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2024-09-13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共15篇)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篇1

第八讲: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一、教材分析:

《老师小瞧我》,和《分时被改过之后》,是针对如何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而设计的。同时说明,天下的孩子虽然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渴望听到喝彩!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赞赏的眼神,都可能成为开启孩子心灵宝库的金钥匙。给予孩子喝彩,在孩子的的成长过程中,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二、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家长们知道要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和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亲师能力。

2、使家长懂得,怎样教育有撒谎行为的孩子。

三、教材处理:

对第一个案例故事重点探讨,第二个因为和前面的第六讲涉及到的如何纠正孩子的偷窃行为有些相似,所以,可以略讲,也可不讲,或者留给家长自学都可。

四、教学建议:

一、录音播放《老师小瞧我》的孩子、家长的“心灵独白”部分。

1、引导家长谈出孩子的烦恼——和老师关系紧张。

2、现场调查:自己的孩子和老师之间发生了误会或者矛盾,你的孩子一定也经历过,你是怎样处理的呢?

3、家长交流看法。

二、走进《教育故事》: 1)、看看这个孩子的家长是怎样解决的?

孩子的妈妈在经过了慎重的思考后,终于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带孩子去咨询儿童教育专家,寻求对孩子的正确引导与教育,终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分析教育专家是怎样跟孩子交流的:

首先向孩子渗透,老师也是人,上帝造人的时候没有把老师造成圣人,所以,老师也会犯错误。

面对孩子对老师的抱怨,教育专家没有评价老师的对错,而是把目光由审视别人的对错转向反思自身的问题。面对孩子的逆反心理,教育专家引导孩子用换位思考来理解老师为什么不喜欢自己。

最后,教育专家给孩子指出了赢得老师喜欢的途径:加倍努力,改变老师对自己的看法。

三、家长参与教育活动:

出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著名教授钱志亮的案例故事:

一位家长在“专家在线”上倾诉她对其儿子班主任的不满,动不动就“请”家长一起接受“教育”,多次交涉后,班主任现在不找她了,但孩子说,班主任好像成心和他过不去,专门找他的“茬”,我追问“交涉”内容,家长解释说:“无非

是为孩子辩解几句,并对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一些合理话的建议。

1、引导家长谈谈案例中的母亲犯了什么错误? 钱志亮教授说:事实上,该家长犯了与教师交往中的大忌——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

2、结合“专家讲堂”引导家长理解怎样培养孩子亲师的能力呢?

3、概括总结:

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老师。

引导孩子换位思考和自我反思。及时和老师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展示钱志亮教授的“家长最令老师反感的事情”。

8、在教师面前一味指责别的孩子而不作自我检讨。

9、动辄向学校报告而向老师施压。

10、只听片面之词而对老师语言偏激。

11、在教师面前和背后不一致。

12、当着教师的面冲孩子发火。

13、对教师的工作横加指责等。

五、作业布置:

1、你的孩子在家中是怎样成长的?

2、你的孩子在家中做错了事(具体一件事你)你是怎样处理的?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篇2

每个孩子都拥有一颗独特的心灵, 每一个心灵都有一扇窗。打开它, 照耀它, 需要心灵的创意。所以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长的可能性, 让孩子有灵性地成长, 并成长为有灵性有智慧的人。

学校是孩子学习成长的地方, 因为孩子的成长是独特而且卓越的, 因而又是一种创意的成长。教育者的教育智慧就是要为每个孩子找寻到最有创意的成长密码。值得高兴的是, 我们的很多学校就拥有这种教育智慧。比如, 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善良的人——因为善良可以使人的心灵更纯净, 与人为善, 可以开启人生的美好旅途, 并在人生旅途中寻找道德的高地, 发现并闪耀人性的光辉;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美好的人——美好天然成, 天然成美好, 这类美好教育给学生展示了一种美好生活方式的预期, 促使每一个孩子都去追寻可实现的美好未来;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幸福的人——幸福理念引领学生成长, 让学生学会幸福, 为学生找到一种本真的、有人生幸福意义的生命归属感;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有长处的人——每个孩子都是有长处的, 每个人都是以长处立身处世致远的, 孩子的长处是教育的逻辑起点, 也是孩子创意成长的逻辑起点;有的学校为孩子设定的创意成长密码是做一个和善的人——和为贵, 善为本, 行和善之道, 至远至善, 和善密码是引领孩子们幸福成长、和行天下、和善天下的大智慧。

为 “离巢”的孩子喝彩 篇3

Most people would say I have an empty nest. But I say, for the first time in 25 years it will be full of me. And for the record, my three sons are happy and ready to leave home. My oldest at 23 is already self-sufficient—living, working and earning a masters degree in Madrid, Spain. So for me, wishing to keep your children forever frozen in dependence, 2)thwarting their separation from you feels just plain wrong.

The U.S.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 states that 19.7 million Americans are headed to college this August and September, so supposedly millions of American parents will succumb to the woes of empty nest syndrome. While I love my sons, I find it selfish and unnatural to suspend, delay, or 3)impede their 4)forward momentum. Whose life is it anyway?

And it isn’t just college that is a reason for leaving home. Many are beginning new lives—working, moving in with a partner or friends. According to the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from the 2010 U.S. Census, 10 percent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309 million Americans are young men and women 18-24 years old, representing roughly 31 million Americans. There are 114.5 million households in this country with children, or about one-third of all American households. Millions of those households will be“empty nests” for the first time.

