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精选4篇)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篇1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作
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
次专
业指导教师
赖仪玲 200908569339
奥鹏 专升本 行政管理 苗丽静
内
容
摘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市场和社会逐步分离,社会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的纵向单一性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横向结构转变。单位体制的消解促进了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导致社会事务大量涌现、重新分解并逐渐回归社会,社区成为承接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新型公共空间。于是如何管理这批成分复杂的尚不适应社区生活的社区民众的问题便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文章对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模式进行简要梳理,分析了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社区管理;社区居民;社区服务
目录
引言......................................................................................................................................................1
一、案例正文......................................................................................................................................1
(一)和平里街道社区基本情况...............................................................................................1
(二)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实践...............................................................................................1
二、案例分析......................................................................................................................................2
(一)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2
(二)和平里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4
(三)完善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建议...................................................................................5 案例总结..............................................................................................................................................9 参考文献............................................................................................................................................10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引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一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己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城市,由原有“单位制”解体所剥离出来的社会职能和一些政府职能逐步还给社会,逐渐由作为这一载体的社区来承担,社区的职能和作用日益凸显,社区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代城市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随着城市建设和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建立现代化城市社区管理新型模式已是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市现代社区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从总体上说这些研究还是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现代城市社区管理的问题。我们应在明确城市现代社区管理的基本构建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科学有序、先进高效的现代城市社区管理新格局。
一、案例正文
(一)和平里街道社区基本情况
和平里街道社区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总面积7.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9万人,流动人口1.4万人。街道辖区公共单位62个,所辖社区13个。目前,街道办事处设有党政办、城管科、计生办、综治办、信访稳定办、司法所、经济科、财政所、安监办、居民事务科、劳动保障所11个职能科室。
(二)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实践状况
1.健全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大力加强社区党建工作
通过在基层社区建立社区党总支或支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依靠党的实际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完善党对社会各类组织的领导。目前,辖区13个基层社区都设有党总支、党支部以及党小组,其中在荣华社区成立了全市第一家社区党委。为了扩大城市社区党员覆盖面,增强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街道适应新形势成立了“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办公室”。
2.积极支持并大力发展社区各类互益性组织
目前街道辖区约有上百支群众文体队伍,对于由居民自发组成的互益性组织,街道一般不直接领导;也不直接承办各类社区文体活动。而是通过与各类互益性组织合作协商,主要由这些组织担任主承办的任务,街道从旁协助并给以必要指导。由于街道充分尊重这些民间性组织的自主性地位,并在必要是给予积极的帮助与支持,极大地鼓励和调动了它们的积极性,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活动,推动了基层的精神文明建设,也为街道的社区管理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3.管理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能力上的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财力不足。目前的社区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资的主体仍然靠政府资金投入,尽管
