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环境家具(精选4篇)
城市公共环境家具 篇1
摘要:我国城市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 发展到现阶段许多城市的地方政府都开始意识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本文从城市节点——公共家具的角度进行分析, 通过三个设计因素, 赋予城市家具个性和特色, 成为介绍城市的一张“名片。”
关键词:公共家具,城市,个性化设计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伴随着迅速的城市化, 特别是近几年各地开始注重“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 从街头雕塑到小品景观, 无论是哪种公共艺术形式都等到了充分的应用。但是如果对这些城市做对比, 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差别甚少细微, 放眼望去每个城市都是相似的马路、高楼、花园、广场和公共设施, 很难找出一座城市的特色所在, 这种现象在二三线城市尤为突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每一座城市的面貌都是经过了历史的积淀, 通过改造城市结构或者是改变建筑物形态来重新塑造城市形象在短时间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我认为改变现有城市的公共家具不仅可以在经济上节约成本, 并且能够很好的从整体上规整城市风格, 最重要的一点原因, 公共家具是一个城市当中人们接触最为频繁的公共设施, 舒适、美观、富有特色的城市公共家具更容易给人们深刻的印象, 就像是城市的一张名片, 让人们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深深记住这座城市的独特之处。
就目前我国现有城市家具来说不仅很难突出城市个性特色, 其应该具备的基本功能都难以令使用者满意。大部分户外的家具都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安全性不够。很多放在公共场所的家具其安全性有待商榷。设计公共类家具应该充分考虑到公共空间中不同使用人群的具体情况, 例如火车、地铁候车区设置的带孔不锈钢座椅, 这种座椅对于成年人没有什么威胁, 但是小孩子的手指很容易卡在座椅的孔中。
其次是功能性不强。这主要是因为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比如同样的垃圾桶, 放在一个人流稀少的街区和放在繁华的街区效果是不同的。很多景区垃圾桶的大小与普通垃圾桶一样, 以至于垃圾因为放不下而堆在了垃圾桶周围, 这非但没有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反而破坏了整个景区的氛围, 像这种景点城市人流量较大, 其垃圾桶的体量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得大一点, 数量也可以适当增加。
另一个问题是公共家具与周围的环境、氛围不协调。有些设施个体本身造型非常美观, 不过由于和周围环境、文化氛围不匹配从而破坏了整个街道和城市的和谐, 好比张冠李戴, 原本具有古朴风格的设施安插在了富有现代商业气息的广场上, 或是简约、现代风格的设施放在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胜地。
最后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公共家具本身质量参差不齐, 差强人意, 并且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使得一条街区甚至整个城市都变得支离破碎没有整体感。
上面所说的这些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公共家具的功能性, 任何一件物品的产生都是源于其使用价值, 所以在设计公共家具时需要设计师认真考虑上述情况, 保证公共家具的基本实用性。但是如果想让公共家具成为人们认识城市、了解城市的“名片”, 除了舒适好用, 还应该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 影响公共家具个性化设计的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城市自然环境因素、文化因素和人的因素。
一、城市自然环境因素
本文所讨论的公共家具主要是指户外公共家具, 所以城市的自然环境对户外家具的影响很大, 在设计时我们需要考虑的要素主要有:当地的气候、地域地貌、水文、动植物等。像我国南北方气候差距比较大, 因而在设计公共家具时就需要充分考虑到所要使用的材质、色彩等。北方城市冬季寒冷空旷并且四季都非常干燥, 所以户外家具多采用颜色比较温暖的木质材料, 尤其是防虫、防裂且不变形的柚木。而南方往往代表着繁荣和温暖, 温湿多雨, 所以公共家具以防潮、防腐为主, 材料上多采用给人清爽感的不锈钢或是防水的塑料。这仅仅是自然因素对户外家具材料和色彩选择上的影响, 自然条件还会对公共家具的造型及其他方面产生影响, 若要使户外家具使用寿命长久, 自然因素应该是首要考虑的。
二、文化因素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过“21世纪, 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 是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形象特征的城市”。的确是这样,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 这种文化具有地域性和群体性, 并且经过了历史长河的积淀, 是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核心所在。想要让公共家具成为城市的一张名片, 一定要赋予它们城市的文化内涵, 不能只是流于表面。
