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灯光的成语(共12篇)
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使用技巧 篇1
一、紧贴生活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中学作文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成语在动作描写中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上做出了积极的改进和创新,但就目前来看取得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一些教师较为注重写作速度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观察能力。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写作兴趣,久而久之还会降低写作质量,极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作文学习来源于生活,强调的是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中的人或事,能够为作文写作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紧贴生活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全面解决成语使用贫乏的问题。例如,朱自清《背影》中有一段描写父亲爬上月台的一句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得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蹒跚、攀着、向上缩、爬”等词句是作者描述父亲时典型性的动作描写,可以说是栩栩如生。为了让学生了解成语的应用,首先让学生联想与上述动作词语相关的词语,如“蹒跚”联想到步履蹒跚、歪歪倒倒,“攀着”联想到跌跌撞撞等,其次让学生观察并使用成语描述学生或者老师的行为动作。如表现学生走路姿态的有“昂首阔步、大步流星、连蹦带跳”等成语,表现学生动作神态的有“聚精会神、呆若木鸡、神采飞扬”等成语;表现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有“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等成语,表现老师上课的成语有“声情并茂、妙语连珠、绘声绘色”等成语。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成语,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在动作描写时学会合理运用成语,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二、创设成语学习情景,增强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上文说到,动作描写在人物描写中占据着核心的位置,是人物性格特征及思想感情最直接的体现。具体而言,通过描写动作可以使人物表现得更生动和更令人难忘,倘若动作描写过少,就会促使人物变得呆板,毫无感染力。因此,动作描写对提升作文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语是作文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也属于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应用。由于成语包含多种意义,因此在作文表述中可以起到形象鲜明、一目了然的作用。但在作文写作中,必须恰当使用成语,这样才能避免词不达意、滥用成语的现象发生。例如,为了让学生合理地运用成语,教师可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进行指导和教学。首先,由教师演示人物动作,让学生观察后并使用成语进行描述。如教师轻轻推开门,面带笑容走到讲台前,拿起课本认真讲课等,由此让学生掌握和蔼可亲、专心致志等成语的运用。其次,可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恰当使用成语的重要性。如教师用力撞开门,表情严肃地走上讲台,这里就会反映出教师令人生畏、盛气凌人的样子。如此一来,便能让学生明白在作文中描写人物时,合理使用成语,能够积极反映人物的作风、思想品质等内容。从而避免描写不贴切等写作问题的发生,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三、正确指导成语使用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
在中学生作文的动作描写中,如何正确运用成语仍然是目前作文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现阶段,一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累了很多不同措辞、不同类型的成语,但在实际写作中运用的并不多,甚至错误使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予以重视,同时根据现有情况正确指导成语的使用方法。例如,在作文写作时,指导学生对人物动作进行分步写作,以使人物形象鲜明,层次更为清楚。就拿《柳叶儿》中“脚丫子猛地踩到冰凉的硬地上,牙齿都咯嘣嘣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蹭着了树干,凉飕飕的。”这一句话来说,作者通过“踩、响、勒紧、吐、抱、爬、开、蹭”等动词将人物的做事情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清楚。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根据人物动作特点准确使用成语,不仅能够让学生明白成语应用的重要性,还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继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描写灯光的诗.DOC 篇2
红烛
开放分类: 文学、诗词、书籍、诗集、汉语词典
hóng zhú
①红色的蜡烛。多用于喜庆:寿星像前,点着一对红烛|洞房内,红烛高烧。
②诗集。闻一多作。1923年9月7日出版。初版本收六十二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收一百零三首。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或抒发诗人的爱国之情,或批判封建统治下的黑暗,或反映劳动人民的苦难,或描绘自然的美景。构思精巧,想象奇新,语言形象生动。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
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
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
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流罢!
