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2024-06-11

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共10篇)

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1

**小学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我校地处农村,大部分村民在外经商打工,正在上学的子女就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些子女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第一监护人缺位,思想教育放松,家庭监护弱化,出现了思想滑坡,行为失范,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我校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了一些探索和工作。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把留守儿童分派给任课教师结对帮扶,帮扶教师每周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三年级***同学来自单亲家庭,常年跟随70多岁的爷爷生活。

由于家庭缺少辅导等因素,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较差。我们针对周志雄同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帮扶措施,指派教师“一对一”辅导,帮助他解决学习及生活上的困难。经过一学期的帮扶,该学生的学习态度及成绩均有了提升。

3、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位于最前面,组织“心连心”活动也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面,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的知识。利用节日开展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2

正值春寒之时,王家河中心小学却暖意浓浓。2月27日,在以“学雷锋”为主题的二年级班会课上,出现了平凡又暖心的一幕——一名孩子拿着崭新的棉衣向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起身时眼里已满是泪水。这个孩子是王家河中心小学二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他叫黎诗彰,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生活贫困。虽然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特殊,但是孩子性格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班主任小燕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为了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她常常关心诗彰的生活学习,及时给予孩子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鼓励,这次又为孩子买了一件棉衣。孩子说“我们燕老师就像我的妈妈一样,她很严厉但更温暖”。

俗话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教师又何尝不是太阳底下最无私的职业。面对王家河中心小学占总人数近一半的留守儿童现状,看着一双双充满希望的眼睛,“老师妈妈”的事迹正在一幕幕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也开始关注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3

典型事迹材料

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也是困难人群,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却又难以自我约束,在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很多困惑,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发展。针对这一实际,我校按照县教育局要求,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一、构建健康成长的平台

我校紧缩开支,投资建设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建设了要求规范留守儿童俱乐部和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师自筹捐助资金,为留守儿童们购买了活动器材和各类学习书籍,充实了学校图书室和活动室,给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需求。

二、丰富留守儿童知识

学校坚持针对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脾气暴躁,不愿结交外人的实际,坚持周一绘画、写字、手工训练等;周二唱歌、跳舞、观看碟片等;周三棋类、球类活动;周四开设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和法制教育和“四自三远离”教育活动;周五由爱心爸爸和妈妈为自己的留守儿女补习本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障碍。

三、开展有趣文体活动

在运动会、联欢会活动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张扬个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针对留守儿童由于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乏,对人冷漠、不知感恩的性格特点,学校开展了“一帮

一、结对子”和团队合作双线实践活动,在集体生活中,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情,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内涵;同时,在互相帮扶的过程中消除孤独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学会了关爱他人。实践中,孩子们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厚爱,懂得了父母的深恩。

四、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校教师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王宇哲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奶奶处,奶奶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王宇哲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杨丽萍老师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她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她俩在用真心交流后,王宇哲的思绪恢复平静,她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五、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高某父母离异后,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赵蕊仙老师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赵老师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赵老师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赵老师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赵老师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六、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有些“留守儿童”上学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学生姚欢,父母都在浙江打工,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李仙菊老师报告后,李仙菊老师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李仙菊老师吓住了。李仙菊老师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她镇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送往大河卫生院。一路上,李仙菊老师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置接骨时,李仙菊老师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李仙菊老师心里真难受,跟他说:“疼就喊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李仙菊老师感动,李仙菊老师让他把头靠着我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李仙菊老师跟他反佛就是母子,他对李仙菊老师依赖极大。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篇4

——关爱留守儿童典型案例

一、案例介绍:

朱某某,女,该同学很小的时候母亲就离开了她。她一直和祖父母,父亲在一起生活。父亲年级较大,不认识字,长年在外打零工。祖父有病,终生吃药,家庭经济较困难,是个低保户家庭。该生刚刚进入一年级时,由于没有经历过学前教育,成绩一度跟不上。她上课总是默默无语,不愿和老师同学交流,显得心事重重,给人感觉性格忧郁。但是三年过去了,现在的她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课下与同学们快乐的玩耍,积极参加学校班级开展的各项活动,而且各门学科成绩都很优异,是一个品学兼有的好学生。总结这三年来对她的耐心教育,我感到自己的付出有所回报——她的进步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二、案例分析:

