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

2024-09-29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共6篇)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 篇1

XXX妇幼保健院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以及县卫生局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的决定,为确保我院创建省级卫生县城目标如期实现,结合我院承担的创建工作任务,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卫生局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坚持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活动,努力创造一流的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环境,在县委、县政府以及卫生局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完成我院承担的各项创建工作任务,为确保我县如期通过省级卫生县城检查验收做出应有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工作目标:(具体任务参照目标任务分解表)动员全院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工作任务。

(二)任务指标:

1、成立创建领导小组:

创建省级卫生县城领导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XXXXXX妇幼保健院院长

副组长:XXXXXX妇幼保健院副院长兼医教科科长 成员:XXXXXX妇幼保健院总护士长兼医教科科员

XXXXXX妇幼保健院产房主任兼医教科科员

XXXXXX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门诊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皮肤科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功能科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药房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保健科科长

XXXXXX妇幼保健院生理产科护士长

XXXXXX妇幼保健院病理产科护士长

XXXXXX妇幼保健院手术室护士长

XXXXXX妇幼保健院儿科门诊护士长

XXXXXX妇幼保健院财会科主任

XXXXXX妇幼保健院办公室科员

基本要求:根据我院实际,组建创建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创建领导小组要充分发挥创卫的组织协调功能,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2、健康教育

基本要求:健全和完善健康教育机构,确保人员、设备、经费和任务落实,并能较好地履行业务技术指导职责。大力

开展院内健康教育、集镇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学校健康教育,确保健康教育各项指标达到标准要求。

三、主要措施

(一)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1、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协调对院内外环境全面进行集中整治,彻底清除卫生死角;深入开展除“四害”运动,进一步开展文明卫生单位和无烟单位创建活动。

2、深入开展健康教育: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卫生下乡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普及卫生科普知识,提高农民自我保健和防病治病能力,革除陋习,养成健康、卫生的生活习惯。各科室要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积极主动的承担健康教育主力军作用。加强人员培训和业务指导。各科室要开展健康知识宣传、培训、考试(保存资料、归档),悬挂禁烟标志,不设烟灰缸。在院内门诊大厅、住院部、重点科室设立健康教育专栏厨窗(保存资料,建档)。开展健康教育咨询、编印健康教育处方、健康教育读本和疾病防治,对住院患者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使广大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学到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在“世界卫生日”、“儿童计划免疫周”、“世界无烟日”等一些重要的卫生宣传活动中,积极组织人员走上街头,深入集镇进行健康咨询和义诊服务活动。切实做好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病工作。

3、完善医疗废弃物的规范化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废弃物的全部集中规范处理,努力消除医疗废弃物可能造成的潜在伤害。积极做好医疗垃圾、污水的无害化处理,规范污水处理。

4、环境整治工作:搞好门前硬化、维修,车辆管理规范,取缔门前小摊点,做好门前“四包”责任的落实。清除门前的野广告,管护好门前的花草、树木,保持环境整洁。设立封闭式垃圾收容器,无害化水厕,院内卫生干净,配备果皮箱、痰盂,绿化美化到位,室内物品摆放整齐,六面干净,门窗玻璃洁净,楼道无蛛网灰尘,垃圾及时清运,日产日清。

(二)加大投入,提供保障

落实经费投入,是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划拨专款,保障创建工作的经费需要。把卫生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创建宣传作为投入的重点,确保我院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任务圆满达标。

四、实施步骤

创建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9月上旬至9月15日)

建立健全创建组织机构,召开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全面部署创建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目标任务,制

定工作台帐。针对存在问题和差距,研究制定专项方案;按照目标责任,完成一阶段创建任务。

第二阶段:全面创建阶段(2012年9月16日—10月底)对照目标任务,逐项逐条狠抓落实,对已达标和基本达标的项目要巩固提高,未达标项目进行整改,9月底之前力争完成总目标任务的80%,10月底之前达到100%。

第三阶段:巩固成果,迎接检查阶段(2012年11-12月)在此阶段期间,要进一步巩固创建成果,收集整理各类创建资料,接受卫生局的检查验收。

五、具体要求

“创卫”工作卫生局考核各医疗卫生单位综合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必须提高对“创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创卫”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采取得力措施,确保我院“创卫”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〇一二年三月九日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 篇2

1.1 城区绿化工程高标准、大投入

1.1.1 街道绿化建设

2010年以来, 完成了武功山大道、袁河西大道、金鹰南路、环城路等新建城市道路的绿化景观工程, 对日江路、卢德铭大道等建成区街道进行改造和绿化全面提升, 通过增加道路附属绿地的乔木绿地面积, 将县城内各类型绿地有机连接, 形成了多功能复合结构的道路绿化网络体系。

1.1.2 单位、小区绿地建设

为提升单位庭院整体绿化水平, 大力开展“森林单位”、“森林小区”创建活动;在庭院、楼幢之间见缝插绿, 进行垂直绿化、推广屋顶绿化, 开展阳台绿化美化。大力改善了市民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1.1.3 公共绿地建设

不断完善景观设施功能, 增加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以狮山公园为主体, 整合狮山、古城山和老崖山3块城市森林绿地, 建设了一个省级森林公园。

1.2 绿色通道工程造精品、树形象

3a来, 芦溪县通过加大政府财政投入, 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社会投入, 以境内沪昆高速、320国道、芦南公路、芦万武公路等为主, 以大富路、杜仲路等一批县乡公路为辅。全面打造绿色通道。

1.3 乡村绿化工程抓示范、出实效

结合小城镇建设、新农村示范以及和谐秀美乡村建设等工程, 积极开展森林乡镇和森林村庄创建;以县城和主要通道两侧为重点, 打造东阳、古城、温埠等20个环城“森林村庄”, 在自然村和房前屋后种植风景林和经济果木林, 建立多重的绿化带, 形成环绕县城的绿色屏障;结合水务、环保、交通等部门, 在小流域环境综合治理、河道疏通、堤坝加固等工程中进行造林绿化。

1.4 特色林业工程强产业、惠民生

充分发挥“中国花木之乡”品牌优势, 不断加快林产业特别是花木产业发展, 坚持走产业化、特色化、精品化道路, 使苗木花卉产业成为带动芦溪县农林业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农民增收的绿色支柱产业。

1.5 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增总量、上档次

全面实施封山育林, 芦溪县自2009年起全面实行了封山育林。几年来, 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实现“双增涨”。加强对古树名木的保护, 对分布在全县范围内的古树和名木全面进行了一次普查, 逐个登记、挂牌, 落实专人管护。进行园林绿化品味的提升, 在绿化工程实施过程中, 不断优化绿化结构和树种配置;主要突出樟树、桂花等本地乔木常绿树种, 套种茶花、樱花、枫香等色叶植物, 适当增加丹桂、银杏等名贵树种, 并以适应性强的丛竹、石楠球、杜鹃等观赏植物作为点缀;逐步形成了中高低档品种齐全, 常绿树与色叶树相配套、乔灌草花相结合的绿化格局, 努力打造出了“一年四季景不同, 春夏秋冬花相异”的城市园林绿化品味, 并以点带面整体构建一个城市、道路、乡村相得益彰的绿色县城。

