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通用11篇)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1
~年是历时三年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启动和重点年,作为城市管理主体的街道办事处担负着重要责任。经过“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抗击“非典”、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阶段性工作,各街基本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城市管理工作方式方法,当前这一时期的城市管理主要工作是围绕市委、市政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中心目标,针对当前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强城市环境管理。
一、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机制。一是要建立起党工委统一领导,行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二是制定各项城市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市、区的有关精神和工作要求;三是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与质量。
二、营造~氛围。一是通过大小会议宣传发动、布置“城市管理年”的各项工作;二是组织各社区居委会、有关机团单位出城市管理宣传知识墙报(板报),印制、派发城管宣传资料、单张,开展广泛的宣传,提高机团单位和广大市民对城市管理的了解和认识;三是组织开展社区城市管理论坛,听取各界意见,发挥全社会的创造性和力量,为城市管理献计献策,共同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优化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动工作。在城市管理过程中,仅靠城管科或城管中队力量是不够的,管理的力度也是不够的,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各方资源,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一是加强与工商、派出所等城市管理相关单位的沟通,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不定期召开重大建设管理事务协商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让彼此发挥所长,更好地促进城管工作的开展;二是加强与区职能部门的联系,贯彻区的有关精神与工作要求,对街道无法解决的问题,要本着“属地管理,守土有责”的原则,及时反馈给区有关部门,并跟踪、督促,防止事态严重。三是发挥机团的作用,通过召开会议、上门拜访、派发宣传资料等方式,让机团单位了解城市管理的重要性参与进来,并定期召开会议,及时通报情况,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确保各阶段、各专项任务的完成;四是深入开展群众性创建活动,把广大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城市管理年”目标上来,切实把解决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作为为群众办实事、好事的重要工作来抓,吸引群众广泛参与。
四、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城市管理责任制。城市管理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只要城市存在,城市管理就必须配套,因此,在推进城市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避免为了解决一时问题,而遗留历史问题。主要做法:一是加快推进旧居住小区的物业管理,夯实城市管理基础。把旧城区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环境改善和谐社区整治后,引进小区物业管理;已覆盖物业管理的小区要一手抓稳固,一手抓提高,引导具备条件的居民小区(楼)成立业主委员会,进一步提高物业管理的服务质量。二是做好城管进社区工作。去年底街城管中队已经在社区建立“一区一员”制度,公示了责任人的姓名、联系电话,责任落实到岗到人。接下来就是如何加强管理的问题,要做到管理网络进社区、管理内容进社区、管理手段进社区、法规宣传进社区,密切城管与社区的关系,切实为群众解决问题。三是对“六乱”等现象,要从根本上进行管理,重点抓好主要大街、肉菜市场周边以及重点“窗口”地区的整治,通过深入到位的宣传、规范化的管理,使“六乱”工作经常化、制度化,避免突击管理所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四是加强对街道环卫站、消毒站的日常管理,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强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提高保洁率,加大除四害消杀工作力度防止疾病传播,全面改善旧城区环境,建设和谐社区。
五、结合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每条街有每条街自己的特色,作为老城区的老街,平房危房多、居民生活水平较低、没有成片的机团宿舍,很难象别的街一样轻易就可以圈地成小区并引进物业管理公司,但我们可在实际考察的基础上,以条件是否成熟为标准,哪里成熟创建哪里,一步步地推进创建工作;小区创建成了,物业公司不愿进驻,居民群众不肯接受,那就变通一点,在保证了保洁、保安的情况下,通过让利等方式,先把物业公司请进来,让群众一步步地接受,给彼此磨合的空间。由此可见,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老城区、老街,必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做工作。
六、抓好队伍建设。要抓好三支城市管理队伍的建设,保证及时处理群众投诉,确保辖区范围内城市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高效化。结合辖区实际,一是抓好街道卫生保洁队伍的建设,及时发现、及时清理卫生死角,保证辖区范围环境的长期干净整洁状态;二是抓好街道城市管理执法队伍和市容环境监督员队伍的建设,全力开展辖区范围内的整治“六乱”、工地管理、“拆违控违”等工作,负责重点地区的守点;三是抓好街道除四害专业消杀队伍的建设,积极开展除害防病工作,确保辖区范围内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日常化、规范化、高效化。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2
城市集中供热实施计量收费势在必行。原因是:其一, 目前集中供热还保留着福利性的“包费制”, 这种收费机制本身就应该改革。其二, 目前集中供热沿用的按面积收费的办法, 是“包费制”的产物, 既不科学, 也不合理, 也不公平。特别是供热企业推向市场的情况下, 应按市场规律办事, 要适合供热商品化的发展, 就应该按计量收费公平交易。其三, 城市集中供热不实施计量收费, 居民缺乏节能意识, 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 也使企业成本提高。
《建设部建筑节能“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中已明确指出:“对集中供热的民用建筑安设热表及有关调节设备并按表计量收费工作, 1998年通过试点取得成效, 开始推广, 2000年在重点城市成片推行, 2010年基本完成。”为了达到规划的要求, 1997年以来, 建设部在天津、大连、烟台等部分城市实施了计量收费示范项目。
铁岭天信公用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烟台市民生供热公司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作的计量收费试点项目, 个体操作在烟台民生小区进行。该项目在实施当中, 分别对双管供热系统和单管供热系统进行了计量收费的改造。在计量收费的技术方案论证、方案的经济比较、管网系统的改进、供热质量的提高、节能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成果, 提供了一些经验。
不论是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 不论是按户计量还是单元入口计量, 技术人员都能设计出理想的方案, 因此, 推行供热计量收费的难点不在技术, 也不在计量收费本身, 而在于与此相关的体制、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 计量收费就失去了前提条件。
1 暗补改明补, 激活计量收费的源动力
集中供热计量收费的最终落脚点不是供热企业而是用户, 是居民。居民才是实施计量收费的源动力。居民是否有节约意识, 是否旋动温控阀, 是企业能否成功实施计量收费的关键。
那么怎么增强居民的节约意识?怎样激活计量收费的源动力?办法有两条:其一是必要的宣传教育, 如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其二是取消供热“包费制”, 将暗补改明补, 把补贴发给居民, 多用热多交钱, 节约归己, 和居民的切身利益挂钩。思想教育是必要的, 但利益决定一切, 取消“包费制”, 将暗补改明补是激活源动力的关键因素。
目前虽然集中供热“包费制”逐步被打破, 但全国各地供热发展和收费现状不平衡。如烟台市规定采暖费个人承担42.7%, 其余由所在单位承担。长春市和哈尔滨市规定采暖费个人承担10%, 其余由所在单位承担。有的地区仍然全部由所在单位承担。“包费制”改革发展不平衡, 暗补改明补尚无明确的原则, 因此, 只有国家有关部门出台取消“包费制”, 才能为实施计量收费创造必需的社会条件。
2 改革热价核算办法, 保证供热企业生存发展
集中供热是城市公用基础设施, 供热企业是微利的, 它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取决于国家的优惠政策和自身的经营活动。在实施计量收费以后, 按照烟台试点情况, 企业的当年收入要减少。按照目前的热价水平和收费办法, 供热企业很难生存了, 更谈不上发展, 因此就必须对热价进行相应的调整。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上升或下降热价, 而是要从根本上改革热价的组成和核算办法, 才能保证供热企业生存和发展。国外通常把热价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固定费用, 收取固定费用的目的是弥补供热公司的消耗, 即独立成本;另一部分是消耗费用, 收取消耗费用的目的是补充供热公司的消耗, 即从属成本。本文暂不讨论独立成本和从属成本问题, 但在实施计量收费之前, 必须会同物价部门专门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热价结构和核算办法。
采用固定费用加消耗费用的办法来对热价进行核算, 决不是一般简单的价格计算, 需要考虑诸多客观因素。如, 从热源上看有热电联产、区域锅炉房等, 从燃料结构上看有燃煤、燃油、煤气、天燃气等, 从投资上看有企业投资、居民或单位集资、银行贷款、利用外资等, 这些因素都对热价的固定费用和消耗费用产生影响, 因此核算办法也不可能完全相同, 势必出现由于热源多元化、投资多元化等造成的热价多元化。所以有关部门对热价的研究必须先于计量收费, 而且固定费用和消耗费用要有一个合适的比例, 以保证供热企业在计量收费的体制下能够生存和发展。
3 明确计量收费的投资来源
实施计量收费, 不论新建系统还是旧网改造, 都需要投资。那么这笔投资应由谁来承担呢?
