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保护治理(共12篇)
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1
一、城市治理理论概述
(一) 何谓城市治理
城市治理概念来源于西方社会, 是一个综合政治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的交叉科学。从内涵来看, 城市治理首先是一个治理城市的动态的过程, 既是决策的过程又是制定决策的过程, 重点是在使城市中各个利益主体达到相互制约和平衡的基础上, 使城市整体利益趋向最大化的过程。其次, 城市治理在静态上是要依靠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市民的合力, 共同形成城市重大决策和发展战略的过程。
(二) 城市治理体系
前文提到了, 城市治理的依靠力量, 也就是城市治理的利益相关者, 即城市政府、企业、市民和社会组织, 它们构成了城市治理从动态到静态、从宏观到细节、从政策到对策一系列博弈的动力。因此, 有关城市治理的一切内容和对象, 都要与他们发生联系。
二、城市治理各体系的环境保护职能
环境保护是现代社会凸显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 它的重要程度已经开始威胁局部区域的生存质量和一些国际间的合作。而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以城市为单位的背景下, 所表现出来的亟待解决的迫切, 则需要城市治理的几大要素来予以应对。
(一) 城市政府
城市政府是城市治理的核心主体, 它既是一个城市公共权力的掌握者, 也是城市公共事务的管理者。城市政府的职责是代表全体市民意志形式公共权力, 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监督和服务。城市是现代化的标志, 而现代化的基础是工业化。工业化天然建立在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上。而大工业带来污染必然威胁城市的发展, 尤其是市民生活质量、生命安全。政府作为一个城市的治理主体, 拥有着最高的公共权力和管理使命, 一方面要继续大力扶持经济, 一方面还要注重城市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 将环保上升为城市内部治理的关键环节, 而非粗浅意义上的形式敷衍。政府实施环境保护工程往往是通过立法, 并责成相关部门, 通过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资金的预算和调拨, 整合人力、财力、物力为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整体推进, 并实施具体的计划, 从诸如绿化、治污、节能、减排等全面纳入城市规划的宏观计划当中;同时颁布一些部门条例在全社会范围保障环保事业, 尤其对新型的环保产业实施扶持、注资和宣传, 并规范市场秩序, 建立一些监督机构, 对城市环保工程进行全方位的监督、追踪和奖惩。
(二) 企业
企业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动力和生力军, 是城市最基本的经济细胞, 是社会财富的整体提供方, 通过生产、管理、经营、销售、服务等流程将产品推入城市市场, 并通过竞争获得利润的最大化。企业是一个城市的经济命脉, 而它为了获得更有利的发展条件, 往往会与城市政府达成协议, 并参与重大政策的制定。而环保对于企业具有两方面的意义。第一, 企业有环保的天然责任。因为企业自身的运营机制导致它必然要消耗资源和能源, 加上生产过程中必然要带来一定的污染, 尤其是大型企业。在生产获利之后, 它的利润当中本身就含有对周边环境的破坏的成本, 因此企业有责任将其中一部分用于对周边环境的治理。而且, 企业一旦自觉担任环保的主体, 往往具有一定的宣传效应, 为企业积累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获得了潜在的信誉, 对于企业产品的销售更有意义。第二, 环境保护不仅仅是保护, 还是对环境“使用价值”的恢复和增殖, 这本身就具有资本价值和潜在的市场吸引力。因此大力扶持生态产业, 是今后城市发展的一股动力。因此很多相关产业就是据此大力注资, 通过提高了环境质量而提高了地价, 拉动了房地产、建材、劳动力等市场的内需, 是不可多得的经济增长点。
(三) 市民
市民是社会的最小细胞, 是城市治理的最基本单位。市民参与治理的愿望大多是满足自身的需要, 从而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当然, 单一的市民对于城市环保往往是孤立的享受。但是市民几乎填满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因而监督的涉及面自然是无孔不入, 因而也就抵消了个体市民的薄弱。城市环保是一项公益事业, 具有社会性、群众性, 离开社会和群众的支持参与都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为使群众能热爱并积极参与, 应以多种方式广泛地进行有关自然环境和人类关系的宣传教育, 进行有关环境保护、生态循环知识的宣传教育, 以提高其认识, 培育其兴趣, 力争把环保从束之高阁的政策口号转变为市民自觉奉行的社会风气, 内化成为群众的习惯。尤其是现代工业社会, 享受“自然风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日常需要, 这已经形成了明显而持久的“生态市场”, 因此, 在环保产业的视野下, 广大市民的“生态”消费是巨大的升值空间。
(四)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城市治理的未来主导力量。它又称为群团组织, 第三方组织, 非政府组织, 有别于政府和企业, 既没有公共权力, 也没有营利目的, 而是致力于经济社会公益事业的独立组织, 如协会、学会、联合会等。随着市民社会的初露端倪, 市民民主、自治意愿的自觉强化, 社会组织的作用也日益体现, 成为协调政府、企业、市民的有生力量, 提供社会服务、促进经济发展、为政府提供有效建议、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组织的优势在于它可以是企业的联合体, 也可以是市民的联合体, 并通过一定的组织规章和组织运作原则, 对政府提供咨询建议, 对社会提供专业化服务。因此形成了社会组织的独立性, 决定了它可以协调政府、企业、市民的利益冲突, 实现社会利益分配公平。群团组织对于环保事业当然具有先天的热衷, 因为它没有营利目的, 因而往往能够清晰看到经济社会对于环境的破坏和环保的迫切性, 也能够比政府更容易找到环保事业和生态产业的规划的发挥策略, 既能为社会广为宣传环保的意义, 同时又能为企业投资环保产业提供发展策略和市场导向。
总之, 在城市治理的框架中, 环境保护已经从空泛的宣传理念成为了可见可感、行之有效的城市发展行为, 通过政府、企业、市民和社团等载体的磨合和实现, 环境保护事业自然是顺水推舟, 进入常规发展阶段。
摘要:现代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无论从经济、政治还是文化、社会, 城市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的扩大和深化。当然, 不断增长的社会问题和愈发严峻的环境压力也日益迫近城市尤其是大都市。
关键词:城市治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贾云.城市生态与环境保护[M].中国石化出版社, 2009.
[2]李相然.城市化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4.