刚开始了解到这个孩子的家庭身世,我就从多方面分析,找到问题症结,有针对性地思考解决方案。

1、亲情的缺失,心灵的空白。

朱某某同学的母亲在其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她,从小缺少母亲的关爱,缺少一种温暖和安全的感觉。父亲长期在外务工,与她相处甚少,又不认识字,祖父母的年迈,思想观念落后,让她的心灵缺乏有效的、丰富的交流,和生动的情感注入。在日记中,她常常表达出这种孤独和寂寞。因此,对于这样的留守儿童,学校和班级在其生活 中的地位更是比别的孩子重要的多。

2、学习缺乏有效的指导。

朱某某本身就不爱说话,不太愿意主动和老师同学交流。在学习中遇到难题,在家也无人可以指导帮助。因此,刚进入学校时,学习非常吃力,跟不上节奏。但这个孩子虽不太喜欢说话,但对于老师的教导能认真地听并切实地去做。

三、实施做法:

分析了她的情况,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她进行耐心教育。1)在学习上多帮助她,培养自信。

学生首要的任务是学习,一个成绩优秀的孩子会在学校生活中充满信心,从而带动其他方面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常常走近朱飞霞,带她一起读课文,教她一笔一划写好字,帮她分析现在的学习状况,指导她如何认真听课,完成作业。对于她的每一个进步,每一个闪光点都尽力赞美鼓励。每一次的表扬,我都能在其没有表情的脸上发现一丝隐隐的微笑。经过我悉心的指导,耐心的等待,还有她自己的努力,在一年级期末她终于赶上了同学,考到了90分,而我也大大的表扬了一番。而接下来的两年学习,我一直时时地关心她,单独辅导她作业,教导她要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争取更好的成绩。她也很认真地把老师的教导记在心里,认真完成作业,在家常常主动学习。记得去年暑假去家访,我来到她家,简陋的房子里,她一个人在认真地学习。我很欣慰,知道主动学习的孩子不会差。我的不断表扬和同学们一点点的佩服成了她一直不断进步的动力。

2)在生活上多关心她,远离孤独。

针对她时时刻刻流露出的孤独,我用多种方式来化解。首先,让书本成为她永久的朋友。一年级的时候我经常讲绘本故事给她听,并让她把书带回家看,教育她要把书当成自己最好的伙伴。志愿者们和各级关心她的人也都经常赠送一些书籍给他,让她的心灵有了依托。记得,后来的日记在谈到周末一个人在家感觉孤独时,她就会拿出书来读,书真的成了她的好朋友。另外,我班另外一个孩子和她家住得很近,我就常常让她们在一起多交流,多玩耍。现在她们是最要好的朋友,经常放学一起写作业,周末一起玩耍,在日记中我看到了她真真切切的快乐。

3)融入团结友爱的集体,感受温暖。

良好的集体是学生成长的摇篮,集体的感化和温暖对一个学生的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对于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儿童来说,一个温暖的集体将为其一生奠下温暖的色调。为此,我不懈余力地创建一个有着团结友爱,爱好读书的良好班集体。她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不知不觉地耳濡目染,收到良好的熏陶。同时,我利用班上和学校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让她主动的参与进来。她参加了语文、英语学科比赛,她参加了跳绳比赛,她参加元旦联欢节目表演,她被评为“校园之星”,班级的“学习之星”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全班同学为其加油助威,既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又让其尝到成功的喜悦。她终于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全班同学都是自己的朋友,班集体就是自己温 暖的一个大家庭。同时,针对她的家庭情况,帮她申请的多项援助,志愿者的帮助,妇联的帮助,还有学校社会的关心和帮助,更让她体会到了这种人人关心她的温暖感觉。

四、个案教育反思——学校的关爱和教育是爱的雨露,让留守儿童能健康成长。

现在的朱某某,无论是在学习、行为习惯还是在交流能力方面,她都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她衣着整洁,懂事有礼貌,学习优秀,与人相处和谐。而这一切的转变,应该要归功于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爱”。爱,可以为枯萎的小草带来整个春天;爱,可以让干涸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爱,可以给孤独的小鸟一个浩瀚的天空。我想,只要我们多点爱心,多点耐心,多点恒心,为留守儿童共同架起一座呵护的桥梁,她们将会演绎更多的精彩!