描写树木的四字成语_成语 篇3
树:立;德:德惠;务:必须;滋:增益,加多。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
树碑立传
树:立。原指把某人生平事迹刻在石碑上或写成传记,使他的名声世代流传下去。现比喻立个人威信,抬高个人声望。
枯树生花
枯树开起花来。比喻在绝境中又找到了生路。
剑树刀山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火树银花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撼树蚍蜉
撼:摇动。蚍蜉:大蚂蚁。想把大树摇动的大蚂蚁。比喻自不量力者。
耕耘树艺
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
独树一帜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
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大树将军
原指东汉冯异。后常指不居功自傲的将领。
尺树寸泓
泓:水深。泛指地方虽小,却有花草树木、清泉流水的景区。
百年树人
树:种植,栽培。比喻培养人才是长期而艰巨的事。
描写夏天的成语 篇4
暑来寒往 〖解释〗夏天过去,冬天到来。泛指时光流逝。
温凊定省 冬温夏凊、昏定晨省的省称。谓冬天温被,夏天扇席,晚上侍候睡定,早晨前往请安。表示侍奉父母无微不至。语本《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晨省。”
葛屦履霜 冬天穿著夏天的鞋子。比喻过分节俭吝啬。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集萤映雪 集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映雪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燕雁代飞 燕夏天来温带,冬天归南方;雁冬天来温带,夏天归南方。比喻各自一方,不能相见。
夏雨雨人 雨:前一个“雨”,名词,雨水;后一个“雨”,动词,下雨。有如夏天的雨落在人身上。比喻及时给人帮助和教育。
夏炉冬扇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夏虫不可以语冰 不能和生长在夏天的虫谈论冰。比喻时间局限人的见识。也比喻人的见识短浅。
夏日可畏 象夏天酷热的太阳那样使人可怕。比喻为人严厉,令人畏惧。
无冬无夏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火伞高张 火伞:比喻夏天太阳酪烈;张:展开。形容夏天烈日当空,十分炎热。
冬温夏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冬日夏云 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近。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永远的灯光 篇5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住所附近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距离。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窗帘。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初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坡一片挤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摸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实上,相映生辉;寒冬时节则给晶莹的白雪镀上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暖意。
漫步河堤,或满天星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夕晖敛去;或晚风送爽,皓月当空。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临近了更是久久凝视不放。其实我根本不认识房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拜访。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铺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笑瞇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儿歌。于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上淘气。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多么幸福的一幕啊!
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也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外祖母住在乡下, 那里不通汽车,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去看望她。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去。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我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直到车出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望着。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去了,外祖母早已去世。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去世的,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祥的面容都已记不清了,唯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
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其实是同一回事。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描写秋天的成语 篇6
金风送爽、雁过留声、秋色宜人、天朗气清、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一丛金黄、一丛火红、秋意深浓、秋兰飘香、秋风过耳、丹枫迎秋、枫林如火、秋风习习
秋天
秋天是金黄的,院子里树木变黄了,渐渐枯萎了。金灿灿的秋阳暖烘烘地照着大地,把人们、草地、树木照得都变黄了。
秋天是丰收的,田野里到处是丰收的歌声,一阵风拂过,大豆摇起响亮的铜铃,高粱举起火红的火把,麦子在一旁不住地点头……农民伯伯们看到了一年的成果,更是笑个不停。
秋天是香甜的,果园里果子熟了,苹果像小姑娘害羞的脸,香蕉全身金灿灿的,像一个初五初六的月亮,梨子呢,也是黄澄澄的,大概也是喜欢黄色罢了。葡萄紫檀檀的,像有个个紫色的小气球……大家你挤我挤,都准备让人们去摘呢!秋天是多彩的,花园里的菊花有红的、白的、黄的、橙的、橘黄的、玫瑰红的……许多颜色非常明丽,也有许多颜色非常暗淡的,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颜色,菊花的形状也千姿百态,有的像小姑娘似的低头的,有的神气十足,非常愿意和人们拍照合影,还有的好象和旅客打招呼:“您好,您看我们漂亮不!”