[3]踪家峰.城市与区域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
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2
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治理问题,共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以前各种错误的城市水系改造的总结。错误的城市水系改造方式,正是造成目前我国城市特色和功能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二是讨论城市水系的复合功能,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和文化灵魂;三是探讨如何构建城市和谐水系,系统综合的城市水系治理观是什么。
一、错误的城市水系改造——城市特色、功能退化的主因之一
良好的城市水系实际上是构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社会和谐型发展的基础之一,是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的主要抓手。如果以错误的方式对城市水系进行改造,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走环境友好型的城市化道路将无从谈起。总结目前我国错误的城市水系改造方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填埋城市的河、海、湖来造地、修路和盖房
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在城镇化的高潮中,每年都有成千条的城乡河道被填埋,上万亩的河滩、湖泊、海涂、湿地正在消失,而且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这些错误的做法,有的还正在进行或者正在计划中,有的甚至浪费了大量的宝贵的国家财政资金和部门的预算,肆无忌惮地向城市的生态之魂开刀,大量地毁灭这些建立未来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生态资源。要知道,淡水水系中生物种类比海洋要高出59倍之多。但正是这些错误的水系改造方式,致使我们许多城市优美的明河变成了暗渠,昔日流连忘返的独特环境变得十分平庸,原来流动互通的水系变成了支离破碎的污水沟或者污水池。原有河道、湖泊中生物生育繁殖的环境与自然生态群落遭到彻底毁灭,使城市水系失去了自我净化的能力。现在,全国城市中的90%的河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50%以上的河道存在严重的污染,75%的湖泊受到人工的污染,而且其中绝大部分的湖泊已经超越了生态自我修复的临界点。这些大自然发出的呼唤,给我们的一个警示,就是我们再也不能延续这样的错误了,生态环境再也不能经受如此的折磨了。
2.城市河道、江岸变成了单纯的防洪工程
在许多地方,城市河道治理机械地执行××年一遇、一刀切的设计标准,简单地截弯取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浪费,而且城市内部高大的防洪堤,严重地影响了原有的城市排水、交通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水资源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水利发展的模式属于粗放型,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如防洪堤防从解放初的9万公里,到20世纪70年代的11万公里,80年代的16万公里,目前的25万公里,造成堤线越来越长,堤身越来越高,相应的洪水位也越来越高,形成恶性循环
3.河道、湖泊的硬质驳岸和砌底
这样一种“二面光”或“三面光”的水工程建造模式,使得原有的自然河堤或土坝变成了钢筋混凝土或浆砌块石护岸,河道断面形式单一生硬,造成了水岸景观 1的千篇一律,水生态和历史文化景观的严重破坏。许多城市内所有河道河岸的处理,全部是一个设计模式,一种风格。各类防渗工程所造成的生态破坏也比比皆是,连我国北京著名的圆明园也不能幸免。有的城市更是在原有的河道、古渠道中简单地放下一根水泥涵管填平变成城市的下水道,还美其名日给城市交通留出了空间。这些机械的错误的河道治理模式,破坏了原来河道的综合功能、独特文化遗产和景观,破坏了城市水系是供老百姓亲水的宝贵公共资产的特性,而且还会因难以清除淤积造成引洪不畅,导致一场暴雨就到处积水的弊端。
4.过度集中式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过度集中式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导致了巨额的投资费用、营运的高能耗和无法进行中水的就地利用。我国一些城市都采取了污水集中处理的方式,把污水集中起来通过污水干管送到十几公里以外的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然后把处理后的中水再通过管网运送回来,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而且使得城市的污水处理系统非常不经济。
5.远距离调水冲污
实施远距离的调水冲污,首先将使调水区的生态受到影响。根据国际生态组织的统计,如果把一条河流30%的径流量调走的话,就会对这条河流本身的生态造成难以恢复的影响。许多调水工程的实施,往往是不计生态成本和社会成本,而只计了一个经济成本,这不是环境友好型,也不是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其次是无偿调水,打击了水源地群众和政府治理水污染的积极性。第三是巨大的工程成本。许多调水工程,动不动就是几百、上千公里,长距离的调水要防止水的渗漏、蒸发造成的损失,要保证沿岸的污水能够深度处理,从而保证调水水质,这需要消耗多少的管理成本、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同时,简单的污水搬家只会导致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大。
6.滥采地下水改变了城郊湿地的生态功能
对地下水源的滥采,改变了城郊湿地的生态功能,影响了作为城市“水肾”的生态效用。城郊湿地是城市周边最主要的水的过滤系统、地下水的净化系统、生态的聚集系统和保障系统。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块湿地的价值比相同面积的海洋高58倍,因为湿地可以保护濒临灭绝的物种和食用鱼类。但这些系统由于湿地的功能改变带来了灭顶之灾,造成了水生态和物种的衰退。许多湿地衰退以后,使得成百上千种的物种消失。我国因为湿地系统和其他生态的破坏,导致每年有两干多个物种濒临绝种,迁徙鸟类不断减少甚至灭绝。无节制地抽取城市地下水,不仅使昔日的湿地迅速变成干涸的荒漠,而且也造成了大面积的地层沉陷。目前,全国已经出现区域性漏斗56个,地层沉陷的城市多达50多个。地处江南水乡的嘉兴市,地面沉降量超过了800毫米,每年还下沉30毫米。北京市累计的最大沉降量也超过了800毫米,造成了地下水管道断裂,建筑基础倾斜。对有限的地下水源,我们本应只利用其“利息”——补给量的一部分,但现在我们已经在大量地使用它的“本钱”。可以预见,这种状况不改变,城市区域的水生态将会被人类彻底破坏。
二、城市水系的复合功能——活的城市生态和文化灵魂
1.泄洪排涝作用
城市“现代化”的负面影响之一,就是使得城市不透水地表面积不断增加,严重地削弱了地表蓄洪、植物拦截和土壤下渗的功能。对洪水的截流作用的消失,造成的后果就是地下水补给日益不足,地表径流量逐年提高。而且由于城市所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为降水提供了大量的凝结核,所以一般而论,城市化地区的降雨量要比农村高5%~15%,雷暴雨天气多10%~15%。城市水系的应更多地担当起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功能。但是由于水系的破坏,这些功能都不可挽回地衰退了。这些功能决不是目前城市中广泛采用的管道排水或防洪工程能取代的。
2.城市水系是历史文化的沉淀
城市,大都是因为水而兴起,因水而繁荣、发展。绝大多数的历史城市,都是先有河,后有城,许多的城市历史是沉淀在河道、湖泊、海滨和湿地上。如北京,它的起源就是莲花池,北京城区所有的河流,都可以找到其历史文化古迹与典故;杭州城里的浣纱河,传说是西施浣纱的地方。但是这条美丽的河道,20年前已经被改造成了街道。许多城市因水而建,也因水而具有“灵气”。即使北方最缺水的城市如北京、天津,我们也可以找到许许多多的街道,原来都是河道改成的,如建设部门前的三里河路,也就说明以前此处是河道。一些原本没有水面的城市,为了创造生态景观而人工修造出一系列的水面。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格里芬湖。格里芬是一位美国的规划师,他设计的堪培拉规划方案在多个投标方案中胜出,按他的规划修建的堪培拉是非常秀美的,尤其是中间的人工湖,虽为人工开挖,但却利用了山谷地形,蜿蜒曲折,调节了城市内部的气候,造就了堪培拉壮丽的景观。所以,堪培拉市民就把这位设计师的名字作为这个城市湖泊的名字。
3.城市的水上交通线和防护地带
自古以来,内河船运由于其低成本、高可靠性、安全性和可观赏性,始终得到商家的重视。英国许多地方近几年还纷纷疏通古代运河以供城市间输送游客和农产品所需。城市水系又是城市各组团之间的天然隔离带。在古代,所谓的护城河就具有保护城市、阻隔敌人的功效。而在现代,这些天然的河流是城市最壮观的公共空间,在人口日益稠密的现代城市中,城市水系与绿带公园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城市最漂亮的、最令人留连忘返的、最具有生态和文化功能的城市亮点。
4.廉价消解净化城市污染物的场所
城市的水系是廉价的、有效的、长期起作用的消解净化城市污染物的场所,是城市污水降解净化天然的场所。如果按照生态的方式而不仅仅是按水利的要求、当地的要求来修建城市水系,使水面与岸边的生态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水系改造为“城市之肾”,大大增强对污水的自然降解能力。城市的许多水生植物、微生物吸收 COD、磷化合物的能力强,而投资成本又很低,如果换算成每吨污
3水处理费用,通常仅为传统二级污水处理厂的l/5~1/2,运行成本只有 1/10~l/5.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是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我们可通过这些数据找到答案。将这种人工湿地式的城市水系与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回用再处理系统相连接,就可以将四类水净化处理后达到饮用水源取水标准,使城市水源重复地循环地利用。这是根本解决城市缺水的百年大计。
5.城市生态的重要组成、生物多样性的集中表达
生态学家卡琳。克里斯坦森在《绿色生活——2l世纪生活手册》一书中指出,“乡土感情可由本地多种多样特有的生物来增强”,忠告“不可破坏现存的生态系统和荒野”,“在花园和邻近地区提供野生动物活动场所”,“建造一个池塘”并种植本地特有的野花、灌木和树,因草林多、昆虫长、鸟类聚、小兽生,而构成完整的小水系生物群落。这种生物群落在城市里面尤为宝贵。
6.休闲旅游功能
城市水系是城市最美好的公共空间,是人工建筑之中反映自然景观、田园风貌的主要场所。城市水系有多种美学功能:生态美、特色美、意境美、动态美、人文美、整体美。城市的特色离不开城市的水系,城市的水系就像城市的指纹,建筑可以千篇一律,但是水系没有一个城市是一样。城市的意境美对人的心态进行调节。水系是动态美,因为城市的水是流动的,它的柔性、运动性、消化污染的作用、水生物的生成和养育性。城市水系的人文美,因为它是文化的载体,甚至有的河道可以追溯到五千年之前,历代的名人雅士都在水边留下了他们的痕迹。城市水系当然还有和谐美,因为它是一个整体复合的系统。从一个城市水系可以看到一个城市领导人的抱负,就像我国古代剧作家号称东方的莎士比亚李渔所说的那样:山水者,情怀也;情怀者,心中之山水也。就是说,要在城市里面造就人工环境和保护自然景观,采用什么样的水环境治理思路是由领导者的美学修养和情操来决定的。
7.城市的应急救助系统
如城市发生火灾,城市水系的储存用水就可以用于灭火救灾。城市水系又是很好的备用水源。如果出现自来水供应安全事故(污染、恐怖活动、被投毒等),就可以用地表水作为水源。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活生产用水的备用系统、防灾系统和城市安全的保障系统。
三、构建城市和谐水系———系统综合的城市水系治理观
1.系统规划、综合治理
城市水系的治理,要执行整体与生态最优原则。就是要综合考虑水生态、水景观、给水、排水、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排涝和文化遗产、旅游等各种功能的有机结合,还要与城市的园林绿化紧密结合。城市水系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的生态系统,只有按照这样的生态观、复合观去设计城市的水系,才能做到心中有山水,才会避免出现像深圳那样耗时一年多、耗资巨大的、愚蠢的大截排
4污水的方案。同时,治理城市水系,我们还要遵循资源最节约原则。水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最稀缺资源之一,必须将污水资源化、再生利用和节水、节能、节材紧密结合。要组织多学科专家学者协同跟踪研究,对一个城市的水系的设计要上溯及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的渊源,下放眼未来,来构建城市的独特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法制保障、重在保护