2 弘扬生态文化, 提升全民文明素质

2.1 广泛宣传, 营造共建氛围

全县围绕森林城市创建, 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县四套班子、县政府各部门、各乡镇机关干部职工连续6a在春节上班第1天开展新春植树活动, 带头参与义务植树。县绿化委员会建立了全民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 对每一年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情况实行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管理, 努力实现义务植树覆盖面89%以上。开展林木绿地认建认养活动, 发动全县社会力量捐资捐款认建林地认养古树名木, 提高人民群众对林木绿地和古树名木的保护意识。通过发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开展入户“问卷调查”活动、发送短信、悬挂条幅、张贴标语、制作电视宣传片等多种方式, 有效扩大了创森社会影响。

2.2 丰富内涵, 突出文化特色

为了增强市民爱绿护绿意识, 芦溪县将狮山公园列为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同时在山口岩湿地公园内新建了一个森林博物馆, 主要以文字、图片、标本、实物为主, 突出展示芦溪县范围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以展品的文字解释和相关信息链接, 宣传珍贵野生动植物保护的科普知识。使森林城市建设既让人赏心悦目, 又丰富了文化内涵。

3 强化组织领导, 努力形成创森工作合力

3.1 高位推动, 落实创建责任

为统筹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和园林城市等五项创建工作, 2012年初, 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一个高规格, 强有力的“五城同创”工作指挥部, 县委书记任总指挥, 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常委任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工作组长, 副县长任副组长, 县直机关和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创建工作高位推进、全面展开。为推进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现场会, 县四套班子领导多次到现场调研创建工作, 保证了创森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科学规划, 明确创建重点

芦溪县立足芦溪实际, 委托江西省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编制了《芦溪县省级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认真摸清了芦溪县城森林绿地现状, 科学分析了芦溪县创建省级森林城市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各项具体的创建指标确立了“花木山水旅, 人文生态城”的规划理念, 按照县域“一心一脉揽九珠, 一环两轴串四区”的空间格局, 明确了具体的项目建设指标和工程重点。

3.3 加大投入, 夯实创建基础

芦溪县的创森资金以财政投入为主, 同时, 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

3.3.1 加大财政投入

近3a, 县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森林城市创建。

3.3.2 加大部门投入

整合林业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扶贫开发、水土保持、水利工程、新农村建设等项目资金, 进行绿化。

3.3.3 积极探索多种融资方式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 篇3

近年来,惠东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创建文明县城作为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以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为目标,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扎实开展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惠东县创文工作有哪些过人之处?又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记者深入该县进行了采访。

推进“双十工程”,完善城市功能

1月16日,在惠东县老促会有关同志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该县的新地标:西枝江公园。西枝江公园位于惠东县城以西、江南路旁边,与惠东县文化中心及明德广场一道之隔。一侧是碧绿的西枝江,一侧是亭台水榭、绿荫小道,还有放生台、对歌台。这里江水碧绿,凉风习习,整个公园依江而建,呈飘带状。自2010年开放以来,西枝江美丽的景致便受到了市民青睐。据该公园建设指挥部不完全统计,该园自开放以来,每日吸引了近万人次前来游玩、健身。

记者来到公园时,前往公园游玩和放生的市民已经逐渐增多。碰巧的是,记者在江边看到了平山街道的杨副主任和有关部门人员在视察。询问得知,去年端午节,在西枝江举行了惠东县首届龙舟比赛。如今,年关将近,县政府准备在江边统一鸣放烟花,增强该县人民过年的氛围。为确保届时活动的安全,有关部门对公园具体情况以及如何实行安保设施进行勘查研究。“西枝江公园的落成,促进了沿江两岸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带动了房地产业的发展,此外,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了群众散心和娱乐的好去处。”杨副主任说。

据了解,近年来,惠东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建设美丽惠东的目标,确立了“四大功能区,五大产业区基地”的文明生态发展理念,先后实施县城环城北路建设工程、县城胜利学校建设工程、西枝江惠东县城段水利枢纽工程等“十大民心工程”和“十大重点项目”建设。通过实施“十大民心工程”,以文明创建带动城市发展。具体做法是,科学定位,突出生态建设。按照“一江、二心、二轴、三带、四组团、五自然绿化地”的布局,大力抓好县城规划建设。全面推进“一江一河四岸”整治和重要景观建设;稳步推进县城新区、城南新区建设和城区“三旧”改造,着力构建“田”字形县城新格局。投入近2亿元,兴建了飞鹅岭公园、西枝江公园等一批城市“绿肺”,县城绿化覆盖率达38.4%,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近20平方米。

在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不得不提的是惠东县新落成的文化中心。文化中心落成于2010年,由文化中心(大楼)、铭德广场、文化广场三大部分组成。高大雄伟的文化中心大楼非常气派,文化中心里文化馆、图书馆、道德讲堂软硬件等文化设施一应俱全。文化中心的建成和开放,极大地丰富了惠东县人民的文化生活。在文化中心左侧,最显眼的要数广场花圃四周树立起来的铭德牌了。记者询问得知,这些排榜中展现的,是两届感动惠东人物的照片和先进事迹。一张张让惠东人民崇敬的面孔,一个个感人的事迹,把惠东人民的大度、包容与博爱展现的淋漓尽致。在这些庄严而整齐的牌榜中,不乏“中国好人”古槐基、感动惠东人物林小敏、陈元娣、李添洪、陈进文等让人谈之起敬的先进人物。据了解,自落成以来,文化中心受到了人们的强烈关注,市民、学生、游客等在文化中心、铭德广场汲取了丰富的文化营养。县有关部门通过用铭德广场展示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做法,大大提高了文明教育和传播直观性,成为了创文活动的一大亮点。

惠东县近年来累计投入市政设施建设资金超过60亿元,完成了县城“十大民心工程”和“十大重点项目”建设,新建文化中心、全民健身广场、文化馆、图书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等一批文化场所设施;完成了县城惠东大道、新平大道、华侨城大道、建设路的“穿衣戴帽”和道路改造工程。县城22条内街小巷和排水排污管网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新建了现代化大型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城市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过去,惠东县城公路狭窄、交通网混乱,由于汽车总站位于市区内,导致城区塞车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影响了城区的交通秩序和人员流通,这种现象成为了发展县域经济的瓶颈之一。

至2012年,贯穿县境的湖莞高速、惠深沿海高速、省立2号绿道惠东段全线贯通,广惠高速东延线即将建成,环城南、环城北路和惠东大道改造全部完成,“八纵十横”大交通网络基本形成。此外,全县建成了7个中心镇客运站,惠东县老汽车站实现了搬迁,首批50辆LNG新能源公交车投入运营,有效缓解了县城交通压力。“双十工程”使惠东县城市功能得到了大提升。

