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行道树

2024-10-07

城市行道树(精选12篇)

城市行道树 篇1

街道作为一种基本的线性开放空间, 它即承担着交通运输的任务, 又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1]。从空间构成角度来看, 街道主要包括:两侧的建筑、街道地平面、植物、小品等公共设施。植物作为街道中具有生命特征的重要构成要素, 利用自身的生理功能, 改善街道环境。本文主要就夏季行道树与街道环境的关系展开讨论。

1行道树对街道环境的作用

1.1 行道树的降温作用

夏季部分太阳辐射被植物表面吸收, 部分被植物树冠有效地阻挡及反射, 少部分太阳辐射通过树冠消减后射入地面。射入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从而降低地面空气的温度。同时, 蒸腾吸热是树木降温作用的另一贡献者。树木蒸腾过程消耗大量热量, 消耗的热量取自周围环境, 因此导致气温下降[2]。

1.2 行道树的增湿作用

行道树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其树冠相互交叉覆盖, 阻滞了地面蒸发水蒸气和行道树蒸腾水蒸气的散出, 提高了小环境下的瞬时空气湿度。

1.3 行道树的导风作用

行道树通过树冠以及周围建筑物阻碍或者改变风的大小和方向, 而在树冠下, 风可顺利穿过。此外, 由于树荫处的空气温度比没有树荫的地方温度低, 空气从温度高的无树荫处流向温度低的树荫处, 形成局部空气微循环。植物树冠上部因为蒸腾作用而使空气温度降低, 周边的热空气会向树冠上方流动形成一个微循环, 而近地面的热空气也会向上流动补充, 形成空气微循环[3]。

1.4 行道树对改善空气质量减弱噪音的作用

行道树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分泌杀菌素间接灭杀空气中有害菌, 树冠的覆盖与防护作用阻滞空气中灰尘的流动和地面的扬尘;行道树的枝叶对声波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降低噪音。

2影响行道树对街道环境作用的因素

2.1. 行道树结构配置

街道植物对于夏季街道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优化街道植物结构配置, 减少太阳辐射的入射量, 降低街道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从而改善街道环境。街道绿化的布局中不仅要平面布局合理, 街道绿化垂直结构更能对街道环境起到良好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2 树龄

随着行道树树龄的增长, 植物的冠幅、高度、胸径以及其生理功能都在改变, 同时也改变了街道空间的形态。树龄较小, 新栽植的行道树处于生长幼年期,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力不强, 由于冠幅较小, 只能阻挡部分太阳辐射, 对街道环境的改善作用较小;树龄适中的行道树处于生长中年期, 生理功能旺盛, 阻挡较多太阳辐射的同时加大了降温增湿效果, 由于植物树冠未相互搭接, 在街道中央上空留有空隙, 将汽车尾气及污染物顺利排放到上空, 降低了街区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最后由于植物树龄较大, 枝叶繁茂, 枝杈在道路中央相互搭接, 在街道中形成枝干顶盖, 形成全封闭空间。夏季虽能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 降低气温增加湿度, 却对汽车尾气及街道污染物的排放产生阻碍, 导致行人道两侧的污染物浓度升高, 恶化了人们生活的街区空气质量。

2.3 树形与修剪

不同冠形的行道树对街道环境的改善作用不同。有研究表面, 伞形树改善街道环境的效果最好, 球形树次之, 塔形树最差。伞形树上部较大面积的树冠能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的射入, 降低树下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同时加大了空气的流动, 改善舒适度;球形树和塔形树相比与伞形树, 降温增湿效果较小, 导风作用较差。

整形修剪是影响行道树树形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美化树形、调整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缓解与架空线矛盾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结论

城市行道树是街道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夏季通过自身的生理作用, 阻挡太阳辐射, 降低街道的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加大了街道的空气流动。行道树自身茂密的枝叶吸收声波, 并能反射声波, 减弱噪音。

行道树的结构配置、树龄、树形和修剪同样是改善街道环境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进行行道树的垂直结构配置、选择合适树龄的树种栽植, 以及及时有效地整形修剪行道树, 都会影响街道环境的改善程度。

参考文献

[1]高亮.我国城市街道模式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2] 卓丽环, 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 李孟柯.西安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植物小气候效应及其设计应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城市行道树 篇2

伟大的人,总比别人付出的多,而收获的总是精神财富,而不是物质上的财富。一棵棵在路上的大树,不怕困难,迎接光明,喜欢别人呼吸着自己身上的空气,这就是作者张晓风笔下的你们,正如一个个伟大的人。在现实生活,你们也是一样。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上,在人山人海的大道上,你们的身影总是在我们的眼前出现。汽车排出的污气,人类呼出的烟气。你们总把这些都往自己的身上扛,而自己身上总散发出一阵阵清新的空气,让我们——人类贪婪地呼吸。

其实,我们人类也有像你们一样伟大的人。正如:玛丽.居里,也就是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他整天都在烟熏火燎的地方工作,千辛万苦提炼出了0.1克的镭,但他没有自私地把这0.1克的镭占为己有,而是把它奉献给了国家。她的一生获奖无数,但她却没有要,而是给了需要这些的人类。你们说她伟大吗?你们虽然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无人知,也无人晓,但我知道,你们放出的氧气是我们生存的唯一本钱。没有了你们就不会有我们。

在夜晚,我总是会拿着一支蜡烛,放在你们个脚下,希望你们不再孤独寂寞。谢谢你们。

北京城市行道树精细化管理建议 篇3

一、城市行道树的重要作用

行道绿化在城市里发挥着重要的功能:碳汇制氧、净化有毒气体、吸尘滞尘、防疫杀菌、吸收放射性物质、净化水源、防噪、监测环境污染、降低城市气温(冬天还增温)、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它强调着城市道路的导向,呵护着交通安全。与城市道路、建构筑物、街景、公共艺术交相辉映,成为表达城市景观与文化的名片,对城市生态、休憩、景观、文化和避险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塑造城市形象、美化市容环境、净化大气质量的需求,就更加把目光聚焦到城市行道树的巨大作用上了。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而我们又有这么好的行道树的栽植传统和优势,对未来就更有必要认真总结经验并找到不足以及管理的薄弱环节。

二、行道树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北京做好行道树的问题和对策有那些呢?我们不妨从规划、施工、养护管理等诸多方面去找一找。