城市和城郊原生水生态的脆弱性和难以修复性,警示我们水系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就很难恢复。假如要恢复,也需花巨额的成本。我们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水法》和《环境污染防治法》等诸多法律来规范治理。保护了城市水系和其他自然水斑痕,就等于保护城市的特色景观和城市的生态以及城市的未来和繁荣;必须依据《城市规划法》所推出的城市“蓝线”与“绿线”管治的综合作用来系统考虑城市水系的管理。
3.协同管理、科学考核
城市水系的多功能性,注定要求强化部门管理的协同性。城市水系涉及市政(给排水、污水和节水)、水源保护、园林、水利、环保、交通、航运、旅游、农业水产……等方面。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功能都纳入到一个部门来管理,而失去相互制约,而且有可能造成巨大的决策错误或者单一机械的治理方案。我们必须系统地全面地来整合这些功能,统一进行规划,统一落实责任。要从多功能、复合性来制订规划治理方案,分部门实施与管理。我们讲究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但必须着眼于整个水系的多种功能协调管理。要设立科学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性,减少和预防冲突,形成整体优化效果。
4.要市民参与、公众受益
尊重自然、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尊重普通百姓的长远利益是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三大主要原则。要做到这“三尊重”,就要动员市民成为保护和监督城市水系管理的主体。任何有关城市水系的修复、重建方案,都要进行公开讨论,尊重民意,提高维护城市水系的自觉性。
总之,应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历史性、协调性、安全性和综合性,来保障城市水系安全,改善城市生态,优化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用生态技术智慧治理城市水环境 篇3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工程等投身水生态治理和修复领域。不久前,记者在2014年上海智慧城市博览会现场看到,水治理产品及技术被安置在了重要的地位。据统计,在参加本届智慧城市博览会的企业中,水治理企业接近三成。其中,在生态水处理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的上海太和水环境展馆吸引着众人的关注,“水生态治理不能仪仪局限于对饮用水产品本身和生产企业质量管控的关注,而是要着眼于整体水生态系统的修复和治理,为我们的生活真正创造一个更为纯净的‘水生态’环境。”上海太和水环境设计研究院院长刘玉超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以怎样的生态技术修复
“智慧城市建设往往也离不开一个安全健康的和谐水环境。”刘玉超开门见山地说。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水生态治理一直是不小的难题。如何实现水生态治理,运用怎样的技术来攻破,刘玉超向记者介绍了太和水环境的核心技术一一“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太和水环境作为智慧水务领域的领导者和实践者,其拥有的食藻虫引导水下生态修复专利技术专门针对城市景观水体修复,黑臭河道治理,通过构建水下森林生态修复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治标不治本”、“治理遗留反变二次污染”的问题,使水体达到自行循环、自我净化的生态效果。
刘玉超表示,目前中国城市水体是水环境污染中最严重的领域,作为主打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太和水环境在这方面上下足苦功。据了解,早在1992年“太和水”就开始驯化“食藻虫”吃蓝绿藻。
“经过驯化的食藻虫可以迅速吃掉水中看不到的藻类和浮屑,提高水体的透明度,增强水下的光照强度,促进沉水植物生长,恢复水下森林系统。放入鱼虾螺贝等后,还可形成水下的市体生态系统,增强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刘玉超进一步介绍说,依托独特的技术优势,公司已完成了如云南省滇池国家水专项、江苏省太湖水专项、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太湖水专项、上海世博后滩、上海青草沙水库、杭州西溪湿地等众多项目。
事实上,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除了能够让被污染的水资源得到有效修复外,后期的维护及监控也发挥着不小的作用,比如水质的在线监控,各种微生物、环境指标的在线监控等等,进而持续保持恢复后的水质状态。
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把生态工程和水利工程相互结合,做好城市的水资源配置规划,有多少水资源就发展多大规模,不能只为了追求GDP数量而盲目发展。倘若只是城市得到了快速发展,却没有保护好水资源,甚至使水资源被污染了,必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长远的负面影响。
“如果要更进一步说,就是每一座城市不仅要规划好保护好且充分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还应该人力提倡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并且付诸王见实行动。”刘玉超告诉记者,太和水环境所推出的水下生态修复技术,就是旨在推动城市水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循环利用,净化城市水环境,提高水下绿化比例,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促进共建一个生态水环境。
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正加快,同时全国上下正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在推进智慧城市发展规划中,如何兼顾城镇化建设与水环境保护就显得特别关键。”刘玉超说,任何一座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对水生态环境的规划与设计。一般人看来,城镇化的快速密集发展与水环境污染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这其中很大程度上考验着城市管理者对水资源规划的重视程度,是否能根据水资源的自净能力,科学合理地规划城市的发展。
不管城市如何发展,水下生态修复技术都应该与一座城市的总体圳划、城市信息化紧密相连。未来城市的信息化和智慧化,不单单只是在交通、医疗、通信等领域实现,在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也同样可以运用科技的力量米建设安全健康的水环境。比如一个小区或者一座城市会产生很多生活用水,一旦乱排放将影响整个小区甚至整座城市的水生态环境,这时利用生态的修复技术,通过城市有的水系实现水的深度净化,最终达到地表水的标准,从而实现零排放,既便捷又环保。
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4
1 城市污水对于城市建设的影响
城市建设是加速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必要措施, 但必然也会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目前形势下, 城市建设对于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大气、水和土地占用三个方面。而其中, 污水对于环境来讲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污水处理对于城市环境污染治理尤为重要, 在我国当前城市建设中, 污水处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 如污水处理的设备、污水处理厂建设投入不足, 导致了资金不足、人力不足的情况。又如污水在处理时, 收集管网不能满足需要或不全面、不配套等, 使得污水处理时有效率性不能发挥、污水处理不彻底。同时, 污水处理技术相对落后, 不足以支持城市发展中的配套功能等, 都会对城市污水处理造成不良的影响。而现社会中, 环境质量的提升就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污水处理的不达标对人们生活水平是一种严重的挑战。由于污水处理不达标所带来的各项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成为社会的焦点, 所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革新, 处理能力的加强也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城市污水管网建设是城市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环节, 是城市污水收集和集中处理的关键环节, 是污水处理和水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历史原因, 我国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和管理目前相对滞后, 产生了一系列问题,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所要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当前城市建设越来越提倡规划先行, 但是有些规划还是缺乏严谨性和科学性。因此, 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突出规划的整体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统筹规划区域污水治理的全局, 加大研究污水途径, 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效率, 并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顺利实施。其次要加强对污水管网工作的统一管理, 做到统筹兼顾和保障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多渠道筹集资金, 保证建设投入, 加快污水管网的配套建设;此外要重视注意城区排水管网建设和管理, 实施污水的截流改造与分流改造;同时, 要全面调查管网实际, 有效发挥现有管网的效能。
2 城市污水治理的主要思路
城市是人口集中的地方, 也是环境矛盾相对尖锐的地方, 因而要解决城市水污染治理问题, 规划先行是首要因素。在城市规划中, 环境的保护问题也是将城市进行有效持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城市发展的首要因素, 只有城市在规划时将环境治理问题作为首要因素考虑, 才能在根本上改善环境状况。
同时要加强污水管网的系统管理工作, 比如加强污水源头管理, 加强排水许可制度, 建立全面的重点排污户档案;加大污水管网养护投入, 切实维护管理现有设施;规范有关污水管道的施工行为, 严格工程验收和项目交接的管理;加强污水管网的运行、维护等, 保证城市污水处理的基础条件。
在对污水处理中, 要坚持做到废水分类及处理, 尤其是工业废水, 要进行细致严格的分类。目前对于工业废水分类通常有三种办法, 第一种是按工业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化学性质分类, 如无机废水和有机废水;第二种是按产生废水的产品和加工对象分类, 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等;另一种是按废水中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 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硫废水等。因此在污水处理中, 也要坚持几个原则, 如选用无毒生产工艺代替或落后生产工艺, 杜绝或减少有毒有害废水的产生;在使用有毒原料以及产生有毒中间产物和产品过程中, 应消除滴漏、减少流失;含有剧毒物质废水应与其它废水分流, 流量较大而污染较轻的废水, 应适当处理循环使用等。
对于城市污水处理, 还要加强污水处理的技术的提升。在目前的处理工艺中, 膜处理法占据着重要地位, 膜处理法在应对冲击力以及负荷的持久上比较强, 产泥量少并对占地没太高的要求, 而且操作简单;活性污泥法使用于大多数的污水处理, 应用范围广泛, 最后流放的水质好, 但设备投入较高;臭氧处理法是一种处理效果佳、发展前途大的方法, 但投入也较大;曝气充氧技术作为城市污水处理上的龙头, 工艺以及技术就已经相对完善, 在城市污水处理中处重要地位。