秋天是快乐的。小朋友可以在草地上做游戏,踢足球。如果要出来玩耍,大人们也会同意的,因为不那么热了,在公园里、校园里操场上,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秋天又是紧张的。学校开学了,大家都在认真学习,对于刚升四年级的我们作业多了不少。
多了一份凉爽,多了一份快乐,多了一份丰收,多了一份紧张,让我们怀着一种渴望而又愉快的心情度过这个美好的秋天吧!
金色之秋
它如同一个信使俏无声息的来到了人间。霎时间植物开始转向凋零,没有了夕日的绿色,然而却老练了许多,似乎向人们展示着丰收在望的秋景。瞧,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了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冬瓜披上了白白的纱布,茄子披上紫色的袍子,这时菊花含苞待放,正准备给秋天增添生机色彩。树叶黄了,秋风一吹飘飘悠悠在空中飞舞,好象一位位少女在跳舞,又好象报告人们秋天来了。这时农民全身心投入秋收之中,大雁派着整齐的队伍在蓝蓝的天空中向南飞去。
秋天的月色更令我魂牵梦索。当夜幕完全降临时侯,明镜般的月亮已垂悬在天空上,如冰的冰清瀑布般倾泻在广袤大地上。夜空像一只深蓝色的玉盘。几颗时隐时现的小星星像钻石般点缀在玉盘四周。月光下,树木,房屋,田野和山峦,都仿佛变成了襁褓中的婴儿,温顺地躺在硕大无比的摇篮里。
秋月轻盈地升起,像一位披着轻纱的仙女。在几朵洁白云絮里,飘飘悠悠的穿来穿去;又像是小姑娘,羞羞答答地在云絮里躲来躲去……
啊!秋天真是丰富多采的的。哦,秋天又是另人难忘的!!
秋天的声音
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就到了秋天。
我喜欢阅览秋天的景色。更喜欢倾听秋天的声音。
只要你仔细一听,就能听见许多你不知道的声音。比如青蛙刨土做窝的声音,表示它要去冬眠了。
听,麦田上,拖拉机的隆隆声,一捆捆麦子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希望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一捆捆理想随着这隆隆声送向远方。农民们在田地说笑着。
听,果园里,一车又一车的苹果运出了村庄,一车又一车的葡萄运出了村庄。农妇们一边打着水果,一边说说笑笑。
听,天空中,小鸟在嬉戏,大雁在南飞,老鹰时隐时现,还不时发出叫声。
听,树林里,熊在沙沙吃着东西,以便冬眠时不被饿死;松鼠也在忙碌着,它们在准备过冬的食物,还不时发出“叽、叽”的叫声来。树上树下,树叶沙沙落地,好象在说:“树妈妈,谢谢您把我养大,明年春天再见。”
听,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天上,地下,水里,以及人们居住的村庄里。
秋天的声音是美妙的,是高亢的,但是,同时又有低沉的音乐衬托着。一首首动听的小曲,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秋天的赞歌。
啊,秋天的声音,我喜欢,我赞美!它使这个金黄的、忙碌的、丰收的世界显得更富有生机。
啊,我喜欢秋天,我更喜欢秋天的声音!秋天的声音 秋,是一个繁花凋零,安静的季节。诗人笔下的秋,有时是凄凉的,有时是欢快的。安静,是秋的主旋律,但秋,又是热闹的。
在秋天的校园中,成熟的果子从高不可攀的大树上“啪”的一声落下来,给金秋添了份收获。在秋天的任何一个角落,秋叶慢慢从各种树上缓缓飘落,从此开始了飘零的生活。轻轻的声音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却是秋日乐曲的主旋律,给凄秋添了份伤感。晚秋时,菊花绽放的声音在这偌大的世界响起,它与落叶开始了二重奏,它给晚秋带来份美丽。落叶,总是引发人惆怅的东西,见到落叶,就总有一种凄凉的感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虽然诗人李清照描写的是初春的景色,但放在秋天,总觉也不为过吧。
落叶的声音,我总也听不够。我喜欢叶落时声音的轻巧,也同样喜欢花开时的身影的清丽。
菊花,一种时而给人以高贵,时而还人以清高的花朵。民间流传着“梅兰竹菊四君子”
这样一句话。梅兰竹都有一种坚韧的性格,但菊花开放在秋日不像梅花在严冬绽放;生长在花盆与花园里,不像兰花在石缝间不屈;只需盛开,也像竹子一样冲破层层难关。但菊花更多地能展现她的清雅与她的美丽。菊花开放的声音,嘘!听,很轻,很轻,喂喂!同学,我是要你用心去“听”。用心去“听”在这喧嚣世界上用耳朵所听不到的声音,就像果实落地,秋叶凋零,菊花绽放,还有许多许多。
来吧!同学们!春天,让我们聆听小草破土的声音;夏天,让我们倾听荷花开放的声音;冬天,让我们探听雪花落在你身上的声音。用心去听,会听到更加生动的声音!
