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共5篇)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 篇1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
城镇占道经营问题是当今城市管理,尤其是城管执法部门,比较关注又深感棘手的问题。一边是菜农卖菜难、“菜贱伤农”的尴尬境遇,一边是市民买菜难、菜价贵的抱怨;一边是马路市场影响城市环境,明知不对却愈演愈烈之势,一边是执法人员围追堵截见效甚微。为有效治理占道经营顽症,要清楚的认识其危害,采取有效措施来化解矛盾,在这次关于城市管理的调研活动中,我选择了对占道经营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情况如下:
一、调研的方式、范围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采取走访、了解当事人的方式。配合 “全县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针对青云路、雪涛路;两侧的沿街店面25户,长期占道摊点20户,临时占道摊点20户,及附近居住的居民、学生25人进行调查研究。被调查人员中城中居民、下岗职工15户占17%;城区失地居民20户占22%;进城务工人员及家属15户占17%;农民15户占17%;工薪阶层20人占22%;学生5人占5%。
二、调研内容
对待取缔占道经营的态度,从被调查者反应的情况来看,非常赞成取缔占道经营现象,还路于民的有46人,占51%;认为应当取缔但应给予合理安排的有27人,占30%;认为方便了周围群众的生活的有15人,占17%;认为不该取缔,否则危及其生存的有2人,占2%。
三、占道经营屡治不绝的原因
(一)是唯一一所农产品批发市场地处县城东郊,地方偏远,消费者买菜不易,菜农卖菜难。县城多数住宅小区周边无蔬菜门市或蔬菜门市蔬菜价格偏高,不能吸引附近居民。农民自己种植的蔬菜一般于夏秋季节集中、量大,居民需求量大,季节性蔬菜不可能全部进入蔬菜市场、蔬菜门市和超市销售,因此这个时节占道经营的菜农多数是种植季节性蔬菜的农民。
(二)是下岗职工、城区失地居民,这些人一无足够的资金开设店铺,二无专业技能受聘于单位,找不到就业门路,为了养家糊口只能流落于街头巷尾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成为其谋生的途径之一。
(三)是占道经营符合周边群众就近购物的习惯,也为占道经营的流动摊点提供了一定的生存空间,由于占道经营业户大多数是流动摊贩,他们长年不交各种费用,加之人力成本低廉,所售商品价格自然就低。从服务居民这个角度看,占道经营具有“便民”和“扰 民”的双重性,如卖菜、修自行车、修鞋等,确实方便了周边的群众,并且路边摊点的蔬菜水果,既新鲜又便宜,经营摊点大多又在住宅小区周边,确实符合了小区居民的购物特点,因此也吸引了一部分居民的消费热情。
四、治理占道经营的几点建议
占道经营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而且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单纯靠突击整治和取缔的方法,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容易引发执法纠纷和社会矛盾,并且形成整治、回潮、再整治再回潮的恶性循环。因为我们目前还不能让下岗职工、失地农民过上“不用劳动就小康”的生活,我们也无法改变占道经营的便民利民的特性,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现有市场配套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尽量化解矛盾,根据占道经营的特点分类管理,达到既让弱势群体有“活路”,而我们的工作又有“出路”的目的。为此,建议应从现有实际情况出发,采取以疏为主、以堵为辅、先疏后堵、疏堵结合的方法,充分治理城市管理中的这个难题。
(一)对于季节性蔬菜、水果销售。我县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青云路和新兴街交叉口、雪涛路北段这里会自发形成市场。每年不同季节的时令蔬菜、水果都会自发的到此处经营批发,蔬菜、水果上市时,这里是蔬菜、水果批发市场。每到此时马路上全部都是摊点,不仅影响市容、还经常引起交通堵塞。执法人员早上6点就上班到此处盯守,并在周边的小巷给小贩设定交易区但,由于周边小巷比较分散,影响蔬菜销售,因此城管人员稍有疏忽便又出现小贩占路经营现象,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可以采取加强监管和疏导力度,设定交易时间段等措施。
(二)对于街边长期占道摊点。例如老汽车站附件的路边小吃、新赵都超市门口,早起和傍晚这里占道经营现象十分严重,安全隐患大(如小摊点使用的液化气罐),烤羊肉串和麻辣烫等产生的油烟污染严重,食品安全也有问题,收摊后产生的垃圾严重污染环境。建议在不影响交通和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可以在适当路段、街巷,统一规划场地、标识,或设计一批造型统一的简易货柜或者销售亭,以便于规范和管理,这样既可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一时急需,又能促进弱势群体就业。
