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

2024-08-17

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精选6篇)

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 篇1

法律进学校活动计划

为做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继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根据我校工作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如下计划:

一、内容及措施

1、集中开展法制讲座。主要围绕《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规定,通过法律知识问答、案例分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以及禁毒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广大的青少年学生了解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深入校园内外,排查影响教学秩序的隐患,并配合校方进行整治,为中小学校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工作要求

1、中小学要充分认识集中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加强领导,统筹安排,在学校醒目部位刷写标语、悬挂横幅,进行宣传。

2、派出所要加强指导和检查的力度,积极协调,配合学校及相关部门完成此次活动。

3、要认真备课,准备好讲稿。

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 篇2

一、舍生忘死, 勇斗阉党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党的中坚分子, 黄尊素疾恶如仇, 敢作敢为, 仗义执言, 因此被阉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天启四年, 黄尊素上书痛斥明熹宗的过失, 以及阉党的罪行。昏庸无能的明熹宗可能连看奏折的兴趣都没有, 自然也不可能发什么雷霆之怒, 更不可能有所觉悟, 结果魏忠贤乘机假借天子之名, 对黄尊素痛下毒手。黄尊素在狱中饱受折磨, 被打到体无完肤, 面目全非。父亲的惨死, 对黄宗羲的刺激很大, 自幼与父亲感情甚笃的黄宗羲悲痛欲绝, 夜夜失声痛哭, 也正是因为如此, 他才对黑暗的封建政治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天启七年, 明熹宗驾崩, 其弟朱由检匆匆即位, 史称崇祯帝。崇祯帝即位不久, 便发动了一场清理阉党的政治行动, 黄宗羲接到消息之后, 即刻上京申冤, 当时很多人都处在观望之中, 黄宗羲的举动无疑是具有极大魄力和勇气的。当时, 魏忠贤已经自杀, 但是阉党中的骨干仍旧没有伏法。黄宗羲多次以原告的身份出庭控告这些曾不可一世的杀人恶魔。在对许显纯的审判过程中, 黄宗羲当庭用铁锥刺杀他。此后, 黄宗羲多次出庭指证阉党的罪行, 并且与其他东林子弟刺杀了多名潜逃的阉党分子。黄宗羲这种惊天地、泣鬼神的义举, 让他成为了名动天下的人物, 而当时他只有19岁。

在和阉党的斗争中, 黄宗羲深刻意识到, 父亲的悲剧以及东林党的悲剧, 仍旧会重演, 魏忠贤式的奸臣仍旧会出现, 因此他对于政治彻底失去信心, 踏上了求学之路。黄宗羲遵循父亲的遗命, 拜当时著名的学者刘宗周为师。刘宗周不仅学识渊博, 而且为人正直, 讲究知识分子的气节。黄宗羲自幼聪颖, 且胆气过人, 他尊重刘宗周, 但是也不迷信刘宗周, 在学术上有自己独到的看法, 并且能够博采众家的观点。黄宗羲20岁时, 便成为了浙东地区著名的青年学者, 不仅青年学子将其视为楷模, 连当时的学界名宿钱谦益、何天玉等人也将其视为忘年之交。

正如黄宗羲所预料的那样, 崇祯帝走上了天启帝的老路, 阉党有死灰复燃的迹象, 黄宗羲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当时著名的学术和民间政治团体“复社”, 投入到新的和阉党余孽之间的斗争中。此后不久, 明朝被李自成起义军所灭亡, 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天下局势极为动荡。朱由菘在一群乌合之众的簇拥下, 在南京成立了新的政权。黄宗羲从民族大义的角度, 参与了这个集团, 但是这个腐朽的集团, 不仅没有积极地开展与清的斗争, 反而偏安一隅, 鱼肉百姓, 更是起用奸臣, 黄宗羲的挚友、老师都惨死狱中, 而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命垂一线。这些惨痛的经历, 让黄宗羲深刻地认识到了封建政治的腐朽性。此后, 他不再为任何一个政治集团服务, 而是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依靠自己的力量与清朝展开了十数年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 黄宗羲形成了独具其个人特色的“新民本主义”法律政治思想。