资金问题应与产权相联系, 应该由产权单位承担。对于新建工程, 室内采暖系统要进入开发商的房屋造价当中, 室外管网应由供热企业承担费用, 国家给予相应的资金政策。对于旧有系统的改造也是一样, 室内采暖系统的改造应由房屋所有人承担, 室外管网系统的改造应由供热企业承担, 可以从折旧费里开支。实施计量收费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利国利民的大事, 国家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给实施计量收费的企业以扶持。
4 供热企业具有社会公益性, 要给予不同于工业企业的特殊政策
城市供热是城市现代化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被国家列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为”。因此, 城市供热企业虽具有一般工业企业的属性, 但更有其特殊性, 这就是它的事业性。
改革开放以来, 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城市供水、供气、供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实施办法》, 对城市供热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进入市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城市供热企业可以参照工业企业一样转换经营机制, 打破大锅饭, 打破铁饭碗, 可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 但并不等于城市供热企业的性质就是工业企业性质, 因此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 我们对供热企业的性质应该再认识。
供热企业要进入市场, 要引入竞争机制, 要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单位, 也就是说具有工业企业的一般属性。但一个事物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它的特殊性而不是它的共性, 因为它是公用事业, 也不能否认它的社会福利性。供热企业和工业企业有许多不同的地方, 如政策规定供热企业只能微利企业;供热企业的商品———热能, 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在市场上流通;供热企业的热价只能由当地政府确定, 不能像工业产品那样随行就市;供热企业是以社会效益为目的, 明知要亏损也必须供热, 保证居民生活和社会安定, 而工业企业大部分是以企业盈利为目的;供热企业的产品单一, 不像工业企业那样产品可以调整等等。因此供热企业具有两重性。即社会公益性。
对供热企业性质的再认识, 就是要认识它的生存和发展。特别是实施计量收费的格局下, 更显得重要。日本早在1972年就制定了城市改造公用设施投资制度, 其内容包括对经营供热事业者的贷款及税金上的优惠制度。凡是符合《热供给事业法》并得到批准的供热企业, 可以取得日本开发银行的长期低息贷款, 其贷款额为总工程费用的50%, 年利率为7.8%, 每隔3~5年分期偿还, 15~20年内偿还完毕。在企业税金上也给予减免, 制定出相应法规, 新建系统投入运行之后头5年内固定资产税金为正常税金的1/3, 5年以后为2/3。法规规定如果不使用石油而是使用煤气等其它燃料, 那么在贷款及税金方面进一步给予优惠, 货款年利息可降到5.25%, 可免除现行的不动产所得税3%等等。丹麦政府为促进供热事业发展, 凡旧房子与热网联网, 政府拨款资助, 每年投资1.5亿克朗 (约2.4亿人民币) , 对于热网改造费用, 政府补贴占总投资的35%。
国外的经验只能供我们借鉴, 不过可以说明国外对待供热企业的政策是比工业企业要优惠得多。我们国家也出台一些不同于工业企业的优惠政策, 以扶持供热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一是要优先贷款而且利息要低, 还款时间要长;二是要适当降低些税收;三是适当增加一些投入;四是供热企业用水、用电等可采用民用价格或低于工业用水、用电的价格。
5 实施计量收费企业做好前期工作
实施计量收费企业要提前做好一系列准备工作, 如计量技术方案的论证, 资金的筹措等。本文所强调的是:在实施计量收费以后, 热负荷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热网的运行调节必须适合变化了的负荷。因此只能采用变流量运行调节技术。特别是以前以质调节为主的热网, 要实施变流量运行调节, 要投入变速泵, 利用微机进行控制等。这就要求对人员进行培训, 管理上也要适应计量收费、变流量运行的调节方式, 要提前采取一些必要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6 选择适合的供热计量方式
烟台市民生供热公司和美国霍尼韦尔公司合作的计量收费试点项目, 对计量方式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研讨。研讨的结果是, 不论单管系统还是双管系统都不采用按户计量的方式, 一律采用在单元引入口安装热计量, 室内安装温控阀和热分配表的方式。
为何不采用一户一表的计量方式呢?其理由是:要改造成双管系统, 需要加大投资, 室内改造成水平串联, 因室内有装修改造难度甚大。对于双管系统而言, 即使室内是水平串联系统也不采用一户一表的主要原因是热表造价太高, 居民难以接受。
根据试点情况, 对于单管系统采用在单元引入口处计量比较经济, 客观上也行得通。对于双管系统也是一样。就是说计量收费的方式要适合中国国情, 适应中国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当然少数有经济条件的地方或居民可实施一户一表。在初级阶段, 我们还是主张在单元引入口处计量, 这样会普及得更快些。
7 尽早实现计量仪表的国产化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8
人口老龄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变,疾病谱和死因谱发生了很大变化。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导致的疾病和死亡,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卫生工作的重点自然应转移到改变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推广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面[1]。这就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投入,现将在社区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有关体会报告如下。
加强领导,政府部门牵头是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
健康教育是世界卫生组织首选的公共卫生策略,是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弘扬科学思想,健康道德,倡导健康意识,健康行为,普及卫生法规及卫生知识的重要职责;而且承担着传播预防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知识和增进健康知识的重要任务,对于提高生命质量和人均期望寿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社区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它的存在和发展折射着这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水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提高。以心脑血管病、肿瘤、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为代表的西方病,正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慢性病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和医疗费用过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健康教育是一项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形成政府领导、街道负责、卫生行业管理、社区居委会参与、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2]。在社区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工作,如市民学校、老年大学、卫生科普、橱窗板报等。利用各种节假日、宣传日开展大型卫生宣传、咨询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全社会重视健康教育工作。也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培训,社区公共卫生医师是健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
我国健康教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和精神生活的需求,人们在重视身心健康的同时,对疾病的预防和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由于医疗机构在整体运行中存在着许多不合理现象,大批患者盲目流向大医院,增加了大医院的负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大量浪费,重治轻防,重短期效益轻视长远规划,没有专门的健康教育人才。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要进行培训,学习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必要的传播手段和沟通技巧,教给他们所需要的技能,掌握新知识、新手段,学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灵活掌握健康教育方法、技巧以及语言艺术,成为社区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要针对社区诊断,开展慢性病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等工作,以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是社区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要把做好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为己任,围绕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做文章。接受新思想改变旧观念,控制慢性病上升,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要求。
加强落实,在社区居委会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社区居委会是健康教育工作网络的网底,健康教育工作搞得好坏,是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标志之一。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居民强化健康意识,树立健康信念[3]。无论是组织“健康知识进万家活动”,市民学校,老年大学,还是将健康知识资料,健康处方、报纸等送到居民家中,这些都需要居委会组织落实。提高居委会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是必要的。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健康教育机构都应在人、财、物方面向居委会倾斜,解决具体困难,技术指导,将健康教育工作落在实处。
随时总结,搞好试点,做好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
在社区健康教育工作中,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以点带面,定期督导,并对最终结果,进行效果评价。及时总结,使社区健康教育工作在思想性,科学性和群众性方面更加适应社区健康教育的需要。推进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健康教育工作不但要在老年人中开展,更要在各个行业、各年龄组开展,才能达到预防疾病,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延长寿命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爱红,李春燕.论社区是开展慢性病健康教育的平台.中国社区医学,2004,10(1):34.
