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通用9篇)
“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篇1
“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时间过得真快,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上了初三。初中学生处于人生的青春岁月,开始摆脱幼稚,逐步走向成熟。初中学生又处于人生的十字路口,正面临着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开拓。学校教育对孩子成长虽处于一定的主导地位,但家庭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孩子的许多好品质、好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和督促、帮助。这些年,伴随孩子的成长,我感悟颇多。
一、创造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 1.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
古希腊哲学家罗塔哥拉曾说过:“大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个需被点燃的火把。”宽松、自由、平等的家庭氛围是点燃孩子学习“火把”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这也是当代中国家庭所倡导的主旋律。我们家也在努力营造这样的家庭氛围。
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支持儿子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升入初中,学习紧张了,每个周末总有半天或一天是他自由支配的时间,做他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打篮球、听音乐、看电影甚至睡懒觉等,我们认为应该给孩子一个自我放松和自我调整的空间。买衣服、报兴趣班等,都征询他的意见,以他的态度为主导。即使进入紧张的初三复习冲刺阶段,我们还支持儿子参加了全县田径运动会和篮球比赛。
任何自由都是有前提的,我们在给予孩子自由发展空间的同时,要求他必须充分完成所应肩负的学习任务,比如主动完成作业、自主复习所学知识等;要求他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疲劳战或子夜战。我曾向他许诺过,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宽松有度的学习环境是不会改变的。
在此氛围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的劲头很足,已渐渐适应竞争激烈的初中学习生活。虽然有时他遇到难题时产生急躁或气馁情绪,但我们都会及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平等协商,并帮助他出谋划策。我们和孩子一起不断努力探索如何将宽松有度的学习氛围与他的紧张学习生活相结合的途径。
2.多给孩子一些赏识、鼓励
哲人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而赏识、赞扬、鼓励正是肯定一个人的具体表现,是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所必需的。在我们的生命之初,在孩童时代,我们是通过身边的人特别是父母对我们的评价来认识自己的。因此,每个家长应注意,你的孩子是否自信,与你对他的评价有直接关系。
然而几乎每个家长都犯同样的错误,那就是孩子稍有缺点和不足就指责和批评。以为这样孩子就会逐渐变好。事实正好相反。我深知在每个人生命之初,需要身边最重要的人,特别是父母对他的肯定。需要家长不断地鼓励和赞扬,这样他会逐渐建立起自信心。当孩子看到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那样的好,他会鼓起勇气做得更好。当孩子不断被父母批评时,他会看不起自己,失去勇气与自信。
我们一直以欣赏的目光看待儿子的所作所为,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都是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心,让他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所在。有了一点点进步,在别人眼里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我们都会给孩子足够的肯定。同时注意从来不在孩子的同伴面前唠叨孩子的缺点。
面对学习成绩,我认为,毫不犹豫地信任孩子是孩子不竭的动力,父母的冷言冷语可能是压在孩子身上的最后稻草。做一个有远见的家长,过程比结果重要,只有完美的过程,才会有无憾的结果。孩子想当第一名的愿望与生俱来,就像大树拼命往天上生长,为了获得更多的阳光和雨露一样,这不是教育的功能,这是生物的本能。
二、做好孩子的榜样,要塑造孩子先塑造自己 父母的言行和孩子的个性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个人成长。作为家长,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孩子最直接的老师,要注意时时处处为孩子做出榜样。
我的孩子在小学的时候写字很认真。但自从上了初中,学习内容多了,字写得潦草了。我本身喜欢练字,于是,每天晚上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我就在旁边练一会儿字。那一年,我的书法作品获得全国一等奖。耳濡目染,儿子对练字感了兴趣。平时学习忙,但一有空就对照字帖写几行。暑假里,在我的陪伴下,他坚持每天练一页。现在,大家看了他写的字,都会情不自禁地夸上几句。
生活中,我时常提醒自己要严于律已,重视“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公共场所,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外出游玩,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遇到困难,积极去面对不退缩。我用自己的行动来引导和改变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行和习惯。现在,我的孩子积极向上,善良而富有爱心。
三、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经过多次“碰壁”,我尝试着让孩子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其实就是自觉。自觉是个好东西,不仅父母和老师懂得,连孩子们自己也知道。他们只是往往苦于不懂得怎么去自觉、怎么去实现“自我管理”。
我给孩子总结出“自我管理三句话”: 第一,我的目标是什么? 第二,我现在在做什么?
第三,我现在做的事情对我的目标有没有帮助?
管理好自己,对达成目标有利的事情,就抓住一切机会多做;而对影响目标的事情,就尽量少做甚至不做。这样才能最终达成自己的目标。儿子学习成绩比较稳定,升上初三,他给自己定了个目标:考个全校第一。说实话,孩子学习虽然好,但不是特别优异,从没考过全校第一。我鼓励他:“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爸爸妈妈支持你。”
有了这个目标,儿子学习更用心了,上课走神、说小话,回到家无节制地玩手机和网络游戏等等这些不自觉的行为渐渐少了,慢慢消失了。
鲁迅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儿子把每天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和容易错的知识点写在小纸片上,贴在墙上。睡觉的时候看几眼,上卫生间的时候看几眼。天长日久,这些知识点就牢牢地记在心里。这种自我管理的做法,我称之为加法,即不放过任何机会,尽可能增加学习时间。
再看减法。有一个星期六的晚上,儿子在写作业,因为下星期要考试,他该要复习的内容还没完成。一会儿,电视上播放儿子最爱看的《欢乐喜剧人》。以往,儿子都要跟上看,今天是决赛,奶奶连忙招呼。儿子看看桌上堆着的厚厚一摞书本,咬咬牙抵挡住了诱惑,谢绝了邀请。我明白,孩子的目标是拿好成绩,看电视固然有意思,但却会影响他完成作业,进而会影响他的成绩。所以他选择了放弃看电视,继续复习。
一加一减,看似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自我管理的道理。只有管理好自己,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更高的成就。在这学期全校学科赛考中,儿子终于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些年,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好处是双重的:一方面孩子不断进步、成长;另一方面,我们做父母的也可以做自己的事情,感到非常轻松。
四、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做事。孩子如果具备了优秀的做人品质,那么他将拥有幸福的人生。从孩子刚刚有自我意识起,我尽可能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做简单的家务,如整理房间、叠被子、洗碗、倒垃圾等。让他自己整理书包,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品。这样一点点放手锻炼,孩子的能力就慢慢提高了。现在上了初三,学习再忙,每星期都要做几件家务。我总是有意识教育孩子 “劳动是人的生活需要”,会劳动是人的一种重要的本领,要在生活中处处多学习、多参与。
孩子上小学时,有一次写完文章给老师发过去,当时都晚上十一点了,发完,马上收到了老师的回复:“你也累了,早点休息吧!”孩子很诧异:“老师,您也没睡?”“说好今晚批改你的文章,看了我就去睡。”我趁势引导他:“你瞧,老师真辛苦,白天工作了一天,晚上还要批改你们的作业到这么晚。你要尊重老师的劳动,更应该好好学习。”孩子从此对老师更加尊敬,更加有礼貌,学习更用心了。
我们家里是四世同堂。我的奶奶已经快九十岁了,腿脚不灵便。每天晚上,我给奶奶洗脸洗脚,服侍奶奶睡下。儿子也学着我的样子,经常帮老奶奶拿这拿那,捶背捏腿。奶奶逢人便夸:“孝顺孝顺,我这小重孙这么孝敬,长大一定大有出息!”
