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红色之旅-感想与收获

2024-10-20

革命红色之旅-感想与收获(精选4篇)

革命红色之旅-感想与收获 篇1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自发组织的一次革命红色之旅,主题是庆祝建国胜利70周年(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缅怀学习深度调研革命老区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革命精神。主要的形式是骑行、步行莒县革命烈士陵园、山东省政府旧址(八路军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鲁东南东烈士陵园、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山东省第一团支部成立之地,瞻仰革命遗迹和历史文物、聆听革命故事。

第一站我们来到了风姿俊秀的莒县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蟠龙山是一座纪念先烈们丰功伟绩的丰碑。它铭记着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保家卫国而壮烈捐躯的爱国壮举,也铭记着先烈们浴血奋战、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它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激励后人奋勇向前的力量源泉。这里静静地躺着889名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其中无名烈士344名,从1982年开始,莒县就以蟠龙山革命烈士陵园为基地,利用清明节,组织干部群众、青年民兵、中小学生到陵园为烈士扫墓。有王尽美、曹吉亭、王玉璞等一批著名的烈士传略,是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教育的重要阵地。一座座的墓碑是他们对于革命奉献的最好诠释,站在那里使我们深受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的洗礼。特别是在那里我看到一首特别的诗词,“故莒之土,黄海之边,挥戈向前,苦战八年;为我群众,瞬息未倦,尔虽牺牲,英名万年;后者我辈,继承向前,不到胜利,绝不中断。”这首诗词是是纪念一位革命先烈吉亭同志的。其中深刻评价了他对于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心和对于敌人的愤恨。我们站在庄严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之前深刻默哀,通过这种形式来缅怀先烈,寄托对先烈的哀思,坚定理想信念,纪念牺牲的烈士。

第二站我们来到了临沂市莒南县大店镇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即山东省政府旧址)来近距离感受这支威武之师。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位于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总面积4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解放后,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一直被保留。1996年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15师旧址主要有:“115师作战指挥部陈列室”、“肖华办公起居室”、“罗荣桓办公起居室”等。1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出发,按照党的洛川会议的决定与国民党达成协议,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八路军共编制三个师,即115师、120师和129师。115师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师之一,八年抗战中,她转战山西,挺进山东,同日伪作战2.6万余次,歼敌51万人,部队从1.5万人发展到27万人。115师司令部从1939年由山西挺进山东,到1945年抗战胜利,在山东七年之久,其中115师司令部和山东党政机关在莒南达4年之久。115师这支英勇善战的铁血雄师,用她一系列的辉煌战绩,塑造了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老一辈革命家刘少奇、罗荣桓、黎玉、陈光、肖华、朱瑞、谷牧等都曾在这里工作、战斗、生活过。莒南一度成为山东的党政军指挥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原115师政治部主任肖华曾说:革命战争年代莒南人民对我们支援很大,我们在莒南住过四年之多,山东军区、山东分局、山东省战工会、山东省参议会在抗战后期都住在莒南县,莒南县是山东省政治、军事指挥中心,是山东解放区的首府。解放战争时期,115师及山东军区为北占东北、南下长江、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8月13日,省临时参议会和省行政委员会召开第20次联席会议一致决定,改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为山东省政府,选举黎玉为省政府主席。8月13日,黎玉主席签发布告,昭告全省:山东省政府自即日起行使职权。当时的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辖公安总局、财政厅、民政厅、实业厅、司法厅、教育厅及卫生总局7个厅局,分别住在三元、四喜、五柳、慎余、安仁、三余、燕喜7个堂号内办公。

我们来近距离感受这只威武之师的军魂,走进八路军115师旧址,我们仿佛又重临革命时期的司令部,让我们深深为这支部队的力量所折服。每到一处,我们均认真观看了文史资料和革命文物。重温了罗荣桓、黎玉、肖华等老一辈革命家艰苦的奋斗历程、八路军115师的卓著功勋和山东省政府成立、成长及壮大的艰难历程。让我们看到了革命先烈对革命胜利作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站我们来到了鲁东南东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红旗。在历史的长河里,革命烈士闪耀着无比灿烂的精神光芒。今天我怀着致敬的心情重温故乡的沂蒙情缘。广场两侧建有长二十余米米的仿古烈士英名录纪念碑和芳名碑。烈士英名录纪念碑镌刻着全县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卫国戍边、抢险救灾中牺牲的2270名烈士及在莒南县牺牲的108位外籍烈士英名。说到这里,心情便不由自主的变得沉重起来。

