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街道行道树

2024-09-08

城市街道行道树(共7篇)

城市街道行道树 篇1

街道作为一种基本的线性开放空间, 它即承担着交通运输的任务, 又同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活的公共活动场所[1]。从空间构成角度来看, 街道主要包括:两侧的建筑、街道地平面、植物、小品等公共设施。植物作为街道中具有生命特征的重要构成要素, 利用自身的生理功能, 改善街道环境。本文主要就夏季行道树与街道环境的关系展开讨论。

1行道树对街道环境的作用

1.1 行道树的降温作用

夏季部分太阳辐射被植物表面吸收, 部分被植物树冠有效地阻挡及反射, 少部分太阳辐射通过树冠消减后射入地面。射入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 从而降低地面空气的温度。同时, 蒸腾吸热是树木降温作用的另一贡献者。树木蒸腾过程消耗大量热量, 消耗的热量取自周围环境, 因此导致气温下降[2]。

1.2 行道树的增湿作用

行道树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的水蒸气, 通过其树冠相互交叉覆盖, 阻滞了地面蒸发水蒸气和行道树蒸腾水蒸气的散出, 提高了小环境下的瞬时空气湿度。

1.3 行道树的导风作用

行道树通过树冠以及周围建筑物阻碍或者改变风的大小和方向, 而在树冠下, 风可顺利穿过。此外, 由于树荫处的空气温度比没有树荫的地方温度低, 空气从温度高的无树荫处流向温度低的树荫处, 形成局部空气微循环。植物树冠上部因为蒸腾作用而使空气温度降低, 周边的热空气会向树冠上方流动形成一个微循环, 而近地面的热空气也会向上流动补充, 形成空气微循环[3]。

1.4 行道树对改善空气质量减弱噪音的作用

行道树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分泌杀菌素间接灭杀空气中有害菌, 树冠的覆盖与防护作用阻滞空气中灰尘的流动和地面的扬尘;行道树的枝叶对声波也有很强的吸收能力, 降低噪音。

2影响行道树对街道环境作用的因素

2.1. 行道树结构配置

街道植物对于夏季街道环境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通过优化街道植物结构配置, 减少太阳辐射的入射量, 降低街道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从而改善街道环境。街道绿化的布局中不仅要平面布局合理, 街道绿化垂直结构更能对街道环境起到良好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2 树龄

随着行道树树龄的增长, 植物的冠幅、高度、胸径以及其生理功能都在改变, 同时也改变了街道空间的形态。树龄较小, 新栽植的行道树处于生长幼年期,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能力不强, 由于冠幅较小, 只能阻挡部分太阳辐射, 对街道环境的改善作用较小;树龄适中的行道树处于生长中年期, 生理功能旺盛, 阻挡较多太阳辐射的同时加大了降温增湿效果, 由于植物树冠未相互搭接, 在街道中央上空留有空隙, 将汽车尾气及污染物顺利排放到上空, 降低了街区空气质量的污染程度;最后由于植物树龄较大, 枝叶繁茂, 枝杈在道路中央相互搭接, 在街道中形成枝干顶盖, 形成全封闭空间。夏季虽能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 降低气温增加湿度, 却对汽车尾气及街道污染物的排放产生阻碍, 导致行人道两侧的污染物浓度升高, 恶化了人们生活的街区空气质量。

2.3 树形与修剪

不同冠形的行道树对街道环境的改善作用不同。有研究表面, 伞形树改善街道环境的效果最好, 球形树次之, 塔形树最差。伞形树上部较大面积的树冠能有效地阻挡太阳辐射的射入, 降低树下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同时加大了空气的流动, 改善舒适度;球形树和塔形树相比与伞形树, 降温增湿效果较小, 导风作用较差。

整形修剪是影响行道树树形的重要因素, 它对于美化树形、调整树势、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害、缓解与架空线矛盾等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结论

城市行道树是街道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夏季通过自身的生理作用, 阻挡太阳辐射, 降低街道的空气温度, 增加空气湿度, 加大了街道的空气流动。行道树自身茂密的枝叶吸收声波, 并能反射声波, 减弱噪音。

行道树的结构配置、树龄、树形和修剪同样是改善街道环境的重要因素。合理地进行行道树的垂直结构配置、选择合适树龄的树种栽植, 以及及时有效地整形修剪行道树, 都会影响街道环境的改善程度。

参考文献

[1]高亮.我国城市街道模式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 2008

[2] 卓丽环, 陈龙清.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3] 李孟柯.西安城市户外公共空间植物小气候效应及其设计应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城市行道树选择的标准与对策研究 篇2

关键词:城市行道树;选择;标准;对策

在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面积规模不断扩大,人们对其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行道树作为城市的重要树木,其选择的标准对城市的生态效益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能否实现良好的景观效果。

