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2024-11-01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精选12篇)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1

一、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

(一) 知识产权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

技术转让, 版权许可, 含知识产权的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自上世纪90年代起, 仅一年中美国计算机软件这一种版权保护对象, 贸易额已达76亿美元。当然从国际贸易额的绝对数字上看, 无形的知识产权转让, 还远比不上有形货物买卖, 但知识产权贸易量的上升速度却在迅猛增加。

(二) 知识产权保护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有利于一国产权人利益最大化的实现;也为他国使用人提供合法合理的行为依据, 进而保证和促进了国际间贸易往来的自由发展。

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对其进行过度的保护却会带来种种贸易争端。因此, 国际趋势采用将知识产权与国际贸易相结合的手段, 从而使得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成为贸易国进行贸易往来的前提要件。

(三) 知识产权国际保护对象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压力

自二战以来, 发达国家一直凭借其经济强权、技术先进等优势在知识产权的国际化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并为其自身利益不断追求知识产权保护的高标准化。这使得其他国家 (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非产权人处于十分不利的境地, 面临着诸如专利申请被设障碍、已进入生产或流通领域的产品被诉侵权等一系列贸易屏障, 进而使得知识产权保护成为国际贸易非关税壁垒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此种非关税贸易壁垒, 严重阻碍了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及其公平价值目标的实现。

二、TRIPS协议的由来和特点

(一) 背景与由来

在TRIPS协议之前, 已经有一些公约对知识产权进行国际保护, 例如《巴黎公约》 (工业产权) 、《伯尔尼公约》 (版权) 《保护表演者、录音制品制作者与广播组织公约》 (邻接权) 等。

但多数知识产品出口商对已有的公约并不满意。他们认为, 诸如已有公约对假冒商品的惩处力度还远远不够。另外, 他们还要求确定一个更加可行而有效的争端解决机制来处理与知识产权有关的矛盾与纠纷。

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涉及了知识产权问题。从理论上讲, 关贸总协定的国民待遇 (第3条) 等条款, 均可以适用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但关贸总协定中直接提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和条款非常有限, 只有原产地标记 (第9条) , 要求缔约方制止滥用原产地标记的行为等条款对知识产权的相关保护予以提及。可以说, 关贸总协定中对知识产权保护这一方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则和原则。

其中所涉及的假冒商品贸易这一知识产权问题, 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然而就这个问题未能达成协议。以美国、瑞士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主张, 应当将知识产权列入多边谈判的议题。而以印度、巴西和南斯拉夫等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认为, 保护知识产权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任务;应当把对假冒商品贸易的制止与广泛的知识产权保护区别开来。

直到1986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正式开始前, 各国仍没有就是否将知识产权纳入谈判议题达成合意。从政治和经济技术角度上看, 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乌拉圭回合谈判中最困难的议题之一。但随后的1986年9月, 发起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部长宣称, 关贸总协定缔约方应谈判达成一项多边协议, 确定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总体原则和详尽规则, 以促进知识产权的持续稳定发展, 并且使其不至于成为自由、公平贸易的障碍。

(二) T R IPS协议的特点

作为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TRIPS协议》具有如下特点:

首先, 它采纳了国际贸易中通行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因为, “最惠国待遇”原则是亦是关贸总协定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基石, 所以TRIPS协议的“最惠国待遇”原则应放在整个WTO法律体系内加以解读和理解。

其次, 它特别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可行性措施。这包括成员方有义务依据其国内法提供必要的程序措施和补救手段, 以保证协议中所规定的知识产权得以有效保护和运行。

再次, 它规定了较高的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如, 在与合同许可有关的反竞争法领域, 《TRIPS协议》规定WTO成员国应采取必要措施, 避免滥用合同许可中的知识权利及由此对竞争产生的消极负面作用。

最后, 它规定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实施《TRIPS协议》的不同时间表, 即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包括经济转型国家) 和最不发达国家, 分别从1996年1月1日、2000年1月1日、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但是, 所有成员国从1996年1月1日起都必须履行《TRIPS协议》所规定的国民待遇与最惠国待遇原则这两项义务。

三、《TRIPS》协议下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价值

平衡

(一) 国际贸易自由化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性的价值平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 人们不断提高对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全面深入认识。全球视野下协调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趋势还会继续。然而, 这一趋势中存在着一个重大的路障, 那就是知识产权本身可能成为自由贸易的阻碍。

知识产权保护具有地域性, 这不仅源自各国主权的地域限制, 而且在于某些知识产权的取得必须经过国家注册 (如商标专用权) , 或经过国家授权 (如专利权) 或等条件。国际贸易中的技术等智力因素迅猛增长, 客观上要求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但是, 知识产权保护的地域限制因各国主权的存在而不可能消失。

1980年, 在双边贸易的框架下, 美国首先提出了在商品贸易的进程中要保护和尊重知识产权。这项提议在《TRIPS协议》中又被进一步推广, 首先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中进行谈判协商, 更多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但之后, 又转移到了关贸总协定、世贸组织的谈判桌上, 此时更多的是体现发达国家的权利主张, 且新的立法实则损害了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与此同时, 这种反竞争的、垄断的保护标准也是与竞争的、开放的贸易自由化趋势相违背的, 并且造成了全球间利益平衡机制的打破与失衡。

有人认为如果允许全面实施知识产权保护, 贸易就会被垄断所抑制。也有人认为没有知识产权保护, 人类的创造力就会因为得不到利益而停滞, 继而损害了全球经济的发展。无论怎样, 国际社会所要做的就是要有效协调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 使之为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 国际贸易公益性与知识产权私有性的价值平衡

国际贸易需要发展, 从而为更多公众带来福利;私人占有的知识产权需要得到国内和国际保护, 从而激励产权人更多的创新。此二者的价值目标都需要受到尊重, 都需要受到公平对待。为了实现二者的价值平衡, 国际社会为此做出了许多努力。世界贸易组织 (WTO) 在《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TRIPS协议) 中规定: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实施应有助于促进技术革新及技术转让与传播, 有助于技术知识的创造者和使用者的相互利益, 并有助于社会和经济福利、权利与义务的平衡。这些条文确立的基本前提都是在于平衡社会公益与知识产权人利益之间的价值分配。

正如人们通常所认为的, 似乎在公共利益与知识产权的私人利益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直面冲突。《TRIPS协议》强制性地将私有权利与公共利益加以区别规定,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私利与公益之间的价值冲突。然而, 知识产权人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在国际贸易交往中频频出现知识产权纠纷, 这些冲突导致国际贸易的公益性与知识产权私人占有的价值失衡。这些失衡, 必须加以平衡。

(三) 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间的价值平衡

全球绝大部分技术创新和发明都源自发达国家,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对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等新兴工业国的转让技术、贸易投资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发展中国家要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 同样也需要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以引进先进产品和技术, 扩大对外安全出口并增进国际间贸易往来。

对于知识产权, 国内政治的影响是很大的, 如对知识产权的相关立法即可造成间接的贸易壁垒。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对外国智力产品的保护情况, 最终的考虑仍是有利于本国的利益。但在本国利益实现的过程中却有可能损害知识产权人的权益, 从而激化外国产权人的权利主张。由此, 均衡本国利益与外国智力创造者权利的问题被提出来了。

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近些年来已经有了很大改善。在很大程度上, 这得益于《TRIPS协议》的达成。因为《TRIPS协议》是一个代表对发达国家知识产权高水平、高标准保护的国际公约, 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都满足《TRIPS协议》的要求, 纷纷对本国的知识产权立法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然而, 《TRIPS协议》本身即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相互妥协的产物。如协议对发展中国家给予了一些“优惠待遇”, 允许给与发展中国家一些政策弹性。但我们知道, 这种优惠待遇的范围是非常有限的, 这仅仅是知识产权保护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达成平衡的一个手段。

随着国际间贸易的日新月异, 知识产权制度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全球视野下知识产权的价值平衡始终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且这种平衡是建立在实质不平等上的平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贸易中的产权纠纷还会继续。要解决这种价值失衡, 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协调和努力。

四、结语

不难看出, 《TRIPS协议》是现阶段国际社会为解决世界贸易中各权利义务主体间价值失衡的暂时妥协。具体到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之间的价值失衡的解决, 不仅是私人或某几国的事情, 它更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协调和努力。国际社会应以价值平衡的立场出发, 共同促进和推动均衡贸易的长远发展。这个过程会是漫长而又艰难的, 但又是整个国际社会值得努力和期待的。

摘要:在世界知识经济浪潮蓬勃发展的今天, 含知识产权等智力因素的无形商品在贸易往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自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圆满结束以来,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以下简称TR IR S协议) 标志着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而当今时代的国际贸易中, 知识产权的特殊保护以及因此产生的知识产权纠纷却严重阻碍了贸易的自由化发展及其价值目标的实现。各国所追求的最终价值平衡, 还需国际社会的共同持续努力。

关键词:TRIPS协议,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价值平衡

参考文献

[1]朱江岭, 张炳烛.知识产权保护与战略运用[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

[2]刘剑文.TR IPS视野下的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刘文华.W TO与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冲突于规避[M].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

[4]冯汉桥.论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联性[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18) .

[5]刘德标.试论知识产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J].经贸论坛, 2011, (94) .

[6]姜雪来.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的价值平衡[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11, (4)

[7]叶留娟, 赵有广.国际知识产权贸易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08, (116)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2

导论

《知识产权与国际技术贸易》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有其特定的范畴和内涵,并延伸至国际知识产权法和国内知识产权制度等领域。它研究的是按一般商业条件将技术由一国境内的某一方转让给另一国境内的另一方的全部过程、方法和规律。本课程的学习意义:

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加速了生产要素、尤其是技术的国际转移,促进了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和提高,促进了技术贸易参加国的经济发展,缩短了有关国家经济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本课程的学习目标:

通过技术贸易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技术贸易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规定,尤其是领会我国新修订的《专利法》和《商标法》的基本精神;懂得技术贸易的一般程序;熟悉技术贸易合同签订和履行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拟订技术贸易合同条款的技能。

本课程的章节安排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二章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第三章

专利权

第四章

商标权

第五章

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第六章

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规和惯例 第七章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第八章

国际技术贸易价款的支付 第九章

技术贸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第一章

国际技术贸易概述

第一节 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概念

一、关于“技术”的概念

(一)什么是技术(Technology)?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对“技术”的定义: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对“技术”的定义:

产品的制造方法,采用的工艺或提供的服务或技能 ; 技术情报或信息技术;

设计、安装、开办、维修或管理工厂或工商企业的专门知识或服务等。

(二)技术的分类

1、按技术的公开程度分:

公开技术(Open Technology)半公开技术(Semi-open Technology)

2、按技术发展阶段分

尖端技术或高新技术(High Technology)先进技术(Process Technology)传统技术(Traditional Technology)

2、按技术的表现形态分:

硬件技术(Hard Ware Technology)软件技术(Soft Ware Technology)

3、按技术的功能分:

生产性技术(Productive Technology)

非生产性技术(Non-productive Technology)

4、按技术的法律特征划分

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不具有工业产权的技术

(三)技术的特点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概念

(一)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商品贸易的联系及区别

二者的联系: 二者的区别:

1、贸易标的不同

2、交易方式不同

3、交易价格不同

4、交易履行程序不同

5、当事人关系不同

6、是否在海关统计中得以反映

7、政府干预程度不同

(二)国际技术贸易与国际投资的关系

(三)国际技术贸易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1、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国际技术贸易的重要客体之一。(如:专利、商标、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2、国际技术贸易合同必须符合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原则。

3、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并不都属于技术贸易的范畴。

注:版权保护的对象(除计算机软件外)都不属于技术贸易的对象。

第二节:国际技术贸易的基本方式

一、许可证贸易(Licensing)

许可证贸易的概念:技术所有人作为许可方向被许可方授予某种权利,允许其按合同约定使用该技术,制造或销售合同产品,并由被许可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报酬。许可证贸易是技术贸易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一般只涉及使用权的转移,不涉及所有权的转移。

二、技术咨询与服务(Technical consulting and service)

三、合作生产(Cooperative Production)

四、与工程承包(Project Contracting)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五、与对外投资(Foreign Investment)相结合的技术贸易

六、与设备买卖(equipment purchase)结合的技术贸易

七、含有技术转让的补偿贸易(compensation Trade)受方在信贷的基础上,从供方购进成套设备和技术,然后用该设备和技术生产的产品回购或其他产品的互购来偿还所进口的成套设备和技术的价款。

八、特许经营(Franchising)

1、特许经营的概念:

2、特许经营的特点:特许授予人与特许受让人存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关系,但特许经营企业仍然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

3、特许经营对双方的有利分析:

 对于受让人来讲,可在保证自己企业独立经营地位的前提下,利用授予者的技术,尤其是商誉。

 对于授予人来讲,既可扩大自己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又可获得一定收益。

第三节: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国际技术贸易的现状

二、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国际技术转移的相关理论

一、技术转让选择论(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二、技术生命周期论

在新产品阶段:企业拥有技术垄断优势,企业更愿意在本国生产,不愿意在国外生产或许可使用的方式将技术转移出去。

在成熟阶段:企业是否转让技术,取决于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若企业在国内生产出口更有利,则它不会选择到国外生产或将技术许可他人使用。

在标准化阶段:由于竞争激烈,国内生产成本高,企业则会把技术转移到国外,与东道国合作生产或许可东道国企业生产。在东道国国内市场容量小的条件下,企业更趋向采用技术许可的方式。

三、需求资源关系论

第三章

世界知识产权保护概况

第一节:知识产权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概念

知识产权又被称为“精神产权”或“智力财产权”。

注: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Intangible Property),而且是一种私权(Private Property)。

二、知识产权的范围及分类

(一)WIPO 对知识产权较为广义的划分

(二)狭义的、传统的对知识产权的划分

一般包括工业产权(Industrial Property)和著作权(或版权,Copyright)两部分

对于工业产权保护的客体,《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具体列举了9种客体,即(1)发明,(2)实用新型,(3)工业品外观设计,(4)商标,(5)服务标志,(6)厂商名称,(7)货源标记,(8)原产地名称,(9)制止不正当竞争。

对于版权,一般包括文学和艺术作品及计算机软件,另外与版权密切相关的一项知识产权是版权的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具体包括表演者权、录音制品制作者权和广播组织权

(三)《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Agreement on Trade-Related Aspect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以下简称《TRIPS》)对知识产权的划分:

1、版权及相关权利(Copyright and Related Rights)

2、商标权(Trademarks)

3、地理标志权(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Industrial Designs)