第一,树种选择要科学。国槐和毛白杨是占据绝对优势的基调树种。国槐树大荫浓是老北京城市风格的文化体现。在南北池子、南北长街这些尺度宜人的街道上,市树国槐就是北京的代言者,它仿佛在诉说着老北京的变迁。毛白杨高大挺拔屹立两侧,把道路高高地框在中间,给人蓬勃向上的力量感。机场路杨林大道让人联想到茅盾先生赞美华北人民的《白杨礼赞》。然而文革期间易县雌株杨的引进,一时间导致杨絮飞城的烦恼挥之不去。近年开展的行道树种选雄工作已大有成效,当然还不可能一下子消灭已经生长旺盛的大量雌株,但随着时间逐步恢复毛白杨雄姿却指日可待。大量种植银杏显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自信:银杏生长速度慢,“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需要二三十年方展效果。可喜的是,一批批大银杏,已经登上北京行道大舞台,展示它华丽的秋容和与共和国首都身份相符的大气。但是苗木紧缺至使价格不断攀升,加上反季节移植带来的风险,选择此树要格外小心。其实近年异军突起的小叶白蜡、各种栾树(本地和南方的)以及千头椿、垂柳等在北京都有很好的“表现”(适宜生长)。尤其是小叶白蜡植株高大胜过国槐,因耐寒耐旱的抗性强、生长快、耐盐碱,成为极有前途的重要行道树,只是也要注意选雄的现实问题。鉴于法桐是边缘树种,在干旱寒冷的绝对气候下很容易把嫩芽吹干冻死。作为庭荫树可能没问题,因为树组死几棵还能活下来若干,但作为行道树一旦有死株再补栽就呈现“爷爷和孙子”的差异。很多人喜欢法桐,它叶片大、树荫浓、生长快、很浪漫,但事实证明它的“一夜死去”是有风险的,因此要慎重理性。

第二,行道树栽植方式讨论。过去一边一排哨兵站岗似的路树,倒也单纯可爱。随着城市进步和道路断面的不断变化,似乎人们已不满足这种单纯。一排树AB式甚至ABC式插花栽,绿带、分车带群落式配植以及树形、色彩的搭配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美好景观当然也值得肯定。无论如何栽植方式还是要放在城市大环境和道路功能的全面呈现上。不是越复杂越好,有时秩序和节奏还需要有些规矩。譬如,当年亚运会期间盛行的色带近几年开始退居二线;那些被强调的自然群落实际上只能称之为植物配置,艺术也有高下之分。

第三,施工管理问题。首先要强调的是科学浇水,这是目前行道树最要关注的问题:大部分树垵太小,很多树栽时浇过水以后就不再浇了,有的即使浇水也不开垵。最近时兴安装的树箅子变成不再浇水的理由了,而且箅子与树垵土面又不留距离,无法存雨水。要知道根系分布于地下60到80公分,水渗不下去根喝不到水,水的渗透压达不到根系和维管束吸水上输的要求就会干死,这种情况不是少数,应给予高度重视。其次是剥芽,专业上叫去孽。短截栽植的无主干乔木,春季发芽后要分几次剥芽,留存少量茁壮的方向芽,有助于枝条的生长和树冠的形成。剥芽不及时树冠往往处于多芽竞长的小毛头状态很普遍。第三是对缺株断垄的行道树及时补栽并格外呵护使其迅速追上已有的大树。当然病虫害防治、扶直等一系列养护措施缺一不可。行道树养护管理琐碎细致,管得好很快形成树大荫浓的效果,忽略哪一项环节效果都会大打折扣。

三、行道树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北京的行道树在世界上有很好的口碑,行道树好了,北京的“模样”会大大改观。做好行道树精细化管理,对塑造北京国际化和谐宜居之都意义十分重要,应引起全市包括各区县主管部门和施工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应当把北京行道树这一品牌做成世界最强最棒,成为展示北京华彩、服务北京市民的一篇大文章。

城市行道树发展误区及其改进措施 篇4

1 树木根系要呼吸, 路面硬化要科学

1.1 路面硬化的误区

根是树木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 也是稳定树木、使树木屹立不倒的基础结构。在许多城市道路上, 人们为行道树留下1.0 m或不足1.0 m直径的树池, 把树池以外的地面铺上水泥砖或沥青、混凝土。在许多古建筑的庭院中, 为适应越来越多的游客往来, 管理部门把大部分地面铺砌了砖石。土壤中有许多微生物, 通过它们的活动, 养分才能不断分解被树木根系吸收。这些微生物也要呼吸。土壤中还有许多有机物在不断腐烂, 在腐烂过程中要放出二氧化氮和乙烯等对树根有害的气体, 这些气体只有经过地面才能与大气进行交换。降水或灌溉有如开送抽气的活塞, 在每次灌溉时, 渗入土中的水会把土壤空隙中的废气排出地面。当这些水分被树根吸收或渗入下层土中时, 新鲜空气又会从地面吸收到土壤的缝隙中来。但是, 一旦地面被封闭, 这些活动就停止了, 富于活动的地下环境变成了僵死的、含有毒素的“闷罐”, 树木的根系就会窒息而死。因此, 种树养树时要考虑整个根系分布范围内地面和地下的生存条件———地面的透气条件、土壤的透气和持水条件、对根系发展的机械阻抗因素以及下层土壤的排水条件等。

1.2 科学的路面硬化方法

1.2.1 透水透气的铺装

要尽量减少铺装或不铺装。在不得不铺装时首先要避免用整体浇注的方法, 铺装前应按照一定的距离在根系生长区预留出若干个直径约15 cm~20cm的通气孔。在孔中装入粗砂、石砾、锯末等混合物, 这样不仅有利于水汽交换, 也可以作为施肥与浇水的孔道。其次, 还可以采取架空式铺装, 这种铺装适合在各种公园或是住宅小区等一些非机动车道上采用。在高出地面30 cm~40 cm位置进行铺装, 铺装材料一般宜用木材, 这样不仅不会对树木周围的土壤产生破坏, 而且木质材料的铺装很容易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 给人以温馨、质朴的感觉。

要改进铺装方法, 选用新型环保铺装材料。在改进行道树周围铺装方法上, 可以用组合式透气铺装方法, 用混合石料、块料或水泥预制格栅组合成半开放式面层, 面层下可用15 cm厚的粗砂作为基层, 基层下用5.0 cm厚粗砂作过滤层, 面层上的空隙可用较粗的石砾填充。在材料的选用上, 尽量用新型环保、渗水、透气的铺装材料, 以达到不影响土壤水汽交换, 促进根系健康生长的效果。中国花卉报刊载, 广州某公司研制出新型的草坪格, 这种草坪格与水泥表面不同的是, 雨水可以直接引入泥土中, 且效果显著。在人行道上进行透气透水试验时, 采用水泥砖间隔留空铺砌, 空隙处添砌透气透水性好的砾石、泥土的办法, 效果也很好。再如, 铺装中部镂空、中间可种草的水泥砖, 在铺砖时留出若干空挡, 上盖筛网等对树木生长都大有裨益。

1.3.2 土壤物理性及其改善

解决了地面通透性之后, 随之而来的是地下的透气、持水和排水条件问题, 这些条件又决定于土壤的物理特点, 即土壤由多大的颗粒组成, 它们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结合成什么样的团粒结构。种树的土壤不能经常耕耘, 无法人工改变团块的状态。因此颗粒的粗细和不同颗粒的比例———专业名称叫粒级分布或机械组成———就是决定土壤物理性的主要条件。要注意树下裸土不应被人踏车轧, 因为土壤被压实后会大大改变其中各种孔隙的容积和比例, 并增加对根系发展的机械阻抗。一但遇到这种情况, 就要在不损伤根系的前提下进行人工松土工作。

