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夜环境

2024-10-07

城市夜环境(精选6篇)

城市夜环境 篇1

城市夜环境的景观形象是组成城市风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夜环境景观主要依靠光和色的综合艺术效果来体现,是城市空间形态与色彩的综合体。

1 光照对城市空间的影响

1.1 昼夜光的不同特性

白天对城市景观起决定作用的光源是自然光,而自然光保持相对稳定的暖白色,其中虽然有日照角度的变化,但在短时间内人们是感觉不到的,所以昼间光线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单一性。

夜间城市光源虽有月光,但由于其光线太微弱,所以人工对城市夜景观起决定性作用。由于我们可以自由地选择人工光源的位置、色彩、投射方式,所以夜间光线表现为高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但是由于自然光具有人工光达不到的高亮度与辐射面,所以夜间城市景观尺度感较低,这正是要加强城市结构中轴线与小品景观表现效果的原因:前者表达城市结构,后者丰富城市细部。

1.2 夜景——图底关系的转化[1]

对于建筑单体,在白天,建筑外墙的轮廓成为“图”,夜景中外墙消失,玻璃窗醒目地跳出来,而成为“图”。这样,从建筑角度实现了“图”与“底”的反转。这种效果在现代建筑中表现得最强烈,所以外墙中玻璃面的比例成为现代建筑夜景效果的关键。如果比例较小,那么必须从外部照亮建筑,这也是纪念性建筑常用的夜间照明方式,而在轮廓上则无法考虑“图”与“底”的反转。

从城市空间形态来看,在白天,街道的主体是建筑的外墙,所以建筑作为背景成为“底”,街道、广场等可看成是“图”,起支配作用。夜晚,建筑通过各种人工照明,表现为“图”,这时城市的外部空间近于自然空间,人与建筑的关系变得不那么紧密,对于空间环境的把握能力减弱。所以,在夜间的城市空间组织中,可以通过3.3 新旧区的协调人工照明技术增强参照系统的可识别性,提高城市夜环境质量。

1.3 色彩与光照

白天,由于阳光和大气的作用,特别是在阴天,空气中的水气较大,城市景观色彩显得灰暗、模糊。夜间,由于色彩是用人工光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而人工光又具有视觉冲击力强和色度高的特点,加上黑色的夜空间背景有夸张颜色的作用,所以色彩感比昼间强烈。夜景照明可使建筑形式和色彩再现,并创造出一定的环境气氛。这样的照明效果是依靠无色光或彩色光实现的。无色光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可通过光的明暗效果表现出建筑面貌和立体感。对纪念性建筑物、风格明显的大型建筑物等,为了强调建筑物的整体形象,主要应采用无色光。彩色光具有色彩的性能,可通过灯光颜色的艺术处理创造出环境气氛,激发人们的情感或情绪。对商业性、娱乐性、文化艺术性建筑物等,可适当地采用彩色光,一般采用高彩度的对比技法,形成艳丽、丰富的色调,创造出生动、活泼的环境气氛。

2 城市夜环境景观设计的对象和功能

城市夜景设计从广义上说,是对建筑物、道路、立交桥、广场、公园、雕塑、小品乃至广告标志、商品橱窗等的照明,把这些照明元素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一幅优美壮观的灯光图画来表现城市夜景[2]。在功能上具体可从以下几点说明。

2.1 明晰城市轮廓

白天,城市轮廓是靠其边缘建筑的形体、色彩及建筑阴影来确定;而夜晚,城市灯光将城市轮廓清晰地勾勒出来,明显区别于周围地域,完整明确的轮廓线才能直观地体现城市的形状、规模。

2.2 突出城市结构

2.2.1 城市的线——道路与河湖岸线

在夜晚的城市中,有规则排列的街灯将道路装点成数条光带,在城市交织,且主次分明,打开车灯的汽车,组成运动的灯流,街灯与车灯使道路结构清晰易辨。

河湖岸线蜿蜒曲折,如进行恰当的控制并配以适当的照明,可以形成曲折变化的线的效果以及产生光影的韵律感。

2.2.2 城市的面——城市节点

节点是城市中心区、商业区、广场、车站等建筑较集中的区域,易形成建筑群体,且灯光密度较大、亮度较高、种类也较多。在对节点进行照明设计时,需要考虑它在城市景观中“面”的作用,突出其整体性,达到城市夜景的协调统一,使城市空间形态与光环境组成有机整体。

2.2.3 城市的点——城市标志及其他较分散的点

城市标志是构成特色景观的重要元素,也是城市夜景照明的重点。辅以好的照明效果,可以增强城市标志的立体感、质感和颜色,使之真正成为城市景观中的“亮”点。城市其他部分即单体照明的点。点灯光较为均匀,灯光密度较小,亮度较低,种类也较少,成为城市灯光环境的基底,起到辅助作用。城市总体灯光与周围地域成为巨大尺度的灯光环境艺术作品。

3 城市夜环境中景观元素的照明方式

3.1 建筑立面彩色泛光照明

建筑立面彩色泛光照明是在夜晚投光照射建筑物外部的一种照明方式。泛光照明最显著的特点是通过光照,在观感上改变建筑物的固有色和质感,使建筑形体成为“半透明体”,由于细部和色彩在泛光照明下相对钝化和单纯化,建筑突显出雕刻般的效果,色彩这一造型要素的作用在黑夜的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3]。

建筑立面彩色泛光照明对建筑及城市夜景有以下的作用:

1)对建筑物有塑造作用,通过照射在建筑物立面上的灯光明暗变化使建筑物产生立体感。2)突出照射建筑物的主要细部的颜色、质感和纹理。3)突出建筑物本身,周围环境的亮度要小,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取得明暗对比的效果。4)表现出建筑物的外貌,充分显示出建筑形式和色彩的美观性。5)创造出美丽的室外光环境和色彩环境。泛光灯光色很多,最常用的是白色和淡橙黄色,此外,也有若干较艳丽的色彩如浅绿、淡蓝、粉红等。

3.2 建筑物轮廓照明

建筑物轮廓照明是利用串灯、霓虹灯、导光管、通体发光光纤等线性灯饰器材安装在建筑物主要构件的棱线上的照明方式。对一些构图优美的景物轮廓使用这种照明方式其效果是不错的。

