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精选8篇)
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篇1
园林绿化公司规章制度
目录
一、管理制度
二、工作职责
三、岗位责任制
◆区域(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工作标准
◇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
◆施工工长岗位责任制
◇工作标准
◇质量标准
◇安全生产标准
◆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四、采购员工作制度
第一部分 管理制度
一、所有部门在上级(副总经理)指导下展开工作。
二、根据上级的目标计划编制部门的工作进度计划。
三、按照有关建筑规范要求及设计图纸,保质、保量地进行施工,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抢进度。
四、提前编制施工材料计划,合理使用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
五、施工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
1、上班时不得迟到早退,有事离开岗位必须得到经理的批准,休、请假得到同意后方可休、请假,并安排好工作,做好工作交底,如有违反按照考核小组评定进行处罚。
2、施工中有必要使用日工(杂工)时,首先提前向副总提出,由副总核定批准后才能使用,使用日工后要在当日下午六时前填写好日工表,送到经理处审核签字生效,否则作废。
3、施工工人进场后,首先要签订好本部门要求的规章制度,要经常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术施工交底。
4、各施工管理人员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对安全、质量文明施工负直接的责任。
六、认真执行项目的招投标文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做好本部门的招投标各项工作,同时也积极配合其它部门有关各项招投标工作。
七、主动与各部门的工作互相协调、沟通,团结友好地发展工作。第二部分 工作职责
第一条:负责建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科技系统日常工作的管理制度,并严格监督执行。
第二条:负责组织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审核工作,协调经营部门投标答疑。
第三条:负责指导监督项目开展项目施工管理,搞好项目经济承包合同的签定工作,监督项目对成本、质量、安全、文明施工进行控制。
第四条:负责日常工程技术管理。对项目积极进行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督促项目执行技术规范、标准、施工工艺规定。制定特殊工程施工技术措施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负责开展各施工项目的技术、安全交底工作,组织实施图纸会审工作,督促项目的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实施。
第六条:负责公司各类计量检测设备的管理工作。具体负责设备的采购、校准、发放使用、维护、标识工作,为工程检查提供有效的数据。
第七条:负责制定年度质量安全工作计划,加强关键部位的各项质量安全检查,督促班组进行“三检”,定期组织大检查,对存在的质量安全问题及时调查分析处理。
第八条:负责办理项目的报监工作,对分部门现分工程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主持单位工程的中间验收。
第九条:负责制定公司年度科学技术进步计划和措施,推广科技活动,总结技术成果。
第十条:负责配合企业管理办公室建立公司的国际环境体系和安全卫生体系,完善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负责对项目工程报量的审计工作,准确及时的编制工程报表,为公司领导的经济活动分析提供可靠数据。
第十二条:负责公司的工程回访维修服务工作。制定年度回访计划,安派人员及时进行维修,满足客户的需求,维护企业的良好信誉。
第十三条:协助资料部按规定及时进行竣工资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第十四条:负责本部门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和日常政治学习工作。制订部门年度培训计划,配合劳动人事部门具体实施专业的培训工作,配合党委办公室开展政治学习,提高部门人员整体素质。
第十五条:确保部门管理费的开支控制在预算计划费用之内。第十六条:认真履行公司质量体系所赋予的有关职能,规范部门管理工作。
第十七条:积极与各部门之间做好配合工作。
第十八条:全面认真的完成公司领导下达的其它各项任务。
第三部分 岗位责任制
第一章 区域(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一、工作标准
1、在公司领导直接领导下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完成领导落实工作任务。
2、所管辖区域内施工方合同的谈判和签定,以及当地业务稳定和开发。
3、负责所管区域所有员工的工资结算依据(工天、奖罚等相关依据)。
4、对项目部的生产活动包括计划指标、安全、质量、工期、验收有经济效益等全面负责。
5、组织项目部学习有关施工图纸进行技术规程、规范和安全、质量标准全面交底。
6、项目经理所管区域产品制作的图纸及制作要求的详细数据以书面的形式报总经理审批,审批后交与采购部进行加工,收到产品后进行核实签收。
7、按审定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精心组织施工,未经上级批准不得擅自变动。
8、按时编制日旬、月旬施工工作计划和材料、构件的月旬需用计划做好各种原始资料记录,按规定及时准确提供各种数据和有关资料。
9、市场部签定合同后,依据图纸编制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的用量和资金计划及施工方签署的施工合同上报主管工程的副总审批。审批后到相关部门领取。
10、认真帮助施工队组及时解决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的有关问题,合理组织施工流水作业和工种、工序和穿插,合理使用劳动力。
11、搞好施工现场管理,实现“三清五好”文明施工。
12、协助市场部所管辖区域的合同内容和收款。
13、工程完工后协助资料员编制所管工程的竣工结算等相关资料。
14、项目副经理协助项目经理工作并对所分管的工作负责。
15、项目经理必须向主管副总经理每天汇报所管区域的工程进度情况。
二、质量标准
1、在项目领导下直接指挥生产,对产品的质量负直接责任。
2、要把上级规定的施工规范质量要求等通过技术交底向对组工人交待清楚,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和贯彻。
3、对工程测量标高等负直接责任。、4、组织督促队组自检,并协助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参加由单位工程负责人组织的质量检查。
5、认真检查复核材料半成品构件加工铁件和设备的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将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上确保工程质量。
6、指导班组开展创优和安全生产小组活动。
7、参与本单位定期检查。
8、对不按图施工、违反操作规程、粗制滥造行为、质量低劣班组或个人有权制止,令其返工或停工。
三、安全生产标准
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的直接组织和领导者,对施工安全负有直接责任。
1、领导工人队组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对施工危险部位提出安全措施。
2、主持项目部每周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制定专人及时纠正。
3、对违反操作规程现象,应立即令其纠正,在未改正之前不能继续施工。
4、经常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负责新工人进场后的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对未经教育而开始工作的新工人发生安全事故要承担责任。
5、对所管的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的一切安全防护措施等的完整、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要求负有直接责任。
6、认真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和上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要修改必须经原编制单位批准。
第二章 施工工长岗位责任制
一、工作标准
1、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服从工作安排,认真做本职工作,要对自己工作负责任。
2、参加月旬、日旬作业计划的编制,保证形象进度计划的完成。
3、学习熟悉和参加图纸会审,认真向队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填写整理有关安全资料。
4、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及时提出各种产品、半成品和工具的需用量计划。
5、结合施工实际,按时签发施工任务单和材料限额领料单,合理分配队组施工任务,及时验收队组完成的分部、分项工程量,协助预结算部结清队组的施工任务账。
6、组织工人队组进行质量自检、互检、交接班检活动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安全措施,杜绝事故的发生。
7、负责检查复核、放线、找平等工作,确保工程几何尺寸。
8、合理使用原材料、工具及施工机械,实施施工现场文明生产。