(三)对于农户的自产自销的产品和失业人员的零售摊点。从我县实际来看,种菜的菜农多是城郊农民,如县城西郊的魏村种甘蓝和花菜的菜农、城西北郊大姚堡村种花生、大白菜的菜农,以及城北道东堡村的苹果基地等农民,这些村都有几十年的种植传统。另外城中失地农民、下岗职工,多数年龄大、生活困难,往往从批发市场上批发一些蔬菜水果,然后随心选个路边就卖。建议可以通过在路边悬挂条幅和公益广告位(如灯杆、电线杆等)悬挂长期的取缔占道经营的牌匾,以及指领到某某处去销售的指引牌。
(四)对于十二生肖广场周边的环境管理。广场是一个城市的基本形象,也是群众健身娱乐的重要场所。占道经营、噪音扰民、八字算命等严重影响了交通和周边环境秩序,建议执法人员结合广场管理部门共同清理,作为广场管理部门更有义务配合去管理好自己的辖区,把占道经营规范到指定场所经营。
最后我希望通过各相关部门的综合规划治理和执法人员的共同努力,真正实现占道经营走向规范化、系统化、便民化的目的,达到管理者、经营者、消费者共赢的局面。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 篇2
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纷纷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挣钱,出现了“农村空心化”现象,贫困地区尤其明显。另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的限制,加之城市打工群体的生活压力,使许多学龄小孩脱离父母留在农村老家成为“留守学生”。但随着在外打工收入的增加和新一代年轻父母对下一代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出现了一个伴随农村人口向县城转移,由爷爷婆婆带领在县城学习生活的新的“留守学生”群体。这个新群体与旧的本土“留守学生”除具有“脱离父母监管”的共性外,学习生活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学习条件变好了、与城市小孩共同学习、接受新鲜事物多了等。这些环境的改变引发了新的“留守学生”问题。为促使这一新型“留守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很有必要专门针对这一新的“留守学生”群体开展调查研究。
2 调查目的
以进县城农村留守学生的生存状况及教育问题为视角,考察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透过留守学生的家庭教育,折射出本地区县城中留守学生的教育状况、生活状况、心理状况。
3 调查样本及方法
3.1 调查样本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全体留守小学生。
四川省平昌县系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平昌县江口第二小学位于县城江口镇,2012年(下学期)在校学生总数4321人,其中“留守学生”1838人,占到学生总数43%,不论是总数还是比重,在平昌县城小学中属于接受“留守学生”最多的学校。他们的人口自然资料和生活学习现状,具有“贫困地区县城留守学生”的代表性。
3.2 调查方法
对2012年9月——2012年10月在校的1838名“留守学生”,进行了访谈及抽样问卷调查。
4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为了全面掌握这种新型离土离乡到县城学习的“留守学生”教育、生活及心理状况,分别从进入县城居住情况、监护人状况、生活状况、父母在身边时间、与父母的感情状况、性格和行为情况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分析。
4.1 农村“留守学生”进县城居住情况
“留守学生”在县城居住状况,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父母的经济实力。是寄人篱下、居无定所还是自有房会对学生身心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买房进城学习的“留守学生”占到调查样本总数的72%(见表1),说明外出务工人员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学生居住稳定。但另一方面,这部分留守学生其父母的收入大部分用于买房,有些甚至是借款买房,对学生的生活支出已经捉襟见肘,一个月的生活费大多数都在200元至300元之间(见表2)。这部分学生的管理应加强心理和情感教育,特别需要防范的是与城市学生攀比炫富的心态与不能保障的经济收入之间的矛盾。
另外,还有不可忽视的近30%的学生居无定所(见表1),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不稳定生活条件所产生的心理压力都是应该关注的重点。
4.2 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的情况
“留守学生”监护人是幼年学生成长中对其身心健康成长重要影响人物,甚至比老师的角色重要。对这些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教育的孩子,监护不仅体现在生活上的照顾,更重要是心理上的关爱。缺乏父母关爱的儿童,出现的性情孤僻、逆反心强、厌学逃学等现象,明显地多余在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因此,考察县城“留守学生”监护人主体及年龄和文化结构,能较好衡量学生身心成长环境。