城市污水治理的关键在于管理措施的保障。在城市的建设中, 水污染治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应当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建设目标中, 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通过考核以及对工作的评价, 促进水污染治理的进程;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加强技术创新的应用和实践;要加强对水环境保护的监督, 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进一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建设;加大城市管网建设及保护的投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处理好生态环境与城市的关系;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治理措施, 保护生态环境。
总之, 城市水处理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 不仅要从技术上不断创新, 设备上不断投入, 建设上不断科学化, 更要在管理上加强科学化探索, 进行全面有效的探索实践, 才能让城市水治理工作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摘要:污水对于环境来讲一直是十分严峻的问题, 污水处理的不达标对人们生活水平是一种严重的挑战, 所以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革新, 处理能力的加强也成为环境污染治理的焦点内容之一。
关键词:城市环境,污水治理
参考文献
[1]邹家庆, 工业废水处理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
城市环境治理倡议书 篇5
作为XX市民,我们既是城市的受益者,更是城市的管理者,我们有理由和义务为我们朝夕生活的城市梳妆打扮,更有信心和能力为我们生活的城市增光添彩。当前,综合整治活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了营造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整治氛围,深入推进整治活动,确保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从现在起,我们向全体市民发出如下倡议:
让我们争做环境整治的倡导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号召,牢固树立人人都是XX环境整治的主人翁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小环境和大环境的关系,自觉宣传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带头倡导文明新风,形成“环境整治我参与,优美环境我受益”的良好氛围。
让我们争做环境整治的践行者。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切实遵守各项行为守则和管理法规,服从有关执法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自觉维护交通秩序,不驾驶“铁皮车”、不乘坐不符合规定的“黄包车”、不违反交通规则;自觉维护市容市貌,不乱倒垃圾、不乱贴乱涂、不乱占道路;自觉维护建筑规划,不乱搭乱建、不违法建设;自觉维护市场秩序,不乱设摊点,不无序经营。坚持从举手之劳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从自己身边做起,共同打造景更美、路更宽、地更洁的城市新面貌。
让我们争做整治活动的参与者。我们要踊跃投身到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中,自觉配合整治行动,协助政府和职能部门积极改进工作,及时劝导待整治行为,举报需整治现象,为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献计献策,维护城市形象,让文明的风尚和法治的氛围洋溢在城市大街小巷,渗透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区乡村、每一个家庭,共同塑造和谐、宜居、文明的XX新形象。
让我们争做整治活动的守护者。我们要争做维护城市环境的先锋,对阻碍整治行为、破坏整治成果的行为敢于抵制,坚决制止。通过监督,做到人人讲文明、树新风、爱家园,为XX整治城市环境做出一份贡献。
广大市民朋友们,环境整治,人人有责,环境优美,家家受益。让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步调一致,万众一心,以实际行动呵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相信,有了大家的参与和努力,城市环境百日综合整治活动一定能够取得预期效果,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美好,更加和谐!
XX县城市环境百日综合整治活动领导小组
浅谈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卫生治理 篇6
【关键词】城市经济发展;环境;卫生治理
一、引言
目前,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发展,然而,在此过程中,环境卫生治理问题却逐渐被提上日程,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相关部门逐渐开始重视此工作,也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手段,并通过立法确保环境问题被有效处理,即便如此,我国当前的环境卫生仍不容乐观,各种环境问题层出不穷,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指数,所以,解决城市经济发展过快带来的一系列环境卫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工作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并鼓励和带动更多的社会个体乃至群体加入到环境卫生治理的行列中来,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当前的环境卫生状况,进一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二、当前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基础工作不到位
一般来讲,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协调各部门共同展开,但是就目前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治理盲点,换言之,也就是在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各部门各行其是,缺少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进而导致大部分环境问题被长期搁置、无人问津,甚至也经常会出现推卸责任,相互指责等不和谐场面,由此可见,当前我国环境卫生治理过程中,环保的基础工作不到位,管理工作缺少科学的监督体制,权责不明,这些都是阻碍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不断致力于构建环境卫生治理协调机制,保证各部门之间权责分明,有效治理。
2.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不够重视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已经逐渐成为全球城市建设和人类生活的最大危害之一,与此同时,城市生活垃圾与日俱增,其产量不断增长,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世界城市垃圾的平均增长速度,可见环境卫生治理的必要性,但是即便如此,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卫生治理的重视仍有待加强,首先从个人来讲,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人关注垃圾处理和回收等问题,环保意识极度缺乏。其次,从地方部门来讲,由于一些地方环保部门对环境卫生治理问题不够重视,导致很多环保政策得不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极大的限制了环境卫生治理的整体效果。同时,很多地区对环保的投入微乎其微,盲目追求社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导致事半功倍。
三、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卫生治理的相关策略
1.实施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各个行业的进程逐步加快,比如工业化等等的建设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实施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至关重要,此外,随着全球环保理念的号召,政府对于环保责任意识的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大,基于此,实施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势在必行,国务院早在2006年就强调了要加快建立环境污染责任制度,以此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进行,另外还有各个地方的一些政策相继出台,要求建立和实施资源节约型城市发展战略,在政府的高度支持下,确保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进行的关键就在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战略和工作方针的建立和落实,进而保障我国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有效进行。
2.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基础工作有效落实
随着我国相关环境法律日渐充盈,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虽然其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环境污染責任保险相关立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等法律均对环境污染的民事责任提出了相关规定,相关的处罚力度也明显增大,诸多相关法规的出台直接助力与环境保护的执法,为我国的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力的后盾。同时,也使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更加权责分明,更加有序,并且极大地避免了部门之间的相互指责和推卸责任,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提供了法律保障,同时也为部门间的沟通奠定了坚实的法律依据。
3.加大各部门对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重视
首先,提高政府和社会个体的环境卫生治理意识至关重要,只有各部门加大对环境治理问题的重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整治效果,同时保障环境卫生质量,
基于此,首先要做好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使其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展开的重要性,使其主动地加入到环境保护的队列中来,并不断加大对环境卫生的治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障人类生存环境。其次加大社会个体对环境保护的重视,鼓励并带动人们从自身做起,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并适当的对其进行环保教育,使其在日常生活中有效的应用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等等,进而整体上提高我国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语
总而言之,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加大环境卫生治理力度,不断提高个体和社会对环境卫生治理的重视程度,并以环境卫生治理为重点,兼顾城市经济发展进程。同时,要合理规划城市功能,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致力于构建一个科学缜密的生态文明体系,遵循生态规律,保障环境卫生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晶.城市化下的“卫生”困境与突破——论19世纪后半期美国城市公共卫生改革[J].安徽史学,2015,03:115-122.
[2]张胜芳,张胜衿.衡水市环境卫生长效治理机制与方法研究[J].成功(教育),2013,07:295.
[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J].北京规划建设,2005,02:5-51.
