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2024-09-28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精选12篇)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1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倾斜了的窗台上,有一束康乃馨。站在窗外的母亲,泪流满面的望着,望着……

昨天,xx月xx日,是母亲节!

女儿的笑脸就像这绽放的康乃馨,她轻声在妈妈耳边说着:“妈妈,母亲节快乐!”

那个时候,妈妈幸福地笑了,为自己有这么优秀的一个女儿,为女儿的懂事,为女儿的贴心,为女儿的孝顺。

女儿说,就要到高考的时间了,为了学校的学生们,她最近不能经常回家,要带领孩子们要作最后的拼刺,迎接6月6日的高考,因为今天是母亲节,抽出一会儿的时间回来陪妈妈……

可是,xx月xx日xx时xx分,定格的刹那,地动山摇的五分钟!

妈妈的眼前总是出现女儿的笑脸,耳边总是有女儿的声音,她怎么也不相信,女儿怎么会这样离开自己,怎么会与自己阴阳两相隔。

妈妈站在窗下喃喃自语:“孩子,你没有走远吧?你能听到妈妈的话。你答应我的,学生高考结束后就带妈妈出去旅游,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怎么说话不算话就走了?孩子,你答应我的,等学生高考结束了就把行李搬回家,说是要陪陪妈妈。怎么不等回家就走了?你上大学离开家毕业之后去了学校,就没有在家里住下,你怎么说话不算话?娃儿啊,你就给妈妈留下了这束花儿啊,让妈妈的心掉进痛苦的山崖崖。”

那束倾斜着的康乃馨,望着这位痛哭流涕的妈妈。请别再流泪请别再痛苦,她用自己的生命换来几个学生的生命,她是一位称职合格的老师,她是你的`好娃娃。她去了天堂,还要带领那里的学生,学习知识学习文化……

得以逃生的学生跪倒在妈妈的面前,我们都是你的孩子,明年的母亲节,您还会收到真诚的祝福,还会收到美丽的绽放的鲜花!

大灾有大爱,重建家园就在明天,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娃,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说永远不会忘记自己的老师,也不会忘记老人家。

那束康乃馨,也永远不会凋谢,她将永远绽放在母亲的心头,陪伴着老师的妈妈!

★ 母亲花的散文

★ 这朵花,永不凋谢作文600字

★ 有一种情感,永不孤单散文

★ 母亲的小河情感散文

★ 母亲节想母亲-情感散文

★ 母亲的花书包经典散文

★ 爱花的母亲散文

★ 哦,我的母亲-情感散文

★ 情感散文:爱是相守

★ 情感散文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2

《诗经》描画了五百多年的历史面貌, 反映了当时社会各层次、各方面的生活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感情, 题材十分广阔, 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还创造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诗经》开创的现实主义诗歌传统和艺术方法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诗人, 其影响难以估量。

《诗经》是文学作品, 但中国古代统治者几乎从来没有把它当作文学作品对待过。《诗经》从周代开始, 就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典礼仪式、贵族宴会、政治和外交等场合, 并被作为贵族学习的教材。孔子说过:“不学《诗》, 无以言。”他又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的话, 正是对《诗》在周代所起社会作用的概括, 也反映了儒家对《诗》的社会作用的看法。

自从汉代把《诗》尊奉为“经”以后, 这部儒家典籍便成了钦定的政治伦理教科书。从汉到清, 研究《诗经》的“《诗经》学”经历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汉) 、“郑 (郑玄) 学”和“王 (王肃) 学” (魏晋) 、“南学”和“北学” (南北朝) 、“宋学”和“新汉学” (清初) 、“今文经学” (乾嘉以后) 等发展阶段;而“《诗经》学”发展的每一阶段, 都同当时中国政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都是紧密联系着当时的政治现实, 并为当时的政治统治和政治斗争服务的。

我们今天研究《诗经》, 当然不会像古人那样把它当作伦理教科书;但如果仅仅把它作为纯文学作品, 无疑也是不够的。事实上, 已有许多人对《诗经》作了文学的、社会学的、历史学的、语言学的研究, 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让我们从语汇的角度来看看《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用汉字记录的诗歌总集。它使用的语言是“雅言”, 即当时周王朝统治区通用的经过加工和规范化的文学语言, 亦即标准语 (“雅”的意思是“正”) 。“雅言”是以黄河中游的方言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因此, 《诗经》收录的虽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作品, 但是, 表现在语言上却是统一的。根据自清代以来的古音韵学者的考证, 《诗经》以及周代的其他韵文, 所押的韵都是一致的。可见, 古代这些民歌民谣, 在辑录的时候, 已经过乐官们和史官们的整理, 都用统一的“雅言”;而当时贵族、知识分子创作的乐歌, 则一直运用“雅言”。这种“雅言”, 是战国以后书面语言的前身。因此, 《诗经》在统一我国汉民族书面语言方面, 起到了奠基与先导作用。

《诗》三百, 使用了大约三千个单字, 又运用这些单字, 构成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词汇。如其中极为丰富的名词, 表示了自然界繁多的鸟兽草木之名, 也表示了人类社会中各种复杂的事物的名称, 都十分准确、鲜明、生动。只就生物名词而言, 《诗经》中就有草本植物100种, 木本植物54种, 鸟类38种, 兽类27种, 昆虫及鱼类41种 (据日本学者儿岛献吉郎统计) 。《诗》中出现了大量的合成词, 这是汉语发展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其中有许多合成词, 至今仍活在人民的语言文字中。她是永不凋谢的生命之花。如高山、大路、灌木、乔木 (以上名词) , 永久、光明、正直、崔嵬 (以上形容词) , 翱翔、邂逅、匍匐、改造 (以上动词) 等等。还有些词组, 被后世固定成了成语, 如不可救药、小心翼翼、未雨绸缪、人言可畏、信誓旦旦……

下面就分类介绍出自《诗经》、至今仍有生命力的成语。先说明几点。一是下面讲到的成语, 成语词典不一定收入, 但确是常被固定地使用的;二是解说时以成语带《诗经》有关篇什或片断的欣赏, 并非单纯地为成语释义;三是分类可有交叉, 不尽科学。

一、赞颂、祝愿 (褒义) 类

先来看看赞美女子的。

△颜如舜华

有女同车, 颜如舜华。将翱将翔, 佩玉琼琚。彼美孟姜, 洵美且都。 (《郑风·有女同车》第一章)

写一男子娶到了又美丽又有德 (第二章末句为“德音不忘”) 的女子, 赞叹不绝。

“舜华”是木槿花。若说“第一个把女人比作花的是天才”, 那么《诗经》里就有天才。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硕人其硕。衣锦褧衣。齐侯之子, 卫侯之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 (《卫风·硕人》第一、二章)

齐庄公的女儿出嫁到卫国去, 要做卫庄公夫人 (即庄姜) , 卫国人为她的新婚而歌唱。头一句写她身材高大, 衣裳华贵, 接着写她的高贵身份。第二章集中描写她的容貌之美。“荑”是茅芽, 洁白细嫩。“柔荑”和“凝脂”、“蛾眉”常用于形容美女的手、皮肤、双眉。“倩”是酒窝儿, “盼”是眼睛黑白分明的样子, 两句写美女的神态, 非常生动。

△硕大无朋

椒聊之实, 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椒聊且, 远条且。

椒聊之实, 蕃衍盈, 彼其之子, 硕大且笃。椒聊且, 远条且。

(《唐风·椒聊》, 共二章)