2 正确理解城市生态建设

2.1 错误的生态建设做法

1) 城市各区域未能因地制宜植树, 如医院附近、交通干道、风景区等地未能按杀菌、吸尘、美化等主要功能种植不同的树种, 绿化不能发挥环境效益。

2) 绿化单一, 行道树虫害严重, 树木死亡不断, 治理费用连年增加。

3) 许多城市采用同一树种绿化, 使各街区面貌大同小异, 相邻城市绿化雷同掩盖了各城市自己的景观特色。

上述问题的出现, 主要是忽略了行道树的生态规划所致。生态规划是指, 在自然生态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基础上, 以自然、人类及生物所造成的生态系统为基础谋求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城市绿地是城市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相当于自然调节器。一方面, 绿地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环境因子的制约和影响;另一方面, 植物通过一系列生态效应净化污染物, 改善城市小气候, 丰富城市景观, 给城市生态环境以反馈调节作用。不同城市具有不同的环境生态因子, 只有符合该地生态特征的绿化才能使绿色植物充分发挥生态因子效益。

2.2 正确的生态建设做法

2.2.1 符合城市生态物理特性

城市物理特性中与树木相关的主要是大气、水、土壤状况等。大中城市拥有的大量人口、汽车、动力设备不断向大气释放能量, 造成“热岛效应”, 使城市中心温度比郊区高2℃~3℃甚至5℃。在夏季, 大量的空调使室外温度增高。在这种情况下, 树木通过叶面蒸发水分, 把大量土壤液化水转化为气态水, 既增加大气湿度又降低大气温度, 起到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因此, 根系发达且埋藏深、树冠大的树种就成为首选的行道树, 如银杏、刺槐、悬铃木等。这些树木能充分利用降水, 成为良好的自然调节器。随着城市交通量的增大, 交通主干道两侧的树木还担负起吸尘、减尘、降噪的作用。毛白杨、臭椿、云杉、侧柏等都是吸尘降噪效果较好的树种。悬铃木、桧柏、雪松都是很好的杀菌树种, 这些树木有利于净化空气, 特别适合种植在医院附近。

2.2.2 符合城市生态生物特性

合理的做法是在树木种植前进行生态调查, 按不同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相互作用影响, 将一条路上速生和慢生、落叶和常绿等不同的树种间隔种植, 做到一个区域内树种丰富多样。促进行道树符合本区生物特性的主要工作是调查本区内的鸟类昆虫等树上栖息物, 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如捕食对象、栖息习惯等。适宜的树木有利于吸引鸟类、丰富城市物种、控制昆虫的数量。昆虫往往是影响城市行道树健康的主要原因, 选择行道树时应考虑到其可能发生的病虫害、治理的可能性以及本区域内是否有害虫的天敌, 以便能采用无污染的生物治理手段。选择不易发生虫害的树种, 则后期养护的追加投资要少得多。这样既使城市景观富有变化, 又能防治虫害, 消除喷药灭虫带来的污染, 模拟再现自然景观。

3 大树进城必须科学合理

行道树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弄懂生字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行道树——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而又深刻语言。

知识与能力:通过对“行道树”平凡物象的描写,阐释了勇敢执著、无私奉献的生命价值。

过程与方法:

1.自主检测字词、了解作者;2.读议结合,体会精彩语言中奉献必将有牺牲、有快乐的人生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并关注默默奉献的人,争做人们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教学重点:1.对比衬托,突出行道树勇担命运、甘愿牺牲的精神;2.拟人手法,描绘奉献者心灵轨迹。

教学难点:解读精彩语言中反映的无私奉献者的可敬之处。教学方法:多角度朗读、情境引申、同步联想、拓展阅读。学生学法:自主观察法、反复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对比研读法。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鹰的骄傲是展翅翱翔、搏击长空;火的骄傲是什么灼灼燃烧、烈焰腾腾;水的骄傲是惊涛拍岸,川流不息。那么,你认为树的骄傲又应该是什么呢?

如果你是一棵树,你最想生活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二、朗读

三、检查生字词

1、教师示范(注意感情、节奏、速度)

2、学生朗读

四、合作与探究:主题和写作手法

1、结合内容说说行道树是怎样的一棵树? 是一棵忧愁而快乐的树

2、本文中行道树具有怎样的精神品质? 自我牺牲、无私奉献、心系社会等。

3、行道树的形象是什么人的形象?能举例说明吗?

无私奉献者的形象。老师、警察、环卫工人、战士、医生、科学工作者等。

4、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对比 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们抛弃了优越自在的生活条件,总是一身烟尘——生活环境。跟城市欢度夜生活的人们相比,他们寂寞、孤独、苦熬。他们还时时为城市的污浊而忧愁——生活态度。

五、句子赏析和质疑:

找出你还不明白的句子、词语或文章的内容。

(1)怎样理解“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堕落”?

行道树离开了家,离开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飞尘里,生活条件和自身形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表现了行道树怎样的思想感情?同时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这一句前面说“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车辆、烟囱不断制造烟尘,污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习惯于污浊了,他们并不珍惜清新。在树木看来,城市充满烟尘,实在令人悲凉,一行绿树只是点缀,改变不了悲凉的局面,所以说“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保护环境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3)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为什么说“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一身烟尘,寂寞、孤独、苦熬,因为他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

(4)如何理解“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神圣的事业必须以自我牺牲为代价,从个人利益角度讲,这便是“痛苦”。但是人们获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练使奉献者具备了以苦为乐的品质,这便是“深沉”。

(5)“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忧愁什么?快乐什么?

忧愁的是,城市的污浊,损害着人们的健康,快乐的是,自己能为城市制造新鲜空气,制造清新,夏日能献出浓阴,黎明时能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六、扩展延伸。

与行道树的对话。(分组进行,每组至少由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对话)举例:

1、原始森林与行道树对话。

2、行道树的孩子和父亲的对话。

3、读者和行道树的对话。

4、烟尘和行道树的对话。

5、一个市民和行道树的对话。

七、小结: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贡献了什么,不在于他取得了什么。”正是有了这些奉献者,人类才得以进步,社会才得以发展。希望我们的同学也能像行道树一样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八、布置作业:

行道树路灯 篇6

街道照明是城市基础建设重要部分,但是大量的街道照明也耗费了许多能源,能否不采用电力而采用自然光呢?在生物发光技术的帮助下,路灯的金色光芒可能很快就会被树叶的荧光所取代。台北的“中央研究院”和台南的成功大学的科研小组最近发现,把金纳米颗粒植入树叶中,树木就会发出微红色光亮。用行道树发光替代街道灯光的构想是大胆的奇妙设计,它不仅减少了电力费用开支和二氧化碳排放,而且有助于降低特大城市中的光污染。