生活中,我时常告诉儿子,要拥有积极的心态,抬头挺胸做人。人生本来就有许多不如意,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挫折,都要寻找生活中的“阳光”,积极面对。所以,当儿子考试失利的时候,他会认真分析原因,坦然迎接下一次挑战;当儿子需要帮助遭别人拒绝的时候,他会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微笑着再去帮助别人;当儿子感到疲惫的时候,他会静静地休息休息,他明白生活中没有“常胜将军”。
经过长时间的磨炼,儿子养成了诚实、勤劳、勇敢的品质,生活中懂得了宽容、感恩,学习上知道了和别人合作、分享。在小学,他担任学校少先队大队长;在初中,他担任班长、团支部书记,同学们都喜欢和他做朋友。他的努力得到大家的认可,被评为山西省三好少年,今年,还被评为晋城市优秀共青团员。
五、培养孩子顽强、坚韧的品质
儿子自认为自己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因为从小他并不是很优秀,当他很努力了却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时,我就给他讲“麻雀和海鸥”的故事:
大海边,海滩上有一群海鸥和一群麻雀,一阵海浪扑来,麻雀和海鸥被惊飞,它们同时起飞想要避开大浪,麻雀总是比海鸥飞得快,飞得灵活;而海鸥每次都是很笨拙地飞向天空,有时被海浪打湿!但你知道吗?能飞过大海的不是麻雀而是海鸥!
我告诉儿子,当自己不自信的时候,请问“你愿意做海鸥还是麻雀?”一时的聪明并没什么,一时的笨拙也不需要灰心,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成功一定会属于自己!即使没有成功,也没有什么,因为你在努力的同时,也享受了追求带来的快乐。
从此,儿子有了一个座右铭:“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刚上初一,孩子的体育成绩很一般,他曾经还告诉我,有人认为他只会学习。于是,他每天早起跑个几千米,课间一有空就进行跳绳、跳远、蛙跳等练习。中午回到家吃饭的空隙,他还是练习投球的动作。尤其到了周末节假日,他比平时起得还早,去体育场跑步,打球。
经过坚持不懈的锻炼,儿子更健康、更显得朝气蓬勃了。在初二校运会上,他“一举成名”,夺得了三千米的冠军和跳高第三名,并连续两年参加了全县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县篮球运动会,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正是这种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使儿子不光体育成绩突出,学习也是日益进步。升上初三,成绩基本在全校前十名,这学期的学科赛考中,他还取得了全校第一名的好成绩。作为初三学生代表,在全校中考冲刺大会上作了表态发言。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家长共同的心愿。为了孩子的明天,作为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用“心”做好家庭教育,为孩子把好舵,引导孩子珍惜和把握自己宝贵的青春,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篇2
一、给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创造机会
1、让孩子学会课前准备的习惯。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 学生的课前准备其实是对一节课作出的简单计划之一, 每节课我们都要求学生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品:课本、写字笔、学具盒, 最好还要有备用铅笔、草稿本、作业本, 并且把这些常用的用具装在一个专用文具盒或专用笔袋里面, 以便用时能迅速地拿出来, 由此也能让学生养成自我整理收拾的习惯。
2、让孩子学会规范作业的习惯。
反馈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作业的展示, 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独立学习活动, 是学生巩固知识, 形成知识技能的主要手段。同时, 学生的作业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从学生刚入校的那天起, 我们就开始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 要求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从数字到数的书写、从一位数到多位数、从运算符号到汉字的书写, 都严格要求。在一年级上学期, 要求学生做计算题时, 要求学生不要把数位写错, 同一个数的两个数字要写紧一些;解决问题时, 要求学生首先通过看图、读题, 找出有用的信息, 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根据问题选择正确的做题方法、列式、计算等, 这些看似简单的作业步骤, 对于低段孩子必须要每一步交待清楚, 强调到位, 并长期进行强化练习, 规范训练。习惯成了自然, 到高年级时学生一定会学得愉快, 教师也教得轻松, 同时这良好的习惯也将伴随着孩子, 让孩子终身受益。
3、让孩子学会合理、正确地使用学具。
在数学课堂上, 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 通常要应用学具进行操作。如:小棒、计数器、图片、水果……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 并按要求认真操作学具, 做好练习。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 可先让学生把8个梨 (图片) 分成两份, 通过分图片, 出现四种结果:一人得1个, 另一得7个;一人得2个, 另一人得6个;一人得3个, 另一人得5个;每人都得了4个。这样通过学生分一分、摆一摆的实践活动, 帮助学生理解。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和形象的实物图片有机地结合起来, 使学生悟出“平均分”这一概念的本质特征——每份“同样多”。但学生使用学具后, 我立即让学生把学具放回书桌里, 集中精力听课。有时学生用的小棒、计数器, 也一定强化学生用了过后归还原位, 还随时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比赛, 看谁收学具最快, 放得最整齐等等。久而久之, 水到渠自成, 学生就会养成正确使用学具的习惯了, 让学具发挥应有的作用。
4、让孩子学会整理、学会分类。
从开学第一天起, 学生就要面对许许多多需要自己处理的事, 如:收拾书包、收拾书桌, 收拾自己的学习用具等,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是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 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 养成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的坏习惯。进入学习阶段后, 他们将不自然地把这些坏毛病带到学习上来, 在学习上也会逐渐形成丢三拉四、乱七八糟的行为习惯。于是在一年级学习物体分类后, 就要求学生亲自收拾自己的书包, 并谈谈自己怎样收拾的, 收拾后有什么感受, 学生们兴趣盎然, 感慨万千, 纷纷谈出自己的心声:让书包变得整洁了;打开一看, 心里很舒服, 同时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找书本很容易了……并信誓旦旦, 说出以后一定要养成自己收拾学习用品, 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教师言行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1、赏识每一位孩子, 让孩子的闪光点亮起来。
在一堂数学课上, 老师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不一, 为了照顾到差异生, 多留思考的时间给这些孩子, 当有相当多的同学举手后, 再根据情况, 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也可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回答, 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 有什么困难, 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不过在提问时, 应尽量避免只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 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并且还要注意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 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的闪光点都亮起来。
抓住孩子的闪光点, 及时鼓励, 多给予赞赏, 这是孩子们最需要的东西。很多孩子缺乏学习兴趣, 老师就要千方百计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就是让孩子体验成功, 获得成就感, 激发孩子的自信心, 使他们相信自己也能行, 从而产生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对于他们取得的成绩, 教师要细心观察, 及时鼓励, 充分肯定, 不能视而不见, 不能无动于衷, 这样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久而久之, 孩子就会失去上进心。孩子需要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尤其是对差异学生, 更需要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适时运用微笑、眼神、手势和亲切的语言、教态给予鼓励。要多对学生给予表扬、肯定、支持、关心、鼓励、理解、宽慰等, 使学生在充满自信中健康成长。如班上有一个学生叫唐浩, 他性格很内向, 平时喜欢一个人独自玩耍, 上课不怎么举手, 成绩也不好。有一次我单独和他聊了聊, 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因为他害怕自己回答错误, 又怕被老师批评。了解了这个情况之后, 我上课就特意观注他, 只要一发现他举手, 就迫不及待地叫他回答, 即使回答有错, 我都鼓励他敢于主动回答问题, 下次努力就行。通过一段时间, 我发现唐浩同学进步了, 学习的信心更足了。
2、奖励形式多样化, 紧扣孩子心弦。
对学生的奖励要不拘泥于形式, 只有通过多种奖励的刺激才能有效激发孩子形成有效的学习行为习惯。如为学习进步快的孩子召开一次主题班会, 为成绩差的孩子举办一次读书报告会, 和全班孩子一起举办联欢会等。特别对一些后进生来说, 老师对他们行为的肯定或赞许, 甚至一下点头、一个微笑也会成为一种使学生感到温馨的鼓励。在教学中, 我常变幻自己教学中的奖励方式, 如:在班上我设计了一个“班级之星”——有学习星、作业星、纪律星、进步星、劳动星、互助星、淘气星……。这些种类的“星”, 时时可以评, 处处可以评, 科科可以评, 到期末总结, 看谁配“班级之星”。这样学生兴趣浓厚, 时时关注墙角的五角星, 找出自己和别人的差距有多远。在组与组之间, 也进行竞争, 看哪组是“优秀学习小组”而进行奖励。一种奖方式用久了, 学生又习以为常了, 于是我又换了一些新鲜的方式, 如:攻“擂主”;发“喜报”等。
3、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让孩子保持饱满的精力。
为了使学生上课专心听讲, 吸引其注意力, 作为教师讲课时应做到:精神饱满, 语言生动有趣, 方法灵活多样。力求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 使每个同学都乐意听讲。
让心理健康教育伴随孩子成长 篇3
一、创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氛围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家庭教育对孩子心理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必须通过增强家长自身的心理素质来帮助孩子拥有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而家庭的物质生活、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成员的关系及精神培养是家庭心理氛围赖以产生的基础。那么如何来创设和谐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庭氛围呢?