9、组织工人提出合理化建议,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10、参加质量安全检查和事故分析,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纠正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反映,使事故杜绝在萌发状态之中。
二、质量标准
1、在项目经理组织下负责指挥施工生产,把施工规范、规程、规定、质量要求、施工措施等向队组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
2、组织督促班组自检并填写隐蔽工程记录和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经项目经理、班组长签证后送单位工程负责人并参加由单位工程组织的质量检查。
3、认真检查复核原材料、半成品还有构件、加工件和设备的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严禁将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上,确保工程质量。
4、对工程测量、定位、放线、标高等负技术责任。
5、指导班组开展创优产品和安全生产小组活动,并参加本单位定期检查。
6、对不按图施工、违反操作规程、粗制滥造行为、质量低劣班组或个人有权制止令其返工或停工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
三、安全生产标准
1、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方针,认真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令和企业规章制度。
2、对所担任工程施工的安全生产的一切安全防护措施负有直接责任。
3、开工前向队组进行施工方法安全措施的详细交底。
4、把安全工作贯穿到施工生产的具体环节中去,特别要做好有针对性的书面安全技术交底,遇到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生产必须服从安全。
5、组织班组学习安全操作规程并检查情况,教育工人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6、发生重大事故伤亡,重大未遂安全事故要保护现场并及时上报。
7、有权拒绝不科学、不安全、不卫生的指令生产。
8、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采取措施予以改正,否则不能继续施工。
第三章 技术负责人岗位责任制
1、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完成工作任务。
2、贯彻执行国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4、组织参加工程的图纸会审,并做好编制工作。
5、协调解决图纸疑难问题。
6、与建设方、监理等协调解决技术问题。
7、参加隐蔽工程的验收工作和工程竣工工作。
8、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9、对工程测量标高等负直接责任。
10、认真检查、复核原材料、半成品、构件、加工铁件和设备的合格证等质量保证资料,发现问题及时汇报,严禁将不合格产品用到工程上,确保工程质量。
11、要经常召集管理人员及班组长开会,把平时工作上所发现的技术问题和质量问题大胆地在会议上提出有关方案措施。
12、对不按图施工,违反操作规程,粗制滥造行为,质量低劣班组或个人有权制止,令其返工或停工,并及时向部门经理汇报。
第四章 安全员岗位责任制
1、在部门经理的领导下,服从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2、负责检查、监督实施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并负责向作业班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3、检查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地下管道、脚手架安全、机械设备、电气线路、仓储防火等是否符合安全规定和标准。如发现施工现场有不安全隐患,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督促实施并对改进后的设施进行检查验收。对不改进的提出处理意见报项目负责人处理。
4、正确填写施工现场安全措施检查情况和安全生产月报,定期提出安全生产的情况分析报告和意见。
5、处理一般性的安全事故。
6、按照规定进行工伤事故的登记、统计、和分析工作。
7、对违反操作规程现象应立即令其纠正,在未改正之前不能继续施工。
8、对所管的施工现场环境安全的一切安全防护措施(水电、架子、四口)等完整,齐全有效是否符合要求负有直接责任。
第四部分 采购员工作制度
1、采购员须注重职业道德,品行端正。做到不吃回扣,不贪污受贿,不吃请,不虚开发票,不从中牟利,不卡、拿、要,公正廉明。
2、不迟到、不早退。采购员在工作中要多跑、多对比、多总结,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采购业务水平。
3、定期汇总所进的采购资料,协助财会进行工程成本核算。
4、建立材料采购供应渠道,进行供应商的择优选择,新供应商的开发工作。
5、加强与使用材料部门的联系,尤其是按时、按质、按量控制好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6、所购大宗材料必须要求供应商提供合格证明,严禁购进质量控制好工程所需的各种材料,确保工程能顺利进行。
7、控制材料入户的数量与质量,能准确无误分配好材料运送到所需工地,做好材料的存放、堆码管理工作。
8、根据工程部施工计划及剩余材料情况做好材料采购工作。
9、在购进材料时发生质量、数量异常情况下,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与施工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处理。
10、做好供应商的选择、评议工作,建立牢固、可靠的供应基地,并不断挖掘供应商,以保证项目材料供应的不间断性。
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篇2
事业单位由于其单位的公有性质, 因而其所有的收支包括财政收支和非财政收支, 都应该处于国家财政、财务制度的管理范围中, 要讲求效率、规范收支, 从这个角度说, 对它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与财政收入的管理和监督, 应有共性的地方。另一方面, 事业单位由于存在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的分类, 其非财政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取得的成本不同、来源渠道不同、受监督的程度大小不同, 加之单位的业务性质不同和资金流动特点不同等差异, 因而对这两类收入的管理要求、管理目标和管理原则又有特殊性的地方。财政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既要讲求效率又要顾及单位事业功能的发挥, 力求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
关注1999年后部门预算编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制度等财政制度变革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变化, 有助于更清楚地考察财政对非财政预算资金与财政资金管理和监督的共性, 并在此基础上明晰管理与监督它们之间的特殊性。
一、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内涵
(一) 从收入角度看财政性资金
20世纪90年代, 财政性资金的内容包括财政预算资金和财政基金。其中, 财政预算资金又包括预算内资金与预算外资金。1994年颁布的《预算法》及1995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指出, 预算内资金包括各种税收及部分行政事业性经常性收入, 国有资产出租、出让所得的资本性收入等。财政部1996年11月颁发的《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指出, 预算外资金包括下述五类收入:一是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二是各种基金 (资金、附加收入) ;三是从企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收入及其他资金;四是乡 (镇) 政府开支的乡自筹资金和乡统筹资金;五是其他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财政性资金。主要包括各种捐赠资金, 财政拨款有偿使用回收资金中未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部分, 国家行政机关派驻境外机构的非经营性收入, 财政专户利息等。财政基金是国家为了实行其职能的需要, 通过财政分配渠道形成的, 用于特定专门用途的资金。按其构成的经济内容, 可分基本建设基金、国家能源交通重点建设基金、债务基金、社会保险基金, 支援经济落后地区的发展基金, 财政后备基金等。
以前的财政资金主要包括强制性的税收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基金。那时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主要指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 也包括财政批准留用的收入, 还包括单位利用国有资产和资源获得的其他收入等。
1999年后, 推行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等四项改革。据调查, 改革后, 单位的资金支配和管理权限、银行账户设置权限、设备采购权等方面的权力削弱, 财政性资金的内涵较改革以前发生了变化。改革后, 财政收入主要从税和非税两个角度划分为税收收入、非税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按性质分为预算内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改革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把预算外资金的提法过度为非税收入的提法。变化在于, 改革以后单位利用国家资源、国有资产等获得的收入属于财政资金范畴。因此, 现阶段事业单位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主要包括单位经营、服务收入, 财政批准留用的收入, 非财政预算资金的利息收入, 非国有资产、资源的租金利息收入, 未占用国有资源获得的其他收入等。
