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成功秘笈

2024-09-03

国考成功秘笈(精选6篇)

国考成功秘笈 篇1

一是要巩固基础。公务员 逢进必考”,公务员考试需要进行笔试,笔试要经过精心准备,通过对历年考试情况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考试规律,如考试特点、考试题型、考试题量、考试技巧等。所以各位考生在备考时,选择一些针对性的专业书籍,巩固基础,才是备考的关键。当然,如果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比较权威、专业、拥有强大研发队伍的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

二是模块细化。通过基础巩固,我们对公务员有个基本的认识,但不通过训练不知道自己的缺陷在哪里。所以建议各位考生在通过一轮基础复习之后,可以进行一套试卷模拟来进行检测,发现自己最不擅长的是哪一块,重点补充哪块。因此,建议各位考生,针对考试内容,也要在训练阶段进行模块细分,查漏补缺。模块化训练需要持久化,也就是要根据你考试的时间准备好训练时间的长度,比如整个复习时间1个月,那么模块训练至少要在半个月左右。也希望各位考生自己复习时,可以通过此种模块化训练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应考能力。

三是系统演练。通过模块细化训练之后,我们需要再经过系统的演练来巩固。系统演练一般是通过历年真题或模拟题来系统的演练。一般建议自己进行模拟,严格按照考试时间进行。针对题目选择,建议是以历年真题为主,并以模拟题辅助练习,且历年真题要做过3-5遍。只有对真题非常熟悉,我们自然就能够深入体会到历年考试规律,从容应对考试。

四是冲刺梳理。冲刺梳理一般在考试前一周,考生可以参加知名培训机构的冲刺班进行知识的系统梳理。卓博教育的冲刺班主要是在考前一周帮助各位考生对公务员考试的所有内容进行系统梳理,包括基础理论的温故,经典例题的分析等。通过冲刺梳理,考生在考试前对知识会有系统的把握。

五是心态调整。很多考生准备了很长时间,也准备得很充分,但在考试过程中总是考不好。如心里紧张,考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把公务员作为唯一的出路,给自己很大的压力,这些都可能造成考试发挥不好。因此,建议各位考生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情。公务员考试是我们一次选择与历练,也是一次机会,用心去备考,相信只要付出了,不管是结果,还是过程,其实都是一种回报。

国考成功秘笈 篇2

电视主持人怎样才能脱颖而出?什么样的主持人是成功和有潜力的?笔者以为但凡成功的主持人必定是非常有个性的主持人。那么, 个性是什么?个性在电视节目主持中起什么作用?如何运用和培养个性?这正是本文试图加以探讨的问题。

一、主持人的独特个性

央视一位著名节目主持人说:个性就是我。这个回答非常精辟。的确, 个性就是一个独特的我, 与他人不同的我。有人在评论前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克朗凯特时说:“克朗凯特的最大贡献在于他就是克朗凯特。美国人就是信任他, 愿意从他那儿得到消息”。[1]那么, 独特个性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呢?

(一) 一副与众不同的相貌

这不是“面相学”的内容, 而是传播学的命题。电视的第一特性是“视”, 主持人未曾开口前, 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相貌。无论丑俊, 必须有特点。罗京的堂堂正正, 朱军的一脸“旧社会”, 崔永元的“笑起来跟哭似的”, 王小丫的清新纯净, 都让人一见倾心, 过目不忘。女性主持人要长得漂亮, 男性主持人要长得丑陋, 这才有助于记忆。这种观点显然有些偏颇。漂亮的女性固然讨人欢喜, 漂亮的男性也容易让人有亲近感, 这从心理学的角度讲, 颇有几分道理。但主持人毕竟不是时装模特儿, 仅仅让人看的, 他还要开口说话———而一说话, 其他种种体现个性的气息便随之而出。

(二) 一种超乎寻常的内质

内质是刻意做不出来的, 它是家庭教养, 生活环境, 知识阅历和智商、情商的一种综合物, 是可以感受而难以言说的。内质经常会体现为一种气质。香港凤凰台的吴小莉, 明艳、自信, 天生一种贵族气;鲁豫, 小巧玲珑, 友善中隐藏着一种犀利, 令人防不胜防;老毕的见惯不惊, 装傻充愣, 恰到好处地释放着一种老到与世故。仔细追寻, 就会发现这些独特的气质与其人生阅历和受教育程度大有关联。内质有时是无法追求, 无法仿造, 无法培养的, 它甚至是在担当节目主持人之前就已具有, 而非职业修养炼成的。如果说, 主持人相貌是第一前提的话, 内质则是另一道重要的门坎。

(三) 一种游刃有余的学养

主持人如果口齿伶俐却腹中空空, 那么这种情形多半发展为“耍贫嘴”, 喋喋不休, 令人生厌。尤其是专业性比较强的栏目主持人, 如果没有积累一定相关的学识, 其主持起来一定是仅仅“主”而难以“持”。央视的撒贝宁和张刚主持《今日说法》, 由于一以贯之的准确的术语竟给人一种“法律专家”的感觉;凤凰台《有报天天读》主持人杨锦麟, 虽说发音不那么标准, 但他在读报时随口而出的一两句评语却常常比“正文”更精彩 (这就比《第一时间》的读报者小心翼翼地评论要有魅力得多) 。有些竞技类 (或者益智类) 节目的主持人, 因题材涉及面广, 知识的积累相对困难, 《开心辞典》的主持人王小丫因为有现成答案在心, 所以显得较为从容, 而《想挑战吗》由于内容所涉及的行业太多, 主持人就常常结结巴巴, 词不达意, 或说些外行话, 贻笑方家。一个主持人成为“全才”的可能性不大, 但无论如何要成为你主持节目的内容方面的专家, 这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观众很难认可主持人语词中的犹豫不决或者谬误。有些主持人误以为只要自己现场把控能力强, 反应机敏, 口齿与形象俱佳, 就能主持任何类型的节目, 殊不知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

(四) 一种独特的性格展现

笑, 是人的性格最明显的表露。央视的董倩总是甜甜地微笑;而王小丫总是在真诚地“傻”笑;崔永元被捉弄后的“苦笑”和李咏捉弄人后的“奸笑”等, 这些主持人的性格特征成了他们的魅力象征, 带有极强的亲和力。太精明、太自以为是的主持人在观众心理往往会有距离感。水均益、白岩松那种强悍的自我显示加上所表现内容的严肃与沉重, 使他俩虽然个人素质比较优秀, 却好像和普通观众无法亲近。有些观众在总结央视众多主持人的特点时, 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归类:小丫傻, 董倩甜, 永元苦, 老毕乐, 罗京板, 李咏色……

(五) 一种与节目浑然一体的融入状态

但凡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熟练地驾驭自己工作的主持人, 一般在“露面”一段时间后即与节目融为一体。李咏等于《非常6+1》, 朱军等于《艺术人生》, 王小丫等于《开心辞典》, 老毕等于《星光大道》, 而李瑞英与 (已故的) 罗京就是《新闻联播》。栏目成了品牌, 而主持人则是品牌的代言人, 或者品牌本身。到后来, 观众已经很难分清是栏目捧红了主持人, 还是主持人火了栏目。久而久之就会出现一种特别的情况, 即栏目如果不停播, 则无法更换主持人。观众只认可此主持人担纲的此栏目, 而不认可彼主持人客串的此栏目。美国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大牌新闻主持克朗凯特要退休了, 丹·拉瑟被确定为接班人。多少年来, 美国人已经习惯了从他们的“克朗凯特大叔”那里得到新闻了, 他们会接受拉瑟吗?“为了顺利完成过渡, 在克朗凯特即将离开的时候, 晚间新闻报道越来越多地把重要新闻采访留给拉瑟, 紧接着一段时间, 让拉瑟与克朗凯特联合主持节目, 让观众们慢慢接受拉瑟。”[2]说到这里, 人们自然想起央视《实话实说》当年更换主持人的事。崔永元退出, 和晶接手。虽然和晶十分努力地想取代崔永元在观众中的地位, 拼命地在言谈中挤出一点“幽默感”, 但始终让人觉得《实话实说》有点儿“变味”。小崔的《实话实说》与和晶的《实话实说》不一样。这说明, 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是无法复制和替代的, 只有远胜于前者的更有个性的主持人才能“旧瓶装新酒”。而事实上这种机率少之又少, 就像后来的歌手怎么努力“翻唱”老歌也很难超越“原唱”一样, “先入为主”是心理学的问题而不是价值取向的问题。好栏目在不得不换主持人时, 应如婴儿断奶一样慎重和精心, 如丹·拉瑟接替克朗凯特那样, 让观众有个慢慢接受的过程。如果说换就换, 无疑会让观众感觉到被抛弃因而容易产生抵触心理和挑剔态度。如果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已经与栏目齐名, 形成互相辉印, 缺一不可的关系, 则这主持人就很难再“借力”立刻主持别的节目, 观众的“归属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让主持人不得不“从一而终”, 而对栏目与主持人的关系来讲, 是一桩最美满的“姻缘”。

二、主持人独特个性的作用

主持人突出的个性与节目或相得益彰, 或互为“收视率毒药”, 这是一把“双刃剑”。电视台这个“公孙大娘”如何舞好这把剑是问题的关键。设置好了栏目再找主持人, 或依据主持人特点而设相关栏目, 这是目前各电视媒体通用的两种做法。然而不管哪种做法, 如果没有充分认识主持人个性对栏目的推动和张扬作用, 就很容易盲目和随意, 不仅会导致栏目的失败, 而且唇亡齿寒, 一个也许另有辉煌前途的主持人也会随之“冤死”。那么, 个性的作用在哪里?

