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2024-10-11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共8篇)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1

积极作为 奋勇争先 为××新城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

————2011×××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2011年9月23日)

今年以来,我街道劳动保障工作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领导下,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精心指下,坚持把劳动保障作为民生工作的基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工作主线,开拓进取,奋勇争先,突出抓好村级平台建设、劳动力培训转移、创业孵化基地等工作重点,狠抓工作落实,为官塘新城的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撑,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础抓硬件,工作网络平台组建到位 年内由于行政区划调整,我街道于今年7月份成立,下辖××、××、××个村,常住人口890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5097人,总面积约22平方公里。街道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现有工作人员3人,平均年龄31岁。服务中心拥有所长室、办事接待大厅、培训教室等办公场所300平米,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电子显示屏等各类办公设施,硬件设 施一流到位。在接待大厅内,各种规章制度、就业登记业务办理流程、劳动保障平台人员工作职责、职业介绍服务范围等各项文件全部制作成展牌,上墙公示。

村级平台全部建成。年内,高标准完成了街道三个村级劳动保障平台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从规划选址到装修设计,上级劳动部门全程都给予了精心指导,相关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实地察看,提出了整改意见。现在,每个村工作站平台都配备了电脑、液晶广告机、电子显示屏等办公设施,实现了与劳动就业网专线的互联互通,办事大厅建筑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硬件设施到位,每个工作站都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做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街道和村两级的平台工作人员全部具有四级以上的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符合要求。

二、围绕中心抓重点,推动劳动工作新进展

坚持就业和培训两项重点、就业创业并举的思路,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前提,转移就业为目的,把促进就业作为服务民生和推动街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一是充分发挥劳动平台作用。全面落实对城乡求职人员提供免费政策信息咨询、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的扶持政策。抓住春节前后农民工大量返乡及外出的有利时机,春节后积极组织辖区内企业单位参加“春风行动”招聘会,组织辖区内10家企业参加了市区举办的“春风行动”农村劳动力转 移大型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09个,现场达成用工意向29人,全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75人。积极发挥劳动保障网络平台作用,突出对重点人群的就业帮扶和政策指导服务,重点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4050人员、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被征地农民、低保家庭等各类特殊群体的就业援助,秀山村今年在全市首创,成立农村社区托老站,既满足了群众的养老需求,同时也开发出了养老护理员的公益性岗位,安排了社区4名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及时动态清零,困难家庭就业援助跟踪服务到位。

二是广泛开展技能培训活动。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欢迎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一方面围绕农时季节和农业生产开展培训,农民培训实现了常态化。×××村结合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组织开展了“三茄”实用技术培训,培训农民56人;秀山村在春季茶叶采摘前,组织茶叶种植户开展茶园工培训,培训茶农59人;平山村依托“一品红”草莓协会,组织草莓种植技术培训,培训种植户62人。另一方面整合培训资源,分层次开展各类技术培训。街道人力资源中心联合镇江职教中心开展创业意识培训,全年办班14期,培训总人数1425人;联合市就业培训中心,开展SYB创业培训,培训总人数100人;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劳资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法》专题培训,邀请市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授课讲学,受到了广大 企业主的欢迎。

三是做好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把打造创业孵化基地作为创业型城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针对周边地块纷纷拆迁,企业搬迁的机遇,将原官塘工业园内闲臵的部分厂房设施打造成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并设立创业孵化办公室,为所有入园孵化的企业提供创业培训(SYB)、开业指导、经营决策、项目论证、业务中介、证照办理等一站式服务,积极扶持创业企业,努力营造创业环境,不断强化孵化功能,孵化基地已通过市人社和财政等部门的联合验收,并发文予以认定。同时深入企业、家庭广泛开展创业宣传和咨询服务工作,发放《创业指南》等宣传资料600多套,让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如何创业,明白创业扶持政策,浓郁创业氛围。

四是及时上报劳动统计报表。目前街道需要上报的统计报表有《农村四项制度报表》、《镇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统计月报表》、《被征地农民失业登记情况表》、《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统计表》、《重点企业外来劳动力需求情况明细表》、《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培训情况统计报表》等各类月报、季报、年报报表20余份,为了做好统计报表的及时上报工作,同时能够确保数据质量,予以明确专人负责报表的数据收集分析整理工作,在汇总数据前,加强报表内指标完成情况及相互间数据平衡关系的审核,注意分析指标完成情况,通过报表及时反映辖区内劳动保障工作的真实情况。

五是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宣传。全年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培训优惠政策的宣传、咨询,一是将各项优惠政策印刷成精美的小册子放臵在劳动办证大厅的显著位臵,供群众自行取阅;二是利用黑板报、橱窗、标语、横幅等传统手段宣传就业政策;三是与文化站等部门合作,将各项政策内容编排成快板书、评唱等文艺形式,走乡串户地开展演出宣传。

四、强化基础抓学习,素质建设再上新台阶

干事创业,队伍为本;提高素质,教育为基。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我中心进一步加强素质能力建设,为开展工作提供强有力的能力保障。

一是坚持优质服务树立窗口形象。作为与群众面对面接触的窗口部门,在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完善服务承诺、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等各项工作制度,以制度的完善促服务质量的提高。对前来咨询办事的群众注意文明服务用语、做到耐心细致解释政策,今年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820本,办理求职登记和职业指导百余人次,无一人投诉,将劳动保障服务窗口建设成了制度健全、职责明确、服务到位、作用明显、群众满意的优质服务窗口。

二是齐抓并举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此外,街道劳动保障 服务中心还积极做好其他劳动保障工作,在社保方面大力做好被征地农民安臵保障、居民养老保险发放和养老补贴待遇资格审核工作,目前已完成234名退休年龄段被征地农民转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前期办理工作,在劳动监察方面重点培植了春兰厨俱、中建桥梁两家劳动用工诚信示范企业,积极做好企业用工信息采集等各项工作。

