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灯光

2024-06-16

心灵的灯光(精选3篇)

心灵的灯光 篇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 越来越多的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来到茶馆放松, 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放松一天紧绷的神经。在茶馆氛围营造中, 灯光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因素, 需要做好其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见图1)

1室内照明要求

在茶馆室内照明中, 具有以下方面要求:第一, 照度。空间人们正常工作的开展, 离不开合理的照度, 在茶馆中, 其照度需要满足人们休闲、娱乐以及餐饮的需求;第二, 照明。在照明应用中, 要充分考虑人员的需求, 避免存在对比过高以及炫光情况对人们的视觉心理以及视觉疲劳产生影响。 (见图2)

2茶馆室内照明处理

2.1空间处理

在茶馆空间设计中, 同照明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区域情况的不同需要选择对应的照明处理方式。根据茶馆不同区域功能需求, 通过灯具光照方式的应用结合家具、花草的布置则能够在一个较大的空间范围内形成多个具有变化特征的子空间, 并使不同空间都具有对应的独立性。根据茶馆清幽、休闲的特点, 则可以通过不同类型、不同亮度灯具的布置将茶馆空间划分为明暗、情趣以及融通特征各不相同的空间, 以此为空间组织带来具有更好的艺术效果[1]。

2.2光影效果

光与影是一种具有较为特殊性质的艺术, 通过光与影的应用, 能够在室内形成变幻多样的气氛。在茶馆空间设计中, 通过灯具、的巧妙搭配则能够在墙上、地面上以及天棚上表现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并利用室内陈设物的应用对不同的艺术效果进行创设。再加上构造物外形以及色彩方面的变化, 则更能够体现出茶馆变幻莫测的特点。

2.3突出重点

从光线角度看来, 明亮区域同黑暗区域相比更能够对人的注意力产生吸引, 对于茶馆重点以及主题区域, 为了对其起到突出的效果, 则可以对该区域的照明设计进行加强, 在提升亮度的同时通过与众不同灯具的设置使其获得重点突出的效果。在这种突出视觉的情况下, 辅以恰到好处的音乐, 则能够给人以更高的艺术享受。

2.4气氛渲染

在茶馆室内环境中, 灯光产生的色与形可以说是不可分割、紧密联系的因素, 需要通过茶馆室内环境在有机结合的同时同室内装修以及物品的陈设情况积极配合, 共同对茶馆的整体氛围提供服务, 可以说是一种互相结合的综合性作用。灯具与灯光不仅有色, 而且有形, 通过对两者的科学搭配与应用, 能够在对室内环境积极渲染的同时获得十分显著的效果。通过缤纷灯光的应用, 将使茶馆空间具有更为梦幻、迷离的感觉;通过红灯笼以及红灯光的应用, 能够同茶元素共同形成具有我国古典气息的装饰风格;通过外形简洁灯具的应用, 将使空间具有更为明快、新颖的感觉[2]。

3灯光营造氛围方式

在茶馆空间设计中, 环境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想通过灯光的应用对茶馆氛围进行营造, 就需要对灯光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置:第一, 自然光。自然光根据天气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亮度, 作为茶馆, 亮度不宜过高。对此, 可以在窗户位置挂上竹帘, 在对东方禅意、品茶境界进行塑造的同时起到对外界自然光进行控制的作用。同时, 竹帘并非全封闭状态, 自然光透过竹帘渗入室内, 能够起到了一种别样的视觉效果, 且能够赋予茶馆内部良好的私密性以及隐蔽性, 使人们的心灵得到较好的放松;第二, 人工照明。在整体照明得到良好保证的前提下, 装饰照明以及室内局部照明则成为了需要重点应用的区域。在茶馆内部, 往往根据功能的不同划分较多区域, 对于不同类型的灯具, 需要对不同的照明手法进行应用, 使人们感受到每一处的精致感受;第三, 显色性。在对室内灯具进行选择时, 需要对灯具的显色性引起充分的重视。如果灯具显色性较差, 将对事物的色彩产生影响, 进而影响到顾客食欲[3]。一般情况下, 白炽灯暗色非常适合应用在餐厅区域, 在白炽灯应用的基础上, 在茶馆的过道区域, 通过少部分节能灯的应用, 则能够在产生特殊显色性的同时起到能源节约以及刺激人们食欲的作用;第四, 私密性。在茶馆中, 也会具有一定的包间。由于包间人员数量较少、空间较小, 则可以使用照度低的灯具来营造出一种亲切而优雅的气氛。对于向下透射的吊灯, 要保证照射角度在餐桌范围以内, 避免对顾客的眼睛直射。同时, 也可以根据区域情况在墙壁位置设置一定的壁灯, 营造空间氛围。

