管理办法(共10篇)
医院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篇1
人民医院2015年医师多点执业工作总结
我院根据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文件,甘卫医政发[2014]472号文件精神,及时认真安排,积极组织开展医师多点执业相关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直接负责多点执业工作,并由医务科具体负责实施。党政领导班子专题研究多点执业工作,分析解决工作中实际困难和问题。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本多点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行政部门、临床和医技科室根据受援医院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医院领导、医院行政部门主要负责人赴协作医院调研、并形成工作意见。
二、加强人员目标管理
实施多点执业人员目标管理,在我院的多点执业医师和我院派往乡镇卫生院的多点执业医师人员有明确的对口支援工作帮扶计划。建立多点执业医师人员考勤签到手册,工作期间内没有擅自离岗情况。对口支援考核结果纳入科室和个人的绩效考核。并聘任多点执业专家为对应科室的科室指导主任,对科室整体服务能力的提升有了明显的效果,积极利用电视、平面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相关宣传工作。
三、制定计划
医院制定了针对制约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薄弱环节的发展规划,比如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规划重点包括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管理能力提升等内容,并提出具体、量化的发展目标。医院为多点执业人员提供了的食宿。
四、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 规章制度逐步得到了完善,医院管理实现规范化。完善医疗、院感、药事、护理、医技等规章制度,责任到人。医疗质量管理得到加强,医疗管理核心制度严格落实。
五、发挥省级专家优势,培养基层骨干
为了更好地、全方位的发挥省级专家优势,积极配合县卫计局工作,积极组织多点执业专家对全县的村医、及乡镇卫生院的骨干医师进行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及技术培训指导,定期组织专家对农村基层医务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六、完善机制
信息报送与宣传向群众宣传公示多点执业医师、专业、工作情况。利用电视、平面媒体、网络等多种媒体形式开展相关宣传工作。对口支援协议合理 协议中有明确、量化的和中长期目标、任务内容、支援方式、双方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科室对科室的支援目标,人员培养有具体的合格标准。
六、多点执业医师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聘请多点执业医师担任临床科室、医技科室或行政部门指导主任。
七、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临床专科建设得到加强、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能够独立开展的复杂技术、手术增加。主任医师在帮扶工作中,规范了通渭县人民医院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出血性贫血的诊断及治疗;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在帮扶工作中,规范了肺心病的抗心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在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开展了消化内镜下手术,胃息肉内镜治疗;在神经内科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规范诊治、神经病查体;在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尿道造影、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列腺电切术;检验科副主任指导下开展了抗核抗体谱十二项的测定,类风湿因子分型(IgG、IgM、IgA),糖尿病二项(血清胰岛素与血清C肽测定);主任带来了针灸综合技术(针刺、拔罐、艾灸、埋线、穴位注射、小针刀疗法、小儿推拿等方法),使卒中后运动障碍及头面、颈、肩、腰腿疾病等各类相关神经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能力上有了显著地提高;口腔科副主任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了牙体牙髓病的根管治疗,医技颌面部外伤的无创缝合技术;兰大二院药剂科副主任肖吉元指导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目录的拟定工作;关于药品采购制度有关规章制度的拟定工作。指导现运行病历书写,检查归档病历书写规范。服务质量入出院诊断符合率较上一提高。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上一提高。患者满意度较上一提高。
八、悉心带教,加快人才培养。
多点执业医师在诊治病人的同时,还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各自的工作经验,认真拟定了学习和培训计划,带教专业技术人员,将他们多年临床实践工作的经验和心得毫不保留地予以传授,使帮扶科室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共举办各类培训班11期,接受培训人数500余人(次).九、积极谏言献策,帮扶建立的特色专业,改进医院管理。在搞好各项医疗卫生工作的同时,医疗队员还结合受援单位实际提出了许多便于操作的合理化建议,大部分被我院采纳并逐步落实,包括重症医学科、血液净化中心、新生儿重症、冠心监护室、供应室的建设、布置、流程以及挂号、收费、卫生间等方便病人的管理流程等如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在队员的建议下,建立健全各项工作制度和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提高病历的书写质量,如何有效防范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协助联系购置必需的医疗设备等,有效地改进了受援单位的运营和管理方式。
十、积极开展大型义诊活动
多点执业医师在我院开展了大型的脑卒中日义诊活动,共义诊患者50余人次,热情为患者诊治、免费送药、解答咨询、发放健康教育资料,精湛的医术、热情的服务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
经过将近一年的医师多点执业工作,在我院工作的多点执业专家和我院配往乡镇卫生院的多点执业医师圆满的完成了既定的工作任务,使得我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医疗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极大地缓解了群众就医的困难,当地患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服务,使得“大病不出县”变成了现实,从根本上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当然,由于医院发展水平所限,还存在着专家们工作生活条件落后,后勤保障不足的实际问题,尽管我们做了极大的努力进行改善,但还有好多工作需要进一步努力做好。今后,我们会倍加珍惜多点执业这个难得的契机,进一步加强后勤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多点执业的制度建设和管理能力,努力将我院办成患者安全、政府放心、社会满意的现代化“二级甲等”医院。
医务科
医院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篇2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国家卫计委等五部委于2014年11月5日下发《关于印发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制定下发《关于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的若干意见》, 对医师多点执业问题提出总体要求, 并就资格条件、注册管理、人事 (劳动) 管理、医疗责任及组织实施等若干具体问题进行明确, 备受医疗界关注、甚嚣尘上的医师多点执业问题总算尘埃落定。《意见》中明确指出, 医师多点执业是指医师于有效注册期内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医疗机构定期从事执业活动的行为。医师多点执业制度的实行, 使医生这一职业从原来必须依附于一家医院从一而终的“单位人”转变为“自由职业者”, 作为医院核心人力资源, 医生这种角色的转变必将对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产生极大影响。对医院管理者来说, 既是挑战, 同样也蕴藏着机遇, 做好管理转型, 调整管理措施, 促进此项改革措施的有序良性推进。