(一) 个性使栏目特色快速显现

人们常用“量身打造”这个词来表示演员与角色的契合程度。根据主持人特有的个性来设置相应的栏目, 当然轻松且奏效快。比如让天真顽皮的小女生来主持少儿节目, 让能说会道的科普专家来主持知识节目, 让稳重男子来主持新闻节目等, 只要栏目的风格与主持人气质珠联璧合,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这档节目无疑就会让观众觉得合“口味”, 李咏的豪爽、疯癫、热情使大众参与的《非常6+1》节目显得热闹活泼;朱军的深沉与伤感使《艺术人生》总是交织着欢笑与泪水;而窦文涛的孟浪与洒脱使《铿锵三人行》只能博观众一笑而不必负太大的政治上或道义上的责任。一句话, 主持人气质与栏目性质互相契合, 便事半而功倍, 反之, 则“吃力不讨好”。如国内某个体育频道, 大打“美女牌”, 不管什么栏目, 都用漂亮美眉, 千娇百媚, 嗲声嗲气, 让人感觉“体育”这玩意儿太没有“体力”。而有个别台, 一旦创办以青年为对象的节目时, 就启用疯疯癫癫的“太妹”和“烂仔”主持, 似乎跟年轻人就有了默契和亲近。恰恰相反, 青年人最需要的是思考与行动。这类节目终究形不成气候, 与栏目定位和主持人定位之间的“误读”有直接的关系。

(二) 个性能弥补栏目创意上的不足

个性突出的节目主持人能很快赢得观众的好感, 而这使好感一旦确定, 就会赢得万千粉丝, 使节目本身在创意上或者选材上的漏洞比较容易得到弥补。有个地方台的方言节目主持人是当地的大红人, 一次在主持一档介绍地方文化的直播节目时, 事先安排好的嘉宾突然紧张得说不出话, 竟失态地跑下台去, 造成台上台下一片尴尬。在此关键时候, 主持人不慌不忙, 巧妙地说起自己第一次上镜的紧张经历, 引起观众会心地微笑, 主持人轻松地跳过这一环节, 随后直接进入下一个环节。如果不是凭着他在观众中的偶像地位, 一般主持人是很难度过这一关的。

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凭着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节目的深刻认识与对节目的把控能力, 参与到节目的创意和策划之中, 则会使节目更加完美和充实。许多节目主持人本身就是节目策划者, 如小崔的《实话实说》, 朱军的《艺术人生》, 杨锦麟的《有报天天读》。

(三) 个性使节目持续发展

没有个性的主持人只是节目的标签。而有个性的主持人与节目本身是密切结合的有机体。由于有了史泰龙, 《第一滴血》可以演绎为《第N滴血》, 而不断换“邦德”的《007》系列却显得杂乱无章, 诸多雷同。这是一种有趣的影视现象, 用在主持人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崔永元如果不去拍《电影故事》, 不去重走《长征路》, 或者说如果他不是得了什么抑郁症, 他的《实话实说》应该比和晶的更火。而《星光大道》、《开心辞典》的久盛不衰, 更说明了只要坚持“不下岗”, 节目就可以一直红下去, 因为除了常新的内容, 那不变的“老熟人”, 也是观众的期待。所以当主持人成了“著名品牌”后, 围绕这“品牌”大作文章的节目就很容易继续讨巧。新近一个最有说服力的例子, 就是崔永元“华丽转身”主持了《谢天谢地你来啦》, 笔者只看了一集就不想再看了。虽说电视时代遵循的是“内容为王”的游戏规则, 但好的主持人难道不是“内容”的重要部分吗?

可以说, 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是电视节目的成功关键, 而拥有若干个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是一个电视台成功立足的关键。媒体的竞争在电视台来说, 很大程度上是节目主持人的竞争。因此, 发现、培养、打造有个性的主持人是电视台业务工作中的大事。

三、如何培养主持人的个性

电视台在挑选主持人的时候, 一定要打破注重脸蛋和吐字发音的传统模式, 着重发现有个性基础的主持人, 简单说, “有性格”, 应该成为第一要求。美国导演在选演员的时候有一个标准, 那就是“面貌, 外在的表现力, 适应情调变化和多样化对话的能力。”[3]

除此以外, 主持人要做到:

(一) 扎实的基本功

即发音要标准, 语速要适当, 节奏要鲜明, 最重要的是语言风格要独特。主持什么节目都一板一眼地操着“播音腔”是当不好主持人的。白岩松的滔滔不绝, 老毕的慢条斯理, 朱军的抑扬顿挫, 李咏的声嘶力竭……他们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二) 全面的学识积累

许多节目主持人如声音优美的青年歌手一样, 玉树临风, 风流倜傥, 却偏偏有“软肋”让自己“漏怯”, 这就是知识贫乏。电视虽属大众文化, 不要求高深的学问, 尤其是拒绝“之乎者也”的书呆子, 但基本的学问还是必不可少的。否则, 再怎么注意形象和口形, 终会因知识的贫乏而露出浅薄的“马脚”, 从而失去威信而遭人嗤笑。一个“白”字都能使主持人的形象大打折扣, 何况是一个“白丁”?所以, 主持人一定要多涉猎世事, 多读书, 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

(三) 努力成为某一学识领域里的专家

特别是含有特定知识成份的栏目主持人, 如果没有一定的与所主持的栏目相关的专业知识, 是很难做到游刃有余的。美国有一位采访玛丽莲·梦露的娱乐记者, 竟被一向对新闻界友好有加的梦露小姐毫不客气地拒之门外, 为什么?梦露说:“一点专业水准也没有, 居然第一句话就问我演过哪些电影!”一位主持人在采访某专家时, 背下来的问题居然还结结巴巴, 弄得被访者也跟着紧张不自然, “我以为碰到一个新的学科了, ”一位专家这样打趣道。只要有心, 主持人当久了, 自然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水均益采访的国际要人多了, 自然成为国际问题专家, 崔永元采访电影人物多了, 自然成了电影知识专家。

(四) 恪守职业操守, 注意公众形象

出名后的主持人能否自爱自律是长期成功的关键。主持人成名后就成了“公众人物”, 那么, 他们在屏幕之外的言行举止便会成为媒体注意的焦点。如果不自重, 比如动辄拍商业广告, 或者主持剪彩仪式, 或公然做出伤风败俗的事情, 那么遭到舆论谴责并迅速消失则成为他们必然的归宿。残酷的是, 观众对主持人——尤其是负有指导和教育意义的栏目主持人的要求远远比对演艺圈的艺人要严格得多。

(五) 千万不要轻易“改换门庭”

有个性并因此而成功的节目主持人, 千万不能以为自己是万能的“千面主持人”, 今天主持新闻, 明天主持综艺, 后天又主持法制节目去了。不论是台领导如此使用还是主持人自愿这样“跳槽”, 对主持人的形象都是一种伤害。笔者认为, 实在因工作需要, 内容接近的栏目可以偶尔去客串, 但内容、风格、节奏完全不一样的栏目, 最好不要客串。著名电视人陈汉元先生一次在评价央视新闻节目主持人去主持文艺节目时说道“这不是胡萝卜炒螃蟹吗?”知名的电视人程鹤麟, 黄著诚在《电视企划论纲》中对主持人“出新”现象指出:“如果新主人的表现不尽人意, 那么你会怀念旧主人……”所以“新主人”不好当, 没有充分的天时地利, 轻易不要改弦更张, 去当某个王牌节目的“后妈”。

摘要:一个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必定是有个性的, 独具个性且有专业学养的主持人是电视台打造品牌栏目,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足获胜的关键因素, 电视媒体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节目主持人的竞争。发现、培养、打造有个性的主持人是电视台重要的业务工作。

关键词:主持人,个性,栏目,品牌,成功

参考文献

[4]程鹤麟.电视企划论纲, 189.[4]程鹤麟.电视企划论纲, 189.