城市的文化一般是指城市的精神象征, 比如北京的“京派”文化、上海的“海派”文化以及英国的骑士精神等。其中伦敦就以这种骑士精神结合伦敦皇家卫兵红衣黑帽的特征, 在二战后设计了一款经典的红色电话亭放置在街头以此振奋人心。这款电话亭现在早已成为伦敦的一个标志, 此后这种红色逐渐成为伦敦人的鲜明个性色, 巴士、油桶甚至车站牌都漆成了红色, 这些红色的城市家具给经常阴天的伦敦也增添了一抹活泼亮丽的色彩。
从上面的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当公共家具被赋予了城市的内涵和意义, 在设计时就不会简单的拘泥于各种表象, 这样设计出的产品不仅会与城市居住者有一种共鸣, 而且也从更深的层次的反映了城市的精神和文化内涵, 同时还使得公共家具的系统化设计变得比较容易归纳、自成一体, 而风格统一的公共家具还可以使整个城市看上去更加统一, 使迥异的建筑单体之间存在和谐的联系。
三、人的因素
户外家具的使用对象是人, 它们的产生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人, 不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每个地域的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 所以在设计公共家具时也要充分考虑每个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与习惯。依附于一定人文环境的公共家具不仅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独特需求, 还可以让外地游客根据这些公共家具的特殊功能更深入的了解这个城市。
像是巴黎, 这儿的人们非常喜欢爱狗, 狗的数量也就相当惊人, 据不完全统计, 巴黎每三个人就有一个养狗的。相对的, 狗屎也就成了个大问题, 路上行人大约每走二百步就会踩到狗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政府设了个“狗屎清洁器”, 方便狗主人们清洁狗的排泄物, 走在巴黎街头还可以看到很多跟狗狗有关的标识牌。因此游客们除了要去巴黎铁塔和榭丽舍大街体味法国的浪漫, 还可以漫步街头, 通过这些跟狗狗有关的、独特的公共设施了解巴黎人的爱狗情结, 体验另一种闲适生活。
具备这三种要素的城市家具会深深刻有这个城市的烙印, 体现出城市的独有风格。不过作为城市“名片”的公共家具还应该从整体上来把握各种设计要素。设计一个公共设施并不难, 难的将这些独立的、功能迥异的公共设施组合成一个具有共性的体系, 从整体上来控制城市的风格。
城市公共家具只是人们认识城市的一扇小窗, 但却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 无论是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还是小住几天的游人都会用到这座城市中的家具设计, 这些家具从某种程度上引导着城市的风格 (当然影响一个城市风格的因素多种多样, 想想室内装饰风格, 家具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 因此适宜的、富有个性的城市公共家具形象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和地域文化氛围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的很多城市都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号召下, 积极修建公共的居所, 如果在“大兴土木”的同时也能多考虑下城市家具家具——这一张城市的“名片”, 一定会让这个国家的每座城市充满独特的魅力。
城市公共环境家具 篇2
关键词:公共环境;人性化设计
1城市公共环境概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物质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环境建设正是在这一时期被提出来的城市建设理念。城市公共环境建设,顾名思义就是为城市人们提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公共设备。它的发展建设在为城市人们提供便捷性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还为提高人们精神生活质量提供了空间环境。现阶段,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又有了新的高度。公共设施的建设在城市人们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起到了调节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媒介作用。所以,人性化设计的融入将会更加符合人们对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切实需求[1]。
2人性化设计在环境建设中的运用原则