“留守学生”父母外出表现为两种情况,单亲外出或双亲都外出。只有父亲或母亲单亲外出的占到34%,父母都外出占到66%(见表3)。
虽说有34%的父母在家,但调查发现,进城“留守学生”的监护权基本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比例占到99.3%(见表4),没有外出的父母都在家务农,并不能到县城陪伴小孩上学。
被委托监护人年龄普遍偏大,60~75岁这个年龄层占到84%。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具有“进城不离地”特点,这部分监护人有的还要回农村老家干农活增加收入或维持自己的生活,这种情况在60~70岁这个年龄层表现突出,占到66%的份额。被委托监护人文化低,最高的是高中文化,且仅占3.6%,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见表5、6。
总之,调查反映出,监护人文化偏低、年纪大、时间不能完全保证,隔辈爷爷奶奶是监护主题,具有隔辈稳定近亲的监护特点,同时也会出现隔辈溺爱的教育倾向。
4.3“留守学生”与父母的交流情况
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基本都在一年以上(见表7),对小孩成长的关心和亲情培养,主要通过交流这个途径。通过父母回家次数、打电话次数两个指标,反映父母与“留守学生”的交流情况。
父母外出每年至少回家一次的占到45.3%,两年以上才回家的占到54.7%,见表8。说明父母与小孩一年当中面对面交流时间极少。
打电话是父母与留守小孩的主要交流方式,有50%的家长每半月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但也有10%的家长半年以上才与小孩通一次电话交流,见表9。
可见,“留守学生”的父母在外打工,即始父母一方外出,孩子得到的爱也是不完整的,有的外出时间长,回家次数少,由于工作忙和孩子打电话的时间都少,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关爱,心理健康堪忧,只有32%的“留守儿童”对父母表现出十分思念的愿望,见表10。
4.4“留守学生”的性格和行为情况
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学生为了宣泄烦恼,还容易走上极端。我们从性格表现、行为特性和学习状况三个方面反映“留守学生”的身心结果。
调查表明只有16%的学生表现出活泼开朗的性格,善于交流流通,与老师同学相处融洽;很多的“留守学生”表现出了性格内向胆小、孤辟、任性、说谎、不接受教育、上网入迷等性格特性,对孩子健康的性格形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见表11、12。
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没有在身边,缺少关爱,年龄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至被动接受教育,学习没有信心,学习状况不佳,中差成绩学生占到60%以上,见表13。
5 调查结论与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贫困地区的农民工,在发达地区挣了一些钱回到家乡,在县城买房安了家,把孩子安排到县城学校读书,老人接来当监护人,自己又出去务工,成为贫困地区城市化的一种发展模式,这就造成了一个特殊的县城里“留守学生”群体。关爱这部分留守学生,关系我国人口整体素质的提高,也是保障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的高度,明确责任,强化举措,切实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使其健康成长。
5.1 留守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99%的孩子都想念父母,但“留守学生”的父母回家探望子女的频率很低,他们有的很少与父母保持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消极情绪,表现出性格内向、任性,有的还出现怨恨情绪。
(2)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力不强,在家不听监护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管理,更有甚者还有的留守学生小偷小摸,聚众斗殴。
5.2 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状况
(1)由于留守学生他们的父母刚进城买了房,经济还十分拮据,他们有些基本生活还都得不到保障。
(2)留守学生的学习状况不佳,因为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而他们的年龄又比较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被动地接受学校教育,这一系列问题使得他们的学习成绩不好,压力大,自己临时监护人不能辅导学习,想学好没有条件,一些孩子表示由于家庭条件差,很多同学看不起,形成了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情况如果没有人及时为他们疏导,就有可能形成越来越大的压力,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5.3 应对策略