1.行道树含义

在当代社会中,城市行道树属于城市或者郊区的道路两侧中种植的植物,不仅涉及了人行道上划出的空地植物,还涉及到在停车场内绿带种植的树木。因此,行道树的定义较为广泛。行道树的功能包括:行道树通常属于乔木植物,具有很多特征,包括:粗壮的主干、形态高大、观赏效果强等,同时,乔木仅占用较小的地面面积。行道树的连片如同一道道绿色的墙,能够有效缓解人类的视觉疲劳,同时,与当地的环境进行协调。行道树能够创造绿色的生态环境,能够在当代社会中,与城市和谐发展。

2.城市行道树的选择标准分析

规划师在选择城市行道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选择标准,通常情况下,行道树具有生长速度快、枝叶繁茂、树干笔直、树形优美 、寿命长、能够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等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行道树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因此,规划师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标准:在选择行道树的过程中,规划师应密切注意病虫少、成活率高的树木,同时,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工作。行道树具有较大的枝干面积与树叶面积,因此,能够吸收较多的地下水。由于周围环境与树木的生长具有密切联系,规划师在选择树木的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树木的特性,从而保障城市行道树具有良好的生长环境。规划师在规划城市的绿色发展过程中,不仅应考虑绿荫的长期效果,还应考虑充分发挥绿荫的优势,通过将植物与绿叶进行结合,从而充分发挥夹道绿荫的作用。同时,规划师还应了解不同种类树木的生长习性,例如:国槐具有较长的寿命、杨树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等。在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行道樹能够美化城市环境,消除噪音污染,还能涵养水源,对当代的环境质量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城市道路在绿化过程中,需要坚持植物多样性的标准,从而有效保障植物的稳定性,从最大程度上发挥植物的效益,满足良好的城市景观效果。另外,城市行道树在选择的过程中,树木的经济利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某些树木能够产生很多副产品,包括:香料、药材、果实等。城市行道树在发展生态效益的过程中,也能够发挥经济效益,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3.选择城市行道树的对策

规划师在选择城市行道树的过程中,需要落实好以下几个工作:重视公共设施、修剪枝叶、比例协调、结合经济效益等。城市主干道行道树的修剪工作具有以下几种类型:无中央领导枝树木、常绿乔木树形、有中央领导枝树木。通常情况下,在修剪绿乔木树形的过程中,修剪师需要修剪出一个主尖的形状;在修剪无中心主干树种的过程中,修剪师需要将分枝点高度控制在3米中;有中心主干的树种具有较高的侧枝点高度,同时,同一街道行道树的分枝点应保障整齐性,主枝具有相互错开的特点,中央领导枝和主枝构成50°角,对于交叉路口而言,规划师应考虑人们的视觉眺望度,从而保障交通安全性。规划师必须充分保障公共 一定的距离。在种植植物的过程中,规划师必须保障外来植物与当地植物构成相应的比例,通过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植物进行隔离,从而有效避免出现较多病虫的情况,保障城市行道树实现生态平衡,不仅对城市交通起积极意义,而且能够美化城市环境。

由于树木种类具有规格不相同的特点,因此,规划师在管理树木间距与高度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树木的综合效果。对于狭窄的路面而言,规划师可以采用3米以上的树木作为定干高度;对于宽阔的路面而言,规划师可以采用矮小的树木作为分支角度。同时,充分考虑植物的种类特定,从而设置科学的行道树株距,在保障植物获取充足营养的过程中,能够使植物获得快速成长。值得注意的是,当地的植物属于较为成熟的生态系统,更能适应当地的条件气候。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中,规划师应保障树种引进的科学性,通常情况下,不合理的外来植物引进会打乱当地的生态植物平衡,破坏城市行道景观。因此,行道树在应用的过程中,规划师应尽可能地选择当地的特色植物进行美化。例如:华中地区可以选择的植物包括:重阳木、合欢、榆、南酸枣、榉树、银桦等;东北地区可的城市行道树可以选择的植物包括:蜡属、云子松、木属、落槐、臭、银杏等;华南地区可以选择的植物包括:悬铃木、白兰、凤凰木、洋紫荆、洋紫荆等。由于路之间的较多绿带能够形成相互错落的特征,因此,规划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其设置为灌木或者乔木,例如:大叶黄杨、棕、大功劳属、胡枝子属、大冬青等。另外,由于郊区等一般等级公路绿带具有多样性,因此,规划师在选择的过程中,必须充分结合郊区现状,种植绿化作用强、生长速度快、管理成本低的植物,同时,规划师还应考考虑植物的经济意义,包括:水杉、文冠果、油桐等。

结语:综上所述,城市行道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规划师在选择行道树的过程中,必须充分掌握城市行道树的选择标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树形。在规划种植的过程中,规划师还应考虑周围设备设施的影响,从而充分发挥城市行道树的价值,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带来良好的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锦.成都市主城区行道树景观美景度研究[J].学位论文 四川农业大学,2008