[1][2]王纬.镜头里的第四势力[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9, 74.[1][2]王纬.镜头里的第四势力[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69, 74.

顶级富豪成功秘笈 篇3

雷石东

执着的竞争精神

维亚康姆总裁雷石东,这个犹太小商人的儿子把自己的一生比喻为一场又一场战斗。他对记者说:“我有执著的竞争精神,我不知道是遗传的还是环境塑造的,这就是我。”

最近,一位记者问维亚康姆总裁雷石东他有多少钱,他说:“我非常非常有钱,也非常非常勤奋。”

现在,许多超级富豪都像雷石东一样,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的,他们深知失败的滋味,每时每刻都在努力工作。

奈杰尔·尼科尔森教授就职于伦敦商学院,他研究过“财富的积累”,他说,最终能让富豪们停下来的只有“医生的忠告”。

据《财富》调查表明,如今在400位最富有的美国人中,只有37人的财产来自于继承,而上世纪80年代的统计是200人来自继承。

现年83岁的雷石东拥有价值70亿美元的维亚康姆股票,但他仍然不知疲倦地管理着公司,在传媒产业掀起一波波巨浪。他对自己晚年的到来所做的一个让步,仅仅是为自己在贝弗利山庄的家收集珍稀热带鱼,偶尔让这些鱼陪他工作。在此之前,他曾经在一间酒店里住了很多年。

白手起家的富豪往往会历经众多磨难。

1979年,波士顿的考普利大酒店发生大火,当时雷石东正住在酒店的三楼,情急之下,他用手抓住窗户,把身体挂在外面。当营救人员够着他的时候,他已经坚持了15分钟,手腕几乎要被火烧断。那场火灾让雷石东的身体4596的部位被烧伤,侥幸留下一条命。但这一灾难不仅没有摧毁雷石东,他反而愈战愈勇,随后做出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又一个决定,包括收购CBS。1987年6月,63岁的雷石东买下了维亚康姆——一家靠年轻人生存的娱乐业公司。雷石东凭借维亚康姆,成功打造了一个传媒王国,使他掌握了MTV电视网5家电视台、8家广播公司,18套拥有93万订户的有线电视网以及维亚康姆制作公司。维亚康姆企业等强势媒体。

在媒体业打拼,雷石东有许多“妙笔”。1993年成功收购派拉蒙便是其中之一。收购成功后,该公司先后推出了《阿甘正传》,《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等巨片。2000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为维亚康姆收购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扫清了障碍,于是维亚康姆成为包括CBS.UPN,MTV、Nickelodeon,Showtime、The NashvilleNetwork等媒体的传媒巨头,下属38个电视台、162个广播电台。这年,雷石东76岁。

雷石东在自传中写道。

“我随时随地都想说成功……5年之内我会做什么?我还是想成为‘No.

雷石东自幼聪颖。17岁时进入哈佛大学,24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此后开始做律师,这个工作给他带来了滚滚财源。31岁的时候,雷石东放弃了律师职业,继承父亲的产业,开始经营“东北影院公司”。很快,这家公司开始全国性扩张。

正是执着的竞争精神,帮他打造了媒体帝国,目前覆盖全球7.8亿家庭观众,拥有美国的2个电视网: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和派拉蒙电视网(UPN),众多的有线频道,还有西蒙·舒斯特出版公司。

休格与布莱森

赚钱的欲望

成为亿万富翁的关键在于他们有取得成功的坚强决心,重要的一点是赚钱的欲望,把金钱看做财富的象征,于是,他们从不停止让自己变得更富有,他们从挣钱中得到安全感。

尼科尔森认为,父母,特别是“令人崇敬的。有进取心的母亲们”,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她们向孩童时期的孩子们灌输争取成功的理念,塑造他们伟大的人格。

第一眼看到艾伦·休格和理查德·布莱森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完全不同。

休格是裁缝的儿子,出身贫寒,而布莱森从小长在上层社会。但是,他们却有着共同之处: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向前闯,特别是身处逆境的时候。布莱森的财富不是继承来的,而是靠在家里出售邮购产品起家的,这与艾伦?休格靠卖天线和电视机发迹颇为相似。

尼科尔森表示,很多富裕家庭的孩子们成不了富翁,因为他们缺少动力。实际上,是世界造就了雷石东和休格。“他们有强烈的取得成就和社会认可的愿望,总之,他们成为亿万富翁的关键在于他们有取得成功的强大决心。”

“重要的一点是赚钱的欲望,把金钱看做财富的象征,因此你的钱永远赚不够,因此没理由停止追求更多的财富,即使困难重重也继续前进。于是,他们从挣钱中得到安全感。”

尼科尔森的理论告诉你,为什么亿万富翁们功成名就后并没有当甩手掌柜,为什么他们中的很多人并不热衷于私人飞机或昂贵的汽车。

“我怎么也停不下来。”休格说。当休格子1991年买下托特纳姆热刺足球俱乐部时,已经是亿万富翁了。之后的10年,他说都浪费了,并不是他亏了钱(事实上他赚了,他卖掉了俱乐部大部分股份,只留了一点点)。他自己承认,沉迷足球所需的时间,以及来自球迷的苛责,意味着他将注意力从他的另一只球——他的公司那里移开了。

维珍集团的创办人布莱森经常说:“我要让维珍品牌像可口可乐一样名扬全球”。而可口可乐一直坚守着软饮料的阵地,从不敢涉足自己不擅长的领域,而维珍的触手简直无处不在,从唱片到航空、铁路、电信、大卖场。婚纱、影院,金融服务、可乐……维珍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基本上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为什么不呢,只要能赚钱。

布莱森经常形容维珍集团是一只“跟在大企业屁股后面抢东西吃的小狗”。他有意选定表面风平浪静而消费者并没有获得满意服务的行业为进军目标。“与那些财大气粗且惰性十足的品牌相竞争,很容易做到让顾客感到在我们这儿消费物有所值。”

这位英国最有名的企业家现年55岁,但仍热衷参与高调的宣传,并提出石破天惊的想法,最近的例子就是将游客送上太空。

贝佐斯

活力与专注

《如何成为亿万富翁》一书的作者马丁‘弗里德森认为,“活力与专注”是亿万富翁与众不同的一个特征。

在线零售商亚马逊的创始人、42岁的杰夫·贝佐斯无疑符合这一标准。

1994年,30岁的贝佐斯,坐在曼哈顿一栋办公大楼39层的计算机桌前,探索尚未成熟的网络使用情形。他惊讶地发现:网络使用的成长情形以每年高达2300%的速度在暴增,这对他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启发。

于是,他辞职创业(当时他已是美国信孚银行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从父母那里拿了30万美元创办公司。30万差不多是他父母一辈子的积蓄,他们还让贝佐斯用他们的车库在网上卖书。

就这样,他于1995年7月成立了象征南美洲宽广无际的河流——亚马逊公司。

贝佐斯的赌注获得了惊人的回报。亚马逊1997年上市时赶上了网络泡沫,到1999年,它的股票已超过原价70多倍,贝索斯的身家也很快高达100亿美元。

当然,泡沫破裂后出现了动荡。当亚马逊裁员15%的时候,人们开始审视它是否有破产迹象,但根本没有,目前亚马逊状况很好。

贝佐斯是聪明的,按他自己的话说,也是“呆鸟”。

但他的洞见和活力正是弗里德森所发现的他的成功核心。

10多年前,他要开一个“永不打烊”的网路书店的想法多少有些天方夜谭,但是与众不同的特性让亚马逊书店有生存的可能。

贝佐斯一旦决定公司的策略后,就以简单的操作界面,让网路购书变成一种乐趣,同时又能享受到较低价格。

“发明的关键在于,你必须执着而且灵活,多少要同时兼备,”贝索斯曾说道,他随后放声大笑,“当然,困难在于搞清楚何时执著,何时灵活!”他在办公室中一笑起来,无论是楼上楼下,还是大厅里都能听到。随着公司股票节节攀升,贝佐斯笑的频率和音量也随之增加。