1.父母的榜样作用。首先,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言谈举止文明得体,工作学习勤奋认真,待人处事热情诚恳,自然会成为孩子的楷模,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次,在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作为家长也要不断学习,以适应这飞速发展的时代,配合好学校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最后家长也要重视心理的保健发展,因为生活的每一天不可能是风平浪静的,如果做父母的常怀着不平心态面对人生,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不利的,相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良好的态度面对人生,为孩子做出榜样,能从小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心理和自信心等,而这些心理品质对孩子来说是终生受益的。
2.父母正确的教育方式。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势必对子女的心理成长产生不同的影响。有的教育方式对孩子心理发展起积极作用,有的则会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消极影响。积极的教育方式是关心爱护孩子,给孩子以适当的限制,它使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等各种心理得以健康发展,增强生活适应能力。消极的教育方式是对孩子过分严格要求、拒绝或溺爱、放任,会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
3.建立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父母之间、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一定的交际时间和内容,不要强调各自的原因,而忽视彼此之间由交际产生的心理氛围和心理效应。父母之间经常交往可互通策略,做到相互补充和完善,特别是能在教育孩子方面取得一致的意见,这对增强家庭团结和谐的心理氛围大有好处。随着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日益紧张、繁杂,许多父母忙于工作,往往早出晚归,父母与孩子交谈机会减少,关系渐渐淡漠,心理上相互隔阂,造成孩子孤僻,不善言辞的不良心理。
二、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学校既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内部原有的一些设施,也可以不断地开发出新的活动场所,如:1.让校园内的墙壁、橱窗、黑板等成为“不说话的心理辅导老师”。2.在校园内形成心理辅导站: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红领巾小电视台、校园网),心语小屋(心理辅导室、心理测量室)等。
多开设一些快乐园,如“开心园”、“心语小屋”等,让希望获得心理帮助的学生从中感悟愉悦,体验愉悦,释放烦恼,消除烦恼;从中获得欢乐的自助、互助和他助。“心理热线”要不断延伸、畅通,成为“宽带网”,它由师生双方或班主任——学生——家长三方建起连心的纽带,“心理热线”要偏重于保守秘密、尊重隐私、尊重人格。也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一致,有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班级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必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小学班主任,每日每时把握着学生的思想脉搏,经常关注着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此,以班主任为主开展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有效地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科学文化知识技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从而构建成为一种结合课程教学的渗透,结合班级日常工作和活动,结合全面和个别育人教育的交互,而让班级成为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室。
1.融入班集体建设。班主任要善于引导全体学生,让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来发展学生个性心理。这种共同的奋斗目标,就是在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凝聚,提升优良的道德情操,倡导良好的班级风气和弘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因为良好的班集体建设,能美化集体生活,能振奋全体学生,能使集体像熔炉一样,对全班每个学生起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功能。
2.丰富班级活动。有活动,才有生气、才有活力、才有发展。把心理辅导渗透于班级活动,既是班级活动的创新和发展,又使辅导质量得到提高。寓心理健康教育于班级活动之中,学生能在丰富多彩愉悦舒心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心理践行和发展,而且这是一种比较自然、比较完美的践行和发展。
3.发展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在校内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的主要空间,充分利用这个空间,积极营造和发展健康的班级文化,可以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围,发挥十分重要的陶冶隐性教育功能。班级文化的发展要充分张扬班级中学生的个性、特长,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慧和力量。
4.构建班级教育合力。班级不是封闭的,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心理、道德和文化素质都是在班内班外、校内校外、有意无意、有形无形的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发展的,因此班主任需要充分利用班内外校内外,包括家庭和社会的各种教育力量,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都来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5.建设良好班风。班风是一个班级稳定的、整体的、特色的集体风气。班风需要靠班级中大多数学生为基础的思想、品德、作风来形成,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发展来形成。而一经形成,可以对班级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较为积极、稳固、健康、向上的作用力,这种作用力是内在的、无形的、激活的。建设良好的班风可以为每个学生的身心发展创设出一种美好的时空,焕发出一种蓬蓬勃勃的力量。
6.多开展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要把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新颖的丰富的文化,就要充分让学生畅心地生活在这一文化天地之中。所以,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体性活动。如,心理教育活动课、心语沙龙、心育小报、心语日记、心语赠言等。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和某一方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家庭,学校,班级共同来努力,让心理健康教育时时刻刻伴随着孩子,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
(作者单位:四川邻水县长滩乡中心学校)
让有效阅读伴随农村孩子成长 篇4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我,深深地体会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非一日之功,它得益于课内,更依托于学生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外阅读,让丰富的文化知识滋养他们的心灵,充实他们的头脑,开展他们的眼界,这无疑使孩子们终生受益的举措。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是每个教育者应该研究和关注的话题。培养阅读习惯,重视方法指导,开展读书活动,进行有效阅读,让每个农村学生都热爱阅读并伴随成长,一生都能在书海里畅游!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
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和补充。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是,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并不容乐观。笔者曾对本校一至六年级300多名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了不少的问题。一是阅读书籍缺乏。75%的孩子只有课外书1—5本,10%的孩子课外书有5—10本。二是阅读内容单一。“家中最多一类的书籍是什么?”反馈得知是作文书、习题册。三是家长不重视,部分农村孩子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经验缺乏,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不支持课外阅读,只有15%的家长经常督促孩子读有益的课外书,“不闻不问”或“偶尔过问”的分别占到55%和24%。四是阅读环境差。“家中是否有书柜、书桌、安静的读书空间?”60%的孩子回答“否”;“父母是否阅读?”92%的孩子回答“否”。可见,家长对课外阅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部分人认为课外书是闲书,经常看会分散孩子精力,影响学习成绩。为此,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单靠书本上的几篇课文,要想满足孩子的阅读欲望,要想丰富孩子的阅读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思索着,也强硬布置给学生读书的任务,推荐给学生适合读的书目,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样的要求只是一个空壳子,丝毫没有效果。学生对教师强硬的布置,只是形同虚设。如何培养学生有效的阅读呢?如何让学生充满对阅读的欲望,使他们把老师的“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让阅读伴随学生成长呢?
