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服务(精选11篇)
街道服务 篇1
1 绪论
(一) 课题背景
随着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召开, 全国各企事业单位都在积极地拓展工作思路, 想早日与改革浪潮接轨。由此全国各个社区的工作也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但当前的街道社区事务办理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社区事务的办理机制不合理, 不能充分及时办理街道、社区办理居民业务。故社区工作需一场真正的改革来迎接挑战。
(二) 目的和意义
推进街道、社区工作的信息化改革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按照全国各区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 街道社区工作应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推进和带动作用, 构建社区"一口受理、内部协办"的行政服务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 构建以社区、街道行政事务受理中心为"一口受理"前台, 相关职责部门"内部协办"为后台的政府公共管理和服务网络。组建政府公共服务效率促进机构, 重点推进多级审批和跨部门工作流程的优化和资源的整合, 从体制上解决居民办事难, 办事周期长的问题。
(三) 系统设计思想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主要完成五方面内容, 一是实现前台"一口受理", 系统根据申请人提供的相关资料, 与系统内现有数据进行比对, 如果系统内已经存在, 则向工作人员提供申请人的基本信息、部分专业信息和办事历史信息, 工作人员通过分析判断社区事务办事类型, 进行"一口受理"。二是实现后台"协同办公"。系统具有流程自定义功能, 根据事务办理要求, 实现受理件网上协同办理、情况汇总和审批工作流转。三是实现办理事项的"全程监控"。系统通过对每一个数据流节点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对办事全过程的监控, 全面、实时掌握各项社区事务办理进度。四是实现科学的"统计分析"。系统通过建立各种数据表单, 对各类事务办理数量、办理时限及对工作人员的受理、办理工作量、效率等进行客观的统计和分析, 使区领导及时了解社区居民各类办事所占的比例。五是方便实用的"后台管理"。通过后台管理系统, 进行用户管理、权限设置、流程定义、信息发布、数据维护等操作。
此外, 为方便用户使用, 本软件应具备操作界面友好、基本功能稳定、运行速度较快等特点。以下是对本系统几个重要特性的描述:
(1) 操作界面:界面以蓝色为主, 给人以亲切的感觉。所有操作界面人性化, 包括各种鼠标滑动效果, 填写时间的可选择型日历等。
(2) 主要技术:以当前Web领域应用很广的Java语言为基础, 结合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熟练的应用Servlet和Java Bean。
(3) 安全性:在设计中主动寻求了许多技术和构思, 保证了各种数据的稳定传输。由于审批会涉及签字盖章的功能, 所以要保证印章无法通过复制的方式被盗取。
(4) 采用标准技术:与其他委办局系统接口完全按照电子政务标准。能让该系统在运行中发挥更多的协同作用。
(5) 适应性:其设计使管理者可根据不同的情况发布相关的法规、公告, 制定工作流程, 自主定义工作部门及人员, 能适应不同居民办理业务的需要, 应对多种非工作流程情况。
2 可行性分析
通过对南岗区社区事务办理的实际调查和对需求设计的精心分析,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居民在服务台登记业务并提交相关信息, 审批人员审批信息, 并提交给相关主管领导处理业务。
(一) 技术可行性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采用现在在Web开发方面应用很广的Java Servlet与Java Bean结合的方式, 应用Dreamwaver与My Eclipse两种开发软件共同完成代码编写。
在数据库方面, 本系统应用现在已非常成熟的SQL Server开发平台负责数据库的表和视图的建立。
在接口方面本系统采用电子政务通用标准接口, 在实现本系统复杂功能之余也可以适应更多的社区事务受理审批服务业务。
(二) 操作可行性
伴随着社区建设逐步地向高效率化发展, 社区的工作决策者们更加重视社区工作的信息建设, 推动原始的人工纸张形式的工作向现代化的微机电子文档形式转变。这使运行可能性的需求更加倾向于对硬件配置的需求。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运行所要装配的成本及所需要的操作人员的水平考虑, 支持本系统运行的标准硬件配置: (1) 服务器端:三台中心服务器:Dell 2900;CPU:Intel Xeon 5130Wood Crest;内存:ECC REG DDR2 533 FB-DIMM 1GB*4;硬盘:146*2 G连存储;三台节点服务器:Dell 1430;CPU:双核Xeon3.0;内存:1GB;硬盘:250。 (2) 客户机端:中央处理器CPU主频133HZ以上;内存64MB或以上;硬盘最小2G;从配置上看完全是当前大众机器的最低配置, 即使内存等属性稍微低于标准配置, 从单纯的运行来讲不会有任何问题。从所需要的操作人员的水平来评定,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操作简单, 对一个常年深入了解社区事务的工作人员来说不具有任何难度。
3 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一般而言, 政府的主要职能有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而电子政务就是要将这四大职能电子化网络化,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政府进行信息化改造, 以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电子政务突出的特点: (1) 使政务工作更有效、更精简; (2) 使政府工作更公开、更透明; (3) 为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4) 重新构造或协调政府、企业、居民间的关系, 使企业和居民能更好地参与政府的管理。
(一) 业务流程图
针对各个社区现阶段社区事务的具体情况, 审批可分三级, 即一项业务首先应在社区被正式接受, 然后转到街道办审批人员进行基本信息的检查, 条件符合后有直接权限可以签字盖章结束审批, 参考流程后不可以结束审批的可以发到主管领导审批。
社区居民业务流程描述如下:
(1) 居民办理业务登记:居民到所在街道或所在社区登记要办理的业务, 并提交相关材料 (相关证件、批条的扫描材料) 。工作人员需初步审核该居民是否有权利在本街道或本社区办理业务。
(2) 正式接受:业务登记完后, 工作人员将登记的内容和材料提到初审人员进行审核。
(3) 社区审批:当工作人员看到被正式接受的居民服务业务时, 可根据业务申请的时间选择时间较长的业务先受理 (也可以根据其他信息进行选择) 。
(4) 街道审核:当所属社区将业务传到街道办时, 街道办的相关工作人员将对该项居民服务业务进行审批。并根据自身的能力和事情的具体情况决定发送主管领导进行审核、补办、延办、退办或签字盖章结束审批 (只有极特殊情况才能在这里结束审批) 。
(5) 厅局终审:当某社区将某业务传递到某办公室进行主管领导进行审批时, 主管领导可以决定该项居民服务业务是否能够通过, 并将审批意见及相关印章等电子文件 (包括审批时间和审批人姓名) 传递给系统前台。
(6) 归档:当所有审批结束数据存储后该业务将被归档, 归档内容包括业务从登记到终审过程中所添加的各种信息及所经过部门主管领导的姓名、电子签章、时间等。
(二) 系统规划
网站的实际设计规划要考虑以下几点:
(1) 系统的总体风格特征要统一, 对一个管理系统或网站来说统一的风格让人更容易接受, 不会产生过多的视觉冲突。如可以引入CSS样式, 利用一个统一的样式对系统风格进行定义。
(2) 系统的所有功能应当设置明显, 对于一个功能集成性很高的管理系统而言, 在构思页面样式时要仔细考虑用户的需求, 使用户操作时更容易找到自己想要的功能。
(3) 系统开发公共模块的设计要尽量统一, 这有利于后期的合成。
(三) 系统需求分析