(1)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因地制宜,适时调整学校布局,积极探索新的办学模式,调整县城超大学校和超大班的现象,从学校层面拥有足够的资源让留守学生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以此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同时,要结合县城留守学生日益增多的现状,将学校如何转变办学理念,教师如何提高综合素质当作一件重要的工作长期抓下去。
(2)加强对留守学生监护人的相关培训。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团委、妇联、居委会和学校要充分利用成人学校、社区、家长学校等阵地,通过举行培训班、召开座谈会等途径,加强对孩子家长或其监护人的教育和培训,使之提高文化水平,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
(3)把城里这部分“留守学生”纳入和农村学生一样的政府“营养补助”的范畴,解决这部分孩子的午餐问题,保证他们在身体上健康成长。
(4)文化、公安、工商、教育等部门要在政府的统筹协调下,狠抓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彻底根治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用先进的文化占领阵地,为孩子提供健康有益的成长环境。
(5)加强对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留守学生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6)加强与留守学生父母或监护人交流与沟通。学校要向留守学生及其家长公布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联系电话、详细通讯地址;要借助其它形式的亲情联络方式让孩子跟家长保持联系,家长也可以随时通过电话,让知道孩子在校的情况;要通过书信与家长定期联系,通过下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学校工作和孩子学习状况,并把家长务工情况告诉学生,让家长在外务工放心,学生在校学习安心;每学期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及其监护人座谈会,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了解留守学生回家后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习惯,有的放矢地加强教育。
(7)要让更多的机构、更多的人都来关心这一群体。要教育他们主动与父母保持联系,增强与监护人的感情,有事多求帮助,不要自己承担。
摘要:随着农村劳务输出收入的增加和对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出现了离开出生地的农村,脱离父母监管,由爷爷、婆婆带领在县城学习生活的新型“留守学生”。这群与城市学生共同生活学习的“留守学生”在贫困地区日益增多,出现了新的教育问题。调查报告通过真实的数据揭示了他们的教育、生活及心理状况,并针对性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 篇3
关键词: 流动摊贩 占道经营 治理 立法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序推进,对于很多进入城镇化发展中后期阶段的城市而言,流动摊贩的正面价值正在缩减,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却与日俱增。流动摊贩占道经营的问题,成为制约潮州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一大顽疾。有效治理州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着力消弭其对城市生活环境、营商环境和交通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引发的突出问题
流动摊贩作为非正规部门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公民实现其劳动权、生存权和经济自由权等基本权利的体现,曾有效缓解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基本矛盾,弥补了城市规划过程中的部分缺失,满足了城市化进程中的低端需求,促进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品质的改善和市民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其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毋庸置疑。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阻碍交通、污染环境、影响市容、扰乱正常的营商秩序、食品安全无保证和增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等,也为社会所公认。