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2024-06-16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精选12篇)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1

世界范围内的人口增长、资源危机和环境恶化,终于使人类进一步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一个涉及到人类社会文明的问题。伴随着发展模式的变化,人类的发展观也从传统的增长观,逐步发展到协调发展观,并最终认识到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这种大背景下对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的研究引起了重视,其中利用税收手段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服务已经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工具。生态税收又称绿色税收、环境税收,是指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各种税收的总称,包括一切对生态环境与资源保护有作用的税种和税收条款,甚至可以包括各种法定征收的费用,产生于20世纪70时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上真正获得重视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之后。很多西方发达国家率先尝试将税收应用于生态环境保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态税收体系。

一、生态税收的评价标准

分析生态税收最优性的主要标准之一是经济结果和生态效率,减少有害的环境活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目的就是要找到这样的方式,在环保、环境和经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

俄罗斯生态学家鲁德果夫斯基对于生态税收的分析,提出了生态税收的评价标准。他提出的对观点即保留了以前开发方法的特点,也引入了一些新的东西,是很重要的定性和评价生态税收的方法。因此,确定了以下的生态税收标准为:效率、平等、管理,符合立法的要求,税收收入的使用,以及考虑这些标准的详细信息。

效率,这个术语是指对社会的概念,包括对环境的影响,生态税收的净影响。从理论上讲,生态税收减少过多的税收负担,通过更好地分配资源,破坏抑制环境的生产工艺。但生态税收对生产活动的影响也可能产生不利于某些行业竞争力的影响。因此,除税收外,在现代化建设投资中,经济和环境目标之间保持平衡是各国的期望。几乎所有的欧盟引进生态税收优惠的和提供税务豁免某些行业,以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常情况下,这些行业,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并在其他生产的性质,包括由税务所得到的利益。但是,许多专家认为,劳动力和资本投入,如污染税———这是一个隐藏的税。鲁德果夫斯基认为,生产成本的增加,生态税收加剧了经济税收的扭曲。事实证明,“隐藏”的税收会导致产品的生产和投资下降的实际收入增加。

平等,是一个民主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政府的措施同样适用于所有公民,不论种族、阶级和其他属性。生态税收的有效性是平等地分享所有与利益相关者的成本和收益的政策。如果征税,所获得的利益经济主体的组织其费用支付比例过高,会导致过度的税收负担。当然,环境政策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但在更好的环境条件的地区,是更昂贵的租金及其他费用。据鲁德果夫斯基的应高度重视支付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税收的定义。间接影响消费者的是最终产品的价格变化,而直接影响包括应税产品的消费。除了确定的直接和间接的影响进行评估,及税项负债的范围,也就是正式的和现实的税收范围。

鲁德果夫斯基提出,生态税收的效果也取决于国际形势的开征税项。当税收是在几个国家在国家层面上,引入生产者将承担更大的消费负担比。在短期内会增加消费者的价格,随后税收负担将落在客户身上,将长期的税收负担转嫁到业主的生产上。

管理,许多生态税收的管理问题决定着污染税的形式和程度,会对在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变化做出灵活快速反应。正确识别的具体形式和体积的空气,水、土壤能准确评估以货币形式对环境的破坏。确定污染的程度,这是一个非常难以测量的过程,需要特殊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此外,需要监测环境的状态是不特定的功能,只有生态税收适用于各种环境管理。

单独的税务系统的维护和保养的成本问题这也适用于生态税。这样的成本是检查其性能较低。如果税收科目越清晰,均匀税项负债越容易。更透明的税收计划,更清楚的税额和征税对象的特征之间的关系具有更大的激励效果。灵活的税收对于经济过程的变化做出灵敏的反应能力。鲁德果夫斯基认为,一个反应迅速的生态税收对该公司的环保政策的变化具有优势。事实上,有效的生态税收应鼓励节约活动,但同时必须灵活应对,以提高治疗的技术和完善的环境损害评估技术。符合环保法例(包括税务)是一个复杂的控制过程。同样,税收对当地水域的废水,可以很容易地由当地环保部门控制,但在全球污染的情况下,许多时候缺乏在国际层面上的协调。税收行政效率的生态系统依赖于完善的污染控制和会计系统,最重要的是,相关环境服务的质量。生态税收的刺激作用,由环境有害影响的高低来决定。付税应增加对环境的影响,相反,纳税人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增加生态税收的经济效应,简化税收征管就是行动组计算的税基,计算应纳税额的控制权支付的状态。

法律执行是国家的重要任务之一。鲁德果夫斯基建议减少法律实施的成本。通常情况下每个生态税收的计算需要考虑许多企业的业务指标。此外,税务机关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检查和记录提交的信息。事实证明,合格成本与立法的要求是生态税收收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们的目标是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鼓励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这样就势必会减少生态税收。所以,生态税收不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不能纳入国家的税收预算。生态税收的收入可以用于不同的目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用来弥补由于预算削减征收率的其他税收的损失。它应该被用于生态税收改革。因此,生态税收的有效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估。他们将是更有效的,例如,改善环境状态,削减开支管理。但生态税收带来的积极影响是明确的,因此,需要保持和改善环境立法,鼓励企业创造更多的先进技术,包括“税”的意思。

二、俄罗斯联邦生态环境影响

俄罗斯通过对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的预测,以及根据近年来俄罗斯在生态保护领域国际合作及对外交流的扩大和巩固客观分析,提出了生态政策的制定基础应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俄罗斯资源开采占据着经济中心位置,国民生产总值的25%至30%。与此同时,他们的份额在俄罗斯联邦的综合预算的收入是7~8%。今天评估潜在的现行税制,必须指出的是最高级别的份额从天然资源的收入由税务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包括直接税和间接税)不能超过20%。开采自然资源的直接税方面,他们只有百分之几计算。显然俄罗斯需要改革税制。在现代实践中,自然资源税收的开发系统对其转型的主要目标是简化了系统的联邦税和提高自身的水平。在未来几年内,最好是集中精力发展从税收征收单位提取的原料,可以取代现有的消费税,以及去自然资源的特许权使用费。随着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国家制定地区收入再分配的税收制度。对于俄罗斯联邦的不发达地区的自然资源税的建立将需要很大的努力,即只有在此基础上制定自然资源的使用之间的一种折衷联邦政府和联邦实体相结合的州税和联邦税。

联邦预算的真正内涵,为当地的天然资源,获得最大的奖励金额。自然资源在收入方面的预算支付的份额逐渐增加,将有助于提高资金的繁殖和保护自然资源。应该体现在对环境管理的一般立法的基本途径,改革薪酬,还需要制定一套影响使用自然资源的行政和经济措施。此外,从俄罗斯的角度看,生态税收在支付对环境的污染生态税取代现有的环境政策。因此,为了生态税制的发展前景,可以改善这方面的立法,建立为环境付款的支付金额,这将鼓励企业引进清洁生产,还可以创建一个新的环境和经济方向,这将是环境管理和政府机构,以及生态税收的收集,污染的控制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环保组织可以直接与专家采取更加协调一致的努力。值得一提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我们的国家已经采取公平分配,可以更广泛地理解,那就是平等地获得资源,不仅现在这一代人,后代亦如此。此外,如果我们遵循原则、效率的税收制度和税收对资源的消耗,就更能丰富税收收入。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绿化的税收政策是必要的。隔离其方向:逐步增加生态税收在总税收收入的自然资源潜力的份额。征收的税,用于生态资源的使用,从而扩大生态税收的基础。间接引入生态税收的商品和服务,都会使环境的风险增加。友好的生产环境,以及直接和间接补贴环境的危险,以鼓励他们提高技术和过渡“环境轨”的税收优惠政策。基于国外的经验,例如日本,要加快过渡到“绿化税制”应课税活动,使社会环境成本,环境中性的产品和服务征收较低的税费。还计划建立一个体系,向客户收取同等价值的抵押品。欧盟已推出“绿色税”社区能源系统的融资环境的措施。此外,在德国,增加能源成本,减少投资的产业。美国计划逐步转移的税收负担对经济活动的表现,反映了损坏的资源潜力和自然环境,是直接参与的提取和处理的矿物和其他资源(环境排放,消耗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和等等)。对于企业来说,对环境有害的活动将被取消政府补贴和奖励。

在俄罗斯,改善生态税收的方法之一是局部更换所得税。引进“能源消费税”的状态可以使国内能源价格接近欧洲的平均水平,并开始建立全国性发展基金。这个消费税的尺寸不得超过流动负债的企业所得税。它的优势在于,公司和其他能源的消费者将能够合法地,无限期地减轻他们的税务费只需通过节约能源,或切换到替代能源供应。应该指出的是,国家应鼓励替代能源和税收优惠过渡的企业。经过抵减最常用的工具之一,以刺激替代能源的发展。在欧盟被广泛使用,其方法的应用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额越来越大。例如,在15个最发达的国家在欧盟能源消费结构替代固体燃料的15%。俄罗斯生态税收的好处为公司大力推广使用替代燃料,到2020年,将使可再生能源的份额从1%提高到7~8%,使国家的整体能源平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替代能源,设备,技术和知识,需要仔细评估和选择。此外,任何改革都需要被认为是有效的,因此,在进行税收优惠政策时必须深思熟虑,因为它会影响结果。

当今,俄罗斯生态政策长期规划的有效性价值评价已经开始关注生态功能的恢复、环境质量与人们健康、寿命以及其他人口指标及环境生物潜力的相互关系的关注,尽管这种评价需要通过长期的繁重的专业研究才能获得,评价环境状况及自然界自净能力的恢复成无疑成为了俄罗斯生态政策长远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是世界各国实现和维护人类整体利益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世界各国开始从对抗、自由竞争到互利互信,最终实现人类和谐共赢范式选择。如何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实现自然界自身调节能力的恢复,真正实现一个没有国界的人类生态家园。需要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或许,俄罗斯的生态政治或多或少的能够给我们这些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中国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借鉴。

摘要:世界范围内人口增长、资源危机与环境恶化, 使得保护环境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而利用生态税收政策无疑是在新时代提出的保护资源、环境的一项新税种, 怎样合理的去核算以及评估生态税收成为各国关注的问题。因此, 确定了以:效率, 平等, 管理, 符合立法的要求, 税收收入的使用等详细信息的生态税收标准。

关键词:生态税收,评价标准,经济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 刘洪岩.俄罗斯现行生态政策问题研究[J].黑龙江省 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 (5) .

[2] 李 峰.俄罗斯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政策简述[J].全 球科技经济瞭望, 2001 (5) .

[3] 熊 挺.我国生态税收体系探讨[D].南京林业大学, 2007.

[4] 范 纯.俄罗斯环境政策评析[J].俄罗斯中亚东欧研 究, 2010 (6) .

[5] ЕрофеевБ.В.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е права России [M].2003, ст 584.

[6] ИгнатьеваИ . А . Экологическоезакогодательство Россииипроблемыегоразвития [M]., 2001 . ст . 253 .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2

一、临床护理质量

(一)基础护理合格率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标准:

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使病人达到舒适、安全、清洁、无并发症。评价方法:

1、头发清洁、梳理整齐;指(趾)甲短无污垢;胡须清洁、整齐。

督促并协助病人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其清洁,按时督促男病人理发(胡须),必要时协助,新入院患者及时处理。

2、口腔、皮肤、床铺做到三清洁。

口腔清洁无并发症,口唇及口腔溃疡及时处理,口腔护理每日1-2次。

皮肤清洁无污垢、无排泄物污染,卧床病人根据病情及局部受压情况,定时翻身、做好皮肤护理。

病人床铺每天湿扫1一2次,床单污染后随时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一次。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清洁柔软、无碎屑。床角规范,床上无杂物,术后及危重病人铺中单,无自带被褥及枕头等床单位用物。

3、无褥疮、烫伤(灼伤)坠床等护理不良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4、定时进行晨、晚间护理、认真执行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病房,及时填写输液巡视卡。

5、做好患者的出入院护理。要求:热情接待入院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师、责任护士,病房环境、住院规则及有关制度。病人出院时做好出院指导,及时处理床单位并做好终末消毒。检查及评分方法(见表1)

以上检控项目,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根据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位病人得分≥95者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根据考核办法每月抽查各病区10-20名患者,最后计算合格率。计算方法:

基础护理合格率=合格人数 检查总人数 ×100%

(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 分值:100分

标准值:90% 评价标准:

1、患者头发、指(趾)甲清洁整齐。

2、患者口腔、皮肤清洁,床铺干燥整洁。

3、患者无压疮、烫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4、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固定良好通畅,符合护理常规要求。病情观察及时,处理正确。

5、病人腕带内容填写规范、符合要求。使病人达到舒适、安全、清洁、无并发症。评价方法:

基础护理质量1、2、4、5项。

适时为患者洗头、洗脚、剪指(趾)甲,保持患者清洁。

经常巡视患者(特护患者要有专人护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准确记录。

病人卧位正确、舒适,各种管道通畅、固定牢固无扭曲,符合疾病及护理常规要求。

无压疮、无烫伤(灼伤)、坠床及其它护理并发症。

危重及长期卧床病人应无褥疮发生。特殊情况如病情危重、休克、多发性严重创伤等而致病人处于强迫卧位,或由于翻身搬动病人后即可危及生命者除外(不包括膝关节以下部位),但应有皮肤护理计划及翻身登记卡。