我们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将花献给在斗争中牺牲的名革命先烈和那些未能留下名字便匆匆离开这个世界的无名英雄,并默哀三分钟,深深缅怀他们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为了中国人民的献身的精神。之后我们还参观了由著名人士题词的碑林、革命烈士雕塑园,身在陵园内缅怀之情油然而生。烈士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染着每个人,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使我们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我站在赤眉山上,望着陵园内那长长的碑林,那一个个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该是一张张鲜活的笑脸,他们却长眠于此,他们有的走的时候还不如我一般大,他们的人生那么短暂,他们的幸福从何谈起,可他们坦然的面对了生死,面对了自己的信仰。一种信仰最大的号召力就是让人们为之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热血和青春,中国共产党这面鲜艳的旗帜永远飘在了任何一个以民族为重人的心里。鲁东南革命烈士陵园作为“莒南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与全县各中、小学校建立了联系机制,经常配合组织学生到陵园瞻仰革命英烈,学习英烈事迹,举行多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据了解,陵园每年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学生等都在两万人次以上,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弘扬沂蒙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站我们来到了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我们来认真学习抗战历史,细心领会沂蒙精神,积极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展现了积极向上的新时代学生党员的良好精神风貌。渊子崖村抗日保卫战的历史在村民中口口相传,当年参加过抗日自卫战村民的后代、现在渊子崖村英雄纪念碑的看护人林祥松老人,在给队员们讲述这段历史时显得非常激动。天气炎热,老人在讲述时汗如雨下,但依然字句铿锵,让实践队员深深地感受到了当年抗日英雄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意志。

“虽然我们牺牲了147人,只打死121个小鬼子,但是从人员的数量和武器装备上,我们的祖辈当年能够坚持到这种程度是非常不容易的,已经可以算是一场胜利的自卫战。当年他们能够获得这样的战果,正是源于全村老少爷们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保家卫国的决心。”林祥松老人坚定地说,也深深地鼓舞了我们。参观完抗日英雄纪念碑后,“老人的讲述让我们倍受鼓舞,我们对先烈充满敬佩和感动;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会大力继承和发扬这种团结统一、坚强勇敢的民族精神,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传递社会正能量。”

第五站,我们来到了我们山东省第一团支部成立之地,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成立地,位于莒南县筵宾镇金沟官庄村,该村位于镇驻地以西4公里处,距县城15公里。2006年,为庆祝山东省第一个团支部诞生60周年,对整个纪念场所进行了重新修缮。新修缮的纪念场馆占地15亩,建筑面积732平方米,设有展览馆、会议室、青年之家、科技书屋、老年活动中心,以及警务室、党员电教室、接待室等;并建有纪念碑、门球场、篮球场以及纪念场所附属的社区服务中心,包括洗浴中心、农资中心、超市、卫生室等32间场所。同时,还重点对展览室进行重新规划、布展。新展览室以沂蒙老区为背景,以山东运史为主线,以共青团的光辉里程为主要内容,力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在布好展览的基础上还编写了一本山东纪念文集。纪念展的名称定为《青春的火炬》,纪念文集的书名定为《团旗在这里飘扬》,由中国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中国儿童中心、原国家教委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王照华亲自为该书题写书名,老前辈程金瑞为该书题词。

听了烈士们的事迹,我的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和无限的感慨。烈士们为国家的解放和繁荣强盛而奋斗的壮丽生涯,革命先烈们的无私奉献精神,让我们深切的感受到,正是我国几代优秀中华儿女的努力拼搏、无私奉献,为中国的蝎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现在过的幸福生活正是靠这些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不一定要记住他们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一定会记住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精神将代代相传。

此次的红色之旅,不仅让我们学习了革命战争的历史,接受了灵魂的洗礼,更重要的是,我们来到圣地,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挟来的。我将把此次“红色之旅”所汲取到的精神运用到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遗志,努力工作,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对我来说,这次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见到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刻保持党员先进性,真正起到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关系的作用,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红色之旅结束了,这些革命根据地,承载着深厚的革命历史,经录着光辉的革命事迹,弘扬着灿烂的革命精神。历史的红色之旅结束了,未来的红色之旅却刚刚开始,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历史的红色之旅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之旅是要求我们新一代开创的,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党员,我们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继续发扬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荣传统,求真务实、脚踏实地的做好各自的岗位工作,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工作,为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大安红色革命之旅总结 篇2

09旅馆2班在。年。月顺应郭萌老师“增强学生的革命热情,以先辈的革命事迹来激励同学们的上进意识”的教学目的,通过自身的实践,来响应我党开展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号召。我们亲历了红军革命征途,到了武夷山大安红色革命旅游景区,一边感受革命气息的熏陶,一边悼念革命英烈。感受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那天天气尽管阴雨蒙蒙,但是我的热情依旧没有减少,舟车劳顿后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闽北分区苏维埃政府”。