4结束语

灯光是茶馆设计的重点因素, 在实际设计中, 需要充分联系茶馆特点与需求, 以科学灯光的应用最大程度提升茶馆空间效果。

摘要:茶馆是现今城市人们休闲、放松的场所。特别注重环境的感受以及氛围的营造。在本文中, 将就灯光环境氛围营造的茶馆室内灯光设计进行一定的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灯光环境,氛围营造,茶馆,灯光设计

参考文献

[1]王丽飒.家居空间室内灯光设计[J].民营科技.2008, (11) :189-189.

[2]叶萃萃.解读茶馆文化领悟设计风格[J].南平师专学报.2007, (1) :134-136.

[3]于浩.论室内空间人性化的灯光设计[J].艺术教育.2009, (11) :33-33.

心灵的灯光 篇2

记得那是94年的冬天,我从广东东莞乘坐长途汽车回家过春节。当时天气异常寒冷,尽管车厢里弥漫着乘客回家时难以抑制的喜庆,但仍然无法抗拒寒冷对每一个人的侵袭。我的手脚都冻麻木了,后背还有一阵阵刺骨的风,直逼脊椎。想动一动,可是没有动一动的空间;想跺一跺脚取暖,可是又没有丢失修养的勇气。于是,我就一直这样艰难地挺着、忍着。

大客车在国道上行驶,从白天一直驶进了黑夜。此时车灯已经点亮,车窗外,除了往来如鲫的车流外,看不见其他任何的东西。我的心情开始变得沉重,变得压抑,漫无天际的黑暗让人无法捕捉到哪怕是一丁点可以让人心动的喜悦,因为黑暗,寒冷似乎能让人感觉到一种钻心的痛,回家的路开始变得遥远而漫长了。

百无聊赖中,我还是想看看窗外,希望能够看到一丝光的闪亮,这是我当时最基本的渴望。此时,车已经行至阳山,车速慢了下来,因为阳山的路太长、太陡、太危险。这是开车人最不愿走而又不得不走的一条危险之路。车继续在往高处爬,越爬越高,越爬越慢,越爬越费劲。往窗外看,车就像游离在空中一般,它似乎在向天空驶去。往下看,是看不到底的茫茫深渊,像大裂谷一样在黑夜中迂回着伸向渺远,隐隐约约的,让人顿生恐惧。

突然,山谷中出现了一片朦朦胧胧的灯光。因为是夜晚,因为有水气,还有炊烟,远处传来的光线像披着雨雾似的,朦胧中还带有一丝湿气。我兴奋起来了,我知道,山谷里有一座不大的村庄,每家每户都亮着灯。我知道,有灯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爱,有爱的地方就有温暖,有温暖的地方就有希望。一条山谷,一片灯光,点燃了一个世界,一个属于有家人的世界。我当时就在想,他们是幸福的,家里的灯点亮了,炉中的火肯定也烧燃了,锅里一定煮着香喷喷的饭菜。我在想,也许,他们正在等待漂流在外的孩子呢。亮着灯,准备着饭菜,一头是深情的等待,一头是急切的赶路,正如我一样。

这个小小的村庄,这个地处在山谷中的村庄,因为有了灯光,让那些尚在旅途中的游子刹那间感受到了难以言状的温暖。那一片灯光,是黑夜中最美丽、最令人向往的风景,是疲惫者力竭后的补给,是干渴者无助时的甘泉。我疲惫的心躁动了起来,因为我知道,此时,我的母亲,一定也点亮了灯,盼儿的眼线一直在守望,守望那条我离家多年的路。炉火一定很旺,锅里一定有我最爱吃的饭菜,一定有,而且是我最爱吃的。

心中有了灯光,人就会有精神,心中有了灯光,回家的路就不再遥远。我似乎望见了母亲,她伫立在风中,她一直都在等,一直都在,她的身后,是一缕最温暖的灯光,照亮了我回家的路!

