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2024-09-03

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通用10篇)

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篇1

敬爱的院团委:

您好!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垂阅本团总支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在此我仅代表本团总支的全体同学向你们辛勤的工作表示深深的敬意!

参与社会实践,是学生接触了解社会, 培养创新精神,锻炼实践能力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当今社会金融风暴所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得到缓解;高校扩招,每年大学毕业生激增;外省大学毕业生纷纷涌入广东,本地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各种困难与威胁,面对现今社会复杂多变的形势,秉承着20xx年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践行真理 提升自我”的主题,经管五团全体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希望在实践中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这个社会,在实践中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自我,作为当今的青年大学生,我们都应该具有那种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的意识。

从社会实践的类型来看,主要有一下几种:

1 开展志愿服务类工作,展现自我的价值。有支援春运,放弃春节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做春运列车乘务员,也有到大沥汽车站参与志愿指导服务,还有的参加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组织的春节及元宵节的看望孤寡老人等服务项目。在付出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通过工作,同学们都更深刻的认识到,作为当今的青年大学生,应该具有那种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树立提升自我,奉献社会的意识。

2 单位实习类工作,适应企业单位环境。根据专业需要以及个人的就业方向选择,大多数同学都选择到单位实习来丰富和提升自我,到G2STAR广告公司做幕后工作,到市场研究公司去做市场调查,或者到公司做话务员,形式多样,在工作中学到很多课本上所学不到的东西,学会了与人沟通,学会了忍耐。

3 学习类,不忘在假期给自己充电。因为正值春节长假,难得有机会与家人团聚,部分同学会选择留在家中陪陪家人,然而,他们仍不忘通过看书及其他形式,丰富自己的知识,给自己充电。

4 创业体验,成长自我。佛山大学生兼职网、品尚广告文化公司、花街闹市摆摊……这些都是本团总支内同学们的创业项目,他们在尝试,也在收获和成长。

总之,今年的寒假社会实践具有一下两个特点:

一、参与自我服务,贴近社会,成长自我;

二、走进企事业单位,学习和认识企业单位的工作,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从而为实习做好准备。

在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中,经管系第五团总支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全体08级的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团支部共71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上交寒假社会实践登记表和社会实践报告各71份,实际各上交71份,没有缺交情况。其中实践报告共71份,各支部具体情况如下: 实践报告37份, 082实践报告34份。各班均无调研报告。

在对暑假社会实践各种奖项的评选中,通过同学自荐,团支委推荐,团总支委员会评选和老师最终评定的程序,团总支初评结果如下:

社会实践先进组织单位:支部

社会实践先进组织个人:叶丽云 王xx

社会实践积极分子: 韩xx

优秀社会实践报告: 黄xx、邹xx、叶xx、x芳、陈xx、xx英

优秀调研报告;无

面对最后一次的寒假社会实践,许多同学都有很多的感慨。因为,今年暑假我们就要开始实习了,但大家都认为,社会实践将贯穿在我们整个大学的学习生涯之中,不需要一定是寒暑假,只要参与和接触这个社会的任何一个环节,就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们将秉承院团委“践行真理 提升自我”的信念,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结合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自我,敢于担当社会责任,树立奉献社会的意识,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国家的安定繁荣,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团总支副书记:王xx

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篇2

一、中职会计课堂现状及问题分析

解决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对当前会计课堂这一媒介做出深入的分析, 只有分析现状, 找出问题, 我们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当前新的形式发展之下, 国家极其的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 也投入了大量的物力、财力去支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 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也意识到了会计人才的重要性。我认为在可预计的未来, 中职会计将会吸引更多的有志学员, 其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因此, 培育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人才就是当前会计课堂所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 传统教学模式占主导, 现代化的教学模式比较滞后

我国传统的填鸭式教育重心在于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传授, 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系统的专业知识。然而, 会计专业不同于一般的理论学科, 它除了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外, 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而这些是我国传统教学模式比较欠缺的。会计专业具有内容复杂、图标数据多、操作强、实用性高等特点, 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只会培养出“理论上的书呆子, 行动上的盲者”。它很难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不利于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实践型人才。因此, 我们急需转变传统教学模式, 引入现代化的教学, 将重心转移到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来。

(二) 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脱节

我国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宗旨及目标一直以来都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而且这一宗旨贯穿始终。然而, 现实是一些学校的中职课堂教学活动与这一目标严重脱节。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存在着懈怠情绪, 中职学生大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 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也较弱, 教师也比较轻视教学的过程, 大多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教师要承担起重大的责任, 教学过程如果不新颖、不创新, 那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更别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我认为教师首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 从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搬运者”向教学过程的促进者、指导者转变。

(三) 教学内容以学科为体系, 知识为本位, 与社会生活生产不相适应

当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普遍存在陈旧和老化的问题。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设置不尽合理, 特别是实践课的比重过小, 不利于对学生操作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此外, 学科设置的职业能力特色培养也不够突出, 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社会生产、生活状况联系不紧密, 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吸收, 也不利于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二、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

近年来, 随着中职会计教学突显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学界对中职会计课堂的改革一事也争论不断, 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无论是案例型的教学、生活化的教学、行动导向型的教学, 还是体验型教学, 抑或是模拟实验型教学, 笔者以为都是指向一个重心, 即是培养操作能力强及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它们都是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背景之下提出的有效教学的有益尝试。