每班进行床头交接病情、治疗、护理和皮肤等情况。

遵医嘱正确用药,各种治疗、护理及时准确,安排合理。根据病情备好急救药品、器材。

做到测量生命体征及时,观察病人及时,抢救处理及时,病情变化时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及时。护士对病人病情做到七知道:一般资料如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主管医师;主要诊断;主要病情(住院原因、目前身体状况如:临床表现、饮食、睡眠、活动情况、大小便、心理状况等);治疗措施(主要用药及目的、手术名称及日期);主要辅助检查的阳性结果;主要护理问题及措施;病情变化的观察要点。

做好基础护理(同基础护理检查有关项目)。附:管道护理要求:

种管道位置正确,固定良好、通畅无阻无压、无扭曲折叠现象。

(2)胸、腹腔引流管每1-2小时挤压一次,防止堵塞。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并认真记录。(3)引流管、引流袋更换符合要求:①一次性引流袋5-7天更换一次;非一次性引流袋每24小时更换一次;胸腔引流瓶每天更换;②橡胶鼻饲管(胃管)每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21-30天更换一次;③连接管和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导尿管1周(硅胶可2周)更换一次。④鼻导管(鼻塞)24小时更换一次,同时更换鼻孔。双腔鼻导管每天清洗,每周更换一次;⑤湿化瓶每日更换,送供应室消毒处理。

(4)输液病人挂巡视卡,每30-45分钟巡视一次,并记录。静脉留置针,在敷贴上写明留置和更换敷贴的时间。(5)吸氧病人有吸氧记录。病人卧位要求:

⑴去枕平卧位:①硬膜外麻醉去枕平卧4-6小时②昏迷及全麻病人术后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至病人清醒,生命体征正常。③休克病人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中凹卧位(抬高头胸部约20°角,抬高下肢约30°角)。

⑵平卧位

①昏迷病人(平卧位,头偏向一侧)。②胸、腰椎手术后。③疝修补术后④下肢静脉曲张术后病人(平卧位,患肢抬高30—40度)。

⑶头高位

脑出血、神经外科手术后病人头抬高15—30CM。

⑷半卧位 ①心胸疾患病人出现呼吸困难。②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③口腔、面部、颈及胸腹部手术后患者。④急性左心衰竭

⑸端坐卧位: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及支气管哮喘发作的患者。检查及评分方法(表2)

以上检控项目,以病人为单位进行检查,各项均达标者记10.0分。根据考核办法,抽查10—20名病人,每位病人得9.5分为合格。最后计算合格率。计算方法:

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合格人数 检查总人数 ×100%

(三)整体护理健康教育质量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标准:

护理具有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能运用护理程序开展工作。

健康教育覆盖率100%。患者对健康教育的知晓率达到90%以上。

评价方法:

1、有专科疾病标准护理计划

2、有专科疾病标准健康教育计划

3、健康教育登记表记录完整、清楚、整齐、准确。

4、有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从六个方面进行评价①病人住院须知(包括:科室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责任护士)②疾病知识③用药知识④饮食知识⑤出院指导⑥特殊检查注意事项。

5、有教学任务的科室,责任护士每月应写1—2份护理病历。检查及评分方法(表)

按计划进行检查书面资料,并询问病人,了解健康落实情况,做不到者按标准进行扣分,≥95分合格。计算方法:

健康教育覆盖率(%)=接受健康教育被检查人数×100% 健康教育知晓率(%)=知晓人数 检查人数 ×100%

(四)病区消毒隔离工作质量 分

值;100分

标准值: 100分 评价标准:

1、病区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别收治,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在患者一览表上做标记。

医务人员治疗室、换药室分区明确;无菌物品、清洁物品、外用消毒剂存放符合要求。无过期、无自备包,无菌包要有标签及化学指示胶带,并注明灭菌日期及责任人。

2、手术室、供应室、换药室、监护室、治疗室、病房按要求空气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培养,细菌数符合卫生部规定标准,合格率为100% 各类环境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标准:二类环境 培养基暴露5分钟≤200cfu/cm3 三类环境 培养基暴露5分钟≤500cfu/cm3。

3、医护人员手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4、静脉采血、注射时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带、一消毒手,执行率100%

5、湿式扫床一床一巾,执行率100%,擦拭床头桌一桌一巾,执行率100%。

7、治疗室无菌镊、钳采用干缸保存,并注明开启时间,4小时更换一次。

8、用过之注射器、输液器、针头等物品按规定分别放置,统一回收处理。

9、各种导管、引流管用后及时消毒处理,一次性导管不得重复使用。氧气湿化瓶、连接管、呼吸机雾化管道、鼻塞等处理符合规定。

10、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溶媒必须注明开启日期、时间,无菌液体应在开启后2小时内用上,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

11、碘酒、酒精等皮肤消毒剂容器每周更换2次,同时更换药液,并注明时间。安尔碘开启后在无污染的情况下,每3天更换1次,并注明开启时间。

12、无菌敷料缸、碘酒、酒精棉球使用不超过24小时,注明开启时间。

13、体温计用后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传染科2000mg/L,一般病区500mg/L—1000mg/L)浸泡消毒,每日更换,保持有效浓度。

14、工作人员衣帽整齐,无菌操作时戴口罩、帽子(长发不过肩),不在治疗室扎堆聊天。检查及评分方法:(表6)

病区质控组定期检查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进行检查。总分达100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表)

二、护理管理质量

(一)病区管理质量

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标准:

病区医疗环境清洁、整齐、安静、安全,做到五不准。

病区办公用品、仪器等放置有序。

病房内床旁桌、床旁椅、病床要各成一条线,摆放整齐。

病房内清洁整齐,物品放置有序。

患者着装符合要求,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

评价方法:

病区秩序做到五不准,一检查。

五不准:

不准在病区内吸烟;

不准在上班时间聊天、会朋友; 不准在上班时间做私事、看小说; 不准在上班时间吃零食;

不准在治疗室及冰箱内存放私人物品; 一检查:病区秩序有专人检查。2.病区肃静做到四轻

走路轻:上班不准穿高跟鞋、带钉鞋、硬底鞋; 说话轻:在病区内不准高声喧哗;

开关门窗轻:病区门上的合叶应定期上油。

取放物品轻:取放物品不应发出噪声,病房推车应定期上油。3.病区陈设做到四固定、三条线、三不放

四固定:一切物品、办公用具、仪器应固定房间、固定数量、固定位置、定人管理。病床单位三条线:床头桌一条线,床旁椅一条线,病床一条线。三不放:床头、床下、窗台上不放杂物。4.病区卫生做到四无、三分开、二定期

四无:地面无痰迹、果皮、纸屑;病区无吸烟;厕所无臭味、堵塞、漏水;墙壁无蛛网、灰尘。

三分开:治疗室、厕所、病房的拖把及抹布分开使用。二定期:走廊及病房,大小便器定期消毒。安全做到三专管

水、火、电专人管理。

毒、麻、限剧药品专人管理并加锁。贵重仪器专人管理。

6.病人做到二遵守、一整齐。

二遵守:遵守住院规则、探视陪护制度。

一整齐:住院病人应穿着病人衣,且不能穿病人衣上街。

7.工作人员着装整齐,符合着装规定、佩戴胸牌,不穿工作衣去食堂、大街等。检查及评分方法:(表7)

各级质控组按计划随时检查,按标准进行评分,大于或等于95分为合格。

(二)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评价标准:

各种记录字迹工整,页面清洁整齐;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正确使用医学术语。

护理记录单重点突出,层次清楚。

1.体温单

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方法:

.项目填写齐全、准确。

.页面清洁整齐,无刀刮涂改及错别字。.绘制美观,点、叉大小均匀(1mm-2mm), 连线粗细一致、线直。

.时间、数字及连线绘制准确,加测次数符合常规要求。检温记录单保存一个月,隔月处理。

.物理降温、脉搏短绌、使用呼吸机等,绘制方法正确。

检查及评分方法:(表3)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以页为单位进行检查并登记。病案室质控组对每份出院病人的体温单逐页逐项进行检查,护理部定时对各病区现病历体温单进行抽查,按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与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表5)计算方法

体温表单合格率(%)=检查合格页数 检查总页数×100% 2.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值:100分

标准值:95% 评价方法:

.护理记录单书写应字体工整,字迹清晰,页面清洁、无错别字,修改符合要求。项目填写齐全,无漏项。

.表述准确、语句通顺,记录内容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使用医学术语及通用的外文缩写,体现专科特点。

.使用蓝黑钢笔书写,每次记录后签全名。实习学生或未注册护士书写的护理记录要有注册护士或护士长签名,护士长要定期检查并签名,签名方法正确。

.根据护理级别,按规定时间记录,病情变化时随时记录;手术患者按手术护理常规记录。

记录次数:一级护理病人1—2天记录一次

二级护理病人3—4天记录一次

三级护理病人5—7天记录一次

.一般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一般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病情变化情况、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

.危重患者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危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应当根据相应专科的护理特点书写。内容包括患者姓名、科别、住院号、床号、页码、记录日期和时间、出入液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病情变化、护理措施和效果、护士签名等。要准确记录每一单位时间内的病情动态变化,时间具体到分钟。

.新入院患者首次记录应包括:患者的入院方式、时间、生命体征、主诉、症状等主要病情,以及护理级别、饮食、主要治疗原则和处置情况。.出入水量记录:

摄入量:包括每日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凡是固体的食物除须记录固体单位量,须换算成食物的含水量。

排除量:包括尿量、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量及各种伤口渗出量等,除大便记录次数外,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

⑼.出院、专科记录应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经治疗护理后,疾病的转归及小结。检查及评分方法:(表4)

各级质量检查组根据情况抽查或全部逐页检查。以页为单位进行评价。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以页为单位进行检查并登记。病案室质控组对每份出院病人的护理记录单逐页逐项进行检查,护理部定时对各病区现病历进行抽查,按考核办法检查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与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计算结果。(表)计算方法

护理记录单合格率= 检查合格页数 检查总页数×100% 手术护理记录单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项目填写完整、字迹工整、准确无漏项。

.记录内容符合要求,能反映巡回护士对手术患者术中护理情况及所用器械敷料等,语句通顺,术语正确,无错别字。记录重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号(或病案号)、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手术时间、术前意识、手术时的体位、术中输血输液情况、尿量、引流管放置情况、生命体征、皮肤及出手术室的意识情况等。

.手术所用各种敷料、器械数量的清点、核对、记录准确无误,巡回和器械护士签全名。

.手术结束后,手术护理记录单及时归入病历。

检查及评价方法:

护理部质控组每月进行检查,以每份为单位进行评价,≥95分为合格。计算方法:

合格率(%)=合格份数 检查份数×100% 4.病情报告合格率

标准值:95%

值:100分 检控项目

楣栏项目填写完整、准确。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无错别字、无涂改、无粘贴打补,页面清洁整齐。

书写者签全名,护士长每天检查并签全名,不得潦草或用代号。实习生书写的报告须带教老师审阅签名(签名方法:带教老师/实习学生)。

书写的基本内容:出院、新入院病人的床号、诊断、手术、预术及特殊检查治疗及其它需要特殊交待的事项。

检查及评分方法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的检查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定期进行抽查,每次抽查10天,按检查表中考核办法评分。每页≥95分为合格,每下降1%扣1分,最后护理部以平均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进行统计计算结果。计算方法

病情报告合格率= 合格页数 检查页数×100% 5.医嘱单合格率

标准值:95%

值:10.0分 检控项目

.项目填写齐全、准确。

.符合卫生厅《病历书写规范》要求。

.医生、护士签全名及执行时间。

.书写工整、字迹清楚。

检查及评分方法 同体温表单

(三)急救物品合格率

值:100分

标准值:100% 评价标准;

急救药品的种类、数量符合规定,用后及时补充,无过期药品。

急救设备、药品、物品专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保养维修,处于功能状态。

科室常用抢救包配置齐全、使用。

评价方法:

1.急救药品、设备、物品完好、清洁,处于功能状态。2.急救药品设备定量、定点放置,定人管理,设备定期消毒。3.急救药品、设备及时补充、维修、保养。

4.急救药品、器材定期检查并登记签字,每周不少于1次。注:(1)一般抢救药品、物品包括:抢救车、抢救药品、氧气、吸引器、输液架、皮肤消毒液、无菌棉签、按压板、止血带、瓶套、砂轮、胶布、输液器、注射器、吸痰管、吸氧管、压舌板、开口器、舌钳、手电筒、无菌手套。

(2)特殊抢救物品:①气管切开包必备科室:心外科、胸外科、重症监护室、手术室。②急诊科需另备:开胸包、开腹包、胸穿包、静脉切开包(或深静脉穿刺包)、导尿包、腰穿包、清创缝合包、除颤仪、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含气管插管包全套)检查及评分方法:(表5)

以上项目随时进行检查,节假日前必查。按项目评价,以主要项目计算完好率。

各级质控组随时进行检查并填写报表。按检查表中考核办法评分。检查表前5项计算完好率,完好率达100%者为合格,每下降1%扣2分,最后护理部按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结果。计算方法:

急救物品完好率=急救物品完好件数 急救物品总件数×100%

(四)各种登记统计本书写质量 分

值:100分

标准值:100分

评价标准:各种登统计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不漏项,字迹工整页面清洁,登记内容符合要求。(保存一年)评价方法:

查对登记本、空气消毒登记本,物品交接登记本、工休座谈会记录本、危重病人抢救登记本、病人意见本、不良事件登记本、业务学习登记本、护理查房登记本及护士长工作手册等。检查及评分方法(表8)

病区质控组有计划地检查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定期检查。按月登记,一项未登记者扣10分,每本每项记录不符合要求者扣5分。(五)规章制度执行情况 分值:100分

标准值:100分

评价标准:护理人员了解制度内容,并能自觉执行。评价方法:

1.护理质量管理制度 2.病房管理制度

3、抢救工作制度

4、分级护理制度

5、护理交接班制度。

6、护理查对制度。

7、给药制度。

8、护理查房制度。

9、患者病人健康教育制度

10、护理会诊制度

11、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12、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1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4、消毒隔离制度

15、护理人员着装规定

16、业务学习制度

17、各级各班护理人员职责及工作日程。检查及评分方法

病区质控组随时检查执行情况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不定期进行检查,一项不执行者该项不得分,一项制度中一条不执行者扣1分。(表10)

(六)、护士长工作质量考核标准 分

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有年、季、月、周工作计划,工作日程填写及时正确。

护士长手册填写规范,项目齐全。

每日进行护理查房,检查护理工作情况,记录齐全。

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检查制度,每月按时进行检查,并对质量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进行跟踪检查,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按要求填写报表并报护理部。

按时参加护士长会议,不迟到,及时传达会议精神。

随时巡视病房,了解并掌握危重及一级护理患者的情况,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工作。

及时组织对危重和复杂、疑难护理患者的讨论,指导责任护士制定护理计划并检查落实情况。

每月组织科室护士业务学习2次,每月进行两次护理业务查房,并认真记录。

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定时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随时监控护理质量、护理安全重点项目的落实情况:如基础(危重、一级护理患者)护理、消毒隔离措施、护理安全管理、无菌技术操作、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急救物品、药品的完好状态等。

随时征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工休座谈会,有记录。有对意见和建议的落实、改进情况,并及时向患者反馈。

适时组织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并进行原因分析、定性,制订防范措施,提出处理意见。

及时检查进修、实习护士的工作和带教情况,按计划组织业务学习。按时进行出科考试和书写进修、实习鉴定。

督促检查保洁员和护工工作。

严格执行护理质量检查细则,每月按时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填写各种报表,按时上报。

认真执行护士长夜查房制度及时填写值班报告本。

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并参加交接班。

按时完成各种临时指令性工作。

科室护理工作质量每月平均得分≥9.5分。

认真做好科室护士思想工作,科室团结好。

认真学习业务技术、总结经验每年书写业务论文一篇。理论考试、技术操作考试均达标。

检查及评分办法:(表15)

科护士长或护理部按时对各科护士长进行检查,按考核办法评价得分,≥95分者为合格。

(七)科护士长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1.有年、季、月工作计划,周有工作安排,工作日程填写及时正确。并及时对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经常深入病房,每月对本科病区护士长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或协调解决并给予具体指导。重大事件及时报告护理部。

3.每月按计划检查病区护理工作质量,如危重患者的护理、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护理文书的书写、消毒隔离、药品管理、病房管理等,及时组织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做到:检查有记录、有评价、有原因分析、改进措施和跟踪监控记录。

按时巡视病房,掌握本科急危重症和抢救患者的病情和护理工作质量,并进行具体指导。需要时参与危重患者的抢救工作。

适时征求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并详细记录。对具体问题有改进措施和处理意见,并跟踪检查落实、改进情况。参加各病区的护理查房,督促并检查对实习、进修护士的临床带教工作和教学大纲完成情况。

每月组织一次全科业务学习,记录完整,并保留讲稿。

认真填写护士长手册,做到项目齐全、记录内容符合工作实际,对持续改进护理工作质量有参考价值。

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定时检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

检查及评价方法:

护理部按时对科护士长考核,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分,≥95分者为合格。

(八)护理部主任(副主任)工作质量评价标准 分值:100分

标准值:95分 评价方法:

1、有全面的护理工作计划,做到: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半年和全年有对计划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定期召开全院护士大会,进行工作总结。

2、每周召开并主持护理部例会,及时传达医院办公会和有关会议精神,对每周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

3、每月组织全院护理工作质量检查,定期召开护理质量、护理安全评估分析会,对护理工作质量缺陷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改进措施,跟踪检查落实情况,及时向全院护士长反馈检查及评价结果,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适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和护理技术操作技能培训,落实护理人员继续教育和毕业后的规范化培训。

5、每月组织全院护理查房一次,掌握临床各科室危重及一级护理患者情况,工作指导到位。

6、及时研究处理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的各种问题和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反馈,重大事件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

7、负责进修护士和护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工作,安排,做到有计划、定期检查并指导临床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效果评价。

8、按时召开全院护士长会议。

9、严格遵守和履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督查各项护理质量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做到制度完善、定期检查。

10、及时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会,佐罗的:有原因分析、防范措施、并有定性和处理意见,严重差错及时向主管院长汇报。检查及评价方法: 业务院长、科护士长及护士长按时对护理部主任(副主任)考核评价,按评价标准进行评分,≥95分为合格。

三、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质量评价标准

标准值: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 专科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值:100分 评价标准: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确保患者安全。

操作过程中关心体贴患者,做到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积极、主动的护理服务。

1.护理技术操作正确、熟练,符合操作规范。

2、操作过程符合省时、省力、省物的原则。

3、无菌操作符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评价方法: 三查七对制度

执行操作规程及无菌原则(操作规程执行卫生部、省卫生厅统一标准)。

操作前向病人进行规范的告知,操作过程体现以患者为中心。

每项技术操作质量标准就其共性应从以下三个环节衡量:

(1)操作前准备质量标准:包括病人、工作人员,物品和环境的准备。(2)操作流程中质量标准:符合操作规程、操作熟练。(3)终末质量标准:按各项护理技术操作终末质量标准要求。检查及评分方法:(表9)

根据计划抽查或定期考试,以人为单位,基础技术操作90分为合格,专科护理技术操作85分合格,按考试人数计算合格率。

病区质控组按计划每月对本科护理人员进行考试并登记,护理部质控组按计划或根据操作中的薄弱环节,每半年—1年对各科护士进行考试,参考人数不少于在班人数的30%(或科室总人数的1/3)。按操作评分标准评价,≥90分者为合格,最后计算合格率。科室合格率应≥95%,每下降1%扣1分,护理部按得分及合格率双重指标统计结果。(表9)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 考试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100%

四、护理质量控制标准

(一)护理缺陷(包括护理不良事件和护理差错)发生率 标准值:一般差错:全院≤0.5%(发生数/住院病人数)严重差错:全院≤0.5%(发生数/病床数)护理事故:0 差错认定标准

以卫生部《医疗事故纠纷的防范与处理》及我院制定护理差错认定标准为依据。检查及评分方法:(表12)

发生差错后,病区护士长应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定性,找出原因及预防措施 并填写报表上交护理部。如发生严重差错或护理事故应随时报告,并采取及时的补救措施 严密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护理差错按进行评价。一般差错及严重差错者,该项不得分并按有关规定处理。发生后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计算方法

差错发生率=全年差错发生数 全年住院病人数×100%

(二)压疮发生率

值:100分

标准值:0(特殊病人及入院前发生的压疮除外)检查及评分方法(表11)

在检查特、一级护理及基础护理的同时,检查压疮发生情况,并要求各科有压疮发生时及时填写报表上报护理部,压疮发生率按控制,凡发生者该项不得分。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说明:

1.特殊病人系指病情危重、休克或多发性严重创伤等而致病人处于强迫卧位或由于翻身搬动病人后即可危及生命者(病人膝关节以下部位除外)。凡有以上情况需由科室及时组织会诊,会诊结果详细记录并上报护理部,同时须制定出相应的皮肤护理计划及措施。2.未及时会诊且无皮肤护理措施,发生压疮后才进行会诊的视为发生压疮。

(三)无菌注射感染率 分

值:100分

标准值:0 认定标准

凡注射中因无菌操作不严造成注射局部红、肿、热、痛,经局部处理无好转,引起局部化脓甚至全身症状,经讨论分析确认为注射感染。检查及评分方法

科室发生注射感染者,应及时组织讨论,处理并报护理部。发生一例该项不得分,隐瞒不报者加倍扣分。

显微外科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篇3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确立各层次植物景观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展开探讨,进而指出某一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评定。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责任编辑:刘昀)endprint

摘 要 采用数量化的研究方法,在确立各层次植物景观因子的基础上,建立了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并就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展开探讨,进而指出某一园林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进行准确评定。

关键词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4)11-0-2

园林中的植物及其自身应用为园林景观重要的构建因素。为建设处美观、实用的园林,园林建设人员就需要对园林常用植物的属性进行充分了解,以园林植物为依据建立起有效的景观评价体系,并根据这一评价体系修建出更为魅力的园林景观。

1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的构建

为构建出健全的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体系,在评价方法的制定过程中,就需要满足生态性、艺术性及文化性三个方面的要求。

1.1 生态性

主要包含结构丰富度、植物多样性以及同周围环境的协调性等内容。其中,结构丰富度指的是根据场地中的树种,以常绿落叶、阔叶针叶以及乔灌草的分布与数量进行统计与计算;植物多样性是指植物的重量及其存活地区与数量;环境协调性指的是植物之间的形状、色彩等是否充分融合,各方面协调性是否达到了统一[1]。

1.2 艺术性

包括造型的构图、色彩的搭配、观赏特性及时序文化等因素。造型构图指植物平面构图及立体搭配,色彩搭配指的是以植物的花色及叶色分配为评价依据,观赏特性指通过对植物的花、叶、果实及树形等的观察价值展开评价分析,时序文化则是指根据园林中植物季节变化的特征来进行分析。

1.3 文化性

从人文景观、当地的特色及乡土文化等进行考虑。人文景观可让民众共同参与,当地特色则是指能将当地特点反映出来的园林软质及硬质景观。乡土文化指的是其在景观中的具体运用,可将当地风土人情充分反映出来。

2 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指标、权重及评价因子

2.1 评价指标

在评价指标中,其体系主要依靠调查并量化得出的大众化标准,或是专业人员提供的基准标准。通过打分制或等级划分制来对园林植物景观的评价进行区分。

2.2 评价权重

在确定评价权重过程中,应进行分析、对比,得出准确结果,权重值则体现了不同因子的重视程度。人们有时会看重植物外观,但多数情况下还是对健康较为关注,因此会选择服务功能较强的实用性园林植物。

2.3 评价因子

在各评价关系中,植物色差、形态及季度等视觉质量评价因子占据更大的比例。在视觉观赏中,植物群体色彩变化及形态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远距离,植物个体的开花结果与季节变化的最佳观赏位置为近距离。但人们视线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出现取舍性欣赏情况,因此,必须将有关条件分配与人的感官进行联系,实现与感官相符的效果。在生态效能评价中,群落空间是最为重视的一项条件,在城市有限的土地中,群落空间可满足人们不受场地限制需求及视觉上的享受。在服务评价因素中,观赏性为一项最大要求,其受到各个方面限制的同时,需与各项事物统一协调,因而在园林景观评价中极为重视观赏性功能[2]。

3 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的应用实例

由上述内容可得知,在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对植物的服务功能进行考虑,其次对植物的美观性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在种植过程中,需增加植物多样性,通过采取乔灌、灌草、草地的组合形式来提高园林可观性。此外,还可采用自然斑块状交错的方式,将植物层次感体现出来。种植工作结束后,则需做好植物养护工作,对植物进行定期清理与修剪,保持植物的美观;季节变换时,需充分保持植物景观的和谐与统一,根据其实用功能进行组合,并将整体可观度考虑在内。

4 结语

在设计园林植物景观时,应以评价结构为依据,将景观影响因子考虑在内,在结合客观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出综合评价体系,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全面、客观评价。需要注意的是,评价需对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起到现实意义,建设人员可以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为依据得出大概的蓝本,促进园林植物景观的全面建设。

参考文献

[1]唐东芹.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海园林科技,2010,13(1):60-63.