2青岛市四方区疾病控制中心.新型社区健康教育的探讨.青岛医药卫生,2005,37(1):55-56.
3范珊红,化前珍,余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与健康教育.中国健康教育,2006,22(3):227-228.
[ZK)][HT][FL)][HJ]
[FL(3!@(0,0,0,40)K2]
4姜先雁,窦相峰,杨瑛.饮酒量与血压相关性研究[J].中国慢性非传染病预防与控制,2006,14(2):91-93.
5熊瑛,黎艳,程良玉.1806例健康体检者血脂状况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2004(4):337-339.
关于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总结 篇4
对香樟树绿化公园内违法建设拆除1200平方米,清除菜土1500平方米,补种绿化2700平方米;每天安排专人对辖区,特别是地铁口等共享单车较多的区域进行值守,随时将乱停、倾倒的共享单车摆放到停车线内;对刘家冲路老青园办事处出口乱停车现象进行整治,设置花箱、整理土地,设置杆,开展停车收费管理,解决该处乱停现象;对水电八局与湘府华城之间道路、阳光嘉园与友谊别墅区之间道路联合交警、市政部门开展乱停整治,拟设置拦车桩、重新施划道路标线、开展集中抄牌整治,目前正在实施中;积极开展“大扫除”、“大清洗”活动、牛皮癣整治行动等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居民区域周边环境,提升生活水平。
二是加大中央环保督察交办问题整改力度。
(一)本月,为防止中央环保督查交办问题反弹,街道再次对环保督查期间交办的各项问题进行“回头看”,严禁问题反弹,举一反三,对辖区重点舆情环境问题积极进行处理。通过会议调度,要求各部门及社区加强对辖区建筑工地扬尘、垃圾秸秆焚烧现象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街道和社区积极对辖区建筑施工项目全面巡查,辖区建筑施工项目基本按要求实现5个“100%”,围挡、裸土覆盖、工地车辆出入及降尘设备符合要求。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5
为进一步提升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水平,巩固农村食品安全专项行动整治成果,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按照《x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深入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合江街道自x月以来,深入开展了农村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责任,精心安排部署
按照《通知》要求,合江街道赓即行动,及时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对全街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安排部署。
二、宣传发动,营造整治氛围
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使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形成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食品,切实保障农村食品安全的良好氛围。一是通过在人群密集的场所发放传单等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常识,普及科学饮食知识,引导公众正确选购食品,增强公众的食品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二是下村入户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宣传,告知食品生产经营者制售假劣及有毒有害食品的严重后果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提高生产经营企业和从业人员依法生产经营的主体责任意识,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突出重点,全面整顿到位
(一)加强食品流通环节整治。一是扎实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全面清理整治无证经营等违法行为。二是准确掌握无证食品生产经营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建立监管台账,消除食品安全监管盲区死角。
(二)加强农村集体聚餐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实行农村集体聚餐报告备案制度和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加大食品加工制作和人员健康管理、食品原料来源以及卫生环境检查指导力度,切实防范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三)狠抓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管。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整治,组织辖区内x所学校、x所幼儿园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对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下达责令整改书xx余份。使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状况得到了根本性改善。
(四)突出重点品种监管。加大对儿童食品、畜禽水产品、肉及肉制品、“五毛”食品等重点食品监管力度。街道先后开展了“三小”门店、肉及肉制品、小散乱污等多项整治工作,出动执法人员xx余人次,检查门店xx家,排查食品安全隐患xx处。在农贸市场、人员密集场所张贴预防有毒野生蘑菇中毒宣传画报xx张,严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6
为有效防范学生溺水事故,确保学生生命安全,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党工委、办事处决定在全街道范围内组织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明确治理工作要求
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落实“边排查、边整改”工作要求,加强防溺水日常管理和隐患排查,深入开展学生防溺水专项治理工作,在党工委、办事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学生防溺水工作体系,构筑安全防护线,有效防止学生溺亡事故发生,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严密工作体系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
防溺水工作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做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意义重大。党工委、办事处成立了学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工委书记XX任政委,办事处主任XX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XX任常务副组长,党工委委员、人大联络工委主任XX,党工委委员、政协联络工委主任XX,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XX,党工委委员XX,党工委委员XX,办事处副主任XX,办事处副主任XX,一级主任科员XX任副组长,党政综合办公室、基层党建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政务服务中心、综合行政执法大队、退役军人服务站、派出所、司法所、财政所、四医院、廖田卫生院、联合学校、市管所、市监所、XX交警中队、团工委、妇联、各村(社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由党工委副书记XX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要督促相关部门及村(社区)积极履职,定期研究部署防溺水工作。
(二)构建联防联控机制。
各村(社区)、相关单位要协同配合,联防联控,共同抓好学生防溺水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村(社区)要建立健全辖区河流、水库及堰塘等水域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防范水域,落实防范责任。各村(社区)要完善安全设施,加强现场管理,严防失管失控发生溺水事件。财政所要加强防溺水工作经费保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派出所、司法所、四医院、廖田卫生院、联合学校等部门要积极配合实施学生溺水事故救援及善后处置工作,维护治安秩序。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社会事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要督促相关村(社区)和单位在矿区、施工工地等涉水危险生产区域及水库、塘、流经人口密集区域的河段等重点水域和溺水多发地设置安全警示标牌及防护设施,加强日常管理,并督促施工企业回填危险水池、水坑等。宣传办、联合学校要加强学生游泳安全和防溺水安全公益宣传。团工委、妇联、社会事务办公室、联合学校等要组织各类志愿者结对社区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及监护存在困难的家庭,加强安全教育和关爱帮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派出所、司法所、四医院、廖田卫生院、联合学校等部门要加强协调联动,强化事故处置和善后,形成强大合力。宣传办、派出所、联合学校等部门要加强舆情应对,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司法所等部门要协助调解因学生溺亡事故而引发的矛盾纠纷,防止造成不良影响,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三)组建防溺水专项工作组。
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成立学生防溺水专项工作组,同时承担街道学生防溺水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专项工作组具体负责分析研判全街道防溺水工作形势、总结工作经验并形成调查报告、向领导小组提出合理对策和建议、组织对全街道学生防溺水工作进行督导考评。三、构建严格责任体系
建立健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学生防溺水责任体系,压紧压实属地管理责任、联合学校宣传教育主体责任、村(社区)的日常防控责任,以及家庭监护责任。
(一)落实属地管理责任。
