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评价标准

2024-11-01

作文评价标准(精选12篇)

作文评价标准 篇1

《语文学习》2009年第6期刊登了孙如明老师的文章《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孙老师指出, 语文教师和学生对“有文采”趋之若鹜, 追求“有文采”成为写作的时尚, 并认为“在如今中学生的写作实践中, 重视文采却成了忽视思想和情感的借口, 并导致了中学生写作水平的下降”, 还从提倡“有文采”不切合中学作文教学目标、背离了学生作文实际情况、不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未来发展的要求、国外写作教学也不见“有文采”一说等四个方面来支撑“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的观点。孙老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这种怀疑和探索精神实在可嘉, 但是孙老师所持的高考作文评价应淡化或删改“有文采”的观点, 笔者实在不敢苟同。笔者认为,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应坚持“有文采”。

一、中学生正处于习得、运用“有文采”的语言的黄金时期

1. 朴实———追求文采———回归朴实是语言生命的过程。

生命是一个人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的过程, 与之相对应的是生命个体的语言风格亦会经历一个朴实———追求文采———朴实的过程。生命最初的生理诉求和情感宣泄所运用的语言是朴实的, 甚至小学低段的作文语言亦表现为朴实的风格。原因就是生命个体正处于语言实践较缺乏和语言能力尚低下的阶段, 尚没有追求语言美的意识。而青少年则处于语言能力的成长期, 已经具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和审美能力, 有比较自觉的语言审美追求, 有锻炼语言能力、追求语言美的内在驱动力, 这尤其表现在作文语言中。在生命的中晚年, 语言风格又回归朴实, 它不是生命最初的那种朴实, 而是一种升华后的朴实, 是繁华落尽后的真淳, 是一种闲观荣辱成败后的从容, 静看云卷云舒后的淡定, 只有朴实的语言才能表达这种淡定和从容。

请看老舍的回忆录《老舍自传》里的一段文字:

我一点不能自立:是活下去好呢?还是死了好呢?我还不如那么一只小黄绒鸡。它从蛋壳里一钻出来便会在阳光下抖一抖小翅膀, 而后在地上与墙角, 寻些可以咽下去的小颗粒。我什么也不会, 我生我死须完全听着别人的;饿了, 我只知道啼哭, 最具体的办法不过是流泪!我只求一饱, 可是母亲没有奶给我吃。她的乳房软软的贴在胸前, 乳头只是两个不体面而抽抽着的黑葡萄, 没有一点浆汁。怎样呢, 我饿呀!母亲和小姐姐只去用个小砂锅熬一点浆糊, 加上些糕干面, 填在我的小红嘴里。代乳粉与鲜牛乳, 在那不大文明的时代还都不时兴;就是容易找到, 家中也没有那么多的钱为我花。浆糊的力量只足以消极的使我一时不至断气, 它不能教我身上那一层红软的皮儿离开骨头。我连哭都哭不出壮烈的声儿来。 (第一章《童年习冻饿》之第二节《父亲》)

这是婴孩时代饥饿的记忆, 是家庭极端贫困的记忆, 是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记忆, 是非常苦涩的、刻骨铭心的记忆, 但是文字是朴实的, 甚至还带着一点淡淡的幽默。这是品尝过生活百般滋味后的恬静, 是阅尽世事后的从容, 是静观沧桑荣辱后的淡定, 只有朴实的文字才能表达作者观照人生的真实感受。而中小学生既没有这种生命体验, 又未到观照人生、回忆人生的阶段, 很难以朴实的语言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真切感受。他们的思想情感是活生生的、敏感而细腻的, 还散发着阳光、雨露和花香的气息。只有活生生的、弥漫着阳光、雨露和花香气息的生动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有文采的语言才足以表达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因此, 我们应充分尊重语言由朴实到追求文采再回归朴实的生命过程。作为教师, 我们更应尊重中小学生正处于锻炼语言能力、追求有文采语言的重要阶段这一规律。

2. 追求“有文采”的语言是中学生自觉的语言追求。

一切思想感情都产生于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察、感悟和思考。人生的不同阶段所关注的重点是不同的, 思维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更关注自然和社会 (这里主要指家庭和学校) , 而高中阶段则更多关注社会和人生。因此, 小学生和初中生长于形象思维, 主要以描写、记叙和抒情的方式写景、叙事, 表达自己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和感悟。描写性的语言当然要优美, 记叙性的语言要生动, 这就要求语言“有文采”。很难想象朴实的语言能状写优美之景, 叙写生动之事。高中生则长于抽象思维, 主要以议论和抒情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议论文的语言也可以是有文采的, 可以有灵活多样的句式, 可以运用修辞手法, 善于旁征博引、铺张扬厉, 善用寓言和博喻。能灵活运用排比、反问等修辞, 就能让文章具有一泻千里、酣畅淋漓的气势, 有文采的语言中寓含深刻的韵味。这难道不比没有文采的语言更美吗?

朱光潜先生说:“语言的实质就是情感思想的实质, 语言的形式也就是情感思想的形式。”青少年有旺盛的生命力, 有蓬勃的朝气, 有对生命的热爱, 有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新奇和思考。他们以纯洁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以敏感的心灵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 正是他们思维敏捷、文思泉涌、意气风发的时候, 只有生动活泼的、富有表现力的、酣畅淋漓的语言才能表达这种朝气蓬勃的生命和律动。

孙老师认为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 学生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孙老师所言极是, 但是却忽视了中学生正处于习得和运用“有文采”的语言的黄金时期这一基本规律。中学生已经不满足于“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基本要求, 而具有运用“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写作自觉。运用“有文采”的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写作状态, 是一种愉悦的写作状态。在写作过程中, “有文采”的语言已经不单单是一种形式美, 而且与中学生朝气蓬勃的生命和律动融为一体了。值得补充的是,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有文采”的语言的意识, 不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运用“有文采”的语言来写作的写作自觉, 但是, 我们不能因为这些个别现象而不尊重甚至否认大多数中学生追求“有文采”的语言的自觉意识和运用“有文采”的语言来写作的写作自觉。我们应看矛盾的主要方面, 中学生正处于习得和运用“有文采”的语言的黄金时期, 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组织和引导培养习得并运用“有文采”的语言, 在作文教学中应坚持“有文采”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

二、追求“有文采”的语言是写作的自觉追求

细考历代文学家的成长之路, 他们成名成家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欣赏、临摹经典作品, 然后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并自成一家的过程。经典作品值得临摹的地方有很多, 而语言的临摹是不可或缺的。纵观中国文学史, 诗词佳话中炼字的故事很多, 诸如“僧敲月下门”的“敲”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 等等, 直到今天依然为研究者们所津津乐道。古贤者云:“炼句不如炼字, 炼字不如炼意。”对语言的锤炼, 追求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 历来是文人们的自觉追求。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 拈断数茎须。”作诗炼句之苦由此可见一斑。相传著名的苦吟诗人贾岛更是在他的《送无可上人》一诗“独行潭底影, 数息树边身”句下加注一首小诗:“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 归卧故山秋。”极言炼句时间之久, 吟成后之欢。这些都表明古人对语言的文采和表现力的执着追求。

古人如此, 今人亦如此。曾在《语文建设》2009年第4期上读到张政、陈清平老师的文章《〈春〉的故乡在不在江南?》。他们认为:“从创作背景上看, 文章是为中学教科书的编写而专门创作的。根据徐杰的考证, 作品创作于1933年, 是为朱文叔所编教材《初中国文读本》之约专门创作, 以供中学生欣赏、临摹的。”《春》的鲜明特色就是精致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在描绘春景中更是饱蘸着作者积极进取的感情。《春》是写景散文的经典, 其优美的语言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春》的教学价值主要载体就是可供欣赏和临摹的优美语言, 引导学生欣赏、习得、临摹优美语言就成为了《春》的重要教学目标。这表明, 30年代的写作教学很重视语言的文采, 并通过引导学生欣赏、临摹优美的语言这一方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有文采”的语言应该是作文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

追求语言的“文采”是文学创作的自觉追求, 欣赏、临摹经典作品以习得、运用“有文采”的语言, 是文学创作的基本过程。虽然中学生写作文不是搞文学创作, 作文目的只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毕竟属于写作范畴, 当然具有追求“有文采”的语言这一基本特征。所以, “有文采”的语言是中学生作文的自觉语言追求, “有文采”亦应成为评价作文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我们不能轻率地将中学生写作水平下降的原因归结于重视文采, 更不能将“有文采”视为洪水猛兽而横加挞伐。我们应引导学生既重视作文的真情实感、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等方面, 也应引导学生追求“有文采”的语言。虽然我们很难达到“文质彬彬”的境界, 但至少我们应努力追求真情实感与“有文采”的语言和谐统一的写作境界。虽然只是理想, 却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始终坚持高考作文“有文采”的评价标准, 这不仅是对高考的科学和公平负责, 更是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负责, 必将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文评价标准 篇2

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公布6篇高考语文优秀作文后,网络上部分网友吐槽:几篇范文都或多或少存在堆砌名言警句、转一两个故事再加几句空洞感叹即可成文的现象,甚至出现不少错别字,认为难以称为“优秀”。尤其是那篇《慈善需行之有道》,六处论据中竟有五处失实。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高考语文作文阅卷组组长陈妙云回应称,考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成文,差错在所难免,应给予宽容。(6月25日《新快报》)

笔者也是高中语文教师,深知高考作文之艰难。一般说来,在两个半小时的语文科考试时间里,在做完前面的语文知识和阅读题目之后,真正用于写作文的时间也就一个小时多一点。在如此短的时间里构思立意敷衍成篇,确实不很容易。因此,对于考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一些差错,似乎应该给予一定的宽容。

但是,在宽容考生作文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对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进行反思。这是因为,考生之所以出现类似的差错,完全是目前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引导下的结果。所谓“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正是这个道理。

尽管陈妙云表示,现在的`高考作文中,像那种套用“万能题材”“万能文章”的“套作”已经变少了,但诚如网友所指出的,这几篇优秀作文仍然带有明显的堆砌名言警句、空洞无物的现象。这样的作文被当作高考优秀作文(范文),本身就意味着,目前的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并没有较大地改观,阅卷教师仍然喜欢那种语言华丽、充斥着大量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例证据的作文。而像那种观点鲜明、文风平实、逻辑性强但却缺乏名人名言和名人事例支撑的作文,似乎仍然难以与该类作文相抗衡。

在这种高考作文评价标准的引导下,考生们——不,广大语文老师们深谙高考作文之道,他们会指导学生进行相应的训练,譬如,如何在作文结构上学会起承转合,如何牢记哪些写作素材(名人名言以及名人事例论据),如何把写作素材归类总结,如何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学会引用这些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就像一堆积木,可以随时用不同的形式组织成一篇流畅、华美的高考作文。更有甚者,有的语文教师还会指导学生,如何根据作文的审题立意,来虚构名人名言甚至是事例论据。老师们知道,高考阅卷时间紧张,阅卷者不可能耗费时间去查证这些写作素材的真伪的。在这种“针对性”训练的指导下,有的学生甚至学会了虚构压根就不存在的“名人”——反正外国人的名字和长相看起来都差不多,谁知道是真是假?