这首诗赞美一位正在采摘花椒的体格强壮的姑娘。与《硕人》一样, 赞美的都是高大健壮的女子。我们看出土的文物, 古画、古代雕塑中的妇女都是很丰满的, 可见当时人的审美标准, 与后世的以瘦为美 (甚至欣赏林黛玉式的病态美) 大不相同。今时流行减肥, 可是在三千年前, 丰腴的体态却是求之不得的呢。

再来看看赞美男子的。

△赳赳武夫

肃肃兔, 之丁丁。赳赳武夫, 公侯干城。 (《周南·兔罝》第一章)

这是赞美武夫 (武士) 的诗。“赳赳”, 威武雄壮的样子。“雄赳赳”一词, 今日仍常用于赞美军人。“干”是盾牌, “城”是城墙, 末句说武夫如干如城地保卫公侯。二三章末句为“公侯好仇” (“仇”即“逑”, 伴当、亲信的意思) 、“公侯腹心” (“腹心”即今日说的“心腹”, 也是亲信的意思) 。这位武夫, 对“公侯”可真是忠心耿耿。

△孔武有力

羔裘豹饰, 孔武有力。彼其之子, 邦之司直。 (《郑风·羔裘》第二章)

这是郑人赞美他们的大夫的诗。这些大夫穿着皮袍子, 孔武有力 (“孔”是程度副词, 相当于“甚”“很”) , 为国效劳 (第一章末句为“舍命不渝”) , 又很有文采 (第三章末句为“邦之彦兮”) 。如果真有这样的朝臣 (“大夫”) , 当然值得赞美。

△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

这两句出自《小雅·车》。高山, 比喻道德高尚;景行, 大路 (“行”音háng) , 比喻行为光明正大。这两句是赞颂朋友有崇高的德行, 意思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 就会有人敬仰他;行为光明正大的人, 就会有人效法他。

下面是一些在喜庆场合 (乔迁、祝寿等) 常用的成语。

△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

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相彼鸟矣, 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 不求友生?神之听之, 终和且平。 (《小雅·伐木》第一章)

这是歌唱朋友的诗。“出自幽谷, 迁于乔木”两句, 本是说鸟儿为了寻找朋友, 从山谷中飞到树林里。后人把这两句缩成“出谷迁乔”或“乔迁”, 多用来祝贺人家迁居, 也用来祝人迁升。

△万寿无疆

△如南山之寿

两句均出自《小雅·天保》。“万寿无疆”在《豳风·七月》等诗中也出现过。《天保》中“万寿无疆”是“祝君福也”;《七月》这首诗具体描述奴隶们一年到头劳作的情况, “万寿无疆”是最后一句, 是劳累了一年的奴隶们在岁末时登上公堂, 被迫向奴隶主贵族敬酒时的祝颂之辞。后世用“万寿无疆”祝帝王一类大人物之寿, 而“如南山之寿”改为“寿比南山”, 则是普通百姓经常使用的祝寿之辞。

△如月之恒, 如日之升

这两句出自《小雅·天保》。“恒”音gèng, 是月上弦的意思。两句说“像月亮逐渐圆满, 像太阳刚刚升起”, 比喻君主的事业和前途蒸蒸日上。后世缩成“日升月恒”, 比喻人或事业正当兴旺时期, 有广阔的发展前途。毛泽东曾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也是这个意思。

二、批判、否定 (贬义) 类

△二三其德

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士也罔极, 二三其德。 (《卫风·氓》第四章最后四句)

《氓》是有名的弃妇诗。诗的女主人公和那个“氓”青梅竹马, 相互爱慕, 私订终身, 结成夫妇。但那个“氓”却是个三心二意、蛮横粗暴的家伙, 终于抛弃了她。“士也罔极”的“极”是标准、准则的意思, “二三其德”形容没有准则、没有定准, 义略同“三心二意”。这是诗的女主人公谴责“氓”的话。

△巧言如簧

荏染柔木, 君子树之。往来行言, 心焉数之。蛇蛇硕言, 出自口矣。巧言如簧, 颜之厚矣! (《小雅·巧言》第五章)

《巧言》是一首疾恨谗人乱国的诗。全诗共六章, 这一章揭露谗人的丑恶嘴脸:他们信口雌黄, 大言不惭 (“蛇蛇”音yíyí, 大言不惭的样子) ;巧言如簧而又厚颜无耻 (“簧”, 是乐器里用铜等制成的薄叶状的发声振动片) 。后世稍变其字作“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 花言巧语。

△不可救药

天之方虐, 无然谑谑。老夫灌灌, 小子。匪我言耄, 尔用忧谑。多将, 不可救药。

(《大雅·板》第三章)

《大雅》中有《板》《荡》两篇, 都是咏周厉王无道的。“不可救药”这个成语比喻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三、爱情、婚姻类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

求之不得, 寤寐思服。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周南·关雎》第三章)

《关雎》是一首情歌, 表现一位小伙子对姑娘的思慕之情。现“求之不得”多用于形容正寻求某事物时愿望终于实现, 与诗意不同。“辗转反侧”则仍用原义, 形容心里有所思念, 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

△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卫风·氓》)

前面已说过, 《氓》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弃妇。她与“氓”结为夫妇之后, 为家计日夜操劳, “夙兴夜寐”即“早起晚睡”, 就是形容女主人公的辛劳的。“信誓旦旦”意思是誓言说得极其恳挚, 这是那个“氓”当初追求女主人公时的行为。因为“氓”的“信誓旦旦”, 女主人公“不思其反” (根本没想到他会变心) , 轻信的结果是终被遗弃。“夙兴夜寐”“信誓旦旦”两个成语今日仍用其原义。

邂逅相遇

野有蔓草, 零露兮。有美一人, 清扬婉兮。邂逅相遇, 适我愿兮。 (《郑风·野有蔓草》第一章)

这首诗共两章, 表现一个男子与心爱的姑娘邂逅相遇的眷爱欢悦之情, 当然是一首情歌。《诗经》中的情歌以《郑风》为最多。“郑”即今日河南省郑州、新郑、荥阳等地, 当日黄河流域的滔滔急流, 曾泛起过多少男男女女的激情!孔子批评“郑声淫” (郑国的音乐是靡靡之音) , 老夫子可不喜欢这类率直、大胆、充满激情的爱情诗。

△携手同行

北风其凉, 雨雪其。惠而好我, 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邶风·北风》)

《北风》是一首“刺虐”的歌。当时的卫国, 奴隶主贵族十分暴虐, 奴隶们不堪忍受, 相率逃亡的不少。诗的主人公想和有共同命运而互相关怀爱护的朋友“携手同行”, 另谋生路。

△桃之夭夭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周南·桃夭》第一章)

这是祝贺新婚的歌。“夭夭”是茂盛的意思。《桃夭》共三章, 以嫩红的桃花、红白的桃实 (第二章“有其实”) 、青葱的桃叶 (第三章“其叶蓁蓁”) 比兴美满的新婚。这位新娘如盛开的桃花般鲜艳红润、容光焕发, 又如茂盛的桃叶般健康丰满, 而且能如“易植而子繁”的桃树一般早生贵子。这样的女子, 当然是“宜其室家”的了。

“桃之夭夭”本为喜气洋溢的“催妆词”, 后世却用谐音的方法把“桃”改成“逃”, 作为“逃跑”的意思, 这个诙谐, 实在令人忍俊不禁。

△天作之合

出自《大雅·大明》:“文王初载, 天作之合”。“合”是配偶的意思, 这两句说周文王娶太姒为妻是天所配合的。后世常用“天作之合”来祝颂婚姻美满。

△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

绸缪束薪, 三星在天。今夕何夕, 见此良人。子兮子兮, 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 三星在隅。今夕何夕, 见此邂逅, 子兮子兮, 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 三星在户。今夕何夕, 见此粲者。子兮子兮, 如此粲者何!