在软件工程中, 需求分析指的是在建立一个新的或改变一个现存的电脑系统时描写新系统的目的、范围、定义和功能时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在这个过程中, 系统分析员和软件工程师确定顾客的需要, 将客户的需要抽象化成对象并对其进行建模。只有在确定这些需要后他们才能够分析和寻求新系统的解决方法。
通过对南岗区社区事务办理的实际调查和对需求设计的精心分析,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应能达到以下功能目标:
a界面友好、外观统一、通俗易懂、便于操作、辅助功能全面。
b审批人员在第一时间接受到前台传递过来的属于他们管辖下的所有有待审批的业务。
c前台的"一口受理"功能, 即居民在社区或街道办办理业务时, 到服务台登记业务并填写相关信息即可。
d审批人员在审批过程中可以查询各种相关登记信息及相关政策法规, 以此来辅助审批人员的审批工作。
e审批人员在审批的过程中可以对任何服务做签字盖章、发送主管领导审核、补办、延办、退办等一系列操作。
f发送主管领导、补办、延办要有方向性, 要做到有据可查。
g在审批过程中审批人员可以查看相关的业务的审批进度, 可以查看审批完毕、退办、延办、补办的数字统计, 主管领导可以查看各项业务办理状况的饼状图、柱状图。
h主管领导可以对本局的居民业务流程进行修改, 为审批人员参照所用。
i管理人员可以对特殊的急待办理的业务"绿色通道"操作, 被划为绿色通道的业务, 在审批过程中可以享受相对的优先。
j管理人员可以对整个南岗社区的部门及人员的树形结构进行重新定义, 并可以修改各人密码和登录名。
k管理人员可以对南岗区社区部门的工作日进行修订, 并提供查询。
l工作人员可以查看通讯录及使用其它一些附属功能。m所有业务办理完毕后都将被归档, 以备查阅。
(1) 数据流图
审核的主要包括的部门有社区、街道和厅局, 社区主要负责业务的初审, 因为社区是最接近居民的行政单位, 它应该最了解业务办理人的基本情况。初审合格后, 提交到街道办事处进行审核, 审核过程中可以执行补办, 延办及退办等, 审核终止后发送到业务所负责的南岗区厅局进行终审, 在每个审批环节中如有问题不能审批通过可退回到上一步, 解决问题后再继续审批, 厅局终审通过后, 发送到前台进行发证等处理。
(2) 数据字典
数据字典 (Data dictionary) 是一种用户可以访问的记录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元数据的目录, 数据字典是开发人员在数据库设计完成时生成的, 并在工程开发的过程中逐步改善、补充。通俗的讲, 数据字典体现了产品所建立的表、字段定义、约定和说明, 它就像我们平时用英汉词典查看英语单词一样, 通过查找字典我们就可以知道想要知道的单词的含义, 在这里"单词"变成了数据库中视图或表的字段。数据字典通过建立数据库路线图, 确保相关数据定义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为数据库的理解、设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依据, 为数据库的运行、实现提供可靠的参考。
4 结论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分为五个模块, 本任务是完成其中审批与补办模块的开发。
在系统开发期间学习并熟练运用Servlet程序与Java Bean可重用组件, 结合Java Script脚本语言, 进行程序的开发。运用结构化查询语言SQL进行数据库开发。
开发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难题, 同时, 学会了很多知识, 如开发过程、团队合作等。
经过近3个月的时间, 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的整体开发已完成, 解决了街道社区事务审批过程中的几个问题:
(1) 此系统基本替代了此类事务原始手工的工作方式, 节省了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的时间。
(2) 高度的集成化、信息化工作方式, 使街道社区事务的办理公开化、明细化, 基本杜绝了原有办理机制造成的工作事故和损失。
(3) 严格地对电子政务的定义, 使社区事务办理既符合国家政策法规, 又适应社会的潮流, 与时代共同发展。
(4) 强大的附属功既能使工作人员游刃有余地完成任务, 又对街道、社区的整体工作情况有较清晰的了解。
(5) 通过详细的需求分析和细心的思考解决了原本电子政务在电子签章功能上的困难, 为该系统增加了又一层认证保障。
尽管如此, 个人知识有限, 本系统还有不完善之处, 我们还需继续学习、思考。
摘要: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系统涵盖了业务受理、业务接收、业务审核、主管领导审批等主要功能, 此外, 还集合了很多电子政务系统中所必要的功能如用户管理、工作日定制、工作流程定制、数据分析等。该论文主要对该系统的设计思想、可行性、功能需求、系统设计和测试手段进行分析。
关键词:电子政务,街道事务,社区事务
街道服务 篇2
为提高城市品位,争创省级文明县城,解决环卫工人严重不足的问题,泗县城区道路清扫保洁工作必须从单一的人工清扫保洁向机械化清扫、保洁加洒水压尘、高压冲洗三位一体机制化发展,根据泗县城区道路分布,结合人流量、停车位设置、市民卫生意识等实际情况,特制订《泗县城区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工作实施方案》。
一、泗县城区道路基本情况
泗县建成区主次干道52条,总长度105公里左右,其中主路面和慢车道可全部实现机扫的有21条,道路总长46.6公里,机动车道机扫长度138.6公里,慢车道机扫长度110.4公里,人机混扫道路9条,总长度23.7公里,机动车道机扫长度159.6公里,慢车道机扫长度145.6公里,纯人工清扫不能机扫的道路22条,总长度35公里。
附表1:《泗县城区纯机扫道路基本情况》
附表2:《城区人机混扫道路基本情况》
二、机械化清扫保洁模式
1、城市主要道路一日两普扫、一冲洗,上下午车辆保洁,洒水车洒水两次,不能机扫的慢车道、人行道、绿化带安排人工清扫保洁。
2、城市外围道路一日一清扫,三天一冲,绿化带、人行道等人工清扫保洁。
三、机械化清扫保洁作业质量标准
1、清扫作业时间:城市主要道路每日2:00-7:00清扫,8:00-17:00保洁,外围道路每日上下午清扫保洁。
2、作业方式为“一扫一保“,即夜间清扫,白天保洁。
3、作业车辆要求整洁干净,专用标志清晰完整,专用设备、警示灯和指示板齐全灵敏有效,无残缺。
4、清扫车在指定地点加水。
5、清扫作业时速标准小于8公里/小时,保洁时速标准小于15公里/小时。
6、机扫路段两面绿化带、人行道要安排人工清扫保洁。
四、组织设施
1、城市道路机扫工作由城管局组织实施;
网上生活新社区 街道服务新举措 篇3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街道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抓手,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特征、海淀特色、紫竹院特点的社会建设体系,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了“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www.zzy15.com),并于2012年7月10日正式上线运行。这意味着紫竹院街道智慧社区建设水平得到大幅提升,15分钟便民生活圈服务领域获得深度拓展,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水准也有了显著提高。
“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是由北京中海纪元数字技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一种全新模式把门户、论坛、微博等互联网要素有机融合搭建而成,有效提高了信息交互、传播等特性,使应用和推广巧妙结合。上线运行以来,“知竹online”不仅获得居民认可,也受到海淀区信息办的肯定,紫竹院街道也被推荐为全市社区信息化工作的示范街道。
15分钟生活圈
15分钟生活圈是指以居住区为圆点,步行15分钟所及范围为半径形成一个满足人居需求的辐射区域,是人们居住的理想格局。紫竹院街道办本着幸福社区的建设方针,特别构建“紫竹15分钟生活圈”栏目,居民可足不出户查询社区周边所需的各类服务信息,并以点评、推荐、定星级等互动方式,对服务资源进行分级考评。“紫竹15分钟生活圈”给居民出行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大大整合了紫竹院地区的各类生活服务资源,真正利于居民生活。
社区办事上网即知
