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洗涤剂中毒该如何急救?(精选6篇)
课堂:洗涤剂中毒该如何急救? 篇1
洗衣粉的用途最广,极易被孩子误食。洗衣粉的主要成分是月桂醇硫酸盐、多聚磷酸钠及荧光剂,人服后可出现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吐血和便血,并有口腔和咽喉疼痛。一旦发现孩子误服洗衣粉,应尽快予以催吐,催吐后可内服牛奶、鸡蛋清、豆浆、稠米汤,以保护胃黏膜,然后立即送医院救治。
其次,洗涤餐具、蔬菜和水果用的洗涤剂也较常被误饮。因这种洗涤剂的成分主要是碳酸钠、多聚磷酸钠、硅酸钠和一些界面活性剂,碱性强干洗衣粉,因此对食道和胃破坏性较大,后果更为严重。发现孩子误饮这类洗涤剂后,一般说来,严禁催吐和洗胃,应立即内服约200毫升牛奶或酸奶、水果汁等,同时可给予少量的食油,以缓解对黏膜的刺激,然后尽快送医院急救。
至于供洗涤卫生间用的洗厕剂极少发生误服,临床上以故意服的较多见。这些洗涤剂毒性更大,后果更严重。这些洗涤剂中,液体的多用盐酸、硫酸配制、粉末的其主要成分是氨基磺酸,易溶于水,也是强酸性。误服这些强酸性的洗涤剂极易造成食道和胃的化学性烧伤,治疗较困难。当出现口腔、咽部、胸骨后和腹部发生剧烈的灼热性疼痛,呕吐物中有大量褐色物以及黏膜碎片等症状和体征时,应警惕强酸性洗涤剂中毒,马上口服牛奶、豆浆、蛋清和花生油等,并尽快送医院急救处理,切忌催吐、洗胃及灌肠。
课堂:洗涤剂中毒该如何急救? 篇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过程, 由于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 造成了开放的课堂教学进展中的不确定性, 无论我们对教学过程做多么精心的“预设”, 依然会出现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 即“非预设生成”。
大部分的“非预设生成”与课堂教学目标是紧密相关的, 面对这些鲜活的生成资源, 教师在倍感“意外”的同时, 应及时调整预设方案,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 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 使课堂教学多一分“精彩”, 多一分生气, 让学生智慧的火花闪耀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然而,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学习中, 非预设生成又会给课堂带来另一种结果——尴尬, 对教师个人来说, 心里都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念头, 担心非预设生成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 于是就不期望非预设生成给课堂带来的精彩了。因此, 教师们为了“安全”起见, 一般在课堂的师生互动中采用多种手段, 包括语言、眼神、脸色以及课堂的纪律要求, 或者对学生非预设的生成情景采取漠视的态度, 或者将学生尽量往自己的预设生成的方向引导, 以减少生成。久而久之, 学生在思考数学问题的时候, 会习惯性地思考一个附带问题, 即:我这样说, 老师会满意吗?我的答案是老师希望的吗?但总有个别学生是例外的, 他们在思维冲动之下, 不管老师高兴不高兴, 都会把一些思维成果表达出来, 造成一个个“课堂意外”, 这些都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案例1】直线、线段、射线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射线有两个点”
(1) 师:同学们, 射线在生活中有吗?
生:有, 电筒。
(2) 感悟射线的端点。
师: (指着电筒光源) 这一头有点吗?
生: (齐) 有。
师:那一头有点吗?
生:有。
师:真的有吗?
生:肯定有, 虽然在教室里看不见, 但电筒的光最终会落到后面房子的墙上。
师: (眼睛有些睁大) 好!那如果后面的房子都没了, 还有点吗?
生: (有的摇头, 有的发呆) 有!
师:你说在哪里?