(二) 被调研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内涵
根据前述分析, 非财政预算收入有两个组成部分 (详见图1) , 一是省市级地方财政批准留用的专户核拨资金, 二是单位自己组织取得的收入。由于在本研究中各被调研单位没有相关的专户核拨资金收入, 因此本文仅涉及第二部分的收入。单位组织取得的非财政预算收入按来源性质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使用国资经营取得收入, 如租金收入、利息收入等;二是组织单位人力、技术取得的经营服务收入, 如工程收入、销售收入、咨询收入等;三是兼有前两类收入特征的非财政预算收入, 如投资收益、其他收入等。
事业单位是公共服务机构, 非财政预算收入流入事业单位, 弥补单位财政资金不足, 维持单位运转, 是单位能履行事业任务、完成公益性服务的资金保障, 因此, 它的核算原则不应以盈利等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但作为林业局事业单位主收入的工程收入和销售收入等生产性收入 (见图2) 由于可能耗费了人工成本或者物料成本, 因而又必须准确核算成本, 至少确保保本经营。
财政制度的改革有可能大幅缩减如图2所示中的利息收入、租金收入和占地补偿等财产收入的范围, 会从会计核算、资金管理原则、法规要求等对各种非财政预算收入类型产生影响。经调查, 2008年12月31日,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下属的34家事业单位中, 自收自支单位的租金、利息等财产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22%;差额拨款单位约占9%;全额单位占1%左右。自收自支单位的工程收入等经营收入约占单位总收入的65%;差额拨款单位约占37%;全额单位占1%左右。由于缺乏基期历史数据的比较, 本文仅从质的角度探讨四项财政改革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范围的影响。
二、影响事业单位收支管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法规政策体系
从财政预算法规体系构成的现状看, 有国家公共预算法规、国资经营预算法规和社保资金预算法规三个层次, 这是以静态的角度考察。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完善是一个动态变迁的过程, 它既要适应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又要不断更新改革自身的体系结构。在国家经济政治民主化的发展趋势下, 财政预算管理的透明化和规范化趋势越加明显, 从技术角度看, 预算管理要依靠细化财政收入支出预算编制和审批的程序、落实预算执行和监督的政策措施等手段, 不断完善自我以助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管理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财政预算法规政策体系, 受财政体制变迁、财政改革推进、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完善影响, 必然体现透明化操作和规范化运行的趋势特征和要求。
影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财政预算制度法规政策体系有三个层次:一是《预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犹如财政预算管理领域的“宪法”, 它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取得、使用、分配管理的宏观方向性财政预算管理原则。《预算法》第45条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收入必须全部纳入统一核算管理, 及时、全额入账”。就是要严格按政策法规正确划分行政执法收入和经营服务收入, 并正确使用收费票据, 正确进行账户存缴和核算管理。属于行政执法的“预算外资金”, 纳入“应缴预算款”核算;属于经营服务性质的收入, 纳入“事业收入”核算, 并按规范要求统一监督管理。事业单位应得的投资企业利润分配收入或相关收入, 要及时收缴和正确核算。可见《预算法》对预算收入的核算原则、核算内容、涉及会计科目等作出了规定。二是在此基础上, 按照财政改革时间顺序, 1999年财政改革以前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 规范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1999年后, 伴随执行部门预算编制、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集中采购、收支两条线制度等财政体制改革, 国家制定相关的法规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具体规范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使用分配管理, 如收支两条线制度就对事业单位利用国资经营取得的收益作出必须纳入单位统一核算的规定。三是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衍生出关于各部门、各地区财政资金预算管理的具体条文规定, 或者是针对具体工作中遇见的难题颁布的有针对性的处理办法和意见。这一部分法规在遵循前两个层次法规的前提下, 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处理。
三、1999年大力推进四项财政改革以前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
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理顺了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关系, 1999年后启动的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收支两条线制度改革等从财政收入支出管理的角度规范、巩固分税制改革的成效。上述制度变迁, 对事业单位收入和支出的取得、分配、使用、积累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 1999年财政改革以前的《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规定
《决定》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意思是明确区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范畴, 严禁将预算内资金划作预算外使用;第二层意思是明确要求将部分政府性基金等预算外资金纳入国库统一管理。《决定》指出: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 不作为预算外资金管理, 收入可不上缴财政专户, 但必须依法纳税, 并纳入单位财务收支计划, 实行收支统一核算。
(二)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明确本研究中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不属于预算外资金的性质, 从另一个角度界定了非财政预算收入概念的核心, 即事业单位通过市场取得的不体现政府职能的经营、服务性收入及其他收入。一方面, 《决定》指出取得非财政预算收入的合法性前提;另一方面, 《决定》详细界定了预算外资金的范围, 相应地可以界定非财政预算收入的范围。二是明确要求这部分资金虽然不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 但要公开、透明地纳入单位财务管理范围, 为今后加强和细化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制度规章奠定了指导性原则。
四、1999年后广泛推进的财政改革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的管理
(一)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对事业单位提出了收支统一管理的要求, 事业单位所有的收支活动都必须归口到单位财务部门, 实行统一核算、统一管理。管理对象的范围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 (第四条) 不包括自收自支事业单位。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按事业单位收支统一管理的要求, 非财政预算收入不纳入财政预算, 但把它纳入到单位预算统管范畴内。形成部门大收支的管理理念后, 以前的预算内、预算外资金管理概念更新为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项目, 非财政预算资金分解在这些项目中, 反映在部门预算编制内, 改变以前财务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状况, 使单位组织的收入得到充分合理使用。二是要求划清事业收入与经营收入、事业收入中预算外资金、预算外资金中应当上缴财政专户资金等, 预算指标进一步细化, 加强了对财政资金支出的控制力度。这种控制下, 对以前有一部分属于非财政预算资金范围的收入纳入了财政专户,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而对重新划分归类的非财政预算资金尚未确定具体的管理方案。三是由于自收自支单位可以排除在部门预算制度的管理范围之外, 因而非财政预算资金在全额预算单位、差额预算单位和自收自支单位之间就存在管理尺度上的差别。
(二) 国库集中管理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国库集中管理制度要求事业单位所有财政性资金均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收入缴国库, 支出通过国库集中支付方式直接支付。国库单一账户的设置, 是针对财政性资金而言的, 对于非财政性资金, 国库没有管理的职能。对非财政预算资金是否集中纳入国库管理, 尚未形成硬性的法规规定。