各村(社区)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配合相关部门对水库、河道、塘堰坝、水电站、水闸、渠道及水井、水窖等水利工程进行全面摸底排查,以村(社区)为单位建立台账,明确责任主体,按照管理权限,落实安全管理责任制。相关部门要督促指导各村(社区)、相关单位或管理人建立安全巡查制度,做好安全警示标志标识设置、救援器材和队伍配备、防护设施建设等工作。(二)落实学校宣传教育主体责任。
联合学校要加强对学生防溺水的宣传教育,落实防溺水教育“六个一”,即看一次专题片、唱一首歌、上一节课、贴一张挂图、写一篇作文、发一封信。夏秋季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家长会和校园集中演练活动;在每年雨季、汛期及春秋季开学初集中开展教育活动。(三)落实村(社区)日常防控责任。
充分发挥基层干部、党员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弥补学生在放学后、双休日及节假日期间脱离学校监管的短板,织牢基层日常防控网络。各村(社区)要落实“四个一”,即发一份警示公开信(辖区内人手一份),立一块安全警示标牌(每一处危险路段及水域均设立),组建一支防溺水巡逻队(以村(社区)为单位,队员由可由党员、组长及相关志愿者组成),兑现一个奖励(见义勇为奖)。(四)落实学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监护责任。
加强对村(居)民群众的宣传教育,督促家长切实担负起对学生的法定监护责任。家长及监护人要切实履行对子女的主体监护责任,了解掌握学生防溺水“六不”要求,即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学会正确的自救和救人方法。四、强化重点保障机制
(一)建立奖励激励机制。
由街道办事处牵头,设立青少年工作奖励基金会,将防溺水工作列入奖励内容。对在学生溺水施救中涌现出的见义勇为人员给予奖励,弘扬社会正气。同时,各村(社区)也要安排专门资金用于防溺水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等工作。(二)建立事故处置联动机制。
成立由街道办事处牵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派出所、司法所、四医院、廖田卫生院、联合学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溺亡事故处置团队,提高处置学生溺亡事件的能力。建立信息互通机制,畅通信息传递渠道,确保第一时间反应处置。要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加大对溺水救援队伍专业技能培训力度,确保一旦发生溺水事件,能快速反应,高效施救。要提升事故处置能力,做到第一间介入,及时、认真地做好调查硏究和分析鉴定工作,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处理得当,共同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关于开展保安培训工作的思考 篇7
我校开展辽宁省保安培训工作的优势分析
环境优越的培训基地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坐落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 这里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 使得我校成为了培训的一块宝地。2008年7月, 辽宁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获批成为公安部警务实战训练大连基地。基地的建立, 为我校开展保安培训提供了诸多便利。学校除了应有的教学设施和住宿条件外, 还建有大型实战训练馆、模拟街区、心里测试训练场、室外射击场等培训场地, 为保安各门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利的场地条件。
良好的师资培训队伍我校的保安专业教师均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在保安学基础理论、保安企业管理、保安职业道德、保安勤务、保安礼仪以及保安消防管理等方面都有很深厚的理论积淀。其中副教授一名, 其他成员均为讲师职称。尽管这支队伍还很年轻, 但已形成了很好的梯队结构, 并在保安理论科研工作中取得了很好成绩。
广阔的保安培训市场辽宁是全国最早开办保安服务公司的省份之一。1985年, 根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关于学习深圳经验、在大中城市创办保安服务公司的精神,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开办了全省首家保安服务公司, 这标志着辽宁保安服务业的正式诞生。25年的时间里, 辽宁保安服务业从无到有、从大到小、从弱到强,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令人瞩目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 全省各类保安人员已达13万人之多, 保安公司126家, 覆盖全省100%的市县, 并已有30家保安公司实行了规范管理。以2007年为例, 全省新发展保安员已达35246人, 超额完成2007年新增3万名保安员的发展指标。从统计的新增保安员分布情况看, 各保安公司新增22928人, 占发展总数的65.05%, 自建保安组织纳入统一管理的保安员新增12318人, 占发展总数的34.95%。如此迅猛的发展态势, 使得保安服务市场这块蛋糕越做越大。然而, 现有的保安人员良莠不齐, 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据统计, 拥有初中和高中学历者占90%, 拥有大专学历以上者占10%。这些保安从业人员普遍缺乏较系统、较严格的教育培训, 综合素质不高, 竞争能力不强。这为我校开展辽宁省保安教育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我校开展辽宁省保安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
招生问题虽然我们有非常广阔的市场远景, 但目前辽宁省乃至全国保安职业化程度不高是个普遍问题。保安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保安服务企业在保安市场中利润不高, 许多保安服务企业由于政企不分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 不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培训自己的员工以提高职业技能和素质。加之我省开展保安服务业只有短短二十几年, 保安作为一种职业虽然已为公众所认可, 但此项职业在社会职业分类中地位较低, 对人们的吸引力较小, 特别是对较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更小。这也是造成我们及大多数保安教育培训机构招生困难的主要原因。
我校的保安培训尚未形成体系目前, 与辽宁省内其他保安教育培训机构相比, 我校的保安培训尚未形成体系。我校只是在2009年5月承接了7期的保安培训班, 虽然涉及面很大, 收效也颇多, 但由于我校保安教育培训时间太短, 从学校领导到培训教师都缺乏一定的经验, 尤其是许多管理机制尚未形成, 或者说正处在探索阶段, 这些情况必然会影响我们在保安教育培训市场中的竞争力, 成为制约我们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我校开展辽宁省保安培训工作的对策分析
关于招生 (1) 领导重视, 加大投入。学校在警务培训方面做得很好, 保安培训完全可以借鉴警务培训的先进经验。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给予必要的扶持。因为保安培训做得好, 不但满足了辽宁省保安服务市场的要求, 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学校创收。我们应与辽宁省公安厅保安处密切联系, 时刻关注辽宁保安发展动态, 随时掌握一线保安需求, 把培训工作真正做实做稳。 (2) 调研市场, 加大宣传。我校应成立专门的保安培训招生办公室, 主管保安培训招生工作。工作人员应随时了解保安培训市场动态, 深入到一线的保安服务公司宣传我校的保安培训工作。
关于建立我校保安培训体系 (1) 强化认识, 转变观念, 明确保安培训的重要地位。2010年1月1日, 《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 其中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 保安培训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是依法设立的保安服务公司或者依法设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学校、职业培训机构;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师资力量, 其中保安专业师资人员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者10年以上治安保卫管理工作经历;有保安培训所需的场所、设施等教学条件。作为辽宁省唯一一所公安院校, 我校有责任也有能力承担起辽宁省保安队伍培训的工作。我们应按照保安员培训大纲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针对不同级别的保安人员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提高对保安培训重要性的认识, 强化保安培训的系统规划, 明确规定实施步骤, 抓紧贯彻落实, 力争尽快取得实效。 (2) 分清层次, 联系实践, 打造保安培训的品牌效应。保安培训与保安职业教育不同, 学员的层次级别存在差异, 我们要不同对待。例如, 对于保安员的课程设置, 除了按照培训教学大纲外, 要体现一个“初”字, 为以后能够更好地适应保安工作打好基础;对于保安队长的培训课程设置, 要强调一个“升”字, 着眼于提高, 通过培训, 使其管理水平和实战技能都能得到相应提升, 为保安队伍储备力量;对于保安公司经理的培训课程设置, 要突出一个“新”字, 强调“精”, 尤其注重现代中小企业管理知识的教学。保安培训要紧跟实践发展步伐, 注重联系实际。一定要克服培训内容滞后于形势发展, 对基层保安工作缺乏指导意义, 不适应和不符合新形势下保安实战需要之类的严重阻碍保安培训质量提高的现象, 必须充分关注保安实践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以及国内外前沿的保安技术、手段和方法, 并不断更新和加入保安培训教学内容中去, 做到真正培训有实用。打造我校保安培训品牌效应。 (3) 强化保安培训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提高保安培训的质量, 无疑是要通过培训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来实现, 所以必须强化保安培训教师队伍建设。要求他们不仅政治素质高, 保安专业知识精, 而且必须操作技能好, 实践动手能力强, 不仅能在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 还要具有指导学员实际操作的本领。这就要求参加培训的教师, 要不断完善自我。学校可以建立任课教师周期性到保安服务公司调查研究等制度, 从政策上引导, 在经济上鼓励, 打造一支业务过硬的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建.保安服务管理条例释义与适用指导[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 2009.
