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管理

2024-11-24

城市环境管理(精选12篇)

城市环境管理 篇1

一、未来城市发展的动力及我们面临的总体形势

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 在一国内部, 发达地区都是人口聚集地, 人口是拉动城市GDP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已经成为影响各地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究其原因在于人口聚集能够发展第三产业, 改善经济结构, 更好的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人口聚集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增加值远远高于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 未来城市发展是人口, 尤其是优质人口的竞争。

中国城市扩张速度惊人, 规模发展不合理限制了城市发展。因此, 国务院2014 年11 月20 日, 出台了《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提高了城市规模的划分标准。这反映出未来城市发展的思路, 就是要做大做强城区人口100 万到500 万之间的大城市, 这些城市将得到更快地扩张和增长。中国将走一条以大城市为主体的集中型城市化的道路, 未来农村人口会直接向大城市转移, 这是对我国人口基数、密度和耕地的综合考虑, 具有必然性。中国设区的市有282 个, 再加上部分经济实力很强的市镇, 按照14 亿人口, 70% 的城镇化率计算, 在不考虑县乡的情况下, 平均每个市330 万人口, 而最佳的城市人口规模在300———500 万。考虑到一些一些大城市会采取措施吸引更多的人口, 显然, 会有很多城市达不到最佳的人口规模。更何况我国人口在达到顶峰后会下降, 中小城市将面临严重的人口危机。因此, 必须牢牢把握城市发展的动力, 正视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积极采取措施解决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 才能在城市竞争中立于不败。

二、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存在突出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 城市规划不合理, 不注重配套, “城市病”问题严重

“城市拥堵”“开膛剖腹”“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很多城市内涝严重”等一系列“城市病”的产生与城市规划不合理、不注重配套建设有关。在城市规划制定整个过程中, 缺乏专家论证和公众参与, 制定出城市规划不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可实施性, 造成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对于城市规划, 部分政府是只制定、不执行, 只注重看得见的“面子”工程, 忽视看不见的“里子”工程。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的供给相对短缺, 而且空间分布失衡。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 特别是优质的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市中心、老城区, 而人的居住却逐渐向新区扩散, 居住就业和公共服务空间失衡加剧了城市拥堵等城市病。

( 二) 土地规划使用不合理, 城市建设用地浪费巨大, 居住用地不足, 推高房价, 抬高进程成本

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人口与用地应当相匹配, 农业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 农村人口也应当相应地向城市聚集。上世纪80、90 年代开始, 地方为发展经济招商引资, 以极低的价格, 甚至是“零地价”将土地出让给投资商。企业也借机以建“花园式工厂”, 提高绿化率为名囤积土地, 谋求高额利润。但是, 人口城镇化并未伴随土地的城镇化同比例增长, 土地城镇化速度高远于人口城镇化的速度。城市建设用地浪费也使得居住用地相对不足, 进一步抬高了房价, 人们只能望城兴叹, 望而却步。这不利于吸引优质人口, 带动城市健康发展。

( 三) 开发建设的同时, 破坏了大量的文化古建, 丧失了城市特色

为促进城市快速发展, 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利”字当头, 以发展地方经济为名拆古建、盖高楼, 忽略了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文物保护法律法规不健全, 一些文物未能列入法律保护范围, 对于故意破坏文物的处罚力度不够致使代表城市文脉的古建筑在推土机轰鸣声中被推翻, 取而代之的是毫无特色的高楼大厦。城市趋同在我国表现的尤为突出, 没有城市文脉的支撑, 城市变得“千城一面”。

三、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 一) 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 系统推进城市各项工作

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蓝图, 关系城市发展的未来。城市规划的编制需综合考虑城市发展的目标功能定位、城市管理的实际需求。为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 应当与相关企事业单位、建设方和管理方结合, 多规合一、综合布局城市发展; 城市建设应当以人为本, 民意在规划中必须得到充分反应; 创新规划理念和方法, 在城市的设计上提倡修补, 留住基于地域、文化、建筑而延承下来的特有文脉和气质; 加强对城市规划执行的监督, 严格执行经过批准的规划, 增强规划的强制执行力。

政府应当加强城市管理, 完善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根据科学的规划, 增加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供给, 不仅注重地上基础设施的建设, 更应注重地下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布置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基础服务设施, 在增加供给的同时, 提高供给的质量。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范围、权利界限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

( 二) 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

城市发展应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城市管理者应当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引, 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解决水资源和能源供给不足的问题。例如打造海绵城市, 建立城市的微循环系统, 让城市能够就地、就近吸收、存蓄, 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释水加以利用; 建设绿色建筑, 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通过税收、政策等手段引导推广使用太阳能、风能、电能等清结能源。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系统, 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提高废弃物的再利用率。开展生态修复, 不仅要金山银山, 还要绿水青山。

( 三) 努力吸引外来人口, 为城市发展提供动力

未来城市面临人口争夺战, 城市留得住人才能抓住发展机会。如何增强城市吸引力, 留得住优质的劳动力成为城市发展中必须思考的问题。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惊人, 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已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 提升至55% , 到2020 年有望突破60% 。然而, 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目前却只有40% 。为解决只要农地, 不要农民的问题, 让农民真正入住城市, 必须落实户籍制度改革, 采取措施有序推进在城市有稳定就业的人口和城市常住人口实现市民化, 争取到2020 年实现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能够达到45% 。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已建立了积分落户评价体系, 外来人员可根据受教育情况、技术职称、社保缴纳情况申请落户, 广州还为环卫工人、公交司机等一线工人开辟了落户新渠道。在推进户籍人口城镇化的同时, 以实施居住证为抓手, 合理分配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资源, 实现城市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常住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动力, 吸引流动人口也能为城市发展增加活力。现在, 各大城市为发展旅游业, 通过发行旅游年卡的方式吸引流动有力地人口, 拉动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海南省利用温暖的气候发展“养老游”、“养生游”搞火了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带动了GDP的增长。

( 四) 加强地方立法, 为城市发展保驾护航

创新城市管理的体制机制, 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提高城市治理的法治化水平。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于2015 年3 月15 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 地方立法权由49 个较大市扩至所有282 个设区的市。设区市的立法范围涉及城市建设和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这为依法治理城市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设区市的立法机关应当深入开展立法调研, 广泛争取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的意见, 制定出城市建设和管理急需的高质量的地方性法规规章,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的地方法律体系, 通过地方立法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城市管理者也应当依法规划城市、建设城市、治理城市, 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城市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摘要:我国城市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面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我们只有人为本,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建设更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才能在激烈的城市竞争中占得先机。

关键词:规划,管理,立法,人口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

城市环境管理 篇2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我市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各相关部门、单位认真落实城市管理工作,先后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以及“全国十佳魅力城市”等多项殊荣。特别是近几年,我市以创省级文明城市、创一流人居环境、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大力改造旧城、开发新区、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建设成果斐然,永安市“全国十佳魅力城市”品牌内涵不断提升,为改善我市的投资环境,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奠定了基础。但占道经营、车辆乱停乱放、环境卫生不洁、违法建筑等“顽症”仍有不同程度的反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些问题?通过深入城市管理一线调研,我们感到,作为城市管理部门,只有进一步转变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才能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推动城市管理工作上水平。

一、城市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各个部门和单位,关系到千家万户,大到人们的生存环境,小到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具体到个人利益。城市管理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矛盾和问题无时不在,主要表现在:

(一)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屡禁不止。一些违法者根据城管执法工作的规律,采取“你进我退,你退我进”的迂回游击战术,与执法人员打“时差战”。也有一些违法者针对城管执法中的薄弱环节,钻执法空子,采取“打擦边球”的战术,在商店门前摆放的三轮车上卖物品等,城管来了就暂停经营,“老鼠躲猫”的“拉锯战”屡见不鲜。

(二)对违法事实拒不承认。在具体的工作中,城管执法人员往往不是违法者实施违法行为的第一见证人,这给调查取证工作增加了难度。现场的群众由于是熟人或是害怕报复或是同情违法当事人(大都为弱势群体)或是仇视城管等感情色彩原因,往往不愿意作证甚至还为违法者帮腔。执法人员虽然知道违章者在狡辩,但就是拿他没办法。

(三)“虚心接受,坚决不改”者大有人在。这种情况在日常劝导教育管理过程中较为常见。一些小商贩或商店经营业主在违法事实真相面前,摆出一副可怜相,道出要养家糊口等各种充分理由,并虚心接受执法人员的教育,给人唯一的感觉就是认识错误的态度非常好,但换个地点又“重操旧业”。

(四)暴力抗法时有发生。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与被管理人员发生摩擦是在所难免的。有些管理相对人的素质相当低,任你“动之与情,晓之与理”,就是我行我素,唆使家人或社会上不明真相的好事者,对城管执法人员撒泼耍赖,故意将违章物品捣坏或躺倒在地上(有的甚至躺在执法车辆下),或者说,一边喊着“城管打人”,一边主动袭击执法管理人员,致使执法工作无法开展,事后还到效能、人大等监督部门“莫须有”投诉城管。据调查,暴力抗法事件发生地多在市区繁华区域的五一桥、五四路、铁路供应站附近等路段,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执勤,发生的对象多发生在工作认真的执法人员身上。

(五)交通秩序混乱。我市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将市区道路施划大量占道停车泊位,但部分驾驶人员随意停车现象还大量存在,随意上人行道;非机动车辆和摩托车停放无序,横七竖八停在商店门前或是占用盲人通道;载客摩的蜂拥在斑马线两端;摩托车修理行业占道修理等影响市民出行现象普遍存在。

(六)环境卫生状况差。上世纪九十年代,永安市曾荣获“全国卫生城”,响亮省内外,创建过程中花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改善,城市形象有了大幅提升。而如今的环境卫生状况大幅下滑,环卫设施破坏严重,市民随地乱扔垃圾、商店随意将增圾堆放到人行道上、违章饲养家禽家畜的现象严重,成了社会评论焦点。

(七)违法建设现象难绝。《城乡规划法》修订实施后,法律赋予了城建监察部门更大执法权,目前沿街的违章搭盖基本得到控制。但一些小区或城乡结合部的居民私自占地或历史遗留问题长期未拆的违法建筑“步步为营”扩大建设规模,在屋顶上违法建设搭盖现象依然严重,影响了建筑物整体景观和空中美景。

