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案,青玉案李曾伯,青玉案的意思,青玉案赏析(共2篇)
青玉案·元夕原文,翻译,赏析 篇1
作者:辛弃疾
朝代:清朝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入夜一城花灯好象是春风吹开花儿挂满千枝万树,烟火象是被吹落的万点流星。驱赶宝马拉着华丽车子香风飘满一路。凤箫吹奏的乐曲飘动,与流转的月光在人群之中互相交错。玉壶的灯光流转着,此起彼伏的鱼龙花灯在飞舞着,美人的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有的插满蛾儿,有的戴着雪柳,有的飘着金黄的丝缕,她们面带微笑,带着淡淡的香气从人面前经过。在众芳里我千百次寻找她,可都没找着;突然一回首,那个人却孤零零地站在、灯火稀稀落落之处。
注释:
元夕:夏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凤箫:箫的名称。玉壶:比喻明月,故继以“光转”二字,亦或指灯。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即舞鱼舞龙。是元宵节的表演节目)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观灯》:“鱼龙漫衍六街呈,金锁通宵启玉京。”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盛装的妇女。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香气。他:泛指,当时就包括了“她”千百度:千百遍。蓦然:突然,猛然。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赏析:
这首词是词人刚从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临安所著,当时祖国的半壁江山都在侵略者的铁蹄的蹂躏之下,用一首林升的诗最能反映:“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青玉案 元夕》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辛弃疾及诗作的背景,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理解作品思想内涵; 2.理解、品味词中的千古名句,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那人“的形象;体会词人的情感,学会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2.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和对比衬托的艺术手法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宋淳熙元年或二年。当时,强敌压境,国势日衰,而南宋统治阶级却不思恢复,偏安江左,沉湎于歌舞享乐,以粉饰太平。明确:这一形象写的是一个自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实际上是词人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借以寄托自己政治上失意的苦闷心情,以及宁愿幽居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和自甘淡泊的理想人格(即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救国的政治立场)。
一、课前尝试
1.青玉案是词牌名,规定文章的格式; 元夕是题目,与内容有关。
2.辛弃疾,南宋 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别号稼轩居士,有《稼轩长短句》、《美芹十献》。3.背景简介:辛弃疾一生仕途坎坷,最后被迫退休于江西上饶,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因此,字里行间有种高洁的气质,也有 孤独寂寞 的显露。4.填写下列句子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2)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二、课堂探究
1.朗读全词,结合注解,翻译全词。
2.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元宵盛况的?
辛弃疾笔下的元宵节热闹非凡。“花千树”夸张手法写花灯之多,“星如雨”用比喻 2 手法写烟花之盛,“宝马雕车”写观灯的贵族女性的华贵,“香满路”写观花灯和烟花的贵族女性之众多。“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用动、转、舞三个动词写舞灯之欢。作者运用铺陈的手法,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嗅觉多种感觉器官,极尽渲染烘托,写出了元宵节的热闹非常,盛况空前。
3.在繁华热闹的元宵佳节上,抒情主人公看到了哪些人?这些人各有什么特点?
在繁华热闹的元宵佳节上,抒情主人公还看到了身着盛装的贵族女子和“灯火阑珊处”的“那人”。贵族女子欢声笑语,服饰、妆扮华丽高贵; “那人”着墨不多,既没写她的服饰,也没有写她的表情,只写了她所在的环境,是一个僻静的角落。(但我们可以想象到她的表情,感受到她的品性。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用盛妆艳服的丽人来反衬孤高脱俗的美人。
4.辛弃疾为什么要写极尽狂欢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和身着盛装的贵族女子呢?
渲染,烘托,对比,反衬。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这一切只是陪衬,并非作者着意表现的对象。作者在最后点出的“ 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自甘寂寞、不随流俗的女子,才是真正的主角。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身着盛装的贵族女子,是衬托“那人”的孤高脱俗。
5.词人的“那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人”?(1)“那人”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写出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
(2)本词下片写不慕荣华,甘守寂寞的一位女性形象。她便是寄托着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作者追慕的是一个不同凡俗,自甘寂寞,而又有些迟暮之感的美人。这反映的正是他自己在政治失意后,宁愿闲居,不肯同流合污的品格。
三、课后巩固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1)两句都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把满天的烟火比作雨点般落下的星星。
(2)比喻手法的运用,极为形象地渲染了元宵节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
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3.词人的“那人”是怎样一个人?作者为什么要写“那人”?(1)“那人”是词人的意中人。她是一位高贵的女性。她与众不同、非同一般。她躲开了狂欢极乐的人群,独自一人在灯火稀疏的冷僻处,有一点孤独,又自甘寂寞,不同流俗。写出一位孤高、淡泊、自甘寂寞,独在“灯火阑珊处”的女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