三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由于行政区划调整和人事变动,我街道劳动保障平台3名工作人员都刚刚到岗,是劳动保障战线的一名新兵,而劳动保障工作政策性强,业务能力要求高,针对实际情况,我中心强化了素质能力提升,狠抓学习培训,自加压力,在具有四级劳动保障协理员资格证的基础上都报名参加了三级协理员资格的考试,努力做到在短时间内成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能人。

各们领导、同志们,劳动保障工作是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好劳动保障工作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一年来的工作在上级劳动保障部门的指导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实绩,但是民生保障永无止境,我们将再接再厉,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努力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2

按照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的部署, 2012年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调研宣传工作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 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心策划、潜心研究的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 切实加强新闻宣传, 着力在重大政策研究、促进调研成果转化上取得新突破, 着力在新闻宣传、舆论引导上取得新成效, 着力在服务中心工作、推动事业改革创新上取得新进展, 为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刘涛从四个方面对2012年的调研宣传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是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 深入开展重大政策研究。继续开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关重大政策研究, 深入开展服务“三化”协调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深入开展服务产业集聚区发展重大政策研究。

二是围绕保障改善民生, 深入开展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研究。认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和集中调研活动, 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 了解掌握实际情况, 发现存在的问题, 提出破解的建议, 力争在这些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 在政策制定上有所创新。

三是围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 积极开展新闻宣传。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主题宣传, 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 营造浓厚氛围, 为十八大召开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突出重点工作的宣传, 切实加强策划, 全方位、多角度对各项重点工作进行宣传报道;注重先进典型宣传, 加强先进典型的培养和挖掘, 力争树立全省、全国叫得响的先进典型, 进一步营造学习先进, 争当先进的良好氛围。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3

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四大平台促公共服务信息化

目前,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四大平台建设,即将各项业务推向互联网的网上服务系统;将就业、社会保险管理和服务延伸至乡镇、行政村(社区)的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对外提供服务的12333服务系统;通过自助服务终端提供服务的自助服务系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服务系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上服务系统主要依托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阳光政务网上办事大厅、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等系统提供对外服务。其中,门户网站提供政务公开、信息查询、网上办事、交流互动等服务内容,阳光政务网上办事大厅共有113个事项内容公开、21个办事事项网上公开办理,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系统目前服务企业近1000家。网上服务系统的建立实现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业务从柜台办理向网上办理的延伸,转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构建了覆盖全业务、一体化的在线服务平台。

劳动保障基层服务平台。根据省、市关于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工作的创建要求,安吉县大力促进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向农村延伸,通过政策扶持,资金保障,全力推进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能力提升建设,使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真正成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共有基层大屏安装点163个,每天通过基层平台统一播放这些大屏,及时有效的把各种政策和信息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如今,全县46万人口已经有98.3%的人力资源信息输入系统,实行计算机动态管理。系统纵向覆盖城乡每个社区和村乃至企业,横向覆盖人力资源、社会保险和职业培训,服务对象涵盖全县城乡居民,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出生登记婴儿,一网尽收。

12333服务系统。目前,安吉县12333电话咨询服务所涉及的业务涵盖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所有的业务,管理和服务对象数量多、范围广,所涉及的业务政策性强、社会关注度高。据统计,仅2013年下半年里,人工服务接听5360个,自动语音服务 8305个,人工接听总时长为17481分钟,平均每个电话通话时长196秒。12333服务成为密切联系群众、真情服务百姓的重要载体。2014年5月,安吉县完成县级12333集中短信接入平台的建设并正式对外服务。该平台和网上办事大厅平台与五险业务平台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批量短信群发、即时短信提醒。业务涉及单位社保事务告知、个人重要业务提醒、个人账户查询、医保结算提醒等。今后,市民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及时、便捷地获取人力社保政策提示及信息查询、提醒、资讯等服务。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自助服务系统。为了进一步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从 2013年3月起积极探索使用自助服务终端,通过近半年的努力,完成了将自助终端机部署到经办大厅、各乡镇(街道)、重点村等服务场所。为社会公共提供业务查询、业务办理、业务单据打印等自助服务。

五举措提升公共服务信息化

随着信息化水平的不断发展,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系统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发展过程中,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积累经验的同时,也遇到信息安全、系统整合、流程稳定和优化等各种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进行了以下的思考和建议: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将就业和社会保险业务由业务专网转移到互联网,在直接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时,做好信息系统的安全和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安全措施包括制定和遵守安全保密规定,防止涉密信息和隐私信息的泄露;采取安全认证手段和操作留痕技术防抵赖;采取等级保护和分级保护策略防篡改和防攻击;采取公共服务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隔离的手段,确保核心业务系统的安全等。

整合各业务系统。为规范各业务系统的对外服务,亟需制定统一的服务标准规范,形成统一的公共服务门户。目前,安吉对现有的网上服务进行资源整合和系统平台升级,制定网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规范,构建网站、移动终端、12333电话、自助服务机等多渠道服务,与各业务系统间实现交互的网上统一公共服务平台,通过该平台将现有各业务系统的在线服务整合到局统一门户下,提供标准统一的在线服务,实现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统一服务展现、统一用户管理、统一服务管理,为公众提供“一站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

优化各业务流程。针对网站、电话、短信、自助服务一体机等非“面对面”服务方式,从服务对象角度出发,对需要开展的服务项进行优化,尽可能做到流程简单、易于操作、不易出错,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要尽量做到公开、透明、及时。

深化各系统联动机制。不同的公共服务方式(包括网上服务、街道社区平台、电话咨询服务、自助终端服务)之间,以及公共服务平台与大厅服务之间均存在着复杂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联动关系。不同系统之间要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协同工作,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选择合理服务渠道。不同服务对象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均有所差别,要针对根据不同服务人员的特点确定服务内容,进而选择合适的服务方式,按照公民意愿来提供服务,甚至是定制服务。

如今,随着公共服务信息化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安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在着手探索政务微博、官方微信、手机客户端等公共服务的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安吉的市民和用人单位可以通过手机、pad等移动互联网方式实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相关业务的互动。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4