3.3 建筑内透光照明

建筑内透光照明是利用内部空间的亮度,通过玻璃窗或幕墙等处照亮外部空间的照明方式。建筑外墙上成排的窗口将内部空间不同颜色的灯光透射出来,夜空下显现出了富于韵律的灯光构图,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城市夜景。内透光照明的最大特点是照明效果独特,节约费用,维修简便。国际上许多城市的不少高大建筑,晚上室内一般照明不关灯,室内光线向外照射,大量的窗户形成明亮的发光面来装点建筑夜景,景观独特,富有生气。

3.4 特种照明方式

随着激光、光纤,特别是电脑技术等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在夜景照明中的推广应用,人们用特殊方法和手段营造特殊夜景照明效果的特种夜景照明方式应运而生。例如,许多城市广场及建筑节日的夜景照明,使用激光器,通过各种颜色的激光光束在夜空进行激光立体造型表演,为节日夜景增色不少。

4 结语

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及思想观念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基于这种变化,城市夜环境的景观营造已成为新时期城市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们应该从各方面去综合考虑城市夜环境的景观设计,使城市夜环境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31-39.

[2]万敏.城市夜景观发展综述[J].规划师,2002(11):48-52.

[3]Dietrich Neumonn.夜幕下的建筑[J].世界建筑,2001(5):74-76.

[4]郭锐,范韬.城市景观设计[J].山西建筑,2009,35(1):73-74.

谈城市夜景观的发展 篇2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日趋完善,人们对于夜间活动的需求逐步增加,开始不满足于夜间单一的光亮度的要求,而是需要夜间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景观,具有艺术气息的景观。从夜间光源的出现到现代的城市夜景,城市夜景观的发展走过了一条漫长而又璀璨的道路。

1 光源的发展

1.1 原始社会的光源

太阳,月亮,天空中的星辰是人们所见到的最原始的自然光源。 人们只能在白天依赖于太阳光劳作生活,而夜晚的到来使人们只能依靠月亮发出的微弱的光来进行活动。

远古的人们对于夜晚的恐惧使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控制的新光源,火的出现结束了夜晚到处一片漆黑的时代。但是最初的人们依赖的仍是天然火,因为其无法进行控制,所以就出现了“存火”时代。由于原始社会人们的居住地会随着水源和食物不断迁徙的,所以“存火”这种保存火源的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走进了取火时代。

中国古代传说“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1]。人工取火照亮了人类文化的进步之路,如果没有火,现代的一切文明成就都是不可能的事。 人类成了火的主人,也就等于成了这个世界的主人。用火与取火,是人类支配自然力的第一次尝试,它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辉煌篇章[2,2]。

1.2灯的出现

火炬,古称“烛”,可以说是灯的最原始的形式。“烛”成字很早,据近代国学大家王献唐先生研究,在甲骨文中就已有其身影。周朝之政书《周礼》以及记载周朝起居饮食法则的《仪礼》等文献中,对火炬的放置位置及其不同的名称有着详细记载。据此而推之,至少在商代人们已开始使用火炬,而且火炬为商周时期一种主要的照明设施[2,2]。

真正意义上的灯何时产生,学界说法不一,不少学者推断,灯最早发明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很多文献记载和出土的文物我们可以发现,此时的灯具已经非常精致。蜡烛,油灯和各种类型的火制灯具伴随着人类的历史走过最漫长的历程,人们在使用这些灯具的过程中赋予了它们很多独特的意义,与此同时也伴随着不同形式夜景观的发展。

1.3现代灯具的发明

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被公认为照明领域的第二次革命,20世纪20年代,纽约的城市照明给欧洲带来了震撼,推动了欧洲的照明建设并迅速传播到整个世界。20世纪60年代初~70年代末,欧洲的大部分城市主要是功能性照明,主要是为了使道路上的物体可见,而没有任何的技术指标要求。直到20世纪80年代,照明才得到了较快的发展。至今,已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功能照明,还具有装饰功能、审美功能和视觉传达功能,比起光的原有功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并有了质的飞跃。

2古代夜景观的形成和发展

2.1夜禁制

古代夜景观的形成与政治形势和管理模式有着密切的关系。火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火灾等隐患,因此为了便于管理和彰显集权制度,古代曾经采用夜禁制。对于夜禁制的严厉规定,在唐、宋、元、明、清一千多年的法律上一直存在,显示了传统社会日常生活方式的漫长延续。其中特别是在明代前期,这种规定的执行和监督,到了极其严格的程度,也逐渐形成了一般人的常识,这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夜景观的发展[2,2]。

2.2原始的祭祀活动

夜禁制的产生并没有使夜景观完全消失,狩猎,祭祀活动等采用的大规模火光源的运用,可以称得上是夜景观的雏形。古代人们对于夜晚发光的月亮有着原始的崇拜,古人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又称月夕。最早的祭月、拜月习俗,来源于上古周天子每年秋分时祭月的习惯。唐朝诗人欧阳詹《玩月诗序》中称:“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2,2]。虽然火的出现使人们摆脱了月光的局限,但是人们仍然保留着赏月的习俗,并不断用诗文歌咏。如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可见赏月场景已经是古代夜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3市井文化

市井文化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夜幕降临家家户户点起灯笼,如此灯火辉映的景象是古代夜景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凡京师酒店,门首皆缚彩楼欢门,向晚灯烛烟火,上下相照。”再如宋代的南京:“秦淮河上,浆声灯彩,画航游荡,白天一河锦绣,夜晚十里辉煌”[2,2]。从诗句中,可以清晰看到两幅古代商业区和滨水区的繁华夜景的图画。