2. 对林业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一是从共性上看, 财政资金的国库集中支付, 把资金的直接支付改为财政直接或授权支付, 弱化林业事业单位现金管理职能。二是针对不同单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是相同的, 但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影响不同。假设没有区别资金来源和单位类型进行管理, 对于经营服务收入占较大比重的单位, 其资金收支比较分散, 财政资金占比不高, 集中支付的管理形式会影响其正常生产经营服务活动的开展, 可能会提高公共产品的效率。在这里,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可以采取分散管理的形式。而对于经营服务收入很少, 主要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单位, 采取国库集中支付管理, 相应地, 对这部分单位非财政预算资金就应该采取集中管理形式。三是针对单位有差异的工作性质,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对财政资金的管理要求是相同的, 但对非财政预算资金管理的影响不同。部分林业事业单位常年有工程建设投资项目, 周期长, 集中支付不利于单位事业发展, 在这类单位可以采取分散的资金管理形式。所以这类单位的财政资金与应采取集中支付制度, 而非财政预算资金可以采取非集中管理形式。四是微观之处涉及到对国资处置收入的具体处理的差异, 改革以前国资处置收入在“其他收入”科目核算, 改革后, 这部分收入统一纳入财政专户储存。
(三) 政府采购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2002年我国开始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该制度的目标是规范财政支出管理, 强化预算约束。《政府采购法》明确指出, 政府采购涵盖行政事业单位, 采购资金是财政性资金。
国家林业局2008年8月颁布的《国家林业局政府采购管理实施办法》第2条规定“各采购单位按照政府采购法律、行政法规和制度规定的方式和程序, 使用财政性资金 (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和预算外资金) 和与之配套的自筹资金。”这里的自筹资金, 是指采购人按照政府采购项目的资金要求, 按规定由采购人分担并自行筹措的资金。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根据政府采购法规的规定, 采购项目的资金一般通过财政部门开设的“政府采购专户”直接支付给供应商, 但具体操作有差异。对于资金的范围, 我国现行地方立法规定各不相同, 本文比较了一些地区的政府采购资金管理办法发现, 有的地区包含单位非财政预算资金 (如河南省、大庆市、厦门市) , 有的地区不包含这一部分收入 (如吉林省延边州) 。在支付管理原则上视采购的形式, 假如采取拼盘方式, 采购资金由预算内资金和单位预算外资金或非财政预算资金共同分担而进行的物资、服务采购, 则单位应在采购前一定时间将资金采购划入政府采购专户。属于自筹的非财政预算资金单独采购的, 由财政部门审核确认资金来源的合法和合规性后, 由采购单位自行采购、自行结算, 即采取所谓的“单一账户, 先存后支、专款专用”。
(四) 收支两条线制度
1.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的要求
“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主要着力目标, 一是规范非税收入财政专户的管理, 二是对国资收益和产权处置作出规范。2008年《中央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 中央级事业单位资产处置收入、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等属于国家所有, 应当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和财政国库收缴管理的规定上缴中央财政, 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2. 对事业单位非财政预算收入管理产生的影响
在财政改革以前, 由于政府财政收支分类不规范, 部分由国资产生的收入或利息在实践操作中划入非财政预算资金使用范围。2004年财政部颁布的《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向纵深推进收支两条线改革, 突破了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范畴, 表现在原来对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 又将国有资源 (资产) 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等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范围。因此, 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制度缩减了非财政预算资金的实践操作范畴, 就其对事业单位收支管理、事业发展等来说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假设对所有事业单位实行划一性的收支两条线管理, 因为林业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收入不稳定, 会影响预算编制进而会影响后一年单位的事业发展, 大一统的收支两条线管理可能还会打击单位积极性不能达到国资持续增值的目的。
五、研究结论
(一) 财政预算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收入项目分类的影响
以1999年国家选择试点单位编制部门预算、推行国库集中支付等制度为标志, 财政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在此之前,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的规定, 财政将事业单位收入分为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收入。预算内收入指来源于国家预算拨款, 即目前的财政补助收入;预算外收入指事业单位除预算拨款之外的其他财政资金;单位组织收入是单位运用一定的国有资源通过组织人力、技术等要素实现经济效益的收入。当时, 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严格区分, 当时财政对事业单位管理的平衡关系是预算内资金来源=预算内资金运用+预算内资金结存。1999年后, 推行四项财政以后, 事业单位的收入不再按与预算的关系进行分类, 而是以单位为主体, 全部收入按来源分类的大收入概念。财政对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平衡关系改变为:事业单位收入-事业单位支出=结余。
(二) 财政管理的范围变化
总体上, 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 财政根据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和从市场取得经济补偿的不同程度, 制定对它们有差别的财政投入政策。
1999年以前事业单位的收入由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单位组织取得的其他收入三类构成, 预算内资金纳入国库管理, 预算外资金由财政专户管理, 其他收入由部门自行管理。财政对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有专门和细致的收支管理规定, 而对其他收入并没有专门和细致的规定。执行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后, 配套采取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主要从支出角度细化了预算内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规定, 而对单位组织的非财政预算收入仅仅提供了管理模式的参考, 并没有非常细致明确的制度规定。但是, 这并不表明财政完全不对这部分资金进行管理。
实际上, 从单位类型分析, 部门编制制度对非财政预算资金也要求纳入单位统一预算、统一管理, 只是在管理范围上排除了自收自支单位。根据前述分析,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应该适度考虑单位类型、特点并结合国家事业发展需求, 采取有差异的管理策略, 既提高资金管理效率和监控强度又促进事业良性发展。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分析 篇3
股权分置改革后,中国证券市场呈现井喷行情,连续上涨。受巨大财富效应的吸引,证券市场的利益各方对盈余数字史无前例地关注,盈余管理再次成为国内外经济学、会计学和财务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研究课题。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一、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一)报酬契约动机
不论薪酬是与业绩挂钩,还是与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相联系,还是由控股股东发薪,用来反映经营者经营业绩的会计盈余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上市公司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另外,报酬有显性报酬与隐性报酬之分,前者即为公开的年薪,后者则多指非金钱的好处,如声望、政治前途、公款消费的机会等,尤其当上市公司是国有股占控股地位的时候,薪酬制度与人事制度缠绕在一起,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人员而言,声望和政治前途也许是他们更为看重的报酬。当然,这些隐性报酬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而评价管理人员业绩的重要依据是会计盈余,故在隐性报酬的驱动下,上市公司管理层也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二)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