现如今,母亲已经离我而去,父亲也相继离去了。当我再次推开那扇门的时候,眼前的杂乱景象使我立刻变得焦虑起来。冷冷清清的,没有一丝一毫家的味道了。每一个房间都是杂乱的,每一个房间都是冰冷的。桌子旁边没有父母一起打牌的声音了,厨房里没有母亲忙碌的身影了,餐桌上更加不会再有母亲做的饭菜了。

我知道,当我再次从这间房子里走出的时候,也许会间隔很长很长的时间才会再回来。我不知道这中间会间隔多久,但我一定知道是很久很久。因为这里没有了我想要的灯光,没有了我想要的爱,没有了我生命的来处。

挥手告别,转身离去,一个遥远的世界已经被抛之脑后。行囊中,装着思念,装着永恒的那一束光,前行!

心灵的灯光 篇3

1 舞台灯光设计

舞台灯光在不同的场合有着不同的设计,舞台灯光照明主要分为剧场舞台灯光照明和综艺晚会舞台灯光照明。这两种舞台灯光照明的共同特点是现场观赏效果很强,使现场的舞台有一定的冲击力和艺术观赏性。

1.1 在剧场中的舞台灯光照明

在剧场中的舞台灯光照明主要根据演出节目的不同而进行不同的灯光设计。剧场舞台的基本舞台灯光装置主要指配合歌剧、舞剧和话剧、芭蕾剧演出的需要,综合利用筒灯、天排灯、地排灯、散光灯来制造绚丽的舞台效果,筒灯也称为rap灯,主要是通过在圆形的筒状物体里面安装镜面灯泡,或者是在反光碗里面配置溴钨灯泡,发出笔直的光束,呈现出各种形式、宽窄不一的光束,但是这种舞台灯光的缺点是不能调节光斑大小。同时,天排灯、地排灯和大功率的散光灯都采用上下扫描的方式来照射舞台大幕,这种灯光光亮比较平衡,照射的范围比较广。另外,还有成像灯或造型灯,这种舞台灯光最实际的用途就是可以投射出任意的花纹和图案,功率可以自由选择组合。这种灯光可以根据受众的需要选择配置,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将原来的幻灯切割成各种形状的,比如方形、菱形、三角形等。聚光灯在舞台上现在应用的比较少,在舞台上应用聚光灯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光斑的大小,聚光灯投射出的光束很集中,漫射出来的灯光相对来说比较少,功率也比较多样化,从0.5~5 kW不等。聚光灯的使用原理是应用平凸聚光镜,因此可以自由调整焦距,焦距分为长、中、短等。在使用的时候可以按照视射的距离进行选用。

舞台灯光不仅用来照明,还用来营造绚丽的舞台效果。所以舞台灯光很多都是采用定点光源,配合不同的灯光颜色,制造不同的视觉效果,比如柔和的、唯美的、炫目的、阴森的、温暖的。舞台灯光的基本设计原理是根据人体肉眼的构造,根据观众的审美设计出合适的舞台灯光和舞台造型。

1.2 在综艺晚会中的舞台灯光照明

大型综艺晚会在现代文化传媒活动中比较常见,晚会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在每年的春节晚会上,有很多专题性质的晚会,这种晚会表现形式不同于主题纪念晚会和颁奖晚会,运用不同种类的灯光烘托舞台气氛。晚会的举办场地形式多样,有不同类型的演播厅,比如体育场、露天的剧场、音乐剧院、演播厅等。从观看节目的受众来看,节目的层次和级别越高,那么观赏的人就越多;晚会上的节目主要有戏剧、舞蹈、音乐和戏曲,综艺晚会的灯光设计要求比较高,采用最先进的照明技术和布景技巧,在进行舞台现场布光时,应该选择最好的灯光摆放位置,结合现场的气氛和构造,选择目前最先进的电脑灯,以达到最好的灯光效果。把总体布光基本照明强度控制在了2000~2500 LX范围内,后区照明度在800~1000 LX之间,光效的变化非常快。综艺晚会的灯光最大的优势是有利于电视新闻转播,但是在综艺晚会上的灯光还应该考虑到,保持光的显色性和摄像机的显色性的平衡,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也满足摄像机捕捉灯光的要求。