一、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课外阅读是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要想让小学生把课内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宽延伸,就要寻找一切机会激发他们读书的兴趣。许多大作家一谈起能够 “成名立家”,无不异口同声回答:那是得益于孩提时期多看了几本书。
1、指导学生课外阅读首先要明确读什么书。没有足够的书籍,必将影响课外阅读的量与质,学校、家庭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保证孩子们有书读,有好书读,有适合自己的书读。
首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显著的年龄差异。不同年龄的学生阅读兴趣与读物性质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低年级学生对图文并茂带有幻想色彩的童话故事比较感兴趣,可着重推荐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学生对惊险神秘的故事和科技书籍较感兴趣,可着重推荐阅读《西游记》、《自然科学丛书》、《探索世界未解之谜》等,侧重培养学生的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学生对战争题材、历史题材名著等较感兴趣,可着重推荐阅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三国演义》、《鲁滨逊漂流记》等古今中外的历史故事、名著等,通过经典的阅读,培养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除了根据年级特点作基本统一的要求之外,我们还根据教材,依托文本,适时进行课外延伸。如学习《三顾茅庐》后,引导学生讲讲“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等故事中诸葛亮的形象描写,使学生对诸葛亮形成全面的、立体的认识,也进一步激发了阅读兴趣。
其次是家庭密切配合。引导动员家长为孩子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关注孩子读书。学校还要求每个家庭尽力为孩子购买一个小书柜,添置一张小书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同时能根据必读书目、学校推荐书目及孩子的需求,积极购买课外书,并在寒暑假中能和孩子共读一本书。老师还积极动员学生、家长开展“献一本,读百本”活动,提倡好书大家看,要求每人每月至少带一本书到班级,供大家循环阅读,保证班级的图书常换常新。
2、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名的历史人物、科学家爱读书的故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如:革命导师列宁终生读书的故事,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学校组织“阅读之星”的评比,在班级中树立典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只有多读书,肯读书,才能有较高的阅读能力,才能得到全面发展。课余时间,我们的老师常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向学生介绍自己是怎样读书的,给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潜移默化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袁瑢老师说过:“要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教师就得先认真阅读几遍,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并且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很难想象一个自己远离书刊的教师,如何去发现适合自己学生阅读的好书、好文章,即使有人推荐,教师自己没有阅读,又如何能与学生交流,如何去评价学生的阅读能力呢?平时,我也经常逛逛书店、上网搜索一些畅销新书,自己先读,读完一本,再和学生们聊一聊这本书,告诉他们最近老师看了一本什么书,内容是什么,老师的感受如何等等。学生们最易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推荐,他们总是能在第一时间去阅读。而学生们一有最新的图书,也会抢着给老师介绍。这样,学生的阅读带动了老师的阅读,而老师的阅读又推动了学生的阅读,师生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动,阅读氛围日渐浓厚。
3、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阅读热情。让课外阅读弥漫学生身边的每一寸空间。学校在环境布置上独具匠心,让文化设施成为校园的独特风景,班级图书角、学校阅览室成为学生课后流连忘返之处。课间及课外活动时间,以往是喧闹声声,现在经常有许多学生埋首书中,班级图书角的布置也很有特色,如“好书推荐”,“读后一得”,由学校向各班推荐读物,也有学生从家里带来的图书,琳琅满目,课间,随手就可拿起一本好书来翻阅。
二、重视方法指导,提高阅读效率。
新大纲给了我们一个启示:仅靠课本上数量有限的几篇文章,怎能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高涨的孩子们?岂能培养出视野开阔、知识丰富、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人才?那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指导孩子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固定读书时间。为了确保学生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我们给学生进行了合理的时间安排。把每天中午12点开始定为课外阅读的时间,虽然只20多分钟,但是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读书的内容结合实际而定,有时是自己选定的文学作品,有时是老师选定的阅读材料。每次学生读书时我们都会和学生在一起,共享阅读的快乐。另外,为了减轻作业量。保障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不让读书变成学生课余生活中一项负担?这是我们所需要关注也必须要关注的问题。有效提高日常教学的效率,力求当日学习任务当堂完成,不做重复、低效的练习,不留或少留课后作业,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让孩子们手捧图书度过一个又一个美妙的夜晚,已经成为教师们的共识和为之努力的目标。
2、教给读书方法。学生在阅读时,告诉学生要边读边想这本书讲得是什么内容,文中哪些部分让自己感兴趣,读书中获取了哪些知识。读书还要勤于动笔。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同时还要写好读书笔记,如: 遇到优美的字、词、句、段、篇或名人名言、俗话谚语,把它摘抄在读书笔记上;还在读过书之后写下对所读书的体会,即读后感;我们安排了每周一节作为阅读课。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养成了较好的读书习惯,促进了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另外,还要求学生读书做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读书的最佳状态是手、口、眼、脑的有效结合,只有这样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指导学生阅读时眼睛仔细看,口里出声念,大脑反复想,手里不停记。这种读书方法帮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开展读书活动,强化有效阅读。
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并非个个浓厚,如何让他们通向广阔的阅读空间?靠教师的强制当然是不可取的,能够焕发多数人热情的多彩活动便成了当仁不让的“金钥匙”。
1、亲子阅读。多数父母把空余时间花在了看电视或娱乐上,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而读书恰恰是沟通的最好桥梁。教师多给家长传递一些读书的信息,告诉他们学校正在开展哪些读书活动,班级中最近推荐读了什么书,孩子阅读的情况如何,哪些书可以购买给孩子,哪些书适合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旦家长对孩子的阅读重视起来,定能尝到亲子阅读的甜头。我校曾有位家长说:“亲子共读能带来无穷的乐趣。不知不觉之中,我和孩子间有了许多共同的话题,彼此交谈,相互了解,促进信任„„”。
2、师生共读。为了准确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我们还尝试了师生共读一本书。在规定的时间里,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阅读内容,如童话故事、经典故事、科普知识等,师生相互交流读书收获,共享读书的乐趣。
3、学生互读。这项活动最受学生欢迎,在班级读书交流会上,学生们就同一本书畅谈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感受,同学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读书竞赛。结合阅读指导课组织学生开展成语大比拼、谜语乐园、古诗大观园、讲故事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此外,我们还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开展各种竞赛。如:春天到了,就会开展收集春天成语、古诗、儿歌等的竞赛活动;春节到了,会让学生去收集各种春联和春节的传说;在教学完一篇童话故事后,还会进行一次课本剧表演。学生通过读书竞赛获得了胜利和喜悦,自然就强化了阅读的兴趣。
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情感,对学生人格的塑造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同学们 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会丰富学生的情感,让他们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能力。
四、学生畅游书海,阅读伴随成长。
一年来,我们老师运用各种指导策略,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训练,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爱看、教师乐教、家长满意。
1、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不断增强,爱读书的习惯逐步养成。经过我们多方位的指导和培养,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教室里经常能看到学生读书的身影,课间也时常听到学生在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学生的书包里也多了几本课外书,看课外书已经成为学生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2、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明显提高。通过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学生读的书增多了,知道的知识也多了,说话、写文章、阅读理解能力有很大提高,语文学习的整体水平也上了一个新台阶。
3、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了良好道德品质。“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优秀的经典著作让学生心灵受到了震撼,学生们在阅读中学到了做人的道理,形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
4、家长对课外阅读形成了新的理解。亲子阅读被更多的家长接受和重视,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学生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了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到读书的感动和乐趣。
现在,同学们每天都十分积极地投入到阅读中,他们在书海里尽情地畅游,沐浴着书的温暖,浸润着自己的心灵,相信有效阅读会伴随他们一生!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匙明镜.书香满校园,清气溢童心[G].山东教育2008年Z1期
让好习惯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好习惯伴随我们健康成长》。
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禅师带着一帮弟子来到长满杂草的草地上,他问弟子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除掉杂草。弟子们绞尽脑汁然后用上了各种办法,拔呀、铲啊、挖啊,可最终禅师说:“这都不是最佳的办法,因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要知道用什么方法最好,明年你们再来这里就会明白。”第二年,弟子们又来到这里,哇!原来的草地变成了绿油油的庄稼地。这时大家才明白:粮食多了,杂草就无立身之地,这才是最好的除草办法啊。
是呀,生活何尝不是如此呢,一个人好习惯多了,坏习惯自然就会少。老师经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好习惯是人生的指南针,只有拥有一个好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好人生。”本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好习惯伴我成长”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那么,我们养成了哪些好习惯呢?