(《唐风·绸缪》, 共三章)

这是一首贺新婚的诗, 表现的是洞房花烛的情趣。第一章是新娘喜见新郎, 第二章是男女合咏, 第三章是新郎喜见新娘。一说三章都是男对女的戏逗的话。“绸缪”是缠绕、捆束的意思, 捆扎“薪”、“刍”、“束”做成火把, 是婚礼时照明用的, 如后世之“花烛”。古代常以“束薪”“束刍”“束楚”来比喻爱情。“邂逅”是不期而遇的意思。当时的新婚夫妇婚前本不相熟, 一旦进入洞房, 也近于不期而遇的偶然相逢。对方到底是怎么样的人?两位新人心情的紧张是可以想见的。诗中的新娘和新郎真是幸运:他 (她) 正是心目中理想的配偶!于是, 他们心花怒放, 兴奋得手足无措。“子兮子兮, 如此良人 (粲者) 何”, 是说简直不知道该怎样亲爱对方才好了。这首诗描摹青年男女新婚之夜那种既兴奋又惝恍的感觉, 神情逼真, 自是绝作。

四、心理、哲理类

△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 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 如三岁兮!

(《王风·采葛》)

此诗方玉润认为“怀友也”, 而一般认为乃男子思念爱人的歌。采葛、采萧、采艾, 实指一人。一日不见, 如三月、如三秋、如三岁, 语意步步递进, 情感步步发展, 构成更深远的意境。后缩成成语“一日三秋” (或“一日不见, 如隔三秋”) , 形容对人的思念极为殷切。

△投我以桃, 报之以李 (《大雅·抑》)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卫风·木瓜》)

《抑》中的“投桃报李”是一个比喻, 说的是为君上者若能修养自己的品德, 百姓自然会效法, 犹如投桃报李, 是必然有的。后世用这个成语比喻礼尚往来, 互相赠答, 是一种表示礼貌的对等的做法。而“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投少而报多, 表现的是一种忠厚之情:这种赠答没有任何功利的目的, 纯粹是为了永结友好 (《木瓜》三章, 每章后两句均为“匪报也, 永以为好也”) , 这是一种和谐的、美好的人际关系。

△人言可畏

将仲子兮, 无我园, 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 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郑风·将仲子》第三章)

这首诗写一个少女私下里爱上了一个叫仲子的小伙子, 但因为当时男女婚姻不能自主, 所以她又畏惧父母和兄长的谴责以及社会的流言, 而不敢大胆地去爱;而这个仲子又始终占据她的心, 让她牵挂而放不下。诗就是描写她的这种矛盾而痛苦的心理。诗共三章, 少女畏惧的首先是父母 (“岂敢爱之?畏我父母”“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 再是诸兄 (“岂敢爱之?畏我诸兄”“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 然后是社会上的人言。今用“人言可畏”语意不变, 意思是“众人的议论是可怕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著名影星阮玲玉留下这四个字自杀 (见鲁迅《且介亭杂文·论人言可畏》) , 可见“人言”有时是能致人于死地的。

△未雨绸缪风雨飘摇

迨天之未阴雨, 彻彼桑土, 绸缪牖户。今女下民, 或敢侮予? (《豳风·鸱》第一章)

予羽谯谯, 予尾, 予室翘翘, 风雨所漂摇, 予维音哓哓! (上诗第四章)

《豳风·鸱》是一首禽言诗。鸱 (chīxiāo) , 猫头鹰, 在诗中是残害“我”的凶手 (“既取我子, 无毁我室”) , “我”是一只母鸟, 辛辛苦苦地垒窝, 却落得羽毛纷纷脱落、窝巢在风雨中飘浮摇荡, 困窘之极。显然, “鸱”比喻施暴政的统治者, 在他们的压迫下, 社会动荡, 民不聊生。后世以“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 “风雨漂 (飘) 摇”比喻动荡不安或岌岌可危。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小雅·鹤鸣》)

送母亲一束永不凋谢的康乃馨 篇3

有位贫寒学子,为表孝心,一个星期不吃午餐,将省下来的钱,在母亲节那天买了一束康乃馨送给母亲。母亲虽然高兴地接过了孩子的花,但心里却隐隐作痛,因为这束花花掉她三四天摆地摊才能挣到的血汗钱,而且又把儿子饿得只剩皮包骨。

于是,母亲对孩子说:“儿呀,以后不用送花了。妈妈看到你每天都在进步,就是天天过节了,比收到什么礼物都高兴。”

是呀,我们不反对孩子送花给母亲,毕竟这是一片孝心,但要量力而行。对于衣食无忧,袋中多闲钱的人来说,是应该而且必须的;但对于一个靠父母的血汗钱来维持生计与学业的贫寒学子来说,不但没有必要而且属于犯罪——因为条件不允许如此糟蹋父母的血汗钱。

《诗经》有云:“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流行歌曲如此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母亲不遗余力地养育我们,培养我们成长成人,就是倾尽天下之所有,也无以为报,这是大多数人的共识,古今如此。小时候,我家兄弟姐妹多,加上那时生产队分的粮食少,天天饥肠辘辘。有一次,母亲从山谷里带回几条木莳,我们兄妹几个就守在灶前,等待木莳一熟,就马上吃来解饥。可是等到木莳熟了之后,母亲却不让我们一家人吃,自己却当着我们的面慢慢地吃起来。我们一边流口水,一边埋怨,但母亲就是不理睬,“独自享受”。正在我们兄弟姐妹准备去抢点来吃的时候,父亲骂道:“你们这些畜生,真是不知死!木莳有毒,毒死过很多人。现在你妈妈是在试食,看有没有毒。如果没有毒你们再吃也不迟呀。”父亲一说,我们都觉得很羞愧:天底下哪有自己独饱而饿其子女的父母呢?母亲明明是在用生命去尝试,一旦木莳有毒,毒死的也只是她自己,而不是丈夫与孩子。以前,我们乡下有个风俗,就是每逢春社都要去祈福求神符保平安,但一个平安符要一毛钱。由于家穷,母亲舍不得多花钱,就给父亲与我们兄弟姐妹各求一个,却没有她自己的。母亲说,只要你们平安就行了。那时,我们兄弟姐妹虽然不太理解人世间那些深厚的情愫,但都知道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我们好。因此,我们几兄姐妹虽然没有什么出息,但都很听话,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去奋斗,尽量让母亲开心。不同时代,不同家庭,不同环境,母爱可能有差别,但百般呵护却是相同的,作为女子,是否体会得到,那就得看各自的良心了。

我们这一代人没有年轻人那么新潮时髦,除了知道母亲的生日外,从不知道要过舶来的母亲节,多数人也没有献花与收花的习惯,无法与现代的年轻人媲美温馨与浪漫。不过,从情理上说,还是文章开头的那位母亲说得好:“妈妈看到你每天都在进步,就是天天过节了,比收到什么礼物都高兴。”想想看,即使你天天给母亲送花,但胎毛未换,乳臭未干,就谈情说爱;父母看你调皮啰嗦几句,对你的成绩过问频繁,你就心怀不满,或者离家出走,或以自杀相威胁;你比牛还粗壮,却像只病猫,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拼劲,没有一点进取精神;你的花销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日递增,但学分却随着时间的增长不断递减;你把父母的财富、青春、心血等一切都掏空掏净了,回馈给他们的却是冷漠、歧视、怄气。你的母亲能开心吗?

《永不凋谢的玫瑰》教案 篇4

1、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大意,体会“永不凋谢的玫瑰”的含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对学生进行审美的教育,进行人性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苏霍姆林斯基看见小姑娘摘花的行为,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奖励她呢?