今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乡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全力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

根据上级的要求,专门成立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公室,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业务素质过硬、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开展这项工作。在全乡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征收工作目标,强化工作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圆满完成了个人缴费登记、缴费证与领取证发放、人员信息输入、缴费金额核对、上报数据等各项工作。一是高度重视,提早发动。县里会议结束后,立即召开党政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召集乡村两级干部召开社会保险法普及会议及新农保保费征缴工作动员会议,在认真学习社会保险法的基础上,对今年新农保保费的征收标准,征收对象及相关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解释。为每村制作了宣传标语和社会保险法、《新农保政策要点解答》宣传明白纸,在宣传中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轧制传车入村宣传,提高参保率。二是讲究方法,行动有效。在征缴工作中,全乡4个管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管区采取“以村为主”,由村干部家家户户上门做工作;有的管区行政村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在包村人员的带领下,村干部、党员、小组长各包一片,负责到底;有的管区采取“分阶段、分任务”和先易后难的作战方法,集中突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三是加强督查,奖惩促动。乡里成立了督导小组,不定期对各管区进行随机抽查,每天通报进度,使各村形成比学赶超的工作氛围。征收工作结束后,按照完成任务比例换算分值,计入年终考核,与绩效工作和评先树优挂钩。

截止目前,全乡征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258万元,参保人数1.2万人,参保率达88%。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28万元,下一步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完成收缴任务。

基层平台服务建设情况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5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年初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七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指标,并在一些重点、难点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圆满完成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任务,机关建设也迈上新台阶,先后获得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先进集体等20余项荣誉,鞍山市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在全国介绍经验。

(一)省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根据政府绩效评估实施细则,原市人事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具体承担的工作任务可分为4大项、7个小项、32项具体指标,主要包括:

1、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截至11月底,已实现城镇实名制就业92368人,完成年计划的115.5%;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317.6%和316.3%;累计消除零就业家庭16797户,3269户棚改回迁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了双就业;全市稳定就业率达71.8%;城镇登记失业率3.06%,为近年来最好水平。

2、社会保障工作。截至11月底,全市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5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企业基本养老 保险缴费率达90%,完成年计划的100%;全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00.3万人,其中今年新增3.18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0.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49.6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2.2%;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0.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101%。

3、农民工工作。在全国率先实行了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建设面积达到4638平方米;扶持农民工创业带头人43人,有24.8万农民工在我市就业;实现农民工普惠制安全技术培训11537人;签定劳动合同率81%;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63184人、参加工伤保险75090人,完成省计划的101.5%;有2300名农民工在城市落户,9495名农民工子女在市内学校入学;补贴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230万元;追缴拖欠农民工工资510.14万元。全年未发生农民工群体性事件和恶性事件。

4、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我市共先后四批向省申报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76项,已有辽宁荣信等14个项目获省政府批准,名列全省第三。在省政府召开的现场经验交流会上,孙春山常务副市长代表我市介绍经验,受到省领导和与会代表的好评。

5、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出10项促进就业政策和“四个100%”服务措施,举办各类专场招聘 会27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先后为农村中小学公开招聘师范类毕业生114名,为23个高标准示范社区公开招聘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公共卫生师69名,为乡镇、街道、社区公开招聘统计员680名,为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公开招聘医疗类毕业生94名;设立就业见习基地303家,提供见习岗位2716个,完成年计划的101%;在全省首家成立“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举办创业及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培训毕业生575人;启动鞍山市大学生创业园,新孵化创业项目62个,经筛选有9名毕业生创业项目入园孵化,为5名大学生提供创业扶持资金33万元;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援助力度,采取一对一帮扶等措施,确保困难家庭毕业生在年底前全部实现就业。截至11月底,我市已接收普通高校毕业生档案9214份,实际报到毕业生6581名,实现就业5972人,就业率90.75%,超额完成省、市政府下达的考核指标。

6、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大力实施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5520工程”),重点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新模式,指导各县(市)、区和行业主管部门完成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网上培训5300人、专业科目培训4200人,完成年计划的115.9%,处于全省前列。

7、公共服务行为管理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办)负责、限时办结、一次性告知制度,建立“鞍山市公共服务项目”数据库,汇总出涉及61个单位的公共行政服 务项目327项;先后深入到市公共行政服务中心和民政局等单位的对外办事窗口现场抽查;充分发挥市、区两级公务员监督投诉中心作用,畅通群众监督渠道,促进了全市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市政府任务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1、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研究生在内的各类高层次人才469人,完成年计划的104.2%。获批国家级引智重点项目3个,4名外国专家获“辽宁友谊奖”、3名外国专家获荣誉奖,获奖人数在全省名列前茅;组织各类出国(境)培训团组4个、66人次,其中两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30%和60%的国(境)外培训经费资助;协助引进项目博士后5 名,培育博士后科研基地重点单位10家,上报省3家。

2、完成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和省第五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选拔推荐工作,我市有5人被评为百类层次人选,9人被评为千类层次人选,向省选拔推荐“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人选 31人。市人才市场举办招聘会104场,入场招聘单位3017家次,接待应聘求职人员131,200多人次,实现就业1.2万人次;市劳动力市场举办各类招聘会145场,企业和求职者成功对接35968人;发展1100家联盟企业,完成年计划的100%。

3、开展“农业专家对口包扶”活动,深入海、台、岫和千山区部分乡镇开展技术咨询服务150人次,完成年计划的 125%;新组建农村实用人才协会15个,新增农村实用人才8120人;积极引进外国专家参与我市种养殖基地的工程建设和业务指导,扶植建立农业引智示范村2个。

