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

2024-05-16

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精选7篇)

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 篇1

气象政务新媒体自查报告

一、总体情况

气象局收到《电子政务中心关于开展政务新媒体基本情况调查摸底工作的通知》后,迅速安排专人对我局的气象政务新媒体情况开展调查。我局有气象新媒体1个为微信公众号,属于气象政务新媒体,每天更新1条24小时气象预报,现有粉丝411人。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情况

我局按照要求认真自查,其中微信公众号运行正常,未发布不当言论,未发现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气象部门职能定位及时发布政务信息,提高信息内容可用性、实用性、易用性,与地方宣传、网信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协同机制,形成传播合力。

迁安市气象局 2018年7月16日

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 篇2

一、 政务新媒体的定义

要解释“ 政务新媒体”, 首先需要弄清楚什么是“ 新媒体”。 目前,国内外尚未对“ 新媒体”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熊澄宇认为,新传媒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2]匡文波提出“ 数字化”和“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主要标准。[3]可以说,“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与广电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媒体形态,它泛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PDA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支撑的终端设备。 基于此,我们将“ 政务新媒体”界定为指政府机构、公共服务机构或政府官员因政务活动、公共事务服务而设的官方新媒体平台,其目的主要用于服务大众、与民交流和网络问政。 当前,政务网站、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客户端是政务新媒体的主流应用。 随网络技术的不断衍生,政务新媒体的外延也将不断拓展。

2013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回应社会关切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意见》 ,鼓励各级政府部门搭建政务新媒体平台。 2014 年9 月,国家网信办在《 积极利用即时通信工具开展政务服务的通知》 中,明确提出“ 在2014 年底即时通信工具政务公众号达到6 万个,2015年底形成覆盖全面、功能完备的政务新媒体服务体系”的任务目标。 这意味着政府主导下的政务新媒体建设已经纳入国家顶层设计层面。 与之相适应,政务新媒体发展驶上快车道。

二、陕西政务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面临困境

( 一) 陕西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蹄疾步稳

据统计,当前中国政务微博账号已逾24 万,政务微信账号达10 万之多, 政务客户端快速发展,“ 两微一端” 作为问政、施政的重要平台,在发布政务权威信息、加强官民互动、回应社会关切、引导网络舆论、提供公共服务等方面大放异彩。 陕西省虽然地处西部,但是近年来陕西政务新媒体整体发展可谓蹄疾步稳。 截止2014 年底,陕西政务微博总数已达5005 个,总数位列全国第八。 政务微信公众号564 个,占全国政务微信总数的4.21% ,占泛西北6 省区政务微信总数的22.61% ,位列泛西北6 省区第二。[4]同时,涌现出以@法治西安、@陕西高院、@西安市旅游局、@西铁资讯等政务微博,“ 环保陕西”等政务微信为代表的一批优秀政务新媒体平台,形成陕西政务新媒体中的“ 品牌方阵”。 在《 人民日报》 和新浪微博联合发布的2015 年上半年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中,西安市司法局官方微博“ 法治西安”获得全国政法系统第二,陕西政法系统第一,成为陕西政务新媒体的一大标杆。

( 二) 陕西政务新媒体发展中的主要问题

正处在发展、探索阶段的陕西政务新媒体同时存在不少问题,与当前的媒体格局不相适应,与党风政风建设和民心期盼尚存距离。 主要表现为:

1.信息发布理念滞后,舆情导控整体乏力

不少政务新媒体以单向信息传达为主,原创少,转发多;发布信息照搬文件、条例内容,专业术语多,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形式单一,“ 僵尸号”屡见不鲜。 同时,相关单位、部门之间没有实现整体联动,致使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舆论强大合力;“ 只管发布,不管回复”、“ 任性发布”、“ 神回复”也成为不少政务新媒体的通病,忽略政务新媒体的沟通、便民、施政价值,无法适应移动互联网舆论场的要求。

2.运营管理粗放式,体制机制不健全

目前陕西省相当一部分政务新媒体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体制机制不健全,缺乏完整的信息审核发布机制,在关键时刻问题频现。 在2015 年6 月30 日,陕西榆林市子洲县公安局交警大队@“ 子洲交警”,微博发布恶毒攻击“ 土地改革运动”的反动言论,引发网络舆论。 2015 年7 月7 日,陕西干部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中对参加江苏抗洪救灾官兵发表不当言论,并谩骂网友。 诸如此类事件皆源自政务新媒体信息缺乏健全的审核发布机制,尚未形成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

3.运维投入不足,队伍建设相对薄弱

许多单位或部门仍然未设置专业的政务新媒体运营团队,甚至是由兼职人员负责官方账号,新媒体素养缺乏,专业化水平较低,导致政务新媒体出现形式化、空心化倾向。 相关调查显示,近30% 的政务微博账号持续3 个月以上未更新,还有大量政务微博长期处于休眠状态,形同虚设。 面对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应用,政府职能与新媒体功能两者间的适配性亟待评估。

三、积极探寻政务新媒体发展的突围之道

建设公共服务品牌是社会进步、 政治文明的必然结果。政务新媒体品牌致力于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民互动,高效、高品质地提供公共服务以及提升政府公信力。 通过设计规划、专业运营打造政务新媒体品牌,是互联网时代实现从“ 管理型政府”到“ 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必然之举。 在“ 一带一路”背景下,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集中打造立足陕西、内容优质、影响辐射全国的新媒体产品,将具有品牌效应的新媒体平台作为传播陕西形象、讲述陕西故事的一大法宝。

( 一) 首先要秉持服务于民的运营理念

政务新媒体蓬勃发展的现实逻辑在于新媒体时代政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重大突发舆情面前,政府危机应对战术或策略的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救人安民的初心,人民利益至上的执政理念。 倘若仅仅出于所谓维护政府形象,势必适得其反。在天津塘沽爆炸案中, @天津卫视、@天津发布、@天津消防等本地官方新媒体表现差强人意,媒体公信力和政府形象双双受损,次生舆情引发塔西佗效应。

( 二) 从运维制度上,建立长效服务机制是基础保障

制度建设不能流于形式,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为政务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各地各部门应建立健全信息主动发布、网络问政理政、舆情收集回应、网上在线办事等一系列工作机制。 推动信息公开常态化、专业化,完善网民诉求处理答复程序,对网民诉求快速立项分解,明确办结时限,全程跟踪问效,做到“ 线上快应、线下即办”;密切关注相关舆情,科学研判发展变化趋势,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处置措施。

( 三) 从队伍建设上,要专业运营,健全考核评估机制

陕西省委网信办副主任张琳认为,应该建立信息发布三级审核机制, 尤其在重大舆情中要严把信息采集、 审核、报送、发布等各个环节。 同时,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技术力量和日常维护,经常更换口令、密码,确保信息安全。 在考核评估方面,建立基于专业机构、媒体、公众三个基本维度的社会评估体系,形成“ 质化考核为主、量化考核为辅”的动态、多元评估机制,对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部门单位和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政务新媒体,要科学定位、分类考核,避免“ 一刀切”做法,推动政务新媒体走上重内容质量轻粉丝数量、重解决实际问题轻自我展示满足的良性发展轨道上来。