二、人力资本概念及人力资本理论研究
人力资本, 是劳动者投人到企业中的知识、技术、创新概念和管理方法的总称, 它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上的、通过投资能够获得并使价值增殖的价值存量。早在20世纪60年代,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就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他认为, 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 是体现在人身上的、可以被用来提供未来收入的一种资本。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 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 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 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人力资本理论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紧密结合的产物, 经过不断深化和完善, 形成了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人力资本与个人收入分配、人力资本与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等诸多方面的理论。深入研究人力资本理论, 认清人力资本的特质, 加强其在实际应用层面的作用, 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一个有力的分析工具, 人力资本理论被引入人力资源管理领域, 指导企业实施有效的员工管理和激励活动。本文尝试从人力资本角度深入分析医师多点执业现象对医院人才吸纳、培训、激励等方面的影响, 指导医院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
三、人力资本理论对医师多点执业管理的分析与指导
(一) 医师是医院人力资本的核心资本
医院属于医疗服务业, 为知识型服务产业, 主要通过知识创造医疗服务市场价值, 运营收入源自知识型员工知识和技能的商业化, 人力资本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首要资源, 而医师队伍是人力资本的核心资本。医师经过教育投资、培训投资、医疗保健投资、职业道德投资及心理投资后拥有自身特殊的知识资本, 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其知识和技能资本投入到医院形成医院的人力资本。而医师多点执业政策施行后, 医师不再固定隶属于某一组织, 从个体组织的角度分析其人力资本的投入产出将发生改变, 对医师的吸纳、培训、激励政策必将产生极大影响。
(二) 人力资本理论对医师多点执业分析
1. 运用人力资本特性差异理论对医师队伍进行分类。
人力资本的特性差异是指知识与技能等在内的人力资本存量上的差异。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在其为企业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价值创造, 其价值性和独特性是其核心特征。其价值性体现在人力资本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及在形成和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上的贡献程度;人力资本的独特性体现为人力资本的异质性、稀有性和专用性。据此特点结合多点执业后医院医师人力资源的现状, 医院人力资本可分为以下几类。高价值性高独特性的人力资本 (一类) , 多点执业率较高, 主要是指劳动关系隶属于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及医学专家, 是医院的核心资源, 拥有核心的知识和技能, 成为医院技术创新、学术引领和价值实现的中坚力量;高价值性低独特性人力资本 (二类) , 医师多点执业率较低, 未来部分医师将成为多点执业医师, 主要是指劳动关系隶属于医院的一般医师队伍, 其人力资本的形成基于医院多年的投资培养, 其拥有知识和技能具有通用性, 对医院日常的医疗活动具有高价值性;低价值性低独特性人力资本 (三类) , 医师多点执业率几乎为零, 主要是指劳动关系隶属于医院的年轻医师队伍, 人力资本尚处于积累阶段, 其拥有的知识和技能不足以保证医院日常的医疗活动;低价值性高独特性人力资本 (四类) , 属于医院招募的多点执业医师, 对医院来说具有低价值性, 但其拥有的稀缺性和独特性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给医院带来等同于一类人力资本的收益。
2. 运用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理论对分类后医师队伍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其一, 对医师吸纳和培训的影响。从人力资本投资收益角度, 人才吸纳和培训的核心指标就是成本收益率。人力资本的投入回报率高, 医院会加大投入力度, 提升整体人力资本价值, 如果投入回报率低, 医院将压缩投入量, 控制人力资本投入。院
属于一类、二类和三类人力资本的医师, 从其进入医院开始, 医院每年要不间断、稳定的投入各项成本, 期待未来收益回报。医师多点执业后, 医师自身拥有的知识技能经不能全部服务于为其投入的医院, 使得医院的成本投入得不到全额的收益回报, 必将影响医院对医师队伍的吸纳和培训力度。特别是医师规范化培训政策出台, 巨大的医师培训费用全部由医院承担, 多点执业以及人才流失等潜在风险的存在, 迫使医院对吸纳和培训人才更加谨慎。另外, 医院人才培养属于梯队式培养模式, 二类、三类人才培养依靠一类医师队伍, 医师多点执业后, 一类医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培养年轻医生, 势必影响年轻医师的培养, 对医院整体人力资本队伍的建设有极大影响。而对于四类医师来说, 医院的投入成本几乎为零, 医院将充分权衡其投资收益的情况下进行大胆吸纳使用。
其二, 对医师薪酬激励的影响。属于一类人力资本的医师, 为医院创造的价值远远高于投入成本, 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源泉, 其薪酬水平应具有高激励性和竞争性, 通过薪酬激励全面释放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保持人才队伍稳定, 但是因其属于选择医师多点执业的主要群体, 多点执业后, 必将影响其对本医院的价值贡献, 其薪酬政策在注重长期激励的同时要运用短期工作量结合予以约束。属于二类人力资本的医师, 为医院主要医疗活动的实施者, 其薪酬政策应与其工作业绩挂钩, 同时加以额外的福利政策吸引, 增加其对医院的粘性, 防止流失。增加医院的重置成本属于三类人力资本的医师, 医院薪酬政策应参照市场价位执行, 考虑人才储备的必要性, 对优秀人才适当倾斜。属于四类人力资本的医师, 因人力资本投入少, 薪酬政策应具有足够的吸引力, 同时紧密结合其工作量发放。
四、结语
医师多点执业是我国盘活和平衡优质医疗资源的有力措施, 是我国医疗人才使用的全新模式, 作为医院要直面变化, 转变观念, 运用人力资本等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 趋利避害, 通过改革措施的有效应用, 充分调动医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医院的持续发展。
摘要:医师多点执业政策的推行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必将产生极大影响, 运用人力资本理论深入分析, 指导医院加强医师多点执业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影响的认识, 通过相应改革措施的有效调整, 充分调动医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医院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医师多点执业,人力资源管理,核心资本
参考文献
[1]朱礼华, 孙业亮.人力资本理论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融合基于历史演变的视角[J].现代管理科学, 2013 (2) :100-102.
[2]付辉辉, 彭灿.人力资本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J].经管研究, 2014 (1) :145-148.
[3]潘持春.基于人力资本特征差异的薪酬策略[J].现代管理科学, 2012 (11) :112-114.
[4]王丹丹.人力资本投资的风险规避分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 27 (2) :15-18.
[5]史新叶, 杜新宇.医师多点执业对公立医院人才队伍建设的影响[J].中国医院, 2011, 15 (4) :71-73.