在中国特有的额度制下,仅有少数企业可以获准发行股票,并且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故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公司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尤其是经营业绩不佳的公司,通过某种手段获得了上市资格,更需要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良好的经营业绩。另外,一旦获准发行股票,公司过去的经营业绩又会直接决定或间接影响股票的发行价格与股票的顺利发行,盈余管理显得更为重要。财务包装作为公司在IPO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司完全有机会在财务包装的过程中进行盈余管理。
(三)配股动机
中国上市公司取得上市资格后,最大的受益是能从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尽管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有一演变过程,但始终包含着对会计盈余指标的要求。
配股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数额以及顺利与否。业绩优良公司的配股价格无疑可以定价高一些,配股成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为了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也会进行盈余管理。
(四)防亏或扭亏动机以及保牌动机
上市公司一旦带上ST的帽子,筹资难度就会加大,资金成本也会上升,甚至暂停上市,在壳资源珍贵的情况下,意味着壳资源的丧失。所以第一年亏损的公司,扭亏或防止连亏是重要目标,若扭亏无望导致第二年亏损,第三年则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亏损,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产生。
(五)银行借款动机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企业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直到上市后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才有所降低。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普遍加强,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无疑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因为是中国企业中的佼佼者而被选中上市的,故相对于非上市公司,更容易拿到银行贷款。但对于扣上ST帽子的上市公司以及亏损公司而言,取得银行贷款则要困难得多。另外,这些亏损公司或ST公司直接融资已不可能(不能满足配股要求),故从筹资角度考虑,免亏或避免跨入ST行列是经营业绩不佳公司的首要目标,盈余管理则是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因而银行借款动机只是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间接动机,且出于此动机的上市公司数目较少,多为业绩不好的上市公司。
(六)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
高级管理人员的变动涉及到责任的交接和奖金等报酬的确定,管理人员有可能利用职位便利进行盈余管理。
(七)市场动机
市场动机包括:1.改善二级市场形象。证券市场上,现任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更清楚公司资产的质量和发展前景,相对于潜在的投资者而言,他们拥有内幕信息。通过盈余管理,释放出业绩良好的信号,以达到改善二级市场形象的目的。2.便于二级市场炒作。中国股市发展仍处于不成熟阶段,二级市场投机盛行。上市公司和机构投资者串通,通过盈余管理将利润做高,股价同步炒高,再借新制度实施之际,将以前有水分的利润挤出来。3.为购并增加筹码。由于上市资格的不易取得,众多的非上市公司试图通过购并达到借壳上市的目的。购并谈判中最关键的是购并价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的股权无疑可以卖一个好价钱。故上市公司有可能为购并增加筹码而进行盈余管理。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在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下,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多样,本文主要讨论会计管理手段,即上市公司依靠自身力量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及空白规范领域进行的盈余管理。
(一)应收账款管理
由于新制度给予上市公司坏账核算方法的选择权,盈余管理的空间加大;另外,应收账款与公司的销售收入密切相关。在经济环境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赊销政策(包括信用期,折扣率等)的放宽或收缩,无疑会影响到销售收入的变动,自然也会引起利润的波动。这属于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很难被外部信息使用者察觉。
(二)存货管理
存货跌价准备的提取,避免了残次冷质存货通过“待处理财产损失”科目长期挂账的做法,能有效地降低公司资产的经营风险,但也带来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
(三)折旧管理
上市公司只需要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就可以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由于上市公司的固定资产一般比较大,想在折旧上做文章的也多,因此,每年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固定资产科目进行审计的时候,主要关注固定资产的折旧政策和估计是否变更,并对折旧额进行测试,防止公司多提或者少提折旧来调节利润和资产。如今,新准则要求公司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方法及预计净残值至少每年复核一次,只要与原估计有差异时,就应当调整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与净残值,并且调整的方法采用未来适用法,不用追溯调整。因此,上市公司只要找到证据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与原估计有差异,就可以进行会计估计变更,对业绩进行调整,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
(四)长期投资管理
上市公司可以利用长期投资核算方法的变更来进行盈余管理:在子公司亏损时多采用由权益法向成本法变更,而在子公司盈利时实行由成本法向权益法的变更,从而增加公司的账面利润。
(五)不良资产管理
公司的资产中,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基本上不具备盈利能力,资产的质量较差,这四个项目统称为不良资产。其中,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的账龄已远远超过正常的信用期,收回的可能性极小,具有潜在亏损的可能;待处理财产损失是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的盘亏和毁损,其经济实质是经营过程中已发生的损失和费用,根本不可能为公司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若处理三年以上的应收款项和待处理财产损失,必然引起当期利润的下降。上市公司出于某种动机意图增利时,往往将上述两者不予处理,仍放在资产负债表中,此种做法也称潜亏挂账。潜亏挂账多为濒临亏损的上市公司和扭亏的公司使用,以达到当期增加利润的目的。
(六)各项准备管理
存货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均无确定标准,这些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新兴手段。
(七)借款费用管理
园林公司管理制度 篇4
2、苗圃必须为本公司园林工程服务,同时也要为社会绿化活动服务。
3、苗圃应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开展新品种选育和引进。
4、苗圃的所有名贵花木必须建立账册,详细记明品种、规格、数量、价格、出入苗圃时间、去向等情况。
5、苗圃不准存放私人花卉。
6、苗圃工作人员严禁私自将各类苗木、花卉、盆景等带出苗圃,违者处以原价五至十倍罚款。
某园林公司苗圃管理制度 篇5
苗圃是**园林繁殖和培育苗木的基地,其任务是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根据市场需求,培育各种类型、各种规格、各种用途的优质苗木。为提高苗圃劳动生产率,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此管理制度。
一、人员及考勤管理:
(一)人员结构
主管仓管养护工技术工炊事员财务
苗圃下设主管、仓管、技术员、养护工、炊事员岗位。各岗位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对苗圃进行管理。苗圃可根据实际情况,由主管向总部申请聘请临时工,临时工按照工作内容分配到相应岗位。
(二)岗位职责:
1、主管的岗位职责:负责全面主持苗圃工作,制定苗圃工作任务并组织实施,做好公司总部与下属员工之间沟通及反馈的桥梁工作。
2、仓管的岗位职责:苗圃物资发放、回收、管理、更新、统计及物资申购。
3、养护工的岗位职责:苗圃苗木日常养护。
4、技术工的岗位职责:指导养护工人施药、施肥、及日常苗木养护。
5、炊事员的岗位职责:负责苗圃所有人员的就餐及公共区域卫生打扫、食材以及炊具采购。
6、财务的岗位职责:苗圃物资采购、苗木购买、销售的记账、苗木的统计。
(三)苗圃日常工作制度
1、所有职工要身体健康,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持身份证或有效证件上岗,公司备案。
2、苗圃主管有聘用、辞退、奖惩工人的权利,技术员有建议聘用、辞退、奖惩工人的权利。
3、加强团结,互相尊重,树立起良好的团队精神。
4、所有人员要自觉维护公司利益,严禁做出损害公司名誉和利益的行为和言论,管理人员要有保密意识。
5、服从上级安排,听从指挥,经教育3次以上不改者,给于辞退。
6、每项工作开始前由技术员对工人做详细的技术交底,并在工作过程中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整改。长期工人由技术员不定期进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7、工作期间不得因为过量饮酒影响工作,不得打架斗殴,所有员工须以集体利益为优先,不得破坏公物。
8、工作要积极主动,认真负责。不能消极怠工,相互攻击,否则将给与一定的处分,屡教不改者直接开除。
9、爱护公司财物,无故损坏照价赔偿。
10、鼓励各岗位人员提出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的合理建议,但在建议未被批准之前,严禁私自改变工作内容,对于违反者视情况给予处罚。
11、公司鼓励所有人员对工作提出有利意见。对公司或工作有重大贡献的意见和个人视情况给予奖励。
(四)考勤制度
1、出勤时间:冬季上午:8:30--12:00;下午:13:00--17:30 夏季上午:8:00--12:00;下午:14:00--18:30 每周休息一天,休息时间可采用轮休的方式进行。其他节假日放假时间由苗圃主管参考公司总部以及苗圃实际情况安排并报总部审批。
2、所有职工要按时上下班,不允许迟到早退,迟到或早退超过10分钟,给予记录在案,由炊事员每日填报考勤表并经主管签字后存档。考勤记录作为公司发放福利的参考信息。
3、所有人员请假要提前申请,经批准后方可请假;普通员工请假一天之内由苗场主管批准,主管请假须由公司总部批准。所有员工请假一天以上须由公司总部批准。若请假岗位影响苗圃正常日常工作,该岗位人员需找到暂代工作者方能请假。
二、技术管理
对于技术管理来说应因地制宜,具体可以划分为四季,依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及植物的生长规律来进行有效的管理,促进苗木的快速、健壮生长,从而缩短生产周期,实现尽快盈利的目的。
1、春季管理:随着气温回暖、雨水增多,一些感温性强的苗木开始萌芽,病虫害也随之而来。此时,应及时加强对苗圃的早春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施肥:对于冬季未完成施肥工作的,应抓紧施肥,并在苗木发芽前完成施肥工作。(新栽植的苗木半年以后才能施肥)(2)、清沟排水:此时属于苗圃管理上的相对淡季,应抓紧时间完成苗圃排水沟的清理工作,为雨季的到来提前做好排涝准备。
(3)、清除冬草:对于成年苗木来说,基本上不会受到冬草的危害,但对于小苗及地被来说,随着气温的回升,受冬草的危害就较大。此时应加强冬草的清理工作。
(4)、虫害防治:此时基本上不会受到任何虫害的影响。但在南方,随着气温升高、天气干旱及苗木嫩芽的萌发,极易发生蚜虫危害。应引起注意,提前做好防治工作。
(5)、做好苗木的繁殖、移栽、补苗工作。
(6)、做好抗旱工作:遇到春旱年份,应及时浇水抗旱。
2、夏季管理:夏初是苗木一年中生长的第一个高峰期,但也是病虫害高发期。此时应加大管理力度,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防旱、防涝:遇到干旱天气,要及时进行灌溉。苗木速生期的灌溉要采取多量少次的方法,每次要浇透浇匀,且尽量避开中午阳光最强烈时候浇水(特别是小苗、新栽苗及地被等植物)。此时亦是阵雨多发期,雨前、雨后应及时做好清沟排水工作。
(2)、除草:夏季是田间杂草生长的旺盛期,必须做好杂草的清理计划,应尽量做到“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并结合使用一些触杀性的除草剂,来达到控制田间杂草的目的。
(3)、虫害防治防治:随着苗木的旺盛生长,大量出现危害苗木。此时应加强田间调查,提前做好害虫预测,并及时地、合理地采取防治措施。
(4)、夏剪:夏剪相对于冬剪来说工作量就较小了,主要做好苗木的抹芽、过密枝的疏剪及分蘖枝的清除工作。如果此时不能及时对苗木采取进行修剪措施,不仅造成了苗木的营养消耗,而且加大了冬剪的工作量,还影响了苗木的品质。
(5)、追肥:为了满足苗木的旺盛生长需求,应及时地对苗木进行追肥,追肥以速效肥为主。尽量采取沟施、穴施的方法,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6)、防风:夏季天气风云莫测,大风天气极易给苗木造成损伤,应提前做好大树及新栽苗木防风工作。
3、秋季管理:秋季管理与夏季管理基本类似,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除草:初秋仍是田间杂草猖獗的时候,必须加强田间杂草的清除管理工作,并可结合除草进行田间松土。
(2)、防旱、防涝:秋季是苗木的生长的第二高峰期,遇到干旱天气应及时进行田间灌溉。遇到秋雨连阴天,应及时排涝。
(3)、虫害防治:此时仍是蛀杆害虫及地下害虫的高发期,应加强防治力度。(4)、科学施肥:对于小苗及地被来说,秋季应加强磷、钾的施用,以促进其木质化程度,提高其苗木的抗逆性。尽量减少或停止施用氮肥。
(5)、繁殖、移栽:秋季气温适宜,应及时进行苗木扦插繁殖、移栽等工作。
4、冬季管理:冬是春的开始也是秋的延续,此时虽迈入冬季,但部分苗木的木质化程度仍未完全完成,极易受到突然寒潮的伤害。故此时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并做好冬剪工作,为苗木来年春天的生长储存养分及提高苗木的抗寒性,以保证苗木安全越冬。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冬剪:除去苗木下部弱枝、徒长枝、交叉枝、病虫枝等,并随着冬剪工作,完成苗木的整形、定杆。
(2)、病虫防治:此时病虫防治工作,主要体现在清理易发病虫害圃间的杂草、落叶。将杂草、落叶进行集中烧毁,以破坏病虫害的越冬环境。并配合使用石硫合剂对易感病虫害的苗木进行树干涂白处理。
(3)、深施基肥:基肥的肥效较慢。故,应在苗木的生长期到来之前完成施肥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为春季苗木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4)、越冬防寒:随着冬季的来临,应提前做好新栽苗木及不耐寒苗木的越冬保暖措施。
(5)、苗木存活率统计:做好本苗木存活率的统计核查工作,为来年田间补苗做好生产准备。
三、苗木入场管理
1、根据苗圃以及公司实际需要,由苗圃主管、技术员会同总部相关负责人制定出每月、年的栽植采购进圃计划、确定采购的苗木品种、规格、数量以及进入苗圃时间。
2、苗木到场后,及时由技术员组织工人卸车,由技术人员逐棵进行检查验收,由财务人员逐棵统计合格苗木数量,并建档入账。
3、对入圃苗木质量规格不符合公司要求时,由苗圃主管会同公司有关负责人协商解决,对土球、冠形较好、规格与采购要求稍有差距、能保证成活率并且有价值的苗木做降级处理,反之打回。
4、在苗木验收后逐棵挂上标签,注明产地、品种、规格、挖掘时间、到场时间、采购人、验收人。
5、苗木经验收后要及时栽植,及时灌溉,不能马上栽植的要随时盖上草帘或遮阳网,严禁暴晒。如苗木发芽后并要喷水保湿,对于大规格苗木或价值较高的苗木,还要采取施生根液、营养液等保活措施。
6、苗木栽植后在标签上增补上栽植时间、栽植人。
7、苗圃主管和技术员对苗木的成活率及后期的养护等负有直接责任。
四、薪资管理
1、固定工:苗圃所有固定工实行月工资制度。各岗位工资标准由总部制定。工资按月发放。
2、临时工:临时工实行日薪制度,各岗位工资参照固定工工资标准制定,可参考(临时工日薪=固定工月薪/30)的标准,工资在临时用工结束后一次性发放。
3、固定工及临时工遇公司福利时按照公司具体规定执行。
五、绩效管理
1、员工薪酬待遇绩效按照公司绩效管理文件实行。
2、苗圃所有新种树苗存活率不应低于99%。每年年底公司对苗圃进行树苗存活率进行考核。树苗存活率低于99%则认定为存活率不合格,酌情扣除部分年终绩效奖。
3、苗圃每年年初制定来年财务计划,包含总计划和分部计划。计划遇不可抗拒因素可进行适补充调整。每年年底由总部财务部对苗圃财务进行财务考核。财务考核结果与苗圃年终绩效奖直接挂钩。
六、财务支出及报销管理
1、苗圃每笔支出费用都必须由财务人员登记并凭有效票据进行报销。
2、每笔报销必须由经手人签字,苗圃主管签字同意后方可报销。
3、单笔支出费用大于人民币500元时需报董事长或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执行。当没有条件当面申请时,可通过电话或其他方式申请。
园林绿化管理制度 篇6
绿化—绿化工作管理规定
一、保洁部的绿化工作为外包。
二、绿化公司
1、应与保洁部签定“绿化服务协议”,明确绿化服务范围、标准等内容。并派绿化主管、园艺师、绿化工在保洁部现场负责绿化养护工作,在工作场所要规范着装,遵守保洁部各项规定。
2、应每年初向保洁部报全年《植被养护计划》,经保洁部经理批准后参照实施,并于每次养护后将养护内容填写在《植被养护记录》中。
3、绿化公司应按保洁部要求提供鲜花、绿植租摆服务,内容见《鲜花、绿植签收单》,保洁部需随时核查、确认。
三、保洁部
1、绿化主管应填写本公寓的《绿化档案》,并在各类植被位置使用标识牌。
2、绿化主管应对绿化工作实施检查(建议《绿化周检表》)。
3、由保洁部的考评小组对绿化工作进行检查,每月一次。检查结果记录在《绿化工作月检表》上。如有不达标情况,按双方的协议处理。
绿化—草坪养护作业标准
一、浇灌、排水
1.用土钻检查草坪土壤干湿程度,草坪3-5CM、树木20-30CM若呈干燥状,应及时进行浇灌。
2.绿地养护人员应使用专用水管进行浇灌,浇灌应湿透根系层,但不允许长时间积水。
3.浇灌时期和浇灌时间可按下列规定:----春秋两季充水浇水,每周一次。
----夏季勤浇水,每周二次,宜早晨浇,安全越夏。----冬季封冻前,草地植被浇水、封冰保证植被完全过冬。注:每次刚浇完草坪后,应张贴通知或提醒行人,不要随意踩塌和踢足球,防止草坪被破坏。
二、修剪
1.草坪长到100-150毫米时,应予修剪。
----大面积草坪(面积≥50平方米)应用手推式草坪机进行统一修剪;
----小面积草坪(面积≤50平方米)可用割草机或大号枝剪进行局部修整。