创新“三大机制”,强化组织领导

组织领导的得力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创文工作能否顺利进行。惠东县把创建广东省文明县城列入惠东“十二五”规划,作为新一届惠东县政府要办好的三件大事之一。整合各方力量,强化工作联动,创新领导、责任、监督三大工作机制,保证了创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挂帅,分管县领导为各整治组组长的领导机制,专门设立文明县城工作局作为组织协调机构,确保创建活动常态化、规范化、职能化。成立各部门一把手负责工作机制,配备专兼职人员和办公场所,全县自上而下形成了“党委总揽、政府主导、文明局组织协调、各部门各司其责、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在责任机制方面,严格时限倒逼责任倒查。将创文9大测评项目321条测评标准以及6项申报条件的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分解,明确牵头部门和责任部门,明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责任领导、责任人,逐层签订创文目标责任书,把创文任务全部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和具体人员。对因人为因素造成工作滞后或考核不达标的,由纪委监督部门进行责任倒查和问责。惠东县建立了县城主要道路、集贸市场、重点场所及内街小巷由县、街道和社区三级党政领导分片挂钩督办的监督机制。该制度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综合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领导督查与专项督查调研相结合、群众评议与媒体监督相结合、通报与专报相结合“五个结合”形式,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和跟踪督办,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周清月结”。

nlc202309040116

“哪一片区创文工作做得不好,群众、媒体反映出来,只要情况属实,那么负责挂钩督办的有关领导就要检讨整顿,这种落实到人的督查机制大大提高了创文工作的实质性效果。”谈到“三大机制”时,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县城工作局局长萧运祥说道。

实施“八大整治”,推行精细管理

坚持建管并重、专项整治与精细化管理相结合的城市管理理念,对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有着重要作用。

为切实推进文明县城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惠东县委、县政府积极制定和落实相关措施,从三大方面着手,努力实现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提升县城管理水平。一是建立长效新机制。以突出生态、突现优美、突显宜居“三突”为目标,制定城市建设、绿化、交通、安全等8项管理规定,明确分工,细化职责,推行精细化管理,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努力使城市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长效管理轨道。二是实行网格化管理。以街道、社区为基础,将城市管理责任区划分若干个网格条块,明确任务、标准和时限,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管理人员,实现专人专管。对县城主要道路、集贸市场和重点场所整治建立县领导挂钩督办制度,使每条主要道路、每个集贸市场和重点场所均有对应的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和县领导抓落实。三是强化专项整治。按照精细化管理的标准和要求,以“铁的决心、铁的纪律、铁的措施”大力抓好交通秩序、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环境卫生、集贸市场秩序、食品安全、社会治安、文化环境、窗口服务等城市环境八大整治。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立即转入常态化管理,推动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开展“三大行动”,提升全民素质

一个县城,光发展经济、改善硬件设施还不够,最彰显一个城市发展程度的,还是群众的综合素质。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之所以成为众多游客光顾的地方,与其城市文明程度高、公民素质高不无关系。

在提升全民素质工作中,惠东县坚持塑形与铸魂相结合,深入开展“三个全民行动”,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深入开展全民学雷锋志愿服务行动、深入开展全民文明创建行动、深入开展全民道德修身行动成为了惠东县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举措。据了解,惠东县广泛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和完善了一批志愿服务活动基地,推进“社区+志愿服务队+项目”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形成。全县各镇、各单位成立了志愿者服务团队,80%以上公职人员注册成为志愿者,18个志愿服务站投入运行,爱心志愿服务蔚然成风。另外,惠东县还深入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开展文明社区、文明路、文明商户等文明创建示范点评选活动;开展全民道德修身行动。通过创新道德模范宣传载体,建设“明德广场”,展示历届“感动惠东人物”先进事迹和精神力量,树立一批以“中国好人”古槐基、“广东最美母亲”陈元娣等为代表的道德模范。这一系列丰富的活动,成为了提升全民素质的重要方式,在社会上掀起学习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社会风尚。

如今,在惠东县委、县政府以及各级职能部门的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惠东县先后荣获全国体育先进县城、全国象棋之乡、全国科普示范县等15块国家级金牌和广东省先进县、广东省教育强县、广东省卫生县城等12块省级金牌。2011年惠东县被评为“广东省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城”,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当被问到对接下来惠东县创文工作寄予哪些希望时,萧运祥表示,惠东县之所以取得目前的创文成果,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分不开,更离不开全惠东人民的辛勤和努力,希望在继续发展和巩固创文成果的过程当中,县委、县政府的领导能一如既往地把好的做法推行下去。“希望惠东人民能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萧运祥最后说道。

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汇报 篇4

中共彬县县委 彬县人民政府(2011年11月)

彬县是“公刘故里、能源重镇、果品之乡、旅游胜地”。地处咸阳市西北部,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邻长武和甘肃灵台,北接甘肃正宁。全县总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人口34.8万,辖13镇、3个社区247个行政村,县域版图形似一个正写的“人”字,泾河自西向东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3500年前,周祖公刘在这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农耕文明,谱写了《诗经〃豳风》这一千古不朽的壮丽诗篇。全县2处国家级、5处省级、1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500件(套)馆藏文物,记录着灿烂悠久的古豳文明。境内盛产苹果、梨、柿子、枣、核桃等名优果品,是“全国苹果20强县”、“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有煤炭、陶土、油母页岩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4亿吨,是陕西第二大煤田——彬长煤田的主产地,也是全国重点产煤大县。“十一五”期间,我县先后荣获“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百县(市)”、“首届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旅游县”等国家、省、市荣誉称号30多项,在全省县域经济社会综合排名中从2005年的第40位上升到2010年的第9位,成功跨入“陕西十强县”行列。从2008 年起,在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蝉联三连冠。今年前三季度,全县完成生产总值68.04亿元,同比增长1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68亿元,同比增长37.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80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478元,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8.3%。1-10月份,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6.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8.1%和100.2%。

