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生评价标准

2024-10-01

小学学生评价标准(通用9篇)

小学学生评价标准 篇1

小学生作业评价标准

总要求:

1、学生作业本封面应写清姓名、班级,爱护本子,不乱涂乱画,不卷角。

2、要求学生不抄袭作业,按规定时间上交,既要允许学生有差异地完成作业,又要激励学生更快更好地完成作业,要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查作业、自我订正作业的习惯和能力。对不合规范要求的作业,教师要耐心指导,个别帮助,引导学生自觉改正,鼓励学生在下次作业时按规范要求做好,对未按时上交的学生要查明原因,提出要求,督促以后准时上交作业,对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

3、作业认真、工整、清楚,正确率高。

4、解题方法灵活、简捷、合理。

5、错误及时改正(不用修正液)。

6、作业本保持干净、平整。

一、语文

1、学生作业。

(1)作业用笔:

一、二年级使用铅笔;三、四、五、六年级用纯蓝水钢笔,圆珠笔、中性笔。

(2)作业本:

一、二年级抄写拼音用四线格本,抄写生字用田字格本。老师要认真指导书写,做到笔划规范,比例适当。三年级以上语文作业用双线格语文本或练习本。

(3)作业格式要求:

①在双线格本上或练习本上完成相关练习时,要求每次作业都要在第一行中间写明课文题目。

②学生做填空时,要求填写部分下面用尺划横线,也可用括号表示。

③造句时词语顶格写,词后带上破折号,(破折号占两格)然后造句。关联词语应标上省略号(省略号占两格),然后造句。所造的句子一行写不下,需另起一行时,要对齐句子的第一个字。

④回答问题要先抄题目,在抄写题目后面这一行里不能接着答题。另起一行写好“答”字,加上冒号。

⑤正确书写标点符号,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分号等占一格,前引号、后引号各占一格,省略号、破折号占两格。不要在每行的第一格写标点。

1、学生习作:

(1)誊写用笔:同语文作业一样使用钢笔。

(2)作文本封面里第一页应空出来作目录用,每次作文的题目应写在“目录”页上,第一行中央应标“目录”两字,两字相隔两格。第二页起进行誊写。教师评语下面学生不再誊写。凡作文都另起新页。

(3)文题写在第一行居中位置,正文每节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占一格,破折号、省略号占两格,每行的第一格不写标点符号。

(4)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字形见方,高度占格子的2/3,写在格子中间。不写繁体字。

(5)誊写前要反复推敲,认真修改,保证作文质量,并按时完

成。誊写后要认真检查。

(6)要认真通读老师批阅后的习作,仔细琢磨批语。

数学作业书写及批改规范

1.每次作业如果是书上题目的,需在横线中间写上“练习×”并在左边竖线格内写清页数和题号(如第24页第2题)。

2.每大题里有若干小题时,请在竖线格里写好序号,如123。订正题也要写好该题的序号。

3.解答应用题时,有单位名称的在横式得数后写上单位名称,并在单位名称外画上(),写答句时,“答”字写在竖线格右,“答”字后面写上“:”,答句要写完整,句子写完后点上标点符号。

4.每两次作业之间空一行。

5.作业本的最上线的上面和最下线的下面不写字。

6.凡需要画线处要用尺画,如画图形、线段图、表格、统计图、竖式中的等号、记分格等。

英语作业书写及批改规范

1、学生课堂作业:

(1)英语作业用笔:铅笔;英语各项作业需做到细致认真,字迹工整,书写美观整齐。

(2)课堂作业本的第一行必须要求学生先在正中间写上课题,Lesson 10 Open,Close 每项作业的第一行要写明要求。如:抄写课文、翻译词组等。

(3)每次作业与前次作业的间隔为:两个“四线三格”。

综合组学科作业布置以及批改规范

美术学科:

作业形式:图画、手工制作等形式各样的作业。每次的作业都要写题目、类型、日期、作者等相关信息。

体育学科:

一年级:采用书面布置形式,回家完成;在家长协助下,按照作业要求,认真练习,并请家长将完成的情况记载在体育回家作业纸上。

二~六年级:按照体育课上布置的课外作业(或者由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编制的教材课外作业),由体育委员带领,在体育锻炼课上集体完成;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练习,动作规范,达到规定的次数。

科学学科:

布置方式:书本规定的相关实验记录要求,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添加相关实验记录。书本规定的相关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的作业以及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当添加相关信息的搜集作业。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

布置方式:书面作业尽量安排在课内完成,没有练习册的年级,教师对书本上的练习有选择地组织学生完成;有练习册的年级,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鼓励布置联系并指导生活的实践作业,可操作性作业。

小学学生评价标准 篇2

学生的体育学习评价是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而当前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评价的现状很不乐观:武术课的考核沿袭体育课传统的考核方式,以“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程度”作为首要评价标准,兼顾“平时上课的表现”,忽略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文化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发展。因此,对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标准的研究与完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阅与武术教学改革和评价相关的文献,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研读了与本课题相关的理论专著并以体育测量与评价理论为依据,为评价标准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2.2.2 专家调查法