(八)监管力度不够。缺乏大城管意识,公安、工商、城管、卫生等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大局意识、协作意识不够,对职能交叉的问题无人“抱养”,相互推诿,削弱了城市管理力度。

二、城市管理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既得利益驱动。流动商贩占道经营是市场规律的产物,流动商贩占道摆摊设点逃避各种税费,以低成本赢得经营成果。商店经营业主店外经营,以获得经营场地和烘托浓厚的商业气氛,赢得不正当竞争力。部分市民的私利心态重,“只顾小家不顾大家”,在房前屋后擅自违章搭盖饲养家禽家畜或出租收取租金,污染环境卫生和破坏市容环境,周边居民怨声载道。

(二)市民素质良莠不齐。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农民进城定居,外来农民工、下岗工人及残疾人等城市底层的弱势人群占相当大比例。客观上使这类人群通过违法乱搭乱建,改善居住条件,占道经营摆摊设点,靠马路市场占道经营维持生计。部分市民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差,乱扔垃圾、乱倒垃圾和随意乱停放车辆的行为习惯成自然,始终保持着对自己的行为犯不了大法观念,法律意识淡薄。

(三)部门配合不力。由于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部门多,又因我国法律体系复杂,职责分工存在交叉和划分不明确,从而制约、弱化了城市管理的职能,由此而使相关部门你推我、我推你,其结果是大家都不管,或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争着管,没有利益的事,大家都不管。

(四)城管执法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城建监察部门是城市管理专业队伍之一,在城市管理方面充当重要角色。目前,我市城管大队人员编制少,执法人员力量不足,仅有52名执法人员,且年龄老化,由于受到编制、经费等因素限制,人员很难流动及培训、教育,因此造成个别队员素质较低、执法水平不高,工作方法单一,不讲究执法技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强,影响执法效果。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管理面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增加,行政执法所用的车辆、通讯装备较为落后,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现有的城管队伍已经滞后于目前快速发展的城市管理的需要,影响了执法工作的正常运行。

(六)城管法律缺位影响执行力。现有城管法规存在行政许可缺失、法规强制力不足、可操作性不强等,进一步增加了城管执法的难度。对一些违法行为如“违规饲养家禽家畜”等处罚力度低,入室没收或强制宰杀没有法律依据,只能劝导教育,因而违法者不怕查处,往往顶风违法,束缚了执法者的手脚。又如,一些成群成帮的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地区人员在市区无证设摊,处理不好容易引起群体暴力冲突,甚至涉及民族矛盾,城管执法很无奈,城管执法机构成了执法队伍中的弱势群体,工作人员时常产生畏难情绪。

(七)执法环境不佳。许多群众甚至部门单位的个别领导同情违法者,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为不理解、不支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偏向管理相对人等弱势群众;市民群众在自身利益未与城管执法冲突时又对执法工作要求高,评头论足。

三、建立城市长效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市城市管理需要科学、创新、与时俱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的需要。

(一)树立大城管理念。因城市管理工作的广泛性、经常性、长期性、动态性、复杂性等特点,城市管理工作不是哪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所以城市管理工作必须从现实和科学的角度出发,坚持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前提下,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做到互相支持、互相配合、互相理解、齐心协力、多管齐下。城市管理委员会及城管办,在发挥领导、协调、监督检查职责基础上,要着眼调动各城市管理相关部门的协作能力,推行违法违章行为“抄告”、“责成整改”制,当好“转换器”,将掌握的问题及时下达给有关职责部门处理,建立良好的城管运作网络,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局面。

(二)严把行政许可关。严格控制门店审批,从源头上杜绝店外堆放、经营、作业现象,转变过去占道收费管理为占道处罚管理。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认真执行《关于加强市区城市长效管理的实施办法》的要求,严把行业准入标准和我市市区路段行业设置控制要求,为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扫清障碍。在旧城区改造和新城区规划建设的同时,应同步考虑公厕、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集贸市场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使其数量足够且分布合理。有关职能部门要主动参与开工前的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对基础设施建设达不到要求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三)实施人性化管理。一方面要根治占道经营、乱停乱放、乱张贴现象,严管,规范次干道,加强城区主次干道、社区、居住小区小市场建设和管理,另一方面又要照顾残疾人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尽力解决弱势群体的后顾之忧,协调民政、残联、社区居委会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制定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开办福利厂吸收弱势群体就业,切实解决其生活出路,使其不再从事违法违章经营等。

(四)实施精细化管理。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仍停滞在粗放型管理模式,紧盯几个蔬菜水果摊,偏重于大的建设项目批后跟踪管理等。应从粗放型管理模式向精细化、数字化管理模式转化,一要根据路段所处地域环境不同划分为示范街(步行街、燕江东路、燕江中路、新西路、新府路)、严管街(燕江南路、五四路、江滨路、中山路、南坑路、国民路、大同路)、监管街(大小街、解放路、东坡路、新安路、巴溪大道),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管理规定;二要统筹兼顾,全方面、全时间段监管;三要有数字观念,用数字来衡量管理是否达到标准;四要精细管理手段,采取“盯、守、防”的方式,执法人员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脚勤、嘴勤,将违法、违章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五要杜绝城市管理工作时紧时松的现象。

(五)强化集中整治。营造严管重罚声势,形成高压管理态势,震慑违法当事人,遏制违法行为蔓延势头。随着我市建成区的扩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部分人为在拆迁改造中获取政府的巨额补偿,乱搭乱建,特别是城乡结合部、城郊村,执法人员在强制拆除时易遇到围攻和暴力抗法。为打击违法者的嚣张气焰,应组织国土、房管、建设、公安等部门集中拆除违法建筑和违法搭盖,展示出行政执法队伍的声威。市城管办立足标本兼治的原则,集中执法部门力量,拎成一股绳,重点治理反弹严重的“顽症”,将整治与日常化管理纳入双轨管理机制,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六)改革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按照“统一管理、权责一致,条包块管、以块为主,强化城区、立足社区”的原则,建立城市管理目标责任制,把城市管理任务落实到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以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管理为基础,各有关部门的职能管理为支柱,充分发挥街道、居委会和有关部门的积极性,协调作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可以探索环卫、市政、园林养护的企业化管理模式,通过招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管理和运行效率,让政府部门从具体管理转为日常监督。

(七)打造特色城市管理品牌。作为服务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广大市民的城市管理,应抓住有利时机,深度挖掘,高度提炼,形成符合城市精神的特色城市管理品牌。我市的商业步行街就是一条典型的特色管理品牌街,用品牌服务吸引市民,用品牌服务吸引商家,用品牌效益促进发展,用品牌形象赢得市民的理解和支持,真正实现“城市管理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管”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管理境界。

(八)强化城管队伍建设。一是强化队伍素质教育,提高执法技巧,规范执法程序,不断提高队员的执法水平;二是实施量化考核,明确路段、明确人员、明确标准、明确责任、明确目标;三是推行未位淘汰待岗制,增强队员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改进执法队伍的工作作风;四是建立奖惩激励机制,管好、用好城管干部,要逐步建立起城管人员优胜劣汰、能进能出、交流轮岗等制度,弘扬队伍正气,树立“有为才有位”的职业精神;五是政策倾斜,充实执法力量,城管人员参照公安民警提高福利待遇和完善执法设备,提高执法科技含量。

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好 篇3

一、在城市转型发展中,勇敢面对新挑战新考验

城市管理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永恒主题,是促进城市转型的关键和有力支撑。广州市城管委组建以后,紧紧围绕广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一个总目标、“率先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一个核心任务、“建设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两个战略重点,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个转型升级的总体战略部署,在实现这一总体战略部署的着力点和关键——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转型升级中认真谋划和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实现“生活因城市而更加美好、城市管理使城市更加美好”。

近年来,广州市城管委通过全面分析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态势以及城市转型给城市管理提出的新挑战,勇敢面对三大考验。

一是城市化快速发展,广州城市人口多,面积大,动态因素多,城管任务越来越繁重。“十二五”期间,广州城市人口在1500万基数上持续增长,尤其是流动人口增长迅猛;建设用地需求约为135.91平方公里,可供应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占整个规划期新增规模的75%。人口结构的变化,给城市环境秩序造成巨大压力。整治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乱摆卖、交通混乱、社会治安和消防安全等问题的任务更加繁重。路网容量严重不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将面临更大挑战;城市生活垃圾增量攀升,“垃圾围城”危局依然严峻。公共设施建设等各项用地需求将面临巨大压力,查控“两违”形势更加严峻。

二是社会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多层次多元化,城管面对复杂情况,工作难度越来越大。随着社会建设转型升级,社会结构已经和继续发生着巨大变化,多元利益主体诉求将更加错综复杂,社会问题易发多发,稍有不慎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危及公共安全。

三是城市地位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对城管工作提出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广州市城市功能逐步实现向金融、商贸、信息、文化、教育、科技、交通、旅游等综合服务功能转变,对城市管理在城市容貌、景观标准及交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文化建设转型升级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为目标,构建古今相融、多元一体的城市先进文化,塑造广州城市精神,推动广州城市精神文明大发展。城市管理事业要为塑造广州最核心、最具特色、最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服务,要为文化旅游打造成广州的支柱产业服务,为此,要将城市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建设管理中去,使其相得益彰,形成广州特色。

二、面对新挑战和新考验,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转型升级

(一)创新管理理念,提升服务水平

根据建设服务型政府、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服务根本转变的要求,广州城管率先提出“大城管、细服务”理念,2011年又提出“管好城市为人民,文明服务促和谐”理念,明确“统筹、规范、精细、为民”新要求。城市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工作成效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标准,体现了当前社会管理“促和谐”的最终目标。另外,注重整合和统筹城市管理要素,推动城市管理与服务经济发展、服务民生相结合,在全国率先成立城市管理信访法律咨询服务站,促进城市管理由单纯管理向管理服务转变。

(二)创新管理体制,凝聚社会合力

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统筹和社会、市民参与的良性互动。广州各级城市管理部门通过建立城市管理公众互动平台,开展“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大讨论及“全民城管”创建评选活动,与新闻媒体合作开设城市管理专栏,宣传城市管理政策法规、重要工作进展,组建城市管理志愿服务队等举措,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及市民支持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并注重建立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多元投资体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按照多元化、多渠道思路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着力构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社会参与新格局,现已建立了26.7万人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使城市管理单纯由政府推动向政府、社会和市民广泛参与转变。