近年来,在省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文明办的精心指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扬笃厚勤劳、崇礼尚德、创新进取、和谐包容、奋发图强的“公刘精神”,按照“以城带镇、以镇促村、城镇结合、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广泛深入地开展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使全县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得到全面发展。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创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构建民主彬县。始终把政务环境作为代表文明水平的“第一环境”来抓,不断提高干部素质、规范行政行为、推动政务公开,创造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一是抓理论宣传。紧紧围绕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首要任务,广泛深入地开展理论宣传教育工作,累计制作宣传专栏330个、学习园地210个,建立学习活动室120个,举办“党建讲坛”24期,坚定了全县干部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抓干部培训。三年来,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83期,参训干部8600人次,选派17名年轻干部赴天津、江苏等发达地区挂职学习,组织652名干部分批次赴日本东京、浙江、宁夏等26个地区考察学习。建立了农村干部流动培训学校,每季度巡回各镇、社区流动授课,培训干部4000余人次,为农村干部编印《基层干部培训讲义选编》5000本,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三是抓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立了建设学习型党组织领导小组,制定了八项学习制度,县委中心组坚持每年集体学习30次以上,每个党员坚持每年记学习笔记2万字以上,营造了“人人、处处、时时”学习的良好氛围。四是抓创先争优。按照“分级定标、分类推进、强化引导、逐年提升”的思路,着力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创先”上定责任、在“争优”上明措施、在“进位”上用力量,全县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点141个、党员干部联系点271个、创建活动示范点32个,培养树立了一批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标兵。五是抓民主决策。建立了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和决策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在重点项目建设、城区集中供暖定价等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均采取召开座谈会、公众列席旁听、听证会、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构建了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六是抓党务政务公开。制定了《政府政务公开若干规定》等七项制度,建立了彬县公众信息网、彬县党务公开网等公开媒介,投资700多万元配置了LED显示屏等新型公开载体,党务公开被列为全省试点县,在全省进行经 验推广。建立健全了党政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制度和回复处理机制,坚持实行“县级领导接待日”制度,开通了便民热线(34922562)。三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233批1171人(次),接听热线电话2620人次,受理案件办结率98.5%,群众对党政机关行政效能的满意度达95.2%,政府信息办获全国表彰,我县被评为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七是抓依法行政。制定了《彬县关于改善行政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规定》等制度,完善依法行政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增强了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同时,各级政府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媒体舆论监督,三年来,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9件、政协委员提案274件,代表、委员满意率达到96%,大大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依法行政能力。