①功能性。功能是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基本属性,其决定了人性化设计的具体形态以及其他延伸效果。②安全性。安全性是在功能性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必须要优先遵循的设计原则。③识别性。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识别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使用人群对其的利用效果,这是因为城市公共环境设施识别物大多是用来引导人们操作使用设施方法的[2]。④舒适性。舒适性是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中必须要遵循的人性化设计原则,具体体现是指在设计中考虑人在视觉、触觉等方面的心理感受,让人们体验到身处安逸舒适的公共生存空间。⑤经济环保性。经济环保原则是在城市人们注重精神生活品质,关心未来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城市公共环境建设必须从的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来进行,这是因为公共设施的建设使用具有广泛的通用性。
3人性化设计在城市公共环境中运用方法
(1)精细化设计。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主要体现在细节的部分,其设施设备的安排是否得当、设想是否周全都是进行人性化设计所必须要考虑到的。此外,公共环境的精细化设计还会直接影响使用者在视觉上、情感上的舒适度体验,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们在城市中的精神生活质量。精细化设计的具体方法是在建筑物的形式、体量、空间形态、建筑材料质感、建筑物色彩以及建筑物尺寸、与地面标高等。在公共环境设施方面,如对公园内的座椅进行精细化设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周围的灯光问题。既不要与灯光设置得太近容易引来蚊虫,也不要设置得太远。还要注意与灌木丛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都是防止夏季叮咬人群的人性化设计[3]。
(2)特色识别设计。每个城市都有其各自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历程,将具有特色的文化符号融入到城市公共环境的识别标志中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综合参与性。城市人们群众可以在使用公共设施设备的过程中,勾起自身对这个城市的记忆、印象以及综合结构的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于一个城市进行一场大致、明亮、清晰的定位。人们在城市公共设施环境中,可以对所在城市的文化背景、人文情怀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解这座城市的存在价值。
(3)空间序列设计。人性化设计中的空间序列是指,从空间景观、建筑物视野以及整体形象等来进行城市公共环境建设。也就是说空间序列设计是利用物理环境刺激的原理来增加人的心理活动,并以此来与空间环境进行高度融合。这一设计是将人的思维感受放在设计首位的方式方法,通过景观把人的思维情感融入到公共环境建设中,进而完成人与环境的情感交流。在此过程中,人的注意力、情感、兴趣也与公共空间环境达到了同一高度,从而实现情感高潮的观赏游玩效果。现代的公共建筑环境空间与传统的家庭式的园林建筑环境空间不同,它一般不会有较长的空间序列时间。这就为空间序列的人性化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建设难度。
(4)绿色元素的融入。相关学者曾表示在人的视野中,只要存在25%的绿色就可以起到缓解精神压力的作用。这就意味着在进行城市公共环境的人性化设计中,要将绿化元素进行有效融入。我们可以在城市空间环境中布置大面积的绿化草地,并合理的种植树木为在夏天的人们提供乘凉的去处。具体来说,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即花园城市。其次,城市公共环境中要进行一定比例的自然植被覆盖,并尊重其自然的生存规律。这样就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清洁、自然、健康的生活环境,进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目的。
(5)可持续建设。在利用人性化设计手段来实现城市公共环境完整建设的过程中,可持续建设是其连续性的有效保证。这就意味着在人性化设计的过程中,应将可持续性运用到城市公共环境中。例如,在进行园林设计时,利用废弃木材、轮胎等进行护栏、秋千、盆栽景观等建设。在降低建设程度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设计出一个绿色、安全、舒适、文明的城市公共环境,对于提高城市快节奏生活的质量来说是有利无害的。既然其服务对象是城市人群就要把人性化的设计理念融入其中,使其真正的发挥效用。
4人性化设计的发展趋势
(1)特色发展。每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文化基调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其建设的方向也应该存有差异。然而,在我国当前的城市建设中,一窝蜂的追求现代化、追求高层建筑、追求大型商场建设,这种情况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多样性。所以,在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的公共环境建设要首先进行突破设计。把各个城市所具备的文化特色重视起来,将其融入到市民的日常生活中,进而提高其对城市的特色情感,这与我国的多元化经济发展的建设目标是不谋而合的。(2)可持续发展。人们在大力发展城市公共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对于其可持续发展的设置是不可缺少的。在当前阶段,乱扔烟头、果皮纸屑、踩踏草坪以及随地吐痰的现象丛生,这就为城市公共环境的连续性完整性带来了难以维持的破坏。针对这一问题,在大力宣传环境保护重要性的同时,还要对破坏公共环境的个别群众进行惩处。以此种小惩大诫的手段来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理,可以有效的提高人们群众维护公共环境的保护意识。当把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普及到每一个人城市居民的言行举止中,就可以将所在城市的整体文化素质提升一个段位。