[2]蔡衷.阳东县县城区行道树调查分析及对策[J].学术期刊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7)

城市街道行道树 篇3

1发生现状

驻马店市香樟引种主要栽培地点为城市行道树和公园主路两侧遮荫树, 引种最早的是文明路, 1998年引种, 现在长势良好, 已经完全适应了驻马店市的气候和环境, 但有部分黄化现象。对引种的香樟来说, 城市街道属于气候和环境最恶劣的栽植点。其主要原因是市政道路施工中大量石灰等碱性材料的使用, 而且在最后工程收尾时, 对多余渣土不作处理, 直接覆盖树根, 埋下了香樟树黄化的隐患。因此, 香樟种植前, 一定要对种植穴及周围土壤进行局部处理。

现对驻马店市主要种植香樟的道路两侧进行现场调查, 对香樟生长状况 (表1) 进行记录分析, 发现只有文明路北段香樟生长良好外, 其他都存在长势不好、出现黄化等生长不良现象。

2原因分析

2.1香樟生长小环境的改善状况

文明路北段香樟生长良好, 主要原因是该段属于市政府区域, 经过道路绿化改造, 拓宽了两侧绿化带, 形成了宽度超过8 m的线性文明路北段小游园, 主要满足百盛园、锦绣花园、玫瑰园住宅群居民的日常活动, 由街道变成了线性小游园, 改善了小环境, 小气候较好。

2.2新移栽香樟生长不稳定

开源路、置地大道、乐山路北段及北环岛的香樟引种时间不长, 生长还不稳定, 而且属于街道的环境, 气候环境相对较恶劣。

2.3生长栽植点土壤成分不适合香樟生长

通过香樟栽培点土壤室内仪器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 p H值最低为7.5, 最高为8.5, 平均值为8.0, 超过了香樟耐碱的极限。说明进行香樟行道树养护管理时要随时检测土壤p H值, 根据p H值变化情况按时按量增施酸性肥料。检测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全部处于供应不足状态, 需要增施有机肥和复合肥。

3预防措施

3.1种植槽穴规格要超过规范要求

街道土壤立地环境条件太差, 周围小气候环境也不容易创造, 主要靠种植穴、种植槽的大小来改善局部环境。因此要对栽植环境、栽植土壤不良的街道行道树种植点要采用大穴、深坑的方法来改善小环境。

3.2检测种植土, 进行酸化处理

移栽香樟前, 要对种植点土壤进行检测, 尤其对有工程垃圾的地方, 不但要清理碱性垃圾, 回填没有垃圾的本地土壤, 而且要根据检测结果拌入酸性介质, 最好是回填当地的酸性山土[1,2]。

3.3检测地下水位, 树池篦子换气处理

栽前检测地下水位, 水位高要采用浅栽或暗沟排水。

去掉香樟树下树池盖, 树下种植地被或绿篱, 不但可美化环境, 还可防止土壤板结, 改善土壤通透性能、改良根际土壤, 防患于未然[3,4]。如文明路香樟种植池已全部取消盖板, 种植小叶女贞绿篱。

3.4种植2年后加施酸性肥次数和数量

现在绿化单位的养护期一般为1~2年, 有专业绿化单位养护, 香樟生长状况较好, 但养护期后, 交接后一般易疏于管理, 很快香樟种植四周土壤碱化, 一般在第3年叶片开始表现黄化。针对这类香樟, 必须在种植后及时做好预防工作[5,6]。

3.5加强科学管理

日常灌溉结合施肥, 在灌溉水中加入可溶解的酸性肥料如KH2PO4、 (NH4) 2HPO4等, 通过1年2~3次的处理, 可明显地改良根系外围的碱性土壤, 从而预防香樟黄化现象的发生。

种植前经过土壤处理的香樟, 虽然没有恶劣的根际土壤环境, 但是在土壤中性偏碱的地区, 为了香樟能够正常生长, 一般也需要每年施用1次酸性肥料, 基本上可以预防香樟黄化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艳枝, 李贞, 刘宏伟, 等.栽植时间和土球规格对香樟成活率及生长的影响[J].林业实用技术, 2014 (5) :26-27.

[2]闫德祺, 禹明甫, 刘德成, 等.香樟耐寒性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3) :10598-10599.

[3]田士林, 李莉.香樟在我国中部引种适应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06 (11) :2403-2405.

[4]刘冰.香樟树黄化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研究探析[J].农业与技术, 2014 (8) :75.

[5]雷琼.香樟在临沂城市绿化中引种栽培的潜力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 2008 (1) :63-64.

