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县城

2024-06-30

园林县城(精选5篇)

园林县城 篇1

摘要:通过对县域绿化树种现状的分析, 从树种的管理、树种的类型、搭配原则等方面, 探讨了绿化树种选择方法及原则, 以期对今后景观特色绿化实践工作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沾益县城,园林树种,选择

1 引言

城市园林树种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绿色卫士”的风貌, 撑起一个城市对外的窗口, 在创造低碳城市环境和扮靓城市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绿化树种选择是否适合城市实际, 是城市园林绿化质量、档次、水平的直接反映, 也是园林绿化成败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沾益县城“山水园林城市”目标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园林绿化事业的迅猛发展, 县城园林树木的品种不断丰富, 但也存在诸多不足。

2 沾益县绿化树种应用现状

沾益县位于云贵高原中部, 是珠江发源地, 素有“入滇锁钥”、“滇东重镇”之美称。地跨东经103°29′~104°14′、北纬25°31°′~26°06°′之间。地势北高南低, 东西高中间低。国土总面积为2 801km2。县城海拔1 884m左右, 山地面积2 354.8km2, 占84.03%, 年平均气温14.5℃, 年降水量2 527mm, 具有亚热带、暖温带立体气候特征。森林资源丰富, 有森林面积13.25万hm2, 森林覆盖率为47.08%, 其中木本植物分布非常广泛。

自恢复县制以来, 沾益县城建设面貌日新月异, 绿化工作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县城绿化树木品种也不断丰富, 从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有滇朴、马樱花、银杏、红叶李、大叶女贞、香樟、垂柳、玉兰、云南松、青岗栎、含笑、梧桐、杜英、红叶石楠、金叶女贞等几十个品种, 基本上已经形成了本地区特色。随着绿化水平的提高, 县城绿化面貌和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但就目前树木品种的应用而言, 还不尽人意, 存在着不少问题。

2.1 试栽不适应树种没有得到及时更正

据实地调查, 珠江支流南盘江畔绿化树种成活率最高的是广玉兰、梅花为99%, 成活率最低的是红枫为18.2%;老城区成活率最高的是梧桐、海枣为成活率最低的是紫薇为县城新区成活率最高的是栾树、滇朴等5个品种为99%, 成活率最低的是樱花为75%。另外, 由于受经济、土壤、空气环境、人为因素等条件影响, 好多引种试栽树种, 不适应本地气候或土壤, 长势不良或成批死亡, 没有得到及时改植更换。如玉林西路的行道树杜英每年死亡近1/3, 形成“补植———死亡———补植———死亡”格局, 重复做无用功;经三路的银杏树、玉林广场的黄果榕、曲胜高路出口段的香樟、东风北路的桂花等长势不好或死亡率也较高。

2.2 绿化树种设计手法创新意识少

由于受经济发展制约, 1997年建县前, 沾益绿化树种主要是法国梧桐有783株、柳杉295株、广玉兰241株、雪松14株及原有杂树等共计1 797株。目前常用于道路绿化的树种主要是法桐和香樟, 兼少量的广玉兰、杜英、桂花、大叶女贞、含笑等约有6500株, 品种只有几十种。虽然这些树四季常绿、树冠高大、但绿化带没有形成, 季相变化少。特别是绿化设计人才没有集聚起来或是有目的培养专业人才, 以至于设计手法单调, 创新意识少, 不能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老城区龙华路一到冬天只有枯枝, 没有一线绿意。另外, 叶色品种也比较单一, 基本上都是绿色, 形状、树型也几乎一个模式。

2.3 病虫害严重, 防治不科学

沾益县城行道树虫害主要是介壳虫、红蜘蛛。园林绿地树木害虫有钻心虫、尺蠖、介壳虫、地老虎、蚜虫等。病害主要有毒污病、叶斑病、锈病、白粉病等。每年春夏当温度和湿度适宜, 各类病虫害便大量出现, 虽然投入大量的农药防治, 但基本上没做到提前预防、科学治病虫, 效果不明显。

2.4 绿化种树栽植混乱, 用树不科学

在园林绿化树木选择中, 由于受条件限制, 县城园林中好多新植树种栽植混乱, 没有统一的绿化树种系统规划设计。另外, 受西南地区沾益此时干旱少雨气候及下雪易被压伤等自然因素影响, 零乱栽植的常绿树长势不佳, 大多处于保命状态。

2.5 园林树木的开发利用科研工作滞后

作为珠江源头第一城, 长期以来, 特色风貌的园林科研工作十分薄弱, 对树木的开发利用工作没有专门机构或科研人员专业从事研究, 使得新的树木引种、开发利用的试验研究工作至今未纳入到议事日程上来。由于受绿化苗木的限制, 在绿化规划设计中只能是有什么用什么, 存在一些盲目效仿和“跟风”性。