生:假如我们教室后面的房子都消失了, 但后面的山还是不会消失, 因此, 肯定会落在山上。
师:……
【分析1】“意外”造成了尴尬
教师一直无法让学生得出“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的结论, 导致生成冷场的局面, 究其原因在于把电筒说成“射线”, 忽视了“射线”是数学化的结果, 是一个纯抽象的数学概念, 它是对某类生活现象的抽象, 并且为了描述方便, 人为地作了规定。而案例中的这位老师的引导之所以未形成有效的互动和生成, 原因在于教师引导的时候把电筒说成是射线, 并以此来验证, 这就颠倒了秩序, 因此, 教师再将数学概念回到生活中去的时候, 必须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是具有规定性的。
如果此时教师积极地跟进:“电筒只是一个生活中使用的物体, 假如类似于它的一个点朝一个方向无限地延长会有尽头吗?”肯定会迅速激活冷场的局面。在教学实践过程中, 一旦因学生的非预设生成而导致课堂上出现情感冷漠处、教学冷场处, 思维冷却处时, 要及时跟进加温、聚热, 重新激活课堂, 推进“教学动态”的发展。
【案例2】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乘法分配律有两种表现形式”
(1) 师:猜想一下“乘法分配律”是怎样的。
(2) 生A: (a+b) ×c=a+b×c (超出预设)
生B: (a+b) ×c=a×c+b×c (大部分学生赞同)
(3) 师:出现了两种猜想, 怎么办?
生:举例验证。
师:验证时, 如果觉得足以说明猜想成立或者不成立的时候就停止。
(4) 生A: (108+2) ×3=108×3+2×3
(25+4) ×5>25+4×5
生B:1900+90×10< (1900+90) ×10
(20+6) ×5=20×5+6×5
……
师:通过验证 (a+b) ×c=a×c+b×c是正确的。
生C: (a+b) ×c=a+b×c也是正确的。
例子有: (1+1) ×1=1+1×1
(0+0) ×0=0+0×0 (意料之外)
(学生议论纷纷, 到底谁是谁非不知所措)
师:按照它的样子再举几个例子看看。
(全班一片安静)
生D:只有这两个可以, 其他的数都不行。
师:为什么这两个例子可以呢?
生E:a、b、c一般都不表示同一个数, 而这里都是0和1。
师:对呀, 一般不同的字母要表示不同的数, 现在知道原因了吗……
【分析2】“意外”造就了美丽的错误
对学生而言, 学生提出的观点毕竟是他们再思考过程中的积极发现, 让学生沿着自己假设的方向去研究, 直至推翻自己最初的结论, 能使学生茅塞顿开, 表现为内心的澄明和敞亮。如果不假思索地轻易否定学生, 这样的教学很可能会妨碍学生的发展, 就会在无意中泯灭了学生发展的智慧火花。
在课堂中, 学生出现两种猜想, 其中一种是非预设的, 学生居然能举出特殊的例子来证明错误的猜想的正确性, 这实属出乎意料, 然而正是让这种错误的猜想也参与到验证中, 使得整堂课的重要部分变得充实, 意外的生成被妙用, 成为一种可贵的教学资源。
【案例3】“十几减8”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减法可以倒着减吗”
(1) 师:13-8=?该怎样计算?
(2) 生1:10-8=2, 2+3=5
生2:3减8不够, 就从十位借5个, 剩下还有5
……
(当师生探明算法, 总结方法时。)
(3) 有位学生突然提问:“老师, 13-8, 3不能减8, 就倒着减, 先算8-3=5, 再算10-5=5, 这样13-8也等于5, 这样算行吗?” (意想不到的发问)
(4) 教师一愣之后 (负数范围内的加减法难道不是这样的吗?) , 当即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最后达成共识:这样算不但合理, 而且很有独创性。
【分析3】“意外”带来了惊喜
“减法可以倒着减吗?”这是负数范围内的加减法的雏形, 是预设之外的生成, 如果把它作为一种学生随机的课堂言语不予理会, 学生敢于质疑的欲望将被抹杀, 如果只注意教学流程的顺利运行, 而不去考虑当时的课堂生成情况,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不强烈的, 当出现真实的异议, 说明他对所学内容有了独立的思考, 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资源。
课堂中教师面对的是独立的、有个性的孩子, 它是有计划的, 又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设计的成效如何, 完全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对学生情况的了解。教师只有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才能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 一切为学生考虑, 促进课堂教学的互动有效!