起初科学家们是想寻找与LED技术类似的高效照明方法,且不应用有毒有化学元素的磷光粉。LED灯管,特别是发出白色光的灯管,为激发不同长度的光波而采用了磷光粉,磷光粉是有毒的物质,价格也昂贵。这让科学家们萌发出发明低毒的替代照明方式的想法。叶绿素因其可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而广为人知,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暴露于紫光下),叶绿素也可自己发光。暴露于波长约400纳米的紫光中时,普通绿色叶绿素将发出红光。而当金色纳米微粒收到肉眼不可见的更短波长的光照射时,它们将被激发并发出紫光。于是科学家们把这种公认为是生物发光二极管材料的海胆形金纳米颗粒放置在虎耳草植物树叶上,激发叶绿素发出红色光亮。目前而言,科学家的测试项目仅限于一种叫虎耳草的水生植物,但下一步实验可能扩展到适于做行道树的陆生植物。

城市行道树 篇7

1.1 土壤营养供给不足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随着国有经济及民营经营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对城市土壤造成极大的破坏。工业企业日常生产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在土壤中沉淀, 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含有氰化物、酚等有害物质的废水一旦进入土壤, 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贫瘠化, 造成树木生长衰弱, 出现死亡等现象。洗车店、餐馆饮食店、夜市烧烤店和美容美发店等门市的日常经营会产生大量的盐、酸、油脂和碱等, 引发严重的土壤污染。很多建筑工地完成工程项目后不及时清理建筑场地, 导致建筑废弃物向土壤中沉淀, 影响行道树的正常生长, 出现生长衰弱。

1.2 土壤透气性较差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 加大了土壤承受的践踏压力, 增加土壤容重, 达1.50~1.80g/cm3, 而土壤容重只有<1.45g/cm3时, 树木才能正常、健康生长。较大的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含氧量和土壤孔隙度, 透气性较差, 含氧量变少, 孔隙度变小, 从而引起树木畸形、生长衰弱等, 甚至造成树根窒息死亡。

1.3 排水不畅

土壤质地、树木生长习性和土壤水分情况对树根深度均有影响。树木在地下水较深、土壤较为疏松且透气性较好的地方根系较深;在地下水较浅、土壤较为密实且透气性较差的地方根系较浅。一般来说, 树根深度为1~2m。现阶段, 浙江省大部分城市行道树生长在地下水较浅、土壤较为密实且透气性较差的地方, 根系较浅, 排水不畅。如遇干旱、高温季节, 树木易出现生长衰弱, 甚至死亡。

1.4 根系生长面积过小

树木根系中分布着很多须根, 具有吸收养分及水分的功能。随着树木存活时间的不断延长, 树木根系随之扩大, 对树木保持挺拔、直立, 为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及水分具有重要作用。城市中的热力、电力、上水管道、煤气管道、通信光缆、下水管道等管线大都分布在城市道路下面, 行道树根系生长面积受到影响。城市行道树周围树池面积过小过窄, 且使用水泥铺面, 无法满足树木根系生长的正常需求。树木根系生长需要足够的地下生存空间, 受各种管线的空间挤占, 树木根系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生长不平衡, 无法向外扩展, 导致树干出现倒伏、倾斜等, 树冠正常发育不平衡。树木根系生长面积过小还会促使根系向地表面伸出, 从而出现路面凹凸不平、路面隆起等现象。

2 城市行道树生长衰弱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日常养护及管理

提高对城市行道树的重视, 加强日常养护及管理。做好对行道树的日常修剪、施肥及浇水工作。逐渐更新行道树的老枝、衰枝和病枝, 对其进行仔细、适当、细致的修剪。及时剪除徒长枝和内膛枝, 以免对树形造成影响。定期对树木进行洗尘, 去除树体表面的灰尘, 增强观赏效果, 促进光合作用。使用尿素、营养液及活力素等对出现生长衰弱的树木进行施肥, 促使恢复。

2.2 增强土壤透气性

对树木生长环境的土壤进行换图, 必要时进行施肥。在粘土中掺入粗石砾, 比例约为3:1, 对人行道两旁的树木周围掺入粗木屑、树枝等, 减少行人践踏, 增强土壤透气性。为了增加土壤内部孔隙度, 可以施入有机肥。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边缘下方, 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按照根系生长方向将土壤挖开。在树根处挖树坑, 深度为80cm, 直径为1m。将碎砖瓦、砾石放入坑底, 厚度约为10cm。选择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园土覆盖在砾石上, 厚度约为10~20cm。选择粗度约为2cm的枝条埋在园土层上方, 厚度约为20cm (2~3层) 。2层枝条之间覆盖厚度约为10~15cm的园土。枝条层覆盖后常规覆土, 厚度应>5cm。

2.3 保持排水顺畅

定期检查土壤排水情况, 保持排水顺畅。针对排水不畅的地方应增设管、沟及井等。在绿化带内或行道树下方设置壕沟也是促使排水顺畅的有效措施。在绿化带内或行道树下方挖壕沟, 壕沟的横断面应当为梯形, 底宽为0.3~0.4m, 长度约为1.0m, 深为1.2m, 并保证沟底和城市主要排水管道相互连通。使用鹅卵石铺设在沟底, 厚度约为0.3~0.4m, 种植土壤回填后种植树木。在挖壕沟的过程中, 将土壤中含有的建筑垃圾一并清除。

摘要:城市行道树是在城市道路两旁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和方式种植的树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行道树在生长过程中易出现生长衰弱, 对城市形象及树木发挥作用造成一定影响。浙江省属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照较多, 空气较为湿润, 雨量较充沛。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城市行道树出现生长衰弱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城市行道树,生长衰弱,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广增, 史伟, 李守备.城市行道树养护中的土壤生态问题[J].现代园林, 2012 (17)

[2]吴陆山, 朱晓芬.行道树生长衰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南方农业, 2013 (11)

银杏作城市主干道行道树应用探讨 篇8

1 城市主干道对行道树的要求

行道树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起着骨架作用。行道树的主要标准是树形整齐, 枝叶茂盛, 冠大荫浓, 树干通直, 花、果、叶无异味, 无毒无刺激;繁殖容易, 生长迅速, 移栽成活率高, 耐修剪, 养护容易, 对有害气体抗性强, 病虫害少, 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在行道树选择上, 一定要考虑当地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避免盲目。要根据生态环境特点, 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树种作为行道树。全国各城市有代表性的行道树各不相同, 例如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等。同一条道路上行道树的定干高度必须一致, 株距要根据品种确定, 一般距离为5~8m, 苗木的胸径一般为8~10cm。行道树的布置要充分考虑树池类型、道路宽度、市政设施等。同时, 要符合美学规律, 韵律感强, 与街道环境和谐统一。