就我市而言,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弊大于利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流动摊贩缓解我市就业压力的功能已不明显。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市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各行业各业迅猛发展,用工需求持续旺盛。但受到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产生的虹吸效应的影响,我市因经济落后,收入较低,导致吸聚人口的能力不强,难以保持长期有效劳动力供给。“用工荒”已成为困扰我市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在此环境下,流动摊贩行业只成为一种分流产业工人的方式,其化解就业压力功能并不明显。
(二)流动摊贩扰乱潮州市区的营商秩序。随着市区各规划配套的逐步完善和网购消费方式的兴起,潮州各类型实体商品消费市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需求萎缩、供过于求的状况,其中以市区的个体工商户销售份额的下降尤为明显。市区的流动摊贩多在各主要菜市场周边及繁华商业道路两端占道经营,且以地域和价格优势大量挤占正常商户的商品销售份额,致其经营困难,收入下降。基于挽回销售颓势,争抢优势资源,很多正常商户相仿流动摊贩进入占道经营行列,从而提高市区道路占道经营的混乱程度。可见,流动摊贩已成为扰乱我市市区营商秩序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流动摊贩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产生负面作用也不容忽视。我市市区面积较小(仅40平方千米左右),主要道路因原先超前规划不足普遍狭小,汽车保有量大(城市建成区私家小汽车车保有量超过19万辆),另因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泛滥,不但影响市容市貌,更严重影响交通通行,增加汽车尾气排放,对潮州市区空气质量的恶化产生一定的间接影响。
二、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难以有效治理的原因
为有效治理流动摊档占道经营的乱象,我市先后出台了《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人民广场和文化公园管理的通告》(潮府〔2004〕51号)、《潮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市管理工作的通告》(潮府〔2005〕1号)等政府指导性文件并责成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加强协作,采取多种方法方式,对其加以制约,取得一定成效,但不能根治,其原因如下:
(一)流动摊贩拥有稳定消费市场。
流动摊贩作为一种自古有之的经济形式,本质是属于农耕文明,与现代的工业文明、城市文明和法治文明本并不匹配,本应为时代所淘汰。但因市民城市文明、法治意识整体不高,加之社会普遍同情流动摊贩舆论导向的影响,导致市民往往容易忽略流动摊档占道经营行为侵犯公共资源的社会危害性;流动摊贩的“经济实惠”、“交易便利”,也是吸引很多市民,尤其是中老年市民消费群体并保证其稳定的消费市场,不被时代发展淘汰的根源。
(二)优质摊位资源相对有限。
为缓解流动摊贩对于交通与环境的压力,我市通过设定指定的疏导性路段和区域,按合理的消费需求,为流动摊贩规划设立了一定数量的摊位进行疏导,在部分区域的确取得较好的整治成效。但因市区、尤其是市中心区总体优质存量摊位资源存量相对有限,难以满足流动摊贩“流动”、“多变”的现实需求。流动摊贩常因“得不到理想摊位的分配”或“达不到收益预期”就擅自转移到“人流量更多”、“生意更好做”的非指定性道路占道经营,导致流通摊贩集市区域经常性发生位移。可见,优质摊位资源相对有限,是流动摊贩不服从规范管理的直接原因。
(三)城管执法效果欠佳。
城管部门及工作人员在社会“暴力抗法”案件的负面影响下,其依法履职确实举步维艰。因缺乏有效的执法法理依据、完善的执法程序和难以协调的部门协作,加之工作福利下降、工作风险陡增等不利因素影响,让很多城管人员在面对非法占地经营行为时行为保守,多以口头劝退、警告为主。这样不但不足以形成有效的法律震慑,更让很多流动摊贩产生违法成本骤降的错觉,导致更多的流动摊贩敢于公然挑战政府规范性文件权威、肆意在各严管路段占道经营。
三、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地经营问题的建议
要有效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地经营问题,应通过完善城市立法和配套相关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以“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为核心的疏导方式对其进行长期性和系统性的治理,笔者建议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一)完善城市立法,实现对流动摊贩的“总量控制”。