二、创造民主公正的法制环境,构建法治彬县。按照“优化法治环境、培育法治文化、强化法律服务、狠抓权益维护”的思路,切实加快法治彬县建设进程。一是切实强化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围绕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管理薄弱环节,及时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六进”活动,先后开展各类法律咨询活动460场次,举办法制讲座380场次、普法文艺演出158场次、法律知识竞赛22次,印发宣传资料106万份,编发法律知识读本22万多册,利用彬县普法网编发普法工作简讯 200余则,制作宣传版面1167块,印制宣传围裙3.5万条、手提袋3万个、纸杯5.1万个,发放各类意见征询表5.2万份,收集 意见建议1324条,在全县形成了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全县法制教育普及率达96.2%,荣获2006—2010年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称号。二是切实强化法律援助和服务。设立了法律援助中心和“12348”法律服务热线,健全了法律援助机构。各村(居委会)均设有人民调解委员会,构建了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和服务体系。三年来,承办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69件,接待群众来信来访3080人(次)、法律咨询610人(次),调解纠纷148起,免收代理费8.4万元,营造了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三是切实强化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制定了《劳动保障监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建立了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三方协调机制和工资保证金制度,设立了劳动保障咨询热线和网上投诉平台,及时依法查处各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有效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三年来,共巡查用人单位381次,下达劳动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84份,全部整改到位;督促指导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2308份,签订率98.5%,受理维权追薪投诉案件32起,时效结案率100%,全县无重大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违法案件发生。同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有力保障了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四是切实强化弱势群体权益维护。建立健全了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积极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规宣传活动,严格查处非法使用童工、虐待或不赡养老人的违法事件。在东莞成立了全省首家流 动妇女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关爱行动,募集资金100万元设立了全省首家关爱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基金会,已资助贫困留守儿童179名,建成“妇女之家”251个、“留守妇女儿童之家”125个,招募“爱心妈妈”360名和留守儿童进行了一对一帮扶;争取省市残联康复项目,为51名孤残儿童免费提供康复训练和康复器材,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266例;实施了“百户贫困母亲救助”、“农村母亲健康”和“留守儿童体检”等工程,累计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18万元,扶助留守妇女268名,为全县6.1万名育龄妇女和1200名儿童进行了免费体检。五是切实强化基层党群组织建设。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不断加强基层党群组织建设。投资295万元,建成247个行政村党组织活动室,建立了3个流动党员管理支部,开通了“12371”党员咨询服务专线,为流动党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务,扩展了基层党、群组织的覆盖面,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归属感和党、群组织的凝聚力。六是切实强化社区民主建设。坚持“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原则,建立了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制度,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选民参选率达91.6%,对城区各居民小区全部依法实施了物业管理,社区民主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三、创造公平守信的市场环境,构建诚信彬县。按照“教惩并举、共建诚信”的思路,动员全社会参与诚信彬县建设。一是加快诚信政府建设。坚持把维护“诚信政府” 形象作为各级政府机关的自觉行动,成立了诚信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将诚信建设纳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在各级党政机关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各级党政机关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带头遵守法规、履行契约、兑现承诺。2009年以来,全县重点工程项目履约率100%,群众对政府诚信的满意度达93.6%。二是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坚持把诚信教育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等各个环节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8万份,举办专题讲座52期。建立了企业信用评估机制和重点人群信用信息公开共享机制,各类企业和城乡居民的诚信意识明显增强。三是加快“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建设。按照“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扎实推进活动开展。目前,已建成彬县城关鑫盛烟酒商行、彬县城关民生批发部、彬县兴泰购物超市三家“百城万店无假货”示范店,为构建诚信彬县树立了典范。四是加快市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了打击假冒伪劣行为的监督、投诉和处置工作机制。严厉打击走私贩私、制假贩假、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扎实开展市场检查和3.15打假执法等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检查各类市场78个、经营户3968户,下发违章警示通知书130份、责令整改通知书65份,没收过期、失效食品340公斤、不合格饮品103公斤,受理申诉287件,结案率达96%,没有发生一起影响恶劣的制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事件。制定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经济发展行为实行告诫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 严查处审批执法部门和公务人员违纪行为,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创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构建人文彬县。以提高市民素质为核心,按照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同步推进的思路,着力营造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一是全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制定并印发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方案》,先后组织开展了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辉煌六十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感恩孝亲〃和谐彬县、网上祭英烈等活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干部群众普遍形成了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促发展的良好道德习惯。同时,切实加强形势政策、国情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总结提炼出“笃实诚信、开拓创新、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彬县精神,制定了《彬县市民文明公约》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等文明守则并进行广泛宣传,有力提升了干部群众的道德水平。始终紧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不放松,扎实推进民族事务服务体系建设,县境内各民族同胞团结互助和谐共处。二是全面提升国民教育水平。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国民教育经费投入力度。三年来,教育经费支出达到10.6亿元,人均教育经费支出提高到1389元,全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均衡配置公共教育资源,不断健全学校管理制度,国民教育水平显著提高,成为全省首家“双高双普”达标县。三是全面推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牢牢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不断增加文化资金投入,大 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扎实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2010年县财政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和2009年相比增长25.4%。县电视台等3家国营文化单位完成了转企改制,县文化馆、图书馆实现了免费开放,《今日彬县》报和《豳风》杂志顺利出版发行,《咱村的苹果红了》电视剧在我县成功拍摄,已公开上映。开展了广场文化年活动,每周为市民演出三场文艺晚会,实施文化下乡工程,每年为农村群众免费送100场戏曲、4300多场电影、10000册图书,举办了彬县大佛旅游节、庆祝建党90周年红歌大赛、陕西电视台一套走进彬县红歌唱响十强县和陕西作家彬县读书笔会等百余场大型公益文化活动,社会各界赞不绝口;实施了数字电视进村入户工程,全县247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日益繁荣。四是全面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资920万元完成了彬州剧院改造,投资4000万元的文化图书大楼正在紧张筹建,建成镇(社区)文化站16个,文化广场128个,农家书屋64个,村级文化活动室83个,投资84万元为村级文化活动室配备了活动器材;投资68万元建成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彬县支中心,覆盖面扩大到全县所有镇(社区);县图书馆被命名为国家三级图书馆。投资1亿元占地200亩的彬县体育中心已开工建设,建成城乡健身广场 83个、农村体育健身广场53个。建立并实施了群众文体辅导员进社区、包片辅导制度,积极引导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和体育健身活动,被评为全市群 众体育工作三等奖。始终把保护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事业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定了《彬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暂行办法》等制度,公布了《彬县首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彬县第二批县级非物质遗产保护名录》,完成了民间刺绣等2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下发了《关于实施文物保护工作“五纳入”的意见》,完成了大佛寺石窟“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定期对文化遗产进行维护,文化遗产保存完好率达到97%以上,极大的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五是全面加快科普工作进程。以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为目标,按照“建机制、强基础、创特色、增效果”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快科普工作进程。先后开展科技之春、科技下乡等科普活动6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制作各类宣传版面165面,建成科技示范基地39个,科技示范户386户,全县干部群众的科学素养明显提高,荣获 “全国科技进步县”和“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等荣誉称号。六是全面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始终把培育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作为创建文明县城的基础工作来抓,成立了彬县慈善协会和彬县志愿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开展慈善捐助、志愿服务等道德实践活动。三年来,累计举办大型慈善捐助活动12次,参与人数达 45.6万人(次),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670.78万元、衣物1200件,向我县7.23特大暴雨受灾群众捐款20.26万元;通过慈善援助和政府救助帮助 1000多名贫困大学生、4000多户困难群众、1103名困难职工渡过难关。目前,全县注册志愿者7445人,累计开展无偿献血、义务植树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78次,营造了干部群众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良好社会氛围,我县被评为全市无偿献血先进集体。按照“群众评、群众学”的原则,认真开展“十大孝子、十大孝媳、十佳公婆”等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累计评选各类道德模范31名,受到省市表彰6名,广泛深入地开展向见义勇为模范申亮、孝老爱亲模范胡继敏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五、创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构建健康彬县。按照“依法管理、综合治理、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原则,深入实施文化环境净化工程。一是严格治理网络环境。成立了彬县网吧治理整顿领导小组,聘请21名退役军人和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为网吧义务监督员,定期不定期对网吧进行检查,加强网吧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实行上网实名登记,对违规经营现象严管重罚,有效遏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问题。不断加强对电信企业和网络服务企业的管理,深入开展打击互联网低俗之风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净化网络内容,杜绝了不良网络环境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二是严格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制定并印发了《全县校园及周边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整治目标、突出整治重点、强化工作举措、健全组织机构,形成了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的强大合力和长效机制,全县中小学校周边全部做到了无台球室、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健康向上的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初步形成。三 是严格治理文化市场环境。成立了彬县文化市场治理整顿和“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开通了文化市场监督举报热线(34922923),坚持每日一小查,每月一大查。三年来,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检查31次,没收非法VCD光盘212张、书刊156本,处罚违规单位12家,有效地规范了文化市场环境。四是严格管理荧屏声频。成立了由县电视台台长为组长的节目审查领导小组,制定了一系列节目审查和播出制度,杜绝了低级媚俗之风侵蚀荧屏声频现象的发生。同时,制定了广告刊播审查制度和广告审查细则,实行责任追究,保证了县电视台发布广告的合法性,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五是力推精品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文化产品生产推介工作的方案》,鼓励扶持优秀少儿文艺产品的创作生产和宣传推介,不断满足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积极推进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建设,建成了彬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把城关镇二郎山烈士陵园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力做好少儿频率频道建设工作,保证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播出时间不受侵占,县电视台每天播出动画片等少儿节目不少于1小时,丰富了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县文明委、关工委等部门以“感恩珍惜”教育、法制教育和创评“新三好学生”活动为载体,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扎实开展。三年来,累计举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讲座300多场次,上法制课1300节,表彰“新三好”学生3902人,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六、创造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构建幸福彬县。坚持以人为本理念,不断改善生存环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幸福指数逐年攀升。一是狠抓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重点,县域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2010年,全县人均GDP达到24538元,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426吨标煤,SO2和COD减排14000吨和700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151元,第三产业增长率高出GDP增长率1.6个百分点,国际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4.6%,发展活力日益凸显。二是狠抓公共设施与公共交通建设。按照“大气现代、精致人文、生态特色”的思路,强力推进公共设施建设。投资3.2亿元完成了泾河城区防洪一期工程,设防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拉大了城市框架,城防大堤成为泾河流域设计档次最高、建筑风格最美、建设里程最长的一项民心工程,也是彬县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投资7300万元在咸阳市首家实行城区集中供暖,供暖面积277万平方米;投资 6300万元完成了城区集中供气一期工程,用户达3000户。投资3.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914.4公里,在全市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柏油路)目标。投资2.53亿元建成了公刘街东段、豳风街、创业大道等城区主干道,硬化背街小巷146条,完成了姜嫄街、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中山街改造工程和泾河新区一期路网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城区亮化工程,城区主干道装灯率达到100%,亮灯率达到99%。大力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城区主要 道路、各类公共设施和新建住宅均建成了无障碍设施,管理使用情况良好。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全县公共汽车达到128辆,万人拥有公共汽车19辆。加快公交站点布局调整和建设,公交站点布局日趋合理,群众对交通便捷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公共场所秩序整治。实行县级领导分包街道、县级部门分包区域责任制,通过开展市容环境卫生大整治、“六小”行业综合执法专项行动、城区专业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有力打击了违章搭建、占道经营、乱贴乱画等有损市容市貌的行为,营造了干净整洁、规范有序的市容环境。不断加强交通秩序整治力度,累计出动警力4560人(次),查扣违法违规车辆1760辆,行政拘留95人,实施交通违法计分2598人次。建成大型停车场4处,对运煤和工程车辆停放实行统一管理。在城区主要街道划定了15处500多个临时停车位,营造了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2009年、2010年交通事故死亡率分别为4.7人/万车、2.4人/万车,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城区主干道交通阻塞率连年控制在2%以内,为人民群众营造了便利安全的出行环境,被评为全省平安畅通县。四是狠抓医疗与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累计投资1764万元新建、改造乡镇卫生院19所,投资1176万元建成标准化村级卫生室247个,村级卫生室标准化率达到100%。不断完善城镇医疗保险制度,95%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医疗保险定点机构,人民群众的医疗保健水平显著提高。制定了全县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职业健康体检、严格建立职业健康监 护档案,定期开展执法检查,确保了公共卫生安全。五是狠抓群众生活质量与人口计生工作。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目标,全力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为74.32岁,恩格尔系数2009年为36.2%,2010年为35.7%。2009年和2010年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分别为98.9%和98.5%,均实现了年度控制目标。六是狠抓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制定并印发了《彬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彬县城乡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等制度,累计发放城乡低保资金 4837.7万元、医疗救助资金614万元,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9人,营造了安全稳定、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断扩大“五大保险”覆盖面。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五大保险”参保计划完成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城镇登记失业率和零就业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连续三年低于年度控制目标。不断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从2008年开始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列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县长任组长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彬县保障性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目前,已建成廉租房294套,在建362套。投资9000万元的经济适用房一期工程主体已封顶,将解决480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计划投资3.86亿元建设的350套二期经济适用房、612套公租房、820套限价房三项保障性住房工程正在有序推进。

