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

2024-11-06

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共6篇)

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 篇1

第一课

新疆自古属中国 神圣领土不可分

(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两府”安边关及新疆设省的相关内容。

过程与方法: 识读教材第1-5页了解新疆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中的作用、“两府”设立、新疆建省的意义。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新疆的热爱。

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同看地图,一起说说新疆地处位置。

二、呈现新课

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

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时被称为西域。

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知道了西域的一些情况,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主人公——张骞。(投影)张骞陕西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一直以来人们对张骞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让学生朗读下面的句子)

“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

这些评价并不是赞美之词,是对他曾经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他两通西域。首先我们就来了解他两通西域的情况。(板书: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什么要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提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达到了吗?

让我们一起来看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点击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图)张骞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前126年返回,前后用了12年的时间。

虽然此次出行的目的没有达到,可遇到的挫折倒不少。有谁知道张骞在出 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

1、去时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呢。

2、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

3、好不容易找到大月氏,但大月氏不愿再回来打匈奴。

[解答]

1、他的执着,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不怕艰难险阻。

2、他的性格,刚毅坚强,不屈不挠。

3、有胆有识、敢于冒险、开拓进取。

4、我最佩服他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像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也想成为这样的人。

同学们说得真好,爱国、执着、刚毅、坚强、开拓进取、永不言败,言必行,行必果。这就是成功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投影: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有胆、有识、有行、有恒。)[过渡]这次出使西域起到什么作用?

了解到西域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想同汉朝往来。进行政治和经济的友好往来。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西域和中原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上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发展。那么西域和汉朝之间的政治交往又如何呢?

1、双方互派使节,交往密切。

2、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西汉政府在公元前60年,设立西域都护这件事,产生的政治上的结果就是使

西汉的疆域扩大,这一块地区(指图),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府”是指哪两府?

1、安西都护府

2、北庭都护府

谁能说说新疆建省都经历了什么?

1871年沙皇俄国侵占伊犁 1875年清朝左宗棠为收复新疆取得重大利 1881年中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 1882年收复伊犁 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

三、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说说新疆居住的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其节日。

2.完成说一说、连一连、找一找、小调查。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教后记:

第二课

辽阔新疆多民族 各具特色风情浓

(总第第2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过程与方法:

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互相尊重民族风俗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对新疆的热爱。

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

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乌鲁木齐

内蒙古自治区

呼和浩特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西藏自治区

5、指名说一说:新疆有多少个自治州?连一连

伊犁

蒙古自治州

昌吉

哈萨克自治州 巴音郭楞

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

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克孜勒苏蒙古自治州

蒙古自治州

三、巩固提高

1.师生共同说说新疆居住的各民族的基本情况及其节日。

2.完成说一说、连一连、找一找、小调查。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

五、板书设计:

辽阔新疆多民族

各具特色风情浓 伊犁

蒙古自治州

昌吉

哈萨克自治州 巴音郭楞

回族自治州

博尔塔拉

柯尔克孜族自治州

克孜勒苏蒙古自治州

蒙古自治州

六、作业布置:完成连一连并背会。教后记:

第三课 灿烂文化同创造 异彩纷呈相交融

(总第第3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族人民的文化生活。

过程与方法目标:

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很广,有传说、故事、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灿烂辉煌的文学艺术的情怀。

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学艺术的情感。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民族兄弟姐妹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各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文学和艺术的范畴很广,有传说、诗歌、小说、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等。同学们,你们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艺术了解了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感受各民族文学艺术的魅力,为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各民族同胞的智慧而自豪!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阅读教材18-24页并进行思考: 汉族和少数民族有哪些杰出的诗歌和传说故事?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剧种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歌舞分别有哪些?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传统工艺有哪些?

2、学生在小组里进行讨论交流。

3、派学生代表在全班说一说,大家议一议。

4、读了上面的内容,知道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辉煌了文学艺术,你有哪些体会?

5、指名说一说。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连一连下面的诗歌、传说、故事、歌舞是哪个民族的文学艺术成就。

《离骚》 柯尔克孜族

《格萨尔》 彝族 《嘎达梅林》 纳西族

《创世纪》 蒙古族

《阿诗玛》 藏族

《玛纳斯》 汉族

《艺山红梅》 蒙古族

《百鸟衣》 高山族

《日月潭》 壮族

《江格尔》 白族

京剧 朝鲜族

牧歌 黎族

香哩歌 佤族

孔雀舞 傣族

竹竿舞 瑶族

木鼓舞 哈萨克族

长鼓舞 汉族

四、本课小结: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

五、板书设计:

灿烂文化同创造

异彩纷呈相交融

维吾尔族 《江格尔》

柯尔克孜族 《格萨尔王》

蒙古族 《玛纳斯》

藏族 《西游记》

教后记:

第四课

新授课风俗习惯特色浓 绚丽多彩有新韵

(总第第4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懂得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食习惯、居住特点、风俗习惯等。

过程与方法:

懂得我国地域辽阔,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特别是气候条件的影响,为了适应生活和劳动生产的需要,创建出了别具风味的饮食、五彩缤纷的服饰、风格各异的民居、文明优雅的礼仪、丰富多彩的节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怀。试着做一做自己感兴趣的民族饮食等

教学重点:

了解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创建出了别具风味的饮食、五彩缤纷的服饰、风格各异的民居、文明优雅的礼仪、丰富多彩的节日。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文化,了解民族风情。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于少数民族兄弟姐妹聚居地区的自然、经济环境不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到各民族同胞生活的地方,去感受一下吧!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欢乐节日》一文与阅读思考。请学生介绍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及饮食。

2、请班里的哈萨克族同学介绍自己民族的饮食习惯。

3、说说维吾尔族的饮食、回族的饮食、哈萨克族的饮食等。

4、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各少数民族的特色饮食。

要求: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交流整理收集的民族特色饮食,为在全班展示做好准备,同时要选好发言的代表。

进行交流时从饮食的制作方法、味道、样式等方面,可以选择从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交流。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6、自由阅读五彩缤纷的服饰与风格各异的住房,找学生描述各民族的特色。

7、教师带领学生读一读文明优雅的礼仪,找学生表演不同年龄、不同民族见面时的礼仪。

8、说说自己知道的各少数民族的节日。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说说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体现在哪些方面、有哪些特点、列举说明。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快速记忆。

五、板书设计:

风俗习惯特色浓

绚丽多彩有新韵

饮食

服饰

住房

礼仪

六、作业布置: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学一学烤羊肉串,体会“阿里木”精神的伟大。

教学记:

第五课 经济建设创辉煌 家乡旧貌换新颜

(总第5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新疆经济建设的辉煌成就及新疆经济发展的巨大潜力。

过程与方法:

能够了解农业、工业、交通、外贸、旅游等各方面的巨变,并结合实际谈谈巨变后我们的生活受到了什么影响。联系身边的事例,感受家乡、学校的巨大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感恩,感受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能够了解农业、工业、交通、外贸、旅游等各方面的巨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具、学具的准备:图片、资料卡

教法、学法:引导、帮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欣赏纪实影片,感受家乡巨变。

二、呈现新课

1、让学生阅读民族花园中的《难忘的暑假之旅》一文与思考阿不力江这些年的生活有什么变化。

2、师生共同说说 阿不力江以前的而生活状况: 现在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比发现:

3、说说自己的志向。

4、教师请学生自由阅读36-38页的知识,请学生说说新疆在新中国成立前后都在哪些方面有了变化?

农业: 工业: 交通: 对外贸易: 旅游业:

5、小组派代表在全班讲述。

6、写一写新疆经济在哪些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介绍几种自己知道的 新疆农产品;说说新疆工业经济发展迅速,其最大优势是什么?

7、教师带领学生找一找新疆都有哪些资源?主要分布在哪?说说自己的发现。

8、自由阅读资料,完成猜一猜,了解看一看。

三、巩固提高 让学生根据读过的内容,说说家乡的变化。

四、本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到了什么?新疆都有哪些巨变?

作业布置:

写一篇关于家乡变化的作文。

板书设计:

经济建设创辉煌 家乡旧貌换新颜农业:

工业: 交通: 对外贸易: 旅游业:

教学后记 :

党的关怀恩情深 雨露润泽变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党和国家在发展新疆民族教育事业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惠及民生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过程与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交流等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党的关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感恩,感受新中国成立后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能够了解农业、工业、交通、外贸、旅游等各方面的巨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6课时)

一、新科牵引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力帮助和支援下,新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天山南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疆各族人民充分感受到了祖国伟大家庭的温暖。让我们感恩祖国,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将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具体行动吧。

二、授新

1、请同学们阅读地四十四页《走出大山的孩子》讨论:

⑴塔什库尔干塔吉克那儿的交通、生活如何?