(三)创新管理方式,注重科学精细

城市管理要依靠精细的管理方式和科学的流程设计,并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城市发展需要。近年来,广州市积极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注重城市管理科目和过程的精细化,注重依靠科技提升管理水平。如制订实施环卫保洁、垃圾处理、爱卫消杀等操作规范和工作原则,对作业方式、作业时限、作业标准、安全措施、监管标准、应急机制等提出量化指标。制订《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类指引》,明确分类标准、分类标识、分类方法等。按照“一店一牌、六个统一、四个不准”原则,分类分批更新改造和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实施《广州市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管理试行办法》、《关于划定严禁乱摆卖区域的通告》(第2号)及《广州市2011年度整治和规范流动商贩管理工作方案》,明确严禁区,设立临时疏导区,由制止逐步向有序管理转变。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与广州大学在华南地区合作建成首个现代城市管理研究基地,推动城市管理由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加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及垃圾综合管理的基础性、关键性技术和标准的研究,积极推动餐厨垃圾资源化处理、填埋气收集利用、渗滤液处理及无害化处理水平低的垃圾填埋场治理与生态恢复、填埋场封场后再利用、建筑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技术的研究应用。加大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的引进和应用力度等。

(四)创新技术手段,整合共享资源

信息化为城市管理提供技术基础,也为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管理服务水平提供平台。近年来,广州市大力推进“数字城管”建设,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多级联动、高效协同。整合城市管理资源调度系统、“12319”呼叫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网格化管理系统、综合巡检系统等15个系统40多个功能模块,初步形成“五横二纵”的电子政务基础框架,建立起以机房、政务网络为基础,以数据共享和交换平台为支撑,以政府门户网站为窗口,以市民电子邮局、社会保障(市民)卡、安全认证中心为应用推进和保障手段的公共平台。建立智能交通、数字规划、数字国土、环卫环保等城市管理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开通广州城市视频专网,实现全市视频资源大联网,整合公安、城市管理、交通等10多个部门及市、区、街三级应用单位352个,联网摄像头3.3万个,综合应用在社会治安、公共安全、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应急处置、水利三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在建设数量、联网规模、管理规范、综合成效等方面均在全国前列,有效提高了城市管理工作效能。

nlc202309011956

(五)创新协同管理,促进工作落实

城市管理工作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必须破解“条块分割”和行业分管难题,实现市、区、街多级联动和各部门之间的综合决策与协调管理。如制订实施《关于强化查控违法建设工作责任制的实施意见》,明确违法建设认定及查控责任主体、工作分工及要求等,城管执法、国土房管、水务、交通、林业和园林等部门是查控违法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规划、发展改革、经贸、公安、环境保护、建设、农业、文化广电、卫生、城市管理、工商、出租屋管理、供水、供电、供气、电信、有线电视等部门是协助查控违法建设的协作责任部门,各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查控违法建设工作。由市城管办牵头,城市管理、建设、环境保护、交通、水务、林业和园林、卫生、食品药品等14个部门对各区、县级市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考评,逐步形成条块结合、高效运作的城市管理目标考核体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会、城市管理等部门加强对保洁服务公司履行环卫作业合同及保障环卫工人合法权益情况进行监督,促进环卫保洁服务质量提升。推进建立“以奖代罚”机制,通过奖惩结合督促各区、县级市加强城市管理。通过各部门协同配合、有效联动,管理协调能力、执法效能大幅提升。

三、破解城市管理领域深层次问题,为城市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广州市城市管理领域目前也存在深层次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程度还不够高;数字化城市管理与智慧广州建设要求还有距离;“垃圾围城”危机迫在眉睫;违法建设查控形势严峻;流动商贩管理亟需加强;管理体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等等。针对这些问题,广州市城管委决心采取各种配套措施,突破这些瓶颈制约,为城市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

精细化管理是现代城市永恒的主题,可以使城市基础设施、公共设施效率更优化,也可以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更优化。结合广州市实际,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一是以规划为先导。借鉴香港、青岛经验,科学编制城市管理各专项规划,并将城市管理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及后续维护全过程,做到城市管理设施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二是以标准为前提。编制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和规范,并根据各行业和专业部门特点进行细化。科学划分管理空间,细分管理区域,量化城市管理对象,通过精确掌握管理的对象、内容、状态、位置、属性等,实现城市管理内容的具体化、标准化、数字化。三是以服务为目标。大力实施亲民工程,推行市民监督机制,畅通服务便民渠道,切实为民服务。四是以执法为保障。加快城市管理及相关领域立法进程,完善执法服务网络运行体系。强化日常管控与运行机制。建设城管数字化执法系统,提高快速反应、应急处置能力。

(二)提升城市管理智能化水平

借鉴上海、成都市经验,按照“顶层设计、统筹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工作要求,在“智慧广州”的框架下,以整合现有资源、提升综合效能为核心,建设全市统一的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资源库和应用平台体系,对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全领域实现主动发现、全过程监管落实。

(三)坚决打赢垃圾处理攻坚战

垃圾处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保障民生的重要公益性事业,必须处理好垃圾问题,打赢垃圾处理攻坚战,逐步实现“增能力、调结构、保减量、促循环”工作目标。进一步理顺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体制;创新思路加快推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改革收运方式,优化分类收运体系,建立完善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填埋量负增长。

(四)重拳出击查控违法建设

违法建设是城市毒瘤。广州要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必须解决违法建设顽疾,保障城市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主要抓好落实属地责任,强化协同合力,提升公共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五)综合协同治理流动商贩

城市管理执法与流动商贩的矛盾与冲突由来已久,涉及因素十分复杂,必须加以解决。结合广州城市运行情况,借鉴新加坡、香港规范化治理流动商贩经验,完善法规,强化服务,严格监督,逐步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基层响应、商贩服气、媒体支持的流动商贩管理机制,为广州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六)进一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

城市管理是系统性、动态性工程。要实现城市管理工作运转高效、有序顺畅,必须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责,推动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绩效。

一是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借鉴深圳、济南市经验,按照“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整合资源、精简高效、理顺职能、权责一致”原则,坚持条块结合、统筹协调,建立主体明晰、职能明确、分工科学、协作有力、权责统一的城市管理运行体制。进一步整合工作机构和资源,科学合理配置部门职能,避免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及推诿扯皮,完善“大城管”工作格局,等等。

二是进一步完善治理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联动,相互配合,有效衔接,建立共同巡查、联合执法、案件移交、资料共享、互为见证等城市管理协同工作机制,形成整体合力。建立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置。完善考核监督机制。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察、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完善舆论监督体系。

今后五年,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广州城管决心进一步以城市转型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规划优先、突出生态、建管并重、可持续发展,创新理念体制,以科技为支撑,以精细为核心,推动城市管理向“做优、做细、做靓”转型升级,促进管理、执法、服务有机融合,保障城市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作,提升群众幸福感,推动城市更美丽、环境更有序、服务更到位、运行更安全。

(本文根据广州城管委有关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黄荔)

完善城市管理提升城市魅力 篇4

总书记年初在北京调研时, 对城市管理提出如下建议:要健全城市管理体制,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尤其要加强市政设施运行管理、交通管理、环境管理、应急管理, 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总体布署, 围绕总书记提出的建议, 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情况, 对城市管理做出如下思考:

一、强化四个目标:规划适度超前、运行科学民主、管理人才专业、管理主体多元

第一, 规划适度超前。未来城市, 现在建设, 未来城市要求基础设施现代化、空间布局人性化、城市形态人文化、充分考虑老龄化。

第二, 运行科学民主。无论是市政设施、交通设施、应急设施还是城市环境, 运行管理的高效和这些设施本身的高品质同样重要, 甚至运行管理较之后者更加重要。如何保证这一点, 需要科学管理和民主管理有机结合, 即按城市管理的规律办事, 借鉴域外先进管理经验, 提高城市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同时要大力发扬民主, 听取各阶层声音, 包括外来人口的声音, 按市民的要求办事, 根据市民自身习惯和向往选择城市管理路径。

第三, 管理人才专业。去年年末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 要培养大量的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总书记在今年三月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把培养一批专家型的城市管理干部作为重要任务, 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去建设和管理城市”。城市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 即有专业性又有综合性, 现代城市对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需要城市管理者更多的智慧。

第四, 管理主体多元。党、政、企、社、民、媒, 六位一体, 齐抓共管。即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人民群众、各类媒体这六者共同作为管理主体来管理这个城市。同时, 这六者要分工合作、平衡互动。

二、关注三个问题:治堵、治霾、防内涝

(一) 治堵。

拥堵是麻烦的城市病, 世界各大城市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大多遭遇交通拥堵, 采取的措施通常是加宽道路、大力发展公交、地铁等公共交通设施以及机动车限行, 但效果不是特别明显。通过香港、东京、巴黎等城市近几年的经验我们能够得出一些办法:

第一, “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即在地铁口、公交站点提供方便的租车服务配合以上传统方法, 治堵的效果比较明显。

第二, 最繁华的商业区禁停, 商铺之间用过街天桥连接。香港目前采取这样的做法, 使地面上的行人减少, 机动车即停即走, 保证交通顺畅。

第三, 中心城区限行, 同时在中心城区周边的地铁、公交站设立规模适度的接驳停车场。鼓励距中心城区较远的私家车出行的人们进入中心城区时使用公共交通。

(二) 治霾。

雾霾是最受关注的城市病, 经历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城市大多经受雾霾的困扰。引起雾霾的原因有很多,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 燃煤、土壤尘, 生物质燃烧、工业污染、机动车排放都是致霾的原因。进一步研究表明, 雾霾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而这些主要来自于机动车排放, 同时, 机动车排放是离人们最近的污染源。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已远离第二产业, 然而也同样受雾霾困扰, 可见机动车排放是致霾的主要原因。因此, 治霾的最有效措施是减少机动车排放。年初, 巴黎遭遇雾霾, 她采取的最主要措施就是鼓励人们减少机动车使用, 多用公共交通工具及环保交通工具, 如电动汽车、自行车。