城市行道树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篇4

1 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行道树(avenue tree, street tree),即沿道路或公路旁种植的乔木[1]。我国一向重视行道树,栽种行道树的历史源远流长,早自春秋时期《国语》中就已有“因制之有白,列树以表道,立鄙舍以守道路”的记载。

迄今为止,国内学术界对城市行道树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专业著作尚不多见,有少数著作对行道树的某方面进行了研究,如王缺主编的《华南常见行道树》一书,以广东城市绿化树种调研为依据,收集了约1 5 0种亚热带的行道树,列举了其品种形态及植物配置的造景实例。一些著作也会把将行道树作为城市道路绿化内容的一部分。如:许冲勇等编著的《城市道路绿地景观分析》一书,就探索了道路绿化中行道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等。

依据文献检索的结果,目前国外对城市行道树的专项研究也不多,多数偏向于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研究。其中,有关行道树的译著有(日)土木学会编著的《道路景观设计》、(英)J.麦克卢斯基编著的《道路形式与城市景观》、(德)A.B e r n a t z k y编著的《树木生态与养护》等,其中有涉及行道树设计、规划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国内期刊中对城市行道树进行探讨的文章相对较多。就研究内容而言,主要集中在行道树的调查与分析、规划与设计、行道树的生态与效益及行道树的养护与管理等方面。

1.1 调查与分析方面的研究

调查与分析是科学研究的基础,较多关于城市行道树的研究,都是建立在调查与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这方面的期刊论文也是最多的,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行道树的空间分布结构调查及其分析上。如王福章、覃朝锋、吴刘萍、詹丽云、罗颀等分别对杭州、广州、湛江、珠海、厦门的行道树种类和空间分布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行道树种类单一、空间分布不均匀等特点;刘克胜、李冬梅、李涵、高军等分别对昆明、关中地区、南充、沈阳城市行道树现状进行了调查,指出了行道树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2 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

行道树的规划与设计关系到道路绿化的成败,是绿化效果能否充分发挥的关键,目前对行道树规划与设计方面的研究也较多,主要集中在行道树的选择标准和树种规划方面。如李静等在《行道树研究》一文中,对行道树种的选择原则、标准及树种规划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高蔚等在城市道路绿化设计的探讨中,也提出了行道树种选择应遵循的原则;还有林晨等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行道树与城市生态环境的密切关系,提出了合理规划行道树的原则等。

1.3 生态学与效益方面的研究

城市行道树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改善作用,其环境效应主要包括改善城市小气候,降低噪音,吸滞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等。有关行道树生态功能的研究目前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对降温、增湿、降尘的滞留等进行的定量化研究正在兴起。如李寒娥等对行道树及其对照样品的叶片和树皮的重金属、电导率、p H值及叶片伤斑率等进行的测定,以探讨不同树种对交通环境响应;刘振威等对校园行道树的降温、增湿、遮光和对紫外辐射减弱效应进行了测定和对比;还有赵林森等对昆明市部分行道树种的经营效益成本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对行道树种选择及栽培管理中的经济学原则进行了探讨。

1.4 施工与管养方面的研究

行道树施工与管养的水平直接影响行道树生长的效果。但目前社会上对园林绿化往往只重视规划与设计,不重视施工与管养。国内对行道树这方面的研究不多,特别是相关的理论研究甚少,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土壤改造方面的有李福荣等通过对土壤实施钻孔通气的试验,证明了改造后能促进行道树的生长的研究。修剪方面的有郭传启等从城区环境特点出发,对行道树修剪存在的问题、修剪的意义、原则、时机及方法等的研究。施肥方面有周文珍等对几种常见行道树肥料进行研制和应用的研究。病虫害方面有周厚高等在调查行道树受桑寄生危害的基础上,探讨了造成危害原因的研究。还有李嘉乐对行道树地下状况进行的研究,分析了树木根系生长习性及养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途径。

2 研究展望

目前关于行道树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些研究较多地侧重于理论探索方面,而实践指导方面的相对较少。为了理论能够联系实践,应该多进行一些对行道树实践有直接指导意义的研究。为此,本人结合工作实践经验,对行道树的研究提出如下几点展望:

2.1 台风抢险的研究

风灾常给城市绿化带来了巨大的破坏,最直接的后果是造成树木倒伏,有的被拦腰刮断或连根拔起,有的压车影响交通,甚至折枝伤人,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目前还未见较全面的行道树防风抗灾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有利于做好行道树防风抗灾的预防工作,并找出有效措施,完善其防风抗灾体系。

2.2 存在的安全隐患研究

行道树所处的环境比较复杂及恶劣,由于车撞、人为破坏、恶劣天气、地下及空中管线、病虫害等原因,时有行道树倒伏压车、影响交通或折枝伤人等的安全事件的发生,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有利于开展行道树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建立行道树安全事故处理应急机制,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3 肥料及施肥的研究

行道树多植于贫瘠的城市渣土上,土壤理化性状不良;街道路面铺装和众多的地下管线又使行道树根系的生存空间变得十分窄小。因此,多数行道树木长期处于生长不良状态,部分行道树有明显缺素症状,抗逆性差,寿命缩短,焦叶、枯枝、死亡等现象相继出现。因为行道树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一般都不能在根系较集中的树冠垂直投影外围施肥,怎样才是行道树最有效的施肥方法?至今还没有这方面的研究。加强研究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改善行道树的生长状况,提高城市绿化的生态和经济效益。