所谓有效教学, 就是指效率、效果、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它要求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一般规律之下, 在有限的时间内, 以尽可能小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收获, 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有效教学理念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 它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促进、指导作用, 更强调教师以积极的合作者身份而非管理者身份融入教学活动中。它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那么有效教学应该如何进行呢?在这里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强调有效教学的实践活动:

(一) 建立仿真的会计实验室, 引入案例教学

仿真会计实验室是提高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其处理实际业务能力的有效途径,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可以深化这一目的, 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 便于他们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在案例教学中, 学生通过选择不同的角色, 快速进入会计和理财工作的现场, 有利于带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将被动听课转化为主动实践的过程, 有利于启发他们的思维, 培养开拓创新精神, 同时也使他们具备了“真刀真枪”的时间经验。

(二) 建立多媒体电教演示系统, 采用新式教学方法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中职教育也不例外。为了更好的回馈社会, 中职教育的教学也应该做到与时俱进, 完善多媒体的网络教学系统, 这种方式能转变学生对传统的“粉笔+黑板”模式的逆反心理, 从心理上引起他们的好奇心, 激发学习的动力。此外, 它通过幻灯演示、投影演示、录像演示等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 有效增加了教学容量, 扩展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视野。

(三) 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讨论、合作, 建立任务驱动教学法

2013任年务驱第动5通期常由中教旬师刊提出具体任务, 然后交学生讨论, 最后确定 (目总标第和任务。期学生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分工或合作的形式, 先进行自我评估, 最后由教师检查并作出评论。这样做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 由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而不 (在) 再完全依赖于老师, 同时也是对他们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应急能力的培养。

三、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总结

(一) 有效教学课堂要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有效教学课堂应该更加注重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它对于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团队精神、信息素养都有一定的要求。有效教学课堂要促进学生发展, 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并且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的形式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及见解, 充分展开高层次的思维过程。有效教学往往采取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的方式, 涉及大量现实的资料, 这就会促使学生运用判断思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 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发展, 这是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

(二) 有效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角色向促进者、合作者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往往处于管理者的地位, 他们单纯的以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有效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角色,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 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习的良好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 教师起指挥促进的作用, 而学生作为最重要的主体要积极金地去学习、创造。因此, 它要求教师要营造一个宽容性、接纳性的学习氛围, 并且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现有的水平、学习能力, 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摘要:中职会计以培养会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课堂教学作为一种中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 市场经济对人才规格和结构需求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传统的会计教学课堂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 转变传统会计课堂教学模式, 进行有效教学的实践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益创新。通过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应急能力, 实现国家素质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 2007年第9期.

[2]史永琴提高中职财会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新课程研究, 2012年第9期.

[3]李小娟.《中职会计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总结》.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3年第4期.

[4]曹兴美.《增强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效果的策略研究》.教育教学研究, 2012年第64期.

[5]张红梅.《中职会计课堂如何践行行动导向教学》.市场论坛, 2010年第1期.

[6]黄智高.《中职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职教论坛》.2004年第6期.

实践性语文寒假作业例谈 篇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古人早就知道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关系,陆游也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母语在实践中孕育,学习母语必然也要回到实践中来。“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围有多大,天地有多宽,学习语文的范围就有多大多宽。语文教师的任务在于,充分利用广阔的语文环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并把语文学习的成果运用于生活实践,从而沟通语文和生活的联系。

“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学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新课标的精辟论述,给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也对我们尝试设计语文实践性作业有了极佳的启迪。寒假期间,适逢我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学生的假期生活一定很丰富,给学生提供了较为广阔自由的语文实践机会。在给学生留假期作业的时候,开放的实践性作业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使作业的内容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作业的形式强调开放、探究和合作,作业的手段追求多感官参与,让作业活起来,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开放中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抛砖引玉,供同行参考。

一、溢满温情的交际实践

春节到了,我们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可是有些人依然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不能与亲人团圆,让我们也来向他们送去春节的问候。请精心编写几句拜年的话,写成祝福的卡片,也可编辑健康的拜年短信,来传达你最美好的祝愿(适于中高年级)。

语文是工具的,也是人文的。这个编写祝福短语,自制新年贺卡,编辑的拜年短信的作业,充溢着节日的温情,是假期中非常实用、操作性极强的作业。除了训练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学生一次简易的社会交际;还能使他们意识到:在我们享受团圆幸福的时刻,还有许多人坚守岗位,默默奉献,从而有效渗透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二、探究、尝试的操作实践

新年贴春联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你知道这习俗是怎么来的吗?请教别人或查阅资料,弄明白这个问题。帮助家长贴春联,并留心周围的春联,收集一些好春联,用毛笔认真写下来。自己也尝试着撰写一两副春联,也用毛笔写下来,看谁的是最佳自撰春联(适于中高年级)。

祖国文化博大精深,小小的春联中也有许多学问。新课程提倡的主动探究性学习的理念在这个作业中得到了体现。贴春联习俗的由来需要主动地去了解;尝试撰写春联,就需要先细心琢磨,探究发现有关的语文知识。另外,用毛笔书写春联还运用到了书法知识技能,可以说这已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

三、发现、积累的学习实践

假期中你一定会出去走走,一定会发现好些不认识的新字,这时你该怎么办呢?开学后比一比,看谁自学的新字多(适于低年级)。

我们没有必要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而应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这个作业意在激励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积累语言文字。对于低年级的同学来说,完成这个作业,让他们品尝到了自我发现、自我学习的收获与喜悦,在一开始学习语文时便充满热情、充满自信;还会使他们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培养学生学习汉字、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观察、分析的调查实践