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模式探析 篇7
城市环境治理就是指各级管理者按照环境保护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标准, 通过经济措施、教育措施等来对人们的生活进行调节与控制, 以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防止人们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从根本上讲就是规范人们的行为, 使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发生变化,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 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城市环境治理的综合性比较强, 且还具有群众性、区域性、动态性等基本特点, 其实质就是对人们的生活进行规范, 实现全新的城市经济发展模式。
2. 城市环境治理的发展过程
环境问题是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对全球很多国家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进入二十世纪以来, 各种各样的公害事件频繁出现, 严重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 给英国、美国等发达国家敲响了警钟, 他们逐渐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纷纷采取各种各样的措施, 对城市环境污染进行控制。其城市环境治理可以分为如下几个过程:城市生态环境治理非限制过程、城市生态环境工业化治理过程、城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以及可持续发展过程,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 相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严重不协调, 其治理过程如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 实行城乡工业点源治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 对城市环境污染进行综合防御;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 是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 城市生态环境已改善不少。
3. 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模式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对于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可以分为三种:政府直接控制治理环境;市场化治理以及自愿治理模式。
3.1 政府直接控制治理环境
政府直接控制治理环境, 通俗地讲, 就是指相关政府部门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等各种有效措施, 来对企业、公民等被管理主体的行为进行规范,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这种环境治理模式将政府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了, 政府直接掌控着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以及有关重要制度, 强制性地对环境的治理进行控制, 使环境治理的模式别具一格。
这种模式的主要特点是:第一,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地位是不同的。政府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者与控制者, 其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是其它部门无法取代的, 同时, 这也是该模式最显著的特点。第二, 政府行政管理的范围非常广泛, 就社会而言, 其对环境治理的贡献是无法与政府相比的, 根本就不值一提。环境质量的监控以及环境服务的提供等各种环境治理活动基本上都是由政府实现的, 也就是说政府成为了环境治理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企业、公民等社会成员都是在政府的指导下进行环境治理活动。第三, 该模式主要是采取行政手段为主的治理方式, 而经济手段只是起了辅助性作用, 经济手段的运行也是由政府操纵的, 政府永远是环境治理的领导者。
3.2 市场化治理模式
市场化治理模式与政府直接控制治理模式是完全不同的, 它主要是指将社会的财产资金有效地利用起来, 成立多样性的投资主体, 使建设以及运营不断地产业化与市场化, 最终实现有足够资金进行建设且运营效率较高的目的。
市场化治理模式具有以下几种形式:a, 合同的管理。所谓管理合同就是指在基础设施健全的条件下, 为了调动企业管理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减少政府的参与, 政府常常将基础设施的管理以合同形式交给相关企业。b, BOT模式。该模式实质是一种项目融资模式, 是用来建设公共基本设备的, 其主要优点是没有什么风险, 且具有稳定的回报, 在这种模式下, 政府以及相关企业都有承担风险的责任。c, 合资。合资就是指政府与相关企业共同投资来完成基本设备的建设, 也就是说, 二者都有服务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 针对未建设施, 政府与企业能够成立合资企业完成其建设, 并对其进行管理, 而对于已经建立的基础设施, 政府可以分股给企业。d, 社区自助模式。该模式实际上就是在得到社区人员的同意之后, 自主建设基础设施, 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通常, 社区人员是管理者, 而实施者往往是专业公司, 建设费用是由用户自己承担的, 该模式在写字楼、居民小区中的应用极为广泛。
3.3 自愿治理模式
自愿治理模式不言而喻, 是指政府或者企业等采取超出环境政策的有关措施, 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的破坏, 自愿治理模式的种类是非常多的, 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很明显的共同点, 即他们并不受法律法规的控制, 而是自己自愿投入资金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这也可以说是一种高尚的品德, 一般而言, 法律是没有资格要求政府及企业等采取自愿治理模式的。
根据参与方及机构作用的差异性, 可以把自愿治理模式分为如下几类:第一, 单边承诺, 是指由企业制定有关计划, 目的是加强与影响其利益的股东、顾客等之间的交流, 由企业自己提出相关规定。第二, 私下协议, 是指企业与受到环境污染影响的居民等签订协议。
与前面两种治理模式相比, 自愿治理模式的优势很明显, 首先, 治理的主体不同了, 主要由企业进行治理, 由原来的“被动式”变为了现在的“主动式”, 可想而知, 这样的治理方式肯定是更有利于减少污染的;其次, 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 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使成本大大减少了。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必须要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 采取有效的治理模式控制城市环境污染, 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摘要:城市环境治理是指按照环境保护政策, 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 调节与控制人们的生活, 从而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本文简单介绍城市环境治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并重点对城市环境治理的多种模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城市环境治理,发展模式
参考文献
[1]李伟, 姚薇之.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模式[J].资本市场, 2008年第三期
浅析当前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 篇8
1 城市环境监测模式分析
对于城市内部环境监测模式而言, 应选择一些集成度较高的场所及地区来对不同模式进行测量, 以确保所测数值具有一定的代表意义。
1.1 城市主要交通路口监测模式
此模式主要指的是将城市主要交通干道、环路、高速公路以及立交桥等作为监测环境的所在地, 重点对汽车尾气中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颗粒悬浮物等指标参数进行监测, 此外, 还需要对汽车行驶过程中鸣笛所带来噪音的污染程度进行监测。
1.2 城市人口密集小区监测模式
此模式重点就人们工作、日常生活、学习及活动场所等具体环境情况进行监测, 这些场所的环境指标将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带来直接的影响, 此模式对人们生活环境中的健康要素等相关数据进行最为直观的监测。
1.3 城市主要污染源监测模式
此模式主要针对的是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生产场所、装置、设备以及地区, 例如火电厂、煤厂、造纸厂以及水泥厂等地方, 其生产过程所带来的工业排放物将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以我国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为依据, 可将城市生态环境的空气质量划分为三种级别, 一旦环境监测所得出的空气质量超过了警戒数值, 将会直接进行环境预警状态的启动。
2 当前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监测结果全面性不足
由于“只求发展, 不重环境”错误观念的影响, 虽然我国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 但城市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 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较低, 无法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 因而也不能对城市的环境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 这样一来, 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参考性也被大幅度降低了。目前, 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 很多方面同国际水平仍相距甚远, 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的监测过程中, 也不能很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其完整性, 技术、人员、基金以及设备方面还未达到有关要求, 因而导致企业排污状况不够清晰, 也很难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2.2 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污染物而言, 由于其种类极多, 因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治理, 但是, 我国目前的监测及治理技术还未达到此要求, 污染物处理措施十分单一, 另类污染物甚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2.3 缺乏一套有效的环境治理应急体系
由于环境监测及治理过程常会有突发状况出现, 但是我国有关环境突发情况应急体系还未建立起来, 再加上环境监测及治理成本较高, 由于资金问题及设备缺乏均很难使得一系列应急措施得到有效的发挥。
2.4 政策及体系有欠完善
2.4.1 产业化规范及政策有待完善。
一方面, 地方产业化政策有待明确, 不少省市还未下达有关文件来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产业化及其市场化进行规定, 因而实施过程中十分盲从和混乱。另一方面, 行业内缺乏特许经营规范性条例以及标准化合同文本, 因而导致特许经营协议实施时各方责权十分混乱, 相互推诿、争权以及扯皮现象屡屡发生, 这均导致政府、公众风险以及交易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2.4.2 激励机制没有很好的落实, 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够明确。
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化的发展, 还为政府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政策性的补贴。但我国所制定政策中还未涉及到污染物处理行业转制之后所得税优惠等相关问题, 因而为城市污染物处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税负压力。
2.4.3 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
有关城市污染物处理产业化方面的文件多数为指导性意见, 缺乏法律效力, 未从法律意义上对产业化及市场化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产业化配套政策均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规范和保障。
3 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 必须从主要问题入手, 借鉴国外优秀经验, 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 对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
3.1 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有关标准
环境相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借助于环境监测这一预警工作来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 将环境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环保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 对环保成果显著的国家进行借鉴, 对其相关城市监测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参考, 同时, 还应不断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相关设备, 对有待完善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
3.2 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3.2.1 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因子。
以污染物浓度为依据对污染物进行评鉴, 将危害较大且较易产生的污染物作为城市的重点监测对象。此外, 还应对我国环境监测的特征性指标进行确定。
3.2.2 改变传统的监测形式。
我国城市监测形式多为固定化监测, 灵活性及连续性较为欠缺, 因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时很难及时发现, 进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处理及应对措施较为滞后。应当进行灵活、连续监测形式的制定, 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3.2.3 注重污染物生物学及毒理学原理的监测, 研究污染物生
物学及其毒理学原理有助于监测人员对有害污染物客观特征进行及时掌握, 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3.2.4 确保监测及有关数据评价的有效性。
有关监测人员应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 对可信数据进行研究, 以确保数据获取背景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 以可信数据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 并提出有效的预见性措施, 推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3 对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生态体系, 其发展过程必然会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发展, 因此, 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及时安排人类行为, 减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4 结束语
城市化进程不仅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人口压力, 也带来了不少环境问题, 因此, 有关城市的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已经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要求。为了真正确保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 及其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 必须不断提高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水平, 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琼玉.我国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有关问题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4) :34-35.[1]刘琼玉.我国环境检测与治理技术有关问题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4) :34-35.