2 银杏作为行道树种应用效果

从绿化的角度考察银杏, 当属优美的观赏树木。按照造园学家陈植先生的观点, 观赏树木应具备形态美、色彩美、风韵美3个基本特征, 而银杏树较完备地体现了这3个特征。且银杏树病虫害少, 不污染环境, 是著名的无公害树种。

2.1 银杏作为行道树的景观效果

利用银杏树作为行道树, 可配置于园林中作背景, 构成风景林, 其美化彩化效果远远好于单纯的绿色风景林, 丰富了城市园林色彩, 当金黄的叶片挂满枝头, 不失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早春嫩叶浅绿, 盛夏深碧, 秋日金黄, 冬季落叶, 符合当今园林绿化中“回归自然, 师法造化”的手法。加强了色相和季相变化, 营造了自然的景观效果。银杏叶的黄色, 明亮而耀眼, 象征太阳的光源, 传达了名誉、富贵、忠诚的信息。银杏是落叶大乔木, 高可达40m以上, 干径可达数米。在自然生长条件下, 银杏树形端正, 气势雄伟挺拔, 刚劲质朴, 雍容富态。无论幼树还是古木, 都显出勃勃生机, 洒脱超然。

2.2 银杏作为行道树的生态效果

银杏树作为行道树, 冠大荫浓, 具有降温作用。直射阳光下, 气温高达40.20℃, 银杏树下的气温仅为35.30℃, 降温4.90℃, 优于其他树种。银杏发芽晚、落叶早, 有利于早春和晚秋树下能及时得到阳光。

3 株性区分及应用实例

3.1 银杏树雌雄株区分

银杏树雌雄株区分见表1。

3.2 应用实例

芜湖市九华山路分车带, 列植银杏约600棵, 有近30年历史。每年10月金秋时节, 雌银杏树上就结满了果实, 给过往市民带来无限喜悦。该地段银杏以疏林草地式配置, 以白色的护栏为背景, 点植乔木银杏, 满栽常绿色高羊茅草。夏季树木、草坪深浅不一的绿色让人感到清新宜人和谐可爱。秋季银杏叶色变黄, 秋风阵阵, 黄叶凋落在绿色的草坪上, 黄绿色彩的交相辉映, 既壮观又协调, 给人一种深刻的赏心悦目的感受。

4 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银杏树是名贵树种, 寿命长, 苗木价格高, 播种繁殖的苗木一般20年才开始结果, 生长缓慢。用作行道树, 要充分考虑城市的长远规划和经济实力。过去栽植银杏作行道树, 干高多为2.5~3.0m, 树冠形成时间长, 管理难度大;现在一般为1.0~1.5m, 树干较矮, 利于加速树冠生长及疏果保枝。采用大树移植时, 土丘应是胸径的8~10倍, 如果太小不易成活。移栽后注意环境调控, 加强肥水管理。利用银杏雌雄异株的特性, 作行道树应用, 应多选择雄株栽植。避免在果实成熟时少数人偷摘, 破坏树体。利用较多雌株作行道树的, 应及时疏花疏果, 设立支架, 避免果实脱落, 污染行人衣物。加强管理, 宣传保护, 防止不文明行为发生。银杏生理性病害少, 主要是生态性病害, 是由城市道路改造及生态环境恶化所致。银杏栽植后往往出现大面积枯黄, 可能是环境条件不好, 包括地上和地下两方面原因。地上主要是城市热辐射和过多机动车尾气造成银杏树大面积枯黄。另外, 配置植物因化感作用, 可能与银杏相克。地下的原因可能是种树时原路面基础没有清除。可在银杏树下设立1.8m×1.8m的铁篦子, 将周围的人行道方砖换成带孔的小方砖, 里面种上利于银杏生长的高羊茅, 让银杏有一个可以充分呼吸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彭镇华.银杏[J].中国城市林业, 2003 (1) :34.

[2]梁立兴.银杏——城乡园林及行道树的优良树种[J].绿化与生活, 1999 (3) :25-26.

[3]同济大学.城市园林绿地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 1992.

城市行道树 篇9

1.1 行道树的分类

行道树分为2大类, 一是常绿行道树;二是落叶行道树。应按照功能的不同选择行道树的类型, 比如遮阳类型、观叶类型、观果类型及经济类型等。

1.2 行道树的选择

一般选择行道树应考虑以下条件: (1) 树形整齐, 枝叶茂盛, 树冠优美, 夏季绿荫浓; (2) 树干通直, 无臭味, 无毒无刺激; (3) 繁殖容易, 生长迅速, 栽培移栽成活率高; (4) 对有害气体抗性强, 病虫害少; (5) 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耐修剪, 养护管理容易。

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以下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就代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成都的银杏、福州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以及桂林的桂花等。

我国南北气候存在着很大差异, 所以不同地方行道树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南方温度高、湿度大、雨量充沛, 植物终年生长, 行道树种类繁多, 适宜栽植的行道树有香樟、榕树、广玉兰、雪松、桂花、银杏、马褂木、七叶树、枫树及水杉等。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 气候干燥, 空气湿度小, 土壤瘠薄, 所以适宜栽植的行道树较少, 常见品种有法桐、国槐、银杏、合欢、栾树、水杉、柳树、雪松、马褂木、七叶树、枫树及女贞等。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 一些南方植物经过人工驯化, 逐渐适应了北方部分地区的生长, 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及棕榈等。

行道树的选择, 还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 如在规划种植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路通过时, 最好选择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度的树种, 这样有利于修剪树木。树木的分枝点要有足够的高度, 不得妨碍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通行。

2 行道树的应用

行道树株距要根据树木品种的不同而确定, 行道树株间距离以5~8m定株, 栽植苗木的规格、品种胸径一般为8~10cm, 树坑1~1.2m大小见方, 树蓖子与道牙距离1~1.5m。行道树在栽植前要统一规划, 树木规格不等, 参差不齐将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以及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在城市行道树中, 常绿树与落叶树要有一定比例, 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 以防虫防老化, 保持生态平衡。在有条件的城市, 最好是一街一树, 构成一街一景的独特风景, 这样更能体现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美化了城市道路, 还能起到城市交通向导作用

3 养护管理

3.1 保水

新移植大树由于根系受损, 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 所以保证水分充足是确保树木成活的关键。除适时浇水外, 还应据树种和天气情况进行喷水雾保湿或树干包裹。

3.2 防病虫害

新植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差, 所以要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观察, 适时采取预防措施。

3.3 排水

大树移植后, 据树种不同, 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 如法桐喜湿润土壤, 而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 故法桐移植后应适当多浇水, 雪松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3.4 夏防日灼冬防寒

