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处何所有》说课稿(精选2篇)
《高处何所有》说课稿 篇1
张晓风《高处何所有》说课稿
『创意说明』:
《高处何所有》是张晓风的一篇哲理散文。文章有一个副标题“赠给毕业同学”,可见是为那些在攀登学问这座大山的学子们写的。可是,文章所蕴含的深意,却远远超过了做学问本身,那是一种人生的哲理,是在比较了多种人生境界后对某种至高境界的由衷赞许,是对那种看似平易却难以抵达的真英雄境界的诠释与破译。所以这篇文章在学生的人生追求和人生观的选择方面应该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教材。
新课标中提到语文学科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学科。人文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要重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工具性的特点要求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要将文本学习与写作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基于以上两点考虑,我认为有必要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追求,让他们追求一种最崇高的人生境界,同时,做为一篇事理类的哲理散文,本文的写法非常规范,非常适合学生的写作借鉴,因此我也想通过这篇散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掌握事理散文的写法和阅读方法。
为此,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以分析故事中的人物为着眼点,体会作者寄寓在作品中的主观感受和哲思。
2、理解“真英雄何所遇,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独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的含义,领悟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3、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努力成为有高尚人生境界的人,同时要认识到伟大的事业是与奉献、痛苦并存的。
教学设想: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哲理散文的方法,体现梯度式阅读的理念。用客观性阅读的方法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领会本文的主要内容,主观性阅读,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作者对人事物或生活片段的描写,寄寓的主观感受和哲思。审美阅读,让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拓展思维,深层次理解课文的内涵。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由张晓风的几句名言导入,让学生初步感受作者语言的风格。
整体感知:
1、解题,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副标题的含义,进而引出课文。
2、学生轮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师生共议,文中的人物及相关要素。
深入探究:
1、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几个人物?
2、你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句吗?
3、就文章的内容和写法说一句或一段评注性的话语。
教师引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的自己要评价的人物的语句,通过揣摩词语或句子的含义来分析评价人物,体会作者寄寓在人物身上的主观倾向和情感,同时以文末的最后一句话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分析句子含义,理解本文蕴含的人生哲理。同时教师在教学中点拨学生运用恰当的学法学习(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分析句子含义,抓修辞、词语的准确运用,通过名言论证、联系实际及对比等方法表达自己的见解)。
拓展延伸:教师点拨学生总结事理类散文的写法(一事一议),指导学生从“成功、态度决定高度、境界”等话题中任选一个角度或侧面,口头表达自己的见解(200字左右)。
教师小结:张晓风借给我们讲了一个似曾相识的故事,在平淡中缓缓透出一种无法回避的魅力,在诗意的描写中从容的暗示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在散文的结尾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正是这个观点的真实和冷峻震撼了我们,也吸引了我们。做个真英雄吧,纵然高处一无所有!
作业:将口头作文充实成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
补充说明:这是教者参加桦甸市语文学科教学研讨课活动时准备的一篇教学设计,讲完之后重新做了梳理,以求自身的提高和借鉴。
高处何所有 篇2
他找来了村中最优秀的三个年轻人,对他们说:“这是我要离开你们的时候了,我要你们为我做最后一件事。你们三个都是身强体壮而又智慧过人的好孩子,现在,请你们尽其可能地去攀登那座我们一向奉为神圣的大山。你们要尽可能地爬到最高、最凌越的地方,然后折回来告诉我你们的见闻。”
三天后,第一个年轻人回来了,他笑生双靥,衣履光鲜:“酋长,我到达山顶了,我看到繁花夹道,流泉淙淙,鸟鸣嘤嘤,那地方真不坏啊!”
老酋长笑笑说:“孩子,那条路我当年也走过,你说的鸟语花香的地方不是山顶,而是山麓。你回去吧!”
一周以后,第二个年轻人也回来了,他神情疲倦,满臉风霜:“酋长,我到达了山顶了。我看到高大肃穆的松树林,我看到秃鹰盘旋,那是一个好地方。”
“可惜啊!孩子,那不是山顶,那是山腰。不过也难为你了,你回去吧!”
一个月过去了,大家都开始为第三个年轻人的安危担心,他却一步一蹭、衣不蔽体地回来了。他发枯唇燥,只剩下清炯的眼神:“酋长,我终于到达山顶。但是,我该怎么说呢?那里只有高风悲旋,蓝天四垂。”
“你难道在那里一无所见吗?难道连蝴蝶也没有一只吗?”
“是的,酋长,高处一无所有,你所能看到的,只有你自己,只有‘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感,只有想起千古英雄悲激的心情。”
“孩子,你到的是真的山顶。按照我们的传统,天意要立你做新酋长,祝福你。”
真英雄何所遇?他遇到的是全身的伤痕,是孤单的长途,以及愈来愈真切的渺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