正月初一这天,周围的人们都在忙些什么呢?做个小调查统计,并作简要分析研究,写出一份调查小报告(适于高年级)。

调查正月初一这天人们都在忙些什么,把人们的活动进行客观地统计,理性地分析,这是综合性很强的实践性作业,除了语文,它还涉及了数学、社会、品德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此题意在让学生丰富社会实践调查的经验,了解社会,提高综合分析、理性判断的能力,最后以语言文字来阐述清楚,回到语言的运用。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篇4

首先,我要介绍第一件大事:整个广西巴马县(我的家乡),所有的农民户口,都会以户为单位得到五斤猪肉。这是一件引起全县,乃至全广西注意的大新闻,让我县千万农民家庭欢欣鼓舞。

五斤猪肉虽少,大家庭可能吃一餐都不够,可是,县政府的这种关爱却深深的感动了所有农民家庭的心。所有家庭都记着党和政府的好,人们嘴里念得都是这次政府发肉的事,讨论的都是党和为政府的好,称赞的都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带给人们的真真切切的实惠。

我想说,这次“五斤猪肉”事件真的是实实在在惠民的活动,我亲眼目睹了这一活动,我亲眼目睹了这一活动过程(我们村负责分肉的人是我爸,分肉地点是我家),从来排队的人们兴奋的表情,我看到的是感恩。

话说十年前,每家每户都要在固定的时间到粮所交公粮,在那个年代,虽然基本上不会饿肚子,可交公粮还是一件相当令农民苦恼的事。

今日不同往日,如今,农民赶上了种地不用交公粮,反而得到公粮的大好时代,党和政府所做出的这种决定,对每户农民家庭来说,无疑是一种体恤和安慰。

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利益日益明显,真真切切的体现在生活中,这是很令人兴奋的事,我能享受这光荣的成果而骄傲。

还有一件大事,是在xx年1月31号这天,我们村村委组织村民集体打扫公路,以屯为单位,分路段清扫我村公路。

这次活动是半主动半被动的活动,由村干带头并通知各家各户自愿参加的。我和父亲一起参加了该活动。我一边用长长的竹扫把打扫公路,一边用手机拍下其他参加的乡亲打扫的过程。有全家出动的,也有一家一个都没参加的。

自愿参加的每一个人都很尽心尽力的打扫,公路边有的地方堆满又脏又臭的垃圾,乡亲们共同合作,不辞劳苦,把一堆又一堆的垃圾搬到垃圾场。我们从早上九点钟一直打扫到下午四点才圆满结束这次活动。

大学第一个寒假,我从未那么充实过。以前每次寒假都是干农活,等过年,而今年发生这一连窜令人欣慰不已的事,为我的寒假添了不少色彩。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篇5

又是一年春节到、各地一片欢乐祥和的过年气氛。我们以此为契机、这个寒假里、在班级团支部的带领下、我们高二(9)班也开展了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现总结如下:

小组活动、形式多样

这次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了调动全体同学积极性、我们创新的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将参与活动的15名同学分成三组进行实践活动、各组同学集思广益、商量出属于自己组独特的活动方案。通过这种方法、各组的活动方式各具特色、使得我班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

送去春节的温馨提醒

利用春节这个中华传统节日的契机、同学们在社区中积极向居民宣传春节期间的防火防盗知识。

活动中、我班同学不顾天气的寒冷、挨家挨户的发送宣传单、细心为居民送上温馨的提醒。尤其是对残疾人、孤老户等弱势群体、同学们更是认真嘱托。社区居委会的负责人们对我们的活动很是满意。同学们的热心使居民们收到一份别致的春节礼物、让大家过了个不一样的平安快乐年。这样的活动不仅给我们高中生回报社会的锻炼、更加强了我们与社会的联系。

扫雪给我们的启迪

年后、我市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将整个城市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第一场雪的到来在带来喜气与欢乐的同时、也给人们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为保障安全、我班组织了寒假里二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地点我们依旧选择在了兆丰路社区。在居委会负责人的带领下、同学们迅速积极的行动起来、共同清扫积雪、铲除坚冰、为社区内居民出行提供了安全保障、共建和谐美好社区!

本次活动、将会给出入社区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便利、也会让所有人了解、扫雪仅仅依靠环卫部门的工作人员是不能及时解决问题的、扫雪不能只依靠少数人、而是要依靠大家、依靠在这个城市里工作、生活的所有人共同完成、当大家意识到出行不便的时候、不再仅仅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是自觉的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加入到扫雪的行列、为自己、也为他人扫出一条洁净的路。

我的中国年——中国年文化调查

响应学校的号召、有的同学还利用假期对中国传统文化做了一番调查和研究、完成了中国年文化的调查报告。

寒假中、大家怀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对此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查活动。这已经不仅是在完成一项假期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同时也对我们祖国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有了较为全面较为彻底的了解。

这样的调查活动特别能激起团员们的爱国意识。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

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永恒的话题——亲情

难忘父母的目光任时间匆匆的飞逝、那其中不曾改的关心与期盼。它洞穿千年的风霜伴随着竹露的清响、带来朝露中第一缕阳光。人世间最美丽的是父母的目光。父母的目光是春风中第一声布谷鸟的歌唱、是夏日里红肥绿瘦的荷塘、是秋空中渐渐淡去的雁行、是冬雪中悄悄绽放的芳香。人世间最美丽的是父母的目光。以其无私和博大、在润物细无声的柔情中洗涤我狭隘而粗俗的性情。在你写满期盼的目光中我蹒跚而行。