[2]张万宝.关于加强公安院校民警培训建设的战略性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4) :5-9.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示,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这是企业工会大力开展帮扶救助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在社会发展和企业改革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由于天灾人祸,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丧失劳动能力等突发事件导致部分职工及其家庭在工作和生活上陷入困境,举步维艰。工会组织发挥“职工之家”的作用,关爱每一名职工,通过建立一系列帮扶救助机制,辐射出救急解难帮困暖人心的力量,做到不让一个困难职工家庭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子女因生活困难上不起学,不让一名困难职工因患病得不到救治,是“职工之家”建设卓有成效的重要体现。西山工会多年来始终把它视作一项重要课题,经过不断地研究和实践,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又具有煤炭企业特色的帮扶之路,实现了救助、维权、服务一体化。我们所建立的“3110”帮扶机制成为企业开展常态化、长效化帮扶工作最有效的途径,也成为西山工会工作经验的核心与代表。
一、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最佳路径
“3110”工作法,“3”指得是建立工会系统三级帮扶组织体系,实现帮扶工作全覆盖。这从广义上讲是对困难群体信息收集,实施救助,扶持服务整个帮扶过程的网罗,狭义上讲则是组织体系上的集纳。就是要依托工会组织体系,在西山集团、矿厂、区科相应建立三级帮扶工作机构。在集团工会建立帮扶中心,基层建立帮扶站(点),配备人员场地,投入设施、设立资金,形成自上而下,分层救助,多层施助,重点帮扶的救助工作模式。
工会具有组织体系严密,群众基础广泛,活动方式独特等特点,在关心职工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是基于工会组织这些特点,经过深入思考,我们提出了工会组织延伸哪里,帮扶组织就创建到哪里,自上而下形成并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帮扶网络体系越织越密,覆盖了整个西山矿区,做到了贫困人员底子清,施助途径多,帮扶过程快,解困效果好,让帮扶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二、创新工作制度,建立十项救助金
“3110”工作法,“10”是指西山集团建立的十项帮扶救助金制度。帮扶工作离不开资金做保障。一是行政拨款、二是工会出资、三是干部职工捐款。保证资金量充足,帮扶工作才可持续。当前西山建立的十项救助金主要包括以下:
(一)生活困难救助金。一是在职职工生活困难救助金,二是退休职工生活困难救助金。这两项资金主要用于对有生活困难的职工个体实施日常救助,灵活应急,数额不大,一年内可多次救助,由基层各单位根据实际需求使用,灵活掌握。
(二)大病救助金。一是大病救助金,二是职工医疗互助金。大病救助金的资金来源是:医保每年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基金企业征缴部分3%中划0.5%,每年大约440万。这项救助金是针对大病职工由工会认定其生活困难后,可对统筹自付段部分产生的费用在医保报销的基础上进行二次救助,救助的标准是统筹自付超过5000元的部分由救助金再支付80%,最高额度为1万元。职工医疗互助工作从2006年开始,经过近十年的运作日趋规范成熟。互助金是由三部分组成。每位职工每年缴纳20元,基层单位每年为每位职工补贴5元,集团工会每人每年补贴10元,也就是每期一名职工的互助金总额为35元。当职工发生诊疗,住院等医疗费用的时候,医疗互助可对其进行救助。救助报销包含四种单据:特检费用报销单,慢性病门诊收据,住院费用结算单,医保费用结算单。当然这个救助是以医保报销为基础的。救助分三类,一类叫补助,就是在西山定点医疗机构发生住院费用,经西山医保认定的慢性特殊病种门诊费用和转往外地住院治疗发生的费用,经统筹基金支付后,统筹段自付起超过1千元的部分按50%救助。职工每连续参加5年医疗互助,报销比例会在50%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第二类是康复金,是指统筹支付超过12万元的大病职工,可享受5千元至1万元的医疗康复金。第三类就是大病特殊救助。具体包括三种情况,一是病种特殊,救治费用巨大,职工无力负担。二是病情紧急,急需用钱救助,可视情况特事特办,事先预付。三是职工个体情况特殊,费用支出巨大,诊疗期没有完结抵垫费用无法兑现,为维持正在进行的治疗可以享受特殊救助。因为医保是一种事后救助体系所以我们的医疗互助可以变事后为事前和事中服务于职工。每个季度报销一次。
(三)助学资金。一是中小学助学金,设立在基层矿厂,主要针对困难的中小学生解决上学难的问题。二是大学助学金,设在集团,主要帮助寒门学子圆大学梦,(其中包括研究生和中专技校学生)。助学金可以说是我们覆盖面受益面最广的一项资金,不仅覆盖在职职工,退休职工,也涵盖了病亡遗属。但是工亡子女不含在其中,因为此资金中对工亡子女专门设有教育基金。除了以上三项救助金外,还包括残疾困难救助金,法律援助金,创业周转金和租凭住房救助金等四项,共同构成十项救助金。这十项救助金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近几年我们还对其不断加强完善,增加了冬季减免取暖费和帮助特困职工家庭优先安排子女就业的政策,取得了困难职工的信任和好评。
三、创新工作载体,开展“一助一,献爱心”活动
“3110”工作法,其中的“1”是指大力开展“一助一,献爱心”帮扶活动,实现工会帮扶工作常态化。从2004年开始,西山工会组织所有工会干部与困难职工开展了“一助一,献爱心”结对子帮扶活动。2005年12月,西山党政联合发文,将“一助一,献爱心”帮扶活动在全集团全面展开。帮扶人由工会干部扩大到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基层单位则扩大至科级干部、区队干部。多年的实践证明,结对帮扶将帮扶责任、方式、措施、目标明确下来,将“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工作的方式贯穿到日常工作中,实现了帮扶内容多元化、常态化,是新时期做好群众思想工作的好方法。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助一,献爱心”帮扶活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一助一”发展成为“一助多”和“多助一”的新格局。目前,企业经济面临困难,但帮扶工作的力度仍不断加大,困难职工人数正逐步减少,全集团所结帮扶对子数有所减少,但参与其中的干部没有减少却在增加,特困职工重点多人、多层面帮扶,合力突破成为这项帮扶工作的新特点。同时如何通过科学有效的方法、途径、措施帮助困难职工脱贫,特别关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我们做好帮扶工作发展方向。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9
街道办事处管理职能的建议
政协海伦市委员会 付秀伟
随着我市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住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城市管理社区化趋势日益明显,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在城市的管理中作用逐渐突出。我市街道成立五年来,在参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城市管理体制实际上仍按原来单位管理的模式运作,已远不能适应城市管理的需要。街道办事处普遍存在的“有责无权”的现象,许多城市管理工作无法参与,严重制约了其功能的正常发挥。对此,我建议应进一步加强街道办事处的管理职能。
一、当前街道城管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街道管理体制不顺。随着政府机构改革的推进和职能的转变,许多由市区政府承担的城市管理工作下移到街道、社区来承担,街道管理体制不顺、条块不协调、责权不统一的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一些承担着城市管理职责的政府部门,在不向街道办事处下放相应的管理权和执法权的情况下,却把街道、社区作为自己的基层执行机构,从而形成政府职能部门因力量有限而管理服务不到位,街道因职权所限而管理服务不到位的局面。
(二)缺乏配套的实施办法。我市进行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已经五年了,实际运行也已经近三年了,但至今还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来明确街道办事处的职权,从而造成城市管理工作的重心并未真正下移,以致街道办事处在城管工作中仍如以前一样处于“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着的看不见”的状态中。城市管理工作是大量具体繁杂的工作,如治理环境脏乱差、市政公共维护、禁止和拆除违章搭建、制止破墙开店、取缔占道经营、纠正车辆乱停乱放等,没有相应的权和利作保障,缺少行政手段,使街道办事处对城管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三)街道城管工作保障措施不到位,缺乏活力。街道城市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由街道办事处自身财力无法解决,每年需要为此挤占数万元甚至更多的资金,而街道办事处没有固定的财源,只能靠向上争取。而城市管理工作中的某些政策性收费,如违章建筑、占道经营等收费以及罚没收入,均由市级有关部门收取。因此,街道城管工作在经济收支上经常性的入不敷出。同时在法律层面上,街道办事处因没有设立城管和城建监察部门,没有市级明确的行政委托和授权,街道在城市管理工作在管理、执法上有失“合法”性,难以得到社会认同。
二、关于加强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管理工作中基础地位的建议