⑵以前的教育如何?

⑶现在各方面都如何?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师生总结:

⑴那里山高路险,人烟稀少,交通十分不便。

⑵马背小学读完后要在20多千米骑骆驼要走几个小时到教学点上学。

⑶合并在县城建了寄宿制小学。

2、请同学谈谈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

⑴“两免一补”: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争取到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努力做到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⑵学前双语教育:为提高少数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少数民族人才步伐,国家扶持少数民族教育,积极推行双语教学,大力开展学前双语教育不断扩大新疆“内高班”“将内初中班”。

三、课后作业:

请父母与你在一起,聆听父母说说身边党的关怀。

第二课时(总第7课时)

一、新课牵引

我们上节课温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为了促进新疆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从各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和帮助,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央和内地各省市不断加大新疆的扶持和帮助力度,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授新

1、请同学们阅读地四十五页,党的关怀遍新疆

⑴请同学们交流与父母的交流内容

在我国,少数民族参与行使国家权利受到保障,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疆各少数民族都有适当名额的代表。

⑵国家一直把选拔、培养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作为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重要措施,并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使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人数和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⑶多年来,国家始终把新疆基础设施项目、农业基础发展项目、现代工业体系建设等列为国家重点项目,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

⑷举国援疆。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按照会议确定的“结对支援”方案,19个省市分别结对援助新疆,12个地州市的82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2个师。

⑸河北邢台市援助我们若羌县,投资建筑了河北双语幼儿园和急救中心

三、故事会。

请同学们阅读地四十八页的故事会,讨论如下问题:

为什么对“涝坝水”进行改水?1994年8月,李瑞环同志在新疆考察时,看到和田县布扎克乡人畜同饮“涝坝水”的情景,筹资1500万元全面解决当地人的饮水问题。

四、请欣赏《辛福生活亚克西》

少年立志学文化 崇尚科学不信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迷信源于生活,是虚构、幻想的。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认识世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不信神,不参加宗教活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崇尚科学,不信神,不参加宗教活动,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 8课时)

一、新课牵引

1、请同学们阅读地五十三页民族花园

2、教师谈话引入

我们从课文看到迷信使人丧失理智,失去生命,高尔基说过:“应当热爱科学,因为人类没有什么力量是比科学更强大,更应所向无敌的。”

因而我们要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不信鬼神,不参加宗教活动,牢固树立科学世界观。

二、授新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地五十四爷,崇尚科学一段,思考下了问题:

⑴人类众多梦想的实现靠的是什么?

⑵如何才能不变的愚昧?

⑶崇尚科学有什么要求?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师生总结

⑴科学技术的发展,成就了人类的众多梦想,靠的是先进的科学技术。

⑵愚昧无知是一切迷信观念产生和存在的重要根源。只有依靠科学的知识,才能揭示自然,社会的奥秘,驱逐迷信与愚昧。

⑶崇尚科学要求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多读数籍,增长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应用科学方法,学会科学思考,按可挂规律办事。不信鬼神,反对迷信,弘扬文明,健康向上的时代新风。

2、请同学们阅读不信神灵篇章,思考如下问题: 迷信是如何来的?

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师生总结:

原始社会:人类被一些自然现象困扰,无法解释,想自然界存在各种各样的神在作用。

阶级社会:人们无法摆脱贫困,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不得不气球神灵保佑,以求的精神安慰。小结:人世间根本就不存在鬼神,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社会压迫所带来的苦难而虚构、幻想出来的。

三、课后思考:

1、为什么人的命运不是由神来主宰和控制的?

2、为什么要相信科学而不能相信神?

第二课时(总第9课时)

一、新课牵引

上节课我们学习交流了宗教的来源,同学们明白了所谓的鬼神都是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社会压迫所带来的苦难而虚构、幻想出来的。那么,我们这节课继续来了解宗教的活动。

二、授新

1、教师讲解宗教的知识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社会实体,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所有民族在政治上和法律地位上一律平等,个民族在一切权利方面一律平等,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是: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公民有信仰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共产党人和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在校学生不能从事宗教活动和穿戴宗教服饰。

2、请同学们阅读地五十五页“不参加宗教活动”思考下了问题:

⑴宗教的本质和出发点是什么?

⑵小学生为什么不能信仰宗教?

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对在校学生有何规定?

阅读后交流讨论,小组汇报师生总结:

⑴宗教从本质上说是颠倒的世界观,它说教的出发点就是认为世界上存在一个神,所有的人都要按照这个神所说的去做,其实这都是不真实,不正确的。

⑵作为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阶段,世界观还未形成,如果信仰宗教,就会影响科学判断事物的能力。

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关于在学校禁止宗教活动的规定》第四条指出: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自觉地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身观,学生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不得到经文学校、唱诗班读经诵书,不封斋,不佩戴宗教标志。

三、课后作业

议一议新疆奇台县和克拉玛依市的乌尔禾的“魔鬼城”真的有魔鬼吗?为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维护民族大团结从我做起

1、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明白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3、通过学习明白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发展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

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明白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我国发展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

2、通过学习,体会作为一名青少年,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学方法:

1、提问探究法。

2、小组活动法。

3、讲述法、讲解法。

第一课时(总第10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生活的56个民族亲如一家,用勤劳和智慧,维护祖国的统一,维护民族的团结,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板书课题。

二、授新

1、请同学们阅读地六十页“民族花园” 小组交流感受

2、请阅读地六十二页“民族团结,稳定是本”,思考如下问题:

⑴在新疆,个民族为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做了什么?

⑵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有哪些?

⑶如果没有民族团结会如何?

小组交流讨论后汇报,师生总结:

⑴千百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国这个统一的祖国大家庭里,休戚相关,唇齿相依,公共抵御外辱,共同反对民族分裂,捍卫祖国统一,共同团结奋斗,开发建设新疆,谱写了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壮丽凯歌。⑵有了民族团结,才有了新疆多年来的稳定,才有了新疆各项事业的新旺发达,才有了新疆各族人民的安居乐业,才有了新疆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团结是福,分裂**是祸。

⑶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各族人民的幸福社会。

三、总结:

和平是一个国家极大的财富,同时,也是人民的财富。我们热爱和平,我们青少年一代,面临多问号的世界格局,爱国的要求就是要努力学习,早日成才,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而风斗,所以爱国从我们每一位同学做起,努力做到:坚定不移地维护祖国统一,同一切分离主义分子和分裂破坏活动作坚决斗争,坚决维护祖国统一,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坚决维护新疆稳定。

第二课时(总第11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刚刚送走了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今天,我们接着再上一节理论探讨课:维护民族团结从我做起

二、新授课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谁都希望自己能多享有一些权利,从而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利益,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要想充分地享受权利,首先必须自觉地履行义务。那么,在今天的社会,我们青少年要肩负怎样的政治义务呢?

1、公民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提问: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你能说出几个在中国历史上值得中国人自豪的辉煌时期吗?

学生讨论后师生总结 秦朝、汉朝、唐朝、宋朝、明朝和清朝在我国历史上都有值得中国人引以为荣的时期。

在讨论分析:历史上的这些盛世时期有没有共同点?

