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工调研通知

2024-10-22

殡葬工调研通知(共9篇)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1

殡葬工调研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

根据部长办公会议关于对殡葬工作进行全面调研,争取今年内完成修订《殡葬管理条例》的要求,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提出了调研方案初步设想,在征求地方及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确定调研工作分以下 10 个专题进行:

1.我国殡葬改革的历史和经验。要求在查阅历史文件、统计资料和对不同类型地区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就我国殡葬改革的历史进程、成败得失、目前趋势和今后方向作出客观准确的描述和评价。此题由中国殡葬协会、安徽省厅参与,责任人:范兆岐、韩恩庆。

2.部分国家殡葬法规综述。要求在收集翻译和汇编世界主要国家(重点为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周边国家)殡葬法规的基础上,写出综合性报告,提出可供我国参考、借鉴的方向、原则和办法。此题由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参与,责任人:李健、朱金龙。

3.我国殡葬业的行政管理。要求弄清目前的管理现状,分清政府、行业和经营主体的各自职责,提出管理权与经营权分开的步骤与方法,拟定各级民政部门相应的职责和方式,拟定对违规行为的“罚则”。此题由辽宁、四川省厅参与,责任人:张洪昌、崔利生、袁险峰。

4.殡仪服务机构的改革和发展。要求弄清现有火化场、殡仪

馆及殡仪服务站的管理和运营状况,提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改革的方向、实施步骤和具体办法。此题由黑龙江省厅、天津市局参与,责任人:高月玲、卢乃昌、王光华、高建国、王简。

5.现有公墓的整顿和发展。要求弄清现有公墓的数量、性质和运营情况,调查目前农村公益性墓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城市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和墓地的可行性,提出中外合营公墓及其它经营性公墓整顿、改造的原则及办法。此题由江苏、广东省厅参与,责任人:赵海、廖义顺、李平南。

6.殡葬服务市场秩序的规范。要求按照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研究各类经营主体的执业资格、准入条件,研究殡葬服务市场的税收、价格政策以及防止不正当竞争的措施,研究提出行业协会改造和行业自律的方案。此题由上海市局参与,责任人:朱金龙。

7.少数民族、宗教人士、华侨及港澳台同胞的殡葬管理。要求同国家有关部门一起组成调查组,深入典型地区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研究提出具体政策。此题由浙江、福建省厅参与,责任人:张洪昌、王浩、吴芬菲。

8.我国土葬改革及其发展。要求选择若干土葬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据以评价现行土葬改革的现状,提出今后政策。此题由陕西、山西省厅参与,责任人:赵海、李世荣、张金平、赵松茂。

9.殡仪馆、公墓等级标准和评定办法的修订。此题由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负责,中国殡葬协会协助,责任人:左永仁。

10.市场经济条件下殡葬产业化探讨。此题由浙江省厅参与,责任人:王浩。

今年 4 月中旬至 7 月中旬为专题组调研时间,7 月 15 日前,各组写出不少于 1 万字的调研报告。7 月 15 日左右,讨论通过各组的报告,同时研究修改《殡葬管理条例》和《公墓管理办法》的方案。

为保证调研工作的时间和质量,请各地接此通知后,结合本地实际,重点选择 1-3 个课题,在本地区范围内组织相关人员,通过各种有效的形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将工作成果及时报送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

此通知转发至县(市、区)民政局。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2

1. 调研目的

了解全行业煤化工企业的主要产品、生产能力、产量、运行管理、市场销售等情况, 为行业发展和决策提供数据参考。

2. 调研对象

省级煤业/煤化集团及所属煤化工企业, 由省级煤业/煤化集团汇总所属企业情况统一上报。

3. 调研要求

以2013 年末数据为准, 请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报。

各单位收到调研通知后, 请尽快安排专人填报, 所有表格均发送电子版至: 326149310@ qq. com。

相关调研表格请到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官方网站www. ccpua. org下载。

由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组织编制的 《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报告 ( 2014 版) 》修订工作已开始启动, 该报告在2013 版的基础上将增加介绍煤化工企业现状、特点和发展思路与规划的内容, 如果贵单位意将本单位情况刊登在该报告上, 可将相关情况编写成企业简介形式一并发至协会, 注明 “投稿 《中国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报告 ( 2014 版) 》” 及贵单位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并加盖公章确认。

4. 联系方式

联系人:阮立军邮箱:326149310@qq.com

电话/传真:010-84275379

殡葬管理情况调研报告范文 篇3

一、殡葬管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理工作现状

(一)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加强

殡葬行业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行业,殡葬改革关系到改变几千的丧葬习俗,是一种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我州各级党委、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都普遍认识到,积极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不但关系到“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而且关系到我州的对外形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州自上世纪80年代推行殡改以来,各级政府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级建立责任制,签订责任书,做到了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位,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全州有6个县市通过招商引资兴建殡仪馆、火葬场和公墓,其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殡葬服务需求。截止目前,县市城区建有殡仪馆8个,除宣恩、鹤峰外,其余都为私营;火葬场3个,**、利川、来凤各1个;公墓8个,其中经营性公墓7个(来凤、巴东、建始的审批手续还未办)。除建始县新修建的殡仪馆和公墓还未投入使用外,其余各县市城区都集中到殡仪馆办丧事,提倡进公墓埋葬,基本杜绝了城区搭棚祭吊的现象。

(二)殡葬工作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

近年来,我州不断探索殡葬改革的路子和方法,曾拟定**自治州殡葬管理实施办法提交人大,但由于多种原因一直没有通过出台。各县市除严格执行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湖北省殡葬管理办法》外,都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出台了《关于加强殡葬管理、推行殡葬改革的决定》、《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关于加强殡葬管理的通告》、《殡葬管理实施细则》、《关于推行红白理事会章程和丧事简办的规定》、《党员干部职工违规违纪办丧事的处理规定》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使殡葬改革工作步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如**市人民政府2000年印发了《**市殡葬管理暂行规定》,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共**市委组织部等八部门联合发文《关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殡葬管理规定的通知》等,为进一步做好殡葬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