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公开招聘制度,上半年首批为市直9个系统的41个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287名工作人员,第二批公开招聘岗位征集工作已结束,上报市政府待批。加强规范管理,办理聘用合同鉴证手续5904份;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完成了相关文件的酝酿和起草工作,在政策层面上做好了前期准备。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等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联合市财政、教育等部门认真研究制定我市的实施方案,指导各单位加强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的基础管理工作,妥善解决矛盾问题,为确保此项改革顺利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5、按照省统一部署,圆满完成2009公务员考录工作任务,全市有191名考生经过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进入录用阶段;分类试点探索公务员平时和考核相结合的有效办法,把公务员考核制度落到实处;起草《鞍山市公务员奖励暂行办法》等文件,规范公务员和公务员集体奖励工作;创新公务员培训内容及方式,采取网络在线培训和新录用公务员集体宣誓等形式,初任培训率和任职培训率达到100%;与市相关单位联合成功举办公务员法律知识大赛和电子政务大赛。严格参公登记标准,对省陆续批复的市直110家参公单位的人员及时进行档案审核、登记和工资套改及津 贴补贴兑现工作;同时,指导完成了县(市)区106个单位的档案审核和登记工作。

6、完成军转干部安置和稳定工作任务。接收军转干部155名,其中计划分配142名,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接收安置率达100%;认真落实相关政策,完善接访领访制度,实现了鞍山地区(包括中直企业)军转干部等方面人员无一人进京上访、无一人参与全省性群访。健全人事信访矛盾排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排查解决信访积案7件,累计接待上访50多案次、1000余人次,成功解决了影响全市的转企单位退休人员和县处级离休干部上访等问题,圆满完成了国庆、全国两会等重要时期信访稳定工作任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7、积极推进政务公开,以新改版的鞍山人事编制网为主要载体,以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重要手段,政务公开率和工作动态公开率达到100%;认真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共及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38件,办复率、见面率、满意率均达到100%。

(二)其他亮点工作

1、开展创建活动,创建创业型城市成为全国试点。完善组织领导体制,将创建工作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内容,筹建创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树立创业典型,营造创业氛围。全市实名制扶持创业带头人1588人,带动就业9488人,完成年计划的 317.6%和316.3%。鞍山市入选首批国家级创建创业型城市,并作为全国十个城市之首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创建创业型城市座谈会上介绍经验。

2、创新管理模式,自主开发就业培训“一卡通”省内先行。该系统实现了从申请办卡、培训报名、开班申请、班期管理到补贴申请的全程持卡操作,并以结业考试及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双合格作为核拨就业培训补贴的重要依据,堵塞了虚假培训骗取资金的漏洞,在全省介绍经验,《中国劳动保障报》对我市这一做法进行了宣传报道。截至目前,全市开展实名制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51895人,完成年计划的115.3%。

3、狠抓责任落实,社保扩面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专题会议作出部署,进一步细化“三级包保”责任制,选择260户企业作为首批包保单位,其中市政府副秘书长以上领导包保27户、市直有关部门包保44户、劳动保障系统包保189户;召开联动部门工作会议,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优奖先的重要依据,有效约束了企业和个人的参保缴费,实现了扩面、征收同步增长,全面超额完成年初预定的各项指标。

4、解决突出问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制定出台相关文件,将国有破产企业、集体困难企业和鞍钢附企的近10万名退休职工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范畴,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将我市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年最 高支付限额由2.8万元提高到3.2万元,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金年最高支付限额由15万元提高到18万元,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特殊报销病种由6种扩大到15种,医疗保险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5、完善保障体系,积极拓展农村社会保障新领域。在全国率先出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办法,建立完善失地有新房、失地有保险、失地有工作、失地有补偿的“四位一体”社会保障新机制;积极开展新农保试点工作,确定岫岩县作为我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县,并着手开展前期准备工作。

6、加强基地建设,职业教育工作向着全国一流目标迈进。鞍山技师学院正式入驻职教城,与德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职业技术学校建立国际合作关系,并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退役士兵学校和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全面建成后的鞍山职教城将成为容纳28所学校、342个专业、11万人同时就读的职教中心,并将努力成为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养基地。

7、建立长效机制,劳动维权保障工作扎实推进。在全国率先实行劳动监察员派驻制度,向全市在建的125个建筑工地派驻劳动监察员60人;落实《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与3220户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完善劳动争议仲裁重大案件报告制度,开通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侵权案件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我 市荣获全国拖欠农民工工资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8、勇于承担重担,推动实施企业家工程。这是市领导交办给我局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选派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基层邀请企业及主管部门代表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企业家调查问卷和全民创业调查问卷1000余份,并向工商、税务等部门了解相关政策,广泛征求意见。经过反复研究论证,起草了专题调研报告和《鞍山市培育企业家资源壮大企业家队伍的实施意见》,为培育壮大我市企业家队伍奠定了坚实基础。

9、分解落实责任,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争创“全省一流”。进一步调整完善了今年的绩效评估考核实施办法,把31项考核指标在横向上分解为222个采分点,细化指标内容,按采分点将工作职责落实到市政府各部门、各(市)区乃至乡镇(街道),直至到人,并把所承担指标完成情况作为表彰奖励、干部政绩考核、行政问责以及编制和安排财政预算的重要依据;加强工作协调,对需要多部门配合完成的指标内容,积极牵头抓总,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加强督查检验,以两个月为一周期组织成员单位先后三轮到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县(市)区及有关单位进行考核检查,了解工作底数,对指标完成情况按月汇总分析、下发通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及时协调召开政府调度会,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各项指标的进展。

10、突出业绩能力,确保职称评审的科学性、公正性。我们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规定的标准和条件,向省评委会审核推荐高、中、初级职称评审和考试人员1454人。同时,加强市级评委会建设,指导市教育局、师范学院、技师学院和市委党校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高、中、初级职称人员701人;坚持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强调一定比例的淘汰率,组织市机电专业高级、工程系列中初级、农业系列中初级、建筑系列中初级、医药制药专业中初级职称评委会评审574人,通过评审494人。