师生总结:都处在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阶段,而且这些朝代走向衰败时期,恰恰是这种统一的局面被打破的时期。

同样,在今天我国的发展建设中,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更是我们事业必胜的基本保证。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板书)。我们要牢记:“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板书)

2、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又如何做到民族团结呢? 学生讨论交流。师生总结: ⑴多说有利民族团结的话,多做有力民族团结的事

⑵不同民族的同学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合作。

⑶要时时事事处处讲团结,争做维护民族团结,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作业:做几件有助于民族团结的好事。

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 篇2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 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 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 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 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 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 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 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 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 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 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 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 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 优美的, 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 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 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 和谐、自由的DO、MI、SOL:

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 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 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 同时, 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 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 生就得换一个音唱, 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 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 手势唱谱: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 看表情, 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 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 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 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 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 师:听了这首曲子, 有熟悉的感觉吗? (前面唱过旋律)

4. 复听 (带合唱) 。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 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 再听 (不带合唱) 。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 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 双手上举表示增强, 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 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 用“LU”哼唱齐唱旋律, 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 视唱旋律 (跟琴) , 强调强弱规律。

9. 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1 0. 唱歌词, 随琴一起, 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 一边唱一边晃, 体验6/8拍的韵律。

1 1. 分析歌词内容, 前半部分优美的, 后半部分愉快的, 结束句是渐弱的。

1 2. 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 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 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 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 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 也没有电视机, 更不用说电脑啦, 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 但是做了梦之后, 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 让它美梦成真, 岂不是更好吗?所以, 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 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 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 (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 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 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 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 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 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 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 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 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 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 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 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 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 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 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 突出个性的发展, 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 同时注意聆听, 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 体会情感, 强调惊喜的呼喊声。 (强调轻声、高位子) 在这个环节中, 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 感受歌曲情绪。

六年级新疆全册教案 篇3

《愉快的梦》是一首优美抒情的日本儿童歌曲,它描绘了孩子们神奇的梦境,同时也反映出他们对生活、对自然景象的认识和丰富的想象。由两个乐段、4小节组成,结构十分规整。其中歌曲和谐的二声部合唱是本课的重难点。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注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重视音乐实践。

教学目标

1.创设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景,努力营造体验歌曲情绪,表现歌曲的环境。

2.学习用悠长的气息,轻柔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歌唱,表现歌曲美丽恬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

3.学习在歌唱时突出6/8拍节拍特点,运用二声部的合唱形式表达歌曲情绪,丰富学生艺术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歌曲《愉快的梦》的旋律尤其是二声部的教学以及情感的启发、引导。

2.学习6/8拍节拍特点。

教学难点

1.歌曲旋律中的二声部教学,及情感的启发与引导。

2.6/8拍强弱的韵律把握。

教学准备

1.歌曲《愉快的梦》动画课件。

2.合唱部分谱例。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礼

师用欢快的,优美的,滑稽的三种不同的情绪来问好,生作出响应的情感呼应进行问好。这样一上课,就将学生带入音乐情感中。

二、看手势唱一唱

1.和谐、自由的DO、MI、SOL:师在琴上给出DO、MI、SOL音后,生看师的柯尔文手势脱离琴唱这三个音,当师的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可以自由选唱其中一个音,同时,注意聆听整体的声音,当师再将手面向大家打开时,生就得换一个音唱,还要注意听整体的声音;当师恢复柯尔文手势时,生就齐唱手势音。这样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使训练也显得有趣。

2.手势唱谱:

A.5 3 5 3|5. ˇ 3 4 5|6 4 6 4|6. 6 0|5 5 5 4 3|4 4 4 3 2 ˇ|5 5 5 6 7|1. 1 0|

B.3 1 3 1|3. ˇ 1 2 3|4 2 4 2|4. 4 0| 3 3 3 2 1|2 2 2 1 7 ˇ|5 5 5 6 7|1. 1 0||

C.出示这两条旋律。

D.将这两条旋律合起来唱一唱

师:这么优美的旋律好像是在梦中一样?那么老师现在就做一个梦,看表情,请大家猜猜老师做了一个怎样的梦,是欢快的、美丽的、忧伤的、奇怪的、还是可怕的?并用A旋律表现出来。

三、新授

1.导入:

师:刚才我们用声音表现了各种各样的梦,接下来请你听一听一个日本的孩子他梦到了些什么呢?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梦?听完后请你告诉我。

2.初听音乐。

生:神奇而愉快的梦。

3.师:听了这首曲子,有熟悉的感觉吗?(前面唱过旋律)

4.复听(带合唱)。

师:让我们闭上眼睛,再次跟着优美的音乐进入他的梦乡……你觉得在这个梦里哪里是他最愉快的地方?请在这个地方举一下手来告诉我一下?

5.再听(不带合唱)。

师:我拿掉一个声部,请你再次闭上眼睛感受愉快感增强了还是削弱了。请你用手势示意,双手上举表示增强,双手下压表示削弱

6.复听。聆听两声部的和谐、均衡效果。

7.用“LU”哼唱齐唱旋律,体会轻柔、连贯、优美的声音。

8.视唱旋律(跟琴),强调强弱规律。

9.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

10.唱歌词,随琴一起,想象自己就是一只小纸船,一边唱一边晃,体验6/8拍的韵律。

11.分析歌词内容,前半部分优美的,后半部分愉快的,结束句是渐弱的。

12.有感情地合唱歌曲。

四、表现梦境

要求:1.用声音表现由平静——滑稽——恐怖——欢快的梦境变化过程

2.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

3.可以自由组合、但要有序、时间三分钟

五、课堂小结

师:虽然做梦很虚幻,但是如果人类没有梦的话,那我们到现在还没有飞机,也没有电视机,更不用说电脑啦,飞船啦等等。所以做梦是一件好事,但是做了梦之后,如果你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让它美梦成真,岂不是更好吗?所以,大家从现在开始就努力,为了能让你美梦成真,加油吧!让我们一起带着美丽的梦走向你们的将来吧!(随音乐出教室。)

教学反思

一、注重音乐对话,回归音乐教学的真谛

音乐是一种表现的艺术,它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充分地表达人们的内在感受。但是,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却往往容易忽略这个因素。教学中猜老师做的梦,不是让学生用语言表现,而是用声音体现出来。

二、注重听觉能力的培养,落实音乐教学的目标

对音乐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言,听觉能力的训练是基础中的基础。体现在:

A.手势唱谱教学,这是音乐教育的自然基础。法国诗人舒巴尔特说过“人的喉咙是创作的第一最纯洁的、最卓越的乐器。”正如舒曼给学习音乐的学生的忠告那样:“即使你有一点嗓音也要力图不用乐器的帮助来视唱,这将增进你的听觉的灵敏度。”

B.在歌曲教学中5次不同要求的听,感受对比单声部与二声部张力的变化对情绪的作用,使学生有效地利用听觉去感受和理解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

三、提高审美体验,注重音乐实践

A.看手势唱和谐、自由的DO、MI、SOL这一教学环节,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突出个性的发展,给学生一个创作与合作的空间,同时注意聆听,重视了音乐实践。

B.念歌词,体会情感,强调惊喜的呼喊声。(强调轻声、高位子)在这个环节中,把歌曲中出现的演唱技巧有机的渗透到音乐活动之中,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C.为学生的创造创设情境。想表演的同学可直接到前面来表演。学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想,对这首歌曲有进一步的理解。在这个环节中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体现个性的学习方式(可以用独唱、齐唱、合唱的表演形式、可以自由组合、分小组练习、小组演唱、集体演唱等)表现歌曲,场面热烈,使教学进入高潮。

六年级语文全册教案 篇4

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 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及难点。

根据此原则,我确定本文重点和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学习文中的精彩语句。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蕴含的对夏天的喜爱之情,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法

通过朗读“寻找”“发现”“理解”。品评文章的语言,让学生自主阅读,畅谈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诵读、品味、感悟,渗透学法指导”是我在该课教学中的指导思想,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改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在教学中要注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本篇目共用一课时时间,首先,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要引导学生注意朗读重音的确定、语速的急缓要与作品的思想感情相适应;其次,创设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放手让学生去谈,在揣摩中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体验感悟,整理归纳所学的知识,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大门,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

三、说学法

为使所学知识能较好的纳入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对学习如何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写作技能学习采取诵读体悟法。 为落实教学目标将着重做好以下练习:对课文反复诵读通过圈画、评点、讨论、交流感受语言的魅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古往今来,历代文人作家都喜欢吟诵春花秋月,却很少写夏天的美。同学们对于夏天是怎么样的一个感受呢?(请一两位学生回答)其实夏天也很美,今天老师就要来领大家去欣赏一个不一样的夏之美。今天我们来学习梁衡先生写的一篇散文《夏》。

(二)初步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回答问题。注意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1、谁来说一说,本文作者对夏的总体印象是什么?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请学生回答) 紧张、热烈、急促

2、大家再思考一下,作者通过哪几方面的叙述来说明他对夏天的印象? 夏天的自然景象、夏天的色彩、夏天紧张的旋律

(三)小组讨论,品味语言 第一部分夏天的气氛是热烈的 文中有很多写的非常形象生动的句子,请大家分小组找出文中表现夏特点的句子,并尝试品读。 小组讨论,然后请小组同学品味赏析,老师做适当点评指导。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 分析:这句话具有视觉效果,应和开篇第一句话,突出了夏天热烈的特点。使得抽象的特点变得具体,更加生动形象。