陈妙云在回应对《慈善需行之有道》论据失实的批评时显然有自相矛盾之嫌。他一方面说,考生不是虚构材料;另一方面却又说,考生是在看了材料(这指的是作文命题中提供的原材料——笔者按),确立了自己的中心,再从自己的材料库里提取材料进行写作。这其实等于承认,考生是虚构写作材料(素材)的,因为,有些论据原本就不存在,他自己的材料库里压根就没有这个材料,他上哪里去“提取”的?

作文评价标准 篇3

关键词:平时作文 评价标准 实施办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平时作文怎么评?评价标准又是什么?

在现行高中作文教学中,有两种评价标准最为常见。一种是老师个人标准。这种评价标准往往随意性大,老师评价作文时的心情,时机,对文章风格的偏好等等个性化因素都极易对作文评价产生影响,导致评价有失客观和公允。

另一种是应试作文评价标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为了使平时作文和高考作文接轨,实际作文教学中作文的评价标准往往紧跟高考指挥棒的指向,用高考作文的评价标准,来评价平时作文。

高考作文评价标准在平时作文评价中运用广泛影响相当显著。所以,探讨作文的评价问题,有必要对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进行一番探讨。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这套评价标准能否照搬到日常的作文教学之中,是首要思考的问题。

一、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

首先,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学生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的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而高考作文考试大纲对作文的要求,不仅仅要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还有追求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高考的作文标准拔高了中学对作文的要求,使得预设的达标要求和最终评价高度不一致,模糊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定位。

其次,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对所参考的同学一视同仁,绝无二致。在写作活动中,每一个学生看待问题的视角,擅长的文体,想写的内容和想表达的情感都不一样,所以用完全相同的标准去评判完全不同的对象,未必公平。只有让每个人都发挥所长,才是真正的公平。另外,高考对于作文的评价是就文本本身进行的,能否通过一篇作文客观且真实地反映出写作者的能力,也有待商榷。

二、高考的作文评价标准不适用于平时作文的评价

作文教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的,而高考作文却是一个固定的节点,是相对静止的,用静态的标准去评价动态的过程,并不十分适宜。

第一、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的评价目的与功能不同。高考作文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分数的高低划分层次,选拔所谓的优秀人才。而平时训练时作文评价的目的是通过作文评价了解每一个学生个体对于写作的态度与心理,检测对习得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程度;记录学生的进步与成长;是对作文教学的反馈,要为之后的作文教与学提供指向。

对作文教学而言,平时作文的评价具备反馈与反思总结,在于记录成长与积极导向功能。对学生心理而言,作文评价还应具备激励功能,发挥鼓励与促进的作用。

第二、高考作文和平時作文的评价对象与基准不同。高考作文的评价对象是作文文本,不考虑作者本身。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对象除了文本本身外,更要关注写作者。需要透过文本呈现和反映的情况,对写作者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写作意识与写作态度;是否把握了写作的基本规律和策略;是否能灵活运用写作知识和写作技巧等个性化因素进行评价。高考作文的评价基准是针对学生整体,所有人无差别,绝对一致。而平时作文的评价基准应当是考虑了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当下能力强弱,对每个学生视具体情况对待。

第三、高考作文和平时作文的评价者与写作者关系不同。高考的作文评价者是阅卷老师,作为试卷的评判者,他们的任务主要是按照高考的作文评分标准,给作文打一个合理的分数,他们只与最终试卷上的作文打交道,与考生没有实际接触,实质上,他们并不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也不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任。而作为平时作文训练评价者的语文教师却不一样,他们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写作状况,并且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负责。

三、平时作文评价标准的确立及其特征

教师个人评价标准,随意性大,有失客观公允;高考作文评价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之处,也并非完全适用于平时作文的评价。所以,对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做一番探讨极具意义。

经过思考,笔者认为,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应当服务于作文教学的目的的实现,要遵循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要与作文教学课程开展的依据相匹配,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以人为本。

第一、作文教学最简单也最重要是目的无非是让每一个学生想写,会写。想写是兴趣问题,所以评价标准应追求激励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习信心。老师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要适宜适时给予学生鼓励,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多发掘学生作文的可取之处,进行肯定与奖励(体现在分数上,书面评语或口头表扬上),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发展的角度表扬学生,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学习的信心。

第二、作文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文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平时作文评价也要追求过程性。“过程性评价考虑学生的过去,重视学生的现在,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而要更多的体现对学生的关注与关怀,不但要通过评价(包括分数)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所以平时作文的评价不是一次性的,不能只做横向比较,单就一次作文结果,对写得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对写得不好的学生进行批评。而应该把每一次作文评价看作是每个学生追求写作能力提升中间的一个关键步骤,更应该将前后作文训练的评价联系起来,进行纵向比较,记录学生的成长进步,总结得失,以至于逐步提升。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是保证语文教学质量的最低目标,是多数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能够达到的高度,规定了学习的内容,是开展语文教学的依据,明确界定了可以预期的学习结果,是评价的尺度。作文教学应该怎么教?应该根据课程标准。作文评价怎么评?也应该根据课程标准。所以要以大多数同学通过努力学习能达到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不能把好文章的标准定得过高,让大多数学生望而生畏。

总之,平时作文的评价标准要以大多数同学能达到的高度为基准,尊重学生的差异与个性,注重学生持续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表达欲望,致力于促进每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作文评价标准 篇4

一、基础性标准

基础性标准是指学生作文书写是否认真, 是否有错别字, 用词是否准确恰当, 句子是否有语法错误, 语意表述是否准确, 标点符号是否应用正确等写作要求。小学生刚开始写作时, 往往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用词不准确, 并且由于书面语言的匮乏和写作技巧的不足, 常难以应用正确的语句表述真情实感。教师此时面临的任务是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语词、语句、修辞等。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语词、语句、语法、修辞方法等知识, 并且把它们内化成自身的知识时, 才能形成正确的个性表达, 这是小学生习作的必经发展过程。教师在指导、评价学生作文时, 不可忽视这些基础性标准。我们在指导小学三年级学生首次书面作文时, 忽视了对基础性标准的强调, 这次作文大部分学生犯了书写潦草、错别字较多、标点误用等基础性错误。教师在指导、评改学生作文时要强化这些基础性要求, 让学生按照基础性标准严格作文, 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才可以在日常作文中自行矫正这些基础性的错误。这既可以减少教师的工作量, 又可以提高学生的作文修改水平。由此可见, 提倡基础性标准对于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 有助于养成良好的作文书写习惯, 形成流畅、正确的作文语句表达能力。

二、真实性标准

真实性标准是指小学生在作文中应写真事件、真生活, 反映真性格、真感情。换句话说, 即写作必须负载真实的信息, 输出真实的信息。我们记得作文题目为《记一件难忘的事》学生作文状况, 全班52名, 有30多名学生的写作主题是关于拾金不昧、妈妈为我雨中送伞、给老奶奶让座、帮生病同学补习功课的好人好事。我当时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我问学生们事件的真实性, 大部分同学都表示是虚构的。部分教师评价学生作文受旧课程作文评价的窠臼影响, 强调学生作文要立意高远、思想积极、大公无私, 于是, 小学生作文中出现了大量的舍己为人、好人好事的模板现象。学生为了得高分, 不惜编造虚假生活事件来迎合老师, 迎合高分作文所需要的标准。这种注重立意的旧作文评价标准阻碍了学生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生活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因此, 教师应确立真实性作文评价标准, 引导学生摒弃以往作文编造虚假事件、追求高尚立意的不良文风,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观察大自然、深入社会、表达真情实感, 真正做到“文以载道”。作文和做人在求真这一点上是一致的, 因此小学生作文虚假化不仅影响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还影响了她们的健康成长。[2] 真实性作文评价标准对于学生形成“求实”的文风和养成“诚实”的为人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性标准

创新性标准是指评价注重学生作文的立意新颖、选材新奇、语言富有个性。也就是说, 在众多的作文表达形式中, 教师正确引导, 不硬性规定, 让学生自行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这样, 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就多种多样、百花齐放。部分教师受原有课程作文评价标准的影响, 指导学生作文时为了让他们不跑题, 一味地以“标准”要求学生的写作。他们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可谓细致入微, 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结尾都有章可循;如何写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有固定格式;再配以经典范文的开头、过渡、结尾句式等背诵仿写, 可谓样样具备。学生很多时候是为了作文而作文, 他们为了中心明确、不跑题, 经常按照教师的作文设计要求, 统一作文范式, 转换一些拼凑起来的“素材”, 组合成了数目众多、立意相同或相似、构思相仿、表达接近的“克隆”版作文。这些“克隆”作文毫无新意可言, 很难令人产生兴趣。如我们曾批阅的小学生写景作文《春天》, 有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开头是“春天来了, 冰雪融化了, 小草发芽了, 燕子从遥远的南方飞回来了……”这种千篇一律, 毫无新意的仿作, 不仅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还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可见, 教师的“标准性范文”指导是造成小学生仿写“新八股文”的根本原因。因此, “应改变以形式为中心的‘标准性范文’作文训练体系, 建立以内容为中心的作文训练系列, 使作文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3] 提倡创意性标准, 提高小学生的作文创新水平, 打破“老生常谈”的作文定势, 摒弃摹写范文的不正文风。