二、以民为本, 心系天下

在孟子“民贵君轻”思想的基础上, 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 君为客”的观点, 这种观点彻底颠覆了几千年来的君民关系。在黄宗羲看来, 以君为主, 则天下为一人之产业。君主必然从自身的利益出发, 那么也就必然会为所欲为, 也正是因为长期以来, 都是以君为主的政治模式, 所以人民才循环往复地遭受苦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模式, 才会有人不断地想要去争夺君权, 天下才会纷争不止, 动乱不已。因此, 危害天下的是君权。没有君权, 天下才能从根本上安定下来。黄宗羲十分痛恨那些为君权辩护的知识分子, 认为正是这些人在舆论上成为了君权的帮凶。因此, 汉代的董仲舒、宋代的朱熹等大儒, 都是黄宗羲的批判对象。在《明夷待访录》中黄宗羲以崇祯帝自杀为例, 告诫封建统治者, 不要以为君权是可以传之无穷的, 专制独裁的后果, 必然是身首异处。因此, 作为统治者首先应该明白自身在政治结构中的位置, 君主不是政治的主体, 而是政治的客体, 是权力的执行者, 而不是权力的拥有者。

君臣关系是封建政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 黄宗羲从自身的经历出发, 论述了他对于这种关系的看法。黄宗羲十分反对“君为臣纲”的教条, 认为君臣是平等的, 君臣之别, 只是分工不同, 两者都是为天下人服务的。臣不是君的奴隶, 君也不是臣的主人。因此, 黄宗羲痛斥那些盲目为封建君主效命的人, 讽刺这些人是“仆妾”。此外, 黄宗羲指出, 如果君主能够真正地、发自内心地尊重臣子, 让臣子为天下人去服务, 也就不用担心臣子会叛乱。黄宗羲可谓是一语中的。明朝之所以设立厂卫, 重用阉党, 正是因为君主不信任臣子, 才让那些阉党有机可乘。如果君主能够将臣子当成心腹, 那么臣子自然会将君主当成手足。

对于封建社会的法律, 黄宗羲也进行了深入的批判。在黄宗羲看来, 封建律法归根结底是“一家之法”, 是为一家一姓政治集团所服务的。黄宗羲称这种法律为“害天下之法”, 因为统治者害怕失去君权, 必然会制定过于严苛的法律, 法律越是严苛, 就越是容易导致天下人的不满, 从而引发社会和政治动乱。明朝法律是历史上最为严苛的, 明代刑法中有很多惨绝人寰的酷刑, 甚至有很多是明代统治者所独创的。严刑峻法或许在短期内有一定的治理效果, 但是长此以往必然激起民怨, 秦朝灭亡就是最好的例子。此外, 李自成起义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黄宗羲对于明代的科举制度, 也有自己的看法。黄宗羲曾参加过科举考试, 他深刻地意识到这种考试制度的荒谬性。明代科举从考试形式到考试内容都极为机械僵死, 严重地扼杀了人的思想, 因此对于社会和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落后的考试制度, 明代的文化和经济远远没有宋代发达, 从而直接导致了明朝政治不断走向腐朽和衰落。因此, 在黄宗羲看来, 政治变革应该从教育变革入手, 只有具有鲜活思想的政治者, 才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

黄宗羲长期和宦官进行斗争, 因此对宦官政治, 他提出了极为深刻的看法。宦官问题不是一朝一代的问题, 而是历朝历代的问题。宦官政治从根本上而言是封建政治畸形性的体现, 由于封建政治是“人治”, 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 因此极为容易被滥用, 被窃取, 缺乏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 不彻底改变君主专制, 那么宦官问题将永远得不到解决。

三、革除弊制, 天下为公

黄宗羲将明朝政治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 深刻批判封建政治的腐朽性, 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在黄宗羲看来, 封建政治所有的弊端, 源自于君主专制, 君权至上, 君主集权是万恶之源, 因此必须有一种力量能够制约君主的权力, 那就是宰相之权。在《置相》一文中, 黄宗羲分析了明代政治是如何走向腐败的, 他认为明太祖朱元璋罢相的做法, 是一个极为恶劣的开端。自古以来皇权和相权之间相互牵制, 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朱元璋罢相后, 从表面上来看, 皇权获得了胜利, 但是整个政治生态被破坏掉了, 明代的政治逐渐走向畸形。宦官之所以能够如此肆无忌惮是因为他们是皇权的代表, 整个朝野之中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制衡他们。因此, 黄宗羲强调必须重新设置宰相之职, 国事应该由宰相和皇帝共同商议。此外, 天子是世袭制, 难免会出现昏庸无能的统治者, 而宰相则是有能者居之, 可以弥补君主在政治能力上的不足。