5、专利(Patents)

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Layout-Designs(Topograghies)of Integrated Circuits)拓扑图之所以受版权法保护,不是因为它具有“艺术性”,而是因为它象其他受版权保护的作品一样容易被复制

7、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Protection of Undisclosed Information)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特征

1、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

2、知识产权的权利可分别授予多人行使

3、垄断和排他的专有性(Proprietary characteristics)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利人对其权利客体享有独占权;二是对于同一智力成果,法律不允许有两个以上的同种知识产权并存。(但并非意味着只有一个权利人)

4、时间和地域的有限性

知识产权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而这种时间性和地域性又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第二节: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一、《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约》

我国于1980 年加入该公约,它是我国加入的第一个 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

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Paris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Property)《 巴黎公约》是工业产权国际保护的第一个公约,也是迄今为止拥有成员最多、影响最大的工业产权国际公约,我国于1985 年加入该公约。

《巴黎公约》的适用范围:工业产权 《巴黎公约》的主要内容:、“国民待遇”(National Treatment)原则

“ 国民待遇” 原则并非要求完全对等的保护。

2、优先权(Right of Priority)原则(1)优先权原则的含义

如果一个特定申请人在一个公约成员国提出了工业产权的正规申请,则他可 4 以根据该申请在一定期限内(6个月或12个月)在所有其他成员国申请保护,而且这些在后申请被认为是在在先申请的同一日提出的。

(2)优先权原则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发明、实用新型、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 ;不适用于商号(厂商名称)、商誉、原产地名称和服务名称等。

(3)优先权期间

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优先权期间是12个月;工业品外观设计和商标 是6个月。

(4)优先权原则的意义

可使申请人在优先权期限内考虑在哪些国家寻求保护,不致因被别人抢先申请 或失去新颖性而失去工业产权保护的机会;可用优先权来阻止其后的任何人在优先权期限内取得专利权或商标权。

(5)我国《专利法》中有关优先权的规定

3、权利独立性原则

权利独立性原则的含义:

权利独立性原则的例外:“优先权原则”和“按原商标保护原则”。

4、最低限度保护原则

5、临时性保护原则

发明和实用新型的临时保护期为12个月,外观设计和商标的临时保护期为6个月。

三、《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Madrid Agreement Concerning the International Registration of Marks)

我国于1989年加入《马德里协定 》。

《马德里协定》是商标权的申请公约,而不是商标权的批准公约,其适用对象是商品商标和服务商标。

申请和取得商标国际注册的程序:

四、《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

(Berne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Works of 1886)该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版权保护的国际公约,也是迄今为止影响最大的版权保护公约。我国于1992年加入该公约。

五、《世界版权公约》(the Universal Copyright)

我国于1992 年加入该公约。

六、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其他国际公约

(一)专利领域

(二)商标领域

(三)版权领域

第三节: 《TRIPS协议》的主要规定

一、《TRIPS协议》 的产生背景

二、《TRIPS协议》 的特点和作用、其涉及的知识产权的范围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现有的国际公约。、将知识产权保护引入有形商品贸易领域。

3、有助于各成员国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完善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各项机制。、部分地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三、《TRIPS协议》 的主要规定

《TRIPS 协议》由序言和7 个部分组成。

(一)总条款与基本原则(General Provisions and Principles)

1、国民待遇原则

2、最惠国待遇原则(MFN)

3、权利用尽原则(或权利穷竭原则,Exhaus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权利用尽”原则:指知识产权所有人及其被许可人将带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合法投放市场后,其他人不需经过许可就可以使用或转售该产品。

(二)有关知识产权的效力、范围及利用的标准(Standards Concerning the Availability、Scope and Us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三)知识产权的执法(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四)知识产权的获得与维持及有关当事人之间的关系(Acquisition and Maintenance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Related Inter-Parties Procedures)

(五)争端的防止与解决(Dispute Prevention and Settlement)

(六)过渡协议(Transitional Arrangement)

(七)机构安排;最后条款(Institutional Agreements;Final Provisions)

第四节: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状况

一、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状况及加入有关国际公约的状况

二、我国的知识产权执法状况

执法方面,我国实行了具有我国特色的知识产权的“双轨制”,即既有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还有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

第四章:专利权 第一节:专利的概念及特征

一、专利(Patent)的概念

从广义角度理解专利的概念:

 从法律意义上来说,专利是专利权的简称。

 从技术发明来说,专利就是取得了专利权的发明创造本身。 从其保护的内容来看,专利是指记载着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的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等文献。

从狭义角度理解专利的概念:

 专利仅指专利权。

二、专利的沿革

三、专利权的法律特征

1、国家机构的认可性

2、独占性(或排它性)

3、地域性

4、时间性

第二节: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一、专利权的主体

(一)发明人或设计人

发明人或设计人是指对发明创造的实质性特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的人,他只能是自然人,而不可能是法人或其他单位。

(二)共同发明人或共同设计人

1、买卖方式

2、赠与方式

3、继承方式

(三)合法的权利受让人

(四)职务发明的单位

案例分析:某年初,某大学环境科研所环境化学研究室副主任陈某应某市环保局邀请,同意帮助研究有关印染污水的处理技术。陈某一直从事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工作,当时分管后勤工作。同年寒假,陈某在其大学实验室内利用废旧原料、工具及试纸,对有关厂家提供的印染污水进行实验和测试,完成了“印染污水处理方法及工艺”的发明创造。此后该大学就以该项发明创造向专利局申请了职务发明专利,并于1989年11月获得专利权。后陈某认为该发明专利权归属有误,于1990年10月诉至某市中级法院,请求判令该专利为非职务发明。

该大学诉讼期间坚持认为该发明属职务发明,主要理由是(1)陈某研究印染污水处理技术是经校方认可的,属单位交付的任务;(2)陈某当时为副主任,研究该技术是其本职工作;(3)陈某在该校实验室搞研究,利用了单位的物质条件。问:你认为法院将如何判决?为什么?

(五)外国居民、企业或经济组织

二、专利权的客体

(一)发明(Invention)

1、产品发明

2、方法发明(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

(二)实用新型(Utility Model)

(三)工业品外观设计(Industrial Design)

三、不授予专利权的智力成果

(一)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发明创造(我国《专利法》第5条)、违反国家法律(violate national law)的发明创造、违反社会公德(violate social morals)的发明创造、妨害社会公共利益(run counter to public order and public interests)的发明创造

(二)不属专利法所说的发明创造不予保护(我国《专利法》第25条)

1、科学发现

2、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Rules and methods for mental activities)

3、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Methods for diagnosis or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4、动、植物品种(Animal and plant varieties)5、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Substance obtained by means of nuclear transformation)

四、专利权的授予条件

(一)发明、实用新型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1、新颖性(Novelty)(1)时间标准

(2)地域标准(空间标准)

2、创造性(Progress or Inventiveness)

我国《专利法》第22条规定:创造性是指同申请日以前已有的技术相比,该发明有突出的实质性特点和显著的进步(substantive features and remarkable progress),实用新型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

3、实用性(Utility or Practical Applicability)我国《专利法》第22 条规定:实用性是指该发明或实用新型能够制造和实用,并能够产生积极效果。

(二)外观设计获得专利权的条件

五、专利权的授予程序

(一)专利申请人

(二)专利的申请原则、书面申请原则、单一性原则(“ 一申请一发明原则”)

3、先发明原则(Principle of first-to-invent)(目前只有美国采用)先发明原则的优缺点:、先申请原则(Principle of first-to-file)(大多数国家采用)

5、优先权原则

案例分析:日本某公司于1998.10.3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一份名为“防眼疲劳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该专利申请已于1998.5.7以相同主题在日本提出专利申请。而中国某大学光学研究所于1998年7月也成功研制了一种用于减轻因长时间观看银屏所造成眼疲劳的镜片。这种镜片和日本公司的镜片无论在具体结构、技术处理,还是技术效果上都是相同的。该光学研究所于1998年9月10日向中国专利局提交了名为“保健镜片”的发明专利申请。

问:该专利权应授予给谁?为什么?

(三)专利申请文件、请求书(Patent Request)

2、说明书(Patent Specification)

它是申请文件中比较重要和最大的文件、权利要求书(Patent Claim, 又称为请求权项)

它是申请文件的核心,可做为确定专利权范围和判断他人是否侵权的依据,具有直接的法律效力、摘要、图片或照片

(四)专利的审查和批准

1、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

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批程序

六、专利权人(Patentee,s)的权利和义务

(一)专利权人的权利范围

1、独占实施权

2、许可实施权

3、转让权

4、标记权

5、署名权 6、放弃权

(二)专利权人的义务、缴纳年费(annual fee)专利费从专利权生效之日 起开始计算,按年交纳。、实施专利

为防止专利权人不实施其专利,我国专利法规定了指定许可(类似于其他国家的国家征用制度)和强制许可(compulsory license)制度。

强制许可的条件:

(1)对滥用专利权实施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8条)](2)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为了公共利益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49条)(3)依存专利的强制许可。(《专利法》第50条)

案例分析:张某研究出一种带有转轴的千斤顶,利用其可转动方向的特点,可将千斤顶所举重物任意旋转方向,便于检修人员对所举重物进行检修。张某于1988年2月7日向中国专利局提出专利申请,于1990年2月16日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某工程安装公司在张某的发明基础上又研制出一种千斤顶也带有转轴,但转轴上还带有定位锁并装有万向球,使千斤顶的主轴杆既可灵活转动,又可按任意方向偏斜角度。该工程公司于1990年5月提出专利申请,并于1991年4月被授予实用新型专利权。由于该工程公司的专利是在张某的基础上发明的,因而在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张某的专利权问题。该工程公司与张某协商要求实施其专利,并给予一定使用费,张某未允,认为该工程公司侵犯了其专利权,并向专利局提出撤销工程公司专利权的请求。

问:专利局应如何处理?为什么?

七、专利权的侵权(Infringement)与保护

(一)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的确定

(二)侵犯专利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三)不视为侵犯专利权的情形(《专利法》第63条)

(四)专利侵权行为的解决办法

1、专利侵权纠纷的协商解决

2、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

根据《专利法》第57条的规定,专利侵权承担下列民事责任:停止侵权;赔偿损失;恢复专利权人的信誉。、侵权行为的刑事责任

若侵权行为构成犯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八、专利权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一)专利权的保护期限

发明 专利权的期限为20年,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期限10年,均 9 自申请日 起计算。

(二)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提前终止)

根据我国《专利法》第44条 规定,专利权在期限届满前终止:、没有按时交纳年费的、专利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其专利权的(三)专利权的无效宣告

《专利法》第45条

第三节:专利文献的利用

一、专利文献的概念

专利文献是指发明人或申请人要获得专利权在申请专利时必须向专利局递交的有关法定文件及专利局定期向公众公布的所有专利文件。

二、专利文献的特点

1、新颖性

2、可靠性

3、详尽性

4、完整性

5、统一性

三、专利文献的利用价值

1、利用专利文献选择专利技术和合作对象。

2、利用专利文献进行科研检索,避免重复研究。

3、利用专利文献增强在技术贸易谈判中的地位。

4、利用专利文献进行侵权检索,避免侵权纠纷。

第五章 商标权 第一节:商标概述

一、商标的概念及沿革

二、商标的作用、表示商品或服务的来源。、表示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商标对所有者来说是重要的无形资产(Intangible asset)。

4、商标起着重要的广告宣传作用。、商标是一个国家的企业实力,经济实力,乃至对整个国家的形象的外在表现。

三、商标的种类

(一)按商标构成分类 1、文字商标 2、图形商标、组合商标(Associated Mark)

4、立体商标

5、音响商标

6、气味商标

(二)按商标的用途分类

1、营业商标(厂标或店标)

2、商品商标

3、等级商标(Grade Mark)

4、证明商标(Certification Mark)

(三)按商标使用者分类

1、制造商标(生产商标)

2、销售商标(商业商标)

3、服务商标(Service Mark)

4、集体商标(Collective Mark)

(四)从商标之间的主从关系分类

1、主商标

2、从商标

(1)联合商标(卫星商标)(2)防御商标(Defensive Mark)

第二节

商标权的法律保护

一、商标权的主体

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商标权的客体

三、取得商标权的条件

(一)必须符合法定的商标构成形式

(二)商标必须具备显著性 的特征

(三)必须不属于法律禁用商标的范围

新《商标法》将原法第8 条一分为二,分为第10、11 条,分别属于“绝对禁用” 和“相对禁注” 条款。

(四)必须不同于或不近似于他人在同种或类似商品已取得商标权的商标。

案例分析:“90万元买商标,不贵”

“康巴丝”商标是济南钟表厂的设计人员在70年代构思设计的,但由于当时人们对商标的认识程度不够,该商标不是由济南钟表厂申请注册的,而是在1979年由山东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提出申请并获得了注册。80年代,国内许多企业与商标所有者签定了商标使用许可合同,也生产康巴丝石英钟,产品质量良莠不齐,康巴丝声誉受到极大损害。2000年8月份,“康巴丝”的原创者—济南钟表厂先与商标所有者签定了独家许可使用协议,又通过协商斥资90万元一次性买断了该商标的所有权。并对所生产的空气清新剂、电池等也申请注册了“康巴丝”商标。试对此案进行点评。

2、有时先使用原则可做为先注册原则的补充或例外,以确定商标权的归属。

3、新《商标法》第31条提出对在先权利的保护和反对商标抢注问题

4、新《商标法》首次规定了优先权原则。

(三)混合原则(无异议注册原则,Non-contest Registration)

案例分析:我国和美国都是《巴黎公约》成员国。2003年5月10日,美国某企业在本国申请注册一个饮料商标,同年12月30日又将该商标在相同商品上向我国申请注册。经商标局审查发现,我国某企业在2003年6月10日在同种商品上已申请了同 11 一个商标,商标局应当核准:A、中国企业的商标

B、美国企业的商标

五、商标注册的申请和审核、商标注册的申请需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一件商标一份申请 ;二是一件商标一类商品。、申请注册的商标,经过审查凡符合商标法有关规定的,由商标局初步审定予以公告。、对初步审定的商标,自公告之日起三个月 内任何人均可提出异议;公告期满无异议的予以核准注册,发给商标注册证并予公告。

六、商标权的内容及特征

(一)商标权的内容、独占使用权、禁止权、转让权

4、许可使用权

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应当报商标局备案。

TRIPS及其他国际条约和多数国家的商标法中都规定了禁止对商标权实行强制许可的制度,我国也如此。

(二)商标权人的义务、使用注册商标、保证商品质量、不得擅自改变注册事项

(三)商标权的特征、独占性、地域性、时间性

我国《商标法》第37、38条规定: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有效期满可办理续展(Renew)。