在“新经济时代”,不同的、更平易的领导风格越来越必要。贝佐斯是网络时代几个幸存者之一,而他的管理风格被詹姆士·马库斯极力推崇。马库斯2004年出版了《亚马逊人》。他是亚马逊最早的55个员工之一,见证了公司的成长。马库斯写道,“作为老板,他拥有一种‘无魅力的魅力,足以令一个世纪前的伟人蒙羞,但对于目前这个书呆子当道的精英时代似乎刚好……”,“一次又一次,看到他穿着咔叽布裤子和蓝色的牛津衬衫在走廊里走过,什么时候都平易近人。”

成功阅读秘笈 篇4

记叙文

1、 概括内容

--谁在何时何地做什么

顺叙:按时间地点、情节发展、感情变化等切分

--合并同类项

另一种考法:

“善良、真诚、诚信、顽强、负责”等的具体表现

2、把握文章主旨:

A  找出首尾抒情议论句或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B 品味标题:浅层+深层

C概括情节或分析人物形象

3、倒叙、插叙的作用:

倒叙--看开头确定

A揭示……主旨、奠定感情基调       B  制造悬念、引起下文

其结尾必定:深化主旨、照应开头

插叙--在文章中间

A补充交代了……表现了人物……有利于表现文章主旨。(内容上)

B 照应前文,或为下文……作铺垫。(结构上)

4、开头、中间、结尾某一节在文中的作用(均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入手)

5、标题的含义

为什么以此为标题

6、环境描写的作用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映衬人物品质,推动情节发展等。

7、揣摩人物心理

8、人物描写赏析、语言表达赏析

采用了……描写(修辞)手法?

写了……表现了……?

写得怎么样?(栩栩如生、淋漓尽致、如临其境、跃然纸上)

9、词语的含义--字面+文面

如特奥运动员“心无旁骛”

10、续写结尾--交待合理结局、点明主旨、照应题目或开头

11、仿写句子

12、人物评价--德与才

13、找出与划线句照应的句子。

14、文章以什么为线索?

时间推移、地点转换

人物的活动(行踪等)

事件的发展过程

某物件、某细节、某句话

人物的感情变化

15、为什么详写A,略写B?

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内容要详写,与文章关系不大的`略写。

答题思路:因为文章主要表现……,所以详写A;而B与主题关系不大则略写。

15、80字片段(另附)

修辞手法

比喻--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思想感情

拟人--同上

排比--增强语言表达的气势,突出了……,表达了……

夸张--增强某种表达效果(赞颂了……或批判了……)

引用--议论文中,常常作为理论论据证明……观点(有时揭示论点或引出论点)

说明文中,常说明……特征

记叙文中,结合语言环境,具体分析

设问--概括内容,承上启下,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突出了…(改成陈述句的内容)

对比--A与B对比,鲜明地突出了C

关联词语填空:

虽然…但是…

即使…也…

不仅…更…

因为……所以……

如:谦虚(   )是一种美德,(    )

过分的“中国式”的谦虚无疑是自我否

定自我贬低。(固然、然而)

议论文

1、 如何寻找论点

看标题、看开头

看过渡、看结尾

2、 以事例或名言开头的作用

以…的事实引出并证明…观点

或引出……的话题

引用名言,揭示观点;

引用名言,引出并证明……

3、 如何概括事实论据

谁干什么+观点

议论文中的记叙(叙述)简明扼要。

4、 引用某某的话用意何在?

作为理论论据证明了……

5、 第4、5节能否颠倒顺序

两种情况:

4、5节为并列分论点

第5节是结论

6、 从哪几方面证明中心论点

找准首起句、结束句

有时,中心句在中间

7、 末尾一节的作用

8、 “永远”一词能否去掉。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先正面说“***”词表示……,

后说若删去,则……

说明文

1、 确定文章说明对象(看标题、开头)

2、 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3、 采用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具体、准确了说明了……

4、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5、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注意表示范围、程度等副词。

6、 注意过渡句,借此把握上下文说明的内容。

避开成功陷阱的秘笈 篇5

精力挤压的陷阱

但是过分不必要的责任感会占用你过多的精力。如果不平衡好它与自我生活工作的精力配比,心理的负担也会过重。另一方面,责任感爆棚也可能让你更多关注条理或细节,从而制约了你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

毅力

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表现在对已确定的目标,能坚持完成,不轻易半途而废。坚韧不拔是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历史上许多成功者都是靠着坚强的意志才取得了最后的辉煌。

丧失取舍的陷阱

但要记住,坚韧毅力不是狂妄自大,也不是固执己见,你的毅力要建立在对自己能力合理评估的基础之上。那些自说自话,否认事实的“不顾一切”和“义无反顾”,表面上是坚强与毅力,实质确是傲慢的偏执和脆弱的表现,因为他失去了面对现实,接受取舍的勇气。

自信

毋庸置疑,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智商、社交和感情上对自己的信任,是成功人士必不可少的性格特征之一。很难想象一个没有自信心的人会有所作为。自信是在肯定自己存在价值的基础上,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并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努力。

错误信仰的陷阱

但过度自信却会延边成制约你成功的陷阱。你可能会由于强烈相信自己的聪明才智,而无法倾听他人的意见,也可能会制约宏伟却不可行的远景。过度自信者若是没有实现他们渴望的成功,他们对于自己道德标准的信仰也可能变成错误的信仰,最后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责任感

一个人对自己、对别人负责,是工作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优良品格。他会在说话做事前深思熟虑,而不是随心所欲,信口开河。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也不会在面对困难和风险时推诿逃避,不会寻找借口以求得心理的暂时安慰。一个人敢于承担责任,并努力去排除万难,都会助力他获得最终的成功。

恢复力

心理学家认为,从小一帆风顺、期望值高于本人能力的人较易产生挫折感。那些企业成功者在获得成就之前,大多经历过许多挫折的境遇,锻炼而成的强大恢复体系能帮助他们迎面挑战。因为拥有较强的挫折忍受力,所以他们敢于冒险,即使失败,也不会一蹶不振,而是奋勇再起。

无知觉的陷阱

值得注意的是,人们还是需要一些挫折感,来记住失败的教训,并在下一次尝试之前更加深思熟虑,思考周全。如果面对挫折的恢复能力过强,对失败的恐惧感过低,可能会导致另一种“有勇无谋”的可能。

武断陷阱

然而,成功的决断力,是建立在敏锐的观察力、对大局清晰的把握能力,以及丰富阅历的基础之上的。否则,只能是莽撞的表现。过于快速、甚至是有风险的决定,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也会引起周围人的不安与紧张。

控制

一个人若不善于自控,则意味着不能有效地发动、支配自己或抑制自己激情、控制自己的冲动,对未来的成长过程有害无益。优秀的成功者不会迷恋于控制别人的权威之中,而是控制自我,以实现更优秀的自己。

灵活缺失的陷阱

控制自我这非固执、刻板。我们要摒弃那些负面的特性,如懒惰、消极、逃避、贪婪等。而不是把自己控制成为一个军事管理的崇尚者,没有丝毫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我们都知道“物极必反”的道理。对于想要获得成功,或者已经踏上成功道路的人而言,如何自如掌控自己的优势性格与劣势性格,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你的未来。

独立

擅于独立思考是性格成熟的标志之一。成功者的内在都有很独立的人格,他们较少依赖别人,喜欢依靠自己的能力去达到目的。他们能够用自己的目光去观察事物,从新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在前人的肩膀上有所创新。

孤岛陷阱

但要警惕的陷阱是,独立且创新的特质可能会让你避免咨询别人的意见。当自己处在次要位置,别人处于主导地位时,要注意平衡自己内心的“权威”心态。

决断力

决断力是一个人下定决心去做某件事情的一种魄力和能力。与优柔寡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善于决断的人总是能够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果断采取措施。

避开成功陷阱的秘笈:

你知道有哪些成功陷阱吗?你知道怎样避开这些陷阱吗?本章告诉你如何在成功路上少走弯路,早日成功。

1.以苦为劳

竞争时代,成功只以结果为标准,不问过程。

1)竞争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在计划经济时代,一些没有做成事的人常常用“没有功劳,还有苦劳”来为自己辩解。是的,不管成果如何,只要你付出了努力,人们也看到你做事兢兢业业,有关方面会为你安排一个好的位置,让你满意。

但是,商业时代以效率为先,靠业绩说话;不管你多么辛苦,不管你多么忙碌,如果你缺乏效率,没有业绩,那么一切辛苦皆是白费,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一切用 成功说话,只有成功,你的付出才能得到回报,你经历的苦难才有价值。这是一个靠业绩说话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