为防止宰相和君主沆瀣一气危害社会, 黄宗羲提出了社会舆论监督的观点。黄宗羲有着东林党、复社等社会学术、政治社团活动的经历, 因此他看到了社会舆论的重要性。这些社团中聚集着社会精英, 这些人在社会上具有很强的影响力, 因此国家应该给予这些社团以言论自由权。此外, 黄宗羲提倡给予学校“公其是非”的权利, 让学校成为一个思想自由的地方, 而不是单纯的培养官员的机构。在黄宗羲看来, 教育的意义正是在于培养人独立思想能力, 以及政治判断能力。政府不应该控制思想, 控制言论, 让学校成为新政治的发源地。由此可见,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具有民主色彩。在法制问题上, 黄宗羲指出, 必须将“一人之法”改为“天下之法”。所谓“天下之法”就是要从民的利益出发, 制定法律, 保障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即便是犯法之人, 也应该得到公平公正的审判, 而不能够草菅人命。

黄宗羲深刻地意识到, 如果不改变腐朽的经济制度, 那么就不可能改变腐朽的政治制度。封建社会是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社会, 田赋制度是封建政府最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在《田制》一文中, 黄宗羲分析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土地制度。当时的官僚阶级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肆意吞并农民的土地, 而这些人又利用手中的权力以免除纳税义务, 而为了弥补税赋上的亏空, 他们又利用手中的权力, 不断地提高税赋, 结果导致民不聊生。黄宗羲指出应该将土地收归国有, 然后平均分配给农民耕种。在黄宗羲看来, 如果统治者能够真心实意地对待人民, 那么人民也会出力, 即便政府没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社会也可以治理得井井有条。

黄宗羲的一生生活在动荡之中, 让他有机会深刻地去观察社会, 此外多年政治斗争经验, 让他的思想比很多人都要成熟和深刻。黄宗羲的思想代表了明末清初政治思想的最高峰, 他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少有的具有远见卓识的思想家。

参考文献

[1]吴光.黄梨洲三百年祭[M].当代中国出版社, 1997.

[2]朱义禄.黄宗羲与中国文化[M].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1.

[3]徐定宝.黄宗羲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4]侯外庐.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史[M].人民出版社, 1993.

政治与法律的左右互搏? 篇3

美国最高法院风云

(美) 杰弗里•图宾 著;何帆 译上海三联书店 2010.4

读西方的政法史,有些书令人振奋,有些书令人神伤,有些书令人拍案,有些书令人扼腕。有些书十分奇异,能让你悲欣交集,五味杂陈,同时体验纵横交错的阅读快感。在我的私人阅读史上,这些奇书的荣光属于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伯尔曼《法律与宗教》,属于潜伏于水面之下的《哈维尔文集》和《通往公民社会》,如今则需要加上一本杰弗里•图宾写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九人》。

中国法学界对美国最高法院理论与现象的译介,从1980年代就已经开始,近些年来则呈蓬发之势。1982年,鲍勃•伍德沃德与斯科特•阿姆斯特朗合著的《The Brethren:Inside the Supreme Court》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书名被改为颇具中国特色的“美国最高法院内幕”,记得书后还标示“内部发行”,更可见根深蒂固的中国特色。去年,此书再版,借用台湾译本,读来诘屈聱牙,好在书名终于换回了“最高法院的兄弟们”。(“兄弟们”一说,则属美国特色,在1981年里根总统任命桑德拉•戴•奥康纳为最高法院大法官以前,所谓九人,清一色为须眉豪杰。假如伍德沃德与阿姆斯特朗推迟10年写此书,再用此书名,女权主义者必定会找他们打官司。)