And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 are 5)brainwashed to think this is a bad thing. Consider the 6)Verizon Droid commercial of the mother crying so hysterically over the fact that her daughter is moving “4.2 miles away,” that her blubbering requires subtitles.

Empty nesters are warned they will endure feelings of worthlessness and sorrow that one site declares takes 18 months to two years to 7)subside. Yes, children leaving home may affect many parents 8)deleteriously in a very real way. But considering the unemployment rate for 18-24-year-olds in this country is more than 15 percent, and the cost of college is prohibitive for many, aren’t the young adults who leave home for work or school the lucky ones?

All this parental 9)clinginess reminds me of the group Chicago’s mid-70’s song when as the youngest of six, I was off to college. The lyrics seem like a 10)contemporary parental empty nest anthem:

“If you leave me now / You’ll take away the biggest part of me / No, baby please don’t go.”

In her 2011 book, Empty Nest: How to Survive & Stay Close to Your Adult Child, British author Celia Dodd writes about the need to comfort all parents abandoned by grown children: “Where does that leave mothers—and increasingly fathers—who are devastated when their children leave, whether they work or not?”

This attitude may line up with the findings of a 2011 study by the Office for National Statistics in the United Kingdom, which shows a 20 percent increase in 20-34 year-olds living at home since 1997. More than three million Brits still live with mum and dad. Like their Italian 11)counterparts, called “Bamboccioni” or mostly male big babies, they live at home into their 30s, creating the generational and economic crisis of “mammisimo.” Are they staying home out of economic need or because they are afraid their parents will fall apart when they depart?

At 54, after 17 years as a single parent providing sole support,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being a spectator, not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my children’s lives. No matter what, I will never relinquish my completely impartial, cartoonishly robust, 12)insatiable love for my sons. They are welcome to come home if they have a problem. But I have always made it perfectly clear that optimally after graduating college they will maintain their own addresses. Brendan will graduate college in June 2013. Colin will graduate in 2016, returning home for breaks and summers and until he finds a job.

Earlier this summer I suggested Colin pick out a new paint color for the walls of his bedroom, assuming he wanted to move past the Smurf blue he insisted on years ago. Back then I had also painted white clouds on the ceiling over an ethereal blue backdrop.

“Mom,” he said, “paint the walls, but keep the clouds. I really love the clouds.”

I know; I love them too. But unlike the stereotype of empty nesters, I won’t be sobbing every time I pass his empty room.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篇4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育能否成功,我想和老师自身的感染力分不开。这些年来最让我感到高兴的是,孩子在我的带领下,非常投入的参与活动,这也是我感觉最好的时候。

每天午睡起床,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午唱活动,但时间一长就变的有点例行公事。这天下午,孩子们象往常一样老和尚念经的唱着,我怎么听怎么别扭。我对孩子说:“来!听沈老师来唱一个吧!”孩子们都睁大眼睛看着我。我清了清嗓子,用我最好听的声音唱了一首《大树妈妈》。我边唱边看,发现每个孩子都听的非常入神,所以我也唱的越来越投入。等我唱完这首歌,孩子们都拍起手来,高兴的说:“沈老师真棒!”看到孩子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我就抓住这次机会说:“你们知道为什么老师唱的这么棒吗?”孩子们摇摇头。“那是因为老师是想着大树妈妈为我挡风、挡雨、抱着我哄我睡觉,我爱大树妈妈,所以我要用最好听的歌声唱给它听。大家都来试试!”孩子们在我的带动下,把歌的感觉唱出来了。

让爱为孩子的心灵成长导航 篇5

我清楚地知道新时期赋予班主任工作更多的挑战。作为班主任,我们要把教育作为我们一生追求并为之奋斗的事业,让自己的爱为孩子的心灵成长导航。

一、尊重、理解学生,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就不能只是把尊重和理解只作为一句口号,要切切实实地从日常活动中的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比如,今天教室里很乱,地面很脏,我没有大发雷霆,只是身体力行,赶紧去做――捡纸团儿、收拾桌子、泼洒地面,没用我去说,孩子就跟着一起动起来,之后我又小结了一下:“我知道,今天我们没有收拾好,我们的教室脏,在这样的环境里,咱们多不舒服呀。”此后,孩子做事就更加认真,更加用心了,每次老师稍一提醒,孩子们就赶紧来做,我也会与他们一起行动。

二、班主任对学生的爱一定要是理智的爱

班主任一定要关心、爱护学生,但班主任的爱绝不等同于一般家长的爱。班主任对孩子的爱一定要更加理智,是更深层次的爱,要从孩子一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尤其是低年级班主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等,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成为有信仰的人,为他们的成长引路,为他们架起通向成功的桥梁。有一次,我跟孩子们一起做“踩影子”游戏,我让孩子们边踩边观察,看看自己踩到影子后,阳光还能不能照到自己身上,结果他们发现自己明明踩到了别人的影子,可是这个小朋友的影子却挡住了阳光照在自己身上。他们有些迷惑不解。于是,我趁机告诉他们:“伤害别人其实就是在伤害自己,要永远记得:爱别人也是在爱自己。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此以后,孩子们遇到矛盾时很少再推卸责任,能为别人考虑了。

三、班主任要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倾听和分享,并引导学生学会分享

欣赏学生,就要先学会容纳。欣赏学生的优点,还要容纳他的缺点;欣赏他的被众人认可的地方,还要容纳他的独特之处。引导他们学会宽容,学会善待他人,学会为别人着想,真诚地对自己和他人;引导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修正自己的不足。对孩子不能嘲讽和讥笑,允许他们在修正不足、改正缺点和错误中成长,以获取经验和教训。