(三) 防内涝。

内涝是世界各国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问题, 2011年东京内涝, 2012年纽约内涝, 我国大多城市也都经历内涝, 对人身和财产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控防内涝是每个大面积降水城市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第一, 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内涝产生的原因很明显, 主要是城市排水系统能力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能力是不足的,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纽约、东京在遭遇飓风暴雨等极端天气情况时, 相当发达的排水系统也会能力不足, 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见, 内涝短时间难以避免, 但伤亡必须消除, 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提升城市危机管理能力。东京、纽约内涝, 面对的天气情况比我们中国城市要严重得多, 但内涝导至的伤亡却很小, 原因在于这些城市的管理者危机管理能力更强, 拥有并积极实施应急机制。市长亲自发出预警、开设应急避难所、公共交通封闭、低洼地区居民强制撤离, 危险地段警力巡逻, 公共资源全力应对。

第二, 增加排水渠道。遭遇极端情况, 我们可以采用应急管理手段, 但应急管理手段虽可有效避免伤亡, 同时也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并非是常态的解决内涝的办法。应当注意到, 相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常态情况无内涝而言, 我们在常态情况下, 也会遭遇或轻或重的内涝, 可见我们的排水系统还亟待改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城市绿化带上做文章, 将绿化带贴近道路的一侧做低, 低于道路, 形成沿道路的狭长渗渠, 造就只要有道路, 两侧就有渗渠的局面, 即不影响景观效果, 又可有效减少地下排水管道压力。

第三,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目前大多城市屋顶雨水直接排到地表, 再排入地下雨水排水管道, 或是地下雨污混合排水管道, 这同样给地下排水系统增加压力。在地表或地下建家庭蓄水池、公寓住宅蓄水池、商务政务建筑物蓄水池收集、储存、利用建筑物屋顶雨水是欧州城市的普遍做法, 即可缓解地下排水系统压力, 又可节约利用水资源。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 篇5

1、环境承载力:指某一环境状态和结构在不发生对人类生存发展有害变化的前提下,所能承受的人类社会作用,具体体现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包括资源,技术,污染

2、生态规划:是在自然综合体的天然平衡情况不作重大变化、自然环境不遭破坏和一个部门的经济活动不给另一个部门造成损害的情况下,应用生态学原理,计算并合理安排天然资源的利用及组织地域的利用。

3、水污染综合整治:是综合运用各种方法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

4、环境效应:指在人类活动或自然力作用于环境后所产生的正、负效果在环境系统中的响应。

5、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的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6、生物圈:是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的界面所组成的。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所以称之为生物圈。

7、人类生态系统:是指居民与生存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适应、加工、改造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8、生态城市:是一个经济发达、社会繁荣、生态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和谐,技术与自然达到充分融合,城乡环境清洁、优美、舒适,从而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创造力与生产力,并有利于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人工复合系统。

9、城市污染源:指城市内产生污染物(包括废水、废气、废渣、噪声等)的设备、装置、场所和单位。

10、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

11、信息传递(信息流):指生态系统中各生命成分之间及生命成分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特殊形式。

12、城市生产功能:是指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利用域内外环境所提供的自然资源及其他资源,生产出各类“产品”(包括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的能力。

13、环境区划:是根据特定区域环境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结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按照一定的准则和指标体系把该区域的环境空间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地域单元的一项综合性的环境分类活动。

14、环境污染:是指由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环境质量下降而有害于人类及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15、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按照一定的目的在对一个区域的各种单要素评价的基础上,对环境质量进行总体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16、生态位:指物种在群落中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方面所占的地位。

17、能量流动(能量流):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传递与转化过程。

18、城市污染综合整治:是从整体出发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制定环境质量标准、拟定环境规划的基础上,采取防治结合、人工处理和自然净化结合等措施,以技术、经济和法制等手段,实施防止污染的最佳方案,以控制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

19、水体自净作用:是指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使污染浓度逐渐下降,水体理化性质及生物特征恢复至污染物进入前的状态的过程。问答

1、简述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及类型?

特征:1)生态系统是动态功能系统2)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3)生态系统是开放的“自持系统”4)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功能

类型:1)按生态系统空间环境性质分 :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

2)按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分: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2、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方式。

1)拮抗作用 2)协同、增强和叠加作用 3)净化作用

3、简述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及调节方式。

因素:1)自然因素;2)人为因素:物种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的破坏、环境因素改变引起生态平衡破坏、信息系统的破坏引起生态平衡失调 调节方式:反馈机制、抵抗力、恢复力

4、简述生态学的一般规律?

1)相互依存与相互制约规律2)微观与宏观协调发展规律3)物质循环转化与再生规律4)物质输入输出的动态平衡规律5)相互适应与补偿的协同进化规律6)环境资源的有限规律

5、简述城市生态学基本原理?

1)城市生态位原理;2)多样性导致稳定性原理;3)食物链原理;4)系统整体功能最优原理5)最小因子原理;6)环境承载力原理

6、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1)城市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根本特征;2)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3)城市生态系统的不完整性;4)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性;5)城市生态系统的高“质量”性;6)城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7)城市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7、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

1城市生态系统需物质对外界有依赖性2城市生态系统物质既有输入又有输出3生产性物质远远大于生活性物质4城市生态系统的物质流缺乏循环5物质循环在人为状态下进行6物质循环过程中产生大量废物

8、简述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

1)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3)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4)用水短缺和水污染;5)人口密集与绿地奇缺;6)乡镇生态问题严重

9、城镇生态空间研究的一般假设和基本原理

一般假设:1)结构性假设;2)耦合性假设;3)量子化假设

基本原理:1)结构和功能原理;2)空间多样性原理;3)空间流动原理;4)空间变化原理;5)空间稳定原理

10、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涵

强调规划的能动性、协调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性、经济的高效性和生态环境的和谐性

11、城市生态规划的目标:

1)致力于城市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立城市人类与环境的协调有序结构 2)致力于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同步化

3)致力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12、试述城市生态规划内容以及城市生态规划原则

内容:1)人口适宜容量规划;2)土地利用适宜度规划;3)环境污染防治规划;4)生物保护与绿化规划;5)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原则:自然原则(自然生态原则)、经济原则、社会原则、系统原则

13、简述城市生态规划步骤

1)制定规划研究的目标;2)区域资料的生态细目与生态分析;3)区域的适宜度分析;4)方案选择;5)方案实施;6)执行规划;7)评价规划的结果并做出必要的调整

14、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1)臭氧层耗损2)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3)酸沉降危害加剧4)生态系统简化5)森林锐减6)土壤退化7)淡水资源危机8)海洋环境污染9)固体废物污染10)有毒化学品污染 产生根源:

16、简述土壤污染种类

1)重金属污染;2)有机物和无机盐;3)病原微生物;4)放射性污染;5)农药和化肥污染

17、简述城市环境特点

1)城市环境的界限相对明确;2)城市环境受自然规律的制约;3)城市环境的构成独特、结构复杂、功能多样;4)城市环境的限制众多,矛盾集中;5)城市环境系统相对脆弱;6)城市环境对人的影响,对经济发展的的影响大

18、简述影响水体环境的因素

水体自净作用、水体稀释作用、水中氧的消耗与溶解、水中的微生物

19、简述影响土壤环境的因素

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土壤酸碱度 20、简述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大气环境容量;2)以集中控制为主,降低污染物排放量;3)强化污染源治理,降低污染物排放量;4)发展植物净化

21、简述城市水污染综合整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环境容量;2)节约用水,计划用水,提倡和加强废水回用;3)强化水污染治理;4)排水系统的体制规划;5)水污染综合防治工程;6)饮用水的污染去除;7)综合整治,整体优化

22、简述区域环境噪声控制措施

1)制定噪声控制小区建设计划,逐步扩大噪声小区覆盖率

2)规定工厂和建筑工地与其它区域的边界噪声值,超标的要限期治理

24、城市中生物系统与人工物质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

25、城市中环境资源系统与能源系统的特点、存在的环境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分别有哪些(P67)

26、城市生态系统的开放具有哪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内部各子系统间的开放

第二层次为城市社会经济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第三层次为城市生态系统与城市自然环境系统间的开放

27、简述现代环境问题特征及中国现存环境问题,结合熟悉区域,论述该区域主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环境问题特征:1)环境问题的全球化;2)环境问题的综合化;3)环境问题的高智能化;

4)环境问题的社会化;5)环境问题的政治化

中国环境问题:

1全球范围环境问题:1)先天脆弱,易于失衡;2)长期生态失调,灾害频繁;3)生态环境失调,资源相对贫乏;4)生态支持系统恶化;5)各类污染严重

2沿海地区环境问题:1)酸雨加剧;2)赤潮猛增;3)乡镇企业污染加重;4)人地矛盾尖锐;5)面临海平面上升威胁

28、简述我国城市化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加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的策略,谈谈看法

问题:

① 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②土地占用和土壤变化、③气候变化和大气污染、④用水短缺和水污染、⑤人口密集和绿地奇缺、⑥乡镇问题严重

策略:通过集中供热、燃气花、型煤化、地面绿化、道路硬化和创建烟尘控制区等措施防治大气污染;

采取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污水截流、回用、引水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实施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水污染; 通过建设噪声达标区促进了噪声污染控制。

29、论述城市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如何进行总体分析(304)

①大气降水对城市地面水的污染、② 气污染治理工程队水体的污染、③ 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对地下水、地表水的污染、④ 体废物的堆存对大气污染的影响、⑤ 污染的处置造成的固体废物污染、⑥ 气、水、渣处理对城市噪声的影响。

30、城市生态系统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城市生态系统评价有哪些基本内容?列举2个生态破坏的例子。

城市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城市管理应与国际先进城市对接 篇6

关于这场踩踏事件的原因和责任尽管众说纷纭,但通过调查,可得出初步的结论:上海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也有相对较为完善的应急管理执行体系,但却缺乏科学决策程序,同时长官意志较强,导致了对非官方活动的失控。

众所周知,上海曾成功举办了2010年的世博会。既然连世博那么大客流量的情况下都能确保万无一失,对付外滩这点客流似乎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应急体系有了,执行体系也有了,但问题却出在“心防”懈怠了,一旦官方认为这不是个大问题,所有的应急体系、执行体系都会处于“降级”“休息”状态,并不会处于高度紧张的待命状态。

官方认为由于取消了跨年灯光秀,人流量会下降,因此不太可能出问题,从而放松了警惕。警方承认,由于当天人流密集,23时30分发现客流异常增多时,民警未能及时进入核心区域,直至惨剧发生。

通过我们初步调查研究,暴露出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谁在外滩不举办跨年灯光秀后下令降低了安保级别,依据是什么?