伯纳德•施瓦茨以编年体形式所撰的《美国最高法院史》,本来是极佳的入门书,可惜译成中文,不大好读。比《九人》稍早几月,戴维•奥布赖恩《风暴眼:美国政治中的最高法院》译入中土,此书随美国最高法院的变更而数易其稿,洵为名著,而且同样是写美国最高法院在政治与法律的夹缝之间的纠葛与转型,可与《九人》共读,感觉正如金圣叹所言“腌菜与黄豆同嚼,大有胡桃滋味”。

那些依照政治教科书的指示来理解美国政治(妖魔化),或者视美国为千禧年之理想国、乌托邦(神圣化)的读者,读《九人》将如读侦探小说,处处嫌疑,步步陷阱,结局与预期更是大相径庭。他们会发现,原来联邦最高法院在美国的地位,并非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并非从其诞生之日就是“世上最伟大的法庭”,美国建国之初,最高法院不太受重视,其办公场所被安排在国会大厦地下室及一楼的偏僻角落,空间狭小,光线不足,空气不畅,直到1935年,最高法院大楼才告竣工,其地位之变迁,乃是一代接一代的大法官们寸土必争而来。原来,美国的三权分立,不是指司法权与立法权、行政权井水不犯河水,相敬如宾,相濡以沫,而是如《九人》所呈现的那样,这三项权力都像饥饿的狮子一样伸开了魔掌,张大了嘴巴,随时准备驱使、吞并对方:白宫的主人与国会的议员们企望通过提名、杯葛大法官的人选,以控制最高法院的政治走向;大法官们在2000年布什诉戈尔案中的表现,充满暴露了他们狭隘的党派偏见与狂妄的政治野心。读者们还会近距离窥见,大法官们从来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贤之士,而是和我们一样虚荣、自负、迷惘的凡夫俗子。只是,一个伟大的宪政主义制度设计,可以保障即使三权相争如龙战玄黄,最终却能走向双赢,通达正义;可以保障即使是愚夫坐上了大法官的位置,傻子把握了总统的权杖,国家机器却能一如既往有条不紊,运转得当。

当然,制度并非万能,人力与制度的良性博弈才是促成制度一步步走向完善的燃料和屏保。所以说,只要一个国家的公民拥有足够的理性与责任感,便永远不会将傻瓜、恶棍推上大法官与总统的宝座。《九人》所写的大法官们,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几乎每一人都是一时之俊彦,像桑德拉•奥康纳,戴维•苏特等,更是数载难遇的奇才。我完全相信,他们若不进法院而从事其它工作,将同样出类拔萃。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因佛罗里达州的选票纠纷,小布什与戈尔相持不下,官司打到了最高法院。这其实是一局轮盘赌,大法官们一旦选择介入,便压上了全部身家。结果,“短短三周,过去备受尊崇的司法权威被大幅削弱,大法官们几乎走一步错一步,将这一群体与最高法院都带入困窘之境”。用自由派大法官约翰•保罗•斯蒂文斯的话讲:我们也许无法百分之百确定,到底谁是今年总统大选的赢家,但最终输家却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这个国家对法官作为法治公正的守护神的信任。

布什诉戈尔案的硝烟散去,自由派大法官的表现迥异:布雷耶在人声鼎沸的饭店高声叫喊,勉励受挫的青年法律人对最高法院保持信心,肯尼迪装作毫不在意,奥康纳一直回避讨论此案。唯有戴维•苏特,他感到“有什么东西在内心粉碎了”。他与同事们根本不是一类人,对这些人而言,工作归工作,生活归生活。他们甚至可以对最高法院的案件冷嘲热讽,可以依凭世俗生活的欢悦摆脱司法工作的艰难。可苏特做不到。法官职业就是他的全部,是他的生活,是他的信仰。“他真心相信司法的独立性是法治的根本。而布什诉戈尔案的判决,简直是对这一传统的嘲弄。某些同事的党派偏见过于赤裸裸,其行为也太过明目张胆,苏特想,或许自己不能再与他们共事了。”