【案例反思】
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个渐进的, 多层次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 是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 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 即非预设生成。
“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 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布鲁姆) ”, 非预设生成信息也是一种资源, 其间隐藏着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智慧的光芒以及数学课程中的人文价值, 我们在课堂中要大胆地直面各种意外, 以积极的态度与科学的策略主动地去捕捉各种非预设生成资源, 努力营造出优质的“教学动态”, 从而激发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
一、捕捉学生非预设生成的思维源点, 及时化解课堂尴尬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往往把课堂教学当作一种理想状态来设计, 不允许出现任何偏差, 整个课堂由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作为主线索, 学生没有机会提问, 也用不着提问, 课堂上看似精彩的问答却始终不能融合成学生内部的思维网络和需求。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多维动态过程, 是丰富多彩的。由于学生的差异, 教学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学生基于个体生命体验之上的各种见解或疑惑。在教学中, 如果让学生真实思想得以充分表露, 同时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学习的意愿, 也就是捕捉这种“非预设生成”的见解或疑惑, 并及时调整教学行为, 往往能给学生带来探究的冲动, 生命的活力也就在探究中得以展现。
1. 以“质疑”为契机, 顺势引导。
很多的“非预设生成”是学生的质疑问难。此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质疑做出甄别, 如果有利于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入, 有利于启迪学生思维, 那么就应该及时抓住学生的提问, 顺着学生的思路延伸下去, 通过步步追思, 生成新知教学的深化点。如果这个问题容易引起学生的争议, 教师加入其中的任何一方都将加剧这种倾向的产生, 一旦师生处于争论状态, 将使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甚至陷入“动态不生成”, 当课堂中出现这种非预设、有争议的问题时, 教师要学会把“球”踢给学生, 赢得思考时间, 确保有效的生成, 同时主动地进行引导学生把它与同类知识之间进行对比、联系, 引发学生对它的形成过程进行思考。
2. 以“疑难”为素材, 组织讨论。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 由于每个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 他们在探索方法、研究结论等方面会有较大的差异。此时, 教师应迅速对学生的思考做出判断。如果教师能很快发现学生思维的出发点和发展趋向, 就可以及时引导、梳理, 一步一步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正确化。如果教师不能很快做出判断, 不妨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讨论, 在学生讨论的间隙既可以摸清学生的思维层面, 再作适时引导, 也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体验。
二、捕捉学生错误资源的课堂价值, 顺势推进思维进程
为了追求教学流程的顺畅, 在教学时不少老师层层铺垫, 处处设防, 努力避免或减少学生的错误, 可往往事与愿违, 冷不丁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事实上, 学生的错误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 学生出现错误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利用得当, 学生的错误有时会成为宝贵的教学资源, 尤其是能提供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剖析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机会。并且经历从错误走向正确的认识过程,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
1. 以“错误”为资源, 因势利导。
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知识起点、年龄特点等因素影响, 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 而且当自主探究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成为主流时, 学生学习中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或判断的失误, 教师如果简单的予以否定, 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利于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此时, 教师应转变观念, 把学生的错误也当作一种教学资源, 深入分析错误的生成原因, 引导学生通过自我监控, 自己发现错误、剖析错误、改正错误, 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 没有必要对学生的错误遮遮掩掩, 只有这样, 学生才能释放出生命的活力, 闪耀出智慧的光芒, 飞扬起自主的个性。