“知竹online”网上社区服务站以SNS社交网络服务模式打造出“社区微群”,注册成为会员后,社区居委会可在此解读有关政策、发布通知公告、推介服务举措等,各种社区团体也可在此实现活动宣传、推广、交流等功能,居民亦可以此拓展社交领域、丰富业余生活。街道各业务科室的办事流程也以多媒体形式展示在网站上,方便居民查阅办事流程以及下载相关表格。
线上线下服务并行
街道服务 篇4
“三联”凝聚组织合力
为解决受街道社区职能限制,制约群众所办事项在与相关办事单位衔接方面上的问题,平鲁区街道办在推行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综合便民服务的同时,分职能设置办事窗口,与业务单位实行职能联动、条块联动,让群众享受到更加贴心、快捷的服务。在咨询窗口收集整理业务单位在职党员具体工作职责、工作内容,与有关单位在职党员合作整理衔接关联业务的相关要求、相关信息,做到对办事群众一次告知到底。
组织联合,共促共进。该街道办在成立社区联合党组的基础上,由区委选配区主要领导任各社区联合党组书记,驻社区各单位党委书记和社区党支部(党总支)书记任委员。联合党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由党组书记牵头协调,共同商讨党建工作。
统筹联建,资源共享。驻社区各单位以社区联合党组为主体,在建设小游园、小广场 、居民 ( 职工 ) 娱乐健身 场所 (室)、图书阅览室等民生工程项目上统一规划、统筹布局、合理利用资源,杜绝重复建设、杜绝建设低利用效率项目。值得一提的是,该街道办为方便群众办事效率推行节假日预约办事,由街道社区咨询窗口负责为需要在节假日前来办事的群众集体预约相关单位,在节假日集中办理相关事宜,既方便了办事群众,也减少在职党员节假日加班时间。
三双”发挥党员作用
为更大的提升群众对党员的认可度、满意度,在群众中凸显出党员的主体形象和地位,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平鲁区街道办在承担在职党员报到登记的同时,按照在职党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专业、特长等为在职党员进行分组,根据在职党员的不同情况指导其选岗、领岗。特别是,在职党员在社区报到后要落实双重责任。在职党员不仅认真履行所在单位的工作职责,还不折不扣地履行为社区居民服务的职责,架起服务社区居民的新桥梁。
双重管理,共同约束。街道办对驻社区各单位的在职党员实行双重信息、双重管理、双重考核。在职党员到所在社区联合党组(社区)报到,接受联合党组8小时以外的领导、考核。在提拔、晋级、调动评优、评先过程中由联合党组出具在职党员8小时外考核意见书,与工作单位的考核意见一起作为提拔、晋级、调动、评模、评优的依据。双重模范,带头表率。8小时外不讲职务、单位,仅仅以一名普通党员的身份为居民群众服务,了解社区群众所想、所急、所盼,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促进单位工作更加实在,更加贴近人民需要,拉近了干群关系。
“三服务”让群众满意
“把困难交给党员干部,把方便留给居民群众”。街道办精心搭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平台,让党员在岗位上闪光, 让群众在接受服务中得实惠,使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
在职党员到社区报道后,社区根据住所,将在职党员全部划入网格、编入楼院党小组,选拔在邻里威信高、积极为邻里服务的优秀在职党员任党小组长。通过在楼院显著位置设立党小组公示牌,在社区居民中发放党员联系卡,亮身份、表态度,在8小时外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并根据在职党员的专业、特长划分不同专业服务小组,在社区开辟专门场所开展贴近群众常用知识大讲堂,组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单位的在职党员在社区开展专项业务咨询服务日活动,为群众讲解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对社区的认可度,增强社区对群众的吸引力、凝聚力。
街道服务 篇5
南苑街道服务中、高考志愿服务活动方案
为庆祝建党90周年,街道团工委拟于高考期间举办“借青奥精神东风,展现南苑风采——南苑街道服务高考志愿服务活动”为主题的志愿者服务,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进一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激发辖区内广大青少年及市民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市民、为建设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小康社会做贡献、挖掘青奥志愿者。
二、组织领导:
本次志愿服务活动设置领导小组一个:
组长:施月华(街道工委副书记)
副组长:焦瑞(街道团委负责人)、丁丽娜(话园社区)、伍燕(庐山社区)志愿者:社工以及志愿居民。
三、活动时间:
2011年6月7日—9日高考期间。
2011年6月17日—19日
四、地点:
高考:建邺高级中学,话园社区广场正对面。
中考:金陵河西中学对面,庐山社区旁。
五、志愿者人员组织:以社区社工和志愿居民为主,每天由3个社区社区分别抽调1名志愿者协助。
六、服务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围绕志愿精神宣传和便民利民服
务为主要内容开展活动,具体安排如下:
1、休息区提供扇子、大型遮阳伞及饮水。(遮阳伞由麦当劳应天西路店提供)
2、避暑医疗点,请医生现场为中暑的家长、学生服务。
3、免费充电区。提供电瓶车免费充电服务。
4、志愿服务宣传、志愿者服务登记点。
七、宣传:由党群科联系记者进行报道。
附:2011年江苏高考时间表地点:建邺高中
街道服务 篇6
在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过程中,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土地利用方式与地域空间布局、人们的职业与生活方式,都随之发生着巨变。当农村变为城市,农民变成市民后,我们的公共社会服务将如何适应?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四川省双流县黄甲街道推行的“以服务换服务”志愿服务方式,很好地分担了农村城镇化后政府的社会服务,这正是推进“以人为本”城镇化的一种具体体现。
黄甲街道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下辖的一个街道办事处,辖7个社区、45个小组,总人口2万余人。
曾经的黄甲,因历史悠久的麻羊牧养而负有盛名,被誉为“千年麻羊乡”。如今,黄甲街道被全域纳入天府新区规划、成都新能源产业功能区和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按照“建设现代工业新城”的目标,黄甲街道积极完成各项拆迁安置工作,积极向开发区引进工业企业,积极完善服务功能。城市面积增至3.8平方公里,水、电、气、光纤、电话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银行、医院、学校、邮政、电信部门俱全,区域内三产互动优势明显,是川内城镇化成效显著的代表之一。
从成都市区出发,高新大道、成渝高速环线一路平坦开阔,数十分钟便能达到黄甲。区域内的大道两旁,整齐排列着各种羊型铜塑,“千年麻羊乡”的题字更是醒目。方正齐整的楼宇,纵横有致的街道,宽阔洁净的广场,映入眼帘的一切虽不比成都市中心的大气繁华,却已然具备川内中小城市市区的格局,与当年牧羊为生的村镇形象不可同日而语。
尤为特别的是,凡是区域内车流或人流较为密集的路口,总会站着几位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手拿小红旗的督导员。粗略一看,几乎都是50岁上下的中年妇女,又并不像专门雇用的工作人员。她们两两相对、分立在人行道的两边,纵使在只有个别行人的时候,也会按照红绿灯给出相应的手势,让车来人往的黄甲街道显得秩序井然。
原来,这是城管部门和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共同开展的文明劝导活动。黄甲街道城管部门的负责人说:“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半年,每周一至周五,3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都会在街头巷尾进行交通劝导,做了不小的贡献。”
终于等到几位志愿者交班。只见她们五六人聚在一起,一边脱去督导时的“红色装备”,一边有说有笑交流着工作心得,似乎并没有各自回家的意思。询问之下,一位姓伍的中年志愿者说:“我们要去中心报到登记,可以拿积分嘞!”