2006年和平里街道的税收达到历史性的1.4亿还显得捉襟见肘。社区内的大小事务,大到市政建设,小到小区建设,房屋渗漏,政府仍然陷在其中,直接干预,耗费了大量的财力。
2)人力不足。由于街道办事处的编制是区政府规定下来,不允许随便扩编的,面对越来越多的社区事务,街道只得增加聘用人员。到2010年为止和平里街道共有聘用人员139人,是在编公务员的2.6倍,导致了工作效率的降低。聘用人员的分布如下图:
图3-2和平里街道聘用人员分布图
3)活力不足。街道管的过多,挤压了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的活动空间,使他们的在社区管理中参与不足,缺乏独立性。
4.主要采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相关事务
街道办事处对社区的管理主要以行政手段直接管理为主,对居委会等组织采取的是行政命令的手段,对社区企事业单位采取的是检查考评以及行政处罚手段,对居民主要是街道以行政手段牵头发动组织各类活动。比如社区的市容环境管理就是直接管理,街道、市容所、城管监察队对企事业单位的灯箱广告、店招店牌、市容环境等进行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督促整改,甚至采取行政处罚的手段。街道还经常性的牵头组织七所八所开展整治乱设摊、无证餐饮店、乱倒渣土等事项的联合执法行动。
此外社区的公共服务也主要由街道提供,如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在2010年中心共接待34146人次,其中业务咨询8468人次,业务办理25678人次,即办24150件,流转1528件。业务办理分为8大类,第一类劳动就业业务,共接待4761人次,第二类民政救助业务,共接待356人次;第三类计划生育业务,共接待1597人次;第四类医疗保险业务,共接待1938人次;第五类工会医疗业务,共接待1786人次,第六类外口管理业务,共接待3228人次,其中,办理临时户口1267人次,办理暂住证1961人次;第七类司法信访业务,共接待357人次;第八类社保卡的申领与市民信箱的申请业务,共接待660人次;其他业务10995人次(包括热线电话、副食品补贴的发放、廉租房的申请等)。
二、案例分析
(一)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
1.政府在社区管理中角色定位不足,职能没有转变
政府在社区内还以直接管理为主。街道尽管意识到政府职能需要转变,但是仍没有从根本上转变角色,直接管理的事务过多,负担过重。
(1)管的内容太多
街道除了完成区政府下达的任务外,还要应对区委、办、局下放到街道部门的任务,比如市政管理科对应的区委办局有15个,相应的工作内容有31项。而且社区内大到社会稳定,小到吃喝拉撒,都在街道的职能之内。而对社区的事务介入越多,需要干预的越多。
(2)管理社区的手段还是直接干预,管的太死效果不佳
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社区管理体制在我国根深蒂固,政府直接管理社区建设与发展的惯性仍然存在,居民长期处于被领导、被管理的被动地位,依赖于街道办事处的心理普遍存在,再加上在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组织动员发动不是很广泛、很深入,“行政发动”的痕迹比较明显,因此,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居民参与社区建设与发展的自觉性、积极性还不高,以致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热情高涨,居民、社区单位、市场组织参与程度不足。一头“热”一头“冷”,社区缺乏活力。
2.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发育不足,与社区自治的目标有很大差距(1)居委会仍然缺乏独立性,街道行政干预过多
据调查,居委会承担的工作有十大类近百项,其内容包括小区环境卫生、小区社会治安、物业管理、民政帮困、计划生育、民间纠纷调解、宣传教育、迎检考核评比、收款、人口普查等方面。而且,这些工作主要来源于政府部门。
(2)社区民间组织机构松散,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1)社区群文团队活动形式多样,组织结构松散。各类民间组织中与街道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群众活动团队。在组织方面,由于群众团队是自发而成,领队由团队成员推荐或默认产生,平时主要依靠领队个人威信和技能水平引导团队成员完成共同任务。而是松散的自愿合作关系,成员来去自由,流动性大,缺乏规范的章程,没有健全的组织结构,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大多数群文团队实际上处于自发无序、松散无力的状况。
2)民间组织发展整体结构不合理。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整体结构上存在着不平衡的现状,某些类型数量的相对不足和某些类型数量的相对过多并存。目前街道群众活动团队占民间组织的大头,慈善类、服务类社区民间组织数量偏少,低层次、传统型的多,高层次、现代服务型的少,当前慈善公益类民间组织只有3家。从机制上看,大多数社区民间组织没有专职的工作人员、规范的组织机构、正常的活动场所等。
3)资金缺乏,作用难以发挥。一些行业协会,既得不到部门的财力支持,又没有融合于行业之中,得不到行业会员的支持,成为“维持会”,或者因为经费问题,不进行任何活动,这样的民间组织无法发挥行业组织的管理、协调等职能。
3.社区精神缺乏,社区参与明显不足(1)社区认同感不高
由于传统的单位制度下,居民与单位接触多,而与社区联系少的影响,多数居民认为社区的地位没有工作单位重要。加之社区内的服务对象主要是老年、儿童和弱势群体,上班族、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等群体对街道、居委会平时联系很少。这种缺乏参与,缺乏交流的情况,导致了社区内影响力最大的群体社区认同感不够。同时由于户籍制度的制约,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很难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和福利,他们对社区的认同程度非常低,给社区的管理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2)社区参与不足
和平里街道的社区参与仍然不足,其表现有三方面:一是居民参与力度、深度、广度不够。居民虽然生活在社区,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是社区建设与发展的主体,没有意识到自己对社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甚至认为社区建设与发展是政府行为。二是社区参与机制还没有从实质上将居民行为完全纳入进来,居民从一定意义上讲仍然游离于这一机制之外,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责权利未形成统一。三是社区内很多职能被驻区单位所取代,在社区内的一些大的单位都是一个“小社会”。各个单位虽然都依托于同一个社区,但其管理权限却都隶属于本行业和本系统,同一街区的单位之间大多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除了一些日常的事务之外,与社区很少联系。这既造成了社区参与机制的梗阻,又挤压了参与机制的运行空间。
(二)和平里社区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社区管理体制不顺,“行政化”倾向严重
当前,不够顺畅的社区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和平里社区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发展,主要表现在:
第一,社区组织自身体制存在问题。
首先表现为社区划分不合理。和平里原来设立的居委会组织规模一般在一百户至七百户的范围内,这与现代高楼林立的城市建设格局极不相符,这样不仅不利于优化配置社区资源,而且造成社区建设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其次表现为社区组织体系不健全。和平里社区居民的自治权利没有相对健全的组织体系来表达,使得社区居民很多权益成了一纸空文,得不到相应的维护和保障。