四、激励性标准

激励性标准是指对于学生的日常习作, 多从正面给予引导、多发现学生习作的可取之处, 进行肯定与奖励, 以求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换句话说, 就是给予小学生写作的信心, 改变他们“畏难的写作心态”。一部分教师评价学生日常作文, 严格按照中考作文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日常习作, 突出作文等级的甄别, 给分非常吝啬, 学生辛辛苦苦的一番心血, 被贬得一文不值。另一部分教师评改学生日常习作做到“一丝不苟”, 过多拘泥于细节。水平较差学生的作文经过教师一番批改变得面目全非, 红字一大片, 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很大打击。长期以往, 部分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甚至从此丧失了写作的兴趣。过分苛刻的作文评价无疑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因此, 对于小学生的日常习作, 教师的评价应多采取激励性的评价方案, 多发现学生日常习作中的闪光点, 给予肯定的评价, 多给高分。赞美犹如阳光, 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 一旦得到满足, 便会成为其积极向上的原动力。[4] 我们曾经在小学作文教学评析课中, 表扬一位后进生的仿写作文。没想到他事后找到我, 向我坦白自己的抄袭行为, 并且要求自己认真重写一篇作文给我, 因为我是唯一夸奖过他作文的语文老师。从那以后, 他认真写好我布置的每一次作文, 相比较他以前作文水平, 提高了许多。激励性标准对小学生写作信心的增强和写作兴趣的培养很重要, 尤其对于缺乏表扬的后进生写作兴趣激发更是“雪中送炭”。

五、过程性标准

过程性标准是指重视学生日常作文的纵向对比, 对学生每次作文之间进行历史对比评价。也就是说, “过程性评价既考虑学生的过去, 又重视学生的现在, 更着眼于学生的未来, 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 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分数并与他人比较, 而要更多地体现对学生的关注和关怀, 不但要通过评价 (包括通过分数)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与进步, 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更要发现学生的潜能, 发挥学生的特长, 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5] 部分教师只重视学生作文的结果性评价, 评定学生作文等级的优、良、中、差, 而忽视学生写作发展过程的历史对比评价。这种现象的结果是教师评判学生作文结束了, 就代表着学生的一次习作彻底完成了。没有比较, 没有反思, 好像学生的作文就是为了获得老师一个好的评语或不错的作文分数, 学生甚至懒得修正教师评改中指出的错误之处, 仅仅停留在关注一次次的作文分数。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之间是相互孤立的, 没有纵向作文水平发展对比。这种落后的作文评改模式, 严重阻碍了学生对自我作文水平的发展认识, 不利于学生的整体性作文反思与改进。我们在小学作文评价中, 为学生建立了一个作文水平成长档案袋, 把学生作文的过去、现在有机地统一起来, 让学生能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每一次作文的小小进步。这种过程性写作评价是为了让学生把自己每次作文所犯错误记在心里, 避免下次作文犯同样的错误, 发扬每次写作的优点, 增强作文的自信心和写作兴趣。

六、差异性标准

差异性标准是指关注学生相互之间的作文水平差异、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实施个性化的评价。也就是说, 要实现多样化的评价标准, 即分层评价标准、个人化评价标准。俗话说:“多一把衡量的尺子, 就多出一部分好学生”。部分教师过于强调作文评价标准的统一性、规范性, 这无疑有利于体现作文评价的公正、公平原则。然而, 这种评价却挫伤了作文能力较差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兴趣, 他们“辛辛苦苦”写出的作文, 如果与作文水平较高学生的作文统一规范评价, 永远只能得到一个较低的不令人满意的分数。同一个班级内, 学生语文能力层次不同, 作文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这种划一性评价, 不仅不能提高“后进生”的作文水平, 而且还会消解他们的作文兴趣。而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因为长期得高分, 容易产生自满情绪, 误以为自己作文水平较高, 失去提高作文水平的前进动力, 而不知只是相比较一个班来说的。我们在日常作文批改中, 注意把学生的作文按水平差异分成不同的层次, 同一个层次水平的学生按照统一标准来评判。评改层次较好的作文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 注意多提出作文的不足之处, 而在评改层次较差的作文时, 多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 予以鼓励。另外, 对于个别作文水平特好的或极差的学生, 实施个别化的标准, 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点滴进步, 进而强化他们写作文的兴趣, 使他们体验到作文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 差异性标准既能体现整体公平的原则, 又能照顾个别差异的现象, 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作文水平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日常作文的评价标准出发点在于提高每位学生的写作水平, 激发每位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在小学日常作文评价中, 既要照顾到新课程标准的作文评改要求, 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状况, 综合利用多种作文评价标准对学生作文加以评价, 创造性地发现一些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个性化评改标准。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作文评价作为作文教学的一部分, 应与新理念相适应, 对作文评价标准做出更新、更深理解。在实践作文教学中, 我们应坚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出发, 遵循基础性标准、真实性标准、创意性标准、激励性标准、过程性标准、差异性标准等, 对学生作文加以评价, 将有利于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日常作文,评价标准

参考文献

[1]王秉蓉.新课程背景下作文创新评价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 (7) :56-60.

[2]徐初苗.“作文的儿童”与“儿童的作文”[J].小学语文教学, 2006 (6) :19-21.

[3]陈学海.真实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J].现代中小学教育, 2009 (7) :78-79.

[4]曹长德.如何发挥表扬的激励作用[J].教学与管理, 2004 (24) :22-23.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篇5

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

道德评价作为人类道德活动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行为的一种价值判断,是道德认识发展的结果.这种认识过程,是反映一定社会文化生活的现实和人们的`理想追求,人类对自身本质反思的过程,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系统的观念和理论并进行的价值判断.道德评价功能的发挥是通过道德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实现的.

作 者:刘合行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河南,商丘,476000刊 名: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GQIU TEACHERS COLLEGE年,卷(期):19(4)分类号:B82-02关键词:道德评价 道德价值判断 道德自我评价 道德社会评价

年龄不是评价标准 篇6

今年毕业的他已经拿到了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的Offer,这是一件全上海只有两位本科生做到的事情。

张堃的家乡在北京。他已经做好了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准备,因为他觉得这块咨询行业的黄金宝地可以将自己的个人价值最大化。而在工作中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是他目前第一位的追求。他一直都是如此,设计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然后踏实走下去。

小时候,张堃也像其他课余忙碌的同辈人一样成天参加培训。他天生怕水,但父母觉得男孩子应该什么都不怕,就逼他去学游泳。90后一代被父母逼着去学东学西是很常见的,这种逼迫有时会顺利化为孩子的一个特长。虽然那时他不是自愿报名,但一旦开始学习,张堃就希望能做得更好,毕竟学到什么程度、学出个什么样子,那是自己的事情。通过几年的刻苦训练,他在小学期间获得北京市青少年游泳冠军。这对于当时年幼的他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成就”,人生第一次受到了外界的极大认可。他开始有所悟:奋斗能够带来成功。

张堃感觉,90后是绝对的独生子女一代,经历了应试教育最严酷的时期,义务教育及高中期间压力可能比80后要大。父母对高考好成绩的迫切期望,对他的要求也比较高,好在张堃一直很“乖”。

不过他也会挤出时间来玩网游。小学四五年级的叛逆期时,他一度率领班里的男生去网吧。从那时开始一直到高三以前,先后沉迷《石器时代》、《仙境传说》、《魔力宝贝》、《魔兽争霸》等等游戏很长一段时间。当时玩网游的小学生比较少,通过高科技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张堃觉得自己在虚拟层面上先行进入了社会。

真正让他步入社会的,还是校外正式实习。

大三,张堃进入罗兰贝格咨询公司,全身心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去,再也没有大把奢侈的时间用来游戏。大三时校内课程很多,公司又经常把他留到半夜一两点。张堃经常在半夜身心疲惫地赶回寝室,打开电脑为第二天的课堂展示做准备,工作到三四点后倒在床上,转天一大早又要爬起来赶往教室。

这段经历让他迅速变得成熟起来,从学生蜕变为社会人。在行业文化偏于传统的咨询业,张堃意识到,如果在职场上表现出过多90后的特质,比如标新立异、情绪不稳等年轻人的特征,会被认为不够“Professional”。收敛锋芒才是这个行业的特质,只有沉稳老练的人看起来才有专业素养,才能得到客户的认可。于是,他主动向前辈学习,舍弃了在学生时期组织工作时张扬个性、锋芒毕露的作风,不再那么具有90后的“范儿”。

长达10个月的实习期,在这个年纪的大学生之中堪称“罕见”。能一直坚持留下,是因为在罗兰贝格的环境中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项目,挑战更多,学到的也更多。张堃由衷地享受这种拼搏过后收获的感觉。再回过头来看大二课堂所做的案例研究,他觉得自己当时的想法称得上“幼稚”,而这种综合素质上的剧变前后间隔还不到一年。

张堃觉得,一旦讨论到职场,80后和90后的差别就不那么明显了。咨询行业追求成熟稳重的气质,从发展初期到现在面试流程都没什么变化,“Case Interview”的内容均为可以量化的几大类。无论是80后还是90后,进入到职场中,都很难去改变这个行业,他们只能不断地去适应,于是来自不同背景的人都会被去性格化、职业化。“没有人在意你多大、你是谁,只要你出得来成果。大家评价你的标准永远不是年龄,而是专业能力。”

不过,收敛锋芒不等于惟命是从。90后张扬的个性也未必不好,乐于表达自我的意愿会慢慢打破大学课堂灌输式的讲授模式,在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中,新一代的思维习惯也在悄然变化。这种精神带到职场中,就表现为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

用张堃的话来说,就是“不太怵”。据他观察,学弟学妹们有时思维非常发散,一起头脑风暴的时候会突然朝着不着边际的方向偏离,无论多么不切实际,他们都敢于提出来,而且自信地自圆其说。平日交往中,90后也表现出活泼胆大的特征,他们从来不觉得前辈是威严的存在,即使私交不熟也会热络地调侃八卦。这一点让张堃觉得很吃惊。

不过他自己在工作中也会挑战BOSS,直言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任务,不像80后那样上面说什么就做什么。张堃有个小技巧:先观察BOSS的性格类型,假如对方是个比较愿意接受意见的人,就在报告的最后加一句“By the way”,告诉对方有更好的方法来完成,然后向对方展示成果。