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 篇9
1 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及必要性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的概念, 生态河道治理是指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 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人工修复措施促进河道水生态系统恢复, 构建健康、完整、稳定的河道水生态系统的活动。城市河道生态治理还与一般的生态河道治理有着一定的区别其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保证了城市河道生态的情况下还需要对河道的美观性进行设计, 尽量使其能够与城市的整体风格想配套, 从而使得生态河道成为城市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河流的开发会带来经济上的发展, 但是它的负面影响也是深远的。第一, 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 导致生物多样性受损, 导致了流量的变化及输送泥沙的变化, 很多生物的原有栖息地消失。第二, 频繁发生洪涝灾害, 并且洪灾在城市中的强度有所增强, 河床的不透水面积有所增加, 河流的泄洪被大大削弱。第三, 由于河床硬化, 影响了城市的地下水供给。第四, 影响两岸的自然美景。
下面我们就对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进行具体的介绍。
2 河道生态治理的原则
2.1 综合性原则。
首先我们要是说明的是河道生态治理是一项综合性工程, 其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河道本身的生态环境是否能够得到改善, 还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这些因素包括了河道防洪与排涝的能力, 同时也需要使得河道具有一定的生态功能, 例如净化水质、生态景观等等, 并且由于其是建立在城市之中所以必须考虑生态河道引起的亲水活动是否会具有风险, 而一旦这些亲水活动出现风险又如何去预防和补救。除此之外, 交通因素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个因素, 在建立一个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 河道是否能够对于交通提供更多的便利而不应当过分地强调生态而增加了交通负担。因此, 对于城市河道生态治理我们必须对其进行一个较为综合地考虑。
2.2 自然性原则。
生态与自然永远都是无法分开的, 建立生态河道其主要依靠的不应当是大量的人工干预, 而应当以自然修复为主, 人工修复为辅, 自然本身是具有很强大的修复能力的, 其可以不断地对河流的水质及河道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稳定而又缓和的修复, 这种修复要远比人工干预更加自然, 其效果也更好, 并且我们在进行河道生态修复的时候, 也必须注意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现状河道的形态、地形、水文等条件;物种的选择及配置宜以本土种为主, 构建具有较强的自我维持及稳定的水文生态系统。
2.3 经济性原则。
河道生态修复本身是一项较为浩大的工程, 其工程进度是相对较为缓慢的投入也是较多的, 并且其后期的维护费用是极高的, 其本身是需要多方面配合进行, 例如政府必须对周边的工业产业进行排污限制, 从某种程度上是会对经济造成一定影响的, 这样就使得河道生态治理实际上是一项成本较高的工程, 我们应当在工程开始前就意识到这一点, 从而在整个工程的各个阶段都注意成本的控制尽可能降低前期建设成本和后期的养护费, 实现河道生态治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3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措施
3.1 修复河道的形态。
我们要对河道进行修复就必须先从其形态方面入手, 第一我们应当尽可能地对河道的天然状态进行保持, 因为我们任何的对其状态的改变都会使得当地的水系受到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四点, 首先第一点是要对河道的持续性进行修复, 这种修复主要是清除原本的老旧拦河坝, 并且将一些让河水形成跌水状态的坡度进行减缓, 并且要对辅助水道进行建设。第二点是利用植石头促使水体流动的多样性。将石头埋入何地从而使得水底的高低不等逐渐形成深沟与浅滩。第三点是尽可能地给河流更大的空间, 最后一点是对于城市河道的生态治理方案在选择上应当更加谨慎从而使用最行之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理。
3.2 修复河床断面。
城市中河流的河床硬化覆盖可以进行以下处理。清理之前在河床上设置的硬质材料, 使河床的自然泥沙状态呈现, 局部河段可以用复式断面, 不同河道有不同的保证率, 把他们分成几个等级, 按级扩展河道的宽度。河道的上部护坡和平台的过流频率较小, 一般可以种植矮乔木, 这样还可以促成河道的立体绿化, 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严谨对待河道覆盖和侵占。原来河道与护岸的改造需要建造生态型的护岸。生态型护岸有三种类型, 自然原型护岸和多自然型护岸、自然型护岸。
3.3 采用天然材料修复河堤。
目前我国大部分河堤所采用的材料都是混凝土的, 混凝土对于生态修复而言是有害无益的, 我们应当利用更加绿色的竹笼、木桩作为河堤的修复材料进行河堤修复, 从而使得河堤更加有助于生态化, 在这方面日本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施了一个计划, 倡导一些河段要尽量使用天然材料修建河堤, 例如:竹笼、木桩等。日本国内把它叫做“生态河堤”, 日本政府为了拯救河流的生态状况应用了这种方式, 结果就是流经城市的河岸草木葱茏, 堤坝的修建都是用纯天然的石头, 现如今, 日本有很多自然型河道治理的例子。
结束语
随着我国的发展城市的河道生态化治理和修复已经成为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我们必须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 在生态化建设方面既要小心谨慎有需要富有创新意识从而使得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战略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地加速, 在这样的情况下, 我国城市的河道问题已经日益凸显, 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逐步上升加之各类工业对于水资源的污染日益加重所引发的。一方面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河流, 另一方面则是工业的发展无可避免地会对河流造成一定的污染, 因此这二者之间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成为了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 对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及环境修复措施进行详细的介绍, 希望能够为河道治理做出贡献。
关键词:城市河道,生态治理,环境修复,措施
参考文献
[1]戴斌, 尉红星.绿化生态河道.造福子孙后代——关于新民市柳绕地区生态河道建设的新思路[J].科技资讯, 2009 (22) .
[2]徐晓艳, 王鹏, 董海波.河道治理的生态水利模式研究[J].科技资讯, 2009 (09) .