2. 以“错例”为主题, 引发争论。
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往往不尽相同, 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非预设生成, 往往是学生的意见分歧。此时, 教师应随机应变, 把学生的分歧作为激活教学气氛, 引发思维高潮的契机, 引导学生充分地争辩, 让学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 自主感悟, 逐步建构。
三、捕捉学生的求异思维火花, 激发数学课堂生命活力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 每一个人都具备多种智慧和潜能。学生不同个性经历和发展水平的差异, 会为课堂带来各种可能。从生成性资源的角度看, 在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涌现出生命的信息, 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捕捉学生机灵生动的思维火花, 并很好地加以利用, 对师生的成长都会有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将起到促进作用。
1. 大胆“暴露”求异的想法。
课堂中任何一个细节都包含着学生自然袒露的感受和体验, 尽管它可能落在课前预设之外, 但往往隐藏着创造精彩的契机, 要大胆地展示这份意外。
2. 及时研究求异的想法。
意外的想法引起了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的反思, 客观上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新的方向, 制造了一个新的问题情境, 教师应改变原定的教学流程, 借用意外的生成来推动学习过程向纵深处发展。
3. 积极评价求异的想法。
课堂中出现预料不到的想法, 来自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求异的勇气, 要及时放大他们的想法并给予积极性评价, 促使民主课堂氛围的形成。
急救车该如何收费 篇3
老百姓对急救收费有两个误解
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刘红梅表示,对于急救收费问题,老百姓误解由来已久。一种是误认为急救不收费,一些患者会有这样的反应:“‘120’难道不应该跟‘110’一样不收费吗?”另一种是对收费没有异议,但是针对车上诊疗费用能够纳入医保报销,而车费不能报销难以接受。甚至有患者提出将急救车的车费折算到治疗费里报销的想法。
在刘红梅看来,院前急救目前还属于稀缺资源,收费也是政府引导合理使用的调控手段。但收费标准并非由急救机构自行确定,而是根据各地发改委制定的医疗收费标准执行。
据了解,各地急救收费标准不尽相同。大部分城市“120”急救车在市内出车5公里(含5公里)内每次收取出车费30元,超过5公里每公里加收1.5元(含往返里程),医护人员出诊费以及用药、应急处理费用等另行收取。北京院前医疗服务的收费标准依据上世纪90年代的《北京市医疗服务收费项目标准》,也就是行内俗称的“大红本”。其中关于急救,只有出诊费、急救车出车费、特殊大型活动保障费用和长途转运费,急救车上医疗行为的收费没有依据,只能将针对医院的诊疗收费标准平移到急救车上。“院前急救的成本更高,参照医院收费标准并不合理。”一位急救医生对记者说。
虽然我国不断加大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力度,也将急救机构作为公益一类机构纳入公共卫生管理,但仍有部分急救中心(站)未实施财政全额拨款,主要靠业务收入维持运行。这也导致了全国的急救模式多元化和收费模式的混乱。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政府未能全额拨款,一方面是因为财政吃紧,无能力全面投入,另一方面则是对急救不够重视。“无论哪种原因,使本该由政府承担的职责落空,都不应该。”由于财政补偿不足,多数急救中心要挣钱养活自己,一部分急救中心不得不设在某家医院,靠院内补院前的方式维持运营。根据2011年全国院前急救资源现状调查,仅有9.73%的急救中心独立于医疗机构。
急救价格和成本倒挂催生新隐患
据介绍,在北京,城六区全年平均急救车单车收费仅有150元左右,这笔费用既包含急救医生、急救护士、司机、担架工的人力成本,也包含检查、治疗等随诊费用。北京急救中心对急救成本核算显示,全年单车平均成本支出在千元之上,包括购置车辆费用、按年折旧费用、每车车载价值百万元的抢救设备成本、车辆税费、燃油费、急救人力成本、消耗的药品物资等。急救收费只占急救成本的15%。
刘红梅说,北京急救中心作为公益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市财政每年投入约15亿元用于急救事业发展,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但是,在其他一些财政保障不到位的城市,急救价格和成本的倒挂,就催生出新的隐患。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有的地方急救人员“奖金要靠自己挣”,这就很可能导致过度医疗行为的发生。