1.明确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的违法性质。建议我市人大应紧抓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赋予潮州地方立法权的有利契机,依据国务院《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广东省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管理条例》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对市区流动摊贩经营行为进行规范立法。通过明确定义流动摊贩肆意占道经营为违法行为和其必须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减低相关人员进出该行业的随意性。
2.加强法律宣传,消减违法行为生存空间。在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开展多形式宣传,引导和树立正确社会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形成社会对占道经营行为的违法性和社会危害性的统一认识,凝聚社会对违规占道经营齐管共治的合力,从根源上压缩其消费市场和生存空间。
3.应立法设定准入机制机制,有效管控流动摊贩整体数量。我市人大应立法设置科学的“流动摊贩准入机制”和“流动摊贩登记制度”。这里建议,设置的“准入门槛”不宜过低或过高,否则将不利于“总量控制”或容易激发社会矛盾。具体可强化综合“《潮州市禁止食品小作坊生产加工的食品目录》”、“收入”、“年龄”、“技能”、“身体状况”、“从事行业”、“社会公平”等要素的门槛设置,严格对相对人申请进行审批和授权,过对其从业人员进行存量控制和增量压缩实现“总量控制”。
(二)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相关法律条例立法,提高城管执法效率。
1.对城管部门及工作人员进行充分授权。建议我市效仿广州市通过《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立法,确立城管部门为主体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系这一做法,由我市人大制定相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性文件,通过赋予我市城管部门的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负责组织实施的主体地位,授予其兼行政检查权、行政强制权、行政处罚权权于一身的充足执法权限,使其在执法过程中不再底气不足而畏首畏尾。
2.完善的执法程序和部门执法协作体制机制。立法过程要注重意对城管人员工作程序、相关部门的协作程序进行细化规定,以之规范约束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解决城管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多头管理、无序管理、互相推诿”的分工不明确问题,提高城管部门及其相关单位的执法效率,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
3.建立完善监督体系和明确执法人员的违法责任。通过形成系列监督体制,着力解决城管部门中容易发生的腐败、消极执法和行政不作为问题,增强城管执法公信力和威慑力。
(三)立法划分严管区域,优化流动摊贩疏导管理。
1.科学划分严管区域。建议立法划分流动摊贩的严管区域,应仅限于我市市区、县城区的公共服务配套完善的城市建成区,不宜在我市全市域范围内进行严格限制。这样才能避免过于压缩流动摊贩的生存空间和降低城乡结合部和农村等公共服务规划配套不完善民众的生活质量。
2.科学规划、增加划分摊位。建议在指导性疏导路段进行交通分流引导和摊位的重新规划划分,增加优质摊位供应,盘活有限的摊位“存量资源”,优化合法摊贩营商环境。
3.设立该行业协会,优化市场管理。鼓励摊贩以个人身份加入其中,以自主化管理为机制,优化组织和监督摊贩的经营活动,优化摊贩群体与政府部门的意见交流沟通,更好地维护摊贩自身利益,有效降低政府执法成本。发展摊贩行业协会,可不拘一格,温州通过采用企业性管理公司管理流动摊贩的方式更显高效,值得我市学习效仿。
(四)健全完善的“退出扶持”机制,降低从业诉求。
1.建立“退出机制”,清退违规行为主体。对于经营范围不合法、存在违规、违法行为的流动摊要坚决予以清退。其中要严格确保有固定铺面、摊位,较高从业能力,经济较为宽裕的人员,退出流动摊贩行业,维持流动摊贩的供应和市民需求之间的平衡,避免恶性竞争,保障合法从业人员的稳定收入。
2.完善帮扶机制,引导转移就业。进一步完善行政部门职责并确保一定资金投入,通过扶持退出流动摊贩行业人员的转移就业,如引导扶持年轻摊贩通过开拓电商平台转变经营模式、或提供基础就业培训将人员转移到第二产业等,促成实现缓解我市企业“用工荒”问题和有效保障行业退出人员基本生活的共赢效果。
3.扶助企业、个人消化商品库存,降低从业诉求。可定期由乡镇、街道向市政府申请,联合电商企业采用依托借力国内知名电商平台和实体展销会形式,帮助企业、加工小作坊、农民促销其库存、积压、滞销产品,提高上述的人员的收入或降低其资金损失,进而多角度、多层次地消减非常规性人员季节性进入流动摊贩行业的诉求。
参考文献:
[1]张兴华.非正规部门与城乡就业矛盾的缓解[J].中国农村经济,2002.
[2]杨滔.北京街头零散商摊空间初探[J].华中建筑,2006.
[3]肖伟.基本权利视域下的城市摊贩经济的治理[J].现代经济,2009.