3 沾益县城园林树种选择的方法与措施

3.1 园林树种选择的方法

3.1.1 调查与研究

根据珠江源头的气候特点、土壤状况, 制定预选树种计划、仔细调查研究各类树种的生长习性, 努力寻找树与生长地的平衡点、相融性, 尽量挖掘本地乡土树种, 因为乡土树种适应性强、长势旺, 又体现地方特色。通过调查研究对不同树种的各种特性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评价, 从中选择和应用适合种植的优良树种, 作为城市行道树或城市绿化的主要树种。

3.1.2 适时引种

适当、有计划地引进省外观赏价值高的树种, 并通过“试种-选择-推广”的路子加以丰富树种。但要反对盲目、不切实际引种。利用本地苗圃基础, 引种培育适应本地气候和土壤的优势苗木;争取绿化科研经费, 加强技术指导, 使园林树种培育工作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1.3 强化管理

加强对现有园林树木的养护管理, 特别是科学管理, 如浇水、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 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树种, 不同的生长环境, 提前准备, 因地制宜, 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增强树势, 提高观赏价值, 保持城市街道绿化景观的长期稳定。

3.1.4 力争树种多样性

木本植物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城市绿化中起关键性的作用。沾益新城区绿化建设时可增加如下品种:乌桕、紫树、红翅槭、红花木莲、秋枫、喜树、滇润木等, 同时可考虑采用乔、灌、地被的立体种植, 以促进树种多样性、自然性生长。

3.1.5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重视园林绿化在城市建设中的地位, 坚持“三同步”原则。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在经济上、专业人才培养、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科研项目等方面给于支持。坚持有自己的“品牌”县花树种。

3.2 树木选择原则

3.2.1 圃、野树种搭配原则

沾益县山多、森林多, 野生树种丰富, 自然条件有利于植物根系发育, 在选择能适宜当地生长环境, 移植时成活率高生长迅速而壮健的圃地树种的同时, 为了扩大种源, 积极开发一些观赏性强的野生树木品种如:青冈栎、马樱花、云南松、鸡素子树、罗汉松、野杜鹃、野山茶等, 这也是增加树木品种的重要途径。试种筛选出优良园林品种, 为沾益树种多样性提供保障。

3.2.2 强、好树种联手原则

即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 适时配置一些景观效果好的树种。根据沾益县城环境特点, 树种配置时要尽量满足生态需求, 应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 如气温、水分、土壤等。对园林树木生长、发育的影响。选择那些能适应管理粗放, 对土壤、水分、肥料要求不高, 耐修剪、病虫害少、抗性强的树种, 如榆树、腊梅、柏树等。但是抗逆性强的树种, 不一定景观效果好, 为此还要选择那些树干通直、树姿优美、枝繁叶茂、花艳芳香、遮荫效果好的树种如白玉兰、海棠、枫树、山茶花、紫薇等。

3.2.3 高、中、低立体原则

沾益县城属亚热带、暖温带立体气候, 树种选择种植时要在适地适树和安排好种间关系的基础上, 建立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 能充分发挥园林树木改善环境气候等功能。选择大乔木优势树种, 天热遮荫, 风大避风, 树干通直高大, 如香樟、大叶女贞、法桐、朴树、雪松、广玉兰、乐昌含笑等;同时注重小乔木、灌木、草本的搭配, 在增加绿量的同时, 起到划分绿化层次和美化、彩化作用。种植尽量能体现“一路一树, 一树一景”的地方特色。

3.2.4 花、叶、果竞美原则

珠江源头正以旅游景区的风貌迎接四方来客, 作为第一县城的树种选择, 还应坚持花艳、叶秀、果奇、枝美景观原则, 即要有精品、艺术、美观意识。园林树木有其外形之美、风韵之美以及与建筑配合协调之美等方面, 故在配植中宜切实作到在生物学规律的基础上, 努力讲究美观。春季注重花朵鲜艳、色美多变如马樱花、海棠、红叶李、紫薇等;夏季要叶秀、形美如广玉兰、水杉、叶子花、黄杨等;秋天注重叶变化多样的基础上, 选择那些果实奇巧美观的树种如红枫、桂花、柿子、石榴、火棘等;冬季要枝条光亮、弯曲美观的树种如银杏、龙柏、盘槐、法桐等。如沾益县城玉林广场东侧正是精品绿化工程的代表;玉林山水小区、九龙新苑小区的绿化树种突出了时尚、特色。

3.3 植物景观特色

沾益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交通干线。悠久的园林发展历史, 不仅为园林建设打下基础, 也为创造独具特色的植物景观提供了外部条件保证。沾益城区植物景观要达到山水园林城市、旅游城市以及曲靖后花园城市目标, 除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层次分明等植物配置要求外, 还应着重体现一些特色。