南园社区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篇5

南园社区作为珙县南部山区所在地,就业途径有限,近年来,年轻父母大量外出,留守儿童也逐年增多,经统计,2015年就有近百人。由于中青年外出,孩子在家由老人、亲友 ,帮看或隔代抚养,不少父母只满足于寄钱回家给孩子交学费,并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求和受教育状况,而在家照顾孩子的老人或亲友一般只能照顾孩子的衣食,对孩子学习、思想品行方面则无暇顾及,也难以尽到监护责任。这些孩子缺乏关爱、缺乏亲情,严重的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南园社区两委一直关心、重视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坚持把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教工作 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助推工程,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实效。

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关爱网络

成立“留守儿童”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落实每个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代理家长”职责等制度,在支部党员、居委成员都与留守儿童“一一结对”,成为“留守儿童”的联系人和监护人们,经常进家入户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情况,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载每个留守儿童的家长姓名、务工地点、收入情况、联系电话,儿童所在学校、思想联系人、经济帮助人等信息,做到一人一档、一个不漏。凡是建档的儿童,都确保关心和帮扶措施落实到位;做到学校、监护人、联系人互相沟通,及时掌握孩子各方面情况,促使家庭、学校、社会教育有机结合。

二、营造社会氛围,形成强大关爱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社区的力量是不够的,所以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社区加强宣传,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现已形成县级联系部门、退休干部、教师纷纷加入的关爱队伍的局面,在社会上形成强大的关爱合力。今年六一儿童节,南园社区与联系社区的县级部门珙县水务局、发改局领导一同参与洛表镇中心校、幼儿园的庆祝活动。何丽华领导一行还在社区同志的带领下,看望了罗奥雪、罗袁柱等留守儿童。在罗袁柱家中,水务局领导何丽华详细询问罗袁柱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罗袁柱要自强不息,继续努力,多学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报效社会、报答亲人。何丽华还亲自为罗袁柱背上新书包、送上学习用品,让这位留守儿童享受到来自社会的浓浓关爱。今年七月,社区针对假期中,留守儿童无人管教放任自流的现状,积极响应县团委号召的,开展暑期助学活动。共动员回乡大学生志愿者3人、在校教师6人将留守儿童组织起来,共80余名参与,成立暑期教学活动班。在学习期间,针对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特点,开展学习辅导、心理培育、爱好培养等特色教育教学活动,既解决了社会矛盾、又丰富了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达到学生有收获、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良好效果。三 人文关怀,做好思想帮教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经商或打工,没有父母在身边陪伴,造成缺乏父母关爱、缺乏行为管教、缺乏亲情交流的三缺乏。这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在实践活动中,社区组织深切感受到,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关注,并给予帮助,比物资的帮助更为重要。为此社区在关爱工作中,积极引导,在心理建设中给予更多的关注,投入更多的精力。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

留守儿童李婷婷,自幼随养母生活。由于养母没有四处帮人谋求生活来源,自身忙不过来,加之养母年迈,文化少,交流简单,教育无方,仅仅是给她饭吃。导致李婷婷性格孤僻、自私、卫生习惯差。居委委员曾玉霞作为结对帮扶人,十分同情,主动与她谈心,教她做基本的家务、洗衣服,帮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劳动的习惯;并教育她要好好学习,要学会与同学相处,多为别人着想,宽待对人。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及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李婷婷性格开朗了,能与同学朋友友好相处,恢复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活力和笑容。通过热心帮扶人的真心投入,留守儿童的面貌得到很大改变,真心的投入必有丰实的硕果,2014年留守儿童曾志立参与全县作文比赛获得一等奖;2015年李梦、张嘉雯获选优秀学生干部。