在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从2008年11月———2009年2月问卷进行了两轮发放与回收,第一轮调查共发放问卷32份,回收30份,有效问卷28份,有效回收率86%。根据第一轮专家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汇总并计算出每项指标所得均值,然后将各级指标按均值大小重新排列,制成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第二轮调查共发放问卷28份,回收21份,有效问卷20份,有效回收率71%。通过对问卷的效度检验,均值为8.56分。通过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Kendall协同系数在0.156和0.457之间,计算出的P值均小于0.05,说明肯德尔和谐系数达到显著水平,专家意见一致性较高,为确定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内容与权重提供了理论依据。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专家调查结果所获得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运用平均数、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等统计方法确立了指标体系的内容、权重和分值,为构建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在新课程标准评价理念的指引下,根据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与原则,结合国家有关中小学体育的政策文件以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师用书《体育》三———四年级和五———六年级即水平二和水平三中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预设了四项评价指标内容作为一级指标:体质健康、武术文化认知、武术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在一级指标下又设计了二级和三级指标。通过特尔菲法,构建了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2个,三级指标27个。确立了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内容的权重并根据权重计算各项指标分值(见表1)。

3.2 小学武术课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的设计

标准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标准也是划分评价等级的依据。所谓的评价标准是指评价主体衡量价值客体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尺度或依据,而这个尺度或依据是价值主体的需要。

3.2.1 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制定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所制定的评价标准能准确和有效反映出测量对象的实际水平;评价指标必须客观,要能进行定量描述;对测量对象之间的成绩差异能加以区分;评价方法的设计和评价标准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充分体现科学合理、简单易行的原则;尽可能使评价标准在同质、同级和同类的范围内进行。

3.2.2 各项指标评价标准和综合成绩划分标准的设计

新课程改革后,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逐步取消了百分制,改为等级评价。体质健康、文化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评价等级可采用百分制评价(优秀A:90-100分;良好B:75-89分;及格C:60-74分;不及格D:60分以下),也可采用百分数换算后的分值评价。为了便于最后的统计,武术文化认知指标和情感态度指标的评价等级标准均采用百分数换算后的分值评价。综合成绩的评价采用等级评价。

3.2.2. 1 体质健康评价标准

根据武术项目的特点,参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设置评价内容,由教师测量获得。测量后运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软件V1.2”进行数据处理。最后,进行等级与百分数换算,以此了解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体质健康成绩总分27分,等级划分区间:优秀≥24.3分;20.25分≤良好<24.3分;16.2分≤及格<20.25分;不及格<16.2分)。

3.2.2. 2 文化认知评价标准

对学生武术文化认知进行评价时,采用书面测试的方式,试题根据教材的要求编制,测试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通过对学生进行书面测试,以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文化的认知状况。然后,根据小学生武术文化认知评价标准(见表2)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

3.2.2. 3 技术技能评价标准

参考了武术套路评分标准,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测验获得,以此了解学生对武术技术技能的掌握情况。依据小学生武术技术技能评价标准(见表3),对学生的成绩进行等级划分。

3.2.2. 4 情感态度评价标准

对学生情感态度的评价(见表4)。学生自评部分,通过发放问卷的方式进行,测试时间一般在2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部分,采用课上观察和课后记录的方式。在总分计算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赋予二者不同的百分比(权重),最后得出情感态度的总成绩,以此推断课上学生的情感态度状况。

3.2.2. 5 综合成绩等级评价标准划分

综合成绩评价:采用等级评价。为了和其他科目接轨,最终将百分制换算成等级(优、良、中、下、差或A、B、C、D、E)。

综合成绩计算方式:

综合成绩=体质健康(教师评价)+文化认知(教师评价)+技术技能(教师评价)+情感态度(学生自评百分比+教师评价百分比)

最后等级评价标准划分:采用离差法制定五级评价标准(见表5)。

通过对学生武术课综合成绩进行正态分布检验,以检验其是否符合正态分布;对学生综合成绩的箱式图进一步正态性分析,以检验其分布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曲线的对称性;运用QQ正态概率图对学生综合成绩进行分析,看该批数据点是否与理论直线重合。如果学生综合成绩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可运用离差法制定相应的五级评价标准。采用离差法制定评价标准时,先确定学生武术课综合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然后,根据综合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确定综合成绩的等级划分标准。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构建了由体质健康、文化认知、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组成的小学武术课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各项指标权重与分值,为评价标准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构建的武术课评价价标准具有内容多元化、指标具体化的特点。不仅涵盖了学生的体质健康、技术技能和情感态度的评价,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武术文化认知指标,发挥武术文化教育的功能,促进传统文化传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是评价标准的特色之处。

(3)评价标准的建立,为一线体育教师实施武术教学评价提供了评价依据,特别是对教师与学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方向。

(4)学生综合成绩的等级标准划分,首先要考虑综合成绩的分布是否符合正态性,只要符合正态分布,才能选择运用离差法制定五级评价标准。

4.2 建议

(1)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进行推广与运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对指标权重分布进行适当的调整,体现教学的侧重点,发挥其具体的评价效能。

(2)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价标准,以适应当前一线体育教师的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3)综合成绩的评价,没有统一的标准,还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汪晓赞,季浏潘,绍伟耿,等.如何评价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J].中国学校体育,2003(3):8.

[2]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86.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89.

[4]吴海宽,刘笙.体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47.

[5]刘星亮,罗飞虹,张金春,等.体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39,4142.

谈小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 篇3

作文的评价标准应该是什么呢?