(2)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 分析:这里用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地表现了林带的颜色由浅变深的过程及其生长的繁茂。 (黛.色 dài 青黑色) 拟人句: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分析: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生长的繁茂。 (芊芊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2)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 分析: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轻飞曼舞 màn wǔ 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第二部分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1、文中也有很多写的非常形象生动的句子,请大家分小组找出文中表现夏特点的句子,并尝试品读。

(1)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 分析:写两种农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很有趣味。从举着和匍匐两个词可以看出,本句用了拟人的修辞,写出了夏季生命力的旺盛。

(2)这时他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分析: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2、为什么夏是在春华秋实之间,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呢?作者认为春之色和秋之色分别的什么颜色的呢? 仿写句子 仿照文中“春之色”与“秋之色”的语句,写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情的终极。

例句: 夏之色为暖的黄,如金橘,如麦浪,昭示着旺盛的生命。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瑞雪,如冰块,蕴含了万物的苏醒。

3、可是我们这里的田间的秋色明明是一片丰收的金黄色啊,为什么作者却说秋之色是红色的呢? 这里就跟作者的个人感悟有关系了,作者梁衡先生是生活在山西的北方人,他是中央报纸的一名记者,长期驻守在黄河流域,作者写的夏天就是他在北方接触到的夏,而且是站在北方田间看到的夏天。因为高粱是在秋天成熟的,如果你站在大片大片的高粱地里,你就会发现秋天是红色的了。

4、听完老师刚才的解说,大家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夏天的色彩是金黄色的了。 因为北方的夏天正是麦子成熟的季节,北方大面积种植麦子,到了收割的时候就呈现出一片金黄色,所以说夏是金黄色的。

第三部分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1、为什么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呢?这里主要是通过写什么人来表现的呢? 通过写农民忙碌紧张的劳动来表现

2、农民到底要干什么活呢? 割麦子,打麦子,半夜听风观云,追肥,浇水

3、文章用了哪个字来表现这种紧张的旋律呢?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篇5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1)第一课 病 毒

教学内容:青岛版P2~P4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提出与病毒相关的问题;

2、会查阅与病毒相关的书刊和其信息源

3、能制作有关病毒的剪贴报.4、会用多种形式表达、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科学知识:

1、知道一些由病毒感染的病的种类主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2、了解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有关病毒的资料

学生准备:了解有关病毒的有关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问:关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你知道些什么?如何预防呢?

2、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

(二)、猜想假设

1、流感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2.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三)、制定方案 1.教师讲解.(四)、展示交流

2.狂犬病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3.脊髓灰质炎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4.麻疹的症状有哪些?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如何预防?

(五)展示交流

5.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生物? 6.学生讨论后,教师讲解.(六)、拓展延伸(网上学习)

1、教师讲述:关于病毒,你还知道些什么?请回去以后在网上自主学习。

2、学生交流学习收获和体会。

3、课后作业:

(1)回去查资料,了解人类与病毒的抗争史.(2)利用作文、图画或小报的形式,说一说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收获。

第一单元第二课时(2)第二课 细 菌

教学内容:青岛版P5~P6 教学构思:

细菌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在教学中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师生互动中求得共同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以观察促思考,总结细菌的形态结构。

2、设疑促理解,探究细菌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以知识促应用,了解细菌对自然界和人类的意义。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细菌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点:细菌形态结构的特点和生命活动的特点;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细菌在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显微镜,三种类型的细菌的永久涂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观察、讲述与谈话相结合。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醋和小孩得痢疾的图片)

师:哪位同学闻一闻这是什么调味料?再看看图片上的小孩怎么会得痢疾? 生:是醋;小孩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二)猜想假设

师:一提起细菌,许多同学会立刻想到细菌可使人患病,使食物腐败变质。想到这些,许多人都会皱起眉头,心里感到害怕甚至于很讨厌细菌。事实果真全都如此吗?

(三)制定方案 的确,细菌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识“庐山”真面目呢?怎样才能观察到细菌呢?下面请同学们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玻片标本。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由演示实验入手,发挥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巡视并注意指导高倍镜的使用方法。对显微镜使用方法不熟练的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四)实施探究

师:通过显微镜的观察你发现了细菌有几种形态?

生:细菌的形态有圆球状的、杆(棒)状的、螺旋(弯曲)状的。师:从形态上看,细菌可以分为三种:球菌、杆菌、螺旋菌。师:是单细胞的还是多细胞的? 生:是单细胞。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前我们学过的植物细胞在结构是什么样的? 生: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师:你所观察到的细菌有细胞核吗? 生:没有。

生:有细胞核但不完整。

(使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结构图,观察比较得出细菌的结构,细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一个不成形的细胞核。有些有鞭毛、有的有荚膜,有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细胞里面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芽孢,芽孢有保护作用。)(拿出一小碗馊米饭让前排的学生闻)

(五)展示交流

师:谁知道米饭为什么会变味?估计夏季在室温下米饭多长时间会变味? 生:因为米饭中有细菌,细菌繁殖速度快。一天的时间米饭会变味。师:同学们再想一想,那么,细菌为何会生活在米饭中? 生:因为米饭有营养。生:因为米饭里有糖。

生:因为细菌也是生物,也要吃食物,也要消化。

师:米饭变馊是细菌作用繁殖的结果。大家想想,植物细胞的数目是怎样增多的? 生:细胞分裂。

师:细菌的细胞也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也就是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细菌。

(通过多媒体展示细菌的横向分裂过程,如果环境条件适宜,细菌20多分钟就可以分裂一次。按照这样的速度来推算,一个细菌一昼夜可以繁殖72代,共繁殖出40多万亿亿个细菌,折合重量达4000吨。)生:现实生活中细菌能繁殖这样多吗?

师:不可能。细菌的生殖对环境条件的依赖性很强。温度、湿度、营养物质等条件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外界条件不可能持续地满足细菌生殖对环境的要求。生:流行性感冒传播速度快是不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的结果?

师: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问得真好,说明你的思路很开阔,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生活中有许多的问题都能用生物学知识解释,所以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但我要说流行性感冒有的是由细菌引起的,有的是由病毒引起的。

生:病毒不是细菌,冬天细菌繁殖也这么快吗? 生:不快。

师;同样是细菌,冬天和夏天繁殖速度为何不同呢? 生:因为,细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生:在夏天为什么腌肉、罐头能长时间地保存?

生:腌肉中盐分比较多,不利于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所以腌肉可长时间的保存。罐头经过高温消毒灭菌的,而且是密封的,没有氧气细菌无法繁殖。

师:我们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就是通过降低温度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师:大家回忆一下绿色植物的营养方式是什么? 生:自养。

师:(展示水绵图)大家想想细菌和水绵的营养方式是否一样?

生:不一样,水绵能进行光合作用,而细菌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是靠摄取现成的营养来生活。

师:同样是摄取营养,痢疾杆菌生活在人体肠道引起痢疾,枯草杆菌却使枯草腐烂,如果将两者的生活环境改变一下,那么它们是否还能生存? 生:能,因为细菌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生:能,因为细菌适应环境能力强。

师:不能,因为痢疾杆菌只能寄生在生物体内,而枯草杆菌只能寄生在死了的生物体内。师:枯草杆菌生活在动植物遗体中并获得营养,我们称之为腐生。现在,同学们总结一下细菌包括哪两种异养方式? 生:寄生、腐生。

师:细菌用手摸不着,用眼看不见,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但是同学们真的很聪明,一想到身边的有关细菌的例子,就能理解细菌的生活习性,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

师:每年地球上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每时每刻都产生出大量的尸体、枯枝落叶和粪便垃圾。可是地球并没有像我们想像那样“垃圾”堆积如山,想一想,这些东西最终都到哪里去了呢?

生:地球上一些细菌和真菌都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师:一提到细菌就感到害怕和厌烦。这种观点全面吗? 生:不全面。

师:现在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细菌和人类的关系呢?