首先,我们养成了文明礼貌的好习惯。这就是,在学校里给困难学生一份友爱的帮助,放学路上给老师一个热情的招呼,回到家里给父母亲一声暖洋洋的问候,文明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生要继承这一优良传统,做一个心灵美的好学生。
其次,养成了认真学习的好习惯。我们上课更认真了,举手回答老师的问题更积极了;字写得更漂亮了,同学们的学习劲头也更足了,都准备要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老师的辛勤劳动,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再次,养成了喜欢读课外书的好习惯。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喜欢读书就是与道德高尚的人对话。我读过少儿版《三国演义》,认识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历史人物;我读过民族英雄岳飞的故事,我被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所感动;我还读过许多童话故事,美丽的童话为我编织了多彩的梦。同学们,热爱读书吧,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此外,我们还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养成了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养成了文明守纪的好习惯。瞧!我们的教室更洁净了,我们的学校更美丽了,我们的校园更和谐了。
生活就是一方沃土,“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把简单的事做好叫做完美,把困难的事做好叫做杰出”让良好的行为习惯伴随我们健康成长,让良好的行为习惯成就我们的未来!
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篇6
一、对家庭教育的认识
1、家庭教育及其特点: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它年长者自觉而有意识地对子女施加教育影响。具有全程性、紧密性、潜移默化等特点。
2、家庭教育的作用:由于孩子对家庭成员的信任和依赖,他们的言行、欲望等表现得较真实而充分,因此家长能及时地、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3、家庭教育的任务: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一致的。即把孩子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但各有侧重,内容方法不尽相同。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个性品质的培养;其次是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孩子的求知热情,提高孩子的智力水平;同时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二、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1、重智轻德。
重视智力因素而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学科成绩而视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我们曾对700多位在校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92.8%的家长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主科成绩。在探究孩子学习成绩为什么不好时,一些家长往往只考虑智力因素方面的原因。他们错误地认为,把孩子培养成才,智力因素是决定性因素。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因而走入智力第一、成绩第一、升学第一的误区。
2、方法得当。
(1)缺乏连续性。对子女的教育培养缺乏周密的计划和明确的目的,零打碎敲,随意性大,断断续续,时紧时松,造成孩子在成长中起伏较大,改正缺点,纠正错误行为的时间长,有反复。
(2)缺乏针对性。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不是首先通过观察、分析,发现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等特点,有目的地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弥补孩子的不足,而是套用别人的经验方法,不考虑对自己孩子是否有益有效。
(3)缺乏层次性。常采用同一种方法、内容,不考虑孩子在长大成人这一动态过程中生理、心理发展变化和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遇到问题,苦于缺乏良策,只是简单的说教,反复唠叨那几句话,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从而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消极抵制。
(4)轻视劳动教育。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读书学习,因此,不但不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社会实践活动,而且还不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孩子对家长的辛苦劳动缺乏体验和感受,必然养成好逸恶劳,怕苦怕累的不良习惯,缺乏坚强的意志品格和责任感,最终也会影响到学习本身,还会导致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构能而缺乏竞争力。
(5)轻视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进退十分敏感,对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却不以为然。殊不如不良行为习惯必然会以粗枝大叶,杂乱无序,虎头蛇尾等形式在学习中反映出来,成为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的主要障碍。
(6)忽视孩子心理情绪的发展变化。家长在实施家庭教育时,不注意孩子在婴幼儿、儿童、少年、青年各时期中思维、情续、心理活动的特点与变化,教育方法死板、生硬,仅仅依靠外部指令式的他律而不注意培养孩子的内在动机和主动自律精神,导致孩子对教育内容的怀疑和否定,甚至以消极、对抗、逆动的态度对待家庭教育。
(7)重言教轻身教。对子女的要求很严很高,却不注意自身形象对孩子的影响。试想,如果家长缺乏上进心,整日沉缅于打麻将、跳舞、看电视,而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又怎么可能要求孩子做到热爱学习,积极进取呢?又怎能对孩子有威信可言呢?要知道家长自身形象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发挥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8)重大轻小。对孩子的小错误小问题不够重视,不及时给予批评教育,认为只要不
犯大错就行。长此以往,小错得不到纠正,积累发展下去,就会使孩子的思想发生质的变化,到那时,出现的大问题就难以纠正和解决了。
(9)反差大。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教育孩子时,态度、方法反差过大,往往是一方一味迁就,一方简单粗暴,这会造成孩子思想上的混乱,甚至让孩子钻了空子,以投机应付的心理对待家长的教育,因而整体教育效果极差。另外,有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协调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校教育的作用,因而有“5加2等于”说。
(10)单亲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问题。生活在单亲不稳定家庭中的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父母之爱,心理压力较大,所以他们不但学习、行为表现方面的问题较多,也更容易出现抑郁、孤僻、内向、胆怯或攻击性强等心理障碍。
另外,近些年来,家庭教育对孩子只廛竞争,不讲合格的倾向比较明显,这实际上是功利、自私、偏狭的心理在家庭教育中的反映,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三、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实效
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的成效不仅取决于教育动机和教育内容,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方式方法,因此,要想使家庭教育取得实效,必须首先弄清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要求,积极创设教育情境,因势利导,用学科的方法,生动的形式启发、引导孩子,使家庭教育的内容,内化、升华为孩子个体的品质,使他们由被动他律到主动自律,从而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1、家庭教育的原则:有效的家庭教育必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材而异,因地而异,不能简单地套用别人的教子经验,哪怕是别人成功的经验,要针对孩子的个性特点和行为特征实施教育,要随时间、地点、事由的变迁,以及孩子生理心理的发展变化选用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
2、家庭教育的要求:家庭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教育适时,内容适宜,方法适合,宽严适当。教育孩子要以身教为主,言教为辅,以引导为主,强制为辅,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以启发为主,说理为辅,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真正领悟教育内容,并自觉转化为自身行动。
3、家庭教育的目标:成功的家庭教育应该使孩子具有:
一种愿望:即积向上的热情 和愿:
二种精神:即吃苦耐劳的奋斗精神和做事踏实、负责的认真精神;
三种习惯:即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种能力:即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
当然,更要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因为这是健全精神和丰富知识的载体。
4、家庭教育的具体方法:
(1)建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树立良好自身形象。建设健康高雅的家庭文化环境和整洁的居住环境,建立健康和谐的家庭人际环境,在这样的情境中,家长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行行为,以正直勤劳、好学、进取的自身形象唤起孩子对父母的敬爱,对他人的尊重,对学习的热爱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热情、开朗、快乐的性格,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和睦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安合感、安定感强,情绪智力及智商普遍高于不稳定和破裂家庭中的孩子。一般来说,工不宜向未成年的孩子倾诉自己对家庭和婚姻的不良感受,不要向孩子倾诉自己精神上的苦闷和烦恼,更不要向孩子数落别人的不是,不要把工作中的烦恼带回家中,不能把自己的不愉快转加给孩子,因为这一切都是强烈的精神和心理致畸因素,会造成孩子扭曲的人格和严重的心理障碍。