2.4 施工及管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建立一套符合客观事实的,有可操作性的行道树施工及管养评价体系,是建立行道树施工和管养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基础。行道树施工和管养市场已逐步放开,虽然近来有部分地区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技术标准或规范,但不少由于缺乏实践的检验,可操作性不强,加上没有建立管养档案,故对施工和管养单位难以进行有效的考核,这是造成目前市场化的行道树施工和管养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这方面加强研究,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2.5 根系生长状况的研究

目前较多的行道树只有1m2左右的树池,树池以外的地面一般铺上水泥砖、混凝土或沥青,树池地下周边一般都有各种地下管线。在栽上行道树后的一两年内可以作为供应水分和空气的“窗口”,只是几年之后,树池的作用就不够了。在自然状态下,树木根系的分布范围在水平方向通常稍大于树冠的垂直投影。绝大部分有吸收能力的须根分布在根系的外围。但行道树根系的生长环境有限,如何使行道树的根系能健康成长?目前还很少有这方面的研究。加强这方面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改善行道树的生存环境。

3 结语

通过应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实验手段,系统地研究行道树存在的各种问题,为行道树的施工和管养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可为行道树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意见。这将更加有利优化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对构建生态、安全的城市人居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城市街道行道树 篇5

1.1 土壤营养供给不足

浙江省是我国经济较为活跃的省份。随着国有经济及民营经营的快速发展, 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对城市土壤造成极大的破坏。工业企业日常生产中排出的各种废水在土壤中沉淀, 对土壤结构造成破坏。含有氰化物、酚等有害物质的废水一旦进入土壤, 会造成土壤盐碱化、贫瘠化, 造成树木生长衰弱, 出现死亡等现象。洗车店、餐馆饮食店、夜市烧烤店和美容美发店等门市的日常经营会产生大量的盐、酸、油脂和碱等, 引发严重的土壤污染。很多建筑工地完成工程项目后不及时清理建筑场地, 导致建筑废弃物向土壤中沉淀, 影响行道树的正常生长, 出现生长衰弱。

1.2 土壤透气性较差

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 加大了土壤承受的践踏压力, 增加土壤容重, 达1.50~1.80g/cm3, 而土壤容重只有<1.45g/cm3时, 树木才能正常、健康生长。较大的土壤容重降低了土壤透气性、含氧量和土壤孔隙度, 透气性较差, 含氧量变少, 孔隙度变小, 从而引起树木畸形、生长衰弱等, 甚至造成树根窒息死亡。

1.3 排水不畅

土壤质地、树木生长习性和土壤水分情况对树根深度均有影响。树木在地下水较深、土壤较为疏松且透气性较好的地方根系较深;在地下水较浅、土壤较为密实且透气性较差的地方根系较浅。一般来说, 树根深度为1~2m。现阶段, 浙江省大部分城市行道树生长在地下水较浅、土壤较为密实且透气性较差的地方, 根系较浅, 排水不畅。如遇干旱、高温季节, 树木易出现生长衰弱, 甚至死亡。

1.4 根系生长面积过小

树木根系中分布着很多须根, 具有吸收养分及水分的功能。随着树木存活时间的不断延长, 树木根系随之扩大, 对树木保持挺拔、直立, 为树木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及水分具有重要作用。城市中的热力、电力、上水管道、煤气管道、通信光缆、下水管道等管线大都分布在城市道路下面, 行道树根系生长面积受到影响。城市行道树周围树池面积过小过窄, 且使用水泥铺面, 无法满足树木根系生长的正常需求。树木根系生长需要足够的地下生存空间, 受各种管线的空间挤占, 树木根系正常生长受到影响, 生长不平衡, 无法向外扩展, 导致树干出现倒伏、倾斜等, 树冠正常发育不平衡。树木根系生长面积过小还会促使根系向地表面伸出, 从而出现路面凹凸不平、路面隆起等现象。

2 城市行道树生长衰弱的解决对策

2.1 加强日常养护及管理

提高对城市行道树的重视, 加强日常养护及管理。做好对行道树的日常修剪、施肥及浇水工作。逐渐更新行道树的老枝、衰枝和病枝, 对其进行仔细、适当、细致的修剪。及时剪除徒长枝和内膛枝, 以免对树形造成影响。定期对树木进行洗尘, 去除树体表面的灰尘, 增强观赏效果, 促进光合作用。使用尿素、营养液及活力素等对出现生长衰弱的树木进行施肥, 促使恢复。