张堃将在今年7月底正式入职,他最近忙于考GMAT和完成毕业论文,争取利用大学最后的时光歇一口气,出去旅行游玩。

他知道,进入麦肯锡后,就再没有这份悠闲的心情了。对于以“Tough”(坚韧的、吃苦耐劳的)著称的麦肯锡,他早已做好了半夜两点下班的心理准备。要说有什么期待,那就是期待自己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下能做到多好。

张堃认为,在上海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平台上,人才竞争是公平的,有多少能力,输出了多少,就能拿到多少回馈。就像小时候勤奋练习游泳获得奖项一样,“一份努力换到一份结果”。他早已不再期待80后追求的轻松又高薪的高性价比职位,能最大化发挥自己天赋和优势、将个人价值发挥到顶峰的工作,才是他的归宿。至少在入职后的前十年或二十年,工作在他心目中是第一位的。

设立好这一目标后,和以前一样,他开始上路了。

联系编辑:zhangyange@yicai.com

井筒管理评价标准探讨 篇7

普遍的观点认为区块期末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较上一年末增加 (减少) , 检泵周期则相应的缩短 (延长) 。在实际检泵周期计算过程中, 我们发现上述观点并不一定成立。通过分析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检泵周期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对应关系有利于合理评价区块井筒管理水平。

1.1 频繁上修程度对区块检泵周期的影响

1.1.1 区块年内无重复检泵井

假设区块总井数为N, 检泵井数为m, 上一年末检泵周期为0T, 期末检泵周期为T。因油井不可能在某一段时间内集中发生检泵, 修井动力也不可能随时集散, 所以油井检泵的发生在时间上近似均匀分布[1], 则检泵井的平均检泵周期为21×365天, 期末检泵周期为:

由 (1) 式可以得出

将代入 (2) 式可以得出

其中:T——期末区块检泵周期, 天;

T0——原区块检泵周期, 天;

X——检泵井所占的比例;

m——检泵井数, 口。

从公式 (3) 中可以看出, 期末区块检泵周期随着X (0~100%) 的增加而减少0~182.5天。

1.1.2 区块年内存在重复检泵井

假设油井检泵频率为n, 由检泵井时间上均匀分布的规律得出检泵井平均检泵周期为

天 (n为≥2的整数) 。期末区块检泵周期为:

由ⅰ式可以得出:

将x=Nm代入ⅱ式可以得出

从公式ⅲ可以看出当频繁检泵频率一定时, 区块检泵周期随着检泵井所占的比例X (0~100%) 的增加而减少天;当频繁检泵井所占的比例一定时, 区块检泵周期随着检泵频率n (n≥2) 的增加而减少天。

1.2 检泵井所占比例与区块检泵周期变化对应关系

期末检泵周期与上一年检泵周期对比变化量用∆T表示, 公式如下:

结合公式ⅲ、ⅳ可以得出

由ⅴ式可以得出如下关系: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大于去年检泵周期;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小于去年检泵周期;

当时, ∆T=0, 即期末检泵周期与去年持平。

1.3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评价井筒管理合理性

对于年内不定期投产不同井数新井的区块来说,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检泵井数有如下关系:

式中:

k——平均单井检泵井次, 次/口·年;

n——检泵井平均检泵频率;

m——检泵井数, 口;

N0——区块上一年末总井数, 口;

Ni——区块年内新投井数, 口。

从公式Ⅵ可以看出, 当年内无新井投产即Ni=0时,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与总检泵井次n×m成正比;当年内有新井投产, 即Ni>0时, 随着总检泵井次n×m增加, 平均单井检泵井次不一定增加, 而总检泵井次n×m降低, 对应的平均单井检泵井次必定降低。

2 井筒管理评价新标准探讨

2.1 新评价标准评分细则

根据第三部分中得出的用平均单井检泵井次评价某区块的井筒管理水平存在不合理性的结论, 本文提出用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并结合检泵周期来进行综合评价, 具体的评分细则如下表1所示:

2.2 新评价标准年初指标制定

年初指标的制定是指标考核的前提, 指标制定的合理与否则影响作业区排名的公平性。本文指标制定方法主要从作业区上一年指标完成情况和全厂指标完成情况考虑来制定下一年的年初目标, 具体方法如下:

(1) 检泵井所占的比例= (区块上一年的检泵井所占比例+全厂上一年的检泵井所占比例) /2;

(2) 平均频繁检泵程度= (区块上一年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全厂上一年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 /2;

(3) 检泵周期:

式中检泵井所占的比例x和检泵平均频繁检泵程度n由第1条和第2条所定。

2.3 新评价标准的合理性验证

对A区、B区用新标准进行指标考核, 排名如下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该结果真实的反应了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用该方法从三个方面综合评价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 缩小了非正常因素如某个作业区检泵井刚好发生于长命井或者频繁上修井的影响, 相比“检泵周期”和“平均单井检泵井次”指标评价更全面、更合理。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 当年内所有井检泵井次≤1次/口·年 (不存在重复检泵井) 时, 随着单井检泵井次的增加, 年末区块检泵周期延长365天~182.5天。

(2) 当年内存在检泵井次≥2次/口·年检泵井 (存在重复检泵井) 时, 区块检泵周期的变化只与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频繁程度有关。与平均单井检泵井次无直接对应关系:区块检泵周期不一定随着平均单井检泵井次增加 (降低) 而缩短 (延长) 。

(3) 新的评价方法从检泵周期、检泵井所占的比例和检泵井平均频繁检泵程度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更能真实的反应作业区的井筒管理水平。

3.2 建议

目标的合理确定是指标考核的前提和基础, 本文只提供了参考方法, 具体设定是可根据作业区实际情况来设定。

参考文献

音频质量评价标准研究 篇8

用于语音和音频信号的编码、存储、广播、通信等业务的数字音频处理系统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必要手段,研究可靠实用的音频质量评价方法是国内外研究者共同努力的目标,由此产生了一系列与此相关的国际标准,从测试的角度极大推动了数字音频技术的进步。

2 音频质量评价方法和标准化现状

科学工作者研究了影响数字音频系统性能的各种因素,发展了音频质量评价技术,根据评价主体可分为两大类: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它们分别涉及多种评价方法,不同的数字音频应用场景或不同的音频编码格式所使用的评价方法也有所不同。主观评价方法是基于大量听音人对原始声音信号和失真声音信号进行对比测听的基础上,根据某种预先规定的尺度对失真信号进行质量等级划分,它反映了听音人员对声音质量好坏程度的一种主观印象,这种评价是用户对音频质量的真实反映。客观评价方法多采用某个特定的参数去表征声音通过数字音频系统后的失真程度,并以此来评估处理系统的性能优劣。一般来说,一种客观评价方法的优劣取决于它与主观评价结果在统计意义上的相关程度。在大多数情况下,主观评价相对于客观评价而言,更能全面、有效地反映音频处理技术的性能,而客观评价多用于声音信号相关参数的性能评测。

国际标准化组织如MPEG、ITU、3GPP等都非常重视语音和音频质量评价方法标准化方面的工作,而且已经推出了一些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而主观评价作为切实可行的方法已被数字音频信号处理领域工作者广泛应用。MPEG标准组织在MPEG-1、MPEG-2、MPEG-4、MPEG Surround等一系列的音频编码标准制定中采纳了多种主观测试方法,这些测试方法在相互类似的方法框架下有所区别调整。ITU国际电信联盟在编码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针对各种语音和音频应用场景建议了多种测试方法,而MPEG音频编码主观质量测试采纳的方法也与ITU中的保持一致。自2006 年起,ITU和3GPP国际标准化组织在语音和音频编码器性能评估工作中也多次委托北京理工大学进行针对汉语的主观质量测试任务。我国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国家标准DRA(GB/T 22726-2008) 以及我国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工作组) 在《信息技术先进音视频编码标准》(AVS标准) 的第3 部分和第10 部分等音频编码标准的制定过程中也采纳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的测试方法。

ITU针对语音和音频不同应用场景给出了声音质量评价中的关键技术,例如针对语音编码和传输质量的ITU-T P.800/P.810/P.830 等等,且应用场合较广。由于主观测试非常昂贵且消耗时间,1998 年以后,ITU-T针对各种类型的语音传输应用提出一系列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标准,其中感知语音质量测试(PSQM )、语音质量感知评价(PESQ)以及适用于Vo IP系统的E模型(E-model) 三种算法被广泛应用。自1994 年以来,ITU-R发布了一些针对音频质量主观评价的标准,尤其是包含宽带和多声道音乐的音频应用场合,其中包括针对小损伤音频的双盲三激励评价方法和针对中等音频质量的带隐藏参考和基准的多激励测试方法(MUSHRA)。音频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发展较晚,直到20 世纪70 年代末,一些针对感知音频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才陆续提出。ITU-R BS.1387 音频质量感知评价标准(PEAQ)是迄今为止唯一的音频质量的客观评价国际标准,但是其还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原始音频信号作为参考,在较低编码速率下评价性能表现不佳,且算法的复杂度较高,不适合某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场合。

3 主观音频评价标准

3.1 ITU-T评价标准

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语音质量主观评价标准主要是ITU-T P系列关于语音系统性能评价的标准,偏重于语音信号的编解码和话音传输质量测试,例如电话系统、语音即时通讯、音频交互等,根据适用场合以及测试目的的不同,又可分为单向听音测试和双向对话测试( 也称交谈意见测试)。

(1) ITU-T P.800 《语音质量的主观评价方法》。该标准是对电话传输系统中声音质量主观评价的概述,其本质是平均意见分(MOS,Mean Opinion Score),同时给出语音质量主观评价的普遍方法和普遍测试环境,其他所有测试都遵循该建议,特别是测试环境( 在所有的主观评价方法中基本相同)。MOS评价以5 级评分标准对语音质量进行评定,见表1。

P.800建议中的测试方法主要包括交谈意见测试、听音意见测试和调查测试。其中,主观听音意见测试的主要方法包括:绝对等级评定(ACR)、损伤等级评定(DCR)、比较等级评定(CCR) 等,对应的听音分数分别叫做ACR-MOS、DCR-MOS(DMOS)、CCR-MOS(CMOS)。