2、理解句子“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不正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见过玫瑰吗?玫瑰花儿以它的艳丽和鲜美在百花中独树一帜,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这些玫瑰真漂亮,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和玫瑰花有关的课文。

1、板书课题:永不凋谢的玫瑰(提示学生书空写课题,特别注意“凋”的写法.

2、读课题,质疑.“凋谢”(草木花叶)脱落.同学们知道,叶子一般在秋季凋谢,花儿在盛开之后也会枯萎,就是凋谢。草木花叶凋谢是自然规律,那么课题中的玫瑰为什么永远不会凋谢呢?

二、自主读文, 整体感知

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默读,小声读,同桌合作读等通读全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把什么当成是永不凋谢的玫瑰?

2、用课文中的话概括出来。出示这个句子,并把它改为肯定句。

3、用“玫瑰,气愤,奖励”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概括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感悟文本,探究问题

(一)、那么小女孩摘的是怎样的一朵玫瑰花,我们共同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1、小女孩摘下的玫瑰花是什么样子的?找找哪些地方具体描写玫瑰花的美丽?并勾画出来。

其中有一朵开得最大,红艳艳的花朵就像一张可爱的婴儿的笑脸——你肯定从来没见过这么大、这么美的花儿!

2、指名读。

3、作者为了形象、生动地介绍玫瑰花的美丽,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做什么?(把玫瑰花比作可爱的婴儿的笑脸)

4、通过作者的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5、是呀,作者用文字描写了玫瑰花的美丽,我们能否把这些文字转换成声音,来展示玫瑰花的美丽呢?

6、请同桌的同学试着读一读。

7、学生品读。(老师指导读)

(二)、如果这朵漂亮的玫瑰花长在我们的校园里,你会怎么做?

1、边看边说些什么?指导学生理解“赞不绝口”的意思。

2、就在大家观赏玫瑰花的时候,来了一位四五岁的小姑娘,她做了什么?(径直走向那朵最大的玫瑰花,摘下来,拿在手中,向外走去。)

3、理解“径直”的意思,找出描写小女孩摘花的动作的词,你看出了什么?(从容、毫不犹豫、光明正大、旁若无人)

4、如果你想把这朵玫瑰花占为已有,你会怎么做?和小女孩的做法对比,我们为小女孩的作为感觉非常——吃惊!

5、除了惊讶,还有什么感受?

同学们惊讶极了,有的非常气愤,有的甚至想要上前拦住她。

6、指导朗读,读出大家此时的心情。

7、是啊,如此美丽,如此芬芳的玫瑰,就这样被小姑娘毫不犹豫的摘掉了,我们怎么能不气愤呢,如果你当时在现场,你会怎么做?

(三)、同学们非常气愤,正在散步的校长心中也充满了疑问,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通过校长的动作和语言,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校长?

3、聪明的同学,你现在就是书中的小女孩,你能告诉校长,你为什么要摘花吗?(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四)、小姑娘怎么回答?学习第4自然段。

1、指名读小姑娘的话,

2、从小姑娘的回答里,我们看出了她为什么要摘玫瑰花?

3、再读小女孩儿说的话,从中我们还体会到了什么?

(小女孩是个有爱心、孝敬老人、懂事的孩子)(真了不起,能够通过作者的文字看出小姑娘的内心。)(小女孩的“爱”,爱得多么纯洁!“纯洁”就是干干净净,没有一点儿杂质。在这一课,小女孩十分爱奶奶,一心只想着奶奶,这正是“纯洁”的爱,这种爱是多么善良,多么美好呀。)

4、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女孩?板书: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

5、请孩子们再读一读小姑娘的话,来体会她的纯真和善良吧。

6、分角色再读校长和小女孩的对话。体会他们的美好心灵吧。

(五)、小女孩说明原因后,大家都有什么反应?

1、同学们不语了,校长的心颤动了。这时为什么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小女孩,反而还奖励她呢?全班交流。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知道了,校长说小女孩是一个——懂得爱的人。那么,你觉得校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学们刚开始气愤,后来不语,同学们是怎样的人?妈妈教育了小女孩这样一个好孩子,妈妈是怎样一个人?

是啊,他们都是懂得爱的人,都是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的人。

2、课题中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再美的玫瑰总有凋谢的一天,而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却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

3、就像课文最后一段说的那样——生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4、要我们拥有纯洁,善良,美好的心灵,就会像玫瑰一样美丽动人,不会凋谢, 它能把芳香永留人间。背诵最后一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学习了课文,我们收获了很多,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说给小女孩的,也可以是说给校长的,或者是说给自己的。

2、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具有美好心灵的人,你能说说吗? 这些人或者在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的,或者是在别人失望沮丧时给人以鼓励的,都是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是呀,美好的人们怎么能忘记。这一幕幕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他们就是那永不凋谢的玫瑰。

3、小结。

道德,永不凋谢的玫瑰作文 篇5

中华民族,是一个极其伟大的民族。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都应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道德,便是其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道德,像一阵春风,吹暖了每一个人;

道德,像一阵春雨,滋润了人们的心田……

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形成了我们引以为自豪的民族道德和优良传统。古人曾说过:“人活于天地之间,生生死死是自然规律,权势利禄也不过是过眼云烟,惟有立德,可以彪炳千古,证明人的价值。”这就是自古流传的“三不朽”信仰。另外,古人还有:“富润屋,德润身”的至理名言。这就充分地告诉我们:金钱财富只能充实一下屋子,而良好的道德修养却能修身养性。

自古以来,人们就注重道德修养这一民族精神。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道德并没有随之发展,反而逐渐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褪色。

正如:在美丽整洁的步行街上,有些人却对“不能随地乱扔”的告示熟视无睹,随手把一些“礼物”赠给街道,说是点缀它;还有些人,为了训练歌喉,经常在公共场所喧哗,说是传送“音符”;更有甚者,在名胜古迹,公共场所信手涂鸦,动辄签名,以求“流芳百世”。这些,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更有甚者随处可见。再引申一下,从“德”字入手,即谈到人们的事业道德。在今天这个商品经济,物欲横流,金钱比任何时候都有“魔力”,圣洁的道德同样受到铜臭的.污染。曾听过:一家医院的医生,借病人之名,为自己开补药,从病人身上“榨油”,“白衣天使”的美名也被其肮脏的灵魂玷污了;一些不法商人,为了谋取利益,销售假奶粉,使许多可爱、弱小的婴儿遭受到致命的伤害……以上所举,只言略微,难以道尽心中的愤怒。对于个人来说,如果在道德细节上都不注意,又怎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抗拒诱惑,守住心灵的净土?一位哲人说过:“丧失了财富,可以说没丧失什么;丧失了健康,等于丧失了某种东西;但丧失了品德,就等于丧失了一切。”道德,何其重要也!我相信,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道德的天空。正是这片天空,撑起了整个社会。像“太空飞人”杨利伟,“白衣战士”钟南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不正是良好道德的代言人吗?