3.3.1 生态性

城市绿化目的除提供美丽的景观外, 更主要的是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绿地中的植物作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主要生产者, 通过其生理活动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如光合作用的释放O2吸收CO2, 蒸腾作用的降温散热、根系矿化作用净化地下水等, 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改善与提高, 这是系统中的其他因子所无法代替的。因此, 沾益县城栽植树木时应尽量空地植树、见缝插绿。这样适度地增加绿量, 以便能吸烟消尘, 净化空气, 改善生态环境。

3.3.2 地方性

利用地带性分布中较为有特色的树种体现地方特征。在风景点天生洞公园、玉林广场种植圣诞树、青岗栎、滇朴、马樱花。生态环境好一些的地方种植云南松、野桂花、野山茶等。用地方性苗木体现地方特色。

3.3.3 时代性

社会在发展, 人类在进步, 绿化树种也应“与时俱进”。选择那些经引种、驯化研究筛选出来的新植物, 以体现时代特征。如紫叶李、海枣、栾树、含笑、红花木莲、红叶石楠等。

3.3.4 季相变化

沾益城区四季分明有利于植物景观季相变化可选择的植物有银杏、红枫、红叶李、叶子花、红翅槭、杜英等。

4 结语

园林绿化树种以其特有的生态平衡功能和低碳环境保护作用, 决定了它在现代文明城市建设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点睛”地位。在实行树种选择时, 要结合珠江源头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因素, 本着“一路一树、一片一景、一街一样”的原则, 优先选择抗性强、古老、珍稀、特有、优良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形美、色富变化的绿化植物, 达到适地适树的合理规划与配置。通过合理的选择绿化树种, 形成显明的地方特色与风格, 把珠江源头沾益县城的园林绿化建设推向新的台阶, 最终把沾益建设成为云南曲靖美丽的后花园和最具珠江源特色的旅游明珠山水园林县城

参考文献

[1]孙国才.沾益县自然村绿化树种选择[J].环境科技, 2008 (4) :17~18.

[2]周智勇.重庆市渝北区城市绿化树种选择[J].中国园林, 2001 (2) :23~24.

[3]田恒慧.济宁市城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和规划浅析[J].中国园林, 2008 (1) :61~62.

园林县城 篇2

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情况的汇报

(2012年4月日)

各位领导:

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对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工作专家组各位领导到元氏调研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将我县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进展情况做一汇报。

元氏县位于石家庄市南部30公里处,是一个半山区县,全县辖6镇、9乡、1个街道办事处,208个行政村。元氏县城建成区面积10.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87万人,县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石家庄市最古老的县城之一。2010年12月被联合国地名专家组评为“千年古县”。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县城绿化工作,将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做为推进县域经济“跨越赶超、转型升级”、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打造石家庄南部区域中心城市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大力开展街道、公园、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县城园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建成区绿地面积达到341.8万平方米,绿化覆盖面积达到382.7万平方米,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1.8%和35.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9.12平方米。

一、精心谋划,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创建工作开展

一是高标准编制了《元氏县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明确划定绿地范围,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既有长远规划,又有近期目标。在具体项目建设上,我县明确城区内所有建设工程必须按标准规划配建绿地,竣工验收必须经园林绿化管理部门验收,维护了城市绿地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二是先后出台了《元氏县争创省级园林县城工作实施意见》、《元氏县城市园林绿化管理规定》、《元氏县绿线管理规定》、《元氏县县城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元氏县“门前三包”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对县城绿化标准、建设和管理做出了详细规定,确保了创建和绿化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成立了园林绿化专业管护队伍,落实了绿化管护责任,有效地保护了绿化成果,促进了绿化工作上水平、上台阶。三是成立由政府主管副县长任组长,住建、林业、交通运输、财政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创建省级园林县城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城区绿化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各部门工作任务,为创建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打造精品,全力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之城 围绕省级园林县城建设目标,我县对去年创建工作进行了查漏补缺,逐步构筑起了以街旁绿地和庭院绿化为点、道路绿化为线、公园广场绿化为面、城郊绿化为环的县城园林绿化格局。

一是高标准建设公园绿地,改善县城生态环境。2010年以来,我县先后投入4亿多元,新建槐阳公园、迎宾公园、长春公园、民心公园、恒山公园和寺庄绿地、南北桥绿地等5个公园、10块绿地,并对常山广场全方位的升级改造,使之更加突出元氏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2011年和2012年我县先后对以上公园绿地进行了提升改造,丰富了绿化品种,增加了园艺景观,公园、绿地特色更加鲜明。特别是将民心公园建设成了既彰显我县乡土特色,又体现森林生态魅力的大型综合性公园。同时,我县对常山路、人民路、蟠龙路等县城干道21个临街单位门前绿地进行了提升改造,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在街旁公园绿地中建设了凸显元氏文化和民族特色的建筑、雕塑。我县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建设目标。