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协议书 篇3
甲方:
乙方:
根据《卫生部关于扩大医师多点执业试点范围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95号)、《关于印发山东省医师多点执业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鲁卫医字[2011]103号)等文件精神,为整合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经双方共同商定,通过签订协议形式,开展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合作。双方为规范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工作管理,明晰双方责任,确保工作顺利开展,达成协议如下:
1.执业范围医师 月日。在双方约定期限内,甲方另出具同意该医师到乙方执业的书面证明及申请人近2年有效的医师定期考核合格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2.在双方约定期限内,乙方出具书面聘用证明以及关于发生医疗责任事故或民事纠纷时与执业医师责任分担约定的协议书或声明书;乙方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
3.医师在甲方注册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须在乙方的诊疗科目范围内;在乙方从事的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与在甲方时一致。
4.在乙方执业期间,执业活动由乙方负责监督管理。在此过程中出现的超范围执业的情况,应由乙方负责监督纠正并通知甲方。发生
医疗责任事故或民事纠纷的,由乙方负责处理并承担相应责任。同时,乙方应将情况及时通知甲方。
5.乙方需明确医师在乙方的执业是以不影响在甲方的工作为前提。
6.医师在乙方执业期间与乙方签订劳动合同,劳动报酬由乙方负担。
7.进行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时,乙方应如实向甲方提供该医师在乙方执业的情况。
8.其他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协议到期,续约事宜另议。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如遇以下情况自动失效:
1.甲方不再续聘该医师(甲方应及时通知乙方);
2.乙方不再续聘该医师(乙方应及时通知甲方);
3.因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协议不能履行的情形。
甲方(盖章):乙方(盖章):
负责人(签名):负责人(签名):
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程序1 篇4
1、申请多点执业的医师,须向市级卫生行政部门申请注册。
2、申请医师多点执业注册,须提交下列材料:(1)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一式三份)(2)《医师执业证书》(复印件两份,验原件)(3)《医师资格证书》(复印件两份,验原件)
(4)《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证书》(复印件三份,验原件)(5)申请人身份证明(复印件三份,验原件)
(6)拟执业医疗机构的《医疗机构许可证》副本(复印件三份)(7)拟执业医疗机构的聘用证明或聘书
(8)申请人有效的医师定期考核合格证明或考核证明(一式三份)
(9)由已注册执业地点的医疗机构出具的同意申请人在其他医疗机构执业的证明(一式三份)
(10)申请人本人医疗责任保险凭证(一式三份)
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登记所需材料 篇5
(一)《成都市医师多点执业注册申请审核表》(原件);
(二)申请人身份证复印件(验原件);
(三)申请人《医师执业证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验原件交复印件);
(四)申请人最近连续两个周期的第一执业地点医师定期考核合格证明(原件);
(五)申请人取得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同意多点执业的书面证明材料(原件);符合下列情形的,可不提供书面证明材料:
1.职称为副主任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以及外国医师; 2.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已退休医师(需提交退休证明材料);
3.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师,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医疗机构开展多点执业;
4.第一执业地点是成都市卫计委及成都市各区(市)县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所注册医疗机构的主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执业医师,申请到成都市行政区域内医疗机构开展医师多点执业。
(六)申请人与拟聘用多点执业的医疗机构签订的聘用协议(验原件交复印件);
医院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篇6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综合国力与人民消费能力的进一步增长,人民对医疗逐渐从数量的需求转变到对质量的要求。但现实情况是医疗资源约80%集中在城市,城市中又有约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其中最严重的是医师资源的分布不均,出现了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1]。为了优化医疗资源分配,让现有的医疗资源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卫生部于2011年发出关于医师多点执业试点的通知,并逐渐在多地开始实施。尽管各地对多点执业的看法不尽相同,实行中力度有大有小,但总的趋势是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接受,为老百姓所认可,越来越多的三甲医院医师,在社区医院、民营医院、外资医院等第二执业地点注册,实现了医师资源的流动与共享。同时,让上级医院优秀专家能够在第二执业医疗机构中合法地带、帮、教下级医院的医师,这对医疗技术交流以及专业人员队伍的培养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多点执业对于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整合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取得相当成效。
1 医师多点执业的管理本质探讨
医院的设立具有地域性和等级性,根据其不同的功能定位,病源相对固定,可能出现医师资源分配的差异,在下级医院医师等病人,而上级医院病人等医生,扎堆看专家。因此医师固定在一个地点执业,使得医师的工作与病患的需求出现了时间空间错位,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从绝对数量上来看,医疗资源不足是客观事实。但是从相对质量上来看,医疗资
(1)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200433上海市杨浦区长海路168号
源的效率仍有提升的空间,多点执业使这个空间部分得以充实。
从管理角度看医师多点执业制度,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把同一位医师的工作时间进行整合与切割,分配到不同的医院,与医院的病源资源进行有效的对接,使得医师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更大的提升。
2 从多点执业到多科目执业
经过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书的医师需要在卫生管理部门注册,取得执业证书,方能合法行医。医师执业证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执业地点和执业科目。执业科目指执业类别和执业范围,执业类别分为临床、口腔、公共卫生和中医类别,在每一类别下有各专业科目的分类。医师依法取得两个或两个类别以上医师资格的,除在县级及县级以下的医疗机构执业的医师外,只能选择一个类别及其中一个相应的专业作为执业范围进行注册,从事执业活动。医师不得从事执业注册范围以外其它专业的执业活动。多点执业这一措施,提高了医师资源效率,与此同时,扩大医师现有执业科目的设置或许是提高医师资源效率的又一方法。
现代医学最大的特征是分科逐渐细化。细化的分科使医师更加专业化,医疗技术趋向高精尖。但疾病在人身体上的表现存在个体化,同一疾病可能不同表现,不同疾病可能同一症状,绝对细化的分科使得疾病“器官化”,只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能使疾病得到更为有效的治疗[2]。在医院经常出现以下现象:门诊病人辗转多个专科,也不能确诊疾病;住院病人出现非住院专科的症状就需要多学科会诊,使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且随着社会结构老龄化,一些基础疾病成了每位医师都要面对的常态,一些科目逐渐凸显出其基础或公共的性质,比如营养学、心理学和康复医学等。
因此,专业化的医师对不同科目的知识能够进行学习、培训或者进一步的进行执业,将有望解决这一问题。第四军医大学樊代明院士在对目前分科细化所带来的医学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整合医学的概念,一专多能的多科目执业的医师是必然趋势[3]。
3 多科目执业的管理本质探讨
多点执业整合优化了同一位医师的不同时间,多科目执业则是增加了同一位医师单位时间的效率。
患者的疾病经常是多发性的,尤其对于老龄患者,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可能需要多学科的综合治疗,而且还可能需要营养学、心理学和康复医学贯穿始终的支持。具有综合诊疗能力且具有多科目执业执照的医师既可以更加有效的解决患者的疾病,又可提高工作效率。笔者认为多科目执业的优势在于:多面手的医师,能够更全面的解决患者的身心康复问题。患者是一个整体,医师最终要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冷冰冰的仪器;医师不仅仅需要全面的知识,更需要高尚的品德修养并给与患者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单兵作战能力的提升,减轻整体的负担。当医师单位时间的效率提高以后,必然产生联动效应,带来的是整体实力的提升,无论是经济负担,时间代价,还是医疗纠纷,都可以相对减轻。从卫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应是相当可观的效益。一专多能的医师,更具有可塑性,使医疗资源能够更加适应流行病学的变动。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疾病谱在悄悄发生变化,今天的热点,5年后可能就病患寥寥。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师的知识体系需要随时更新,受过良好培训,具有开放思维的人更具有可塑性。