(2)加强劳动锻炼,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家长必须重视和发劳劳动锻炼对孩子成长的积极作用,首先,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如果缺乏吃甘耐劳的精神,孩子不
但不能战胜成长中的困难和拆卸,也不可学好文化知识,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其次,通过劳动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第三,劳动不但可以培养责任感、义务感,还可以使孩子学会团结合作。戴尔.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百分之十五靠专业知识,百分之八十五靠人际关系和处包技巧”,可见,只讲竞争不讲合作的人很难取得事业的成功;第 四,劳动可以消除孩子的依赖思想,形成靠自己能力解决问题的自信;第五,劳动可以让孩子学到课本以外的知识;第六,劳动可以使孩子通过亲身感受产生对辛劳的父母真挚的敬意。有鉴于此,家长要有意识地为孩子安排劳动锻炼的机会,一要积极支持孩子参加公益劳动,鼓励他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二要及时为孩子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要知道,对孩子来说,有些家务包含着超出本身的意义。
(3)重视意志品格的培养。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意志品格的培养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因为未来的社会竞争,决不仅仅是智力和知识的竞争,更多的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坚强的意志比联明的大脑更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一个智力平平而意志坚定的人远比一个智力优秀而意志薄弱的人更有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因此,家长必须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意志品格。
(4)正确认识智力因素的作用。美国情绪智力商数EQ,一个人的成功,IQ的作用只占20%,而EQ对人未来成就的大小起着决定性作用。事实上一个EQ值高的孩子具有自信,有较强的自制力,有毅力,善于和别人沟通,善于和别人合作等特点,在明白道理以后懂得自动自发、自觉自愿,即自动作事、自觉读书、自觉完成功课等等,这正是一些IQ值不高的孩子即有好成绩的原因。由此可知,IQ是人类成功的指数,智力是人学习和取得成功的基本条件但却并非最重要和唯一的。此外,一个不容忽实的事实是孩子的学习效果与学习时的心坊、情绪相关,情绪好,则效率高,效果佳。所以,家长在孩子智力发展同时努力提高孩子的情绪智力,首先要通过温馨的家庭氛围和自己良好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会控制情结晶,抑制怒气,解除忧郁;其次,要培养孩子愉快、开朗、活泼的性格,逐步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第三,培养孩子的恰如其分的自信;第四,教育孩子克制自己的欲望,控制冲动;第五,教育孩子善于倾听他人意见,识别和结交益友;第六,要注意帮助自卑、内向、抑郁或攻击性强的孩子进行情绪纠错。
(5)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会形成某种思维心理、行为定势,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有这样一句英国谚语:“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如果家庭教育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并以此制约和支配孩子的行为,那么,不但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会使孩子受益终身。由于习惯是由行为的多次重复而形成并巩固下来的,因此,家长要以良好自身行为习惯,要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爱整洁、讲文明、有礼貌、做事认真细致负责,进而使孩子养成自觉预习、复习、认真上课和独立思想、独立完成功课这种好的学习习惯。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必须常督促、勤检查。
(6)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要让孩子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家长不但要鼓励孩子立志,还要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想方设法设法和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注意通过兴趣迁移,以兴趣培养兴趣。
(7)注重能力的培养。家庭教育应注意以能力培养能力,着力于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心理承受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和坚强的意志,从而形成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并逐步使之强化。要抓住教育晨机,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具体事情和问题,比如:当别的孩子来召唤你正在学习的孩子一起去玩时,不要简单的挡驾了事,要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训练孩子抑制冲动,克制欲望,安心完成既定任务。要通过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来培养他们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打消依赖思想,不
但料理好自己的生活,还要上升为高层的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会的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8)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学习特点。孩子的成长,无论其生理还是心理都是由幼稚逐渐趋向成熟的动态过程,尤其是初中阶段,孩子开始进入身心剧变的青春期,内心感受复杂,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依赖、半独立的特点,这一时间的孩子,对别人过多的干涉和简单的说教表示出毫不掩饰的厌烦和反感,甚至有意反抗家长和教师的管理,思想、行为上出现的错误较多,这一时期有“第二叛逆期”之说,此外,孩子对各种知识的认识和学习都是由简单浅显、形象直观逐渐过渡到复杂、抽象,并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抽象思想和逻辑思维。有鉴于此,家长在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必须按照规律办事,并注意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及时调整策略,以耐心细致的教育方法,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让孩子愉快地接受你的指点切忌怕烦神图省事而将教育行为简单化。要结合生活,因事生情,以情感人,这样的教育才会事半功倍有成效。
(9)了解孩子,也让孩子了解你。在家庭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由于共同生活而接触密切,家长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孩子进行不间断的细致观察,发现孩子的特长、弱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要注意让孩子了解、感知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赢得孩子的敬重,更加珍惜为他所做的一切,自觉接爱教育。
(10)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和进取精神。家长应该通过激励等方法培养孩子的荣誉感,借助于榜样、座佑铭、奖励的作用和力量,培养孩子力争上游的意识和愿望。
(11)要注意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家庭教育要从使孩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处着眼,从一时一事的小处着手。列宁说过:“要成就一件大事,必须从小事做起”。因此,家庭教育既要注意大方向上的宏观把握也要注意微观上就事论事,要从平时一些看似琐碎平凡的小事发拙教育素材,要注意因事生情,以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孩子进行点拨和启发。
(12)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因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目的一致,因此学校和家庭要统一认识,统一步调,相互补充,相到配合,各尽其责,使孩子受到全方位的教育和影响,家长应经常与孩子的教师取得联系,通报孩子在家中的情况,了解孩子在校表现与学习状况,了解学校的教育要求,有的放矢地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马术 伴随孩子共同成长 篇7
Pauline Patole·3岁半
多马先生(法国)
标志雪铁龙项目部部长
李芸(中国)
神骑精英国际青少年
马术俱乐部创始人
中国孩子的教育一直都是父母甚至是社会都很关心的话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或许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非常优秀,但欲速则不达,有时候父母的强制性教育会反其道而行。出生于混血家庭的宝宝教育更因为中式还是西式让不少父母困惑不已。甚至有些混血家庭因文化理念不同导致夫妻产生分歧。
“在家庭教育方面我偏重于中国文化,我先生注重法国传统,但我们双方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都是统一的。”作为中法混血宝宝Pauline Patole的母亲李芸女士说道。由于一家人都非常热爱运动,所以体育运动是他们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要是与体育和户外有关的运动,他们都会去尝试,他们喜欢徒步旅行、爬山、去玩一些水上运动,也经常带着孩子去骑马、打高尔夫球,只要跟大自然充分接触的户外运动,他们都喜欢。李芸女士作为神骑精英国际青少年马术俱乐部创始人,他们更注重马术教育。
“在国外很流行的一句话:会骑马的不一定是贵族,但贵族一定都会骑马。这和欧洲贵族公学教育有很大的联系。马术教育其实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是在身体上,对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一个锻炼,也是心智、社会的适应力以及精英领导力方面的一个提升。”李芸女士说。所以Pauline Patole在一岁半就开始接触小马,如今也可以独自骑在马背上,而小小的Pauline非常喜爱小动物,因在马术教育下的她对小动物更是以朋友的身份与它们分享自己的东西,李芸女士表示,这种分享并不是占有的感恩之心在低龄孩子的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马术教育其实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是在身体上,对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一个锻炼,也是心智、社会的适应力以及精英领导力方面的一个提升。
BOSS对话李芸
BOSS:可以和我们聊聊你和先生是如何相遇并相爱的吗?