描写秋天的古诗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度 秋 李世民
夏律昨留灰,秋箭今移晷。峨嵋岫初出,洞庭波渐起。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运流方可叹,含毫属微理。
秋日即目 李世民
爽气浮丹阙,秋光澹紫宫。衣碎荷疏影,花明菊点丛。袍轻低草露,盖侧舞松风。散岫飘云叶,迷路飞烟鸿。砌冷兰凋佩,闺寒树陨桐。
涘。
别鹤栖琴里,离猿啼峡中。落野飞星箭,弦虚半月弓。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
山阁晚秋 李世民
山亭秋色满,岩牖凉风度。疏兰尚染烟,残菊犹承露。古石衣新苔,新巢封古树。历览情无极,咫尺轮光暮。
秋暮言志 李世民
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结浪冰初镜,在径菊方丛。约岭烟深翠,分旗霞散红。抽思滋泉侧,飞想傅岩中。已获千箱庆,何以继熏风。
秋夕诗 鲍照
透过门缝的灯光 篇7
渐渐地,我长大了,上学了。而我竟越来越觉得父亲是那样不近人情,不像母亲总是在我身前身后嘘寒问暖。我甚至有些怀疑父亲对我的爱,难道我并非他亲生?
上高中后,我觉得自己已长大成人了,已经能够分辨和洞悉身边的任何事物,但对于父亲,我仍是读不懂。他似乎对我的事漠不关心,很少打听我的成绩,也从不过问我对未来有何打算。这令我禁不住羡慕起身边同学与他们父亲间那种亲如兄弟般的关系,心里竟隐隐有了怨意。
于是我更加发奋、忘我地学习。我认为这是早日离开这个家的唯一途径。每天晚上不到11点,我坚决不上床睡觉。奇怪的是,母亲房门里也一直亮着灯。灯光从门缝里透出来,淡淡的,若有若无,也有那么一点点温馨。我想,一定是做老师的母亲在熬夜批改作业吧。
也有的时候,我想偷偷懒,早点睡觉,可一看见从母亲的门缝里透出的灯光,就马上制止了自己“罪恶”的念头:“母亲都能坚持工作,我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呢?”