第一、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真

从作文内容看,文真则可成,文假则应废。生活中,“真”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真”是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起码要求。学生作文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集中反映。生活五彩缤纷、善恶兼存,只要学生以儿童或少年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认识生活,将他们认为重要或新奇的事物用文字写出来,就应该首先肯定。因为它内容真实,学生写作的路子是对的。教师绝不能以成人自己的心态去认识、去评价学生的“真”文,否则,学生便可能弃真求假,步入歧途。当然,其内容是否表述准确、明了,以及完整等问题,可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分别指导,以使学生逐步提高。而学生在作文中的感情和观点只要真实明确就好,如果认识有误,则另当别论。

第二、小学生作文务须求善

从作文思想感情看,善才能提高自身修养,善才能对别人产生积极影响。这“善”仍然是做人所必需、社会所必要的,但作为小学生,并不可能总是积极地选择生活,而一般总是自然地参与生活,接受生活的熏陶、感染。因此,他们在作文中所流露或包含的思想感情如何,至关重要。我们说作文求善,就是要通过作文这一途径培养学生准确评判是非的能力,弃恶扬善,明辨美丑,无论何时何地,也无论对何人何事都能抱积极健康、明确向上的态度。其实,这一点正是作文的主要目的之一。现在提倡让学生“会生活”,其实是讲让学生会在社会中生活。在社会中生存的前提是构成社会的成员应该有共同的价值标准,共同的社会理想,共同的道德准则以及可以相互理解的文化传统、行为方式和个性。学校的任务就是把原始的人陶冶成社会的人。小学生的作文训练正是实现陶冶学生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三、小学生作文务须求美

美是人类共同追求的最高境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小学生作文而言,其美除了内容的真实美、思想感情的向上美之外,文章形式的表现美就更显其重要。因为无论表达怎样的思想内容或感情,总是通过具体的文字语言、篇章结构让别人接受的,所以应竭力追求尽可能完美的表达方式。一篇作文,语言、文字的运用如何?是否能准确、生动、形象地反映生活,是一项基本功;作文的结构、布局安排是否顺当、合情合理以至达到精巧新颖的地步,这些都会对读者产生直接的影响。

小学学生评价标准 篇4

遂平县和兴小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当课程改革工作进入实质性研究阶段时,语文教研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便日益突显出来,对教师说,是挑战,更是动力。课程改革对教师的工作有“质”的需求,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语文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可是,大部分农村教师不怎么会写文章,很多是半路出家的由民师转正的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不全,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教师不知如何下手指导,碰上作文课,教师随手拈个题目,任学生信笔涂鸦。学生作文既无目标,也无路标,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写来写去,还是一头雾水。还有一种走捷径者,作文指导有意无意地指导学生套作,让学生仿作一些作文书中的优秀作文,造成有的小学生干脆把这类作文改名换姓,一套了之。大部分农村学生写起作文来不是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写不出。学生一写作文就叫苦连天,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面目可憎。小学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写作的门槛,很多学生便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感觉无从下手。一听到作文,学生似乎“谈虎色变”,一筹莫展,不知从何写起。即使绞尽脑汁,写出来是文章也是空洞无物、枯燥乏味。我觉得,现在小学生受到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束缚太多,他们的作文大多表达的是课本上教的、老师天天讲的思想和见解,抒发的是空泛的属于别人的情感,失却了童心的纯洁无邪。小学生中存在的这种写作状况,大多数都是因为我们的评价模式或评价标准不明造成的。

目前从大面积的教学实际来看,小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容乐观,甚至令人担忧。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八个学期,学生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训练六十四次作文,而每次作文教学的训练重点内容、方法、目标是什么?都没有明确的指向,往往是无目的训练的多,重复训练的多,学生抄袭的多。老师们“导”的很辛苦,改得也是尽心尽职,也不见学生有多大的起色,似乎是“原地踏步”。还有就是教师未严格按照年段要求,教学要求过高过急,训练没有阶段性。作文教学无序列、无计划,教学程序单一,读写脱节,课内与课外不能密切结合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作文题目或范围要求没出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生活范围内,不能开阔学生思路,未教给学生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作文的批改上也不够认真,没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特别是批语,篇篇皆是语句通顺、内容具体、书写工整等,或反之。然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一部分,作文教学应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出发,贴近学生实际,寻找适合学生的作文途径,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生动真切的好文章。切实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一线教师重要而有挑战性的教学任务。

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上下足功夫,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它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全面提升我校、我乡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科学有效的作文评价体系就成了我们的追求。该课题以我校中、高年级学生作文现状为依据,对于提高我校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对学生的作文具有现实性和指导性,能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观察能力等。让学生懂得写作方法,写作的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建立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体系。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作文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写作能力,拓宽写作教学的领域,养成积累的习惯;提升作文教学的质量,补充、丰富作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 初步改变目前农村中、高年级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体验不够、感悟不深、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

二、研究目标:

通过作文评价的研究,重要确定如下几个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能提高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效率;

2.通过研究能找到小学生作文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3.通过研究能有效促进小学生作文评价的能力。