[3]谷晓存, 刘景春, 吴庆伟.城区河道治理与环境协调共处的尝试[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09 (02) .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分析 篇10
关键词: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方法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然会使得城市中出现许多的工业与产业。而这些工业生产也必然会产生大量的废水与废气。如果不对其进行妥善处理,直接导致城市环境污染加剧,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长远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研究出切实可行且符合城市发展状况的城市工程污水处理方案,选用恰当的污水处理办法,对城市环境发展以及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污水处理厂配套设施不够齐全
一般而言,许多城市都已经设置了专门的污水收集管网,但是由于城市建造的污水处理厂过分关注其规模,使得污水处理质量始终无人在意。这就使得节流支管与收集支管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性被忽视,从而造成污水处理达不到最初的目标。此外还有一些相对较老的城区,因为城区中有污水管道,所以这条污水管道所需要承载的既包括生活用水,又包括雨水,还包括工业废水。长此以往,管道出现打结现象非常正常。于是将无法进行城市污水排放,使得城市污水难以实现正确处理。
1.2 城市环境工程前期准备工作不足
在城市环境工程项目施工之前,原本需要进行全面分析与预测,这样才能使得污水治理以及污水相关设施建设达到符合标准的目的。可是目前城市环境工程施工开展过程中,往往无法按照污水治理的实际情况开展,这就造成工程项目本身的意义无法体现,进而不符合污水治理原则。
1.3 缺乏相应的科学技术支持与专业技术人员指导
城市环境工程中的污水治理环节需要极强的技术性,所以往往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性要求较高。可是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从事城市污水治理工作的部门成员依旧沿用传统老旧的技术以及淘汰的思维模式,用传统的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不能引进专业性较强的技术人员与最新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污水治理手段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城市的污水治理要求。
2 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对策分析
2.1 合理规划布局污水处理厂与污水处理设施
要想有效进行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工作,就必须对污水处理设施以及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进行合理规划。污水治理厂选址应该利用科学技术作为基础和依托,从而使得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达到最优效果。同时污水的相关输送管道也应该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匹配,且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应该按照步骤与规定严格进行。如果是短期的污水处理工程,则需要在管道处预留接口,从而使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之后,将其引入主管道当中。
2.2 对污水系统进行完善
完善污水收集管网,是提升污水治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因此需要环境工程污水治理项目在实际开展之前,对运营设施进行全面考察。然后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污水治理措施,用以污水治理。其次还需要对污水的根本来源进行找寻,明确城市污水产生的具体原因,并且将污水管网分成众多区域,在区域中设计出相关的流程,用以进行管道改造与污水引流。
2.3 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
城市中已经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健全污水治理制度与方法,引导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建立起维护管网的制度,尤其需要在城市周边地区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确保附近地区的污水治理可以落到实处。同时还应该不断提升污水处理厂以及污水治理相关部门的人员素质,要求其提升技术水准的同时也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不断接受新的技术与新的理念,利用全新的治理方法与技术,形成专业化极强的综合管理模式,对城市污水进行有效治理。
2.4 采用科学治理方法进行治理
污水治理厂除了要对污水进行统一收集之外,还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污水治理。一般而言,城市污水治理选用的方法分为三大类。
2.4.1 化学治理方法
这种方法相对而言属于新兴的技术治理方法,科学性相对较强,主要利用化学试剂,将其投入到水中,从而使得有害物质得以溶解。这样的方式相对比较简单,效果也比较突出,具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同时也只能处理比较简单的污水类型。
2.4.2 物理治理方法
这种方法所针对的污染物容积相对较大,主要是对水质进行筛选,或者进行水质截留,从而借助一些治理工具,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这样的方法相比较化学治理方法而言,专业性相对更强,往往需要具有极强专业性的技术人员进行辅导和帮助。
2.4.3 生物治理方法
这种治理方法相比较前面两种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环保性。生物治理常见的方法就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以及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比较广泛,通过活性淤泥处理法,使得生物不断抑制,进而净化水质,达到污水处理目的。
3 结语
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众多的污染。而水源污染将会直接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与长远发展。所以通过城市环境工程项目开展,应该有效对城市污水进行治理,从而不断改善城市水质,实现城市环境改善,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陆顺伟.有关城市环境工程污水治理的分析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4,05:37.
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11
一、城市环境治理理论
城市环境治理作为一种新理念已经对中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城市环境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城市环境治理是指各类治理主体对城市环境进行合作参与多元化管理的一种过程,而城市环境治理理论则主要研究各类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运行机制、治理工具、治理模式及其正式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城市环境治理的核心是在适时合理遵循城市生态环境规律与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城市人”健康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正确处理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环境治理的本质在于改进和影响“城市人”的环境经济行为,创新城市环境管理模式,转变城市经济发展方式,协调各方利益。
城市环境治理、城市环境管理与城市治理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城市环境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涵义是指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主要包括治理主体结构、治理机制、治理原则、治理目标、治理绩效等在内的分析框架。国内外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五花八门,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城市环境治理的必须遵循有关原则,主要包括: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明确责任,各自承担的原则;预防保护为主,反对事后补救的原则;公众参与,合力治理的原则;强化法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原则;科技创新,技术治理的原则。
城市环境治理主体是一个多元化的主体。传统的城市管理作为单一城市管理主体,偏重于政府对城市环境事务进行自上而下的支配、强制、限制与控制,而城市环境治理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实行包括政府在内的多元化治理主体,特别注重环境治理的合作、参与、自愿、双赢。在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过程中,政府、企业与民间组织的良性互动将是城市环境治理问题中重中之重。
20世纪以来,世界视角的城市环境治理历史发展大致分为城市环境治理非限制阶段、城市环境治理起步阶段、城市环境工业化治理阶段、城市环境综合防治阶段、城市环境治理可持续发展阶段等5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环境治理伴随着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工业污染的点源治理、污染综合防治、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与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等4个发展阶段。
二、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内容、特征与措施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主要内容是:对城市空气污染、城市水环境污染、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噪声污染、有毒化学品污染等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多元的、综合性防治,以保护和改善城市及其周围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环境中的风景、风貌、文物古迹等人工环境。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环境治理的目标大致相同:一是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保护居民身体健康;二是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和消除有害物质进入城市环境系统,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物质基础。
不同类型的城市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不同,环境治理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异。实践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特征和趋势:一是强化环境管理体系;二是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标准;三是设置跨区域的环境管理机构;四是加大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的力度;五是依靠科技进步来解决环境问题[1]。不同的发达国家,由于其国情不同,采取的做法与措施也不尽一致,但其基本的措施(或手段)主要是环境行政措施、环境经济措施、环境立法措施、环境技术措施、环境教育措施等。发达国家积累了不少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这些经验及其教训留给人们诸多启示,值得中国学习与借鉴。
三、转型期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选择与制度创新
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有其孕育、兴起与发展的演变过程。所谓城市环境治理模式,就是治理主体对环境问题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的规则、标准与方向。国内外环境治理模式五花八门,比较常见的模式有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环境治理模式、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合作型环境治理模式、透明型环境治理模式、环境自觉行动治理模式、环境治理契约模式等,这些治理模式对城市环境治理具有借鉴与参考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多数城市在城市环境治理上,都采取传统的非合作一元化单向治理模式,即政府主导的、主要依靠政府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实践证明,这种行政主导的环境治理模式不能有效地应对区域、流域污染问题和生态系统管理问题,也不能有效地解决涉及多个行动主体的环境问题。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
根据国外城市环境治理模式,结合中国具体实践,建议我国城市采取并实施“合作参与多元化综合治理模式”简称CPDC治理模式,就是治理主体对城市环境实施合作型、参与式、多元化的综合治理模式。CPDC治理模式表达式:(合作型+参与式+多元化)+综合治理= CPDC治理模式。
合作型含义是指各个主体通过采取“互助、协作与合作”等形式共同对城市环境进行治理,包括跨区域合作、国际合作、政府间合作、社区合作、主体合作及其合作管理。参与式含义是指公众、市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参加到城市环境治理有关行动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所谓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是指在充分总结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成熟制度的基础上,对传统城市环境治理有关制度进行改进、完善与创建的一种行为过程。分为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两种模式。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是一种过程,是动态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发展与完善。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必须坚持若干基本原则,主要包括:坚持协调发展,互惠共赢的原则;坚持互补共促,整体发挥的原则;坚持社会公众参与,民间组织推动的原则;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等。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主体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主要包括个体、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与政府机构。影响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因素:一是信息不完全与信息不对称;二是创新动力机制问题;三是政府的重要作用;四是相关制度因素[2]。中国城市环境治理制度创新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与主体多元化的制度创新。