11、坚持从严管理,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试工作任务。我们紧紧抓住“考风考纪”这条考试工作生命线,坚持实行异区、异校监考制度,并采取了手机信号屏蔽、视频监控及无线电监测等高科技防范措施,重点打击通讯作弊现象,提高了人事考试的社会公信力。截至目前,已完成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级及执业资格考试网上报名55项、26357人,完成各类职称考试14项,参考人数20681人;完成退役士兵转业安置考试、基层统计员考试等各类社会化考试5项,参考人数13018人。各项考试均赢得了广大考生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12、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干部队伍建设实现新跨越。按照市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圆满完成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12个环节的各项任务。通过强化理论学习和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通过参加“党员干部走进千家万户”和“三保”下基层、“千名干 部驻村调研”等活动,进一步增进了与基层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通过开展“解难题促和谐”实践活动,提高了妥善处理热点难点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集体观看警示录相片,强化日常考核管理,有力地推动了全局的党风廉政建设。在全市第一阶段总结会议和“三保”下基层经验交流会、“千名干部驻村调研”总结汇报会上,市人事局及选派干部都作为先进典型作了经验介绍;中央电视台、辽宁电视台和鞍山本地主流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情况。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主要是:我们对新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认识得还不够充分,对如何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大局中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定位、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工作前瞻性谋划还不够,围绕大局促进发展的能力还有所欠缺;同时,全系统干部职工的大局观念、服务意识及工作创新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实现三到五年再造一个鞍山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成立之后的开局起步之年。新的一年,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围绕一个核心、加速两个融入、推进三大任务”的 总体部署和要求,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人力资源整体开发,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努力开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新局面,为推动鞍山在新的更高起点上大发展快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支撑和社会保障。

(一)主要工作目标和任务:

1、全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完成实名制就业10.3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力争控制在4.2%以内。

2、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年提供包括公务员岗位、事业单位岗位、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在内的公开招考岗位不少于1500个;举办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100场,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20000个;确保我市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

3、强化社会保险扩面工作。确保全面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各项指标。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认真执行相关政策,稳步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5、发挥高层次、领军型人才作用。做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推荐工作;组建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开展科技攻关和技术咨询服务;引进外国农业专家扶持建立引智示范村4个。

6、大力推进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确保完成省下达给我市的任务指标;进一步加强博士后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全年引进包括外国专家、海外留学人员和国内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来鞍460人次以上。

7、强化各类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全年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8500人次以上;开展各类普惠制培训4.2万人以上;完成职工技能资格鉴定1.5万人。

8、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狠抓录用、考核、奖励、培训和监督等各个环节的规范管理,重点抓好公务员基本功训练,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9、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扎实推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绩效工资管理等各项改革平稳实施;确保推行人员聘用制的单位达100%,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达100%。

10、加大劳动关系协调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力度,全市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偿还率达到98%以上,受理农民工投诉举报的结案率达到98%以上。

11、积极推进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力争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再创佳绩,实现新的突破。

12、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和各类信访稳定工作,提高信访事项三级办理息访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在稳定和扩大就业工作方面。一是进一步巩固“就业源”建设成果,依托全市大发展、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全 力开发产业集群“就业源”,为鞍山实现充分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二是继续将创建创业型城市工作引向深入,通过创业实践基地做好创业项目展示,进一步深化创业理念、搭建创业平台、完善创业服务,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三是全力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村富余劳动力和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对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努力发挥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统筹推动城乡就业工作。四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逐步建立覆盖全市乡镇、街道、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五是强化失业调控和失业监测工作,建立完善失业动态重点监测报告制度和失业预警制度,努力保持全市总体就业形势向着企稳转好的方向发展。

2、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联动机制和督促检查机制,大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实名制登记制度和就业信息网络建设。二是继续发挥市场作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的交流平台作用,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专场洽谈会和招聘活动,确保有就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推荐就业。三是依托鞍山职教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和“普惠制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作用,搭建技能提升平台,确保有技能培训和见习意愿的毕业生100%得到安排。四是鼓励支持自主创业,进一步落 实有关扶持政策,免费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帮助,全市大学生创业园全部面对毕业生开放,确保对有创业意愿的毕业生100%提供扶持。五是加大对困难家庭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力度,征集公益性服务岗位实行定向公开招聘,并在各类招聘活动中采取优先推荐和一对一援助等措施,确保我市困难家庭毕业生100%安置就业。六是继续组织实施“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农村从教计划”、“基层公益性服务岗位招聘计划”、“事业单位新增人员公开招考计划”,面向毕业生实行公开招聘、择优录用。

3、在社保扩面工作方面。一是继续坚持“各级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配合、企业依法参保、社会联动扩面”的方针,落实市、县区、社保部门的“三级包保”责任制,逐级明确扩面目标责任,搞好扩面指标的执行、考核和监督工作,做好“三个强化”,即强化社保稽核、强化专项监察、强化调度考核,把包保任务落到实处。二是采取部门联动措施,搞好“三个对接”,即搞好与工业园区、工商部门、地税部门的对接,在执照年检、贷款担保、贷款贴息、税费减免、项目审批、财政补贴、土地征用以及评先创优等工作中,严格考察企业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并把企业参保情况作为享受政府优惠扶持政策和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适时完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参保的积极性。三是积极与各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配合,以灵活就业人员和私营企业为主要对象,组织开展“三进”活动,即社保工作进园区、进厂 区、进社区活动,让企业法人、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了解社保政策,积极主动参加社会保险。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策略,扩大社保扩面影响力。四是抓住居民医疗保险这一社保扩面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全力抓好大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个体自然人和海、台、岫三县(市)城镇居民的参保工作。