2.2 增强土壤透气性

对树木生长环境的土壤进行换图, 必要时进行施肥。在粘土中掺入粗石砾, 比例约为3:1, 对人行道两旁的树木周围掺入粗木屑、树枝等, 减少行人践踏, 增强土壤透气性。为了增加土壤内部孔隙度, 可以施入有机肥。在树干周围沿着树冠边缘下方, 由外及内、由浅入深的按照根系生长方向将土壤挖开。在树根处挖树坑, 深度为80cm, 直径为1m。将碎砖瓦、砾石放入坑底, 厚度约为10cm。选择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园土覆盖在砾石上, 厚度约为10~20cm。选择粗度约为2cm的枝条埋在园土层上方, 厚度约为20cm (2~3层) 。2层枝条之间覆盖厚度约为10~15cm的园土。枝条层覆盖后常规覆土, 厚度应>5cm。

2.3 保持排水顺畅

定期检查土壤排水情况, 保持排水顺畅。针对排水不畅的地方应增设管、沟及井等。在绿化带内或行道树下方设置壕沟也是促使排水顺畅的有效措施。在绿化带内或行道树下方挖壕沟, 壕沟的横断面应当为梯形, 底宽为0.3~0.4m, 长度约为1.0m, 深为1.2m, 并保证沟底和城市主要排水管道相互连通。使用鹅卵石铺设在沟底, 厚度约为0.3~0.4m, 种植土壤回填后种植树木。在挖壕沟的过程中, 将土壤中含有的建筑垃圾一并清除。

摘要:城市行道树是在城市道路两旁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按照一定规律和方式种植的树木。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行道树在生长过程中易出现生长衰弱, 对城市形象及树木发挥作用造成一定影响。浙江省属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照较多, 空气较为湿润, 雨量较充沛。本文主要研究浙江省城市行道树出现生长衰弱的主要原因, 并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城市行道树,生长衰弱,原因,对策

参考文献

[1]张广增, 史伟, 李守备.城市行道树养护中的土壤生态问题[J].现代园林, 2012 (17)

[2]吴陆山, 朱晓芬.行道树生长衰弱的原因及解决途径[J].南方农业, 2013 (11)

城市街道行道树 篇6

一、行道树的修剪

行道树栽植时的修剪:

行道树栽植时, 首先对树种进行选择, 对于马路较宽, 上无架空线的, 可选择顶端优势强, 具有主干的树种;对于马路较窄或上有架空线的, 可选择顶端优势较弱, 分枝能力强的树种。

修剪目的是为了调整根冠比, 维护水份代谢平衡, 从而提高树木的成活率。包括根部的修剪和枝干的修剪。对严重磨损的根、劈裂根、生长不正常的偏根, 以及过密根进行修剪。修剪后断根面要光滑, 伤口不易过大, 以免细菌侵入, 感染病害甚至造成腐烂, 对偏根及过长根应适当剪短, 以便种植时根系舒展。对于干性强, 不必保留中干优势的树种, 一般采用削枝保干的修剪法。在保留苗圃地树形的基础上应对中央领导干饱满芽处截干, 可适当留长, 控制竞争枝, 对主枝适当重剪, 约剪短1/3至2/3, 对其他侧生枝可重截1/2至2/3, 甚至疏除, 这既能保证树木成活, 又能保证日后形成明显的中干结构和树枝层次, 对无主干的树种, 可保持数个主枝优势为主, 适当保留二级枝, 重截或疏去小侧枝。对萌芽力特强的树种可重截, 甚至抹头, 如:白蜡、栾树、柳树。

(一) 修剪时间

一般可分为休眠期修剪和生长期修剪, 更新修剪必须在休眠期进行, 对于抗寒性差, 易抽条的树种最好在早春进行, 以免伤口受风寒, 有严重伤流或流胶的树种, 应避开伤流期。

(二) 保持修剪连续性

根据树种生物学特性, 制定修剪方案, 并对工人进行培训后方可操作。修剪时, 要做到因地制宜, 因树修剪, 对于同一街道的树木, 每年修剪均应由专人进行, 中间不宜换人, 因为树形的形成一般需要4至6年, 这样有利于形成统一树形。修剪顺序应按照“由基到稍、由内向外”, 以免出现差错或漏剪。

(三) 把握修剪细节

行道树在生长发育季节过程中的修剪, 主要是培养和创造合理的树冠结构, 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树木经过几年的生长, 当枝条接近电线时, 应剪短或疏除。树木修剪时, 为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还应去除病虫枝、枯死枝、过密枝、冗长枝以及扰乱树形的枝条。主干上萌发的小侧枝及根蘖, 也应及时疏除, 这些萌芽将消耗大量的水分及养分, 木质化后再剥除, 不仅会留下疤痕, 而且会再次出现萌芽, 需反复剥除, 不利于生长。对于直径2至5cm的大枝, 一般使用手锯, 首先在基部的下方倒锯一道口, 深为直径的1/3至2/5, 然后在基部的上方倒锯口的外面一点锯下, 使伤口面光滑, 伤口处要涂抹防腐剂或油漆, 以防伤口进水或感染细菌。