亲情、这亘古绵延的永恒话题、依然是这次寒假社会实践绝大多数同学选择的主题。结合寒假活动“菜单”、我们要求每一个同学在过年期间为父母、为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分担他们的负担。同学们都充满感恩的帮助父母打扫卫生、贴对联等。是的、即使是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换得他们绽放的笑容与满心的宽慰。通过这次以亲情为主题的实践活动、让大家都感受到了父母的艰辛、收到了深刻的教育。

新的学期、再创辉煌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经过一个假期的休整与充电相信每一位同学都有了自己新的奋斗目标。同学们在思想上积极的要求进步、在学习上同样干劲十足、向着自己的目标一步一步迈进。而我们高二(9)班团支部也同样会将在新的学期里有新的改进、新的发展。我们将更加踏踏实实为大家服务、让大家都能够有更大的收获!

高二(9)班 曾思韶

寒假社会实践总结 篇6

一、实践形式

相比于暑假的社会实践,此次寒假实践最重要的特色就是09哲学的同学们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拂去岁月浮尘、闪亮民族之魂”专题调研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认真完成了项目。参加班级的实践项目不仅意味着大家集体意识的增强,更意味着大家合作能力的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该实践也让更多的英雄故事为人所知,为进一步填充民族革命精神宝库,弘扬中共精神,做出了我们自身的贡献,为建党xx周年献礼。

在完成班级社会实践项目的同时,还有很多同学做了其他的实践,大多都是以个人的形式完成,也有部分同学又加入了其他的团队进行团队项目。

在实践时间上,大家认真积极完成实践,实践时间均符合要求。

二、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

经过一学年社会实践的历练后,此次社会实践同学们在内容选择上更为丰富,而且实践的意义上更有进一步的提高。在社会调研、志愿服务、社会角色体验等活动方面都有同学进行了相关的实践。社会调研项目的增加体现了同学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洞察力的不断提高以及自身社会担当意识的不断提升。而志愿服务大家也都配以相应的调研,以实现在献爱心的过程中也更加深入的了解社会。社会角色体验为同学们迈入社会,进一步了解社会做了很好的铺垫,让同学们走出象牙塔,真正的了解社会,接触社会。

在班级的“拂去岁月浮尘、闪亮民族之魂”专题调研活动中,大家利用寒假期间,各团员在家乡所在城市,通过参观革命景区、参观革命纪念馆、访谈革命前辈、听老一辈革命家讲革命故事等形式,对如今少为人知,却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事迹进行深度挖掘与整理。并将其与将本地区已知的注明革命事件、英雄事迹加以整合。班里的每一个人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去做这个实践,彼此之间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以及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家拨开了时间的尘土,走向了历史的深处,对那段红色的往事有更多的理解,进一步的看了自己家乡的红色精神,进一步对我国的英雄人物有所了解,大家都觉得收获甚丰。

不仅班级的团队实践项目内容精彩,意义丰富,个人的实践活动也是精彩纷呈,大放异彩。

这学期杨晓宇同学延续夏天的“生命阳光、你我共享”项目,在保定进行了残疾人出行情况的调查。在此次调查中,她主要对残联等相关单位进行了采访,通过对这些单位的走访,她进一步了解到了残疾人作为弱势人群体的不易,以及残联开展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阻力,我们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残疾人生活的认识和关心,让残疾人也享受美好的人生。

对家乡民俗进行调查依然是同学们所喜欢的项目。王淇同学也是接续了去年冬天的对无锡市的文化进行了考察。通过泰伯文化节、梅村、梅园、无锡博物院进行考察,对在现代大都市之下文化流失情况和政府以及相关单位工作开展的矛盾进行讨论,了解到在现代大文化背景下,文化流失的现实不应该仅仅归于于政府工作的不当,我们作为公民,也有一定的责任。我们应尽我们的努力,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自己的贡献。骆秋芸同学调查了家乡的舞龙灯习俗,对中华的龙文化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社会角色体验活动也有很多同学参加。李晓帆同学在假期中进行了社会角色的体验,到商场中去买西服。在卖西服的过程中,不仅了解了很多关于服饰方面的知识,更对社会生活的不易有了进一步的体会。

在假期中很多同学依然选择了做志愿服务,俎淑萌同学到社区进行了志愿服务,扫雪、撕去楼道中的小广告假期在为社区人们服务中,她也体会到了自身的乐趣。

三、实践意义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和总结 篇7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导师,志愿者导师

一、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

导师制起源于15世纪中叶英国的牛津大学, 它是由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创立, 后来也为剑桥大学所采用. 几百年来,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培养了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首相和国家领袖. 导师制作为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引以为傲的教学传统, 被誉为“皇冠上的宝石”, 可见牛津人和剑桥人对导师制尊崇备至. 导师制的特点是: 以学院为单位, 每名本科生在入学的时候指定一名导师, 一名导师通常可以带数名本科生, 每周至少一次和导师面对面的讨论是牛津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而且, 为了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 导师通常每周都给学生布置任务, 其可采取多种形式, 如学术性论文或者读书笔记等.那么, 每周导师指导的内容之一就是对学生提交的论文进行评价, 在讨论中使学生学会思考、总结以及对诸多文献的研读; 此外, 导师还会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进行解答, 以及帮助学生做好每次大学考试的准备工作.