4、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方面。一是完善各项保险制度,贯彻落实国家即将出台的《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及《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办法》,制定出台《鞍山市破产企业“老工伤”人员纳入工伤保险统筹办法》及《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方案》等文件,确保社会保障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严格执行相关政策,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及时准确做好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调待工作;适时调整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逐步扩大门诊特病范围,提高最高支付限额和学生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参保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水平。三是利用市本级、鞍钢、城镇居民医保“三网合一”管理平台,探索多元化的住院费用结算办法,使市本级、鞍钢参保人员共享全市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参保人员可持卡在全市各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药店就医购药和网上结算。四是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市政府增强社区服务功能的有利时机,健全社区信息动态管理网络,为广大退休人员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五是进一步强化 社保工作基础建设,重点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的管理,完善“两定”服务协议,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5、在促进人才发挥作用方面。一是创新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建立、完善优秀拔尖人才的选拔、培养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优秀拔尖人才市领导联系制度、节日走访慰问制度和定期体检、疗养制度,把尊知重才落到实处。二是进一步加强已建立的博士后工作站、民营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和高新区装备制造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发挥载体作用,提供项目对接,完善配套服务。三是深化职称改革,进一步完善量化赋分评审办法,推进评审工作社会化;扩大考评结合范围,强化各单项评审的淘汰率,确保总体评审质量。四是加大农业引智力度,围绕鞍羊线设施农业产业带,组织专家服务团深入农户进行技术咨询,实施科技帮扶,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同时,积极借助“引智”渠道引进国外农业专家,推动实施“一村一品”、“多村一品”工程,扶持创建引智示范村。

6、在人才智力引进工作方面。一是在2009年工作的基础上继续与市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配合,组成我市引进海外研发团队推进小组,深入到全市重点引进项目的单位特别是收购海外研发型企业的单位做好调研,在收购企业的同时引进海外研发团队。二是充分发挥县(市)、区及高新区、达道湾工业园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 的积极性,使我市的引进海外研发团队工作在更宽的领域和更大的范围内开花结果。三是积极贯穿新概念招商的理念,围绕我市新引进的项目、已开工建设的重点项目、高科技项目和新兴产业,主动登门,上门服务,提供信息,搞好与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对接。四是做好已批准项目的跟进服务,按照上报的进度时间,督促项目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引进海外研发团队项目的计划,及时与省主管部门联系,使我市的项目总数和总体进度与我市在全省的位次相当。五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原则,以博士后工作站和企业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为载体,以全市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科技项目为依托,面向海内外人才市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

7、在培训和职业教育工作方面。一是实施“5520”工程,继续推广“网上在线培训”模式,认真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和专业科目培训,着力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科技创新能力。二是全面推广就业培训“一卡通”管理系统,积极为未就业毕业生、困难企业职工、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专业转换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和实用技能培训。三是继续与东北大学等高校联合开办循环式MPA、MBA课程班;根据市场需求和促进就业工作需要,积极承接企事业单位“订单式”培训和面向特殊群体的普惠制创业技能培训,打造人才培训基地品牌。四是强化职业教育,加快鞍山技师学院入驻职教城的后续配套设施建设,全力改进职教城 的软硬环境,提高教学和管理质量水平,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蓝领人才培训基地。

8、在公务员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坚持“严把入口”,组织实施好全省统一部署的2010年“四级联考”工作,确保公务员考录工作在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下规范有序进行。二是加强考核管理,继续将政府各部门公务员考核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直机关领导班子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之中,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予以嘉奖,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公务员记三等功。三是按全省统一部署,认真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基本功训练工作。我们将采取集中培训、公务员自学自练和以赛代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市各级机关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按计划2010年将首批组织进行公文写作、公文处理和电子政务三个必训科目以及部分选训科目的训练工作。四是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公务员奖励和职务任免管理工作。五是完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公务员监督管理网络,加强对“四项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规范公共服务行为管理,树立人民满意公务员形象。

9、在事业单位改革方面。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步推动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适时组织召开会议,抓好部署落实,妥善处理重点难点问题,确保在省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加强聘用合同鉴证和聘后规范管理工作;完善公开招聘制度,统一规范事业单位的“进口”。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按照省统一部署,适时出台我市绩效工资管理实施方案,在省政府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指导下,对所属事业单位的工资总量进行调控,以工作人员实绩和贡献为依据,合理拉开工资收入差距,探索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形式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10、在劳动权益保障方面。一是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宏观指导和监管,进一步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工资保证金制度,重点强化预防拖欠农民工工资监管体系建设,围绕以工资、报酬、休息权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工权益保障,开展农民工维权行动。二是深入贯彻 《劳动合同法》,加强法制普及宣传和执法监督,不断提高劳动合同的签订率。三是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调解和仲裁工作质量。四是进一步发挥12333劳动保障咨询热线的功能,把咨询热线办出特色、办出水平,畅通劳动用工权益保障渠道,提高依法维权和法律服务水平。

11、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2008政府绩效评估的收尾总结工作,加强与省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相关信息,掌握工作动态,汇报工作情况,力争我市在在全省综合评比和单项竞争中取得优异成绩。二是在做好上政府绩效评估工作全面总结的基础上,根据省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要求,调整和完善2010的 绩效评估细则和考核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任务,分解指标,落实责任。三是发挥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加大跟踪考核、督促检查和宣传力度,通过采取定期调度等手段,进一步加强协调,及时掌控指标进度,确保我市在全省综合评比中取得相应位次,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12、在军转干部安置和信访稳定工作方面。一是认真做好军转干部安置工作,继续坚持“五项公开、六榜定案”做法,确保计划分配军转干部接收安置率100%;同时,进一步做好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待遇,积极协助就业。二是进一步加大“五包”工作力度,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层层落实责任,做好企业军转干部解困维稳工作,完善迎访、接访、领访制度,努力实现“群体进京去省有理成访为零”的目标。三是建立完善劳动人事保障信访处理排查制度,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规范工作流程,妥善处理各类信访疑难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为确保圆满完成上述工作目标和任务,我们将把加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班子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结合巩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在全体党员干部中重点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大局意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正确认识当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准确把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新规律、新特点、新要求,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工作思维、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和手段,力求在各项工作中有新的更大的作为。

二是强化服务意识。以稳定扩大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重点,有效发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用责任和热情架起民生的桥梁,把“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民生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三是强化自律意识。坚持以法律为准绳,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和党风廉政建设的相关规定,认真贯彻执行《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障法》和《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法制观念,加强廉洁自律,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法推进、健康运行。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6