二是大力度开展县城道路绿化,构建城市生态绿网。我县采取行道树、绿化带和便道绿化三位一体的绿化模式,大力开展县城路网绿化。①打造常山路、西环路绿化样板街道。对常山路进行了综合改造,栽植了油松、银杏等绿化树木40多种,安装了街头景观石,便道全部升级为花岗岩便道,两侧花池进行了高标准绿化,形成了一段一景、错落有致的道路绿化景观。2011年常山路被评为“石家庄市绿化样板街道”。西环路按照大绿量、宽绿带的绿化要求,多层次配置绿化树种,达到了常绿与落叶植物相结合、四季景观特色分明的绿化效果,道路绿地率达到33.2%。②构筑南环路、107国道等道路绿色长廊。在107国道(元氏段)、南环路、西环路、常山路西延等道路两侧栽植杨树、法桐、石榴等树木20万棵,形成了“绿色环城、城在绿中”的绿网建设格局。③实施街道两侧绿化景观带建设。在蟠龙路、长

春路、嘉惠街、北环路等8条主要道路两侧依街道特色规划建设了景观绿地,进一步提升了我县县城绿量。今年,又在槐阳大街、向阳街增建绿地5000平方米。县城道路绿化普及率达到95.9%,县城道路绿化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面积的26.7%,实现了“路上有绿、线上成荫、点上成景”的道路绿化景观。

三是大规模创建园林式庭院,营造良好的办公、居住环境。我县以改善城区办公、居住环境为出发点,强力推进园林式庭院创建工作开展。通过积极申报争取,县委机关大院、县一中、气象局、槐阳垃圾处理厂、天山龙湖世界小区一期、心海湾住宅小区等26个单位、小区创建成为市级以上园林式单位、小区,占总数的64.2%。同时,积极动员城区沿街各单位开展拆墙透绿、破硬建绿、见缝插绿等绿化工程,鼓励城中村居民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开展绿化,实现了庭院绿化与街旁绿化的相映、相融。

四是大气魄开展义务植树和河道整治,打造绿水相融生态环境。组织开展了“万人绿化县城”、冬季植树月、春季植树月等一系列义务植树活动,完成了红旗大街南延线等150多条道路绿化工作,完成了槐河、潴龙河、北沙河河道两侧绿化和生态片林建设,累计植树568万株,建设防护林79万平方米。在植树工作中,实行了“冠名”认养、认建、认管责任制,对各单位栽植的树木,竖立了功绩碑,明确了管护责任,植树尽责率达到96.1%,植树成活率、保存率均达到了90%以上。同时,投资2亿元实施了潴龙河生态综合整治工程。对潴龙河城区段全长4.7千米河道

进行综合整治,建设水面和生态湿地,对河道两侧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完工后,将极大提高潴龙河防洪能力,改善县城周边生态环境,满足城区及周边群众游憩、观赏需求。

同时,我县还加大了生产苗圃建设力度,先后建设了方中苗圃等生产绿地5处,面积达22.7万平方米,占城区总面积的2.11%,苗木存圃量3.71万株,乔灌木品种达到135种,苗木自给率达到80%。加大了古树名木的保护力度,对境内现有的10棵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档、挂牌,落实管护责任,有效地保护了珍贵的自然遗产。

三、全面整治,精细管理,打造整洁优美的城容城貌环境近年来,我县大力开展县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按照“精细、精美、精彩”的要求,以国家级卫生县城为标准,全面推行县城精细化管理,营造了整洁卫生、秩序井然的街道景观环境。

一是大力开展扬尘治理。对城区燃煤锅炉、餐饮行业燃烧炉进行了集中清理,全部改用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对施工工地及道路扬尘进行了集中治理,城区所有施工工地全部实现了围档作业,出入口全部进行了硬化,物料严密遮盖,要求各施工单位配全了车辆冲洗装置,有效防止了扬尘污染。

二是大力开展容貌环境整治。配备了多功能道路清扫车、专用垃圾清运车等市政环卫专用车辆,城区生活垃圾收集外运机械化作业率达100%,道路清扫机械化作业率达35%。全面推行干部

职工责任制,将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公园、每一块绿地都明确专人负责,并成立专门检查组对街道清扫、垃圾清运、园林管护情况进行检查、考核,提高了工作效率,确保了公园、绿地及街道时刻干净整洁。同时,严格执行广告牌匾审批制度。新装广告牌匾需经住建局、城管大队审批,统一材质、统一尺寸、统一规格,并对违章小广告进行全面清理,发现乱写、乱画、乱贴立即进行清理,保持了整洁有序的县城环境。

三是全面提升城市承载能力。我县坚持园林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201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35项城建重点工程。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七横六纵”的城市路网格局,县城人均拥有道路面积达到15.67平方米。用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综合合格率达到100%,城区集中供暖普及率达到98%,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地表水水环境质量标准达三类以上,县城环境质量明显改观,全年达到和好于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46天。全县建有污水处理厂两座,污水处理率达100%。建有日处理能力150吨的资源化垃圾处理厂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同时,在县城道路两侧、广场、公园安装了照明设施,县城路灯亮灯率达98%,万人拥有公厕3.02座。