(四)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发布内容是关键,提升服务效能是目标

发布内容是关键,用户需求作标尺。 政务新媒体编辑要做政务信息的传播者,而不是会议、文件、政策的信息搬运工,要善于把看似枯燥的政务信息转化为“ 接地气”的实用信息。 这对政务新媒体编辑的要求较高,既要具备公职人员的政治素质水平和文化涵养, 又要适度得体利用网络语言,有亲和力但又不流俗。

同时,发布内容要把握时间和频率,注重时效和实效。 信息即时传播的网络时代,舆论引导既要利用首因效应先声夺人但又避免草率回应、结论过早。 在重大舆情面前,做到关键时刻不乱语,重大问题面前不缺位,大是大非上不含糊。[5]政务新媒体发布信息既要有数量,又要有质量,以真诚的态度、最快的速度、精准的尺度传递权威信息。 在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完善的沟通机制, 构建政务新媒体矩阵,形成不同部门间的多元联动,以“ 快报事实、慎报原因、重在态度”为原则,抓住舆情应对的“ 黄金4 小时”。 面对谣言传播,深挖真相是辟谣的不二法门。 政府及相关部门既要避免管得过宽、用力过猛(如“ 陕西西安医院手术室自拍事件”中对涉事医生的免职处置) ,同时,又要克服乱语、失语,防止小事件酿成大舆情(如“ 陕西安康豪华墓” 属于老问题引发新舆情) 。 能够对各种网上舆情进行科学研判,把握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允许不同声音的适度存在,分清民意的主流与支流。

主动设置议题,提升服务效能。 政务新媒体通过主动设置议题,与网友积极互动形成新话题,正视焦点热点问题,及时了解本地公众日常需求,提升政府掌上服务职能。 西安市司法局将官方微博定位为打造亲民形象的服务型政务微博,@法治西安运营风格亲民, 注重沟通技巧, 发布内容紧贴舆论需求,特别是,宣传与服务并举,建立“ 西安市司法局新媒体志愿者服务团”,在微博平台上为网民提供一对一的法律服务。

编辑手法要灵活,内容形式翻花样。 把握不同政务新媒体的特点,尊重新媒体用户的阅读习惯,对信息再加工、再整合,通过微直播、微访谈,或利用图示、图解、视频等“ 接地气”多种传播形式,可以避免信息冗长乏味,增强政务信息传播实效,提升网络舆论引导效能。

四、结语

移动互联网时代, 国家创新治理背景下,“ 两微一端”既可以成为展示地方政府形象和城市文化的靓丽风景,也有可能成为网络空间的一道裂缝,甚至在突发事件中成为舆情集中和爆发的箭靶。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换代,新的媒体形态层出不穷,如何科学地利用新兴媒体使之最大程度地趋利避害,需要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勇于实践。 在本质上,这一问题反映的是“ 技术与人、社会的关系”,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则是终极目标。

注释

1[1]李明德,高如.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研究——基于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的考察[J].情报杂志,2015(7).

2[2]熊澄宇,廖毅文.新媒体——伊拉克战争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J].中国记者,2003(5).

3[3]匡文波.“新媒体”概念辨析[J].国际新闻界,2008(6).

4[4]陕西推进政务新媒体建设将建智能电子政务平台.[EB/OL].[2015-03-20].http://news.cnwest.com/content/2015-03/20/content_12270343.htm.

政务新媒体:要人性,别“任性” 篇3

最近,一些政务微博“任性”的表现引起网络热议:有的不分青红皂白“晒辛苦”“隔空喊话”,为大吃大喝、殴打记者的同行打气撑腰;有的“毅然”为违纪官员点赞,称其“正直、朴实、实干”;有的则连篇累牍上传不适当内容,令人大跌眼镜。遭到舆论抨击后,这些微博“任性”事件大都以当事人被处分收场。

政务微博“任性”事件成为公共舆论热点的背后,是政务新媒体发展蔚为大观的事实。据最新统计,仅新浪微博一家认证的政务微博数量就超过13万,政务微信也正在迎头赶上。许多地方都针对政务新媒体出台了严格的考核制度,涌现出一大批贴近群众需求、反应迅速、务实工作的政务微博、微信。从受众角度来看,一个明显的变化是,人们对早期电子政务主要的批评是“僵尸化”,这一问题已经得到有效遏制,今天人们对政务新媒体更多的期待是“人性化”。一些政务微博更新及时了,内容丰富了,但官腔也多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借助网络新技术在新媒体空间滋生蔓延,令人生厌,这是比“任性”问题更为庞大、更为坚固的存在。如何在实事求是的同时,学会用适应新媒体传播的语言、形式和公众进行沟通,实现“华丽转身”,这是当前政务微博迫切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要人性,别“任性”。当前,政务新媒体相当一部分人性化不够和极小部分“任性”并存的事实说明,许多政务新媒体虽然进入了网络空间,但仍然没有找准自我定位,说到底是公权力的改革没有到位。政务新媒体虽然变换了更具个性的形式,但还是公权力的延伸,是公权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样需要贯彻群众路线等公权力的改革理念,需要谨守公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的底线。只有将全面深化改革的理念贯彻到政务新媒体领域,让公权力一方面接受新技术的洗礼,另一方面在制度的笼子里守住本分,政务新媒体才能做到拥抱人性,拒绝“任性”,为党和政府在网络空间的公信力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政务新媒体主要做法总结 篇4

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网络信息和智能手机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紧紧抓住微信受众这个庞大的群体和微信十分贴近受众生活的特点, 精心打造了“**安监发布”微信公众号,主要功能是发布工作动态政务信息、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曝光问题企业事故隐患,示范企业正面引领等。自2017年3月公众号创办以来,我们从品牌涨粉、增加阅读量、提高点赞数、扩大影响力等方面着手,共发布信息2638篇,粉丝36282人。

主要做法:

多管齐下涨粉丝。一是确保全市应急管理系统的工作人员成为粉丝,并以1+N的方式,辐射带动亲戚、朋友、同学、同事等。二是争取全市老百姓的关注,围绕受众关注的焦点推送文章,获得粉丝的主动关注。三是借助平台涨粉。利用进企业检查、宣讲的机会吸引企业员工成为粉丝。利用平台开展评选活动具有很好的涨粉作用。比如我们开展过的评选全市最美安监人期间,粉丝数上涨幅度较大。

精益求精保质量。“**安监发布”公众号立足宣传安全生产工作,但又形式多样、包罗万象。我们注重信息发布的严谨性、规范性和时效性,以内容创新、精心锻造、提升质量来打造品牌,走长远发展之路。我们坚持每天更新,由固定科室负责收集素材,经过科室负责人、分管负责人、主要负责人三级审核,以严谨性提升公信力。