生:细菌对我们是有好处的,比如,有些细菌能帮我们清垃圾,乳酸菌能制酸牛奶,醋酸杆菌能制醋。

生:枯草杆菌能分解枯草。

生:我认为细菌多数还是有害的,如,大肠杆菌能使人得肠道病,痢疾杆菌使人得痢疾,肺炎菌使人得肺炎,结核菌使人得结核病。…………

(六)拓展创新

师:既然大家各持已见,到底细菌对人类和自然界有什么意义呢?不如我们把讨论留到课后,同学们可以查阅资料,以“我看细菌”、“细菌的功与过”、“小议细菌”等为题写一篇小文章,字数不限,大家看如何? 生:太好了。第一单元总第三课时(3)第三课 馒头发霉了 教学内容:青岛版P7~P9 教学目标:

1、用显微镜观察物体上的霉,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物体发霉的基本条件。*

2、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了解防止食物和物品的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霉菌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

发霉的馒头、显微镜。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认识和观察馒头或其他物体上的霉及其形态。

学生用眼去观察馒头上的霉,观察没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回忆以前见过的霉。

知道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霉的形态。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话好图,并对颜色进行描述。

二、猜想假设 2了解霉的功与过

让学生了解人类对霉的利用,然后指出没给人类和动物带来的危害。描述抗生素的诞生情况。

三、制定方案

3探究合适霉生长的环境条件。

根据生活中物体发霉的事例,推测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会发霉。

交代实验的方法,每个小组选择不同的的条件进行对比实验。

四、实施探究

4了解防止事物发霉和物体发霉的办法几依据。

夏天食物最容易发霉,大人们一般怎么做防止事物的发霉。

五、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认识真空包装防止事物发霉。

指导学生认识太阳晒防止物品发霉。指导学生认识利用干燥剂方式食品的发霉。

六、拓展创新

电冰箱能保鲜食物,是什么原因? 物体在什么环境下容易发霉。

第一单元总第四课时(4)第四课 食用菌

教学内容:青岛版P10~P11

一、教学目标

1.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2.知道单细胞真菌的结构。3.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4.了解识别有毒蘑菇的有关知识.5.了解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二、教学策略

真菌一节的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不仅了解真菌的结构,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以及它们生命活动的特点,同时了解一些食 用菌养殖的过程和方法。

在进行有关各种各样的真菌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交流一下他们对真菌的了解。虽然蘑菇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但是学生可能没有仔细观察过它们,因此教师要利用观察与思考活动,引导学生按照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观察这些真菌,说出单细胞真菌的结构。三.教学重点: 知道真菌的结构, 认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四.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 五.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蘑菇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生活?(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观察蘑菇.二.蘑菇分为哪几部分?(地下菌丝, 菌丝,柄, 菌褶,菌盖.)是怎样吸收营养的? 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真菌有哪些? 四.如何识别有毒蘑菇?(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在形态特征上往往只有很微小的差异,不少种类还需要借助于显微镜观察其孢子的大小、颜色、表面特征,并参阅有关的科学资料进行核对,才能确定是否有毒。

二、猜想假设

有的人认为,毒蘑菇色泽鲜艳,外形美观,具有麻、辣、酸、苦的味道,有的毒蘑菇有乳汁,毒蘑菇子实体受伤后伤面变色。这些经验有其可取之处,但也不是任何一种毒蘑菇都具有这样的特征。例如,多种牛肝菌的伤面常常变色,松乳菇具有乳汁,然而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有些毒蘑菇吃起来味道也是很鲜美的。

有人说毒蘑菇能使银器变黑,毒蘑菇不容易生蛆长虫,这些说法都是不确切的。事实上,很多种毒蘑菇遇到银器并不变黑,有毒的豹斑毒伞往往会生蛆长虫。

三、制定方案

总之,要想用一两个性状来概括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做不到。因此,在野外采集食用蘑菇时,一定要细心辨别。对于不能识别的蘑菇,应该向当地有经验的群众请教。)

四、实施探究 观察与思考

1.腐烂柑橘皮上的青霉呈青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扫帚状;面包片上的曲霉呈黄、黑、褐或绿色,长有孢子的菌丝看上去呈放射状。青霉和曲霉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多细胞真菌,菌体是由菌丝构成的,它们都能产生孢子。

2.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3.霉菌和蘑菇都是真菌,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

五、展示交流

1.霉菌是靠孢子进行繁殖的,孢子很轻,可以在空气中飘荡。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或皮鞋给孢子的萌发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营养物质,所以容易生长霉菌。

2.检查家里储存粮食的地方是否通风,环境是否干燥,存放衣物的衣柜是否受潮。在晴好的天气里,晾晒粮食和衣物,防止霉菌的生长。

六、拓展交流

3.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所以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

第二单元总第一课时(5)第五课 蜡烛的变化 教学内容:青岛版P15~16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猜想假设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3.汇报交流。

三、制定方案 第二个实验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四、实施探究 第三个实验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以证明你的说法?

5.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五、展示交流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六、拓展创新

1、看书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形态、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课后记:

第二单元总第二课时(6)第六课 食盐和水泥

教学内容:青岛版P16~P18

一、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作实验记录;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到的现象做假设性解释。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3、认识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一是观察食盐和水泥的变化。

首先教科书提供了一幅探究示意图,意图是提示探究食盐变化方法。一位学生在搅拌水中的食盐,说:“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目的是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的溶解知识认识食盐的变化。食盐在水中看不到了,说明它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也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二)猜想假设

一位学生说:“溶解的食盐还会再看到吗?”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食盐原状来思考,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一位学生在用酒精灯给食盐水加热,坩埚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说:“你看……”目的是提示学生通过给食盐水加热的方法使溶解的食盐恢复原状。教科书所设计的探究方法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食盐的变化,而不要受教科书的限制。

(三)制定方案

其次教科书又通过一幅探究示意图,提示探究水泥变化方法。一位学生说:“水泥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目的是提示学生,在认识食盐变化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展开新的探究活动。一位学生在用杯子向盘子里倒水(盘子里有水泥),说:“我们试一试。” 目的是提示学生自由设计探究方法,探究水泥的变化。教科书提示的探究方法是:通过加水的方法使水泥发生变化。借助探究食盐的方法思考:水泥还能恢复原状吗?并设计相应的实验进行证明。

二是认识其他物质的变化。教科书提供了两组物质变化的示意图,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生活中更多的类似食盐和水泥这样的变化。

第一组图片包括玻璃和水的变化。玻璃的变化由三副图片:碎玻璃、玻璃熔化炉、玻璃制品组成。图片与图片之间分别用箭头相连接,目的是提示学生认识到玻璃也可以像食盐那样,改变形态后还可以恢复原状。水的变化中,通过箭头提示学生水可以改变形态为水蒸气或冰,水蒸气或冰又可以恢复到水的形态。

第二组图片包括六种物质的变化,分别是花生到花生油的变化、种子发芽的变化、西瓜到西瓜汁的变化、泥土到砖块的变化、树到椅子的变化。这些图片的设置目的是提示学生进一步探究生活中更多类似水泥变化的事例。

教科书设计的这些物质的变化只是一种指向,目的是提示学生可以从生活中多种物质的变化入手,探究类似食盐和水泥的变化特征。

(四)实施探究

三是归纳。教科书呈现了一幅学生交流的情景图片,目的是提示学生从能否恢复物质原状的角度来分析,寻找物质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通过归纳进一步认识物质的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食盐、玻璃等物质都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这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通过食盐、水、玻璃等物质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像水泥这样的变化呢?”“我知道……”

提示学生通过水泥、木头、种子等物质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活动二: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的利弊。

教科书提供了三幅图片,分别森林大火、污染的水域、废品收购站,意图是通过对图片内容的分析,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利弊。森林大火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一些不可逆变化带给人类的将是无法挽回的损失;污染的水域是一种可逆的变化,提示学生认识到虽然是一种可逆的变化,但如果想使污染的水恢复到原状却需要大量的物力和财力;废品收购站的图片提示学生认识到很多物质是可以发生可逆变化的,我们可以合理的使用它们,让它们发挥更大的作用。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交流,充分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带给人们的利弊。

(五)展示交流 自由活动: 教科书以“自制胶水”为主题,分步展示了制作“胶水”的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利用脱脂牛奶、醋、小苏打等自制胶水。通过制作,丰富学生对物质变化的认识。

(六)拓展创新 拓展活动:

教科书提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现象?”的探究内容,提示学生课下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把探究延伸到课外。

第二单元总第三课时(7)第七课 铁生锈

《物质的变化》 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青岛版P19~P21

一、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1、知道金属有生锈的现象;

2、以铁生锈为例,说出金属生锈的原因;

3、说出一些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用实验方法研究金属生锈的原因。

情感目标:激发爱护金属制品的思想情感。

二、课文重难点:

重点:防止金属生锈的方法。

难点:金属生锈的原因。

三、课前准备:

锈铁块、铜绿以及一些不锈钢制品,课前一星期布置学生预做铁钉生锈的实验。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1)在我们身边有哪些金属生锈的现象?

(2)会生锈的这些东西是什么材料做的?

归纳:铁生锈这锈叫做铁锈。

(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3)还有什么金属会生锈?