班主任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倾诉,倾听来自他们心灵深处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利于引导;班主任要学会分享,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的酸甜苦辣。孩子也有孩子的苦恼,他们也需要排解、需要发泄,要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排解和发泄,引领他们适应周围的环境。

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学生在互动中学会分享。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都是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无论什么事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东西都是自己的不准动,别人的东西也要拿来用。所以许多孩子会因玩玩具和借用东西而引起矛盾。针对这种情况,在师生互动和学生游戏中,我让孩子们扮演各种角色,尤其是爸爸妈妈的角色和在自己扮演的孩子角色遇到困难而无人帮助时,我会让孩子思考:爸爸妈妈该怎么对待孩子呢?为什么没有人帮助你呢?别人有了困难时你是怎么做的?主动帮助过别人吗?你的东西与其他小朋友们分享过吗?对求助时不愿帮助的小朋友问:你有困难时想不想让别人帮助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们在游戏中明白了:好东西要与人分享,别人遇到困难要主动帮助,自己有了困难才会有更多的朋友帮助。这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四、班主任要教学生学会承担责任

有时,别看低年级孩子小,他们学习和掌握的速度非常快,尤其是教师为孩子做出表率时。这是我与孩子接触中的切身体会。

有时,我在做什么事情时,孩子们特别愿意围在我身边看着,难免会无意中碰到孩子,孩子就会很委屈地说:“老师碰到我了。”我会赶紧放下东西,拉着孩子的小手说:“对不起!碰到哪儿了?老师错了,老师不是故意的。”孩子却咧开嘴笑了:“不疼。”时间长了,孩子们遇到什么事就会很少找别人的错处,每个孩子都学会对别人说:“对不起!”一句“对不起”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它包含着诚实的承认自己的行为和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内涵,孩子们的眼中和心中都在观察着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言谈举止就是学生最好的表率。

五、让自己的人格成为孩子成长的旗帜

孩子的健康成长与一个班级班风的建设有着莫大的关系,所以班风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而班级的班风与班主任的人格魅力有着直接关系。因此,班主任要让自己的人格成为学生成长的一面旗帜。

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人格成为学生的一面旗帜,就必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必须完成教师专业发展人格。因为人格是通过行为体现的,班主任的人格能让学生辨明方向,修正人身,端正人生。所以,我们的行为规范显得更为重要。

“班主任,仿佛一个班级的‘思想之舟’”。她的道德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有了什么样的班主任,就会带出什么样的班级。如果一个班主任每天总是早来晚走,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好学深思,关心爱护学生,尊重领导,与同事关系融洽,那么她的班级班风就会和谐,学生也就勤学好问。而班主任的不良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如果一个班主任在学生面前总是趾高气扬、发号施令,学生会怎么做,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比如:一个班主任带病坚持上课,他想的是什么,他先想到的当然是教育,是学生。带病上课,也许这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细节,但他的行为就为学生做出了表率,无形中就影响了学生的行为,学生就不会无故迟到、旷课或早退。其实,学生每天在带着研究的眼光观察着教师,尤其是自己的班主任。有一次,我不经意间走得很快,一个学生说:“老师,慢点儿走,别摔到。”这本来是我平时嘱咐他们的话语,却被孩子用来关心我。

新时期的班主任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做时代的弄潮儿,做学生人格的楷模,使班主任的人格为学生的人格塑造竖起一面旗帜。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篇6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五年级三班路经纬同学的妈妈。今天,非常荣幸参加这次活动并作交流发言。借此机会,我想首先向学校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组织开展了“亲子共读”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正是这些活动的开展,为孩子和我们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使我们与孩子一起读书、一起成长;感谢你们对学校里每一个孩子的关心爱护和谆谆教导,正是你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付出,使孩子们学习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感谢各位同学对路经纬的帮助,正是你们的团结友爱和互帮互助,使他收获了友谊、取得了进步。谢谢大家!

说实在的,今天作这个交流发言,我是很心虚的,因为我和孩子的爸爸都觉得在与孩子共同读书、共同学习这件事情上做得还不够好,更谈不上有什么经验可以交流。下面,就把我们和路经纬读书的真实故事向大家作个汇报吧,题目是《为孩子的成长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一代伟人周恩来总理从小就树立的雄心壮志。我们没有像周总理那样远大的抱负。我们与很多家长一样,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目的很简单——为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和孩子的爸爸都不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与孩子一起读书好像是被逼出来的。这要从一个协议说起。受到孩子的班主任王老师召开的一次家长会的启发,从孩子上三年级开始,我们一家三口经过协商签定了一个协议,条款只有一条,就是孩子在周一至周五上学期间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游戏,星期六和星期天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看电视、玩游戏。这个协议只对孩子提出了要求,没有对大人进行任何的约束,虽然是一个典型的“不平等条约”,但是孩子接受了。路经纬很讲诚信,自从签订这个协议后,他在周一至周五上学期间从来没有看过电视,也没有玩过电脑游戏。当然,星期六和星期天是看和玩的。当我们在为孩子说话算数而欣喜的同时,苦恼也接踵而来——孩子在学习,我们干什么呢?总不能他在集中精力学习,我们却在无拘无束地玩吧?于是,带着一丝无奈的感觉,“读点书吧”就成了我们的选择。