北方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 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 必要时应做遮荫伞。冬季气温偏低, 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 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行道树是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而在城市道路旁栽植的树木。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不十分理想, 因此对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具有特殊的要求。为了保证行道树树形美观, 必须做到及时修剪整形, 每年及时修除干基萌蘖, 修剪树冠中的病枯枝、杂乱枝, 保持树形整齐美观。高大乔木尤其注意不能干扰架空电线, 树干分枝点要高, 不挂车辆, 不碰行人头, 不妨碍司机视线;此外, 行道树养护要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工作, 通过挖蛹、刮树皮等方法消灭各种越冬虫源, 对在树上过冬的虫卵或成虫要喷射药剂, 及时处理 (集中火烧或深埋) 有病虫的枝、干、叶, 东南部地区及时做好预防台风的保护措施。树干的根部要养护好, 水肥适当。要适时灌水、中耕、除草, 保持树木周围地面土壤疏松、通气, 防止板结, 树堰内不堆积碴土和白灰。入冬前浇1次冻水, 封堰约30cm高, 进行涂白等工作。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如立支柱、保护栅或栏杆, 防止人、畜、机械、车辆损坏树木。在灰尘多的城市应定期喷洗树冠, 在冬季多雪地区应及时对常绿树做除雪工作。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应用和养护起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城市行道树 篇10

1 行道树树种选择的原则

1.1 以乡土树种为主

乡土树种对当地气候、土壤适宜性强, 容易成活, 病虫害少、易养护, 并能保证充分的苗木来源, 同时能够得到较高的认同感, 选择乡土树种作为一个城市或一条道路的主要绿化种植树种, 能够充分体现城市的地方特色。

1.2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速生树种可迅速成景, 发挥道路的绿化遮荫作用。科学地选择与配置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 可为某些慢生树种创造良好的生境, 有利于慢生树种的早期生长, 且可迅速并持久地发挥道路绿化的防护和景观作用, 避免因速生树种的过早衰败而形成绿化景观空白[1]。

1.3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

行道树应以落叶阔叶树种为主, 夏能遮荫, 冬季阳光则可飨行人;从景观功能作用来看, 落叶阔叶树种比常绿树种更富季相色彩变化, 可充分体现出当地四季分明的景观效果[2]。常绿树种四季常青, 若与落叶树种合理搭配, 则可形成冬季特有的景色, 不可偏废。

1.4 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

如春城昆明市, 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时花香的环境, 采用云南樟、银桦、藏柏、柳杉等常绿树种及悬铃木、银杏、滇杨、滇楸等落叶树种, 可较为全面地体现四季常绿的景观以及季相变化。如广州市为热带气候城市, 道路树种可以选择大王椰子、木棉、凤凰木、蒲葵等体现热带风光的树木。

1.5 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首先, 行道树应具备遮荫蔽日、降噪防污、保护路面和观赏性等生态功能。此外, 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区, 还应兼顾树木自身的经济价值, 特别是乡镇公路, 以栽植生长迅速、经济价值高的树种为主, 如速生的杉木、杨树、泡桐等用材树种和杜仲、白蜡、银杏等经济树种。采用单行或双行栽植, 光照充足, 营养空间大, 只要管理得当, 则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3,4], 这对以林护路、以林养路、提高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以无锡市行道树配置模式

2.1 香樟+紫叶李+栀子花+沿阶草

香樟为常绿乔木, 四季常绿, 树冠庞大, 生长速度快, 能够散发芳香物质, 具有杀菌抑菌作用, 可迅速形成景观效果, 同时香樟也是该市的市树, 应用的同时彰显城市特色;紫叶李冬季落叶, 夏季叶色紫红, 能和香樟的绿色配合, 相得益彰, 避免色彩的单调。下层栽植栀子花和沿阶草作为地被植物, 栀子花四季常绿, 夏季能够开出色、香、味俱全的花, 并较耐荫, 在树荫下长势良好;沿阶草在江南地区表现优秀, 并有较好的蔓延性, 能够迅速覆盖地面。这个组合能够兼顾常绿和落叶, 注意到色彩和季相变化, 对于较窄的绿化带较为实用。并且这几种植物均为乡土树种或已驯化成功的植物, 在江南地区有较好的生长表现和景观展示效果。

2.2 榉树+桂花+红花檵木+狗牙根草坪

榉树为高大落叶乔木树种, 为著名的乡土观赏树种, 树干通直, 树冠伞形, 秋叶绚烂, 列植的观赏效果极好;桂花为常绿灌木, 树冠圆整, 金秋时节, 花香四溢, 是我国的十大名花之一。红花檵木叶色紫红或褐红色, 四季常绿, 春季粉红的花序开满枝头, 观赏效果好;还可以点缀海桐球、黄杨球等灌木, 增加绿带多样性, 提高景观效果;下面满铺狗牙根草坪, 整洁大方。此方案适合绿带宽度在4 m以上的绿带。

2.3 银杏+广玉兰+垂丝海棠 (西府海棠或樱花)

银杏是著名的观赏树种, 树姿优美, 秋叶金黄, 在江南地区应用较多, 并表现优秀;广玉兰树冠卵圆形, 紧凑, 叶大革质, 抗性强, 表现优良, 这2种植物以分隔种植的方式进行配置。海棠和樱花类是较为传统的观赏花木, 下层配置郁李、吉祥草、金边麦金叶苔草、金线蒲等地被植物, 或者下层点缀茶花, 色块可以用蚊母或金森女贞进行配置, 组成立体的复合种植层次, 发挥行道树的综合效益。

3 小结

能够作为行道树的树种数目庞大, 在江南地区, 作为主体的乔木树种也有许多可以进行应用, 如黄山栾树、朴树、榔榆、国槐、刺槐、女贞、木荷、檫木、黄连木、乌桕、落羽杉、苦槠等, 都是具有重要观赏价值的乡土树种或归化树种, 有较好的适应性, 作为行道树种植有较好的绿化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作为下层灌木, 且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种类也很多, 如茶梅、红叶石楠、绣线菊、大花六道木、夏鹃、火棘、醉鱼草、连翘、迎春等, 在绿地上也有较多应用。地被层草本植物也有许多管理粗放、适应性强的种类, 如麦冬属、山麦冬属、吉祥草属、白穗花属、诸葛菜属、堇菜属、菖蒲属、鸢尾属、火星花属、石蒜属、酢浆草属等植物, 这些种类均可以在绿地中加以应用, 提高行道树的观赏效果和生态效益。行道路绿化在选用乡土树种的基础上, 为创造城市道路景观起了积极的作用。随着城市环境发展的需要, 势必要使用更多的新树种。只有将新树种与乡土树种科学合理配置, 才能够创造出更丰富的绿化特色景观, 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也更符合节约型园林建设的新理念。

参考文献

[1]俞慧珍, 王诚录, 朱明泉, 等.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江苏的实践[J].中国园林, 1989, 5 (3) :37-41.

[2]吕先忠, 楼炉焕, 李根有.杭州市行道树现状调查及布局设想[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 17 (3) :309-314.

[3]李海梅, 刘常富, 何兴元, 等.沈阳市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与配置[J].生态学杂志, 2003, 22 (5) :157-160.