4 多科目执业与全科医学
一位医师将不同科目的知识技能融于一身,其实战能力将大大提高,集丰富的知识、全面的技能、多面的能力于一身,这样一批医师的长成,无疑对广大求医者是一大福音。这样的医师其优势主要是将两人或多人的知识技能以一人兼而有之。这样的人才,并不是新发明,而是历来就有,比如我国曾经风靡一时的“赤脚医生”和现在大力培养的“全科医生”。多科目执业的医师与“全科医生”差别较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4.1 水平不同
多科目执业,其实是精英的联合体,而“全科”延续的是“低水平、广覆盖”的思路。
4.2 起点不同
多科目执业,是在执业医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产物,其起点是双学士水平或研究生水平,而“全科”则没有这样的要求。
4.3 目标不同
多科目执业,是一专多能,在多能的有力辅助之下,解决一专的疑难杂症,其目标仍在高精尖;“全科”是多能而不专,解决的是普遍的普通问题,其目标在低常广。
4.4 结果不同
多科目执业,是不同的知识甚至知识体系在一个人身上有机的整合,最终将有力的支持新兴学科——整合医学,是创新的;而“全科”本身就是在“全科医学”指导之下进行工作的,是因循常规的。
5 多科目执业的远景展望
在医师层面,丰富的理论营养和多样化的实践锻炼,造就一批有技能会思考的临床医师,以此为沃土将产生新的学术巨人和大师。
在医院层面,这样一批医师的产生,可以使学科之间的对话消除隔阂,而碰撞火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流畅而自然,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
在社会层面,老百姓如果能够听取具有多学科训练背景的医师建议,能减少在不同科室之间来回奔波的繁琐,能减少服用许多不必要的甚至互相冲突的药物,能减少不同科室之间病理药理的矛盾困惑,能找到值得信赖的“我的医生”。从客观上改善医患间的群体关系,使看病难看病贵的解决从此找到突破口;目前国家正在筹备的“家庭医师”制度或可以此为契机得到推进和落实。
在国家层面,这是一批人力资源的大储备。人才素质的提升,必将换来医疗资源的节约。
以此来看,多科目执业前景值得期待。
摘要:医师多点执业在发达国家是比较成熟的制度之一,我国自2011年开始试点实施,逐渐被医务工作者接受,被广大群众认可。循着整合医疗资源、减少资源浪费,使有限的医务人员满足更多医疗需求的线索,笔者思考医师多科目执业的可行性,或对目前中国的医疗现状有一定贡献。
关键词: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多科目执业
参考文献
[1]张津.医师多点执业改革的利与弊[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2):190-191.
[2]樊代明.整合医学初探(上)[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12,27(12):19.
医院执业情况总结 篇7
执业情况总结
XXXXXXXXXXX自2006年4月依法执业以来,在各级政府和县卫生局的直接领导下,全体医务人员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的伟大旗帜,在“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正确指引下,持续深入的开展了“医院管理年”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大胆创新、努力拼搏、积极进取,使我院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增长迅速,医院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医院的发展正步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现将校验期内我院各项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抓好基础建设,努力开发利用硬件资源
1、医院把建立一流的医院为己任,装备了先进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简化了就诊疗程,方便了患者就诊。
2、医院在2008年顺利成为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极大的方便了广大居民的就医。
二、医院管理全面推进
医院管理是医院工作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强化管理、科学管理、让管理出效益是医院管理工作一个永恒的主题。在医院各项管理进一步加强的基础上,为贯彻执行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精神的要求,我院在总结了全面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主题年各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按照市卫生局相关文件精神的要求,从2006年开始连续三年制定了该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领导机构与办公室,做到了有方案、有组织、有目标、有重点,全面推进了医院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1、坚持依法执业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严格贯彻执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办法》,按照规定的执业范围、地点执业。认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新处方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我院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及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的管理。成立了院、科两级质控体系。严格落实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等;建立了医患沟通制度,充分履行医务人员告知义务;每季度组织一次全院质量大检查,发现问题予以登记,并扣除质量分,与核算直接挂钩。组织机构的逐步健全、制度的逐步完善与实施不仅规范了广大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而且依法保护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医院的安全医疗奠定了基础,使我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进步,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与风险防范意识有了明显的增强。本校验期内未发生医疗安全事故。
2、加强医疗文书的管理 规范的病历书写是正确诊断疾病和决定治疗方案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是医院医疗管理信息和医护工作质量的客观凭证,是衡量医疗水平的重要资料;是进行临床科研和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资料;是处理医疗纠纷、鉴定伤残等级的重要法律依据;也是临床医师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在分管院长的直接领导下,医务科进一步加强了对各科室质控小组的督促检查工作,由医务科及护理部组织采取每周六的行政查房抽查现诊住院病历与每周组织科室质控员检查归档病历相结合的质控监督机制,做到了归档病历每份都有检查记录,严格按照《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病历书写规范》、《新处方管理办法》要求广大医务人员,通过查问题、挑毛病、找差距进一步规范了医务人员的病历书写,使各科室的病历书写质量自查力度加强。在书写病历时都能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各科医生能认真、规范地书写处方;护理文书的书写符合要求;住院医师对上级医师查房记录较为完整、对病情分析较为详尽。使我院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3、加强护理质量管理 严格按照《诊疗护理常规》从事日常的护理操作;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护理安全,护理部积极加强护理质量监控,提高专科护理水平和护士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完善质控程序,细化质控内容;定期召开护士长例会,交流护理经验;启动了护士长夜查房;组织了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先进的护理及管理经验;定期组织护士进行“给氧”、“吸痰”等相关专业的护理操作规范比赛,使我院护理人员的急救操作较为熟练;规范了门诊观察室,设立了导医台;护理人员做到衣帽整洁、规范佩带胸牌、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菌观念强;各科护士站、治疗室一切物品摆放有序,病房管理质量有了提高;晨间护理、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出院病人回访等工作持续展开,极大地提高了我院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综合素质。
4、加强感控管理 严格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制度》。在相关科室设立感控操作程序图;定期对空气消毒液进行了监测;加强传染病的管理,为严肃疫情报告制度,医院成立了疫情报告管理小组;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垃圾和废物按规定处理。
5、加强药品管理 成立了《药事管理委员会》,严格执行《毒麻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毒麻精神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反对临床滥用抗生素、麻醉、一类精神药品实行“五专”管理,做到帐-物、帐-帐相符,保证了每张处方合格;做好ADR监测。在药品的进货渠道上积极参加县卫生局组织的药品招标采购,做到有采购计划、有领导审批意见、有药品入库各项表格和帐目。