曾是瀛海威信息通讯公司总裁的张树新,在向股东大会提出辞职时说:“过去三年瀛海威全体员工一起,经历了不断的磨练和曲折,几乎犯过这个行业所能犯的所有 错误,这对业界和整个信息产业都是一笔财富。”但她同时又说:“尽管我们付出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感情,尽管我们依然自认为很优秀,可我们毕竟没有赢。胜 者为王,市场是残酷的。”她的话道出了“竞争时代,崇尚强者”的道理。你要想让你的辛苦和努力值得,你就必须成功。

2)成功是消除痛苦的最好解药

竞争时代,成功只以结果为标准,不问过程。虽说商业时代只有功劳,没有苦劳,可是不经历苦劳,也无法得到功劳,天上不会自动掉下馅饼,世上没有白吃的午 餐。即使侥幸得到这些,也不能称之为成功,那叫做运气。而运气是靠不住的。所以,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只好因庄稼荒芜而饿着肚子。

一次,有位朋友问跟我一起创业时的伙伴曹清:当初跟我创业时有什么感觉,苦不苦,累不累。他当时回答说:是苦一点,累一点,但现在想起来也没什么,只觉得 挺好玩的。他之所以感到挺好,并为此感到快乐,这固然与当时的青春年华有关,但更主要的是他取得了成功,而成功化解了他当初所经历过的辛苦。如果他中途放 弃,或因故没有取得成功,那他决不会是现在这种回答。所以,成功是消除痛苦的最好解药。

3)这个世界永远属于强者

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强者一直主导着这个世界的历史,就像经济界中大公司制定也即决定所在行业的行业标准一样。

自近代以来,中国国势衰微,积弱疲弊,备受列强欺侮凌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作为战胜国,摆脱了作为战败国的德国的侵略和压迫,可是在战胜的协约国集 团内,中国还是分享不到任何胜利的喜悦。由列强把持的战后分赃会议,竟然把德国以前在华取得的利益转让给日本!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又是战胜国,可是由头号强国美国所主持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竟然让在中国残酷地进行活人解剖、实行细菌战的侵华日军头目石井四郎 逍遥法外。原因是,美国想取得日军在华进行活体实验的研究资料,竟以保护石井四郎不受审判为交换条件。这个最违反人道、最没有人性的杀人恶魔因而逃脱了被 送上绞刑架的命运。

现在创巨痛深的朝鲜半岛的南北分裂,也是美、苏全球争霸、强权政治的产物。

这就是强者的逻辑。强者制定游戏规则。你要想制定游戏规则,你就必须成为强者。

强者逻辑在当下的社会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在竞争激烈的企业界等领域,变化日新月异,一旦经营不善,就会被淘汰出局,连国家也以企业做大做强相号召。可见,崇尚强者为竞争时代之大势所趋。

2.标榜“怀才不遇”

没有怀才不遇,只有寻找机遇。

有位青年时常对自己的贫穷发牢骚。

有一天,他终于鼓足勇气敲开了一位富翁家的门,希望那位靠白手起家的富翁能够告诉他一些关于致富的秘诀。

没有怀才不遇,只有寻找机遇。“你一定想知道我是怎样白手起家的吧?”一进门,富翁首先问道。

“您是怎么知道的?”青年暗暗地对富翁的判断表示惊讶。

“因为在你之前,已经有很多位自以为一无所有的人来找过我。来时他们确实贫困潦倒而且牢骚满腹,但走时俨然个个都成了富翁。你也具有如此丰厚的财富,为什么还抱怨不止呢?”

“它到底在哪里呀?”青年急切地问。

“你的一双眼睛。只要你给我一只眼睛。我可以用一袋黄金作为补偿。”

“不,我不能失去眼睛!”青年大声回答道。

“好,那么让我要你的一双手吧!这样我就可以把你想得到的东西都给你。”

“不,双手也不能失去!”青年尖叫道。

“既然有一双眼睛,你就可以学习;既然有一双手,你就可以劳动。现在你看到了吧,你有多么丰厚的财富啊!这就是我所谓的致富秘诀。”富翁微笑着说。

青年听了,如梦方醒。他谢了富翁,昂首阔步地走了出去,俨然自己也成了一位富翁,因为他知道他已经拥有了致富的本钱。

抱怨怀才不遇的人永远落在他人之后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都像这位青年那样,不是抱怨命运不公,就是抱怨无人识用,“怀才不遇”成了他们安于贫困的避风港。

心理学家作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挡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攻击,失败了,但毫不气 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第二次更猛烈地攻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重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果后,它不再攻击了。这个时候,心理 学家将挡板拿开——等等,请问:鳄鱼还会攻击那些小鱼吗?它不再攻击小鱼了。它徒然无望地看着那些小鱼在他眼皮底下悠闲地游来游去,放弃了一切努力。

遗憾的是:像这条鳄鱼一样,我们很多人在多次的挫折、打击和失败之后,就逐渐失去了战斗力。激情死了,梦想死了,剩下的只有黯淡的眼神和悲伤的叹息,他们 开始感到无奈、无助、无力。为了掩饰失败带来的耻辱和不安,他们努力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为什么要让我上山下乡;这个社会太不公平;我没有文凭;我 长得不漂亮;我没有关系;我讨厌吹牛拍马;我太善良,我憎恨尔虞我诈;如果给我机遇,我也会发财;知足常乐;“从从容容平平淡淡才是真”……结果是:他们 依然贫穷,依然怀才不遇!

“怀才不遇”是人们送给失败者的最大安慰,也是最大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避免的成功陷阱之一。“怀才不遇”者总是在发牢骚,抱怨社会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舞 台,给他们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我认为,“怀才不遇”是人生成功最大的陷阱。机遇从来都青睐有准备的头脑。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主动寻找机遇,创造机遇,而 不是等待机遇。对于所谓的“怀才不遇”者,我想说:世界不因你而存在,也不会为你而存在,除非你被人们奉为“救星”或者“救世主”什么的。

所以,凡是自称为“怀才不遇”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是失败者。“怀才不遇”是人们送给失败者的最大安慰,也是最大欺骗,是人们最应该避免的成功陷阱之一。

3.想发横财

想发横财的人,寄希望于“意外”而非“努力”上,所以与成功背道而驰。

中国自古就有“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的俗谚。这是一种典型的贫穷的思维。那些既贫穷又没有赚钱途径的人,常常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发一笔横财上。所 有那些给穷人提供发财机会的地方,如彩票发行点、证券交易所、赌场等,都人满为患,尽管能发财的机率极其微小。

想发横财的人,寄希望于“意外”而非“努力”上,所以与成功背道而驰。有些人确实侥幸地通过这些碰运气的行为得到一大笔钱,暂时地成了富人,但这远远不是什么成功者。

有人曾对买彩票中大奖者前后生活状况做过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中彩者生活又回到了未中彩之前的贫穷状态,并做着原来他不愿意做的营生。

事实上,就中国股市来说,经过的风风雨雨,中国股市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陷入了长达一年半的下跌和疲软状态。到目 前为止,根据这12年来的相关统计,投入股市的资金约为23000亿元(换成了股票的资金),因为股价下跌、缴纳各种税费等,如今的证券市场的流通市值只 剩下了13000亿-14000亿元。也就是说12年来股市黑洞共吞噬了近万亿的资金,如果排除其他背景的资金损失,那么中国普通老百姓家庭的资产在股市 上至少流失了数千亿元。

在这方面,不妄想一夜暴富,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温州商人会给我们以启示:

温州商人群体的崛起日益引起关注。他们的经商“秘诀”也日益引起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人们公认,温州商人非常能吃苦,意志非常坚韧。温州商人自己通俗的说法是,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即使是生意已经铺得比较大,温州商人仍会像初创时期一样拼命工作。

那些看起来没什么钱赚的小生意,温州商人也不会嫌弃。几分钱的螺丝螺帽,几角钱的小元件,他们都会认真对待,把小生意当作事业来筹划。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温州商人几乎都不炒股。在几次股市热潮中,温州商人集体“缺席”,作壁上观。一向头脑灵活的温州商人竟然“放过”了暴富的机会,一时成 为上海报纸的“新闻”。温州人敢闯,但不乱闯。温州商人在积累财富的过程中,非常有耐心,不妄想一夜暴富。一旦看准某项业务,就会扎下根来,踏踏实实地做 事、赚钱。

当年,三株集团盛极一时,年过六旬的三株总裁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对血气方刚的巨人总裁史玉柱说:“不该挣的钱别去挣,天底下黄金铺地,不可能通吃。这个世 界诱惑太多了,但能克制欲望的人却不多。”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人后来分别成了中国企业家中因“超常规扩张”和“超常规多元化”而失败的典型。