那从母亲的门缝里透出的灯光,总是在每晚11点钟后才熄灭,似乎也在提醒着我的作息。在这样的“对峙”下,我终于考上了一所著名的大学。
住校的日子里,我依然保持着晚睡的习惯,只是,没有了母亲的灯光陪伴,我每晚入睡时都觉得有些冷清。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话中无意说起上高中时天天学到11点的事,母亲在电话那头笑着说道:“可不是嘛!看着你天天熬夜,我真想劝你早点休息,可是你爸不让。他说不吃苦中苦,哪得甜里甜呢?只是苦了你老爸,为了陪你学到11点,他每晚得喝两大壶浓茶……你考上大学了,你爸这回也能睡个安稳觉了……”
后面的话已听不清了。我的泪滑过面颊,滴落在拿着电话的手上。周遭一下子温暖起来,我的眼前,仿佛又浮现出那从门缝里透出的灯光,浅浅淡淡,若有若无。
刹那间,我恍然明白,“父亲原来是爱我的啊!”只是这爱,如那门缝里透出的灯光,不言不语,不张不扬,却暖暖地存在于我生命中的每一个日子,在平淡与不经意间,沉默而深情地为我领航……
描写秋天的成语 篇8
22、秋毫无犯:秋毫:鸟兽秋天新换的绒毛,比喻极细微的东西;犯:侵犯。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23、秋高气爽:形容秋季晴空万里,天气清爽。
24、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25、春生秋杀:春天万物萌生,秋天万物凋零。
26、暗送秋波: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27、落叶知秋:看到地上的黄叶就知道秋天来临。比喻通过某一迹象便可预测形势的发展变化。
28、秋风团扇:秋风起后,扇子就用不到了。旧时比喻不再受男子宠爱的女子。
29、秋风扫落叶:秋天的大风把落叶一扫而光。比喻强大的力量迅速而轻易地把腐朽衰败的事物扫除光。
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31、皮里春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言论。
32、琨玉秋霜:比喻坚贞劲烈的品质。
33、百岁千秋: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34、冰壶秋月:比喻洁白明净。多指人的品格。
35、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36、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37、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眼力能看到一根毫毛的末梢,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只看到小处,看不到大处。
38、明察秋毫,不见舆薪:目光敏锐,可以看清鸟兽的毫毛,而看不到一车柴草。比喻为人精明,只看到小节,看不到大处。
39、利析秋毫: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描写日月的成语 篇9
2、日往月来,日新月盛,日销月铄,日新月异,日削月割,日新月著,日削月朘
3、日清月结,日升月恒,日濡月染,日升月转,日省月试,日省月课,日省月修
4、日增月盛,日征月迈,日增月益,日滋月益,日朘月削,日朘月减,日角偃月
5、日月经天,日月连璧,日月丽天,日月其除,日月如流,日月如箭,日月如梭
6、明齐日月,迁延日月,明参日月,荏苒日月,枉费日月,跳丸日月,悬若日月
7、日湮月塞,日异月殊,日异月更,日异月新,日堙月塞,日益月滋,日引月长
8、日程月课,日锻月炼,日东月西,日富月昌,日积月累,日积月聚,日渐月染
9、彪炳日月,宾餞日月,宾饯日月,参辰日月,壶天日月,蹉跎日月,壶中日月
10、不日不月,积日累月,非日非月,旷日引月,穷日落月,沐日浴月,玩日愒月
11、日久月深,日居月诸,日就月将,日来月往,日陵月替,日累月积,日迈月征
12、令月吉日,明并日月,昭如日月,争光日月,日异日新,忠贯日月,日异月新
远处的灯光 篇10
我似乎又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是啊,这差不多是三十多年前的岁月了。我开着卡车,独自一人行驶在荒野上。尤其是寒冷的冬夜里,那老银色的雪光会一直延伸到迷蒙的远方。四野已成一个偌大的银铸世界,只有我开的这辆小若蚁虫的卡车在动。
30年前,那些沉驻在荒野上的乡村,仅由几幢或十几幢简陋的茅草房拼成,村口处照例竖立着一根高高的杆子,上面吊着一盏亮刺刺的灯。