七、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构建平安彬县。始终 把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深入推进平安彬县建设。一是筑牢公共场所安全保障体系。按照“空中有监控、地面有巡逻、路上有卡点、社区有联防”的要求,在城区主要街道和公共场所安装电子警察7组,设置交通红绿灯10处,配备流动警务车2辆;建成了城市报警与电子监控系统,在全县11家加油站、15家网吧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建成社区警务室32个,配备辅警32名;按照国家标准配齐了城区公共场所消防设施,完好率达100%,有效提升了社会面、重点单位和社区“四防”水平,有力维护了公共场所安全。二是筑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全面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食品行为,先后开展食品安全执法检查36次,取缔违法经营户22家,查处违法行为30起,罚款13.8万元,杜绝了出售过期、变质、伪劣食品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等违法行为;制定了《彬县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连续三年无重大食品食物安全事件发生。严格实施药品经营许可制度,先后开展专项整治活动24次,查处违法案件55起,罚款3.5万元,有效规范了药店经营行为;广泛开展用药知识宣传,群众自觉抵制假劣药品的意识显著增强;建立健全了药品安全协查制度,配备协管信息员52名,向社会公布了举报热线(34928506),使问题药品得到及时查处,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三是筑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编制了《彬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24个专项预案,形成了 减灾、防灾和救灾综合协调机制,完成了59个部门预案修编工作;成立了彬县应急救援大队,组建了15支专业应急救援队,设置了8个城市避难场所;先后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54次,累计参与人员3.9万人次。成功处置了“4.14”暴雪和“7.23”特大暴雨灾害等重大紧急突发公共事件,人民群众对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满意度达到85%,被评为全省、全市应急管理先进单位,四是筑牢安全生产防控体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先后举办安全知训培训399期,参与培训人员达5万多人次,发放宣传资料8万份、宣传手册3万册,组织安全生产专题文艺演出5场,营造了人人关注安全、人人重视安全的浓厚氛围;加强“三项建设”,成立了彬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委员会,各企业普遍制定了《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先后开展专项执法、治理、教育行动98次,累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2591次,投入安全整改资金2367.6万元,消除安全隐患963项,全县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以内。五是筑牢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严格落实领导责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将社会治安管理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基层综治工作。三年来,累计受理治安案件2084起,处理违法人员616人,受理各类刑事案件742起,处理刑事犯罪分子457人,有力打击了“两抢一盗”、黑恶势力、拐卖妇女儿童、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基层综治工作和重点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也迈上了新 台阶,259个治安联防队遍布城区各商场、居委会和村委会,成功处置了水帘煤矿与下沟村群众纠纷等事件,咸阳市“假释一体化”启动仪式在我县义门镇顺利举行,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提升了社会治安管理水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十名。六是筑牢社会稳定维护体系。坚持把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纳入维护社会稳定体系,深入开展了反邪教宣传教育活动,无“三股势力”、“法轮功”等邪教人员的“四类”案件和事件发生,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

八、创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绿色彬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宁静”工程。一是实施城乡绿化工程。先后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日元贷款植树造林等多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工程造林37.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79%。投资6500万元,在县城实施了十大重点区域绿化和13个单位拆墙透绿工作,建成了开元广场、豳风苑、政法广场等公园绿地。投资180多万元,在城区摆放鲜花168万盆,实现了四季有绿、三季有花的绿化目标,城区绿化面积达到2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绿地面积达到22.05平方米,被评为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二是实施水源保护工程。累计投资5713万元,建立了南河、太峪河、李家川和侍郎湖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同时,投资120万元,更新了水质测试设备,全面加强水源保护监测工作,县境内泾河、红岩河等主要河流水 质均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100%。三是实施“三废”治理工程。投资784万元建成咸阳市首家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投资8300万元建成6家煤炭企业污水处理厂,投资200万元在重点企业安装了COD自动在线监测仪并与省市联网,投资140万元建成县医院医源性废弃物集中处理站、消毒供应室和废水处理设施,依法取缔了48家非法储煤场和白灰销售点,拆除了秦能电力有限公司1、2号燃煤机组和133座城区燃煤锅炉,完成了330千伏变电站、彬县电力有限责任公司3号机组除尘系统改造,有力消除了“三废”对生态环境的危害。目前,全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县城污水处理达标率达到70%以上,空气优良天数在310天以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四是实施噪声防控工程。全面开展噪声整治活动,不断加大噪声污染监管控制力度,治理超标噪声源。每年坚持对各建筑企业、文化娱乐场所和营业性经营门店进行全面检查,集中整治,严厉打击超标噪声扰民行为,县城和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均低于60分贝。五是实施国土保护工程。建立健全了国土资源管理长效机制,不断强化管理措施,严厉打击土地违法行为,严格保护耕地、林地资源。三年来,共查处各类国土资源案件32起,回收土地17.8亩,罚款170多万元,有力维护了土地利用秩序,保护了耕地、林地资源。2011年我县耕地保有量达到49.98万亩,基本农田数量达到 45.12万亩,均高于上级下达的规划指标;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不高于上级下达指标,单位建设用地GDP增幅高于城市GDP增幅2.6个百分点。六是实施农村环保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改厕工作,县财政奖补1000万元,累计完成农村改厕35122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7%,为今年4月份在我县召开的陕西省农村改厕技术培训会提供了现场观摩点。大力推广沼气、秸秆气化、太阳能等新能源。全县安装太阳能13400多个,建成秸秆气化站一座、沼气池7600口,推广沼肥利用技术8万亩,“三沼”综合利用率达75%,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在全省首家实施农村城市化管理,使农村垃圾处理实现了“专桶专车存放,专人清扫保洁,定时收集转运,专用场地填埋”目标,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今年9月份全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九、开展扎实有效的创建活动,构建文明彬县。严格按照省级文明县城测评体系,不断加强组织领导,充分调动各方力量,深入推进创建工作。一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责任,各镇(社区)及县级各部门(单位)均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将创建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县委常委会每季度听取一次创建工作汇报,形成了各级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制定印发了《彬县创建省级 文明县城工作规划》和《彬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创建任务,落实工作责任,实行责任追究,保证了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县财政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逐年提高,近三年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各级各部门(单位)和各企业每年用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经费在1000万元以上,每年县财政专项列支创建活动经费300万元,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活动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二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创建氛围。坚持把宣传作为创建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按照多角度、深层次、广覆盖的思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大造声势,营造氛围。抓会议动员宣传。创建活动开展以来,累计召开大规模、高规格的动员大会13次,每次都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作动员讲话,全面安排部署创建工作。各镇(社区)、各部门(单位)也逐级逐层召开会议,部署工作,加强宣传,营造了创建氛围,激发了干群热情。抓媒体舆论宣传。在中央电视台第七频道报道了我县道德模范胡继敏的事迹,先后在人民网等中央媒体报道我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情况6次、在《陕西日报》等省级媒体报道12次、在《咸阳日报》等市级媒体报道32次。县电视台、彬县公众信息网、彬县党务公开网、《今日彬县》报均开设了创建专题栏目,先后播发创建新闻169条、电视标语及公益广告16条,编发《工作简报》42期。同时,制作宣传版面380个,悬挂宣传横(竖)幅150条,印制宣传彩页9万余份,通过电话彩铃、手机短信宣传创建工作,向全县人民 印发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公开信和倡议书,提高了干部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营造了全民共创共建的良好氛围。抓专题活动宣传。组织举办了创建知识培训、文明单位创建工作观摩等活动6场(次),开展创建调查问卷与知识竞赛、“彬县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主题教育和“我为创建做贡献、创建有你更精彩”志愿服务活动,以及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征文、演讲、歌咏、摄影比赛等一系列专题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全力参与创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丰富创建载体、推动工作开展。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坚持每年组织开展一次“讲文明、树新风”专题活动,先后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15期,知识竞赛3期,宣传文明礼仪知识及低碳环保理念,全县上下文明新风日益浓厚。广泛开展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和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已成功创建省级文明单位6个、市级文明单位38个、县级文明单位50个,文明社区2个,市级文明家庭181 户、县级文明家庭19330户,文明家庭比例为20.45%,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发挥了典型示范作用。按照“以城带镇、联动发展”的工作思路,组织引导85个文明单位与85个行政村结对共建,涌现出水口镇下长禄村“孝老爱亲”的卢效平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带动了全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四是严格督查考核、确保工作落实。按照《陕西省文明县城测评体系》,制定了严格的创建工作标准和实施方案,将创建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保证了创 建工作有章可循。组建了督查考核机构、制定了督查考核方案,定期不定期的对创建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不定期深入创建一线检查指导,包抓县级领导经常深入实地,督查进展情况,现场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创建办、考核办等相关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坚持五天一检查、十天一通报、一月一考核,紧盯问题,狠抓整改,先后下发督办单231份,电视曝光不文明行为186起。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视察创建工作并通报创建情况,落实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36条。开通了创建工作监督热线(34926335),答复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83件,确保了创建任务按期完成。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会上的讲话 篇5