5结束语
城市公共设施的人性化设计可以把生活在这一城市中居民的道德品质提升到新的高度。在这一过程中,人性化设计有利于勾起人们对城市建设历程的记忆情感,从而更加注重对其的建设方式和行为举止。这就意味着人性化设计不仅在物质在为人们提供了城市公共环境设施的使用便捷性,还为其在精神需求上提供了一定的情感关怀和心灵慰藉。
参考文献:
城市家具在环境艺术系统中的作用 篇3
关键词:环境艺术系统,城市家具,作用,辩证关系
一、城市家具的概念及存在问题
1、城市家具的概念
“城市家具”一词源于欧美等西方国家, 它是英文“Street Furniture”的中文解释, 泛指遍布城市街道中的诸如公交候车亭、报刊亭、公用电话亭、垃圾容器、自动公共厕所、休闲座椅、路灯、道路护栏、交通标志牌、指路标牌、广告牌、花钵、城市雕塑、健身器材及儿童游乐设施等城市公共环境设施。只所以称之为“城市家具”, 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想要把更健康的生活从室内延伸至室外环境艺术系统中, 把城市作为区域空间中的一个大家庭, 把公众当做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 希望这个大家庭内的任何一员, 使用的“家具”更加舒适与美观、整个的环境更加的协调与和谐。另一方面每个大家庭由于自身的地域条件、文化背景、经济状况不同, 所形成的“家具”也各不相同, 能突出区域空间环境特色和高度的可认知感。
2、城市家具在环境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1) 城市家具缺乏个性, 不同城市家具之间缺乏联系, 同种城市家具缺少区别和联系, 没有和环境相融合。
(2) 城市家具分管的部门复杂, 没有统一调度指挥。导致城市家具后期管理和维护困难, 破坏现象严重, 维修频率高, 破坏城市整体形象。
(3) 城市家具缺乏人性化的设置, 各种设施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功能, 缺少灵活运用。
(4) 城市家具缺少地域性, 所有的地方, 所有的城市家具都是一样的, 没有结合地方环境特色和文化传统。
(5) 城市家具设计市场混乱, 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的约束。
二、中外城市家具差异
中外城市家具的产生差异的原因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设计实践和理论上的差距:从历史发展来看, 现代设计已经有近100多年的发展历史, 从工业革命开始, 西方社会一直主导设计的方向, 领导了一次又一次的设计变革。孕育出像米斯.凡德洛、勒.柯布西耶等一大批的设计大师。这些设计大师反过来又促进设计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两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促进设计的发展。
第二是文化观念的差异:中国的文化观里强调“天人合一”的儒家思想, 要求自然与人和环境相结合。中国人重主体, 重视整体的辩证逻辑, 在设计中重视整体效果, 讲究统一、有机联系的“模糊”状态,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体现出一种对现象的直观体验。这在中国古代的建筑和材料中体现的最明显, 所有的建筑形式都是椽木结构, 建筑位置依山傍水, 所有家具使用木头制作。古人杰出的手工艺技术, 将人物、山水、鸟木等刻画在室内外家具上, 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由于中国历史中间的曲折发展, 我们的城市建设速度过快, 大量的引进西方的理论和技术而没有进行本质的运用, 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西方各国家的文化观又共同点又各有不同, 他们尊重客体、思维习惯倾向于探究事物的内在规律性, 重视形式逻辑、重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在环境设计中, 讲究有秩序的几何感。
第三经济水平和政府重视程度不同:欧美国家因为工业化进行的比较早, 经济比较发达, 税务制度比较完善, 政府就有足够的资金以及愿意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建设城市家具设计。城市建设因此得到极大的提高, 到21世纪, 其工业化水平已经达到成熟。城市家具已形成相应的标准化生产、制作和后期的管理与维护。形成了有关城市家具设计的标准、规范、理论书籍。
中国在新中国开始之初, 大量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 大量的古建筑被拆除, 取之代替的是西方流行的盒子式空间建筑。在这个过程中, 设计是缺少规划、设计的。资金也很有限, 政府对于设计没有什么认识, 因此也就谈不上重视了。这就造就了城市发展的杂乱无章, 各种问题在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滋生。这几年, 随着设计师和政府管理部门素质的提高, 各种新鲜的设计理念的冲击, 中国城市化建设进入到一个改造的阶段, 一个想通过设计逐步改善城市问题的阶段。城市家具作为城市建设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作用和影响将很深远。