路经纬以前也不是非常喜欢读书的人,现在喜欢读书也好像是被逼出来的。刚签订协议时,我们家经常会出现这么一幕:“爸爸妈妈,你们看的什么书啊,让我看一下”。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书已经被孩子抢走了,这么翻翻,那么看看,一副没事干很无聊的样子。现在想想,那时孩子的心理可能也有点无奈:作业已经做完了,但是还不到睡觉时间,因为要遵守那个“不平等条约”又不能玩,只好用这个来打发一下时间了。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好另拿起一本,“好,我们一起看”。于是,与孩子一起读书的生活就这样顺理成章的开始了。这也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道理说得真是一点也不假。

作为父母而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都是有的。我们发现孩子有了“无聊地读书”这个苗头后,就想采取一些方法,让他“自发自觉地读书”,使读书真正成为他的一个好习惯。一开始,针对孩子对写作文有点“畏惧”的现实,我们给孩子准备了一些作文书,每天晚上和他一起读几篇,如果还有时间就让他自己看。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不是很好,孩子有点抵触情绪。说实话,别说是孩子,就是我们当大人的,单纯地读作文书也确实有些枯燥无味。看到这种情况后,我们就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既喜欢读书,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可以让他先阅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时间长了自然会“润物细无声”。想通了这一点,我们就问孩子喜欢看什么书,同时也得到了他的积极回答:“名侦探柯南、漫画、西游记——”等等。自从有了这些自己喜欢的书,孩子读起来就津津有味了。接下来,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我们与他比赛,主要就是看谁先看完哪几本书、看谁能把看的书复述的好、看谁互相提问题回答的好,等等。比赛的结果与大家想象的一样,基本上都是孩子赢了,于是就再约定下一次的比赛,————。读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的心中慢慢发芽了!

当看到孩子对读书产生了一定兴趣后,我们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控他的阅读篇目,毕竟孩子现在的认知能力是有限的。于是,经过精心挑选,贴近孩子校园生活的《男生日记》、《五三班的坏小子》、《淘气包马小跳》出现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神秘岛》、《一只猎雕的遭遇》、《红飘带狮王》出现了,有利于让孩子爱上写作的《我只是一个小孩》、《布谷鸟的夏天》和有利于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原来我这么棒》、《我要做个好孩子》出现了,能够让孩子哈哈大笑的漫画《绝对小孩》、《父与子》、《世界别为我担心》出现了,几百页甚至几千页的大部头《西游记》、《笑傲江湖》、《天龙八部》、《明朝那些事儿》也出现了。像《名侦探柯南》这套书共70多本,是孩子去年寒假读的;《天龙八部》共1796页,近150万字,是孩子今年暑假读的;《明朝那些事儿》2000多页,现在是孩子和他爸爸争抢的对象。就这样看着看着,孩子逐步养成了每天都要读书的习惯。现在,每天中午吃饭后和晚上做完作业后,路经纬基本上就做一件事情——看书,并且晚上睡觉后偷偷开灯看书,甚至盖上被子、打着手电筒看书的`现象也出现了。读书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的心中逐步成长了!

我们问路经纬:“你觉得读书好吗?”他的回答是:“好啊。读了书后,我现在写作文的速度快了,虽然写得还不是很好,但我不那么发愁了。书里还有很多知识,有许许多多搞笑的事情,真是太有意思了”。是啊,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在读书中能够收获快乐、收获知识是多么好啊!

我们也在问自己:“读书好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与孩子一起读书以来,我和孩子的爸爸感到生活更加充实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无所事事的看电视了。同时,通过与孩子一起读一些少儿读物,感到心态也变年轻了。特别是与孩子有了共同的爱好和话题,彼此就像好朋友一样,交流起来更加容易,原先需要苦口婆心劝说孩子的事情,现在用看过的书里的故事或人物来引导,往往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们一家人读书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吧。最后,我也要在大家和路经纬面前表个态: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一起成长,既是我们做父母的应该担当的责任,也是我们一家人的快乐和幸福。我们会以学校组织开展的“亲子共读”活动为新的起点,一定坚持将读书进行到底,让孩子心中这颗读书的种子茁壮成长、盛开鲜花、结出硕果!

为孩子的成长喝彩 篇7

一、习惯养成, 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1.构建三级管理网络, 落实好习惯教育

为了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形成学校良好的活动秩序和学习氛围, 学校出台了《囿山小学学生五大好习惯》, 即文明好习惯、学习好习惯、卫生好习惯、安全好习惯、生活好习惯。为了更好地促进“好习惯伴成长”工程的落实, 我校构建了“班主任—年级值周教师—学校值周校长”三级管理网络, 为好习惯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2.设立好习惯激励卡, 开展多元评价

评价是保障习惯养成效果的有效手段, 它具有反馈、诊断、改进和激励的功能。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特别喜欢集卡, 所以本学期我们设计了“囿山小学五大好习惯卡”让学生去集, 这些小小的奖卡可以为班级加分, 可以为自己参加学校美德少年评比加分, 也可以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

3.家校共育好习惯, 构筑立体德育

建设好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发挥共同育人的功能, 一直是学校的德育特色之一。学校扎实开展家校合作“六个一”系列活动, 即一份家长信共育好习惯、一次家长会、一次家长委员会会议、一次家长访校日、一次优秀家长评比、一次家长代表大会提案, 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军。

二、“2+1”体艺活动, 提升体质健康水平

学校以“文体活动方案”为母体, 有效整合“大课间活动方案”“班级课外活动”“体育2+1 活动”以及“体育社团活动”等的每日安排时间, 确保每个学生每天有1 小时以上的有效锻炼时间。具体举措有:巧借午间管理, 丰富社团活动;组织以班为单位开展艺体活动;组建校级运动队, 突出学校特色项目;健全完善“三操”组织。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增加学生在校活动时间的运动量, 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丰富了学生的运动形式。