(一)加快立法,建章立制,明确街道在城管中的位置。应通过尽快制定具体的政策意见,进一步明晰街道办事处的职权。建议市委、市政府尽快出台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或《实施办法》等政策性文件,明确城市管理的内容、范围、执法主体,执法体系中的职责分工、执法程序、处罚条款等,在城市管理工作中明确赋予街道办事处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和处罚权。形成街道办事处有权有责,依法参与和主持辖区的城市管理各项工作,依法协调辖区内所有驻区单位在本辖区内的相互关系,从而完成城市管理各项任务。因此建议在街道一级设立相应的城管职能部门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在一定范围内依法行使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市容市貌、市政管理、规划管理以及私建滥建、违法设摊、堆物、占道等方面的综合执法职能。
(二)理顺体制,下放权力,明确街道在城管中的事权。实现事权下放,增强街道办事处自身的综合协调能力,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市城市管理体制上存在的条块分割问题,改变街道办事处“无权办事”状况,强化街道在城市管理中基础地位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应明确各“条”在“块”里的机构归属,按照属地、高效的原则,原则上能归街道管的尽可能归街道管,将各“条”的一部分可以下放的职能迁移到街道之中。同时实现条块联动,使街道的责任和权利统一起来。要赋予街道办事处必要的城市管理事权,如城市规划监督管理权、环境卫生管理权、市政管理执法权、文明单位一票否决权等,以发挥和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对暂时不能下放、授权或委托执行的权力,应设立条、块责任制和工作协调配合制度,以减少管理漏洞和死角。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体制、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我区街道人口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流动人口逐年增加,市区、街道计生工作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计生管理体制、工作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工作中碰到的许多困难也暴露出管理上的漏洞,计生部门的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人就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对策取向提一些看法和意见,以供参考和探讨。
一、我区街道计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我区街道计生工作碰到的困难和问题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多”:
1、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多。我区街道总人口中,流动人口以及非本市户籍的外来常住人口占了较大的比例,尤其有的街道、居委会,流动人口、外来人口占了总人口的25%甚至40%。这些人员流动性大,计生观念淡薄,计划外怀孕、生育、超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对其生育、节育等情况难以查明,对无证怀孕、生育的,一查就躲,一清就跑,一走就来,造成行政执法难。
同时,对流动人口的管理水平不高,力度不够,计生部门唱独脚戏,各个职能部门未能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计生“一证管多证”的管理制度无法落实。
2、下岗分流人员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尤其是国企改革的不断推进,许多国有企业“关、停、并、转”,大量下岗、分流人员脱离原单位流向社会,他们失去原来有效的行政管理,计划外怀孕、生育、超生现象时时发生。这些人员本身因为下岗、分流而存有不满情绪,对定时的查环查孕等计生工作就更加不理睬、不配合,加上企业改组改制后,原来的计生机构撤的撤、并的并,计生工作人员有的下岗,有的担任它职。企业只讲经济效益,忽视本单位的计生工作,使得不少单位的计生工作根本无人过问,不少单位的宿舍区成了计生死角。
3、人户分离现象日益增多。由于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住房商品化,再加上户口的功能日趋淡化,人户分离的现象越来越多,而户籍管理手段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现行的计生管理制度和职责又不能很好地落实,使得两地计生部门对这类人员的计生情况不明,甚至无法互相取得联系来共管,势必造成“脱管”,这些人户分离的人员中,无固定单位、无固定职业、无业、下岗、分流的不少,这些人无任何行政约束,对当地计生部门的计生管理置若罔闻,给计生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4、无主管部门的单位多。随着市场经济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无主管的单位越来越多,不同所有制性质的企业也不断增多,这些单位很多就根本没人管理计生,也不配合计生部门开展工作,而我们又没有更加有效的制约机制对这些单位进行约束,国策在这些单位中难以贯彻落实。这给当地计生部门的管理带来很大的难度。
5住宅小区越来越多。随着住房商品化,住房管理物业化,越来越多的单位都纷纷将本单位住宅区的管理从本单位的行政管理中剥离出来,委托、承包给社会上的专业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以减轻本单位的非正常性开支。这样,这些单位就将对住宅区的计生管理责任推给物业公司,而物业公司又不愿承担这一职责,即使管理也难以管理到位,这就造成实际上的管理死角。如果将这些住宅小区都推给社区居委会进行管理,势必牵扯居委会极大的精力,而居委会人手少,管理水平低,难以胜任对物业小区的计生管理。
二、我区街道计生工作的对策思路
在人口与计生事业中,我们经过30年的伟大实践,已经探索出一整套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社会制约机制,这种主要依靠行政手段来 推动和管理的社会制约机制在计生工作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还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面对当前新的形势、新的体制,面临新的情况、新的问题,这种管理方式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我们必须以与时俱进的战略眼光不断改变工作思路和方法,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断改革创新,探索新路子,推动我区街道人口与计生的发展。
国家计生委的《关于加快城市社区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的“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与计生工作管理机制的总体要求,在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指导下,依托社区,建立“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人口与计生管理机制,不断增强社区计生管理、服务能力和自治能力。这是当前城区街道人口与计生工作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人口与计生工作综合改革的主攻方向。
“属地管理”,就是推进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属地管理,推进人户分离人员和流动人口的现居住地管理;
“单位负责”,是指所有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执行计生基本国策,履行计生工作职责;
“居民自治”,就是指社区居民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生育行为,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监督;
“社区服务”,是指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开展计生综合服务,为计生家庭提供优先优惠的便民利民服务。
新的管理机制突出了社区在城区街道计生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托社区服务网络,有利于解决管理机制中管理不到位、条条弱化、责权不清的问题,有利于把计生宣传、教育、技术服务于社区服务、社区事务融为一体,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实现基层计生工作大联合、大渗透、大协调。
为了推进这一管理机制,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大领导力 度,理顺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和社区的关系,加快各种配套措施的出台,加快改革计生工作目标考核的步伐,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1、各级领导要重视和加强对城区街道人口的综合管理,建立有效的协调运作机制,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调、配合、检查、监督,把综合治理制度化,规范化。
2、加强社区计生队伍的建设,这是做好社区计生工作的组织保证,将德才兼备、责任心强的年轻干部提拔到计生领导岗位上来,在政治待遇、经济待遇上向计生干部倾斜,使计生干部安心工作和尽心工作。
3、完善管理体制,“单位负责,条条保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要进一步完善,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营造一个齐抓共管的氛围。