(三)殡葬改革逐步推进

我州是少数民族自治州,传统丧葬习俗根深蒂固,封建落后观念仍然流行。为节约土地,革除陋习,只能逐步推行火化。**市从上世纪70年代启动火葬,经过30多年的推行,现火化区域不断扩大,覆盖城区及城郊30多万人,火化率不断上升,达50%以上。利川市2008年启动火葬,火化率在80%以上。从调查情况看,**、利川两市采取了得力措施,收效甚好。两市提出了凡是在火化辖区内死亡人员一律火化、骨灰一律不准入棺再葬、棺木市场一律取缔;严禁偷埋土葬、严禁以罚代葬、严禁制作棺木和封建迷信丧葬用品、严禁在城镇主要街道搭灵棚办丧事;将殡葬管理工作列入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文明创建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度。这些要求明确具体,针对性很强,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四)殡葬改革宣传工作扎实有效

加强思想教育是搞好殡葬改革的前提。全州在推行殡葬改革过程中,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始终。一是充分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向广大群众定期宣传;二是民政部门采取印发资料、制作墙报、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单、出动宣传车等多种有效形式经常宣传;三是以清明节祭扫活动为重点,集中宣传。四是充分运用政务公开栏,广泛宣传殡葬管理法律法规及开展殡葬改革的重大意义,破除陈旧的丧葬习俗,引导广大人民群众自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治丧、勤俭节约的新风尚。使居民逐步适应殡葬改革环境,自觉接受殡葬改革。

(五)殡葬服务水平得到提升

殡葬行业属于特殊的服务性行业,全州殡葬服务力求以人为本,以德为魂,善待逝者,慰藉亲人。一是价格合理。全州各县市丧葬服务系列项目均通过当地物价部门定价,符合当地消费水平;二是服务项目和价格公开。殡葬服务项目都在殡仪馆上墙公开,或在当地新闻媒体上公示,做到让消费者明白放心;三是服务档次多样化。殡葬服务为让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为丧户提供不同档次的丧葬用品和墓穴;四是规范服务。殡仪服务真正做到热情、周到、文明、礼貌、高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州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的地方领导重视不够,殡葬工作发展不平衡

一是有的县市至今还在城区搭棚祭吊,严重影响城市文明形象,如建始县;二是少数地方殡葬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政

美女学院的禁书 异体——我的绯色天空 理工大风流往事 我的老婆是杀手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府无资金投入,远不能满足当前殡葬服务需求,如宣恩县;三是通过招商引资的殡仪馆和公墓,只重建设和运营,不管规范合法。如来凤、巴东两县公墓已投入运营多年,到今尚未办理审批手续;四是殡葬管理机构不健全。全州除**、利川既有殡葬管理所又有殡葬执法队、咸丰有执法队、宣恩只有殡葬管理所外,其余的县既没有殡葬管理所也没有执法队,业务管理由社会事那一世小说网 穿越小说网 网游小说网 http://务股代办。

(二)乱埋乱葬,青山白化现象严重

一是乡村殡葬管理一片空白,到处乱埋乱葬,占地多属良田或所谓风水宝地,面积大小不一,大暮豪华暮到处可见;二是城区逝者进殡仪馆办丧事后,将逝者抬往他处或偷运到乡下安葬,不入指定的公墓安葬。这种现象在**、利川两市火化区犹为严重,火化后入公墓率不到20%;三是城效村民违法买墓地,购买活人墓的比例不断上升。按照6‰死亡率计算,我州每年死亡人数2万人左右,按土葬墓地每座4平方米算,全州每年需8万平方米土地,这个数字让人震惊。

(三)殡葬执法难,无法正常开展工作

一是缺乏机构和设备设施,大多数县市没有执法队,殡葬执法对象十分特殊,执法手段、经验、素质参差不齐,执法力薄弱;二是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殡葬管理条例》对殡葬改革和管理只进行了原则性规定,对违纪违规的丧葬行为没有明确具体的处罚措施和办法;三是暴力抗法事件时有发生,执法人员面临人生攻击;四是部门配合不力,认为殡葬管理只是民政部门的事,致使殡葬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的地位。

(四)丧葬大操大办,攀比现象严重

一是出大殡,讲排场。孝子请乐队、法师,在灵堂吹打几天几夜,送殡队伍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出殡车辆众多,声势浩大;二是丧葬用品花样百出,凡活人拥有的,都要制成模型在坟前焚烧;三是墓地材质要高档,墓碑与拜台讲究气派。这些开销耗资巨大,但办完丧事后都归总到殡仪馆,亲友们都说收费昂贵,死不起人。这些现象造成殡葬行业在社会上反响很大,每年人大政协提案议案都涉及殡葬。

(五)宣传教育缺乏广度和深度

近年来尽管各县市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殡葬管理作了宣传,但大都是针对城区或火化区,只是宣传引导要实施火化,或集中到殡仪馆办丧事,进公墓安葬等,但真正从推进殡葬改革、破除旧的丧葬习俗、倡导文明办丧事方面宣传不够。

三、加强殡葬管理工作的建议

殡葬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动殡葬改革就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资源、净化环境、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级政府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切实把发展殡葬事业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一要以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来指导殡葬工作,将殡葬改革列入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加强县(市)级城区殡葬工作的规范化管理,推行绿色生态公墓建设。加大农村公益性公墓试点,将殡葬改革列入新农村建设内容,逐步建立农村集体公益性公墓;二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级要成立殡葬管理领导小组,加强对殡葬管理工作的领导,县市要建立殡葬管理所和执法大队,明确责任主体,乡村可成立红白理事会。三要明确职责,强化责任落实。政府要进一步完善殡葬管理实施意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集中整治与经常性监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确保殡葬管理各项工作的落实。民政部门要抓好殡葬执法、业务指导和工作协调,工商、公安、卫生、国土资源、建设规划、发改、环保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各自职责,加强协调和配合,形成殡葬执法的强大合力。乡镇(街道)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殡葬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落实专人监管,做好殡葬管理、执法工作。

(二)加大执法力度,不断提高殡葬管理法制化、规范化水平

要完善殡葬法规建设。州里要出台殡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县市要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要规范殡葬管理行政执法的开展,做到有法可依,实行依法管理。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要加大殡葬工作者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殡葬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切实维护和保障殡葬管理双方的合法权益。坚决制止乱埋乱葬,狠杀封建迷信和大操大办之风,规范公墓管理,禁止超大墓和豪华墓,净化殡葬市场。

(三)强化宣传,转变观念

殡葬改革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战略工程,矛盾多,阻力大,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宣传教育工作。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标语、宣传栏、宣传车等舆论传媒大力宣传殡葬法规、推行殡葬改革的重要性、破除旧的丧葬习俗和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引导群众更新丧葬观念,树立丧葬新风,使人们认识到传统殡葬方式的愚昧、落后和对环境、社会风尚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认识到殡葬改革的好处及其对人类文明进步的推进作用。通过抓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去教育引导群众。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