6、加强财务管理 ⑴健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支出管理;⑵全面理顺债权、债务,分别建立专项帐户,使领导做到心中有数;⑶严格财务管理,认真执行财务审批、报销手续,⑷认真推行医疗设备及药品招标采购,集中采购,降低成本,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购进质优价廉的设备,达到节约资金的目的,又促进了廉政建设。上述举措能充分发挥财务经济杠杆的作用,使医院有限资金发挥最大作用。
7、加强后勤管理 严格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环境建设,对医院的绿化重新布局,使患者有了更加舒适的住院环境。
8、在综合治理管理上,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采取了人防、物防的多项措施,以人防为主、物防为辅,重点科室及库房长期实行人员轮流值班。贵重设备各科具体到人。物防方面,对医院各楼层安装了防盗门及消防设施及电子眼设备,制定了应急预案。
三、医疗业务进一步发展 人才培养得到进一步加强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才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力军、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医院领导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本检验期内先后共派出了数十名同志赴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相关专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了《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三级医师培训制度》;积极开展院际协作,多次邀请专家前来讲座、技术指导、会诊、手术协作;定期在全院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活动,每季组织了一次医护人员的“三基”考试;护理线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基护》的系统学习与培训。使我院青年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狠抓医德医风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行风建设是医院科学发展的永恒课题,医德医风的好坏是群众评价医院满意度的一把尺、一杆秤,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是我院的一贯传统。
1、抓好院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树立院领导班子的良好形象。坚持学习制度,不断提高院领导班子成员的思维水平,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提升管理和创新能力,形成推动医院发展的坚强领导力;党政班子齐心协力,共担风险,以良好的班风带动全院职工树立起良好的院风,形成职工关心医院、热爱医院的强大凝聚力;在用人、提拔、经济等重大问题上,以廉政建设让上级领导和全院职工放心,形成更大的向心力。
2、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作为医院核心竞争力和综合院力的主要方面,是医院无形资产的重要标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之间竞争最主要、最有效、最合理的竞争方法;是能够带来明显社会效益和直接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深入开展纠正行风的主要措施。向广大患者作出了服务承诺,规范了文明礼貌用语;明确服务宗旨:坚持 “以病人为中心,优质服务;以质量为核心,救死扶伤”的服务宗旨,维护患者就医时的各项权利,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服务。把文明优质服务活动作为医院的一项永久性的重要工作来抓,与每年的评优评先相结合。
3、全院职工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上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要内容、以开展“八荣八耻”的社会荣辱观教育为契机、以加强行风评议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职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体医护人员中开展了救死扶伤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开展了“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于病人”的服务理念教育,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的爱心、关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
4、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医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医院管理年”活动,深刻理解“管理年”活动的主题内涵,多次在院办公会上明确指出,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加强医院管理,改善服务态度,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坚持把追求社会效益,维护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管理年”活动为契机,全面推动医院各项工作的进步。
5、强化劳动纪律。劳动纪律是医德医风好坏的一个重要体现。我院加大了劳动纪律督查力度,每周由院领导带队进行督查,迟到、早退、脱岗者,实行经济处罚,并在全院公布。
双诊制与医师多点执业分析探讨 篇8
双诊制是首诊制和双向转诊两种制度的总称。双诊制的顺利实施受诸多方面的影响, 微观方面的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 (基本特征、支付能力、健康关注、转诊认知) ;医生相关因素 (基本特征、服务能力、病人理念、社区与医院沟通、转诊认知) ;特定病例 (医生与患者感知的严重程度、疾病类别) ;机构性因素 (社区设施、医院专科水平) 相关者的利益因素等。宏观方面的包括政策性因素有无纳入医保、是否制定了转诊标准、有无相应的激励措施、价格杠杆等方面。本文列举举足轻重的几个因素作为重点阐述。
1.1 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是制约首诊制的首要因素, 也是国家迟迟未有强行出台首诊必须在社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中最主要的一个就是人力资源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数量不够, 在我国的社区医疗机构中, 全科医师只有3.2万人, 远远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1]。 有专家预测今后几年基层每年需要增加5万到8万全科医师才能满足社区对人才的需求。而我国目前在全科医师的培养机制上还处于刚刚起步和摸索阶段, 短时间内还不能满足整个社区卫生机构对全科医师的需求量。另一方面, 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质量不高。在发达国家一个社区全科医师必须经过五年的大学本科的学习, 再经过三年的专科培训才有资格报考全科医师资格考试, 考试合格才给予注册, 这样才能成为一名社区医生[2]。而我国, 据《2008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数据显示, 社区卫生服务中人员的文化程度主要是中专 (45.9%) 和大专 (30.6%) , 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12.1%, 专业资格以助理/师级 (42.5%) 为主, 中级以上职称只占26.2%。真正合格的社区全科医师缺乏。
1.2 群众对基层卫生机构的认同程度不高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硬件和软件设施都处于一个比较低下的水平, 社区群众对其认同度普遍偏低。对其技术水平和医疗条件持怀疑态度, 并认为在社区首诊会贻误病情, 还有些病人担心从上级医院转到下级医院会影响疾病治疗的连贯性, 所以他们的选择是不管大病还是小病都在大医院治疗。
1.3 上下级医疗机构利益管理难以理顺
由于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分别属于不同的利益共同体, 有着各自的经济利益目标其间存在着相关的利益冲突。另外现行医疗体制的市场化运行使得双向转诊这项制度不是以病人为中心而是以各自医院的经济利益为中心, 医院和社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赢得更多的利润, 而病人就是利润的来源, 所以就导致双向转诊难以有序的实施。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缺乏内在动力, 也无外在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医院不将病人转回社区的现象缺乏制约手段[3]。
2 医师多点执业对双诊制的影响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的两面性, 医师多点执业这项政策也不例外, 下面我们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其影响。
2.1 积极影响
2.1.1 盘活存量人才资源, 提高基层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利于首诊制的建立