80%以上的中彩者生活又回到了未中彩之前的贫穷状态,并做着原来他不愿意做的营生。请看三株的疯狂扩张速度:1994年,吴炳新设定的发展目标为 1994年销售达1亿,1995年保3亿争6亿,保9亿争16亿。但1995年制订的第一个“5年计划”却将这一发展目标翻了几倍:1995年 将争6亿改为争20亿,而19要达到100亿,则要达到令人瞠目的900亿。按照这一宏伟的构想,三株的年增长速度最高可达1600- %,甚至在达到600亿年销售额后,最低增长率也要达到50%。

而以软件起家的巨人集团,在其辉煌期,业务曾横跨电脑、保健品和房地产三大领域,最终却因规模太大、战线太宽而陷入资金危机,不能自拔。

一夜暴富的投机性也使秦池最终从“标王”的宝座上跌到失败的谷底。秦池的“标王故事”在中国已经家喻户晓。一个贫困山区的县属小厂在一夜之间“誉满神 州”,“每天给中央电视台送去一辆桑塔纳,赚回的是一辆豪华奥迪”,继而又“每天送去一辆豪华奔驰,赚回一辆加长林肯”。然而,秦池仅风光了两年,便黯然 失色,难以为继了。

中国企业家应该记过吴炳新的那句话:“不该自己赚的钱就不赚。”还要向国外的CEO们学另一项本领:会扩张也会退出。近年来,世界著名大公司不断传来“退 出”的信息:西门子公司忍痛卖掉彩电生产线;飞利浦出让生产大家电的子公司,百事可乐为集中精力打败对手,不得不放弃饭店和快餐业。去年,菲利普莫里斯公 司着手拍卖“非核心业务”,并进行裁员和重新整合;通用汽车公司也将出售15家零件厂,以进一步提高竞争力。

在市场越来越规范的情况下,“一夜暴富”的投机性将会越来越没有市场。想发横财是应该避免的一个成功陷阱。

4.耍小聪明

爱耍小聪明、占便宜者,必吃大亏。

我一向认为,耍小聪明、爱占便宜是国人的痼疾,也是成功的陷阱。

耍小聪明表现方式有很多,少数中国人在美国的表现就是其中的典型:

爱耍小聪明、占便宜者,必吃大亏。在美国,信用卡公司规定,开户、销户都是免费的,更换磨损了的卡片却要缴手续费5美元。中国一位留学生在去更换卡片被要 求交钱时便提出:既然如此,我干脆先销户,再重新开好了。信用卡公司的工作人员听了,便觉得不可思议,他说:“从来没有人向我们这样提出过问题。”但逻辑 上又觉得留学生所讲是无可辩驳的,便说:“好了好了,我替你付这5美元吧。”于是这位同胞免费更换了卡片。

再比如,一些商店规定,买某一件商品按原价,再买第二件则按优惠价。一些华人同胞便先买一件再买第二件,各开一张收据,之后,把其中一件以原价退掉,于是达到了买一件而享受优惠价的目的。

不仅如此,占了这种小便宜的国人还自以为得计地声称:“美国人最傻了。”“美国人是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这些同胞也不想一想,如果美国人真像他们所说的 那么愚蠢,怎么可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呢?就是这样一个国家,早在20世纪初,即被写作《大同书》的康有为称之为他所描绘的理想的“大同”社会。

不要耍小聪明,老板的眼睛都是雪亮的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他人的便宜,占合作伙伴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是,他们把自己的活动空 间搞得越来越狭小,这正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常常是为了小小的眼前利益而丢失了长远的利益。

所以,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是成功的陷阱。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5.盲目跟风,人云亦云,人做我也做

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过程。

受“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容易烂”等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人很少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在“法不责众”法制观念下,跟风走、随大流成为人们明哲处世的保险 做法。然而,市场经济是以自由、平等为基础的经济,而自由、平等必须以独立为前提,而独立则必然要突显个性。所以,这是一个独立、自由,张扬个性的时代, 成功也以有主见为前提条件。我从没见过没有主见、人云亦云的人获得成功的。

唯成功者能本色

独立,是任何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也是成功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包括独立的经济能力、独立的人格、独立的思维等等。

但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在掩饰自己,尤其当我们在公众场合或者从事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事情时,表演的痕迹就愈加明显。是 什么原因促使我们这么做呢?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建立起自信,还没有取得足够大的成功以支撑我们保持自己的本色。从这个角度说,唯成功者能本色。

贝蒂福特成为美国第一夫人时,她即以坦白率真而闻名。当那些紧追不舍、到处挖掘新闻素材的记者问到她对各种问题的观点时,她总是直率而坦白地回答。有一 次,一个冒失的记者甚至问她和丈夫做爱的次数,当时她竟能从容不迫地回答:“尽我所能的多。”另外,她从不隐瞒有关她早期精神崩溃及服用药物、酒精等不怎 么“光彩”的过去。福特夫人这种坦诚的个赢得了美国人民的喜爱。

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形成并保持自己独特个性的过程。教皇保罗八世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人。他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而且身体肥胖,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身世, 也不避讳肥胖的身体缺陷。在他当上教皇后,有一次去拜访罗马的一所大监狱,在他祝福那些犯人时,他坦诚地说他这一次到监狱是为了探望他的侄子。很多人认为 他是耶稣的化身,除了他知道怎样分享别人苦乐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保持本色,从不刻意掩饰。

在我们中国,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自己的本色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当年中美两国领导人恢复历史性的会晤时,尼克松在后来曾对当时的场景作了一番描述。他说周 恩来小心翼翼地“将聚光灯照在毛泽东身上”。连大智大勇如周恩来者都是如此,何况一般的平民百姓。当然,那是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普通民众在日常生活 中完全不必要如此,不必要如此不等于没有。事实上,我觉得很多人的情不自禁的掩饰,除了文化背景原因之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没有取得足够的成功来支 撑自己露出本色,并保持本色。

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

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你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对个性最高的赞美。

人的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认识自我、确定自我的过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个性,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或者既便认识到这一点,也未必马上就能 确定适合自己的那种特性。因为人生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人是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地显露个性、塑造个性和形成个性的。所以,形成并保持 自己个性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比如,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个模仿期,尤其是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模仿是上帝赋予我们的秉性,也是我们 的能力之一。在涉世和从业之初,模仿是可以的,甚至是必要的。因为模仿也是我们认识自我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但是,模仿只能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上帝 是以多样性来塑造这个世界的。造物生你,是让你成为真正的自己。任何雷同,都会使其中的一方失去其存在的意义,所以,你可以模仿别人,但千万不要让自己成 为别人。你就是你自己,你一定要找到你自己的独特之处,造就自我,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

那么,如何形成并保持自己的个性、创造自己的个性魅力呢?

第一、要积极塑造自我。人生不像草木,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人是有能动性的,人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个创造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造自我的过程。所以,你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积极地行动,按照自己希望的那种样来塑造自我,使你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那种人。

人是在创造自我的过程中逐步地显露个性、塑造个性和形成个性的。第二、接受真实的自我。这种接受包括一切缺陷、过失、短处、毛病以及我们的优势与长处,做 到自我承受。当然,你一定要明白,你的这些弱点和缺陷是属于自己,但不并等于自己。有了缺点,并且知道自己的缺点,会使我们改正缺点的努力更具有针对性, 也使我们自我进步的努力更有意义。

第三、脱下面具。这个问题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处在表现自己和保护自己的冲突之中。一方面,得到尊重的渴望,要求我们自我表 现;另一方面,保护隐私、维护自身安全等的需要,又让我们不敢真实地展现自我。要解决这个问题,既需要有相适应的大的社会文化环境,也需要个人的努力,用 成功来证实自我,保持自我。

6.小富即安,知足常乐,不思进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系辞上》

“知足常乐”是国人奉行的一种调整心态、保持心理平衡的方法,但现在经常被一些人庸俗化为对待事业和工作的一种态度,从而得过且过,不思上进。

我始终认为,成功就是人生价值的最大化,换句话说,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天赐潜能。那么天赐潜能到底有多大,这谁也说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只有去 做、去尝试,才有机会认识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要不断地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使自己不断地奋斗。

汪中求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中的说法我比较欣赏:人就是要跟自己过不去。人要对自己有一点刻薄,才有可能使自己取得进步,获得成功。让自己艰苦起来,让自己受勤奋的折磨,这样的人才会有动力,而且富有成就感。

小富即安、不思上进的人,不可能取得大成绩我自己就是在不断地否定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当初创立公司时的目标并不高,想着只要能够赚个几十 万就收手不干了。我没想到,我很快地就实现了这一目标。如果我满足于第一次实现的目标,公司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了。

根据我的观察,人们失败的两个最主要的原因,一个是畏难中途放弃,另一个就是满足于已有。

“天下真不知有多少人一无所成,原因就是他太容易满足了。”拿破仑希尔说:“天下真不知有多少人一无所成,原因就是他太容易满足了。要求进步的第一步,就是绝对不可停留在现有的地位。不满足于现状可以帮助你不断获得新的成功。”

7.掩饰错误

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

美国总统罗斯福于1912年在新泽西州的一个小镇集会上,向文化层次较低的乡下人发表了一篇演讲。当他在这篇演讲中说到女子也应踊跃参加选举时,听众中忽 然有人大声喊道:“先生!这句话和你五年前的意见不是大相径庭了吗?”罗斯福不是回避或者掩饰,而是聪明地回答道:“可不是吗?五年前,我确实另有一种主 张的,现在我已深悟我那时的主张是不对的!”