推行殡葬改革,殡仪服务很关键。殡仪服务要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服务范围,提供人性化、亲情化和个性化服务项目,充分挖掘殡葬消费的文化内涵,探索出一条集物质、文化、精神消费为一体的殡葬服务体系,达到“让两个世界都满意”的境界。首先做到丧葬服务项目、价格合规合法,公开透明;其次,是热情周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第三,必须提供多层次,多档次的服务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第四,实行特殊群体丧葬费减免制度。

某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篇4

按照《XX 市人大常委会 XX 年工作要点》安排,7 月 6日下午,XX 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代表组成专题调研组,到 XX 办事处 XX 社区农村公益性公墓拟建点、XX 办事处 XX 公墓、环城办事处 XX 安葬点进行实地调研,在市民政局召开座谈会,详细听取了市民政局、公安局、发改局、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对全市殡葬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殡葬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目前,全市新建和改扩建XXX3 座骨灰公墓,总面积 XX平方米,可容纳墓穴 X 座,城镇居民处理骨灰难、迁坟难的问题基本得到缓解。

2.惠民殡葬政策得到落实。从 X 年开始,我市对农村五保、城乡低保、优抚对象、城镇“三无”人员四类特殊对象,实施遗体运送、冷藏(冻)存放、遗体火化、遗体消毒四项基本丧葬费用免除的惠民殡葬政策,已累计免除综合丧葬费用约 X 余万元。在西郊公墓设公益性墓区,对低保、低收入等困难户实行低价销售。在 XX 公墓,对城区工业园区域内坟墓实行免费迁入。在玉皇公墓建有英烈园等公益性墓区。

3.殡葬服务水平有所提升。殡葬服务单位不断强化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培训,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创新服务方式,积极推进便民服务、阳光服务、文明服务、诚信服务,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存在的问题 市民政等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殡葬管理相关法规政策,在加强宣传教育、加强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惠民殡葬政策、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殡葬乱象亟需治理。一是散埋乱葬现象依然严重。由于缺乏农村公益性公墓和固定的安葬点,农户丧葬占用林地、耕地的现象非常严重。二是丧事陋习破解很难。镇、村在办理丧事时大操大办、相互攀比现象严重,搭建灵棚、吹奏鼓乐、燃放鞭炮、抛撒纸钱等现象比较普遍。三是丧葬服

务用品市场亟待整顿。目前丧葬服务用品市场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

2.全市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滞后。目前,全市农村镇、村人口 X 万人,按每年的死亡率 6‰计算,每年的死亡人数约 X 人,而镇、村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还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近年来,随着殡葬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虽然我市的火化率提升了,但因为缺少农村公益性公墓,即便火化后在农村依然继续进行了装棺土葬,并没有起到节约耕地资源的作用,反而是增加了群众的丧葬费用。

3.推动殡葬改革工作还未形成合力。各部门的资源整合不够,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的力度差,工作主动性不高;乡镇一级政府还没有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缺乏对殡葬改革工作应有的宣传和工作力度。对开展殡葬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畏惧于传统的力量,止步于现实困境,未能大张旗鼓地推动殡葬改革。

三、意见建议 1.加强宣传,积极倡导文明殡葬。要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广泛宣传《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等法规政策,特别像“凡在火葬区内死亡的人员,遗体一律实行火葬”等禁止性的规定,要反复宣传。要把抓殡改当成一个宣传群众、教育

群众、移风易俗、节俭文明的过程,让人民群众接受殡改,落实殡改,倡导厚养薄葬。

2.严格执法,强化丧葬市场管理。建立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民政、市场监管、公安、自然资源和规划、城管等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协调与配合,并通过严格执法,逐步规范和引导群众在殡葬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办理丧事活动。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5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文昌湖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保障改善民生,根据民政部《关于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的指导意见》(民发〔2012〕211号),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实行惠民殡葬政策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免费对象

下列人员死亡后,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

(一)具有淄博市户籍且不享受丧葬费补助的居民;

(二)尚未登记淄博市户口的婴儿及本市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

(三)在本市救助管理机构死亡且经相关部门确认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

(四)未满 16 周岁的中小学生、驻淄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学生;

(五)本市公安部门认定的未知名尸体。

二、免费项目

(一)殡仪车遗体接运费(含馆外抬尸、消毒);

(二)3 天内遗体冷藏费;

(三)普通炉遗体火化费;

(四)1 年内骨灰寄存费;

(五)馆内遗体搬运;

(六)遗体验尸消毒;

(七)普通骨灰盒。

三、申请程序

经办人持医疗机构出具的《死亡证明书》(《死亡推断书》)或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到殡仪馆办理免费对象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免除手续,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一)经办人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

(二)本市户籍免费对象的身份证、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村(居)协办员、镇(街道)人社所出具的无丧葬补助证明;

(三)逝者为婴儿、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儿童,需提供医疗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证明;

(四)无法查明身份且在救助管理机构死亡的,需提供救助管理机构证明;

(五)逝者为 16 周岁以下中小学生、驻淄大中专院校全日制学生的,需提供学校出具的证明和逝者的身份证、学生证原件及复印件;

(六)未知名尸体,需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死亡证明、火化通知书。

四、结算规定

(一)免费对象在户籍所在地的殡仪馆发生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经殡仪馆审查确认后,根据免除项目和标准,在结算时予以免除。

(二)在非户籍所在地的市内殡仪馆、市外死亡火化发生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丧事经办人先垫付。自火化之日起1 个月内,经办人持遗体火化证明、发票原件、殡仪馆未免除证明到户籍所在地的民政部门结算。

未发生的免除服务项目费用,不折现、不折抵。免除费用项目外的费用由经办人(指死者的直系亲属、法定监护人或者单位机构)支付。

五、经费保障

(一)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所需经费由区县政府负担,市财政按照 40%的比例予以补助。对于无法确认户籍所在地的,由死者居住地或发现地的区县负担。

(二)市级补助资金实行“当年先行预拨、次年据实结算、差额多退少补”的办法,以每年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为一个运行,按年与各区县结算补助资金。

六、监督管理

(一)各区县民政部门要严格做好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组织实施工作;市及各区县民政、财政部门每年对殡仪馆进行一次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二)对不按规定办理免除费用申请的,故意拖延办理、造成不良影响的,有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的,弄虚作假