4、做好特殊人群、重点对象、重点部位的管理。流动人口、下岗分流人员、人户分离人员是我们的主要管理对象;住宅小区、出租屋、是我们的主要管理、重点清理的部位。对这类人员、部位的管理,要纳入社会综合治理来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验证、统一服务、统一检查、统一考核,消除脱管、漏管的死角。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 篇11
一、社区检察部门开展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职能定位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2012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和司法部联合制定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将社区矫正的执法主体从公安机关调整为社区矫正机构,使街镇司法所成为最主要的社区矫正执法力量。同年,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些都标志着社区矫正工作自2003年开始试点以来,在总结我国传统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的基础上,已初步建立了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并逐步探索建立融教育矫正、监督管理与社会适应性帮扶为一体的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在此过程中,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也需要对社区矫正监督机制作相应调整和完善,通过派驻社区检察室承担此项职能,有利于检察机关弥补对基层司法所监督的空白,发挥检察室贴近一线的平台优势,在人员配备、工作方法等方面强化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
目前本市各社区检察室均配1-2名社区矫正监督专职干部负责管辖司法所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各区县院社区检察科由专人负责全区县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汇总和分析,市检察院社区处设专职岗位开展全市社区矫正监督业务指导和协调,已形成市、区县、街镇三级社区检察部门对应社区矫正机构的分层监督模式。2014年5月27日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会上高检院李如林副检察长提出要“健全社区矫正检察机构,特别是要加强基层检察院的机构建设”,从全国来看,上海的社区矫正监督,从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监督模式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均具有较鲜明的工作特色,已初步实现了高检院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派驻基层检察室与社区矫正法律监督的对接联动机制”、建立“承担社区矫正检察任务的专门机构”的工作要求。
二、社区检察部门对社区矫正活动的监督模式和工作做法
目前全市共设立社区检察室43个,已实现对全市17个区县218个街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监督全覆盖。总体来看,我市社区矫正对象已从2012年的6000余人增加到目前的8500人左右,同时随着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的推行,预计我市监外服刑人数仍将持续高位运行,这对本市社区矫正及法律监督工作的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需要社区矫正监督工作的方式方法不断与时俱进。
(一)对外搭建监督配合平台
一是搭建联系平台,加强监督机制建设。市院社区检察部门注重与市社区矫正机构加强工作联系,在市级层面建立社区矫正监督协作机制,会签双方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支持配合的若干意见,旨在通过制发工作意见,固定检察监督方式方法,促进社区矫正监督的规范有效。同时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与同级社区矫正部门已普遍建立起联席会议、情况通报、联组学习等工作机制,通过常态化的工作互通联系,深化监督工作。
二是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多层次开展底数核对。依托社区矫正对象信息交换工作机制,全市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及时掌握本地区社区矫正对象底数和交付执行情况,通过多层次底数核对,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脱漏管。目前,各派驻社区检察室通过日常巡检工作,对街镇司法所进行常态监督,及时核对进入和终止社区矫正的人数;社区检察科与区县司法局于每月25日核对在册社区矫正人数,及时排查和纠正脱漏管;市院社区处和本市法院、监狱、公安机关与市矫正办形成每季度核对全市各类社区矫正对象人数机制,通过对判、交、送、接、管各环节数据的综合比对,发现社区矫正刑罚执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
三是搭建信息化共享平台,推进实时动态监督。信息化动态监督是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发展的方向,目前在全市各区县已成立或试运行的社区矫正中心,社区检察部门已接入区域社区矫正管理系统数据浏览终端,提高了对社区矫正底数核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在此基础上,市院社区处与市矫正办正结合各自业务软件的研发和升级,探索建立市级层面的社区矫正数据共享系统,以实现对全市社区矫正执法情况的动态掌握和同步监督。
(二)内部建立“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一是逐人建档开展日常巡检。社区检察室对管辖内的社区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制度,通过开展社区矫正执法一线现场检察、文书审查、约见谈话、台账核查等工作,检察日常监管和矫治措施是否落实到位,并将监督措施与结果记入检察档案,实现对监督工作的动态管理。在开展日常巡检的同时,突出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的刑罚执行监督,2014年初,市院社区处通过对重新犯罪、社区矫正机构风险分级等情况的分析,并经过在部分区县的比例测算,下发了《关于对监外执行重点对象刑罚执行加强监督的通知》,明确将:1.被社区矫正机构纳入一级矫正的社区矫正对象;2.经常居住地不在列管地的监外执行对象;3.涉毒罪犯(依照《刑法》第六章第七节定罪量刑的罪犯);4. 因同一性质犯罪行为被处两次以上(含两次)刑罚的监外执行对象等四类对象列为社区矫正重控对象,在日常巡检中要求逐人参加列管宣告、约见谈话,强化检察措施,并重点检察其集中教育、公益劳动、矫正档案及奖惩情况,及时预防和纠正监外执行对象漏管脱管,控制重新犯罪率。
二是常见多发问题重点检察。重点检察主要是围绕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判执交接、列管宣告、外出请假、教育劳动、期满解除等重要环节中的常见多发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检察监督,重点查明社区矫正的衔接、监管、检察监督等各环节上存在的衔接疏漏、监管不严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防止类似情况再度发生。如在判执交接环节,针对日常检察中发现的审前社会调查制度执行不到位、列管地核实不准确、执行文书送达不规范而导致延期宣告多发的问题,加强与社区矫正职能部门的底数核对和文书核查工作。如静安区院与区司法局、区法院会签了《关于社区矫正判执交接工作的若干规定》,通过建立被告人保证和承诺责任制度、明确区司法局指定列管的期限、探索核实列管地听证会制度等方法,解决因司法行政机关对法院确定的列管地有异议而互相推诿不予列管的问题,自文件会签以来,区域内再未发生过因居住地争议引发的社区矫正人员脱漏管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较好。又如在宣告纳管环节,针对部分地区派出所参与社区矫正宣告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率较低等问题,黄浦、徐汇社区检察部门重点关注此类情形,统计民警参与率,向分局法制办进行通报,并针对公安机关配合社区矫正工作意识上、警力安排上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并且把专项检察后公安机关采纳意见、整改情况作为日常重点监督事项。通过检察,黄浦、徐汇两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宣告前向民警预通知制度,徐汇更是将通知纳入了信息化管理的网络平台,即将宣告时间预先输入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由系统自动向列管地派出所民警手机发送通知短信。目前,两区均做到社区矫正宣告执行地民警全参与,保障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和有效性。
nlc202309051827