他的这种坦白、忠实、诚恳、亲切的回答,不但使那位问话的人获得了满意的答复,就是其他听众也丝毫觉察不出他有什么不安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这个道理人们都懂。当别人犯错误时,我们总是希望他们能够承认并加以改正,可是当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时,很多人都采取回避态度:或者 为保全颜面,或者出于承认错误则有不如人的感觉。于是很多时候,人们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这就造成了人们相互交往的障碍,因为每个人都坚持自己是对的, 而各自的观点分明是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于是便留下了埋怨、不满和争执,轻则影响相互之间的关系,重则影响自己的做人形象,同时,掩饰错误的行为会使你 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

所以,不肯承认错误、“保全面子”的做法,最容易使人错上加错,等于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相反,如果勇敢地承认错误,才会帮你在成功路上有所收获。

掩饰错误往往要比承认错误花费更大的代价。最大的错误,就是不承认错误。当你准备坚持任何事情时,最好先仔细想想你的坚持,是否因为你确有毫无瑕疵的理 由?还是因为你只是为“保全面子”而已?如果你觉察出有保全面子的因素在内,那么请你及早抛弃你的坚持。因为为“保全面子”而采取的任何行动,都只能使你 处在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地位,被动地采取守势。

8.着力于克服弱点

要将精力用于发挥优势上,而非克服弱点。

无论在战场上,还是在商场上,人们都懂得发挥自己优势的道理,但如何对待自己的弱点或者说劣势的问题,人们存在着两种误区。一是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 要弥补自己的劣势;二是在发挥自己的优势的同时,要克服自己的劣势。我认为,一个人应该将精力用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上,而不是用在如何弥补或者克服自己 的弱点上。

大家都知道,一个人的弱点或者说缺点,就像物理学上的位置变化一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系而言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缺点;而从另外一 个角度来看,则可能是优点。而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个人花在弥补缺点、克服弱点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要比发挥优势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低得 多。比如说,我是一个比较木讷的人,不善于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但是我比较敏锐,对周围形势的判断比较准确,善于抓住对方的心理。如果我把时间和精力用在 改变和克服说话木讷上面,可能今天还在为克服不了这方面的弱点而感到自卑呢,哪还有心思来干自己的事业呢?

对自己的缺点、劣势、弱点要用放大镜来看所以,我的原则是,一定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着力在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上下功夫,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也即最大化地创造自己的价值。对于所谓的缺点、劣势、弱点,应该想办法避免,而不是想着怎样克服和弥补。

一个人花在弥补缺点、克服弱点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要比发挥优势上的时间所产生的效益低得多。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长过程说明:一个要想成功,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优势,并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决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

父母只好尊重儿子的意见,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学校的评语更是令人难以接受:“你是绘画艺术上不可造就之才。”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试验应有的品质,建议他学化学。于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在同学当中遥遥领先……

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人的智能发展不是均衡的,都有强点和弱点。一个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点,便可能取得惊人的成绩。所以,一定要想方设法发挥自己的优势,而不是全力弥补自己的劣势。

与最大程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相应的,就是要形成自己的特色。

9.反复跳槽

不断选择造成的浪费,是人生最大的浪费。

汪中求在《营销人的自我营销》一书“人生定位”一节中讲了一个很好的道理:人的一生的发展,或者是沿着专业的方向发展,或者是沿着行业的方向发展;不能在专业或者行业之间跳来跳去,并认为不分专业、行业地盲目跳槽,是人生的最大浪费。

不断选择造成的浪费,是人生最大的浪费。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人生最大的浪费,是选择的浪费。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从事电梯业之前,我曾干过很多 行,但由于转换频繁,哪行、哪业都没有深入进去,结果是一无所获。现在是一个专业分工非常精细的时代,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样样精通,在每个行业或者 专业里都获得成功,而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行业或者专业,长期地干下去,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所谓核心竞争力,就是在某行业或某专业里,你有绝活,有 别人不具备的优势,就是俗语所说的,“有了金刚钻,敢揽瓷器活。”

而跳槽太过频繁的人,往往得不偿失。因为工作能力的培养,都要经过一个相对长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如果经常跳槽转行,往往容易成为万金油,即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只好一直做不需要精通的初级工作。

频繁跳糟不可取还有,对于那些经常炒公司鱿鱼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往往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也干不长。用人单位的主管往往是疑人不用,如果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会。

对于白领来说,更是如此。白领人的职业定位,决定了他们的成功和收获不可能超越公司的成功。只有公司成功了,白领人才能成功。试想一下,如果美国通用电器 公司是个糟糕透顶的企业,那么怎么会有总裁韦尔奇的成功?跳槽可能会增加白领人的收入,但这种个人收入的增长,与一家企业由小到大而给员工带来的收入增长 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洪小莲是李嘉诚的秘书,几十年来一直追随李嘉诚,她从几千元的工薪族,做到身家上亿的工薪族,享受的是公司成长的回报。这种回报并非是 因她个人的学识和经验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得到的等价交换,很大程度上仅仅因为她忠诚地呆在这趟车上。

与从微软出来的吴士宏相比,联想集团的杨元庆就是个成功的白领人,他至少懂得为自己保留享受公司成功的机会。

即使在跳槽频繁的美国,那些忠心耿耿为公司服务的人,同样受到人们的尊敬。我们喜欢看NBA的比赛,那些球员这两年与这个队签约,过两年就换到另外一个 队,可能他们有机会得到冠军,但他们并没有受到球迷真正的爱戴。最典型的例子是卡尔马龙,他服役于犹他爵士队,与斯托克顿在犹他州被奉为神明,是忠 诚的象征,但为了在退休之前获得一枚冠军戒指,于转投湖人队,结果被当地球迷列为第二号最受反感的人物。相反,大卫罗宾逊在他的职业生涯 中,一直为马刺队服务,并带领马刺队两次夺得NBA总冠军,于20完美谢幕。他的50号球衣也永久退休,被高高悬挂在马刺主场,成为一种荣誉的象 征。

对于那些经常炒公司鱿鱼的应聘者,招聘单位往往心存芥蒂,担心你到他们公司后也干不长。用人单位的主管往往是疑人不用,如果对你有疑心,你就很难有出头机 会。不一定自己创业才是成功,如果你能在公司里变成金领,变成打工皇帝,那也是一种成功。频繁跳槽者肯定没戏。

10.不择手段

不择手段的人,往往是用手段为目的挖掘坟墓。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被我们的祖先信奉了千百年的经营信条,但今天的很多年轻人,缺乏信仰,唯利是图,他们崇尚厚黑学,做事不择手段。

卡耐基曾告诉我们一个有关“圆滑的斯坦利”这个人的一些事:

他是一个戴着太阳眼镜、参加你的婚礼的人,而当你把结婚照片拿给朋友看的时候,他们会问,那个赌徒是谁?

在学生时代,他被认为是最聪明的人——还有谁能写出他那种得到“甲”的论文?