[2]毛燕.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南方农业,2014,8(18):78-79.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4

海上作业的安全评价标准

(1) 必须取得海上作业的相关资质, 如:营业执照、甲乙级队伍、体系认证、设备能力等。

(2) 必须有第三方权威部门出具的《海上作业安全评价报告》及审查意见。

(3) 必须建立健全海上作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如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检查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生产安全事故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监控和重大隐患整改制度, 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档案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奖惩制度等规章制度, 作业安全规程和各工种操作规程等。

(4) 设置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需培训考核合格, 并取得相关资质。

(5) 特种作业人员、其他从业人员按照规定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并经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及其他相关资质证书。

(6) 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有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的依据和收据。

(7) 对有职业危害的场所能进行定期检测, 有防治职业危害的具体措施, 并按规定为从业人员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

(8) 制定井喷失控、中毒窒息等各种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

(9) 建立事故应急救援组织,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

(10) 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经发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取得检验合格证书, 保证海上消防设备、海上救生设备、海上无线电通讯设备等满足海洋石油作业安全法规、标准或者国际先进标准的要求。

(11) 海上修井作业人员经海上石油作业安全救生培训考核合格, 并取得证书 (五小证) 。

(12) 海上作业井场必须具有总体布置图、危险区划分图、救逃生布置图和消防部署图。

(13) 含硫化氢的油气井进行试油气作业时, 必须使用防硫工具、井下工具、井口装置和地面流程, 并采取其他防止硫化氢危害的技术措施和保护措施。

(14) 海上修井作业期间应当有守护船进行守护。

海上作业安全评价标准的现场应用

冀东油田井下作业公司 (以下简称作业公司) 紧邻渤海湾水域, 近几年, 开始涉足海上作业, 范围遍布1号岛、3号岛、4号岛、5号岛。作业公司严格依照海上作业安全许可标准实施海上修井作业, 2010年已累计完成海上施工作业186井次, 施工一次成功率达100%, 资料全准率达99.61%, 优质井率达100%, 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 总结起来, 作业公司主要根据其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强和落实了海上作业安全评价标准。

(1) 制定海上作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共制定HSE管理规定16项, 修订、完善涉海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19个, 制定海上应急预案4项, 制定专项应急预案8项。

(2) 加大安全投入, 配齐、配全海上作业安全设施。为确保海上作业的安全, 冀东油田建立了2座海上作业应急库, 配备了硫化氢检测仪35台、正压式呼吸器39套、酒精检测仪1台、车辆测速仪1台、风速仪5台;进行海上作业井场低压照明系统的改造, 给海上作业井配备防爆手电, 安装海上作业井电子防碰天车, 提高海上作业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3) 加强海上作业安全培训。组织涉海作业人员进行《海洋石油安全管理细则》的学习, 注重海洋安全资质的培训学习。目前所有海上作业干部和安全管理人员都取得了海洋安全管理资质证书;所有涉海员工都相继进行培训, 并取得了“五小证”、“井控证”、“硫化氢培训证”等相关资质证书。

(4) 设置海上作业项目部, 对海上作业进行统一管理。分别成立了3号岛、4号岛项目部, 在人工岛上常驻安全监督, 负责岛上作业的日常监督和管理。

(5) 加强海上作业的应急演练。重点进行“井喷着火、硫化氢中毒、人员伤亡、火灾爆炸、海上逃生”等各种状况下的应急演练。使海上作业人员熟练掌握紧急情况下的撤离程序、路径和交通工具, 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6) 加大对员工身体健康防护的投入, 及时为从业人员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

(7) 加强海上作业井控管理。制定《海上作业应急预案》, 以应对井喷失控、中毒窒息等各种事故的发生;定期对装配的液控防喷器等井控设备进行检验, 并严格按照《冀东油田石油与天然气井下作业井控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 对检验不合格的井控设备严禁出厂。

(8) 成立海上作业应急救援机构。与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海洋石油作业安全办公室中油分部签订救援协议, 保证海上作业期间, 中油分部派有守护船守护在码头附近, 保证一旦出现险情, 能第一时间为岛上人员的撤离提供可靠的海上通道和船舶。

(9) 所有海上作业设备均经发证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并取得检验合格证书。

(10) 为保证海上作业安全, 按照海上安全生产管理规定, 配备了“救生衣、抛绳器、信号枪、可燃气体报警仪”等海上救生、报警设备。

(11) 海上作业的每口井都绘制了总体布置图、危险区划分图、救逃生布置图和消防部署图。人工岛还绘制了整体逃生路线图。

(12) 海上作业井场 (50m×50m) 划为作业危险区, 用彩条布围圈起来。危险区内配备了防爆配电箱、控制箱、防爆手电和防爆低压照明灯等。

(13) 对于新开油层井, 设计中必须进行防硫化氢内容的提示, 并根据行业标准配备了防硫工具, 如:硫化氢检测仪、正压呼吸器等, 防止硫化氢危害。

(14) 通过了由法利科瑞成 (天津) 安全技术有限公司出具的《海上作业安全评价报告》。

结论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5

《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开 题 报 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标准、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的研究》课题,经研究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报告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观,运用科学的手段,对教育现象进行价值判断,从而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对教学情况进行反馈和分析,以利于改进教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开展评价活动,让教师改变评价观念,重视平时评价,树立“评价也是一种学习”的新观念。评价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

国外教育评价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发展过程;国内也开始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发展潜能,强调建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通过研究摸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的比较完善的评价标准体系。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中要注意总结经验与教训,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选择合适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及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分析。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大胆实践转化为实际工作效益。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摸索;另一方面能发挥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开阔视野的过程中,通过思考和分析,寻找适合本学校的评价方法。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的参与、支持和协作,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建立“系统工程”“分层推进”的共识,选择最容易操作和见效快的方面,形成评价雏形,不简单、盲目地全盘否定原有的工作,对以往工作进行总结,寻找突破口。

由于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主体熟悉身边的发展变化情况,评价更具真实性,不会被个别现象所迷惑,评价结果会更准确,更符合个体发展的需要。

四、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学生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评价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几方面的发展。重视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改变考试通过纸笔测验的唯一手段,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减轻学生的压力。

五、本课题的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课堂观察、文卷调查、经验总结、课堂实验、对比分析等方法和手段,进行多个轮回的研究。

六、本课题研究的成果

1、论文集:本课题研究的总结、论文、案例、教案精编。

2、评价方案、表格:各年级语文发展性评价方案、学生发展性评价登记表。

七、本课题研究的进度计划

(一)研究周期

一年,即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

(二)研究步骤 1、2004年1月——6月为准备阶段

宣传发动,组成课题组,立项申请及相关措施等。2、2004年6月——2005年12月为实施阶段 第一轮(2004年6月——2005年1月),主要工作: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申报课题;确定子课题,各分课题组分别开展研究工作;积累资料。

第二轮(2005年1月——2005年6月),主要工作: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争取每人有一篇论文,并写出阶段性小结,接受中期检查;申请结题。

第三轮(2005年6月——2005年12月),结题验收,主要工作:接受专家组审查鉴定。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本课题研究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一定会齐心协力,克服困难完成本课题的研究任务。谢谢!

2004.9

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下午好:

我是来自10级经济学(2)班的学习委,我叫张盼盼,很荣幸有这次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担任学习委员这一职务的经验。

转眼间大学生活已经过了一年多,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担任着学习委员这一职务。回望这一年多,自己走过的路,留下的或深或浅的足迹,不仅充满了欢愉,也充满了淡淡的苦涩。一年多的工作,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下面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习委员是班上的一个重要职位,在我当初当上它的时候,我就在想一定不要辜负老师及同学们我的信任和支持,一定要把工作做好。要认真负责,态度踏实,要有一定的组织,领导,执行能力,并且做事情要公平,公正,公开,积极落实学校学院的具体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学习委员,要收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和老师的教学动态。在很多情况下,老师无法和那么多学生直接打交道,很多老师也无暇顾及那么多的学生,特别是大家刚进入大学,很多人一时还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模式。学习委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一个桥梁,学习委员要及时地向老师提出同学们的建议和疑问,熟悉老师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再次,学习委员在学习上要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有优异的成绩,当同学们向我提出问题时,基本上给同学一个正确的回复。

总之,在一学年的工作之中,我懂得如何落实各项工作,如何和班委有效地分工合作,如何和同学沟通交流并且提高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当然,我的工作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比日:有的时候得不到同学们的响应,同学们不积极主动支持我的工作;在收集同学们对自己工作意见方面做得不够,有些事情做错了,没有周围同学的提醒,自己也没有发觉等等。最严重的一次是,我没有把英语四六级报名的时间,地点通知到位,导致我们班有4名同学错过报名的时间。这次事使我懂得了做事要脚踏实地,不能马虎。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6

关键词:综合;应收账款;质量评价

应收账款是指公司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应向购买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本文所定义的应收账款质量是指企业应收账款能转化为货币资产的质量,也就是应收账款流动性的体现。应收账款质量评价的目标是实现应收账款的变现,获得利润。

一、综合应收账款质量评价方法

(一)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评价法

利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相关数据,计算销售收入增长率、应收账款增长率、利息费用增长率、流动资金贷款增长率等指标。主要评价公式如下所示。公式内所指期间一般情况为一年:

公式1:销售收入增长率

S=×100%S—销售收入增长率

S—为上期销售收入S—为本期销售收入

公式2:应收账款增长率

R=×100% R—应收账款增长率

R—为上期应收账款余额R—为本期应收账款余额

公式3:利息费用增长率

I=×100%I—利息增长率

I—为上期利息费用I—为本期利息费用

i—上期利息率 i2—为本期利息率1

公式4:流动资金贷款增长率

C=×100% C—利息费用增长率

C1—为上期利息费用C2—为本期利息费用

假定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不变的情况下,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法评价结论:

(二)以盈利质量及现金流量来评价应收账款综合质量

盈利质量的核心是盈利的真实性,真实性包括两方面:第一,利润主要来源于企业自身的主营业务;第二,利润是可实现的,能带来真实的现金流入,而并非体现在账面上。因此可以有以下结论,应收账款的质量及其变动趋势与盈利质量密切相关,设置以下财务指标:

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

应收账款周转次数与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密切相关,高质量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保证了高质量的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该指标完全的体现了企业盈利质量水平,公式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数据源于现金流量表,主要的现金来源为销售收回的应收账款。而净利润则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数据来源于损益表。该财务指标能够很好的将现金流量表与损益表结合起来。评价的结果如下:

当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越大,企业盈利质量越好,则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越高,说明企业应收账款综合质量水平越高,坏账损失越小;反之则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越差。

实践证明,当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大于1,损益表中的全部利润实现,销售货物形成的应收账款全部收回,企业根本不存在坏账及呆账;若介于0.7和1之间,则盈利质量比较高,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较高。若值介于0.3和0.7之间,则盈利质量较差,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较差;若值小于0,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虚盈实亏的状况,企业的利润只是“账面富贵”而矣,企业应收账款呆账率增大,收账风险大。

(三)以评价资产质量来评价应收账款综合质量

资产质量好坏,主要表现为资产的账面价值量与其变现价值量或被进一步利用的潜在价值量的之间的差额。企业资产可分成三类:第一类是不良资产;第二类是沉淀资产;第三类资产是良性资产。

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是评价资产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这两个指标越高,说明财务状况比较好,短期偿债能力强;该比率的上升说明企业财务状况好转的迹象,但如果二者与前期相比有明显的上升,而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应收账款的余额增长比例超过了利润增长比例,说明企业赊销业务增大,企业存在大量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导致企业资产质量下降,由此断定,企业应收账款质量下降而引起企业总资产的质量下降。

资产周转率=本期销售收入净额/本期资产总额平均余额

其中:本期资产总额平均余额=(资产总额期初余额+资产总额期末余额)/2

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销售收入

二、综合应收帐款质量评价方法的应用

GX公司,2001年投产。2003~2006年基本采用现金销售,该公司应收账款仅占资产总额约15%,企业现金流正常,银行贷款额少。2007年起,GX公司应收账款余额随着产品销售收入的增加而增大。2008年末该公司应收账款余额中,账龄超过180天的占应收账款总额的60%,账龄超过1年的占应收账款总额的18%,销售部门催收账款难度增大。

(一)以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评价法对GX应收账款余额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表二 GX公司2006年~2008年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部分财务指标比较(单位:万元)

上表数据及本文构建的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法,对GX公司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评价如下:

表三 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评价结果

根据上表结论,GX从2007年起,销售收入增长的同时,应收账款大幅增长,利息费用和流动资金贷款大幅上涨,显然企业应收账款综合质量在下降。

(二)以现金流量及盈利质量评价方法对GX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进行评价

该方法主要的评价指标为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当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大于1,损益表中的全部利润实现,销售货物形成的应收账款全部收回,企业根本不存在坏账及呆账;若值介于0.7和1之间,则盈利质量比较高,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较高。若值介于0.3和0.7之间,则盈利质量较差,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较差;若值小于0,则表明企业可能存在虚盈实亏的状况,收账风险大。

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

GX公司2006年至2008年净利润与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如下表:

GX2007年至2008年盈利经营现金保障倍数在所0.3~0.7之间,说明GX企业盈利质量较差,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较差。其主要原因为赊销增大,应收账款欠款额增加比例大于销售收入增加比例,而账面利润增加比例小于销售收入增加比例,企业以增加流动资金贷款不维持生产经营。鉴于此,GX将面临的问题是:

1.该企业应收账款质量出现严重的下降

由于账面利润的增大是由于增加了赊销的结果,而赊销产生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因此,账面利润的实现具有不确定性。税负因此增大,上表显示,企业2007年上交所税140万元,2008年上交所税156万元,还有未在该表反映的增值税、防洪费、其他附加税等。因此,通过对GX现金流出量的增加可以判断该企业应收账款质量的下降。

2.应收账款综合质量下降

从表中看出,GX企业账面利润近两年来有所增长,大部分来源于未收货款的销售收入。GX企业应收账款增长率大于企业销售收入增长率及利润增长率,由此可推断GX公司坏账、呆账的风险增大。因此,通过评价GX盈利质量下降可以推断出GX公司2007年~2008年应收账款综合质量比2006年降低。

(三)以评价GX资产质量来评价应收账款综合质量

根据以上相关数据以及上述评价资产质量的资产周转率及应收账款周转率公式计算得出表六数据结果,通过表六可以直观的判断,GX公司在销售收入增大的同时,因赊销大幅增加从而导致应收账款综合质量快速下降。

上表显示,GX应收账款周转率从4.78降至3.54,周转天数从75天延长至101天,此时,虽然资产周转率有略微的提高,即从1.54提高至于1.62,但仍不能缓解该公司应收账款综合质量下降的趋势。

(四)对GX的评价结论及建议

运用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评价方法对GX应收账款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GX应收账款质量综合质量随着赊销的加大,应收账款综合质量下降。为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流转,建议企业改变销售政策,减少赊销,建立信用管理部门,对应收账款形成前、中、后进行管理及监控。

三、结束语

应收账款综合质量评价方法的构建是基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质量及盈利质量等与应收账款综合质量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借助多项财务分析指标比例进行综合评价,但这种相关性是否能通过增加一定的量化指标而增强,都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丁金彦,徐文学.应收账款质量评价及管理[J].商业现代化,2007,(3).