向内挖潜吸眼球。全国各地应急管理部门大都已经开通公众号,如何在众多公众号中突围,我们的做法是在特色亮点上做文章,使新媒体作品有可阅读性和吸引力。

一是找特色亮点。在宣传日常工作和规定动作的同时,针对我局开展的特色亮点工作进行重点宣传。比如开展的“进百企送安全”活动,系统全体人员下沉一线进行免费宣讲,加强了政企沟通交流,有效帮助指导企业解决安全生产方面的突出问题。我们将宣讲的照片和ppt进行发布,这一举措拉近了与监管对象的距离,可以说是把安全真正送进了心里。我们注意到这类宣传的留言很多,互动性很强。

二是挖理论深度。一些典形事故发生后,我们以现场视频、事故原因、防范措施的形式对广大受众进行普法说法、释法说理,此类信息的阅读量也很大,有很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三是做强标题点亮封面。一篇新媒体作品发布出来之后,第一眼呈现在受众面前的只有三个要素:封面图片,标题章副标题。我们紧紧抓住吸引人眼球的第一触点,以华丽、清晰、明朗、紧扣主题的三要素为微信作品增色加分。

四是坚持原创和效率。原创和效率是新媒体作品的生命力。我们立足部门职能,开展常识宣传、释法说理,宣传国家政策、法规、工作特色、亮点成绩等,传播正能量。比如我们的曝光台栏目,向在监管一线发现的问题隐患亮剑,对其他企业起到警醒作用,也通过媒体倒逼企业整改,此类原创文章的点击数也是非常多的。在重要的会议和活动结束后,微信公众号也会第一时间发布相关的内容,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五是创新宣传形式。大部分官微新媒体作品,90%都是采用文字为主、图片为辅的形式开展活动和工作宣传。我们经常性地曝光事故现场视频,或者通过安全生产微视频的形式传播安全生产正能量,效果也常常事半功倍。

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 篇5

(一)微信成政务宣传“新利器”

四川芦山7级大地震发生后,微博、微信在救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灾难前期播报灾情信息的主渠道。在电话与短信无法进行正常通信的情况下,微信成为了灾区群众转达个人境况以及传达灾情的最有效工具:来自灾区的文字、图片与视频,源源不断地通过微信迅速传递到后方。有电信专家还表示,建议外界与灾区联络少打电话,多用短信以及微信、微博等移动互联网社交工具,以避免语音通道拥塞。联通和电信运营商,也相继通过官方微博向用户建议,尽量用微信和灾区民众取得联系。“多用微信少打电话、为救命让出通道”一时成为网络的强大号召。

芦山地震发生19分钟后的8点21分,政务微信“微成都”就发出震情速递。四川省雅安市委宣传部,更紧急开通官方认证微信“四川雅安”(现改名为“芦山地震救助”),并于当天13:37发布了首条微信。14点30分,“芦山地震救助”微信公众平台收到了来自四川的求助——“我们被困在了姚桥镇初级中学附属教师职工宿舍了,目前房子已经全部坍塌了,我女朋友不见踪影,求大家救救我们!”。截止21日下午14时,近15万人关注“芦山地震救助”,实时发送消息量达20万条。据统计,地震发生后24小时,有超过300个政务微信,先后就芦山地震发布了微信。

有网友称:地震两小时,没有有价值新闻,幸好有微博;手机打不通,幸好有微信。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上,网友主动转发救援信息、为灾区祈福、监督社会作为、组织捐款等。在芦山地震中,微信的通讯属性让其成为灾区内外沟通的重要工具,微博的公共媒介属性让其成为震后消息中心。《21世纪经济报道》评价称:“一夜之间,微信从被运营商指为‘抢饭碗’的对象,摇身变为在芦山地震灾区对外传递信息最靠谱的通讯工具”。有业内专家赞誉道:“芦山地震微信救援平台改写2.0救灾模式”。

旅游从业者接受“两微”营销培训:微信和微博正在悄然改变着人们的沟通方式。为帮助吴江旅游业更好地分享网络带来的“红利”,5月22日上午,吴江区旅游微博、微信网络营销培训讲座开讲。本次讲座由腾讯微博营销类百强博主、上海代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代奕烨主讲。讲座吸引了来自吴江旅游主管部门和各镇(区)旅游工作负责人,全区部分宾馆、景区景点、旅行社等旅游企业负责人及营销人员等100多人参加。代奕烨结合成功的微博、微信营销案例,揭示了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是旅游企业低成本拓展市场利器的道理,启发旅游企业合理有效利用微博、微信开拓市场。

(二)政务微信蓬勃发展

近段时间以来,一股大秀微信公众平台账号的风气悄然刮起。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新社交媒介,正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新的效应,舆情作用力日趋彰显。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随着移动社交吸引力不断增强,移动社交网民和微信公共账号数量会大幅增长,并将进一步扩大突发公共事件与社会热点话题的网民参与。随着越来越多的党政机关、社会组织、主流媒体和意见领袖入驻移动网络舆论场,由无数个圈子化部落联网合成的微信舆论场正成雏形。年初,《人民日报》文章《2013新媒体猜想》提出的“8个猜想”之一就是对“微信 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的分析,文章认为:“微信推动政务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在可预见的新的一年中,微信也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最早开通微信的政府部门是广州市白云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2012年8月30日,“广州应急-白云”微信公众平台首次亮相,第二天便大派用场——发布河源震情,打造了广州政务微信首个成功运营的案例。公安机关当年曾是政务微博的“吃螃蟹者”,在政务微信上也没有落后。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继推出全国公安机关首个政务微博“平安肇庆”后,2012年9月又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公安政务微信“平安肇庆”。随后,广州、江苏淮安、福建厦门等多地警方都推出了公安政务微信,公安政务微信成为密切警民关系的新的“法宝”。2013年3月 11日,北京市公安局正式开通“平安北京”微信公共账号,成为首个通过腾讯微信认证的省级公安机关官方微信。

一批政府机构纷纷开通自己的官方微信,如佛山市南海区团委、中山市团委、山东旅游局、新疆展开政务微信试点等,使网民可以利用微信在线求助、咨询、投诉等。“南海共青团”更是打出“率先以‘微博+微信’为双核强化团务信息化,探索睿智团务新模式”的口号。自2012年8月微信公共账号正式推出后,截至今年4月20日,全国政务微信的数量已超过600个。随着越来越多的官方机构顺应时代潮流,入住微信平台,政务微信正悄然兴起,破土生芽。政务微信渐成网络问政新平台。