三、研究的重点难点

本课题意在“主体参与式”、“研究性学习”及“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理论指导下,开展小学生作文评价模式和评价标准的研究,着重探讨小学阶段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习作发展水平,探求多元化评价体系。突出强调作文评价能力的训练,提出三种习作评价模式:一是以教师为主的同批同改模式,二是以小组合作探究为主的互动式评改模式,三是以学生以个体为主的自主评改模式。在突破以往作文评改“少、慢、差、费”的无效劳动基础上,突出学生主体参与评价的培养,以小组合作探究式的互动评价模式为重点训练主线,最后达到以学生自主评价作文的最高目标,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教师评价”为“学生自主评价”。使学生在多层多边交往中,培养创新能力,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四、研究内容

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作文评价,以学生为主体,主要确定两个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作文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2.研究小学生作文评价有效性的基本流程;

五、研究方法和步骤。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调查法、访谈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摸清作文教学评价不足的成因,2.行动研究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总结评价有效性的策略。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经验,并撰写成课例、论文。

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09年10月~2009年11月)

①在教师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建课题实验小组。

②制定课题研究的具体方案。

③通过图书馆、计算机网络了解国内外关于作文评价模式的运用情况,形成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假设。

④对课题全面论证。

(2)课题实践阶段(2009年12月~2010年1月)

①编制调查表,对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习作批改的态度以及学生习作质量基本情况,对中高年级学生习作批改情况及效果进行摸底调查。

②各课题小组结合本学段习作教学目标、学生年龄特点和习作发展水平拟定小课题开展实验研究。

(3)探索提高阶段(2010年3月~2010年10月)

①通过实验,了解几种习作批改方式在小学习作评改中的实施情况,积累原始数据和调查资料,边调查、边实施、边修改,逐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②实施课题实验方案,积累阶段性研究成果,形成习作多元化评价具体操作模式。

(4)结题评估阶段(2010年11月)

①汇总各阶段研究报告,收集各小专题研究的原始材料。

②系统处理分析课题研究过程中所得的材料数据,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践检验,得出结论,形成课题研究成果报告。

③申请结题,并在全校范围内推广、运用实验研究成果。

六、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课题立项后,我们便进一步摸清学生情况,收集材料数据,提出实施方案。学习理论,收集研究信息。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确定校内实验班级,商讨研究步骤

㈠ 研究实施:①讨论修订方案,明确本实验目的、意义、内容方法及操作步骤。

②以学习、讨论、个人实验、研究课、互相交流为主要形式,边学习、边实

验、边研究。

㈡ 具体做法:

⒈ 在实验班作文评讲课上,我们转变了批改是教师的一厢情愿的工作,坚持“学生是作文批改的主人”的观点。作文评价方式实现了三个转变: ① 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② 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③ 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① 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②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批改。③ 鼓励学生进行反批评。

⒉ 作文评讲课环节设计上,一般都有以下三步: ① 教师示范评改。② 集体尝试评改。③ 人人进行评改。在具体课的设计中,形式和手段也十分多样,有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和教具,边观察边修改,培养多种能力。常用的讲评方法有: ① 自我讲评。② 对比讲评。可采取正反对比、前后对比、正正对比等方法。③ 自我修改。④ 撰写体会。:

⒊ 课堂上,我们努力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只起组织作用,其中在分组讨论中,我们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学生分组阅文,每组学生循环阅读其他学生的四篇作文,每人按自己的理解给作文按(由好到差的顺序),评出等级。小组内对四篇作文的优劣进行综合评价,写出每篇作文的评价意见,各小组长,对所评文章发表评价意见,然后推选全班得等级最高、最多的一篇作文,让作者在课堂上朗读。朗读后学生自由发言,谈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这些不足之处应该怎样去修改。在发言过程中,让每个学生去感悟自己的文章还存在什么问题。最差的文章拿到班内去讨论、分析,指出哪些地方存在问题,怎样去克服,但最好不提作者的姓名,由别人代读为好,以免挫伤该生的自尊心。

⒋ 我们课题组老师一般采用以下方式批改作文,要求学生互评时也这样做:

⑴评分赏识,就是给学生作文的评改进行评定时,教师可以给他打一个分数,且在打分的尺度把握上,宜宽不宜紧,要适当打鼓励分。对好的作文评改要尽量打高分甚至满分。

⑵符号激励,我们在给学生的作文批改时,发现了作文中的妙词、佳句、精段,便情不自禁地画上红色的波浪线或五角星,这些红色线条和五角星如同将一串串闪光的勋章奖给学生。学生看到这嘉奖的勋章,满心欢喜:“我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赞赏!我要写出更好的作文!”。而我们在学生互评互改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评语也能作出同样的激励性评价,在他的评语上画画波浪线,打打五角星,也能使学生对评改同学的作文产生持续不断的兴趣。

⑶批语激励,我们在评价一篇作文时,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其中的闪光点,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

⑷尊重原作,商榷建议学生受知识和能力限制,作文中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所谓商榷建议,就是指学生在给同学习作指出缺点时,难免会用语过度,或者评价不正确,这时,我们用启发的方式和商量探讨的口吻与批改者进行交流,引导其改正错误码。这是一种民主的作风,也是对原作者和批改学生的尊重,更是一种民主意识的培养和熏陶。而且使用商榷性的语气,学生容易接受。

5、及时反馈评价,让学生再生写作冲动。我们在学生作文后一般一天、最多三天就进行反馈讲评,不能欠拖不评,拖久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6、对于学生的优秀作文,我们通过宣传橱窗公布,对于一月内,作文进入橱窗内次数最多的前三位同学大力表彰,并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