三是突出问题专项检察。围绕社区矫正活动及监督工作重点及发现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察,力求通过专项检察反映并解决影响社区矫正规范运行的一类问题。2011年以来在全市层面,已开展“监外执行对象脱漏管”专项检察和“社区矫正人员监管矫正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察,通过深入查找脱漏管症结,排查监管矫正措施不到位而形成重新违法犯罪风险的隐患,提出了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强化被告人承诺保证义务、提升矫治针对性等建议,并促进建立全市社区矫正信息联动平台。同时,各区县院结合本地区社区矫正工作特点,针对执法中的典型性、普遍性问题开展专项检察。2013年,全市各区县院社区检察部门共开展“交付执行衔接”“未成年人社区矫正”“列管宣告程序规范性”等主题的专项检察12个,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社区矫正执行的规范性。2014-2015年,市院社区处连续两年与上海市社区矫正部门共同部署,针对当前暂予监外执行在法规规定的合理性、统一性和操作的规范性都有所欠缺,且容易受到法外因素干扰,暴露出很多执法难点的问题,由两家单位共同制文,联合开展“暂予监外执行专项检查”活动,重点检察判执交接、监内监外衔接的交付执行和收监执行环节。检查发现暂予监外执行存在执行标准不一、特殊对象(流浪人员、精神病人、艾滋病人、未成年子女唯一监护人等)暂予监外执行管理及收监困难、暂予监外执行对象重新犯罪收监难等问题,各级社区检察部门将根据问题的典型性和严重性,按照个别问题口头纠正、严重问题发文纠正、一类问题汇总通报的形式,跟踪检察纠正情况,并注重在更高层面推动一类问题的协调和解决。
三、关于我市社区矫正及监督工作的设想与思考
社区检察室通过下沉工作平台、充实监督力量、深化监督措施,改变了传统社区矫正监督主要依靠对数据、查文书的模式,使刑事诉讼末端监督得以强化。但同时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对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实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需要我们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通过认真做好检察环节的社区矫正监督工作,推动社区矫正整体水平的提高,服务新型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和社会科学治理。
一是积极转变观念,应对新形势对社区矫正监督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听取司法部工作时指出:“社区矫正已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开,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要持续跟踪完善社区矫正制度,加快推进立法,理顺工作体制机制,加强矫正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水平。”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为做好新形势下的社区矫正工作指明了方向,也对检察监督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在思想意识方面,针对行刑社会化趋势日益明显、劳教制度取消及速裁机制可能带来的社区矫正对象增多的趋势,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强化思想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变被动检察核对为主动推进制度完善,实现在观念和监督方式上的与时俱进;深刻认识当前“社区矫正工作经过试点试行已具备了较好的工作基础,《社区矫正法》已经列入立法规划,进一步全面推开社区矫正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的工作机遇,在市级层面积极推动社区矫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进上海社区矫正检察监督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另一方面在自身建设方面,针对上海社区矫正工作在矫正中心建设、专职社工队伍建设等方面全国领先的状况,需要检察机关在相应机构设置上给予进一步的适应和匹配,健全三级对应的监督模式,实现在监督方法上的进一步对接和深入;同时针对我市社区矫正机构在队伍结构上的充实和制度建设上的需求,也需要社区检察部门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检察监督的人员能力和相关配套建设,全方位补强监督力量上的欠缺与不足。
二是深入开展监督,切实提升一类问题监督水平和成效。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于2003年开始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六省市试点,2005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省份,2009年全国全面试行,各地普遍建立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司法行政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导管理,法院、检察院、公安等部门协调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工作发展较快。但同时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很多困难和难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工作中予以关注和推进解决。一方面立足职能,注重一类问题的提炼剖析。随着社区矫正工作的快速发展,社区矫正法律制度不尽完善,执行主体变更后相应职权承接不清,基层司法所执法力量不足,相关单位协作配合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也日趋突出。这些问题并不仅仅是预防和减少脱漏管、个案纠正就能解决,更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在检察监督的过程中发挥深入基层、专门化监督的职能优势,及时发现并剖析一类问题的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另一方面善用载体,促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如针对实时定位监控缺乏制度规范、我市暂予监外执行监管标准不统一、社区矫正执行中止的条件及做法不一致等问题,需要社区检察部门加强同司法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公安机关等部门的沟通协作,依托社区矫正联席会议、监外执行工作领导小组等平台,运用情况通报、监督白皮书等载体推进一类问题的解决,在市级层面促进相关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实现监督广度与深度的良性循环和有机统一,同时通过经验方法的积累和总结,为本市及全国的相关立法工作及制度构建提供案例和参考。
三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社区矫正的监管水平和技术含量。现代的社会管理方式和司法理念,都致力于通过创新且相对合理的制度尝试,寻求一种更有效率和更有益于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行刑方式,这也要求我们在社区矫正执行及监督工作中,不断更新观念及监管方式,提高社区矫正及监督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推动社区矫正管理科技化。实时定位监控作为一项创新的技术手段,对于增强社区矫正人员服刑意识、提高社区矫正工作效率、深化刑罚执行效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但相较于部分省市(如浙江)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实时定位监控高达70%的覆盖率,我市在此项工作中依然存在较大的顾虑,尚未形成规范性的做法。结合今年人大代表关于实时定位监控措施的书面意见,我们认为有必要进一步推进实时定位监控工作力度,通过探索建立社区矫正计分管理制度,制订多层次的奖惩规则等方式,加强对实时定位监控使用中违规行为的界定和管理,弥补当前实时定位监控适用及奖惩措施上的制度空白,使之成为社区矫正执行中可用有效的监管方式和教育手段。另一方面推进社区矫正数据共享信息化。社区矫正对象的信息不仅是其刑事判决、执行变更的依据,也是其在社区服刑考察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对其的奖惩手段及制订个性化的帮教措施,但随着执法主体的转变,对于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前科劣迹、行政处罚、采取强制措施等信息,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机关沟通不畅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亟需通过信息化建设打破沟通壁垒。建议在市委政法委领导下,积极推进本市公、检、法、司监外执行工作数据平台建设,形成社区矫正的大数据管理和大格局监管,在根本上解决各职能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畅、协调配合不顺的问题,增强社区矫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张曦、金晔,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关于街道开展城市管理工作的思考】推荐阅读:
关于街道开展2021年“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工作方案09-27
晋华街道关于开展改进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提升年”活动的实施方案05-30
狮山街道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实施方案06-18
棣丰街道中心小学:关于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大局意识专题专题研讨开展情况汇报201607109-28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08-15
街道关于冬季安全防火工作实施方案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