2 影视灯光照明

影视灯光大致分为电影灯光照明和电视节目灯光照明,影视灯光的特点是追求光效的自然随和,最大限度促进场景表现更加真实和自然,在拍摄现场进行布光时,应该考虑到随身的录像设备,选择合适的光源。

2.1 电影灯光照明

电影灯光照明主要分为两种,外景灯光照明和室内灯光照明,外景灯光照明主要是在自然光线的基础上,自然捕捉自然光效;在室内的灯光照明主要注重现场的造型感,要检查感光材料的质量,选择合适的胶片,调整感光度。在室内照明中,不宜采用色温很强的灯具,应该尽量使用传统的灯具,因为这种灯具功率比较大,可以支撑更多的时间,灯具的光源色温比较高。

2.2 电视节目灯光照明

电视节目灯光照明分为影视剧、演播室、电视新闻外景等几种灯光。其中,影视剧和电影的灯光使用原理相近,但是摄像机对于照度的适应范围相对来说比较微弱,但是其对色温的适应性要优于胶片。在演播室照明中,主要发挥灯光的造型作用,根据其自身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光线布置方案,首先应该检查全场的灯光设备,了解所用摄录设备的使用性能和使用方法。同时,还要仔细分析播音员的面部特征、发型、服装整体效果等。这些因素或多或少都会对人物造型产生很大的作用。在电视节目中,背景光的亮度和人物光的亮度的比例应控制在1:2左右。在对人物进行布光时,要尽量减少背景的阴影,学会把多余的杂光控制在播音员的身后,最好使用浅谈的、单一的色彩。最好在节目现场采用浅色调或中性色彩,因此,在演播室录制节目时,应该根据男女主播员的脸部特征,首先找到主光位,分析两位主播的脸型,如果两位主播的脸型差异比较大,那么就应分开设定主光位置,重新调整相应灯光的高度,对于灯位的选择应该根据人物脸型进行相应调整。对于人物的造型应该使用主光,通过光线的作用,塑造人物形象,不同的灯光可以为人物制造出不同轮廓、衬托人物的肤色和气质。对于灯光方位的选择,应该首先分析人物的脸部特征,一般情况下,在同一个演播室,主光灯应该打在播音员身上,女播音员的灯位应该更低一点,对于播音员的坐姿也有要求,播音员的坐姿应该降低一点。因为演播室的光线比较阴暗,有时会用到辅助光,灯光的影子不应该遮住鼻梁,合理控制好主光灯的亮度,照射人物的正面,应该使用面灯。灯位应高于人物的头部。有时为了凸显播音员面部的精神,可以使用双面灯光,这种灯光主要发射柔和的灯光对播音员的面部进行照明,然后使用小型灯和眼神光,勾画出人物的线条,促使人物更加立体可感,英姿勃发。通过轮廓光可以增强画面的画质,体现纵深感,突出人物和景物的空间层次。通过灯光设置,可以完善人物的整体造型,凸显人物的发饰、肩部的服装的质感和立体感。灯位亮度应该高于主光灯的亮度,但是也不能设置得太亮了。

3 结语

灯光照明不仅是一种照明工具,在现代传媒形式中也是一种装饰工具,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同时也有着很强的实践操作性,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中发挥着重大作用,灯光的设计和布景对于电视新闻节目和综艺节目都非常重要,只有选择合适的灯光位置,采取合适的灯光亮度,才能达到完美的舞台效果。

参考文献

[1]苏建军.简述舞台灯光和影视灯光的设计原则及布光技巧[J].现代电视技术,2008,(4):108-109.

[2]吕海军.灯光技术在舞台设计中的作用分析[J].大舞台,2013,(5):117-118.

[3]李伟.舞台灯光设计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2,(4):203-204.

[4]田霖,陈晨.舞台光影魔术师——电视舞台灯光设计的现状与未来[J].影视制作,2014,(3):16-23.

上一篇:评价标准及其方法下一篇:口腔健康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