另一方面,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急救的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急救开展的新业务也越来越多。比如,肌肉注射一次,医院收费5角,“120”急救车也只能收费5角,但急救是由多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团队到患者家中提供服务,也就是说,这样打一针,投入的成本比在医院打同样一针大很多。有专家表示,长此以往将不利于急救事业发展。
院前急救收费模式应更合理
刘红梅说,南方一些省(市)已经开始试点由政府制定的独立院前急救收费标准。
以浙江省为例,一些城市急救中心有明确的院前急救收费标准。例如,一般急救病人院前急救费100元/人次,指入院前的“120”急救或现场急救;脏器功能衰竭、外伤、烧伤、中毒、窒息、休克等患者院前急救费150元/人次,既包括入院前急救,也包含诊察、治疗、监护、护理、氧气、材料费;心肺复苏抢救费100元/人次;大出血抢救费(含抢救材料、仪器,特殊止血材料除外)50元/人次等。杭州市的院前急救收费新办法还规定,急救费用由接诊医院收取。避免由“120”工作人员收取院前急救费,患者再持发票、社会保障卡和病历本到医保经办机构报销的繁琐和不便。
2011年,北京曾试图对急救收费体系进行调整。拟对每种需要进行救护治疗的患者按病种或者突发情况进行分类,而不是按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等项目累计收取费用。不过,这项改革并未实施。据悉,目前北京市发改委正在监控和调研急救收费数据,为下一步合理调控收费标准做准备。
沈阳急救违规收费事件被曝光之后,有人说,急救收费价格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在急救车上,病家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更容易“挨宰”。也有人力挺急救部门,认为现行急救收费未能体现医护价值。
刘红梅说。从政府的管理规范和急救专业自身发展来看,一方面要提升专业急救服务能力,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新业务开展合理定价,减少医患之间因为价格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纠纷。(据《健康报》)
蘑菇中毒如何急救? 篇4
1.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保留毒蕈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2.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采取催吐措施如用汤匙压舌根,以减少毒素的吸收。为补偿反复呕吐发生的脱水,最好让患者饮用加入少量食盐和食用糖“糖盐水”,补充体液的丢失,防止休克的发生。
3.对已发生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为患者加盖毛毯保温。
食物中毒如何自我急救 篇5
食物中毒后第一反应往往是腹部的不适,中毒者首先会感觉到腹胀,一些患者还会腹痛,个别的还会发生急性腹泻。与腹部不适伴发的还有恶心,随后会发生呕吐的情况。
食物中毒自我急救的最常用办法就是催吐
对中毒不久而无明显呕吐者,喝浓食盐水或生姜水是催吐的常规办法,如果还不能吐的话,可用手指或筷子等直接刺激咽喉引吐。但因食物中毒导致昏迷的时候,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否则容易引起窒息。
当然,这种紧急处理并不是治疗食物中毒的最好办法,只是为治疗急性食物中毒争取时间,在紧急处理后,患者应该马上进入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注意要保留导致中毒的食物,以便医生确定中毒物质。
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俗话说:“病从口入”,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在于把牢饮食关,搞好饮食卫生。1、注意挑选和鉴别食物,不要购买和食用有毒的食物,如:河豚鱼、毒蘑菇、发芽土豆等。
2、烹调食物要彻底加热,做好的熟食要立即食用,储存熟食的温度要低于7℃,经储存的熟食品,食前要彻底加热。、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不能用切生食品的刀具、砧板再切熟食品。生、熟食物要分开存放。、饭前、便后要洗手。、避免昆虫、鼠类和其他动物接触食品。、到饭店就餐时要选择有《食品卫生许可证》的餐饮单位,不在无证排档就餐。、不要毛蚶、泥蚶、魁蚶、炝蚶等违禁生食水产品。、不要到无证摊贩处买食品。不买无商标或无出厂日期、无生产单位、无保质期限等标签的罐头食品和其他包装食品。
煤气中毒的症状-煤气中毒的急救 篇6
煤气中毒的症状-煤气中毒的急救
煤气中毒的症状
中毒的表现:
轻度中毒,头痛、头晕、心慌、恶心、呕吐症状;中度中毒,面色潮红、口唇樱桃红色、多汗、烦躁、逐渐昏迷;重度中毒,神志不清、呼之不应、大小便失禁、四肢发凉、瞳孔散大、血压下降、呼吸微弱或停止、肢体僵硬或瘫软、心肌损害或心律失常。
煤气中毒的原因。
生活用煤不装烟筒,或是装了烟筒但却堵塞、漏气,会使室内一氧化碳浓度增高。
我们要避免煤气中毒,要从他的中毒机理出发。一氧化碳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是在睡眠中不知不觉侵入呼吸道,通过肺泡的气体交换,进入血流,并散布全身,造成中毒。
煤气中毒的急救
有想过这么严肃的问题吗?下面一起看看煤气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和中毒急救的误区。
1、在现场,我们要进行中毒解除和人工呼吸。
(1)立即打开门窗,移病人于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地方,注意保暖。
2、作出必要的措施减轻煤气中毒产生的危害,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