近年来,作为区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双拥工作部署,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平安甘州,把加强双拥工作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认真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双拥工作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健全机构,加强双拥工作组织领导。我局一直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把双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及时成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指定办公室负责协调双拥工作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年初,把双拥工作列入全年工作计划,结合双拥的重点工作,明确各相关单位、科室工作职责范围。按照工作需要,定期不定期召开双拥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双拥工作中遇到的热点难题问题,在全局形成了主要领导全面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工作人员具体抓,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双拥工作格局。

二、广泛宣传,增强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适时利用干部理论学习和开展宣传的时机,大力开展双拥教育、“国防教育等内容的双拥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国防科知识,大力弘扬拥军优属的社会风尚,宣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有关拥军优属的各项优惠服务措施,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切实把为部队排忧解难作为双拥工作的立足点。

三、发挥职能,切实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把做好军队转业干部接收安置作为促进军队建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任务,作为推动双拥工作再上新台阶的重要内容,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积极制定军转安置政策,不断改革创新安置办法,及时将军转干部安置到区级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此举进一步增强了安置工作的透明度,维护了安置政策的严肃性,基本上达到了部队、军队转业干部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同时,及时为军转干部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户口安置等服务,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四、转变观念,努力为退伍军人创造就业机会。近年来,退伍战士面临着企业吸收能力不断降低,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严峻就业形势,就业难的现象比较严重。我局为了及时解决退伍战士的就业问题,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小额担保贷款服务的同时,并且联系多家企事业用人单位,采取现场招聘、单位推荐等形式,为退伍军人搭建就业平台。同时,积极鼓励退伍军人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根据他们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及时为他们推荐创业项目、组织创业培训、提供创业信息,切实为他们成功创业保驾护航,打开致富门路。与此同时,我局从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做好双拥工作的大局出发,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自觉性,把随军家属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就业再就业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用工调查的用利时机,及时掌握随军家属就业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她们了解市场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五、做好服务,做好退役军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一方面对部队退役军人,转业退伍到地方,养老保险关系予以接续;另一方面,对军队退役军人安置在企业工作的,按规定督促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切实解决军人的养老保险问题。

六、发挥优势,注重维护军人军属的合法权益。针对侵犯军人军属劳动保障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及时督促监察大队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妥善处理涉军人员的来信来访和各种投诉案件,切实为涉军人员提供法律、政策的咨询、指导,对劳动纠纷依法进行处理。

总之,我局双拥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局系统个别相关单位、科室和工作人员对双拥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在涉军人员的服务,尤其是就业服务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双拥工作的宣传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今后我局将重点围绕以下几点开展工作。

一、切实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把双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我局今年工作的总体规划,列入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做好双拥工作是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主要领导对双拥工作重大事项亲自把关决策,重大问题亲自处理解决,重要工作亲自组织协调。双拥工作领导小组要负起组织、协调双拥工作的职责,根据工作任务和形势特点,制定工作计划,组织安排好各项重点活动,同时做到职责分工明确,加强督促检查,抓好工作落实,保证双拥工作各项任务得到贯彻落实。

二、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为增进广大干部群众对双拥工作的了解,使双拥工作成为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紧密结合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在全局深入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国防宣传教育,大力营造浓厚的双拥氛围,增强全民双拥意识和国防观念。要把国防教育纳入干部职工政治理论教育当中,采用多种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对广大在职干部职工进行国防教育,使广大在职干部职工树立牢固的国防观念。要求领导率先垂范,带头宣讲国防形势,带头参加国防教育活动,以此带动我局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同时还要利用宣传栏、标语、网络等形式,广泛开展群众性的国防宣传教育,扩大国防宣传教育的影响面和效果。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抓好主题宣传教育。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热爱人民军队为主题的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通过报刊、内部网络等媒体及召开有关会议,集中宣传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作用和新时期双拥的先进事迹,扩大双拥工作在劳动保障部门的影响。

三、着力促进双拥工作的政策落实。全面落实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优惠政策,努力为优抚对象排忧解难。一是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为当退役的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提供一次就业培训。二是为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提供职业介绍和社会保障服务,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对涉军人员免费为其提供职业介绍服务。三是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后,按照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基本养老、基本失业等社会保险,享受相应社会保险待遇。四是对自谋职业的城镇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及时为其提供担保贷款扶持。

四、加强就业培训指导,积极扶持就业。一是为了切实帮助农村、城镇退役士兵就业,免费开展电焊、电脑、架子工等各种技能培训。二是加强与乡镇、街道及企业等单位的联系和沟通,了解各单位用人信息,及时为求职的退役士兵免费提供就业咨询、就业信息等就业服务。三是积极向有关企业推荐退役士兵就业,为解决部分退役士兵的就业问题。

五、精心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活动。认真制定活动计划,落实活动经费,组织开展各种走访慰问活动,努力营造浓厚的拥军氛围。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7

一、要把开发配置人力资源作为参与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途径, 为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是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就业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河南是人口大省, 大力开发人力资源, 把人力资源大省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省, 不仅能有效解决一亿人口的就业问题, 而且能够促进富民强省。开发配置人力资源是人社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大力开发、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为全省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一是顺应城镇化的趋势, 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市场的作用, 科学合理调控人力资源, 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结构, 激发人力资源活力, 推动人力资源从农村向城市、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 使人力资源更加顺畅地与资本、技术等要素结合,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顺应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要求, 自觉调整劳动力技能结构,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深入实施全民技能振兴工程, 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 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放大河南人力资源大省优势, 充分发挥、不断提升人口红利, 把人口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三是根据河南经济形势走向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 及时调整就业政策, 完善就业统计监测体系, 加强就业信息监测, 及时反映就业形势变化, 为党委政府调控宏观经济提供重要依据, 促进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二、要把发挥职能优势作为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 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凝聚正能量