三、城市家具设计在环境系统中的作用
1、环境艺术系统的概念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是环境、艺术、系统和设计四个不同概念的组合, 我们需要简单理清一下概念, 以对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有个全面的理解和概念的描述:所谓的“环境”可以理解为我们能够看到的所有空间, 以及该空间内所包含的所有物质与非物质因素。“艺术”是通常是指人工环境中对物体进行美得的创造性的表现, 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 与独立的艺术作品不同, 艺术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的, 同样也是在环境中得到发展。因此是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系统, 在古希腊语中带有组合、整体和有序的含义。它是由元素组成的有机整体;设计是在现在科学技术下, 以客观物质为基础, 把阻碍人类生存的障碍转换成促进人类发展的要素, 或是创造理想生存空间的。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以整体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出发点, 运用科学、艺术、系统的设计手法协调自然环境, 物与人之间的关系, 使其达到一种最佳的运行状态, 要在科学的基础上, 让环境里的人体验到艺术的形式美学系统与科学的理论系统完美的结合的物,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有四个关联的功能有助于环境艺术系统的健康发展, 第一系统的规划、分工与合作;第二, 提升环境的物质的、精神的和社会的品质;第三, 增强环境的可识别性;第四, 丰富环境的主题, 突出环境的特征。[1]这体现在城市家具的设计中, 就是要对整个城市进行系统的规划, 丰富城市的文化和物质主题, 突出城市的地域特色, 寻找到合适的城市精神元素, 文化元素, 运用到城市家具设计中, 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
2、城市家具与环境系统的关系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中的环境与系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它们是在环境下系统的规划和设计, 就如同母与子之间。系统从环境整体出发, 把多个边缘学科、多个专业、多个管理部门中有关家具设计的要素结合起来。让室内设计、景观规划、市政管理等多个部门联合起来, 通过规划师的整体规划, 通过系统中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处理好系统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优化设计, 使一加一大于二。避免重复浪费和, 让设计由单一功能向多功能转化, 并最终服务于环境。
城市的发展与环境艺术系统设计是互相作用, 互为影响的关系。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作为城市辅助设施的城市家具, 城市的文明展现离不开城市家具的特别设计, 城市综合素质在城市家具中最容易得到体现。这就决定了城市家具与环境系统的关系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城市家具的流动性, 易损坏性, 决定了城市家具更新的频率加快, 这就推动了城市家具市场的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所以好的城市家具设计能提升整个城市的品味, 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形象。反过来, 只有城市发展了, 政府才有可能有大量的资金和意愿来设计符合城市地域特色的城市家具, 才有可能对城市家具进行系统的安置、维护和管理, 才能更广泛的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使大众的审美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生活品质得到保证。
环境艺术系统设计中设计必须要有整体的环境观, 城市家具的系统设计包括同种类家具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设计, 也包括不同类城市家具之间的连续性。它也是整体环境观的一部分。所谓整体的环境观, 就是要把城市家具的各个部分 (交通设施、灯光设施、休闲设施、景观设施等) 统筹在环境下, 提取有利于环境发展的则优化元素, 然后再分析与结合、分解与协调、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 再进行系统设计分析和综合。科学把握城市家具各部分与环境整体的关系, 也就是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都伟主编:《公共设施》,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年。
[3]张海林、董雅:《公共环境设施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年。
[4]王昀、王菁菁:《城市环境设施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年。