套取财政补助资金的殡仪馆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三)申请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免除费用的,给予批评教育,追回其骗取的减免费用;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四)因政策调整、市场价格变化等原因,需要调整免除费用标准的,经市物价部门核定收费标准后,由市财政、民政部门批准后执行。

七、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抓好惠民政策落实。全面推行惠民殡葬政策,在无丧葬补助人员身故后,为其提供遗体接运、存放、火化、骨灰存放等基本殡葬服务,是推进基本殡葬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加大财政投入,切实把惠民殡葬政策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抓实抓好。

(二)强化保障,加大惠民殡葬政策的资金支持力度。各区县政府要将保障群众基本殡葬需求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体规划,建立健全殡葬公共服务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将惠民殡葬保障支出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足额保障好政策落实所需费用,推动各项惠民殡葬政策顺利实施。

(三)突出重点,完善基本殡葬服务体系。各区县政府要结合经济发展状况和公共财政保障能力,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的具体意见,切实做好无丧葬补助人员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免除工作,加大惠民殡葬政策向城乡低收入群体的倾斜力度,将重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市“三无”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政府惠民殡葬政策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惠民殡葬政策的覆盖面,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本通知自 2020 年 12 月 1 日起施行,有效期至 2025 年11 月 30 日。

附件:1.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申请表

2.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汇总表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0 年 10 月

附件 1

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申请表

逝者姓名

户籍 地址

工作单位

性别

身份 证号 免除项目 遗体接运(含抬尸、验尸消毒)

冷藏 遗体火化 骨灰寄存 骨灰盒(100 元内)

合计 免除金额

免除金额(大写)

事 经办人 姓

名 身

与逝者关系 联 系 电 话 签

殡仪馆 经办人

(签字)

****年**月**日

殡 仪 馆 审核意见

****年**月**日

(公章)

****年**月**日 说 明 1.此表由殡仪馆据实填写,经办人签字,弄虚作假者追回费用,并追究责任。

2.未发生的免除项目不折现、不折抵。

3.此表一式三份,殡仪馆存档、民政审核、申请财政资金各一份。

附件 2 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汇总表(202

年 第 季度)

序号 逝者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 人员类别 火化日期 免除项目及金额 审批表编号 备注 接运(含抬尸、验尸消毒)

冷藏 火化 骨灰寄存 骨灰盒 合计

合计

填报单位意见(盖章)

****年**月**日 区县民政部门意见

(盖章)

****年**月**日

区县财政部门 意见(盖章)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6

2011年6月2日,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发出关于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修订调研工作的通知 (安监总厅政法[2011]121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 公布施行以来, 对建立安全生产法律体系, 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制, 促进生产经营单位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保障人民群众生产和财产安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 随着安全生产工作的日益深化, 该法在施行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亟需通过修法加以解决。为此,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启动安全生产法的修订工作, 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成。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要求各省局于2011年8月30日前将修订安全生产法的有关意见和建议书面反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策法规司。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7

各区民政局,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规范管理,促进殡葬服务单位健康发展,现印发《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请遵照执行。

2020年 4 月 26日

上海市殡葬服务单位年度验审办法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加强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规范管理,促进殡葬服务单位健康发展,根据《上海市殡葬管理条例》和《上海市公墓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对本市殡葬服务单位开展年度验审工作。

本办法所称的殡葬服务单位,包括殡仪馆、经营性公墓和经营性骨灰堂。

第三条(管理部门)

市民政局负责本市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工作。各区民政局根据职责做好本辖区内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相关工作。

第四条(验审时间)

本办法的验审年度是指上一年度的 1月 1日至 12月 31 日。开展年度验审时间是每年的 3月 1 日至 6月 30日。

第五条(验审内容)

对殡葬服务单位的年度验审内容主要包括:

(一)遵守殡葬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情况;

(二)执行国家、行业和本市相关标准情况;

(三)设备设施配备、建设和业务操作规范执行情况;

(四)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五)经营性公墓(骨灰堂)维护费等使用管理情况;

(六)其他根据国家和本市规定需要验审的情况。

第六条(验审程序)

年度验审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殡葬服务单位应当就上一年度本单位工作情况,如实填报年度验审报告书,于每年 4月 1 日前向市民政局提交年度验审报告书。

市民政局可以通过委托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代收验审材料、采取网上办理等方式简化手续,方便殡葬服务单位就近参加年度验审。

(二)市民政局于 4月 30 日前,向相关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征求年度验审意见。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应当配合做好年度验审相关工作,可以结合现场检查情况,对所辖殡葬服务单位提交的年度验审报告书提出意见。

(三)市民政局应当结合相关区民政局和市殡葬服务中心的意见,自 5月起对全市各殡葬服务单位进行验审,并开展现场抽查。

(四)市民政局在 6月底前完成年度验审工作,并作出年度验审结论。年度验审结论应当告知验审对象,于 20个工作日内公示。

第七条(验审结论)

年度验审结论分为“验审合格”、“验审基本合格”、“验审不合格”三种。验审结束后,市民政局应当在《殡葬服务证》(副本)上加盖年度验审结论戳记。

殡葬服务单位不按规定接受市、区民政部门监督检查或年度验审,以及年度验审中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确定为“验审不合格”。

有下列情形之一,情节轻微的,确定为“验审基本合格”;情节严重的,确定为“验审不合格”:

(一)违反殡葬管理等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

(二)未严格执行业务操作规范,发生业务差错和事故的;

(三)存在安全隐患,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

第八条(整改处理)

“验审基本合格”和“验审不合格”的殡葬服务单位,应当按照年度验审指出的问

题,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整改,整改期限为 3个月。整改结束后,由市民政局对整改结果进行评定并出具意见。拒不接受整改的,由市民政局依法予以处理。

第九条(施行日期)

团委调研通知 篇8

为全面了解我市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策和建议,研究制定相关措施,团市委、市教育局决定在全市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调研时间

XX年2月23日-3月26日

二、调研对象

全市范围内就读的小学4年级至高中3年级学生(含职高、中专生)

三、调研机构

团市委、市教育局成立专题调研组,团市委副书记xxx任组长,团市委学校部部长xxx、市教育局团工委书记xxx、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xxxx、市教科院规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xxx、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特级教师杨铮传为组员。各区县(市)团委、教育局相应成立调研小组,联合当地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负责所属地的调研工作。

四、调研内容

1、了解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突出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剖析;

2、了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及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意见和建议。