占道经营的调查报告 篇4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占道经营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跨门占道经营是近年来城市管理和执法的难点和热点问题,也是城市脏乱差的主要源头之一,同时又是城管执法队伍日常工作的一大重点。然而其反复性牵扯了执法队员的大量精力,整治跨门占道经营势在必行。为此本局牵头对开展了对城区内跨门占道经营现象的现状、原因、危害进行调研,征求意见,探求治理跨门占道经营的有效措施。报告如下:
一、城区跨门占道经营现象基本情况
(1)业态分布:镇海城区范围内,跨门占道经营的经营业态主要集中在早点摊、水果、日用百杂、副食批发、铝合金、车辆销售、鲜花等经营户,普遍存在经营种类繁多,店面小等情况,经营户跨门占道经营情况严重。
(2)位置分布:主要分布在西门、南街菜场周边以及大西门路、环城西路等路段,后大街、聪园路、三角地路、西长营弄、马贺弄、茗园路、工农路等小街小巷也时有跨门占道经营现象发生。这些路段普遍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居民居住相对集中、靠近菜场或者靠近学校。
(3)时间分布:小快餐店多在早、中、晚三餐时间占用道路,部分店面会在餐后把经营物品收回室内,也有部分餐饮店为经营夜宵把桌子摆在人行道上。铝合金加工店多在店外进行门窗生产和堆放加工好的体积较大的制成品,多发生在生产阶段和送货前的时期,具有间断性的特点。洗车店多在有客户来洗车时在店外清洗和抹干,并停放待洗车辆,间断性强。车俩销售、鲜花、杂货、水果店则往往把所卖商品超出门窗摆放在道路上,持续性强。
二、跨门占道经营现象的危害
跨门占道经营是对室内正规经营的一种危害。客观上降低了者的经营成本,使得经营者在竞争上更具优势,对守法经营者的权益造成了损害。也是对国有资产和公共设施的极大浪费和摧毁,被占用的是本应属于全社会的公共空间和道路。
跨门占道经营是一种低水平的经济发展现象,是通过牺牲城市的长远利益来换取眼前部分人的利益。不仅严重污染环境。容易制造脏乱传播疾病,严重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容易造成交通拥挤、阻塞,引发交通事故。上下班高峰时期常常是跨门营业的高峰时期,二者相互影响极易影响交通。
三、跨门占道经营现象的成因
一是历史原因。菜场周边由于基础设施不到位,一直存在着允许其跨门占道,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与城区市容市貌不断提升的需要,当如今要求其停止跨门占道行为时,当事人均不愿意接受。考虑到实际情况,现在只能在其店外划线规范,要求其在线内整齐有序摆放。
二是先天缺失。“一间只有四、五平方的店面,各类执照健全。”此类店面在城区不在少数,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因为地方实在太小,经营户经常采取跨门占道来扩大经营空间。
三是经营意识。一方面经营户认为只有把商品放在店外才能有顾客。为增进营业,常采取跨门、占道经营的手段来招揽生意,并互相攀比、跟风、贪图方便,通常一家占道,成行成市跟风,惟恐落后。另一方面经营户法律意识淡薄,并没有认识到自身行为的`违法性和危害性。
四是市场因素。早点店,水果店等行业投资小,见效快,一直受到中小投资者的青睐,由于价格低廉实惠,吸引许多民众来此消费,助长了跨门营业现象的长期存在和反复。
四、目前查处跨门占道经营主要存在的难点
一是调查取证难,执法阻力大。由于法律意识淡薄,跨门营业经营者对执法部门的查处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对执法工作不配合,甚至人身攻击、暴力抗法。在执法过程也曾出现经营者与实际经营者不符,也就是说经营环节存在层层转包现象,而实际经营者又非本地人。一定程度上造成取证困难,并为进一步处理带来了难度。
另外许多跨门占道店铺的经营者是下岗失业职工、劳教释放人员、特困居民等,在实施处罚过程中,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均给予不断地说情,导致城管部门或法院在执法时不得不考虑其实际困难,这也是城区跨门占道经营处罚难的原因之一
二是民众误解大,执法环境差。经营者多数为外地人或本地下岗再就业人士,都有一定困难。根据相关规定,当事人据不改正,不配合调查时,执法队员可以暂扣经营者经营工具。但在实践中,执法队员一旦采取查扣措施时,往往引起周边群众围观,不少群众不明就里帮助违法者向城管队员求情,而经营者往往借此情景吵吵闹闹,甚至暴力抗法,极易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是落实长效难,全天管理难。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的存在,跨门营业返潮经常发生,当执法队员再次处理时,经营者往往认为执法队员在针对他(她),更加地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拉上临近店铺,相互配合起来与队员无理取闹,互拖后腿,囿于人力物力限制,执法机构不能一下子进行处理。