2.草坪修剪后高度为60-100毫米左右,每10天修剪一次。
三、清除杂草、杂物
1.与管理区域的草坪形态不符的杂草,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清除,并要求除早、除小、除净。2.清除杂草作业分人工除草和化学除草。3.人工除草用尖头小刀进行挑除。
4.化学除草应由绿地养护人员用喷药器进行喷洒,除草剂可根据杂草种类具体配置:
----双子叶杂草(一般为阔叶杂草)可用2,4-D等除草剂进行防除;----单子叶杂草(一般为条形叶杂草)可用草坪宁1号等除草剂进行防除。
一周后,对未清除的部分杂草,可通过人工除草的方法进行补除。5.除草效果测评,以立姿目视草坪无杂草为准。
四、施肥
1.冷季型草坪种追肥宜在春季或秋季。
2.追肥应以复合肥料为主,追肥的时间和数量可根据土壤肥力、草坪和幼苗生长等情况而定。
3.早春、晚秋可施有积肥,施肥方法可撤施和根外追肥。4.每年施肥一次,每次施肥成分含量分别为:磷3克;钾2克;氮5克。
五、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预防:预防性喷药每年一次,预防病害以喷灭卵药、灭菌药为主。预防虫害以喷灭虫药为主。
----除害:可依具体情况,选择无公害药剂或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消除病、虫害。
六、其它养护
无明显枯枝杂草、最大地面裸露块低于0.5平方米,裸露面积在总面积的0.9%以下,缺株率在0.8%以下。
绿化—树木养护作业标准
一、浇灌、排水
1.夏季浇灌宜早、晚进行,浇灌要一次浇透,尤其是春、夏季节。2.若处高温久旱(气温高于35℃,10天未下雨),应及时进行浇灌,一般应在清晨或傍晚进行浇灌。
3.暴雨后一天内,树木周围应该排水。对于地势低洼处的雪松等易水淹的树种可采取打透气孔的方式排水。
二、中耕、除草
1.树木根部附近的土壤要保持疏松。易板结的土壤,在蒸腾旺季应每两个月松土一次。
2.乔木、灌木周围大型野草,应结合中耕进行铲除,特别注意具有严重危害的各类藤蔓。
3.中耕、除草宜在晴朗或初晴天气,且土壤不过分潮湿的条件下作业。
三、施肥
1.树木休眠期可施基肥。树木处于生长期,可依据植株的长势对其施追肥。
2.乔木和灌木均应先挖好施肥环沟,其外茎应与树木的冠幅相适应,深度和宽度均为25-30厘米。
3.施用的肥料种类应视树种、生长期及观赏等不同要求而定。施肥宜在晴天。
四、修剪、整形 1.树木应通过修剪调整树形,均衡树势,调节树木通风透光和肥水分配,调整植物群落之间的关系,促使树木茁壮生长。各类绿地的乔木和灌木的修剪以自然树形为主。
2.乔木类:主要修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和败技。
3.灌木类:灌木修剪应使枝叶繁茂,分布均称。修剪应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的原则进行。
4.绿篱类:绿篱修剪,应促其分枝,保持全株枝叶丰满。花球应确保春、秋两季各修剪一次。
5.地被、攀缘类:地被、攀缘植物修剪应促进分支,加速覆盖和盘缠的功能,对多年生的攀缘植物要每年一次翻蔓,清除枯枝。6.修剪时切口都要靠节,剪口要平整。对过于粗壮的大枝应采取分段截枝法,操作时应注意安全。
7.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可稍重剪;生长期修剪以调整树势为主,宜轻剪。有伤流的树种应在夏、秋两季修剪。
五、补植树木 树木缺株应尽早补植。
(一)补植季节规定:
1.应在春季土壤解冻后、发芽以前补植,或在秋季落叶以后、土壤冰冻以前补植。
2.补植的树木,应选用原来树种,规格也应相近似。若改变树种或规格,则应与原来的景观相协调,补植行道树树种应与同路段树种一致。
(二)枯死植株的挖除
1.结合补植工作对枯死植株进行调整。
2.挖除枯死植株作业,应事先报经保洁部经理(必要时报市园林主管部门)审批,不得擅自挖除。
六、防护抢救:
1.为防止人员、车辆碰撞树木,可在不影响景观的前提下加设护栏。2.在暴风雨来临前夕对存在根浅、迎风、树冠庞大、枝叶过密的树木及时采取立支柱、绑扎、加土、扶正、疏枝、打地桩等六项综合措施(预防工作应在 6 月下旬以前做好)。
3.对暴风雨中已发生倒状的树木,应分轻重缓急及时抢救。
绿化—花坛、花境养护作业标准
一、花坛的养护、管理
1、根据天气情况,保证水分供应,宜清晨浇水,浇水时防止将泥土冲到茎叶上。
2、做好排水措施,防止雨季积水。
3、应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4、花坛保护设施应经常保持完好。
5、花坛内及时清除枯萎的花蒂、黄叶、杂草、垃圾;及时补种、换苗,保证基本无枯枝残花。
二、花境的养护、管理
1、每年休眠期可适当耕翻表土层,施加有机肥。
2、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每年在春季、夏季进行预防性喷药各一次。
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篇7
中小企业 大多会借 助于改变 经营策略 来有效保 障自身的 稳定发展 。武汉大学 经济与管 理学院副 教授 , 武汉大学 管理学博 士严若森 先生所著 , 科学出版 社于2009年11月出版的 《公司治理与 制度优化 》 一书重点 从公司治 理释义 、 公司治理 模式 、股权结构 与公司治 理 、公司治理优化 、公司治理 转型与创 新等五个 维度对公 司治理进 行了解构 , 并将制度 优化蕴涵 其中 。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的意涵 在于 , 公司治理 不应被视 为孤立的 社会治理 单元 , 因为其本 身即内生 于其所处 的制度环 境 , 正因如此 , 公司治理与制 度优化不 能仅仅局 限于微观 治理结构 , 其尚应担 负起衔接 宏观治理 结构与社 会治理变 迁的责任 。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 》 有助于丰 富与深化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的理论 与实践 , 并对中国 公司治理 改革与体 制转型具 有指导意 义与参考 价值 。
随着经济 体制改革 的不断向 纵深发展 , 企业中中 小企业占 比逐年递 増 。 故而其发 展的 “健康 ”程度会在 很大程度 上影响整 个国民经 济的发展 。而在这样 日趋复杂 的环境中 , 中小企业若 想在如今 的全球化 市场经济 中获利 , 往往要有 效地解决 各种来自 于管理制 度的问题 。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 》 第1章 “公司治理 释义 ” 中 , 对 “优化管理 制度 ” 一词的意 义定位为 :首先 , “知识经济 时代 ” 使得中小 企业必须 采取有效 措施优化 自身的管 理制度 。2 1世纪作为 “知识经济 时代 ’’, 经济发展 与增长的 主要动力 已经上升 到了知识 忧化这一 层面一一 就企业来 说 , 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 变革往往 都需要知 识来予以 促进 , 换言之 , 就是现代 企业管理 借助于知 识经济而 迎来了全 新的局面 , 中小企业必须借助于各种优化升级来使得经济效益有 所提升 , 而这些的 基础就在 于优化企 业管理制 度 。其次 , 现代中小 企业必须 有效地优 化管理制 度以求获 得长期发 展 。在全球经 济 — 体化的背 景下 , 企业要面 对各种市 场竞争 , 就必须要 借助于新 技术 、新产品的 研发来提 升竞争力 , 方可获得 生存发展 。这就要求 中小企业 必须要尽 快调整管 理模式 、 完善组织 机构— 而这些实 际上都是 企业管理 制度优化 的活动 。再次 , 中小企业 优化管理 制度也是 提高核心 竞争力的 重要 “砝码 ” 。
书: 《公司治理与制度优化》 作 :严若森 版 :科学出版社:2009年11月1 曰 价 :48元
众所周知 , 追求经济 利润最大 化是所有 企业经营 的最终目 的 , 尤其是中 小企业更 是深受规 模 、成本的制 衡 , 而在利润 最大化方 面过度渴 求 , 往往会制 约企业经 营管理过 程中其他 方面一一 激励和决 策机制 、优秀管理 人员的缺 乏和内部 管理职责 不清等问 题都源于 此 。故而 , 只有借助 于管理制 度忧化 , 中小企业 方才能够 保证发展 的均衡以 提升核心 竞争力 。最后 , 中小企业 管理制度 优化是企 业现代化 、国际化的前提 。传统的 “集权式 ” 企业管理 模式在如 今已经不 合时宜 , 而中小企 业要在市 场竞争中 占据一席 之地 , 往往要有 效地参照 国际市场 惯例和根 据市场需 求 , 来对管理 组织加以 有效调整 , 从而协调 与控制经 营活动 , 摒弃企业 经营中 “体制不适 应 ” 的情况 , 从而在实 现各项经 营指标的 过程中提 升自身活 力3
如今的中 小企业管 理制度当 中 , 主要的问题 表现为两 个方面一 一其一是 很多企业 仍然沿用 传统管理 方式 , 却没有有 效地认识 到其中的 弊端 , 甚至由于 各种原因 而或不敢 , 或不愿改 革 ; 其二是尽 管认识了 管理制度 忧化的重 要性 , 但又失之 于片面操 作 , 以至于企 业制度优 化和改革 优化两种 活动步调 不一致 , 造成了管 理制度忧 化成效大 打折扣 。也正因为 不少中小 企业由于 对市场等 因素的不 了解 , 传统的经 营思维往 往根深蒂 固 , 并最终造 成管理工 作落后 , 进而经营 问题屡现 , 同时市场 经济知识 缺乏 , 以至于陷 入经营泥 潭 。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 》 第1章 “公司治理 释义 ” 中 , 分别列出 “公司治理 内涵的界 定 ”一包括根 据公司治 理基本问 题 、 潜在冲突 、 理论基础 、制度安排 、治理内涵 等方面的 界定与重 新界定 ; “公司治理 的主体 ”— 包括股东 、债权人 、经营者 、雇员 、其他利益 相关者 、社会 , “公司治理的社 会经济系 统 ” 一一包括 市场经济 体制 、 经济发展 战略 、社会文化 环境 , “公司治理 概念模型 的一般架 构 ”— 包括公司 治理概念 模型构建 遵循的基 本原则和 蕴涵的基 本要素等 , 从其中的 阐述内容 告知经营 者 :只有借助 于详细的 市场调查 , 并从自身 出发制定 完备的管 理制度 , 重新规定 企业各个 方靣的活 动 , 方才能够有效 提升中小 企业整体 经营水平 。