来到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她们便与中心的工作人员交流起今天的服务心得。其中一名被她们叫做徐主任的,便是这个志愿者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她一边指导着工作人员给志愿者们签到登记,一边详述了志愿者服务中心的来龙去脉。
2013年11月,还是大学生村官的徐娟来到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当主任。“工作正式展开是在2014年的6月,我们这大半年的主要工作,是开展志愿者队伍管理和进行志愿活动的组织、沟通协调以及发动驻地单位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据悉,自启动以来,在黄甲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志愿者服务中心围绕“共建共享”和谐新黄甲的理念,通过“以服务换服务”的方式,全面展开涉及志愿活动和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成效初显。
望着正在登记的几位志愿者,徐娟自豪地说:“她们可是我们志愿者团队的活跃分子,每次活动都会来参加!”谈及组织交通劝导志愿者队伍,徐娟说:“如今的黄甲街道,已经没了农村生活的影子。村民成了市民,必须遵守文明秩序,出行要看红绿灯。志愿者们来劝导交通,比行政执法人员感觉更亲近,让人容易接受,而且,来自熟人的劝导也往往更有效。”
徐娟介绍,服务中心建立了积分管理系统,对小区居民志愿者的身份信息、技能特长和志愿项目进行登记,在形成数据库后,还为每名居民志愿者制作IC卡进行积分登记。参与公共服务和志愿活动后获得的积分,可以到服务中心兑换礼品或者其他服务。“像今天这位阿姨参加了交通劝导志愿活动所获得的积分,她的小孙子便可以参加我们中心每周开展的兴趣爱好课程,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服务换服务’。” 徐娟说。
徐娟告诉记者,截至2014年12月底,黄甲街道志愿者服务中心已经吸纳了固定志愿者260余人,既有一二十岁的在校学生,也有年过花甲的老人。“他们是志愿者团队的主要力量,也是享受志愿服务的受益者。”除居民志愿者外,来自社会的志愿者也会为小区居民提供“订单式”的服务。“在职教师、在校大学生、医护工作人员等,会经常来到黄甲,组织科学知识普及、儿童游乐活动或身体检查、义诊等活动,双流县青少年宫、双流青少年社工协会、黄甲小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康桥眼科医院等单位与中心结成了良好合作,消防、公安等单位也经常与我们联合开展宣传教育主题活动。”徐娟说。
设在黄甲街道三叶街黄瓦居广场边的志愿者服务中心,办公面积达500平方米,设有4间多功能培训室、2间心理咨询室和2间儿童游乐园,还有棋牌娱乐和图书阅览的场所。一位工作人员说:“一到下午,服务中心的活动室会非常热闹,老人和小孩儿都喜欢这里。”徐娟对此很感慨,“黄甲也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我很希望服务中心能让他们感到温暖。城镇化之后,黄甲大家庭的成员联系应该更加紧密,要学会更好地共处、互帮互助。我既是志愿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能为黄甲的公共服务做贡献,是很有意义的。”
曾经的“麻羊乡”黄甲镇如今正向现代工业城加速迈进。黄甲街道党工委书记胡劲松表示,从过去的黄甲镇到现在的黄甲街道,不仅是名称的变换,更是人们生活观念和方式的转变,这是基层党委政府新形势下要面对和着力解决的问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专家认为,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弃田入城,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不仅需要就业培训,更需要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普及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和法制教育。只有人口综合素质提高了,村民才在真正意义上转变为市民。黄甲街道调动各种有利因素,以人为本,推行“以服务换服务”的志愿者服务方式,无疑是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公共服务社会化进行的有益尝试。
街道服务 篇7
该中心前身为四季青卫生院, 现位于采荷区块杭海路张家河弄, 占地约2亩。由于该区域商业环境繁华, 用地条件限制, 对中心卫生服务工作开展造成不便, 后易址四季青社区, 用地2386m2, 总建筑面积5992m2 (不含地下1583m2) , 建筑占地面积686m2, 绿地面积613m2, 绿地率为25.7%, 设计床位59张。院区设机动车停车位5个, 地下27个, 非机动车停车200辆。
主体建筑为医疗综合楼, 地下1层, 地上9层, 高度为31.8m。
本工程安全等级为二级, 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抗震重要性属丙类建筑, 按设防烈度六度采取抗震措施。本工程耐火等级为二级。
总平面设计
总平面布局
中心选址西、北两面临街, 近似梯形地块, 东西长为60m, 南北约为40m。
根据规划要求, 建筑密度不大于35%, 容积率不大于3.0, 绿地率小于25%, 建筑高度不大于36m。中心综合楼占地面积不大于700m2的高层长方形体块置于基地北侧, 主入口设于北侧道路, 与东西两侧居住配套服务设施间隔6m宽。这样一个围合空间使中心综合楼与周围建筑保持一定距离, 避免了干扰。
场地交通流线
设计中的交通流线将院区北侧作为机动车主出入口, 停车厂设于广场南侧, 7m宽的道路出入口主要为行人及非机动车使用。
建筑设计
平面功能设计
建筑要求要体现现代化标准, 不仅外观造型要美观大方, 内部功能更要体现合理性和超前性。
地下一层:中心总配电室、中心供应、放射科、中心厨房餐厅及停放200辆自行车车库等。另设一个核6级人防单元 (平时院内功能用房, 战时撤离, 战时为二等人员掩蔽所, 人防面积748m2, 人员掩蔽面积500m2, 掩蔽人员500人) 。
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抢救室、急诊留观室、输液室及普通传染病门诊等。
二层设全科门诊、门诊小手术室、西药房、中心化验等。
三层设口腔五官科、妇科、妇科小手术室、放射科及特检科等。
四层设中医科、中药房、中医治疗、中医康复科、亚健康门诊及中心计算机房等。
五层设公共卫生办公室、妇幼保健科、接种室、宣教室等。
六层设健康体检中心及大会议室。
七层设行政办公室、接待室、档案书刊阅览室、职工活动、总务库房、西药库房等。
八层设32张床位的普通病房护理单元。
九层设27张床位的精神康复护理单元。
屋顶为空中花园及露天活动场。
大楼设一部医用兼消防和无障碍电梯, 一部污物电梯, 两部防烟楼梯。
建筑材料及用法
楼地面:卫生间、洗手间采用防滑地砖, 库房及地下室、自行车停车库、设备机房采用耐磨地面漆地面, 放射科机房及计算机房为硬木楼地面, 其余地面采用玻化砖地面。
内墙面:医疗用房采用可清洗抗菌内墙涂料, 其余为高级内墙涂料。
天棚:地下室中心供应为金属扣板吊顶, 人防区顶板为结构板面直刷涂料, 其余为普通涂料顶。
外墙:灰白色纤瓷板饰面。
外门:底层无框弹簧玻璃门及铝合金玻璃门。
内门:硬木防火板门, 木质防火门。
踢脚板:随楼地面材料。
外窗:铝合金断桥, Low-E中空玻璃窗。
内窗:铝合金钢化玻璃窗。
窗台板:花岗岩窗台板。
窗帘箱:硬木帘箱。
楼梯:带防滑条地面砖。
屋面保温:聚氨酯防水保温系统。
地下室防水: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系统。
节能设计
建筑节能设计
建筑物布局注重在形式、朝向及开口等方面的优化, 各功能用房高度集中, 综合楼建筑南北向布置以利于自然采光、通风, 合理控制建筑物南北向进深, 以便自然采光能达到照明要求, 窗户均为可开启式, 各层均可实现穿堂风式空气对流。
建筑物外立面中尽量减少大面积玻璃窗 (或幕墙) 的使用, 所有外墙门窗型材采用断热铝合金型材, 外窗玻璃均采用Low-E中空玻璃以减少能耗。
建筑外墙及屋面均采用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
给排水节能设计
楼内卫生器具选用节能型控制阀门, 在达到使用要求的前提下, 控制次用水量, 从而达到节水节能。
电气节能设计
选用新型节能变压器, 能随实际在线负载自动有载调压。合理选择变压器容量, 尽量使变压器在较经济的状态下工作。
在变配电所低压侧设置集中式电容器柜, 在荧光灯灯具上装设电容器, 提高功率因数, 减少线耗。
街道服务 篇8
中心坚持以为居民提供“便捷、经济、安全、有效”的综合卫生服务为目标,坚持以提高服务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目的,围绕“群众得实惠,医院有动力,发展可持续”开展各项工作,规范医疗行为,落实便民措施,推进社区卫生改革,创建诚信平安医院。
中心占地6亩,拥有6000m2的用房面积,设置110张床位 (其中老年病房60张) ,并设全科诊室7间,内、外、妇、儿、社区预防科承担本辖区的传染病、慢性病、计划免疫、儿童保健和公共场所卫生等防治工作,保证辖区内居民与公共卫生的安全。另设有中医、针灸、推拿、眼、口腔等科室。现有职工94名,专业人员占81%,其中高级职称1名,中级职称11名,初级职称65名。针灸、推拿、痔科是医院特色科室。