开展医师多点执业, 能够盘活大医院的存量人才资源。如果能让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医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县乡一级医院执业, 不仅能使这些存量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使城乡居民和农村群众就近享受到更高层次的医疗服务, 同时也能使基层医院的医师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指导从而带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的提高, 进而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在上文我们提到的目前首诊制难以实行的最大的困难就是基层医疗机构资源配置差, 尤其是核心的人力资源, 开展医生多点执业当地医生能和经验丰富的专家面对面的交流, 及时的更替滞后的医学知识,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机构的医疗水平。所以医师多点执业提高了老百姓对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同度, 使小病、常见病首诊在社区成为一种可能, 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首诊制的实施过程。
2.1.2 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 方便基层群众就医
基层医院以多点执业的方式来引进人才, 有利于其缩短自身经验的积累和人才培养的过程在极大程度上节约了成本, 从另一层面上也让更多的基层患者得到了实惠。在大城市大医院挂号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由来已久, 通过医师多点执业这种方式, 让部分老百姓在自己的家门口就能看得上大专家, 享受到当今国内一流的医疗服务。医生多点执业, 打破了“名医被医院垄断”的格局, 也使患者找名医看病的选择和空间得到了极大地拓展。医师多点执业改变了长久以来医生从属于一个医院的一个僵化的单位所有制模式, 它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现状的调合剂, 它允许医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 它还引入了市场评价机制, 极大的推动了医生个人素质全面均衡的发展。医师多地点执业对于更好地统筹调配医疗卫生资源, 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促进区域间、机构间人员和技术的交流, 提高基层医院诊疗技术水平, 方便人民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看病就医, 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等方面都具有积极作用。
2.1.3 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网络形成, 提高双向转诊率
医师多点执业有三种类型:一、医师执行政府指令性任务, 二、多个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整合医疗资源、方便患者就医和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为目的开展横向或纵向医疗合作, 三、医师受聘于两个以上医疗机构执业。大医院的专家在某一个区域有一个固定的患者群体, 层层辐射形成网络使大医院的患者在基层得到分流, 不仅促进了基层医疗网络的建设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上下级医院间的双向转诊率。下表是王丹若在重庆市2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随机选取15家3种不同类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问卷调查所得数据。
注:在调查的5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 仅2个中心开展双向转诊服务。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 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双向转诊率的远高于大医院对口支持和政府办的社区。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及其所辖的一个中心三站就属于大医院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也就是医师多点执业中的第二种类型——医疗机构间的纵向合作。内部统计数据显示从2002年-2007年6月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与其所辖社区双向转诊人次呈现逐年增长。由此可见, 医师多点执业有利于双向转诊率的提高。
2.2 消极影响
2.2.1 基层医院收治超范围的患者, 增加医疗风险
开展医师多点执业以后基层医院医生的胆子开始大了起来以前一些不敢收的病人也收进来, 本院治不了没有关系, 反正可以请到专家来。有些人在担心, 允许多点执业以后岂不是越来越鼓励某些医院收治自己无能为力的患者, 这在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医疗风险。据有关部门统计, 全国因医生多地点执业导致的医疗事故已经占了总数的1/10[5]。
2.2.2 影响大医院部分医生的本职工作, 妨碍医疗业务的开展
对于上级医院来说, 因为疾病的难预测性作为医院的医生需随时待命投入到病人的抢救、紧急会诊等事件中, 能否赢得宝贵的时间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医师多点执业有可能会影响医师在医院的正常工作。对于下级的医疗机构来说, 为了获得更多的边际效益, 将尽可能的充分利用这一临时资源, 使医生不仅匆忙上阵劳动强度增大, 从而使导致医疗意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6]许多人担心允许多点执业会否造成“医生本职工作无精打采, 兼职工作生龙活虎”? 另外由于医师多点执业还有可能出现倒卖患者的现象。能够出去多点执业的医生一般都是上级医院骨干、中坚力量院领导不敢得罪不敢管所以就会影响到原执业地点医院的日常工作, 妨碍医疗业务的开展。
2.2.3 上下级医院间管理难度大, 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加以规范
对医师人事关系所在的的医院来说, 医生由“单位人”变为“行业人”, 医院的管理难度将会进一步的加大。 [7]医师多点执业给医院管理层提出了挑战, 要尽快明确医院能给医生提供什么资源、医生在这个机构承担的职责是什么由于目前多点执业处于一个探索阶段还没有相应法律法规去约束多点执业的医生。另外医师多点执业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和科室内部的团结。[8]由于医师多点执业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暴露的诸多问题, 比如医师的定期考核问题由哪个医疗机构来负责是第一执业地点还是第二、第三, 医疗事故责任的划分, 医生的薪酬标准等等。
3 建议
3.1 建议第三类医师多点执业类型向第二类转变
建议医师个人多点执业向医院间的协作类型转变。一方面, 让医师从“单位人”变为“行业人”是一个艰巨而复杂耗时费力的变革, 这在短时间内还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难题。而且, 医师的执业活动必然发生对医疗设施、设备现代诊疗手段的依赖。[9] 目前的体制和环境对自由的医生个人多点执业来说时机还不成熟, 另一方面, 自由的医生个人多点执业不利于各级医疗机构的利益协调和对医疗秩序的管理。在现行的医师多点执业管理体制还不健全法律法规还缺如的情况, 建议发挥第二类多点执业类型的作用。
3.2 提倡医师团队多点执业
一台手术的成功绝不可以仅仅依靠一个名医就可以保证, 还包括检验、器械、护理、麻醉等各个方面的配合, 手术后绝大多数患者还需要术后的治疗和护理。[5] 给予患者医疗安全的考虑我们提倡医师团队多点执业。昆明作为全国医改中第一个试行“多点执业”的城市, 自2009年4月启动至今, 已有919名医师合法“走穴”。[10]医师以团队方式进行多点执业, 这在我国实属罕见, 这是医疗资源优化配置的体现, 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的合理流动。原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省红会医院) 副院长、心脏内科主任李易及18名骨干集体辞职, 投身到由公立改制成民营的云南圣约翰医院, 打响了云南省医疗卫生人事制度改革的第一枪。今年年初, 李易又率团到省三院多点执业, 为此举创造了一个新词———“自由执业专家团队”。李易就医师多点执业方面的问题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他对医师个人多点执业不看好, 但“团队多点执业值得探索”, 团队的力量可以保障住院病人的安全。李易团队的实践证明, 医师团队多点执业是值得进一步推广的。
3.3对管理加强规范, 并逐步走向制度化、法制化
2009年4月云南省昆明市卫生局出台了《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其中初步规定了多点执业的医师注册的条件、注册程序及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针对多点执业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对执业地点实行区域化管理, 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制定相应的许可制度, 以确定许可多点执业的方针、原则、方式、对象、流向以及供需双方应享有的合法权益。建议根据医院级别规范执业范围以防范基层医院凭借多点执业的医生超范围执业, 譬如心脏介入治疗只能在三甲级医院开展。建议国家在薪酬和人事制度等方面建立激励机制, 引导医生多点执业去基层, 弥补基层医疗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建议建立网上“专家库”, 输入各位专家医生的真实信息, 让医患双方有据可查, 防止“游医”、“假专家”行骗。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基层、社区医院的医疗设备。建立第三方监督机制对“多点执业”医生进行甄别和监管, 规定必须在完成本职工作后才能多点执业。明确原执业单位、医生、第二执业机构三方责任, 且将多点执业的所的薪酬公开化、透明化。最后, 从医生个人角度来讲, 也应加强自律, 牢牢贯彻“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认真担负起救死扶伤、防病治病的神圣职责。完善现有法律法规, 在严格标准强化管理的基础上允许医师多点执业, 改变目前医师异地执业的无序状态, 做到宽严相济做到宽政策、严管理, 加大执法监督力度, 既发挥多点执业有益患者的社会效应, 又预防其可能出现的消极负面影响。[11]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医师多点执业的作用, 来缓解目前患者看病贵看病难的现状, 推动我国卫生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富豪.社区卫生服务双向转诊运行机制研究[D].福建:福建医科大学, 2009.