[2]王伟.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J].商场现代化,2008,(23).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7

1 艺术体操与美的联系

艺术体操起源于19世纪末20年世纪初的欧洲, 以身体的自然动作为基础, 在音乐伴奏下进行有节奏的身体活动, 从而形成正确的身体姿态, 表现出柔和优美的动作。随着人们的审美需要的提高, 艺术体操内容不断的丰富, 形成了动作优美、以表现身体的自然优美姿态为主, 来发展女子身体姿态的一项运动。艺术体操在20世纪50年代传入亚洲, 并逐渐流行于全世界。到1963年, 这个新的国际运动项目被命为现代体操, 这样艺术体操发展成为一项竞技性的运动。1981年, 艺术体操被列为奥运会正式竞赛项目, 这充分显示出艺术体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此可见, 艺术体操是一项以身体、器械动作和自我表现为基础的运动项目, 它按人体运动的规律和节奏, 用不同的速度去完成动作, 使艺术美与体育美达到和谐统一。

艺术体操的美是通过对各种优美身体动作的艺术加工, 通过形体、动作、舞姿、线条、队形、音乐等诸多美的因素而体现的。随着艺术体操的发展, 在比赛中运动员展示出的幅度美、韵律美、造型美等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可见, 美是艺术体操运动的灵魂。美的本质是反映的是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艺术体操美的本质是人在艺术体操这个特殊运动中的感性显现, 反映的是人与该运动项目的审美关系。艺术体操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锻和表现, 它追求的是表现自然美, 使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艺术体操的美是通过对各种优美身体动作的加工而体现的一种复杂劳动。艺术体操各类的动作均具有优美性和艺术性的特点, 它通过徒手、器械动作及各种舞步、跳跃、转体、平衡、松驰等技巧动作, 在音乐伴奏下展示出女性优美的姿态和形体。

2 艺术体操美的形式

2.1 人体美和技术美

人体美主要包括形体美、姿态美、造型美等。首先, 形体美。形体美包括身材、形体、相貌、服饰等, 人的形体美能显示出人的生命力, 也表现着内在心灵的生命力。形体美侧重后天的训练, 通过训练使人体的一些基本形态表现得更加优美动人。艺术体操是健与美的项目, 所以要集形体美、姿态美、韵律美, 气质美于一身。艺术体操运动员姣美的身材、高雅的气质, 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形体美感, 使人产生一种模仿的心理冲动。艺术体操运动员应具备以下两大形体特征:第一, 外貌要符合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构成规律;第二, 身体形态要符合比例匀称的形式美构成规律。其次, 姿态美。姿态美就是人身体各部分所呈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美的一种。运动员通过四肢、躯干、头等身体部位的协调配合, 形成点与线的移动, 不同形式的完美造型。姿态给人以特有的瞬间美、过程美、变化美, 强化了观众的视觉印象。艺术体操姿态美是运动员完成艺术体操动作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要求的体现, 是评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最后, 造型美。造型美是艺术体操形式美的一种, 包括静态造型美和动态造型美及动静结合美。艺术体操项目中的各种倒立、平衡、立柱式等都是静态造型美;动态造型美如跨跳、立转、蹲转以及旋转等;而跳步接踹燕等是动静相结合的造型美。

2.2 难新美和编排美

难新美是指高质量地完成那些高难和复杂的惊险动作, 并由此所表现出来的美感。难度是衡量运动员竞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是评分的重要内容之一。艺术体操的难度主要通过各类难度动作来体现, 这些难度动作的完成要求运动员要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控制能力, 观众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等多变的情感体验。从审美心理角度讲, 不断发展身体高难动作, 满足了观者视觉刺激的需要。所以高难的动作技术, 具有强烈的竞争性, 激发了观众内心深层的强烈情感, 满足了人们的审美情感体验。因此, 发展适宜的难新动作, 实现艺术体操项目难新美的审美特征。与此同时, 编排美是将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难度的动作有机组合起来, 突出成套动作, 给人以艺术享受。成套动作通过对高低、开合、快慢等各种变化, 使观众感受到成套动作中层次、和谐、曲线变化等各种形式美。

2.3 艺术表现美和刚柔美

艺术表现美是运动员通过难度水平、形体动作及舞蹈等方面充分展示出来, 并达到最佳效果。运动员通过对成套动作编排主题思想的理解, 在乐曲进行中, 将内心欲望外化和具体化, 用肢体语言去丰富成套动作的主题思想, 把艺术体操独特的艺术风格呈现给观众。动作与乐曲旋律完美的融合, 才能反映出运动员的艺术表现能力。而刚柔美是指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有刚劲, 又有柔软的优美动作。运动员在快速有力的连续转体之后接柔软性动作, 把艺术体操动作的刚柔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2.4 韵律美和音乐美

艺术体操运动员身心、形与神、节奏与呼吸、静态与动态的和谐统一, 是动作韵律美的表现形式。艺术体操动作的节奏是由强弱、快慢等对比因素构成, 运动员通过合理地支配肌肉用力的大小程度来体现动作强弱的变化, 通过动作周期性的交替带来力度的对比。运动员在完成成套动作时, 对于单个动作的屈伸、起伏、缓急的把握和对时空、力量、速度等多方面的转换, 其结构连贯, 浑然一体, 使运动路线巧妙流利, 表现出生动性流畅性的韵律美。

而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 给练习者以情绪体验, 只有音乐和动作完美结合时才能充分表现出艺术体操的艺术魅力。运用音乐伴奏不仅能够烘托气氛, 而且是各种技术展示的手段。曲调优美鲜明的音乐, 可以激发运动员的激情, 增加动作的感染力, 增强表演的气氛, 给观众留下美的印象。因此, 艺术体操离不开音乐, 在艺术体操中每一个动作都受到在音乐旋律、节奏的制约, 任何动作的节奏失调, 都会影响艺术体操的美。

2.5 服饰美

在艺术体操中, 服饰美显得格外重要。艺术体操服主要形式为紧身连体, 便于突出运动员的形体美和姿态美。艺术体操服装配色原则以和谐为主, 主色往往以一、二色为主, 这样容易形成一个主调。协调美是艺术体操服的美感特征, 色彩的协调将会给人留下难忘的美感。艺术体操服的配色要点体现了明度关系的协调美, 明度对比过强则不和谐, 明度差异小就易显单调。明度主要由对比产生层次感与空间感, 是配色中视觉清晰度的关键。同时, 艺术体操服与体型、发色、器械、场地的色彩协调美, 来取得特殊的艺术效果和视觉美感。

除此之外, 艺术体操的形式美还表现为队形美、人与器械协调美以及器械美等。其中, 人与器械协调美是指身体动作与器械协调一致所表现出来的美学特征, 要求运动员必须熟悉各种器械的特性, 使器械成为身体的一部分, 达到人械合一的境界, 构成完美和谐的艺术境界。

3 艺术体操审美的评价标准

艺术体操的审美评价标准是指衡量艺术体操审美价值高低的准则, 进行审美评价的客观依据, 包括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趣味等。艺术体操审美评价标准是从艺术体操运动实践中产生的, 具有客观性、历史性和具体性等特征。在评价内容方面, 艺术体操审美评价标准的基本内容主要有真实性、社会功利性和形象性三方面。其中, 真实性是指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在艺术体操运动中, 真实性主要是指人的身体活动符合体育运动的规律, 在促进身体全面健康发展的原则下, 以发展新颖独特的成套动作的运动项目。因此, 客观对象蕴含的人类创造和才能的有无和多少, 就成为人们审美评价的一个客观标准。客观对象对于人的功利价值就是“善”, 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艺术体操运动中的“善”是指对造就健美体格和健康的人格有益, 表现人的积极进取的精神。能否使人摆脱眼前的实用功利而直接产生精神愉悦, 就成了审美评价客观标准的有一项重要内容。除此之外, 形象性在艺术体操中体现得非常突出, 艺术体操运动中所有美的事物都是通过运动形象表现出来的。因此, 也是审美评价的内容之一。从评分规则上看,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以真实性为出发点, 在艺术体操比赛中, 裁判员对运动员成套动作完成的评分主要是对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动作设计、成套动作的编排及成套动作具有的技术风格的评定。

参考文献

[1]郑琦.艺术体操运动中的美学特征[J].福建体育科技, 2001, 6.

[2]徐迅.论艺术体操服装的色彩协调美[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4, 8.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8

关键词: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依据,适用性评价

一、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会计舞弊案件的发生严重地冲击了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从企业现实情况来看,许多企业管理松散、内控弱化、风险失控等问题比较突出。研究显示,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并最终侵害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重要原因。2008年6月,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22项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并对《内部控制鉴证指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些标志着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可知,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主要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其中基本规范是制定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的基本依据,在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中起统驭作用,具体规范涵盖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及其它方面的具体控制。从我国内部控制标准建设的实际情况看,各行业内部控制标准在有效化解企业风险等方面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作用的发挥具有较大的历史局限性,不仅存在“政出多门”现象,而且有些内部控制规范几乎是从COSO报告改版而来。这种标准制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从内部控制标准制定背景和环境角度来看,我国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内部控制标准的设计应该要适应我国特定的历史环境,基于此,探寻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设计的依据就显得尤其重要。制定内部控制标准是进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与前提。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建设刚刚起步,相关配套措施还尚待完善。国家有关部门从行业监管的角度对强化内部控制提出了明确要求,并发布了特定行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内部控制标准,造成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时无所适从,也导致我国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评价时难以具体实施,这样便使得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的评价缺乏公认的可操作标准,降低了注册会计师出具审核报告的可比性与有效性。

二、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关于内部控制标准及其评价方面较早的研究来自于审计领域。美国会计师协会于1939年1月建立“审计程序委员会”,着力改善审计程序的存货盘点和应收账款函证等方面,在修改的标准化审计报告中首次增加了对内部控制审查的内容,内部控制评价也随之成为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风险导向审计已经开始慢慢取代制度基础审计,但内部控制评价仍是审计的核心环节。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框架的发布得到了全球的广泛认可,并标志着内部控制开始从理论上和实务上走出审计范畴,同时该框架也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提供指导。伴随着2002年SOX法案的出台,其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做出大量修订,该法案标志着美国证券法从披露向实质性管制转变。尤其是SOX法案的404条款和103条款是就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进行报告的行业标准。Kam C.Chan,Barbara Farrell,and Picheng Lee(2008)发现在404条款的严格监管下,公司会尽量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减少由于有意或无意造成的账户错误,从而提高报告盈余的质量。SOX法案自颁布以来就屡遭诟病,美国政府监管机构在承受本土企业指责的同时,还遭受来自在它国发起人公司的批评,由于它国公司因遵从该法案需付出高昂成本,其结果注定会削弱美国资本市场对它国公司赴美上市的诱惑力。面对这样的现状,COSO委员会围绕着降低企业控制成本和满足控制标准展开研究,试图在两者之间达成一定的平衡。在外部审计师评估和评价客户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方面,James Lloyd Bierstaker,James E.Hunton,and Jay C.Thibodeau(2009)认为,外部审计师们应该被提供经过检验过的业务流程图,并且要在阅读客户提供的内部控制文件之前完成内部控制设计的评估工作。从西方国家的发展趋势来看,内部控制评价虽然主要受限于审计实务,但开始逐步走出审计范畴。总之,西方国家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设计受到了特定的背景与环境因素的制约。