三、课堂教学, 努力践行高质轻负

1.细化教学常规管理, 为“高质轻负”做保障

本学年, 我们严格按照省新课标计划和上级精神开足、开齐各类课程,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法规, 任何人无权变更, 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的上课情况, 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 严禁私自调课或侵占技能课等现象发生。学校对教师教学常规的检查方式采用教研组常规检查两次, 教导处抽查一次, 同时开展教导处一日巡视,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纠正。另外, 教导处继续加强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监督与检查, 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后进生的辅导、学生成绩的检测等都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2.完善教研组建设, 为“高质轻负”求落实

教研组建设是学科教学能力建设的核心, 是学校开展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关键。本学期来, 我们制定教研组组长职责, 以及讨论通过优秀教研组的星级评比方案, 从队伍建设、教师培养、教研管理、教学研究、教学水平等方面进行评比, 并制定评比程序、分配比例、奖励标准等方面细化工作。

3.聚焦课堂有效教学, 探索“高质轻负”新范式

在专家的引领下, 囿山小学在本学年认真开展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 我们课堂改进实验小组成员在反复听课、研讨、论证的基础上, 逐步达成高效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定教, 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的”课改共识, 提出了“121 课堂教学模式”, 即10 分钟的预习作业及反馈, 此环节重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0分钟的尝试作业及反馈, 此环节重在新知识的建构过程;10 分钟的诊断作业及反馈, 此环节重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我们以“三张练习改变教师的教学思路, 三个循环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 帮助教师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钥匙,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努力践行高效课堂的路径!

四、评价改革, 建立多元激励机制

评价是促进学生练好习惯养成的有效手段, 它具有反馈、诊断、改进和激励的功能。为此, 学校推行多元评价的举措, 设立习惯激励卡, 目前已经设计了“好习惯卡”“学习激励卡”“班级特色卡”三类奖励卡。“好习惯卡”主要由学校值周校长、年级值周教师根据《囿山小学学生五大好习惯》, 对当日表现优秀的学生或者班级进行奖励。“学习激励卡”主要是针对《囿山小学学生学习常规》关注学生学习全过程, 建立学习常规, 重在方法的指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班级特色卡”由班主任依据各自班级的情况和学生教育需要, 个性化地制定班级特色卡的激励奖励细则, 设计开展促进学生综合发展的特色班级建设的激励卡。

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我相信,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 囿山小学的素质教育将会更好地呈现出一片新气象。

参考文献

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篇8

【关键词】3-6岁 儿童 学习与发展 《指南》 落实 理解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221-02

幼儿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基础上引领幼儿加强对事物、社会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从社会领域从两个维度提出的:一是社会关系的维度,二是心理结构的维度。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展开论述的。通过对《指南》一书的深入学习,并反思平时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我深深提认识到:要想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就必须真正的走近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为孩子的成长负责,为孩子的未来奠基。《指南》就是指导幼儿实际教育工作的明灯。根据实际的工作經验,我有如下理解和体会,仅供参考:

一、捧一颗真诚的心,为孩子一生的成长护航

老师要关爱孩子,关注每一个幼儿的具体发展情况。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当前状态,并为孩子制定今后的发展目标,同时,努力取得家长的配合。比如,为幼儿制定成长档案,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记录孩子的行为特点,擅长与不擅长的内容,做实施教育的记录者。全方位了解孩子的一言一行,并且运用多种途径与幼儿家长进行及时地沟通,对家长提出教育指导意见,做实施教育的整体掌控者。教师要把班级中的孩子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倾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做实施教育的思想者。孩子的个体差异是很明显的,所以,教师在照顾到绝大多数孩子发展的同时,还要对班级中一些特别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逐步提高幼儿的能力的自信心,做个别幼儿的辅导者。教师要支持和引导每个幼儿向更高的能力水平持续、均衡、平稳发展。

二、擎一盏健康之灯,为孩子的一生奠基

有了强健的体魄,一切行动才变成有可能,所以,作为幼儿教师要特别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从小帮助他们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愉悦情绪和生活习惯,发育良好的身体,培养广泛的兴趣和基本生活能力,这也是一个健康幼儿的重要标志。我们所说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重要的方面,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决不能忽视。因此为孩子擎一盏健康之灯,引领孩子健康快乐的生活使我们为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那就让我们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悦、适合孩子们成长的生活学习环境,不吝啬我们的表扬和微笑,伸出我们爱的双手,敞开我们爱的怀抱,拥抱这个含苞待放的花朵,让孩子再闷的精心呵护下快乐嬉戏、安全玩乐、健康成长。我想,我们为孩子能做到很多,只需要我们细心一点儿,再细心一点儿。

三、点一盏阅读的火把,为孩子的一生前程照亮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不会画、不会剪,这或许是因为我们幼儿教师平时过于包办的结果,忽视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或许为了有利于管理,担心孩子的安全,不敢放开手,这其实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无形中孩子动手操作的机会被扼杀掉了,长此以往,幼儿的能力发展就会受到抑制和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学习、去锻炼。幼儿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口语发展,幼儿语言发展贯穿于身心发展的各个领域,而良好的阅读习惯、必要的阅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很有裨益的。所以,在幼儿园要上当开展“让阅读融入生活”这样的活动,引领孩子们走进经典,阅读经典,在“听、讲、画、编、演”五大行动中,让书香弥漫在孩子的左右,让阅读滋养孩子们的生活。