虽然我县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下一步,我县将按照专家提出的意见,认真查漏补缺,力争顺利通过省级园林县城验收。

园林县城 篇3

1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

园林绿化工程施工的过程就是把设计蓝图变为具体园林景观的过程。因此, 园林绿化的工作就是要把技术人员的纸上设计变成现实。这需要在种植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才能达到技术人员的设计效果。但是, 要想实现景观效果, 还需要在养护上下功夫。如果不注意养护, 植物将会因为缺水、病虫害等原因死亡。所以, 对于园林工作来说, 必须重视对园林的监管。搞好养护工作, 保证植物的成活率, 才会有绿地面积的增加和精美的景观, 也使得绿化经费得到利用, 减少浪费性支出, 满足居民对绿色的需求。

2 目前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 首要的是对养护工作不够重视。园林部门满足于种植和扩大绿化面积, 但对于养护和保证存活率就不怎么关心。看起来园林部门工作忙碌, 但居民却没有感到绿地面积增加。所以, 园林部门要改进思路, 关注养护工作, 只有让绿色植物存活, 才能发挥景观特色, 才能让园林建设得到回报。

其次, 养护人员缺乏职业素质。目前的养护人员在工作上缺乏创新, 对于养护的技能只限于修修剪剪, 没有更进一步的表现。因此, 要采取措施加强对养护人员的职业培训, 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 使得他们能更好地胜任养护工作。

第三, 小区居民环境意识差, 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居民对绿地面积爱护不够, 喜欢随意践踏草地和破坏景观植物, 尤其是不讲卫生, 随意在绿地上丢垃圾和大小便。

3 绿化养护的技术措施

首先要落实责任, 完善制度。要对小区的植物进行分类造册, 根据其生长习性和环境因素编制养护计划, 在实行养护时要做好工作记录。要落实园林职工的岗位责任制, 领导要经常进行检查。在进行栽培的过程中, 要量力而行, 从实际出发, 不可违背植物成长规律, 盲目追求景观美。在养护方面, 要抓好水、肥以及对病虫害的预防工作。在草地养护方面, 要及时安排修剪, 防止杂草混入。在管理绿化树木时, 要注意正确的施肥方法, 在水分的管理上, 要区分大、小树木。不可盲目地乱浇水, 造成浪费和植物的死亡。对于植被修剪养护, 要区分植物的种类, 对景观植物要定期修剪, 防止长大造成景观造型的改变。同时要注意修剪技巧, 避免因修剪不当造成植物死亡。在防治植物病虫害方面, 要注意植物的习性, 对不同的植物要采取不同的防治方法, 要加强对灾害性极强害虫的治理, 防治病虫害蔓延。对移栽的树木要多观察, 防止小孩摇晃, 造成死亡。对枯树叶的清理工作要及时, 对积水要及时排除, 喷药工作也要落实。在花卉的管理方面, 要认识到花卉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需要经过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育苗池进行培育, 这个阶段是专业性极强的工作, 需要技术人员的精心护理, 才能保证存活。第二个阶段是装盆。在这个阶段要注意施肥和浇水的规定, 一定要确定完全成活后才能移到室外摆放。在室外进行花卉摆放时, 要注意时令和季节性, 选择花的品质要合适。在室外摆放时, 还要做好防旱、防渍、防冻等工作。要保持通风和透光, 严防病虫害。

4 农药消杀管理及保洁、除草工作

在居民小区进行病虫害的防治时, 一定要注意环境问题, 防止药物对小区环境造成污染, 影响居民生活。要尽量使用生物技术和人工捕捉。在进行药物治理时, 要选对药物, 注意配置比例。为了防止害虫对药物产生抗药性, 要多使用几种药物。在施放药物时, 要做好劳动保护, 要在风小的时候操作。喷洒药物后, 要进行观察和做好药物评估。同时还要做好修剪工作, 对于病、枯树枝要及时清理, 要清除虫卵、虫茧, 减少未来发生虫害的几率。园林工人要及时清扫绿地的杂物, 除草时要尽量采用人工除草, 在进行化学除草时, 要配好药剂并掌握好喷药时间。

5 绿化养护的宣传教育措施

小区绿地紧挨居民居住地, 因此, 时常会有小孩和个别素质不高的居民损毁绿色植物。所以, 要养护好绿地面积, 就必须加强对居民的宣传教育。园林部门要和社区居委会以及物业部门联合起来, 通过广播、板报、影像资料等方式, 宣传保护绿地的意义, 提高居民爱护环境的意识。要让小区居民明白爱护绿地人人有责。要发动热心环境保护的居民当绿地的监护人, 让人人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习惯。同时, 园林部门要勇于和各种破坏绿地的行为做斗争。

迁西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纪实 篇4

坐拥着燕山南麓的雄风,偎依在长城滦水的怀抱,一方神奇的土地,有着一个美丽的名字:迁西!