七、商标权的侵权与保护

(一)侵犯商标权的表现形式(《商标法》第52条)

1、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商标的。

2、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

3、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的。

4、未经商标注册人同意,更换其注册商标并将该更换商标的商品又投入市场的。

5、给他人的注册商标的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

(二)对侵犯商标权行为的处理

1、行政保护(Administrative protection)2、司法保护(Judicial protection)(1)民事处理方式

如判令赔偿被侵权人的损失。

(2)刑事处理方式

侵权人的行为构成犯罪的将承担刑事责任。

八、驰名商标(Well-known Mark)的认定与保护

(一)认定驰名商标应考虑的因素(《商标法》第14 条)、相关公众对该商标的知晓程度、该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该商标的任何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该商标做为驰名商标受保护的记录、该商标驰名的其他因素

(二)驰名商标的特别保护

第六章:专有技术、商业秘密和计算机软件

第一节

专有技术与商业秘密

一、专有技术与商业秘密的概念

(一)专有技术(或技术秘密,Know-how)的概念

狭义的定义:用于工业生产方面的技术知识。

(巴黎国际商会和WIPO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广义的定义:将专有技术的定义扩展到工业、商业和管理等各方面。

(保护工业产权国际协会和前苏联发明委员会的定义具有代表性)

(二)商业秘密(Trade secret)的概念

广义的定义:包括工业技术秘密和商业经营秘密(如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定义)

狭义的定义:仅指商业经营秘密

二、专有技术的性质特点

1、非物质性

2、经济上的实用性

3、秘密性(相对秘密性)

4、具有相对稳定性,又富于变化

5、可传授性和可转让性

三、专有技术与专利的区别

四、专有技术的存在原因

(一)技术所有人不能获得专利

(二)技术所有人不愿申请专利、申请专利时有意保留核心技术 2、技术所有人不申请专利

(三)技术所有人在提出专利申请后获取的技术

这体现了专有技术的动态性

五、专有技术的法律保护

(一)侵犯专有技术的行为

1、泄露专有技术、非法获取专有技术行为 3、非法使用专有技术行为

案例分析 :刘某是某企业山东总代理商,由于销售业绩良好,刘某与厂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2001 年厂家销售经理来济南考察,出于对厂家的信任,刘某将部分二级代理商介绍给了这位销售经理。不料,2002 年6 月,厂家想在济南搞直销,但与刘某的合同未到期,不好直接毁约,于是趁刘某出差之机,销售经理直接将产品销售给了他的二级代理商,产品价格比销售给刘某的还低,造成刘某业务销售额直线下降。问:该企业是否侵犯了他的商业秘密,可否向厂家提出索赔?

(二)专有技术的保护方式

1、合同法的保护

合同法保护专有技术的最大局限是合同条款只对合同当事人有约束力,不能约束合同以外的第三人。2、通过民事侵权行为法保护

援引侵权原则保护专有技术,权利人可以不受合同关系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合同法保护的缺陷;但在提起侵权之诉时,权利人要证明侵权方非法侵害了自己的权益,有时很困难。

3、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

援引反不正当竞争法需满足一个条件,即原告与被告之间需存在竞争关系,处于竞争状态。

4、通过刑法保护

5、通过工业产权法保护

国际商会制定了《有关保护专有技术的草案》

保护工业产权国际协会制定了《保护专有技术的示范法》

墨西哥立法机关于1991年6月公布了《促进和保护工业产权法》,首次将专有技术列入工业产权的保护范围,是保护专有技术法律制度的一个突破。

6、竞业避止(竞业禁止或竞业限制)

第二节:计算机软件

一、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对象

计算机程序和文档

二、计算机软件的性质

作为文字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三、计算机软件受法律保护的条件

新《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4条: 受本条例保护的软件必须由开发者独立开发,并已固定在某种有形物体上。

四、软件版权的取得和保护期

软件版权的取得大多采用“自动取得”原则,但一般要履行登记手续,登记不是取得软件版权的前提,但登记是依法提出软件版权纠纷行政处理或进行法律诉讼的前提。

五、软件版权人的权利及权利限制

(一)软件版权人的权利

根据《计算机软件管理条例》第八条的规定,软件版权人的权利包括发表权、修改权、署名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翻译权及应由软件版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二)软件版权人的权利限制

1、合理使用

2、强制许可

3、合法持有者的特定权利

六、软件版权的侵权及法律责任

七、签订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明确软件许可方著作权的归属

(1)合作开发软件的著作权(2)委托开发软件的著作权

(3)职务软件与非职务软件著作权

2、明确规定软件使用权的性质

若未明确规定使用权的性质,一般理解为非独占的。

3、明确软件著作权的许可使用和转让的性质

4、许可使用权必须明确使用的范围

第七章 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规与惯例

第一节

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

一、国际上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

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法律、法规,除前面提到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公约外,其它的国际协定或公约包括:

联合国的《管制限制性商业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

联合国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1985 年发表了修正的草案)

二、我国的有关国际技术贸易管理的立法、专门性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新条例》,2002 年1 月1 日起施行)、《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 2、单项法律、法规

《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及它们的实施细则、辅助性法律、法规

《对外贸易法》、《民法通则》、《反不正当竞争法》

《合同法》、《中外合资经营法》等。

第二节

国际技术贸易合同的法律适用

一、国际技术贸易适用法律的范围

选择适用法律的出发点:选择本国法律或对维护自己利益比较有利的其它国家的 法律或国际公约做为合同的适用法律。

1、国内立法

2、国际公约(国际公约的效力高于国内立法)

3、国际惯例

二、国际技术贸易适用法律的选择和确定

(一)当事人可明示选择适用法律(意思自治原则)

选择适用法律应考虑法律对选择的限制:、不得规避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国家参加的国际公约“ 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 3、不得违反公共政策或社会公共利益、不得选择与交易毫不相干的法律

(二)当事人未明示选择适用法律时,由法院或仲裁机构采用“推定准据法” 确定适用法律

一般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the Closest Connection)确定适用法律。、法院或仲裁地法律、合同履行地法律(常用来解决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方面的法律冲突)3、合同签约地法律(常用来解决合同方式和合同有效性等方面的法律冲突)4、工业产权保护国法律

第三节 国际技术贸易中的限制性商业惯例

一、限制性商业惯例(Restrictive Business Practice)的含义

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一般含义: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利用其垄断技术和对市场的支配优势,限制其它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进入市场和自由竞争及条件不对等的歧视性做法。

第35届联合国会议通过的 《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中对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定义:

二、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特点、限制性商业惯例实施的主体

主体是个人、企业或经济组织、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分类

实行垄断支配地位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实行不公平及歧视性的做法、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后果

三、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

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实质是垄断与反垄断问题,也是如何保护竞争的问题。

四、限制性商业惯例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在技术方面限制受方

1、限制受方研究和发展引进的技术(见新条例第29条第3款)

2、单方面的回授条款

单方面回授条款的含义:要求技术受方将取得技术后做出的改进,在供方不给予补偿或不承担互惠义务下,转让或回授给供方或供方指定的任何其它企业。

3、限制受方从其它来源获得类似的或竞争性的技术(见新条例第29条第4款)

4、搭售条款(搭卖条款,一揽子许可)(Tying Provision,Tie-in Clause)(见新条例第29条第1款)

搭售条款的含义:让与人在把技术转让给受让人时,同时要求受让人购买另一项技术,或要求受让人向让与人或其指定处购买其不需要的原材料、零部件或中间产品等,并以此作为受让人所需技术的条件的一种不合理行为。5、对技术效力的异议或不争执条款(No-challenge Clause)或不得反控条款(No-attack Clause)

6、关于协议期满后,受方能否继续使用转让的技术的问题。

(二)在物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方面限制受方

1、限制受方的销售渠道及出口市场(见新条例第29条第7款)2、限制受方购买零部件、原材料、设备或产品的渠道或来源。(见新条例第29条第5款,该条款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

3、限制受方生产产品的数量、品种或销售价格(见新条例第29条第6款,该款对原条例进行了修订)

五、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

(一)发达国家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美国的反托拉斯法、欧盟的竞争法、日本的反垄断法

(二)发展中国家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墨西哥的技术转让法、巴西的技术转让合同注册规范法、菲律宾的技术管理条例

(三)关于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国际条约

联合国的《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做法的一套公平原则和规则多边协议》 联合国的《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草案)》

《TRIPS》中的第8节:协议许可证中对限制竞争行为的控制。

(四)我国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立法

《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合同法》、《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六、我国企业在技术引进中对限制性商业惯例应采取的对策、以我国的法律为准绳签定国际技术贸易合同、了解国际组织及各国管制限制性商业惯例的法规,知己知彼,争取主动、对特殊情况应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第八章:国际技术贸易合同

第一节

技术贸易合同概述

一、技术贸易合同的概念

(一)技术贸易合同的概念:

当事双方为实现技术转让特定目的而缔结的规定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性文件。

(二)技术贸易合同主体的称呼

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多用于工业产权技术的许可合同)

供方与受方(多用于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转让方与受让方(主要用于权利的转让)

委托方与受托方(多用于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让与人与受让人(新条例中的称呼)

二、技术贸易合同的分类

(一)单纯的技术转让合同

专利许可合同

商标许可合同

专有技术许可合同

商业秘密许可合同

计算机软件许可合同

技术服务与咨询合同

(二)与其他合同结合在一起的混合型合同

与商品买卖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加工贸易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投资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与工程承包相结合的技术贸易合同

四、许可证合同的分类

按照许可方授予被许可方的权利范围划分:

(一)独占许可(Exclusive License)

1、独占许可的含义:、对许可方来讲,并非意味着只要与某人签定了独占许可合同,就不能再与其他人签定任何许可合同。

案例分析:A 公司将自己拥有的生产某种机电产品的技术专利,在专利有效期和专利保护的区域内,以独占许可的方式将这一技术转让给B 公司,并签定了相应的合同。在合同有效期内,A 公司又将此技术转让给同一地区范围内C 公司,使C 公司成为B 公司的竞争对手。于是,B 公司向C 公司提出抗议。问:若你是B 公司的老总,你该怎么办?

(二)排他许可(独家许可,Sole License)

排他许可的含义

(三)普通许可(一般许可,Simple License)

1、普通许可的含义、普通许可的作用:客观上起到了推广、应用新技术的作用,但也可能导致产品的过剩、滞销,导致被许可方的不必要的竞争。

(四)分售许可(分许可,Sub-license)分许可的含义:

(五)交叉许可(Cross License)

1、交叉许可的含义:、交叉许可常见于原发明的专利权人与派生发明的专利权人之间。

第二节 许可证合同的共同性条款 一、一般性条款(商务性条款)

(一)合同首部

1、合同名称

2、合同编号

3、签约日期

(二)序文(Preamble)或鉴于条款(Whereas)或叙述性条款、鉴于条款的定义:、鉴于条款的作用:、注:若鉴于条款的叙述与合同正文条款有矛盾,则以正文条款为准。、鉴于条款的例子

(三)定义条款(Definition clause)

1、定义条款的意义:

2、需下定义的词语:

与合同标的物有关的名词和术语,如:专利,合同产品

由于各国法律、惯例不同而产生不同理解的名词,如:净销售价,提成率 重要的专业性技术术语,如:催化剂,聚合物

合同中反复出现的,需加以简化的名词,如:许可方名称

(四)技术的价格和支付

二、技术性条款

(一)转让技术的内容及范围(Scope and Content)技术的内容及范围是整个合同的核心,是合同中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基础。1、基本技术的说明、授权的性质及范围

授权的性质分为两大类:独占使用权(Exclusive Rights)和非独占使用权(Non-exclusive Rights); 细分为独占许可、排他许可和普通许可。

授权的范围包括使用权、制造权、销售权及使用这些权限的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

(二)技术资料的交付(Delivery of Technical Documents)

1、技术资料的交付计划和交付时间

根据被许可方的项目进度及其消化、吸收能力来安排。

2、技术资料的交付方式、地点和风险转移

技术资料一般以空运方式 在被许可方所在地指定机场交付。风险在技术资料抵达目的地机场后才转移。

3、技术资料的实际交付日期

目的地机场的印戳日期为实际交付日期

4、技术资料的包装要求及有关通知

5、技术资料短缺的补救方法

许可方应在收到被许可方关于文件短缺的通知后的合理时间内免费 航寄给被许可方。

技术文件交付的典型实例:

(1)出让方应按合同附件二中规定的内容、数量和时间在虹桥机场交付技术资料。技术资料抵达虹桥机场后,风险即由出让方转让到受让方。(2)交货机场的印戳日期为技术资料的实际交付日期。

(3)每批技术资料发运后24小时内,出让方应将合同号、空运单号、件数、重量等用电传通知受让方。

(4)若技术资料在空运途中发生丢失、损坏、短缺,出让方应在收到受让方书面通知后30天内,免费补寄或重寄给受让方。

(5)交付的资料应适合长途运输、防潮,多次搬运、防雨的坚固包装。

(三)技术服务和人员培训

此条款应规定服务与培训的目的、范围、供方派遣的专家人数、工作时间、受训的人数、时间、地点及费用的负担等内容。

(四)技术改进(Improvement)与发展(Development)的交换、主要内容

关于权利的划分

2、拟订技术改进和发展交换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体现对等原则,包括权利对等、费用互惠、交换期限对等。防止“单方面回授”(Unilateral Grant-back)条款 3、举例说明

在合同有效期内,双方对合同产品涉及的技术如有改进或发展,应在费用对等的条件下,将改进和发展的技术资料提供给对方使用。

改进和发展的技术,其所有权属于改进和发展的一方,另一方不得利用这些技术资料去申请专利或转让给第三方。

(五)考核和验收条款

考核对象:合同产品 1、主要内容

(1)考核验收的产品和数量

(2)考核验收的内容和方法

(3)考核测试的地点和责任

(4)考核测试结果的评定和处理、拟订考核验收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1)考核验收条款中,一般不另行规定考核标准,以合同技术内容和范围条款规定的技术指标为准。

(2)考核验收的标准和方法,必须在签定合同时就作出明确的规定,不能留到合同执行中去协商。

(3)考核的次数一般最多允许三次,第三次仍不合格,就应协商合同的 20 处理。

(六)保证和索赔条款

1、保证条款

包括许可方的保证和被许可方的保证,其中许可方的保证(包括权利保证和技术保证)是讨论的重点。

(1)许可方的权利保证

许可方权利保证的含义 :