四、张一双知识的双手,为孩子的一生启智明慧

《指南》中明确地把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部分,只有这五部分都得到了预期的发展,那么孩子就成为了一个健全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适应社会的人。目前幼儿园的学习内容是非常广泛的,所以,教师要广泛地培养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而不能重视某一项方面内容的教授和能力的培养。幼儿园阶段,对幼儿的培养是要全面、全科的,包括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各领域的教学以及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等。这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比如,在社会领域的教学,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与要求,熟悉教学内容,又要做到与实际生活结合,通过生活化的教学让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具备初步的、稳健的根基。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自身要加强修养,关注科学知识,开拓视界,丰富动手能力,这样,在教学中才能科学施教,让幼儿懂得更多的知识,学会更多的本领。

《指南》让我清楚地认识到:孩子就是民族的未来,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教学规律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教学。孩子的童年稍纵即逝,又不会有重来的机会,孩子的心就像一张空白的纸,在纸上画上什么,就会留存什么,所以,我们为师者不要把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让孩子真正具有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就要有敏锐的洞察能力,要做到细心、耐心,有责任心和一颗童心,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并给予适时的支持和帮助。

另外,爱孩子不要过于溺爱,关注切不可拔苗助长,爱孩子就要明白,怎样帮助孩子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达到目标的方向。同时,幼儿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莫过于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自己先要做到。要孩子学会倾听,老师自己要弯下腰;要孩子诚实,老师也不能失信于孩子。

多年的班主任生涯,我收获了太多太多:走近孩子,亲近孩子,关爱孩子,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足矣,没想到,孩子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一个姹紫嫣红、百花齐放的春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工作指南,继续细致、扎实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英莉.谈西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学前教育课程的发展[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2]龙红芝.尊重幼儿多样化的学习方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3年Z2期

[3]杨晓玲.浅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策略[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喝彩的作文:为蚂蚁喝彩 篇9

蚂蚁,虽然体型不大,却有着团结的.力量,勤劳的精神。我为它喝彩!

蚂蚁,因为体型小力量大。经常被人瞧不起。可你想过吗?蚂蚁,虽然体型小力量不大,但是那渺小的力量聚集起来,可是威力无穷的。

一只蚂蚁搬不起一粒大米。可是10只蚂蚁就可以。一只蚂蚁搬不起一片薯片,可是30只蚂蚁就可以搬起来。一只蚂蚁搬不动一支笔,可一群蚂蚁就可以搬动。俗话说得好:团结就是力量。蚂蚁用它们小小的身躯体现着团结的力量。

蚂蚁,还有一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就是勤劳。

蚂蚁,可没有我们这么懒。它们一天到晚都在干活儿,所以我们所看见的蚂蚁总是忙忙碌碌地爬来爬去。

小学生优秀作文:成长需要喝彩 篇10

现在长大了,跨进初中的门槛了,虽然年龄还没到,但我对事物的看法已经很深入了。以前看到花儿,只欣赏它的明艳,它的美丽,但我现在已经懂得了看它背后的一面,那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我懂得了从一切事物背后来了解它们成功的不容易,学会了欣赏成功,也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也许这就是长大了的感觉,似乎一夜间的事,从三年前我还是孩子,孩子的眼光是那样短浅,到今天我似乎已经看透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事事变化万千啊!只愿我心如水!

这短短的三年时间,我竟明白了这么多,懂得了这么多,体会了这么多,理解了这么多,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看到她们,我就想起了三年前的自己,那时的我完全是一个充满稚气的小男孩,但我也看到了今天的自己,长大的自己。童年是美好的,但长大的感觉似乎也是那么美好。童年是无忧无虑的,但长大意味着一个人需要面临更大的挑战,承担更重的责任。

为孩子提供健康成长的特色课程 篇11

班主任的产品是什么呢?

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划分的三次产业标准,教育业属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服务业就有服务者、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即产品),服务内容是服务者拿来满足客户需求的客观存在物,是一个服务者满足服务对象的核心要素。对于班主任工作来说,这个核心要素不是学生,恰恰相反,学生应该是班主任工作的服务对象。亦即,服务者是班主任,而服务的对象是学生。这就涉及到服务内容是什么,也就是说,班主任需要拿出什么样的产品才能满足客户(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客户。

正如商业行为中,能让客户满意的,必然是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具有创新意义的产品类别,对班级工作来说,一个班主任要更好地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就需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精品的、特色的课程体系。课程,才是班主任应该提供的产品。既然是课程,那么它势必具备体系化的特征;既然是要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它势必具备以学生的实际现状为出发点的特征;既然是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那么它势必要具有使学生成长最大化的特征。

立足于为学生提供“课程”以及“课程”的三大特征,班主任须从三点出发来规划班级。

一、将班级学生分类

开学之初,班主任首先忙的不应该是制定班规和选定班干部,而应该是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等,将学生进行分类。不同类型的同学,他们的发展方向可能不同。教育不是让孩子成为同一标准的模具,而是让每个孩子最大限度地走在属于他自己的路上。将班级学生进行分类,一则可以让有共同爱好特长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发挥小集体的作用,让爱好和特长最大化地生长;二则它是班主任提供“课程”的依据。每接手一个新班,我都会对学生进行如此分类。在此基础上我先后在班级成立过魔方社、明朝历史研究会、英语说唱社、无敌足球社、文学评论社、诗歌鉴赏与朗诵学会等班级委员会。