人说她是燕山绿色明珠,因为这里山水有诗、风景如画。

人说她是唐山后花园,因为这里城在园中、人在花中。

集山水人文之美,风情万种;享生态宝地之誉,胜景如云。迁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托举起一座亮丽多姿的绿色城市、园林县城,奏响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华彩乐章。

科学规划 合力创建

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是迁西在园林城市规划中始终坚持的原则。

依托三山环抱、一水绕城的地理特色,迁西特别提出了“打造魅力山城、塞上水城、休闲名城,建设山水风情休闲旅游城市”的园林县城总体目标,编制完成了《迁西县城市总体规划》《迁西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迁西县城绿线规划》及减灾、防灾规划。

按照规划,迁西县城园林绿化建设突出“显山露水”,确定了“一环两带三点四园”的园林布局。

迁西县委、县政府将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作为民心工程。对创建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部署,制定了《创建国家级园林县城实施方案》,将14项创建指标、100多项工作任务逐项分包给县四大

班子领导和相关单位,定人、定责、定目标、定奖惩。

嘹亮的冲锋号下,义务植树基地红旗招展,环境治理现场人来车往,广场公园塑造美景、全面绿化,小区街道清除广告、焕然一新。13个片区危旧房和城中村启动改造。一个个城市建设奇迹不断诞生。

拓绿增绿 满城山色

让一切能绿的地方都绿起来!确立板栗树为县树,锦带花为县花,设立4月1日为栽花节,县领导带头个人出资认养绿化树木,挖“围山转”、掘“鱼鳞坑”,迁西掀起了增加绿量、栽花种草的热潮。城区绿化覆盖率48.05%、绿地率42.3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46平方米,达到国家园林县城标准。

城市周边拓绿,迁西魄力非凡。实施城区主入口经济林带建设,建设板栗、核桃等经济林带100公顷。实施县城周边山体绿化,313公顷山地栽植火炬、山杏等树种90万株。实施栗香湖生态观光林带建设,库区两侧山体全面绿化,栽植油松、板栗等树木80万株。实施河系防护林带建设,滦河、沙河两岸栽植树木120万株。

县城节点增绿,迁西匠心独具。老旧的汽车站整体搬迁,化身为迁西第一个绿色广场--栗乡广场,茵茵草坪、灿灿花海,市民漫步其间。文化广场是城市增绿的一大力作,观水幕电影,看亭台楼榭,游人笑语不断。金水湾广场、喜韵园、毓水苑、康乐苑或大气磅礴、花伴石趣,或青山堆翠、水木相宜……一个个绿

色节点春意盎然、各显神韵。

道路两侧延绿,迁西勇于创新。绿化设计与道路设计同步、绿线征地与道路征地同步、绿化建设与道路建设同步,三年间道路绿化累计投资1.5亿元。绿化配套西外环路,形成道路绿化景观长廊;绿化带控制东、北环路,广植片林,增加绿量;一步一景南环路,临街建设特色景点。点、线、面结合,借景绿化、拆墙透绿,城区28条主次干道绿化普及率达100%,建成省级园林式街道10条。

庭院小区植绿,迁西全民动员。大力推进“绿色图章”管理制度,园林式庭院、小区如雨后春笋,卓然涌现。县建成区拥有电力局、县一中、自来水公司等园林式单位65个,占总庭院数量的67.7%;拥有龙凤嘉园、丰泽嘉园等园林式小区29个,占小区总数量的82.85%。

亲山近水 精品迭现

立足山水资源,建设生态公园,迁西着力打造各具特色的精品工程。

栗乡文化公园--占地204公顷,总投资1.32亿元。以“一核一脉七峰八区十八景”为主题,建设规划展示区、读书漫步区、果树采摘区、主入口广场区、绿野氧吧区、餐饮服务区等功能分区。规划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融入其中,古塞雄风、冀东星火、咏迁诗林、边关夜话等众多景点缤纷亮丽。

栗香植物园--占地421公顷,总投资1.5亿元。建设融休闲

健身、娱乐度假及科普学习为一体的生态旅游植物园。已建成主入口景观区、沿街休闲活动区、自然生态观赏区、板栗文化展示区等四个景观区域。漫步园内,透视景墙、艺术廊架、叠水瀑布等令人目不暇接。更有中国迁西板栗馆,开国内外板栗展馆建设先河。

滨河公园--占地30公顷。以美化河岸环境、方便市民游玩、突出地域文化为主题,建设园林小品、圆型饰柱、叠石造景等园林景观,是名符其实的视野通畅、水景相宜的滨水游园。