为政之要, 唯在得人。政通则人和, 人和则业兴。人社工作全部涉及到人, 大部分涉及民生, 管理很多事务, 为群众提供诸多服务, 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领域。在人社工作“六大板块”中, 就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工作都是社会管理服务的重要抓手。我们要当好社会管理的重要执行者, 切实转变职能, 整合行政资源, 创新管理方式, 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激发社会活力, 增强社会正能量。一要坚持统筹兼顾。发挥部门职能优势, 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 统筹人力资源开发和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人事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通过科学统筹运作, 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 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创造性, 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干事创业力量。二要创新工作机制。要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 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 不断在促进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要深化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 进一步创新工作体制机制, 不断丰富服务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载体, 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社会管理创新。三要切实转变职能。要从行政化管理向社会化服务转变,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间, 变管理事项为服务内容,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为群众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要持续改进工作作风, 深入开展窗口单位改进作风专项行动, 发现和解决一些窗口单位管理不规范、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好、工作纪律不严, 以及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等问题, 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 减少不和谐因素, 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凝聚正能量。

三、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 为造福中原百姓提供优质服务

民之所盼, 施政所向。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人社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 “就业是民生之本,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 做好人社工作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渠道。河南人口多, 底子薄, 地方财力有限, 就业、就医、养老等民生领域的困难较多, 人民群众的需求多样化、诉求多元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公共服务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人社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改进公共服务, 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竭尽全力。一是解决好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问题。坚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 在加快发展中创造就业机会, 扩大就业规模, 形成发展拉动就业的良好局面。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切实解决各类群体的就业问题,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实行城乡平等的就业政策和就业服务, 积极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着力提高就业质量, 促进劳动者实现体面就业。二是建立起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 开展全民登记参保试点, 积极引导城乡居民长期参保续保, 使符合条件的各类人群都能有全面完善的保障, 实现应保尽保。要加强社会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 建立健全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 不断提升社会保障水平, 让老百姓享受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三是完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便民服务网络。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向基层延伸, 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完善竖到底、横到边、覆盖到所有人群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四、要把依法依规、阳光透明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 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工作汇报 篇8

关于开展“三事工作法”工作的情况汇报

为扎实推进“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建立健全单位干部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局结合单位实际,科学制定方案,明确任务目标,细化运行流程,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以“群众说事、寻访问事、为民办事”为主要内容的“三事工作法”工作,现将我局“三事工作法”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方案,成立工作领导专班

按照**迎创组发[2012]2号文件精神和要求,我局结合单位实际和工作职能性质,制定了详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要求各支部整体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注重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协调,着力形成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为了保证“三事工作法”落到实处,专门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为组长,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同志为副组长,各领导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三事工作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有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同志兼任,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检查督办。

二、明确任务目标,健全完善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民情民意表达机制;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矛盾、维护稳定、保 1

障民权;进一步转变机关党员干部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我局紧紧围绕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建设辐射带动力强的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的大局,按照“最大限度化解矛盾、增加和谐,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服务群众”的要求,以“解决好群众诉求、维护好群众利益、疏导好群众情绪、反映好群众意愿”为目标,通过干群互动、整体联动等方式,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说事、巡防问事、为民办事”工作机制。

一是实行“群众说事”,畅通诉求渠道。进一步完善了局长接待日制度,专门设立接待室,耐心细致听取来访群众的诉求。同时设立劳动监察投诉电话,安排有专人负责受理群众有关劳动人事争议方面的咨询与投诉。通过多种方式来畅通群众说事的渠道,确保群众有苦有处诉,有事有处说。

二是推行“巡访问事”,转变干部作风。建立健全经常性走访基层群众制度,结合“城乡互联共建”、“双联双促”和“三万”以及我局的“百名人社干部进千企解万难”活动开展“巡访问事”,全局领导干部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定期到基层和企业巡访,了解基层群众的诉求和辖区企业的需求。活动开展以来帮助3000余名群众解决求职、社保等问题,帮助100多家企业解决人社工作方面的难题。

三是坚持“为民办事”,密切干群关系。我局结合开展的“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和“治庸问责”活动,建立了服务窗口,通过不断优化服务流程,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力争为群众多干实事、多办

好事、多解难事。每周例会上还对“群众说事”和干部“巡访问事”事项的办理情况进行通报,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一一得到解决落实。

三、细化运行流程,推进工作深入开展

“三事工作法”中“群众说事”与“巡访问事”是基础和前提,“为民办事”是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局认识到要确保“三事工作法”取得实效,务必进一步细化工作运行流程,加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和领导小组的督办力度,让群众真正得到实惠,让干部真正取信于民。

一是分类梳理,集中处理。每周对“群众说事”和干部“巡访问事”的事项,按照政策咨询类、个人信访类、问题举报类、民生诉求类、政务服务类、意见建议类等进行分类梳理,集中处理。

二是分级会诊,逐层解决。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联席会议,进行集中“会诊”,明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办理期限、责任人及责任单位,并作出决议(对下)或提出建议(对上)。对群众反映较多、较集中、本单位难以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逐级上报,提请解决。

三是分责交办,明确到人。按领导分工原则进行交办处理。根据群众诉求的所涉及的不同问题,交由相应的分管领导负责,相关科室负责人通过对基层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定期汇总梳理,做到“收集一个,处理一个”。

四是限期办理,落到实处。对能够当场答复、当场解释、当场办理、当场解决的事项,一律当场处理;对能够马上办

理的,一律从快从速;对落实难度较大的,限定时间,逐步解决;对短期内没有条件解决的事项,纳入相关规划或从有关政策、体制机制入手研究解决的办法和措施,防止简单、草率处理问题,确保各类问题(诉求)事事有人理、件件有落实。

五是及时上报,做好宣传。各科室在“三事工作法”工作中十分注重信息的反馈,对实践活动动态、好经验、好典型除了及时向“三事工作法”工作领导小组上报以外,也及时把人社部门开展“三事工作法”工作的情况向区委“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汇报,做到了工作开展扎实,信息宣传及时,更好地推进我局“三事工作法”工作深入开展。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上一篇:整式的加减精品测试题下一篇:校友聚会校长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