二、根据分类设课程

分类基础上的课程,其实就是适合此类学生发展的一个活动系统。例如,对我班的诗歌鉴赏与朗诵学会,我们开发了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文本选择、技巧训练、导师聘请、创作程式、展示舞台、社刊创办与发行、商务开发等等。这样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的开发,既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班主任规划班级,就需要在对学生分类的基础上,开发出适合学生成长的5个以上的课程体系。这是给服务对象——学生最好的产品。

三、动力系统和学业特色课程设计

人的成长需要两种东西,一是成长的方向,二是成长的动力。如果说分类的课程体系设计是成长的方向,那么成长的动力系统设置就是接下来要做的重要工作。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曾经采取过多样化、持续性和共情性的励志教育,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借力和有效的大范围、小范围展示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地给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成长动力。另一个需要班主任注意的是学业特色课程设计。一个班主任为学生提供的课程体系中,不仅要有分类的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还要有立足于义务教育或者学科基础的学业课程设计。例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会学习,高效学习,在实际工作中,我和学生们一起开发了“综合素养评价机制”,也就是说,把学生的预习(我们是让学生备课、设计教案)、学习(我们是让学生上课)、评价(我们是作业互评,考试自主命题)等等,纳入到综合评价中来。既让学生学会了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如果一个班主任能够从“大局”思考,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是为学生的成长提供课程,又能够落实好“细点”,那么,我有理由相信,您真的是在规划班级了。

为合唱艺术喝彩 篇12

朋友, 合唱依然与我们同行;欢聚在愉悦的艺术海洋, 多声部的旋律把时空穿越;扣人心弦的和声把我们凝聚一堂。

朋友, 合唱依然与我们同行;共同的呼吸使情感荡漾, 和谐动人的音响难以忘怀, 真情的展示把我们的豪情释放;

此刻, 热爱合唱的朋友都会, 为艺术无穷魅力喝彩———我们的合唱!

———题记

为合唱艺术的感染力喝彩

央视2007年第十三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把合唱列为比赛项目, 使全国普通观众对合唱艺术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 觉得合唱既好听又好看, 电视台收视率空前, 成为许多家庭茶余饭后的话题。通过青歌赛各个窗口对合唱艺术的展示, 感染了更多的观众, 展示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已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山西省合唱协会自2005年成立以来, 致力打造合唱艺术精品, 力推了具有强大感染力的合唱精品, 如:《黄河大合唱》、千人大合唱《长征组歌》、《牺盟大合唱》等, 新创排了《矿工大合唱》、《人说山西好风光》、《闪亮的日子》合唱音乐会等多台合唱音乐会。不同的作品, 不同的风格, 不同的合唱团, 演唱出人生艺术的高境界, 合唱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时而令人神往, 时而催人奋进, 时而催人泪下, 时而使人激昂, 感染了观众, 吸引了合唱爱好者, 也使山西的合唱艺术跃上了新台阶。

为合唱艺术的凝聚力喝彩

合唱艺术是群体共性艺术, 是创造和谐增加凝聚力的艺术, 具有其它艺术活动难以替代的作用。参与者可以丰富业余生活, 愉悦精神, 陶冶情操, 增进友谊, 提高艺术修养。对一个单位、部门和行业而言, 通过举办合唱活动和组织合唱团, 对内凝聚力量, 对外展示形象, 成为了文明建设的“菜篮子工程”。

广东省业余合唱团现已发展过万个, 山西业余合唱团已超过千个, 长期坚持活动的有400余个。由于合唱简便宜行, 活动投资小, 艺术含金量高, 群众喜闻乐见, 人人均可参加, 在机关、工厂、军营、学校、社区、公园到处可以听到合唱的声音。特别在节庆的日子, 此起彼伏的合唱比赛已成为人民聚会的精神大餐, 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 凝聚了各方面力量, 促进了社会和谐。特别是山西省连续四年举办的“三晋之春”合唱比赛, 已成为山西省合唱艺术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业内人士称赞为:凝聚合唱艺术人才的朝阳赛事。

为合唱艺术的发展而喝彩

山西省合唱协会的成立, 促进了山西合唱艺术的发展。协会充分发挥协调, 服务的职能, 植根基层, 服务大众, 为促进合唱艺术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协会先后聘请了李培智、吴灵芬、曹丁、孟卫东、孟大鹏、金巍、倪丹霞等合唱艺术家来山西讲座辅导, 使山西合唱爱好者走近大师, 聆听新作, 学到方法。山西省合唱艺术家张子龙、厐万龙、李京利、刘亚男、邓欣欣、陈艳明、樊瑛、王燕平等人也常年在合唱团指导, 引导合唱团由单声部群众歌咏向多声部高位置的合唱艺术迈进了一大步, 促使山西省涌现出一批优秀合唱团, 如:中北大学合唱团、山西爱乐合唱团、西山太阳石合唱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青年合唱团、山西地税合唱团、山西青松合唱团、太原青年宫好孩子合唱团、阳泉干部合唱团、霍州煤电集团阳光合唱团等。

在合唱艺术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 山西合唱艺术水平不断提高, 《人说山西好风光》合唱音乐会, 《心中的太阳———矿工大合唱》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和北京音乐厅的成功举办, 使山西的合唱艺术以崭新的面貌走向全国。

为新郑喝彩的作文 篇13

它地处中原,交通十分便利。在东面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横穿南北,在西面有一七国道贯穿全市,北面更有全国知名的新郑国际机场,迎来送往众多游客来此参观旅游。