高尚的道德,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不朽的;高尚的道德,是一根擎天柱,支撑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高尚的道德,是一朵永不凋谢的玫瑰,时刻都在绽放异彩,点缀着美丽的天空。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6

“Icouldseethesunshineandtheskywithoutcloud,IwillneverbeunhappywhenIamliving!”——“只要我还活着,能看到这阳光,这无云的天空,我就不可能不幸福!”这是整本书中,对于我来说印象最深,感受也是最深刻的一句话。这个和我们一般大的犹太少女安妮·弗兰克,就因为生在那个年代,而过着为了逃避迫害躲藏在密室里的隐蔽生活。难道这都是命运吗?那个也不过15岁的少女,眼里尽是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这种躲躲藏藏的生活的绝望。看似稍有倦意的眼里,却依旧清澈纯净。虽然她遭遇不幸,但她依然是个被上帝宠爱的孩子。安妮依然保留着少女原有的天真想法,那种对世界的乐观。或许,对于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来说,“只要能活着,只要能见到阳光、天空,就是一种幸福”,实在是有点荒谬,我们要的远远不止这些。我从来不觉得以前的人就这么一个一个的死去很可怜,只是觉得很悲哀罢了,我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我也不觉得现在的我们有多么的幸福,每当大人感叹现在的幸福生活时,都会被我用一句“这只不过是时代在进步”而草草带过。——这时,我还没有认真去读过这本看起来再平凡不过的《安妮日记》。如果不是因为去读过、不是因为去查过资料,我根本不认为这些话,是出自一个还不到16岁就已经离开人世的少女。她的话中透露出的是对这种生活的绝望,平淡却又真实的话语,展露的是一种难以言说的悲惨。我知道,我永远也无法体会那种惨痛以及凄凉。

日记本,随处可见。我曾经因为觉得好玩而下定决心开始写日记,但不到一个月就停止了。安妮的日记本是她13岁的礼物,她从那时就开始写日记,直到伤寒夺去她的生命为止。我不知道是因为我的生活平淡如水,家、学校两点一线,每天往往复复,还是因为安妮的生活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使她不得不把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记录下来。安妮过的是隐蔽式的生活,但她的日记中记录的却几乎是密室外发生的事。我不想知道安妮是怎么知道的,我甚至在想,如果安妮一直不去了解这些事,或许她就更会像一个普通的少女。但我清楚的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在二战时,犹太人是被排斥的,被认为是出卖耶稣的人。只要是人,都会有自尊,当你的自尊、你整个家族的自尊被别人践踏在脚下时,那种愤怒、那种不甘,那种拼了命都要和对方争个你死我活的情绪,从安妮的日记中就能感受到,但我却迟迟不能完全体会。这种痛,没有经历过,又有谁会知道,会去关心?

当一名记者——这是安妮一生的志向。但这个志向,对当时的安妮来说,却是如密室外的天空一般,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安妮没有放弃,攥着手中的笔,写下她用双眼看到、双耳听到的一点一滴。在二战期间,她乐观,她坚强,她执着。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去选择放弃?哪怕只是碰到了字数多一点的题目,都曾头痛过的我,有什么理由避开“羞愧”之词。《中国达人秀》中的那个缺失了双臂的男孩,用双脚弹着钢琴,演绎着一场绮丽的华尔兹的男孩,曾经说过:“我人生中有两条路,要么,赶紧去死;要么,就精彩地活着!”我的生活,我的人生至少在现在可以说是幸福的,没有一点坎坷的。

所有人都在努力,安妮在努力,那个断臂的男孩也在努力。我们四肢健全,生活在和谐的时代,受到父母近乎于百分之百的宠爱,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选择还没开始,就先放弃,轻而易举的被困难击败,遇到一丁点儿的不顺,就选择自怨自艾?

我们不能这样做,更没有权利这样做!虽然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努力,就一定会失败!

愿望、理想经过自己的努力都可以实现,但安妮,这个正处于花季的少女,已经无法实现做一名记者和作家这个愿望了。虽然其中有对母亲的不满,但安妮依旧选择了竭尽全力。安妮不屈不挠,顽强的与困境作斗争,最后却被人出卖。唯一逃脱的奥图·弗兰克——安妮的父亲,传扬着女儿的日记,并编纂成书。

安妮说:“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安妮没办法逃离这种生活,因为身为被西欧仇视的犹太人,所以被迫接受着不平等待遇。

安妮说:“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安妮的日记被世人传颂,通过日记,了解到了纳粹的恐怖,安妮以不一般的方式仍然活着。

安妮说:“我们不能够只是荷兰人或英国人或是其他国家的人,我们应当在此之外还永远是犹太人,而我们也愿意以这样的身份存在。”安妮以她的尊严,为后人留下了一种身为犹太人的不屈不挠而又乐观坚强的精神。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7

关键词:黑衣壮,歌谣,流传原因

地处我国西南边陲与越南接壤的广西那坡县境内, 生活着壮族的一个特殊的支系, 共有5万多人, 大部分居住在大石山区, 他们一直以来自称或被他称为“布敏”, “布傲”等。1997年广西右江民族师专的学者何毛堂等人对之进行人类学调查时, 根据他们服饰的颜色和以黑为美的族群心理特征, 称之为“黑衣壮”。如今这一称呼已得到了黑衣壮族群内部的认同和社会的普遍公认。黑衣壮的祖先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 尤其它那远古而精彩的歌谣。黑衣壮歌谣是黑衣壮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创造形成的, 是黑衣壮优秀文化的艺术结晶和黑衣壮人民的心声, 是构成黑衣壮人民精神生活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也是他们得以走出山寨为世人所知的魅力所在。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黑衣壮民间歌谣流传至今, 永不凋谢?带着这一问题, 笔者利用业余时间, 深入到黑衣壮聚居地——龙合乡果桃村马独屯, 对其所流传的歌谣进行探究。本文主要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历史、民间习俗以及传承方式四个方面来对马独屯黑衣壮民间歌谣流传原因展开探讨。

一、自然环境原因

被称为“黑衣壮”的这一部分壮族, 分布在那坡县内的城厢、坡荷、龙合、定业、德隆、百合、百南、平孟、百省、百都、那隆等9个乡2个镇的82个村377个屯。其中, 位于那坡县城东北部, 距离县城约46公里, 距龙合乡政府所在地龙合街12公里, 距果桃村约4公里的马独屯, 是黑衣壮集中居住的一个自然屯, 屯里的村民是清一色的黑衣壮。龙合乡果桃村马独屯和果桃村其他7个自然屯一样, 境内全部是石山。这里的石山, 山体庞大, 峰峦叠嶂, 岩石裸露, 植被稀疏, 土地瘠薄。加上既没有地面溪河, 也没有地下暗流, 人畜饮水十分困难, 水利灌溉更加一无所有, 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马独屯黑衣壮就世世代代以十分顽强的生命力在这样十分恶劣, 难以生存的环境里坚毅地生息繁衍。可他们并不因此而悲观, 因为他们用歌声来消愁解闷, 用歌谣来解除人们内心的焦虑, 抚慰人们心灵。在调查中一位老歌师就向笔者讲述:据老一辈说, 由于地形地貌的特殊性, 他们一般都散居在两山之间的平地上。村落规模不大, 三四十户人家为屯。平时劳作都在大石山上, 山高距离远, 两山之间, 山上山下人很难看见对方。要想找到一个人或是传达一个信息就必须大声喊叫, 而喊叫是很吃力的, 声音不洪亮不持久, 很难传达。而唱歌则可以变化、转声、唤气, 声音可以高亢持久。于是为了远距离传播信息, 以歌代言就产生了, 也就形成了他们独具特色的山歌“过山腔”。其音高亢、嘹亮、激越, 可翻越高山, 音击长空。任何事情、信息、感受都可以通过“过山腔”来传达给山顶或山对面的人。在马独屯黑衣壮, 几乎人人会唱“过山腔”, 它是黑衣壮的灵魂。他们的歌谣都是通过唱来表达意思, 因此就形成了唱歌的习惯。但追述歌谣的起源, 在何时何处?源头在哪里?因缺史志记载, 无法追根溯源。而从民间的传说、故事中, 从原始歌谣记录的文字演变, 从歌谣特别是山歌的流传等方面判别, 至少给人们有个共同的认可:黑衣壮歌谣源远流长。正如历代歌王歌师所说的“这是始祖留下来”。歌谣对马独屯黑衣壮精神的影响是有启发意义的。尽管歌谣不能真正提供物质的保证, 不能避免疾病;但它却能超越死亡, 超越疾病, 摆脱生存困境的心态。这种歌谣 (特别是山歌) 精神使人们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和自然, 了解社会和人生, 为生存和发展提供精神上、信仰上、心理上的支撑点。这就是马独屯黑衣壮人在那么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顽强的生活下来并创造了丰富发达的文化艺术的根源所在, 也是歌谣得已流传至今, 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二、社会历史原因