第二,社区自治组织与社区的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关系不顺。
近几年,社区物业管理行业蓬勃兴起并迅猛发展,物业管理公司承担了所管辖社区的环境卫生、绿化、治安,乃至社区居民文娱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在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应当积极配合相关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并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住宅小区的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做出的决定,应当告知相关的居民委员会,并听取居民委员会的建议。但目前多数物业公司都是开发商所属,为开发商服务,而新建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立又往往由物业公司包办,业主委员会成立时,社区居民委员会被排除在外。当业主委员会与物业公司发生矛盾纠纷时,一种情况是业主委员会直接与物业公司发生冲突,置社区居委会不顾;另一种情况是业主向居委会反映情况,居委会找物业公司协调,而物业公司多置之不理。本来社区居委会和业主委员会是从不同角度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的,而物业公司是受聘于业主委员会为业主服务的企业,但事实上,三者间关系并未理顺,特别是本应互相协助的业主委员会和社区居委会常常不那么“和
谐”,更别说业主委员会积极配合相关居民委员会依法履行自治管理职责,支持居民委员会开展工作,接受其指导和监督了。
2.居民社区意识淡薄
现代城市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尤其是随着城市规模的急剧扩张、流动人口的增加等,使得城市社区居民的安全感日趋下降,自我安全和防范意识随之增24强,社区居民相互提高警惕、老死不相往来的现象依然存在,这种隔阂的社会心理直接导致社区交往的疏离化、个人化和封闭化,导致了城市居民缺少公共参与精神,对社区公共事务冷漠,社区建设参与度低下且结构失衡。调查发现,和平里社区真正关心并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的往往是那些弱势群体,而这些弱势群体往往又缺乏足够的话语权。只有大多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资源。社区意识是构成社区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一定地域内的居民毫无社区意识,就构不成一个真正的社会共同体。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不仅反映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形成一定的理论和思想,而且还能以正确的理论和思想指导实践,把思想的东西变成现实,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还能通过意志、信念和情感等形式,指导与控制人们的行动,使整个社会、集体等能够统一行动,从而依靠社会力量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意识的作用要求我们,在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必须把社区意识的形成作为一个重要标难。我国城市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淡薄、社区建设参与度不高,不仅影响社区正常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使得和谐构建的难度增大,也成为了制约和谐社区建设的一个瓶颈。
3.社区管理队伍建设不足
高校对社区管理、社会工作专业的设置较晚,其培养的为数不多的人才也没有完全到社区就业;社会力量办学中针对社区工作的培训课程更是稀少,社区管理工作缺少业余“充电”的场所;对社区工作的科学的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上对社区工作的职业性认定还未取得共识,这些都影响到和平里社区管理队伍人员结构的改善和整体素质的提高。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和平里社区建设目标不统一,组织效率低下,社区集体娱乐活动组织得较少,社区管理工作宣传力度不大和公开程度不高,居民便捷地了解社区工作状况的途径不多以及居民对社区管理组织的服务不满意,极大地影响了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
(三)完善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建议 1.理顺社区建设管理体制
现阶段城市社区建设中为解决“行政化”倾向问题,切实推行社区自治,应主要处理好政府行为和社区行为之间的关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明晰政府和社区行为之间的关系。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职责应由目前的具体指导逐渐转到宏观调控。第二,大力促进社区自治组织发展,发挥自治组织作用。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社会组织的发展。因为,社区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发展壮大了,自然就会弱化社区的行政化倾向。
(1)发挥党在和谐社区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领导者。毋庸置疑,也是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的领导者和领导核心。这是中国和谐社区建设独有的一大特色,也是中
国和谐社区建设、社区自治的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但是,党组织对社区组织的领导,主要是思想政治领导,把握原则和方向,支持社区依法自治,不干预、不包揽社区自治范畴的日常事务。在当前形势下,在和平里街道社区中加强党的领导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具体来说,首先,社区中的党组织建设是执政党巩固社会组织基础,发展党的领导的基础性工程;其次,在社区中加强党的建设是当前和谐社区建设的突破口,是中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和发展的关键环节;最后,社区中党组织的建设与城市基层民主自治密不可分,社区党建的成功是推进城市基层民主的先决条件。
1)党首先要管好党员,使其真正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社区党员难管”一直是和谐社区中党组织建设的一大难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党员来自多种行业,属于不同单位,来源十分复杂。②社区党员的流动性很大。人员的频繁流动,加大了管理的难度。③思想交流难于开展。
如何走出党员管理的困境,综合各地经验,实施规范化管理是一条有效途径。①建立“直属”党员的“直管”机制,实行隶属管理。②建立在职党员的“协管”机制,实行双重管理。③建立流动党员的“参管”机制,实行动态管理。④建立新经济组织党员的“联管”机制,实行多层次管理。