(2) ITU-T P.830 《电话带宽和宽带数字语音编码器的主观评价方法》。该标准对语音编解码器主观质量评价进行了概述,给出了基本的评测流程;所有的语音编解码器主观质量评价都应遵循该标准,但是针对不同的编解码器和不同的应用环境,对测试实验的设计方法,特别是语音样本( 语料) 的获取和播放时的排序方法等都会有所差别。

(3) ITU-T P.805《 对话质量的主观评价》。该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方法由两名被测者在交谈过程中感受通话质量并给出相应评测分数。由对话测试得到的评测结论,是对双向交互通讯系统质量的最有效的评估,多用于测试Vo IP系统。双向测试可以提供一个更为接近电话用户使用的真实条件的环境,可以用于评价交互通话过程中的音质损伤。

3.2 ITU-R评价标准

ITU-R发布了一些关于音频质量主观评价的标准,偏重于测试带宽较高的音乐信号,多用于数字音频存储、音频娱乐体验、音频流媒体等场合,对于高保真音频质量的测试环境和测试人员要求更高,在测试流程和数据分析上与常用的MOS测试有类似。在具体的测听试验中,到底使用哪种音频评价标准要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待测音频系统的质量不同进行选择。

(1) ITU-R BS.1116《多声道音频系统中小损伤主观评价方法》,即通常所说的带隐藏基准的双盲三激励测试方法。每次播放三个测试信号(A/B/C),其中A为原始信号( 无损伤),在B和C中,有一个信号为处理过的信号( 经压缩编解码后的),另一个为隐藏参考信号(A的“复制品”),测试信号和隐藏参考信号的评分等级从1 到5,可以是小数。该建议用来评价质量高、信号劣化十分小的音频系统,需要邀请有经验的音频专家来进行评测。1997年,ITU-R对该标准进行补充并最终形成ITU-R BS.1116-1 标准,并成为其它高质量音频主观测试标准的基本参考标准,新版本主要在附录中补充了一些特殊情况下使用的测试条件及方法。

(2) ITU-R BS.1285《 音频系统中小损伤主观评价的预选方法》。由于ITU-R BS.1116-1 标准中提出的评价方法主要针对难于检测到的小损伤音频系统,测试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多的测试参数,这很耗时并且测试成本较大。ITU.R BS.1285 标准提出了一种更为简洁的预选方法,能够判断出一个音频系统是否是小损伤系统,如果是,再使用ITU-R BS.1116-1 标准来进行评价。

(3) ITU-R BS.1534《中等质量音频系统的主观评价方法》。随着因特网和移动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很多音频材料需要在带宽受限网络上进行传播,这就要求对编码速率和质量进行折中,所以要使用中等质量的音频系统。ITU-R BS.1534 标准提出了针对中等质量音频系统的主观评价新方法:带隐藏参考和基准的多激励测试(MUSHRA),是一种双盲的多激励音频信号听音比较测试方法,双盲指的是在待测的语句中含有隐藏的参考信号( 通常为原始的高质量音频) 和隐藏的失真信号( 称之为锚点Anchor)。MUSHRA测试中,测试者可以随意选择基准信号和其他测试信号,打分级别0~100,通常使用一个电脑控制的重放系统来实现。2003 年,ITU-R对本标准进行修订,形成新版本ITU-R BS.1534-1,内容本质上并没有较大改动。

4 客观音频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语音和音频质量的客观评价方法主要有基于输入- 输出和基于输出两种。基于输入- 输出的评价是指系统同时具备输入音频( 一般为原始未失真的) 和输出音频( 经过音频系统处理的),再通过提取两种信号的特征参数来建立评价模型并给出客观评价结果。基于输出的评价是指在没有原始信号的条件下,仅根据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行质量评价的方法。基于输入- 输出的评价方法研究较多,产生的标准也较多,基于输出的评价方法因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逐渐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但研究难度较大,产生的标准也少。具体见图1。

4.1 ITU-T评价标准

(1) ITU-T P.861《电话带宽(300~3 400 Hz) 语音编解码器的客观质量测试》。其为TU-T通过的第一个语音质量客观评价标准,规定了用于客观质量测试的源语音产生过程以及基于感知语音质量测试(PSQM) 的客观评价方法。PSQM通过比较失真语音和参考语音来评估失真语音的质量,以MOS的5 个级别作为评价结果,但其与主观结果的相关度不及后来的PESQ算法,所以目前已使用不多。

(2) ITU-T P.862《语音质量感知评价方法》。该方法是基于输入- 输出方式的典型算法,其中使用的PESQ算法将感知分析测试系统法(PAMS) 的时间排列技术和PSQM的精确感知模型相结合,成为一种更为精确的评价方法。该标准主要用于窄带电话网络端到端语音质量和话音编解码器质量的客观评价,适用于有限的延迟或网络丢包等现象。PESQ与MOS主观评分结果的相关度高达0.935,分数范围从-0.5~4.5,越接近4.5 表明语音质量越好,反之越差。为了将PESQ评分与MOS分之间进行更接近的映射,ITU-T于2003 年形成了ITU.T P.862.1 标准,可将P.862原结果转换成客观听音质量平均意见分(MOS-LQO)(ITU-T P.800.1)。2007 年补充形成了ITU.T P.862.2 标准,用于宽带电话网络和语音编解码器的评估,是对ITU.T P.862 的扩展。

(3) ITU-T P.563《窄带电话应用中语音质量客观评估的单端方法》。该方法是ITU-T产生的第一个不需要参考语音的客观评价方法,被建议作为单端型非插入式的测量方法,即基于输出的评价方法,他考虑到了公用电话交换网中的各种失真情况,并且能够依据基于感知的测度MOS-LQO来预测语音质量。ITU-T P.563 并不仅限于端到端的测量,它也能用在传输链路的任意环节,可以实时测量窄带话音信号质量。但ITU-T P.563 没有输入语音作参考,与主观结果的相关度没有PESQ高,算法较为复杂,还需要改进。

(4) ITU-T G.107《用于传输规划的计算模型:E-模型》。为了克服PSQM和PESQ不能用于在数据网络上分析语音质量的缺点,该标准提出E模型算法作为通用的ITU-T传输性能等级模型,成为Vo IP的语音质量评价标准。E-model关注数据全面的网络损伤因素( 编解码、丢包、延时、回音等),十分适用于对数据网络中语音质量的评估。该模型是基于编解码方式和网络参数的评测方法,将语音信号传输过程中若干因素对音质的负面影响综合为参数R值,被称为全面的网络传输等级要素,即用户满意等级,取值范围从0~100(与MOS的1-5 分相对应),R的值越大,表明通话过程语音品质越好。

(5) ITU-T P.863《 感知客观听音质量分析方法》。该标准提出了下一代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算法—POLQA,适用于更广泛的固定网络、移动网络和IP网络通话质量评价。POLQA已经被ITU-T选择作为2010 年颁布的ITU-T P.863 规范的核心组成部分,预计将满足今后十年的高清语音、3G、4G/LTE宽带语音质量评估需求。POLQA设计了更先进的心理声学模型,不仅开辟了新的应用领域,而且消除了PESQ的弱点,带宽也增至14 k Hz。它最终将会取代ITU-T P.862 PESQ,成为下一代宽带网络的语音质量客观评价的主流标准。

4.2 ITU-R评价标准

ITU-R BS.1387(12/1998) 《 感知音频质量的客观测试方法》。该标准中的PEAQ算法是融各家之长产生的数字音频质量客观评价方法,参考信号和测试信号分别经过心理声学模型处理后,经过感知模型特征综合计算出一系列模型输出参数(MOV,Model Output Variables),然后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把这些MOV参数映射为一个评价分数:客观差异等级(ODG) 或失真指标(DI),前者应用于小失真情况,后者应用于中等失真情况。 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场合,PEAQ算法给出了基本版本(BV)和高级版本(AV)两种版本,前者复杂度低,耗时短,适用于对实时性要求高但精度要求不高的用户,后者模型复杂度很高,计算时间长,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但是实性要求不高的用户。ITU-R在2001 年给出了对PEAQ的改进算法,即ITU-R BS.1387-1,两者在核心算法上并无本质的不同。

5 结语

作文评价标准 篇9

关键词:体质健康标准,学科考核,上海市,评价

1、前言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2007年4月4日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基础上,历经七年的实践与探索,于2014年10月印发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新体质标准”)。新体质标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引导学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推动各地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与之前的国家体质标准相比,新体质标准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由选测到必测项目的修改,对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行了调整,对评定等级和评价标准根据当前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提升”或“降低”,特别是根据学生年龄段身体素质的发展敏感期,设置了小学1分钟跳绳、初高中、大学男生引体向上、1000米跑和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800米跑四个项目的加分指标,显示出对小学生灵敏素质、初高中以及大学生的力量、耐力素质发展的导向作用。

除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外,上海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还需以《上海市学科学业考核评价标准》(以下简称“学业考核标准”)为指导。“学业考核标准”以课程目标为依据,根据上海市中小学生年龄特征、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设置评价内容和标准,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表现和学习水平,其中也包含了体能测试的内容与标准。

为探寻“新体质标准”与“学生考核标准”间的差异,为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提供进一步的参考,本研究聚焦于“新体质标准”中1分钟跳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1000米、800米跑等几个测试项目,选择小学学段5年级、初中学段9年级进行各测试项目的评价指标与学业考核标准的比较与分析,寻找规律,帮助教师具针对性地提高体育与健身课堂教学,使学生体质健康发展落到实处。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采用“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电子数据库对发表于2000年1月~2015年12月间有关国家体质标准以及上海市学科学业考核评价标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2.2、比较分析法

对上海市体育学科学业考核评价标准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评价指标进行统计比较。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新体质标准与学业考核标准评定等级比较

新体质标准评分标准90-100分为优秀,80—85分为良好,60-78分为及格,59.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其中优秀和良好的分值区间为5分,及格的分值区间为2分,不及格的分值区间为10分。学业考核标准评分标准,85-100分为优秀,75—80分为良好,60-70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为不及格,其中各项指标的分值区间均为5分。综合两标准的评定等级设定,在后续的分析中,选用了100、90、80、70、60等新体质标准和学业考核标准共有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