李芸:我们是在巴黎读书期间认识的,工作中又缘分巧遇。
BOSS:宝宝出生后,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长一些还是和父亲在一起的时间长?
李芸:3岁以前宝宝是我全职照顾,但爸爸从宝宝出生就一直陪伴其成长。
BOSS:请问你们在教育孩子上会有哪些不同?
李芸:我比较偏重中国文化,爸爸注重法国传统。不过我们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是统一的。
BOSS:最近流行“穷养男,富养女”,你们如何看待这句话?
李芸:我们是不会用穷富来评断教育的,我们希望用最自然的方式激发孩子的潜力,为孩子们提供开拓眼界的条件和机会,无关穷富。因为大自然是孩子成长最好的环境,动物是孩子成长最好的陪伴。
BOSS:Pauline已经能开口与人交流了吧?用的是法语还是汉语?
李芸:双语环境下宝宝的语言发展会慢一些,我用中文与宝宝交流,爸爸用法语交流,两种语言的交错使用不作故意区分。宝宝同时会接触其他语言环境。顺其自然,父母旨在引导。
BOSS:国际家庭也是国际融合的大趋势,有为她的将来计划些什么吗?
李芸:在文化学习中对语言的要求会多一些,多种语言的掌握是社会交流的基本工具。处于多重文化交融的环境中会让孩子收益很大,所以中法文化的精通必不可少。素质教育我们会放在更重要的位置,让孩子智商、情商、体商全面发展。体育运动将作为家庭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例如马术教育。
BOSS:可以为我们讲解一下什么是马术教育吗?
李芸:在国外很流行的一句话:会骑马的不一定是贵族,但贵族一定都会骑马。这和欧洲贵族公学教育有很大的联系。马术教育其实是一个精神层面的教育,不仅是在身体上,对青少年儿童和成年人的一个锻炼,也是心智、社会的适应力以及精英领导力方面的一个提升。
BOSS: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可能会意识到自己和周围的小朋友有些不太一样,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李芸:完全准备好让孩子自己去面对世界,作为家长正确的引导是基本。与众不同是优势,自我个性的培养是精英教育的内涵。
李崇霄:夫妻要互相呵护
妻子:茵娜(德国)
婚姻:17年
不同的夫妻相处的状况不一样,李崇霄认为,就算是夫妻吵架也不可怕,“至少是敞开心扉了,说出了自己的观点。”李崇霄认为,夫妻要互相呵护,“哪里的女性都一样,都会有任性的时候,这时你要会体谅她。男人需要豁达一点。”
矢野浩二:再忙也要与妻子和女儿团聚
妻子:傅晶(中国)
婚姻:6年
矢野浩二认为,回家最重要,“夫妻间要互相了解,再忙,也要腾出时间来陪老婆。我很少在外面吃饭应酬,只要拍戏结束,我就尽早赶回家,和家人团聚。”
沈丹萍:互谅互让是幸福秘诀
老公:乌韦(德国)
婚姻:32年
沈丹萍认为,“怕老婆的男人都是挺可爱的!我喜欢跟女人服软儿的男人。”她认为夫妻双方要互相包容,相互体谅。
跨国婚姻也是婚姻,跨国爱情同样是爱情。如果我们把“跨国”两个字去掉,眼睛只关注婚姻和爱情,大概就会少许多的虚荣心和功利性。因此,我们就不会把跨国婚姻局限于与发达国家白人之间的婚姻,而是与任何人种的婚姻都同样的对待。
从本期《BOSS STYLE臻品》杂志社采访的几个国际家庭来看,跨国恋情及婚姻是很美满的,他们之间相处和谐,整个家庭弥漫着特有的浪漫幸福。有人说,跨国婚姻总会给你一些新鲜的想法,总能因为一个人的思想变的浪漫,同时也具有挑战性,只是要看你在婚后如何与对方相处。只要是有真情实爱,只要不把外在的差异加进来,这样的婚姻和爱情一样让我们感叹,一样浪漫美丽。
“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 篇8
有的时候,小朋友的一些行为,恰恰表现了他自己的身体状态!比如说,我们班上的一个小朋友,名字叫小卿,年纪不大,才六岁,个子不高偏瘦,好动,课堂表现正常,在数学及绘画上表现突出。刚入园在户外活动中发现,该名幼儿在踏步时表现为同手同脚,在上平衡木时,十分紧张经常会掉下来。律动时手脚不配合,与人交流时不愿意看对方的眼睛。发现这样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配合。该幼儿此情况属于感觉统合失调,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对来自感观的各种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过程,然后使个体能够做出适应性的反应。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由于大脑对信息的解释不准确,导致孩子的行为不恰当。一般来讲,感统失调到6岁才可以通过测试判定,6岁前为感觉统合失调的最佳预防期。
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针对该名幼儿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我们给予孩子更多的微笑让他很快融入集体。其次:我们训练孩子跑跳的能力,增加他肌肉的能力。接下来是对孩子节奏感空间感的训练,例如听铃鼓按节奏走,蒙眼听声音走等。在小班我们和孩子一起玩了自制飞盘,在这个活动中训练了孩子抛、接、奔跑的能力。中班我们开展了拍球的活动,这个对于手脚的配合有一定的要求,经过不懈的努力孩子在最后排球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大班我们开展了跳绳的活动,跳绳是训练动作协调发展的一个很好的方法。首先我们要求孩子能够学会手脚配合学会跳绳。其次要求他速度要均匀,不能忽快忽慢.手和腿的动作要协调一致。最后学习包括各种跳法。
经过一年的练习从不会到会,孩子付出了很多的汗水但是终究达到了我们最初的预想。如今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希望他能坚持锻炼健康成长。
让孩子健康成长 篇9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对学生各种素质的培养教育都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其中包括心理素质的培养。学生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阶段,他们的心理品质还不成熟,一些学生由于自身、家庭的种种变化,学习压力的加重等原因,加上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导致他们产生不健康的心理。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作为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有义务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正文: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校开展了‚说悄悄话‛活动。通过“悄悄话,悄悄说,悄悄话,悄悄听”,走进孩子心灵,巧解心结,寓德于心,净化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一、营造氛围,让学生乐于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1、设立‚悄悄话信箱‛,上面描绘出精美的图案,迎合孩子们的心理需求,使学生能科学地对待这一产物,乐于接受这一新事物。
2、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栏、学校大会这些形式进行宣传,营造浓厚的氛围,使孩子们有说出心里话的欲望,从而积极踊跃的参与进来。