二、是谁决定取消往年都进行的交通管制?

三、为何取消了跨年灯光秀却没有大规模告知公众,外界不甚清楚已取消该活动?

四、即使降低了人流预期,但以防万一,为何核心区没有布置大量警力?

五、媒体报道的外滩踩踏事件当天,在附近豪华餐馆吃饭的官员有无分管安全的人员?

从这五个问题中可以看到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决策体系:一旦管理人员认为这个事情不是大事了(这很大程度上很可能缺乏科学决策依据),相应的应急管理等机制就会放慢或者放松运转。所以此次问题的发生很大程度上在于最终决策依赖于领导,领导的防范心理一旦懈怠,则容易出问题。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安全管理资深专家张弘曾通过多年研究得出一个判断:如果以一国之力或一个地区之力来举办一个特大型的活动,出事的可能性反而小。政府作为主办方会高度重视,长时间准备,比如2008北京奥运会、2010上海世博会。从近些年发生的类似事故看,往往是非政府主办的、民间性的一些活动,如灯会、展览会和一些体育赛事,容易发生这样的事故,例如北京密云灯会踩踏事故,杭州西湖烟花大会烟花窜入看台烧伤百人,太原迎泽公园踩踏事件等。

因此,城市管理能力不是问题,政府一些部门的麻痹大意成了问题,背后则是责任意识和决策科学化、及时化。若官员知道这个责任承担不起后,没有谁会懈怠,许多悲剧都会避免。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跨年活动每次都有几千名警察到岗,除防范措施到位外,责任意识显然是最重要的因素。

如何科学决策是另一个重大问题。假设决策分析人员得出一个结论:即使取消灯光秀,外滩游客仍然会和往年差不多,并将这个报告呈给领导参考,领导会敢不重视?

目前尚不清楚是相关领导认为取消灯光秀后人流不会那么大,还是分析人员得出的这个结论,这有待于权威的官方调查。但有一点可以基本肯定:我们现在的决策“主观色彩”较强,定性分析很多,定量分析很少。加之领导对科学决策的成果是否采纳也缺乏操作程序,导致城市应急领域事故频生,悲剧一旦发生,其后果也极为严重。

外滩踩踏事故暴露出诸多问题,提高城市管理软实力势在必行,不能只重视城市的“面子”,建设摩天大楼固然重要,但诸如完善的下水道系统,合理的应急体系等软件建设更为重要,因为这体现了一个城市核心价值和竞争力。

一个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城市,一个中国城市管理水平的标杆城市,为何没能防范一踩踏事故?城市的现代化,除了高楼大厦、便捷交通等硬件外,我们不能不关注管理软件和管理意识的短板。

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太快,导致很多领域跟不上,这方面该补的课必须要补上。城市管理者不能沾沾自喜于已取得的建设成绩,而应和国际先进城市的管理体系对接,学习其成功的管理经验,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科学分析、预测、决策体系。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环境管理 篇7

据记者了解, 仅2015年一年来, 该市城管局在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指导下, 按照“构建和谐城管、优化城市环境”的基本要求, 以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 以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为重点, 以“四新”新颖模式, 阔斧改革, 攻坚克难, 各项工作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新常态”锐意改革, 实质性“起跳”

伴着时代日新月异, 新常态下工作方式需要怎样转变?

“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的改革措施, 以期更加高效地处理好新环境下的问题。”广水市城管局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是环卫市场化。去年1至5月份, 十里和应山两个标段相继投入运行, 按照“作业专业化、经营企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规范化”的思路和要求, 加大了监督管理力度。在两个保洁标段共投入资金736.5万元, 购置洒水车3辆、保洁车185辆, 新建垃圾中转站5座, 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到51%, 达到了省规定的城市道路机械清 (洗) 扫率每年提高10%的标准。项目投入运行以来, 在新机制的激励下, 新措施的监督下, 城区清扫保洁效率大幅提高,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其次是综合执法改革。我们虚心向先进地区学习取经, 按照上级批准的‘三定’方案, 进一步做好了相关职能的划转和整合, 改变了‘多头管理、力量分散’的不利局面。”他继续说道, “还有努力推进了城管数字化改革。组织了专人专班, 先后赴随州、襄阳等地学习调研, 参加会议, 交流经验。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向广水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 起草了市政协关于‘十三五’时期城管数字化工程的专题调研材料, 加强了与公安等部门的衔接配合, 力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现有的城市管理资源, 实现城市管理数字化实质性‘起跳’。”

高位整治, 创精细管理“新机制”

如果说改革是城市发展的起跳点, 那么机制创新则是加油器。对于这一点, 广水市城管局认为, 机制创新首要是先整治乱象, 解决旧机制下的疑难, 才能更好地运行新制度。

据记者了解, 他们坚持市、办事处、城管局“三位一体”的包保路段机制, 做到了大员上阵, 靠前指挥。开展联合执法, 全面整治整改各个路段排查出的各项问题。先后组织综合治理13次, 形成了常态化工作机制, 有力地扼制了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乱象。

其次该局对重点问题进行了专项整治。如全面加强城区禁限鞭, 出动禁鞭宣传车2辆, 在城区开展巡回广播, 宣传禁鞭工作的积极意义和违章处罚措施, 提升工作知晓率。劝阻满月、过生、结婚、升学、丧葬等红白喜事燃鞭231起, 实施处罚56起。并由分管班子成员亲自带队, 实施集中整治, 拆除占道棚亭52个, 取缔违章占道摊点1200多个, 收缴噪音扰民音响20套, 市容秩序得到明显好转。加大日常巡查, 对“黑麻木”露头就抓, 查扣非法运营麻木96辆, 起到了较好的震慑效应。局环境卫生督查组加大了对保洁公司的日常督查督办力度, 对城区保洁薄弱环节开展业务指导, 督促保洁公司完善内部管理, 加强设备投入, 实施工作创新, “治脏”行动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 借助社会管理网格化改革机遇, 积极整合资源, 推进城市管理进社区。突破人手不足、经费不足的障碍, 城管队员、环卫工人 (企业) 对所在辖区实行责任包保, 各负其责, 确保问题处置及时到位, 初步形成了责任明晰的网格化系统。

文明创建, 巩固“新成果”

2014年, 广水市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不简单, 维护则更需要投入心力。对此, 广水市城管局在创建的基础上, 进一步充实完善了对城区临街单位和社区考评办法, 增加新条例新要求27条, 通报问题5次, 交办和督办问题整改38起, 切切实实做到了创建标准上无降低。进一步加大了宣传教育力度, 投放大型公益广告15块, 启动宣传投放车80余次, 新办市民学校21场;创造性地启动了市民满意度测评工作, 实施入户测评和现场测评25次, 文明创建知晓率和参与率进一步提高, 市民素质进一步提升。在去年5月份全省组织的文明城市检查活动中, 顺利通过复检, 成功保牌, 也再次将文明城市工作推向新高潮。

同时, 将创建文明城市与“洁美家园”行动扭在一起抓, 跨上新台阶。城乡统筹, 做到同部署、同检查、同督办、同考核、同奖惩, 相互促进, 推动了城乡一体洁美。广水市政府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 编制了《广水市城乡生活垃圾统筹治理规划》;确立了每年300万元的经费保障。以“洁美办”的枢纽, 强化了部门领导责任、镇办主体责任, 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推进镇办环卫工作市场化, 应办、城郊、广办先后投入资金共200余万元, 与保洁企业达成承包合同, 对辖区背街小巷进行清扫保洁。

此外还加强了驻点村的创建工作, 积极向上争取支持, 力争将驻点村打造成精品村、示范村, 给全市“洁美”工作和精准扶贫工作做表率。除继续在桃源村进行后续常态化建设外, 另专门投入资金11万元, 为武胜关冷棚村硬化了一条道路, 整修了一条渠道, 有效缓解了当地群众出行难、用水难的问题。

高置机制建设, 维护管理“新权威”

如何保证新措施都能依规执行?“作风、法制、制度建设是关键, 良好的工作作风与细致严格的规范是保证执行力的基准, 都有利于促进内部制度建设。”广水市城管局工作人员表示。

据了解, 该局突出党组“主体责任”, 落实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 制定了《市城管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考核表》, 局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各二级单位负责人, 做到了责任主体明确、责任范围明确、责任内容明确。积极开展“三严三实”、“履职尽责”活动, 并将其与全局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做到统一研究、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统一检查。积极开展省委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工作, 出台了《整改方案》, 制定了《整改任务分解表》, 对巡视组反馈的主体责任、廉政建设、民主集中制等四个方面的7项问题, 于10月份前全部整改到位。

此外狠抓法制建设。按照党中央依法治国的总体思路, 全面深化全系统依法行政工作。编印了《广水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法规汇编》, 包含中央、地方法规和地市政策性文件60部, 对全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进行了全面规范。组织执法队员进行系统学习培训5次, 全局范围内法制意识进一步提升, 法制氛围进一步造浓。开展行政许可规范工作, 继续推进“两集中、三到位”, 实施“一表制”, 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服务中心, 授权首席代表全权负责, 审批流程进一步规范, 办理时限进一步缩短, 更大程度地方便了群众办事。

在上述的基础上, 广水市城管局进一步加强了内部制度建设。重新修订印发了的《城管局财务管理暂行规定》, 进一步完善了财务收支管理, 严肃了财经纪律, 杜绝了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现象。进一步理顺了全系统人事关系, 重新印发了修订的《城管局人事管理规定》。针对禁限鞭和禁麻工作, 出台了鞭炮燃放管理的责任包保细则, 制定了《禁麻销毁报废制度》。针对两个标段的环卫保洁工作, 出台了完整的《城区卫生达标验收考核奖惩办法》, 进一步细化了考核细则, 加大了监督力度。