[2]杨柳, 李巍, 冯泽永., 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对首诊制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09, 30 (8) :43-47.
[3]李肖肖, 杜雪平.我国双向转诊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 2008; (10A) :1731-1734.
[4]王丹若.大医院与CHS互动模式对双向转诊影响研究[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 2009.
[5]黄晓光, 姜柏生.从卫生经济学和卫生法学的角度看医生兼职[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2003; (1) :24-27.
[6]李晓辕.医师多点执业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 2008.
[7]袁蕙芸, 程华丰.注册医师多点执业必须有序进行[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4) :20-22.
[8]卞鹰, 于晶波等.对医生收入及院外兼职的利弊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 2004; (3) :17-20.
[9]王凯戎.医师开业和多点执业的有关法律问题[J].医院院长论坛, 2009; (4) :23-25.
[10]新华网.云南中级以上职称医师都可申办多点执业[EB/OL]. (2010-03-11) [2010-05-30].http://www.yn.xinhuanet.com/gov/2010-03/11/content_19220191.htm.
医院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篇9
既然开放医师多点执业可以给患者提供更多的就医途径, 也能增加医师收入, 为何医师和医院对多点执业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 效果也不明显?既然如此, 多点执业之路还能走下去吗?为此本刊拟就此问题进行专题研讨, 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选题如下:
一、解读医师多点执业政策;
二、国外医师自由执业情况研究 (结合、针对国内目前多点执业瓶颈——国外相关执业情况) ;
三、从多点执业医师医院院长 (管理者) 的角度谈对医院多点执业医师的管理;
四、从接受多点执业医师医院院长 (管理者) 的角度谈对多点执业医师的管理;
五、多点执业医师 (医学专家) 对于多点执业政策的认识 (最好是全国性、大样本的调查研究报告) ;
六、在现有的政策、法律、观念下多点执业如何更好落实或政策、法律、观念需要全面突破。
医院药师执业风险与防范 篇10
关键词:药师,执业风险,防范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和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深入, 相关医药法律、法规的健全, 公众维权意识的增强, 药师尤其是医疗机构的药师将面临更大的执业风险[1]。作为医院药师, 不但要掌握相关的医药专业知识, 还应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熟知自己所承担的法律责任, 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可循。目前, 如何通过日常工作中的行为规范来减少承担法律风险的几率是广大药师迫切需要形成的共识。为此, 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与体会, 谈谈当前医院药师在日常工作中所面临的执业风险及防范措施。
1 执业风险的几个环节
1.1 药品验收入库的风险
当前, 多数医院对药品验收入库仍然偏重于数量而忽略内在质量。虽然药品贮藏温度的验收不属于《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的法定验收记录项目, 但冷藏药品运输必须在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低温冷藏条件下进行, 如果药品经营企业在运送药品过程中贮运温度超标, 而药师未对该项目进行验收, 入库的药品也可能存在某些重大问题。输液瓶由于搬运的碰撞造成微粒增加等这些在运输过程中造成的药品质量问题在入库验收时药师仅凭肉眼难以及时发现, 造成药品在院内流通使用后可能会发生不良反应事件, 患者可能会投诉药师发出了质量不合格的药品, 这也增加了药师执业的风险。另外批次管理有利地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准确性[2], 如果验收时药品的批号与医药公司发票上的批号不完全一样或办理入库时药品批号输入错误, 这些情况在药品发生质量问题时就难以追溯原因, 埋下了医疗隐患。
1.2 药品贮存管理中的风险
2005年版《中国药典》共收载药品品种3 111个, 其中规定:需常温 (10~30℃) 储存的有2 350个, 阴凉库 (≤20℃) 储存的有542个, 冷处 (2~10℃) 储存的有47个, 2~8℃暗处储存的有89个, 需30℃以下储存的有24个, 8℃以下储存的有24个, 遮光储存的有1 366个, 规定在干燥处储存的有992个[3]。在实际工作中, 药品的冷藏温度 (2~10℃) 都能执行, 但往往对药品遮光、阴凉 (≤20℃) 等要求的管理重视不够, 特别是需遮光的药品在拆零后无任何遮光保护措施, 在光解作用下会产生有害物质, 使用后增加患者的过敏反应, 增加患者的用药危险, 也增加了药师的执业风险。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使用刺五加注射液致3例患者死亡的严重不良事件, 就是由于药品在流通阶段保管时, 被雨水浸泡污染所致。可见药品在贮存过程中如果管理不当, 会造成药品质量下降, 直接影响到药品使用的安全性。
1.3 药品调剂的风险
随着新药的不断增加, 患者联合用药品种数量也呈增加趋势, 潜在危险处方亦随处可见。而药师在调配环节能否有效审核处方, 决定该风险能否被有效制止, 如审方环节不能发现问题, 则导致错误处方进入给药环节, 如果给药环节疏忽将导致差错的发生。有文献报道[4], 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导致调配差错占28%;因药品名称、包装相似导致的差错占38%;药师审核把关不严导致的差错占34%。《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七条规定, 医疗机构的药学专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医嘱、处方管理制度, 认真审查和核对, 确保发出的药品的准确、无误。发出药品应注明患者姓名、用法、用量, 并交代注意事项。对处方所列药品, 不得擅自更改或代用。对有配伍禁忌、超剂量的处方, 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拒绝调配;必要时, 经处方医师更正或重新签字, 方可调配。这赋予药师一定的权利, 又要求药师承担一定的责任。曾有一起因医师书写潦草导致药师发药差错案中, 法院判定药师承担75%的法律责任[5]。处方调配是医院药学工作中最繁重, 也是最容易出现差错和事故的工作。药师调配过程中发生的错误主要有数量配错、种类配错、发错患者、药品标签错误、交代不清、未发觉有配伍禁忌等差错。医生、护士工作的失误或差错也会造成药师的执业风险, 比如病区医生在开具医嘱后, 护士在电脑录入的失误, 从而使药名、规格、剂型、数量、用量、用法等与实际要求不符。这些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差错会连环导致药师的发药错误和医嘱交代的错误。若药师专业知识不扎实, 工作经验不丰富, 有时即使是处方上的明显错误, 审方时也很可能发现不了。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 药师同样需要承担责任。