《行道树》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篇11

对比之一:行道树的生存环境与同类作对比。

同伴: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里”;在吸露,在玩凉凉的云。

行道树:“堕落”在双线道的马路边;唯一的装饰是“一身抖不落的烟尘”。

对比之二:行道树的生活现状和生活态度与人类作对比。

人类:繁弦急管,灯红酒绿;早已习惯污浊

行道树:在寂静里,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固执的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迎接太阳,迎来光明。

对比之三:文章首尾句的语序、表达的感情作对比。

开头:我们是一列树,立在城市的飞尘里。

结尾: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快乐的树。

行道树和他们同类的生存环境是截然不同的。树木原本应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但人类“文明”的脚步打破了自然界的平静,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建造了城市,逐步实现“现代化”。树木被从森林里移栽到城市“双线道的马路边”,而“我们”,就是那些被移出原始森林的树木。没有甘露可吸,没有闲暇“玩凉凉的云”,陪伴“我们”的只有抖不落的厚厚的烟尘。这是一种离乡背井、无人倾诉的境地,所以,对他们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堕落”;并且,许多朋友都说“我们”是不该站在这里。

这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后文,使人不得不产生疑问,既然行道树不该站在这里,他们也早已知道,为什么他们还要选择这样的生活环境和这样的生活道路?

接着,行道树表白道:“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这种命运事实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是的,人类“文明”所及之处,城市里车水马龙、车来车往;工厂里机器轰鸣、尘烟弥漫。而树木是城市最好的“吸尘器”和“消音器”,是自然界天生的“氧吧”。在这样的环境下,行道树“春天勤生绿叶”,“夏日献出浓阴”,给城市输氧,为人类服务。所以,这种生活才最有意义、最有价值,这项事业才是最神圣、无可替代的事业。

而“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这种痛苦在行道树和人类的生活现状及生活态度中凸现出来。

城市的夜生活满是“繁弦急管”、“红灯绿酒”,与这喧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行道树仍是在黑暗中、在寂寞孤独中,苦苦蕴积着自己的全部能量。他们为了什么?为了谁?——为的是“朝霞的彩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庄严时刻,迎接第一缕阳光撒向这可爱的城市。行道树列队致敬,不正是为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致敬,为自己庄严的使命致敬吗!

尽管人们早已习惯了在这种污浊环境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但是只要能够看到一个早起的孩子在“贪婪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是的,“我们”没有奢求,或许,人们可能忘记了“我们”的存在,漠视这份清新,但我们仍然矢志不渝地忠诚于这项事业,仍然默默地、固执地制造着不被珍惜的清新,也仍然静静地点缀着这城市。

正因为人类需要、社会需要、生活需要,所以,“我们”在默默承受这煎熬中变得越发深沉,虽然痛苦但更感幸福,唯有这种幸福才是一种更加深沉的幸福。

在以上两组对比的基础上,文章首尾对比就水到渠成了,读者会更深层次的理解文章首尾两段感情的推进。

首句用陈述句交待“我们”是一列树,然后交待生活环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如果整合成一句就是:“我们是立在城市飞尘里的一列树”语气平淡,感情平静。而尾句语序调整,先陈述生活环境“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接下来的一句分明让读者感受到这是一个有着丰富感情的群体,他们时刻惦记着人类的健康、为城市的污染而忧愁,同时他们为能够美化城市、服务人类而快乐,整合成一句就是:“我们是立在城市飞尘里的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在对比中,尾句所表达的情感更加丰满、厚实,因此主题得到了强化、升华。

有人称张晓风的文字“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本文虽短小,但在对比之中,读来确是:如感太阳之热,如感霜雪之贞,如闻璎珞敲冰,如嗅寒梅之香。

有感而发,笔者亦用对比手法,写下此首《望江南·行道树》,以此作结尾:

望江南·行道树

忧愁着,

快乐着,抖不落烟尘。

涤荡着污浊。

春来勤生着绿叶,

黎明时带来清新,

夏至奉献着浓阴,

骄阳下驱散灼热,

痛苦且深沉。

无悔更执着。

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初步探讨 篇12

人行道指的是道路中用路缘石或护栏及其他类似设施加以分隔的专供行人通行的部分[1]。人行道是市民外出的必经之路, 是一个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 对人行道的要求不再是仅仅步行的需求, 更多的是把人行道看作是城市公共空间中重要组成部分, 从人角度出发, 强调功能的多样性, 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行道设计在满足人行道基本功能的同时, 要充分考虑人行道的美观, 行人的舒适度, 以及周围环境的协调性, 让使用者感觉到安全、舒适、和谐的设计。人行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周围环境质量与市民生活品质, 研究人行道设计为提供舒适步行环境、营造和谐宜居城市起到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 人行道现状

人行道不仅仅作为人行通道, 还是展示城市景观的主要途径。近年来,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的飞速前进, 机动交通迅猛发展, 导致车辆与行人之间的矛盾加剧, 给人行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目前, 我国城市人行道设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基本功能的需求, 但设计时考虑不周全、不完善, 仍存在诸多问题:

1) 设计中仅满足交通这样单一的功能形式, 忽视以人的行为角度来考虑的功能需求, 例如展示、零售、休息、交流功能等等。

2) 设计施工不严谨, 经常出现积水 ( 如图1 所示) 与垃圾随处丢弃现象 ( 如图2 所示) ; 忽略环境设施建设, 如指示牌、照明设施等; 造成了行人使用上的诸多不便。

3) 人行道景观形式单一, 缺少绿化设施, 风格不统一。同样, 有限的景观设计有时会带来安全隐患, 例如人行道两侧种植的行道树, 在夜晚会因为茂密的树叶遮挡观望的目光, 使得行人缺乏安全感。

3 城市人行道设计原则

3. 1 功能性原则

人的活动本身决定人行道不同的功能需求。人行道设计要建立在人群的感受基础上, 充分考虑不同视角的使用特点, 尝试多样的功能布置, 创造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生理和心理需求的功能空间, 不仅为人们提供轻松舒适的公共场所, 还要尽一切可能创造人与人互相交流的机会, 让人们在户外的丰富生活中找到存在感。

3. 2 安全性原则

安全性对于人行道设计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如果无法保证安全则人行道也失去意义所在。首先要保证连续畅通的路径和视线, 构建无障碍人行道, 应对雨雪天气要考虑防滑铺装、排水设施、增派维护人员等; 其次路边设立防护栏杆与隔离带, 应对夜间行走要充分考虑夜间照明等。

3. 3 环境性原则

环境性原则体现在设计应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现有自然环境与生态条件, 顺应地形, 使设计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尽量降到最低;同样, 环境性原则也可结合国家先进科技, 使用节能材料, 安装智能系统, 使行人体验节约智能便捷的生活方式; 并考虑未来可持续性, 留有发展余地。