城市环境管理 篇8

圣经旧约中创世纪第一张开篇说道:起初神创造了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神看光是好的,就把光和暗分开了,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

光,对人类而言意义非凡。它驱走人们内心世界对黑暗的恐惧,也是人们感知世界的视觉媒介。从摆脱原始蒙昧到进入现代社会,照明与人类城市的发展始终形影相随。进入工业社会以后,良好的城市照明更是成为衡量城市现代化的标准之一。

2. 城市光环境艺术的由来

城市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它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在越来越多的摩天大楼和立交桥拔地而起的今天,城市面貌也许真的只能用“钢筋水泥的丛林”来形容了。作为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城市不应该是冷冰冰、硬邦邦的,它的表情不应该和城市肌理一样那般僵化。

以城市照明为例,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追求照明的功能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几乎构成城市照明设计的全部。随着当代科技水平的进步和城市设计理念的发展,城市照明的概念也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光的艺术演绎美化城市、提升城市形象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化的发展潮流。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欧洲到亚洲,如今全球诸多大城市都在竞相努力创造城市光环境的视觉意象,以打造充满生命力和富于表情的城市空间为目标,获取更强的城市竞争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光环境艺术——一个有别于传统城市照明的概念,正在悄然兴起并取代后者。城市光环境艺术提供的不仅仅是照明,而是营造的城市空间。它是超越城市照明的一种城市空间的光的艺术诠释和演绎,它赋予人们更加丰富和有趣的城市空间体验。城市光环境艺术可以展现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内涵,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促进旅游业的兴盛和商业的繁荣。它是体现城市文化生活品质的重要标志之一,甚至已经成为当代城市的空间发展策略。

3. 城市光环境艺术的表情

光,本身没有生命,也没有表情。但是当光经过艺术家的创造之手点亮于城市空间,它便获得了文化属性和表情。城市是人类精神的栖息之所,一座有活力的城市恰如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城市光环境艺术是城市表情的自然流露,它可以展现城市生活的欢乐、恬静甚至是惊愕。

3.1 欢乐

在许多人眼里,城市生活总是充满激情与欢乐。每逢重大节日和庆典活动,绚丽的灯光往往成为烘托节日欢乐气氛的最佳媒介。世界上一些著名的城市如法国里昂、日本札幌、德国柏林,甚至通过举办灯光节,直接让灯光作为欢乐的理由和庆典本身。这些灯光节的历史和每次持续的时间均不相同。最古老的灯光节当属法国里昂灯光节,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643年。从1852年形成规模后一直延续到今天,已经走过数百年的历程。每次持续时间最长的当属日本札幌灯光节,从每年11月中旬左右开幕一直延续到来年2月的札幌雪祭,时间长达数月之久。从2008年开始,中国北京也开始举办每年一度的城市灯光节。

除了时间相对固定的城市灯光节,光环境艺术还经常以灯光秀的形式应用于一些非定期的重大庆典活动。以法国巴黎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秀为例。众所周知,埃菲尔铁塔的灯光系统一直是法国巴黎的一大圣景,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游客来此观看。每逢重要节日或重大事件,埃菲尔铁塔的灯光更是绚丽多彩。在2009年的时候,为庆祝铁塔建成120周年,艺术家和设计师为埃菲尔铁塔设计了一场独一无二的主题为“可持续发展”的庆典表演(见图一)。为了再现埃菲尔铁塔建成120年来的重要历史时刻,除了依靠绚丽的灯光,设计师们还加入了来源于原声录音带的音乐伴奏:有节奏的铆钉和金属构件的敲打与撞击声,夹杂工人们的话语声,汇成了一首动人的劳动乐章。从铁塔的底座开始往上,通过钢结构的支架与大梁,再形成交汇,直至324米高的塔尖,设计师们用灯光表现了铁塔三年时间的建塔历程。不同色彩的灯光也表现了埃菲尔铁塔不同的历史时期,LED灯展现了色彩变化的美妙痕迹。从2009年的10月22日到12月31日,这场持续了近三个月的灯光秀,让全世界的人们在璀璨的光影中见证了埃菲尔铁塔120周岁的生日。与此同时,作为世界文化名城的巴黎也向全世界传递了它的欢乐。

3.2 恬静

当然,城市生活除了节日的激情,更多的时候特别是夜晚时分,它的节奏应该是舒缓的。城市光环境艺术不仅适宜展现城市生活的激情和欢乐,它同样可以表现城市生活的安逸和恬静。瑞士日内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世界文化名城,为了让老城区中一片靠近日内瓦湖的老广场重新散发活力,艺术家设计了一件名为“Place du Molard”的作品(见图二)。作品手法很简单,就是在广场和周围街道的地面嵌入多达1800块与广场铺装尺寸一致的发光玻璃砖。这些玻璃砖的每一块上面都刻有来自于六种不同的欧盟官方语言文字,例如“早上好”、“晚上好”等短语。它们呈不规则状散落在地面,越靠近湖边数量越密集。走在白天的广场上,我们几乎不会发现作品的存在。但是一到入夜,这些发光的玻璃砖所产生的点点光芒恰似湖水在月光下泛着的粼粼波光,让人仿佛置身于湖面。作品建成后,夏夜时分广场的咖啡座总是人满为患,人们很享受这种安逸而神秘的环境氛围,广场重新成为人们喜爱的聚会和聊天的场所。

作为这片广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lace du Molard”没有像灯光秀那样融入更多的科技手段,它是那么安静。从远处看,这些散落在广场地面的发光的玻璃砖恰似月光下的粼粼波光,让夜晚的广场看似一片平静的湖面。走进看,每一块玻璃砖又透过淡淡的灯光用文字与人形成心灵的交流与互动。巧妙的设计、简洁的手法造就了作品不同寻常的恬静之美,也许这才是城市生活的最佳表情。

3.3 惊愕

不迷信于约定俗成的事物,保持独立思考之精神,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压力下,人们因为整日忙于追逐更好的物质生活,他们的精神世界正在逐渐变得麻木而近乎于休眠。在2007年的巴黎不眠夜期间,一件名为“?”的灯光装置出现在圣保罗大教堂与圣路易斯大教堂中。这是一件手法纯粹、效果震撼的作品。当前来礼拜的人们从侧门进入教堂时,首先会看到数个呈不规则状悬浮在唱诗班席位上空的发光球。随着人们往教堂中央走去,这些起初并没有过多引起人们关注的发光球竟然渐渐地、令人惊讶地组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不可思议地悬浮在圣堂的正中并发着不真实的神秘光芒。当人们继续穿过教堂,问号又逐渐随之分解(见图三)。

从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件空间游戏作品。然而,作为日常人们进行祈祷和寻求慰藉的精神场所,教堂不同于一般的城市空间,它有着不同寻常的神圣性。特别是在教堂中以光为媒介进行艺术创作,很容易使人与圣光产生联系,作品恰恰抓住这一点和人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很难想象当人们在富丽恢弘的教堂上空突然发现这个发光的巨大问号时,他们会作何感想。相信面露惊愕之情会是大家最初的共同反应,也许最终大家对作品的理解会有不同,但不容置疑的是作品确实刺激了人们早已有些麻木的大脑神经,让他们在遭遇惊愕中对往日那种循规蹈矩、日复一日的城市生活产生重新的认识和理解,相信这正是艺术家所期望达到的艺术效果。

4. 结语

美国著名的城市规划专家——凯文·林奇(Kevin Lynch)说:“我们不应把城市仅仅看成自身存在的事物,而应该将其理解为由它的市民感受到的城市。”城市光环境艺术正是这样一种让人亲切感受城市文化、体验城市性格的方式和途径。今天在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光环境艺术的身影已经全面走进城市空间。不管是灯光秀、光环境艺术景观还是灯光装置,它们用丰富的艺术表情为人们展现了城市生活的多姿多彩,有效地促进了人与城市的互动与交流。

反观我国,近年来城市照明发展很快。特别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人们对城市照明有了更高的认识和追求,从2008年开始的一年一度的北京城市灯光节就是最好的佐证。然而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们的差距还十分明显。首先,从整体而言我们对城市照明的理解依旧停留在功能层面,尚未形成通过城市光环境设计来营造城市空间、提升城市生活品质进而打造城市文化的意识。其次,我们在城市光环境的设计上手法比较单一,未能充分运用一切可能的现代科技来促成作品与人的良好互动。最后是在新技术新材料应用上的落后,对以LED为代表的低碳节能新型光源的使用还未开始普及。差距固然存在,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社会意识到我国在城市光环境艺术领域存在的不足并虚心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我国城市光环境艺术的发展必将迎来光明的后世博时代。

参考文献

[1].作者Susan M.Winchip书名Designing a Quality Lighting Environment出版社Fairchild Pubns出版日期2005年3月第二版

[2].作者Lou Michel书名Light:The Shape of Space:Designing with Space and Light出版社Wiley出版日期1995年10月

[3].作者Frank H.Mahnke书名Color,Environment,&Human Response出版社Wiley出版日期1996年3月

[4].黄鹤文化规划:基于文化资源的城市整体发展策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城市规划与城市环境保护 篇9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城市实现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计划, 是城市建设的实施根据, 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 它与很多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近年来, 由于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 使城市环境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峻, 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而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1 城市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1.1 城市水体污染

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飞速发展, 使得城市中大量的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 致使水体遭到严峻的破坏。中国城镇供水面临很多的问题, 而这所有的水问题都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2 城市大气质量严峻恶化

中国的主要能源供应资源仍然是煤炭, 中国是世界煤炭消费最大的国家, 同时还是世界原油消费第二大国。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状况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的水平。 大气污染以煤烟性污染为主, 主要污染物为烟尘和二氧化硫, 其中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约占7成。

1.3 固体废弃物成灾

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弃物, 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约为6亿t, 其中有害废物为4 000万t左右, 累积量超过64亿t, 侵占近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 t, 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于我国的固体废物露天堆积, 全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的包围之中。固体废弃物四周堆放, 不仅有碍视觉景观、侵占土地、传染疾病, 而且在本身严峻污染环境的同时加剧了水体、大气和土壤的污染。

此外, 随着中国化学工业的飞速发展, 有毒有害废弃物也随之增长。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都未经过严格的无害化和科学的安全处置, 成为中国亟待解决并具有严重潜在性危害的环境问题。