汉代确立正月十五为元宵灯节,把古代的夜景观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元宵节在古代也称作灯节,每当此时,城门和坊门都会大开,宵禁取消,大街小巷彩灯如海,人潮涌动。如此热闹的夜景并不比现代逊色,尤其是盛唐时期,人们思想活跃,不仅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汇集于此,当时的长安也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其他国家国民的向往之地。张说的《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踏歌辞》中也描述了兴庆宫前观灯起舞的盛况:“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平人。龙衔火树千灯艳,鸡踏莲花万岁春。帝宫三五戏春台,行雨流风莫妒来。西域灯轮千影合,东华金阙万重开。”夜景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戏曲和民间活动,人们纷纷走上大街享受着节日的乐趣。宋代的《武林旧事》谓武林灯市“歌舞杂艺,纤悉曲尽,凡用千工”[3,3]。范成大《灯市诗》云:“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灯影戏。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4,4]。元宵灯节自此延续下去,一直到现在,元宵灯节的夜景可以说是城市夜景发展的一个高潮。

3现代城市夜景观

3.1电灯的发明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将园林景观带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也可以说电灯的发明使夜景观更加丰富。城市景观照明首先进入了“亮化”的时代,热辐射光源、气体放电光源和半导体光源先后被用于城市照明,合理的运用不同的光源,根据不同的要求塑造城市夜景观中的各种场景。随着灯光技术的发展,简单的夜晚“亮化”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夜景观的要求,夜晚照明也逐渐向着“美化”的方向发展,除了原有的泛光照明,建筑的轮廓和负轮廓照明、内透光照明、探照式照明等,一些新的照明方式:反射照明、光纤照明、导光管照明、激光照明等也逐渐被用于夜景观的照明设计中。从目前的夜景观发展趋势看,设计者运用多种照明方式体现建筑或是景观的固有特征和文化内涵,从而营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意境氛围。

3.2园林照明的功能

最初的园林景观中引入照明设施,多数情况下是为了满足安全功能,园区内地形可能比较复杂,各种园林景观,置石,树木、水体等都需要配以一定的照明设施,防止夜间游客发生意外,与此同时也可以避免犯罪事件的发生。满足安全功能的同时,照明设施与园林景观的结合使夜晚的园林景观与白天一样丰富,并发挥同样的功能。夜景观同时也体现着城市的特色,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和观赏价值。

4夜景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美国环保局(EPA)对于绿色照明的定义是指:通过科学的照明设计,采用效率高,寿命长,安全和性能稳定的照明电器产品(电光源,灯用电器附件,灯具,配线器材,以及调光控制调和控光器件),改善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条件和质量,从而创造一个高效,舒适,安全,经济,有益的环境并充分体现现代文明的照明[5]。

绿色照明的本质首先就是要节约能源,由于大规模的城市夜间亮化使我们忽略了节能问题,从而导致了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等一系列光污染问题的出现,亟待通过合理的夜景规划,完善的照明设计、正确的灯具选择、新型能源的开发使用和良好的后期维护管理来解决光污染问题,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真正的实现绿色照明。

5夜景观的发展趋势

首先,应该突出景观特色,体现城市的地域文化;其次,应该考虑到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要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再次,应该与照明技术的发展相配合,采用节能并且无污染的光源;最后,应该充分考虑城市景观的发展状况,作到与城市景观和谐统一。

城市夜景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夜景的发展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认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城市夜景观的设计应该立足于城市固有地域人文特色,使历史与现代融合,生态与技术融合,科学与艺术融合。

参考文献

[1][战国]韩非子.韩非子.五蠹[M].长沙:岳麓书社,1990.

[2]李伟.中国古代夜景观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8.

[3][清]戴肇辰.学仕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影印,2000.

[4]Matt Brost,Michael Mutmansky.California’s State wide OutdoorLighting Base line Study[J].Surveyor Training,2002(14):23-25./[1][战国]韩非子.韩非子.五蠹[M].长沙:岳麓书社,1990.

[2]李伟.中国古代夜景观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18.

[3][清]戴肇辰.学仕录[M].北京:北京出版社影印,2000.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初探 篇3

1. 城市夜景观与夜景观规划设计

1.1 城市夜景观是城市自然科学文化与社会科学文化的集中体现

夜晚的城市为夜空间环境提供所需的必备机能, 并通过各种高科技演光手段对城市夜间景观环境进行二次审美创造, 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必要、舒适的休闲、娱乐、购物及交往的人工照明环境。城市夜景观可以表现自我, 也可以通过城市夜间的各种物质组成要素间接展现出来, 一个城市夜景观的自然科学文化表现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和整体审美层次。

1.2 对城市夜景观认识的两种误区

误区1:城市夜景观=城市夜景观照明

城市夜景观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并反映为城市夜景观照明, 但照明在意义上仅属于科学文化的一种表现手法。舞台背景表现得再好, 但如果主题的展开却不能令人满意, 那么其总体效果也不算是成功的。城市夜景观与城市的交通体系、文化背景、市民的消费及价值观念密不可分。

误区2:城市夜景观会造成经济与能源的浪费

在能源紧缺的今天, 节约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题, 而城市夜景观照明需要大量的电力能源无疑是与这一主题相悖的。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 事故率和犯罪率的高低与之有着相当的关系, 现代城市生活不可缺少夜景观照明。

1.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规划思想的具体贯彻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是规划师在综合考虑城市的自然经济历史社会和区域发展的前提下, 对城市夜环境提出总体的及分区的宏观意向构思, 并提出详细要求和限定条件。

2. 我国城市夜空间环境的现存问题

2.1 内容单一、缺乏特色

白天由于繁忙的工作, 人们的活动势必延至夜晚。因此, 城市夜晚应为市民提供更多方面的服务机能, 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人对夜生活的心理需求。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的夜空间环境往往围绕着商业机能展开, 其中又以购物为主, 这样势必造成了城市商业中心明亮一片, 而在多数居住区、文教区或其他无明显经济效益的城市片段却漆黑一片。可就是那些夜景观环境较为丰富的城市街道、商业地段, 也存在着盲目西化、千城一面的倾向, 这些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2.2 缺乏尺度感

主要反映在夜间硬质景观的表现上, 普遍的问题是宏观有余而细部不足。许多在白天为行人设置的小尺度设施到了夜间反而成为路障, 而且灯具无论在造型上还是尺度上均缺乏细致的考虑。

2.3 缺乏整体性

受经济观念的影响, 许多行业在夜间不同程度的利用各种灯光技术树立自身形象, 这样就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景观问题。德国哲学家谢林指出:“个别的美是不存在的, 唯有整体才是美的。”整体概念是审美的基础。目前我国多数城市的夜景效果缺乏城市整体观念。