二、观赏树木的修剪

(一) 修剪时期

落叶灌木依修剪时期可分为冬季修剪 (休眠期修剪) 和夏季修剪 (生长期修剪) 。在北方地区, 冬季修剪一般在12月至次年的3月底进行, 易受冻害的树种, 如水蜡、火炬树、锦带等可适当推迟到4月初前后。夏季修剪可在花谢之后马上进行, 目的是抑制营养生长, 增加光照, 促进花芽分化, 为来年开花做准备。

(二) 根据树种习性进行修剪

对一些春季和夏初开花的花灌木, 如紫丁香、榆叶梅、连翘等, 是在前一年的夏季高温时进行花芽分化, 经过冬季低温后第二年春季和夏初开花, 花芽着生在二年生枝条上的树种, 这类植物的修剪最佳时期, 应当在花谢以后对花枝进行短截, 即保留枝条基部2至4个饱满芽, 否则营养物质将集中供应给果实, 不但不会影响植株的长势, 而且影响当年的花芽分化。实践证明, 凡是不进行短截的植株, 来年开花的数量往往会大大减少, 有的甚至不开花。

对于夏秋季开花的, 花芽着生在当年生枝条的树种, 如锦带、柳叶绣线菊、大花圆锥绣球等, 是在当年萌发新枝上形成花芽, 应在休眠期进行修剪。我们地处西北由于冬季寒冷, 春季干旱且风大, 因此修剪最好放在早春萌芽前进行, 以免造成剪口受冻抽干而留下枯桩。修剪时, 将两年生枝条基部留2至3个饱满芽进行重剪, 剪后可萌发一些健壮的纸条, 花枝虽少些, 但由于营养集中, 会使花开的比较繁茂。

对于一年多次抽生新梢, 多次开花的花灌木, 可于休眠期对当年生枝条进行短剪或重剪强枝, 同时剪除交叉枝、病虫枝、弱枝及内膛过密枝条。生长期内可多次修剪, 在修剪时, 当新梢抽生以后, 千万不能进行短剪, 否则会把花芽剪掉。

对于观赏枝条及观叶的树种, 如红瑞木、茶条槭等, 应在冬季或早春进行重剪, 生长期应进行轻剪, 使之萌发更多的枝叶。

(三) 根据树龄进行修剪

花灌木幼树生长旺盛, 如丁香、榆叶梅等, 应以整形为主, 每次花谢后应对花枝适当短剪, 促使腋芽萌发后多形成一些侧枝。病虫枝、干枯枝、人为破坏枝、徒长枝等应用疏剪方法从基部剪去。这时应停止短剪, 将丛内过密的枝条从基部疏剪掉一部分, 为新枝的生长和发育腾出一定的空间, 以保持丰满株型。花谢后要及时剪掉残花和幼果, 以免消耗营养而影响来年开花, 对于老龄植株, 以更新复壮为主, 采取重短截的方法, 第一年先剪掉1/2的老枝, 用保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来维持原有的树形, 两年以后, 再把留下来的另一半老枝剪掉, 使营养集中于少数腋芽, 萌发壮枝, 此外, 也要疏除弱枝、病虫枝及枯死枝。

(四) 垂榆树冠的修剪

为了提高垂榆的观赏效果, 每年早春都应对其进行修剪。首先, 要保持高2.5m左右直立挺拔的主干, 让侧主枝从主干顶端横生而出, 从而形成伞形圆浑的树冠。在冬季修剪时要将枯枝、死枝、直立向上枝、下垂枝从基部疏掉, 使整个树冠大体修剪成一个伞形骨架;对重叠枝、平行枝、交叉枝进行选择性修剪, 将整个树冠修剪出层次, 使枝叶有较大的空间, 对细枝进行修剪, 尽量剪下位枝, 留上位枝, 将生长在下面的枝条从基部疏掉, 对保留的枝条进行短截, 短截时一定要注意剪口芽的方向, 宜选择枝条斜上方的芽为剪口芽, 它的方向就是将来萌发新枝的方向, 否则影响树形美观, 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将剪口芽留在有生长空间的侧面, 弥补树冠空缺, 对于垂榆砧木上的萌芽要及早疏掉, 否则破坏树冠, 降低观赏效果, 整个修建过程中对去除的枝条要从基部截去, 不要留桩, 剪口要平滑, 并剪成马蹄形, 以减少病虫害。

参考文献

[1]张国芳, 孙月兰, 沈林.中国花卉报[N].2006

城市街道行道树 篇7

1.1 行道树的分类

行道树分为2大类, 一是常绿行道树;二是落叶行道树。应按照功能的不同选择行道树的类型, 比如遮阳类型、观叶类型、观果类型及经济类型等。

1.2 行道树的选择

一般选择行道树应考虑以下条件: (1) 树形整齐, 枝叶茂盛, 树冠优美, 夏季绿荫浓; (2) 树干通直, 无臭味, 无毒无刺激; (3) 繁殖容易, 生长迅速, 栽培移栽成活率高; (4) 对有害气体抗性强, 病虫害少; (5) 能够适应当地环境条件, 耐修剪, 养护管理容易。