今年是20**-20**年度全国、全省文明县城验收之年。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创建任务,对文明县城创建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作为重要的历史使命

省级文明县城是省委、省政府表彰的反映县城文明程度的最高荣誉称号,是城市形象、品位、发展水平和市民素质的集中体现。县城搬迁后,通过历届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县城先后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全国文明县城”等一系列荣誉,去年又成功创建为湖北省第一个县级“环保模范城”,提升了县城的美誉度和市民的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可以培养和倡导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广大市民既是创建者又是受益者。创建省级文明县城是我们的工作目标,但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创建过程本身更重要,要让创建的过程成为全面素质提升的过程;文明行为教育的过程;社会和谐氛围营造的过程;日常行为规范的过程。要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秭归形象的理念。通过创建省级文明县城这个载体,进一步把县城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湖北省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年版)共有158个具体指标,侧重于考核市民的基本素质、社会的文明程度、政府的服务水平和群众的满意程度等“软指标”。要达到这些指标,并不是靠短期突击、靠个别部门的努力可以做到的,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我县再创省级文明县城是在新的历史进程中再发展、再跨越的新征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一定要提振精神,凝聚共识,围绕目标,做好工作,不断提升秭归县城在全国全省的美誉度、知名度。

二、紧扣标准,突出重点,认真开展专项整治行动

(一)要全力抓重点。一要整治城市环境。重点突出城市“牛皮癣”、卫生死角、交通秩序、食品卫生、农贸市场环境、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内容和关键环节。强化对乱贴乱画、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夜市、城乡结合部、高速路出口的整治。要继续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虽然我们对违法建设进行了多次打击,但违法建设屡禁不止。违法建设是城市的“毒瘤”,必须坚决予以铲除。要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手软,坚决遏制城区违法建设的蔓延势头。要加强对流浪乞讨、算命卜卦人员的管理。目前,城区道路狗粪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城市公共卫生,要加强对居民养宠物的管理。要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严格处罚,做到标本兼治。二要整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环境。强化安全责任,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市民的安全防范意识。深入开展化学危险品、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的专项整治,重点加强生产、交通、学校、易燃易爆物品和建筑工地安全工作,坚决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完善基层治安防控网络,强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要整治“窗口”单位服务环境。当前要重点整治出租车、车站、医院、宾馆、商场超市等21个“窗口”行业,加大宣传教育与整改力度。同时,各级文明单位要发挥文明示范的带头作用。四要扎实开展“绿化美化行动”。这点我重点强调一下,绿化美化行动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惠民工程,通过绿化美化彰显秭归山之厚重、水之灵动、绿之生机、城之大气,塑造特美的城市形象。抓好以退耕还林、现代农业、三峡后续生态屏障区植被恢复等项目建设,今年要完成人工造林5万亩、全民义务植树170万株、城乡节点绿化面积200亩、创建森林乡镇2个、绿化示范村20个、森林人家20户,努力争创全省林业生态示范县。各乡镇各部门要围绕20**年全县绿化美化行动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强化措施、精心组织,迅速掀起绿化美化工作的热潮,要积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绿化美化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同时大力开展庭院、临街面、沿路的绿化美化活动,栽植“庭院林”、“通道林”、“护岸林”、“防护林”和“风景林”,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破硬增绿等方式,为居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要着力强基础。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县城搬迁以来,我县按照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城市建设理念,大范围、大力度推进城市建设,设施档次进一步提升、城市功能日益完善。但是,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改进完善。要高度重视背街小巷、城郊结合部和九里开发区的治理工作。要高度重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力量着力解决好社区室内文化活动场所缺乏和综合性室外宣传栏不足等问题。要高度重视公益广告建设,在人流密集区域和交通枢纽地设立一批大型公益广告牌。二是要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创建文明县城,基础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关键在基层,这次创建工作能不能成功,关键要看基层工作做得怎么样。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继续深化部门、单位与社区结对共建工作,积极配合社区做好工作,扎实推进文化、卫生、法律、科教“四进社区”活动。要以文明社区创建为抓手,突出抓好社区教育、管理、服务工作,使创建活动延伸到居民楼院、居民家庭,夯实文明城市创建的基层基础工作。三是要做好创建资料归档。测评体系共有158个具体指标,其中83项采用的测评方法是部门审核,各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按照测评体系责任分工收集资料,迅速提供给创建办统一整理归档。