1.4 噪声污染现象严重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工业、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事业的快速发展, 噪声扰民的现象愈发突出, 据国控网络城市监测, 全国2/3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区域环境噪声等效声级均超过规定要求。

1.5 劳动力污染

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大规模的生产必然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这种对劳动力的需求似乎与环境保护没有关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我国重工业生产的产品多为非技术型产品, 其生产岗位自然对劳动力没有技术上的要求, 因而生产过程中对能源、资源的浪费较大。但是由于这些劳动力密集的工业还可以减少国家的就业压力, 因而其环境污染问题更易被忽视, 使得环境污染问题自然退居经济发展之后, 使中国的环境保护问题面临更多来自经济发展需求的压力。

城镇化的发展还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企业劳动力为适应企业的发展, 必须选择一种更为高质而快捷的生活方式。这促使粮食生产部门使用更多的化肥和农药来满足这种生活方式, 这会使更多的江河湖海受到污染, 土地污染也会更为严重。

2 中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1) 我国的经济发展一开始就埋下了环境污染的祸根。一直以来, 中国盛行“重商主义”和政策上的“向商人倾斜”, 国内许多政策措施都体现出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思想。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 使得任何浪费污染环境的做法都可以打着“发展经济”的旗号毫无阻碍地通行。在这种环境换发展的政策指导下, 中国当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的困境, 高速的经济增长变为不可持续的发展。

2) 中国要想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就必须投入更多的治理资金与技术资金促使企业使用最能保护环境的生产方法, 有效利用资源。然而我国各企业及政府部门对经济数量的追求往往让他们忽略或放弃了环境保护的费用投入, 致使我国环境保护及相关资金支持和技术发展严重滞后。我国在九五计划期间, 政府拿出了360亿元 (约45亿美元) 主要用于污染控制和防治, 这是近两倍于六五、七五和八五计划之和的环保投资, 然而这一数据仍然低于当时1%的GDP数量。“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首次突破GDP的1%, 达到1.18%, 但这一投入并不能满足环境保护的基本需要。在《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中指出, 中国2004年全年环境污染造成经济损失占全年GDP的3%, 治理成本占GDP的1.8%, 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 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 800亿元, 占当年GDP的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3 000亿元 (虚拟治理成本) , 占当年GDP的1.8%。这一切资金要求与我们现有的投入数额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3) 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资源短缺的约束,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 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粗放型的方式。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资源的大量投入, 也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产生了一种资源约束的错象。而且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也造成我国产品结构、进出口技术结构各方面严重失调, 其发展的最终结果都将导致环境的急剧恶化。

4) 环保意识的薄弱。“思想有多远, 我们就能走多远”。然而人们的思想意识一旦跟 不上时代的步伐, 就无法走得很远。我国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治理难度较大的主要原因还在于全社会没有形成一种成熟的环保观念, 人们的环保观念淡薄,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

3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及其主要内容

3.1 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前期准备

这些准备工作是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的基础, 它包括城市的天然环境资料, 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方面的资料;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 如人口、国民生产分值等资料;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如大气、水体、噪声的监测资料、固体废物的来源与历年累计量、对污染的治理状况等;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功能区划等。

3.2 大气污染分析整治规划

大气污染分析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和削减量, 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 便于治理时能够对症下药。

部分专家从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方法学角度, 提出并发展了一套包括环境空气质量的模拟、城市背景浓度的确定、优化模型、分区规划、等效排放、措施信息库等方法在内的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问题整体解决的技术方案, 为全国其他类似城市进行大气污染综合治理规划提供一种参考, 同时, 研究的结果对今后大气污染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3 水资源污染整治规划

水资源污染整治规划是在对水污染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受污染水体的环境容量计算最大允许排放量并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根据我国水污染的具体情况, 水污染分析整治规划应该通过改革落后的生产方式, 采用少废、无废工艺实现清洁生产, 是高污水处理效果和资源化利用率, 减少污水排放量, 修建有效的污水处理设备, 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 最终达到有效保护水资源的目的。

3.4 城市固体废物分析整治规划

固体废弃物分析整治规划是根据环境目标落实各类固体废物的分析利用率与处理、处置指标体系并制定最终治理对策。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正处于固体废物包围之中, 处理固体废物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固体废物分析整治规划应将重点放在综合利用上, 发展企业间的横向联系, 促进固体废物重新进入生产循环系统。利用焚化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等现代处理方法, 实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

4 结语

众所周知, 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期, 也处在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的高峰期, 环境状况距离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何在加快发展的同时切实保护好环境,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这是中国21世纪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 也是我国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的重大战略。

参考文献

[1]http://www.happycampus.cn/docs/983432294201@hc03/5682.

[2]http://www.51edu.com/zhiye/2009/0409/article 288612.html.

[3]李成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走向现代化的构想[M].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534-562.

[4]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9.

城市环境管理 篇10

城市照明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不仅是城市社会活动开展的功能性需求, 也是城市夜间展示文化内涵、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途径。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 城市照明也在此过程中获得了较大的提升, 景观照明更是具有飞速的发展态势。而在现今部分城市照明中, 在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进而影响到城市总体环境, 需要及时通过科学管理措施的应用做好把握。

2 城市照明发展存在问题

在现今城市照明工作开展中, 还存在着以下问题:第一, 政策法规不健全。虽然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同照明有关的技术标准以及政策法规, 但存在着内容较为滞后的情况, 缺相脱节情况较为严重, 进而使照明工作存在无法可依以及管理混乱的情况;第二, 缺少专项规划。在工作开展中, 重建设、轻维护的问题较为突出, 很多城市项目在建设当中盲目追求高亮度、高标准, 过于追求外观、造型变化, 大大提升后期维护工作量, 提升维护成本。在照明设计当中, 也存在缺少同城市景观资源结合的情况, 即在具体设计当中盲目追求高亮度、高色彩, 不仅缺少城市周边景观的有效利用, 在城市功能概念方面也存在淡化情况。此外, 景观同功能照明间也存在互相不协调的情况, 在多头管理的情况下, 不同部门沟通缺乏联系, 增加了光污染以及能源消耗;第三, 节能产品推广难度大。节能产品在标准、质量以及法规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整个行业缺少政策扶持以及宣传, 以此对节能产品在城市照明当中的应用推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 由于绩效考核指标的缺乏, 施工、建设以及管理单位也没有做好节能高效产品的重视与应用, 在绿色照明推广方面存在缺乏积极性的情况, 进而影响到节能产品的使用效率。在该种情况下, 大量低效照明设施的应用, 在加大电能浪费的同时使城市用电更为紧张。

3 加强城市照明管理的方式

做好城市照明管理, 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解决:

3.1 做好管理体制改革

不同城市要由主管部门牵头, 将城市照明规划作为城市一项专项规划工作开展, 将其纳入到城市规划序列当中, 按照优先发展、实事求是的方式做好景观照明控制, 将城市照明专项规划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一项重点内容考虑, 在做好照明工作原则明确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管理、规划以及建设等工作内容的统一协调。作为行业管理部门以及地方政府, 要做好照明节能责任制的确定, 将该项工作在纳入到考核范围当中之后做好行业管理水平的加强, 保证建造同维护两项工作同步开展。同时, 要做好相关规范、配套政策以及标准的及时出台, 做好城市照明工程设计、施工和规划的监督、审批以及验收程序规范, 在规范当中做好城市景观照明能耗密度、范围以及照度等指标, 实现具体管理措施以及节电指标的明确。此外, 也需要积极建立起能效领域当中的市场准入制度, 在做好能效标准、监督机制健全完善的基础上做好合同能源管理以及财政补贴机制建设, 不断规范市场竞争行为, 严厉打击破坏照明设施以及盗窃行为。

3.2 推广照明节能技术

节能是照明工程的重点目标:第一, 要做好节能措施以及技术的全面推广, 积极应用能够满足绿色照明需求的新技术、设备以及材料, 做好成熟优质高效企业的扶持, 在推进自主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第二, 做好高效照明技术、设备、产品以及工艺目录的制定, 在照明灯具、控制系统以及光源选择时, 需要优先选择产品目录中的产品;第三, 通过不同方式、渠道的应用积极开展绿色照明宣传, 在积极提升全民节能意识的基础上使社会形成城市照明节能工作的更好关注度以及支持力度;第四, 优先采购具有高质量绿色特征的器材, 优先选择经过专业检测审核以及绿色照明认证的产品, 及时做好落后工艺、设备以及技术的淘汰。

3.3 加强人才培养

城市照明工作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 对此, 首先需要有条件的高校能够积极做好照明规划设计专业的筹建, 以此实现该专业人才需求的解决。同时, 要做好城市照明规划认定标准以及程序的制定, 做好资质的认定以及审核处理;其次, 要做好城市照明信息交流平台的健全完善, 做好绿色照明新工艺、技术以及产品的研究, 做好关键技术科技攻关, 以此实现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再次, 要加强国家重点城市专项实验室以及创新基地建设, 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立提升城市对于照明设备的管理水平以及效率;最优, 要做好照明专业人才培养, 通过国际城市照明节能交流、合作的开展不断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3.4 健全法律法规

要做好城市发展中绿色照明相关法规的修订与文件的出台, 做好城市照明产品标准体系建设, 通过不同类别照明产品能效标准的制定与完善形成具有规范、科学特征的城市照明节能评价体系。

4 结束语

在城市发展中, 城市照明已经成为了彰显城市层次、优化夜间环境的重要途径。为了能够获得更好的照明效果, 就需要能够把握管理重点, 以科学管理方式的应用提升城市照明水平与节能水平。

参考文献

[1]罗宇.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措施探讨[J].北方交通.2009 (03) :127-129.

[2]郭汝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我市城市照明节能降耗[J].灯与照明.2009 (01) :11-12.