解放后,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处于精英教育阶段. 从1999年, 我国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张.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 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 5万人.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 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 27万人, 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 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 师生比例严重失调, 生源质量下滑, 使得教学质量滑坡成为不争的事实. 目前普通高校普遍实行大班上课, 实行学分制, 学生只要修够足够的学分就能够获得学位和毕业. 这就造成学生选课避重就轻, 避难就易, 从而导致知识结构不合理, 影响人才质量.

在我国, 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是最早推行本科导师制的高校, 之后很多高校纷纷效仿, 尽管本科导师制已经彰显出些许精英教育的品质和价值, 但是大众教育背景下的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特殊的教育体制、生源结构下多少有些“水土不服”. 我国高校存在的科研导师、毕业设计导师、思想政治辅导员等等都可以看作是本科导师制的不同形式.目前我国尚未有统一的发展成熟的本科导师制度, 注定在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探索过程中一定会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总结、改进和解决.

二、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导师制形式

首先, 选择指导教师. 在本科生第二学年期末的时候,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未来发展需要选择相应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是拥有博士学位, 或者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学一线的教师, 能够在学生就业和科研方面给予有价值的指导. 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后, 教学秘书按照学生意愿和学习成绩进行适当调配.

其次, 指导形式. 部分研究生课程对本科生开放, 每学期期末由学生和指导教师共同商议选择选修课程. 指导教师和学生定期见面, 指导和了解学生学业情况, 解决学生的困难. 这个周期一般是两个星期一次.

最后, 关于毕业设计. 由于学生在将近两年的时间内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指导教师比较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情况, 可以为他量身指定毕业设计题目, 指导毕业设计等. 从指导过程来看, 这种方式比临时结合学生和指导教师效率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思考

以上是我校局部实施的本科生导师制的一个简单介绍, 但是经过几年的实践, 暴露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 选择导师的时机.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 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基本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 在大学二年级部分人开始产生厌学情绪, 到三年级缺勤率明显增加. 另一方面, 我校的辅导员队伍人数少且流动性大, 对学生的管理远远不够. 所以指导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介入是一个比较好的时机. 由于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学习基础课程和素质训练相关课程, 指导教师在这个阶段以督促学生学习, 解决学生学习生活困难, 使其在学习生活中始终保持积极的态度为主. 如此一来, 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厌学. 掉队的比率应该大大降低.

第二, 导师人选问题. 我国高校教育走的是大众教育路线, 学校的扩招使得导师成为稀缺资源.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 我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从1997年的100.04万人增加到2011年的681. 5万人. 普通高校专任教师从1997年的40. 45万人增加到了2011年的139. 27万人, 平均学生和老师的比例在20左右, 一些学校远远高出这个比例. 校师生比失调严重影响导师制实施的质量和效果. 在这种情况下, 如果从大学一年级实施本科导师制实在有些天方夜谭, 所以要开拓思路去开发更多的导师来源. 根据美国汉普顿学院 ( Hampton Institute) 的经验, 可以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或者研究生做“志愿者导师”. 他们凭借年龄较为接近以及刚刚经历大学学习和生活这一优势可以更好地帮助本科生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这种“传帮带”模式在研究生培养阶段比较常见. 在一些需要做实验的专业中, 通常是高年级研究生指导低年级研究生做实验. 一方面低年级学生更加容易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导师”建立信任, 在志愿者面前心态更为放松; 另一方面, 可以大大缓解本科生导师严重不足的现状. 所以在本科一年级和二年级适宜采用“志愿者导师”的形式.

第三, 指导定位. 在我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 以科研指导为主, 例如让本科生提前接触高级课程, 希望激励学生的学习研究热情, 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发现, 尽管缩短了讲授时间, 降低了讲授难度, 本科生在学习研究生课程的过程中也是非常困难, 即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是如此. 这一方面和我们的专业性质有关, 笔者所在的专业是比较理论抽象的数学专业, 在科研创新之前需要啃很多晦涩的“硬骨头”, 这样一来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更喜欢动手实验, 或者带有应用背景的课程, 能从中学习一些比较实用的技能. 所以科研导师制对应用学科更加合适一些. 另一方面, 从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天赋、意愿角度来看, 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 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金字塔尖, 社会需要更多的是一砖一瓦. 所以本科导师制不应该定位成科研导师制. 对于一些有兴趣从事科研并且学有余力的学生, 可以配备科研导师, 给予适当的指导, 培养其科研创新和创业能力. 根据笔者观察, 一个班级中这样的学生不会超过25%, 余下的75% 首先要保证他们能顺利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 其次应该在就业方面给予训练和指导. 学校应该利用各种校外资源, 发展就业导师资源, 让处于各行各业一线的校友等人员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工作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就业基地兼职实习. 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最后一学年盲目找工作的局面, 另一方面通过就业培训使学生发现大学课程的价值, 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第四, 激励机制. 这是一个本科生导师制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导师制的成败. 由于资金短缺, 很多实施本科导师制的高校没有把导师工作计入教师的工作量, 对教师只讲责任和义务, 不讲回报和奖励, 漠视导师们的辛勤付出, 在这种情况下, 身背经济和科研教学压力的指导教师没有时间、精力和热情投入到本科导师制的实施中, 直接导致学生更加不积极甚至不了解本科导师制的作用, 本科导师制形同虚设, 沦为一纸空文. 所以实施本科生导师制需要学校从上到下的配合, 特别是学校管理层的高度重视, 强化学校保障管理功能, 细化对本科生导师工作的量化、考评、激励和管理, 例如绩效评价、职务晋升等, 使导师劳动付出和回报成正相关, 但对导师工作量的核定应该客观, 科研项目、经费及论文等指标应适度, 给导师指导学生提供时间和精力.