7、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评价准备必须充分。评价的目标必须明确;评价的程序必须清楚;评价的材料必须详实(讲价原始材料必须源于作文批改记载)。评价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正反例证也必须来源于学生习作,通过对此评价,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新授的写作方法。

七、研究成绩

在一年来的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深感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能共同探讨课题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讨论达成共识。自觉参加每月一次的课题组活动,或学习或讨论或开设公开课,使课题研究扎实有序地进行下去,并且有所得。加强校际与校内的各种类型的教研活动,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相互提高。课题组成员都各自开了一节公开课,实施开放性教学,形式各种各样,内容丰富多彩。同时,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课题的平时管理,在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商议后,拟定了有关课题研究的约定,对课题研究的相关工作,指定专人负责,保证各项工作及时落实到位。

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经过一年来的课题研究、理论学习和对影响作文评价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实践探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素质得到了提高,得出了作文评价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深化了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工作。

2、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教师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所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写作兴趣高涨,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语文素养正逐步发展。

3、取得了整体效应,由于作文评价研究的整体性,学校的整体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德育工作连续两年获得乡德育一等奖,学校工作综合考核连续两年获得乡一等奖。

八、关于本课题研究存在问题的反思:

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常常感到“现实”和“理想”之间的距离还很大,有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从更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诸如在应试教育下,学生、学校之间以成绩排名,如何保证学生的写作时间,保持学生的写作兴趣?如何维持课题组成员持之以恒的研究热情?如何取得家长的理解,把老师的放手不认为是偷懒?课题涉及的面很广,研究的切入口、重点放在哪里更恰当?但我们坚信我们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研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以上是我们对于课题研究的阶段总结,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这也正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重点提高和改进的地方。我们相信在多方领导的支持帮助下,在本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迎来更为美好的明天!

小学实验教学评价标准 篇5

一、教学态度:

1、实验准备充分,新开实验或开新实验课前预作实验,有完整的实验记录,能找出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预防措施,治学严谨。

2、认真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及实验结果、数据,耐心指导学生实验,紧紧抓住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先进,科学合理,深度、广度适中,实用性强,有利于 学生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优化合理,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实验项目比较丰富。

三、教学方法:

1、口齿清楚,语言简练生动,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表达基本清楚。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联系实际,启发性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精心组织,动手示范,因材施教,抓两头带中间措施具体。

四、教学组织:

1、按教学计划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开出率为100%,学生能独立操作。

2、学生按时编写实验报告,教师及时认真批改,批改率为100%

3、改革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实验装置,改进操作技术有成效,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有开放性实验。

五、素质培养:

1、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效果良好,学生能全部掌握实验内容。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篇6

教学目标

1、符合课标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的要求。

2、切合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教学内容

1、能驾驭教材,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

2、教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性的。

3、适当补充相关情境材料,支持学生学习,注意本学科与其它领域的适当联系。

4、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学过程

1、教学思路清晰,层次清楚,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建立。

2、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师生、生生多边互动,积极参与,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学习形式。

3、教学节奏适当,时空分配合理,教学进程自然流畅。

4、师生关系和谐,情、知交融。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具有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情境创设恰当、有效,问题设计严谨、合理。

3、采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

4、体现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的激发。

5、教学手段运用得当。

教师行为

1、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角色。

3、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学生行为

1、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从事数学学习活动。

2、学习活动是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

3、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地位。

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发展。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教学特色

1、在教学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有独具创新的教学设计,其效果显著。

2、设计的教学方案有独具特色的主题或立意。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个人教学艺术风格。

教师素质

1、教态自然,语言准确简练,示范规范,指导得法,板书科学合理。

2、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直观教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媒体,并合理优化。

3、善于组织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机智,随机调控能力强.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切合学生实际,能够面向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新课改的基本要求;

2、目标始终贯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导向、调控、激励、评价的功能。

二、教学内容

1、能准确把握教材内容,并能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加工整理;

2、加强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工农业生产、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促进学生知识的重新建构。

三、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设计合理,能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和课堂实际,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节奏感强;

2、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使课堂教学成为知识生成过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过程。

3、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敢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4、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生生平等合作,教师较好地发挥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

5、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体现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征,学生积极思维,始终充满对知识的渴求与热爱;

6、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充分,使用效果好;

7、教学氛围宽松、民主、和谐

四、教学素质

1、教态自然亲切,情感丰富,亲和力强;

2、教学语言规范、生动、准确、流畅

3、驾驭课堂的能力强,能灵活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

4、具有将教学环境和教学实际生成课程资源的能力;

5、具有灵活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的能力。

五、教学效果

1、师生感情融洽,学生思维活跃,教学目标的达成率高;

2、重视课堂评价对学生的激励和发展功能,使学生获得成功与进步的积极体验,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3、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

4、学生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真实情景中的问题,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新课程背景下数学课的评价标准

a、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标准》要求。(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要求恰如其分。

b、教材处理(1)领会编者意图,保证科学性,重视系统性、逻辑性。(2)有较高的处理教材的能力,大胆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3)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挖掘教材资源,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c、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思路清晰,始终围绕教学目标(2)教学结构科学、合理,时间分配恰当(3)环节紧凑,过度自然(4)把握重点,突出难点(5)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推理、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有效地经历数学知识的的形成过程。

d、教学方法:答:(1)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体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方式(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能够从实际出发,合理有效地使用各种教学方法与手段(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课堂上能够主动参与、积极交往、和谐互动(4)教学中教师为学生的思维留下充分的空间,重视培养思维能力、反思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5)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信息反馈及时、全面,指导到位(6)发扬教学民主,教学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7)练习有针对性、有层次、形式多样。精讲巧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8)面向全体并注意因材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e、教师素质