不管你是乘汽车还是乘火车,甚至乘飞机都可直接到达新郑,方便极了。

新郑还是全国闻名的大枣之乡。在新郑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有一个古枣园,占地约680多亩,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这里产的大枣皮薄味甜,倍受人们喜爱,成为枣类中的佼佼者。全市好多公司把大枣加工成很多产品,比如说枣片、枣干、蜜枣、焦枣、枣王酒等。你如果来我们这里品尝的话,保管你百吃不厌。

新郑更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就出生在新郑,轩辕故里、具茨山炎黄文化游览区已成为中外游人凭吊先贤和炎黄子孙寻根拜祖的圣地。每年的三月三炎黄文化节都举行拜祖大典,有很多海外华人、知名人士及奥运冠军都来这儿朝圣拜祖,场面十分壮观。

为祖国喝彩的作文 篇14

现代化之后的祖国,变化真实天翻地覆,就像一只腾飞的巨龙盘旋在世界的上空,像一只矫健的苍鹰自由自在地翱翔在天空中。我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创造了惊人的奇迹。我们都为自己的祖**亲感到自豪,为她努力着为她喝彩。

从奥运会开始说起吧!那天,在奥运会将要开始的那一瞬间。人们都睁大眼睛,期待着奥运。鸟巢中的金碧辉煌、琳琅满目的东西,看得观众眼花缭乱,精彩的表演五千年的文化个和使用高科技的演出,虽然有的人没能在现场欣赏着,就在电视机前的人也怀着热爱、自豪、激动的情感来欣赏。健儿们也时刻准备,奋起了步伐。台下的观众,就连外国人也赞扬我们,很多都为自己的国家喝彩、鼓励,喊着“加油”的口号。

奥运会之后就是世博会。,外国来宾来我国参观更是让他们大开眼界。比如说,机器狗的应用越来越多了。和我们发明的对话井,这可不是一般的井,他能让我们和离我们国家最远的的地方互相交流呢!接着我们又迎来亚运会。我们的中华人民为祖国感到自豪,为祖国感激,高兴、欢悦的喝彩!

为职校“高考状元”喝彩 篇15

大赛指导思想明确。举办本次大赛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切实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展示职业院校学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风采和熟练的职业技能, 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 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大赛规格很高。本次大赛是由教育部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建设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华职教社等部门联合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出席大赛闭幕式并为获奖团体和个人颁奖。教育部部长周济、天津市市长黄兴国也出席了闭幕式并为获奖者颁奖。这样的规格可能基础教育的比赛活动是达不到的。

大赛组织得力, 效果良好。本次大赛分高职和中职两个组别进行, 比赛涵盖电工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美容美发等内容。高职组有14个团队获得一等奖, 31个团队获二等奖, 40个团队获三等奖。中职组决出一等奖149个, 二等奖298个, 三等奖327个, 中职组团体一等奖由上海市获得, 江苏省、天津市、广东省获团体二等奖, 浙江省、青岛市、北京市、宁波市和大连市获三等奖。大赛组织委员会还授予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特别贡献奖。

“普通教育有高考, 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 这是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黄尧司长对这次大赛的赞誉。尽管“高考”与“大赛”不能完全相提并论, 但从人们的关注程度与选拔人才的角度看, 它们有相似之处。这是一场特殊的高考、流光溢彩的高考, 请看一组镜头:

“新娘妆、晚宴妆、时尚妆……在美容美发赛场上演着一场‘美丽盛宴’。只见在选手的纤指翻飞中, 刚才还是平淡无奇的模特, 摇身一变成了俏佳人。有的略施粉黛、淡扫蛾眉;有的烟熏眼影、烈焰红唇, 性感十足, 如梦如幻, 全场都为之惊叹。”

“在天津市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能赛场上。只见选手们轻点键盘后, 制作精密配件的数据就通过软件传送给数控车床, 一个精密配件的雏形随即在数控车床上露出‘庐山真面目’。一位曾经做过车工的媒体记者叹服, 当年还是一个一个地手工打磨, 精密程度根本无法保障, 而那机器轰鸣、火花飞溅的情景已不复存在。”

“‘35分钟!真看不出, 这些学生做起汽车维护保养来真专业, 比我们公司干了多年的员工手脚还利索!’在汽车二级维护作业的比赛现场, 一些汽车店的‘星探’赞不绝口。”

巧夺天工、能吃苦能拼搏……看着赛场上选手训练有素的操作, 精彩绝伦的表演, 我们不禁感叹道:与那些仅仅会熟练做题的一些高中生相比, 他们究竟差在哪里?他们不就是职校生中的“高考状元”吗?他们的良好表现不是对社会上存在的对职校生偏见的一种有力反驳吗?

确实, 这次大赛是全面展现职校生才干的舞台。赛场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尽展风采、较量切磋;赛场外, 前来观摩的众多师生取长补短、交流学习。由于大赛提倡开放, 不仅行业企业纷纷组团前来参观, 很多学生和家长也慕名而来, 通过这个平台了解到职业教育的办学水平, 增强了选择职业教育的信心。此次大赛中有不少优秀选手受到行业企业的青睐, 有的企业直接与选手沟通就业意向, 有的甚至当场签约, 技能人才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在为职校生中的“高考状元”喝彩的同时, 笔者还要就本次大赛的成功经验说几句话:

上一篇:一体化预制泵站在污水处理中起到的作用下一篇:安徽银行招聘网:广发银行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