二、政务微信平台价值分析

自2011年初,微信进入大众视野至今,经短短两年的迅猛发展,微信用户已经突破3亿人,直逼拥有4亿用户的新浪微博。

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通过网络快速发送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支持多人群聊的手机软件。用户可以通过微信与好友进行形式上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联系。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微信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等功能,也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以“庐山地震”为例,地震导致当地通讯中断,微信成为信息流动的主要媒介。许多用户就通过手机将自己的地理位置、救助内容、现场照片等发给“芦山地震救助”等官方微信平台。然后,腾讯再通过“芦山地震救助”的微博官号将求助信息对外发布。微信与微博平台间信息互通,使得微信成为灾区内外沟通的重要纽带。有专家指出:“在通信资源稀缺下,充分发挥微信的点对点信息达到、LBS手机定位、语音传送、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形成地震救援各环节中的重要拉力”。

(一)微信VS微博

微信公众平台的一大特点在手机订阅账号。通过用户自主“关注”“订阅”,信息可直达用户的手机桌面。相对于微博一对多,适合扩散消息的特性,微信则是一对一,适合精准传递消息。

由于微信可发送语音、文字、表情、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各种信息,表现形式活泼多样,为人们的表达提供了多种方式。有开通这样的政务平台,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政府部门在民众心目中的形象,拉近政民距离。

此外,微信通过社会化传播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在线报警、求助、咨询、问询、投诉等功能,便民功能显著。

相比于微博粉丝中有很多“僵尸粉”,微信用户由于和手机、QQ等用户终端紧密绑定,粉丝的“质量”更高,受众更真实可靠,传播将更有效。另外,相对于微博的开放性、公众性,微信作为一个社交工具,信息传播形式相对隐蔽,这样能增加互动率。微信作为一种充满活力的互动平台,一旦作用于政务微信,就会冲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发展与完善。

(二)微信: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

一些从事政务微信的工作人员指出:“微博像一个广场、或者一个大茶馆,是公共场所;而微信就像小酒吧、小饭馆,更适合比较亲密的朋友,能够更好地进行一对一交流。”确实,微信相对于微博,其最大特点一是沟通方式的变革带来了更好的互动性,二是沟通空间的变革带来了更多的私密性。

近段时间,北京、成都、新疆等地政府纷纷启动政务微信应用试点,政务微信渐成网络问政流行之势。那么,政务微信的发展,对政府工作能带来什么好处呢?

一是有助于政府抢占舆论阵地。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新了信息原有的传播模式,分散化、多渠道传播成为一大趋势。整合信息资源,拓展传播空间和渠道,实现从单一媒介平台为主向立体化功能平台的转型,促进政务信息不断外延,是接下来政府可能面临的时代要求。进入2013年,移动互联网的成长带来内容、产品、圈子的移动化,基于平台为媒介的话语圈正走向多元化,政府信息发布将可能面临移动互联网趋势下全媒体环境的挑战。政府积极进军微信,是做好全媒体战略布局的尝试,有助于拓展网络问政的深度与广度,使获取社情民意的途径更加多样,是扩大政府影响力,塑造政府“威信”,站稳舆论阵地的重要保障。

二是有助于提升政务信息的辐射力。目前,微信用户已达3亿,并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随着微信进一步联通用户手机通讯录、朋友网、QQ好友(群)、位置社交(附近的人)等人际关系圈,未来的微信将可能成为用户最为重要的“手中的名片集装箱”“可移动的信息中心”“有价值的沟通工具”,并由此相互链接而形成无数个密集分布的圈子网络。政府开通政务微信,对拓展新的用户人群,提高政务信息受众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是提升政务信息传送的有效性。不同于微博海量的碎片化信息,政务微信信息发布具有用户导向的精确性功能。这些信息必将比其他渠道更有个性,获得公众的认同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也会更高。对培养一批优质用户塑造稳定用户,提升政府账号的公信力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微信的优势还在于参与的熟人圈更多。在突发事件中,基于“优先关心身边人”的人性特性,相关信息在熟人圈子之间传播将比在公共平台更为迅捷;同时,基于圈子本身相互的“高信任感”,观点整合时间更短,将加速“态度同步”过渡到“行为协同”,并直接作用于现实行为。反过来也一样,哪怕政府信息的投送只抵达某圈子某名成员,通过该成员二次转播,同样具有快速阻止不实信息传播与不良情绪蔓延的正导向功能。在此过程中,政务微信的及时介入,将有力避免微信用户转向第三方平台“求证”,赢得舆情控制的关键时间。在微信这个具有较高互信的熟人圈子,“影响了某名成员即能影响整个圈子”,具有较高的高效益价值。当然,这对政务信息的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政务微信运营的策略

(一)做好政务微信平台定位与用户定位。

微信作为一款个人生活化工具,相比于微博的公共参与性,微信的“生活价值”与“话题参与”价值同等重要。政务微信要强化信息内容的“实用性”与“资讯”并重。

相比于多数政务微博的“基于本地、面向全国”战略定位,政务微信的“本地化”角色将更为彰显,个地方的政务微信覆盖人群更指向本地人群。

值得一提的是,强化做本地的“专属微信”,无疑会对政务微信的粉丝数量构成抑制,在开通前期尤为明显。粉丝下滑带来传播的“隐形效应”明显,传播效力评估的难度上升。这也要求政府转变运营理念,一是由看重粉丝数量转向粉丝质量,从侧重“规模”走向注重“品质”;二是由看重传播广度的“纸面化”转向传播效力“实质化”。有政务微信人士指出:“因为微博是点对面的传播,微信是点对点的传播。打比方,我们的微博有423万粉丝,我发1条微博的话,真正能看到的人恐怕只有1%至5%。但微信就不同了,就算你只有1万粉丝,由于是点对点的传播,我可以基本保证发布的消息有90%以上的人会看,这样一来实际传播面就更广,能够真正传递我方的声音。” 此外,微信的强关系圈子对促进政务信息的高认可度的二次传播富有意义,口碑效应明显。成都高新区,于2013年2月开通了“成都高新”公众微信。它致力于即时分享高新区招商引资及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发布高新区最新动态新闻,关注企业最新动向以及行业动态,共享民生及生活信息。“发布创新、创业、创意信息,是成都高新新媒体和自媒体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作为国家高新区在营造社会创新创业环境上的职责所系”,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成都高新”公众微信开通一个余月以来,发布消息总计124条;互动信息180余条;处理公众反馈的问题12条。广东省广州市气象局开通的“广州天气”,则定时为微友播报广州天气,为微友出行带来了莫大的方便。

再以庐山地震为例,各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也根据各自所属部门职能而各有侧重。其中,“微成都”、“锦哥”、“四川雅安”等四川地区的政务微信侧重发布当地灾情和救援进展;“寿光公安”、“中山公安”等公众微信则强调提醒微友谨防地震诈骗;而包括“广州应急-白云”等各地应急办的政务微信则着重发布了相关的地震自救知识。此外,与不少政务微博一样,“广州公安”、“广州网警”、“林芝公安”等政务微信仍主打“爱心牌”,发布微信为灾区祈福。