许可方是其所转让技术的合法所有者或持有者;

许可方有权进行转让并在合同规定的范围内保证此种转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方的权利;

若发生第三方侵权的指控,一般由许可方负责与第三方交涉,并承担由此引起的一切法律和经济上的责任。(2)许可方的技术保证

2、索赔条款

(1)索赔条款的规定方法

(2)规定索赔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规定赔偿办法不应带有惩罚的性质 要掌握赔偿金额的合理限度

三、法律性条款

(一)侵权条款、专有技术许可合同履行过程中,当事人遇到的侵权风险比专利许可合同要复杂。因为专有技术权利人的权利的稳固性会受到以下因素的破坏:

其他人独立地研究、开发出该同一技术

其他人从不为法律所禁止披露该技术的人那里获得技术 其他人非恶意地获取该技术、侵权情事发生的地点不同、侵权的情况不同,双方的责任也有所不同,但基本的责任由许可方承担。、新条例对侵权的相关规定(见前文引用的条例第24 条)

(二)税费条款

1、技术贸易中所得税的特点 2、国际上征收所得税的方法

对在收入来源地设有营业机构的纳税人,其技术使用费并入营业利润,计征企业所得税。

对在收入来源地未设有营业机构的纳税人,则采取“从源(Source of Income)控制” 的做法,一般称为“预提所得税(withholding tax)”。

3、拟订税费条款的关键是明确划分国内外税收由何方负担。划分的一般原则是:技术受方国政府对技术供方征收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一切税收,由供方支付;对受方所征收的税收,由受方支付;对在受方国境外征收的与执行合同有关的一切税收,由供方支付。

4、技术引进合同中要避免“包税条款”

所谓“包税条款”,是指凡技术受方国家政府课征的税费,一律由受方负担; 21 技术受方国境外的税费,由供方负担,即各自负担本国的税收。

税费条款的实例

技术引进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对受让方征收的有关执行本合同的一切税费由受让方负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根据其现行税法对出让方征收的有关执行本合同的一切税费由出让方负担。技术出口合同:

在执行本合同过程中,在受方国家发生的一切税费,除按受方国家现行税法应缴纳的税费由供方承担外,其余均由受方负担。

(三)不可抗力条款、确定不可抗力的事故范围(一般采用综合式的规定方法)、确定发生不可抗力时,应采取的行动措施、确定不可抗力事故所引起的法律后果

撤销合同或延迟履行合同

(四)适用法律及争议的解决

(五)合同尾部条款

1、合同的生效

2、合同的期限

3、合同的变更或终止

3、合同的文字及签署

第三节

专利、商标和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专利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提供专利清单说明专利的基本情况

(二)维持专利的有效性

(三)签定专利许可合同应注意的问题

1、严格区分专利许可与专利申请许可

(1)专利申请与专利的区别

公开性不同、法律状态不同、可靠性不同(2)专利申请许可合同的定义

(3)专利申请许可合同特殊条款的签定 专利申请定义的条款

规定专利申请批准或不批准专利权的处理条款 规定公布前专利申请的保密条款(4)专利申请权转让合同

二、商标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商标的内容和特征

(二)商标权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三)被许可方使用商标的形式、单纯使用许可方原商标 2、联结商标(Associated Trade Mark)

联结商标是指将被许可方商标的主要特征与许可方商标的主要特征联结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商标,如“福日”电视机,“福达”胶卷等。

联结商标的意义:可将被许可方产品质量与许可方企业的产品质量和制造技术联系起来,逐步树立新商标的信誉,又不会受合同有效期的影响。

3、联合商标(Combined Trade Mark)

联合商标是指将许可方原商标与被许可方自有商标并列使用,如“东风—雪铁龙”。、将供方许可的商标与制造地点联系起来

(四)商标许可的备案或注册

(五)关于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控制(Quality Supervision and control)权

1、行使质量监督权的法律依据

2、拟订质量监督条款应注意的问题

(1)被许可方应防止许可方滥用质量监督条款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甚至是限制性要求。

(2)当产品质量达不到质量标准时,许可方不能单纯指责和限制,应承担协助改进的责任。

三、专有技术许可合同的特殊条款

(一)初期保密协议(Initial Confidential Agreement)

(二)保密条款(Confidentiality Clause)

1、负有保密义务的主体

一般认为,被许可方负有保密义务,但同时不能忽略许可方应承担的相应保密义务。

2、保密的客体(范围)

注意:并非所有的技术资料都是保密对象;有些资料不需要保密。3、保密措施

限定接触核心技术的人员

限定资料的存放地点和存放器具

限定使用技术资料的方式、保密期限

一般保密期限与合同有效期一致,但对于尖端先进技术的保密期限将长于合同有效期。、泄密的责任

第四节 其他形式的技术贸易合同

一、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

(一)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概念

(二)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共同点、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所运用的知识是现有的、成熟的、实用的技术知识。、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机构是完全独立的。

3、当事人的称呼与其他贸易方式不同,前者称为“委托方(受方)和受托方(供方)”,一般不能称为“许可方和被许可方”。4、技术咨询与服务机构同委托方的关系是买卖关系

(三)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的区别

(四)技术咨询与服务的业务程序、选择合适的咨询服务机构、拟订咨询服务任务书(咨询服务大纲)和报价书、磋商咨询服务条件、签定咨询服务合同

(五)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的主要条款

该合同因课题的性质、内容差异很大,很难有一致的标准条款。、咨询的主题与范围(合同的标的)

规定咨询的主题和详细内容,最终解决的问题和应达到的技术要求。

2、供方(受托方)的责任

3、需方(委托方)的责任 4、咨询服务费的构成

咨询服务费不直接与受方的经济效果相联系。实际的咨询服务费还要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咨询服务项目的复杂程度、重要程度和供方的权威及信誉等因素。

5、保证与违约责任

(1)委托方的保证与违约责任

A、保证按合同约定提供必要的资料和数据 B、保证按合同约定接受咨询成果 C、保证按合同约定支付咨询费(2)受托方的保证与违约责任

A、保证按合同约定的期限提交咨询报告 B、保证咨询报告符合合同规定

(六)签定技术咨询与服务合同应注意的问题、明确区分技术咨询合同与技术服务合同、严格规定咨询服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明确规定咨询服务时间、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对加班的规定、对税费的规定应符合中国税法的规定

二、合作生产合同

(一)合作生产合同的含义

(二)合作生产的特点

1、合作生产合同是货物买卖与技术转让相结合的综合性的合同,且期限较长。

2、合作生产的当事人往往是多方面的。

3、合作生产是双方各自生产,分别核算。

(三)合作生产的基本形式

(四)合作生产方式对技术受方的利弊分析

三、国际工程承包合同

(一)国际工程承包方式的特点、工程内容较贸易内容复杂、项目营建时间长、当事人双方承担的风险较大

(二)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的种类、按承包人(contractor)承担责任划分

(1)分项工程承包合同(Split-phase engineering contract)(2)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Turn-key engineering contract)(3)半交钥匙工程承包合同(Semi-Turn-key engineering contract)是指承包人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可行性研究、设计、制定施工计划、工程承包、安装和试车,工程正常运转即将工程项目移交给发包人。(4)产品到手合同(product-in-hand engineering contract)承包人不仅负责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到试车投产的一切义务,而且保证工程项目使用后的一定时间内的技术指导、培训等任务,确保生产出质量稳定、产量逐步提高的产品。

2、按合同的计价方式划分

(1)固定价格合同或总包价格合同

(2)成本加费用合同或成本加酬金合同

第九章:国际技术贸易价款的支付

第一节:技术价格的特点与构成因素

一、技术价格(或技术使用费或提成费)的含义

技术的价格是指技术受方为取得技术使用权所愿意支付的、供方可以接受的使用费的货币表现。

——WIPO《技术贸易手册》

二、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区别(技术价格的特点)

1、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形成规律不同

2、技术的研制开发成本与技术价格不是成正比关系,物质商品生产成本与售价是正比关系

3、技术价格与物质商品价格的表示方法不同

三、技术价格的组成内容

(一)技术的研究开发费用(或沉入成本)

(二)技术转让的直接费用(或转让成本)

(三)利润补偿

四、影响技术价格的因素

(一)转让技术自身的状况、技术的研究开发成本、技术转让的次数、技术所属行业的利润状况

4、技术的法律状态、技术的生命周期及所处的发展阶段

(二)转让主体的情况、转让主体从事技术贸易谈判的经验、引进方自身的消化吸收能力、转让主体的预期收益

(三)转让的条件、转让的方式、合同条款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转让的环境、有关国家的政治、法律环境、技术市场环境

第二节:技术价格的估算

一、技术许可方的作价原则

1、收回转让技术的直接费用

2、收回全部或部分技术开发费用

3、承担风险的费用

4、承担的各种税收费用

5、要求得到的利润

二、技术被许可方的作价原则

1、自身开发拟引进技术的成本

2、估计新增利润

3、对技术本身的估计和了解

4、有无可供选择的技术来源

5、引进技术的间接成本

三、利润分成原则(LSLP原则,Licensor,s Share on Licensee,s Profit)(对供受双方比较公平)

LSLP(%)=(许可方所得费用/引进方利润)100% 技术价格= LSLP(%)(利润分享率)引进方利润

例题:若许可方想得到引进方生产某种产品利润的20%的份额,该产品的销售价为每台5美元,许可方估计每台引进方可获利1.5美元。求:提成率为多少?若LSLP(%)降为15%,则提成率又为多少?

第三节:技术使用费的支付方式

一、总付(Lump-sum Payment)(一)总付的定义

注:一次总付不等于一次付清,也可能是分期支付(“里程碑”式支付方式);而且总付一般也列出分项价格,便于征税和发生纠纷时确定责任范围。

(二)总付方式的适用条件

(三)总付方式对供受双方的利弊分析

(四)国际上对总付方式运用的限制

二、提成费支付(Royalty)

(一)提成费支付的定义和特点

(二)计算提成费的基础、按产品的单位和数量(固定提成)

这种方式对技术供方的风险相对较小 2、按销售价提成(从价提成)

(1)以总销售价为基础

(2)以净销售价为基础 3、按利润计算

技术供方多数不愿采用按利润提成。

(三)提成支付的辅助方式

1、按公平市场价格

2、最低提成费(维护许可方的利益,尤其独占许可下)

3、最高提成费(维护被许可方的利益)

4、滑动提成(或递减提成)(兼顾供受双方的利益)

(四)提成率

(五)提成期限

(六)提成支付对技术供受双方的有利分析

三、入门费加提成费方式(Initial Payment and Royalty)

这种方式实际是技术供方和受方相妥协的产物,兼顾了双方的利益,所以目前比较普遍采用。

四、我国企业出口技术时,对技术使用费支付方式的选择

首选方式为总付方式;其次为入门费与提成费相结合的方式;尽量避免单纯的提成费支付方式

第四节:技术使用费的清算

一、帐目的保持与核查

二、支付工具

三、清算方式

四、支付时间

第十章:技术贸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第一节:技术进口交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一、技术进口的前期准备

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编制的投资决策程序,技术进口的前期准备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一)项目的机会研究(Opportunity Study of Project)

机会研究就是鉴别拟引进项目的投资机会是否存在,又称为项目的鉴别(Identification of Project)。在我国这个阶段又叫项目建议书阶段。

引进项目的技术选择原则:、经济性、先进性、适用性

4、可靠性

5、政策性

(二)初步可行性研究(Pre-Feasibility Study)

又称为项目的初步选择阶段,一般允许有±20%的误差,所需费用约占投资总额的0.25%—1.5 %

(三)可行性研究(Feasibility Study)

可行性研究是项目的前期准备中最关键的一个阶段,它的工作质量决定着决策的正误和项目的成败。它又叫项目拟订阶段。

(四)项目的评估与决策(Evaluation and Decision)

二、对外谈判与签订合同、对拟引进技术和可能的技术供方的了解和选择、对外询价,进行技术比较和价格比较、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签订合同及合同的生效

三、技术进口合同的履行(大量工作在买方所在地进行)

1、履约的准备

(1)办理进口合同的进口许可和合同登记手续

(2)办理减免税手续、技术资料的验收、翻译和合理转化(reasonable conversion)工作、设计联络、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工作、搞好合同产品的考核验收、支付使用费、索赔、做好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工作

第二节:技术出口交易的磋商和合同履行

一、技术出口交易的程序

(一)技术出口项目的选择、选择技术出口项目的社会标准、选择技术出口项目的技术标准

出口技术的研制程度;法律保护的状况;技术的使用范围;技术的生命周期阶段;后续支援和服务的配套

(二)技术出口项目的申请许可与登记

对限制出口技术审查的范围:贸易审查、技术审查和保密审查。

(三)技术出口的内部准备

1、拟订技术出口方案

2、编写技术说明书

3、办理委托

(四)对外联系选择拟出口的市场和客户

(五)技术谈判和商务谈判

(六)合同签订和生效

二、技术出口合同的履行

(1)做好技术资料的交付工作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3

关键词:中美知识产权贸易;Trips协议;法律规制

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9-0146-02

据商务部的一项调查显示,我国每年约有70%左右的外贸出口企业遭遇到国外技术型贸易壁垒的限制,在这些技术壁垒中,大多与知识产权有关。知识产权在知识型经济中推动创新及增长的重要性与日俱增,为了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利益,各个国家都企图将知识产权的排他性应用到跨国生产经营当中,将一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政策与进出口贸易联系起来已成为各国重要的贸易手段之一。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进入世界经济贸易的大环境中。为了完善符合WTO要求的法律体系,我国共整合了三千多部法律、法规和规章。在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几年中,不仅进一步改变了中国经济运行的方式及其在国际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同时加速了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关系更为深刻、广泛的变化。

一、背景简述——中美知识产权交锋

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发起的猛烈的知识产权侵权之诉确实难免引起中国企业的紧张,中国在进入国际贸易市场的十几年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与美国的知识产权贸易纠纷最为典型。

中美两国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摩擦由来已久,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已被美国列入“观察国家”名单,甚至在1990年被美国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伴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不断的经济崛起,交锋大有升级的趋势。虽然在1999年3月12日双方曾第三次达成和解,并正式签署《中美知识产权协议》,但是2005年4月29日,美国公布2005年度“特殊301”报告,中国再次被列入“重点观察国家”名单。同时,美国基于其《关税法》第337节,即著名的“337条款”,多次对我国的企业发动“337调查”。