3.2、新体质标准加分指标与学业考核标准部分评价指标比较

3.2.1、五年级男女生“1分钟跳绳”评价标准比较

1分钟跳绳小学各学段必考内容,主要考察小学生的灵敏素质,同时检测应试者的弹跳素质以及力量耐力,是一项综合能力考察内容。

对新体质标准与学业考核标准“1分钟跳绳”评价标准对比分析发现,学业考核标准中的成绩高于新体质标准,且呈现出成绩等距递增的线性态势;新体质标准10-100分之间对应成绩,虽也呈现线性增长,但分值间对应成绩,并不完全等距,特别是60-80分之间对应成绩出现陡然增长的现象(见图1)。

为进一步分析两个考核标准之间的差异,本研究将男女生1分钟跳绳两个考核标准成绩一起进行比较,发现学业考核标准中,每个分值上女生成绩均等距高于男生成绩。而新体质标准除80分-100分成绩女生略高于男生外,其它各分值男女生差异不大。这一现象说明,新体质标准既注重了普遍性又兼顾了特殊性,既认为小学学段大部分学生灵敏素质发展无明显性别差异,同时也承认有部分能力极为突出的女生,灵敏素质略高于同龄男生,因而对良好以上成绩进行了性别间的区别。而学业考核标准则认为,小学女生灵敏素质发展完全领先于男生。

3.2.2、九年级男女生“耐力跑”评价标准比较

九年级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跑,考察中学生有氧无氧混合代谢能力素质。两个考核标准指标对比显示,新体质标准与学业考核标准在男女生80-100分值对应成绩上趋于一致。两标准中,男生80、90、100分对应成绩分别为,4.05:4.00、3.5:3.5、3.4:3.34;女生80、90、100分对应成绩分别为,3.55:3.45、3.39:3.35、3.23:3.19。说明两标准对耐力素质良好以上成绩表现具有一定共识。

对于良好以下成绩表现,两标准显示出较大差异,总体上学业标准的成绩要求高于新体质标准。此外,在各分值的成绩变化趋势上,相比学业标准,新体质标准中男女生耐力跑成绩,在60-80分值的区间中,均显示出较大成绩跨度(图2)。

3.2.3、九年级男生“引体向上”女生“仰卧起坐”评价标准比较与分析

“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测试中学生的力量素质。从两标准对比看,学业标准各分值对应成绩变化仍显示出等距直线上升的趋势,而新体质标准则在10-59分之间成绩增长较为平缓,在60-80分区间显示出成绩跨度陡然加大的趋势。

值得注意的是,男生引体向上分值对应成绩中,两标准在10-60分值的成绩对应上完全一致,分别为1-6个引体向上。70分分值以上,两标准出现了分化(图3)。新体质标准70-100分对应8、11、13、15个引体向上,学业标准70-100分对应7、8、9、11个引体向上,表明新体质标准对于力量素质良好以上的成绩要求明显高于学业标准。同样的趋势也反映在女生仰卧起坐测试上,60分以下成绩对应,两标准相差无几,40、50、60分对应成绩学业标准甚至高于新体质标准,然而80、90、100分值对应成绩,学业标准为38、44、50个仰卧起坐,新体质标准为42、48、52个仰卧起坐,新体质标准明显高于学业标准。

3.3、新体质标准加分指标与学业考核标准指标差异分析

3.3.1、学业考核标准整体高于新体质标准

根据跳绳、耐力跑、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三类加分测试内容的两标准对比分析看,总体上,学业考核标准各分值的成绩要求明显高于新体质标准。这一方面是由于上海学校体育教学一直注重对学生体能素质的发展,坚持贯彻三课两活动,落实每天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即便技能教学过程中,也特别保证学生的练习密度和强调具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较好地促进了学生体质体能的发展,因而使学业考核标准对体能素质的要求水涨船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海学校体育教学的领先性。

另一方面,新体质标准面向全国青少年学生,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人口体质素质不一,经济发展与教育发达程度不同,体育教育教学水平势必各不相同,以全国学生为对象的新体质标准必定要照顾到全国青少年体质发展的平均水平,因而成绩要求低于上海学业考核标准的成绩要求也是情理之中。

3.3.2、新体质标准成绩更易呈现正态分布

通过两标准对比分析发现,学业标准各分值对应的成绩由低到高基本呈现等距上升的态势,而新体质标准往往在60-80分值内显现对应成绩间距陡然上升的现象。这样的设置,使新体质标准在及格一档内具有较大的成绩跨度和成绩范围,相比学业标准,新体质标准将使测试结果更容易出现正态分布。另一方面,这样标准设置某种程度上放宽了及格线,使更多的被试学生进入及格线,避免那样体能较差学生因屡测屡败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

3.3.3、新体质标准成绩区分更具灵活性

上海市体育学科学业考核标准突出的特点在于关注性别间的体能发展差异,必测项目耐力跑和跳绳,均设置了性别间不同的评价标准。但是,学业考核标准对各分值间的组间差异关注不够,相对于学业考核标准,而新体质标准则对不同分值间的成绩差异设置更为细致,显示出对组内成绩区分的灵活性。

通过分析显示,学业考核标准的成绩区分基本呈现等距线性上升的态势。然而青少年体能的发展并不是等距上升的。体能的发展存在经济学上的“边际效用”现象,体能发展的最初阶段,成绩的提高可能是成倍增长,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体能成绩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但以递减的速度增加。正如人类100米成绩,达到专家预测的9.70秒人体极限后,每提高0.01秒都异常艰难也异常振奋人心。鉴于人体体能发展的这一规律,等距线性评价体能水平显然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新体质标准则在不同分值间设定了不同的成绩变化。以跳绳为例,10-60分值间男女生均以3次为提高间距,每增加3次跳绳,成绩增加10分;60-80分值间增长跨度最大,每增加35次,成绩增加10分;80-100分值呈现对应成绩递减增长,男生为增长12次(90分)、增长10次(100分),女生为增长16(90分)、增长14次(100分)。这样的动态变化设置,及格到优秀的成绩设定遵循了体能技能提高的边际效用,60分以下的小间距设定能够帮助学生、特别是体能困难学生快速达到及格线,向更高评价等级努力,激发了学生锻炼动力。而学业考核标准中跳绳成绩评定,从0-100分基本上是每增加10次跳绳,增加10分的成绩设定,过于单一僵化。

除此之外,新体质标准还分别增加了20分、10分的附加分,这一举措表现了对体能突出学生的肯定,表现了对能力突出学生的区别对待,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体质素质的快速发展。

3.3.4、新体质标准对力量发展的要求更高

纵观两标准的成绩设定,学业考核标准在三类测试项目的成绩要求上明显高于新体质标准。然而,在男生的“引体向上”和女生的“仰卧起坐”两个项目在70-100分成绩设定上,新体质标准明显高于学业考核标准。新体质标准面向全国青少年的平均体能水平,在其它项目成绩要求均低于学业考核水平的情况下,这两个项目成绩的高要求,表明新体质标准对这两个项目的素质发展格外重视。

“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考察的是学生的力量素质,自1985年以来,我国青少年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滑,虽2010年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青少年体能素质水平仍不容乐观,特别是力量和耐力素质。力量素质不仅反映个体的强壮强度,同时,也是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敏协调素质的基础。因而,新体质标准对这两个项目成绩的高标准,也反映出国家对青少年力量素质快速提高的迫切希望。对此,在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运用多样的练习手段,发展青少年的力量素质,促进青少年体质体能的全面发展。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1分钟跳绳”评价指标,学业考核标准中的成绩高于新体质标准,呈现出成绩等距递增的线性态势;新体质标准呈现不完全等距的线性增长,60-80分之间对应成绩出现陡然增长的现象。

4.1.2、耐力跑评价标准,新体质标准与学业考核标准在男女生良好与优秀等第对应成绩上趋于一致,良好以下成显示出较大差异,学业标准的成绩要求高于新体质标准。

4.1.3、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两个力量素质评价指标,新体质标准的成绩要求高于学业标准。

4.1.4、总体上学业考核各项标准成绩要求整体高于新体质标准,新体质标准成绩更易呈现正态分布,成绩区分更具灵活性,对力量素质的要求更高。

4.2、建议

4.2.1、学校体育教学中需顺应新体质标准的变化,运用多样的练习手段,重视青少年力量素质的发展,促进青少年体质体能的全面发展。

4.2.2、科学地审视上海市体育学科学业考核标准中有关体能的内容与评价,进行适当的修正,使其更具科学性、有效性,促进上海市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学习评价方案(征求意见稿).2012.7

[2]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2014.10.

[3]上海市中小学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试行稿)说明[EB].2009.11-25.

[4]时维金.上海市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2011.

作文评价标准 篇10

从2008年至今,我国已有几百个项目获得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项目获得了LEED认证。绿色建筑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和推行的主题。深入了解我国和国际绿色建筑标准的差异,既能使我们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时做到心中有数,又有助于我们做好借鉴国外和符合国情的绿色设计。绿色节能,设计先行!