五、调研方法

1、实地调研。各区县(市)要重点解剖部分中小学(含职高、中专),采取随机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对部分高中生(职高、中专)、初中生、小学生(四、五、六年级)心理健康有关问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市调研组统一印制提供)。

2、座谈访谈。采取召开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听取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和青少年的意见建议。

3、个案分析。总结收集各地各单位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新思路、新做法和新经验。

六、调查过程

第一阶段(XX年2月23日—XX年2月25日)制定调研方案,设计调查问卷,下发调研通知,开展调研培训;

第二阶段(XX年2月26日至XX年3月20日)市调研组将赴市直及鼎城、桃源、石门、澧县实地调查,按城乡分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三类各抽取1所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召开1次座谈会;其他区县(市)团委比照自行开展本地调研;

第三阶段(XX年3月21日至XX年3月26日)整理资料,数据录入及汇总统计,分析问题,撰写调研报告。

七、调查对象人员确定及分配比例

各区县(市)所调查学校要具有代表性,其中农村、城镇各占50%;每个年级样本不少于60人,其中男女比例各占50%。

八、调研要求

殡葬工调研通知 篇9

一、中国殡葬服务的形成与发展

1.殡葬服务的萌芽。殡葬服务是以殡葬活动为前提,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社会, 殡葬活动和生产活动一样, 属于家族重要事宜, 以家庭为单位来办理。殡葬活动中的做花圈、丧服、下葬、祭奠等主要事宜由家族成员承担, 而选墓地、做法事、制棺木等, 由其他乡里邻居协助。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发展, 产生了专门为丧户承办丧事的服务机构———“杠房”, 成为中国殡葬服务业的萌芽, 杠房掌柜和受雇于杠房的杠夫是中国最初的殡葬服务人员。

2.现代殡葬服务的形成。1840年以后,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国际交往和贸易往来的增多, 西方的殡葬文化也随之传播。在上海、天津、广州等沿海通商口岸出现了殡仪馆、公墓等专门提供丧事服务的机构, 这些殡葬服务机构在为外国在华人员服务的同时也为中国人办理丧事提供服务。但就全国而言, 殡葬服务的主流仍以家族承办为主, 在新中国成立前, 殡葬服务并未得到很好的发展。

3.建国后殡葬服务体系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 中国殡葬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为了解决土地紧缺、粮食供应紧张等问题并配合农业合作化的运动, 1956年4月27日, 在中央工作会议上,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151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实行火化倡议书上签名, 提出身后实行火葬, 不留遗体, 不建坟墓, 掀开了中国以火葬为中心的殡葬改革的序幕。随后内务部发布《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 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火葬, 确立了以殡葬改革为核心的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框架。

20世纪60年代中期, 随着推行火葬运动的开展, 各地火葬场的建设蓬勃展开。“文革”期间, 原有的公墓被当做“四旧”破除, 火葬场和骨灰寄存室仍为人们提供节俭的殡葬服务。20世纪80年代, 多数火葬场承担了殡仪火葬综合服务的业务并更名为殡仪馆。改革开放后, 党和政府加大了殡葬改革力度, 并在殡葬事业单位承包经营和等级殡仪馆建设方面出台了很多政策, 推动了全国殡仪馆的建设和发展。许多殡仪馆通过迁建、改建和扩建, 极大地改善了硬件设施。大中城市殡仪馆开设了遗体接运、遗体告别、遗体冷藏、遗体火化等服务项目, 提供骨灰盒、花圈等殡葬用品, 服务水平逐步提高。中国初步建立起的殡葬服务体系, 在火葬区包括殡仪馆、殡葬服务站、公墓、骨灰存放设施和红白理事会等;在土葬改革区, 主要有为土葬服务的殡仪馆、服务站, 遗体公墓和红白理事会等。在殡葬改革框架内, 殡葬管理与殡葬服务的主要表现形式是:殡葬设施设置以政府直接投资为主;殡仪馆、公墓等主要殡葬服务机构大部分以国家事业单位性质经营;按自然地理条件划分火葬区和土葬改革区;倡导深埋不留坟头和骨灰撒散、植树、植草等少占地或不占地的葬法;利用荒山瘠地建设公墓, 按设置属性划分城市经营性和农村公益性公墓等等。

20世纪90年代末, 由民政部门举办的公墓和殡仪馆等服务机构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尝试市场运作的方式, 在为客户提供殡葬服务的同时略有盈余, 基本改变了亏损状况。社会资本、企业和个人的资本也逐渐进入殡葬行业, 殡葬服务市场初步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状态[1]。

二、中国殡葬服务存在的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公众殡葬需求的不断提高, 特别是在和谐社会大背景下, 中国原本并不健全的殡葬服务体系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殡葬改革顺利进行,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法律法规尚未健全, 政府监管难以到位。中国殡葬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四个层次:一是国务院1997年颁布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 比较全面、系统地规范了殡葬管理工作, 属行政法规的性质;二是由民政部和相关部委制定发布的有关殡葬工作的部门规章, 如民政部颁布的《公墓管理暂行办法》等;三是由省级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省级地方政府颁布的规章, 如各省人大颁布的殡葬管理条例、各省政府颁布的殡葬管理办法及规定等;四是与殡葬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 涉及到殡葬管理相关问题。以上法律法规构成了中国以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为核心, 相关法律、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为补充的殡葬管理法律体系。但存在着“法律文件效力较低, 缺乏严肃性;相关制度不配套, 可操作性较差;立法相对滞后, 殡葬管理存在真空地带”等问题, 严重制约了殡葬市场的健康发展。

建国后, 中国明确了由民政部和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作为殡葬工作的主管部门, 形成了民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殡葬市场监管的体制。多数殡葬管理机构不仅承担着推行殡葬改革、管理殡葬事务的职能, 而且直接参与殡葬经营活动, 集管理、执法、经营于一身, 多重身份造成了殡葬管理机构定位模糊、职能不清, 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时难免裁判不公、自我偏袒, 从而侵害了其他殡葬经营者的公平竞争权。

目前, 中国虽已初步建立由市场监管的一般制度和殡葬市场监管的特殊规定构成的殡葬市场监管制度体系, 但是, 由于中国的市场监管脱胎于传统的行政管理体系, 并且受到长期以来计划经济的束缚和影响, 同时受制于不成熟的市场约束, 监管资源尚未得到有效整合, 监管过度与监管真空并存, 重复监管与监管缺失同在。根据《殡葬管理条例》及相关规定, 对殡葬市场中的违法行为常常要由两个或多个部门联合执法, 殡葬执法权相当分散, 民政部门基本上没有独立执法的权力。民政部门几乎由一个殡葬事务的主管部门变成了殡葬事务管理的配合部门。对相应的殡葬违规行为不能一管到底, 造成了殡葬执法力度的不足, 影响了殡葬管理机构的监管能力。