2.4 缺少规划

在许多大城市, 单体建筑照明百花齐放, 但缺乏统一, 具体表现在:色彩杂乱;照明灯具、广告灯箱随意摆放, 影响行人的心理舒适度与人身安全;缺少发展眼光, 照明技术落后, 以至于经常性地进行更换, 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浪费。虽然从另一角度来说, 大大小小、色彩纷杂的照明广告 (尤其是霓虹灯招牌) 也算是一种特殊的景观, 如果在毫无规划的情况下, 并不会令人引以为豪。针对这种现象, 我认为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面临的任务是如何把无序的混乱变为有序的丰富。

2.5 交通不便

城市多数居民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和公交车为主。停车场、步行者安全性与夜生活时间成为影响市民夜生活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因素。

3.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的体系构想

3.1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

城市夜景观总体规划从宏观上解决城市夜间景点的分布, 景点之间的联系, 主次的确立, 性质特征及照明技术上的和人文活动的宏观问题, 以及节假日夜景观系统问题, 即在宏观上对艺术、技术、经济等因素进行限定。

3.2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

城市夜景观详细规划是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对某一景区 (商业街、校园、居住区……) 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规划, 应结合城市规划, 充分考虑到景区的属性、特征、重点和元素 (建筑、设施、环境及人文因素) 的相互关系, 根据属性确立要创造的气氛, 根据特征创造特色, 根据重点确定主景, 根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确定配景、底景等创造整体效果。

3.3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

城市夜景观景点设计是在城市规划指导下进行的, 对景区景点的夜景观元素进行具体的设计。景点设计要以造型、美学等为出发点, 但与前两部分内容相比较, 它更需要与电气工程师的紧密配合。

4. 高质量的城市夜空间环境是城市设计理论与照明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不同于城市景观照明设计。虽然夜景观离不开光, 需要通过合理的照明来表现, 但光的因素只是景观空间特性中的一种, 而且单从光的特性来讲, 它又包含了美学与技术两方面的内容。传统城市夜景观照明往往会由于景观设计师与照明工程师之间的互不理解与让步而带有令人遗憾之处。

摘要:城市夜空间环境形成的目的和作用是为市民夜生活提供场所。正确把握夜空间环境意义, 有的放矢地进行夜空间环境设计, 直接关系到城市夜空间环境的质量。另外, 城市夜景观也是城市形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领域提出初步的理论构想, 以促进我国城市夜景观质量的提高及市民夜生活的方便、舒适与丰富多彩。

“夜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 篇4

一、拉动城市经济发展

现代化城市经济主体由二、三产业组成, 包含工业以及服务业的诸多产业, 在“调结构”的大背景下, 夜经济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力抓手, 极有可能成为城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夜经济的经济元素涵盖吃、喝、住、游、购、娱、体、美等诸多方面, 其发展不仅能直接提高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领域的收入, 还能明显拉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具备成为城市经济增长点的外在条件。因此, 夜经济已成为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也可以成为促进城市消费和扩大就业的新的增长点, 是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据有关资料显示, 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仅能让游客游览2个小时, 那么, 这个城市仅能获得一张门票收入;如果延长至半天时间, 则有可能获得门票与餐饮的收入;如果再增加景点, 或者丰富城市夜间生活, 吸引游客住宿的话, 就可以获得门票、餐饮、住宿、购物、休闲等多种收入, 城市的总体收益就可能大幅增长。正因为夜间经济的高效收益与对相关产业的拉动效应, 许多城市都开始研究夜经济发展战略, 加强夜经济相关载体建设, 不断扩大夜间消费内涵, 提升夜经济品牌, 打造地方文化特色。

目前, 城市的夜间消费正在越来越突显, 上升趋势明显, 在城市居民消费比例中逐渐提升。通常, 在许多城市, 夜间的人流量、销售额与白天持平, 或者已经超出白天, 对于商业企业和餐饮服务企业等商家而言称得上“饕餮盛宴”。在上海、广州、杭州、深圳、成都、长沙等夜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 市民的夜间消费占据了商业、餐饮服务企业业绩的很大比重。广州服务业产值超过一半来源于夜间消费, 成都的餐饮、购物和娱乐市场成为夜间消费的主要支点。在南方夏季, 由于白天盛热, 每天20时至24时时段的销售额所占比例较大, 有的商场甚至接近全天销售份额的一半。餐饮企业更是以夜间消费为主, 夜间的餐饮娱乐已经成为洽谈生意、亲戚朋友相聚、谈情说爱的主要方式。

按大型城市城区常住人口724万计算, 如果每天能有10%的人实现夜间消费, 每人每次消费按50元保守估算, 每晚就有一个3620万元的大市场, 一年就有132亿元以上。虽然这仅仅是估算, 也可以发现夜经济是个可以重视并重点挖掘的一个“金矿”。

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

城市是休闲产业的集聚地, 也是人类休闲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夜经济的形成并逐渐走向昌盛, 是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所产生的必然现象。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 消费能力不断提高, 而现代城市快节奏的生活, 使人们特别是年轻人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来释放, 白领阶层的兴起, 年轻人高收入人群或者“高富帅”与“白富美”人群的形成, 越来越多的人已不愿意按照原来的“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的模式生活, 而更愿意选择夜间消费这种现代化都市最时尚的生活方式。这种夜间消费生活方式仍在不断得到更多人的青睐和认可, 同时, 夜间消费也正在从原来的购物、餐饮等消费, 逐渐向体育健身、文化娱乐、洗浴、娱乐等多领域拓展, 这种日益增长的消费、餐饮以及休闲娱乐需求已经成为城市夜间经济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据有关资料显示, 美国人1/3的时间用于休闲, 收入的1/3也用于休闲和旅游。在我国, 目前实行的是5天工作制, 每周有2个公休日, 每年 (以2013年为例) 元旦、春节、五一劳动节、……等公共假日11天, 按照劳动法规定, 劳动者还享受10天的带薪年假, 那么休假日将合计达125天左右, 中国人的全年休闲时间也将达到1/3。为加快夜经济繁荣发展带来机遇。