1 两个标准架构对比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认证标准均是评估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中的环境性能表现。

2)我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以下简称《绿标》)适用于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中的办公建筑、商场建筑和旅馆建筑的评价。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

3)LEED评价体系根据评估对象的不同分为不同的评价体系;LEED NC(新建),LEED EB(既有建筑),LEED-CI(商业装修),LEED-CS(结构),LEED-H(居住),LEED-ND(社区开发),LEED-S(学校),LEED-Healthcare(医疗),LEED-Retail(零售)等。

4)LEED-NC2009版由可持续性场址、节水、能源与大气、材料和资源、室内环境质量、设计与创新和地域优势七个方面组成。前五方面由强制项和得分项组成,后两方面均为得分项,旨在鼓励设计创新和强调地理特定环境优势。

5)《绿标》是针对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评价系统;“LEED认证”体系更细化,几乎适用于所有的民用建筑,对新建和改造、不同类型建筑的针对性更强。

6)《绿标》是在必须符合控制项要求的前提下,一般项和优选项的相应分值均应到达要求,四节一环保加运营六类指标评价均衡性好;LEED是在必须符合强制项要求的前提下,各得分项累计分值,评价各方面均衡性不如�绿标�。

本次主要针对《绿标》公共建筑和《LEED-NC2009》版进行分析对比。

2 控制项(即强制项)对比

《绿标》有3项控制项,《LEED-NC2009》有1项强制项:

尽管《LEED-NC2009》看似1项电气强制项,但这项“EA P2最低能效”强制项中包含的内容很丰富:建筑全能耗模拟应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分析计算,新建筑相比于基准建筑的性能,必须能达到10%的提升,否则不能申请LEED认证。

LEED将能耗分成作业能源和非作业能源,计量分类与我国不太相同。

作业能源为办公与一般用电设备、计算机、电梯和扶梯、厨房炊事和冰箱、洗衣烘干、额外的照明(如医院设备的照明)和其他(如水帘泵)。

非作业能源为照明(室内、车库、停车场、景观照明及地面照明等)、暖通空调、通风、水泵、厕卫通风等)和生活热水机空间加热。

在基准建筑中,默认的作业能源占总能耗费用的25%,这需要我们尽量降低非作业能源消耗。

为了达到这项要求,电气设计必须符合标准ASHRAE/IESNA90.1-2007(美国能源部颁布《除低层居住建筑外的建筑物的能源标准》)中电气强制条款规定。这些条款内容较多,要求非常具体和量化,在此只能简单介绍:

1)电压降要求

电源线截面选择应满足在设计荷载处最大压降2%的要求,配出支线截面选择应满足在设计荷载处最大压降3%的要求。明确提出干线和支线的不同电压降要求。

2)内部照明控制要求

(1)面积大于465m2的场所,应采用时间设定、人体传感器、其他控制系统监测无人信号这三种方式之一的自动装置关闭室内照明。但24h运行、病人看护和自动关闭照明会危及安全的场所除外。

(2)应在教室、会议室和员工餐厅及休息室安装控制装置,使得所有人员离开后30min内自动关闭照明,但购物教室、实验室教室和学龄前等低年级教室除外。

(3)对其他场所的照明,既可手动控制,也可采用人体传感器自动控制。对于≤929 m2的场所,每个控制装置控制最大区域照明面积为232 m2;对于>929 m2的场所,每个控制装置控制最大区域照明面积为929m2。

(4)因安全考虑,可以采用远程控制,但远程控制装置需自带指示灯,或指示灯紧邻控制装置,能清楚显示各场所照明状态。

以上明确给出了量化指标,同时也考虑安全因素。

3)外部照明控制要求

(1)除正常运行自动关闭的应急照明、居住照明、安全规定要求的照明和装饰气体照明系统外,所有外部照明均应有自动控制系统。当日光充足或夜间不需要时,应能自动关闭照明。

(2)黄昏到黎明时段需要开启的照明,应采用天文时钟开关或光电感应器控制,其他采用天文时钟开关或光电感应器加定时开关控制。所有定时开关必须配备10h蓄电池断电储备。

4)特殊照明控制要求

对商品展示照明、重点照明、宾馆和汽车旅馆客房照明、固定安装的架子和柜子的补充照明、用于植物生长和食物保温、样品照明等非视觉照明的场所,提出采用独立控制装置及安装位置的要求。

5)禁止单灯低频镇流器使用和出口指示灯功率不应超过5W的要求。

6)外部庭院照明和外部建筑照明功率密度要求:

(1)功率大于100W的室外光源光效不得低于60lm/W。禁用低光效光源。

(2)所有外部照明功率不得超过规定值的5%。对停车场、车道、步行道、建筑出入口、广场、雨棚、室外售卖区和建筑立面照明等照明都做了细致规定。

7)建筑面积符合计算法(建筑功率密度):

在此提出了建筑功率密度概念,给出了不同建筑类别的整个建筑总照明功率密度。

对比《绿标》:我国《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给出的是各类建筑的主要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比如:IESNA90.1-2004要求医院建筑总照明功率密度值控制为13W/m2,而我国对一些主要房间或场所分别做出规定。

8)对电动机最低额定效率提出要求。

3 得分项对比对

LEED得分项简要介绍:

1)减少光污染

(1)室内照明: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减少夜间通过窗户外泄的非应急照明用电,晚上11:00至凌晨5:00期间至少减少一半照明。下班后采用手动方式或人体传感器点亮持续时间不超过30min控制方式。

所有灯具必须进行遮挡,(见图1、图2)使得夜间11:00至凌晨5:00透过窗户的透光率低于10%。

(2)室外照明:要求对有安全和舒适要求的区域进行照明,其功率密度不能超过ANSI/ASHRAE/IESNA 90-2007标准规定。并将所有类型建筑区分类为黑暗区(公园和农村)、低亮度照明区(住宅区)、中亮度照明区(商业、工业、高密度住宅)和高亮度照明区(城市主中心、商业区),对各类场址周界和周界外一定范围内的水平和垂直照度做出定性定量规定,降低对周边的光污染(见附图3)。这需要电气设计必须认真进行灯具选型、分析配光曲线、并借助专业照明计算软件进行模拟分析。

对比《绿标》:5.1.3条主要针对建筑方面,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只是强调避免建筑外墙产生的光污染和建筑体形对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遮挡,而没有提出避免因室内外照明产生光污染的限制要求。

2)能效优化

需要应用软件对建筑物全年能耗进行分析,对照ANSI/ASHRAE/IESNA 90.1-2007所规定基准建筑得出的最低能源节能费用比例,费用节省比例越高越好,得分越高。

3)现场再生能源利用

包括太阳能光伏、风能、太阳能热水、生物质能、地热能、环保水力发电及潮汐发电。

4)测量与查证

投入运行1年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负荷进行独立计量。

5)绿色电力

具有为期至少2年的再生能源购买合同,保证建筑用电至少有35%是由可再生能源提供。

4 对比分析

两个评价标准中电气总体内容基本相似,均以降低能耗为核心,根本区别是LEED更具体更量化,并要求采用计算机模拟分析手段。

在强制项的区别,主要体现在LEED要求借助计算机软件进行建筑全年能耗模拟,提出新建建筑必须有10%的提升,而《绿标》这方面的规定是优选项5.2.16总能耗的要求。相比之下,LEED要求更高更具体,两者分类计量内容不同,电气系统回路划分及分项计量要特别注意,以便分析各项能耗水平和结构合理性。另外LEED对各类建筑总照明功率密度、外部照明功率密度值、智能控制和细节设计要求更明确和量化,便于操作、执行和评价。

在得分项的区别,LEED在减少光污染上对照明设计提出具体要求;能效优化的评价按照节能比例提升给出分值,节能越高分值越高;测量与查证的评价能及时对项目进行检测跟踪,有效避免如建筑后期过度装修造成照明功率密度的失控问题;绿色电力的评价对可再生能源利用提出了较高的量化要求。

5 结语

学习了解《绿标》和LEED评价标准,是我们做好绿色建筑设计的关键。绿色设计是结合项目特点和定位,平衡国际化和本土化关系,落实从系统优化设计、细节节能设计到运营监测的一体化过程。另外加强项目建成后跟踪监测,收集整理运行能耗数据,借助计算机模拟、分析和改进,是我们电气设计有待加强的重要环节。

摘要:本文对《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LEED中新建公共建筑部分的电气内容进行了简单对比分析,了解两标准的差别,既能使我们在申请绿色建筑认证时做到心中有数,又能助于我们做好借鉴国外和符合国情的绿色设计。

关键词:绿色建筑评价标准,LEED认证,电气设计,对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LEED-Green Building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Reference Guide2009Edition.

[3]LEED-NC2009中文版.

[4]ASHRAE/IESNA Standard90.1-200(美国能源部颁布《除低层居住建筑外的建筑物的能源标准》.

论舆论监督的评价标准 篇11

情感标准。社会生活中的每个正常人都有七情六欲,都有喜怒哀乐,对发生在身边的事件都有自己的评价和情感标准。以情感标准开展舆论监督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共同的情感,一是放任自己的感情去做评价。前者容易做到客观准确,顾全大局;后者如果把握不好往往有失于偏颇。如一家都市报在一则解救被拐儿童的报道中写道:

记者还没进门,就听到了屋内传出的哭声。这家姓乔的人家在3个月前花了3500元从人贩子手里买了一个婴儿。记者看到,乔家一家4口人全部眼睛红肿,一个30多岁的女人在屋里哭得几乎瘫倒。几个月的时间,他们早与婴儿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可以看出,作者对从人贩子手中购买孩子的人家充满同情。然而,这位作者和这家报社不知是否考虑过那些孩子亲生父母的感情?拐卖儿童是一种违法行为,绝不仅仅是什么"傻事",依法解救被拐儿童是一种强制性行动,无须征得收买孩子的人家的同意。收买儿童不仅不应得到同情,反而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作者在这里以情感代替了道德和法律的评判,伤害了公众的感情,也损害了媒体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事实标准。新闻是最新发生事实的报道,媒体只要弄清事实,把事情原原本本地告诉读者,就起到了曝光的作用。新闻媒体只对事实负责,至于是与非则交给读者去衡量或讨论。以事实为评价标准的舆论监督也叫告诉式报道或中性报道,这一类报道一般要认真听取并全面反映各方当事人的意见,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事实一条条摆出来,人们就可以作出自己的判断,或者经过讨论或争论,最终统一认识,得出正确的结论。2002年5月16日上午,一场引起美术界关注的"裸体画风波案"在上海市徐汇区法院开庭审理。原告缪某1995年至1996年与浙江美术学院签订《合同制模特工作协议》,约定"配合教师完成课堂的教学任务",徐芒耀教授和研究生参照缪某的裸体创作了尺幅不小的教学示范画,并承诺只作个人作品收藏,不公开发表。2001年5月,缪某正与恋人谈婚论嫁,其男友在杭州新华书店翻看《一代画风》画册后,一气之下离她而去,原来画册中有两页有缪某的裸体形貌。原告代理人诉称:隐私公开、爱情破灭,使缪某受到很大的伤害,并患精神抑郁症,原告要求被告出版社和徐教授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收回全部侵权画册,赔礼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侵权行为。被告的代理律师则辩称:依照著作权法,著作权人有发表作品的法定权利,被告依法行使了权利,而且在发表的作品上并未说明模特的姓名、住址等,使原告的隐私得到了保护,因此不存在侵权。孰是孰非,法庭的事实调查和法庭辩论虽已全部结束,但尚未作出一审判决,记者和媒体自然不便说三道四。但通过事实真相的披露和控辩双方观点的阐述,至少可以引导人们关注和思考有关隐私权保护和著作权发表权等方面的问题。