(1)教态亲切、仪表端庄、举止自然。教学民主,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尊重学生,对学生有耐心(2)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明,生动形象,合乎逻辑,有启发性(3)板书工整规范,简明清晰,布局合理,言简意赅(4)教具、学具选用恰当,目的明确,演示娴熟;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5)知识面广,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f、教学效果(1)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效果好(2)学生思维活跃,信息交流畅通;学生会学,学习主动,课堂气氛好(3)学生应答面广、质量高(4)信息量适度,学生负担合理,课内练习正确率高(5)使学生在获得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g、教学特色

(1)教学有个性,有自己的特点与风格(2)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小学数学有效探究的评价标准 篇7

一、要有利于展开“对话与交流式教学”, 要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的信心

探究性教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发展, 关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也关注教师自身的发展, 坚持“教学相长”, 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 倡导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础上, 既解放学生, 也解放我们的老师。学习变成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不断生成、发展、提升的过程, 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单向的师“授”生“受”的教学方式, 突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使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 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课堂中需要学生探究的问题既给了学生提供成功的可能性, 也存在失败的可能。由于能力的强弱、努力程度、任务难度的影响, 有些学生的探究活动往往达不到教师预期目的, 对于学生的暂时失败, 教师就安发挥情感效应, 与学生对话交流, 启发诱导, 排除学生因失败带来的不良心理因素, 增强学生的信心。

二、要有利于展开“情景教学”,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动机

探究性教学不仅重结果, 更重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 不仅要求让学生明确是什么, 还要求让学生掌握为什么或怎么办 (即掌握过程与方法) ;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 还要求不失时机的利用教育资源, 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即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时, 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特点, 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探究性教学改变了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在真实情景和现实生活中学会学习与探究, 从而真正实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和问题的情景, 可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实际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所产生的认知冲突, 把学生引入一种参与问题解决的情景之中, 使再产生对新知识的渴求, 激发探索动机。

一位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合理安排时间》。首先, 创设学校来客人 (教室里来了许多客人, 座无虚席) 的情境.引出沏茶, 那么沏茶需要做哪些事? (生活中的知识) 怎样安排这些事才能让客人尽快喝上茶?问题提出后, 就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工序图片, 并提出合作要求, 让学生尝试摆一摆, 完成后接着又创设下一个情境, 整个过程都是老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引发兴随后, 提出问题, 让学生尝试, 并在合作探究中完成。“数学知识是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该且归于生活”这是《课标》中强调中指出的本课中在最后的环节, 这位老师设计上学生回家后运用湖茶的知识给爸爸妈妈烧壶茶、沏杯茶的生活情景, 使这堂课更加圆满。

三、要有利于展开“问题教学”,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

探究性教学以问题为中心, 要求学生始终围绕问题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等等, 为学生锻炼和提高观察与创新能力等创造了条件。教师在指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 要指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也作为认知的对象, 理解、总结自己学习的全程, 掌握学习的方法和解题的策略, 让学生学会自主去尝试、探究、归纳、总结, 去发现问题, 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 教师可适时指导, 采取多种形式, 设计适当坡度, 架设必要桥梁, 及时有效地帮助学生明确方向, 撞过障碍, 形成探索学习的能力

四、要利于展开“整合式教学”, 有利于学生掌握探索方法

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科学探究的活动.它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 提高探究能力, 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客观事实、敢于怀疑和坚持真理以及锲而不舍的毅力等科学素养。如, 我在教学《植树问题》时, 放手让学生合作讨论探究, 发现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就让学生掌握了探究方法, 又培养了学生探究能力。

然而, 探究性教学在具体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认识不够;学生主体性不突出等。重点是我们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自主探索, 当然,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总而言之, 只有我们更新观念, 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探究的氛氛, 满足学生“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需要, 学生才能真正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那么.我们的探究性教学才能真正在数学课堂中具有实效性, 发挥其自身的重要价值!

总之, 探究性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学与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以建构主义与师生互动为核心, 关注学生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关注过程, 关注教学效益, 关注教学策略, 从而形成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 建构发展性的教学评价体系, 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探究性教学真正体现了目前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 有助于推动课程敌草向纵深发展, 有助于促进课堂教学, 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它是实施有效教学的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 它的有效性评价标准从六个“有利于”方面把握。本文旨在抛砖引玉, 供大家参考。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探析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师 职业幸福感 评价标准

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主要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所产生的认知满意度和所获得的情绪情感的体验。[1]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高低,不仅会影响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会给学生完全不同的人生视野和生命体验。但是,目前我国评价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工具较为缺乏,致使不能及时了解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从而影响了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有效提升。对此,我们运用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2],编制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