三、打造城市魅力品牌

目前, 国内许多城市已经发现了夜经济潜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和文化内涵, 致力于夜经济的开发与挖掘, 将夜经济打造成了城市对外发展的名片:

北京:“夜店”点亮吃喝玩乐购。北京的酒吧首推三里屯酒吧街和后海酒吧街。三里屯酒吧街上有酒吧30多家, 街两侧的胡同中更扎堆了200多家酒吧, 约占北京酒吧数量的40%以上。一些迪吧也是不同消费层次的热舞人群夜晚光顾的主要娱乐场所。晚上小吃, 隆福寺小吃街、王府井小吃街和东直门内大街的簋街都是人气旺盛的地方。下班后购物, 步行街、华堂商场、西单商场等地方人头攒动。

上海:小资天堂“夜上海”。光影流漓的夜上海, “新天地”石库门式样的酒吧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所在。它既古典又新潮, 深具文化情怀也具有商业气息, 透露出对流行、艺术、文化的敏感。针对文化团体、雅皮一族或中产阶层组织的每年超过120次的时尚活动, 使新天地成为一个国际交流和聚会的地点, 85%的租客来自中国内地以外的国家和地区。

成都:“天府之国”夜宴狂欢。在成都, 王府井、太平洋百货、各种专卖店, 形成了高、中、低档商品的自然落差, 其中王府井出现的超过1万人次的高峰客流是在夜市, 春熙路步行街商家全天的营业额有一半是在夜晚赚到的。火锅、串串、麻辣烫等夜间美食店夜里九、十点钟至凌晨两、三点钟生意最好。酒吧更是成都夜生活的主要代表, 数量庞大的夜行人常年在酒吧里游乐。

辽宁城市发展夜经济的思考和建议 篇5

一、对夜经济发展趋势与特点的四个基本判断

一般而言, 夜经济的发展程度同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达程度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国内外休闲经济的发展和对主要城市夜经济的观察, 我们形成了对夜经济的四个基本判断。

1. 从发展空间上看, 夜经济发展潜力巨大、空间广阔。

近年来, 随着以旅游为代表的休闲活动日益兴盛, 人们或多或少已经感受到休闲时代的来临。休闲的必要条件是“闲”和“钱”。随着我国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 日益注重对劳动者的保护, 给予个人的休闲时间越来越多, “闲”的条件基本具备;而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居民投资渠道的增加, 居民的收入也在增加, “钱”的条件也已具备。因此, 我国已经具备了发展休闲经济的基础和能力, 未来休闲经济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夜经济是从当日下午6点到次日凌晨6点所发生的城区经济中三产服务业方面的消费和休闲活动, 是休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休闲经济在夜间的延伸。夜经济将随着我国休闲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空间和潜力巨大。

2. 从表现方式上看, 夜经济就是灯光经济。

灯光在夜间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 从表现方式来看, 夜经济就是灯光经济。纵观世界城市发展, 夜间的城市逐步被夜晚的灯光点缀起来, 这不仅是满足并顺应夜经济发展的需要, 同时, 城市灯光的“亮度”也是衡量夜间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准之一。夜间经济活动越繁荣的地区, 其亮度就越高。灯光是反映夜经济发展状况的最直观的衡量标准。灯光不但点亮夜经济, 而且也能带来直接的灯光经济。

3. 从参与主体方面看, 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均可参与夜经济, 不再局限于青年人。

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休闲意识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愿意利用晚间时间走出家门去购物、休闲和娱乐。青年人较多参与聚会、购物、唱歌和看电影等夜间娱乐活动, 中年人更多参与社交、餐饮、购物等夜间商务活动和家庭娱乐活动, 而老年人则更多参与健身、聊天、广场舞等夜间休闲活动。各个年龄阶段居民均有相应的夜间经济和休闲活动, 从参与主体方面看, 各个年龄段的居民均可参与夜经济, 不再局限于青年人。

4. 从活动领域来看, 夜经济将以室内活动为主, 天气等气候条件对夜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夜经济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一种现象。从城市诞生以来, 就存在不同形式的夜经济, 如今的夜经济已经渗透工业、金融、商贸、购物、餐饮服务、旅游、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各个领域。而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夜经济所依托的活动领域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和完善, 经历了从室外向室内发展的历程, 并且未来将会以室内活动为主。我国南方城市的气候较为炎热, 具备形成夜经济的先天气候条件, 但随着夜经济活动领域向室内迁移, 天气等气候条件对夜经济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辽宁省近半年的寒冷冬季或许将不再成为发展夜经济的桎梏。

二、辽宁夜经济可以有所突破的四个重点领域

通过比较分析全省发展夜经济的优劣势, 我们认为辽宁省夜经济发展可以在以下四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1. 夜间旅游。

夜间旅游是发展夜经济的重头戏。发展夜间旅游, 不仅可以展示城市特色, 吸引本地居民参与夜间旅游, 还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增加停留时间, 促进夜经济消费增长, 增加夜间旅游收入。独具特色的夜景和夜间娱乐项目是吸引游客的必要手段。凡是旅游业发达的城市, 夜间旅游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如北京什刹海的“夜间游船”、广州“珠江夜游”、上海的“浦江夜游”、苏州的“古运河仿古画舫夜游”、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大型漓江灯光歌舞晚会等, 都是当地的旅游名牌, 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辽宁省可借鉴这些经验, 结合城市特点重点打造大型的城市灯光项目。如沈阳可以打造“浑河上的夜沈阳”, 即在浑河两岸建立灯光带, 开展游艇观光, 向游客展示夜沈阳的独特风情。大连可以打造“海上夜大连”, 即在大连市区海边建设灯光景观带, 开展海上游艇观光, 展现大连的夜间美景。其他各市也可结合自身特点建设夜间旅游项目, 比如丹东可结合自身的边境和民俗特色, 建设鸭绿江夜游项目和民族灯光歌舞晚会等。