(二)国内文献

近些年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及评价问题已经引起我国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广泛关注。潘秀丽(2001)认为要尽快制定内部控制标准及评价规范。其中关于内部控制标准的整体设计思路显得尤其重要,于增彪等(2001)倾向于采用以下思路:三维立体的静态结构;过程循环的动态结构;以企业经营活动事件的常规性、非常规性和混合性为基础的结构。此后,更多的学者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肖序(2006)认为按流程观念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较为合理,并且梳理出了基本流程。近年来,由于风险管理观念日益受到重视,黄益建等(2007)在对五类流程风险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防范流程风险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新思路。除了对风险因素进行考量以外,内控规范的制定机制可以从下列方面展开研究:制定机构的选择、制定程序的安排、规范属性定位(陈志斌等,2008)。李小燕和田也壮(2008)在组织循环理论的分析框架下创建企业内控有效性评估标准,试图解决国际公认的评估标准在中国本土化和实践操作层面上的应用问题。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其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我国学者对此也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张龙平和朱锦余(2002)从内部控制评价的性质和评价标准等九方面探讨了与内部控制评价相关的理论问题,试图对我国注册会计师相关鉴证准则的制定和实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随后,学界出现了一些新的内部控制评价理念和分析方法,如控制自我评估(林朝华,2003)、运用可靠性理论和数理统计知识构建内部控制系统评价模型(王立勇,2004)、内部控制需要从财务报告导向向价值创造导向转型(李心合,2007)。与此相适应,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导向也要随之转型,这其中可能也涉及到一些技术层面的问题,因为评价指标选择和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评价体系功能的发挥(戴彦,2006)。而且评价可能要涉及到多维要素,其中,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分割的三要素(王海林,2008)。杨有红等(2009)分析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对于实现内部控制基本目标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征求意见稿)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在内部控制能力评价方面,王海林(2009)提出的IC-CMM模型将研究的对象定位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建立了企业内部控制过程评价体系。池国华(2010)基于管理的视角并借鉴业绩评价理论成果构建了满足管理层需要的内部控制评价系统模式.从实践现状来看,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也在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2006年7月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由财政部等五部委共同制定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正式发布,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综合目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现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及评价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有益成果,但制度标准的设计依据仍然不是很清晰。如果这一问题没有理清,必将导致据此制定的标准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同时,评价体系的适用性研究力度也不够,这样就很难为企业内部控制的自我评估和外部审计师的内部控制审计提供有效的评价依据。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标准研究的相对较多,但在探索标准设计依据方面的学者并不多见,也就是在解决“为什么这么设计”以及“这样的内部控制标准设计后的适用性评价”这一问题上的研究深度亟待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设计及综合评价涉及因素繁多而且复杂,尽管政府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应的规则,但在总体上还处于摸索和不成熟阶段,因此探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依据以及适用性评价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三、企业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依据

(一)法规依据

企业在进行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时,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有关规定。国内学者大多关注内部控制制度内容方面的研究,忽视了法律、法规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作用(黄新銮,2008)。从近年来国家不同部门颁布的法律法规和部门条例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比较分析。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0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除了《会计法》有关规定之外,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规定:公司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损害公司利益。另外,《公司法》也都提出了原则性的规定。2002年,为满足注册会计师办理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和再融资业务,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2008年,中注协又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征求意见稿)》,与原来的《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相比,它在鉴证对象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调整。2003年,为完善证券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中国证监会对之前发布的《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引》进行了修订,要求证券公司应该根据经营目标和运营状况,结合证券公司自身的环境条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2004年,为规范和推进保险公司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保险资金运用管理,保监会制定了《保险资金运用风险控制指引(试行)》条例,要求保险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应遵循独立制衡原则和全面控制等原则。2007年,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和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的要求,中国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规范要求上市公司应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开创性地创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手段、以注册会计师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综上所述,我国法律法规以及部门规章都对内部控制标准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一些共性的规定,但因行业和部门等因素的不同也存在一些差异。原则性规定比较多,但具体操作规范相对偏少。从中还可以发现,最新的基本规范基本满足了不同主体对内部控制的需求,特别是它的实施将会对中国的上市公司和大型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带来实质性推动,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二)理论依据

从目前已有研究看,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存在封闭化、理论贫困化的状况(杨雄胜,2005),因此,拟从委托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风险管理理论等多维理论视角对内部控制标准设计依据进行理论剖析。(1)委托代理理论。受托经济责任是指按照特定要求或者原则性要求管理受托经济资源和报告其经营状况的义务。是在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后形成的一种经济责任关系。所有者委托经营者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以实现保值和增值为目标,但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后,经营管理者机会主义行为很可能泛滥,在履行受托责任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代理人问题,因此,为了强化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必须要发挥内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内部控制标准作为监督企业经营者履行其受托责任的一种制度安排,随着受托经济责任关系的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的激励与约束功能也得到不断的强化。因此,企业内部控制产生的这一动因对内部控制标准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2)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以节约交易费用为中心,依靠组织、契约以及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试图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从公司整体层面来看,内部控制包括对子公司和分公司的管理控制、业绩考评、内部审计以及信息系统管理控制等。拥有规范的组织结构和权责分派是企业能够有效运行的基础,它能够协调组织行为,从而有效节约交易成本。业绩考评和内部审计制度也能有效监督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日常业务活动,还可以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管理信息系统可以规范并优化企业内部各部门的业务流程,再造业务规范,对重点业务实施全面质量监控,可以使得交易对象在信息交换和转换时节约成本。从具体业务活动层面来看,销售与收款、采购与付款、货币资金业务活动、投资融资等业务活动的内部控制都非常关注决策成本、契约成本、议价成本和违约成本等交易成本的高低,因此,内部控制标准的形成与制定必然要内在地考虑到交易成本因素的制约。(3)利益相关者理论。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相关解释,内部控制规范所称的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董事会是股东的代理人,经理层又通过董事会授权对企业和员工进行管理,监事会主要对董事会及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实行监督,向股东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上述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内部控制标准体系进行协调。由此看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具体执行与实施并非由单一主体独自完成,它是由各种契约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形成的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安排。根据自利行为原则,在多元利益主体博弈的过程中,不同利益相关者在关注企业价值增值的同时更倾向于关注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通过内部控制协调和适时监控这种利益关系带来的影响。(4)风险管理理论。风险不同于危险,它包含的是一种不确定性,企业风险管理试图把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程度。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一般都没有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即使有这样的部门也只是停留在对局部风险的思考,并未对风险进行系统和全面的防范和规避。风险管理过程应该包括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处理和风险监控等环节,任何环节监控的缺失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企业应该根据内部控制设定的目标,并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进行风险评估,综合运用风险规避、风险降低、风险分担和风险承受等风险应对策略,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识别各种潜在的风险,构建全面和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以期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

(三)实践依据

(1)内部控制环境基础薄弱。我国大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大部分都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因此,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这样造成了国有股“一股独大”,严重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股权的高度集中造成了内部人控制。同时国有股所有者缺位导致了比较严重的代理人问题,虽然名义上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但这些机构的设置是否能够真正达到权力制衡和内部牵制的目的还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实际上,上市公司的董事长一般都是由居于控股地位的国有股东委派,并不是通过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而且,公司高管凌驾于内部控制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都势必造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面临巨大的考验。(2)风险意识缺乏。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发生差异而出现损失的可能性.一般来讲,企业风险包括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式、自主创新、财务和安全环保等方面;外部风险一般是由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法律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和自然环境等因素等造成的。从我国较多企业的现实情况来看,特别是由于高管人员过度自信,风险意识淡薄,对各种可能情况盲目乐观。有些企业在财务管理风险方面缺乏合理的管理机制和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资本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应对和防范财务风险的财务预警系统也没有确立起来。(3)内部审计缺失。要确保内部控制被真正执行,内部控制就必须被监督。可是从我国众多企业内部控制的现实情况来看,存在着缺乏监督的状况,很多企业根本未设立内审部门,有些企业即使设置有内部审计部门,内部审计的职能并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一般地,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监督工作都是由内部审计部门具体执行的。因此,如果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组织结构、人员素质、工作方法上存在着种种问题,势必会影响到监督职能的正常发挥。(4)信息沟通存在问题。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等各个环节应该有条不紊地进行,特别是要与外部投资者、债权人、客户、供应商、中介机构等有关方面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并对信息沟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解决。目前,有些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各自为政,彼此之间缺乏信息沟通,对其它部门了解甚微,而且信息的实效性也比较差。同时,与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方式也有待改进和加强。

四、企业内部控制标准适用性评价

(一)基于系统观视角的适用性评价

可以把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作为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基本规范、具体规范和应用指南三个子系统。其中,基本指引主要解决各类企业的共性问题,具体指引主要解决特殊行业和特定主体的个性问题,应用指南主要解决操作问题(王军,2006)。仅就基本规范来看,总共七章57条,各章主要包括如下:总则、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和附则,基本上涵盖了内部控制的各种原则性规定。从逻辑结构上来看,它遵循“目标—原则—执行—效果反馈”的延伸路径,将目标元素置于整个理论链条的最前端,然后对基于目标导向的需求进行推导和演绎,这样得出多个相互关联的内部控制理论元素,最终形成一个完整且系统的内部控制理论体系。

(二)基于信号理论的适用性评价

信号理论主要包括信号传递和信号甄别两大方面。如果注册会计师作为内部控制评价的主体,那么其合理性、有效性和完整性与否可以从内控信息的传递来进行观察。例如针对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可以观察制度在前期设计、实际执行和后续效果等各个环节是否都能保持适用性和经济性。众所周知,有效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精髓,从信号甄别的角度来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的信号进行具体甄别: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关注与重视程度、内控制度设计有效性、运行有效性和信息系统有效性。管理层和治理层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重视与关注将有助于内控的有效执行,这个方面的信号能够减少其被忽视的可能性。它是内部控制有效的前提和基础,如果管理层和治理层没有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或者采取消极的应对策略都将导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或彻底失效。设计有效性指内部控制设计能够有效防范风险。运行有效性是指内部控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能够发挥效应,可以达到企业预期目标,并能防止、揭示和纠正特定报表项目的重大错报或漏报。这两方面的信号能够识别内部控制能否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标准得以一贯执行。内部控制的动态适应性评价意味着任何内部控制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设计的,随着环境和业务特点的变化做出适时的调整和动态改进。面向企业间的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它通常要对企业间的变化信号及时进行识别,并且需要快速反应做出财务安排和经营决策。这方面信号有效性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源与信息处理器。

(三)基于经济后果观的适用性评价

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一般是指内部控制信息依据内部控制标准产生并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使用,不同的内部控制标准产生不同的内部控制信息,从而影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享和资源分配格局。内部控制标准对经济的影响可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内部控制信息使用者的影响。比如企业的债权人可能会根据所披露的企业财务控制风险信息作出相应抉择。第二,对提供内部控制信息企业本身的影响,企业为了获得资本市场的积极评价,可能会对企业自身内部控制信息进行人为“粉饰”和“美化”,必然会竭尽全力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第三,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内部控制存在缺陷是导致企业经营失败、欺骗广大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重要原因,同时势必会影响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第四,对内部控制标准制定机构的影响。因为内部控制标准制定过程必然会引起相关利益集团的关注,特别是那些可能会承担不利经济后果的利益集团,他们很可能会对内部控制标准的制定施加影响,以迫使制定机构改变可能对其不利的种种约束与规定。

五、结论与展望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9

触变性水泥浆是将触变剂加入普通硅酸盐水泥中处理后, 使水泥浆在混合和顶替过程中是稀的流体, 泵送停止后, 又能迅速形成一种刚性 ( 能自身支持) 的胶凝结构的特种水泥, 主要用于防止气窜、堵漏和挤水泥作业中[2]。

1 水泥浆触变性的评价方法简介

由于触变性的复杂性, 因此到目前为止对于水泥浆的触变性的研究方法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影响水泥浆触变性的因素很多, 主要有剪切历史, 静置时间和人为因素等。

触变性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触变环法、静切力法、滞后环总能量法、台阶法和储能模量法[3~4]。对于水泥浆触变性的研究, 目前最为常用的方法是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

1.1 触变环法

用旋转粘度计 (ZNN-D6 型) 或7400 型高温高压流变仪从最低速档开始, 逐步提高转速, 使之达到最大值, 立即逐步降低转速至最小值, 同时记录各转速下的应力值, 以切变速率 γ 或转速 φ 对应力 τ 作图。一般 γ 或 φ 增大和减小时两条曲线不重合, 出现月牙形滞后环, 其面积可表示体系触变性的相对大小[5~6]。

1.2 静切力法

用特殊形状的叶片, 在剪切速率接近零时 (约1 s-1) , 测定水泥浆静止10 s (或1 min) 和10min, 浆体开始流动的静切力 τ1和 τ10, 用其差值Δτ=τ10-τ1表示水泥浆的触变性大小[7~8]。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方法

水泥浆制备及性能测试按GB/T19139-2003 规定进行。选用A、B、C三种物质作为触变剂的基本配方, 按照正交试验方法对三种物质的不同加量进行组合, 得到多组触变剂配方, 将其分别加入正常密度、低密度、超低密度水泥浆基本配方中, 得到触变性大小不同的水泥浆配方。利用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分别进行触变性测试, 其中, 触变环法以触变环中上行曲线的梯形面积与下行曲线的梯形面积之差来定量表示触变性的大小, 静切力法以静置10 min的静切力与静置10 s的静切力之差来定量表示触变性的大小。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结果的差异。

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1) 正常密度触变性水泥浆配方 (ρ=1.88 g/cm3) :淡水+ 嘉华G级水泥+5% 降失水剂+3% 分散剂+0.3% 缓凝剂, 其中降失水剂、分散剂和缓凝剂的加量都为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比。