(二)强化政务微信内容“个性化”“原创性”

微信本身的信息订制、推送特性,要求政务微信内容更加“精致化”。政务微信需要依照群体圈子的特性,着力塑造符合圈子文化特性的富有“个性化”内容。正如网友所云:“爱吃白萝卜,别给喂食胡萝卜”。对本地用户的关注点与偏好要有所汇总。政务微信可以把用户分类,然后把信息定点投放给感兴趣的微友。

不同于微博可以较多地转发他人的微博,受推送数量的有效限制,一般的微信账号内容宜采用原创的方式来生产内容,以此提升内容的针对性与可读性。

“讲座信息:莫言与《白鹿原》的魔幻世界,主讲人„„,时间„„,地点„„”这是前几天关注了“中山青年”微友们都会收到的一条信息。每次团市委组织公益活动,微友们都能通过手机,提前几天就收到相关的微信信息,并保存在手机上随时查看。团中山市委于2012年8月13日正式实名认证“中山青年”的政务微信,是全国第二个实名认证的党政机关政务微信。微友首次关注“中山青年”就能收到一条“青,‘中山青年’官方微信正式上线啦!更多新年、好玩的青年活动信息独家为您放送,欢迎青亲们各种微信我哦”的友好信息。据团中山市委的微信负责人说,“发出的信息主要以各式的公益活动预告为主,通过微信,可以让更多有兴趣的市民关注,并参与到我们的活动里来。”

(三)把握政务微信信息发布的时间、频度

毫无疑问,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信息泛滥、信息超载常常带来用户体验的恶化。微信,作为一个随身可携带的“移动生活工具”,对用户本身具有特殊的意义。微信与微博不同,如果每天时不时推送信息给微友,就会引起微友的反感。政务微信要避免发送过多的信息,给微友造成困扰。所以,政务微信信息推送要把握好频度,尽量精简信息量,做到“惜字如金”。盘点多数微信公共账号,一个公共账号每天发布的消息平均控制在1—5条之间,多数选择1—3条。有限的信息推送量,要求每条信息都要经过筛选再发出。不过,与微博简短的140字不同的是,单条微信内容没有字数上限,类似一条“长微博”,对内容的详细阐述多有帮助。此外,据观察,多数的政务微信内容都采用“图文”形式增进美感与视觉效果。

另外,要把握好推送的时间,考虑到用户的闲余时间,建议在早晨、临近上下班或晚上推送为宜。

(四)加强微信互动

2012年9月份开通的政务微信“平安肇庆”,仅用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拥有700个微友关注。在启用的前两个月,共群发推送了105条涉及出入境、户政、车管、治安等公安业务的资讯类信息,共接受并答复了2000多条问政信息,政务信息发布数量不及政务咨询互动数的四分之一。由此可见,政务微信一对一的双向性、私密性,进一步拉近官民距离,促发网友的咨询愿望,很多在微博里不方便说的话,人们可以通过微信寻求帮助,互动性效果更好。微友咨询的内容也往往与自身切实利益相关,“官民互动”也将更具实质意义,做好微信互动方能更好体现“真正为民办实事”的执政理念。

到2013年初,“平安肇庆”微信公众平台,回复微信“好友”问题7800条,解决实际问题6800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网友主动咨询往往自身也较为在意,时效性也要求高。山西晋中公安首开政务微信,就承诺“与网友互动承诺48小时必复”,受到网友好评。

(五)重视民意评估

首先是对政府微信自身的反馈。如果本身能收到许多回复信息,那么说明微信内容受微友所欢迎。若是反馈者寥寥,则需要通过发送专门的微信向微友询问,收集微友观点与看法,以评估微友偏好,改进内容形式或选题方向。同时,要引导微友给政务微信发送回馈信息。

另外,基于政务微信粉丝的真实性,对政府政策的反馈结果也将更具可靠性,这将是一个低成本而快捷的民意调查平台。各地政府不妨将政务微信平台充当信息发布、咨询便民平台的同时,兼顾作为当地政府政策评估、民意反馈的“舆评”平台。这对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升民意满意率,把握舆情走势都具有重大价值。

(六)丰富关键词设置并定期更新

随着关注微友的增量,相关咨询工作量难免大幅增加。不断涌现的信息互动将对政府部门的人力配置提出考验。为提高回复群众问题的效率,政府不妨预先准备好一些常见的咨询类题库,以应对“同质化”询问。及时地丰富关键词回复,将大大省去一些反复的工作量。

据“平安肇庆”微信介绍,“大约70%的咨询业务可由后台设置的视频、文字、图片、语音等自动回复,而剩下的30%不适宜程序化即时回答的咨询,则由‘平安肇庆’的值班人员人工服务来答复”、“只要输入一些关键字,如户口、车管所、出入境等,‘平安肇庆’微信马上会自定义回复相关的公安业务”。有网友就称:我提问了8个问题,居然有6个能够自动回复,太潮了,这样才是真正的现代化、网络化警队。

那么,微信公众平台的标准答案从哪来?据披露,“平安肇庆”工作人员根据群众咨询的问题80%集中在车管、户证、出入境等方面,便开始先做好答案,“向各业务警种部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形式收集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公安业务‘口径’,从而形成了现在超过了10万字、答案更加专业细致、涉及问题超过2500条的‘口径库’,多数常见的问题就可以自动回复了”。

(七)扩大政务微信账号宣传

因微信是私密空间内的闭环交流,其传播扩散力较弱,公共账号的宣传是一大软韧。政务微信推广工作难度要高于政务微博。

除了做好“内容”这一内功,政务微信推广还要全方位动用各类宣传媒介,政务微博公告栏、当地媒体报刊、借助名人助推、QQ群等,要大力扩展账号的人群覆盖面。2013年4月1日中午,央视《新闻30分》节目结尾,主持人贺红梅和崔志刚就宣传了当天上线的“央视新闻”官方微信。

当前,政务微信队伍正进一步壮大,并出现地域“集群化”政务微信的趋势,这彰显出政府对网络问政认识的新高度。当然,政务微信的发展也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有媒体指出,“当年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政务微博,不少都沦为‘僵尸’。微信一旦用于政府服务,就应冲着切实解决问题的方向”。发挥政务微信的“沟通”、“便民”、“施政”的价值,各地政府尚需真正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踏实作风;微信互动,要求政府切实将“微服务”做得细致而实在。

(原标题:政务微信:互联时代网络问政新利器)相关报道:

广西来宾共青团市委举办新媒体应用讲座

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7日 14:17 作者: 来源:

相关专题:

今年初,《人民日报》在《2013新媒体猜想》文章提出的“8个猜想”的第一条就是对“微信政务信息发布新平台”的分析,文章认为:“在可预见的新的一年中,微信会成为政务信息发布的重要平台,将比其他渠道更快、更有个性,获得公众的认可和网络舆论的认可度也会更高。可能对我国社会舆论格局产生杠杆效应”。