通过观察铜上面绿色的物质,得出“铜绿”是铜生锈形成。新课标第一网

(4)那么,铝、铅等金属会不会生锈呢?

归纳:许多金属都会生锈。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2、金属为什么会生锈?

(1)出示生锈的铁钉,问:铁钉上出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生锈?(学生讨论)

(2)教师归纳小结得出:锈是金属在空气中发生氧化作用的结果。

(3)学生观察自己面前的潮湿试管中的铁钉和比较干燥试管中的铁钉,两个铁钉有什么区别?

(4)说明了什么呢?

(5)日常生活中什么金属最容易生锈?铁锈有什么特点?

(四)实践创新,展示评价

3、怎样防止金属生锈?

(1)怎样才能防止生锈呢?(2)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金属放在干燥的环境中;金属的外面加一层保护层;金属与空气隔绝;在一种金属中加入另处一些金属制成不易生锈的合金。

(3)出示一些用合金作的制品让学生观察。

(五)梳理总结,拓展延伸

4、布置作业

第二单元总第四课时(8)牛奶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 一课时 新授 教学内容:青岛版P22~P23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利用简单表格整理有关实验数据;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心日常生活中的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认识牛奶常见的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重难点:

知道牛奶有哪些变化,牛奶的用处。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同学们喜欢喝牛奶吗? 那你知道牛奶有什么好处吗?牛奶中富含维生素A,可以预防皮肤干燥及暗沉,使皮肤白皙,有光滑。

(二)猜想假设

大家收集的资料真全面啊!那么关于牛奶,你还想知道什么问题呢?看来你们都是注意观察的好孩子,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揭开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制定方案

先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谁愿意把我们小组的实验设计说出来与大家分享?我们小组四位同学每人进行其中一种混合实验。一定要记录好实验现象。

(四)实施探究

1能具体说说哪些东西能让牛奶发生哪些变化呢? 牛奶中放醋,牛奶中出现混合物凝集现象。

将啤酒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有絮状物产生。将食盐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没有变化。将柠檬汁加入装有四分之一牛奶的烧杯中,牛奶中有沉淀生成。

2、交流有关引用牛奶的知识

有人习惯空腹喝牛奶,这不科学。牛奶不宜久煮或加热次数过多。

(五)展示交流 用牛奶做胶水。

谁愿意把你们小组的制作方法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第一步:将40ml的脱脂牛奶倒入一个杯子在,加入10ml的醋,搅拌一下,使其充分混合。

第二步:用纱布过滤上述混合物。

第三步:用玻璃棒将纱布中收集的固体物质倒入杯子中。第四步:在杯子中加入适量小苏打,搅拌。

(六)拓展创新

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让老师来听一听,你们都有哪些收获。那你知道这么好喝酸奶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下面老师教教大家如何做酸奶,好不好?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9《静止和运动》备课稿娄方华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作简单的模拟实验;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重难点: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车模型,图片资料。教学过程:

1.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⑴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录像(播放一组录像:校园内学生活动录像和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录像)。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⑵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静止和运动”。板书课题。2.师生互动,共同探究。⑴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①教师谈话,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观看的录像中,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

②学生尽情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物体“谁在运动、谁是静止的”展开激烈的争论),介绍运动、参照物的概念。(以人们乘坐公共汽车情景图为例)师: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1:车内的人都在运动嘛。

生2:不,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师: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2:司机和乘客都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动,只有一个人正在向车门处走,所以我认为车内只有一个人在运动。

生1:汽车在向前运动,人们都坐在汽车里,当然所有的人都在运动了!其他同学纷纷参与争论,发表着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达成共识:运动、静止因所选的标准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也有不同,这个被选定的标准就叫做参照物。

生1: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汽车也是运动的。生2:坐在座位上的人,以座位为参照物,他就是静止的。

生3:以坐在座位上的人为参照物,那个正在走向车门的人是运动的。生4:以正在走向车门的人为参照物,那些坐在座位上的人就是运动的。……

③设计模拟实验,验证猜想与认识。

模拟“乘客与行人”的实验,进一步体验并描述运动与静止。⑵描述运动和静止。

① 出示课件:游人坐过山车图,商场内顾客乘电梯上下楼图,小船在河里顺流而下图,太阳、地球、月亮的运行轨道图。

② 仔细观察图中的物体,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③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可鼓励学生交流,组织学生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游人做过山车为例)师:谁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在游人坐过山车图中,以路边的树为参照物,游人是运动的。生:过山车也是运动的。

师: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有什么不同? 生:如果以车上人为参照物,那过山车就是静止的。生:以车上人为参照物,路边的树和房子就变成运动的了。

生:如果以过山车为参照物也是这样,车上人是静止的,路边的树和房子也都是运动的。师:同学们真善于动脑筋,说的可真棒!看来,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不同啊。

……

④ 教师谈话:生活中,你们还见过类似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吗?(学生彼此交流自己的看法。)师:我们来交流一下,看谁的发现最多。

生:比如我课桌上的课本,以课桌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从桌边走过的同学为参照物,它就是运动的。

生:老师,也可以这么说,以太阳为参照物,它也是运动的。(学生们哈哈大笑。)

师:对!地球以每秒30千米的速率绕着太阳运动,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以这个速率在运行!在这里,地球和太阳是不同的参照物。

生:我做过火车。坐在火车上,以自己为参照物,路边的房子啊,树啊,田地啊,全是运动的!

生:如果以你自己为参照物,那你坐的座位就是静止的,火车也是静止的。……

师:是啊,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时,首先要选择好参照物,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静止情况也会不同。同学们如果感兴趣,课下可以继续探究生活中有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

3.回顾全课,评价总结。

谈话:这节课同学们对运动和静止进行了认真研究,真不简单!你们能不能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学生纷纷谈这节课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科学上学期10《距离和时间》备课稿娄方华 教学目标:

1.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的记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关心新科技等社会问题。

3、能测量并记录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并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重难点:能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来表示距离和时间的关系;知道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位置、方向和快慢

教学准备:秒表、卷尺、车模型、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接触过有关距离和时间的知识?谁来说一说。学生交流。

2、你们实地测量过距离和时间吗?这节课,我们就来测量并研究距离和时间的关系,好不好?

二、科学探究

1、测一测。

①谈话:同学们,我们到校园中去进行测量活动吧。

②师生来到操场,共同进行测量活动。组织学生在学校操场的百米跑道上进行跑步测量。也可以在跑道外的篮球场区域,组织学生进行四驱车比赛测量(学生进行其他测量也可以)。③谈话:测量中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实际的去测量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和时间,并做好记录。二是在实际测量中,不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玩”上而忽视了对时间和距离的测量和记录。

④用简单的图表或图形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表示出来。

学生小组内整理自己的记录,讨论、交流并把时间和距离的关系进行整理。

2、分析统计表。

①谈话:根据刚才的测量和记录,我们来进行分析和研究。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谈话:怎么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呢? 学生讨论并交流。

师生达成共识:描述物体的运动需要知道物体的位置、方向和快慢。学生纷纷对物体的运动进行描述,并相互进行交流。②谈话: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

谈话:相同时间内比较运动的距离,跑的距离远,说明运动的速度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相同距离比较所用的时间,用的时间越少,说明速度越快,反之,运动的速度慢。③谈话:研究我们的测量结果,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析、讨论并交流。

在学生交流、描述的基础上,启发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录表对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预测,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测量,验证自己的预测。

三、课堂拓展

谈话:在本节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你对自己的测量和分析还满意吗? 学生纷纷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年级综合实践上册全册教案 篇6

六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 用“E”眼看世界

教学目标: 用“E”眼看世界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IE浏览器,超级链接

2、懂得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会使用收藏夹浏览网页,会设置浏览器主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2、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难点:设置浏览器的主页,解决措施:给每组分配不同的网页作为主页。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有的人没时间旅游,又想看一看祖国美丽的大好山河,该怎么办呢?通过互联网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认识IE浏览器的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地址栏,显示区,状态栏

1、教师讲授各部分的功能

2、你能发现跟WORD比较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3、教师总结补充。

(二)学习超级链接

1、师提问:你可能会发现,有时鼠标会变成小手形状,这是怎么回事呀?

2、学生点击带有超级链接的文本或者图片,体会超级链接的作用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

3、教师总结补充。

(三)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

1、师提问:(1)如果你想要打开刚刚访问过的网页怎么办?(2)在打开网页的过程中,速度非常慢不想等了怎么办?