滦河为墨,挥洒华章。滦水湾公园被誉为山城会客厅,占地323公顷,总投资7.4亿元。全园规划为“河心岛、南北两堤绿化林带和湿地生态景观区、浅水观光游览区、水上休闲娱乐区”。驻足画境广场欣赏喷泉涑玉,踏上观景廊道感受滨水野趣,走进沙滩浴场感悟大河来风……一幅亲水性强,集自然、人工艺术为一体的湿地生态长卷,令人叹为观止。

河水拦蓄成湖,沙丘幻化为岛;跨河大桥长虹卧波,水岸新城火树银花。滦河文化、长城文化、板栗文化,浸润于迁西城市建设精品工程,文化造就了景观,景观传承了文化。

设施完善 管理精细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为破解交通瓶颈。迁西筹措巨资,强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3亿元完成西环路升级改造工程,投资13.5亿元建成通车新三抚公路迁西段,投资24亿元建设京秦高速公路迁西支

线,投资1.5亿元完成滦河特大桥工程,功能先进、结构合理的交通路网体系已经形成。

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迁西大力加强生活垃圾处理、供暖、供水、供气等设施建设,开工建设重点项目55项。城区供水普及率、综合水质合格率达到100%,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日处理污水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通过验收,城区供热覆盖率达到84%,燃气普及率达到87%,开通4条城区公交线路,万人拥有公交车辆12标台。

为改善全县城乡环境,迁西连续多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百日大会战”活动,对环境卫生、市容市貌进行综合整治。将城区重点路段划为严管区、示范区,实现了静态交通有序,动态交通良好。实施城市亮化工程,城市主次干道亮灯率100%。完成了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管理向精细化、数字化、高效化、常态化迈进。

花木在轻语,河水在歌唱。这是一座花团锦簇、绿意盎然的城市,这是一座全年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320天的城市,这是一座适宜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城市。如今的迁西,正在成为处处见景、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美丽花园。一个彰显山水韵味,“山、水、城”有机融合,自然生态景观良好,具有动感和灵气的园林城市,为燕赵大地再添一抹亮色。

园林县城 篇5

1 凌云县概况

凌云县地处广西西北部,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东连凤山县、巴马县,西接田林县,南邻百色市右江区,北与乐业县接壤,距百色市区86 km。县域东西跨度约47 km,南北长约52 km,全县土地面积为2 053 km2,境内山岭连绵、山高谷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县城位于县域中西部的泗城镇,因澄碧、西溪、龙渊、龙溪四水交汇而称“泗城”,为历代为州、府、县建制重镇之地。县城四周被苍茫高茸群山环抱,自然景观优美、人文景观独特,城内有中山纪念堂、泗城文庙、武庙、云台寺宗教文化、凌云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彩架红八军战斗遗址等文物古迹。凌云县享有“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的美誉。

至2010年,凌云县总人口约20万,财政收入约1亿元,由于自然条件的制约,凌云县仍是国家级贫困县。

2 凌云县城园林绿地现状及存在问题

(1)凌云县城处于周边群山环绕之中,自然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园林绿化基础。据2010年调查,凌云县现有公园绿地24.73 hm,主要包括龙山公园、云台公园、水源洞公园、纳灵洞公园及江洲广场、西苑广场、蝶城广场、广福游园、新秀游园、五灵游园等带状公园和街旁绿地;生产绿地10.92 hm2;防护绿地22.45 hm2;附属绿地36.15 hm2。建成区绿地总面积为94.25 hm2,建成区绿地率达30.70%,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5.6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3m2。

(2)凌云县在城镇绿地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一定成绩,于2009年年底通过“广西园林城市”评审。县城建设开始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但从绿地系统的完整性、建设水平及距“国家园林县城”目标还有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大环境绿化潜力尚未充分发挥。县城山水资源非常丰富,但由于缺乏保护和利用意识,周边山体与河流两岸绿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自然生态群落或人工植物配置群落尚未形成,优美的植物景色未能充分展示出来。②县城内主要公园绿地集中在城北及周边几座山体内,建成区建设范围内主要是几个面积偏小的街旁绿地或小广场绿地,公园绿地布局不够合理,配套设施缺乏,服务半径覆盖不全,功能不够完善。③由于县城建设用地紧张,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绿化用地被无形压缩,且建筑物的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开展尚未普及,附属绿地和整体绿量明显偏少。④园林植物品种偏少,乡土树种和地方植物特色尚未形成。县城内园林绿地的植物景观层次单薄,应用种类不够丰富,配置与种植方式单一,植物景观特色不够突出,养护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 凌云县城园林绿地规划定位与原则

3.1 规划定位

根据《凌云县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凌云县的城市性质为以茶叶、林特产等资源型加工为主导产业,以“山中水城,古府茶乡”为旅游功能的百色市中心城区的“后花园”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因此,凌云县城园林绿地规划定位要根据城市自然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将山、水、林等自然因素与城市空间结构、历史文化相结合,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建成融入自然和历史文化的“依山、傍水、环绿、古府、茶乡”的山水园林生态城镇。