一、制定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的依据

1.小学教师工作目标

1994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以下简称《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促进其个性发展,同时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其工作目标应该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一是成长性。小学生在身高、体重、智力和思维能力等方面均有较快的发展。二是平稳性。相对处于青春期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较大波动性来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较为平稳,一般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三是开放性。由于小学生天真、活泼、单纯和真挚,与其沟通较为容易。四是可塑性。小学生好动、好奇、好模仿,具有不受束缚的想象力,虽然他们总体认知水平较低,但是心理发展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提升思维能力、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2.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法》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享有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从事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按时获取工资报酬、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参加进修或培训等权利,并且应该履行遵纪守法、为人师表、教育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等义务。

3.相关的科学理论

有学者认为,人的幸福感就是对自己幸福的不同形式的表达。[3]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来说,这种表达与教书育人活动中的两大因素有关:“认知满意度”和“情绪情感体验”。这里的“认知满意度”指由对事物的评价而获得的满意度;“情绪情感体验”为某种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或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目前在教书育人活动中,作为获得幸福感的认知心理基础的“认知满意度”主要表现为:第一,职业认同。其有两层含义:一是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追求的崇高理想,从心底里喜欢这个职业,有了这样的认知基础,教师才可能获得幸福感;二是热爱学生。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底层到顶端的排列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4]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要使其健康成长,必须满足他们的“归属和爱的需要”,进而达到实现自我价值,教师也由此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第二,合理定位。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工作状态要有科学、客观的认知,合理定位自己的工作目标,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从工作中寻求各种乐趣,从而获得幸福感。当然学校发展目标的定位也会对教师工作目标定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目前在教书育人活动中,影响获得幸福感的需求满足基础的“情绪情感体验”的主要因素是:(1)经济收入。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基本条件。根据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是教师的基础需要,只有满足了这个需要,后续递进的高级需要才能较好得到满足。要满足这个需要,教师的经济收入是基本条件,“一个需要经常为个人和家庭的生活担忧的教师,其体验教育幸福的能力必然是有限的”[5]。(2)社会地位。教师社会地位的高低是社会尊重教师职业的直接体现,“不仅决定着教师群体能否获得来自社会的积极评价,而且决定着教师的物质生活水平和教师对职业的自我评价[6]”。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环境条件。教师尊重需要的满足,才能较好实现自我价值。(3)工作状况。这是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程度,也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内因条件。虽然教师的工作状况受制于学校管理制度、教学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但是其最终还是由教师的基本素养、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决定的。它往往通过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评价体现出来。(4)发展前景。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二是学校发展状况。这两个方面均与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休戚相关,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教师和学校发展了,教师自我价值能够得到较好实现,另一方面教师自我价值实现了,也会促进教师自己和学校的发展。为此,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感的推进条件。

4.实践活动积累的经验

2014年6月我们对上海市两所分属不同区的小学的领导和教师(领导4名;教师11名,兼顾不同学科、年龄和职称等)进行了访谈调查,主要内容涉及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看法和评价等。学校领导认为,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有两大因素:一是外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二是内在因素。主要涉及职业认同、工作成就、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等。教师认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主要来自于学生的喜爱、家长的认可、领导的信任和同事关系的和谐,其中学生是重要影响因素。具体谈到,看到自己的学生有了出息或者获得成功,感到快乐和幸福;看到自己的学生在能力、学习、情感等方面获得了长足进步,并合格走出学校时,倍感自豪;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令人感到快乐;当毕业的学生回学校看望老师时,感到万分幸福;等等。

2014年9月我们对上海市9个区15所小学的教师实施了问卷调查,其中涉及对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因素认识的问题有12个。每个问题我们均用统一格式的肯定陈述句来表达,比如“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让我感到幸福”等。这些问题的回答范畴全部使用莱科标度(LikertScale),具体分为五级:非常赞同、赞同、基本赞同、不赞同和非常不赞同(分别赋予5、4、3、2、1分值)。问卷不具名,要求被调查对象按自己的真实想法,选择其中的一个答案。共发放调查问卷770份,回收有效问卷700份,回收率为90.9%。之后,运用SPSS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统计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教师的工作状况是决定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方面,最低的平均数也达到了4.27,均表示“非常赞同”或“赞同”,其中“学生对教师的喜爱让我感到幸福”和“学校教师和睦相处让我感到幸福”两个问题的平均分为最高;令人感到意外的是问题“小学教师经济收入比较多让我感到幸福”的平均分为3.45,是这12个问题中得分最低的,说明目前上海市小学教师的经济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教师基础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满足将是决定教师职业幸福指数高低的主要因素。

5.评价对象和条件

由于我们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对象是上海市的小学教师,由此作为依据之一制定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只适用于上海市的小学教师,对于其他地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可以运用发展性目标评价模式及与之相配套的评价方法制定适合其自身的评价标准。