为了适应新形势,掌握新技能,12月10日,共青团市委联合市工商联专门邀请上海代李科技总经理、互联网营销专家、腾讯微博百强博主,代奕烨先生到来宾举办政务新媒体应用讲座(微信+微博=微来),各级团总支书记,市委各部委、市级国家机关各办局团委负责人、学校团委负责人,及市工商联合会各中小企业家积极参与学习。

培训班上,代奕烨总经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通过列举大量的政务微信微博案例,深动地解读了“微来”这一新概念,深刻地阐述了微博和微信如何在政务新媒体中的应用。期间,代奕烨总经理还不时地与听课人员进行互动,对学员们提出的各种问题逐一进行了耐心地解答,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讨论热烈。

营造政务环境自查自纠报告 篇6

关于呈报《新堡镇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自查自纠》的报告

中宁县政府办:

现将《新堡镇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自查自纠报告》呈上,请阅示。

中共新堡镇委员会

二○一二年二月七日

新堡镇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

政务环境活动自查自纠报告

根据中宁政办发„2011‟166号《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实施意方案》和县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领导小组有关文件的通知精神,我镇及时进行了传达和部署,成立了新堡镇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并紧紧围绕我镇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的内容和目标,组织干部认真剖析,深度挖掘工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自纠情况报告如下:

一、领导重视,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中宁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进一步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下发后,我镇党委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学习传达,并把营造勤廉高效、服务优良的政务环境活动作为一件大事列入本镇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了镇村干部动员大会,结合新堡镇实际情况,制定了《实施方案》,为保证活动扎实有效开展,对领导和主要成员进行了分工,责任明确到人。

二、开展活动有序进行

在组织发动的同时,我镇积极开展自查自纠活动,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意见征求表、召开座谈会等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梳理问题并发动全镇干部积极整改,同时按镇党委的要求,每个人制定出了岗位职责,做出公开承诺;站所办公开了办事程序;完善细化了干部管理制度,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有效优化了我镇政务环境。

存在的问题

经过集体分析,征求意见,归纳出以下主要问题。一是窗口人员选派没有坚持选优派强的原则,有的窗口人员对业务还不熟练;二是个别站所办业务工作还未进入服务大厅,影响了工作效率;三行政审批项目的办理流程不够明确,服务不周;四是存在个别干部作风漂浮,工作中缺乏竞争意识,工作积极性不高;五是窗口现场管理力度不够,个别人员自觉意识不强,服务态度不佳,有推诿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政务服务中心的功能发挥和政府形象。

存在问题的原因

这些问题的存在,究其原因,有深层次的体制问题,也有政务中心对自身职能的挖掘与发挥不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

对干部思想教育抓得不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纪律松懈;二是制度还不够完善,在落实制度方面力度不够大,对干部管理不严。

具体整改措施

(一)、着力“高”字抓队伍,提高干部整体综合素质 一是加强队伍建设。一方面以学习、培训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党章》《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等政策法律和服务相关的业务知识,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素质和办事能力,增强了自我规范、依法行政的意识。二是开展“一亮、二严、五好”活动。“一亮”即亮证上岗。政府工作人员统一佩带工作证,方便群众咨询并有效监督工作人员的服务。“二严”即实施考核办法严、执行各项制度严。“五好”,即倡导工作人员接待群众做到“门好进、人好见、脸好看、话好听、事好办”,不断优化政务环境。

(二)、着力“出”字抓审批,推进流程不断优化提速 在为民办事过程中,按照“合法、合理、高效、便民”的原则,配合部门从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审批环节上增效挖潜,使项目流程更加合理、高效,通过项目清理简化办事流程。

(三)、着力“管”字抓规范,确保政务服务规范有序 以健全的管理制度保证服务规范有序。在行政效能电子监察

系统启动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下,我镇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项目管理、人员管理、大厅管理、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服务承诺制等规章制度,从审批服务的程序到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在政务服务过程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推动机关效能建设。

(四)、着力“严”字抓公开,力促阳光政务服务便民 民生服务大厅是“政务公开”的有效载体,大厅按照“政务公开、阳光操作、接受监督”的要求,严格推行“窗口式”办公,进一步细化告知内容,摆放《办事指南》、设立咨询台和政府规范性文件查询处,触摸屏、电话和现场咨询,使办事群众对办事内容和办理流程一目了然,明白办事、公正办事、便捷办事,有效杜绝 “吃、拿、卡、要”现象,树立了廉洁型政府的新形象。

三是以严格的考核推动审批规范有序。对窗口工作人员实行考核,月度考核按月讲评通报,考核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四是在考核的基础上,每月评选出 “优秀窗口”、“优秀个人”。年终对先进个人、优秀窗口进行了表彰,并将考核纳入区级目标考核

(五)、(六)整改措施

(一)整顿工作作风,着力为民办实事。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力求变文件落实、电话落实为一线落实、实地落实,坚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做到知实情,求实效、下基层、解民难。

镇民生服务大厅工作人员要统一挂牌上岗,坚持服务无微不至、服务无处不在,力争做到接待群众微笑多一点、热情高一点、语气轻一点、耐心大一点,解释政策一口清、提交表格一手清、办理事项一次清。坚持带着感情去工作,做到开展工作要有热心,对待群众要有爱心,做事要有公心,对群众的不理解做到换位思考、无怨无悔。要求工作人员宁愿自己多辛苦,不让群众多跑路,力争实现窗口服务零距离,执行政策零差错,工作流程零障碍,业务办理零反复,接受监督零投诉。工作中要严格按国家政策把好关,以惠农补贴、养老医疗保险、劳务输出全民创业三驾马车为载体,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等项目为抓手,强化财政经济发展服务职能,争取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民生事业上来,让群众能够真正受到实惠。

(二)开展廉洁办事、打造廉政政府。

继续下大力度抓好党风、行风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按照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十要十不准”和《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规范镇村干部从政行为,用制度办法管理干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警示教育活动,坚决做到不该伸的手不伸,不该去的地方坚决不去,不该办的事坚决不办。培养敢干事、会干事、不出事的干部,打造勤政为民的政府。

四、整改措施

1、进一步加强干部学习、提高服务意识。

督促干部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内涵,自觉克服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和做法,以科

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丰富学习内容,广泛涉猎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管理等方面知识,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学会管理自己,学会与时俱进。在学习的同时,做到善于思考、勤于总结,经常对自己做过的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提高工作能力。

通过学习进一步加强干部党性锻炼,强化宗旨观念,真心实意服务,坚持把领导干部和同志们认可的工作成绩作为讲党性的标准,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干劲,淡泊名利、务实低调,要少一些浮躁、多一些思考;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实干,竭尽所能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通过学习使干部做到廉洁自律。严格遵守各项规定,筑牢思想防线。做的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常修从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时刻以党员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塑造新时期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在不断学习中提升素质,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