2. 夜间餐饮与娱乐。

辽宁人性格豪爽, 喜欢参加聚会广交朋友, 因而夜间餐饮和娱乐业是辽宁省夜经济中最为繁荣的行业, 是辽宁省夜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随着人们对娱乐休闲和健康饮食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 辽宁省夜间餐饮和娱乐的发展应重点把握两个方向。一是特色化。两者必须融合区域的文化特征并符合区域消费习惯, 只有夜间餐饮做出特色、夜间娱乐经营出特色, 才能更好地吸引顾客。餐饮业特色可以体现为特色环境、特色菜品和特色服务等, 娱乐业特色则体现为特色环境、特色服务和优惠价格等。二是标准化。两个行业必须推行标准化的管理模式, 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产品品质管理、价格公示和投诉管理等, 才能做大做强。客观地说, 夜经济的这两个行业经营主体大部分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推行标准化有一定难度, 但这是我们可预见的发展方向, 早推行比晚推行好。

3. 夜间购物。

夜间购物与白天购物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夜间购物更多的是本地居民参与的休闲性的购物方式。当然游客夜间购物也是城市夜间购物的组成部分之一, 但不会是主体部分。因此, 我们重点发展的夜间购物应该主要是满足本地居民的休闲购物需求。推动辽宁省的夜间购物发展和繁荣, 我们建议政府推行“微商业圈”商业地产建设模式。微商业圈是曾经提出的一个概念, 指在城市居住区一公里左右区域, 只建设一个微型的城市商业综合体。这样不但能方便和满足城市居民夜间随意性的步行外出购物需求, 而且能保证城市商业的合理竞争, 获取适当的商业利润, 从而实现居民和商家的双赢。对地方政府来说, 这种微商业圈的商业地产建设模式, 一方面能促进商业地产的合理有序发展, 推动在弱势房地产行情下地方财政平稳过渡;另一方面通过商业地产和商业两者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4. 夜间休闲。

夜间休闲是指城市居民夜间走出家门, 进行散步、聊天和健身等休闲活动。这部分活动并不带来消费, 但也是夜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人们参与夜间休闲活动, 可以放松心情, 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提高幸福度。辽宁省提出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 夜间休闲就是建设幸福新辽宁不可缺少的一个支撑点。发展夜间休闲, 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提供更多的城市休闲广场。提供城市休闲广场与发展城市房地产两者并不矛盾。沈阳市铁西区的城市发展历程说明了这一点, 即在提供更多城市休闲广场的同时, 有助于吸纳更多的居民来此定居, 间接推动城市房地产的发展。二是提供灯光照明设施。灯光照明是夜间休闲的必需品, 是一种城市基础公共设施, 因此, 政府应在居民住宅区附近和城市休闲广场上尽量多提供灯光设施, 满足夜间休闲的需要。

三、促进辽宁夜经济发展的五点政策建议

通过发展夜经济来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不仅能有效带动居民消费增长, 带动社会民生建设, 还可为青年创业拓空间, 为城市经济添活力, 为经济发展增动力, 是建设富庶文明幸福新辽宁重要的支撑点。辽宁省可采取一定的政策措施, 做大夜经济这块蛋糕。

1. 规划为先行。

夜经济是推动旅游发展和居民消费的重要领域, 需要政府提前做好规划。做好规划是发展夜经济的第一步。一是应根据区域文化特征和居民消费习惯制定发展目标。如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夜市是皇姑区夜经济的一大特色, 这是多年市场自由运行和居民选择的结果。辽宁省其他区域发展夜经济, 也需参考区域实际制定发展目标, 同时与同一城市其他区域的夜经济市场有所区别, 实现差异化和特色化。二是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在找准区域定位之后, 应制定较为详细的区域发展规划, 谋划夜经济区域范围、发展方式, 如何引入市场经营主体, 如何对市场进行监管, 以及如何进行市场培育等。

2. 政府做引导。

除夜间旅游可以依托旅游项目建设而快速发展之外, 其他夜经济领域的发展均需要一段时间的培育。市场是其主要推动力, 政府则需进行引导。一是需转变观念。发展夜经济需要各个政府部门的相互协作和密切配合, 从制定规划之始就需明确各个部门在某一区域内重点发展某一夜经济市场的职责及合作联系机制, 共同推进市场建设。舆论媒体也应进行配合宣传, 引导市民形成积极和健康的夜经济消费理念和习惯。二是引导差异化和集聚化竞争策略。应根据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消费特点, 制定差异化的竞争策略, 防止千篇一律。只有夜经济市场发展目标不同, 才能产生集聚效益, 将相同类的经营主体吸纳至同一市场, 从而形成区域性的夜经济品牌, 提升夜经济市场对游客和城市居民的吸引力。三是以项目和节日为载体建立发展平台。政府可以动用各种资源, 策划和组织实施一批夜经济项目和节日, 由企业承担具体运行和管理, 如桂林策划的“印象刘三姐”实景灯光歌舞剧就吸引了大量游客在阳朔过夜, 直接推动形成了阳朔酒吧一条街的形成。此外, 还可以结合辽宁省气候条件考虑试行夏冬两套作息时间表, 以推动夏季夜经济发展。

3. 环境建核心。

建设并形成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是促进夜经济发展的核心条件, 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一是建设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随着以后夜经济活动领域向室内发展, 规划并提供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将是政府推动夜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这是发展夜经济的基础条件, 主要包括商业房地产建设、灯光照明设施建设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二是提供良好的经商环境。夜经济的运行主体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政府可适当放松除食品、药品外的监管, 应贯彻“不投诉不监管”的原则, 尊重市场调节的主体作用。三是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应重点在夜经济市场中配置警力, 维持良好的治安环境, 防止发生犯罪事件和群体性事件, 保障市场的良好治安秩序。

4. 政策作配套。

政府也可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扶持和推动夜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一是简化行政审批手续。随着国家简政放权行政改革方向的确立, 辽宁省也可顺应这种趋势, 简化对夜经济经营主体的行政审批 (如注册和市场管理等) 手续, 放松或降低夜经济的参与门槛, 鼓励各种夜经济市场经营主体进行合规合法登记。二是制定适当的优惠扶持政策。各级地方政府在制定夜经济区域发展规划时, 尤其是在新建一个夜经济市场之初, 可制定适当的优惠扶持政策, 如减免部分行政事业审批收费、一定期限内免收市场管理费, 以及提供融资帮助等。