社区还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切实为留守儿童服务。如积极帮助留守儿童申请帮扶资金,先后为王丽智、石雅雯等争取助学补助15人次,有效缓解留守儿童的现实困难;号召社会各界捐资助学,改善就学条件。

关爱无边,亲情漫漫。关爱留守儿童的事业任重道远,南园社区及其志愿帮扶队伍,用爱心去点燃“留守儿童”希望,让他们的生命沐浴灿烂的阳光,走出心灵的荒漠,回归亲情的绿洲,共享社会的温暖。为留守儿童撑一片天,为社会正能量点赞。既已选择,必将坚持,期待他们更多的典型事迹吧。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篇6

三(2)班

张捷,藏龙小学三年级小学生,老师的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家人念叨的懂事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少年,却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孤独。

由于家境贫寒,在张捷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浙江宁波打工。沦为留守儿童的张捷从此住进了的外公家,那一年他8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张捷2年没有再见到父母一面。刚外公家没有小伙伴,在村里他是沉默的另类。当别的小孩都在聚众玩耍的时候,张捷却想个小大人似的在外公外婆身后,干自己能干得动的小农活,外婆插秧到时候,他帮着拿秧;外公起红薯的时候,他帮着捡红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永杰变得越来越能干,在三年级的那年暑假他已经能够自己做饭给家里人吃了。当外公外婆从农田里疲惫的回来,张捷总是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两位老人面前,笑着缠着他们多吃,看着懂事的外孙,两位老人不止一次的落泪,互相安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10岁的娃子,他从没有奢求自己能够天天见到父母,天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在张捷的心里只是想过年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天或是一个小时,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带着自己赶趟集,买一件新衣裳。可是这个梦张捷做了2年,年年落空。在父母出外打工临走的那天,张捷哭的一塌糊涂,但是父母交代的一句话,张捷永远记住了:帮姥姥姥爷多干活。张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践行着父母的嘱托。

今年2月份,张捷60多岁的外婆在乡里帮工装货时,不幸被货箱砸伤,在卧床的一个月里。在修路的工地打工看材料,不能天天照顾老伴,全是他给姥姥端饭、喂药、送水……那些天,他常常是趴在姥姥的床边就睡着了,10岁的娃子硬是干了成年人不一定干得了的耐心活,村里人都夸了一个好外孙。9月份张捷开学了,外公还在修路的工地帮工看材料,外婆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硬是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打水、做饭、喂鸡鸭,等把这一切做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了,张捷才背着书包去上学。老师们提起张捷,除了赞许还是赞许:张捷勤奋、好学、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守纪律……例如:回家路上水塘多,每天放学张捷都要带上一帮低年级的小同学,护着他们看着他们。同学陈圆圆、孟志远守纪律意识不强,成绩跟不上,就要求老师把自己和他们排一块,以身示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渐渐的,同学们都把张捷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除了因为他优秀的品质外,每次考试各科成绩第一名。作为留守儿童的张捷从来没有给老师添过麻烦,相反,他还是老师的好帮手。

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7

磨子潭镇胡家河小学座落在素有霍山“南大门”之称的磨子潭镇。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大别山深处的农家子弟,据统计,留守儿童占50%以上,他们或靠爷爷奶奶的照顾,或寄靠在亲戚家,于是对留守在家的孩子教育管理就成了学校所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是蔡立杰老师在关注“留守儿童”工作中,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蔡立杰老师一直担任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同时,还兼任班主任以及学校“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工作。近年来,我在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的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大力帮助下,我采取多种形式,从关心“留守儿童”的生活入手,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我凭着特有的执著和坚韧,给“留守儿童”营造了一个健康成长环境,帮助“留守儿童”走出了阴霾,走向了成功。