由于执法体制及手段等原因,目前针对跨门营业现象的治理仍存在一定管理空白。虽然目前招宝山中队已经采取新的管理模式,实行管理与处罚相分离,错时管理等新型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填补了管理空白,但由于装备、人员以及其他客观条件的存在,完全杜绝跨门营业现象尚有难度。
五、治理跨门营业的建议
跨门占道经营现象产生原因错综复杂,整治起来难度较大,治理跨门占道经营是一个长期过程,应牢牢把握城管执法,情系百姓的理念。创新思路,科学管理,采取疏导为主、治理为辅、堵疏结合的方针,以城管为主,各个职能部门相互协调,齐抓共管,实现文明执法,和谐治理,规范管理的局面。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工作,促进群众对城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提高跨门占道营业经营者的守法意识。一要继续推进城管“五进门”工作的开展,做到知路、知店、知人;二要利用媒体强大宣传功能,挖掘并大力宣传典型事例;三要提高队员宣传意识,编订城市管理法规宣传单页,由巡查队员随身携带,做到边执法,边宣传;四要积极开展定点宣传活动,充分发挥“城管义工”“城管宣传员”的作用,多种形式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宣传质量。
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和整治。一要堵疏结合,开展城区跨门占道营业情况普查,划分重点路段,结合数字城管实行网格化管理,对一般控制路段内确有困难的经营者,多方协调,争取妥善解决他们的困难,必要时可适当予以临时占道,促使经营者进行经营转移;二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调管理,通过区政府协调,与公安监控录像实现部分共享,代替部分路段的日常巡查,改巡查为实时监控,及时对监控范围内出现的违章现象进行处理,节约人力物力,提高效率;三要在下开展跨门营业专项整治工作,建立以城管为主,公安保障、工商协助的联合治理小组;在跨门占道经营信息普查的基础上,建立占道经营者违法历史档案,确立处罚标准,对重点路段跨门营业现象进行整治,重典治乱。四要在中队内部试点建立案件处理室,统一处理跨门营业案件,实现日常管理巡查人员与案件处理人员在中队内部的分离,避免人情执法情况的出现,同时安装实时监控系统,监控调查处理过程,避免暴力抗法事件,保障案件处理人员的人身安全。五要以跨门占道经营整治为契机,总结经验,逐步推进,探索数字执法在镇海区实施的可行性及相关模式。
三是落实长效机制,解决跨门占道营业现象反复性问题。一要加强日常巡查工作,深入落实日常巡查日志记录制度,增加城管队员见面率,依照劝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查扣三步骤,做到事前制止,事中查处、事后监督;二要落实执法管理责任制,具体路段落实责任到人,实行信息定期公布。并由局机关建立跨门占道经营执法督察小组;先是对集中整治后路段由局机关组织考核,考核通过后执法督察小组跟进进行日常督察,一方面记录该路段出现违章次数及类型,再与中队日常巡查日志及记录进行比对;另一方面为执法评比及考核提供依据,对于出现反复的路段的相关责任人进行通报。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 篇5
关于创建市级卫生县城、文明县城迎检工作的通知
各社区(村)、街道辖各部门:
中和街道办事处在接到县“三城同创”办下发的秀山三城同创办[2011]50号《关于认真做好创卫技术考核存在问题整改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11年市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实地迎检点任务分解表》、《实地考察点责任分解表》、《网络调查任务分解表》、《窗口行业考察任务分解表》的通知》后,街道根据两个《通知》的要求并结合我街道开展“三城同创”的实际情况,对我街道“三城同创”工作逐一做出了安排,现将有关精神任务下达给你们,请你们务必落实各自单位的主体责任,以认真负责的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创建工作中去,具体任务表附后。
附件:
1、《中和街道办事处市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实地迎检点准备情况一览表》
2、《中和街道办事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实地考察点准备情况一览表》
3、《中和街道办事处文明县城创建工作特色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关于县城街道占道经营的调研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加强县城管理的调查与思考07-08
2018关于创建全国文明县城公益倡议书11-25
关于综合整治违章占道经营行为工作实施方案06-21
投身县城工作实践报告10-15
县城环境卫生调查报告08-27
中国县城电影院市场分析,真正制约县城影院发展的原因08-03
关于街道文化资源的调研报告09-21
园林县城06-30
县城城区08-27
县城社区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