道德标准。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道德是比法律范畴更大的行为规范,凡是违法违纪者,必定是有违于道德;有些人的作为即使是不与法律相违背或无法可依,但只要违背了社会公德,同样应予以揭露和谴责。据媒体报道,郑州市场上一些"保健品"店为招徕顾客,推出不少女性性药,记者通过暗访得知,其中不少是国家明令禁止的"害人药"。记者在暗访了几家这样的黑店后,撰文揭露这一丑恶的社会现象,消息的标题就叫《只管牟利哪管后果害人"性药"游荡郑州街头》,这里是运用了道德评判的标准。实际上,这些黑店不仅是"牟取暴利",也是一种道德沦丧。对这种伤风败俗、污染社会风气的行为必须予以揭露和评判,以引起职能部门和全社会的警觉。

政策标准。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当前,违背客观规律、违背党的方针政策、违背党纪政纪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威信,而且危害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危害到社会稳定,对这些不良现象必须予以揭露,并指出其危害性。《河南农村报》2002年4月5日一版头题披露了《宁陵县石桥乡:不缴特产税让你蹲班房》的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记者就石桥乡政府公然违背省委、省政府有关规定,突击清收农民尾欠税费的问题,采访了省农村税费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这位负责人说,宁陵县石桥乡政府突击清收农民尾欠税费,尤其是3月21日以后不按省里的统一要求,不立即停止征收,甚至动用警力警械,把不愿缴或缴不起的农民以"妨碍执行公务"的罪名拘禁起来,属于典型的违纪行为,必须立即纠正。

随着民主与法制进程的加快,公民运用政策和法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但一些领导干部却仍然停留在"人治"的认识上。有的无视党的政策规定为所欲为,有的擅自规定"土政策",有的曲解上级政策,有的对农民封锁消息,搞愚民政策,有的还感叹"如今农民懂得的政策太多了,农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足见其政策水平的低下。在湖北、江西等地,还出现过向农民收缴朱镕基总理关于农村政策的讲话、将宣传国务院农村政策的农民行政拘留等怪事。对这类严重违反政策、违反纪律甚至违法的行为绝不能听之任之。

法律标准。法律是道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深入开展法治教育,以法律为武器,揭露种种违法违纪的丑恶现象,十分必要。例如,手机短信息的开通方便了人们的联系和信息传播,但一些垃圾信息甚至是诈骗信息的介入,却给手机用户带来了不少烦恼。在郑州某公司上班的黎女士在工作中与同事张某发生冲突,张某便常常给黎女士的手机发送黄色信息。许多手机用户还反映,常常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手机短信息,其中既有各种各样的"中奖信息",也有不少"发财机遇",但到头来轻信者总是被骗得一塌糊涂。记者走访了法律专家,了解到根据2001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对于那些不健康的信息,对人身造成的精神损害,属于民事侵权;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判令侵害人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如果造成了严重后果,还可以根据受害方的请求,判令赔偿相应精神损害抚慰金。对于诈骗类的短消息,则可以根据是否上当等结果,追究发布者的刑事责任。因而,记者在"热线综述"中明确指出:手机不良信息也侵权。像这类侵权违法事件在生活中见怪不怪,仅仅靠一般的谴责和曝光不能奏效,必须以法律为准绳,揭露不法者的违法行径,提醒人们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那些为了公众利益状告垄断经营部门乱收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法维权行为,则应予以大力彰扬。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刍议 篇12

一、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必要吗

从理论的角度,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教师课前教学准备的依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导航仪,也是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根据,没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和约束的教学必然是盲目和无序的。

但从实践的角度,我们既能找到许多用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从而有较高教学质量的学校典型,同时,我们也能发现不少学校并没有推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准,但教学质量依然相当不错的学校个案。

即使学校没有推行具体的课堂教学标准,教师也没有用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教学就没有运用评价标准。只不过这个评价标准是零散的而不是系统的,内隐的而不是外显的。一位教师,不管他承认不承认,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在潜意识中)运用自己对课堂教学的固有认识准备、组织、评价和反思课堂教学。如果这个过程是自觉的,那么这位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就有了基本的保障;如果这个过程是随意的、不自觉的,那么这位教师成为优秀教师就非常困难。

二、研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困难有哪些

既然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那么重要,为什么许多学校要么没有明确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要么即使有也不强力推行而形同虚设?一线校长和教学管理者给你的答复也许是:制订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太困难了。因为标准不科学,所以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意义不大,学校推行标准和教师使用标准的积极性就不高;因为质量不高,学校即使强势推行,也不会受到教师们的欢迎和支持,流于形式、半途而废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困难到底有哪些?

1. 科学与艺术的冲突。

科学与艺术虽然本质上是相通的,但在实践中往往又是冲突的。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这是我们对课堂教学达成的基本共识。课堂教学是科学,那么就有相应的内在规定性,有必须遵行的基本规律。这些内在规定性就可以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进行具体的描述。课堂教学同时也是艺术,既然是艺术,就有强烈的主观体验和创造。这些既无法规定也无法预知,如果强行对课堂教学的艺术作简单化的理解,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有可能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水平提升的枷锁。

2. 定性与定量的矛盾。

定性与定量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两种基本方法。如果偏重于定量,虽然标准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增强,但其科学性和人文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偏重于定性,标准必然因为由于过于原则和模糊而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也会大大下降。

3. 共性与个性的纠结。

能否全国通用一个课堂教学标准?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如果全国真的能通用一个课堂教学标准,我想教育部早就组织专家进行研制向全国推广了。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文化和传统,通用的标准自然无法关照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和诉求,标准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就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不同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学校的学生对学习也有不同的需求,通用的标准就相当于强制让不同的人吃相同的饭菜,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我们又不得不承认,课堂教学还是应该有一些必须共同遵守的原则和规律。

4. 预设与生成的困惑。

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制订者对课堂教学本质的把握,对课堂教学改进和改革的期待,体现着制订者的教学理想,因而是预设的结果。但一个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能否在一所学校一成不变、一劳永逸?答案是否定的。教学管理者和教师在应用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课堂教学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也会发生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学习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进行定期的修订。但如果标准经常修改,标准的权威性就会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修改,标准必然会制约课堂教学的改革。

5. 理想与现实的悖论。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同样适用于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些学校推行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质量很高,但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老师们也不会自觉运用,甚至还会强烈抵制,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潜规则”取代了提倡的评价标准。所以,你就会发现,公开教学研讨时,我们都会用提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去评课,而日常的课堂教学还是围着怎么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的“潜规则”在转。这就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现实中的悖论。

三、如何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虽然困难重重,但并不意味着无从下手,从理论上讲我们对课堂教学的一些原则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已有基本的认识,从实践的角度,对好课的形态还是有不少经验的积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至少需要追问三个问题:

1. 依据是什么?

不少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之所以质量较差、内在逻辑混乱,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依据,不知制订课堂评价标准的根在何处。我认为这个依据至少有两方面:一是课程标准,它代表着国家对学生学习的基本要求。为保障这个基本要求变成现实,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就必须把课程标准具体化。二是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和张扬的场所,他们的诉求就是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必须体现学生对学习的期待,对老师教学的希望。否则,不管这样的标准如何高大上,对于学生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

2. 由谁参与制订?

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主体,有些地区是教研部门,不少是学校的教学管理者。这些部门和人员自然是制订标准的重要力量,但不应该是主体的全部。教师、学生乃至家长都应该是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参与者。诚如前文所言,如果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没有学生的声音,不但学生的发展需求很难得到保障,而且如果根据未经学生讨论出台的评价标准进行评价的结果与学生感受完全不同,无论从逻辑上还是情感上都是讲不通的。鞋子合适不适合,只有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教师参与评价标准的制订,不但能集思广益,让标准更科学、更专业,而且从心理上更容易得到老师们的认可,老师们也更愿意自觉运用标准指导、组织和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少学校的家长中也是高手如林,他们又是学生课堂学习利益的直接相关者,所以他们既有能力也有热情和资格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贡献智慧。

不同的人因为教育理念、看问题的角度、自身素养等因素的影响,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有着完全不同的理解,甚至有时有着完全相反的观点。这些非但不会影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制订,反而是制订标准的重要资源。不同理解的碰撞才有可能促成对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完整的理解,不同思想的交锋才有可能制订出更深刻的评价标准。所以,组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制订的部门和人员应该与教师、专家、学生、家长等坐在一起,让他们充分发表对标准的看法,阐述自己的理由。如有不同看法,要引导他们进行充分的讨论,如果分歧较大,要创造机会让他们进行辩论。达成基本共识后,可以试行一个阶段,在实践中检验,再组织讨论和修改。

3. 内在逻辑是什么?

现实中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是对课堂教学本质多角度认识的简单拼凑,缺乏内在的一致性,逻辑比较混乱,容易造成老师们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所以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选取一个认识课堂教学本质的特定角度,构成对课堂教学本质完整而正确的认识,形成基本的评价框架。

例如,刘华认为“教学应该是教师围绕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展开的系统性活动”,“以教学目标为核心,有序推进”,由此建构以教学目标为核心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全球教育展望》,2013年第3期48—56页):

郝志军就认为“教学关系是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维度”,由此出发建构了以教学关系为逻辑起点的课堂教学评价框架(《教育研究》,2015年第2期110—116页):

这两种思路也许并不是制订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全部角度,评价框架也不是无懈可击,但借用刘华老师的话说,至少是“逻辑自洽,结构严整”。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某些指标作更具体的演绎和量化,以使评价标准更具可操作性。

当然,有人也许会问:标准的适用范围多大合适?是一个县区一个标准?一所学校一个标准?还是一个学科一个标准?不可一概而论。如果一个地区的课堂教学水平整体比较低,就可以研制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整体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反之,以一所学校制订一个标准比较合适,因为学校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对课堂教学本质的认识差异也较大,各校课堂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大相径庭,所以用一个统一的标准要求不同的学校势必对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造成束缚。针对学校的优秀教师,学校也可以鼓励其自行制订个性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唤醒教师的专业自觉,促进教师的教学创造,形成鲜明的教学个性。

三、怎样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未能落地生根,除了因为标准本身不科学而缺乏吸引力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标准转化为课堂文化的保障机制。

上一篇: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下一篇:反馈策略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