(一)市场取向的制度创新
主要是指各类市场主体以及其他主体通过市场机制与规律进行环境治理创新。利用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实施城市环境治理是一种低成本的手段,经济手段对个人和企业具有不可替代的激励作用,有利于鼓励公众协助、参与城市环境治理。市场化机制调节措施主要包括:污染许可证和资源配额的交易;征收污染税、原料税、产品税、资源税、排污费、使用费、补偿费等;提供财政补贴、优惠贷款和环境基金,建立环境资源损害赔偿责任;实行押金—-退款制度等。
(二)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
就是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推行的制度变革。制度变迁是在权力中心支配下自上而下进行的,因而政府是制度创新的最主要主体及其推动者,尤其是在中国目前处于转型期,政府在制度的创新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政府的制度创新居于主导地位,但是政府主导的制度创新并不都是有效的。
(三)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取代单一治理主体
多元化的治理主体取代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治理主体,其实质是通过建立一种在微观领域对政府作用进行补充或替代的制度形态,使大量的社会力量来参与环境治理。在城市环境治理中,应形成各种利益主体积极参与的主体多元化机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多主体参与、多方投入、多形式经营的多元经营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面对当前中国城市发展的环境压力和出现的新问题,城市环境治理的有关制度必须进行相应的调整。
四、中国特色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市环境治理评价是指评价主体运用一定的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评价判断城市环境经济系统运行状况、各种环境治理政策措施的实现程度及其基本效果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为指导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推动城市环境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城市环境治理评价,是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目标的有效工具,通过评价不仅可以监测城市环境质量变化趋势,还能够为优化城市环境治理决策提供依据。城市环境治理评价主要包括对末端治理效果的评价、对经济系统影响环境的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对社会支持环境治理的能力进行评价等基本内容。实施城市环境治理评价,必须坚持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等基本原则。
中国特色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体系是城市环境治理评价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城市环境治理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治理相对绩效评价法。这些方法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环境治理的情况,不能全面反映城市环境治理的趋势及其绩效。多指标评价方法是评价城市环境治理的有效方法,但是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可持续发展或生态城市建设角度出发,未能充分重视环境治理方面。因此,在转型期作为发展中的中国,有必要从宏观环境治理的角度出发,建立一套全面、科学的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类城市环境治理进行定量的、可参考的、动态的、综合的评价,以准确、快速、多角度的反应、评判各类城市治理的基本绩效、问题与制约因素。
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指一系列城市环境治理评价的若干方法及其多项指标所构成的有机体系。包括总体指标与分类指标等。设计、构建中国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坚持系统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根据对城市环境治理内涵原则的理解,结合国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生态城市建设、环境友好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在构建指标体系框架时,应考虑5大因素:一是指标内容上,要从污染控制、生态建设、行为方式、思想理念等方面全面审视城市环境治理;二是过程上,从生产源头、生产过程、生产末端全过程反映环境治理状况;三是从政府、企业、社会公众等角度反映各个城市经济主体在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努力和贡献;四是要素上,从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环境治理的现状和趋势;五是鉴于城市环境治理内容较为宽泛,部分指标难以完全定量化,因此,指标体系构建过程中,既考虑定量化指标,也引入定性指标。
据上述考虑,借鉴有关文献[3-4],城市环境治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上分为三个象限,即资源环境系统状况、高效经济系统、社会治理能力建设(一级指标)。在各个象限中,分别包含不同的主题(二级指标),描述了各自的主要特征。其中:资源环境系统状况主要包括生态建设、环境质量、环境污染三个主题;高效经济系统包括经济规模、经济结构、产业技术水平、经济效益、经济外向度五个主题;社会治理能力建设:包括居民消费环境友好度、工业企业环境友好度、政府环境友好度、城市基础设施、信息获取能力、居民生活水平、科技教育水平七个主题。
五、未来城市环境治理理论研究展望
(一)要加强核心关键问题的研究
特别是城市环境治理模式、运行机制、制度创新等方面,有待于进一步进行深入分析,如分析各种不同治理模式发挥作用的前提和条件,明确政府、企业、居民个人和社会团体在环境治理中各自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及其相应的权利等等相关问题的全面系统的分析,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环境治理理论体系及其政策制度体系,方能有效指导城市环境治理工作。
(二)要加强实证方面的研究
现行的一些研究主要是从理论方面对城市环境治理制度、体制、模式等进行分析,相应实证研究不多,今后还应更多地从实证方面对城市环境治理进行研究和分析。
(三)要加强区域性典型性方面的研究
鉴于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所面临的城市环境问题会不尽一致或大相径庭,而不同城市的社会经济条件也有很大的差别,相应地这些城市环境治理的模式和有效的政策手段也会有所差别,所以对不同区域和不同类型城市的环境治理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得出更切合实际和具有针对性的环境治理理论和政策建议。
(四)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一般性城市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环境治理评价指标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找到更具有普遍意义和适用性的评价方法和指标,能够对动态的城市社会经济系统、环境系统及处于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做出客观、科学的环境治理方面的评价。
参考文献
[1]田春秀,李丽平.国外强化环境管理机构的趋势[M]//张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2年卷).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303-308.
[2]岑永进.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制度创新[J].能源与环境,2007(4):106-107.
[3]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4-5.
[4]王平.南京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J].生态学杂志,2006,(1):60-63.
城市环境保护治理 篇12
一、存在于治理城市污水过程中的问题
( 一) 城市污水总排放量逐渐增多
污水在建设城市中会给城市环境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城市化进程中, 工业的飞速发展属于国内城市建设中以主要的经济来源, 可是在工厂以及城市人口越来越多的过程中, 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渐增多, 这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 国内每年都有近85% 的生活污水以及35% 的工业废水都没有经过专业处理就全部被排入到了水域中。城市环保部门对这些污水进行了检测, 发现每天各大城镇都将排放出1. 3 亿多吨的污水。并且生活污水要比工业废水的排放量还要多, 属于污染环境的主要来源。因为各大城市未能对污水进行妥善的处理以及收集, 并且还不具备集中处理污水的设施, 致使大量污水都没有经过处理就被直接排入到水体当中污染环境。所以, 现在我们必须对污水处理加强重视。
( 二) 在环境保护方面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
法制法规是当今社会当中的一种保障,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是主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是一个法治国家, 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有法可依, 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国家快速先前发展。目前治理城市污水的过程中, 国内与污水防治有关的法律和法规还不是非常完善, 法制法规还存在极大的缺陷以及漏洞, 这无疑阻碍了环境保护工作的进行, 使污水治理工作变得更加困难。因此, 当务之急我国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污水治理制度, 以在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基础上, 使城市环境持续发展。
( 三) 没有完善的污水处理设备
处理污水的设备是否完善对于城市污水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在城市污水问题越来越严重, 此背景下, 一套健全的污水处理设施能够使城市污水得到有效治理, 进而促进城市环境稳定发展。可是, 对我国最近这些年在环境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努力, 会发现我国在落实环保工作中, 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 如没有充足的环保设备等。在对污水进行治理时, 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致使治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受到了非常大障碍, 同时处理污水的设备还不够先进, 很多设备已经破损和老化, 致使治理城市污水结果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进而使污水问题变得更加严重。通过查阅相关资料, 笔者发现有一污水处理厂, 治理污水工程在2011 年到2015 年的运载负荷率从起初的67% 上升到75% , 此厂在对污水进行治理中, 因为治理设备不够先进, 致使此污水处理厂一直都在进行负荷运作, 致使此厂一共亏损了400 多万, 并且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资源。
二、治理城市污水的方案
( 一) 增加环保监督的力度
在治理城市污水时, 其一, 必须政治排放污水的源头, 通过管制工业废水的排放, 认真落实排放污水的有关法律, 构建一个良好健全的城市发展基础。其二, 治理城市污水时, 一定要针对较为突出的污水治理问题, 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其三, 治理城市污水时, 需要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 使治理城市污水的部门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保证, 进而更好对城市污水进行治理。
( 二) 合理规划城市
合理的规划在城市建设以及管理过程中是最为基本的参考依据, 任何一个城市都具有属于自己的规划, 如果城市建设过程中能够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规划, 那么这个城市将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同时合理的城市规划还能够使城市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还能够促使城市按照规定排放工业废水以及生活废水, 使水污染问题从源头上被抑制。我市在2014 年9 月对城市进行了统一规划, 使城市规划和处理污水设施的建设保持一致, 在规划设计中污水处理厂所建位置与污水处理要求相符合, 布局非常合理。与此同时, 铺设输送污水的管道时, 主要按照城市规划对排污管道进行了合理的铺设, 构建了一个完善的污水管道网络, 明确污水厂的建设顺序, 使环境治理和城市建设得到了协调发展。
( 三) 对排放污水的管道进行合理布置
输送污水的管道在污水治理中属于主要排污设备, 一个科学的管道网络能够高效收集城市污水, 使城市化快速建设成功。在建设配套管网时, 其一, 需要掌握城市中所分布的污水情况, 有目的的对管网进行分析和设计。其二, 在了解污水点源的实际分布后, 分析排污管的实际分布以及管道的实际质量。其三, 对于没有布置排污管道的区域要做好审查以及统计工作, 为管网的建设提供众多可靠的数据。合理的对初期雨水截流以及污水截流进行设置, 将污水以及雨水进行分流排放, 能够使污水得到有效处理。其四, 合理的对给水管网以及污水回用管网进行布局, 使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以及生产用水得到综合排放, 进而将水环境问题得到合理解决。
( 四) 应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
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促进污水治理工作顺利完成, 污水处理技术包括物理处理方法、生物处理方法以及化学处理方法, 化学方法即对物质间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加以应用, 进而分离和转化污染物, 最后将污染物提取出来的一种方法, 譬如: 氧化还原法。物理方法即应用物理作用去除污染物, 例如: 沉淀方法。生物方法即应用微生物来降解污染物质, 最后使污水得到净化, 例如: 生物膜方法。应用这几种方法对城市污水进行处理时, 应该对污水的性质以及特点进行分析, 然后在选择较为合适的治理方案, 进而在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的基础上, 达到保护城市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