马独屯黑衣壮居住在大石山区, 屯里群山环绕, 黑石嶙峋, 缺土少水, 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再加上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少, 所以几百年来, 他们至今仍然居住在壮族古老的干栏式结构房屋里, 使用着简单轻便耐用的劳动工具, 穿着自种自织自染的黑衣服饰, 讲述着古老神奇的民族神话传说, 跳着独有的战争舞蹈, 唱着高亢激越的山歌。总之, 黑衣壮的文化是那样的丰富神秘古朴, 被学者们称之为壮族文化的“活化石”。

由于地理和社会历史的原因, 他们与外界的接触更是少之又少。据马独屯组干黄志丰说, 本屯离县城远, 在2000年之前很少有外边的人来到这, 到过马独屯的乡干部或县干部也是为数不多。屯里也少有人步行崎岖山路去到乡里, 更少有人愿意步行山路去到县里。同时, 他们的一切生产活动, 也只以满足家庭成员的物质需要和为了家庭的存在与发展而进行, 并以此为最高要求和最大限度, 极少考虑市场的需要。正是因为与外界没有什么接触与交往, 所以马独屯黑衣壮的社会生活并没有受到太多的干扰, 传统文化也没有受到太多的冲击, 风俗习惯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而在这片传统文化沃土上茁壮成长、盎然开放的民间歌谣, 也不因受到风雨的摧残而能长期盛开, 不易凋谢。

三、民间习俗原因

马独屯黑衣壮民间传统歌谣却相当丰富, 而且大部分歌谣还“存活”在各种各样民间习俗当中。马独屯黑衣壮从古至今一直实行族内婚制, 禁止近亲结婚或与其他族群通婚。婚姻的缔结, 最重要的一环是配偶的选择。其方式也是倚歌择偶, 其场合主要是一年一度的歌圩。即每年农历四月初五在龙合乡仁合村的果灵街举行的传统歌圩上以情歌对唱的方式实现。首先青年男女双方唱起“见面歌”“邀请歌”, 再唱到“赞美歌”、“爱慕歌”, “交情歌”、“定情歌”。最后, 他们唱起“惜别歌”等等。总之, 马独屯黑衣壮男女青年一直是通过对歌而互相认识, 互相了解, 彼此爱恋, 进而结为百年之好。所以, “以歌为媒”、“倚歌选配”一直是马独屯黑衣壮的一种传统习俗, 会不会唱歌, 歌唱得好不好, 直接关系到婚姻大事的成败。因此, 马独屯黑衣壮孩子从小就自觉地学歌, 老人们也会主动热情地教歌、传歌。

在马独屯黑衣壮还有许多习俗, 如:新生婴儿贺三朝、送背带、给老人做福寿等各种各样的民间习俗, 这些习俗还保持至今。爱歌善唱是他们的最主要的精神食粮。很难说是山歌借助民俗得以生存和发展, 还是山歌为民俗活动增添了绚丽多姿的色彩。由此可见, 歌谣在他们的生活习俗中, 特别在他们的精神世界里, 占有何等重要地位。故马独屯黑衣壮将祖先传下来的民间歌谣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

四、传承方式原因

马独屯黑衣壮民间歌谣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古壮文书写的歌本传承、家庭家族的传承、村寨传承、宗教式传承四种。在调查中有一位歌师拿出一本歌本向笔者讲述:黑衣壮有自己的语言, 有自己的民间歌谣, 但过去没有自己的文字。民间文学艺人包括歌手和道公们是借用汉字的形音义来创造一种文字, 记录壮歌民谣抄写经书, 用得最多的是抄写壮歌。这种文字民间称“土俗字”也称“古壮字”。为了交流思想感情, 广泛传播先进经验, “古壮字”在马独屯广泛流传使用。特别是借音表义方面, 更多字从外形上看是汉字, 读音也是汉音, 但所表达的意义与汉字毫不相干。例如:“米”不是大米的“米”, 而是“不”的意思;“马登”是“回到”的意思。好多用古壮字抄写的歌本, 是马独屯黑衣壮民间歌谣的传承载体之一。其保存及流传仅限会唱或编壮歌的歌手或山歌爱好者, 一般只在私人间流传或供个人阅读。这些抄写的歌本至今还“存活”在黑衣壮歌师或歌手手中。

家庭家族传承方式主要有:一是手抄歌本, 这种歌本往往是父传子, 子传孙, 代代相传;二是口传;不管是村寨式还是宗教式的传承都是马独屯黑衣壮传承民间歌谣“教”与“学”的重要场所。这些歌词语言生动, 词汇丰富、脍炙人口, 醒人耳目, 具有汉语不可媲美得效果。

总之, 马独屯黑衣壮民间歌谣能流传至今, 是受到各种因素影响, 才能“存活”下来。在马独屯我却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 当今社会, 现代传媒如水银泄地, 大多数地区的传统文化仿佛一夜之间就荡然无存, 为什么这里的歌谣 (特别是山歌) 却有如此强盛的活力?现在马独屯既完成了“三通”大战役。也完成了“村村通广播电视”的目标。我们担心歌谣可能也象许多地方一样, 从此退出我们人的生活。但调查中马独屯黑衣壮人却自信的说:“电视机不能背在身上上山下地, 而且也听不懂里面的人讲的话, 看不懂里面的人做的事”, 唱的歌又“和我们唱的不一样, 我们不爱听”。因此, 电视里所展示多彩的生活画面, 令人眼花缭乱的现代生活, 对他们来说既没有太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也没有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至今为止, 他们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自己的传统, 仍然按照自己的方式传承着自己的文化。正因为这样, 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民间歌谣这朵奇葩, 才能在这片沃土之上依然散放出迷人的馨香。

参考文献

[1]何毛堂、李玉田、李全伟.黑衣壮的人类学考察[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 2001.

[2]覃守达.黑衣壮神话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永不凋谢的魅力女人 篇8

无论哪个时代,女人都是社会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残酷的是,红颜不可能永驻女人的脸上。岁月易逝,青春会老。朝如雾暮成云,女人不能永远年轻,但可以越来越美丽。

到了中年的女人切不可和花骨朵一样的女孩去比娇艳。即使街上有许多的美容厅,可以把你的颜面弄得粉妆玉砌,即使有千万种的保健品,被人说得天花乱坠,但你眼角的皱纹还是要慢慢地爬出来,你额上的光滑还会悄悄消失……但这并不影响你扩展自己浪漫和幻想的空间。

真正美丽的女人是可以超越年龄的鸿沟的。在专题里我们提到的杨丽萍、洪晃、靳羽西等就是这样的美丽女人。她们的经历告诉我们,女人的美:在内涵,在气质;女人的可爱:在爱心,在智慧。在看似平凡的生活中提升自己,不再去学桃花那样的灼灼之美,如兰芷,如梅花,学会在生活中面对清风和寒霜,学会用淡淡的思绪去思考问题,学会用静静的目光去欣赏男人,把一切都注入一种成熟的内涵,一丝高雅,一丝自然,一丝与众不同。这样的女人越来越美丽。