2000年爆发的DVD“专利池”案最先引起了中国对于知识产权的重视。之后,中美知识产权争端在WTO这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上异常激烈,近几年,美国每一次对中国企业启动“337调查”都会引起激烈讨论,比如2010年7月26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投票决定对部分喷墨打印机墨盒及其同类产品启动337调查,其中有6家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的企业被列为本案的强制应诉方。以及ITC于2013年1月31日宣布的对华为、中兴、HTC和三星公司的3G和4G无线设备发起“337调查”,致使华为、中兴等中国企业美国市场再遭挫折。

二、中美知识产权贸易摩擦原因分析

(一)美国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从“特别301条款”到“337条款”

我们不难发现,美国贸易法“特别301条款”和关税法“337条款”相辅相成。作为出口大国,同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期的中国来说面临的挑战十分艰巨。

“特别301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置于一般301条款之下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特别条款,其核心是通过贸易制裁以及双边谈判的方式对美国知识产权进行特殊照顾,并准许美国的知识产权产品进入其他国家市场。“特别301条款”的实质其实是具有域外效力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要求其他国家都要对美国保护的知识产权给予同等级的保护。态度上是比较强硬的,尤其是不需要任何国际条约、双边或多边协议作为依托,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的过程中引发了很多矛盾。

“337条款”则来自于美国《1930年关税法》第337节,ITC根据该项条款的规定进行的调查则被称为“337调查”。“337”调查对于被诉企业往往杀伤力极大,有发布有限排除令、普遍排除令和停止令三种制裁方式。迄今为止,ITC所提出的“337调查”案件基本都是围绕知识产权或其他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权益展开的,在对外贸易中已经将其上升到行政制裁手段的高度。

两条款相较,它们都是使知识产权法具有域外效力的特例。从程序规范的角度来看,相比较“301条款”调查,申请“337条款”程序历时较短,立案也较为容易,实质性程序仅9个月。一般起诉方都是有备而来,证据准备充足,应诉方往往是措手不及,仓促应战,很难充分准备应诉材料,所以起诉方一般胜率较大,容易引发贸易冲突。

(二)我国在中美贸易中频繁遭受知识产权调查的国内原因反思

第一,我国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律制度仍然不健全,与国际知识产权领域的贸易协定不接轨、不相容。中国虽然是出口导向型国家,但是由于发展过于注重速度,上层建筑保障做得不够好,虽然曾一度创造世界贸易的神话,但这种粗放型的增长模式不能完全肯定。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在实体上和程序上都不具有足够的规范性和保护性,所以造成了在实施TRIPS协定时仍有不足。由于贸易保护主义日益高涨,隐蔽性更强,对于制度不够健全的新兴国家是很大的挑战。

第二,中国企业的维权意识欠缺和中国政府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的打击方式欠佳也是造成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的重要原因。从两个方面来说,一方面,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缺乏维权意识主要来自于国内没有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氛围,从政府到厂商本身,都不具有专业知识和保护意识。另一方面,国内各项产业往往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产品知识产权含量较少,甚至经常被忽略不计,忽视其重要性更增加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频繁遭受知识产权壁垒的概率,同时又缺乏相应的预警和保护体系,更加剧了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可能性。

三、中国在TRIPS协定体制下寻求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1994年,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方商讨签署《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TRIPS协定),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同时也成为TRIPS协定的成员。此后国家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领域法律框架的构建,为使其与TRIPS协定以及其他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规则相一致,完成了相关法律的修改。

(一)完善体系,紧随TRIPS协定的步伐

中国在法制上相对比较落后,法律制度多来自对先进法律制度的模仿,但由于过于盲目,往往忽略了自身的特殊性和程序的可操作性,具体的表现就是法律体系性的缺乏。TRIPS协定在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多边条约中第一次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各项权利融为一体,并首次完整使用了“知识产权”这一概念。为了保证该体系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可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在反垄断实践的基础上制定反垄断审查的相关规章;对于现行知识产权法律的完善,重点在于对知识产权行为滥用的规制;参考国际经验,标准化、明确化立法。社会的文明源于制度的文明,这样才能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知识产权意识。

(二)完善规制知识产权滥用的法律制度——充分利用TRIPS协定

WTO的规则与制度多为在国际层面上的涉及贸易领域的法律框架,各成员国还要根据各国的情况在该法律框架内具体实施。我们应当充分研究TRIPS协定的相关规定,寻求其与中国法律制度和实际情况相契合的部分,有效保护我国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在TRIPS协定中有一些弹性条款,意在各个国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和决定。我们可以根据这些条款在合法范围内有效拓宽知识产权保护空间。比如TRIPS协定中对于发展中国家至关重要的“平行进口”问题,以及其在第6条规定的“专利权利用尽”的原则都赋予成员国自由选择的权利。在中美知识产权贸易争端中,我们可以强调中、美同是TRIPS协定的成员,尽量引导将纠纷纳入WTO争端解决机制,从而避免美国“301调查”和“337条款”的调查和制裁。

(三)建立与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制

我国长期运用刑事救济的方法来防止知识产权侵害,造成了诉讼权利被滥用的消极后果。在企业和个人知识产权意识普遍薄弱的实际情况下,我们应当意识到大量公共资金被投入刑事司法体系中,往往会阻碍合法竞争。我们更加鼓励的应当是将有限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改进知识产权制度和创新体系的建立中,确保最大限度地通过行政诉讼和民事程序保护知识产权制度。在现实中,针对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往往实力悬殊,对方多为发达国家的商业巨头,并且有强大的专业团队支持,中国企业总是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我们有必要依靠行业组织寻求集体应对。相比较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更了解行业状况,有助于更直接、准确地表达企业的意见,可以组织科研部门与其进行协作,多咨询专家意见共同应对。

(四)加强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研究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问题学科跨度广,问题复杂,我们应当鼓励不同领域的学术交流,只有这样才能逐渐接近对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科学认识。知识产权壁垒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第一,外国企业合法,而我国企业以非法的方式对其构成侵权。第二,外国企业对于知识产权的滥用。第三,在国际贸易中由于国家层面的制度问题造成的贸易壁垒,而双方企业并没有实际侵权,比如美国依据“337条款”所启动的调查和制裁。

四、结论

不难发现,在知识与创新的新时代潮流下,当今国际竞争已经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制度的竞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拉近了现实的距离,不同国情和文化背景的激烈冲突必然导致矛盾的激增,但这却是世界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国家需要做的是从制度上给予本国厂商充分保护;从企业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创新水平才是本质;从这个社会来看,我们需要加强不同领域的交流,即不仅需要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还要将出口贸易和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形成一张严密的防护网。要保证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找到最可靠的救济,建立起民众对于制度的信任感,虽然缺陷仍然存在,但是我们要不断努力对其加以完善,最大限度地提升民众对于知识产权制度的认知度和信任度,这样才能真正达到积极抵御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和制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继妍.后TRIPS时代中国如何攻克国际贸易知识产权壁垒[J].华章,2010,(23).

[2]余俊.TRIPS协定与中国知识产权法制的变革[J].电子知识产权,2011,(7).

[3]赵艳玲.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贸易壁垒及应对策略[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

[4]徐元.我国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问题与对策[J].党政干部学刊,2012,(5).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再认识 篇4

我们认识的传统国际贸易就是有形的货物在不同的国家之间进行交换, 也叫货物贸易。一般运用多元化的标准来判断某一货物交易行为是否属于国际贸易, 比如行为主体所属国籍或交易双方营业所在地。然而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 通信交通技术让距离变短的今天, 国际贸易的主角已经在逐渐演变成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而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交易典型形式就是国际技术贸易, 他们的关系十分密切。

国际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技术贸易极度发展的今天, 知识产权对贸易数量及贸易金额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知识产权以无形性、地域性和法定性不断地与国际贸易接轨, 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国际贸易。从法律、市场角度分别去看, 它是一项民事权利, 一种重要的无形资产, 同时作为强有力的一种竞争手段来参与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知识产权作为人类智力劳动成果的结晶, 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内容, 即国际知识产权贸易。传统的知识产权包括版权、专利、工业品外观设计、商标、服务标记和地域标记。前三项的共同特点是保护期有限且没有明显的创造形式;而后三项则能够起到划分不同事物的作用, 方便消费者识别认购。如今那些占产品价值比例较重的, 如新药品和其他高科技产品、知识品牌商品、集成电路、计算机软件、音像制品、出版物、影视作品、植物新品种等都被划入知识产权范围内。另外我们应该认识到, 知识产权是控制特定知识产权客体利用的权利, 来控制他人未经权利人允许, 擅自利用知识产权客体为自己谋取经济利益, 而不是控制知识产权客体本身的权利。如果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没有国际上的共同合作保护, 对于知识产权被侵犯的行为将没有可行的办法来补救, 目前, 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上已经普遍被认同是世界经济发展好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在国际贸易中, 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正在不断的向知识产权方向延伸, 因此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国际贸易中各个贸易是息息相关的。由于假冒侵权商品具有高额利润, 导致国际市场上假冒侵权活动频频发生。相关数据显示, 每年全球假冒侵权商品的总价值大约是世界总贸易额的7%, 其中, 音像制品、汽车配件、药品等是假冒侵权活动中比较猖獗的部分。在国际货物、服务贸易中, 擅自盗用专利、商标和版权等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比比皆是。这些假冒侵权产品的贸易, 对消费者健康、经济发展、政府管理及世界安全都存在着一定的威胁。而知识产权法诞生的最根本的目的就在于保护权利人的私权, 使该权利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充分享有具有垄断性的独占权。没有经过权利人的同意, 不能生产、销售、许诺销售或进口专利产品等。一个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 决定了该国国际贸易发展水平的高低, 目前国际上普遍实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对于那些轻视各国知识产权保护法且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将得到严厉的惩罚。加强国际知识产权保护, 有助于建立和维护规范的市场秩序, 保护权利拥有者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不断激发企业创造者的激情, 让它们开发新的产品、创作出新得作品、发明新的技术, 进而促进国际贸易并使其健康地发展。

2 国际贸中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的利弊分析

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主要对其竞争优势、贸易结构、分配效应三方面影响最大。其中, 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有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公司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等。首先, 生产要素是影响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生产要素大致分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以及知识资源。很显然, 高级人力资源、知识资源等通过长期投资才能培育出来的生产要素要比自然资源、非熟练劳动力等原本国家先天拥有且不用很大代价就可以获得的生产要素重要的多。而知识产权的客体主要是知识资源, 因此, 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提高了知识资源的创造速度和效率, 进而加强了一国的竞争优势。其次, 知识产权的保护也通过影响相关产业间接影响竞争优势。就好比某一国家的版权及邻接权能够有效的保护电影制作业的权利一样, 在电影制作产业获得利益的同时, 那些与其相关的旅游业和玩具业等也都得到了发展。最后, 一个国家要想使本国的国际贸易得到良好的发展, 本国政府借鉴发达国家良好的法律环境, 建立建全知识产权保护法, 才能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对知识产权加以保护后, 国际贸易结构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品逐渐转变为知识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知识产权贸易也一点点演变为独立的贸易形式, 国际上为制止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建立了更严厉的法律制度。在如此严峻的形式逼迫下, 侵权生产及服务成本的增加产生了“交易成本降低效应”, 这样侵权行为就在逐渐减少, 而知识产权贸易却在逐渐增多, 进而改变了国际贸易的结构。知识产权保护能够促进在产品中特别重要且技术贸易中极易被模仿的产品 (称敏感产品) 及用来生产其他商品和服务产品 (称中间产品) 的贸易。

对于知识产权保护后国际贸易的分配效应问题上,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一直存在分歧。利益分配两极化始终存在, 发达国家显然获利较多。因为发达国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产品因为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而具有“市场竞争效应”;由于知识产权的先进性, 无形性, 及稀缺性等, 往往使得其市场交易价格模糊, 而发展中国家又对掌握知识产权的发达国家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这使发展中国家在交易谈判中处于不平等的附属地位, 造成其供应者提高商品价格获得巨额利润;同时知识产权不转让所有权只转让使用权, 具有“公共品”的特性, 可多次进行交易, 且其交易利润要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产品, 上述状况就造成了不等价交换的现象不断加剧。对于发展中国家, 我们从辩证的角度出发显然利弊共存。发达国家掌握着世界上主要的专利技术及科技人才, 它们通常为了保护本国的利益而滥用知识产权, 例如边境措施和临时措施的滥用、贸易“内部化”、特别立法、其他技术要求等, 发达国家及其企业利用技术标准的优势占居知识产权的有力地位, 将知识产权保护与其技术标准相结合, 成为其利益的分配工具, 进而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对于上述状况发展中国家普遍无能为力。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进行知识产权贸易活动中, 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 由于发展中国家产品贸易壁垒增多, 增加了对来自发达国家的具有不可代替作用的高技术设备及产品的进口数量, 然而这些受保护产品的价格不断升高, 那么技术能力较低国家的进口能力就相应的降低了, 国内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品的竞争能力也就随之下降, 使发展中国家国际市场产品在总体上处于萎缩状态, 国际市场总占有率偏低, 降低了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大大拉开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但是, 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有条件的垄断行为, 在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创新, 促使发展中国家本能的将本国的知识产权保护与TRIPS协议有机的联系起来, 缩短差距, 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和直接投资。所以, 从长远的角度出发,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还是有利的。

3 发展中国家面对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问题的策略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保护贸易利益的主要手段, 是一个国家层面战略问题的体现。作为发展中国家, 美国等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贸易保护实战经验是我们学习的标榜。发展中国家应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加大力度, 在国际贸易中创造知识产权制度健康发展的优良环境。

首先, 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中国家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积极的参与国际知识产权建制及规则的重新构建。同时政府也要构建自己的科研战略, 树立全球战略意识, 培养人才, 不断地完善本国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制度, 建立知识产权纠纷预警机制, 积极参与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立法的保护, 在充分调查本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情况下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思路和经验, 建设和修订本国自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体系, 进而适应TRIPS协议的要求, 善于运用国际知识产权组织或国际条约的争端来解决机制以最大的限度争取到本国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

其次, 从微观角度出发, 加强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的保护。发展中国家要树立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在知识产权注册、维权方面要增强意识;建立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即找到知识产权创造途径, 通常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自主开发知识产权或者与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利用大学等教学科研机构, 培养和创造条件;又或者购买已成熟的知识产权。在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中知识产权的管理和保护已成为战略举措:运用知识产权策略加强检索、充分调查、及时起诉、积极应诉, 限制知识产权滥用的途径, 建立发展中国家国的强制许可制度。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保护的实际经验中有很大的差距, 如何更好的认识知识产权并对其加以保护是目前国际贸易中不可忽视的。与此同时, 国际多边贸易体制强制各个成员国对知识产权保护加强防范, 必须承担本国应该付起的责任。而在现实的国际贸易中, 每个国家都想利用在知识产权国际协议中赋予各成员国对知识产权滥用的限制权利, 对他国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限制。这样, 发展中国家就要攻守兼备, 在加强本国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 保证不受他国侵犯, 利用TRIPS协议中冠以加强国际知识产权权利滥用限制的规定, 采取适当的方法不受他国知识产权滥用的干扰, 争取本国在国际贸易中去的最大的利益。

参考文献

[1]武长海.应对国外知识产权摩擦:全民进行时[J].国际贸易, 2006 (09) .