3.2 规划应强调的主要原则

3.2.1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原则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满足人民在生活、工作过程中对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县城内、外的自然山水条件,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凌云县城市园林绿地空间布局与结构。

3.2.2 秉承经济、生态和节约理念的可操作性原则

考虑当地经济水平和生态条件,实现科学规划与实施建设的有机结合,使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确保各阶段建设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

3.2.3 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化原则

要充分利用自然山水的有利条件,创造生物多样性和实现园林景观丰富多样,使植物种类众多,群落层次分明,生态效果显著。

3.2.4 体现地方特色原则

充分利用凌云县优越的自然山水条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及文化历史,建设具有“山上水城,古府茶乡”特色的山水生态园林景观。

4 凌云县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主要策略

4.1 把握自然山水格局,营造大环境山水园林景观

凌云县城四周被苍茫高茸的群山环绕,自然景观优美,加上因澄碧、西溪、龙渊、龙溪四水交汇而称“泗城”,其山水特色十分明显,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独具魅力。规划要充分利用县城规划区范围内的所有山体和水体两岸,实现100%封山育林和林相及色彩改造,构筑县城内外最大的城镇“绿肺”与“绿色外套”。

4.2 充分利用现有山水资源,合理节约建设用地

根据凌云县特定的地形和环境条件,充分利用山边、水边、路边等有利条件,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绿地,依托现有的山林、水体、地质地貌等自然资源,尽可能地改造和提升现有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和其他绿地建设水平,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发挥优势,形成山城特色。

4.3 科学选择绿化树种,确立乡土树种优势

树种选择要遵循自然规律,重点考虑适地适树、苗源广、易载活、抗毒性强、具有生态功能和景观美学效果的乡土树种。对有多年栽培历史,已适应凌云本地土壤、气候条件的外来树种也可适当选用,以丰富植物种类。近期建设特别要选择一些苗源易找、色彩丰富、生长较快、易出效果的园林植物进行配置以加快实施效果。例如,小叶榕、香樟、枫香、秋枫、桂花、天竺桂、扁桃、蝴蝶果、仪花、盆架子、红花紫荆、细叶榄仁、凤凰木、垂柳、黄槐、台湾相思、山茶等可考虑选择作为当地主要园林绿化树种。

4.4 转变园林景观认识误区,突出生态园林效果

本规划以打造自然生态的园林县城为特色,在植物造景、水系、山体和文化结合方面赋予县城新的面貌。规划要优先从保护生态环境出发,植物选择按先绿化,后美化、香化、彩化的原则,打造四季有花、季季常绿的植物景观。坚持乡土树种与引进树种、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乔木树种与灌木花卉、藤本植物与草坪地被等多种形式相结合,创造季相分明、层次丰富的植物生态群落。构建一座绿草如茵、林木葱茏、四季开花、环境优美、整洁文明的园林城市,形成“山在城中、城在山中、山水相依、绿满城廓”的山上城镇生态园林景观。

4.5 利用本地材料,打造地域特色景观

充分利用当地石板、石块、鹅卵石和乡土特色元素,改造和建设一批富有地方气息的公园绿地,如用石板路、石板凳、石板栏杆、摩崖石刻等材料改建、新建水源洞文化公园、迎晖山公园、云台山公园等山体公园,突显当地石材在园林景观工程的合理利用。

4.6 挖掘地域元素,形成地方园林文化特色

充分挖掘凌云县古州府历史文化、少数民族民俗文化、寺庙建筑和民居建筑特色元素,把握“山城、古府、茶乡”的特色,以历史文化、茶文化、佛教文化为主题,依托自身独特优美的自然风景,按照古今结合、古为今用的原则,打造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彰显“山中水城,古府茶乡”的山水园林城镇形象。

5 凌云县城园林绿地规划主要成果

根据凌云县创建“创建国家园林县城”工作计划及对照有关标准,确定凌云县园林绿地系列规划内容包括县城绿地系统规划(如图1所示),县城规划区大环境绿化规划(如图2所示),县城现状公园绿地提升改造规划设计、泗水河滨江带绿地规划设计(如图3所示),以及迎晖山、云台山、后龙山等山体公园概念规划设计等,并把县城入口滨水绿地作为县城迎宾形象重点和亮点予以深化。

6 结语

凌云县城园林绿化系列规划工作始于2010年年初,同时启动县城大环境绿化植树总动员活动,于2011年下半年完成,并同步申报“国家园林县城”且获得通过,是广西第一个国家级“园林县城”。作为经济落后地区,通过坚持生态保护理念,走环境友好型、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道路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当然,由于受经济制约,落后地区城镇园林建设工作存在经费紧缺、人才紧缺、建设质量和养护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城镇生态环境建设之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注释

上一篇: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下一篇:企业文化建设与宣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