一、诲人不倦,架心灵之桥

正确认识“留守儿童”优点和缺点,就要真正有“诲人不倦”的信心、恒心、耐心和诚心。为了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我与他们建立一种彼此信任、平等民主的关系,进行情感交流。学生蔡家伟因父母离异又无暇照顾她而被托寄在爷爷处,年老隔代教育力不从心,一段时间小家伟的思想受外界诱惑出现较大的波动。我发现后及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状况,与之亲近。“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感觉他的心灵与我靠近时找适当的时机与其促膝谈心。我俩在用真心交流后,小

家伟的思绪恢复平静,他又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二、找闪光点,铺情感之路

“留守儿童”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爱,这就需要长辈与他们进行情感上的沟通。西方教育流行一句话:“孩子是没有错的。”所以,要尽量寻找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分发扬他们的特长,并适时加以引导。学生汪松涛,自他出生以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他从小就被扔给奶奶照顾未感受父母之爱,心灵寂寞。在受人迷惑接触过一次网络后,他便被网络的新奇所吸引,心之所向,行为之动,于是他背着人深夜到网吧通宵上网,且有愈陷愈深之势。我发现这一状况,便找他来谈话,先述其优点并表示对他的好感,后询问这一段时间他精神不振的原因。在他不肯说真话时,我点破其不实,并暗示已知实情。谈话间,我注意技巧和方法,因为美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且还可以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像这样的留守学生并非本质的恶劣,而是心灵寂寞缺乏关爱误入歧途。我于是经常询问他的生活,给他讲一些做人的道理,转变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鼓励他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增强其自信心。当该生出现反弹波动时,我及时调整教育思路,使其始终保持坚定的信心。

三、视同己子,沐爱之阳光

由于农村学校地域特殊性,多数“留守儿童”上学都比较远,且安全意识较薄弱,这样他们就充满了安全方面的隐患,而且有些安全隐患是十分严重的。

学生蔡文珺,父母离异,奶奶充当临时监护人。由于家离学校远,他便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单独住宿,双休日才回家。他特挑食,个头较小,但酷爱运动。一次,他在打蓝球时不慎摔下将左手的手腕骨折断。当同学们向我报告后,我迅速到他跟前,看到他用右手把受伤的左手端着,他脸色苍白,嘴唇发乌,不停地颤抖,我吓住了。说实话我是第一次见到人手腕骨折,但想着孩子这时更疼更怕,我镇定下来,并用双手托住他的身体,找来几位学生,迅速将他送往胡家河卫生院。一路上,我一个劲安慰他:“没事的,别怕!”医生拉骨并找准位置接骨时,我紧紧抱住他不让他乱动,口里还一直说:“一会儿就好了,听话好孩子。”看他疼得额头上冷汗直冒,我心里真难受,我跟他说:“疼就喊吧,别憋着。”但他的坚强更让我感动,我让他把头靠着我的肩膀上,希望这份依靠能让他减轻一些痛苦。在整个医治过程中,我感觉我跟他就是父子子,他对我依赖极大。事后,针对这一突发事件,我作了很深的反思:教师对留守学生不单是应该在道德品质方面、学习方面进行教育,还应该在安全方面加强教育

几年来,蔡立杰老师为学校的留守儿童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孩子生病了,他是家长;乱花钱了,他又成了账房先生;想家了,带到家里做上好吃的;想父母了,他经常用自己的手机为他们免费开通了亲情热线;无聊了,她创建了“图书角”,购置了大量的活动器材;学习掉队了,他又开展了“一帮一”活动;夏天,为他们泡上一壶清凉的菊花茶;冬天,为他们送上一个暖暖的热水袋;哭了,他轻轻地替他们擦掉眼泪;笑了,和他们一起开怀。