《九人》的英文版出版于2007年,苏特尚未辞职。虽然他早萌退意,却一直拖到2009年,直到民主党出身的奥巴马总统上任,才功成身退。如此,奥巴马便可提名一位倾向于自由派的大法官(拉丁裔联邦女法官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接替了苏特的职缺)。这是不是一种基于党派偏见的工作规划呢?看来,法律与政治的纠结,连“每当念及布什诉戈尔一案,都会忍不住怆然泣下”(这是此书最令人动容的一幕)的苏特都无法脱逃。

毋庸置疑,《九人》呈现了美国政法生活的一个面,且是此前为我们所漠视的一个面:最高法院及大法官的政治化。然而,我们能否依据此书的结论而推断:如果司法权的政治化不可避免,正应了那句谚语,法律是政治的晚礼服,那么,对于行政权的侵犯,法院与大法官应该弃甲倒戈,甚至主动投怀送抱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可用来解释,为什么我们阅读《九人》,不时百感交集。■

《苏联的心灵》

共产主义时代的俄国文化

(英) 以赛亚•伯林 著;潘永强、刘北成 译

译林出版社 2010.7

本书收录了以赛亚•伯林关于苏联的一些从未发表过的文章。既有对二战后他与帕斯捷尔纳克和阿赫玛托娃等苏联作家的几次著名会晤的记叙,也有他呈交给英国外交部的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艺术状况的公文;既有对曼德尔施塔姆和帕斯捷尔纳克的肖像描绘,也有他访问苏联后对苏俄文化的印象速写等等。以赛亚•伯林从身世与文化上都与俄国有着直接的渊源,他对俄国知识阶层有深刻的同情与了解。本书为我们了解苏联时期俄罗斯的文化生活一般状况,以及知识分子的遭遇与命运,提供了非常珍贵的材料。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德)马克斯•韦伯著;阎克文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8

这个全新中译本,全面收录了德文原版、帕森斯英译本、卡尔贝格英译本的研究精髓。近代资本主义为什么仅仅出现在西方,而同时期的东方却呈现出停滞之势?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极为注重对资本主义经济兴起过程中非经济因素的重要意义的深究。通过对大量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分析,论述了新教伦理与近代理性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生成发育关系,并对东西方宗教文化传统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不仅是结论,而且包括本书的方法论,都为当代的社会科学提供了富于启迪意义的思路。

《阿瑟•米勒手记》

“推销员”在北京

阿瑟•米勒 著;汪小英 译

新星出版社2010.7

1978年,阿瑟•米勒和妻子英格•莫拉斯来中国旅游。1983年他们第二次来中国,但这次不再是旅游者的身份,米勒受邀为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导演《推销员之死》。《推销员之死》在北京公演引起轰动,几乎成为中美关系解冻之后两国戏剧交流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这本书是以米勒1983年的排练日记为基础写成的。他说,“本书的记录只是惊鸿一瞥,反映了一些平常中国人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剧中的演员。”

《17世纪的荷兰文明》

(荷)赫伊津哈 著;何道宽 译

花城出版社2010.5

这是欧洲著名文化史家约翰•赫伊津哈的力作之一。他以深刻的历史洞见揭开两个谜团:第一,荷兰这样一个边陲小国怎么能够创造一个历史奇迹,在建国100年、独立50年后“突然”成为世界强国、欧洲中心;第二,这个创造了历史奇迹的国家为何兴也快、衰也速。

《近世日本的日常生活》

暗藏的物质文化宝藏

(美) 韩利 著;张键 译

日本德川幕府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准与发达国家差不多同一发展阶段的水平比,究竟是高还是低?如何通过房屋建筑、室内装修、餐饮、服饰乃至洗澡,即当时日本人的健康状况和物质文化的考察,来评价他们的生活水平?最重要的是,日本为什么能在人均收入水平低于发达国家相同发展阶段的情况下,开展工业化?作者通过自己特殊的视角,对此进行了研究。本书对于研究日本经济、历史的人固然有意义,对于那些迷恋于如何建造住宅、如何浆洗和缝补衣服、如何准备膳食的人来说,也可以读得饶有兴味。

《西周的政体》

李峰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0.8

西周的政治制度曾经对东亚文明产生过根本性的影响,而西周研究对全球范围特别是有关早期国家的形态和发展的研究有直接意义。作者以现今发现的西周铭文为主要依据,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来研究西周官僚政府的组织原则和运作机制。以西周铭文为主要研究依据,可以相对减少后世史料价值观的困扰。作者认为,过去的几个政治学、人类学模式如“城市国家”、“领土国家”、“封建国家”、“分立国家”、“邑制国家”等,都不能直接应用于西周国家,西周国家更接近于“权力代理的亲族邑制国家”。