尽管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但是本科生导师制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给学生搭建了科研创新的平台和机会, 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一种有益的探索. 所以, 本科生导师制的教学改革应该继续进行, 并且不断成熟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高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理工高教研究, 第23卷第4期, 59-60.

[2]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现代大学教育, 2006年第6期, 85-88.

[3]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01年9月, 第3卷第3期, 80-86.

[4]郑芳.本科导师制的国际经验研究.技术与创新管理, 第33卷第6期, 694-697.

[5]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高[2005]1号[Z].

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篇8

2012学年寒(暑)假社会实践

XXXX系团总支

2012年X月

XXXX系2012年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总结

我系大二总人数为xxx 人。2012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参与人数为XXX,参与率XXX,其中参与实践活动与专业知识相关的人数为XXX,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人数XXX,参与实践活动与民族团结相关的人数为 XXX,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人数XXX,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与基层团组织建设相关的人数为 XXX,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人数XXX,参与社会实践与其他有关的人数为 XXX,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人数XXX。

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能力的培养,同样,有利于大学生行为素质的提高。2012年我系团总支根据教委的要求继续在全系同学之间开展了形势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在活动之中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

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学到了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为自己的人生收获了许多。他们给当地单位带去了较先进的理念和科学的技术,为普及教育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我系社会实践活动积累了经验,为今后的社会实践打下了基础并指明了方向。

以下是此次活动的总结:

一、认真负责,积极向上

假期间,我系团总支向全系同学发放了《XXXX学校学生社会实践鉴定表》,各班积极响应,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确定实践方向,做好动员的工作。同学们以端正的态度对待了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以充分饱满的热情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同学们的社交能力,培养了同学们的综合素质。

二、形式丰富、内容多样

在此次活动中,许多班级都去了实习单位,在单位中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实习单位发扬了大学生的优秀品质。得到了实践单位的好评。

三、形式丰富、内容多样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从区域到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的、有沿海的;从内容上看,有市场推销、有专业操作„ „

2、开展大学生勤工助学。不少大学生利用假期期间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一方面解决自身经济需要。

3、开展关于民族团结相关活动。许多大学生利用寒假积极开展管与民族团结的相关活动,为家乡的民族团结建设作出巨大贡献。

4、深入社区。有些大学生在假期中深入社区基层团组织,了解家乡最基本团组织情况,并为家乡社区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我系今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的《XXXX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鉴定表》的情况来看,今年我系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开展的比较成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学们的收获是很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了社会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最佳途径。它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通过深入社区,使不少同学正真做到了父母之钱来之不易,认识到我国广大社区现在还存在着落后,认识到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认识到我们只有具备了足够的认识,拥有一技之长才能立足于社会。虽然是短短的一个月,但是客观事实给同学们的教育却是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实践使他们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幻想和不现实。同学们在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于实践,提高了自身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总体来说,这次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双赢的效果。同学们返校后都反映出他们在单位学习到而在课本上学校不到的知识,并且锻炼了自身、使自己更加成熟,同学们这次活动积累了许多重要的经验为自己工作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通过这次活动总的来说同学有以下几点收获:

⑴同学们社会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⑵同学们的认识、技能在单位工作期间得到了提高

⑶单位注入了青春活力,带动了单位业余生活气氛

⑷给单位带去了较为先进的思想,为科学技术的普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⑸为我系社会活动创造了经验,为今后同学进行这项活动打下了基础、有了方向 今后的工作中,我系团总支根据校党委的各项工作部署,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理论,认真学习,继续推进和深化我系基层团组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团课教育建设等各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引导、帮助广大学生面向充满挑战的21世纪,勤奋学习,努力创新,开拓进取,使我系团总支更好的发挥优良的组织服务功能,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挑战。

我们相信,团总支的各项工作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不断进步,会在原有成绩的基础上,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XXX系团总支

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篇9

寒假社会实践个人总结

本次寒假,我们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我们团队回访了我们的母校由于我们毕业已经一年多,所以有部分老师因为各种原因被调离,因此,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电话采访。在开学初,我们还联系学校领导,专门对一个高三的班级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班团课。课上,我们讲述了我们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还介绍了我们杭电的概况。最后还由他们提问一些有关大学和填写志愿的事情。由于气氛相当热闹,一节课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过去。

社会实践虽然比较麻烦,但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大二学生来说,我是带着学习和无比好奇的心情去迎接挑战的。我们想象过所有会发生的情况,唯恐自己不能有对策。由于以前在高中时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精力,原本以为那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但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发现,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在之前要做那么多的准备和预计,还要准备应付各种突发情况。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但此次社会实践给我带来的巨大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暂别象牙塔中舒适的生活,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社会的大课堂中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寒假的社会实践总结 篇10