(2) 低密度触变性水泥浆配方 (ρ=1.50 g/cm3) :淡水+嘉华G级水泥+ 67.5% 粉煤灰+ 2.5% 降失水剂 ( 干粉) + 55% 微硅+ 6% 降失水剂+ 3% 分散剂+ 0.5% 缓凝剂。其中粉煤灰、微硅的加量都为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比, 而降失水剂、分散剂和缓凝剂的加量则都为占水泥、粉煤灰以及微硅重量之和的百分比。

(3) 超低密度触变性水泥浆配方 (ρ=1.20 g/cm3) :淡水+嘉华G级水泥+ 50% 中空玻璃微球+ 40% 微硅+ 6% 降失水剂+ 1% 分散剂+ 1% 缓凝剂, 其中微硅和中空玻璃微球的加量都为占水泥重量的百分比, 而降失水剂、分散剂和缓凝剂的加量都为占水泥、中空玻璃微球以及微硅重量之和的百分比。

分别针对三种密度水泥浆体系, 将A、B、C三种物质按照三因素三水平进行正交组合, 各自形成9组触变剂配方。将触变剂配方分别加入三种密度水泥浆体系中, 各自形成9 组触变性水泥浆配方。运用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分别测量水泥浆的静切力差和触变环面积, 以静切力差为横坐标轴, 触变环面积为纵坐标轴作图, 得到静切力差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曲线图 (图1、图2、图3) 。

由三种水泥浆体系的静切力差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曲线图可以看出, 随着静切力差的增大, 触变环的面积并没有随之增大, 两组数据没有相关性。静切力法与触变环法的测量结果相差很大。因此, 水泥浆触变性测量方法的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而现阶段对于触变性的测试方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 因此需要规范水泥浆触变性的测试标准, 寻找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

3 结论

(1) 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是目前评价水泥浆触变性最常用的两种方法, 当评价同一水泥浆体系的触变性时, 两种方法得到的评价结果相差很大。因此, 评价水泥浆的触变性时, 使用的方法不同会导致评价的结果差异很大。

(2) 对于水泥浆触变性的评价方法没有一个标准, 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的评价结果的准确性仍然有待论证, 因此需要探索一种新的水泥浆触变性的评价方法。

摘要:目前对于水泥浆触变性的评价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 评价水泥浆触变性的主要方法有静切力法和触变环法。选用自行研制的正常密度、低密度、超低密度触变性水泥浆体系, 分别运用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进行实验研究其触变性。通过对两种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发现, 对于评价同一水泥浆体系的触变性, 触变环法和静切力法的实验结果相差很大, 两种评价方法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有待论证。

关键词:水泥浆,触变性,评价,触变环,静切力

参考文献

[1]胡圣飞, 李慧, 胡伟, 陈祥星.触变性研究进展及应用综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2, 02:57~60.

[2]姚晓, 王华, 冯玉军.触变水泥的研究和应用[J].天然气工业, 1995, 03:53~56.

[3]崔茂荣, 马勇.钻井液触变性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图1正常密度触变性水泥浆静切力差与触变环面积的关系曲线探索[J].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6, 01:24~26.

[4]李平, 崔茂荣.聚合物类钻井液触变性评价方法对比实验分析[J].西部探矿工程, 2009, 06:51~54.

[5]姚晓, 彭斯, 冯玉军, 王志龙.触变水泥配方及性能研究[J].油田化学, 1996, 03:10~14.

[6]黄进, 杨远光, 王刚, 唐欣, 赵进, 喻芬.油井水泥触变剂MX的室内实验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 2012, 06:111~114.

[7]胡志杰, 杜华平, 陈大钧, 冯昕鹏, 余晓玲.油井水泥触变剂的筛选评价[J].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007, 06:13~15.

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方法浅析 篇10

随着社会、技术、经济的不断发展,技术标准在推动创新、改善竞争力、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安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产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竞争日渐激烈。技术标准的水平不仅代表了企业生产技术的水平,也标志着企业技术创新的水平,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他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因此,技术标准是企业标准体系的核心与主体[1]。2015年3月26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标准缺失老化滞后,难以满足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需求;标准交叉重复矛盾,不利于统一市场体系的建立。这就要求企业提升标准编制质量,通过构建全面且公平合理的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切实有效的评价方法,制定出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和推广普适性的技术标准。

到目前为止,在技术标准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做了不少工作。文献[2]以产品标准管理为主线,探讨了企业技术标准管理的思路和方法。文献[3]在国内外技术标准管理理论研究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管理与战略理论的研究方法和体系。文献[4]分析了技术标准管理的组织方式及流程,提出一种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平台的建设方案。文献[5]概述了我国技术标准制修订的实践进程,对我国技术标准制修订提出了科学化与国际化的要求。文献[6]探究了技术标准发展的一般规律,研究发现不同技术特征下其形成机制具有显著差异。之后针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文献[7]通过对国际标准化组织、欧盟以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标准化管理体制的研究分析,总结得出国外技术标准管理体制模式的特点。然而,到目前为止,在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方面,国内外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报道,但这却是电力企业控制标准编制质量、解决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的重要手段。在上述背景下,本文首次构建了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方法,实现了电力企业标准立项、大纲、草案、复审的全过程评价与监控。

2 技术标准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技术标准评价指标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技术标准评价的质量,因此,评价指标的选择需遵循如下原则。

2.1 全面兼容

为满足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应能涵盖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在立项、大纲、草案、复审等环节的质量评审原则,体现不同环节的质量评价要求。这就要求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力求做到兼容评审的各个环节。

2.2 简约有效

技术标准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应具有典型代表性,用最尽可能少的指标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保证相关性小。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各评价指标的选择必须以科学性为原则,指标之间清晰独立,而又保持着内在一致的关联,共同反映待评价技术标准的各个方面。

2.3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

选择指标时注重考虑能否对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以便于进行数学计算及后续的分析比较。同时,各指标应具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对于难以定量描述的指标应予以定性描述。

3 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

遵循技术标准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面向电力企业技术标准各环节——立项、大纲、草案、复审,分别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提出适用于技术标准的评价方法。

3.1 立项评审环节

3.1.1 评价指标体系

立项评审环节是引领技术标准制定方向,科学、公平、公正地遴选技术标准的重要程序。该环节的评价指标体系选择是保证技术标准科学性、规范评审程序的重要依据[8]。为保证所编制的标准相对于现行相关技术具有独到的创新之处,引入指标“标准创新性”用以衡量。同时,为协调技术先进性与技术经济性二者的目标,选取“技术经济性”指标反映二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为确保本技术能运用于广泛的生产实践之中,从美国武器装备研制项目评估中引入“技术成熟度”指标用以表征[9]。为满足企业新设备、新技术推广要求,选取“推广普适性”作为衡量该标准向同类事物推广应用能力的标尺。最后,为使得所立项的技术标准能与其他标准共同构成具有内在关联的有机整体——技术标准体系,引入“体系符合性”衡量其是否符合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此外,为了表征该指标的评审人员应该具有的专业技术水平,选取专业、归口两种评价类型来描述:专业表示该指标的评审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归口表示该指标的评审必须依靠归口管理人员(下同)。综上,立项评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3.1.2 评价指标内涵

(1)标准创新性:对现行标准(含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技术标准,下同)规定的创新改进程度。评价结果选项见表2。

(2)技术成熟度:技术标准所记载的技术相对于特定目标应用所具备的成熟程度。评价结果选项见表3。

(3)技术经济性:技术标准所记载的技术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合理关系,包括两者最佳配备关系。评价结果选项见表4。

(4)推广普适性:技术标准所记载的技术适合推广适用于同类对象或事物的程度。评价结果选项见表5。

(5)体系符合性:符合公司技术标准体系框架,体现设备品类(或专业类别)、技术标准类型的要求。评价结果选项见表6。

3.1.3 评价方法

根据已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以评价结果选项为指导,组织专家对各项指标逐一进行评价,最后将各项评价指标的结果综合以得出该项目的“立项意向”。具体步骤如下:

(1)对《技术标准项目任务书》进行评价,逐一为每项评价指标选择(单选)“评价结果选项”。

(2)对于某一评价指标,当超过四分之三的评审人员的“评价结果选项”的“立项意向”属于“宜立项”的,则该评价指标的“立项意向”认定为“宜立项”;否则认定为“不宜立项”。

(3)当某一项目的所有评价指标的“立项意向”均为“宜立项”时,则该项目的“立项意向”为“宜立项”;当各项评价指标的“立项意向”均为“不宜立项”时,则该项目的“立项意向”为“不宜立项”;其余需进一步评估认定。

3.2 大纲评审环节

3.2.1 评价指标体系

大纲评审对于保障技术标准的框架及范围的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以立项项目任务书为纲领,确定标准内容符合任务书的划定范围,明确标准本体的层次结构以及标准编制的进度安排,编制标准大纲,用以强调标准编制的指导原则。基于此,为确保大纲内容的编制是依据立项任务书,同时确保其所选取“内容完备性”作为一个评价指标。为满足技术标准编制的要素安排和编写要求,以“结构规范性”指标衡量大纲主要内容在结构层次上的合理性。为保证技术标准有秩序有规划按时完成,该环节要注重审核大纲对进度安排的合理性。因此,构建“进度保障度”指标侧重对这一方面的评估。大纲评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7。

3.2.2 评价指标内涵

(1)内容完备性:技术标准主要内容满足专业技术需要,且与《技术标准项目任务书》界定范围的一致程度。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与《技术标准项目任务书》所界定的内容不一致的问题。

(2)结构规范性:技术标准的结构、层次的规范合理程度。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技术标准的结构、层次方面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

(3)进度保障度:保障标准制修订工作有序推进、按期完成的充分程度。其评价结果分别罗列技术标准在编写人员配置、技术保障措施、工作计划进度等评价要点存在的不合理的问题。

3.2.3 评价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对《技术标准大纲》进行评价,逐一梳理出每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所存在的问题。

(2)将所有评审人员梳理出的存在问题,按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进行去重整合,形成该项评价指标的存在问题。

(3)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所有存在问题完成整改处理(格式见表8)之后,方可视为通过评价工作。

3.3 草案评审环节

3.3.1 评价指标体系

草案评审主要涉及公司技术标准讨论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草案评审对于最终正式标准的确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为保证标准内容在现行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或更为严苛,例如新增技术参数、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等,同时作为立项评审中“标准创新性”指标的验证与继承,选取“技术先进性”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所提标准应易于量化考核,以避免实施人员对标准限定的理解有较大差异而导致执行结果偏离目标。每个操作步骤的结果越精确,所有步骤的累计结果也就越精确。因此,引入“可理解性”和“可实施性”指标以综合衡量标准的操作便捷性。最后,标准格式不容忽略,严格参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要求,对照标准的编写要素安排及格式要求,选取“格式规范性”指标以规范技术标准的格式。综上,草案评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9。

3.3.2 指标内涵

(1)技术先进性:遵循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情况,以及所作的技术改进情况。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新增技术参数,以及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相违背的问题。

(2)可理解性:便于阅读、理解,以及被其他标准或文件引用的难易程度。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技术标准在与范围边界、语言规范、性能特性表述等评价要点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

(3)可实施性:便于使用、实施,以及被其他标准或文件引用的难易程度。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技术标准在可量化、可被证实、内容一致性等评价要点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

(4)格式规范性:技术标准的名称、版面格式符合GB/T 1.1的情况。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技术标准的名称、术语、版面格式未能符合GB/T 1.1的问题。

3.3.3 评价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对技术标准草案进行评价,逐一梳理出每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所存在的问题。

(2)将所有评审人员梳理出的存在问题,按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进行去重整合,形成该项评价指标的存在问题。

(3)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所有存在问题完成整改处理(格式见表8)之后,方可视为通过评价工作。

3.4 技术标准复审环节

3.4.1 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标准发布实施一段时间后,应对其进行复审,以确保其有效性、先进性和适用性。标准应满足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要求。理论方面,技术标准应符合有效的法律法规要求并严于现行相关标准。实践方面,应对其操作适用性进行重新审查。因此该环节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从以下两点出发:技术符合性,评价技术标准是否符合现行且有效的相关规定;可实施性,评价技术标准的操作便捷性。技术标准复审的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0。

注:技术标准复审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草案评审的评价指标体系类同。

3.4.2 指标内涵

(1)技术符合性:符合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的情况。其评价结果依次与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等相违背(宽松)的问题。

(2)可实施性:便于使用、实施,以及被其他标准或文件引用。其评价结果依次罗列技术标准在可量化、可被证实、内容一致性等评价要点存在的不规范、不合理的问题。

3.4.3 评价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结合实施过程发现的问题,对公司技术标准进行评价,逐一梳理出每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所存在的问题。

(2)将所有评审人员梳理出的存在问题,按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进行去重整合,形成该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的存在问题(格式见表11)。

(3)对评价指标及评价要点的所有存在问题进行综合评估,确定该项公司技术标准复审结果。复审结果分为继续有效、修订、废止等三种:

继续有效,是指不作任何改动仍能继续使用。

修订,是指内容上需修改或补充。当确认为“修订”时,应纳入下一年度制修订计划进行管理。

废止,是指内容已不适用,无存在必要。当确认为“废止”时,应纳入下一年度制修订计划进行管理。

4 结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解决标准缺失老化滞后、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提升企业技术标准编制质量,本文在全面分析了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各环节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方法及步骤,实现了企业标准立项、大纲、草案、复审的全过程评价方法。研究结果对提升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质量,强化企业标准化工作成效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2015年,南方电网公司按照本文技术标准评价方法,对283项企业技术标准制修订项目申请书进行评审,经评审准予105项纳入2015年制修订计划。本次评审结果全面、客观、准确地凸显企业技术标准制修订立项的可行性,切实有助于提升南方电网公司的技术标准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本文只是对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作了一些初步探索,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评价过程中如何减少专家主观因素的影响,如何对该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量化分析,下一步将对这些问题展开深入研究。

摘要:强化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审成效,提升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编制质量、解决标准交叉重复矛盾等问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技术标准全生命周期特点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价指标体系,提出评价方法及步骤,实现了企业标准立项、大纲、草案、复审的全过程评价与监控。研究结果对电力企业技术标准评审成效与质量提升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技术标准,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电力企业

参考文献

[1]向常春,彭冬芝.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与工作标准的关系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06(10):80-81.