红色的字体显得庄严,肃穆。接着我们跟着带队老师参观了大安革命斗争历史陈列室、四渡桥阻击战纪念亭、地下通道等等革命旧址。也从老师那里学到许多大安的革命知识。

大安位于闽赣边界分水关下,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距离市区西北27公里,福分公路由此穿街而过,交通十分方便。闽北苏维埃时期,闽北分区党政军和群团机关设在大安主街,闽北分区的党校、军校、学校、医院、工厂等分布在大安附近的村庄,这里以闽北苏区首府名闻闽浙赣边区。在大安街路的两旁有“中共闽北分区委”,“闽北军分区司令部”,“闽北分区银行”,“闽北分区国民经济部”,“闽北分区共青团”,“闽北分区妇女联合会” 机关遗(旧)址等红色见证。大安街周围村庄分布着制造和生产农具、硝盐、被服以及印刷、制革等工厂旧(遗)址,体现遍地开花的苏区工业。现有许多供游人瞻仰、参观的革命史迹,大多汇集在大安街的公路两旁,形成一座令人敬仰的革命历史名村。

此次我们09旅馆2班驱车来到大安红色革命老区,重走了大安

革命根据地,亲身体验了革命战争时期的艰难的环境,虽然只是遗址,但它仍然感染了数十年后我们这些青少年的心,大安人民为革命事业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了巨大贡献,大安革命斗争的历史光照千秋。

参加“红色之旅”感想 篇3

1、实践“三个代表”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素质,在思想行为上,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而开展各项工作。

2、加强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红色之旅感想 篇4

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我们在党支部组织带领下,踏上了红色之旅行程,来到了东兰县红色革命圣地参观学习。在踏上这片神圣土地的一刻起,我的心情很激动,追寻着伟人的足迹,感受着先烈千古流传的革命精神,也让我更坚定信念,为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倍感珍惜。

我们首先来到的是东兰革命烈士陵园,高耸在阶梯上的陵园大门门匾上镌刻着张云逸大将题写的“革命烈士公园”6个大字,笔力遒劲、刚健,饱含了将军对革命先烈的敬仰之情。登上台阶,映入眼帘的是耸立在广场中央的农民革命军战斗群雕,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当年东兰农民革命军三打东兰城的壮烈场景。从不远处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对革命烈士为中国革命胜利作为巨大贡献和牺牲感到无比崇敬。

接着出发,我们去到了东兰拔群广场,广场包括将军园、功德园、题词园、集会广场、韦拔群纪念馆。.走到将军园,设有韦拔群、张云逸、陈洪涛、黄大权、陆浩仁、黄昉日、黄举平、韦国清、韦杰、覃健、覃士冕、韦祖珍、覃国翰、姜茂生、黄松坚、覃应机、陆秀轩等17人的铜像,仿佛看到他们高大形象屹立在眼前,那挺拔的身躯,那坚定的神情,那忠于党,忠于革命,带领人民奋战的坚定信念,为革命胜利不怕牺牲的精神„„鼓舞着我向前进。仔细一字一字阅读着他们的生平简历介绍,回想着他们的光荣事迹,更深一步为他们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感到震撼和敬仰。

其中韦拔群将军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农民运动三大领袖之一,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将领,是广西右江革命根据地、百色起义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的领导者和创始人之一。来到拔群纪念馆,馆内正门大厅立有韦拔群半身汉白玉雕像,基座刻有中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韦拔群的历名评价。并且通过不同展厅分别介绍韦拔群忧国忧民,探索真理;领导农运,武装斗争;参与领导百色起义,组织创建右江苏区。纪念馆陈列的文物史料,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壁画、雕塑、油画、场景复原等手段再现历史真实场面,突出韦拔群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的突出贡献和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左右江革命的丰功伟绩,展示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冲锋陷阵,英勇奋斗,用生命和鲜血谱写民族民主革命的壮丽篇章。

我们先后还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前敌委员会旧址--魁星楼,红七军前委书记邓小平和军长张云逸就在此楼上办公和住宿。另还参观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列宁岩。远远看到半山腰上的一个山洞石壁上写着原由叶剑英元帅题写的“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几个红色大字,后被放大刻在岩洞口。走到洞口,革命先烈气势,凝聚力扑面而来,门口两边鲜明刻着“要革命的站拢来,不革命的走开去”。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讲习所不仅陈列了一些历史资料,还陈列出了当年的场景,会址中间是课堂,两边是学员宿舍,前方是教员的讲台,讲台后是韦拔群、陈伯民等教员的宿舍,最里面是食堂,还设有俱乐部和图书阅览室,可以看到当年他们的以前生活很简朴。站在入党宣誓词旁,用铿锵有力的声音重温了一遍宣誓,当举起右手时,那一幕幕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展现在我眼前,心里很激动,眼眶不禁湿润了。我们一定将用英雄们的精神鞭策自己,弘扬党的丰功伟绩,更好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此次红色之旅,让我受益匪浅,加强了我们党员之间的交流学习,也增强我们党组织凝聚力。通过这次心灵的洗礼,希望自己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为企业发展作出贡献,为党事业奉献终身。

作者:刘艳涛

上一篇:论培养良好的歌唱心理下一篇:初一成长手抄报好看整洁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