是啊,这黑沉沉、泛着银色雪亮的荒野之上,只有这么一盏灯在远方活活地闪烁着———那一刻,它便成了夜行人不弃的伴侣了。这孤寂的灯光会让你想起许多陈年往事,它一格一格地照亮了你早年拥有的某些画面。这些画面里有你的父母,有你的兄弟,也有你的同学,这些影动的人们经过岁月的沉淀、灯光的抚绕,变得如此温馨、如此纯净,让你那原本凉着的心,于这墨色的夜,感到了一束春阳般的暖。是啊,在这样的回放中,的确,很少出现曾经让你齿冷的往事和人,他们似乎害怕这孤寂的夜、远处的灯,即便是偶尔浮现出来,也会被过滤得那样亲切与坦率起来。如此之宽容,让追忆者的嘴角泛起了一丝神灵般的笑了。
远处的灯光终于近了。在近处,虽然它仅仅照亮了一块儿不大的地方,但它却像天上的星,泊入远客的眸中。卡车进入了这灯光的地界,那沉睡中村子的轮廓,灯光下凌厉的霜雪,茅屋上袅袅腾升的晚烟,以及淹没在村庄深处的狗吠,在这片如梦如幻的灯光下,犹如泳者,悄然潜入到似水的世界中去了。
常做冬夜的行客,知道前方的那一盏孤灯,或者是用冰做成的灯罩,里面点着一支微微摇曳的烛光,远远地,就能看见它在雪路边闪耀着———或许那是一家乡下的小旅店吧。早年,荒野上的小旅店从来是和小饭馆合在一起的,虽然偶尔也有他乡的卡车司机投宿,但更多的是接待那些赶马车的车老板儿。这样的小旅店,当时称作大车店。大车店有一个很大的院子来停放一挂挂赶路的马车。茅屋里,是一领长长的火炕。我曾多次住过这样的大车店。睡前须先将衣裤捆成卷儿,用绳子吊在房梁上,免得招虱子。大车店的夜呵,从不寂寞,车老板儿们进进出出,须不断地去院子里喂马,撒尿,或者几个人盘坐在火炕上,边吧嗒着呛人的旱烟,边唠嗑儿。车老板儿都是些见多识广的人哟……
前面那盏灯,或许是一个公路检查站。那时的公路多是砂石铺成,遇到大雨或者大雪的天气,他们就会把路杆放下来,禁止车辆通行。这样,你只能停下车宿在这里了。检查站里照例有一领长长的火炕,在墙角处会有几个齐胸高的大瓦缸,里面分别腌着酸菜、咸菜,存着杂粮。行路人只要交上一两块钱,就可以美美地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高粱米饭了。或者,驻在盘山道旁的那盏灯,是一幢猎人的小木屋。如果你想给汽车加水,或者找点儿吃的,或者问路,你就将卡车停在路边,推门进去,喝上一碗热水,一边烤火一边和猎人聊几句。临走前,扔下你身上多余的香烟或火柴,再继续走你的路。
卡车终于从高吊的灯光下开过去了,渐次地将它们远远地甩在了后面。你又继续在老银色的荒野上行驶,听着发动机发出的嗡嗡声了。或者就在这时,天空上悄然地飘下了雪,如一封封小小的信函,纷落在车的挡风玻璃上。于是,你打开雨刷器,那被拨成扇形窗视的前方,像一条绒绒的白色神毯,不断地在你面前展开着,展开着。
在迷蒙舞落的雪中,远远地,你会看到有移动的灯光,伴着雪迎面飘了过来———那同样是一台夜行的老式卡车,正从对面驶来。大约是司机担心破坏了夜的沉静,双方只是用闪烁灯光的方式彼此打一个招呼。那个卡车司机是个一脸沧桑的年轻人。是啊,真正的男人一定是在路上。
迎面的卡车从你身旁驶过去了,前途又变得混沌起来,似乎这雪夜里,只有你这一台卡车在孤单地行驶着。
进入山区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兴安岭的盘山道一山一山地缠绕,牵连不断,间或被原始森林遮掩起来。卡车驶上这盘山道后,偶尔会看到在山顶上另一辆卡车的灯光,它就在你高高的上方,似乎正朝着天上行驶。当你的卡车盘上山顶,前面的卡车却已滑落到山腰处了。就这样,两辆老式卡车在银铸林封的山影中,一山连着一山地盘旋着,上上下下,有意或无意地追逐起来……
卡车又驶入无涯的平原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描写风景的成语 篇11
风景不殊
拼音: fēng jǐng bù shū 简拼: fjbs
用法: 主谓式;作谓语;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解释: 指悲叹国土破碎或沦亡
出处: 晋·王隐《晋书·王导传》:“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
湖光山色
拼音: hú guāng shān sè 简拼: hgss
近义词: 山清水秀、山明水秀 反义词: 穷山恶水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形容美好的自然风景
解释: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出处: 宋·吴自牧《梦梁录》:“杭城湖光山色之美,钟为人物,所以清奇杰特,为天下冠。”
例子: 园内轩窗四启,看着~,真如仙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五回)
千岩竞秀
拼音: qiān yán jìng xiù 简拼: qyjx
解释: 岩:山崖;竞:竞赛。重山叠岭的风景好象互相比美。形容山景秀丽。