(三)要奋力创特色。这次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竞争十分激烈,秭归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既要认真抓好测评体系中的“规定动作”,更要结合实际积极创造我县的“自选动作”,努力做到攻强项、补弱项、扬优势、创特色。一要弘扬屈原文化。秭归历史悠久,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乡,具有深厚的巴楚文化底蕴,我们要持之以恒地在全县开展以屈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化宣传教育,让屈原的后代了解屈原,弘扬屈原精神。二要挖掘历史文化。“百年追踪夏明翰”在秭归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要继续宣传烈士为理想献身、为后人立范、为新中国铺路的内涵,激励干部群众缅怀革命先烈,传承光荣传统,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建设和谐社会凝聚奋发向上的力量。三要张扬移民文化。为了三峡工程的兴建秭归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体现了“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移民精神,圆满完成了坝区和库区一线水位移民搬迁,确保三峡工程按时开工和大江顺利截流,提前实现县城整体搬迁。在新时期要继续大力宣传广大移民的先进事迹,使移民文化得到发扬光大。四要培育地方文化。“长江峡江号子”、“秭归花鼓舞”获全国群星奖,我们要继续挖掘、培植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争取更多的地方特色文化品牌走出三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形成创建工作的整体合力

(一)要大员上阵,专班主抓。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组织、决策、管理、协调和检查督办,解决创建中的具体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创建办公室,具体职责是协调各项工作的落实、组织督导检查和业务指导。创建办下设8个专门小组,各相关部门一把手要把创建工作拿在手上抓,指定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的实施,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的原则,精心组织,统一指挥,狠抓落实。

(二)要细化任务,明确职责。各单位要在县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真抓实干。根据《湖北省省级文明城市测评体系》(20**年版)的要求,县文明办已经将各地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请各单位认真学习《测评体系》,迅速查漏补缺,确保验收不失分,得高分。所有单位都要按照秭办文〔〕68号文件要求,切实把县级领导和县直单位包片责任区的工作做好,关键时候要全天候值守。

(三)要广泛发动,全民参与。

一是要以人为本,感召市民。开展创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我们的政治优势,认真做好组织、宣传、教育市民的工作,依靠市民抓创建,依靠市民搞迎检。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力量,需要我们去挖掘、去释放;市民中的先进事迹,需要我们去总结、去宣传;群众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需要我们去做耐心、细致的工作,帮助他们克服和纠正。

二是要营造氛围,影响市民。各级各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大造创建声势,使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每个居民都了解创建工作,支持创建工作,参与创建工作,切实提高群众对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率,真正使创建工作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由“政府推动型”向“社会推动型”发展,真正使创建活动成为群众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

三是要开展活动,带动市民。要以社区为重点,充分利用城区文化广场这个阵地,组织市民开展大众广播体操、花鼓舞、船工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充分发挥各类志愿者的作用,组织广大志愿者经常开展文明劝导、环境保护、扶贫帮困等各类社会志愿服务行动,吸引群众、带动群众参与文明县城创建工作。

(四)要强化督办,加强指导。建立两项制度,一是周汇报制度。县创建领导小组每周召开一次创建工作专题会议,听取有关单位汇报,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二是督查制度。县创建办要组织专班定期对创建工作开展督查指导,对各单位任务完成情况及时通报。创建办要每天一检查,每天一通报。县委督查室和县政府督查室也要加强督办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计划 篇6

关于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汇报

县创建指挥部办公室:

按照《2011年**县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的通知要求,我镇对照目标任务考核细则,认真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筹备

我镇高度重视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充分认识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成立创建省级文明县城工作领导组,由党委书记郑传辉任组长,万明雄副书记任副组长,成员由各办公室、单位负责人、村(社区)干部、医院和学校负责人等组成。7月4日,通过召开创建工作动员会,认真学习相关文件精神,研究部署具体工作,将创建工作列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专题工作会、推进会,听取工作落实情况,分析创建工作状况,讨论下一步的工作安排,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积极改进工作措施,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

二、认清目标、健全机制、明确职责

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到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认真分析我镇创建形势,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创建方案,认真制定创建规划,把它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中,做到既有长远规划又有安排。分单位分部门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具体责任,逐级签定目标责任书。财政将创建活动经费列入预算,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投入预算比去年增加18%。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树立典型

利用赶集日进行广泛的集中宣传,散发宣传倡议书、文明礼仪手册共5000余份,设置创建活动和道德建设宣传栏1个,沿黄赤路书写宣传标语8条,设置户外公益广告4幅,在群众中形成了较强的创建意识,创建工作的支持达到90%以上。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积极评选先进典型,并开展“学典型创文明”的学习创建活动。

四、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成效凸显

一是结合我镇精神文明建设、公民道德建设,开展文明礼仪“五进”活动,让文明礼仪“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二是组织开展泸州市“身边陋习”不文明言行语言活动,倡议群众参与积极评议。三是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级卫生集镇创建,进一步治理集镇“脏、乱、差”等不文明现象,狠抓道路硬化,先后投入100余万元硬化道路,投入80余万元对环境进行绿化,狠抓场镇、村社的卫生保洁工作,规范市场秩序。四是开展了全方位深层次健康教育,通过“世界无烟日”、“爱国卫生日”等活动的宣传,进一步提高集镇居民的整体素质和卫生意识。五是结合建党90周年,开展红色文化活动,送红色电影下乡40余次。六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校、社区等的文化文娱活动,老年腰鼓队、合唱队的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务文化生活。七是对电子游戏、音像、书店、网吧、舞厅等进行清理整顿,净化文化环境。八是设置交通安全提示标语,倡导安全文明出行,构建平安文明的交通运输环境。九是结合基础实施建设,为群众生产生活、文化娱乐等方面办实事11件。十是认真做好材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

五、强化监督、严格考核、责任追究

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干部目标考核和干部实绩评价内容,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特别是“一把手”政绩的基本依据,有力地促进了“一把手抓两手”责任的落实,把各单位创建成效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评选文明单位、评模选优的基本内容。实行首问责任制,定期进行督查督办,并定期向人大代表、政协代表通报创建工作,与他们进行交流讨论,认真听取对创建工作的设想和建议。建立群众监督反馈机制,由专人负责接受群众意见,及时处理群众反映问题。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和目标完成奖惩制度。

创建工作开展以来,我镇与其它工作有机结合切实推进,积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经验,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很好地坚持,并不断加以完善提高。让创建活动真正深入群众生活,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赢得群众的信赖和支持,形成创建活动的强

大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确保圆满完成创建工作目标任务。

中共**县**镇委员会

上一篇:酒店模拟训练报告下一篇:《侦探小组在行动》读后感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