[2]崔日明.中美贸易摩擦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国际贸易, 2007 (09) .

[3]谢倩倩, 陈媛, 夏浦杰.服务外包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法制与社会, 2011 (06) .

[4]殷华理.论WTO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 (01) .

[5]王绍媛.知识产权贸易壁垒表现形式分析[J].税务与经济, 2009 (03) .

[6]徐娴丽, 李雁玲.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1 (05) .

[7]张晓娜, 刘希宋, 王发银.我国知识产权贸易现状与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10 (11) .

[8]李钦.知识产权战略对我国与中亚贸易的影响——以我国新疆为例[J].商业经济, 2009 (13) .

[9]励萧宇.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 2010 (01) .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篇5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

作者简介:吕佳静(1991-03-),女,河南驻马店人,周口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国际经济与管贸易专业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理论也成为众多研究者研究的对象。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知识产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但其对发展中国家不能完全适用,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发展中国家更易带来不利影响。 关键词: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理论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扩展,知识经济时代引领世界贸易走向多元化、深层次的新格局。WTO组织始终把国际贸易自由化作为各国贸易行为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TRIPS协议》在其引言中也明确指出,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在于“期望减少国际贸易中的扭曲与阻力”,而不是为了将其变为“合法贸易的障碍”。各国在拓展经贸领域合作的同时,也在不断寻求多元化的贸易发展空间。知识产权作为项重要的战略资源,已成为直接影响一国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不论是知识产权贸易本身,还是与其相关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发展的趋势和增长的态势都与知识产权保护息息相关。实践证明,一国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越高,国际贸易发展水平越高。通过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保证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和贸易运行规则,成为现代贸易发展的新趋势。因此,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理论,并以理论指导实践尤为重要。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国际贸易中的理论分析 (一)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经济学家弗农(Raymond Vernon)首次提出的产品生 命周期理论是关于技术变化在国际贸易中作用的.一个重要理论,试图通过解释技术差异的动态因素,揭示影响国际贸易形态的动态变化特征。他认为,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产品本身也将完成一次类似生物循环的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产品创造期,新产品处于研制、开发阶段,技术尚未成型,产品规模较小,消费限于国内市场;第二阶段,研发的比较优势使产品向国外市场出口,在t1时刻,开始有来自外国的需求,由于新产品出口价格较高,出口方向主要是经济水平相当的发达国家;第三阶段,生产技术已成型,产品达到标准化,进口国逐步掌握了生产技术,第二阶段,原进口产品的发达国家利用资本优势生产同类产品在国内销售并出口到发展中国家;第四阶段,产品进入成熟期,非熟练、半熟练劳动成为决定比较优势的最主要力量。这一阶段,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三阶段,创新国成为进口国,四阶段,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 (二)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美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在亚当・斯密绝对优势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比较优势理论。他以2×2×1模型(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一种要素)论证,只要两个国家存在劳动生产率(成本)的差异,即使其中一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完全处于劣势地位(即劳动生产率或成本劣势),国际贸易仍会发生,并均可使两国获利。李嘉图模型对于研究自由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对各国福利的影响非常有用,但假设条件过于严格,即各国的供给条件、生产状况不可改变,生产要素在国际间不能自由流动,并且忽略了极端的专业分工在现实世界根本不存在等因素。但多年以来许多研究证实李嘉图理论的基本预见――国家应该出口相对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及另一理论――国际贸易靠的是比较优势而非绝对优势的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从而纠正我们普遍存在的错误观念,即认为只有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能与其他国家一争高低时,这个国家的产品才有竞争力。而事实是某个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比外国高并不足以确定国家是否应当出口这个部门的产品,只有当这个部门的相对劳动生产率比本国其它部门都高时我们才有定论。 三、针对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分析 (一)理论的合理性 尽管上述三种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有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但三种理论论证社会经济的发展形态,国际贸易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考虑知识产权保护因素在各理论中的作用,无论在延长产品生命周期,获得比较优势,还是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都起到正面积极作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根本是各国在国际市场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过程,知识产权保护从形式上看似乎限制了贸易自由化的程度,但从整个自由贸易的动态发展过程来看,它遵循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规范了竞争的市场秩序,保证了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合法利益。 (二)理论的弊端 上述三个理论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和目的论证的,发展中国家对理论的假设条件难以满足,结论也不能完全适用。第一,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例,依据比较优势理论,发展中国家常常以本国拥有的丰富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贸易中获利,但从长期利益来看,并非如此。首先,通过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跨国投资,初级生产要素很容易被发达国家所利用;其次,劳动密集型产品由于其加工程度低、技术含量少的特点,缺乏竞争力,将面临日益缩小的国际市场和逐步减少的利润空间,与发达国际新技术产品交换的贸易条件逐步恶化;再次,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设置的贸易壁垒,已由关税壁垒转变为制定严苛的产品标准等非关税壁垒形式,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始终处于被动、不利地位,贸易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最终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以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为例,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积累的有限,技术落后,资本流动性不足等因素,难以使企业按照理论中的四阶段顺利发展。第三,理论的结果主要以发达国家获利为主。通常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雄厚实力,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是保障并增强其已有竞争力,这使本身处于劣势的发展中国家在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下更难获利。以生命周期理论为例,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新产品的生命周期被延长,有利于创新国(一般是发达国家)更长时期地保持垄断利润,而发展中国家会因为无法获得产品的生产技术或增加获得技术的成本在贸易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三)解决途径 既然发展中国家不能快速改变现有在贸易中的不利局面,那么我们可以从经济理论中寻找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首先,发展中国家必须以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为高级生产要素和核心竞争力,调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的位置,以生产有核心技术的产品取得比较优势;其次,通过向国外学习和自主创新,生产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有效调整贸易结构;最后,完善知识权保护制度。正是由于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高级生产要素缺乏,则更应该对已有创新成果加以保护,在保障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才能激励新的创新机制,创立国家自主品牌,使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论 通过对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三种理论的分析论证,可以得出结论:在世界经济发展的现阶段,知识产权保护更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体,发展中国家更容易遭受由于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不利影响。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发展中国家观念意识觉醒,知识产权保护也将在重视科技发展的发展中国家发挥应有的作用,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也将会有利于保护发展中国家的智力创造,并且有可能在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上推陈出新,甚至引领世界潮流。(作者单位:周口师范学院) 参考文献 [1]郑成思.WTO知识产权协议逐条讲解[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2]万君康,李华威.知识产权与贸易相关性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36. [3]薛敬孝,佟家栋,李坤望.国际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保罗.R.克鲁格曼等.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六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6

【关键词】数字化课堂;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一、传统《国际贸易基础知识》课堂的教学问题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和贸易利益,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和理论性。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灌输概念为主,如“对外贸易乘数理论”、“依存度”等对学生来说十分抽象、枯燥。教师以教材为中心,从概念到概念,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学生被动地接收教师的概念和理论,从而扼杀了学生探索新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数字化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所谓数字化课堂是指师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运用数字化的教学资源,以数字化教学模式进行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笔者所在的学校投入三十八万元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建成数字化课堂——长风未来课堂。该课堂依托网络平台,是利用长风网推送的大量数字化教学、学习资源,教师在网上备课、设置考试、发起调查、上传教学资源,学生随时可在线学习,课后线上交流、完成作业,集教、学、做、训、评于一身的综合数字化课堂。该课堂的桌子为六边形,适合小组讨论学习;为每位学生配备平板电脑,方便查找资料和接收老师的资料;教师则通过触摸一体机展示教学相关材料。

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课堂使学生成为主动性、发现性学习者;随时随地的在线学习,教学时间灵活充足;教材资源灵活多变,具有更强的互动参与性;可以实现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三、数字化课堂在课程中的运用

为充分发挥数字化课堂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自主、合作、竞争探索新知,课堂上分五个环节展开:

1.激趣导入

教师在一体机上展示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和新闻,以真实的新闻和数据让学生觉得国际贸易就在身边,引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引导学生从中找出关键词,进入本堂课的学习。

2.合作学习

课堂中设置若干任务,由浅到深分阶梯式地引导学生从基础概念到深层理论的学习,整个过程都由学生自己探究新知识,并且通过小组分工,利用网络资源与课本相结合。从中让学生学会配合、分工、沟通的重要性;获得一起探究新知识的满足感。

3.实战演练

设置演练任务,可以辩论形式展开,让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在获取足够的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竞争意识、整理网络资源的能力,在对抗中懂得小组团结和尊重对手同样重要。

4.总结拓展

回忆、梳理、归整所学,使学习效果得到有效巩固和提升。要求小组上台汇报鼓励学生发言,勇于展示自我;积极引导学生对本课总结,并能够实现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教师从中还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对薄弱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5.考核评价

考核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自身的缺点和优点,还能活跃课堂气氛。课后的练习作业在长风网平台上完成,则是方便教师利用该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高效了解学生的出错率和正确率。课堂涉及的考核评分表如下:

表格 1考核评分表

小组姓名角色个人得分(40%)小组得分(60%)个人总分

环节各环节得分小组总分

A组 报告员 环节一

信息员 环节二

分析员 环节三

记录员 环节四

记分员 环节五

摄影师 环节六

四、数字化课堂学习方法

哲人曾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本数字化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1.小组合作

本课堂以六人小组,由报告员、信息员、分析员、记录员、记分员、摄影师组成,角色按周期轮换,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锻炼和提高。每个角色有不同的分工:报告员负责报告本小组讨论结果;信息员负责在网络搜集信息并交由分析员分析数据并整理;组员的观点则由记录员及时记录;根据报告的内容和小组的表现,教师进行打分,记分员负责登记;教师不仅对内容点评,还关注小组成员的礼仪、演讲风采,摄影师则负责利用平板电脑扑捉图像,并推送至教师的触摸一体机。

2.自主探究

让学生要做课堂的主人,在老师的引导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动手、动眼、动嘴、动脑,主动的去获取知识。

3.实战演练

利用所学基础知识,通过真实的新闻资料分析、总结并且汇报结果。

五、结语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7

在当代社会, 技术和知识含量高的产品贸易, 己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核心内容, 在发展一国的国际贸易时, 从战略高度来认识知识产权问题显得尤为必要。西方经济学家纷纷制定知识产权发展战略, 把知识产权作为国际贸易竞争手段和实施贸易保护的重要工具, 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相对而言, 我国对外贸易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 知识产权问题却越来越突出, 并成为世界各国激烈竞争的焦点之一。

二、我国知识产权战略的现状分析

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中, 已进入中国的大约有400家。在过去的10多年里, 跨国公司向中国申请的专利多数是现在迅猛发展的一些产业的核心技术, 其战略布局相当超前。他们既注重扩大权利要求, 又注重挤压我国的创新空间, 以建立和巩固其知识产权的优势地位。现在, 他们还开始联合起来、共同提出诉求, 动辄由政府出面交涉。

然而近些年来,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建立了一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 修订了相关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 但是我国对外贸易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仍然存一定的薄弱环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我国申请专利的行业竞争力不强

众所周知, 如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一些关系国家安全或国计民生的行业专利申请方面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而我国在这些方面的竞争力普遍较弱。比如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 美国和日本的专利申请量大约占据全球的90%。中国在永磁强磁材料、计算机、超导技术等方面曾经占据专利申请的优势地位, 如今也被国外抢先。

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

从目前来看, 我国很多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都不强, 他们没有把知识产权的确权工作放到应有的高度去重视, 从而导致大量知识产权严重流失。就以中国传统的中草药这一项来说, 我们都知道这项技术是由我们国人研制开发的, 但由外国公司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项目竟多达1000多项。据有关数据统计, 我国每年研制的科技成果大约有3万多件, 但真正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却不足10%。

3. 法律体系不完兽, 执法力度不够

在立法方面, 我国知识产权立法程序透明度较低, 缺少公开征求意见的环节。因此, 有外商投资者反映, 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制定法律和政策时, 征求意见的范围不够广泛, 不能充分反映其对知识产权方面的一些要求。此外, 我国法律规定的赔偿额度较低, 惩罚力度小, 使得一些侵犯外商投资者的行为屡禁不止。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编织不够科学, 《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各单独法律内容、手段, 不够统一、协调, 缺乏法典化的统一安排和规范。从结构上看, 结构优化原则没有得到有效贯彻。而且《专利法》、《版权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分别对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进行了界定和规范。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共性内容、重复规定, 以及在权利范围、保护标准、举证责任等方面规定中, 存在交叉和冲突等问题。

三、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知识产权战略应对挑战的对策

1. 明确企业、市场和政府关系

在建立知识产权过程中, 企业是主体, 市场做主导, 政府来补充。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主体是企业, 这需要有三个条件, 一是压力, 市场竞争的压力;二是动力, 长期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力;三是能力, 企业的发展能力。此外,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主要靠市场的主导作用以及政府的补充作用。补充什么?引导、规范、服务。也就是谋划全局, 确定战略重点和战略布局, 规范技术交易市场, 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

2. 健全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

虽然近年来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已经日趋完善, 但我们还是要对已有的法律及配套规章进行进一步修缮, 使这些法律法规与国际条约有机衔接。同时, 我们还要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有关的预警机制, 争取在知识产权纠纷事件发生之前, 通过发布预警信息提醒企业, 以免其遭受损害, 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因侵权而造成的客户流失和企业信誉受损。

3. 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这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密切相关。实践证明, 一个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越完善, 它的工业化水平就越高、市场经济越发达。如今, 发达国家都在强化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 以巩固自身的科技优势, 从而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我国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提升对知识产权保护的认识, 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 通过高效率的资源配置, 来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方面, 我国要大力加强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与应用, 对知识产权的基本能力、现实基础、发展趋势都有清晰的认识和透彻的分析;另一方面, 也要对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发展动向进行跟踪研究, 借鉴他们的经验, 这是制定知识产权战略的必备工作。