2)构建和平里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新格局,探索社区党建的运行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是党领导社会建设能力的重要体现。当前社区在城市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社区党组织承担的任务也日益繁重,社区党组织的领导、协调功能和街道、社区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进社区建设。要实现社区的和谐,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就要按照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要求,“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党的建设,构建新时期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要坚持把服务群众作为社区党建的重要任务,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社区党建工作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发挥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增强广大党员服务居民群众的意识,更新管理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功能。
(2)发挥政府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逐步使政府职能发生转变,现代政府是一个有限的政府,基于公共管理社会化发展模式,政府也需要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改变传统的、政府统揽一切的做法。因此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与角色扮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通过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基层组织的工作保障机制等方面改革,来着力完善居民自治体制,凸显居民委员会自治的主体地位。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来看,政府(区、街道基层政权组织)在社区中是最具有权威性的组织,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具有形成决策和执行决策的能力。并且,由于政府组织的相对独立性,拥有属于自己控制范围的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因而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它的决策直接决定社区建设的方向、速度,这就有利于将和谐社区的建设纳入城市总体建设和发展的进程。政府在社区中具有最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最能组织和协调社区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形成整合力量,形成社区化的内在联系和社区内各种组织间的联系,从而在政策上启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行立体化的和谐社区建设。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并不意味着包揽一切,而是要求政府在和谐社区建设中,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组织社区内的不同组织和成员密切合作与协调,达到条块结合、上下结合,使社区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
2.完善和平里街道社区干部教育管理机制,建设高素质社区工作者队伍
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和平里街道社区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应从多方面入手着力培育一支懂政策、熟民情、富于献身精神的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
(1)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
1)积极推进和平里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职业化。改革社区干部人事制度,把社区工作者规划为一个职业类别,人事、劳动等部门应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实行聘用合同制管理,从社区工作者的就业任职要求、工资待遇、社会保障等方面作出必要的政策性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社区专职工作者,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纪轻、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同志充实到社区干部队伍中来;积极筹划和实施适用于我国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制度;组建政府授权的社区工作者注册机构,制定工作条例,由政府通过法规对社区工作进行职业认定。
2)重视提高和平里街道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程度。应坚持实践锻炼和专业培训相结合,有计划地对在岗的各级社区工作者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训,举办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对社区建设性质、特点、工作方式、方法的认识,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与各项社区工作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从而提高社区管理能力。通过下派干部、挂职交流等办法,优化社区干部队伍结构,拓宽人才成长渠道;逐步推行社区工作者持证上岗制,把获得专业培训结业证书作为聘用社区工作者的必备条件之一,保证其具有相当的社区工作知识和技能。
(2)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
社区志愿者队伍是社区工作的重要承担者,是和谐社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要充分挖掘和平里街道社区人才资源,健全社区志愿者组织,壮大社区志愿者队伍,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和公共服务,并逐步走向经常化和制度化。同时,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立健全社区志愿者队伍登记注册制度,为壮大志愿者队伍提供合法性身份认同。要积极推进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制度法规的制定,统一规范社区志愿者登记注册的机关、内容、程序,整合志愿服务注册的不同性质,明确注册中社区志愿者应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及时制定志愿服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促进社区志愿服务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同时要求每一个有志于为社区做贡献的人都应该严格遵循注册申请,颁发中国社区志愿者证。
2)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规范自身管理与运作。首先要健全队伍招募制度。不仅要继续鼓励社区老年人参加志愿者组织,而且要动员和鼓励有专业技能的年轻人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其次要建立志愿者培训机制,对新招募的社区志愿者,进行社区志愿者基本概念、志
愿者活动发展情况、志愿服务宗旨、发展目标、信念、志愿服务的有关规定、管理制度、相关道德法规等知识的培训。对老的志愿者进行文化理念、人际交往能力、专业服务技能等方面的专业培训和系统培训。再次要健全社区志愿者的考核评估机制以及相应的激励机制,努力使志愿服务成为“付出、积累、回报”的爱心储蓄,实现“助人自助”。
3.营造浓厚的社区意识,引导社区居民参与