例子: 万壑争流,~。鸟啼人不见,花落树尤香。(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
水秀山明
拼音: shuǐ xiù shān míng 简拼: sxsm
解释: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引人入胜
拼音: yǐn rén rù shèng 简拼: yrrs
用法: 兼语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含褒义
解释: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卫军云,酒正自引人着胜地。”
例子: 扇画小幅,苏州园林,格局很小,却总是那么。 秦牧《虾趣》
谒后语: 导游者领路
谜语: 导游;荐之于平原君
背山起楼
拼音: bèi shān qǐ lóu 简拼: bsql
近义词: 大煞风景
用法: 紧缩式;作补语、定语;指破坏风景
解释: 靠山建造楼房。比喻使人扫兴的事。
出处: 唐·李商隐《杂纂》上卷:“杀风景:花下晒裈,背山起楼。”
名胜古迹
拼音: míng shèng gǔ jī 简拼: msgj
近义词: 名山大川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指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解释: 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地方
蔚为大观
拼音: wèi wéi dà guān 简拼: wwdg
近义词: 洋洋大观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用于文物展品等
解释: 蔚:茂盛;大观:盛大的景象。发展成为盛大壮观的景象。形容事物美好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
出处: 清·梁章钜《楹联丛话》:“余藩吴时,复加修治,增设台榭,蔚成大观。”
灯光·药香·妈妈的爱 篇12
——题记
我容易感冒,妈妈经常提醒我加衣裳。生病时,妈妈总勒令吃药。妈妈很爱唠叨,我有点烦她。这次妈妈去北京出差,已经走了四天了,而我有点轻微感冒。
晚上我在房间写作文,正写得顺手,突然停了电。我起身去找蜡烛,才走几步就踢翻了椅子,摸索着又走了几步,头一下撞在门框上。黑暗中,我无所适从。这时,我想到了盲人,如果自己是盲人,生活该是什么样子?
记得妈妈走之前那天晚上,夜深人静的,我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后来,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冲好的感冒药。
“宝贝,喝了药,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好意,但是烦躁的我变成了一只刺猬。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药吗?你别烦我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死寂,窗棂似乎被我的吼声吓得瑟瑟发抖。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她。可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散在床上的书本,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次了。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药,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在这样寂静的夜晚,我又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今天妈妈不在家,我却分外思念起她和她冲的药来。我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我赖以生存,却又常常会忘了它的存在。给妈妈发了一条问候的短信,就着手机的微弱亮光,我冲了一包感冒药。药虽然很苦,但吃下去可以治病。心境一变,当我再次端起药碗时,已不是在喝,而是在品尝。品尝那苦中的甘甜。我端着碗猛地吹几下,汤药的蒸气柔柔地拂过我的脸,我竟闻到一丝淡淡的香味。再慢慢地品几口。这香味便顺着喉咙浸入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