5. 交通打外围。

交通基础设施是发展夜经济的一个外围基础性保障条件。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是鼓励公交延时运营。夜间市民是否愿意出门消费, 公交能否保证是关键。推动部分主要公交线路和夜经济市场附近公交线路, 尤其是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延时运营, 可有效方便市民晚间出行, 提高夜经济参与度。当然, 政府也可提供部分补贴。二是规划和建设夜经济商业圈周边停车场。随着私家车的迅速增加, 市民夜间驾车出行参加夜经济活动将会越来越多, 因此, 可在夜经济商业圈周边, 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规划和建设停车场。停车场的增多将会在较大程度上缓解停车难的问题, 吸引有车一族这类主流消费群体参与夜经济。

摘要:近年来, 夜经济已成为城市居民生活和消费的热点, 也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辽宁省可采取建设“浑河上的夜沈阳”“、海上夜大连”等夜旅游项目和推行“微商业圈”商业地产建设模式等方式, 制定适当的政策措施, 力争在夜间旅游、夜间餐饮与娱乐、夜间购物和夜间休闲等四个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从而为辽宁省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和健康发展注入新活力, 增添新动力。

城市夜环境 篇6

(一) 活跃市场经济, 刺激消费拉动内需

“夜经济”主要是以市民和游客为消费主体, 以购物、休闲、文化、健身为主要形式, 包括晚上十九点之后到次日六点之前的各种消费。“夜经济”的繁荣发展, 能够活跃市场经济。奥肯定律中指出GDP每增加0.2个百分点, 失业率大约下降0.1个百分点, “夜经济”的繁荣发展在促进城市消费, 拉动内需, 带动经济增长, 增加就业岗位, 降低城市失业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问题。“夜经济”拉动GDP增长的同时有利于地方税收和国家税收的增加, 加快城市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 改善市容市貌, 使保定市变为更加宜居的城市。“夜经济”的繁荣不仅会促进本市居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在旅游业高速发展的今天, 也是吸收游客消费并达到可持续经济发展的重要一方面。

(二) 丰富市民活动, 提高市民生活水平

经济的发展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产品经济、服务经济、娱乐经济或体验经济, 娱乐经济或体验经济的着眼点重在参与和感受。“夜经济”的发展趋势正应朝着娱乐经济、体验经济迈进, 而不能再走产品经济或服务经济的弯路。“夜经济”的发展满足了市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的需要, 缓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人们的工作强度不断加大,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 “夜经济”的发展就展示出了它存在的必要性。“夜经济”的发展能使繁忙工作一天的市民得到放松, 满足上班族休闲、娱乐、交友、学习等方面的需求。“夜经济”的发展带动就业的效益, 减少失业人口, 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无业游民数量, 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减少犯罪事件的发生。

(三) 弘扬古城文化, 打造城市形象

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 可以带动保定市“夜经济”的发展, 反之“夜经济”的发展程度也是考察一个城市实力和城市印象的重要一方面, 二者相辅相成。“夜经济”的发展伴随着城市文化的传承, 保定市是一座古城, 历史悠久, 文化底蕴丰厚, 曲阳定瓷始于隋朝烧制, 是五大名窑之冠素有“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的美誉, 苏轼有诗盛誉:“定州瓷瓯, 颜色天下白”;餐饮业的龙头老大保定会馆所采用的餐具都是上好陶瓷, 保定会馆展现的不仅是餐饮, 更是文化;安国“药都”之称, 是明清两朝北方的最大药材市场, 在著名电视剧《大宅门》中京城百草厅药材主要采购地;河北省涞水县境内的国家级重点名胜风景野三坡坐落在国家4A级旅游区、河北省湿地保护区安新县白洋淀景区内的白洋淀荷花大观园, “保定盘古村自然公园”等自然景观;狼牙山、冉庄地道战等红色旅游景点;古建筑、古雕的清西陵, 历史悠久的满城汉墓, 始建于明朝的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最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等历史文物古迹。保定市拥有将古城的历史文明和现代繁荣结合在一起的条件, 保定古城在发展“夜经济”时应打造属于自己的城市名片, 以“将消费留下, 将古韵文化美名带走”的双赢模式为目标。

二、保定市“夜生活”发展的现状

(一) 休闲娱乐为主的

在“夜经济”的形式中, 无论是商业伙伴还是朋友关系, 或者是家庭聚会, 很多人是为了更好地拉近人际关系。近年来, 保定市内电影院和健身俱乐部数量有所增加, 公园娱乐设施不断完善, 美容院、KTV越来越多, 茶馆、酒吧逐步兴起, 保定市民夜间娱乐越来越丰富了。保定会馆、秀兰会所、卓正酒店、电谷等高档场所一应俱全, 满足了高层次人际关系洽谈的需求。

保定市北市区军校广场街夜市、新市区五一文化灯光夜市、高新区盛兴路夜市都推出了各种特色风味小吃, 比较能够吸引逛夜市的年轻人的各种消费群体。部分连锁快餐店铺通宵营业, 更大程度地满足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

(二) 交通运输业

2011年3月, 保定市正式启动了“夜经济”项目, 为了满足市民出行的需要, 公交1路、2路、4路、8路、9路、23路、35路、101路等8条线路的运营时间延长至22:00点, 运营间隔从19:00开始至22:00每十分钟一班, 这一改善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 比以前更好地为市民夜生活提供了服务。此外夜间出租车也能够满足市民的需要。

但是, 仅仅这8条路线运营时间的延长是远远不够的。保定是一个高校较多的城市, 大学生较之中老年人更倾向于夜间消费, 往往是下午六、七点才外出就餐或是逛街购物, 大学生夜间消费已经成为全市夜间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连接高校和商圈的公交路线却并不能满足大学生们的需求。

(三) 旅游业

保定的夜间旅游景点包括军校广场等地, 数量并不多, 而且娱乐项目、表演项目也比较少, 对消费者吸引力并不大。总体上说, 夜间旅游消费占保定市夜间消费的比例较低。保定市的旅游业很发达, 但是能够吸引游客在市区“夜经济”中寻求古城特色文化的商业街区并没有成形, 在以往来保定游客中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口碑, 没有达到经济的可持续目的。