和谐社区管理的动力来自于社区居民参与,只有大多数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社区发展才能获得持续不断的动力资源。而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社区成员必须具有社区意识,即社区成员对社区的关心、认同、归属、依赖等心理感觉和价值取向,对社区有情感依赖和价值认同。只有社区成员具备了强烈的社区意识,才可能积极关心、并投入到社区建设中去,从而使各自参与社区活动的实践成为自觉的理性行为。主动承担作为社区居民的权利和义务,社区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居民的理想家园。因此,居民社区意识的培养是社区建设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1)搞好社区服务,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社区服务是指在党和政府的统一规划和领导下,在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以社区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居民的自助互助为基础,突出重点对象,面向社区全体居民,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最终目的的社会性服务。社区组织应当以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社会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为宗旨,紧紧围绕社区服务的内容,急社区居民之所急,想社区居民之所想,扎扎实实地为社区居民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社区居民服好务,使他们切身感受到社区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从而培养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创造条件,广开渠道,引导居民多渠道、多形式地参与社区事务
和平里街道社区建设要搞好,居民参与是关键。社区参与是全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它不仅仅是指参与一些公益性的或有组织的活动,还包括对社区生活环境、经济事务、文化活动及政治事务的全面参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社区,就应当广开渠道,增强社区居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这方面,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是坚持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制度。社区建设主体是居民群众。居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社区居委会是一个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居委会成员应由社区居民通过直接、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干涉。社区重大决策,应由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对涉及居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应召开社区居民会议,由居民代表会议决定。要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党委政府在社区建设中起组织者、倡导者、指导者、参与者的作用,不能包办代替。二是建立社区居民座谈会制度,为居民参政、议政提供阵地。社区居民座谈会制度,不同于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其活动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既可以就本社区的建设献策献力,也可以就国内外重大事件发表看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加强社区组织与社区居民以及居民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又有利于将基层民主还原归位给社区居民,培育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民主意识以及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案例总结
在中国政治社会与公民社会分离的历史进程中,利用社区与政治社会相对分离的特点来催生公民社会。我国社区发展的方向应该是成为一种与政府的纵向式层级行政体系相对应的、相对独立于政府系统的横向组织系统,这种“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结构才是中国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能够实现城市基层社区组织自治的模式固然是理想目标,但同时也不能离开政府的自觉引导,政府始终对于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了扶持作用,因而不能抛开政府来谈基层社区组织自治。特别是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出发,简单的政府主导,或者简单的社区组织自治都是不可取的。我国目前的城市基层社区自治组织的发育程度还不高,社区成员的参与能力也有待提高,社区自治的客观条件尚不成熟,目标模式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通过政府的自觉引导和公民的自觉参与,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与渐进式改革后,我国的社区组织才能成为真正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也才能形成“小政府,大社会”的理想公民社会。
参考文献
[l]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4 [2]方明.社区自治与政府职能转变[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8 [3]陈伟东.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变迁:单位管理模式转向社区治理模式[J].理论月刊,2000(12):8-9 [4]卢汉龙.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J].宁波行政学院学报,2009(1):15 [5]林尚可.社区民主与治理:案例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1 [6]周洪宇.发达国家的社区建设及其启示[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1):20-21 [7]李建国.日本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J].城市问题,2009(3):2-5 [8]陈伟东.社区自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 [9]陈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301-305 [10]王兰香.文明社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切入点[N].人民日报,2009-06-08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篇2
一、缩小社区服务半径,提高社区服务质量。
一是按照国家每1000户至3000户组建一个社区的总体要求,对老城区社区进行重新规划,调整社区规模,将老城区社区由8个增至20个左右,服务半径不超过200米,做到服务零距离。二是在新城区(开发区)新建的小区内组建3个社区,对居民实行无缝隙管理。
二、建设精品示范社区,提升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按照省政府要求,建设2至3个省级精品示范社区,增加服务项目,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海林市社区建设整体水平。