城市环境管理 篇11

【关键词】城市管理;城市经济;相辅相成

一、前言

在城市化建设与管理中,明确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对城市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就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现状而言,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我国各地区均在不同程度上营造出较好的投资和生活环境,充分促进了我国城市化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而言,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具有较为密切的关系,对二者的关系加以探讨并综合利用,能够对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本文展开对城市管理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通过对二者之间关系的明确,进一步探讨在城市经济下加强城市管理的途径,能够为日后促进其他地区城市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

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主要是指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通过多样化的技术手段,展开围绕城市运行的相应规范协调、服务等经营行为。一般情况下,城市管理可以分为狭义的城市管理和广义的城市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城市的行政管理,包括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城市各地区的建设以及城市相关基础设施的完善管理等,主要以城市的整体管理为主,由此称之为城市的市政管理。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一座城市内部的活动进行整体性的管理,包括对城市的政治、社会和经济等全面性管理。广义的城市管理范围相对广泛。无论是狭义的城市管理,还是广义的城市管理,均能够通过对城市的整体性管理,为城市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城市经济

城市经济是在现代社会中,以城市作为主要的发展载体和发展空间,通过社会各产业的繁荣发展,不断实现对各经济结构产业的优化,从而通过对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的掌握,进一步突出城市发展的地区经济。从某种角度而言,城市经济是强调城市发展进程中,其各区域发展的现状,并以财政的形式展现出的城市发展概况。城市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第一是在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的人口、财富等活动,均以空间上集中的形式体现出来。第二是城市经济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具有对内统一性和对外开放性。

三、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1.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探讨二者关系时,本文指出,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城市管理的手段相对较多,城市政府在实施城市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城市房价的调整管理,为房地产企业的竞争创造相对稳定的环境,以此推动城市的经济发展。可以通过架起那个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管理,实现对城市环境的的规范和管理,从而为引导个体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由此能够看出,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城市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

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的关系以相辅相成为主,城市管理是推动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城市经济也能够促进城市管理的全面发展。从某种角度而言,城市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一定的资金财政支持,只有足够的财政资金保障,才能够为城市提供其在管理过程中需要的相应物品,从而促进城市管理的全面进步与发展。城市经济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能够将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城市管理中,诸如加强对城市环境的建设、加强对城市偏远地区的改造等,以此实现对城市的管理。由此可见,城市经济能够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

四、通过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管理的途径研究

1.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城市经济的利用,充分实现对城市的全面管理是尤为必要的。本文在分析通过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管理途径过程中,认为在城市经济支持下,加强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十分重要。在通过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利用财政经济加强对城市管理的广告宣传,使更多的人能够通过广告的的方式,了解城市管理现状。诸如利用城市财政资金,打造城市管理的创新式广告,将城市管理广告的新颖性、独特性充分体现出来,使公众更加明确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如灌南县城管部门利用城区主要电子屏幕定时放映城管公益广告,在广大市民中普及城管知识,争取群众支持城市管理工作,收到较好效果;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财政经济,加强对城市管理的网络宣传,使城市管理概念深入人心,从根本上提升人们对城市管理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由此可见,在城市经济支持下,通过多样化的经济支持手段,可以充分促进城市管理的发展。

2.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促进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

本文在研究通过城市经济加强城市管理途径过程中,认为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促进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促进城市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城市经济的发展会不同程度上促进城市各企业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化发展。而在城市经济发展的财政资金支持下,可以从不同方面加强对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城市相关部门可以将财政资金发放到各基层单位,充分明确各基层单位在其发展中的具体责任和权利,并使其能够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充分实现对权利的利用,以此进一步完善对城市的管理。第二,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适当下放城市管理权限,从根本上落实城市各部门的责任,实现城市各区域的条块结合,实现对城市管理的规划性体制建设,为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3.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城市管理下的执法力度对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是尤为重要的。因此在城市经济支持下,应从不同层面上提高城市管理的执法力度。首先,城市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经济与城市管理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城市经济的利用,在城市制度管理中适当投入财政资金,加强对城市管理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完善,使城市管理在日后的发展进程中有相应的法律可以依据和支撑。此外,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也要在城市经济的支持下,加强对城市管理执法人员数量、素质的保障,在城市经济政策支持下,坚持聘用专业知识强、具有相关经验的执法人员,并定期对相应的城市执法人员进行培训和进修,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管理相关执法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此为城市管理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如灌南县加强城管队伍建设,定期举办执法培训班,让每一名城管人员具备必需的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为依法管理城市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在当前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现阶段社会中,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逐渐成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需要对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的关系加以探讨,并在明确二者关系的基础上,为实现城市健康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本文在研究城市管理与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认为二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其能够在当前社会发展进程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此外,本文在研究的最后,从城市管理宣传力度、管理体制改革、城市管理执法力度等方面,展开对城市经济发展下,加强城市管理的途径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相关研究,为日后进一步促进城市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瑶亭.城市旅游化水平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我国26个旅游城市为例[J].兰州学刊,2013,05(01):99-108.

[2]李向科.城市公共安全与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3(01):114-119.

[3]刘广珠,王杲.城管执法管理模式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调查与评价[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01):23-25.

[4]王江英.会展业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探析——以乌鲁木齐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2,01(05):32-37.

作者简介:

城市环境管理 篇12

这座享有众多荣誉光环的城市, 在城市管理这个大课题中, 做了哪些有益尝试, 总结出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呢?

一路的走访, 让我们得知, 是“为人民管理城市”的理念在襄樊城管人脚踏实地的实践中成就了今天襄樊的华丽转身, 而这也正是襄樊城管人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工作中奉献给其他城市管理工作者最重要的经验。

坚持以人为本, 秉持“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

刚到襄樊不久, 就听说了襄樊城管人为全面推进城市管理, 从城市管理的价值观入手, 对城市管理理念进行的改革创新。

城市管理是发展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抓科学发展;城市管理是社会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建设和谐社会;城市管理是民生工程, 抓城市管理就是提高广大市民的城市生活质量。

据襄樊市城管局局长叶传辉介绍, 正是认识到城市管理与城市发展、民生工程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襄樊市委、市政府才适时地提出了“为人民管理城市”的创新型管理理念。

在坚持以人为本, 改变“为城市管理人民”和“为市容管理城市”的旧观念, 确立“为人民管理城市”的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 襄樊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

为严格工作标准, 2007年, 襄樊市政府出台《襄樊市区城市容貌标准》, 这在湖北省内尚属首例, 全国亦不多见。随后的2008年, 《城市公厕管理办法》、《查处违反城市规划建设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城市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等也适时出台。正是如此, 管理执法才有章可循。

严明队伍纪律, 是保证严格的工作标准可以化为现实的基础, 为此, 襄樊市委、市政府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城管精神作为城管队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追求, 对城管队伍实行准军事化管理。

在采访中, 我们还得知, “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定管理标准、定奖惩制度”的“六定”管理制度以及多层次, 多角度的“精细管理”、“公众城管”的理念等, 也是襄樊市当前得以形成“大城管”局面的基本原因。

坚持科学高效, 实行“规、建、管分离”的城市管理体制

科学高效的体制是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那么, 襄樊是通过怎样的管理体制来保障城市的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 从而实现襄樊市容市貌的日新月异?

据介绍, 襄樊如今虽然已经足以骄傲地张开双臂迎接南来北往的宾客, 但是, 襄樊也曾经有过脏、乱、差的昨天。为改变以往城市管理基本无序的状态, 襄樊城管人从管理体制的源头抓起, 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2001年底, 襄樊市委、市政府遵循“规、建、管分离”的原则, 决定改革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实行规划、建设、管理分离, 撤销原市建委和市容委, 合并组建市城市管理局, 为政府组成部门。

2003年底, 襄樊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与市城市管理局一套班子, 两块牌子, 开始履行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职能。

2004年8月, 襄樊市政府根据“以块为主, 重心下移, 事权下放, 强化督察”的原则, 出台《深化市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 (试行) 》, 明确城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为城市管理的责任主体, 并通过在各区设立城管行政执法局, 实现了城管执法全覆盖。

从理顺城市管理体制至今,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中曾经出现的“各吹各的号, 各唱各的调”的现象销声匿迹, 并逐渐实现了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更上一个台阶。

坚持探索创新, 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城市的自然管理、经济管理、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管理, 必须创新才能增强活力和动力。为此, 在城市管理工作中, 善于探索, 并不断总结经验的襄樊城管人正在脚踏实地地实践“四个转变”的城市管理方式。

说到“四个转变”, 叶传辉介绍, 首先是从经验式管理向科学化管理转变。

据了解, 城市管理大致需要经历整治、规范和无为而治阶段。过去, 襄樊市大多采取集中整治方式, 也积累了一些丰富的经验, 但这种粗放管理方式不利于城市管理的健康长足发展。在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逐步将管理目标、管理标准、管理流程、管理方法、监控手段、效果评价、危机处理等内容量化、细化、具体化, 并逐步建立起严格、规范、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城市管理指标体系。其中, 城管110信息指挥工作流程, 执法车辆GPS监控定位管理系统, 静态交通违法处理市局、区局、中队信息联网, 公厕114查询台和违法停车电台即时查询业务等就是这一转变的直接体现。

在襄樊, 从运动式、突击式、游击式管理向制度化、长效化管理转变, 通过春风化雨般的制度性潜移默化过程, 是其城市管理的必由之路。

同时, 襄樊城管人还通过从问题式管理向预防式管理转变、从依赖行政权力管理向依靠法制权威管理转变, 建立起“文明执法、和谐共生”的城市管理大环境。

当然, 在城市管理中, 离不开科学高效的创新实践。

记者了解到, 在具体的城市管理实践中, 襄樊城管人通过不断地改革创新, 将该市环卫工作实行市场化运作, 变以费养人为以费养事。同时, 在“城管就是服务”的理念指导下, 襄樊城管人采取疏堵结合的方法解决了小摊小贩流动经营给城市面貌带来的负面影响, 也化解了城市管理与小摊小贩生存空间之间的矛盾。

城市管理不仅限于环境卫生和小摊小贩的管理, 而是涉及方方面面, 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据介绍, 襄樊城管人通过对城市管理的所有工程实行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等, 才使得襄樊逐渐显露出流光溢彩的城市面貌。

襄樊城市管理工作的成绩, 是有目共睹的。正如记者在行车途中多次听见的, 诸如“襄樊变了”、“襄樊变美了”等溢美之辞一样, 襄樊已经通过自身一点一滴的改变积累成华丽的蜕变, 给了世人莫大的惊喜。

上一篇:绝缘层施工下一篇:曲线T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