一、“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教育目标

(一)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传统法学课堂教育通常采用教师在台上讲, 学生在台下听和记笔记的讲座式授课方式, 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被动式的学习方式。巨大的教室空间和众多的学生人数, 使得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 而教师因人施教、因材施教的理想也难于实现, 教学效果无法令人满意。“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目标之一是将学生真正看作课堂的主人, 贯彻“以教学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除采用一般知识传授外, 积极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 为学生提供综合性实战环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寻求法律依据, 即法条;培养学生将法条上升到理论高度, 使学生既要明其理, 又要知其用。在“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中, 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 而成为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重要主体。

(二) 直接应用法律条文, 构建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

法学专业教育强调人才培养的德、智、体全面发展, 但关键是基础理论、法律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作为高等本科学校, 向学生传授本专业需要的基本理论知识责无旁贷, 基础理论的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 成为一个有系统知识的专门人才。国家规定的16门法学核心课程涵盖了塑造和培养法律专业人才的基本课程, 对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但是, 目前的法学教育在各门课程之间缺乏必要联系, 现有教学模式下多以部门法为基础进行讲授, 学生只能学到零散的、片断的、割裂的凝固知识, 难以掌握和综合运用法律条文。专业课程的设置也使得诸如民商法与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等学科知识之间产生脱节, 使学生难以很好地认知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联系。而法律作为一门社会实践性极强的学科, 不仅注重理论学习, 而且更注重实际操作。“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 可以使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性课程学习的基础上, 学会直接应用法条, 在“知”和“懂”的前提下, 构建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联系, 加强“会”和“熟”的练习, 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构建科学合理和系统的法学知识体系。

(三) 注重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高等学校的法学专业教育不仅是传授法律知识的过程, 同时也是传播法学思想、培养学生法律信仰的过程。法学教育应当坚持教书和育人紧密结合, 不仅将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与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相结合, 而且在培养学生法学专业技能的同时, 还应培养学生崇尚和献身法治的精神, 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理念, 塑造诚信求实的人文情怀, 将专业知识与其他知识互相渗透, 去陶冶学生的心灵, 提高其政治分辨力, 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勇于维护法律的尊严。

众所周知, 现实社会中的法律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打官司的范围, 这种状况对法学教育提出了挑战, 要求法学教育在培养司法人才的同时, 也要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培养学生处理各种法律问题的能力。“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 在第三步骤的说理环节中, 不仅仅局限于说法理, 而且要结合社会实际问题, 给学生讲社会道理、人生道理、治国道理。所以,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目标不仅是培养一名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 更注重的是培养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复合型职业人才。

(四) 把握时代脉搏, 塑造有竞争力的法学应用型人才

单纯的学习知识形成的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在行动中的学习形成的是经验。衡量法学教育的质量, 不仅要看学生们掌握法学理论的情况, 更要考查其是否具备法律职业人的思维方式和技能。关注法律职业技能的培养, 才能使法学教育更多地从书本走向生活, 从理论走向实践, 把实践性课程放在和理论性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 才能全面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

我院法学专业坚持2+2的专业培养模式, 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内涵建设, 在两年法学通识教育的基础上, 由学生自主选择商法、律师、社会法等专业方向, 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 夯实基础与专业发展并重, 理论学习与实务开拓并举, 塑造具有现代商务理念、创新精神和竞争能力, 并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社区等从事审判、检察、律师、企业法律顾问、行政管理、司法文秘、科研和其他法律事务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则是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

二、“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一) “有的放矢”选取案例, 积极倡导案例教学法

在“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中, 案例教学是重要环节, 明确案例教学法的真实含义是教学的首要环节。最早提出采用“判例教学法”以代替传统的演绎法的是19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达尔 (C.C.Langdell, 1826-1906) 。他的根据是:第一, 为了掌握法律的基本原则, 必须研究法官的判决。第二, 上课时要用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系统讲授。案例教学法被认为是对法学教育效果最有效的, 被西方法学教育史所验证的法学教育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在实施案例教学时, 我们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第一, 选取案例必须“有的放矢”。针对法学教材内容选取、构思案例, 设计引导用理论知识去解决有争议的问题, 绝不能信手拈来, 离题万里地讲案例。第二, 案例的采集必须来自于现实生活, 要通过案例体现与时俱进的法学时代精神。针对法学专业学生兴趣广泛、个性突出、好奇心强的特征, 案例的选取最好贴近现实生活, 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 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分析案例。第三, 案例的设计要体现创新性、思想性。通过焦点案例,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讲之以法, 启迪思维,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以新引趣, 以趣解难。第四, 把握好课堂上使用案例的数量, 分配好“讲课”与“讲案”的时间。我们提倡案例应精讲、精议, 讲议结合, 不能一味追求案例的数量, 而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正确处理好“主角”与“配角”的关系, 不能教师一人唱“独角戏”, 而忽视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

运用案例教学培养学生法律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应当注重案例的分析过程。因此, 学生课前要根据教师的要求, 认真准备。在课堂上, 教师首先要对学生预习中遇到的疑惑知识和案例所涉及的本课程之外的概念知识、基本常识进行解释。其次, 允许并鼓励学生对案例文字表达之外的案情进行推理与提问, 教师结合案例的真实情况予以回答, 并让学生据此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书面分析论证材料。再次, 由学生依据相关法条进行辩论式分析与模拟裁决。最后, 由教师根据案例原有判决书等材料, 重现案例庭审情况并给出法官裁定, 同时对学生的辩论、分析进行总结与评价。