中心现有全自动血球计数仪、生化分析仪、电介质分析仪、X光机、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保证各项医疗工作顺利开展。
街道服务 篇9
调查对象年龄结构:30岁以下12人、30~45岁32人、46~60岁44人、60以上12人。访谈人员性别结构:男性60人、女性40人。文化程度情况:未上过学18人、小学52人、初中24人、高中以上6人。家庭收入情况:1万元以下6人、1~3万元54人、3~5万元26人、5万元以上14人。是否愿意接受蔬菜专家指导情况:非常愿意68人、愿意32人、不愿意0人。接受大棚蔬菜技术服务信息来源情况:亲戚、朋友或邻居40人, 凭个人种植经验20人, 看电视 (寿光蔬菜频道) 14人, 其他方式 (农业生产资料售后技术人员、农业合作社等) 12人, 看报纸 (《北方蔬菜报》) 8人, 农技人员指导6人。最感兴趣的蔬菜技术:病虫害防治70人, 蔬菜良种20人, 高效化肥6人, 其他 (机械操作、蔬菜嫁接、环境污染) 4人。在喜欢什么方式的蔬菜技术指导服务选择上, 86人喜欢现场示范指导, 14人选择其他方式 (电视、网络视频、电话、报纸) 。愿意接受蔬菜技术培训78人, 14人不愿意接受, 8人说不清或不确定。
2 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2.1 对菜农是否愿意接收技术指导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非常愿意接受技术指导的菜农有68人, 占68%;愿意接受的有32人, 占32%;不愿意接受指导的0人。菜农都愿意接受蔬菜专家的技术指导, 且非常愿意接受指导的占多数, 这说明菜农对于技术指导具有比较开放的心理状态, 比较愿意接收新技术新信息。
2.2 菜农年龄与对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 年龄45岁以下人员共44人, 全部非常愿意接收蔬菜技术指导。而46岁以上人员56人中只有24人表示非常愿意接收蔬菜技术指导, 占42%。菜农的年龄越轻, 对蔬菜技术的需求越强烈;年龄越大, 越依赖于个人种植经验。主要原因是菜农年龄越年轻, 个人的种植经验比较缺乏, 但对蔬菜种植风险承受能力、信息接收能力比较强, 对蔬菜技术的需求比年龄大者更强烈。菜农随年龄的增长, 种植经验变得丰富, 对市场信息的了解较为全面, 在种植蔬菜上更多地依赖个人经验。但是年龄大的菜农, 随着种植经验的丰富, 在接受新技术新信息上变得趋于保守。菜农年龄与技术需求的关系见图1。
2.3 菜农性别与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男性菜农比女性菜农更愿意接受蔬菜专家的指导。男性菜农60人中有56人选择了非常愿意接受;而女性菜农40人中有12人非常愿意接受, 其他28人选择了愿意接受。主要原因是女性菜农在家庭中一般居于从属位置, 主要由丈夫决定种植哪种蔬菜, 使用何种技术。
2.4 菜农文化程度与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
菜农的文化程度越高, 对蔬菜技术的需求越高;文化程度越低, 对蔬菜技术的需求要低一些。文化程度越高的菜农, 对新技术和信息的接受能力更强, 对科技的信任程度更高一些。而文化程度较低的菜农对新技术和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获知能力低一些, 他们不容易接受新技术和新品种, 种植上较为保守一些。菜农文化程度与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见表1。
2.5 菜农的家庭收入与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
菜农的家庭收入越高, 对蔬菜技术的需求越高。家庭收入越高, 接受新技术和信息的经济能力越强, 承担失败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同时, 家庭收入较低菜农对技术的需求也较为强烈, 他们迫切希望通过利用新技术或新品种, 提高经济收益。菜农的家庭收入与蔬菜技术需求的关系见表2。
2.6 菜农蔬菜技术选择情况分析
菜农最感兴趣的蔬菜技术主要是病虫害防治和蔬菜良种, 占到总人数的90%;对高效化肥、机械操作、蔬菜嫁接、环境污染等关心很少, 只有10人表示关心。病虫害防治和蔬菜良种直接关系到蔬菜产量和经济收益, 这说明菜农最关心的是能否通过较小的投入获取较大的收益问题, 所关心的技术还是传统上的一些技术类型, 而对于一些环境污染、循环经济、节水灌溉以及蔬菜的加工、储存等与直接经济收益较远的技术关心较少。
2.7 菜农对蔬菜技术指导方式的选择分析
在选择蔬菜技术指导服务上, 86人选择现场示范指导, 占总人数的86%;只有14人选择了电视、网络视频、电话、报纸等其他方式。这说明菜农更喜欢蔬菜专家能够深入田间地头, 进行一对一的技术指导。
2.8 菜农接受蔬菜技术培训的选择分析
街道服务 篇10
1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的现状
近几年,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是健康的。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社区卫生服务站为辅,村卫生室、个体诊所为补充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已逐步形成。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02年从乡卫生院转制过来,实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负责制,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卫生实施”的管理体制。内部改革不断深入,调整了“中心”的科室设置,建立了“三科一室”:即医务科:由各科门诊、医技、护理组、家庭病床和社区卫生服务站组成;防保科:由防保一条线(疾病控制、慢性病防治、妇幼保健、行业卫生、健康促进、健康教育、计划免疫等)、社区责任医生、公共卫生联络员组成;行政科:由人事、总务、财务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综合办公室:由健康档案、统计和信息管理组成。加强了全科医师队伍的建设,落实了管理措施。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病人选医生”、“病人选护士”与业务质量、服务态度和分配挂钩的制度,实行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推行以健康为中心、以人群为对象、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模式,促使医护人员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服务形式从医院走向社区,进入家庭;服务内容从单纯的生物模式转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服务网络逐步形成。“中心”还实施“一中心多站”服务,先后建立了八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以下简称“站”)和八个村卫生室(以下简称“室”),开展以“六位一体”为主要内容的贯穿服务对象生命全过程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2002年~2006年“中心”连续五年被评为局级先进单位,从而使中心在硬件建设方面和工作规范方面都上升一个层次,逐步成为与大都市形象匹配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2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认识问题
市场经济条件下,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新的服务理念滞后,表现为经营管理理念不到位,个体服务态度生硬、治疗技术缺陷仍时有发生,卫生资源供不应求的矛盾日趋激烈。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过程中,大部分都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但仍然存在着对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性认识不深、不透,有的只是形式上的支持,内容上不支持;由“政府领导、部门协调、街道负责、居委会参与、卫生部门实行行业管理”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体制虽已明确,但在实际操作中,职责、相互关系尚未全部理顺。同时,部分社区群众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也有盲点,一味追求无偿卫生服务的大有人在;也有极少部分群众(有经济能力的)认为只要我付钱,卫生机构就应该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这些认识上的偏差忽视了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卫生机构的现状。医疗卫生属于公益性、福利性事业,但政府补偿机制还没有到位,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卫生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如果只要付钱就要满足一切需要,一级医疗机构尚未完全具备这些服务功能与技术能力。目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向,只能在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前提下,为社区群众提供综合、可及、连续、经济、方便、有效、基本的卫生服务。