2、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督查落实制度。

以经常抽查治“懒”。建立操作性强的学习制度,提高党员干部综合素质。要求每个干部认真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有关党纪国法和本职工作相关的各项业务知识,鼓励党员干部

开展自学,营造以学为荣的良好氛围。镇纪委经常组织抽查活动,重点检查学习记录、学习心得,检查学习是否取得成效,是否联系实际,解决工作中难点问题的情况。

以明查暗访治“散”。以纪律严明为目标,加大明查暗访工作力度。对干部职工上班纪律进行经常检查;对单位值班情况进行随机抽查;对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流程、办结时间进行随时督查,对行政服务中各窗口单位服务满意度进行定期测评。

以重点检查治“浮”。镇纪委要对镇党委的重大决策及重点工作进行重点检查,重点检查对在推进重点及重大工作中,落实不力行为,坚持以人为本,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在活动开展中凝心聚力,在制度落实中转变工作作风。

政务新媒体自查自纠 篇7

政务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工具, 具有发布信息、引导舆论、处置危机等多种优势功能。在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地利用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对社会治理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是一个应广受重视的新课题。

一、社会治理创新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 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李克强总理在做《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2016年的重要工作。

从1998年《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到2016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发布的《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纵观中央下发的一系列重要文件中关于社会管理模式的表述, 可以发现,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经历了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的变化。[1]

所谓社会治理, 是指在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政府、民间组织、公民个人等社会多元要素相互协调, 合作治理社会公共事务, 以追求最大化的治理效能, 最终达到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增进公共利益之目的。[2]

相比社会管理, 社会治理更强调发挥公民参与社会生活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这样一来必然更有利于化解当下社会转型所不断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 是政府探索社会管理模式理性的选择, 也是关键一步。

社会治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等多个方面。可以说, 社会治理创新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与必然选择, 有利于在社会转型期更好地维护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 为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和有力后盾。

二、政务新媒体的发展

新媒体是近年来兴起的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新兴媒体形态, 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 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在中国, 政务微博自2011年起开始作为一种确保民众的声音被政府听见的新型载体出现, 之后政府部门又逐渐开始进驻微信、移动客户端等, 政府开始日渐熟练地运用新媒体这一重要平台发布信息、了解民意、汇集民智, 与民众进行沟通互动。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政务微信, 日趋成为发布政府信息的新媒体、提供公共服务的新平台和实现政民互动的新渠道。

积极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开展政务信息服务, 是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是新形势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党群关系、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式。在政务新媒体建设方面, 全国各级党政机关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

据新华网发布的《2015年全国政务新媒体综合影响力报告》显示, 2015年以来, 政务新媒体账号数量快速增长, 运营质量稳步提高, 呈现手法日趋新颖, 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涌现出了一大批高质量的政务新媒体“明星账号”, 得到了网民的高度肯定和积极支持。

伴随着微博、微信、APP等新媒体的不断出现和发展, 政务新媒体的队伍在不断壮大, 随着“网络问政”不断走向深入, 政务新媒体的功能日益被广泛关注, 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发挥。

三、社会治理创新视角下政务新媒体功能的发挥——以重庆市的实践与观察为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成熟, 我国已进入高速移动互联时代, 2016年发布的《新媒体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 (2016) 》指出, 新媒体在2015年进一步嵌入我国社会经济和民生生活中, 成为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因素。报告也强调, 网络舆论影响着政府决策和中国的政治进程, 中国新媒体战略传播力量在全球传播变局中凸显。可见, 政务新媒体对社会治理创新的巨大功能不容忽视。

(一) 促进政府信息公开

据《2015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研究报告》报告显示, 截止到2015年12月, 国内在网活跃移动智能设备数量已高达8.99亿。不可否认, 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 移动终端正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在重庆, 近年来各级部门政务新媒体意识在不断增强。根据由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处、西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每月联合发布的《重庆微政务月度动态报告》, 已收录在册的全市已开通的部门政务微博、微信就有70余个, 官员开通政务微博、微信的现象也很普遍。其中, @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交巡警、@重庆网警等大批重庆官方政务微博都拥有庞大的粉丝群;2016年6月23日, 重庆政务微博“永川组工”在“共产党员”公众号和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政务直通车联合发布的5月全国党务新媒体综合评价榜中位列全国党务新媒体榜第一名;“重庆交巡警”“微万州”“重庆共青团”等政务微信每月总阅读量可达上百万。

以上数据不难说明, 重庆政府各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对新媒体运用、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深厚的实战经验与亮眼业绩, 吸引了大批网民, 在全市乃至全国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重庆各职能部门充分重视运用新媒体自身可视化传播的特征, 利用“两微一端”所发送的新闻信息, 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 更加充分地呈现新闻内容, 调动市民的各种感官, 便于市民更好地理解信息内容, 对于重庆政府信息的公开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 加强舆论引导

由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出品的《2015年中国移动舆论场研究报告》指出, 中国移动舆论场渐成社会舆论生成、发酵的主要阵地。相较于传统舆论场, “两微一端”传播场域显性和隐性并存, 呈现出新的特点。随着传统媒体融合日渐成熟、依法管网理念继续践行, 移动媒体舆论场在信息发布、议程设置、舆情聚焦舆论场等方面将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对于重大突发事件, 如若处理不当, 很容易对社会造成非常严重的物质损失和精神损失, 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 对舆论引导的作用越来越大, 新媒体对许多重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也越来越重要, 在某种程度上, 甚至能够影响事件的进程和危机的解决。以8月22日的重庆江北停电事故为例, 鸿恩寺电缆沟道起火导致江北多个区域停电, 3万居民处在8月酷热的高温中无法正常用电, 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事故一出,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立刻全力投入抢修力量连夜抢修, 并于8月23日下午在官方微博@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上发布信息告知受影响区域恢复供电的确切时间, 还在微博中表达了歉意, 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和质疑, 而不是一味地采取屏蔽信息或消极回应, 化被动为主动, 在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民因为40℃高温停电而产生的无助和愤怒的情绪。

在重庆, 甚至在全国, 诸如此类的“因政务新媒体及时提供信息, 帮助减弱或消除公众的恐慌解决危机”的案例还有很多。政府部门若能高度重视并适应新形势的变化, 积极壮大政务新媒体队伍, 主动引领网络舆论, 可形成网络正面舆论强势, 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舆论引领将起到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三) 倾听民众呼声

政务新媒体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具有多元互动性, 不仅能将政府信息公开给广大民众, 更能将民众的声音反馈给政府, 从而达成有效互动, 推动政府与民众的良性沟通, 从而提高政府决策的正确性。

重庆市借力政务新媒体倾听民众呼声的运用实例有很多。

据《重庆微政务动态月度报告》显示, 重庆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重庆平均月转发量超过3万条;万州区政府官方微博月评论数最高时曾达1万多条;“重庆交巡警”“微万州”“重庆共青团”等政务微信的点赞数高达2万多个。