为了打开留守儿童的心门,蔡立杰老师多次开展以“给远方的父母写封信”“我想对汶川小伙伴说”为主题的班会,让留守学生去体味父母在外挣钱的艰辛,感悟灾区同龄小伙伴经历过的生存考验,教育他(她)们要珍惜美好生活。其他的被他照顾管理的留守学生各方面的行为习惯等都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蔡立杰同志热爱留守儿童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受到了校领导的一致好评,是山区留守儿童之家的“优秀家长”。

3关爱留守儿童典型事迹材料 篇8

一、举办留守儿童作文竞赛。

3月5日,我校举办全体留守儿童朗读比赛,全校134多位留守儿童参加了此次活动。

二、举办留守儿童感恩教育。

3月16日,我校对全体留守儿童进行感恩教育,全校134多位留守儿童观看《妈妈再爱我一次》电影。

三、开展教师大走访活动。

“心灵关爱,陪伴成长”为主题,坚持走进孩子的生活,融入孩子的心灵的原则,开展形式多样,富有成效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努力营造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构建和谐家庭、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为落实大走访活动扎实有效的开展,我校成立大走访活动领导组负责本次活动的领导和监督。

1、会上校长邓翔作了关于开展“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的意义。

2、蔡卫主任对“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方案作进一步讲解。

3、张森林副校长对“关注留守儿童千名教师大走访”活动做了动员报告。

学校关爱留守儿童推荐材料 篇9

构建健康成长的平台。区教体局主要负责人到xx中心校调研时,得知学校厕所破旧还是旱厕时,立即现场办公,为该校建一座全新的水冲式厕所。同时,该校还紧缩开支,投资建设了标准篮球场,乒乓球台,建设了要求规范留守儿童俱乐部和多媒体教室;学校教师自筹捐助资金,为留守儿童们购买了活动器材和各类学习书籍,充实了学校图书馆和俱乐部,给留守儿童提供必要的物质需求。

丰富留守儿童知识。学校坚持针对绝大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脾气暴躁,不愿结交外人的实际,坚持周一绘画、写字、手工训练等;周二唱歌、跳舞、观看碟片等;周三棋类、球类活动;周四开设心理健康、珍爱生命和法制教育和“四自三远离”教育活动;周五由爱心爸爸和妈妈为自己的留守儿女补习本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障碍。

开展有趣文体活动。在运动会、联欢会活动中,让他们充分参与,张扬个性。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形成了健全的人格和公民意识。针对留守儿童由于家教缺位,亲情缺失,交流缺乏,对人冷漠、不知感恩的性格特点,学校开展了“一帮

一、结对子”和团队合作双线实践活动,在集体生活中,留守儿童们体会到人间的温情,明白“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内涵;同时,在互相帮扶的过程中消除孤独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从而学会了关爱他人。实践中,孩子们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厚爱,懂得了父母的深恩。

关爱留守儿童亲情活动汇报材料 篇10

根据《中共黄果树镇委员会黄果树镇人民政府关于开展“五个一”关爱留守儿童亲情活动的通知》,正值2015年2月16日上午,本人到自己联系帮助盔林村新华二组王凤丽家里进行了走访。王凤丽,女,布依族,现年11岁,在黄果树镇盔林小学就读五年级。王凤丽父母亲昨天下午刚好从广东打工回来,该户家庭共6口人,家庭耕地面积3亩,2014年家庭收入2.5万元,其中在外打工收入1.5万元,种植水稻、油菜收入1万元,本人和留守儿童王凤丽沟通交流,谈到学习,她性格内向孤僻害羞,很少说话,王凤丽说:这个学期得到班科老师的重视和同班同学的关心,期末统考语文72分,数学68分,在没有父亲王廷明监护的情况下,她和姐姐独立在家读书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她会做一些常规的家务。看见我提一袋大米和一箱水果到她家的时候,她心情非常激动,说了声谢谢政府干部的关心。在即将道别离开她家,我说要好好的学习,你很坚强,成绩都有进步了,你爸爸妈妈很想你的,春节也来家过年了,给你留我的电话,有困难请与我联系哦!

黄果树镇征地组工作员:韦云奇

上一篇: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定下一篇:阅读理解六年级小学六年级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