2.2 政策问题
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过程中,感到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缺乏必需的启动经费,业务用房难以解决;承担大量的无偿服务(如免疫规划、儿童保健的外来人口部分)等补偿机制不到位、卫生资源配置失当、社区卫生服务价格体系不规范使经济补偿没有合理的依据[1]。长期以来,由于政府投入与补偿经济政策的乏力,如果没有市场化运作的有偿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将无法生存和发展,迫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加重医疗服务“侧支循环”,从中汲取“养分”支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生存和发展。这样,势必削弱其他服务功能,违背社区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初衷。目前,“以医养防、以药补医”实际上已经成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一种对政府补偿不足的补充[2],也就是“中心”在业务收支中临床医疗结余弥补预防经费的不足,以药品收支结余弥补医疗收支亏损,社区卫生服务如没有经济基础作支撑,发展将受到相当程度的阻碍。2005年以来,特别是《疫苗流通与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心”用于免疫规划经费每年增加3万余元,今年春季查螺查出了历史螺点复发,光春季查灭螺就化了近2万元;估计查病和秋季查灭螺也需3万元;这些经费虽由政府来补偿,但补偿不足部分乃由“中心”负担。
2.3 机构问题
“中心”各“站”、“室”均还没有摆脱旧有医疗模式的影响,单纯开展医疗行为的现象广泛存在。首先是“中心”本身对社区卫生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院等病人,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社区群众的健康保健服务,忽视对社区的健康干预作用。其次,由于历史原因,“中心”各“站”.“室”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不尽合理,其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严重失调(0:15:85)。另外,全科医学职称评定体系还未真正实施,在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诊疗规程上还存在着法律风险,这样水平的一支全科医师队伍必然影响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质量。同时,由于人才流动的政策导向、职称晋升等问题,也是造成人才缺乏的原因。要开展和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六位一体”工作尚有一定难度。
3 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前景的探索
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前景是广阔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将愈来愈被人们重视和认识,为了使其进一步发展,针对“中心”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和发展前景做一些初步探讨。
3.1 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政府层面:主要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政策宣传,充分重视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的作用和地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疗体制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达到探索根本改革医疗体制,实现彻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为目的。把其真正列入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及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列入工作目标和考核内容。新闻媒体方面:主要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卫生服务是党和政府的德政民心工程,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方向、服务内容、服务形式、相关政策做专题宣传,使人民群众了解、理解、支持和配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各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要对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工作内容、操作规范、服务形式、管理要求等,促进社区卫生服务走上服务规范化、管理科学化、设施标准化的轨道。
3.2 进一步突出政府行为,完善补偿机制及配套政策
彻底改变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以医养防、以药养医”的服务模式;实行医药体制改革后,建议政府在可能财力下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财力补偿,按照《关于卫生事业补助政策的意见》的文件规定:“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组织以定额补助为主,由同级财政予以安排。主要是根据社区卫生服务组织承担的社区人口的预防保健和最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核定补助经费[3]。”建立政府购买预防保健,医保、农村合作医疗购买基本医疗,社会购买延伸服务的“三买”机制,规范社区卫生服务项目内容,根据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特性以及成本核算的结果,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和收费标准,理顺补偿机制。真正使从事社区卫生服务的医师成为社区居民的守护人、医保的守门人。同时,应调整医保、农村合作医疗相关政策,取消对供方单方面的不公平的制约措施,促进社区卫生服务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3.3 进一步完善“中心”各“站”、“室”内部运行机制
加强全科医师人才培养,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一要建立内部竞争机制,深化人事制度、分配制度改革,形成优胜劣汰、奖勤罚懒,能者上、庸者下的内部运行机制。二应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大力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费用,重新确定自己的功能定位和主攻目标。三要加强全科医生人材培养,短期速成和集中脱产学习方式相结合,系统地、全面地学习全科医学知识,并广纳人才,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的整体素质。
3.4 进一步探索社区卫生服务的新模式、新方法