3. 4 美学性原则

人行道设计还应遵循美学原则, 创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 构思精巧别致的景观小品。在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同时, 给人以美的享受, 提高人行道景观空间的品质。审美的对象不仅仅包含物质层面, 甚至更加延伸到精神文化层面。精神文化层面通常与城市的历史、街道的文化、居民的生活状态息息相关, 对行人的精神及心理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独特的街道文化、鲜明的设计思想等, 都将加强行人行走其中的体验与感受, 满足人们审美的需求。

4 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几点建议

4. 1 协调比例尺度

良好的尺度感是城市人行道设计的基础, 人行道设计空间尺度的适中有助于提高行人步行体验的舒适度与享受程度, 给人视觉上的稳定性, 使人行走其中安全愉悦。由于人行道是以人的活动为主体, 则空间尺度的确定应以人作为基本尺度参照物。过窄的人行道会导致行人密度过大, 人们不能自主控制步行方向与速度, 基本没有驻足休息的可能; 或者由于人行道两侧建筑过高, 遮挡阳光, 使行人产生压抑心理暗示等。这些不仅使得交通受阻、景观品质下降, 甚至可能还存在安全隐患, 不利于身心健康。街道宽度与建筑高度比例在1 ~ 3 之间较为适合, 比值过大会没有归属感, 而比值过小又会使人感觉压抑。人行道宽度以人流量为首要决定因素, 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规定, 人行道每股人流按照0. 75 宽度进行设计; 一般来讲, 8 m ~ 12 m的人行道就可以很好满足行人通行, 承担功能需求; 其次公交地铁换乘站点, 座椅垃圾箱等环境设施同样影响着人行道宽度的设置。

4. 2 美化景观环境

1) 节点设施。人行道设计在满足多样功能与适宜尺度的基础上, 更需要设计一些节点来增添人行道的生机。节点不一定是广场, 可能是某一雕塑标志, 也可能是某一富有历史人文特色的建筑, 或是街道转角处, 也或是地面铺装的特殊处理等, 它构成了人行道景观的特征性标志[2]。成功的节点设计能够吸引行人, 为人们丰富多样的公共生活提供多样平台, 同时提高景观质量。雕塑、景观小品等一些细部景观设施可以打破人行道原本沉闷乏味的环境而使之更富有生活气息, 并成为吸引人们的地方。通过对细节的处理来引导人们自发的形成和参与各种活动, 促进人们的交往与交流。细部景观设计应考虑整体性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力求简明、别致、富有意境特色, 从而获得更丰富的内容, 强化活动空间。

2) 植物绿化。植物绿化为人行道设计的可持续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植物所围合的绿色空间可增加环境的舒适与安全度, 改善沿线环境; 而且减少能源消耗, 吸收净化雨水, 也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帮助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 ( 见图3) 。除了提供生态环境效益, 绿色空间同样对都市行人心理健康起到一定的影响, 大大提高了行人进入体验的感受。人行道植物设计应是结合街道的规模与形式, 经过深思熟虑产生的乔灌草搭配组合, 不同的搭配产生的空间效果也不同; 例如列植在人行道的乔木可以引导人流、遮阴避阳, 灌木绿篱可以起到分隔与围合空间的作用 ( 见图4) , 片植的草地可柔化空间、改善小气候; 植物的美化使得行人在行走过程中身临其境忘却城市喧哗, 有助于减轻压力和精神疲劳, 恢复平静专注。

3) 铺装设计。铺装设计是行人步行过程中舒适安全的保障, 它能为行人创造出一个连续的行走景观视觉体验。材料的选择、安装的质量、细节的把控, 这些共同决定建设人行道的安全、耐用、美观性能。在人行道铺装设计中, 不同的铺装颜色图案可以区分不同的功能类型, 也可强调美化不同空间, 例如, 建筑的入口, 交叉的路口等, 都可以通过不同的铺装颜色图案进行界定划分, 铺装图案色彩设计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搭配城市文化, 街道特性等因素考虑。人行道细节材料的选择上, 应首选使用抗压、防滑、耐久性及透水性良好的材料 ( 见图5) 。

4. 3 增加活力业态

一条好的人行道, 不仅仅是满足通行的需要, 它还要联系周围环境, 要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与活动, 保证使其充分发挥价值。吸引人们前来活动除了优美的景观环境,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是取决于人行道两侧的建筑类型与使用程度。一般来说, 商业形式的建筑类型更加能够吸引大量的人流, 增加人行道的活力, 得到更多的关注。在人行道设计中尽量增加人行道两侧业态设置, 这样不仅可以使人行道的人气增加, 促进行人的活动, 在人流量增大的同时, 也从侧面上增加了这条街道的安全性; 同样, 也只有保证人行道的安全, 行人才会选择外出, 在人行道上进行活动与交流。人行道的安全保障仅仅通过相关部门的监管是远远不够的, 而路上的行人、餐馆用餐的顾客与店铺的老板给予人行道持续不断的监视, 是增加人行道安全性的另一项有效措施, 它弥补了监管人员工作的疏忽漏洞, 有效的减少诸多暴力事件的发生 ( 见图6) 。

4. 4 完善环境设施

人行道上要设置必要的环境设施, 比如休息座椅、标识牌、垃圾桶等, 不同的环境设施一方面可以丰富功能, 给行人带来诸多便利; 另一方面可以吸引人群, 增添人行道的生活气息。例如, 座椅的提供可以延长行人停留时间, 也可让行人在行走的同时, 能够随时休息等待, 在休息的过程中与他人进行交往交流, 放松享受街头生活。座椅设计时可考虑分为临时形式与永久形式, 永久形式指专门为行人休息提供设置的椅子、凳子 ( 见图7) ; 临时形式包括两种, 一种指本身有其他功能特性, 而在人流量增多时又可以作为休息设施承担加大的人流量, 如台阶、树池、花盆等 ( 见图8) ; 另一种指的是可移动座椅, 可移动座椅可根据行人的个人喜好变化来安排, 放置在阳光或阴凉处、独座或群座等, 满足不同的行为心理的需求, 提高了公共空间的灵活性。完善环境设施同样要因地制宜, 应根据功能需求与人流量来布置。例如, 公交车站是人流聚集的重要场所, 人们在这里停驻分散, 作为人行道的重要节点空间, 在设计上应考虑结合公交车站附近的报刊亭, 小卖部等一些服务点, 提供休息、展示、宣传等功能的环境设施, 更好的促进交流, 增添活力。

5 结语

人行道不仅仅是城市交通系统的一部分, 是人们相互交往沟通的平台, 用于美化城市的关键要素, 更是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不断的发展, 对人行道设计的关注点将更多的转移到人的行为心理需求, 发挥其功能的更大价值, 创造舒适宜人的公共空间, 提高城市活力。文章通过对人行道设计提出粗浅的分析总结, 希望使得今后的人行道设计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思考。

参考文献

[1]刘衍志, 赵文涛.缓解诸暨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策研究[J].科技通报, 2011 (7) :12-13.

上一篇:城市夜环境下一篇:岩土工程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