2.事业经费投入不足, 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截至2009年底, 中国共有殡仪馆1 729个, 经营性公墓1 266个[2], 远远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殡葬需求。从全国来看, 殡葬事业经费投入明显不足。目前中国87%的殡仪馆是事业单位, 其中绝大多数是自收自支。2007年各级财政对殡仪馆的补贴仅占殡仪馆支出的6.8%, 而殡仪馆用于困难群众的丧葬补贴却占支出的约3%;2006年全国完成殡葬设施投资9.4亿元, 其中国家投资2.3亿元, 仅占24%, 其余主要依靠单位自筹或银行贷款。殡葬事业单位主要通过自我积累实现自我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

殡葬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在西部地区体现的尤为明显。西部地区各级政府的财力总体比较弱, 在推行殡葬改革的经费投入上严重不足, 导致殡葬基础设施薄弱, 大多数殡仪馆陈旧, 一些地方使用的火化机还是20世纪80年代的产品, 只能手工操作, 污染严重。多数县级殡仪馆利用率低, 长期使用陈旧甚至应该报废的殡葬设备, 致使殡葬活动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破坏生态环境, 影响了殡葬改革的顺利推行[3]。

3.殡葬服务水平不高, 经营行为尚需规范。中国的殡葬服务业是一个比较幼稚的产业。目前殡葬服务市场的经营主体仍是民政部门占绝对的优势, 形成殡葬市场垄断竞争的格局。垄断消除了机构的外部竞争压力, 抵消了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内在动力, 造成殡葬事业单位缺乏竞争意识。殡葬事业单位非企业化的管理模式造成管理费用开支过多和人财物的浪费, 不健全的投资约束机制、低水平的设计、过高的固定资产投资, 造成殡葬机构高能耗、低负荷、运营成本高和经济效益低。大部分殡葬事业单位服务项目单一, 服务手段粗糙, 服务质量低下。

随着殡葬市场的逐步开放, 各类资本大量涌入殡葬业。作为独立面对市场竞争的主体, 各类殡葬经营者都在不遗余力地追求利润最大化, 利益驱动导致殡葬市场处于混乱状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无经营权的主体非法经营现象大量存在。如无权经营的公益性公墓在出售墓穴, 未获许可的机构在提供遗体接运和保存等基本殡葬服务;二是有经营权的主体违法经营现象大量存在。如骨灰格位或墓位的非法传销, 殡葬服务机构的非法定价、擅自收费和价格欺诈, 服务机构之间为争夺市场的恶性竞争等等。不合法的经营行为极大地侵害了殡葬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也严重影响了殡葬服务市场的健康发展。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目前, 殡葬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 文化层次不高。造成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不愿从事殡葬行业;二是殡葬教育相对滞后, 从业人员缺乏更新知识、提高技能的渠道;三是殡葬服务机构长期处于民政部门的保护之下, 外无竞争压力, 内无激励机制, 许多工作人员长期养尊处优, 服务态度恶劣, 服务水平低下。

5.救助制度尚未普及, 公共服务急需加强。殡葬机构大多实行自收自支的管理体制, 客观上强化了殡葬事业的经营性。国家面向困难群体的殡葬救助制度尚未全面建立, 各地区基层财力困难, 尚未建立相应的保障制度。许多农村五保户、城市特困户等困难群体人员去世后, 无力支付火化费和运尸费, 有条件的基层政府给予补助, 但相当一部分地方拿不出钱, 造成困难群众不堪重负。作为政府公共服务内容之一的殡葬服务急需加强。

三、新时期构建殡葬服务体系的对策

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 殡葬管理与服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中国的殡葬改革为全人类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作出了贡献, 如何科学地化解矛盾, 开辟适应新情况的最佳途径, 成为新时期构建殡葬服务体系, 深化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课题。

(一) 构建法规体系, 强化市场监管

依法行政是现代民主社会的必然要求, 科学的制度体系是完善的市场监管的前提。中国殡葬市场监管法律体系, 应是以宪法为依据, 以殡葬行业监管法为主干, 以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辅助的全方位的监管法律体系, 以公开、公平、公正、有效、合法为原则, 以维护殡葬市场秩序, 保障殡葬市场安全, 控制殡葬市场风险为目标, 为中国殡葬市场经济得以健康、有序、顺利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1. 完善政策法规, 规范殡葬服务。

加紧修订《殡葬管理条例》并创造条件尽快制定《殡葬法》, 提高殡葬市场监管法律文件的效力等级;加强殡葬市场监管相关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合, 使各项监管制度具有可操作性, 落实到位;根据殡葬市场监管的实际需要及时立法, 不给扰乱殡葬市场秩序的行为可乘之机。

殡葬服务规范化涉及的领域很多, 如殡葬业的法律规制、行政管理、技术标准、行业自治与自律、社会公众监督问题等。确保殡葬服务机构向社会提供出服务规范、各方利益均受到保护和尊重、具有丰裕民族文化特色的殡葬活动, 进而孕育一个服务规范化的殡葬业。

一是建立行业准入制度, 打破市场垄断。将殡葬服务区分为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基本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保存、火化和骨灰寄存, 只能由国有公办的殡葬服务机构提供;基本殡葬服务以外的其他服务是选择性殡葬服务, 包括遗体整容、防腐、告别、骨灰安葬、丧葬用品及其他殡葬特需服务, 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主体均可提供选择性殡葬服务。殡葬主管部门要制定进入殡葬服务市场的条件, 打破殡葬市场的垄断, 实现充分的市场竞争。

二是推行技术服务标准, 规范殡葬行为。1985年1月25日民政部发布的《燃油式火化机通用技术条件》, 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殡葬设备标准化管理阶段。此后, 民政部陆续发布了《中小型殡仪车通用技术条件》 (1987) 、《燃油式火化机污染物排放限值及监测方法》 (1992) 、《燃油式火化机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 (修订, 2009) 、《木质骨灰盒通用技术条件》 (2009) 等技术标准,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发布为殡葬市场监管部门监管殡葬设备、用品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民政部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于2006年发布了殡葬行业殡仪服务员等六个《国家职业标准》, 对殡葬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做出了规定。民政部2011年4月发布了《殡葬服务术语》、《殡仪接待服务》、《遗体告别服务》、《遗体保存服务》、《遗体火化服务》、《骨灰寄存服务》、《骨灰撒海服务》等七项殡葬服务标准, 进一步完善了中国殡葬服务标准体系, 为全面提升殡葬服务水平和政府进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提供了依据。