不断分析、研究、解决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龄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对社区卫生服务带来很大的需求和新的课题。一要解决“站”“室”纳入“中”心统一归口管理问题。二要在家庭保健合同、户籍制家庭医生、家庭护理、社区康复等服务模式上不断探索发展,根据不同的层次、不同的需求,实行不同的服务新模式和新方法,如家庭照料、临终关怀、安宁护理等。三要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如儿童、妇女、残疾人和精神病等慢性病病人,建立基础信息资料,实行系统管理和动态管理[4]。四要在服务方式上采取全科医生、社区护士、预防保健、公卫医师组成的团队服务,以块为主、分片包干、明确条线、责任到人,建立规范的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全面推进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金华市婺城区新狮街道社区卫生服务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完善,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客观情况,是事物发展的必然。社区卫生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只要坚持政府的正确领导、社会的全面重视,同时配以相关政策,完善补偿机制,加速人才培养,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和操作规范,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合理配置、利用和管理社会资源,构筑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努力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就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就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成为社会进步和社区文明的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张萍.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经济政策若干问题[J].卫生经济研究,2002,5(166):19.
[2]王平.上海市宝山区淞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实践和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3,3(6):223~225.
[3]杨箐.社区卫生服务文献汇编[M].卫生部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司,2002:21~117.
街道服务 篇11
2009年全国人大宣布废止1954年颁布的《街道办事处条例》, 2011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 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一轮的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的工作。深圳作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早的地区, 其探索建立以社区为单位的新型社会管理体制, 是深圳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重大使命。借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春风, 作为深圳市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社区体育近几年得到蓬勃的发展, 为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健康水平、稳定社区管理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梅林街道为例。梅林街道辖区面积34.3平方公里, 总人口25万多人, 下设13个社区工作站, 区域内有中、小学共8所、体育文化中心3个。梅林街道利用辖区内的中小学校运动场所和居委会、森林公园、体育文化中心等公共社区资源为载体, 成立各种健身团队27支, 常年参加社区业余体育活动约3200余人 (涵盖老、中、青各个年龄段) 。梅林街道健身团队的发展带动了各种社区群众体育活动, 近三年来每年参加活动的人数均在15万人次以上。
2 概念界定
“社区”是指具有一定人口, 形成一定社会关系并受一定社会规范制约的特定的地域性社会共同体。
“社区服务”是指社区管理者为满足社区居民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所提供的全方位、多层次、公益性的服务, 全民健身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身团队”是指主要从事某一项目锻炼, 核心成员比较固定, 并能够带动外围成员, 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使锻炼人数相对固定, 具有较稳定的活动场所的群体。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梅林街道健身团队的群众988人和团队负责人19名。这些群众中最小45岁, 最大76岁, 平均63岁, 其中女624名, 男364名, 大部分已退休。很多群众同时参与了好几个健身团队的活动, 在调查时, 只设置他们选择一个最喜欢且参与活动最多的团队。结果如表1所示。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深圳大学图书馆和中国期刊数据库中关于健身团队、社会学、社区体育等方面的论文, 进行分析、整理与总结, 在梳理文献综述的基础上为本课题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
3.2.2 问卷调查法
面向梅林街道各健身团队的成员、负责人和部分群众就健身团队锻炼地点、练习形式、锻炼伙伴组成、改善人际关系作用和影响团队发展因素等方面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1100份, 回收1042份, 其中有效988份, 有效率95%;共向相关健身团队负责人发放问卷19份, 回收19份, 其中有效19份, 有效率100%。目的在于了解健身团队在构建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所起的作用。
3.2.3 专家访谈法
对在全民健身和社区体育方面造诣颇深的专家、教授进行面访, 了解他们对本课题研究内容的看法和建议等。
3.2.4 比较法
与其他社会组织 (主要是公益性质的NGO) 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横向比较, 求同存异, 寻找和借鉴其成功之处。
3.2.5 数理统计法
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 主要应用SPSS14.0软件对通过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
3.2.6 实地考察法
考察梅林街道的健身团队, 与群众座谈, 了解他们的实际想法和现实状况。
4 分析与研究
4.1 对“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研究
第一,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首先表现为项目开展多元化, 以满足不同群众的健身需求, 梅林街道组织开展的项目先后有:太极拳、木兰拳、健身气功、交谊舞、秧歌、乒乓球、羽毛球、门球等10余种, 每年都举办“全民健身节”、“全民健身月”、“体育健身日”、“社区健身大会”和各类健身竞赛活动多起, 基本做到了:月月有比赛, 日日有活动。
第二, 社区体育服务体系包括社区体育的设施服务、组织服务、指导服务和信息服务等方面, 健身团队对上述四个方面的服务都可以发挥带动、建设和完善作用。
4.2 健身团队促进了社区体育设施的完善
目前我国社区的发展普遍比较滞后, 导致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比较匮乏, 场地设施是构成社区体育的重要物质条件, 这一现实因素制约了很多体育项目在社区的开展, 所以不需要太多体育场地、设施的项目, 如太极拳、健身气功等开展得较为广泛。据调查, 梅林街道健身团队所开展的很多项目, 不受场地、气候等条件的严格限制, 正适宜在社区进行推广, 如表2。
目前我国社区体育设施并不完善, 通过表2可以看出, 大部分 (61%) 群众的锻炼场所是社区的广场、楼前的空地、甚至是小区的人行道。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城市规划的不足, 没有在设计社区之初把群众的健身锻炼需求考虑进去, 另一方面也说明群众健身的积极性普遍高涨, 并不十分在意场地的局限。在和社区群众访谈时了解到, 很多群众其实并不乐意去较远的地方锻炼, 因为很多中老年群众还要照顾家人起居, 所以他们不愿意在路途中耗费太多时间;同时, 锻炼群众也希望能够方便召集同伴, 所以容易组织人员聚集的居民楼旁边就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但是, 在调查中也发现, 年轻人、以及对场地有特殊需求的群众 (如参加球类项目锻炼者) 等并不满足现有的场地条件, 他们希望能够有更专业的场所来保障锻炼的质量。根据当下的实际条件, 研究认为如何利用好社区内的学校场地资源是比较可行的方法。学校一般都有专门的锻炼场所, 在早晨上学前和下午放学后基本上处于空闲状态, 如何盘活这些资源是当前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根据专家访谈的意见, 建议由社区出面和学校协商, 社区提供专门人员负责场地的秩序, 学校场地开放实行收费制, 费用由两家约定分配, 以学校为主, 社区适当补贴。