[2]吴科成.企业技术标准管理探析[J].冶金动力,2006(6):83-85.

[3]杨武,高俊光,傅家骥.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标准管理与战略理论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4(6):979-984.

[4]张荣,廖逍.电力企业技术标准管理平台研究与设计[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2,10(9):74-76.

[5]王林.技术标准制修订的科学性与国际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1):30-31.

[6]潘海波.技术标准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3.

[7]赵朝义.国外标准化管理体制的启示[J].世界标准信息,2004(4):12-12.

[8]陈浩凯,徐平磊.科研课题立项评审的评价体系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8(10):141-142.

评价标准及其方法 篇11

一、现状

我们经常见到这样一些数学课:有的教师讲得井井有条,知识分析透彻,算理演绎清晰,学生听得轻轻松松,似乎明明白白,但稍遇变式和实际问题却往往束手无策;有的教师注重精讲知识,留出大量的时间练习各式各样的习题,虽然学生解题能力尚可,但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能;有的教师让少数优等生在课堂上唱主角,操作、演示、活动、汇报……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实际上多数学生作陪客旁观,个别学困生更如雾里看花,不知其所以然。这些课在平时的听课活动和观摩教学中并不少见,其中有些课甚至还被评为好课。众所周知,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当今数学教学存在的许多疑难问题,都与教学评价问题有关,教学评价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

二、评价机制的实施

1.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评价应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评价的主体和方式应尽可能多元化和多样化,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的变化。评价应建立多元化的目标,关注学生个性与潜能的发展。因此,评价应从甄别性的评价转向发展性的评价,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和促进功能,关注学生的发展进程,强化过程评价。

在具体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要遵循“三个原则是:全面性;全体性;全程性。以及应该遵循的八字方针是:了解、激励、促进、反思。所谓“全面性”,指学生的学习是动态开放的系统,是多因素变化的工程,试图用单一的标准或某一项指标去评价学生的学习,是违背客观现实的。我们提出多元评价的策略就是体现了全面性的评价原则。所谓“全体性”,是依据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而提出来的,我们的评价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评价,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受到启发、获益和发展。这里要强调的是个别评价与自我评价问题,要充分体现差异评价观。倘若我们忽略了差异,则面向全体学生就是一句空话了。所谓“全程性”,就是说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独立思考的过程、积极探索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学习过程记录,反思与调整自己的学习,寻求使自己更快成长的规律与方法。我们提出的“八字方针”是评价目的所决定的。在总体上通过评价了解自己,通过评价激励自己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自我提高,通过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通过调整再提高。“三性原则”与“八字方针”是我们对学生学习水平进行评价的指导性意见,教学的全过程呈现两条线,一条是展现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这是一条明线;另外,伴随这条明线,同步运行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暗线。通过教学评价,使明线为暗线服务,于是课堂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2.评价要体现评价主体的过程性和多样性

要全面评价学生,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是最有发言权的,因为学生的校园生活主要是在课堂中度过的,特别对非学业评价一定要与学科教学目标很好地结合起来,老师要结合每个学生的评价目标,对学生课内外的表现认真观察记录在课堂观察考核表和课外表现记录表中。如果出现比较突出的方面,比如:大胆发言、作业有进步、表现出浓厚的探究的愿望等就应该及时反馈给学生,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把评语写在作业本上,也可以通过学生本人写在成长档案袋中。如果出现不令人满意的表现,更要及时找到有关学生谈心,找出原因,迎头赶上。要让每个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对自己的关心,以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在一个单元的教学或完成某项作业后,根据课程标准和教育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知识技能、探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交流与分享等一个或几个方面进行质性描述,判断学生当前的学习状态。根据学生的基础,指出学生的发展变化及其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教师评语的着眼点从分数或等级转移到了对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的关注。学生在阅读了评语之后,获得的更多的是成功的体验和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也知道了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着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继续努力的方向。

3.评价方式

以研究学生发展为线索,建立一切为了学生的评价基准,使评价成为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彻底改变将评价游离于教学的外部并对立于评价者的被动状态。因此要着力研究如何促进教师从学生独立自主获取必要的数学知识出发,设计充分体现学生各种能力价值的备课方案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实现课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成为独立的认识主体、思维发展的主体和从事学习活动的主体的评价方法;着力研究如何改变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做作业的被动局面,努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评价方法。

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学班为评价基础,每个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学生之间的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以自我评价为主;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对其结果的评价相结合,以过程评价为主;将教学全程每个环节的价值判断与判断后的调节、完善、促进发展相结合,以促进发展为主,最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该是:阶段性考试(期中、期末)成绩(80%)+平日成绩(10%)+研究性学习(10%)+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等级。

卵巢储备及其检测方法评价 篇12

1 病 史

1. 1 年龄 在病史能了解的诸多因素中,年龄是反映卵巢储备最为直接的因素。女性生育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于31 ~ 35岁后生育力下降明显。年龄是妊娠率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从卵子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影响卵巢功能,导致妊娠率下降,流产率升高( 见图1) 。然而,人群中同年龄的女性卵巢储备差异性大,必须结合其他指标才能对卵巢储备功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 数据来源: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

1. 2其他除此之外,病史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示DOR的还包括月经周期及规律性的改变、初潮年龄、盆腔感染或手术、肿瘤放化疗、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史、母亲绝经年龄提前、早绝经家族史、不良生活嗜好如吸烟等。但是这些都是较为主观的预测因素,只能提供初步的印象。

2 基础性激素

2. 1基础卵泡刺激素( FSH)基础FSH是一个间接反映卵巢储备的指标,过高的基础FSH是由于缺乏雌二醇( E2) 和抑制素B产生的负反馈导致的。通常认为基础FSH大于10 ~ 25 U/L提示DOR,大于30 ~40 U / L提示POF。基础FSH具有较好的特异性,但缺乏敏感性,它能够较好的预测卵巢低反应,但对于妊娠率的评估作用较差。同时,基础FSH是一个较为滞后的评估卵巢储备的指标,往往当基础FSH出现升高时卵巢储备已经明显下降,且基础FSH在不同周期中波动较大,因此不推荐仅用基础FSH单项指标进行评估。值得强调的是,此时的E2水平应为基础状态,过高的E2水平下即使FSH正常也缺乏预估价值。

2. 2基础E2月经早期升高的血清E2是由于提前启动的卵泡募集和优势选择产生的,此时过早升高的E2水平将负反馈抑制FSH,造成FSH并不高的错误判断。通常认为基础E2大于75 pmol/L提示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可能,结合基础E2能减少基础FSH评估的假阴性率。但雌激素水平易受卵巢囊肿、药物、月经周期等因素影响,单独预测价值较低。

2. 3基础FSH / 黄体生成激素( LH) 比值在生理状态下,随着卵巢储备功能的降低,FSH和LH均上升,但FSH上升比LH更显著。DOR首先表现为FSH/LH比值的升高,甚至比FSH升高出现更早。当基础FSH / LH比值≥3时提示DOR。

3 卵巢超声检查

卵巢体积、基础窦卵泡数 ( antral follicle count,AFC) 及卵巢基质收缩期血流均对卵巢储备有评估价值,其中临床常用AFC作为评估卵巢储备的直接、可靠的评价指 标之一。通 常认为双 侧卵巢AFC( < 10 mm卵泡) 合计少于4 ~ 6个提示DOR,与低反应和低妊娠率相关,大于12个提示卵巢过度刺激风险升高。目前认为,基础窦卵泡与基础性激素、各种刺激试验相比更能有效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且与年龄结合能较好地预测妊娠率和体外受精( IVF) 成功率。然而,卵巢超声检查是一项主观检查项目,检查者的操作水平、判断、测量的标准,以及其他干扰因素都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我们也不能忽视卵巢超声检查这一短板因素,建议结合其他客观因素进行评价。

4 抗苗勒管激素( anti-mullerian hormone,AMH)

AMH是由窦前卵泡和小窦卵泡颗粒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家族。自孕37周的胎儿中即能检测出AMH,并逐渐升高至青春期达到稳定水平。随后伴DOR和颗粒细胞功能减退,AMH水平逐渐降低,至围绝经期AMH降至无法检测的低值。AMH具有良好的周期内和周期间稳定性,且受试工作者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提示,AMH比基础性激素及抑制素等其他评价指标具有更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1,2]。目前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优化,AMH作为一种客观、稳定的评价卵巢储备的指标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在对AMH和AFC的比较中,两者对卵巢反应性、妊娠率的预测都具有重要价值,至少AMH不亚于AFC的预测效果[3]。且AMH具有独特的优势,如无需在月经周期特定的时间进行检查,方便简单; 无需超声检测仪器及对熟练掌握超声技术人员的要求; 作为一项客观指标排除观察性误差的干扰。使用AMH进行评价时需根据不同的实验方法和条件制定具体的参考范围。目前越来越多国内外研究关注AMH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不管是在正常妇女及不孕症患者的生育力评价,还是卵巢手术、子宫内膜异位症、肿瘤放化疗患者术后评估[4],都具有切实可行的临床预测价值。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AMH也存在波动性,且受一些药物或其他干预的影响。在周期内AMH的波动较少,但从卵泡期到黄体期仍有轻微下降的趋势。从周期间的比较发现,妊娠、长期服用避孕药、吸烟等因素都有可能降低AMH的水平,但目前仍缺乏大规模的研究证实。

5 抑制素( Inhibin)

抑制素A主要由成熟卵泡和黄体分泌,随月经周期而改变,在绝经过渡期晚期其表达水平下降。抑制素B由非优势小窦状卵泡分泌,反映卵泡池规模,与卵巢内基础小窦状卵泡数量呈正相关。抑制素B作为颗粒细胞分泌产物,其血清水平反映卵泡数量和质量。DOR女性月经第2 ~ 4天抑制素B下降先于FSH升高。因此,抑制素B较基础FSH和基础E2水平更能反映卵巢储备功能。但该指标仅在绝经期前四年左右下降至无法检测的低值,因此在预测卵巢储备方面并不理想。

6 刺激试验

6. 1氯米芬兴奋试验月经周期第5 ~ 9天每天口服氯米芬100 mg,若卵泡晚期即周期的第10天血清FSH值异常增高 ( ≥10 U / L) ,则预示DOR。这是由于DOR使抑制素分泌减少未能负反馈降低FSH导致的。氯米芬兴奋试验比单纯检测基础FSH值对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估更为准确,但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常用于控制性促排方案中的观察。

6. 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刺激试验

GnRHa可刺激垂体使FSH、LH一过性迅速大量释放( 即flare-up效应) 。在卵巢储备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当FSH、LH一过性增高,将刺激一批卵泡发育,血清中E2水平随之升高,因此GnRHa刺激试验可用于预测卵巢储备功能。月经周期第2 ~ 3天使用超生理剂量的短效GnRHa制剂100 ~ 150μg 1次,并在给药前和给药后24小时分别检测血清E2水平。若后者E2增加1倍,考虑为卵巢储备功能正常。若在GnRHa刺激24小时后血清E2水平的增值 < 180 pmol/L,血清E2水平增幅 < 1倍,FSH水平 > 10 U/L,或给药前后血清FSH水平之和 > 26 U/L,为GnRHa刺激试验异常,预示DOR和卵巢低反应。GnRHa刺激试验对卵巢储备评估有一定意义,但价格较为昂贵,且操作相对复杂,因此临床应用价值一般。

6. 3外源性FSH卵巢储备试验( exogenous FSH ovarian reserve test,EFORT)在月经周期的第3天使用FSH 300 U,并在FSH给药前和给药后24小时分别采集标本检测血清E2和( 或) 抑制素B水平的卵巢刺激试验。若FSH刺激24小时后血清E2水平的增值 <100 pmol / L和( 或) 抑制素B水平的增值 < 100 ng / L,为EFORT阴性 ( 异常) ,预示DOR和卵巢低反应。EFORT直接反应卵巢对FSH的反应,对卵巢反应性预测较为准确,但同样由于价格昂贵,仅用于控制性超促排卵中的观察。

除氯米芬兴奋试验外,其余刺激试验因其操作复杂、价格昂贵,通常不作为常规评估手段,且认为刺激试验与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并没有明显优势。

7 综合评估

上一篇:古琴文化下一篇:心灵的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