三是推广服务格式合同, 减少法律纠纷。在殡葬行业推行殡葬服务格式合同, 事先明确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各自的责任范围、风险分担、预估服务成本, 可以简化手续, 节省交易成本和时间, 增进交易安全, 避免讼争, 以利稳定。多年来困扰殡葬服务机构的赔偿责任和赔偿数额等问题, 也可以在格式合同中解决。由于遗体、骨灰无法给出价值, 并且主要是对死者家属精神利益上的损害, 因此很难确定损害赔偿数额, 可按照限额赔偿的原则规定不同情况下的赔偿标准。殡葬主管部门应主持制定或委托相关部门制定兼顾殡葬服务机构和消费者双方利益、在一定范围统一适用的殡葬服务格式合同, 并加以推广, 以尽快明确赔偿责任, 合理解决殡葬纠纷。

2. 理顺管理体制, 多方共同监管。

一是政企政事分开, 管办彻底分离。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民政行政机关不再作为发起人或投资人, 参与经营性公墓和其他殡葬服务企业的建设经营, 机关工作人员不得在经营性公墓和其他殡葬服务企业任职或兼职, 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中获取利益。要把现有的殡葬市场监管机构与殡仪馆、公墓等殡葬事业单位彻底分开, 将经营性、事务性等工作彻底剥离, 行政单位的职责在于制定和执行政策、协调与监管, 管理单位的职能在于管理与执法, 服务单位的职责在于提供优质服务, 确保殡葬市场监管的公开、公正、透明。二是转变监管职能, 实行分类指导。从殡葬市场监管主体的定位来讲, 主管部门对殡葬市场的监管职能应尽快实现两个转变和一个衔接:即从主管型监管向监管型转变;从行政本位向市场取向转变;实现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的有效衔接。对殡葬服务机构按所有制形式不同实行分类指导:对国有公办的殡葬服务机构, 将遗体接运、火化、骨灰寄存服务划入公益板块, 实行事业化管理。火化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 运尸、存尸、寄存费和租赁费用则实行指导价, 政府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补贴。将选择性殡葬服务划入经营板块, 实行企业化管理, 服务价格由市场调节。公办殡葬服务机构要带头降低市场调节价, 发挥平抑物价的作用, 规范殡葬服务收费项目, 保证同类殡葬用品价格不高于市场价, 中低价位殡葬用品足量供应。对国有民营及民办的殡葬服务机构要严格审查其资质, 规范其经营行为, 保障其合法权益, 充分发挥其丰富殡葬服务项目, 活跃殡葬市场, 解决劳动就业, 满足公众个性化殡葬需求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三是相关部门协作, 公众参与监管。殡葬市场监管涉及到多个部门, 要与多个部门进行相关的合作。要积极探索民政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的方式, 科学划分执法权限, 形成多部门协调的机制, 提高殡葬市场监管效率。由于现代殡葬市场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动态性, 政府不可能监管到殡葬市场的每个角落。这就需要政府大胆地向社会组织分权, 将政府所承担的技术性、服务性、协调性工作, 从政府职能中分离出去, 交给社会中介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和社会自治组织, 通过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实现殡葬市场监管职能合理分化。建立社会公众参与的监督机制, 要求各级政府要善于引导和保护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提供参与的机会。政府在制定殡葬市场政策和法规过程中, 要充分听取公众的意见, 保证决策的科学和民主;建立殡葬市场信息收集、整理、公开与获取的机制, 形成有效的信息公开交流平台。要进一步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 建立举报奖励制度, 公布殡葬市场监管热线, 充分调动公众参与殡葬市场监管的积极性[4]。

(二) 加强殡葬设施建设, 合理配置殡葬资源

1. 统筹规划, 合理配置。

各级政府要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根据区域内死亡人口总量、增长趋势、丧户的基本需求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 对殡葬基础设施进行科学、前瞻性的分析, 并结合实际, 合理确定殡葬设施的数量和布局, 科学地制定和完善殡葬基础设施更新改造规划, 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 推动殡葬基础设施向公益性、非营利方向发展。既要保证殡葬服务设施的数量适中, 又要保证各种设施之间的功能配套;既要满足公众的殡葬需求, 又不造成资源的浪费,

2. 加大投入, 科学建设。

要建立完善殡葬事业公共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福利彩票公益金可用于支持经济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殡葬救助保障和设施设备建设。为调动各地的积极性, 推动殡葬基础设施更新改造工作的开展, 可以考虑从福彩公益金中列支专项补助资金。要采取多种形式, 多方筹集资金, 引导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 积极支持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形成政府主导, 多元参与的投资格局。在进行殡葬设施建设时应坚持“生态环保、以人为本、公序良俗、持续发展”的原则, 要注意各种设施的功能配套, 打破原殡仪馆、公墓的分散服务模式, 按照“冷藏运输—礼仪服务—火化服务—骨灰安置”这一线性业务流程, 根据殡葬基本服务和选择性服务剥离的原则分专业切割, 实施殡葬业务流程再造, 统筹城乡殡葬资源、集中使用及管理, 向实现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改革有序化、骨灰处理生态化、殡葬习俗文明化、殡葬设施现代化迈进。伴随着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多元化以及民众维权意识的普遍高涨, 在殡葬服务设施建设中, 应本着公正、公开以及民主监督的原则, 真正赋予民众以听证的权力, 使其积极参与到殡葬服务资源的配置中来, 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听证制度, 保证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三) 加强殡葬经营管理, 提升殡葬综合效益

1. 强化内部管理, 规范经营行为。

殡葬机构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行管理创新。通过建立以产权清晰, 责权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 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分配机制和激励机制, 提高殡葬综合效益。殡葬服务机构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统一制定的基本殡葬服务项目和标准, 公开选择性消费项目和标准, 实行项目和收费标准双公开。同时规范从业人员服务行为, 推行服务标准和技术标准, 不断提升经营活动的规范化水平。殡葬服务机构要诚信经营, 共同营造殡葬市场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构建“阳光殡葬”。