在2016年9月的“一路有你平安建设”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期间, 青春偶像组合TFBOYS成员王俊凯、王源为“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公益代言, 并志愿做一名热心市民, 两位青春偶像的超高人气使得活动颇受关注。@平安重庆发布《来不及解释!@TFBOYS组合王俊凯、王源公益代言“一路有你平安建设”重庆热心市民评选活动》的微博收获了大批网友的关注, 被转发次数高达25810次, 收获点赞8000多次, 更有近2000名重庆市民参与评论, 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心声。

(四) 树立政府形象

政务新媒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 已日益成为政府形象的重要代言。重庆市公安局利用政务新媒体推出的品牌产品“警服蓝”, 就是通过政务新媒体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的最佳范例之一。

2016年7月, 正值重庆高温酷暑, 重庆公安系统政务新媒体再次推出了“警服蓝”这一品牌。自7月下旬起, @重庆网警、@平安重庆、@平安渝中、@平安九龙坡等重庆公安系统官微开始陆续发布相关微博, 参与微话题“战高温, 警服蓝”的讨论, 受到了网友广泛的关注。

与此同时, 重庆各公安系统的微信公众号也相继推出微信文章, 配合微博, 双微联动宣传“警服蓝”, 将坚守在烈日下的“焦”警的工作状态图文并茂地展示给广大网友, 获得了较高的关注度, 将各个岗位公安民警们的日常工作状态真实还原, 将他们用辛勤的汗水诠释着人民警察的忠诚本色展现在民众面前, 对于树立政府形象起到了积极作用。

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进行的, 各地方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大量的社会管理创新实践, 取得了不少值得推广的经验。政务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问政形式, 其优势和价值在日益凸显,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

四、发挥政务新媒体功能, 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无论是重庆, 还是综观全中国, 政务新媒体已日渐搭建起了政府和老百姓互动的新通道, 在社会治理创新中的价值与作用逐渐显现。但不可否认的是, 部分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尚未被充分发挥。如何在当前社会的大环境下, 有效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添砖加瓦, 是仍需要探讨和剖析的重要课题。

(一) 及时发布信息, 推进政务公开

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的今天, 抢占并抓牢政务新媒体这一对外发布政府信息的重要平台, 通过政务新媒体发布涉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问题的重要信息, 是政府推进政务公开, 从而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重视的问题。

在这一方面, 重庆市环保局官微为全国政务新媒体提供了良好的范例。2015年12月, 重庆市环保局官方微博@重庆环保通过参与微话题“回眸2015.环保”, 对2015年重庆市环保治理的进程进行了一系列细致的梳理, 针对重庆市环保局2015年开展的环保治理相关工作给人民群众作了简要介绍, 其中就包括重庆市环保局年度工作大事件“淘汰黄标车”。@重庆环保发布微博称, “按照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及国务院、环保部工作要求, 2015年重庆市黄标车淘汰任务总量为17600辆, 实际完成淘汰19789辆, 完成率为112.4%;其中2005年底前注册营运的黄标车淘汰任务量为6400辆, 实际完成淘汰6415辆, 完成率为100.2%, 全部超额完成任务”。重庆市环保局利用政务新媒体公开政务的做法成功地吸引了广大网民的眼球, 效果显著。

(二) 发挥互动功能, 优化政府形象

当今的政务新媒体, 要做的早已不是单纯的信息发布, 更需重视传播效果。政务新媒体运营者是否具有效果意识变得越来越重要。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信息, 只有网友确实听进去并接受了, 才算真的达到了效果。

2015年11月1日, 百年教育杯“爱在万州”博文大赛在新浪微博平台启动。重庆市万州区人民政府官方微博@万州发布联合新浪微博推出“最美万州畅想生活”的微话题, 发布微博公布参赛细则, 得到了广大网友的积极响应, 该微话题共有45万的阅读量, 讨论次数也高达5284次。@万州发布两天之内转发参赛博文共计96篇, 获得了广泛关注, 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篇征文, 转发量高达4402次, 获得了4238个赞, 并有937人次参与评论, 反响相当强烈。万州区人民政府正是通过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互动功能, 不仅优化了政府形象, 更提升了万州的城市形象, 增强了万州市民的城市认同感。

2016年8月, 西南大学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实时互动的优势, 发布相关微博、微信, 在提出欢迎报考的同学们在评论中写下报考的疑惑及问题的新形式的同时, 还鼓励西南大学在校的学生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给考生, 为考生和在校生搭建了一个在线互动交流的平台, 对考生们顺利填报志愿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同样是善用新媒体发挥互动功能, 优化自身形象的一个典型例子。

放眼全国, 广受网民欢迎的南京市公安局江宁分局官方微博@江宁公安在线, 以细心和妥帖著称, 被网民亲切地称呼为“江宁婆婆”, 俨然被塑造成了一个智慧、贴心的人格化形象, 更是全国政务新媒体学习的标杆。

以上种种, 充分说明政务新媒体运营者必须具备互动意识, 充分发挥新媒体良好的互动性, 才能真正理解民心、顺应民情、回应民众诉求, 才能树立政府良好的形象。

(三) 完善舆情监测, 化解社会矛盾

目前, 政务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发现舆情的重要源头和舆情回应的第一平台。善用政务新媒体, 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迅速披露事件真相, 及时作出有效回应, 已经成为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途径。

从2015年10月闹得沸沸扬扬的青岛大虾事件可以得出一些警示, 38元大虾引发的舆情, 让青岛旅游形象遭受灾难性的打击, 也殃及山东的旅游形象, 一只大虾让“好客山东”变成“宰客山东”, 甚至有网友称要剥夺青岛“全国旅游文明城市”的招牌。这是一次典型的由于应对迟缓和不当导致事件不断发酵的案例, 本来只是个案, 如果及时处置, 不至于对整体旅游形象造成伤害, 也不至于成为黄金周宰客的典型, 成为举国公众对宰客不满的发泄口。

面对舆情, 政务新媒体应该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回应, 正视事件本身, 而不是对发酵的舆情采取不理、掩盖等处理方式。同时, 政府部门还需要打通线上线下流程, 构建信息协作机制, 力争做到善用政务新媒体优化社会治理流程。

五、结语

随着政务微博、微信等政务新媒体对中国社会影响力的日渐增强, 不可否认, 政务新媒体已然成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工具。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来察民情、集民智、解民忧, 不断提高网络问政与科学执政的形式与水平, 各级党政机构任重道远。

摘要:处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 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显现。因此, 创新社会治理, 以适应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在新形势下, 如何正确利用政务新媒体的优势功能, 对社会治理创新起到推动作用, 是一个应广受重视的新课题。

关键词:社会治理创新,政务新媒体,网络问政

参考文献

[1]邵光学, 刘娟.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浅谈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变化[J].学术论坛, 2014, 37 (2) :44-47.

上一篇:屈指可数造句下一篇:六一儿童节非同寻常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