(3)我们在上网的时候经常会发现一些很好的网页,下一次上网的时候因为不记得网址又找不到了,这可怎么办?

(4)每次打开浏览器的时候,都会自动打开一个网页,我们要把经常浏览的网页放在第一页怎么办?

2、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寻找老师问题的答案。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反馈训练,巩固练习

1、小组合作,登录到“学生科技网”中的“小学生科技”网页,浏览一下有关动植物的知识。并使其成为主页。并把网上好的网页保存到收藏夹里,比一比,哪组收藏的网页最多。

2、教师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小组和学生。

3、各小组在一起研究着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

四、总结全课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IE浏览器,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组成部分。懂得什么是超级链接,超级链接有什么作用。学会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包括常用按钮的使用,使用收藏夹浏览网页,设置浏览器的主页等,提高了学生在网上学习的能力,学习效果较好。第二课 月球之谜

教学目标: 关键字搜索,会保存资料。

知识与技能:

1、会使用搜索引擎中的分类目录搜索和关键字检索功能。

2、学会保存资料。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网络资源的利用,提高学生网络学习能力;

2、启发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重点:使用搜索引擎进行分类目录搜索和用关键字检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夜幕降临,一轮明月悬挂在高高的夜空,那皎洁的月光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好的遐想!月球从哪来的?上面有些什么东西?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使用搜索引擎中的分类目录搜索

1、师做示范:打开搜狐网站,在搜狐主页中单击“搜索”就出现了搜索引擎页面,在分类目录中单击所要查找内容的链接就搜索到相关的网站

2、学生分组进行搜索月球相关网站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二)使用搜索引擎中的关键字检索功能搜索“月球”

1、师示范:打开搜狐主页,找到“关键字”一栏,在后面的搜索框中输入“月球”两个字,然后单击“搜索”,检索出所有与月球相关的网站。

2、学生分组进行用关键字搜索月球相关网站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三)保存资料

1、利用任务驱动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保存网页的菜单和保存图片的快捷方式,并做出提示,跟WORD有些类似。

2、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找问题的答案。

(四)梳理巩固

1、使用百度,谷歌,搜狐,网易等网站搜索同一主题

2、学生合作完成任务

3、教师巡视、点拨

四、总结全课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认识搜索引擎,会使用搜索引擎中的分类目录搜索,关键字搜索,会保存资料。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愉快,“零”起点的学生在接受新知方面还有一定的困难,还需课后慢慢消化新知。第三课 愉快学习

教学目标: 网上学作文

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因特网的知识进行网络学习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运用因特网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前二节课我们学习了因特网的相关内容,使同学们对网络有了一定的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如何在网上学习。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网上学作文

同学们在学作文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没有什么可写,感到非常苦恼,那么网上有没有哪? 下面请同学们上网上搜一下,(同学在网上搜索有关作文的内容,并通过小组形式,使同学们都能找到有关作文的内容。)

1、教师这时可以出示一个提前找好的网站,让同学们一起进入网站学习有关作文的内容。如:/xxb/xxb.php

2、学生动手操作,找到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提示同学们不但在网上可以学习作文 ,还可以在网上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

(二)网上学堂

教师提示上网找一下有关其他学科学习的内容,可以给同学提示网站:www.chinakids.net 在这个网站找到E代学堂。在这里通过一些游戏的方式帮助我们学习到教科书上的内容。

1、师做示范:打开搜狐网站,在搜狐主页中单击“搜索”就出现了搜索引擎页面,在分类目录中单击所要查找内容的链接就搜索到相关的网站

2、学生分组进行搜索月球相关网站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二)使用搜索引擎中的关键字检索功能搜索“月球”

1、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

2、亲自动手操作,找到学习内容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三)网上读书

网络不但可以帮助你学习,还可以在网上看到很多有益的书,进行网络读书。例如《十万个为什么》等请同学们上网搜索。

1、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演示

2、亲自动手操作,找到学习内容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四)学习知识,掌握技巧

1、学生自读书中小知识。

2、学生汇报自己学到的技巧。

3、教师补充、总结。

4、学生尝试练习这些技巧。

四、总结全课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了IE浏览器的使用,知道了网络还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掌握教科书上没有的新知识。但学生使用网络学习的技能还不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第四课 网络安全和信息道德

教学目标: 网络安全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算机病毒,预防计算机病毒。

2、了解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3、做文明上网人。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并如何预防。如何做一名文明上网人。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网络安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网络信息道德也为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才能维护网络安全,做文明上网上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网络安全和信息道德。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了解计算机病毒

1、你对计算机病毒了解多少?(1)请与你的同伴互相说一说(2)指名汇报。(3)教师指导、总结。

2、计算机病毒这么可怕,给我们网络生活带来这么多不便,我们应该怎样才能防止感染计算机病毒呢?(1)小组内交流。(2)指名汇报。(3)教师指导、总结。

二、做一个文明的上网人

新的时代对人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遵守职业道德、公共道德,还要遵守信息道德。下面同学们就自测一下,看看我们有没有遵守信息道德,是不是文明的上网人?(1)小组内交流(2)全班江报

(3)教师指导、总结。

三、什么是博客?

1、学生自读书中资料。

2、学生交流读后收获。

3、教师结合吉林省教育社区教师博客进行讲解。

四、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共同来维护网络安全,做一个文明的上网人吧,你们能做到吗?(能)好,老师相信你们!

教学反思:通过教师互动教学,使学生了解了什么是计算机病毒及如何预防计算机病毒,了解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知道了在利用网络资源时就遵守计算机网络公约,做一名文明上网人。第五课 走进Word世界

教学目标: 熟识word 知识与技能:

1、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掌握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的方法和修改文字的方法。

4、掌握在Word文档的保存。

教学重点:输入文字,解决措施:让学生多次操作,重复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从本节课开始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Word,它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办公软件office中的重要组件之一,是目前易学、好用、功能强大的文档处理软件之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Word世界,来共同探索Word世界的神奇奥秘。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提出问题

1、教师提出如下问题(1)如何启动Word?(2)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3)输入文字应注意什么?(4)如何退出Word?

2、学生带问题找答案

(二)检查学习效果

1、学生汇报,并让学生一起操作

2、教师总结

(1)如何启动Word? “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2)窗口由哪几部分组成? 重点讲解工具栏中的常用、格式工具。(3)输入文字时应注意什么?

师边讲解边演示,并让学生输入自己喜欢的一首小诗。让学生注意怎样选择输入法、标点符号、修改文字和撤销和恢复操作的使用。(4)如何退出Word?

讲解退出Word的两种方法:点击Word窗口的关闭按钮或单击文件菜单中的退出命令。

3、让学生一起退出Word。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学习了Word的启动、退出;窗口的组成以及在文档中输入文字、修改文字的方法和撤销和恢复操作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要在记住知识的基础上反复练习至熟练。

教学反思:有意识地让学生多思、多动,为他们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课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第六课 文本块操作

教学目标: 文本块操作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会对文本块进行操作

2、对文本会进行移动、复制

教学难点:移动复制文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学习了Word的启动、退出;窗口的组成以及在文档中输入文字、修改文字的方法和撤销和恢复操作的学习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文本块的操作。

二、自我学习,自我展示

(一)选定文本块

1、教师出示任务:选定上节课输入的古诗文本

2、学生尝试操作

3、教师巡视指导

(二)移动、复制文本

1、教师让学生参照书本对文本进行移动、复制。

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完成任务

3、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4、学生讲解、演示

5、教师补充、总结

(三)我是小小快打高手

1、教师布置打字内容。

2、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3、根据学生的完成速度和准确率评出小小快打高手。

三、总结全课,提出希望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在Word文档中对文本进行移动、复制,大家操作的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在课下能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教学反思:对于整个课堂的调控能力还需再加强,有时学生一操作起来不愿意停手,影响了后面学习内容的学习效果,教师应分析学生不愿停止操作的具体原因,通过课后了解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完成任务,而只有部分零起点的学生没有完成,可以采取互助手段进行有效调控,让操作技能较熟练的同学成为他的左右手,即坐在他左边或右边,有问题及时请教,这样一来,慢慢他的技能会有所提高,而在课上便可以在同学的帮助下更加有效地完成任务了。第七课 美化Word文档

教学目标: 熟识IE浏览器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IE浏览器,超级链接

2、懂得IE浏览器的使用技巧,会使用收藏夹浏览网页,会设置浏览器主页。

教学重点:设置字体、字号,解决措施:让学生多次操作,重复练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展示《家教导报》。