2. 创新殡葬服务, 实施人文殡葬。

由于殡葬的实质是人的精神活动, 因而围绕殡葬的所有消费都是典型的精神消费。精神消费的基本特征就是个性化、多样性和文化品位, 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在规范传统服务项目的同时, 开展服务创新, 提高服务层次和水平。一是丰富服务项目。殡葬服务机构要正确认识群众多层次的殡葬服务需求, 严格细分不同的消费层次和服务项目, 根据殡葬服务需求的差异性, 正确进行定位, 提供多样化的、可选择性的殡葬服务项目。在满足人们殡葬方面物质需求的同时, 要关注其生理、心理、安全及精神等方面。二是提升文化内涵。殡葬服务机构在开展创新服务的同时要不断提升服务的文化内涵, 要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基础上, 融现代意识和时代色彩于殡葬礼仪中, 研发、创新服务项目, 丰富殡葬服务内涵, 引导群众建立现代、文明的新型殡葬文化观。要弘扬孝道精神, 既移风易俗, 又彰显地方特色, 同时提高殡仪服务场所文化品位, 使其成为弘扬殡葬文化的基地。三是体现人文关怀。在殡葬服务过程中要充分体现人本性, 既要尊重逝者, 又要安慰生者;既要让经济条件优越的逝者家属办好丧事, 又要让困难群众办得起丧事。殡葬服务要满足不同人员的需求, 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 实行优惠减免政策。要从人文关怀入手, 积极传播现代殡葬文明, 弘扬优秀殡葬文化, 构建“人文殡葬”。

(四) 发展殡葬职业教育,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殡葬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 殡葬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 强化竞争意识、危机意识, 切实转变服务理念, 不断提升业务水平。

1. 大力发展学历教育, 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普遍提高。

中国从1995年开始正式开展殡葬学历教育, 十几年来, 大批接受了正规殡葬专业教育, 具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并掌握现代殡葬技术的中青年职工正逐步成为殡葬行业骨干, 殡葬从业人员的素质大幅提高, 进而提升了殡葬行业的社会地位, 使殡葬行业获得社会的尊重, 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殡葬行业, 推进殡葬改革, 构建和谐殡葬的良好氛围。

2. 不断加强继续教育, 拓宽从业人员终身学习途径。

新时期的殡葬行业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行业, 从业人员若要与之适应, 就必须用新的知识、技能和观念来武装自己。通过终身学习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 以不断地更新知识, 保持应变能力。殡葬在职培训, 为从业人员提供终身学习的途径, 对于促进从业人员素质持续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构建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激励机制实现持续发展。

通过构建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增强行业的竞争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 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指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 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制度。民政部从2008年开始在全国开展民政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殡葬行业殡仪服务员、遗体接运工、遗体防腐师、遗体整容师、遗体火化师、墓地管理员六个职业已纳入鉴定体系。三年来, 通过鉴定已对上万名殡葬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给予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殡葬从业人员求职、任职、晋升的资格凭证, 极大地调动了殡葬从业人员加强理论学习, 钻研实操技能的积极性。

(五) 立足基本殡葬服务, 逐步实现公益殡葬

1. 科学合理地界定不同类型的殡葬服务。

《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 (民发[2009]170号) 要求“合理界定政府基本殡葬服务和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 中国每个公民死亡后治丧活动不可或缺的最基本程序: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 (或安葬) 是基本殡葬服务的主要内涵, 除此以外的如整容化妆、租用礼厅、鲜花布置、乐队伴奏及自主选择经营性墓地等都属市场选择性殡葬服务范围。针对不同类型的服务, 采取不同的措施, 逐步实现殡葬公益。

2. 积极稳妥地推行均等化殡葬福利制度。

《指导意见》提出“各地结合实际, 积极争取政府出台惠民殡葬政策, 加快建立和完善殡葬救助保障制度。对生前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由政府免除遗体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逐步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 实行基本殡葬服务免费化, 既是中国殡葬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趋势, 也是建立和完善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 建立相应保障制度。

基本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接运、保存、火化和骨灰寄存, 殡葬机构都执行政府定价。目前全国很多地方为辖区内的居民提供了免除或补贴基本殡葬费用的政策, 惠民政策涉及的人口有4.73亿, 基本殡葬服务公益化在中东部地区已基本实现。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公共财政能力不足, 在一定时期以内, 还不具备普遍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的经济与社会条件, 各级政府必须量力而行, 可以从基本殡葬服务重点救助对象起步, 推行五保户、低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家庭以及受灾家庭基本殡葬服务免费的政策, 逐步扩展到向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 并积极探索建立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的内容和形式。

3. 因地制宜地推进选择性殡葬服务公益化。

选择性殡葬服务包括遗体整容、防腐、告别、骨灰安葬、殡葬用品及其他殡葬特需服务, 这些服务虽不是完成殡葬活动的必经环节, 但群众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还是会选择。对选择性殡葬服务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分类指导。对于不符合殡葬改革方向, 造成资源浪费的选择性殡葬服务, 如墓地, 政府不仅不能实现其公益化, 还应利用价格杠杆等引导群众放弃此类服务。今后的工作重点是积极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 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 推行绿色殡葬。对采用节地葬法或不保留骨灰的, 实行政府奖励、补贴, 引导公众共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于不违背殡葬改革方向, 公众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确实需要的选择性服务, 政府一方面要加强价格监管, 引导殡葬市场健康发展, 减轻公众丧葬负担;另一方面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支付能力, 逐步将其纳入殡葬保障的范畴, 使公益殡葬制度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拓展, 让人们享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均等化的社会福利。

摘要:在阐明中国殡葬服务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上, 分析了中国殡葬服务的法律法规、政府监管、设施建设、经营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构建法规体系、强化市场监管、加强殡葬设施建设和管理、发展殡葬职业教育、立足基本殡葬服务, 逐步实现公益殡葬等方面提出了和谐社会条件下殡葬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对策, 对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加强殡葬改革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殡葬服务,体系,对策

参考文献

[1]朱金龙.中国殡葬服务市场秩序的规范问题[EB/OL].百度文库, http://wenku.baidu.com/view/14a258bef121dd36a32d828d.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国民政统计年鉴[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0.

[3]李有发.西北部地区基本殡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初探[EB/OL].安徽殡葬网, http://www.ahbz.net/2010/1104/67.html.

上一篇:新学期新起点新面貌下一篇:路桥公司新员工工作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