二、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的制定

1.评价标准

根据上述制定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标准的五大依据,我们首先提出初拟指标体系,然后经过征询意见、理论论证、专家评判和实验修订等方法,得到了以“两个基础、四个条件”为基调的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见表2)。至于评定标准,我们选择了评定等级标准,以往一般的做法,首先确定标度,比如三档、四档或五档等,假定为四档,然后配上标号,比如“A、B、C、D”或“好、较好、不太好、不好”。评价主体根据自己对职业幸福感的认知和感受进行评判(即选择标号)。这种方法至少有以下不足:一是评定标准的导向性不强,评价主体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到哪些具体的要求,仅凭自身感觉进行评判。二是学校领导或教育行政领导部门依据评价结果较难诊断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及时做出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决策。由于传统评定等级标准存在缺陷,我们采用根据表2中二级指标的内涵提出要求的方法,比如三等级标度,每条指标提三个要求;四等级标度,每条指标提四个要求;五等级标度,每条指标提五个要求;等等。这些要求提出的依据是文献研究的结果以及访谈或问卷调查学校领导和教师所获得的信息,比如对于提出指标“工作状况”的评定等级要求,虽然影响教师工作状况有多种因素,但我们还是把着眼点主要放在教师的工作效果上,同时考虑小学教师的工作特点,回避采用“我的教学得到学生的好评”等较为成人化的要求,而是用“学生喜爱我的教学”等进行表述。可见,这种评定等级标准有以下好处:一是要求的导向性较强。依据每条指标的具体要求,评价主体能清晰地知道,要增强自己的职业幸福感,必须做到什么。二是原因的诊断较具体。学校领导或教育行政领导部门可以根据每一条要求的统计结果,发现教师职业幸福感高低的具体原因,从而能够做出有效的决策。三是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对于传统的评定等级标准,评价主体判断的是“指标做到什么等第”,而在新的评定等级标准中,评价主体判断的是“指标的要求做到没有”,显然判断“指标的要求做到没有”比判断“指标做到什么等第”要容易,客观性强。四是评价标准较为科学。采用新的评定等级标准能够使评价标准做到共性指标体系与个性评定等级标准相结合,即相同的指标能够配上不同的评定等级要求,使得评价活动更有针对性,诊断性更强,更能发挥评价的功能。由于新的评定等级标准与评价标准使用范围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愿望、需要和意图”有关,是动态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调整,降低了评价标准脱离实际的可能性,增加了科学性。

2.几点说明

(1)表2的评价主体是小学教师,它不仅可以测评每个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而且可以评价一所小学或一个地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表2中指标体系的权集是运用对偶比较法和层次分析法算得的。

(2)至于计算评价结果,先算出评定标准中每个要求评价主体认可的百分比(以100为单位,若每条指标的四个评定要求评价主体均认可,则该指标得A等第,认可三个为B等第,认可两个为C等第,认可一个或四个都不认可为D等第),然后运用加权平均公式(将A、B、C、D各等第分别赋予4、3、2、1分值)算出每条指标的得分,最后采用累积分数法算出总得分。如果要计算教师幸福感指数,只要把总得分除以满分4即可。

参考文献

[1] 唐志强.提升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对策[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0(2).

[2] 吴钢.现代教育评价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葛喜平.职业幸福感的属性、价值与提升[J].学术交流,2010(2).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Z].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5] 邓茂强,顾玮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民族教育,2014(3).

[6] 李清季.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要因素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0(4).

[作者:吴钢(1960-),男,浙江镇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管理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须烨琛(1994-),女,上海人,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校在读本科生。]

抚顺市雷锋小学评价标准 篇9

实 施 方 案

一、问题提出:

为了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我们必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将评价改革作为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并提出了评价改革的方向。将评价改革的目标确定为:“改变课程评价过份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并对教师的发展明确提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着重探讨应该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课堂教学问题,如何引导与帮助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实践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

应当说,课堂教学即使在新课程中仍然在扮演主要角色,但在新课程“以人为本”理念下,课堂教学从指导思想到教学目标,从教学内容到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育评价工作者将用什么样的眼光去看新课程,用什么样的标准去引导广大教师投身新课程的改革,实践新课程的理念,充分发挥评课标准对老师的导向作用呢?

二、目标定位:

就现行的评课标准而言,它与新课程的要求不相适应。其表现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评定一堂课的效果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如: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程序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教师基本功,教师的情感教育,教师教学的个性,何为教学效果含糊不清。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首先关注学生的学,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何科技发展相联系;倡导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正是立足于“以学论教”的观念,我们认为新的课堂评价指标中,应包含全新的教学观念,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从课堂中学生行为的表现程度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具体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呈现出来的四种状态:

A.学生的参与状态。B.学生的交往状态。C.学生的思维状态。D.学习的达成状态。

目的在于让评课指标不仅注重对课堂教学结果的评价,更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评价。

三、新的课堂评价体系构想:

新的课堂评价体系分为三个部分

1、学生的学习状态:包括:

①学生的参与状态

②学生的交往状态

③学生的思维状态

④学习的达成状态

2、教师的教学意识(行为)新的课堂评价标准不是对教师原有评价标准目标的全盘否定,而应是一种扬弃,新课堂更应关注教师的教学意识(行为)

3、教师基本功

基本功是教师技能体现的基石。新理念下,教师的基本功应在继承中发展。

四、实施方法

1、提供讨论文本(两份)供讨论。

①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

②巴班斯基的评课标准

2、宣读方案 搜集、分析信息 制定个人的评价标准 校本教研中。组长全面分析汇总 教导处三口(语、数、科)分别确定新的课堂评价标准 校长全面评审确定。

五、几点注意事项: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力量,形成各组方案。

2、每位教师要站在新课程理念下,下笔前换位思考,使自己的行为更多体现对别人的尊重与关怀。

3、二级指标制定要客观、公正,有可操作性便于实施,别写空话、大话(肯定语气,是否语气)

上一篇:难忘的事作文200字下一篇:PS打造斑驳金属文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