总之, 知识产权战略在国际贸易中实施好与坏, 己被大多数国家作为科技竞争、经济贸易衡量指标, 成为提高国家科技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武器, 和跨国公司国际投资与贸易中的“杀手钢”, 也成为发达国家, 处理国与国之间政治、经济贸易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 我国必须加快推进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

摘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产权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的影响范围日益增加, 影响力逐渐扩大, 知识产权保护已经被各国提到前所未有的重要议程之中。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经济的重要影响在国际贸易领域反映尤为突出。随着货物贸易中进出口商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不断加大, 这开始涉及到货物产品的技术归属问题。目前, 我国在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这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有着不利的影响。所以, 我国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采取强有力的知识产权战略, 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又快又好地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知识产权战略,系统

参考文献

[1]张志新, 任启平.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及对策研究.经济问题探索, 2006 (2) :48-51

[2]马治国, 李本.对技术出口中专利壁垒的私力救济与公力破解.国际经贸探索, 2006 (5) :38-41

浅析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 篇8

关键词:国际贸易,知识产权,专利

一、知识产权简介

首先, 知识产权的权利客体为无形物, 不是实实在在的有体物, 看不见摸不着, 知识产权是在近代高度工业化进程以后, 逐渐产生的一种对权利客体的支配权, 亦可以说, 知识产权是法律上规定的物, 拟制的物。根据《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发明授予专利最初起源于几个意大利的国家, 此后专利权概念传遍其他欧洲国家, 但直到18世纪才出现真正的专利法规。属于此类无形物主要是:作品, 专利, 商标, 商誉, 商号等无形资产。这些无形物之所以被称为“产”是因为他们均是智力劳动或者经营活动的结果, 具有一定的价值, 可成为排他支配权客体。这里所称的无形物主要是相对于传统的有形物而言, 因为他们没有外在的形状。知识产权是工业产权, 因为可以转化为工业生产, 成为产品, 在市场流通, 为这种工业产权的拥有者带来极大的利益, 因此而拥有价值。进而判断一个技术, 一个技术方案或者一个智力成果能否成为知识产权, 本文认为, 应是可以转化为产权的批量生产, 有交换价值的那一类技术、技术方案或者智力成果, 才可以称为知识产权。我国知识产权法分为:著作权, 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

国际贸易指跨越国境的贸易, 一般包括出口与进口, 因此又称为进出口贸易, 调节着国与国之间的供需关系, 维系着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秩序。因各个国家的商业惯例, 商业背景, 乃至文化背景的不同, 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各种差异。从而就需要培养一批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由国际视野的外贸从业者, 现代化的外贸从业人员不仅对交易流程要熟练, 还需要对产品的推广, 产品的研发, 品牌的维护有所了解。本文主要通过对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展开论述。

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最首要的任务是防止侵权, 打击侵权, 追索赔偿。产品的知识产权流向往往是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 并且侵权多发在发展中国家。

笔者认为, 原因有以下几点: (1) 发达国家的研发水平高, 投入经费大, 科研能力强, 对于技术创新处于领先地位, 通过创新而获得的智力成果转化的产品往往都是适销对路的, 在世界各地都受到欢迎, 如苹果手机。发展中国家反是, 通过反向工程等, 或者直接模仿生产产品, 借着“光环”进行销售。 (2) 发达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要高于发展中国家, 因为技术关乎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必须对技术进行必要的保护, 才能稳固个人利益, 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在发达国家, 侵犯知识产权的处罚力度要远远大于发展中国家, 法律保护、政府监管的也十分严格。 (3) 发达国家的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普遍较发展中国家高, 公民自发的保护知识产权, 以身作则。形成了尊重智力成果的良好风气。 (4) 发展中国家的外贸从业人员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不足, 他们往往愿意花费更多的精力在价格, 运输或者保险上, 对知识产权潜在的利益却无人问津。综上几点, 本文所讨论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侧重于产品出口时, 在销售地的保护。

著作权, 又称为版权 (copyright) , 指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字、科学和艺术作品依法享有的某些特殊权利。分人身权和财产权。国际贸易中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 人们往往都是觉得是专利权与商标权, 鲜有人认为有涉及著作权。但是, 严格来说, 著作权是广泛存在于国际贸易中的。著作权常以说明书, 商标的外表化内容, 产品包装等形式出现于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的包装在国际贸易中是很重要的, 最首要的功能是具有了识别性, 与其他商品区分开来的个性, 产品包装可能会和外观设计专利有些许重合, 例如, 挪威voss矿泉水瓶子的外观设计专利与可口可乐为外观设计。但是本文认为此种设计在没有申请专利的情况下, 应作为著作权保护, 因为包装符合美术设计, 作者的创作等。值得一提的是, TRIPS中规定, 关于软件的知识产权, 应由著作权法调整。

专利权, 一般来讲是发明创造, 但并非所有的发明创造都是专利权的保护对象。我国的专利与我国加入的国际公约的专利权主要有三种: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长久以来, 专利权被人们认为是垄断, 不正当, 不道德的行为。在知识产权体系中, 专利权保护的主要功能在于保护技术发明。尽管技术发明也属于智利成果, 但由于同前面著作权对象的作品相比, 在自然属性上存在差异, 技术本身不能直接反映作者的感情, 人格。专利权是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内容, 一家公司, 推出某种专利, 必定投入了大量的科研力量与研发时间。以创新产品抢占市场。市场经济时代, 以市场为主导, 什么货物适销对路, 生产者就扎堆生产。往往在这种扎堆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许多不正当竞争行为, 在国际贸易中, 对专利权的侵犯相当常见。如果任由侵权行为的发生, 将会损害发明创造者的积极性, 消磨创新精神, 这将会给社会带来不可预计的损失。因此国际公约对专利权的跨国保护显得格外重视, 例如巴黎公约, 即便是善意侵权行为, 也需要对专利权人负侵权责任。

商标, 简单的来说, 就是商品的标志。可以与其他商品所区分开来, 具有个性的设计。商标权, 就是以商标权保护商标专用权为核心的权利内容。商标不仅具有识别功能, 还具有品质保证功能, 这种功能不是商标一开始就有的, 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产生。对于消费者而言, 当二次购买一件商品之时, 同一个商标产品就有同一质量。商标专用权只有商标专用权人所有, 其他人未经允许, 不得擅用。商标权在国际贸易中也是最经常被侵害的, 前几年出现的“adidas”与“adidds”, 今年出现的“新百伦”与“纽百伦”。

三、在国际贸易中保护知产

1. 国际公约对国际贸易中的知产之保护

自从商品经济发展, 全球化伊始之际, 发达国家就率先签订了一系列关于专利权保护的条约, 这些条约无外乎就是国际条约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下位概念。最为著名的, 最多成员国加入的有如下几个条约:《伯尔尼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公约》, 《巴黎公约》, 《世界版权公约》,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 这些国际条约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后加入国家的国内对知识产权领域的立法工作。

《巴黎公约》是保护工业产权中, 最为重要的一个条约, 也是知识产权领域的第一个国际公约。该公约规定的保护范围为专利, 工业品外观设计, 商标, 实用新型, 服务标记, 厂商名称, 制止不正当竞争。

作为出卖人一方, 销售拥有自主产权产品至其他国家时, 首先需注意的是, 这个国家是否与己方国家在同一个国际条约中, 因为国家在加入条约之时就必须遵守, 可以增加己方对销售目的地国家对该货物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了解。并且, 可以通过同一个公约关于争端的规定进行争端的解决, 目的在于更为有效的解决争端。以《巴黎公约》为例, 具有国民待遇原则, 也就是说, 无论出卖人是外国人还是本国人, 只要是条约国, 那么该出卖人将享受与其国民在知识产权方面相同的待遇。享有与本国国民在法律上的救济手段。优先权原则指已经在公约某一成员国正式提出专利等申请, 又向其他成员国提出申请的, 则以第一次申请之日为申请日。这条规定体现了《巴黎公约》的普遍优惠取向, 已经打破了国界, 申请只要在一个成员国提出申请, 就可以在优先权期限内再向他国申请, 倘若, 在优先权期限内, 他国有人提出申请, 那么他国的申请将归之于无效, 在本国的先申请在优先权期限内, 排除其他申请。值得一提的是, 《巴黎公约》之最低保护原则是指成员国对工业产权的最低限度的保护, 也可以理解为基本保护, 兜底保护。

综上, 作为一个职业外贸从业人员, 要先了解清楚, 交易目的地所在国是否为同一条约国, 应当充分了解条约内容, 以免因条约之误解, 而导致知识产权被侵犯而不能求偿的损失。

2. 以独占许可的方式保护产权

在外贸实务中, 有许多已经意识到知识产权重要性的外贸从业人员已经将的独占许可使用权随着商品一同给予对方。这需要双方有坚实的信任基础与长期的合作意向, 笔者认为, 将知识产权以独占许可的方式提供给合作方使用, 未免不是一个好主意。

独占许可, 本质上标示了知识产权的许可关系, 因为被授权人愿意支付高额对价的动因来自于其能够借助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获得优势市场地位, 而仅仅获得知识产权产品的所有权不足以达此目的, 也正因此, B国中的授权经销商或被许可人往往成为知识产权独占被许可人 (如国际特许经营中的特许经营人) 。其中, 独占被许可人通过与知识产权人签订独占许可协议取得在B国特定时间、地域范围内的知识产权独占使用权, 由此有权排除包括知识产权人本人在内的其他主体在该时空范围内销售该知识产权产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 也就是将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一定空间范围内交予对方管理, 收取一定的许可费用。优势在于, 可以减轻自己在较陌生国家销售产品时, 所遭受的侵权风险。将该风险转嫁与独占人, 由独占人维护该知识产权。所有在该国的行政程序流程全部由该独占人包办, 免去了许多麻烦。换言之, 当地人对当地的实际情况更为熟悉, 对于外来者的我们来说, 占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这种方式既可以用在产品的出口, 也可以适用于技术出口。

3. 在非条约成员国的保护

倘若将货物销售往一个非条约成员国之时, 受侵权的风险就增加许多, 因为对我方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全靠当地的公权力保护, 我们的可预见性就降低了很多。也不可知晓该国对侵权打击力度之大小, 国民对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态度, 并且侵权行为也很难被发现。因此, 在非条约成员国对我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要事先尽可能的了解该国对知产的保护力度, 立法例以及对保护的贯彻。可以预先制定一个权利保护方案, 预计潜在的侵权行为以及维护知产方面的代价。应在当地注册我方所拥有的专利权, 商标权, 以寻求当地公权力机关的保护。

同上, 可以利用独占许可的方式, 将我方的知识产权许可给当地人使用, 产品进行独家销售等。在非条约成员国, 独占许可的方式比条约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更有效率。

四、结论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原则。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除了平等互利、相互信任、相互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外, 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公正合理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原则。知识产权对发展各国经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 我国在制定知识产权冲突法规范时, 应把保护知识产权作为基本目标之一, 但也不应过分强调保护权利人的利益, 而抑制智力成果的流通。

参考文献

[1]高富平.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265.

[2]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50.

[3]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420.

[4]马乐, 刘亚军.平行进口的法律规制的再思考——以知识产权独占许可为视角当代法学.[M], 2009 (2) :70-71.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9

知识产权,又称“智力财产权”,是指法律赋予智力劳动成果的创造人对创造性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而言,知识产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知识产权指智力成果的创造者或工商业活动中的标记所有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的统称,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广义的知识产权指一切涉及人类智力成果的权利。

知识产权制度是在对智力成果进行产权界定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保护的制度。从知识产权关系的角度出发,将知识产权制度定义为知识产权关系的制度化,即划分、确定、界定保护和行使知识产权的一系列规则。包括了知识产权的界定制度、知识产权的所有权和占有权制度、知识产权传播和使用的制度、知识产权分配制度。同时,知识产权制度也要求其他制度结构的支撑和协调发展,这些相关的制度包括企业制度、科教制度、政治民主制度与文化观念制度等。

二、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对跨国公司贸易的影响

跨国公司是国际贸易的主要交易主体,也是知识产权申请的主要微观主体。知识产权制度保持并强化了跨国公司在技术上的垄断性,是将贸易与知识产权直接挂钩的最大收益者。

第一,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技术,构筑贸易壁垒。专利是跨国公司重要的知识产权资源,专利战略是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战略的核心之一,尤其对于技术领先型的跨国公司。技术垄断已越来越成为跨国公司控制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基础。跨国公司热衷于把自己的专利技术纳入各种法定标准和事实标准中,采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的战略,他们通常采用与标准化组织合作的方式使自己的专利技术成为法定标准。此外,还有大量的高新技术发明者,有足够的垄断能力,不希望成为法定标准,而凭自己的技术优势形成事实标准。对于技术的转移,跨国公司倾向于把关键技术转移给自己的子公司和分公司,而不愿向外部转移,但为了使其专利技术获得更大的收益,延长技术的市场生命,跨国公司通常把一些处于成熟、落后期的技术通过直接投资或技术许可的方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并且在技术许可的过程中,往往会对技术受让方做一些不合理的限制,称为限制性商业条款,如搭售条款,即向技术受让方出售其不需要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等作为向其转让技术的条件;或要求技术受让方对技术的有效性不得提出异议;不允许技术受让方对引进的技术做出改进;不合理地限制受让方购买原材料的渠道、产品的销售渠道、产品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等。

第二,通过商标占领市场。跨国公司由于有强大的创新能力、先进的生产水平和管理体系以及强势的企业文化,赋予了商标极高的经济价值。商标成为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可以作价、转让,具有交换价值和投资效用。跨国公司使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认同的同时,形成对商标的认同和忠诚。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利用消费者对自己商标的认同,将成熟的商标不断使用在各种产品和服务上,带动企业多元化发展。跨国公司往往在申请商标的地域性上十分广泛,并充分利用技术标准等证明商标,树立消费者信心。如纯羊毛标记、GB标记等等。

第三,加强对版权的保护。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版权的载体已经从书、文字、电影、音乐等形式,扩展到各种数字形式的存储格式,实现了媒介的高技术化和数字化。这样就使得,掌握技术产品的制造商和文化跨国公司形成战略联盟,互相依赖。跨国公司利用专利法或版权法等法律途径对版权进行保护,同时,利用各种技术实现版权的保护,如利用序列号、对软件进行加密、采取许可协议等。

第四,对于跨国公司而言,商业秘密同样是企业财富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体现。19世纪80年代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中,将商业秘密保护作为重点写入了TRIPS协议中。跨国公司不会把所有的技术公开在专利文献中,最关键的部分仍然作为企业的商业秘密来保护。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10