在家里或是职场,体现一种母性,一种慈爱;在长辈面前是一泓清泉;在孩子心里是一座高山;在同事眼里是一道风景。剔净孩子的稚气,添加女人的柔情,几分坚韧,几分温存,几分通情达理。这样的女人越来越美丽。

有真诚的同情心,有自觉的责任感,这是不老女人的秉性。一个博爱的女人,一个胸襟开阔的女人,一个热爱世界和自然的女人,一个拈花微笑、笑看风云淡的女人,这样的女人越来越美丽。

而美丽的女人亦懂得活出自己的精彩,正如杨丽萍专注、靳羽西优雅、洪晃智慧……这样的女人永远不老,永远美丽!(文/玲子)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9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今天有幸站在这个演讲台上……

我的演讲题目是《青春,永不凋谢的季节》

“人不是点缀太平的,而是工作的,正因为有了荆棘,才需要我们在荆棘中开辟道路”巴金曾这样说道。确实如此,倘若日日无为,怨天忧人,还谈甚么斩荆棘,谈甚么辟道路?我相信,大家都不甘庸俗,因为庸俗的人平凡,平凡的人,平凡的世界……

作为新生的90后一代,我们不甘庸庸碌碌地一生,更不希望像阿q一样自我精神胜利,欺骗自己……然而,想要扼住命运的喉咙,成为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我们首先要具备的是甚么?!___是自信,是实力,是坚持下去的信念与毅力,是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

自从我们出生的那刻起,我们就肩负起了别人无法肩负的责任,带着这样的使命,我们一路走来。跨过了坎坷,我们选择了这条充满挑战的荆棘小道。“路,本不是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为了我们的目标,为了自己的希望,为了不悔的.青春,为了明天的祖国,别无选择的踏上了这条路,追寻着先人的脚步,想要捕捉属于自己的那丝光亮……

或许,我们对青春迷茫过,对未来怀疑着,对失败,恨并痛着,但,这都是次要的,

保尔*柯察金说:“生活赋于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

在人生最好的季节,我们义气风发,我们斗志昂扬,因为我们明白,青春,我们最大的资本!!

人们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无情地宰割着每一个人的青春。我们没有谁可以躲的过岁月的长河,但,我们需要做的是甚么?!

是拼搏!!!

青春好似繁星点缀的夜空,之不过,青春的星星更繁、更亮,青春的月更丰满,更耀眼。我们不需要“凌绝顶”的豪迈,我们所需要做的,是一步步的履行我们青春的誓言。

以前,你许或堕落,或许颓废,更或许对未来娓娓诺诺,但,今天,就在今天,你该清醒了。不再低头,不再软弱,挺起胸膛对风雨说:这点痛,算甚么?!!!

时光匆匆似流水,失去了就让它失去,不要拿昨天去赌明天,你伤不起!!!

让感恩之花永不凋谢作文 篇10

让我们学会感恩吧!在每一个清晨或傍晚,用感恩的心去倾听万物的语言,试着与身边的山水、大地交谈。我们会发现,生活着是一件多么兴奋而又奢侈的事情。

当看见五颜六色的鲜花,我们感恩辛苦栽种这些鲜花的园丁;当看见闪闪发光的.繁星,我们感恩迢迢银河的宽容;当看见凌飞越渡的彩虹,我们感恩夏天的风狂雨骤;当看见漫山遍野的果实,我们感恩播种它们的人们……心存感恩,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常怀感恩之心。

当一阵风唤醒一个季节时,那肯定是春天在感谢四季的轮回;当一颗幼芽振奋在一片荒原时,那肯定是万物在感谢大地的哺乳;当一丝丝关怀温暖一个冬天时,那肯定是真情在感谢给予;当一声祝愿灿烂一段人生时,那肯定是友情在感恩牵挂。

感恩是生命的阳光,有了她,生命才显得勃勃茂盛。当我们学会感恩时,我们就会加倍珍惜眼前的拥有。我们会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会感谢老师教给我们知识和做人的道理,我们会感谢生活让我们有了阅历和经验,我们会感谢朋友让我们在前进中有了支持和理解,我们会感谢自然,是自然馈赠我们无处不在的资源,甚至感激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是它们给了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丰富了我们的人生。

永不凋谢的康乃馨散文 篇11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联系上下文,理解校长奖励小女孩的原因,体会小女孩和校长的美好、善良的心灵。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重点词句在表达人物品质方面所起的作用。让学生在感悟与体验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学会做一个善良、有爱心的人。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小组合作学习问题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导入新课,揭题质疑。

1、学生欣赏各种玫瑰花图片。

2、读题,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凋谢”一词的意思。

3、质疑,“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了解“永不凋谢的玫瑰”指的是什么?

2、出示词语“小女孩-摘花-气愤-校长-奖励”,引导学生根据这些词语的提示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深入感悟,体会情感。

1、学生根据板书提示,提出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A、小女孩摘的玫瑰花什么样子?

B、小女孩为什么摘玫瑰花?

C、小女孩摘了玫瑰花,校长不但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了她?

3、学生汇报学习成果。

(1)读描写玫瑰花样子的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用喜爱的感情读这些句子。

(2)这么美丽的玫瑰花,一位小女孩竟然把最大的那一朵摘下来了,在一旁看见的同学是什么反应,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想些什么,会对他说些什么?

(3)小女孩摘下了玫瑰花,校长为什么没有批评她,反而还奖励了她?谁来谈谈你的体会。

(4)走进小女孩与校长的对话,师生分角色读,同桌读,抽生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5)交流,校长是一个什么样了人?小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6)读到这里,你对小女孩又有什么样的看法?读小女孩的话。

(7)校长又是怎么做的呢?自由读第五自然段。

(8)读校长考奖小女孩的话。

4、读课文最后一段。学生交流体会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情感升华

1、读到这里,你想对小女孩说什么?写一写,说一说。

2、发挥想象,小女孩摘下玫瑰花来到医院,故事会怎样发展呢?(分角扮演奶奶和小女孩。)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象小女孩那样拥有美好心灵的人及事。

4、看一组画面。

小结:让我们也行动起来,播洒爱的种子,让爱无处不在。

凋谢的班花散文 篇12

当你远离天真无邪,活泼可爱的青年时代之后,在回头望望那过去的日子是多么的苍凉,尽管是充满梦想的岁月,毕竟后来不过是傍徨不安,莫明奇妙的渡过。就在那些阳光下创下瞬间美好的碎片后,成为今天沧桑引擎的源头。

人的一生,谁都有不可磨灭的甜蜜珍藏,或许,永远保持无人知晓……或许,一但拔动那根情玄就不可收拾……

“我是没有权利爱她,更没有能力使她幸福,我是多么的惨弱啊!”

这是80年5月22日那天一个青年战士的真实日记。

唐山,77年遭遇大地震之后,在援建新唐山的部队军营里,有一位18余岁的青年战士,夜里,伏在简洁的军用床铺前写下他初恋时烦烦不安的心态。

这位来自四川78年的团部警卫兵,从接到自卫反击二级战备以后,手捧着家乡姑娘的书信想了许多。现在己是40多岁的我,重新翻开当年封存的日记,似乎又回到军营那如花的年代。

30多年的日记,30多年前的岁月正是载着我青年时代的梦想,从字里行间飞溅出青春激情,充满天真浪漫的气息。

前的一天午后,班花的电话从另一头给我第一次打来,那熟悉的声音,依然是那么清脆悦耳。

她邀约我到宋同学家开“小组同学会”。

我接到她电话的那一夜,似乎睡不着,回忆起那双富有深情的双眸、腮边绽放出甜甜的笑靥,至今记忆犹新。

她,应该是时代的宠儿,幸福的娇子,和睦美满的家庭,因为她是班上的文娱委员,非常优秀的一枝公认的“班花”。这一夜我回忆了许多在校情节。

第二天我们如期相至,见了她,她的面颊居然是憔悴、傍徨、诧异不安。

往日的“班花”,令同伴羨慕,如今的她,令人忌妒的`青春靓丽已失去了她的风采。

她,往日的班花,面对我从调皮匝的男生出来工作的男同学——“初恋情人”,似乎很意外。

我们之间随着无情的时间浸渍,所谓隔膜,如今真正的隔膜了。曾经一对青春年少对视怦然心动的时刻,变得有些漠然,无动于衷。

毕竟20多年没有联系,陌生了。

彼此一阵寒暄之后,很快就冷静下来。“你为啥这般模样,为啥呢?”

