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城区办管理的方案
接受城区办管理的方案 篇1
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年,区委社会工委、区社会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区关于社会建设的工作部署,推动社会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一年来,全响应作为西城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全年接待上级调研和各省市考察共百余批次、千余人次,其中中央党校和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等国家政策研究机构对我区多元治理的工作理念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全国首个地方版社会建设指数报告《中国社会建设蓝皮书·北京社会建设报告2013》中,发布了专业机构采集的权威统计数据显示,西城区社会建设指数总分90.88分,名列全市第一。
一、需求导向,社会建设科学决策能力进一步提升
在对访听解工作进行全面总结、调研分析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央和北京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要求,研究拟定了十二项工作机制,并以两办名义印发,把“访听解”工作转化为一项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工作。同时,将居民集中反映的环境卫生、停车管理、为老服务、老旧小区改造等热点难点问题纳入区、街两级办实事计划,加大问题解决力度。2013年,全区通过访听解收集社情民意62670件,解决60687件,解决率达96.8%。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中遴选25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社区脱产挂职一年,推动各类公共服务资源更好地服务基层。6月以来,挂职干部讲党课和政策法规等386场次,组织开展走访帮扶、志愿服务等活动2352场次,梳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5255条,帮助群众办实事1320余 1 件。
二、完善服务,街道统筹作用进一步发挥
一是扎实推进网格化建设。科学调整网格划分标准,形成全区统一的1697个网格责任区,提升了网格化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二是区街指挥(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区级层面中心依托区城管监督指挥系统正式揭牌使用。15个街道均建成数据中心,14个街道完成硬件建设。85个服务事项实现了网上大厅和实体大厅的统一,34个事项实现了全区通办,极大地提高了办事效率。70个社区通过北京市智慧社区评定。三是街道统筹作用进一步发挥。城市管理上,出台了《关于城市秩序管理中进一步加强职能部门属地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建立了综合执法机制,建立了街道对科站队所秩序执法工作考评机制,推进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民生服务上,全区通过大力发展菜篮子、早餐、便利店等生活服务业,新增15家便民菜店,开展高雅艺术、旅游服务进社区等特色便民利民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四是社区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布局合理、便民利民的原则,建成10余个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市民中心,为辖区居民提供综合服务和活动场所。建成社区规范化建设示范点8个;市级一刻钟社区服务圈示范点14个,基本实现了社区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建成10余个能够辐射一定区域的街道市民中心;持续推进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完成第一、二批项目的决算和第三批6个项目的申报工作,指导街道按照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的原则合理使用社区用房;9个老旧小区试点通过北京市社会建设领导小组检查;已有 2 9个街道先后通过国家安全社区认证,6个街道成为国际安全社区网络成员。
三、培育扶持,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构建了区、街两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拟定了《关于西城区街道“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方案》;西城区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完成了十八家社会组织孵化工作;完善了社会服务中心运行方案;开展社会组织发展情况的专项调研;参与全国社会组织建设创新示范区创建,并在全市参评区县中名列第一;制作了西城区社会组织名录,在北京日报刊登了社会组织服务民生专版。二是发挥专项资金的引领撬动作用。优化项目申报方式,启用了西城区社会建设项目网上申报系统,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建设项目申报的公平性、公开性、公正性;13个项目获得了北京市社会建设专项资金136万元的支持。三是继续打造“爱在西城公益文化节”活动品牌,挖掘打造出一批“服务民生、践行责任、彰显人道、引领风尚”的公益团队和公益榜样,培育扶持了一批创新型、示范性的社会组织品牌公益项目。支持原创公益话剧《愿望树》正式公演,不断凝聚公益力量,扩大服务的影响力。四是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能力。开展社会组织带头人培训,实施社会组织参与矛盾化解、倡导绿色生活等试点工作,扩大社会组织服务民生的范围和途径。
四、多措并举,社会工作人才队伍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工作认知度。编撰印制西城区社会工作优秀案例集;通过国际社工日和联合会会刊开展宣传活动;承接 3 两期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街道、社区干部挂职培训活动,接待了新加坡人民协会参观访问,组织我区的社区工作者和专业社工赴新加坡就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发展等社会服务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学习。二是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睦友、悦群、仁助、厚朴和泓德中育等五家社会工作事务所继续加大在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驻校社工、医务社区、青少年帮助和社区建设等领域的服务力度,开展了多个专业社工服务项目,得到了各方认可和好评。三是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化水平。完成了全区国家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的服务工作;实施万名社区工作者培训计划;通过新闻实训、万名社工培训、高级社会工作管理人才培训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社会工作队伍的综合素质和服务能力。在最美社工评选活动中,我区仁助社会工作事务所总干事安娜、广内街道西便门东里社区党委书记潘瑞凤当选“最美社工”称号,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会员部负责人胡蕊、睦邻社会工作事务所副总干事丁蕊当选“优秀社工”称号。
五、统筹引领,社会领域党建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
一是强化街道社区大党建工作格局。推动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建设,不断丰富区域化党建的内涵;确定了西长安街、展览路、白纸坊三个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示范点,健全了街道社会工作党委统筹辖区单位、非公企业、五小门店、流动党员的党建管理模式。二是完善非公有制党建工作机制。打造了37个市级非公企业党组织五好示范点;举办了非公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提升非公党组织带头人能力素质;建立了150人的非公党建指导员队伍,加强非公党 4 建工作指导力量;编撰了《非公党建创新工作集萃》;深化“163积极分子培养”工程,共举办两期100人的非公企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强化创新项目机制,共完成包括商务楼宇党建、非公党建、区域化党建等方面的38个党建创新项目。三是加强商务楼宇党建工作。打造了西城晶华、五栋大楼、大悦城党群服务中心、金泰开阳大厦楼宇工作站四个面积均在300平米左右的示范站;开展国家安全知识进楼宇、社会工作方法助力楼宇党建等活动。四是加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建。通过在民办学校、医院和律师协会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党组织,在私个协、出租车司机当中建立党组织,不断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形成了西城律师协会党委、老医药卫生协会党支部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社会组织党组织。五是提升社会领域党建精细化水平。健全完善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信息库;完善社会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功能,研究升级改造方案;开展党建课题研究,形成包含37篇调研成果的《党建研究课题成果选编》。
【接受城区办管理的方案】推荐阅读:
让城区教师走进镇办学校09-25
接受政协民主监督方案10-21
创建文明城区资料归档的方案01-11
接受捐赠图书管理办法08-21
城区停车条理整改方案09-16
城区纪委工作活动方案10-05
城区市政道路施工方案01-17
城区园林绿化工作方案09-03
观众的审美接受12-27
任城区缔造完美教室方案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