1. 知识产权的概念

“知识产权” (Intellectual Property) 是涉及知识成果和知识价值的一种权利, 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对其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工商经贸等领域里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知识产权”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 “知识产权”后来也有人称“无形产权” (Intangible Property) , 这中叫法开始被很多人沿用或引用。

2. 知识产权保护的意义

随着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知识产权的保护引起了各国足够的支持。知识产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 提供创新激励;第二, 促进技术扩散;第三, 有利于维护市场环境的有序和公平;有利于促进各国间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二、知识产权保护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

1. 知识产权保护对于规范国际贸易市场有很大的帮助, 国际贸易健康有利的发展, 知识产权的保护是离不开的。

近年来, 随着各国贸易数量的骤增, 假冒伪劣和侵权产品越来越多, 据统计全球每年的贸易中假冒商品的价值总额占到了全球贸易总额的7%, 超过了6000亿美元。其中, 药品、消费品、汽车和飞机的部件由于具有巨大的利润, 成为了假冒侵权最为严重的商品。这些商品都是与国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息息相关的。这些产品的假冒伪劣威胁到了全球的经济、国家政府的管理和国家的安全。我国要在国际贸易中加强对企业知识产权的保护, 这样可以使我国企业的利益在国际贸易中不受损害, 保护消费者的利益, 保持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有助于国际贸易市场的规范。

2. 很好的保护知识知识产权可以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和贸易利益。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 他们在本国开发产品的核心技术, 而将产品的生产放在了我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 就是因为看中了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 利用这些国家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产品制造的成本, 并在这些国家销售。他们拥有了自己的知识产权, 利用知识产权拥有垄断优势, 占据产品市场份额, 获取高额利润。

三、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1.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发展

对我国来说,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立的时间还很短, 至今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 但是其发展速度非常的快。1982年《商标法》的出台, 标志着我国已经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加入了大部分关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公约,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正逐渐接近国际标准, 这将使我国企业在国家贸易知识产权竞争中得到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综合看来,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知识产权制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国申请的发明专利是13万件, 排世界前几位, 但是人均量却很少, 其中又有一半是国外在中国的公司申请的,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中外合资的企业, 剩下的我国企业的申请量很少。发达国家拥有大量的专利, 他们利用这个优势占领中国市场, 阻碍了中国在国外的投资和出口的增长,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其次, 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在高科技领域申请的专利较少, 主要集中在食品、药品, 饮料等方面。这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处于劣势地位。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尤其是有些政府领导干部对知识产权很陌生, 知识产权意识比较淡薄, 没有充分的认识到在国家经济发展中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另外知识产权的转化率在我国还很低, 2007年我国有500余万项的专利成果, 但是实际的转化率却不足30%, 造成了科技成果极大的浪费。我国的专利申请人中大部分是高校和个人, 占有大部分国家研发基金的国有企业却很少。

四、中国的相应对策建议

1. 首先要建立一系列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只有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才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足够的保障。培养国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尤其是国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识。我国国内目前知识产权管理的人才还非常的少, 对企业的需求来说, 这还远远不够。企业和国家要一起努力, 加强对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 并给他们足够的资金支持和充足的空间, 使他们在知识产权保护战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使企业在国际贸易中懂得用法律的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利益, 让法律人员在应对案件时有足够的能力。

2. 增加知识产权的存量, 提高知识产权的转化率。

中国是一个贸易大国, 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总额在发展中国家也居前列, 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却很少。21世纪, 世界贸易总额骤增, 各国之间的竞争力也越来越激烈,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能够垄断市场, 占据市场份额, 提高自己国内的经济。国家要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其自主创新的能力, 创造自主品牌, 提高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曲建忠, 张红霞.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05-08-22

[2]卫玮, 单瑜.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8-06-15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11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应与普通高校有所区别,应该遵从职业教育的目标和宗旨,更多地突出实践教学的特色,可是从当前我国职教类高校的教学实际看,特色并不明显。本文选择《国际贸易实务》这一课程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 就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如何有效地开展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高职学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也是国际贸易专业的核心课程、应用型课程。从教学目标上看,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此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惯例,掌握进出口业务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会运用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然而由于课程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素质、教学方法和模式等多种原因,在教学中普遍存在如下几个问题,影响了教学效果。

1.教材老化,致使教学内容不能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完全接轨

在国内有影响的教材有两个版本:一是以对外经贸大学编写的“国际贸易实务”为代表的“北派”,“北派”的特点是重理论;二是以上海外贸学院编写的“进出口贸易实务教程”为代表的“南派”,南派的特点是重实践。但即使是以实践为主的教材也不免是纸上谈兵,而且多年来内容变化不大。长期以来很多院校使用的都是自编教材,这些自编教材多半是以上述两个教材为蓝本,内容上大同小异,教材跟着教材走,而不是跟着国际贸易发展的实际走。比如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文件规定信用证一经开立,即为不可撤销信用证,删除了《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500号文件中可撤销信用证的概念,但是如今高校使用的教科书中还依然出现“根据信用证是否可撤销,信用证可分为可撤销信用证和不可撤销信用证”的文字。

2. 师资队伍满足不了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业务操作能力,即“理论+实务”的“双师”型教师。可是目前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务》教师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根本没有外贸实战经验,教师的讲授只能是纸上谈兵,难以对该课程进行形象透彻的讲解,从而使课程教学显得苍白无力,教学效果不甚理想。而有过相关实践经验的教师往往可以通过实践案例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掌握相关内容。

3.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薄弱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的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环节非常薄弱。学生没有机会体验进出口业务操作流程,没有机会了解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业务操作具体事项。仅仅是理论上的学习,很难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主要操作技能和操作方法,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所以这种片面强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注入式传统教学模式既不适应课程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学改革的对策

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既要突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又要结合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笔者结合自己在该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就该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探讨。

1.紧跟国际贸易的发展步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领域中的实践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如果教师不能将国际经贸领域最新进展和前沿内容渗透于教学当中,那么学生所学的知识自从接受的那一刻就已经落后了。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但教材具有滞后性,因此教师不能满足于教材的内容,应及时补充更多更新的信息。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最新信息和资料,如WTO的最新进展、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最新运用等。教师必须做到知识的及时更新,跟踪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才能将国际贸易的最新知识反映到教学中来。

2.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最初是由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提出的,但实际上,对于任何一个实践性强的专业,“双师型”教师都必不可少。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来说,应该有一批“双师型”教师—既精通理论又擅长实践的教师。因此,专业教师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新的教学手段。学校还要适当引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知识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教学队伍中去。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师资力量的培训,为教师提供进一步深造的机会,让教师最大程度的获取前沿的学科知识以及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遵循授课实践化的原则,打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以任务或项目、能力目标的实现为目的,合理采用如下教学方式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全面理解掌握外贸实际业务。

一是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情景模拟教学,是将国际贸易业务引进校内实验室,从大量的实际业务中选择典型内容组成一套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程序,情景模拟教学使学生能独立与外商签订完整的国际贸易合同。模拟教学过程中,通过解决教师设置的各种障碍,学生能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变能力。

二是利用外贸软件模拟教学。软件模拟教学是利用国际贸易软件在校园网络上完成国际贸易过程的一种实训的方式。模拟教学模块主要由交易准备阶段、交易磋商阶段、签订合同阶段、履行合同阶段四部分组成。通过软件模拟教学使学生对采用电子商务方式进行国际贸易有初步的了解,增加了感性认识。

三是学校应想尽各种方法,建立几个比较稳固的教学实习基地。基地实习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联系,将企业作为实践教学的基地,让学生到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实地训练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在企业实地参与业务操作,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能力的训练。学生在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全部过程,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要求。

(2)改革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手段。开发制作PPT课件、拍摄专门教学片、制作网络课堂,用各种现代化信息手段丰富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另外可以定期聘请校外实习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作专题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参观和实习,开拓学生的视野。

(3)改革双语教学。鉴于英语应用能力在外贸业务中的突出地位,可以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中英文双语教学试点。在对全部模块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部分模块内容用英语授课,特别加大对合同条款的英语例句解释、对贸易惯例原文的引入,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培养学生用英语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增强与客户进行沟通的能力。

新的全球贸易形势、新的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都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教学体系进行不懈地改革,使之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服务。

国际知识产权贸易 篇12

1 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可见国家已经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 这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支撑。我国大多数企业自身技术能力相对较弱, 很多企业要从国外直接引用技术, 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少、质量低, 始终处于产业链的低端, 而且企业的产品一但出口, 就可能侵权, 所以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面前显得力不从心, 而创新是发达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就采取政策措施, 鼓励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 但是, 由于多方面的原因, 我国的企业技术创新问题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我们必须按照十八大的要求, 努力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使企业始终处于经济和贸易发展的前端, 充分利用知识产权维护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这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在国际贸易中不受制于人的最佳选择。

2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实体法主要有《专利法》及其《专利法实施细则》、《商标法》、及其《商标法实施条例》、《著作权法》及其《著作权法实施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条例》, 《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 《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反不正当竞争法》, 《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等等。可以说, 入世后我国按照《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的要求, 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的调整, 制定了新的法律, 也按要求对现有法律做了一些修改。但是在国际贸易中的许多问题, 我们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仅在第五章“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第二十九条至三十一条, 对我国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做了一些粗线条的规定。

同时, 知识产权的规则是由发达国家制定的, 我们始终无法赶上或者超越, 难免在国际贸易中受制于人。所以, 我们必须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即努力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 又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 建立起一个促进经济健康发展、符合我国国情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

3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世界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逐渐融合, 逐渐统一, 协调发展的过程。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 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是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 我们中国一定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 努力争取自己的利益, 在国际贸易的舞台上, 掌握主动权, 而不是任由发达国家摆布。

4 全面掌握TRIPS协议和他国的法律法规

《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TRIPS协议, 是在美国的极力推动下, 为了把适用于国际贸易的某些规则延伸到知识产权领域, 经过长达8年的乌拉圭回合谈判, 产生的全球第一个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则体系, 旨在解决国际贸易领域内的知识产权问题, 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TRIPS协议虽然对知识产权保护与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在国际贸易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比如对发展中国家的特殊需要没有给予相应的照顾;某些国家借口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对贸易系进行不正当干涉, 把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贸易壁垒, 对国际贸易的正常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

同时, 所有WTO成员国都要根据TRIPS协议的规则修改国内法, 与其保持一致。在国际贸易中, 企业既要熟悉TRIPS协议的相关规定, 也要对他国的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有所了解, 以美国为代表的特别301条款和337条款, 是发达国家在世界范围内通过一系列国内法措施强迫他国接受其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的典型范例。只有熟悉了这些规则, 才能在国际贸易中努力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 同时又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减少纠纷和诉讼。

5 采取措施应对知识产权壁垒

TRIPS协议在序言中就明确指出, “要保证知识产权实施的措施与程序不至于变成合法贸易的障碍”, 但事实是, 知识产权保护在成为一种新贸易保护措施的同时, 也成为了一种壁垒。而且, 知识产权保护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之一。

所谓知识产权壁垒, 是指一国采取的与贸易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的措施, 违反《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 即知识产权的垄断性超出合理范畴, 使正常的国际贸易受到影响, 就成为了知识产权贸易壁垒。主要表现就是以保护知识产权为名义, 对享有专利的产品、享有商标的商品、享有著作权的产品等实行进口限制或者凭借知识产权优势, 不公平或不合理地行使知识产权。主要包括由专利权和标识性权利构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知识产权保护的滥用;贸易的“内部化”和选择性投资;对平行进口的严格限制等。知识产权壁垒的实施手段相对隐秘, 是发达国家保护本国市场, 掠夺他国财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对发达国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所以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和技术上的优势, 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用知识产权形成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就成为了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障碍。所以, 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积极应对知识产权壁垒, 保护知识产权, 维护我国贸易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6 解决平行进口问题

平行进口在国际贸易和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 经历了一百多年的理论争论和法律实践, 仍未形成一致的观点, 对平行进口的概念也有多种表述方法。所谓平行进口, 通常是指在国际贸易中, 知识产权人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出售给国外经销商, 这些国外的经销商或者生产企业将其与权利人在国内生产的相同的商品, 重新进口到国内的做法。

平行进口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TRIPS协议在这个问题上, 在平衡各方利益冲突时选择了中立, 协议第六条规定:本协议的任何规定均不得用于涉及知识产权的权利用尽问题。所以, 关于平行进口是否合法的问题, 属于各国国内法的调整范围, 各国可以自行决定是允许还是禁止平行进口行为。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及我国经济贸易的发展、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 进口产品的数量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的平行进口问题越来越多。但我国目前对平行进口问题尚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虽然允许平行进口对知识产权人或独家经销商会构成不公平竞争, 甚至存在着许多其他弊端, 但世界经济逐步实现贸易自由化, 允许平行进口有利于竞争, 防止垄断。允许平行进口从总体上讲利大于弊, 所以我国应该立法允许平行进口, 既符合中国国情, 又有利于我国产品出口和经济发展。

7 通过诉讼保护知识产权

对于其他国家以侵犯知识产权为名义对我国提起的诉讼, 我们一但应诉, 就有50%的胜诉机会, 如果放弃, 则意味着100%的失败。所以对这种知识产权纠纷, 我们要积极应诉而不是一味的忍让, 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且, 我们在熟悉国际规则和他国法律的基础上, 对国际贸易中侵犯我国知识产权的行为, 也应主动诉讼, 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更要保护好我们的知识产权。

8 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在国际贸易中, 形成一种尊重知识产权、崇尚创新和维护知识产权的文化氛围。弘扬以剽窃为耻、创新为荣, 以假冒欺骗为耻、诚实守信为荣的道德理念。一方面应当加强企业在境外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另一方面, 也要加强企业在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防范意识。对外资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更要引起高度重视, 比如外资以知识产权入股的审核问题、合资企业中我国原有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外资企业引进技术是否侵权问题等等, 都必须提高警惕, 防范发达国家用投资为诱饵, 掠夺和侵犯我国的知识产权。

参考文献

[1]张智群.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探析[J].法制与社会, 2011.

[2]励萧宇.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商业经济, 2010 (1) .

[3]孙妍君.论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2011 (12) .

[4]王晓东.资源论视角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壁垒问题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 (8) .

[5]文侃, 糜华.从平行进口问题看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J].金融与经济, 2007 (8) .

[6]郑楠.国际贸易与知识产权保护[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 (20) .

[7]常媛媛.国际贸易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探析[J], 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9卷第4期.

上一篇:城市环境保护治理下一篇:作文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