你瞧,他很重视分数,正如他重视朋友一样,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他最关心的是,他是否受人喜欢。如果你属于民主党,他就属于民主党。如果你是共和党,他就是 共和党。如果你是个法西斯党,那上帝只有保佑我们了。他是很会表现仁慈的人——卡耐基看过他送给朋友电影票、洋酒、任何东西,只差没付钱请人去马上杀鸡。

每一个人都知道“圆滑的史坦利”这个人,他为了推销自己,什么都做得出来,但他的方法全都错了。

很多年轻人刚走出校门时,往往都是满腔热血,充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但是社会现实往往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或者因为找不到工作而受到打击,或 者在单位工作遇到不公正待遇而感到失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容易走极端,进而信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极端实用主义的思想,变成了圆滑的“斯坦利式” 人物。

不择手段的人,往往是用手段为目的挖掘坟墓。如果你在走向社会之初,就成为一个不择手段的人,那么你可能因眼前的小利而丧失长久的利益。比如有的人,在公 司做销售刚入门,就认为自己是什么都懂的老手了,吃回扣,甩单子,为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更可怕的是,他们往往自以为得计,其实,哪个公司的老板都不是傻 瓜,他们这样做等于是用蝇头小利买断了自己的前程。

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满足自己的目的,需要通过服务别人的手段来实现,所以应尽力满足别人的需求。

中国人一直奉行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并将其作为与人交往的准则。这一说法从浅层次上说,是指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送给别人;从深层次上说,是指如果你不想别人以你不喜欢的方式对待你,那么你就不要以此方式来对待别人。

这种观念是典型的儒家注重内省的自我修养方式的一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适合了农业社会交往方式的需要,同时反过来也强化了这种方式。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 迅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从商品价值实现方式的角度来看,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就是商品的价值都是通过别人来实现,也即每个人都是为别人服务 的。如果你想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你就必须让你的商品和服务得到对方的认可。这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观念已经不能完全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交 往的需要,适应这种需要的是服务别人的观念。从整个大的社会链条来说,一个人以为自己打算开始,以服务别人结束。简单一点说,就是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 人。为自己的好坏,取决于为别人做得怎么样。所以,聪明人懂得如何去满足别人的需要。这种观念反映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上,就应该是急人所急,济人所需,投 其所好。

奢侈品产业成功秘笈 篇6

奢侈品必须是制造精良的产品

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的Michel Chevalie说,如果要给奢侈品下一个定义,那我认为:它并不是奢侈品,而更该指制作精良的产品。他强调,使得意大利制造可以举世闻名的,正是那些实用和制作精良的产品。

成立于1952年的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组织,总部位于世界时尚之都米兰,代表着高级服装定制、运动服饰、皮草、化妆品、饰品等领域中包括Missoni、Gucci等世界知名品牌的200多家意大利时尚公司。这个与意大利时尚界共同走过半个多世纪的组织代表了意大利时尚界的最高价值,目标是保护、协¬调、管理、传播和加强意大利及全世界的时尚卓越成果和形象。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机构推崇的理念“美丽且精工细制”,已经¬被意大利时尚业奉为成功的基石,誉为最重要的成果。当全世界讲到意大利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这些美丽而且精工细制的时尚产品,在文艺复兴时期留下来的精神,结合了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和意大利历史传统中对美丽和品质的追求,以及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意大利全国时尚协¬会就是这一传统和文化在意大利乃至全世界的代表。这些趋势要归功于意大利人卓越的创造力和其他很多的因素,创新力和技术的特殊组合。

论坛以米兰为例论述了产品品质的重要性。被称作“成衣之都”的米兰,是成衣领域当之无愧的领导者,它是整个纺织和服装业就业和财富的源头。没有任何一个城市或者国家,可以像米兰那样,可以在全年推出如此多的时尚方面的活动。那么,为什么米兰可以成为高级成衣之都,其成功的原¬因不仅在于意大利时尚行业在全球的基础,从根源上讲是因为它有品质保证的中坚力量——世界顶级的设计创造,最重要的设计师和工作室几乎都在米兰设有总部基地。现在米兰有800多个单一品牌,世界众多品牌在米兰设有展厅,这强烈见证了它的导向性和蓬勃的技术创造力。

技术创造力是Michel Chevalie特别强调的一个概念,“创造力和技术这两个名词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的技术创造力,我们可以在意大利时尚体系的各个支柱中看到这些关键的因素。”他进一步分析说,创造力主要源于意大利的历史文化,以及先人留下来的历史传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艺复兴的精神。而技术主要源于几个方面,其中包括完整的行业Ѭ环再生体系,纺织机器制造技术和应用型研究。简短来说,就是一种应用型技术。

这些因素以一种恰当的方式结合,再与时尚体系中的主导者相联,就不难产生好的结果,让产品在竞争力增强的纵向整合结构中保证了其可靠性,并且有效遏制了模仿和非法的仿赝,真正成为“美丽且精工细制”的奢侈品。

文化内º¬创造了时尚

文化艺术与时尚的关系一直是奢侈品业内广为探讨的话题。在来自西班牙 agatha ruiz de la prada 总经¬理Fernado Aguirre看来,正是文化创造了时尚。他从Agatha Ruiz De La Prada女士谈起,对文化与时尚之关联娓娓道来。

作为引领潮流的先锋,时尚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设计制造相对于“现在”而言的“以后”。Agatha Ruiz De La Prada整个设计的面来看,就很符合这个概念。“这个团队的服装设计师以全球视角来逐渐拓展或者是更加接近现代概念”, Fernado Aguirre说。的确,设计师旨在通过他的生活方式,从生活的概念来说来传递给大家一个即将到来的“以后”的时尚和艺术信息,包括一些非常具有文学、美学、历史学概念的,甚至是神秘概念的信息。

正因为传递了这些信息,一件物品才能超越单纯使用这一属性。设计师在设计一张床的时候,会考虑你睡在这个床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传递怎样的信息才能让你感到幸福、放松、愉悦,非常的人性化,有一种艺术的灵感。以前床单就是床单,只是一个铺设在床上的用品,但是对于色彩的应用,会使人睡在床上的感觉不一样,可以更加的体会生活所带来的乐趣。应该说Agatha Ruiz De La Prada的时尚从来不会不流行,因为它可以表现不同的世界,可以跨时空发展。有一些东西不是完全跟着现在的潮流走,是可以跨时空的,会一直具有生命力。它们生存和生活在现代化的世界,Fernado Aguirre说,服装是我们的第二层皮肤,“我们可以换,我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他认为Agatha Ruiz De La Prada女士的作品体现了非常好的艺术价值,展现了自然元素、生态的概念。在他看来,这个表现方式非常积极,真正的时尚应该与一种好的文化艺术相融,与生活的世界有良好的沟通。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时尚也是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因为文化创造了时尚,文化也影响着一系列的艺术形式。从米兰的T台,到上海、北京、东京、巴黎、纽约,我们在舞台上可以看到绚烂多姿的世界,这背后便有很多服装设计师的影子。这里所谈论的时尚业和音乐、绘画¬、雕塑一样,都是在向世界表达一种文化概念。

用传播抓住消费者

如果说以上两点是奢侈品独有的特质,那么如何与消费者进行沟通、提升品牌印象则是奢侈品与其他一般商品同样要面对、且非常重要的问题。

首先必须对时代的变化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过去,告诉你什么是热点,什么是时尚,一定是热点的人或是品牌的拥有者。比如说他们会推出一个新产品,会告诉你这就是时尚。而现在,人们越来越个性、越来越自信,就会选择自己认定的时尚。他们选择哪一种类、哪一品牌的奢侈品很大程度上已不是盲从,而是自我体验。

比如,一个有奢侈品消费能力的人,他的消费选择比较广泛,但他可能不买名表,不买名包,而是买一瓶非常昂贵的酒。这种选择除了个人偏好之外,很大程度也有认知深浅的原¬因。这一点在品牌选择上表现得就更为明显,为什么要买这种酒,这种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它和别的酒不同,消费者在购买这种酒时会有更多的认知,比如过什么节,该喝什么样的酒,哪一种品牌的酒更合适这个场合。也就是说,进行奢侈品的消费,也包括奢侈的体验。这一点非常重要。因此,不断变化的状况需要我们思考,如何将产品、品牌与消费者联系起来。

来自阳狮广告公司的郑以萍女士和荣浩硕先生以他们的体会谈了如何达成有效品牌传播的问题,他们提出:不仅要对消费者进行营销,更重要的是如何依赖他们来进行营销。

他们举了健怡可乐的例子,宣传健怡的视频被上传到了Youtube网站上,本来可口可乐认为这个视频损害了他们的品牌,但是后来可口可乐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改变的理由是,这些视频与在电视、报刊上打广告一样,都把人们的注意力领向了“可口可乐”品牌,新的传播方式还很有趣味感,使人们感到很兴奋。不仅如此,因为是消费者自己的“作品”,传播效果非常好。后来,可口可乐公司的老总说,这个视频是当年最成功的可口可乐广告,并且公司没有为这个广告付过一分钱。

上一篇:一年级体育课《跳跃》说课下一篇: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精细化管理解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