3、精心布置谈心室,门口贴上知心姐姐的温馨邀请,室内摆放沙发、茶几,墙壁上是‚倾吐心声 温馨对话‛的卡通文字及图画,配以粉红色的窗帘,给学生以亲切感,使学生心理放松,便于对其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
二、多管齐下,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
每周五下午由校长亲自打开信箱,学校领导根据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按照学生的意愿与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处理,采取个别辅导、课堂渗透、主题活动三种方式分类进行:属于个别特殊现象的,采取个别辅导交流,由‚知心姐姐‛或班主任与其面对面谈心、网上聊天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认识误区,排除成长的烦恼;属于普遍性现象的,通过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通过课堂渗透、主题班会等方式解决。
三、初见成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自从本学期‚悄悄话信箱‛设立以来,每周都收到很多封信,有的指出身边的不良现象,揭发违纪行为的,有的坦诚说出自己的‚小秘密‛,希望与你分担或分享的;有的是为班级、为学校出谋划策,争当班级、学校小主人的;有的是同学间的矛盾、瓜葛以及内心的郁
闷……
三年级的一个女孩子张倩写道:‚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没有人跟我玩,没人跟我做朋友,我很苦恼。‛学校把这一情况反馈给班主任曹老师,曹老师经过考虑,决定开主题班会:‚夸夸我的同学‛,让同学们发现张倩的闪光点,进而改变对她的看法,于是让同学们提前都想一想,你想夸夸谁呢?只许写被夸的同学的名字,自己不署名,咱们看一看,哪个同学得到的夸奖多。同学们一致响应,立刻就热烈讨论起来。当时,曹老师发现张倩表现得很消沉,猜想她正在担心没有人夸奖她吧。下午的班会上,气氛异常热烈,曹老师一个个念着同学们的纸条,那些得到夸奖的同学红光满面神采飞扬。曹老师悄悄拿出事先自己写好的纸条,大声念道:‚我喜欢张倩同学,她学习努力,乐于助人,能歌善舞,上课积极回答问题,我愿意和她成为好朋友。‛教室里一下安静下来,孩子们的目光一齐投向张倩,这个孩子脸上洋溢着激动和喜悦,我趁机鼓起了掌,孩子们也使劲鼓起了掌,好像重新认识了她一样。曹老师说:‚我也喜欢和你做朋友呢!还有谁也喜欢和张倩作朋友呢?‛‚我!‛回答得异口同声,张倩笑了,我也笑了。课下由辅导老师多次与其单独谈话,帮助其找到自身缺陷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一学期下来,我们发现,张倩变得开朗活泼了,成了班里的积极分子,周围总是有一群小伙伴。
我们发现信箱里有一封这样的信‚李子建天天上网玩游戏‛,老师们也说李子建一直是个勤奋好学的同学,内向而又懂事,可这段时间发现他的学习明显不如以前认真,作业完成潦草,上课注意力不集
中。语文老师针对这种情况,悄悄对他展开了攻势。课间判作业得时候,耿老师指着他的作业,装作漫不经心地说:‚哎呀,这作业怎么写的,太乱了,不是你的风格呀。我听说你妈给你买电脑了,你妈可舍不得给你花钱了,这回是怎么了?‛他说:‚因为我考了第一,奖励我的。‛‚你看,你妈多重视你的学习呀!买电脑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你的学习更好吗?现在有了电脑,觉得对学习有帮助吗?‛他不吱声了,‚子建,你可是个懂事得孩子啊!父母多不容易,电脑是咱们学习的工具,可不能成为玩物丧志得玩具呀!‛他低着头,不说话,老师也不再说什么。只是在课上课下继续观察他、敲打他。后来,他的注意力又回到学习上来了。通过‚悄悄话信箱‛我们了解到还有不少学生沉湎于网上游戏,老师们有针对性的进行个别谈话,与家长沟通交流,利用品德课进行思想渗透,还有的班主任表示正让学生们搜集材料,元旦准备开一个关于上网的益处与害处的辩论会。这些工作一一落到实处,我相信从整体上情况会有改观。
四年级一个女同学写道‚我是班里最矮的,同学们都笑我,说我是‘小萝卜头’这个外号使我很烦恼,老师,我不想要这个外号,请您帮帮我。‛针对这个问题,班主任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可以给别人取善意的、富有激励性的雅号,不能取带讽刺性、伤别人自尊的绰号,也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别人给你取不好听的外号,你愿意吗?同时,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别人起的外号,也许别人并不恶意。经过老师的正确引导,叫别人外号的现象明显减少。
经常有学生写‚XX与XX闹别扭了,请老师帮忙让他们和好‛
班主任会向当事人了解具体情况,耐心细致的做工作,让他们言归于好。
我们的音乐打铃仪经常播放一些校园歌曲、爱国歌曲,‚悄悄话信箱‛里有许多学生要求换流行歌曲,刚开始德育主任很犹豫,觉得流行歌曲很多都是爱情歌曲,不适合在学校播放,后来我们思考:学生喜欢流行歌曲肯定有他的道理,流行歌曲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易于学会,容易传唱,连老人孩子都喜欢,表现出比传统歌曲的优势,我们也应该打破传统观念,流行歌曲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侵蚀孩子的毒草,相反,还能让学生接受多元文化,扩展音乐视野,热爱音乐、喜欢音乐,有很多适宜学生唱的流行歌曲,爱的涵义也是广义的,不仅包括爱情,也包括亲情、朋友、同学之情。后来,我们经常播放一些同学们建议的歌曲,如:我的未来不是梦、星空物语……同学们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对于学生的来信,我们争取做到有问必答、有难题必解决、有建议或意见必回复并有选择性去实施,争取不让每一个走近悄悄话信箱的同学失望,使学生能够相信、依赖‚悄悄话信箱‛。
‚悄悄话信箱‛充满温馨,它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可以自由表达的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倾诉的平台,缓解了他们心头的压力,释放了他们内心的郁闷,使学生情感得到宣泄、心灵得到抚慰,同时通过‚悄悄话信箱‛,班主任、科任教师也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更有针对性教育与引导,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架起了一座心灵之桥。
当然,光靠这些还远远不够,我们还与开展活动相结合,我们按孩子的心理特点设计了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把‚悄悄话信箱‛工作同经常性开展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使每个学生天天都有好心情。
【“心”的教育,伴随孩子健康成长】推荐阅读:
让 家长伴随孩子的作文一起成长10-20
立足本质 开拓创新 精致教育 伴随一生10-24
伴随农银 价值成长11-17
《爱伴随我们成长》主题班会11-15
爱心呵护幼苗快乐伴随成长教师演讲稿06-26
让健康和快乐伴随师生每一天06-09
四年级演讲稿诚实守信伴随我们成长09-11
伴随症状07-29
伴随意义10-08
文化伴随意义论文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