[5]杜异:《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系统的基本理念》, 《装饰》, 2005 (1) 。
城市公共环境家具 篇4
【摘 要】中国正步入老年社会,老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在城市中,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成为了城市外部空间的重要使用者。因此,通过了解老年人的心理需求,总结在公共活动空间中的老年人的活动特点以及行为规律,进而探讨和总结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公共空间的特征和要素,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外部空间的品质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沿线各小区老年人的活动情况和空间设计状况,从环境心理学出发归纳和总结了老年人公共外部空间的类型以及构成要素特征,探讨了今后适应老年社会老年人公共交往的心理行为需求的城市外空间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特征;环境构成要素;设计导则
1. 引言
目前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到,60岁以上人口将超过2亿,约占总人口的14%。老龄化所带来的种种问题已经开始影响我国的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关注老年人的需求,了解老年人的活动特点,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升城市建设的人文品质就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正是基于这样背景展开的。
2. 相关概念
(1)寒地城市是根据城市所在地域的冬季气候特征定义的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是指因冬季漫长、气候严酷而给城市带来不利影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北部,冬季气温一般低于0℃等[1]。
(2)老龄化国家是指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10%,或65%老年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达到7%。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亿,占总人口的10.41%,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8811万,占总人口的6.96%。依照人口年龄结构的标准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国家行列。
3. 研究目的
本研究主要选择长春市老城区的老年人聚集的环境(如文化广场等等),通过观察了解老年人户外活动的规律以及所依附的户外空间的特征,并且通过访谈了解他们对户外活动空间的建议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归纳和总结了老年人公共外部空间的类型以及构成要素特征,探讨了将老年户外活动的心理行为需求与今后的城市外部空间建设相结合的建议。
4. 老年户外活动特点
老年人由于离开了工作岗位回归家庭,可支配时间比较多,因此进行户外活动的时间段和地点选择与中青年人有着很大的不同:
(1)首先:活动时间上老年人户外活动的时间分布跨度比较大,由于老年人一般喜欢起早,因此晨练中大多数也是老年人,晚上的活动中,老年人也占据很大比例。也有很大部分老年人白天也偏爱进行户外活动。这与中青年人多集中在早晚和节假日存在很大不同(见表1,表2 )。
(2)其次:活动内容上老年人偏向于健身和集体活动,少单独活动。体现了老年人注重健康,需要交往的心理特征。这与中青年人多是带孩子来玩有很大的不同。同时也区别于青年人两人或单独活动的偏好。
(3)第三:老年人受到身体健康条件的限制,他们户外活动地点分布在公园广场,小区院落、街道等等半径在20分钟之内到达的场所。这些场所一般都有相识的伙伴和自己喜欢的活动。而中青年人进行活动的空间就大得多,范围就广的多。
5. 老年人户外活动与活动空间的类型
5.1 老年人户外活动类型。
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健身活动。
包括器械健身和集体活动。由于许多广场公园甚至住宅区都设置了一些简单的健身器械,老年人就成了这类健身设施的主要使用者。同时健身操,扭秧歌等集体健身活动一直也深受老年人热爱。
(2)交往活动。
老年人在心理上更需要与人沟通和交流。因此老年人户外活动的重要活动之一就是交往活动。聊聊天,交流生活经验都是老年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生活方式。户外空间有时也是进行家务活动的场所,通过在这里边择菜、编织等家务活动加强了邻里间的沟通和交往,使得许多社区广场和院落充满浓浓的人情味。
(3)娱乐活动。
老年人的娱乐活动多为打扑克、下象棋等活动,这种活动多发生在熟悉的人之间,也是健身和交流活动的一种。这种活动具有很强的参与性和带动型,只要环境条件允许,无论是公园广场还是小区院落都可以进行。
5.2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类型:
老年人户外活动空间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定换几个长春各广场公园的典型照片,丰富一下,这是沈阳的,别露馅了(见图1、图2、图3)。
(1)街路型。