《边镇粮饷》

赖建诚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8

我们读明史﹐只见君臣论及边防时﹐满口什么“边饷日增”﹑“边事可忧”﹑“规复祖制”。作者在汗牛充栋的明代史料中,挑选出五份史料﹐全面评估明朝在1531——1602年间北方边防部队的兵力(士兵及牲口数目)﹑粮饷以及中央白银拨款以倍数剧增的情形。此书不仅研究了明朝北部边防体系的财政问题﹐而且对于明朝财政赋役制度之演变﹐明朝社会经济之发展﹑宋明两朝的宏观历史比较等﹐都提供了良好的切入点。

《迷影文化史》

李洋 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8

如果你热爱电影,你会在这本书中找到伟大的知音,他们是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梅里爱、让•雷诺阿、路易•德吕克、安东尼奥尼、安德烈•巴赞、乔治•萨杜尔、亨利•朗格卢瓦、特吕弗……他们曾改写了电影史,并非因为他们在特定时代担负了某个身份,更因为他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爱和痴迷,这独特的热爱和痴迷就是“迷影”(cinéphilie)。本书作者根据旅法多年积累的大量第一手资料,讲述了“迷影”如何改变了电影和电影文化的历史,文笔生动又不失严谨,是电影爱好者、电影专业学生不可多得的必读佳作。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4》

袁腾飞说世界史(下)

袁腾飞 著

希望出版社2010.7

本书是袁腾飞讲历史系列之《世界史》下部,也是该系列的终结篇。从新工业革命到一战史、二战史、中东战争,袁腾飞依旧用他一针见血的观点,幽默风趣的语言呈现了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画面。尽管有版权“风波”,但本书完全忠于袁腾飞的言论,不胡乱添加也不胡乱删减。在该书最后两页,袁腾飞恳切自述了对中国历史教育的不满。

《给没有收信人的信》

陈乐民文存

陈丰 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 篇4

按照区委、区政府关于法律进社区活动的精神,结合我办制定的活动具体实施方案,特制定我社区活动的具体工作计划:

一、普法对象:

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社区流动人口、社区单位。

二、学习宣传的法律法规:

宪法、刑法、民法、物权法、婚姻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妇女权益保障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参考教材:全国,五五普法教材《社区居民法律知识读本》等。

三、方式方法:

1、加强社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达到五个一,即:每个社区建立一个法制工作站(设在调解委员会)、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角、一个法制学习室(社区居民学校)、每个居民家庭每年新增一本法律学习书籍。

2、抓好社区干部、社区管理人员带头学法,街道办事处对社区干部进行法律知识集中培训,社区干部、管理人员坚持每季度集体学法制度。

3、开展有组织的社区居民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社区每半年举行一次公益性法制讲座或社区论坛,社区每年组织一次社区居民法律知识学习测验答题活动,适时举办社区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演讲比赛等。

4、加强城市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建设,每个办事处建立1支志愿者队伍,人数不少于3人;鼓励并支持志愿者经常深入社区,结合各个时期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发生在居民身边的典型案例,有针对性地为居民开展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5、开展社区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律师、公证员、法律援助工作者和法律服务人员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

6、加强社区法治文化建设,建立1个普法广场和1个普法长廊等融标志性、艺术性为一体的固定性普法设施,逐步建立一些社区法治文化景观景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法治文化活动。

7、加强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闲散青少年进行集中法律知识学习,组织好中小学生暑假、寒假期间的课外法制教育活动。

8、协调抓好社区单位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9、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活动,推进社区依法治理,把社区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四、基本目标:

1、全区社区形成学法用法的良好氛围,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普遍增强,普遍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常识。

2、社区干部、管理人员做到带头学法用法,逐步学会依法管理社区事务、依法处理社区出现的矛盾和纠纷。

3、社区居民家庭家家都有法律明白人,居民家庭成员依法办事的能力普遍提高。

4、社区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全面加强,70%的社区达到民主法

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计划3 篇5

一.活动背景:

按照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不断提高科学发展能力、务实创新的能力和建设新时期民政的能力,努力在学习上有新收获,在应用上有新体会,在建设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务实型、效能型、廉洁性、和谐型单位上见成效,在推动工作上出成果,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县党委、政府的各项部署上来,振奋精神,开拓进取,不断超越,为做好全县民生保障工作,推动英山经济建设、推进民政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

二.活动目的:

1.强化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围绕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强化形势、政策学习。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3周年,强化党的理论和历史知识的学习。充分认识当前世情、国情。

2.联系实际创新方法。要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要坚持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研讨交流相结合的方法,积极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学习,要始终把专题调研贯穿于整个学习的全过程。

三.活动形式:主要通过做报告.读材料的方式,让同学们学习,了解十八大的指导思想和工作重点。

四.活动时间: 2013年1月5日

五.活动地点:五号教学楼5211

六.参加人员:机械交通学院交运102班全体学生

七.活动总体流程:

1.由团支书等班干部宣读党代会内容;

2.班长用相机等电子设备记录学习过程;

3.同学们就此次的学习自由讨论,畅谈感受;

政治法律社团活动计划 篇6

党建和思想政治活动工作计划

为了更好地贯彻安徽红星机电党字【2012】4号文件精神和安徽雷鸣红星党总支工作安排要求,以围绕生产经营大目标为中心,以创优争先活动为手段,通过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全面完成生产任务做好保驾护航,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现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如下:

一、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等为中心工作,继续扎实开展创新争优活动。

1、开展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瞻仰革命先烈活动,地点初步,定在渡江战役纪念馆,时间,七一前。

2、结合公司目标管理,开展“节能减排做贡献”活动,科技质量部主要以加强水电管理、原材料消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引导员工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出力。生产保障部、安全保卫部办公场所以节约空调用电,严格执行空调运行规定;使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时,尽量减少待机时间,节约照明用电,做到人走灯灭,打印纸做到双面打印。把节能减排落到实处。

3、以安全保卫部为牵头单位,做好“安康杯”竞赛活动,科技质量部、生产保障部配合积极参与其中。

4、配合生产保障部做好生产现场管理工作。

5、配合党群部做好班组建设、班组考核等工作。

6、科技质量部牵头做好体系的内审工作。

二、加强支部建设

按照《党章》要求,结合本支部职能部门性质,进一步完善党组织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组织保障。

1、“七一”前夕,做好评选,推荐和表彰先进党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工作;

2、严格党内组织生活,认真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学习、参观、研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

3、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新党员发展工作,我支部现有党员20人,其中预备党员三人,刘明镜、葛桂村、胡军,积极分子,三人,西子阳、宋轩、白海洋。我支部发展党员工作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同时,做好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

4、做好党费的收缴工作,并及时上交。在第二季度初(4月初)收缴上半年党费,第四季度初(10月初)收缴下半年党费。

5、指导好分会、妇女组织工作,发挥工会参政议政的作用,参加工会、妇女、团组织的各项活动,营造和谐的氛围,做好伤病员、困难职工的慰问工作,保护好女职工生育保健等特殊权益。

三、做好舆论宣传工作

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及时报道公司的新政策、管理制度,以及身边的好人好事,为企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保障每位通讯员每月3篇稿件,积极分子力争每月1篇稿件。

四、开展献爱心送温暖活动

着力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关心生活困难员工,注重发挥红星爱心基金会作用,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扶危济困,排忧解难,努力打造和谐红星大家庭,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创造职工幸福生活。

五、积极开展各类文体活动

着力建设和谐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企业文化系统,以三八节、建党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为契机,继续广泛开展多姿多彩,员工广泛参与、情趣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

1、三八妇女节,召开女工委座谈会;

2、五一劳动节举办趣味游戏比赛活动;

3、七一举办“爱我红星”歌唱比赛;

4、十一国庆节举办“我爱我家”摄影书画展活动;

5、12月份举办青年圣诞联谊会活动;

6、职代会其间,举办大型文艺汇演。

机关二支部

上一篇:五年级写父爱的作文600字下一篇:网络信息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