三、以服务为核心,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
以“五民五感五好”为目标,在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秉持社会公正、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探索新方法、新模式,发挥好社区在社会管理上的基层基础作用。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篇3
文网
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2010-06-29 18:28:3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街道社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思考(2)**社区(街道)党工委中心组
目前,**街道登记在册的来沪人员62861名。由于管理理念的偏差、基层基础工作的薄弱等原因,来沪人员引发的治安问题、居住问题、环境卫生问题、子女就学问题等已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面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深入研究加强和改进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
作,对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组织建设,落实工作保障
结合平安创建工作,将来沪人员管理纳入平安创建的总体部署,把对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实效作为考核一个地区平安建设的重要指标。可成立党政主要领导为责任人的来沪人员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来沪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加强和改进对来沪人员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明确如何加强就业保障、优化公共服务、维护合法权益、强化社会管理、加强组织领导等具体工作措施。加强对来沪人员管理专项经费的落实,严格按照区委政法委的工作要求,配齐、配强来沪人员综合协管员。
二、突出以人为本,优化维权服务
在全国取消农村劳务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性政策后,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已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建立统一的
劳动力市场变得尤为迫切。应推动公安、劳动、计生部门“一站式”办证服务,实行居住证、计生证等证件“一证式”管理,为来沪人员提供求职登记、择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免费服务。通过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外省职业技术学校对口培训招录员工等多种形式,实现规范用工,提高来沪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减少无序涌入。政府可与企业签订规范用工责任书,鼓励企业建造员工宿舍,对无法完成员工宿舍建造的企业,促其按来沪人员招录用工数,承担相应社会职能的管理费用。政府通过合理布点,鼓励企业和民间资本建设来沪人员的职工家园,推行集中住宿,实行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廉价低利润出租。实行“同城待遇”,合理安排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确保来沪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组建企业工会,开展农民工就业维权、工资拖欠、超时加班等问题的专项检查,杜绝损害来沪务工人员利益的事件。
三、规范土地利用,提高管控能力
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相应的土地经营政策,将土地经营权从农户手中流转出来。通过组建土地经营公司,按照集中经营、有效利用、增加收入的原则,将土地向集体经营和大户经营集中,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组织开展对无证收废站、地下加工窝点的取缔活动,加强田间畜禽整治和违章搭建工棚的拆除,有效遏制来沪务农人员的无序涌入。加大村级来沪人员服务管理工作,尤其是人员总量调控工作的考核力度,将村主要领导的全年报酬按一定比例用于此项考核。
四、依托各方资源,强化基础管理
以创建平安社区、平安单位为契机,深化基层村、居、企业的平安创建工作,加快以综治管理、来沪人员管理、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四位一体的平安工作站建设,配备专职协管员队伍,负责日常综合管理工作。着力推进“综治进企业”、“综治进社区”,按照“谁出租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原则,签订综治责任状、治安协议书,全面推行融预防犯罪、治安管理、矛盾调处、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来沪人员管理业主责任制,把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的责任落实到用工单位、经营企业和出租房主。进一步加大拆除违法建筑的力度,有效遏制新违法建筑的滋生,制止出租房屋“群租”现象,最大限度地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探索异地警务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人员流入地相对集中的特点,聘请流出地公安机关民警到流入地协助管理来沪人员,充分发挥外省籍民警人缘熟悉、地缘亲近、语言相通的优势,有效加强来沪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提高发现和打击来沪人员的违法犯罪能力。
五、提升管理理念,遏制违法犯罪
充分发挥公安部门的作用,通过各村、居委会平安工作站的平台,实施对高危人群的管控。通过发布平安工作站联系册,提高居民群众的知晓率。通过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 篇4
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中心各科室:
为认真贯彻落实凯里市城区和乡镇集镇管理考核办法,抓好我中心环境卫生与秩序管理工作,经研究成立鸭塘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环境卫生与秩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基成员组成如下:
组长:王贵春中心主任
副组长:李宏裕中心副主任(分管领导)成员:杨登勇中心内科医师
王律师中心护师
文光和中心防保组长
周莞林中心检验士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心办公室,杨登勇同志兼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关于东城区和平里街道社区管理的案例分析】推荐阅读:
关于城区环卫市场化作业管理意见05-20
关于城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10-20
湘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湘潭市城区露天夜市管理办法的通知07-11
关于渣土运输车中心城区通行申请报告06-27
关于加强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意见07-28
新宁县新华书店关于开展城区小学暑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