作为我国最早的开放空间的街道,其实一直无形中还充当着交流媒介的功能。只是现代社会的多元化,使得这种功能只有在老年人的使用中得到体现。尤其是其它可供老年人户外活动的空间相对不足时,街道就成为联系老年人和社会之间最常见的空间。这类空间多进行的是娱乐和交流活动。老年人在适宜的街道边活动,无论是闲坐还是娱乐,都是表现了老年人希望感受社会的变化,喜欢看人与被看的心理(见图1)。
(2)院落型。
院落作为半私密的空间,一般是老年人最常活动的地方。因为这里是自己最熟悉的空间,同时尺度适宜,老年人在这里活动很方便,有亲切感和安全感。这类空间多进行的是交流活动、娱乐活动和家务活动(见图2)。
(3)广场公园型。
一般老年人也经常会选择离自己居住地比较近的广场公园活动。研究表明,一般老年人多选择无论是采用何种交通工具都会选择20分钟以内的半径内的环境进行活动。在广场公园等户外空间进行的活动包括健身活动、交流活动和娱乐活动(见图3)。
图3 广场公园型空间
6. 城市老年公共活动空间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1)研究表明,老年人活动的户外空间的构成要素一般具有安全性、可达性、可依靠性、可交往性以及舒适性的特征(如表3)。 (2)其中可依靠性和舒适性最为重要,可依靠性的构成要素特点是具有可坐设施或可依靠设施,一般包括花坛、座椅等等。这类设施为老年人的户外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保障。而舒适性的特征主要体现在环境的质量上,一般来讲一个夏季有树荫的场所环境的舒适性就会很强,一旦环境中有可以依靠的设施,就会吸引老年人进行活动。同时环境舒适性也体现在心理方面,一个可以看人并且被看的环境可以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
(3)可交往性的特征对于老年人户外空间的选择也很重要。这也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主要的内容之一。空间要素的围合性和空间的可聚集性是可交往空间形成的客观条件。
(4)安全性和可达性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的必要保障。老年人受行动能力的限制,一般不能去太远的户外进行活动。因此,可以方便的到达的、安全的环境对老年人是相当重要。从家到小区院落,以及通过街道到达开放的公园和广场,应该形成一套联系系统,设置丰富的空间层次,设置必要的可以休息的场所,方便老年人到达和选择户外活动的空间。
7. 建议措施
(1)首先,注意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到达的空间场所。老年人的出行一般依靠步行,因此方便的交通联系系统是老年人进行户外活动重要的基础,保证老年人顺利的参加户外活动。这种方便可以调动起老年人进行户外交往和活动的热情,有利于身心健康。
(2)其次,增强交往性空间的设置,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意识。老年人喜欢与人交流,通常喜欢在安全、尺度适宜和热闹的空间活动。所以户外交往空间应该是具有一定的围合性、领域性的社交空间。一般来讲,一株大树,几张石桌都可以为老年人创造出惬意、舒适的交往空间。这样的场所尺度应该适宜,注意朝向和通风以及日照,舒适的小环境能够提高空间的品质和活力。
(3)第三,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进入老年,人的身体会发生一系列生理衰退,反应迟钝,疾病增多,体质下降。因此在户外空间的设计中应该创造安全和舒适的环境,减少对老年人健康的威胁。在公共开放空间中无论是空间组织还是西部设计都应该注意无障碍设计,对老年人活动设施经常进行安全性检查,提高场所的安全性。居住区是老年人经常活动的场所,应该尽量设计老年人的活动区,要求地势平坦减缓坡度。避免机动车穿越。同时在居住区内应设置减速装置,保障老年人活动的安全。
8. 结语
如何使老年人度过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全社会都共同关心的话题。了解老年人的活动规律和特点,对于城市空间规划中多提供这种适合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特点的空间,使城市更有活力、更为人性是很有意义的。我们在调查中也看到,现在适合老年人活动得户外活动空间还存在很多得不足,表现在开放空间数量不足,街道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交往空间,近些年来,由于不断的扩宽机动车道路,渐渐失去了交往的功能,同时居住小区内活动场地被机动车所占满的现象。尽管这些年来建设了很多的广场和公园,但是仍然无法满足老年人活动和交往的需要。因此,在中国社会的老龄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我们的城市建设应该从城市外空间活动最主要的使用者老年人的需求来考虑,不但要在数量上满足使用者需求,而且注重类型的协调和配置。设计积极的、可以促进交往的场所。
参考文献
[1] 冷红,郭恩章,袁青.气候城市设计对策研究[J].城市规划.2003,27(9): 49~54.
[2] 周文麟 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科学出版社.1999.
[3] 李嘉华 无障碍设计的外部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2004.4.
[4] 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5] 胡仁禄 老年居住环境设计 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6.
[文章编号]1006-7619(2013)09-18-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