4.3 健身团队促进了体育组织服务的改进
全民健身是社区组织的把手和粘合剂, 全民健身搞得好, 则社区群众活动活跃有序, 反之亦然。健身团队在全民健身中起到了整合群众、联系邻里、协调各种各样活动的作用, 使全民健身呈现出覆盖面广、动员群众多的有组织局面。所以健身团队对全民健身网络的形成和作用发挥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据调查, 大多数群众喜欢采用集体练习的方式进行锻炼, 如表3。
由上表可见, 团队很好地起到了“中介性”的作用, 群众在团队里面认识朋友, 集体锻炼, 维系了团队的存在, 同时也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壮大了锻炼队伍。
通过表3、4可以看到, 健身团队的练习形式以集体练习为主, 这符合群众健身锻炼的心理习惯, 通过访谈还发现, 一个健身团队的锻炼人数维持在20人左右的规模是比较适宜的, 所以健身团队在愉悦心情、改善人际关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如表5。
健身团队中以中老年居多, 中老年群众聚集在一起进行练习, 有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 对于稳定情绪, 调节身心状态, 改善生活质量等具有一定效果, 所以受调查群众认为健身团队对愉悦心情和改善人际关系起到了良好作用, 体现了健身团队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4.4 健身团队满足了社区群众对体育指导服务的需求
全民健身的长远健康发展一定要有坚实的理论支撑, 同样健身团队的成长也需要大批既能够掌握一定技能又具有较强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知识的人才充实到团队中。在调查中也发现, 锻炼群众已经不再满足于“怎样练”的状态, 他们更希望知道“为什么这么练”、“练了是为什么”, 对这些问题的解答将直接关系到团队的生命力是否旺盛、全民健身是否能够长久深入开展下去。因此, 目前迫切需要发展健身团队的指导服务, 为提高健身团队的吸引力、稳定并扩大锻炼人群发挥积极的作用。
对988名群众的调查显示, 43%的群众认为“缺乏高素质的指导人员, 进入瓶颈期后进步缓慢, 进而影响练习心情”是影响健身团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对19名负责人进行的调查显示, 79%的负责人也认为“在锻炼过程中, 缺乏科学的指导, 使团队发展失去动力”是影响健身团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如表6。
针对这种情况, 社区需应积极培养、建立一支稳定的、在实践和理论方面都具有一定造诣的指导员队伍, 可以通过输送团队骨干参加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组织队伍参加市里和区里的各种竞赛活动等“送出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来社区指导活动开展、举办各种讲座等“请进来”的办法, 激发群众锻炼的积极性, 促进社区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丰富社区体育指导服务内容, 为社区体育的蓬勃开展贡献力量。
4.5 健身团队促进了体育信息服务的传播
传递健身信息、宣传健身作用、传播健身理念是社区体育信息服务的三个抓手。在目前咨询高度发达的情况下, 特别是深圳作为信息之都, 群众对健身理论的要求正在日益提高。在群众掌握动作技能以后, 势必会提出种种问题,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是团队负责人或骨干所面临的一个难题。
建议社区体育的开展要和全民体质监测结合起来、和社区网站相结合, 补充和丰富关于健身的相关知识。同时团队负责人和骨干要积极学习, 掌握一定的运动健身知识, 特别是与日常保健相关的生理和养生知识。
5 结论
社区自治是深圳市社区发展的大方向, 社区居民的健身需求涉及到每一个人, 大力开展社区体育服务水平是提升社区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有力武器。调查与研究表明, 社区健身团队的健康、有序发展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 为社区管理的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 当前深圳社区管理需要抓住历史机遇, 大力发展健身团队建设, 以团队的发展来带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的发展, 进而完善整个社区的为民服务水准。
6 建议
6.1 构建网络体系, 提高服务质量
深圳市应该对社区发展实行“顶层设计”, 在经济建设发展的同时, 还要始终把老百姓的全民健身事业作为政府的工作重点, 在政府网站专门开辟“社区体育”专栏, 并从“运动设施、团队组织、体质监测、健身指导、体育活动、体育咨询”6个方面内容进行建设, 各个社区建立相应的配套网站与市级网站对接, 政府职能部门能及时掌握全市各市区全民健身开展状况, 并进行统筹管理和指导。同时各个社区的体育活动也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从而提高政府职能部门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6.2 转换发展模式, 争取全民覆盖
目前社区体育的活动主体主要是中老年人群, 对整个社区来讲, 这相当于“一条腿走路”。实际上, 中青年人的身体素质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 特别是随着深圳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中青年人的生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身心健康状况堪忧。所以争取“健身人群全覆盖”是健身团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方法, 对健身团队如何在社区体育设施、组织、指导、信息等方面发挥服务作用进行了探讨, 认为健身团队在社区体育服务体系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社区文化和社区服务的发展, 并提出要完善团队建设、加强组织网络体系构建等建议。
关键词:健身团队,社区体育,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谢正阳, 胡乔, 李燕领, 汤际澜.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可行性及路径[J].体育学刊, 2011, (5) .
[2]郇昌店, 肖林鹏.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述评[J].体育学刊, 2009, 16 (6) :20-24.
[3]肖林鹏, 李宗浩, 杨晓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概念开发及其结构探讨[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07, 22 (6) :427-475.
[4]梁晓龙.当代中国体育若干基本理论问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
[5]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6]王虹.试论新世纪我国群众体育管理[J].体育科学, 2002, (4) .
[7]樊炳有.社区体育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80.
【街道服务】推荐阅读:
街道服务志愿活动总结书09-28
古城街道服务业工作汇报10-23
月坛街道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07-11
街道“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汇报材料07-14
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绩效考核办法07-18
街道办综合服务站年度总结10-07
社区街道计划生育服务措施意见方案12-01
东环路街道志愿服务先进单位材料06-17
2024年街道助老服务中心工作计划12-09
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服务站考勤制度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