很多中小 企业在管 理制度层 面上显得 很不完善 , 其原因主 要在于 :一是企业 内部的管 理制度存 在一定程 度的偏差 , 主要表现为工作思维上过分 强调 “以人为本 ” , 以至于管 理工作在实际操作 中缺乏应 有的权威 性 ;二是企业 管理制度 缺乏应有 的执行力 , 同时执行 过程也显 得较为僵 化 , 尤其是在 安全生产 过程中不 重视质量 管理的情 况更是经 营危机的 隐患 。 《公司治理与制 度优化 》 第2章 “公司治理 模式 ” , 以典型公司 治理模式 差异分析 、公司治理 模式趋同 论的介绍 、公司治理 模式变迁 的路径 、公司治理模式 的适应性 选择与构 建等内容 提醒读者 : 中小企业 管理制度 优化过程 中最关键 一步在于 管理模式 的优化 , 而在整个 管理制度 革新过程 中 , 应有效地 把握住工 作的重点 。 而在第3章 “股权结构 与公司治 理 ” 中 , 则分别列 举出股权 结构对公 司治理机 制的影响 机理 、基于股权 集中的公 司隧道效 应 、股权集中 型公司治 理解构及 其治理要 义 、股权结构 与公司经 营绩效的 关系等内 容 , 从其中透 露出重点 有二 :其一是人才 的管理 , 即以优秀 的人才执 行管理制 度优化的 工作并给 予支持 ;其二是企 业事务的 管理 , 应以 “等级分割 ” 的形式划 分事情的 重要程度 , 以之来尽 可能到位 地安排管 理工作 。
— 些中小企 业如今已 经认识到 了管理制 度忧化的 重要性 , 相应的操 作流程也 不能不称 之为完备 , 但在执行 过程中却 由于各种 原因而难 以真正发 挥其优越 性 。在此方面 的主要原 因在于 :很多企业 中人情关 系依然较 为严重 , 以至于管理 制度执行 过程中都 对其有所 衡量 , 即所谓 “人情大于 制度 ” , 而这样的 情况必然 会严重阻 碍管理制 度优化 , 影响企业 (尤其是中 小企业 ) 的健康发 展 . . 换言之 , 即中小企 业管理制 度的质量 往往取决 于管理者 。 《公司治理 与制度优 化 》 第4章 “公司治理 优化 ” 中 , 先后以公司治 理的结构 熵 、评价 、效率 、市场治理 机制等内 容 , 告知企业 要任用优 秀的管理 人才 , 推行科学 的管理制 度 ;第5章 “公司治理转型与优 化 ” 中 , 则以人力 资本专用 化与公司 治理逻辑 变迁 、外部网络 化与公司 治理边界 的拓展 、 文化激活 风险与公 司兼并流 程控制 、治理人假设 与公司治 理和谐等 内容为基 础 , 告知在管 理制度改 革中 “权利信任” 的积极意 义 。
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 篇8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总监 监管职能 管理职能
我国的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源自政府委派财务总监对国有企业实施监督,从本质上说,财务总监管理制度是所有者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在企业内部建立的由特定制度、机构与人员构成的财务监督与管理机制。目前,我国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大规模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财务总监委派制已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结构中,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集团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的缘由
1.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的需要
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相分离,产生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的目标是使企业财富最大化,并千方百计要求经营者以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这一目标,委托人与代理人均为经济人,其目标不完全一致,即经营者的目标与所有者(股东)不完全一致,经营者有可能为了自身的目标而背离所有者目标,由于两者间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及“内部人控制”现象。为了降低委托代理成本,所有者要寻找一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财务控制与分层治理机制,以加大对企业会计控制权的争夺力度,为此,股东需要在公司董事会和经理层设置一个能代表所有者利益对管理层实行财务监控的职位,这也是财务总监制度产生的根源。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做出制度安排是为防范、监督经营者背离所有者目标,公司治理中出现“股东→董事会→经理人员”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监督职责大大加强,信息不对称现象得到明显改观。
2.企业集团自身特性的需要
企业集团产权制度安排的特性,决定了集团内各具有法人地位的成员企业管理层面出现董事会主导、总经理和财务总监“双轨”运行的格局,整个集团又有集团公司作为母公司与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以股权关系为基础的各种关系。为防止子公司经营目标偏离母公司及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方向,实现集团公司资源配置的一体化整合效应,保证集团公司整体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母公司以投资者身份直接向子公司委派财务总监,来规范和约束子公司经营者的行为,使各子公司在重大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方面最大限度地体现集团整体利益。
从集团整体角度考虑,当企业集团产权设置空间范围广、涉及行业多时,集团会呈现出组织群体化、结构多层化、筹资多渠道化、投资多边化、经营多角化、规模巨型化、市场国际化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企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业务活动和各种矛盾,进而决定集团有大量复杂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因此,企业集团财务监控具有难度大的特点,需要设立专门的监控人员——财务总监。
二、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
财务总监的职能一般被定位监督职能的比较主流,但是笔者认为财务总监虽然是以监督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及其决策过程,但是不能一味地为监督而监督,集团公司财务总监还具有管理职能,而且只有管理职能发挥的好才能有效的实现其监督职能。财务总监的职能定位:(1)提供并审核财务报告,与总经理共同对财务报告客观真实性、合规合法性负责。(2)制定或参与审定财务管理规定及其他经济管理制度,指导并监督和审批企业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3)与总经理联合审批规定限额范围内的企业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汇往境外资金及担保贷款事项。(4)评价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提供并参与审定重大财务决策。(5)对董事会批准的重大经营计划、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6)对财务会计中的合法性、真实性、有效性负责,检查并制止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和可能造成出资者重大损失的经营行为,并向董事会报告。(7)指导内部审计工作,协调外部审计工作。(8)履行或提请批准对财务、会计、审计机构负责人的任免、晋升、调动、奖惩事项。(9)其他有关事项。
三、推行财务总监管理制度应注意的问题
1.财务总监的定位
财务总监和总会计师虽然在具体职能上有所重叠,但是从公司治理角度来看,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财务总监注重事前和事中控制;受所有者的委派,代表所有者的利益,对总经理有监督权;由于不在企业享受任何的经济利益,独立性比较强;重大事项财务总监与总经理的联签制,可发挥制衡作用。财务总监由董事会聘任,他对所有者负责,符合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而总会计师只对厂长负责,也就是对经营者负责,会出现“ 内部人控制”的问题。设立了财务总监的企业,应不再设立总会计师或分管财务的副总经理,以免职能重复与冲突,同时财务总监的职位不应低于总会计师或副总经理,应具有与总经理平行的地位。
2.财务总监的监管
由于与总经理联签容易导致财务总监的责任与被监督公司的利益挂钩,无形中会使财务总监谋求被监督企业的利益最大化,迎合企业经营者的利益需要。财务总监也有可能发生“道德风险”、“逆向选择”,因此要为财务总监建立一套激励约束机制。集团公司在委派财务总监时,应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财务总监的责任、权力及考核管理办法,将其工作成效与职务的任免、晋升以及物质利益挂钩。母公司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来评价财务总监的工作业绩,检查其职责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措施。使得财务总监在工作中有压力、有动力,能积极、主动地行使其职责,积极想方设法,维护所有者的正当权益和集团公司整体利益,并主动参与所在公司的战略规划及日常管理。
参考文献:
[1]邢永芳:关于企业集团内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若干问题探讨.四川会计,2002(3)
[2]廖颖杰:关于财务总监若干问题探析.财会研究,2003(9)
【园林绿化公司管理规章制度】推荐阅读:
乡镇园林绿化管理制度05-25
园林绿化管理制度优秀09-22
园林绿化管理处各项管理制度10-24
公司园林绿化07-04
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09-03
绿化养护管理园林绿化09-07
绿化管理下园林绿化09-15
某园林公司苗圃管理制度06-26
园林绿化公司动员大会经理演讲稿09-06
园林绿化现场管理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