我的话是从心底发出来的,话里分明夹杂着颤抖,我问着自己,从心里也责怪着她。

那一次小组同学会开得既熟悉又陌生。我找个理由早早离开了,我怕黄昏来临,因为我与她有过一次黄昏时分的痛苦分别。

77年7月刚刚高中毕业,就迎来了首次恢复高考年,我们恐惧,我们傍徨,我们无奈呐喊。

当我们一起走进考场的时侯,我们才知道我们被祖国妈妈“宠爱”了。

当我们拿起考试卷子的时侯,深感茫然,什么都不会做。我们都束手无策,唯有作文题,我写下巜我的理想》。

那年12月,我应征入伍了,部队到了地震后的唐山,开始援建新唐山的任务,一干就是5年。

入伍后临行前,我与班花没有见过面,甚至没有说过一句话,我知道她乘着历史的列车,赶上最后一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了一个偏僻的村子当了知青。我们彼此没有一声道别。但我们的心在牵挂着对方。

在军营里,生活艰苦而又清贫,单调而又重复着,就在那些日子里,我越加思念千里之外的“班花”。

我在部队里学习,工作,成长,写着日记,想着班花,激发情感,鼓舞斗志,吟着诗意,梦里呼唤着:

梦中会晤相依别,

忘却从前互慕心。

一去随风告思恋,

去信犹嘱寄冬衣。

君呀君,

何日知我心。

书信从1页写到10页,甚至12页,滔滔不尽。

两年过去了,我鼓足勇气从信里向她求婚,她居然泪水夺眶而出,偷偷地哭了一场。

这正是纯洁无邪的少女,既害羞爱情又渴望爱情的真实写照,她不知道这种羞涩和别扭正是少女情窦初开的萌动和泛泛不安的情绪。

她告诉我,婚姻大事必须要给父亲请求,并同意才行,对此,我有些疑惑。

她父亲是一位中学教员,母亲早年去世,丢下她们三姊妹。班花为长女,父亲又养育三姊妹,从年轻丧偶后就放弃了属于她们的后娘。于是一家4口相依为命,老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常常教育班花要做好弟妹的榜样。

81年春节我满心意回家乡探亲,来到她父亲跟前,向她父亲求婚,她站在父亲的椅子边微笑着盯着我,听着我说,可她父亲就是说推迟话,示意不同意这门亲事,原因很简单,她是城镇户口,是城镇居民,又是国营厂里的骨干分子,而我呢,是农民的儿子,又是穷当兵的。前途渺茫。

是什么使我的幸福感到渺茫一一嫌弃,

是什么把我的耐心不断熬炼一一所思不得;

是什么使我如此苦闷和悲哀一一爱情;

是什么使我无法与她相爱一一城乡差别。

这就是80年8月2日写的日记,分明记着我当时不可逾越的鸿沟,就在这天傍晚时分,我们偷偷地在一起对视着,仿佛我们之间不足一米远的距离有一条不可逾越的情缘,无法越过一对相爱的恋人,就这样活活地折磨着,我鼓足勇气想对她说,可说不出口,突然,从远处传来呼喊她的声音,她痛苦地头也不回,消失在弥撒的炊烟中。

啊,这就是傍晚时分给我带来痛苦的时刻。

第二天她说要陪我走走,我还记得这是大年初一的日子,冬天的太阳照在这一对青年男女的身上。给乡间小路布下一道醉人的风景,路过的人无不回头顾盼这对阳光青年。

我们推着自行车,边走边聊着,她表露出深深的欠意,而我佯装着无所谓的风范,彼此一路上丢下一串串开心的笑声,洒下一曲曲如醉如痴的歌。待到太阳西斜之时,我们极不情愿地分手了。

这一年春节回来已无心呆下去,假期未到就匆匆离开了家乡。回到了部队深深地叹息,写下当年的日记:

为爱忘畛域,

致触彼苍怒。

人生逻辑深,

忏悔从头误。

窘困有贞贤,

华年献为伍。

莫以薄命故,

甘受锋镝苦。

抛昔弃情道,

还君自由丛。

乘华劢肄早,

尔君优条固。

祝刘永康好,

挥泪泯遐华辞游。

不过,在我良心上有件很难堪的事要告诉你,对我,那是没有止境的悔恨,比悔恨还要厉害的,那是一种继续不断的疑惑。在一个无法稳定的泛泛不安的时候,它使我感到剧烈的痛苦……

赤心啊,愿你跟爱情常在一起,慢慢化为液体的结晶。眼睛啊,愿你毫不吝啬,慷慨捐出最后一滴热泪……这就是我在军营里写下的真实日记

83年我退伍了,回到了阔别几年的家乡,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村不再是从前的农业,农民不再是往日起早探黑的农活。

2千年的某一天,我给班花打电话,邀请她与几位同学一起吃午饭,那天中午她是强忍着不安的情绪与我讪塔,说自己现在的日子过的很好。

终于,有一天我低下声来问她:“你真的过的好吗?”顿时她的眼圈红了,眼里流着泪沉默着……

她下放到农村的那天,村长把她安排在生产队粮食仓库的一侧住下,开始她孤陋寡闻的生活。当她好奇地串户的时候,张家的狗紧跟在她后面不停地咬叫,吓得她一身发抖,胆颤心惊。这是一个多么无助的弱女子呀!

那天晚上她伤伤心心地痛哭一场,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伤心信。

二年后为了跳出农村,她嫁给了一个国营厂长的侄子,于是到厂里上班了。

人的情感,有时很复杂,可有时想极为简单,不是吗?当你在选择时往往不重要的理由占据了你己设定好了的上峰。成为异想不到的结果,造成多少情感悲剧,形成反差。

她没有想到会嫁给现在的老公。

后来她和众多工人一样在子弟学校下了岗,随之她的婚姻因丈夫在外拚搏遇到新的女人也就此结束。留下破碎的家,她们娘母二人相依为命苦熬着。

回顾30多年的变化,倒是一场艰难的人生历程,她成了一位下岗在就业的人,青春呢,已丢失在错误的路径上,从一位青春女子变成挂满沧桑的年龄。

当我见到她这般状况,无不使我回忆起在校园的那些日子。

在班上,我算是班里比较调皮的男孩子,活跃分子,坐不住的那种学生。唯一让语文老师宠爱的男生。班主任老师对我又气又爱,气我上课作怪发言别具一格,引发全班同学轰堂大笑。气我上课出教室打兰球,爱我作文写的好向全级五个班作为范文讲解。那时的班花代表班主任老师经常与我发生冲突,她代表老师常常训斥我。

渐渐地,我们彼此有些意会的份,从不怕她到害怕她那怦然心动的过程。久而久之磨擦变成了磨合。

上一篇:暑期社会实践实践总结下一篇:学校课程管理制度