1.4 退药处理中的风险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药房发给患者药品一律不准退货。但事实上医院是服务性单位, 一切以患者为中心, 若因处方用药不当, 如禁忌证、超治疗用药、重复用药、药物过敏史、肝肾功能障碍或说明书以外用药且未得到告知等, 患者不宜继续使用该药以及超剂量用药, 违反医疗保险的相关制度和规定等这些情况应酌情给予退药处理。但在退药过程中存在一些药品安全隐患, 如退回药品是否与本药房发出的药品完全相符, 包括药名、规格、生产厂家、批号、有效期;外观是否清洁完整;退回药品如有特殊贮存要求, 需冷藏而未冷藏再要求退药的, 这样药品质量就很难得到保障。
1.5 药学咨询服务中的风险
医院药师面临着医生、护士以及患者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难易程度的药物咨询问题, 这就要求药师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丰富的经验来及时准确地解答问题, 这是对药师药学服务能力的综合考验。如药品的常用量与特殊用量、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药物相互作用问题、用药的注意事项等各种问题都会涉及, 如果回答错误就会对患者造成损害, 轻则影响治疗、造成经济损失和投诉纠纷, 重则涉及赔偿、法律诉讼。
1.6 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风险
临床药学服务是药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 协助医生提出个体化给药方案, 并监测患者的整个用药过程, 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水平,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的临床疗效。在全国医师典型性抽样问卷调查中发现[6], 对于是否应该让临床药师对患者治疗结果承担责任, 88%的医师坚决主张临床药师应承担责任。但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 难以避免地要发生诸如医疗事故、医疗差错和医疗纠纷等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由于药师个人所引起的过失、错误等, 如对患者造成损害, 都将可能引起纠纷, 甚至是法律诉讼。而目前对于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的权利、义务、职责、责任不很明确, 又没有得到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持, 难免使其工作受到质疑, 正当的权益得不到保障, 这无形增加了药师的工作风险。
2 执业风险的防范
2.1 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过去, 由于不少药师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在涉及到因药物治疗差错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中, 往往不能举证损害结果与其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不能免除责任。药师在调剂工作任务完成过程中, 应遵循安全、有效、经济的原则严格执行“四查十对”, 对门诊处方或病区医嘱药疗单进行审核, 认真检查医嘱中药物使用情况, 包括是否选用正确的药物、正确的剂量、正确的给药途径, 对可能发生的剂量过低或过高, 新增药物与医嘱药物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治疗重复等问题, 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联系, 给予恰当的建议, 这样就能起到减少药疗环节的差错。药品上市后都有说明书, 但医师“标签外用药”即超范围使用药品, 包括用法、用量、使用范围等现象在临床屡见不鲜, 这跟用药指南滞后有关。但要注意的是药品说明书是医师开具处方, 药师调配处方和指导用药的法律依据。因此药师应及时掌握药品说明书之外的使用信息, 具体分析医生超说明书用药的原因, 检索文献资料, 查找有关实验、理论和临床依据, 判断是否是临床实践中已得到证实的新的适应证、给药途径和用法用量, 并提醒医生“标签外用药”的潜在危险性和必需的临床观察。药师在审核处方时如发现有处方医嘱和药品说明书不符的情况, 不合理用药或用药错误的处方, 要求医生更正或重新开具处方。对于药学服务中遇到新的或疑难问题, 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不宜早下结论, 应先认真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或向上级药师请示后再进行解答, 这样不仅是为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也可以规避药师的执业风险。
2.2 规范执业操作规程
规范、合理和有序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避免药师的执业风险。医院药师应严格遵守《处方管理办法》、《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以及医疗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转变服务模式, 促进医院药学服务质量的改善与提高。实践证明, 核对方式和差错报告制度可有效地发现错误, 减少药疗差错的发生[7]。药师参与到药物治疗过程中要养成审查核对的习惯, 出现差错要有记录和分析报告, 这样才能不断改进, 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差错。
2.3 提高药师的业务素质能力
当前医院药学工作正由“药品供应保障”逐步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 药师工作逐渐从以药品供应事务型向科学技术服务型为中心的方向转变, 而药学服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随着医药卫生科学的不断发展, 新知识、新技术、新药品不断问世, 相关制度、规程、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地修订、完善, 因此药师要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自觉寻求各种渠道经参与本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能力, 真正做到有效规避执业风险, 这是医院药师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宏.浅谈药师的法律风险与防范[J].中国药房, 2005, 16 (22) :1687-1689.
[2]李琳.医院药品批次管理的实践与探讨[J].中国药房, 2009, 20 (19) :1481-1483.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二部) [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附录ⅪV.
[4]蒋军, 王晓杰, 钱爱而.门诊退药现象的分析与对策[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6, 26 (11) :1430-1432.
[5]张陆勇, 主译.规范处方指南[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 1999:46.
[6]胡静, 杨世民.医院临床药学服务中医师行为调研[J].中国药房, 2005, 16 (1) :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