(四) 购物性消费的商业活动丰富

南市区裕华路大型夜间购物及休闲娱乐特色商业街、新市区和高新区朝阳大街大型现代都市夜间购物及休闲娱乐综合性特色商业街、北市区永华大街休闲服饰特色商业街作为保定市有特色的3个商业街, 是保定市民夜晚逛街消费的主要场所。商业消费方面, 北国商城、华联大慈阁店、钟楼商厦、保定商场、保百大楼、大润发超市、华联东风店、保百购物广场、时代商厦、茂业百货、北国先天下、北国超市以及保百购物家园等13家商场, 最晚闭店时间都延长至九点, 使市民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挑选商品, 享受夜生活带来的乐趣。

三、保定市“夜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消费观念落伍

保定“夜经济”受季节因素营销较大, 北方特有的气候和生活习惯使得冬天的“夜经济”较之夏季不繁荣。虽然保定市地处于京津石的中心, 但是较之京津石“夜经济”发展状况, 保定市的“夜经济”还是有很大的空间, 在消费观念上还需要强化。

(二) 缺乏城市民俗特色

目前, 保定市的夜经济还比较单调, 夜间休闲消费领域比较集中和有限, 缺少层次性, 缺乏特色。在城市民俗特色上, 成都市“夜经济”发展中能够提供很好的借鉴。成都有一条著名的商业街——锦里, 2004年锦里重建之后, 聚集了80多家主题夜场, 很多店家在夜场安排了赶庙会、唱堂会等具有传统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的节目, 使锦里成为展现四川民俗、民风的新舞台。保定同样也是有着浓厚历史底蕴的古城, 但是却还没有一个夜市或夜场能够把这种特色展现出来。

(三) 夜市经营管理混乱

保定夏天的夜市比较热闹, 尤其是小吃、烧烤。在繁华的同时带来的众多问题不容忽视, 比如占道经营、污染空气、卫生环境差、安全隐患多、车辆乱停乱放等。在人流量较大或是较偏僻的夜市、夜场, 对商家经营活动的管理就增加了难度, 制约了保定“夜经济”的发展。

(四) 相关配套设施、服务不健全

发展“夜经济”需要发展和完善很多配套设施和服务。上文已经说明保定市城区的交通运输仍然满足不了市民的需求。另外一个影响保定市“夜经济”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是照明系统, 这既包括夜市、夜场里的照明, 还包括道路两旁和生活小区内的照明, 路灯损坏不仅可能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 还有可能影响夜间休闲消费时的人身财产安全。

四、保定市“夜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 政府宣传引导, 改变消费观念

许多城市在政府部门、广电传媒行业和商家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引导市民的消费观念的措施值得借鉴。北京市推出的一部城市宣传片含有大量的城市夜景视频, 虽然仅在北京台播放, 但效果甚好;而在唐山, “夜经济”的宣传方式则采用了高覆盖多重复的方式, 在这种宣传引导下, 唐山人的夜生活观念明显改善了。保定可以借鉴这些经验, 在制作城市宣传片时加入适量的反映夜生活景象的视频、未来夜市发展的设想图及人们享受夜生活消费时的美好画面, 在公交车上、商业中心广场的荧幕上循环播放, 也可以在火车站、汽车站、高速引线广告牌上贴上城市时尚夜景的图片, 强化宣传引导。这样的广告宣传并不能给某一行业或者某一企业带来直接的利益, 因此政府部门和广电传媒业应当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商业企业可以通过赞助等方式给予积极的配合。

(二) 合理规划, 发展特色“夜经济”

合理规划夜市、夜场是十分关键的, 合理的规划不仅包括地理区位上的规划, 使各个市区的居民都能享受到夜市、夜场的服务, 更重要的应当是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即“夜经济”应当是多样化和特色化的。

现在的保定城市“夜经济”收入主要是依靠商场及部分娱乐业营业收入。展览馆、体育馆数量还非常少, 文化、健身类的夜间活动非常少, 民俗类表演娱乐活动非常少, 夜间旅游业还没有发展起来, 多样化、特色化不足, 但并不是说我们不能够发展它们, 资源是有的, 只是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保定是一座文化古城, 有许多历史故事和民间技艺, 我们应该深度开发它们的商业价值, 将其添加到夜市、夜场中;保定也是一座有活力的城市, 有许多年轻人和时尚元素, 应该进一步强化这些时尚元素的表现力, 将其合理地运用到“夜经济”中。

(三) 加强监管, 提供优质服务

政府、行业协会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应当进一步加强对夜市、夜场的监管, 加强治安管理;对经营环境提出明确要求, 优化卫生环境;培训从业人员, 提高服务人员综合素质;规定严格的服务流程、规范, 提供优质服务,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 完善配套环节, 优化外部环境

继续加强市政服务建设、街区建设、道路建设, 保障夜间水、电、气供应充足, 延长公共交通工具运营时间, 合理增调交通路线。逐步改变上班族作息时间, 让市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享受夜生活。

总之, 保定应当以“三年大变样”为契机, 针对“夜经济”现存问题, 参考“夜经济”发展较为优秀的城市的经验, 利用资源优势, 充分发展自己, 使保定“夜经济”成为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 打造保定市的城市名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日益繁荣, 扩大内需, 刺激有效消费需求成为国家宏观经济层面科学规划的内容。为落实党中央的政策措施, 保定市政府正式启动发展“夜经济”的模式效应。在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下, 保定市城市“夜经济”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本文拟从保定市发展“夜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出发, 根据保定“夜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针对性分析, 并提出了保定市“夜经济”模式发展应以政府宣传引导为主, 改变消费观念, 打造具有古城特色“夜经济”的发展思路和途径。

关键词:保定,夜经济,古城文化,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经龙.夜生活与“夜经济”:一个不容忽视的生产力[J].生产力研究, 2008 (01) .

[2]张素薇.衡水市“夜经济”发展的现状调查与实现途径[J].2010衡水市社会科学重点研究课题 (201004A) .

[3]郝丽, 孙兴华.论张家口市“夜经济”的经营与管理[J].中国商贸, 2010 (10) .

上一篇:风险意识下一篇:城市行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