2、出示《秋游》原文及修饰后样文,谈话明确活动主题:为争当小编辑做准备。

3、小结过渡揭题。

二、自我学习,自我展示

(一)出示任务:对标题“秋游”进行简单修饰:改变字型、字体、字号、颜色以及加粗、倾斜和加下划线。

(二)自学课文,自我尝试,修饰标题。

(三)教师巡视指导。

(四)指名操作演示改变文字的字型、字体、字号、颜色以及加粗、倾斜和加下划线。

(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纠正操作并演示。

三、自我激励、获得新知、练习掌握

(一)展示样文中的艺术字,激发兴趣,抛出任务:学会插入艺术字并作简单调整。

(二)自主学习,自我尝试,学会难点知识。

(三)指名演示。

(四)学生讲述并演示:插入艺术字并作简单调整。

(五)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六)学生自由练习,巩固新知。

(七)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

四、自由创作、体验成功

(一)出示任务:自我修饰《秋游》,要求对于内容、字体大小、字号、颜色搭配、艺术字等可利用小组协作方式等来解决。进行比赛,优胜者发奖品:作品打印。

(二)自由创作,修饰《秋游》。

(三)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品展示,集体评价交流。

(五)教师评价指点,打印作品。

教学反思:本课我尝试这样教学:在任务的完成中,我对于给出的任务进行逐步分解,让学生真正地从问题需求入手,一起分析任务,解决任务,这样既完成了任务又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一个“运用已有知识及不断形成的自学、合作能力分析问题——归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学生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教学效果良好。第八课 设计我们班的课程表

教学目标:学会制表

知识与技能:

1、学会两种制表方法(插入表格和绘制表格);

2、在表格中录入文字;

3、美化表格

4、独立完成一个表格的制作。

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插入表格”和“绘制表格”两种方法制作表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张设计好的课程表。

2、提问:这是什么?你想在计算机上制作它吗?

3、小结过渡揭题。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插入表格

1、利用网络教室实际演示怎样使用“插入表格”

2、小组合作尝试插入表格并制作课程表

3、教师巡视指导

4、师生共同总结插入表格的方法。

(二)绘制表格

有些表格比较复杂,我们不能用插入表格和套用格式来完成,怎么办?谁有好的办法?

1、学生小组合作尝试绘制书中表3-1.2、教师巡视指导,解决疑难。

3、学生讲解、演示

4、教师总结补充。

(三)美化表格。

1、学生尝试将自己设计的表格进行美化。

2、学生作品展示

3、评出优秀作品

4、请制作者讲解设计方法

5、师生共同总结美化表格的方法。

三、学有所用,巩固知识

1、学生制作班级值日生轮流表

2、作品展示

3、评出优秀作品

4、颁发优秀设计奖。

四、总结全课

1、教师总结本课知识点

2、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

教学反思:通过学习,学生学会了两种制表方法(插入表格和绘制表格),能在表格中录入文字,还能美化表格,独立完成一个表格的制作,通过作品展示,学生能够吸取他人的优点来修改自己的作品,提高了学生的自我纠错能力,审美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零起点的学生对美化表格掌握的不熟练还需在课后继续巩固练习。第九课 制作九九乘法表

教学目标: 制作表格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创建表格、调整表格、删除单元格的操作方法。教学重点: 创建表格、调整表格、删除单元格的操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谁会背乘法口决?

师:乘法口决对于我们来说很重点,那么你能自己制作一个九九乘法表吗?别着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制作九九乘法表!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制作九九乘法口决表

1、师: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自己制作一个九九乘法表。

2、学生小组合作尝试制作。

3、教师巡视指导。

(二)解决制作九九乘法法中出现的问题

1、展示学生所做九九乘法表。

2、出现问题的学生举手提出自己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3、师: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随时加以引导,出现普遍问题时,对学生进行全体讲解。(删除单元格、插入符号等)

4、师:重点讲解删除单元格和插入符号的方法。

三、对学生制作的乘法口决法进行评价,巩固方法。

1、学生将修改后的作品进行展示

2、师生共同评价。

3、师生共同总结制作九九乘法表的方法。

四、总结全课

1、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与疑问。

2、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学会在文档中创建表格;学会调整表格、删除单元格;学会在表格中插入内容、符号;掌握简单表格的编辑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乐趣。第十课 漂亮的横幅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word文档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如何使用Word文档。

2、能通过交流、深究的学习方法掌握Word基本方法。

3、能通过温故知新的学习方式学会艺术字使用。

教学重点:

1、能对Word文档各个功能有所了解,并进行各种功能的探究。

2、合作交流,深入探究及时点拨使学生更扎实掌握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学校教室或室外都有条幅或宣传板报它们多彩的内容真让老师羡慕,要是学会自己也能制作出好看的条幅那就好了,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怎么样?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介绍艺术字基本使用的基本工具。

1、要想美化Word文档就要知道插入艺术字用哪些工具?

2、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

3、教师认真仔细介绍Word文档的基本工具。

(二)学生探究制作的基本步骤

1、现在知道艺术字用哪些工具了,可从何处下手呢,请同学帮助老师,说说美化Word文档应分为几步。

2、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整理,与学生再次讨论艺术字需要哪些步骤。

(三)学生动手制作艺术的设计。

1、教师展示自己的作品请学生提出意见。

2、根据学生的意见提醒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3、学生自主设计。

4、教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作品,交流经验

1、学生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

2、对展示的作品,教师和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

3、学生认真修改作品

4、小组内交流创作经验

四、总结全课

1、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与疑问。

2、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插入艺术字,并能对艺术字的形状、格式、颜色、大小、版式进行设置,来美化艺术字,使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也感受到与人合作的快乐,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十一课 图文并茂的校园文化之窗

教学目标: 在word中插入图片

知识与技能:插入图片并能对文章的图文进行排版。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重点:在文章内插入图片,解决措施:多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我们的校园文化之窗中,许多宣传作品都是既有图,又有漂亮的文字,如何用Word制作一幅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来研究一下。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要想用Word制作一幅图文并茂的宣传作品需要哪些步骤?

2、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

3、教师补充总结

(二)小组合作,尝试作品的制作

1、学生小组合作进行作品的制作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

(三)展示作品,去糟出精。

1、学生展示作品。

2、其他同学和教师提出整改意见。

3、教师利用课件对图片的编辑部分进行讲解。

4、学生修改作品。

5、小组交流制作经验。

三、总结全课

1、学生谈谈自己本课的收获与疑问。

2、教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答疑。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在Word文档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并能调整插入图片的位置并对图文进行编辑,多数学生能够掌握以上的知识,“零”起点的学生接受新知还有困难,但在小组合作中也有所收获,感受到成功的快乐。第十二课 丰富我的“古诗园地”

教学目标:文本框制作

知识与技能:学生对编辑Word文档有初步的了解,掌握文本框制作的基本步骤,来充分美化我们的Word文档。教学重点: Word文档的使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叫文本框,是Word软件中的一种工具,它能使我们在处理文字时,显得更加地灵活、多样,下面我们就一起去认识它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插入文本框

1、到哪里可以找到文本框?

2、插入文本框有几种形式?都是什么?

3、小组交流后回答问题。

4、教师补充总结

(二)小组合作,尝试插入文本框

1、学生小组合作尝试不同形式的文本框的插入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疑难。

(三)设置文本框格式

1、教师利用课件讲解设置文本框格式。

2、学生尝试对插入的文本框进行设置。

3、教师巡视指导。

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一)学生小组合作创作“古诗园地”。

1、学生实际操作。

2、教师巡视指导。

(二)展示作品,交流经验。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师生提出修改意见

3、修改作品

4、交流创作经验。

四、总结全课

1、教师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2、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独立插入文本框,并能对文本框进行合理的设置,提高了学生的整体设计能力及审美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第十三课 综合实践--我的卡通故事

教学目标: 制作卡通故事

知识与技能:学习掌握文档排版的综合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卡通故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卡通片吗?今天让我们动动手,动动脑,一起在计算机上制作一个卡通故事吧!

二、小组合作,学习新知

(一)确定卡通故事

1、小组内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卡通故事。

2、确定本组创作的卡通故事。

(二)小组合作,尝试插入文本框

1、教师讲解、演示制作卡通故事的方法

2、学生尝试制作卡通故事。

3、教师巡视指导。

三、作品展示,交流经验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师生共同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修改自己的作品。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

四、总结全课

1、教师总结本课知识要点

2、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上一篇:大班语言课优秀公开课下一篇:挑山工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