通过这样的学习, 能够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律师技巧的训练, 像法官那样思考问题, 使其在分析案例、进行辩论、起草法律文书等技能方面的训练得到强化, 使学生能很快在毕业后适应实际的法律部门和法律操作, 实现法学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二) 引用相关法律条文, 加强学生对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了解和应用

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 传统的法学教育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强调知识体系本身的逻辑自足性, 既有其局限性, 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所以, 我们还不能一味强调案例教学法, 而忽视传统法学教育模式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在案例学习过程中, 必然会出现对某些法律条文掌握不全面、理解不准确的情况, 教师应当及时运用传统讲授方式予以弥补。通过这种弥补, 可以使学生的法学知识体系进一步完善, 对法律法规的认识更全面和更准确。

通过“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学习, 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和技巧, 综合学习各部门法律法规和了解我国现行的法律体系。这样, 不仅打破了部门法教学的界限, 使部门法教学中孤立、割裂的知识密切地联系了起来, 还使学生把枯燥的法律条文与生动的案件结合起来, 使原来单调、枯燥的知识彼此联系, 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 甚至可以同时融合其他学科的内容和书本上没有的生活技能, 使学生能够综合地运用边缘学科的知识进行分析, 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极大的帮助。

(三) 理论联系实际, 实现教书育人的密切结合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第三个环节在于深化理论教学。一方面, 强调深化法学理论的教育。在案例教学中要将一般的法学知识和案件审理进行专业理论的分析, 通过具体的案例对法学理论进行深入讲解, 不是一般的口头上的说教。法律实践是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工作, 并不是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从抽象的正义到个案的具体正义, 从普适性的法律规范到具体事实中的行为规范和法律结论都需要具有创造性的努力, 这正是法律职业活动中最具有挑战性和最令人陶醉的工作。在一系列的法律实践活动中, 必然饱含了深刻的法学理论知识, 所以需要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另一方面, 要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法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法律在本质上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社会手段, 这就要求法学专业学生不仅应当具有丰富的法学知识, 而且要求具有丰富的社会知识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 在“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中深化理论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还要求教师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社会和人生道理。

三、“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 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途径, 组织学生进行法律实践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实施途径是多方面的。为了达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可以采用旁听案件审理、观看教学片、阅读经典案例及相关著作、模拟法庭等方式进行。旁听案件审理可以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等方式。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所在地区的基层、中级或高级法院旁听;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模拟法庭, 邀请法院将案件安排在学校的模拟法庭进行审理, 这也可以避免学生外出可能导致的安全事故问题。当然, 旁听的案件最好能够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同时, 应当在庭审休息期间, 安排指导教师或主审法官等对案件进行分析点评, 以深化学生的感性认识。观看教学片、阅读经典案例及相关著作、模拟法庭也是“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的重要实施途径, 是学生实践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在模拟法庭实训中, 应当由指导教师对案例进行严格的筛选, 尽量选择有代表性、针对性、适合性的案例, 要求学生不仅关注庭审程序, 而且要关注庭审内容, 尤其要避免将模拟法庭的实训过程变成情景剧表演。

(二)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适合安排在大学的高年级进行

这种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即在学生具备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 通过“案·法·理”的结合, 培养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 沟通各部门法知识, 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在学生毕业前, 留出弥补差距和不足的时间。所以该教学法应安排在大学学习的中后阶段, 以三年级第一或第二学期为宜。一方面使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有一定的系统梳理, 而且还可以利用四年级的时间, 逐步弥补和完善知识体系的不足, 最终形成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

(三)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要求组织强有力的教学团队授课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要求培养学生系统性的法学知识、法学逻辑思维、法律职业技能和一定的人生哲理。如此高的要求, 不可能由一位教师全面完成, 也不可能由从事单一方向的教师进行, 它要求打破专业界限, 组成强有力的教学团队。

该教学法的实施, 一方面要求从事实体法和程序法教学、研究的教师联合起来, 在案例教学中进行分工配合, 完成案例选择、法律知识传授等相关的教学指导任务。另一方面, 也要求法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教师, 指导学生进行法学理论分析, 培养其法律职业思维, 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此外, 还需要邀请相关实务界的人士担任客座教授, 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社会实践经验和法律职业技巧。因此, 教学团队的优化配置是采用该教学法的前提条件。

四、结语

综上所述, “案·法·理”三结合教学法中的“案·法·理”三个环节是统一整体, 它要求把案例教学、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分析、社会人生理论的教学结合起来, 坚持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高与人格养成有机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思路。一方面, 我国是成文法系国家, 判例在我国司法实践中并不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这注定了案例教学法只是一种学习和认知法律的方式, 不能一味强调案例教学法而忽视法学知识体系的建立, 以及法学理论的分析, 如此才能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另一方面,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 必然使法学理论知识空洞化和脱离实际, 从而使培养出的学生很难面对日益激烈的工作岗位竞争, 使法律成为一种虚无的精神说教。此外, 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规则和秩序, 其中包含的不仅仅是法律的一般道理, 教师应当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 加深学生对社会的认知教育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有法, 法无定法;教学得法, 则事半功倍。在进行法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 除了上述我们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探索外, 我们也密切关注其他院校的法学教育, 以推进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 最终形成一整套有利于培养独立学院法科学生的应用型人才的法学实践性教学体系。

上一篇:电子产品的EMC整改方法实例分享下一篇:小花青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