行道树代表着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气候特点及文化内涵。任何植物的生长都与周围环境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选择行道树时一定要考虑本地区的环境特点与植物的适应性, 这样可避免行道树栽植上的盲目性。以下城市行道树的选择就代表了当地生态环境的特点:比如北京的国槐、海南的椰树、南京的雪松、成都的银杏、福州的榕树、长沙的香樟、武汉的水杉、合肥的广玉兰以及桂林的桂花等。

我国南北气候存在着很大差异, 所以不同地方行道树的选择也不尽相同。南方温度高、湿度大、雨量充沛, 植物终年生长, 行道树种类繁多, 适宜栽植的行道树有香樟、榕树、广玉兰、雪松、桂花、银杏、马褂木、七叶树、枫树及水杉等。而我国北方干旱少雨, 气候干燥, 空气湿度小, 土壤瘠薄, 所以适宜栽植的行道树较少, 常见品种有法桐、国槐、银杏、合欢、栾树、水杉、柳树、雪松、马褂木、七叶树、枫树及女贞等。近几年来。由于全球气候不断变暖, 一些南方植物经过人工驯化, 逐渐适应了北方部分地区的生长, 如香樟、广玉兰、桂花及棕榈等。

行道树的选择, 还应根据道路的建设标准和周边环境的具体情况, 如在规划种植行道树上方有架空线路通过时, 最好选择生长高度低于架空线路高度的树种, 这样有利于修剪树木。树木的分枝点要有足够的高度, 不得妨碍道路车辆的正常行驶和行人的通行。

2 行道树的应用

行道树株距要根据树木品种的不同而确定, 行道树株间距离以5~8m定株, 栽植苗木的规格、品种胸径一般为8~10cm, 树坑1~1.2m大小见方, 树蓖子与道牙距离1~1.5m。行道树在栽植前要统一规划, 树木规格不等, 参差不齐将带来管理上的困难, 以及影响整体的美观效果。在城市行道树中, 常绿树与落叶树要有一定比例, 用不同的树种进行隔离, 以防虫防老化, 保持生态平衡。在有条件的城市, 最好是一街一树, 构成一街一景的独特风景, 这样更能体现大自然的季节变化, 美化了城市道路, 还能起到城市交通向导作用

3 养护管理

3.1 保水

新移植大树由于根系受损, 吸收水分的能力下降, 所以保证水分充足是确保树木成活的关键。除适时浇水外, 还应据树种和天气情况进行喷水雾保湿或树干包裹。

3.2 防病虫害

新植树木的抗病虫能力差, 所以要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随时观察, 适时采取预防措施。

3.3 排水

大树移植后, 据树种不同, 对水分的要求也不同, 如法桐喜湿润土壤, 而雪松忌低洼湿涝和地下水位过高, 故法桐移植后应适当多浇水, 雪松雨季注意及时排水。

3.4 夏防日灼冬防寒

北方夏季气温高, 光照强, 珍贵树种移栽后应喷水雾降温, 必要时应做遮荫伞。冬季气温偏低, 为确保新植大树成活, 常采用草绳绕干、设风障等方法防寒。

行道树是为了美化、遮荫和防护而在城市道路旁栽植的树木。城市街道的环境条件不十分理想, 因此对行道树的养护管理具有特殊的要求。为了保证行道树树形美观, 必须做到及时修剪整形, 每年及时修除干基萌蘖, 修剪树冠中的病枯枝、杂乱枝, 保持树形整齐美观。高大乔木尤其注意不能干扰架空电线, 树干分枝点要高, 不挂车辆, 不碰行人头, 不妨碍司机视线;此外, 行道树养护要做好预防病虫害的工作, 通过挖蛹、刮树皮等方法消灭各种越冬虫源, 对在树上过冬的虫卵或成虫要喷射药剂, 及时处理 (集中火烧或深埋) 有病虫的枝、干、叶, 东南部地区及时做好预防台风的保护措施。树干的根部要养护好, 水肥适当。要适时灌水、中耕、除草, 保持树木周围地面土壤疏松、通气, 防止板结, 树堰内不堆积碴土和白灰。入冬前浇1次冻水, 封堰约30cm高, 进行涂白等工作。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如立支柱、保护栅或栏杆, 防止人、畜、机械、车辆损坏树木。在灰尘多的城市应定期喷洗树冠, 在冬季多雪地区应及时对常绿树做除雪工作。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在城市道路绿化与园林绿化中行道树的应用和养护起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上一篇:资源性农业废弃物下一篇:新加坡的职业技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